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焦点访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从李连生与焦点访谈记者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什么?》
热度 4 cyj 2011-12-11 22:14
《从李连生与焦点访谈记者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什么?》 无论王建华与北京的几家媒体是说得多么铿锵有力;也无论王书记对北京《科学时报》提出的下列问题【李连生的学术造假事件,让西安交大站在了风口浪尖。在教师涉嫌学术不端行为时,一般而言,西安交大是如何进行处理的?】 王建华书记回答得多么完美动人—— 【 学校处理学术造假举报和学术不端行为,既有基本原则,也有固定的制度程序。 1997 年前后,……。    学校制定了一套办法,确立了一些基本规矩和原则。首先是对这类事件一定要严肃处理,不能容忍。第二,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学术委员会准确地核实情况、认定事实。第三,事实认定后,确系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当事人将被逐出教师队伍,同时因造假所获荣誉、权益等一律追回。近几年以来,西安交大先后发生过几起学术不端事件,也都是按照这个原则来处理的。 】 王建华说了很多处理学术造假的“既有基本原则,也有固定的制度程序,等等等等”掷地有声的学校措施。 不过,遇到束鹏程和李连生造假时,就从李连生的一席话中,看得出学校的所有规章制度,通通被王书记粉碎得无影无踪! 李连生笑嘻嘻对《焦点访谈》记者说的是: “ 我没有听说学校说,因为你做假了,这个奖就取消了,我没听说。” “学校希望是暂缓报奖,因为有争议,我们也是一块议过以后,采取的这么一个措施。 ” ———— 结论: ( 1 )王建华等人,从来没有向李连生追究教育部奖的弄虚作假问题; ( 2 )凡是遇到六人对李束的举报,西安交大的党委书记王建华等人,都得和造假者“一块商议过之后,再做出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 3 )当时《造假五人帮》 , 商议后的决定是“暂时缓报!” 所以,王建华只向北京媒体说了上述的、理论上的“规章制度”,没有告诉北京媒体“遇到李束时的规章制度”是:——【 我们都必须先和李束二人“一块商议之后,再决定采取哪一种暂时的措施。” 】 这就是我们从李连生与《焦点访谈》记者的问答中看到的《造假五人帮》的沆瀣一气和狼狈为奸! 我可怜的母校! 陈永江 2011 年 12 月 11 日 . 例如: 2007 年 12 月 收到六教授 举报李束教育部奖造假时 ,李束当时就命令我“ 先压着 , 别理睬 . ” 到了 2008 年 2 月 春季,不能再压着了,我们与李束“一块商议之后 ,让虞烈和卢天健代表我,去《南洋大酒店》和六人宴谈。宴谈内容 都是李束拟妥的,让虞烈和卢天健照本宣科,把六个老不死的 威胁恐吓一番,不信六人不害怕! ” 又如: 2009 年第二次《南洋大酒店》,也是我们三人和李束二人“一块商议妥当,让三个代表去恐吓恐吓六个老不死的,告诉六人‘他们在网上公开举报李束,学校领导十分恼火;对学校声誉损害很大……!’” 至于后来,六人不听话,继续在博客上检举揭发,也是我们和李束 ’ 一块商议之后,决定使用起诉把六人打垮! 当然, 2009 年的起诉并非想象的那么轻易取胜,很可能败诉,还是我们一块商议之后,决定由学校向法院施加压力,保护李束不至于败诉,决定出具证明公函证明李束没有造假。 ’ 还包括 2009 年 11 月的撤诉,都是‘我们一块商议过的措施,等等等等!’ 这就是我们从李连生与《焦点访谈》记者的问答中得到的潜规章制度! 我可怜的母校! 陈永江 2011 年 12 月 11 日 .
3291 次阅读|4 个评论
《通过这样的学习,会“对造假大声说不”吗?》
热度 7 cyj 2011-11-14 20:20
《通过这样的学习,会“对造假大声说不”吗?》
《通过这样的学习,会“对造假大声说不”吗? 》 《通过这样的学习,会“对造假大声说不”吗?》 王建华书记今年 3 月 15 日向《科学时报》发表讲演,谈到“ 学风建设主要是从教育、制度和监督惩治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和明确所有教师的认识。 为此,学校以李连生事件为案例,在所有学院和教师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学风建设教育活动,认真分析和反思身边存在的问题,向学术不端行为大声说不, 提高警觉,弥补漏洞,防患于未然。 如果,学校当局真是这样学习的话,是可以达到 向学术不端行为大声说不,提高警觉,弥补漏洞,防患于未然 的学习目的。 但是,王书记在此处所说的“ 学校以李连生事件为案例,在所有学院和教师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学风建设教育活动,认真分析和反思身边存在的问题,,向学术不端行为大声说不 ” 在当时的真正习中,并没有兑现。 也就是说:王书记在北京的讲演只是个讲演,而在 2010 年 4 月真正的一个月的学习中,并没有 以李连生事件为案例。 请看,学校当局当时发给全校的学习通知文件(见下面的原件—— 西交党发〔2010〕11号)通知文件中,那里去找他所说的 以李连生事件为案例 呢? 例如,学习通知中,真正开始布置的事项是这样说的 这第一条(见学习文件第 1 、 2 页)里面,一开始就要求全校把两个建设的学习当成一项重要整改任务来抓! 抓什么呢?—— 抓学习文件! 学习什么文件呢 ?学习几个老的过去的文件!并没有学校党委宣传部领导人的宣讲,也没有党委书记的宣讲活动!当时的学校网站以及校刊,都没有有关李连生造假案件的人格评论! 目的是什么呢?—— 是 切实提高对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怎么提高?无的放矢嘛? 所谓“ 以李连生事件为案例 ”的典型案例,并没有任何一位学校当局的领导人,出来将这个案例予以分析和评论! ———— 这第二条(见学习文件第 2 页中部)里面, 说的是“ 各分党委(总支)可聘请校内外有关人员进行宣讲活动,解剖典型案例,使师生充分认识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增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令人费解的是:李连生的造假,不就是典型案例嘛?干什么学校当局的党委委员们,不出面宣讲? 因而,考虑到没有给李连生校纪处分而且异地高升,考虑到李连生的党纪处分又是不允许在全校范围传达,等等等等,足见这一个月的所谓学习,也就自然而然的流为作秀了。 问题是这种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假学习,给全校师生员工释放的信号,则是“ 懂得吗?党委书记王建华根本就没有把李连生和束鹏程当作弄虚作假者!” (待续) 陈永江2011年11月14日.
28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沃尔玛们为何敢于无视中国法律
dongzg101 2011-10-2 14:59
沃尔玛们为何敢于无视中国法律 2011-09-30 17:23:22 浏览 17748 次 | 评论 36 条 沃尔玛们为何敢于无视中国法律 据2011年9月20日 央视《焦点访谈》报道,8月24号,沃尔玛冒出严重的假冒绿色猪肉事件。事实上,沃尔玛在重庆五年间因屡次违法被处罚了20次,仅今年1到8月就被罚了8次,平均每个月处罚一回,而刚被处罚完又出了更大的售假丑闻。 何止沃尔玛呢?在中国的跨国公司许多都没有把中国法律当回事,都没有把中国消费者权益放在眼里,都无视中国执法监管部门的监管和处罚。曾经的家乐福事件,最终是不了了之;年初的联合利华被发改委罚款后,接着就无视发改委约谈而公然涨价,不是一样无可奈何吗?现在的渤海湾溢油事件,康菲公司根本没有把中国法律当回事,没有把中国海域权益当回事,没有把中国监管部门和百姓利益当回事,我们正在纠葛焦灼之中。 而诸如家沃尔玛、家乐福和康菲等都是世界500强企业。在今年《美国财富》杂志出炉的世界500强排名中,沃尔玛继2010年以后再次登上榜首,成为全球销售额排名第一的企业。其在全球15个国家有8500多家门店。家乐福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前30位以内。这些跨国大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全球闯荡、历练,企业管理、企业文化、法律观念以及社会责任都相当成熟。他们在世界特别是在美欧国家已经是守法的“好孩子”。然而,沃尔玛进驻中国已有15年,在中国的120个城市就有340多家门店。本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守法经营,然而规模如此之大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表现却屡屡让人失望。仅在重庆一地的沃尔玛多家分店就因销售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虚假宣传等问题先后20次受到工商部门的处罚,仅今年1到8月就达8次。 销售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不但违法而且戕害消费者的健康,不说是世界500强企业,就是一般企业这个道理都懂,都应该有起码的良知。原因何在?首先,对外企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盲目崇拜和过度娇惯,使其总有一种“超级公民”的感觉。地方政府为了本地经济或者说为了GDP政绩往往推出许多优惠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入住本地。这样请进来的企业,自然就有一种优越感和高于国内企业一头的感觉。是地方政府惯坏了这些企业。其次,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内地长期存在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不讲诚信、欺骗消费者,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成为常态的恶性商业生态环境造就这些跨国大公司进入中国后就“变质变味”。再次,执法不严,违法成本过低,甚至对跨国大公司常常网开一面造成的。沃尔玛仅今年以来在重庆就被罚了8次,平均每个月处罚一回,说明这种处罚对沃尔玛简直是一点痛痒都感觉不到,违法所得远远高于罚款。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在欧美不但使其付出上亿元的经济代价而且早就令其关门歇业了。 我们仅仅依靠沃尔玛等外资巨头觉醒,认识到“顾客是上帝,作为一家国际知名的大型零售企业,更应该懂得尊重消费者,更应该珍惜自己的名声”是不行的。因为,这些跨国商业巨头们摸准了中国人多、消费者众,就凭借其世界500强的地位,即使在中国坑害消费者、不断违法,也不愁无生意上门。因此,一方面必须下决心改变中国大陆的商业生态环境,不要宠着、惯着这些跨国巨头们。更重要的是,要让这些跨国巨头们领教一下中国法律的厉害和威严,领教一下在中国坑蒙拐骗、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是要付出超出其违法所得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违法成本的。一定要对跨国巨头一视同仁,彻底打消其超级公民的优越感;一定要严格执法,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对于屡教不改者罚他个倾家荡产、关门大吉。相信沃尔玛们就不会再无视中国法律,不会再把中国法律不放在眼里了。 新闻链接: http://finance.ifeng.com/news/corporate/20110921/4634807.shtml 1 上一篇 公租房面向外来务工人员是突破 下一篇 防止公租房平台贷款被挪用
9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这个社会怎么了?
胡业生 2011-9-6 11:06
任何一个电话(包括10086或10010)说是在检查你的手机线路,并要求你按#或其他任何按键,请不要按那些键,并马上结束通话。那是一家欺诈公司,他们的机器能在你按下#或其他按键后连接到你的SIM卡,并用你的钱来打电话。把这个消息转发给尽可能多的朋友,阻止这项欺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已经播出。如果你愿意,请把这个消息转发给你知道的群。
145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为何不应发展航母:对历史和地缘的分析
热度 3 techne 2011-7-24 15:21
中国为何不应发展航母:对历史和地缘的分析 (草稿,请勿引用) 王 键   八一建军节将至,各路媒体都在风传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即将下水这件事,据称它将为建军节献礼,增光添彩。更有众多的军迷好事者,多方揣测第一艘航母的命名方式,航母话题的热度越来越高。   据此前中国《环球时报》的报道,在其主持的一项民意测验中,高达80%多的中国民众支持发展航母。在最近的一些电视节目中,比如CCTV的焦点访谈,还曾以航母下水为话题制作了专题节目。在节目中,一位知名的军事专家也几近声嘶力竭地为中国发展航母的行为辩护,声称“印度有航母,美国有10几艘航母……连泰国都有一艘航母,为什么中国不能有航母?”而且还引用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应答媒体的话来暗示:“航母仅有一艘是不够的”。    无人反对的教训      看到这些报道和这种舆论导向,歌颂的声音一大片,且如此协调一致,笔者却有种“不太妙”的感觉。笔者虽然反对中国发展航母,但产生这种“不太妙”的感觉,并不是源于最终作出的造航母的决策行为,而是源于对于这样一个足以改变中国未来战略走向的重大决策,我们居然会听不到反对的声音。到底谁的主张更正确,是大可以争论的,可以讨论宏观的方向,也可以追究微观的细节,更可以不断进行反复地推敲。然而,目前的问题在于,上述这些全都可以忽略不计了。我们在主流媒体上能听到的声音,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航母就是好,就是要发展航母。而这种现象,不禁令笔者联想起了另一个曾经强大到不可一世,最终却以悲剧收场的邻国:苏联。   在人类的历史上,在几个主要国家中,最初对于是否应当研发核武器,曾存在着很多争论。如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开始时美国政府是很犹豫的,甚至大科学家爱因斯坦都直接写信给罗斯福总统,督促美国政府下决心抢在纳粹之前研发出核武器(当然,爱因斯坦在事后对此非常懊悔)。然而,对于美国政府研发核武器,美国却有很多科学家持反对态度。在二战期间,就有一些物理学家反对核技术的军事化。而在二战后,曼哈顿计划的负责人,也是美国核武器研发的核心科学家奥本海默,更是改变了原有态度,强烈反对发展核武器。   再看看印度,在印度独立期间,以甘地为代表的“非暴力不合作”主张在印度赢得了大批支持者,尼赫鲁也继承了甘地的这一和平主义主张。因此,尽管印度很早就拥有像拉曼这样出色的曾获得诺奖的物理学家,但在发展核武器方面却缺乏动力。与美苏等国不同,印度发展核技术完全是从民用技术开始的。在独立后的很长时间,印度国内对于发展核武器都存在着强大的反对声音,导致有意发展核武器的政府高层无法有效推动核计划的实施。直到中国拥有了核武器,以及巴基斯坦在核武器研发方面不断推进,印度国内对于核武器的反对声音逐渐减弱,印度的核计划才在后来加速开展并获得成功。   相比之下,苏联的核计划在其推行过程中却异常顺利,根本听不到反对的声音(这也许是苏联核计划之所以如此快速成功的秘诀)。或者,换句话说:在苏联,正常人绝不会去反对核武器的研发。或者也许是因为在苏联,反对核武器研发的人,基本上不可能再被看成是正常人。笔者以为,这件事情值得深思。这不但是因为中国这次要下水的航母正是出自苏联工厂的作品(瓦良格号造于苏联末期,未造完成就因苏联解体而被放弃),更是因为苏联的舆论一致和无人反对,以及政府强大的执行能力和高效率,最终却并未成就出一条成功之路。在苏联最后走向没落的日子里,核武器也好,航母也好,面对在顷刻间崩解的庞大帝国,这些耗费巨资造出的杀人利器却毫无用处,不能为苏联帮上一点忙。    两种不同的地缘   中国要发展航母,有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要航母这个东西,到底是想干什么用?显然,《环球时报》民意测验中那大多数的航母支持者,决不会认为这是个难以回答的疑问。在他们看来,答案会很简单明了:发展航母海军才能强大,海军强大才能控制远洋,只有控制了远洋,中国才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   但是,仅看到中国自身想做世界强国的意愿和需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面对客观现实:即中国所拥有的特殊地缘。仔细察看一下世界地图,我们会发现,有一类国家具备宽广辽阔的海岸线,甚至临海的边界近似或远长于内陆方向的边界。而另一类国家,则大体上被内陆的边界所包围。前一类国家有很多,如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智利、印度、法国、西班牙、挪威等国,这还是一些在大陆上的国家,至于另一些岛国,如英国、日本、新西兰、印尼、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在这方面就更不用说了。第二类国家也有不少,典型的如德国、乌克兰、蒙古、哈萨克斯坦以及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这部分主要对全世界较发达地区进行分析,整个非洲除南非之外,基本上不具有军事扩张潜力)   显然,对于第一类国家而言,他们面临毫无遮挡的辽阔海洋,而且在外部缺乏有效的遮挡,自然而然地就容易成为海权大国。当然,这还只是基于纯粹自然地缘的分析,没有考虑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因素。在纯粹自然地缘方面,一目了然地,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法国、西班牙、巴西、智利以及英国、日本、新西兰和印尼可谓是全世界海权优势最明显的国家。而其它一些也具备海权优势的国家,如菲律宾,它的岛屿就较为破碎,缺乏强有力的陆地基础。而像巴布亚新几内亚,丛林密布而人口稀少,缺乏发展海权的社会基础。    影响辐射能力的因素   一个地区是否可以拥有强有力的海权,能具有多大的辐射力,主要取决于三个客观因素:1、自然因素(海岸线、周边情况以及气候,|2、陆地的基础(版图的幅圆、战略纵深、地形等),3、社会经济和人口。此外,还有一些主观的制约因素:1、自我认知和意愿,2、对邻国的认知和相互关系,3、内部的文化和制度基础。   若考虑这些综合的因素,上述具有自然地缘优势的众多海权国中,全世界真正在海权方面具备全球影响力的(现实的或潜在的)国家大概有如下这么几个:   1、美国(两面半临近大洋,幅员辽阔,几乎在所有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2、欧盟(为简单方便,将欧洲诸国纳入一个地区,欧盟也几乎在所有方面具备优势,但并非统一国家,缺乏决策和行为的一致性)   3、俄罗斯(北部自然条件恶劣,在西部缺乏出开口,航母出海口局限于太平洋,幅员过于辽阔,但人口稀少)   4、巴西(各方面条件都不错,随着经济的发展,将会很有潜力)   5、印度(随着经济的增长,将会发挥巨大的影响力)   6、日本(存在陆基和战略纵深缺陷,但在其他方面有优势,会有较强影响力)   7、澳大利亚(缺水限制了澳大利亚的人口,但幅员辽阔,具备其他多方面的优势,在远期仍会很有潜力)   8、印尼(社会经济尚有待发展,但在远期有潜力)   实际上,以上这个分析次序,若同CCTV的军事专家所描绘出的全球航母分布情况对照,基本上是相一致的。    中国的特殊地缘   上面的分析指出了两类国家,但唯独没有提到中国。这是因为中国的地缘非常特殊,基本上,全世界具有中国这种地缘特征的大国,没有第二家。中国最终要的地缘特征,就是封闭。不仅在广阔的陆地上被山脉、高原和戈壁荒漠从南北和西部方向封锁住,中国的临海也是封闭的。请看,中国东部临海,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但问题是中国的海岸线之外还围着一圈岛链,上面(北部)的一段岛链从日本到冲绳连到台北,下面则从台南到菲律宾到印尼,南海往西则是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中国的临海基本上整个地被封闭在里面。   若从这个角度来看,CCTV的军事专家所鼓吹的发展航母论调是有问题的。请不要说美国有10几艘航母,或者印度也有航母,这同中国发展航母这件事并非可以简单比较,因为地缘情况完全不同。讲个更荒谬的例子,请问是不是蒙古国可以根据美国印度有航母为理由,也去发展自己的航母?如果有人觉得蒙古这个例子太可笑,那不妨换个对象,比如以缺乏出海口的德国或者靠着黑海的乌克兰作为例子,又会感觉如何呢?    航母战略的缺陷   在争夺海权发展航母方面,如同上述例子所展示的,中国至少在几个方面具备严重的缺陷:第一、中国发展航母缺乏有效施展的空间,在岛链的包围中,中国的航母若只能在近海行驶,就根本发挥不出它的作用,成为嚼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第二、中国的航母若想离开近海走向远洋,会遇到诸多具备自然地缘优势的海权强国的阻挡,这会引发一系列连锁问题。第三、中国在对邻国的认知和相互关系方面,并不具备优势,如果因航母和远航扩张引发纠纷,中国缺乏让邻国信任的足够能力,短期内不足以形成互利共赢的同盟或契约关系。第四、中国在内部的文化和制度基础上,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内部的文化、制度等方面发育尚不成熟,在仍存在明显问题的情况下,非要执意把手伸得太长,这将会诱发出更严重的内部危机。    历史和内在的根源   通常,对于文中提及中国目前形成的这种封闭地缘,很多当代中国愤青会感到很不满,认为这种状况太不公平,应当不惜动用武力来冲破这种封锁。其实关于海权的争夺,目前也不止中国存在着这种郁闷。日本同俄罗斯在北方四岛问题上,日本同韩国在竹岛问题上,也包括同中国的钓鱼岛问题,都在反复争夺,而决不会轻言放弃。然而,日本周边的这些零碎的问题,主要是些缘于二战所遗留的问题(这也是日本会力争北方四岛的法理依据)。但中国的情况却非常不同,如果愤怒青年好好研究一下历史,可能就应当会赞同笔者的观点:近代以来中国海权的丧失,恰恰验证了笔者的判断,即除去客观因素之外,中国在3个主观因素方面都存在缺陷。这部分地可以解释为为什么中国在近代以来的历史中,会在本来更好的自然地缘优势中一损再损,最终丧失了诸多的重要出海口(如海参崴,库页岛,琉球,台湾),最后被封闭到岛链内部,作为一个大国,却形成了目前这样一种特殊的地缘。   这其中,起决定因素的绝不只是“武力”这么简单。当初中国的精英之所以会以当时的评价眼光来估计那些领土的价值,最后放弃那些人烟稀少的边缘领土,一定是有他们的内在理由。这些行为必然也会同中国的自我认知、对邻国的认知以及自身的文化和制度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当愤青简单地埋怨为什么会丢失这些领土形成这种地缘时,不妨换个角度思维一下,为什么我们的邻居(俄罗斯和日本)会能够在当时更加超前地准确判断出事情的内在价值?反过来,为什么中国总是陷入内部的争斗,无法摆脱大量、长期的内耗行为,而忽视资源的占有和价值的创造?    信奉武力的局限   相对于俄罗斯和日本,中国的崛起是比较滞后的。然而,后发的国家确实也存在某种后发优势,那就是可以更好地汲取前面已经演示过的众多失败教训。俄罗斯和日本虽然相对于中国先发,但它们也都栽过了大跟头:日本在二战一败涂地,而苏联在冷战中瓦解崩溃。在此之后,中国没有理由不去汲取这其中的重要教训。   盲目相信应当发展航母,展示出在中国国民中弥漫的某种信奉武力的信念。这种错误的观念,以毛泽东的“枪杆子里出政权”为代表,几乎成了几代中国人的信念。然而,从俄罗斯和日本的教训来看,这种错误信念却是非常危险的。在当今的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强大如美国,若滥用武力(伊拉克战争)也很容易找来难以预料的失控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盲目相信发展航母这样一种武力的象征就代表中国的强大,并不是成熟的想法。   中国国内有一种较为主流的论调认为,发展航母保持武力的威胁,是解决台湾问题乃至南海问题的关键。尤其对于台湾问题,武力威慑必不可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潘维教授,就曾在课堂上对几百学生公然宣称:若不用武力威胁台湾,台湾就会宣布独立。笔者以为,这种观点反映了当代中国在自我认知和认知世界方面的局限。尤其在台湾问题上,中国人似乎认识不到武力解决方式的局限。   在中国历次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相对而言,1978年改革以来的这一次,是最为顺利地一次。以前的几次机遇,不是被战争打断,就是被内乱所消耗。然而,接下来,能不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将会是对这次现代化进程是否能够让中国真正实现崛起,所进行的较为关键的标志性事件。中国如果一旦动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即使在军事上能够轻易获胜,以较小的代价拿下台湾,也将会面临随后一系列无法处理的遗留问题。   更具有破坏性的一点在于:中国若对台湾动武,最终有可能彻底破坏在两岸之间依然持存的,以及在所有中国人之间一直维系的中国共识。回顾近代中国的历史,及时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刻,如鸦片战争,军阀混战,八年抗战,中国的绝大多数人仍然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认为这个国家将来能够以合适的方式有效解决当时面临的诸多难题。正是基于这样一种隐藏在大家心中的中国共识,中国才会涌现出众多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者,前仆后继地在众多风暴和巨浪中惊险而艰难地穿越而出。然而,如果在这样一个追求和平的年代,最终仍然需要动用武力方式来解决台湾的归属问题,这种诉诸于血和火的合法性,将会严重挑战旧有的那种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中国共识。    航母下水后的隐患   但从这次下水的航母来看,作为前苏联的军事制品,排水量高达7万吨级的瓦良格号,其设计思想完全却是服务于苏联的战略构图(即使是现在的俄罗斯,也只保留了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是与瓦良格号同型的姊妹舰)。这样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在中国东部和南部的海洋中,显然是太过庞大了。在没有很好出海口的情况下,中国拥有这样一艘巨型的航母,是非常不合适的。退一万步说,即使中国真的非要去发展航母,也应当自行设计较为小型的航母型号,就如泰国海军所装备的轻型航母为益。这样,一方面不会在邻国激起强烈的反应,另一方面,也可以用相对较小的成本来积累航母舰队的经验。   此外,从日本二战前军部不断做大的事例来看,以及美国的军工复合体的形成过程,中国在拥有航空母舰之后,除了只是思考用航空母舰对付敌人之外,也应该仔细考虑内部对军力的控制能力问题。日本政界的元老,前任首相中曾根康弘,曾经在他的《日本二十一世纪的国家战略》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他对于二十世纪初日本军国主义兴起教训的认识。其中教训之一,在于日本在对华关系上犯错误,由于日本使用《二十一条》对华施压不断,最终在中国青年中造就出大量的反日分子,由此造成中日的敌对倾向越发尖锐,最终诱发了日本一错再错的决策。   而另一个教训,则在于日本军部和内阁的关系上,在明治维新之初,由于宪法对军权的界定存在问题,导致日本内阁无法控制军部,而在明治天皇之后,日本天皇又很少对军部的事务进行干预,最终造成了日本军部的势力不断壮大。在大正民主时期,西元寺公望等一大批元老尚在,这些人可以对军部施加一定程度的影响力,军部的行为还有所收敛。然而,在元老相继去世和淡出之后,在内阁和军部之间的平衡被完全打破,军方的官员逐渐渗入内阁形成气候,反对军方的官员却不断遭到排挤,最终日本军部失去顾忌完全做大,由此导致日本此后一系列的战略失决策误。   (未完)
个人分类: 时世评论|400 次阅读|4 个评论
《焦点访谈》采访后的结论,是符合事实的(二)
cyj 2011-7-19 20:50
《焦点访谈》采访后的结论,是符合事实的(二) 下文中的解说,都是《焦点访谈》的采访结论中谈到的内容: 解说: 根据相关规定,科技成果必须为所应用的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这是获得科技进步的必备条件。在这份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推荐书中,效益证明主要来自西安泰德压缩机有限公司。这是 1998 年由陕西省纪委专门为李连生等人的技术成果而成立的企业,也就是说在这个公司中,这个技术成果是唯一的生产项目。   陈永江:  他就说 2001 年的纯效益是 255 万, 2003 年的纯效益 1470 万。然而我们在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档案室所要到的材料,这是泰德压缩机公司的年检报告, 2001 年亏损 148 万, 2002 年亏损 307.8 万, 2003 年亏损 384 万。……。太胆大了。   解说: 在这份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资产评估报告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泰德公司成立后的 1998 年至 2000 年间没有生产, 2001 年至 2003 年连续亏损, 2004 年该项目停产, 4500 万资本金仅剩 868.5 万元,亏损达 82% 。 然而荒唐的是,就在已经停产后的 2005 年,李连生又以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李连生:  整体来说这个项目我们认为还是可以的,促进了中国在涡旋压缩机这方面的发展 。 —————— 然而,王书记在 3 月 15 日向北京《科技时报》记者,驳斥《焦点访谈》的论点。他说: “ 第四件事情是关于成果申报材料中经济效益造假的问题。就在查证李连生专著涉嫌抄袭的过程中,几位教授又一次提出举报,指出李连生获取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原 2003 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基础上申报)存在经济效益造假 。 (事实上 ,我们向学校举报科技进步奖造假,是 2008 年 7 月 13 日,不是王书记所编造的 2009 年 4 月以后! ) 这里必须指出,在申请报奖时,李连生的科技成果在企业取得的 经济效益证明是由合作工厂出具的 , 【王书记为什么要将泰德公司说成是 “合作工厂”?为什么 坚决否认《焦点访谈》所说的:“ 效益证明主要来自西安泰德压缩机有限公司。这是 1998 年由陕西省纪委专门为李连生等人的技术成果而成立的企业,也就是说在这个公司中,这个技术成果是唯一的生产项目”。 这就等于说:“泰德压缩机公司就是西安交大的一个专门生产涡旋压缩机的车间。” 王书记坚决否认《焦点访谈》的上述结论,把自己的一个车间,有意称之为“ 合作工厂 ”,目的是将泰德公司推脱得与西安交大没有让任何关系。所以,他死活都要否认《焦点访谈》定性的“这是 1998 年由陕西省纪委专门为李连生等人的技术成果而成立的企业”】, 盖了财务专用章,具有法律效力,弄虚作假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 (王书记一当将泰德公司和西安交大划清界限,他便正义凛然的强调,这是另外一个合作单位“泰德压缩机公司”弄虚作假,该企业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至于该公司的李连生总工、和束鹏程董事,则没有弄虚作假、也没有法律责任要承担。看看王书记推脱得多么巧妙! ) 而在调查过程中,该企业并不愿向学校提供当年的帐务 。 (王书记对于他与造假者“故意去无关的“泰德实业有限公司”进行所谓的调查 , 且把这种弄虚作假的调查,始终当成法宝用以欺骗省科技厅、欺骗科技部、欺骗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的种种劣行,不但不进行检讨,反而伪装成真去过(早不存在的)泰德公司一样,居然还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厚着脸皮指责和怪罪 “该企业并不愿向学校提供当年的帐务” “真正是“不正派到家了!) 因此,这个产品在转化过程中具体的投入、产出、利润等具体数据,学校无法获得第一手资料。根据分析,该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单一,当年处于亏损状况,而李连生在报奖材料中给出的经济效益数字很大,这又怎么可能? (王书记再一次的装腔作势,其实他心里清楚得很。) 至于李连生本人,他介入该企业较深,( 李连生不是 “介入该企业较深” ,李连生是 该企业的 创 始人也就是发起人,又是该企业的总工程师,书记把李连生描绘成客人,那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当时还兼任其副总工程师 (王书记 吓的都不敢承认李连生是泰德的总工程师,苦心的贬为“副”总。目的就是为了将“不过是西安交大的一个加工车间的泰德公司,故意疏远为“另外一个单位”的撒谎,再撒的更加具有说服力而已,真正是煞费苦心啊!) 具体情况应该非常清楚。经济效益证明虽非李连生出具 , 但明知有水分却仍然拿它来报奖,其责任是不可推卸的 。 ( 请问,王书记给李连生戴上这种 “其责任是不可推卸的” 帽子, 岂不是委屈了李连生? ) 因为《焦点访谈》中的李连生,对此事却说得非常明确,李连生并没有承认他“ 明知有水分却仍然拿它来报奖。 ”党委书记替李连生兜揽这个罪名,并没有得到李连生的同意! 在《焦点访谈》里,李连生认为:“ 整体来说这个项目我们认为还是可以的,促进了中国在涡旋压缩机这方面的发展 。” 他对在泰德公司的产业化,认为进展得非常满意。至于上报数值极大,与年检报告亏损之间的差别,李连生也没有承认“ 我已经看出有水分 ”;李说 ( 我因为不是经营企业的,我没有这个能力来说这个事情 。) 他不熟悉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 总之:( 1 )《焦点访谈》采访后得出的结论是:“泰德公司是 1998 年陕西省计委专门为李的涡旋压缩机产业化而筹建的企业,该企业是只生产李连生的涡旋压缩机的一个企业。” 王建华书记则在北京坚决否认这种关系。他强调该企业是一个“ 合作工厂 ”,与西安交大工程中心没有同体关系,是另外的一个单位! ( 2 )《焦点访谈》采访后得出的结论是: 2004 年该项目停产,亏损达 82% 。 然而荒唐的是,就在已经停产后的 2005 年,李连生又以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焦点访谈》阐明:一个勒令李连生涡旋压缩机停产的企业,不可能荒唐的在勒令李连生的涡旋压缩机停产后的第二年,又用没有生产的涡旋压缩机的成绩,去给李连生申报科技进步奖! 《焦点访谈》清楚的得出结论:这种事,只有李连生才会荒唐的拿着停产后的涡旋压缩机的“成绩”,去骗取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建华书记则强调: 【 李连生的科技成果在企业取得的 经济效益证明是由合作工厂出具的 ,李连生 明知有水分却仍然拿它来报奖,其责任是不可推卸的 ” 】 妄图替李连生开脱掩盖亏损、伪造盈利、故意弄虚作假的罪责。 给李连生戴上一顶“被企业欺骗,审查不严,上当受骗”的小帽子! ( 3 )王书记认为承认:李连生明知经济效益是假的,还使用的“失察”,没有什么大错; 但他坚决否定《焦点访谈》采访后确定的结论:“李连生在涡旋压缩机已经被企业勒令停产的第二年,还荒唐的去申报科技进步二等奖。” 因而,弄虚作假的经济效益证明,肯定是报奖获益人——李连生总工程师所炮制的。所以书记要坚决否定!
5975 次阅读|0 个评论
《焦点访谈》采访得到的观点和结论是符合事实的
热度 1 cyj 2011-7-17 22:57
《焦点访谈》采访得到的观点和结论是符合事实的 王书记在北京向四家报纸的发言,是不是要否定 2010 年《焦点访谈》采访所得到的观点与结论? 因为,《焦点访谈》向全国人民报道了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是强调:六教授举报的教育部一等奖,学校当局在《焦点访谈》采访前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焦点访谈》既使用举报方杨绍侃教授的发言“ 没有结论,到现在也没有结论 ”。又用造假者李连生的发言“ 我没有听说学校说因为你做假了,这个奖就取消了,我没听说”,“学校希望是暂缓报奖,因为有争议,我们也是一块议过以后,采取的这么一个措施 ” —— 做了对比和呼应,有力的证明学校当局,对于举报人最早在 2008 年 1 月就举报的李连生教育部一等奖造假案件,居然到了 2010 年 3 月阻挠压制不予调查处理达到两年零三个月,如果没有《焦点访谈》的曝光, 2008 年 1 月 2 日的举报,还不知道何时才有结论! 第二个是强调:六教授举报的李连生涡旋压缩机的两个科技进步奖,学校当局在《焦点访谈》采访前,还没有认真的调查,更谈不上处理。 《焦点访谈》用学校当局虞烈副主任的发言“ 作为证据而言,我们没有办法说清楚,它一定是完全造假 ”。做了证明! 而且当《焦点访谈》记者质问“ 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在申报材料里头,每年都是盈利的,但是在企业的年检报告里头,这几年每年对应的就是严重亏损,这个问题学校注意到了吗? ” 虞烈回答道:“ 它是这样,您讲的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我们将来有一天的时候,有相关的其它的部门,按照严格的手续,来从事这个工作的时候, 它们都可以作为我们立论或者是调查的出发点 。” 由此可见, 2008 年 7 月 13 日,六教授举报李连生涡旋压缩机两个科技进步奖造假一案,直到 2010 年《焦点访谈》到学校采访时,学校当局不但没有认真调查,而且将举报方早在 2009 年 7 月 21 日,碑林区法院第一次开庭就交给李束的律师的泰德公司的年检报告,也不予承认,仅仅是由于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拿着相同的举报方的上述证据质问时,学校当局才开口答应“ 将来有一天的时候,有相关的其它的部门,按照严格的手续,来从事这个工作的时候, 可以作为我们立论或者是调查的 出发点 。 ” 反之,如果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不来采访呢?学校当局所说的“ 将来有一天的时候。 ”会有那一天到来吗? 2008 年 7 月 13 日举报,到 2010 年《焦点访谈》采访,已经过去一年零 8 个月,西安交大当局领导人,始而对举报信不理不睬;继而使用玩弄造假手段应付科技部的过问;终而敷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说是“ 将来有一天……。” 直到 2011 年 2 月,科技部撤销了李束的大奖时,王书记在北京却对《科学时报》做了如下发言:“ 严谨治学是交大的优良传统,学术诚信是学校的道德底线和生命线,对此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态度也是坚决和一贯的。  ……。对于李连生事件当然就更不能例外,必须按照这些基本原则和制度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当时学校收到对他的举报之后,立即按照程序规定提交给学术委员会,就所举报的事实进行核查和认定,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给予了积极配合。这期间还曾根据工作需要外请有关专家参与。最后也同样是由学术委员会作出正式结论,交由学校行政部门予以行政处理的 。 ” 这些大话、套话和假话,与 2010 年《焦点访谈》采访时所得出的事实相对照,王书记企图在北京利用媒体不了解他的实际行为,发表的言论和结论,对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采访时得出的观点与结论,完全的予以否定! 令人想起齐桓公时代发生的、留下的一句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博主 2011 年 7 月 17 日 . 附《焦点访谈》台本: 《焦点访谈》 2010 年 3 月 20 日台本——没有结果的“学术成果” 演播室主持人 侯丰: 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 今年年初,西安交通大学一名曾经获得“长江学者”称号的博士生导师被撤销了博导资格。在校方这一举动的背后,是 6 名老教授连续两年多对这名博导涉嫌学术造假的实名举报 。然而近日当记者对该事件进行采访时发现,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解说: 2007 年年底,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内一个申报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公示,让长期从事压缩机技术研究的退休老教授杨绍侃感到很惊讶。   (杨绍侃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他就没有搞过,在学校里就没搞过往复压缩机,他怎么会得到这么一个高水平的奖励呢?   解说: 这就是报奖者,西安交大能动学院教授、原博士生导师李连生。他申报的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是我国高校科研最高奖项之一。然而 45 岁的李连生却并没有专门从事过报奖专业的研究。于是,心存怀疑的杨教授从学校拿到了报奖材料,想搞清真相。   杨绍侃:  看了觉得惊讶,惊讶什么呢?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比较小,稍微有一点东西我们都很清楚,结果他报的内容当中,很多都是别人完成的东西。   解说:  随后,杨绍侃找到几位老同事,也就是后来一起进行举报的 5 位教授。这 6 人平均年龄 70 多岁,都是我国压缩机领域的专家。他们发现,报奖材料中存在严重窃取他人成果的行为。比如, 6 位老教授称,李连生把上海压缩机厂 1965 年的大型机身整体铸造技术,说成是自己开发的;把沈阳鼓风有限公司 1998 年和 2001 年已经获奖的两种产品,都说成是采用他的技术研发的。   (陈永江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当时就感觉到义愤填膺,教师啊,教师是为人师表的,传道、授业、解惑,你传的什么道?你授的什么业?   解说:   6 名教授详细整理出材料中的 30 多处造假信息向学校举报,要求学校进行核实。随后,校领导约见 6 位教授谈话。   陈永江: 一见面说,现在高校弄虚作假成风,你们不要大惊小怪。   学术委员会副主席 虞烈 ( 代表学校和举报者谈话 ) 录音:   这涉及到不只是西安交通大学的脸面,也涉及到国家的脸面。这几年造假的成分越来越多,越来越厉害了。   陈永江:   ( 校领导说 ) 你们这个举报,弄得校领导 50 天来日夜不得安宁,你是始作俑者。我现在宣布,如果你们愿意退出 6 人,马上举手,回头说明也行,还为时未晚。你们如果是为了利益,我们可以转达李连生们,让他们把教育部一等奖匀给你们一些。这个我们听了脑子都要炸了,感觉到这种侮辱太大了。   解说: 2008 年 3 月, 6 名老教授再次向西安交大党委、纪委等多个部门正式发出公开举报信。半个月后,学校向教育部申请,将报奖撤回。至于为什么撤回,造假问题是否属实,学校却没有明确回应。   杨绍侃:  没有结论,到现在为止没有结论。   解说:   被举报者也向我们证实了这个说法。   (李连生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我没有听说学校说因为你做假了,这个奖就取消了,我没听说。   记者:   那学校当时给您的说法是什么?   李连生:  学校希望是暂缓报奖,因为有争议,我们也是一块议过以后,采取的这么一个措施。   解说: 6 位教授对学校的态度很不满意,他们认为学术造假性质恶劣,必须严查才能警示师生。于是,他们开始在网络上披露该事件。   陈永江: 科学网给了我们一个平台,让我们实名实姓,要有证据来说话检举揭发。   解说: 老教授在博客中将李连生的造假材料全部公开,不到一个月,点击率突破 6 万,并引来众多网友评论。一个月后,校方第二次约见 6 名教授谈话。   陈永江: 开场白,简而言之一句话,你们能不能停止你们网上的检举揭发?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卢天健 ( 代表学校和举报者谈话录音 ) :  网上和报纸现在是揪着不放, ( 对学校 ) 造成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就希望不要再到社会上去渲染,对大家来说,都是个比较好的结果。   陈永江:  我们做这个事情,一定要让学校恢复到我们过去踏实、认真,为了党,为了国家,为了工业振兴,要老老实实工作,要让年轻的教师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因为我们是为人师表。   解说: 由于 6 位教授坚持举报, 2009 年 5 月,时隔一年多,西安交大对这起事件成立了专门调查小组。然而,直到几天前记者前去采访,学校才最终给出了一个明确结论。   卢天健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就是该项目的申报材料部分内容不实,存在占用他人成果进行拼凑及包装的严重问题。   解说:   校方对此事件还在调查中,然而 6 位教授又发现,李连生的造假还远不只这一次。早在 2004 年和 2005 年,他获得过另外两个重要大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也存在造假嫌疑。疑点主要集中在获奖成果的经济效益证明上。 根据相关规定,科技成果必须为所应用的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这是获得科技进步的必备条件。在这份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推荐书中,效益证明主要来自西安泰德压缩机有限公司。这是 1998 年由陕西省纪委专门为李连生等人的技术成果而成立的企业,也就是说在这个公司中,这个技术成果是唯一的生产项目。 至于为什么撤回,造假问题是否属实,学校却没有明确回应。   陈永江:  他就说 2001 年的纯效益是 255 万, 2003 年的纯效益 1470 万。然而我们在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档案室所要到的材料,这是泰德压缩机公司的年检报告, 2001 年亏损 148 万, 2002 年亏损 307.8 万, 2003 年的,他不是说盈利 1470 万吗?然而公司怎么说的呢?亏损 384 万。这一正一负几乎 2000 万,太胆大了。   解说: 在这份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资产评估报告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泰德公司成立后的 1998 年至 2000 年间没有生产, 2001 年至 2003 年连续亏损, 2004 年该项目停产, 4500 万资本金仅剩 868.5 万元,亏损达 82% 。然而荒唐的是,就在已经停产后的 2005 年,李连生又以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连生: 整体来说这个项目我们认为还是可以的,促进了中国在涡旋压缩机这方面的发展。   记者: 工商行政管理局得到的企业年检报告里头,这几年每年都是严重的亏损,那这个数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   李连生:我因为不是经营企业的,我没有这个能力来说这个事情。   解说: 目前,学校对这两个奖项的调查也没有明确结论。   虞烈 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作为证据而言,我们没有办法说清楚,它一定是完全造假。   记者: 是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在申报材料里头,每年都是盈利的,但是在企业的年检报告里头,这几年每年对应的就是严重亏损,这个问题学校注意到了吗?   虞烈: 它是这样,您讲的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我们将来有一天的时候,有相关的其它的部门,按照严格的手续,来从事这个工作的时候,它们都可以作为我们立论或者是调查的起发点或者是出发点。   解说:   采访中,学校一直没有正面回答记者对于经济效益的疑问。值得一提的是,获奖的技术成果都曾经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并取得科技成果鉴定证书。那么鉴定程序是怎样的呢?我们采访了一位当时参与鉴定的专家,应当事人要求,我们对图象和声音做了处理。   参与鉴定的专家: 现在这个鉴定会开得很简单,我认为是基本上是走过场。人家事先检测好的,光给你一个检测报告,我们就看检测报告内容就行了。可靠性我们没有办法去验证,但是不影响最后得出一个好的结论。因为毕竟大家都比较熟,都愿意捧场,谁愿意去给人家挑刺?   解说:   这位专家告诉记者,现在这种鉴定会中,鉴定专家常常是由获奖者自己推荐,评奖部门只是象征性地审批一下。那么和评奖部门这种不想得罪人的心态相比,学校方面的考虑似乎就来的更为具体了。   陈永江: ( 学校领导 ) 谈的是什么呢?西安交大地处内地,去年我们科研成果排名 16 ,来之不易,希望你们高抬贵手,不要搅黄了。   演播室主持人 侯丰:   评奖部门不想得罪报奖者和报奖单位;鉴定专家出于交情,只是走个过场;学校方面则为了维护所谓的声誉和排名,对造假现象消极处理。如此的学术生态令人担忧。学术研究成果是一个国家创新力的重要标志,“学而无术”对一个民族的前途都会有直接影响,端正高校的学术之风,让术业有专攻,德才能兼备,科研活动长远健康的发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感谢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2010年3月20日)
6175 次阅读|1 个评论
写下经钟只为今天的一切巧合
热度 1 yanhuasanman 2011-7-10 22:31
今天陪着宿舍的老大去了步行街,偶然遇到一家藏族的饰品店,看了很多的饰品,感觉很好,伴着喇嘛的藏语听着挺舒心。回来以后想着写下经钟来纪念这天,正在构思时间,焦点访谈播出60年西藏,挺巧合的,也许这个世界有些事情是无比的巧合,无比的完美!今天晚上去吃饭,一个在西藏的同学给我打电话,这么巧合的事情真的很兴奋!
个人分类: 日子|232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科学松鼠会上镜CCTV《焦点访谈》:让科学也流行 2011年6月28日
yshimp 2011-7-4 05:50
转自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6396 本期《焦点访谈》的节目视频,已经上载到了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CNTV), 让科学也流行(20110628) 。
2023 次阅读|0 个评论
钱这东西
热度 4 龚胜生 2011-4-1 21:40
钱这东西?唉! “长江学者”缺钱花,我的个天,哪个相信!“长江学者”至少也是个二级教授,每个月万把块钱的工资,还有每年至少十万元的津贴,还有各种各样的演讲、讲课酬金,还会缺钱用?还会为了钱丧良心去骗老太太、老大爷,赚黑心的钱? 今天“焦点访谈”播出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卓伟以科普的名义兜售其股份公司的“化维纤”胶囊,据称这种胶囊能治疗很多的疾病,糖尿病、心脏病不算什么,就是白血病都可以治愈,按照他们的“医嘱”半年需要花费一万九千元,可那保健病一盒出厂只要245元,零售却要980元,公司人员透露,有一次胡卓伟讲座完后现场销售“化维纤”胶囊竟然达到100万元。厂家黑了心,胡卓伟黑了灵魂。 唉!当书香沾上了铜臭,当知识成为了骗钱的工具,当“长江学者”成了黑钱公司的“股份”,“知识越多越反动”也就不可避免成了真理。
个人分类: 时政经济|4288 次阅读|4 个评论
重读《焦点访谈》2010年3月20日台本,看王建华的胡言乱语
热度 8 cyj 2011-3-21 10:54
《焦点访谈》 2010 年 3 月 20 日台本——没有结果的“学术成果” 演播室主持人 侯丰: 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 今年年初,西安交通大学一名曾经获得“长江学者”称号的博士生导师被撤销了博导资格。在校方这一举动的背后,是 6 名老教授连续两年多对这名博导涉嫌学术造假的实名举报 。然而近日当记者对该事件进行采访时发现,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解说: 2007 年年底,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内一个申报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公示,让长期从事压缩机技术研究的退休老教授杨绍侃感到很惊讶。   (杨绍侃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他就没有搞过,在学校里就没搞过往复压缩机,他怎么会得到这么一个高水平的奖励呢?   解说: 这就是报奖者,西安交大能动学院教授、原博士生导师李连生。他申报的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是我国高校科研最高奖项之一。然而 45 岁的李连生却并没有专门从事过报奖专业的研究。于是,心存怀疑的杨教授从学校拿到了报奖材料,想搞清真相。   杨绍侃:  看了觉得惊讶,惊讶什么呢?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比较小,稍微有一点东西我们都很清楚,结果他报的内容当中,很多都是别人完成的东西。   解说:  随后,杨绍侃找到几位老同事,也就是后来一起进行举报的 5 位教授。这 6 人平均年龄 70 多岁,都是我国压缩机领域的专家。他们发现,报奖材料中存在严重窃取他人成果的行为。比如, 6 位老教授称,李连生把上海压缩机厂 1965 年的大型机身整体铸造技术,说成是自己开发的;把沈阳鼓风有限公司 1998 年和 2001 年已经获奖的两种产品,都说成是采用他的技术研发的。   (陈永江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当时就感觉到义愤填膺,教师啊,教师是为人师表的,传道、授业、解惑,你传的什么道?你授的什么业?   解说:   6 名教授详细整理出材料中的 30 多处造假信息向学校举报,要求学校进行核实。随后,校领导约见 6 位教授谈话。   陈永江: 一见面说,现在高校弄虚作假成风,你们不要大惊小怪。   学术委员会副主席 虞烈 ( 代表学校和举报者谈话 ) 录音:   这涉及到不只是西安交通大学的脸面,也涉及到国家的脸面。这几年造假的成分越来越多,越来越厉害了。   陈永江:   ( 校领导说 ) 你们这个举报,弄得校领导 50 天来日夜不得安宁,你是始作俑者。我现在宣布,如果你们愿意退出 6 人,马上举手,回头说明也行,还为时未晚。你们如果是为了利益,我们可以转达李连生们,让他们把教育部一等奖匀给你们一些。这个我们听了脑子都要炸了,感觉到这种侮辱太大了。   解说: 2008 年 3 月, 6 名老教授再次向西安交大党委、纪委等多个部门正式发出公开举报信。半个月后,学校向教育部申请,将报奖撤回。至于为什么撤回,造假问题是否属实,学校却没有明确回应。   杨绍侃:  没有结论,到现在为止没有结论。   解说:   被举报者也向我们证实了这个说法。   (李连生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我没有听说学校说因为你做假了,这个奖就取消了,我没听说。   记者:   那学校当时给您的说法是什么?   李连生:  学校希望是暂缓报奖,因为有争议,我们也是一块议过以后,采取的这么一个措施。   解说: 6 位教授对学校的态度很不满意,他们认为学术造假性质恶劣,必须严查才能警示师生。于是,他们开始在网络上披露该事件。   陈永江: 科学网给了我们一个平台,让我们实名实姓,要有证据来说话检举揭发。   解说: 老教授在博客中将李连生的造假材料全部公开,不到一个月,点击率突破 6 万,并引来众多网友评论。一个月后,校方第二次约见 6 名教授谈话。   陈永江: 开场白,简而言之一句话,你们能不能停止你们网上的检举揭发?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卢天健 ( 代表学校和举报者谈话录音 ) :  网上和报纸现在是揪着不放, ( 对学校 ) 造成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就希望不要再到社会上去渲染,对大家来说,都是个比较好的结果。   陈永江:  我们做这个事情,一定要让学校恢复到我们过去踏实、认真,为了党,为了国家,为了工业振兴,要老老实实工作,要让年轻的教师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因为我们是为人师表。   解说: 由于 6 位教授坚持举报, 2009 年 5 月,时隔一年多,西安交大对这起事件成立了专门调查小组。然而,直到几天前记者前去采访,学校才最终给出了一个明确结论。   卢天健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就是该项目的申报材料部分内容不实,存在占用他人成果进行拼凑及包装的严重问题。   解说:   校方对此事件还在调查中,然而 6 位教授又发现,李连生的造假还远不只这一次。早在 2004 年和 2005 年,他获得过另外两个重要大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也存在造假嫌疑。疑点主要集中在获奖成果的经济效益证明上。   根据相关规定,科技成果必须为所应用的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这是获得科技进步的必备条件。在这份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推荐书中,效益证明主要来自西安泰德压缩机有限公司。这是 1998 年由陕西省纪委专门为李连生等人的技术成果而成立的企业,也就是说在这个公司中,这个技术成果是唯一的生产项目。   陈永江:  他就说 2001 年的纯效益是 255 万, 2003 年的纯效益 1470 万。然而我们在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档案室所要到的材料,这是泰德压缩机公司的年检报告, 2001 年亏损 148 万, 2002 年亏损 307.8 万, 2003 年的,他不是说盈利 1470 万吗?然而公司怎么说的呢?亏损 384 万。这一正一负几乎 2000 万,太胆大了。   解说: 在这份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资产评估报告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泰德公司成立后的 1998 年至 2000 年间没有生产, 2001 年至 2003 年连续亏损, 2004 年该项目停产, 4500 万资本金仅剩 868.5 万元,亏损达 82% 。然而荒唐的是,就在已经停产后的 2005 年,李连生又以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连生: 整体来说这个项目我们认为还是可以的,促进了中国在涡旋压缩机这方面的发展。   记者: 工商行政管理局得到的企业年检报告里头,这几年每年都是严重的亏损,那这个数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   李连生: 我因为不是经营企业的,我没有这个能力来说这个事情。   解说:  目前,学校对这两个奖项的调查也没有明确结论。   虞烈 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作为证据而言,我们没有办法说清楚,它一定是完全造假。   记者: 是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在申报材料里头,每年都是盈利的,但是在企业的年检报告里头,这几年每年对应的就是严重亏损,这个问题学校注意到了吗?   虞烈: 它是这样,您讲的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我们将来有一天的时候,有相关的其它的部门,按照严格的手续,来从事这个工作的时候,它们都可以作为我们立论或者是调查的起发点或者是出发点。   解说:   采访中,学校一直没有正面回答记者对于经济效益的疑问。值得一提的是,获奖的技术成果都曾经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并取得科技成果鉴定证书。那么鉴定程序是怎样的呢?我们采访了一位当时参与鉴定的专家,应当事人要求,我们对图象和声音做了处理。   参与鉴定的专家: 现在这个鉴定会开得很简单,我认为是基本上是走过场。人家事先检测好的,光给你一个检测报告,我们就看检测报告内容就行了。可靠性我们没有办法去验证,但是不影响最后得出一个好的结论。因为毕竟大家都比较熟,都愿意捧场,谁愿意去给人家挑刺?   解说:   这位专家告诉记者,现在这种鉴定会中,鉴定专家常常是由获奖者自己推荐,评奖部门只是象征性地审批一下。那么和评奖部门这种不想得罪人的心态相比,学校方面的考虑似乎就来的更为具体了。   陈永江: ( 学校领导 ) 谈的是什么呢?西安交大地处内地,去年我们科研成果排名 16 ,来之不易,希望你们高抬贵手,不要搅黄了。   演播室主持人 侯丰:   评奖部门不想得罪报奖者和报奖单位;鉴定专家出于交情,只是走个过场;学校方面则为了维护所谓的声誉和排名,对造假现象消极处理。如此的学术生态令人担忧。学术研究成果是一个国家创新力的重要标志,“学而无术”对一个民族的前途都会有直接影响,端正高校的学术之风,让术业有专攻,德才能兼备,科研活动长远健康的发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感谢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 ———— 上面是 《焦点访谈》台本, ( 1 ) 从杨绍侃、陈永江的发言——“李连生是把别人的成果进行抢劫,都说成是总结发明的,丧教师起码品德。”——证明王建华对科技时报记者的“ 根据他们以往的了解,认为李连生在这方面的工作比较肤浅,而申报材料中“话说得比较满”。尤为甚者,是其材料中引用了很多他人的成果却并未注明。据此举报李连生学风不端 。”完全是歪曲事实,捏造情节,信口开河,丧失了一个党员起码的品德! ( 2 )从李连生 2010 年 3 月 20 日回答焦点访谈记者问题时说“ 我没有听说学校说因为你做假了,这个奖就取消了,我没听说”,“学校希望是暂缓报奖,因为有争议,我们也是一块议过以后,采取的这么一个措施” 。 ( 3 )从学术委员会虞烈 2010 年年 3 月所言“ 作为证据而言,我们没有办法说清楚,它一定是完全造假 。” 又把王建华说的“ 学校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由学术委员会作出明确的定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处理,态度是严肃的 。 ”谎话戳了一个大洞。 因为 2008 年 7 月 13 日揭发李连生陕西省和国家科技进步奖造假,王建华在一年后的 2009 年 8 月。还拿着李连生的团伙亢长生的假话去欺骗法院、欺骗陕西省、欺骗国家科技部。一直到两年后的 2010 年《焦点访谈》采访时,学校学术委员会虞烈不是依然拒绝承认(法院都认定有效的)举报人从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得到的铁证吗! 这就把王建华在京所说“( 2008 年 3 月) 撤奖后,学术委员会又进行了后续调查取证,最终认定该项目确实存在造假、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进行拼凑和包装等严重学术不端问题。 ”的漂亮话予以不客气的戳穿。李连生直到 2010 年 3 月也没有接到王建华的上述“ 最终认定 ! 事实上,李连生一直到 2011 年的今天,也没有承认教育部大奖造假!到处说漂亮话的王建华在李连生面前,对于李的三个大奖是否造假,他大声说话也不敢。王建华能拿出李连生教育部造假认错证据吗?凡此等等不胜枚举。让我们重新阅读《焦点访谈》内容,进行更多的比对。 博主六人 2011 年 3 月 21 日 .
6295 次阅读|5 个评论
纪念《焦点访谈》播出没有结果的“科研成果”一周年
热度 2 cyj 2011-3-20 20:48
纪念《焦点访谈》播出没有结果的“科研成果”一周年 ——撕开造假和造假保护伞的厚重帷幕—— 我六人对束鹏程李连生联袂造假的检举揭发,历经 2007 年到今天是第 5 个年头了。回首几年来的举报道路,可以说是历经艰险并不容易,尤其是我们的两位在职教授 屈宗长和冯全科,所受打击和折磨,要比我们四个退休人员多几十倍! 其实,当年举报造假者时,满以为我们会得到党委书记的青睐和嘉奖的,为什么呢?他时学校的一把手党委书记啊!是党员心中的靠山,是人生道路照亮黑暗的灯塔,是母校大船航行时的舵手!我们都如此,党委书记看见这些弄虚作假的材料后,该是更加的怒发冲冠了!因为他是党员群众的靠山,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灯塔,是母校航船的舵手! 我们都容忍不了李连生束鹏程的造假,党委书记得知后,岂不是更加的不能容忍吗! 他一定会说,我的母校,现在怎么会豢养着这样的叛徒和败类呢?这算是什么事儿么?这不是糟蹋行当么!……!他当然会立即召见我们,与我们一起共同研究盘问。处理造假者的! 这要是不铲除,压缩机压缩机教研室将来怎么办?学校名誉怎么办?年轻的教师和学生们怎么办?一辈子与之共同战斗的行业熟人们,得知后质问我们,怎么办?压缩机专业的在外单位毕业生质问时,怎么办?国家质问起来,怎么办? 然而, 54 天的等待,令我们有些纳闷,有些不解!待到 2008 年 2 月 26 日《南洋大酒店》的宴谈,则大失所望,难道他们是同伙?不然,李连生说是你们都有把柄在李连生手中,而且居然还要求我们宣布退出,为时未晚等等。完全是李连生的语言么。糟糕!实在是出乎意料啊!于是我们只得面对现实,我们得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他们很可能是通通依靠弄虚作假发迹的造假小团伙! 2008年 4 、 5 月份,学校不向人家说明“李连生正在造假嫌疑没有解除之前,暂不向贵处推荐”,而是故意造成李连生升任国内外各种技术组织的重要职务的消息。利用学校四种宣传工具,故意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 学校当局和举报人对着干! 2008年 6 、 7 月,李连生利用党委书记给的权力,把举报人中的两个在职教授冯全科、屈宗长,排除组织科研团队之外,成为孤魂野鬼。 最为不可放过的是,王建华居然在 2008 年 10 月,专门在(李束和举报人共同的单位)能动学院的压缩机制冷专业,举办《弘扬正气,端正学术不端》的学习运动,而且在 11 月 2 日,还进行规规矩矩的“总结”会议。在总结会议上,束鹏程和李连生都发表了讲话。 请问王建华,在 2008 年,举报人举报李束造假的时期,书记单独在此处举办《弘扬正气,端正学术不端之风》的学习运动。你认为当时,什么是你准备大力弘扬的正气?谁又是代表了“不端风气”的呢?实际上,此时此刻举办这种整风的书记认为:造假者是他要弘扬的正气;举报人是他要肃清的“不正之风”。 2008 年年末王建华控制下的西安交大,就是这样“对造假零容忍”的! 这种无法无天的横行霸道,表明党委书记就是造假者的保护伞。有王建华在,造假者就永远获得强大的保护! 所谓我校自始至终对造假零容忍,实际上是自始至终对举报零容忍! 我们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于 2009 年 3 月 9 日得到科学网的照顾,博客的建立,让我们能够公开的揭发造假事实。不久,学校当局又派三位代言人第二次在《南洋大酒店》和举报人宴谈,要求我们停止在博客上面检举揭发造假,学校免去李连生副主任。这和我们要求开除相距太大! 奇怪,我们 2008 年 1 月 2 日举报李束造假,就如同举报了党委书记,他急派三领导进行“灭火”;我们 2009 年 3 月 9 日建立博客揭发造假,又如同揭发了王建华,他又派人来“灭火”! 2009 年 5 月我们被造假者告上法庭,就如同王建华把我们告上法庭一样,他一看造假者的形势不妙,马上给法院送去盖有交大公章的证明公函,证明李束的三个大奖都没有造假。现在却到处宣扬“他为了避免行政干预诉法,停止了工作。”这就叫背着牛头不认赃! 王建华是不折不扣的、造假者的铁干保护伞!这种历史是任何人都无法篡改的! —— 为什么我们特别纪念《焦点访谈》一周年呢?因为,只有 2010 年 3 月 20 日《焦点访谈》的到来,才被打破举报造假者的坚冰,学校当局的顽固的庇护造假者的行为,才得到初步的遏制!他才不得不做出各种各样的表面文章。 ( 1 )《焦点访谈》直接指出,学校当局将举报人的举报,不答不理了 54 天;而且直接揭穿,学校当局在第一次《南洋大酒店》的赤裸裸的,对举报人的威逼利诱和恐吓等等行为,揭示了学校当局这种举措的目的是破灭举报之火,而不是所谓的支持举报! ( 2 )直接揭发,李连生造假的实际内容是窃取他人成果(抢夺上海压缩机厂的六列机身;抢夺沈阳气体压缩机厂的两个获奖成果)。说明举报人要求学校调查核实,却得来学校当局的扑灭! 还直截了当的揭示:学校当局虽然向“教育部撤报”,至于为什么撤报,造假是否属实,则“没有明确回应”! 《焦点访谈》先用杨绍侃的话证明“学校到现在也没有明确承认李连生教育部造假”;又用李连生接受采访时亲自出面证明:学校始终没有对李连生说过,撤报是因为他在教育部一等奖中造假了!然后,李连生说出奥秘:“学校说是缓报,是我们(领导和李束)一块议过的一种措施!”暴露了学校当局直到 2010 年还在教育部大奖问题上,包庇李连生! ( 3 )《焦点访谈》还直接的揭发了由于陈永江博客的公开检举揭发李束的造假,“一个月后,学校约见举报人谈话,用败坏学校名誉和败坏高级名誉”,威胁举报人把博客停止下来! 《焦点访谈》对于涡旋压缩机得到的两个大奖,指出学校虽然专门组织了调查小组,却没有结论。指出泰德压缩机公司是陕西省 1998 年专门为李连生建立的生产厂,唯一的产品是生产涡旋压缩机。以此揭示,公司实际上是交大的加工厂,交大应该清楚。指出报奖和年检报告上面的巨大出入。 《焦点访谈》把泰德压缩机公司 2005 年的破产评估报告都予以曝光,说明白,在评估被告中,年年亏损, 2004 年 1 月便由于亏损被公司董事会勒令停产,又强调,即使在停产情况下,李连生们还申报了国家二等奖。 学校没有正面回答记者的经济效益数据的差距的疑问。李连生推脱说“他不是搞经济的,所以没有办法说明‘申报的数据与年检报告的巨大反差。” 虞烈则到了 2010 年 2 月照样不承认举报人在 2009 年 7 月法庭上展示的泰德压缩机公司的年检报告等证据。 记者展示年检报告后,虞烈依然推脱说是“要等待将来有一天专门的。正规的、机构组织调查的时候,举报人的证据。才能够给学校作判断时,作为起步的参考!” —— 事实上,《焦点访谈》 3 月 20 日一旦曝光,学校第二天立即做出判定,这时候,也不坚持什么“到一定的时候,有专门的机构啦”,就立马判定了! 由于《焦点访谈》直截了当的直揭要害,学校立马 180 度的大转弯,清楚的反映出,如果没有焦点访谈的援助。学校当局是根本没有把媒体当回子事的! 所以,我们感谢媒体,更加的感谢中央电视台! 博主六人 2011 年 3 月 20 日 .
5213 次阅读|1 个评论
看这个焦点访谈节目——考研作弊
biozhang 2011-1-23 18:37
张星元:请看这个焦点访谈节目——考研作弊    看了这个 焦点访谈节目 (点击前面蓝色文字),我不禁要问,考研作弊究竟是管理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个人分类: 杂谈|3890 次阅读|0 个评论
监考研究生入学考试
热度 1 lxsucceed 2011-1-17 21:23
看了焦点访谈上《2011研究生考试作弊调查》,感觉让人痛心,那些用这种作弊渠道入学的人可耻,那些利益群体可恨。 第一次监考大考,是那么辛苦,每天八个小时,聚精会神不能看书不能坐着,而偏偏有四平一中的作弊者这样的少部分人在做着这种事情,对那些遵守纪律的考生公平么?为什么总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呢? 应该将这些人罚得倾家荡产。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326 次阅读|1 个评论
评评昨天《焦点访谈》的《考研作弊调查》
热度 1 hitzhj1231 2011-1-17 03:09
刚刚看完亚洲杯小组赛,中国队最后一场球。QQ同学叫我看,昨天的焦点访谈。有兴趣的去央视网站看回放。 主要内容是今年考研,四平高科技作弊的新闻。我看完在新浪上看了下网友评论,列出几个比较典型的: “哈哈我买了两科一万二,我考完后这两科(政治英语)我对了网上答案能考70分以上,另外两科我都能考的过线,嘿嘿事半功倍,比埋头复习效率高多了,就算好好学英语和政治以 后对工作有球用啊!我笑气死那些没买答案考的不好的,我气死你们,煞逼,老子有钱就牛” “ 2011-01-16 23:42:23新浪广西南宁手机用户 全国都有啊!山西太原的中北大学都形成产业链啦!考研,四六级都有啊。整个社会机制本身就不公平,凭什么让考生不作弊? ” “ 2011-01-16 23:41:45新浪手机用户 这些设备我都看过,在吉林作弊很疯狂,所有考试中就考研答案最准,4级都不准…今年还帮别人念过4级答案阿…社会就这样阿,只要有钱什么都能办阿…确实悲哀但没办法 ” “ 2011-01-16 23:02:44新浪云南昆明手机用户 很少买到假答案,这事我清楚,买答案这种投资比炒股划算。 ” 看后,心里一顿地凉。扪心自问我自己是没有参加过这些事情。本人是保送,考在HIT苦读四年,学分绩一分一分攒到大四拿到保送资格。参加PKU的笔试,面试才拿到读研机会。但我在想,要是此风继续滋生下去,我以后出去说自己是研究生。人家会不会开口就问,买答案多少钱? 我是2007年读研,记得2007年的时候。班上就有同学,好好地步在哈尔滨考试。硬是要坐火车去吉林考,而且还不和同学说。情愿考前坐火车,住旅馆来参加考试。回想不由心里一凉。看完节目,同学问我啥感想?我说,要是国家再不解决这些事情。等我弟弟妹妹读书,要不鼓励出去读;要是实在没能力,我就存钱也买一套。有人会说你咋这么没出息,没有诚信?我心里想,这和国内漫天飞的SCI如出一辙。 咳。。。。。。希望各种事情有个好的结果。不然我真得不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选?难道真会被人踩在脚下说:“谁叫你就知道默默读书、、、、” 看完中国足球,泱泱大国连个球都搞不定。足球打黑扫赌去年搞了一年,谢亚龙都进号子了。结果呢?足球还是连个亚洲小组赛都出不了线。为什么?中国整个足球体系都烂了,烂到骨头里去了。研究生也一样。要是这些事情还继续下去,总有一天估计连足球都不如。 拭目以待 看这样的事情什么时候结束?2007年到2011年五年的时间,焦点访谈才报道。实在不行,我就开始存钱。。。。。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94 次阅读|1 个评论
掩耳盗铃vs投怀送抱
creator 2010-5-18 16:42
《焦点访谈》批谷歌地图泄密 涉事论坛被查 最近又把地图泄密的事给炒出来了 。自Google earth 出来以后,卫星地图,以及基于这些GIS系统所做的衍生产品层出不穷,大家都在感叹技术的进步。 可是问题随之就来了,我不想被你看到的被你看见了。这个我一般指军事部门,你一般指敌方。但是这个你也可能指普通百姓,因为老美的卫星很先进,分辨率很高,据说连车牌都能看到,而Google,微软,搜狗等公布的卫星地图,分辨率很低,连车型都分不太清。于是如果权威不分请问皂白说这个泄密了,那么在老百姓看来,就是掩耳盗铃,敌人看得,P民看不得。因为敌方没公开的比我们看的更清楚,敌方公开的还不让我们看,这不是掩耳盗铃是什么? 别人做的比我们好就要承认差距,给出清晰度跟其军事卫星相当的航拍图,大家才能直观的认识到,什么叫差距,什么叫危险。总是一厢情愿的打击,只会让老百姓觉得别有用心,掩耳盗铃。把别人70后的小龙说成80后的军事爱好者,这水平实在不敢恭维。 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标注信息上,并非敌方看得,我们看不得,而是说不能让敌方知道我们知道的。 先看下从一张照片中能获得什么信息: 从这张图片可以看出,是从一个花园向天安门方向拍摄的,图中有纪念堂,大会堂,大剧院,方向可以判断为东北方向,高度应该不在地面,而像一个屋顶花园。 于是打开搜狗地图,可以调出天安门的卫星地图,这些卫星地图都有标尺,可以计算距离,那么这些建筑物之间的距离,纵横比都可以计算出来,网络还可以搜到这些建筑物的照片及一些建筑数据,于是将城楼,纪念堂及大会堂做成立体图。 于是通过第一幅图中的距离计算,比如城楼的长和宽分别占多少像素,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即可获得视角方向及大致距离。如果参数够多和精确,就能算出准确的拍摄点。 再根据计算所得,可以知道位置,将照片与卫星图片对比,可以发现拍摄点在王府井的这个地方。 从旗帜可判断风向,天气信息和植物信息可以筛选可能的日期,日影及偏光方向可以判断纬度或时间等信息。再根据地图等提供的信息,可以搜索出照片,相关人物的信息,也就是说可以根据简单的照片,借助这些网络工具获得很多信息。 再看看老美的纽约,车型,建筑物照片,视频等都有。别人一点都不担心泄密。 从这些照片上看,你不知道那红圈里的车是谁,如果你标注出信息,车牌,及车主信息,那就另当别论了,比如绿框的人是奥巴马或本拉登,你觉得别人会给标出来吗? 坐标问题: 无论是Google 地图还是搜狗等地图,所显示的经纬坐标都是伪经纬坐标,与实际测量的会有差距,所以你要标注坐标信息,只能使用其给的坐标,不能给出实际的坐标,如果这样做,就是在帮他们较标。事实上,直接用其提供的经纬度危险性非常低,但是不得不防备间谍的较标行为。经纬仪这种东西可以随便买,有日本人用这些仪器在西北地区进行偷偷测绘被抓的事件,另外一个是军用GPS的偷偷较标。比如天安门,在Google地图里有一个坐标,但是这个坐标是伪坐标,如果老美偷偷提着其先进的军用GPS来较标,那就麻烦大了,民用的是15米,军用的更精确,我相信老美已经对我们所有大中城市进行了较标。 这里就不得不提数码相机及一些立体相机的问题了,这种设备如果被改装过后,可以获得你很多信息。还有一些照片的信息等。 标注信息: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大家再免费充当野外测绘员,那就比较愚蠢了。你说老美先进的军用卫星照片可以判断已知飞机型号,海军基地,这一点都不用怀疑,但是一个居民大院,老美的卫星并不知道里面有啥东西的,如果你说这里有几栋什么楼,南面谁的是几号楼,什么大爷住那间房,你住那间房,这个信息就会被匹配到他们的地图信息上去。如果你说这是什么部队的驻地,编号是多少,再附上两张照片,别人可以看看建筑结构,防护材料等,你这不是投怀送抱是什么? 也就是说,老美的卫星可以看到比我们在Google earth看的更清楚的信息,能够看到飞机,导弹坑,装甲车,坦克等,但是它不知道这个部队的编号,不知道地面是什么情况,不要投怀送抱,如果他们什么都知道,就不会把福建民居和维水池当导弹发射坑,不要帮了他们8美分没拿到,反被五毛骂个狗血淋头,你不能便宜了他们。老美的卫星可能在天上把一群人看得很清楚,他们想拿导弹轰你,但是又不能把你跟别人区分开,于是他就没法轰,如果你要在头上标注一下说I am Here,那就是你自己的不对了。 时效性的问题: Google地图等公开的数据一般都是过期数据,不是实时数据。但是其军方有实时数据,所以 不要以为你看到什么,他们也只能看到什么 。如果你标注了一个大院里住着什么重要人物,你也标注了某军队的驻扎地,他们通过从这个军事基地出来的车的去向就可以判断,那些领导人住在哪里,你可能觉得你只标注了简单的信息,但是别人能利用更多信息获得他们想要的,而你所提供的信息恰恰帮助了他。如果别人再标注一张建筑照片,车辆照片,那么他们就完全掌握了,那辆车做什么领导,如果加上他们的实时卫星地图就可以获得其行踪,如果你坐在里面,你说危险不危险?并不一定非要导弹飞来才能怎么样,一旦这些信息被敌方掌握了就麻烦了。 那些信息比较危险: 具体什么很难讲,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真的发生战争,敌方不会浪费导弹打你的居民小区,但军事设施,通信设施和能源设施必定首当其冲。军事目标比较大,这个不提。通信设施,也非一个系统,普通老百姓也不可能全部泄密或一下子被对方破坏。最麻烦的是能源设施,一个大城市,供水供电供暖供气等设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攻击民用设施,死伤无辜百姓对攻击方也是不利的,但是毁坏你的能源系统会使城市陷入瘫痪。所以老美会紧张一篇关于他们电站研究的论文。你也别没事瞎标记,这是变电站,那是输气管,那是主要的输水管,这些设施需要你的高度保密。 不标记跟军事,通信,及能源相关的信息。 交通要道上的一座桥,别人从卫星上看,只能看到一座桥,如果你把这桥从各个角度都拍摄的很清楚,甚至把附近的人群及建筑物也标定出来,那么你这是在给他们搜集情报。等着他们的间谍表演。 如果你把很多官员的家庭住址,子女上学的学校,他们的工作场所给标出来了,做成KML包,在当下,他们立马会跳出来。如果你把你工作,上班的地点给标出来,你再说你是赶公交或者什么,就可以判断你的上下班路线,如果是个色狼什么的,比如如花要伏击你,你是不是觉得很恶心和危险? 不标记涉及个人或他人隐私的信息。 旅游景区可以标注倒是问题不大,不要透露关联信息。 不可掩耳盗铃 :我们的GIS产品没别人做的好,不要掩耳盗铃,因噎废食,我们可以利用这些GIS产品开发很多产品,不要当网民都是傻瓜,不要拿泄密来忽悠和吓唬大家。正视问题,让大家能够享用科技带来的乐趣,能够开发更多的产品和应用服务。要解决泄密的问题,可以鼓励mapbar和mapabc等国产的产品提升质量,质量好,大家才会选。 不可投怀送抱 :标注信息可以,但要注意保密一些信息,可以采用伪标注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http://www.fj.xinhuanet.com/nnews/2010-05/18/content_19819700.htm http://www.williamlong.info/ http://v.news.163.com/video/2010/5/H/N/V6615QGHN.html
个人分类: 杂谈|1466 次阅读|0 个评论
焦点访谈西交大
JYH64J98Y99H 2010-3-23 11:06
豪华校门进聊大,观光电梯看人大。 假引人才有北大,汉芯造假上交大。 商业贿赂在兰大,后来居上数武大。 挪用公款炒股票,巨额亏损有天大。 学术造假如川大,新闻调查到浙大。 长江学者被举报,焦点访谈西交大。 北外华科上师大,此起彼伏影响大。 经济腾飞堪称奇,科教误国罪过大。 相关链接:科学网博主陈永江先生注:下面是2010年3月20日《焦点访谈》的全部台本内容。现在全文转载如下:《焦点访谈》2010年3月20日台本: 没有结果的学术成果 演播室主持人 侯丰: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 今年年初,西安交通大学一名曾经获得长江学者称号的博士生导师被撤销了博导资格。在校方这一举动的背后,是6名老教授连续两年多对这名博导涉嫌学术造假的实名举报。然而近日当记者对该事件进行采访时发现,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解说: 2007年年底,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内一个申报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公示,让长期从事压缩机技术研究的退休老教授杨绍侃感到很惊讶。 (杨绍侃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他就没有搞过,在学校里就没搞过往复压缩机,他怎么会得到这么一个高水平的奖励呢? 解说: 这就是报奖者,西安交大能动学院教授、原博士生导师李连生。他申报的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是我国高校科研最高奖项之一。然而45岁的李连生却并没有专门从事过报奖专业的研究。于是,心存怀疑的杨教授从学校拿到了报奖材料,想搞清真相。 杨绍侃:看了觉得惊讶,惊讶什么呢?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比较小,稍微有一点东西我们都很清楚,结果他报的内容当中,很多都是别人完成的东西。 解说:随后,杨绍侃找到几位老同事,也就是后来一起进行举报的5位教授。这6人平均年龄70多岁,都是我国压缩机领域的专家。他们发现,报奖材料中存在严重窃取他人成果的行为。比如,6位老教授称,李连生把上海压缩机厂1965年的大型机身整体铸造技术,说成是自己开发的;把沈阳鼓风有限公司1998年和2001年已经获奖的两种产品,都说成是采用他的技术研发的。 (陈永江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当时就感觉到义愤填膺,教师啊,教师是为人师表的,传道、授业、解惑,你传的什么道?你授的什么业? 解说:6名教授详细整理出材料中的30多处造假信息向学校举报,要求学校进行核实。随后,校领导约见6位教授谈话。 陈永江:一见面说,现在高校弄虚作假成风,你们不要大惊小怪。 学术委员会副主席 虞烈(代表学校和举报者谈话)录音: 这涉及到不只是西安交通大学的脸面,也涉及到国家的脸面。这几年造假的成分越来越多,越来越厉害了。 陈永江:(校领导说)你们这个举报,弄得校领导50天来日夜不得安宁,你是始作俑者。我现在宣布,如果你们愿意退出6人,马上举手,回头说明也行,还为时未晚。你们如果是为了利益,我们可以转达李连生们,让他们把教育部一等奖匀给你们一些。这个我们听了脑子都要炸了,感觉到这种侮辱太大了。 解说: 2008年3月,6名老教授再次向西安交大党委、纪委等多个部门正式发出公开举报信。半个月后,学校向教育部申请,将报奖撤回。至于为什么撤回,造假问题是否属实,学校却没有明确回应。 杨绍侃:没有结论,到现在为止没有结论。 解说:被举报者也向我们证实了这个说法。 李连生:(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我没有听说学校说因为你做假了,这个奖就取消了,我没听说。 记者:那学校当时给您的说法是什么? 李连生:校希望是暂缓报奖,因为有争议,我们也是一块议过以后,采取的这么一个措施。 解说:6位教授对学校的态度很不满意,他们认为学术造假性质恶劣,必须严查才能警示师生。于是,他们开始在网络上披露该事件。 陈永江: 科学网给了我们一个平台,让我们实名实姓,要有证据来说话检举揭发。 解说: 老教授在博客中将李连生的造假材料全部公开,不到一个月,点击率突破6万,并引来众多网友评论。一个月后,校方第二次约见6名教授谈话。 陈永江: 简而言之一句话,你们能不能停止你们网上的检举揭发?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卢天健(代表学校和举报者谈话录音):网上和报纸现在是揪着不放,(对学校)造成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就希望不要再到社会上去渲染,对大家来说,都是个比较好的结果。 陈永江:我们做这个事情,一定要让学校恢复到我们过去踏实、认真,为了党,为了国家,为了工业振兴,要老老实实工作,要让年轻的教师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因为我们是为人师表。 解说: 由于6位教授坚持举报,2009年5月,时隔一年多,西安交大对这起事件成立了专门调查小组。然而,直到几天前记者前去采访,学校才最终给出了一个明确结论。 卢天健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就是该项目的申报材料部分内容不实,存在占用他人成果进行拼凑及包装的严重问题。 解说:校方对此事件还在调查中,然而6位教授又发现,李连生的造假还远不只这一次。早在2004年和2005年,他获得过另外两个重要大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也存在造假嫌疑。疑点主要集中在获奖成果的经济效益证明上。 根据相关规定,科技成果必须为所应用的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这是获得科技进步的必备条件。在这份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推荐书中,效益证明主要来自西安泰德压缩机有限公司。这是1998年由陕西省纪委专门为李连生等人的技术成果而成立的企业,也就是说在这个公司中,这个技术成果是唯一的生产项目。 陈永江:他就说2001年的纯效益是255万,2003年的纯效益1470万。然而我们在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档案室所要到的材料,这是泰德压缩机公司的年检报告,2001年亏损148万,2002年亏损307.8万,2003年的,他不是说盈利1470万吗?然而公司怎么说的呢?亏损384万。这一正一负几乎2000万,太胆大了。 解说:在这份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资产评估报告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泰德公司成立后的1998年至2000年间没有生产,2001年至2003年连续亏损,2004年该项目停产,4500万资本金仅剩868.5万元,亏损达82%。然而荒唐的是,就在已经停产后的2005年,李连生又以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连生:整体来说这个项目我们认为还是可以的,促进了中国在涡旋压缩机这方面的发展。 记者:工商行政管理局得到的企业年检报告里头,这几年每年都是严重的亏损,那这个数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 李连生:我因为不是经营企业的,我没有这个能力来说这个事情。 解说:目前,学校对这两个奖项的调查也没有明确结论。 虞烈 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作为证据而言,我们没有办法说清楚,它一定是完全造假。 记者:是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在申报材料里头,每年都是盈利的,但是在企业的年检报告里头,这几年每年对应的就是严重亏损,这个问题学校注意到了吗? 虞烈: 它是这样,您讲的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我们将来有一天的时候,有相关的其他的部门,按照严格的手续,来从事这个工作的时候,它们都可以作为我们立论或者是调查的起发点或者是出发点。 解说:采访中,学校一直没有正面回答记者对于经济效益的疑问。值得一提的是,获奖的技术成果都曾经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并取得科技成果鉴定证书。那么鉴定程序是怎样的呢?我们采访了一位当时参与鉴定的专家,应当事人要求,我们对图象和声音做了处理。 参与鉴定的专家:现在这个鉴定会开得很简单,我认为是基本上是走过场。人家事先检测好的,光给你一个检测报告,我们就看检测报告内容就行了。可靠性我们没有办法去验证,但是不影响最后得出一个好的结论。因为毕竟大家都比较熟,都愿意捧场,谁愿意去给人家挑刺? 解说:这位专家告诉记者,现在这种鉴定会中,鉴定专家常常是由获奖者自己推荐,评奖部门只是象征性地审批一下。那么和评奖部门这种不想得罪人的心态相比,学校方面的考虑似乎就来的更为具体了。 陈永江:(学校领导)谈的是什么呢?西安交大地处内地,去年我们科研成果排名16,来之不易,希望你们高抬贵手,不要搅黄了。 演播室主持人 侯丰:评奖部门不想得罪报奖者和报奖单位; 鉴定专家出于交情,只是走个过场;学校方面则为了维护所谓的声誉和排名,对造假现象消极处理。如此的学术生态令人担忧。学术研究成果是一个国家创新力的重要标志,学而无术对一个民族的前途都会有直接影响,端正高校的学术之风,让术业有专攻,德才能兼备,科研活动长远健康的发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感谢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4312 次阅读|1 个评论
猖狂的基层政府,谁来保护弱势的农民?
fuyuncas 2009-4-8 16:30
我家是***省市镇的,最近在改建老房子过程中遇到了麻烦,镇土地管理所在房子快建好时去征收土地管理费,说每平米10元钱,不给就拆房子。我妈妈给了他们150元钱,他们嫌少,愤然离去。第二次去,就没有再给他钱,他们居然开出盖有镇政府公章的罚单1256元。我不知道,乡镇土地管理部门的领导为什么这么猖狂,难道是依据哪部法律?我翻开了国土资源部和建设部发布的所有管理条例,发现该费用早就取消了,只要求征收5元钱的土地证工本费。这一现象并不是偶然现象,全市都存在,并且前几天人民日报也报道了某地农村普遍征收管理法现象。请有关部门的领导关注这一现象,给弱势的农民群体一点温柔和保护。 以免给自己带来麻烦,我先把地址给去了,因为最近《青年发帖举报家乡违法征地遭跨省追捕》,国内现在真是没有安全感,基层政府太猖狂,也只有省级以上政府可以信任。 转载人民日报《国家明令收5元 却被收走5000多》 我是一名刚从广州打工回乡的农村妇女,家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回乡后我遇到一件烦心事:   我丈夫的身体长年不太好,在家种几亩地,我们有两个孩子。我出去打工近10年,攒下了几万块钱。大儿子到了结婚年龄,我想在2008年年底为他申请一处宅基地,2009年开春好给他盖新房。我们向镇土地管理所申请后,来丈量宅基地的人说,要交5000元才给丈量。我一听吓了一跳,不是说农民建房每户只收5元的工本费吗?他们说,因为现在耕地占用税涨钱了,得交给镇财政2000多元。我说占用的地不是耕地。他们说:反正不缴耕地占用税,镇领导就不给盖章,镇里不盖章,我们就不能给你办土地证,你也别想建成房子。看你家经济状况不太好,就少收500元吧。   我想,只要能顺顺当当办成土地证、把新房盖起来、不影响儿子娶亲就行。我就给了他们4500元。没想到村干部又对我说:他们今天来为你丈量宅基地,少收你500元,我们村里也没有招待费这项开支,你拿300元,我们中午替你招待吧。我只好又拿出300元给了村干部。   原以为这样可以安心建房了,谁知就在我们进料准备打基础的时候,又来了两个穿制服的。他们自我介绍说是城建站的,说我得交1000元的规划费才能盖房子。我心里纳闷了:农村规划费不是5年前就取消了吗,什么时候又开始征收了?但看样子不交又不行,只好先给他们500元,打发走了事。他们临走时说:全镇也没有你交这么少的,我们看你也不容易。不要对别人说,我们要是知道你对外张扬了,还得回来再收你的钱。   我在外打工多年,每次回家也就是过年,来去匆匆,对家乡批地建房的规矩不了解。事后问已建好新房的亲朋邻居才知道,这几年土地管理所收的钱越来越多,由5年前的2000元一直涨到现在的4000元至5000元;城建站几年前确实停止过收费,但近两年又恢复收费了。最近国家出台政策,减少了100多项行政性收费,难道这两个部门对农民的收费却增加了?我向在萧县机关上班的亲戚了解政策,他道出了原委:几年前中央就明确规定取消了农村建房的规划费和土地管理费,只收5元的工本费。但乡镇一级城建站的人员却没有解散,政府又不拨付工资,他们就从建房户那里收钱,收多少钱就发多少工资。镇土地部门也是如此。2004年中央文件要求裁减人员、落实经费,但至今乡镇土地所工作人员仍大多靠收老百姓的建房费发工资,现在人员增多了,工资又涨了,只好提高收费。   就这样,农民利益被当成软柿子,想怎么捏就怎么捏。但愿我是最后一个冤大头!   安徽宿州市埇桥区 一农村妇女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94 次阅读|1 个评论
《焦点访谈》报道松鼠会新书
eloa 2009-2-13 09:34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09-02-10 5:01 2009年2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焦点访谈_书香伴我过大年》中,对科学松鼠会的新书《 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 》进行了报道。 mms://media.xinhuanet.com/media2/shendubaodao/090209205043_wanghanlin_jdft.wmv
个人分类: 公告|304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3: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