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后金融危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吕乃基2015-3-28/29南京讲课内容
热度 3 lvnaiji 2015-3-23 16:02
一、 历史与逻辑:西方的发展路径与社会结构(28日上午) 1. 由传统经现代到后现代(历史) 2.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规律 3. 社会结构及其演变(逻辑) 4. 两种文化边界的推移:人的生成 二、 全球化与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金融危机(28日下午) 1. 知识之树、知识阶梯与 大数据 2. 全球产业链与微笑曲线 3. 美国金融危机与中国实体经济危机 4.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世界与中国 三、 改革开放的四个阶段(29日上午) 1. 三强三弱 优势与弊病 2. 经济 政治 文化与资本 权力 社会 3. 改革开放的三个阶段 (1978 1992 2001) 4. 改革开放的第四阶段 (2012-) 5. “四个全面”:经济与民生 破与立 核心力量 四、 传统文化批判与反思(29日下午) 1. 诚信缺失的文化根源 2. 中国语境下的产业生态 3. 中国特色的需求层次阻碍创新 4. 普适与特色 5. 改革开放进入 “ 浅水区 ” 四次课的安排是,两次世界,一次历史,一次现状;两次中国,一次关注官方,一次落在民间 (有底色的部分是内容) 上课地点:南京大学工管院协鑫楼206教室 上午 09:00—12:00 下午13:00—16:00 欢迎南京地区有兴趣的朋友莅临指教!
个人分类: 简介及学术方向|2568 次阅读|9 个评论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世界与中国
热度 2 lvnaiji 2013-9-12 08:36
吕乃基 博主近日关注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发生的变化,关注这样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观点: 在金融危机前,世界各国以自身特定的资源禀赋在全球产业链上分占一席之地。金融危机打破了全球产业链,各国 由重在合作转向彼此竞争 。 当前,世界正处于两个相对稳定的全球产业链之间,处于普利高津分岔图的分岔点的附近。 中国必须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尽早走出自己的新路,以新的姿态迎接和建构未来的全球产业链。 国际环境趋紧在一段时期成为常态。中国有必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泰然处之。避免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裹挟;防范来自国际和国内不确定性因素的破坏和干扰,坚定走改革开放之路。 博主将于9月17日(下周二)下午2时在东南大学东南院103室讲演。 题目是: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世界与中国 提纲: 一、 功能耦合及其演变 二、 金融危机前的全球产业链和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 三、 金融危机:全球产业链解构 四、 后金融危机:全球产业链重组的分岔点 五、 走出分岔点 1. 美国 2. “两洋战略” 3. 新的全球产业链和游戏规则正在形成中 六、 内需倒逼改革 欢迎南京有兴趣的朋友前往指导、交流。 求助: 博主已经有多日打不开页面右上方的 “ 提醒 ” ,点击就进入 “ 114 ” 。不知是网不对,还是哪里的问题?多次由科学网右下角的“联系我们”联系,邮件均被退回。 敬请编辑部和各位指教,谢谢! 吕乃基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3597 次阅读|6 个评论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世界与中国(序)
热度 1 lvnaiji 2013-3-3 09:39
吕乃基 近观科学网博文,有相当数量涉及科技政策、科研体制、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体制等,博主不甘寂寞,也曾多次参与其间(如: 原善扭曲的第四种类型 —— 通天塔 2012-12-20 )。然而包括博主的文章在内的大多数文章总有这样的三种感觉: 隔靴抓痒和难以深入之感; 自说自话,养在深闺与社会脱节之感; 以及数年如一日,缺乏时代感。 博主曾上载 什么是科学网的时间维? 2012-04-07 ,以及 再谈科学网的时间维,建议围绕若干专题深入讨论 2012-12-29 ,希望科学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推进,有所深入。 本文拟就上述“三感”有所突破,即有所深入,结合社会,以及结合时代;以期构建科学网的时间维。 博主以为,这里的“突破点”就是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世界与中国。 金融危机深刻改变了世界和中国,在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客观意义,无褒贬之意)的影响。在金融危机前,世界各国以自身特定的资源禀赋,例如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政府对外资的厚爱、对 GDP 的情有独钟;美国以其创新、消费和发达的金融业;中东以其石油……,在全球产业链上分占一席之地(参见 金融危机之 “ 危 ” 与 “ 机 ””—— 全球产业链与功能耦合的视角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7041 和 续:金融危机之 “ 危 ” 与 “ 机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7199 )。金融危机打破了全球产业链,各国由重在合作(不是没有竞争)转向彼此竞争(不是没有合作)。中国由依靠廉价劳动力、掠夺性使用资源、污染环境和资本投入的发展方式就此终结,必须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尽早走出自己的新路,以新的姿态迎接和建构未来的全球产业链。 此刻,世界正处于两个相对稳定的全球产业链之间,处于普利高津分岔图的分岔点的附近。博主希望,这一相对动荡变化的世界格局及其对中国的挑战或机遇,成为科学网讨论 科技政策、科研体制、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体制等话题的共同背景的出发点;以引领讨论有所深入,有更广阔的视野,以及赋有更强烈的时代感。 博主将逐步涉足这一领域,同时也企盼各位共同参与。
个人分类: 简介及学术方向|3156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