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高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香格里拉: 高山植物园
热度 14 beepro 2011-12-22 02:20
我去过的植物园应该有半百了吧。 以后慢慢整理照片。先从香格里拉开始。 香格里拉在丽江北面, 原名中甸, 后改名。 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估计是国内唯一的“私立”植物园, 由方震东先生开始, 他现任园长。 海拨3300米(刚好一万英尺)。 2010年6月在那里呆了11天。 每天跟2个学生爬山去收集数据。 有的花是附近山上拍的, 但这些花园里几乎都有。 1. Primula sikkiensis, 锡金报春。 2. Primula secundiflora, 偏花报春。 3. Primula poissonii 海仙报春, blooms later than the above two species, but prettier in color. 4. 偏花和海仙报春的杂交。 5. Nomocharis forrestii, 百合科。 6. A spruce, Picea brachytyla, Pinaceae. A spruce with cones with a very peculiar color. 7. 桃儿七Sinopodophylum hexandrum. 鬼臼科,Podophyllaceae 。 花有抗癌化学物 7. 兜兰,好几种都在中国的红色名单上(被保护对象), Cypripedium flavum. 8.Cypripedium tibeticum. 9。 Cypripedium yunnanense 10. 蓝色的 poppy. Meconopsis horridula, Papaveraceae. 11. 毛茛科的花很多 Ranunculus (buttercup family, Ranunculaceae) 12. 黄色的毛茛 13. 花瓣不知为啥会变回叶子的形状? 病毒?这个变了一半。 14. 这个全变了。 15. 毛茛的天堂。 16. 毛茛的天堂。 17. 走出来一条路, 边上毛茛更多, 形成花路。
个人分类: 花卉|6519 次阅读|24 个评论
第一次跟导师去野外
热度 17 wangdh 2011-7-19 13:50
第一次跟导师去野外
第一次跟导师去野外 (王德华) 那是 1987 年的 1 月,西北最严寒的月份。 经过在兰州大学一年的基础课学习、在研究所半年多的阅读文献后,完成了实验设计和开题报告,准备开始实施硕士论文工作了。当时定的题目是高原鼠兔 ( Ochotona curzoniae ) 和根田鼠 ( Microtus oeconomus ) 的褐色脂肪组织 (Brown adipose tissue, BAT) 重量和组织结构及非颤抖性产热 (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 NST) 的季节性变化。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的限制,只能做些组织学和整体生理学方面的简单工作。褐色脂肪组织是第一次听说,尽管查阅了一些文献,但还没见过什么样。导师王祖望先生计划带我们师兄弟俩去一趟位于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风匣口地区的中国科学院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研究定位站,那里将是我们未来的工作地点,那里生存着我们的研究对象。 坐着日本丰田越野车经过四五个小时的颠簸(那可不是一般的颠簸,五脏六腑翻江倒海),翻越祁连山后,很快就到达了定位站。为了能保证取样,决定用猎枪,导师给我们演示自己用弹壳、火药等制备子弹。第二天早餐后,我们师徒三人就到了寒风刺骨、荒凉萧条的莽莽草原上,找寻着鼠兔的踪迹。鼠兔是不冬眠的,也没有发现有储存食物的习性(尽管有人说有贮草行为),天气再冷,也得出来找食物吃。导师扛着猎枪走在前面,我和师弟拿着塑料桶跟在后面。等看到有鼠兔活动时,我们蹑手蹑脚,慢慢靠前。看着先生停住脚步,缓缓举起猎枪,瞄准前面正在专心取食的鼠兔,随着“砰”的一声枪响,我们俩快步跑过去,拾起猎物。一声枪响后,由于鼠兔受到惊吓,我们需要在草原上再走不少路,才能再发现新的猎物。我们随着导师在大草原上漫步、搜寻着,实际上是在零下 30 多度的环境里在草原上转悠。在滴水成冰的温度下,什么保暖衣服都不管用的,一会儿整个身体就凉凉的,手和嘴也逐渐就不听使唤了。 午饭的时候,当时的王站长专门为我们师徒仨熬了姜汤。姜汤下肚,暖和多了。捧着饭碗,冻僵了的手拿不住筷子,只好将马师傅(听说已经过世了)炒的白菜拨到碗里,用手攥着筷子,将饭菜往嘴里拨拉。饭吃完了,手还是不听使唤。下午,导师让我们师兄弟俩出去自己取样。师弟是见过世面的人,读大学的时候就打过枪,很在行。我们俩在草原上转了近一个小时,也没有发现几只鼠兔。冬天的风很大,迎着风向喘不过气来。这么大的风,这么低的温度,动物身体散热是很快的,所以鼠兔也很少出来活动的。师弟打了几枪,也没有什么收获。后来,我也鼓着勇气打过一枪,由于姿势不正确,枪响时枪托靠着的左肩部被撞得生痛,也就留下了恐惧症。再后来,在野外工作期间,需要取样的时候,都是我装好火药、铅弹制备需要的子弹,让那些喜欢打枪的小伙子们帮我开枪。说到我和师弟在草原上的个把小时,除了手被冻僵外,下颌也不能动了,说不出话来。那个时候才真正体验了什么叫冷,那是真冷。 2001 年严冬,访问莫斯科期间在一个傍晚去看莫斯科的红场,也是零下几十度的温度,不一会我们一行人就冻得难受,双脚冻得生痛生痛的,只好不停地踱步取暖。那种体验,真的是不容易忘,刻骨铭心啊。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了,我每月都去野外进行相关测定和取样。那一年过得很充实,那是一段难忘的时光... ... 科学工作者,在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科研工作,完成科研任务,经受一些磨难,是工作的需要。有人喜欢说思想境界高,具有为科研献身的精神。实际上没有什么高尚不高尚的,就是一种工作需要。能够耐受恶劣艰苦的条件,是一种毅力,说大了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一种敬业精神。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不会去逃避,不会去埋怨,以正常的心态,进行着正常的工作。更不会给组织提什么过分的要求和待遇。 现在做科研各种条件都好多了,学术水平也高多了。当年的这种心态,却很难找回了。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8524 次阅读|34 个评论
高原儿童时装秀
热度 5 wangdh 2011-6-1 00:34
高原儿童时装秀
高原儿童时装秀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也是家长们的“节日”。 黑色的 6 月,很多孩子是过不好这个节日的。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温暖要惠及到每个孩子。 孩子要健康,身心健康都重要。据说有些父母每天为孩子的吃喝犯愁,似乎吃什么都不安全了。 孩子的安全很重要,幼儿园、中小学也不是那么安全了。 看到温总理跟孩子们一起打篮球了。是不是中小学体育还要加强啊。 回想小时候,我们的儿童节很简单。每年的六一前夕,一般会在美术课上布置“宋体美术字”或者用蜡笔画天安门和大红灯笼,也会画五星红旗。好的作品会被选在六一节展出。还有优秀作业展览。那个时候是联中(全称应该是联合中学吧)制度,村里都有小学(没有幼儿园,上学前都是野孩子),中学在邻村。我们过六一节要到联中校园里去。一大早老师们带领我们到联中去,在操场上排好队,仪式结束后,我们会排着队一个屋子一个屋子依次欣赏各个小学推荐上来的美术字画和优秀作业本。这就是记忆中的六一节的主要活动内容了。 儿子小时候,每年的六一都过得很隆重。戴红领巾,入少先队,参加文艺表演,活动很多。家长还要买玩具,陪着玩一天,吃一顿肯德基或者麦当劳。 2010 年 6 月 3 日在青海原子城(海北州)。晚饭后,路过广场,欣赏了一场儿童时装秀。有位戴墨镜的小伙子很有范。发几张照片,庆祝六一儿童节。祝福高原上的孩子,祝福全国的孩子。 (2010年6月3日,青海海北州西海镇广场)
个人分类: 走南闯北|10442 次阅读|4 个评论
青海高原上的春天
热度 10 wangdh 2011-4-15 00:49
青海高原上的春天
青海高原上的春天 青海高原春来晚。曾在青海工作学习多年,对高原有着一种特有的感情。 80 年代刚去青海的时候,对那里的春天没有多少印象,毛衣一直穿在身上,过了夏天,又到了秋冬。即使在夏天,西宁的大街上有穿棉军大衣的,有穿皮夹克的,爱美的女性也穿裙子,由于风大温度低,腿还是要保护得厚厚的。后来,每年的 5 月份前后,就要出野外工作了。那个时候交通不便,一到野外就是个把月。走的时候,还没有见到绿色,再回到市里的时候,树木已经绿绿的了。 后来有机会就希望到青海去看看。由于与英国有国际合作项目,就有了去青海的机会。这些年,开发大西北,经济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花草树木也是种类繁多。夏季也感到有些炎热了,姑娘们也可以享受与内地姑娘一样的漂亮衣裙了。 与北京相比,高原的春天要晚很多。省会西宁的物候要比北京晚一个月左右,草原上的春天又比西宁晚将近一个月。所以,高原上的春天真是姗姗来迟。 北京正直春天的黄金时期。想起去年 6 月份到高原上,又经历了第二次春天。在海晏的原子城, 6 月份才迎来春天。下面的照片是 2010 年 6 月初拍摄的。尽管高原春来晚,今年让高原春色与内地的春色一起明媚,共竞春。都说找到5瓣的丁香花是福气和运气,高原上的丁香有6瓣的,大顺,不信您看看。 想念高原,想念高原的干拌尕面片,更想念高原上的朋友。 祝福他们。 高原春光无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 (照片摄于2010年6月2-4日,青海海北原子城和50公里处) *************** 德令哈一夜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6467 次阅读|20 个评论
高原云贵
热度 2 hanyuhonest 2011-3-21 13:14
当年刘伯温: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云贵有什么?云贵有: 高峡几处拥平湖,樽酒对蓝天;橙黄青绿各有坐,畅饮山水间;显味香花竞芳草,谱曲鸟语对山泉,清风生欲早参进,只盼流云莫垂涎。
2415 次阅读|4 个评论
协会高原科普活动记录(照片请勿转载它用)
moxj 2010-11-23 21:55
大家倡议成立协会已经过去一段时间,分院的工作还和我刚把章程公布到网上的时候是一个样子,没有一点进展。科学院到底是怎样一个挂着羊头不买肉的单位咱就不议论了。只要大家有这个需求,活动继续开展。别管中科院在学生服务和管理方面和其它二三类大学有多大差距。毕竟这里的学生都是大人了,自我管理能力还是有的,只是习惯大陆的官僚作风,想给相关机构一个面子,走个过场而已。 第一次活动把户外和科普融合到一起组织,服务大家的专业需求,也服务大家的娱乐和锻炼需求。具体内容参加 www.geoidea.org 相关陆续记录。 11月15日的科普发言四位同学做了PPT形式报告,20人参加。 11月20日的户外认知活动,41人参加。即使兰州驴友的活动也算大强度的了,大家能顺利完成,我很感动,在此感谢为此辛勤工作的各部工作人员。 活动已经过去三天,很多同学还没有把照片整理出来,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也没有时间记录这件事情。我仅把自己记忆里的一小部分分享给大家,回忆我们的快乐,回忆我们的汗水我们的辛劳。 当车开到这个荒凉的山梁时,我要求司机停车,41个同志颠簸了两个半小时以后陆续下车。有点遗憾,活动前我讲了登山路线,同时也讲了行车路线,可惜我们工作人员在后来的工作中没有协商,兰大的司机没有按我的路线行车,我这人也很内向,不喜欢和别人争执。最终司机在比别的组织公布的时间多出一个小时以后还没有到达目的地,而且在路上听他的口气进村庄的土路车还有不方便的地方,我在满腹的不满情绪中微笑着让司机停车了,心里计算从这个临时的山梁登顶多走的路程足够弥补司机继续前行加他的不称职服务浪费的时间。在中午休息的时候我也就这个事情给大家道歉了。很多事情是我们第一次尝试不了解的,腐败活动包学校的校车显然是很合适的,只有合适与不合适的事情,这个事情还是应该感谢大家的努力;只是有点遗憾 ,兰州另外一队资深驴友的面包车因此超过我们很多时间,没能在山顶促成两队人马的互动。我们也很快就开始了快乐的旅程。----以下 沿路的一些记录: 望着夕阳,望着归途,一切都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即使我和陈吉疯狂的裸照,但我们的热血不会停止,我们继续前行的步伐不会停止,geoidea的理想不会停止,蓝蚂蚁的努力更不会停止。
个人分类: 地质队员|7599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命的美丽和尺度
wangdh 2010-6-22 01:05
生命的美丽和尺度 ( 王德华 ) 说过了高原上生命的坚强和生命的脆弱,很容易想到生命的美丽。 生命的坚强是一种性格,一种韧性,一种耐力,一种抗争,一种本能。 生命的脆弱是一种保护,一种无奈,一种极限,也是一种本能和性格。 生命的美丽,是一种张扬,一种态度,一种常态。 每个生命都是美丽的,每个生命都有生的权力,每个生命都有展示美丽的空间。 生命的美丽需要本身的散发,也需要被发现。 没有被发现的美丽,是悄然的美丽,寂寞的美丽。 被欣赏的美丽是一种幸福,被摧残的美丽是一种灾难。 生命是美丽的。美丽的芳香要实时绽放,尽情绽放。不求被发现,不盼被欣赏,只是展示自己的美丽。 大自然是公平的。美丽的,总是被发现的,总是被欣赏的。有时候也会是灾难。 自然的力量是不可抗的,自然的法则是严格的。生命有道,道法自然。 美丽是有尺度的。不同的尺度,美丽的展现是不同的。不同的尺度,展现的状态是不同的。 生活中有尺度,美丽有尺度,自然有尺度。 尺度这么重要吗? 据说尺度法则是生物学中很重要的法则。可以决定生命的几乎各个方面。 高原上的美丽很寂寞,很空旷。6月初的高原,春天刚到。草原刚开始返青的时候,很少鲜花开放。即使是匆匆走过,那静静的美丽会自然让你驻足。这就是美丽的力量。 静静的美需要静静地体验。看一下三个尺度下的照片吧。不同的尺度,您一定有不同的发现,不同的美丽,不同的感悟。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有时候需要关注眼前,有时候需要眺望远方。时髦拔高点说就是: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或者说是:天上、人间。 (王德华 2010.6.22 ) 尺度一 尺度二 尺度三 (青海原子城附近。2010年6月3日)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6619 次阅读|6 个评论
生命的坚强和脆弱
wangdh 2010-6-13 00:15
生命的坚强和脆弱 ( 王德华 ) 先说生命的坚强。 这次去青海高原野外工作中,有一项工作内容是在日出前观察高原鼠兔的活动情况,方法是用摄像机在固定区域全方位拍摄。我们的实验样地离住处有 70 多公里。为了赶在日出前将摄像机放置好,我们与司机商定凌晨 5 点出发。赶到样地时,天已经大亮了,地面上鼠兔活动频繁,看来早已经开始了一天的活动了。 6 月高原的早晨,气温还是很低,零度左右吧,地上满是霜雪。尽管穿上了毛衣外套,但晨风很容易就吹透了所有的衣层。感觉就是一个冷,整个身体打哆嗦,手也很快就有麻木的感觉。再看看高原鼠兔们,一个个像是晨练,沐浴着早上的阳光,忙碌地啃食着刚返青的青草,个个精神抖擞,异常活跃。藏族老乡的牦牛们在土墙围起来的圈内挤在一起休息着,远处也有零星的马匹和羊群在啃食着牧草。民以食为天,动物更是以食为天。可以想象在严冬季节,生存在这里的这些生命同样会暴露在更寒冷的环境中,靠着强大的生存能力,适应着大自然的变化。 6 月 2 日工作期间,突然下起雨来,一会儿冰雹又劈头盖脸砸了下来。我们将捕获的鼠兔移到车盘底下后,坐上了车,看雨,听雨,听冰雹的噼里啪啦的砸车声。地面上的鼠兔们早已经躲到洞道里去了。可是牦牛们似乎完全没有感觉到天气的变化,在行为上似乎也没有任何变化,仍然悠闲不停地啃食着,潇洒地游动在细雨冰雹中。这个时候你不得不感叹这些高原之舟的耐受能力,感叹它们面对大自然突然变化时的那种泰然。远远望去,这实在是一种大自然的默契,一种美丽的和谐,动物与自然之间的这种默契与和谐经历了很久很久的磨合。 再说生命的脆弱。 雨停后,赶紧下车查看车底下笼子里的鼠兔情况。多数笼子里堆积的冰雹,很快就化成了水。大多数鼠兔还好,但有一只鼠兔的毛发已经被完全湿透了,颤抖得剧烈。赶紧将笼子里的水倒掉,放入一些锯末,将笼子放在了稍微暖和一点的车内。我时不时地用手捧着温暖它,但体温已经很低,躯体冰凉,生命的活力大减。很明显是在生命线上挣扎着。过了一段时间后,这只鼠兔终于没能恢复过来,生命渐渐到了尽头。在这个时候,手捧着尚未僵硬的动物尸体,你又会感叹生命的脆弱。十几分钟的光景,天地两重天。 实际上人在大自然面前更是渺小,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也更是无奈。虽说嘴里喊着人定胜天,估计最终还是天赢。我这次在野外彻底服了输。我年轻时曾在青海高原上工作多年,近几年也多次赴高原,自我感觉身体还是可以的。没有想到的是这次野外第一次体验了高原反应。 6 月 4 日我们去野外的时间稍晚些。早饭后,利用这段空闲,我匆匆赶到原子城纪念馆,恳求人家提前一刻钟入馆( 9 点开馆),入馆后走马观花,看得匆匆,要在 9 点半前赶回住处,去野外开始一天的工作。估计是由于往回赶走得太急,很快身体就感到不适,并逐渐头痛起来,恶心起来。开始并没有怎么在意,总觉得休息一会儿会好的。到样地后,也没有对同伴过多说身体的不适,就坚持工作着。每当弯下身体从笼子里取鼠兔时,感觉头痛得厉害,恶心也加剧。在低下头取样时,也是同样的感觉。随着时间的延续,一直没有好转的迹象。司机问情况如何,说别硬撑着,有问题回去休息。我很随意说放心吧,没事,问题不大。实际上我心里逐渐害怕起来,我最担心的是,别昏到在地,一旦昏迷失去知觉事情就糟了。所以,我开始很小心地慢慢弯身取动物,很小心慢慢低头取样,同样是慢慢起身,一切都是慢动作,但每次都是憋气得很,头痛、难受。这样坚持到了下午 5 点多,取样工作完成了,算是结束了一天的大部分工作计划。我自己知道只要回到住处静静躺着,吃点药,一觉醒来应该就没有问题了。后来事情的发展正像我预测的那样。回到住处,吃了 2 片去痛片,躺下就睡了。凌晨 2 点左右醒来,感觉好多了,有了饥饿的感觉。所以,在大自然面前,不能逞能的,不服不行。稍有意外,生命就可能就结束了。意外的事情听得多了,轮到自己时自然就多想了点。当头痛难忍、恶心胸闷的时候,只盼着难受早点过去,这个时候没有任何的想法和奢求。所以,我还纳闷我为什么不能像书上描写的那样在关键时刻心里能够装着伟大崇高的理想?为什么只想着别在这个时候光荣了呢?也许是自己的思想还真是不够崇高吧。我不能怀疑别人的伟大,我只是怀疑我自己,为什么脑海里浮现不出来那些让人感动的景象来? 站在大自然中,你不会怀疑生命是坚强的,也不会怀疑生命也是脆弱的。有些生命坚强得你不由得感叹,有些生命脆弱得让你惊恐万分。你看见了,经历了,也就理解了生命的坚强和脆弱,尽管不是全部。求生是一种本能,一种向往,一种祈求。活着,就是一种福气,一种上天的恩赐。我们有理由不珍惜生命吗?有理由糟蹋生命吗? (王德华 2010.6.6 ) (摄于 2010.6.2 - 6.4; 青海)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7813 次阅读|22 个评论
怀念“背包时代”——与野生动物为伴的日子 (三)
gaolibo 2010-5-21 13:35
我也曾在公众面前高调亮相了。 《全球资讯》 新浪网报道 同学的评价。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8 次阅读|0 个评论
怀念“背包时代”——与野生动物为伴的日子(二)
gaolibo 2010-5-21 13:16
当地状况 空检人员很羡慕我 回来后有特别想与人交流的愿望。 选国家运动员 在学校进行环境教育,当地的孩子非常聪明,可爱。 卖鸡蛋 饮用和生活用水 十几天洗一次澡。 一家人分糖吃 将衣服都留给他们了。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9 次阅读|0 个评论
怀念“背包时代”——与野生动物为伴的日子
gaolibo 2010-5-19 13:42
本科毕业我考了研,成绩还不错,一天一大早,我报考的导师给我打电话了( 之前未曾与导师联系过 ),显然他知道我是女生( 我的名字很中性,前两个字是按族谱排的,最后一个字是爸爸自由发挥的,他并没有给我取个珍啊,玲呀的很女生的名字,后来想想就是因为这个中性的名字改变了我的人生 ) 后,有些失望。因为林科院的导师每年只能招一个学生,当年招的又是开山弟子,要是做野外考察的话,他怕女生吃不消。听出他了的失望,我必须要为自己争取一下,不然肯定没有面试机会,更不用说录取了。导师最后还是给了我一个机会,我被录取了,成了他之后招的所有学生里的大师姐。 做野外调查时,团队里的每个人各有分工( 不能因为自己是女生就少干活 ),很锻炼人。且不说那几年里,学了多少专业知识,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光是那段生活经历就足以让我回味多年,并由此影响着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横渡金沙江 (当时室外温度足有50多摄氏度,我们却笑得很灿烂) 在与少数民族同胞相处的日子里,我深深感受到了人们的淳朴、善良、博爱。2006年在云南昭通黑颈鹤越冬地考察时,在保护区管理局住了将近2个多月,与当地老乡接触比较多,有时还去老乡家玩,一次去了一小姐妹家里,她知道我爱吃当地的洋芋( 土豆 ),告诉我,不要总吃烤熟的洋芋,容易上火,看我嘴唇干裂了,她就给我煮了洋芋吃( 当地的昼夜温差大,洋芋真的很好吃 )。大家围坐在火炉边,边吃边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她还拿出手工做的新布鞋让我选,说我整天穿着厚重的登山鞋肯定不舒服。 可爱的一家人 (老人连拍照都没放下手里的针线活) 在昭通那段时间,还有一些小插曲: 有一次,一天一位苗族老奶奶走进保护区管理局,就跟我拥抱,又说了一堆话,弄得我云里雾里的( 我完全听不懂当地的语言,只是在微笑 ),临走还给我一塑料袋坨坨肉。老奶奶走后,管理局的人跟我解释,说是来感谢我的。我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是我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老奶奶却翻过两个山坡,特意把家里的年夜饭( 当地很贫困,老乡们半年吃洋芋拌辣椒酱,半年吃国家法的救济粮,肉和鸡蛋都是过年过节才能吃上的 )送来,我受之有愧呀。 村子里 (房子外墙和房顶都是泥巴成的, 到了夏天泥里的草籽发芽开花,房子成了花房) 夏天就是这样的了 (油画作品) 事情是这样的: 一天,我们坐着保护区唯一一个代步工具北京吉普,去乡里取饮用和生活用水( 这是我们非常高兴的时刻,到乡里手机有信号,可以打电话了,电脑也能无线上网了。强烈呼吁科学家们早日研制出防冻的电线,在当地,每一场霜冻之后都要停几天电,就是因为某个点的电线冻断了,其实当地的气温并没有东北的冬天冷,但当地霜冻后电线上会积累厚厚的冰凌,对普通的电线是个考验,没水停电的日子太难熬了 ),刚出发没多远,路上有人拦车,走近了才看清,是位老奶奶,我当时听不懂老奶奶的话,同行的保护区工作人员告诉我,说老奶奶背着孙女去看病,孩子发高烧,烧得很严重,她已经翻过了两个山坡,可还有很远才能到,想搭我们的车。当时我们后排坐已经挤坐了四个人,必须得有人下车,我就下车自己走回住处了。 老乡们非常善良、可爱、友好,我似乎明白为什么将近2000只黑颈鹤每年都会从不同地点到来这里越冬的原因了,它们和我一样,喜欢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喜欢这里善良的人们。 在高原上登云驾雾 (身后3400多米的断崖,此地绝不可久留) 我在衡水湖边 在四川美姑县某个村子里 (可能是我们的车太显眼,引来全村的人围观。 后来听向导翻译,村里以为是领导下乡考察旱情呢。 很惭愧,让他们失望了, 在人类温饱还没有解决的地区,谈环保显得苍白无力 ) 一天,保护区的车当天去昭通市区换班,我独自一人去村子里观鹤,回来路上看到很多老乡陆续赶场(集市)回来,突然一群狗从山坡上一处房子前向我的方向飞奔而来,接着就围着攻击我,我都不知道我哪里冒犯了它们,我并没有接近它们主人的房子呀,更没有攻击它们的举动啊,为什么这么欺负外地人啊。我拿着三脚架发疯似的乱拍( 当时太害怕了,当地的狗个很大,跳起来就能够到我的脸了 )。看我真急了,狗们三、四分钟后散了,但仍不时回头看我。我后来想通了,可能我穿着迷彩服,带着迷彩帽,跟当地人的穿着太不一样,把我当成敌人了。这时的我,把一段时间以来的压抑全释放出来了,哭得稀里哗啦,路上碰到了换班回来的北京吉普,我一语不发,还没从那场搏斗中走出来。回到驻地,感觉后大腿有点疼,迷彩裤被狗咬破了个三角口,因为穿的厚皮肤没有破,略红。裤子我缝补好了,后来一直在穿,至今还保留着。庆幸当天没有被咬伤,不然到哪里打狂犬疫苗 啊。 还有一次,我跟3名保护区管理员去实地跟踪佩戴卫星信号发射器的黑颈鹤,当时鹤与我们的北京吉普隔了一个山坡,我怕人多惊动了鹤( 当时只有这一只在这个范围活动,它比较警觉 ),就让其他人原地不动,我一个人过去。2个小时后,鹤飞远了,我也想回去了。可问题出现了,我只顾观鹤,没注意周围的变化,起雾了,非常大,能见度也就1米多,完全看不到对面山上的队友和车了。庆幸的是,我带着手持式GPS,出发前我存储了停车的位置。我在雾中踉踉跄跄地找到了车,队友们却不在。我就在车旁等,又过了大概2个小时,大雾渐渐散去了,队友们也回来了。原来他们是去找我了,但在高原上空气比较稀薄,不利于声音传播,他们的喊声我根本听不到。 后来,队友们跟我说,怕我在大雾下走失,因为几年前有位画家的老婆就在傍晚走失了,发动了乡派出所的所有人拿着火把找了一个通宵。第二天早上画家的老婆骑着毛驴被老乡给送回来了。 下面是几张动物的图片 黑颈鹤(伍和启拍) 佩戴卫星信号发射器的黑颈鹤 ( 是在放飞后,对接在单筒望远镜下拍到的, 在100多只鹤里找到它可不容易呢) 旱獭 (藏民不杀生,所以旱獭种群在迅速扩大 ) 牦牛 (此情此景,让人感叹) 最近在做《天赐黑尾鸥和它的电影故事》这本书的编辑工作,让我追忆起了往事。我懂得孙宪导演,他视自己为一只小鸥,用小鸥的眼睛看待世界,审视大自然。我相信,每个置身于美丽自然界的人,都会不忍破坏眼前的美景。每个物种都有其生存的权利,我们人类无权干涉和剥夺 。 中国最大的高原湿地若尔盖湿地,水位在加速度下降,甚至已经沙漠化的迹象; 高速公路上,经常有野生动物葬身车轮之下(它们习惯了自由奔跑,哪里知道人类已经给它们建了特色通道呢); 人类为了自己的虚荣,杀死了大象(是不是大象进化成没有象牙了才能停止被杀戮呢);...... 人类,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4074 次阅读|9 个评论
平等主义的高原?
jlpemail 2010-4-10 08:56
加拿大哲学家威尔*金里卡(Will Kymlicka,1962----), 的名词平等主义高原的说法,让笔者 联想到的是甚嚣尘上的所谓低碳生活,也让笔者不无凄惨地联想起已经和正在体验的低氧 生活.在青藏高原,30岁以前,感受到的是高原的低氧生活,那里的空气中,氧气含量不高于标准 大气的80%.而今,在北京的西部地区,作者感受到的人文环境的氧气含量至少降低了20%. 在大字典中,平等有着美妙的解释;在现实中,平等其实是力量\权力或者暴力的小名. 没有力量,没有权力,没有暴力.政治经济语言文化,都是暴力说了算.在它们面前,弱者的选择 只有两个,顺从或者死亡. 我没有仔细研究过平等主义,也没有研究过高原.但是,平等主义的高原的说法,既有美妙的 诗意,也有残酷的现实性. 提倡平等的人,肯定没有得到平等对待.正如渴望革命者,一定是无法生存者一样,为什么,有的 人乐天,为什么有的人抑郁?前者的愿望可以轻易实现;后者却往往不能. 有人会为一根大葱拼命;也有人不为100万打了水漂而皱眉头.个人修养是一个方面,处境是另一个 方面.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信仰或者信念的问题.有人觉得一切都不成问题;人家是在云端俯视芸芸众生; 有的人觉得看到植物都压抑.因为他的高度不超过蚂蚁.这个高度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象征的是 一种影响力.蚂蚁对于地球的转动影响大约在纳纳级别(十的副18次方)上,所以他们的声音微弱 到几乎等于不存在. 那么,被恭敬地光荣地亲切地称呼为蚂蚁民族的简称的蚁族们呢? 他们何只是在平等主义的高原上呢. 蚁族中的一个可以因为高人一层而感觉良好,因为他在三楼而别人在二楼.尽管都是嘎嘎做响的 破旧模板楼梯,尽管都是摇摇欲坠的建筑;他仍然可以像一些气质高傲,大度或者傲慢的人五人六 一样,下楼,上楼.虽然,本质上讲,三楼和二楼的蚂蚁民族没有什么差别. 要想消灭平等主义的高原,要想脱离蚂蚁民族的凄惨境界;GOD,GOOD,O,GOD,都不解决问题. 在高原上,在平等主义的旗帜下,你可以宣扬自己的平等主义.但是,问题的解决,需要其他方式. 而其中最解决问题的还是,对于力量的崇尚积聚和爆发. 让别人要求平等吧.这可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奇妙的\魅力无穷的方式.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3911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也去过"祁汉沟"(第二版)
jlpemail 2010-4-8 16:09
我也去过祁汉沟 (2008-08-04 16:14:40) 我也去过祁汉沟.也曾在那里多年逗留.去那里的时候,我以为不会离开了,以为那是一个没有底的深渊. 在某些时候,我的确是这样想的.尽管,在第一次到那里去的人眼中,当地是有好看的风景的. 可是,那种高原风景,连续365天看,就不是风景了,就成了一种屏障;一种与外界隔绝的屏障.即使那里的山谷 鲜花开放,即使那里的空气清新,即使那里的天空湛蓝. 我也去过凄寒沟,夏天也无须穿短袖的山沟.凄清\寒冷孤单,那些日子不堪回首. 可是,看到一位老战友的文字,还是想起了这个山沟. 实际上,我就是沿着这条山沟,才找到老战友的文字的.我不认识这个老战友.只知道,他也也去过祁汉沟. 他去那里的年龄比我年轻,比我早若干年. 我也去过祁汉沟.那里没有明丽的风景.只是与年轻的岁月有些关联,就不是想起了. 上山\下乡\抗枪,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回事情.我也去过祁汉沟. 我也离开那里十余年了,可是还用百度,用其他搜索工具搜索这三个字:祁汉沟. 我也去过祁汉沟.一个印象深刻的山沟,一个挥霍了青春岁月的山沟,一个蹉跎了青春的山沟,一个抑郁了多少 愿望的山沟. 以上文字写于2008年,以下文字为刚刚码就.是在一个河北战友再次提到那个高寒的山沟之后,补充的. 散文和诗歌表达情感,更直接;这是便利,也是局限. 战友建议,用长小说的形式,也许更便利些. 总以为逃离了就可以忘掉 哪知道 越是远离越是忘它忘不了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才下笔头又上口头 永远的话题 总是无法躲无法绕 无法消灭掉 无法消化了 天知道地知道你知道我知道它更知道 思绪比草甸辽阔比野草更高 天知道地知道你知道我知道它更知道 心灵和蓝天一样清澈 思绪像云朵一样飘呀飘 时光不过是切割韭菜的刀 思绪是常青的疯长的绿苗 永远汁液丰富 永远 天知道地知道你知道我知道 山川知道 我们的青春是否曾经燃烧 哪怕是零下 30 度 哪怕是空气也成了冰川 青春的时光 黄金的时光 依然火热依然焦灼 好似高原的艳阳 好似高原的射线 能量无穷无尽。。。。。。。。。。。。。。。 再过 18 年,也是一样 这里的桦树这里的杨树 这里的崎岖山路, 都一样忘不掉 它们年轻,我们也年轻 它们永恒,我们也永恒 它们守望,我们也守望 贫瘠的荒野 丰富的。。。。。。。。。。。。。。
个人分类: 学术现场|3996 次阅读|0 个评论
难过,郑州大学学生竟给总理提了一个伪问题
lgmxxl 2010-2-3 11:37
2月1日,郑州大学法学院四年级学生高原代表全国的大学生与温总理有了3个小时的近距离接触,并代表全国的大学生就《政府工作报告》和教育问题向总结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一个很光荣、很为郑州大学争光的事情,结果却是让人难过。 在座谈中,高原同学首先谈了这样一条建议:大学生创业并非无业可就,但要想获得国家的支持,必须先做失业登记。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妥。而我们温家宝总理则直接回答说,这是三年前做的规定,今年已经改掉了。大学生创业只做求职登记,便于相关部门掌握情况。看到这,我们可以想像,高原同学是多么不把这件事当成一件事。向总理提建议,为何不进行核实呢?这是你关心的问题吗?一个大四学生如果关心这件事,却对政策如此不熟悉,能说你关心这事吗?从相关报道中可以了解到高原是1月19日到的北京,她有十几天的时间来准备自己要问的问题。为什么十几天竟然不能完整地、全面地、正确地说出自己的建议呢?由此,我想到她是代表郑州大学去的,她的面貌反映着郑州大学学生的形象和素质。一个准备了十几天却准备了一个伪问题的学生,代表着郑州大学怎么的学生素质呢? 郑州大学是河南省唯一一所211工程大学,河南省高等教育一半的经费都给了郑州大学。郑州大学是河南省的最佳大学,是河南省高等教育的模板,可郑州大学现在委实遭遇了最冷的季节。抄袭门、研究生入学考试泄题门等,让郑州大学的办学能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质疑。郑州大学真应该好好反思了。 当然,我也不是想通过这么一件小事,来怀疑高原同学的实力。据报道,高原平时的成绩是年级前两名,参加过一些支教活动,获得郑大十佳大学生标兵称号。目前,高原已获得保研资格,今年9月份将前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继续学习。我只是想通过这件事,让我们的大学生珍惜每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不要做事不认真,不想做事不严谨,更不要做事浮躁。不管怎么样,做为河南的一名大学教师,我希望我们河南的高等教育有很好的未来,希望河南的大学生素质得到全国人民的好评。作为一名研究高等教育学的学者,希望我们中国的大学生真正能成为具有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我们的高等教育争光。
个人分类: 未分类|4617 次阅读|17 个评论
青藏高原上的精灵:高原鼠兔(美丽照片)
热度 2 wangdh 2008-8-6 23:00
青藏高原的土著居民:高原鼠兔( 到底是鼠,还是兔?) 当你走进青藏高原,你就会发现草原上活动着一些没有尾巴形态象老鼠的小动物。自从青藏铁路通车后,这种小动物在电视上亮相的频率也越来越频繁。这种动物是青藏高原的土著居民,称为高原鼠兔。 鼠兔 ,多么奇怪的名字,那么到 底是鼠还是兔呢?它看起来形态更象鼠,圆圆的耳朵,但没有尾巴。实际上鼠兔是属于兔类的。在分类学上,兔形目动物的许多重要特征都与其快速运动和以植物为食的特点相关的。以前兔形目是与啮齿动物(老鼠一类)被化为同一大类的,后来发现啮齿动物的牙齿只有一对门齿,兔形目动物有两对门齿。牙齿无齿根,可以终生生长。 兔形目动物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我们普通认为的兔子(兔科, Leporidae ),个体较大;还有一类就是个体较小、形态象鼠的鼠兔 ( 鼠兔科, Ochotonidae) 。兔子和鼠兔在个体大小上悬殊比较大,很容易区分。兔科动物全世界有 40 多种,分布在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除了澳大利亚外,全世界都有分布(澳大利亚的兔子是被人为引进的)。鼠兔科动物全世界有 20 多种,主要分布在亚洲(蒙古和俄罗斯也有分布的鼠兔,地理位置上也属于亚洲),美洲有 2 种,我国分布的种类最多。 我们平常说的兔子还可以再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营挖洞生活的(穴居),英文中的 Rabbit 就是指的这一类。我们小时候在家里饲养的兔子,也就是家兔,是由穴兔驯化而来的。我们都知道饲养家兔是要挖洞的。家兔主要来自地中海地区,也称为欧兔。穴兔可以说是所有家兔的祖先。还有一类是在地面上建造一个简单的巢穴,稍微有点隐蔽物就可以了,如农田中的田埂边、大土块底下等,英文的 Hare 就指的是这一类了。在我国分布的兔子如海南兔、华南兔、高原兔、塔里木土等都属于这一类,也就是说我国没有野生的 Rabbit 。 鼠兔的英文是 pika ( 以前还用过 Mouse hare) 。在青藏高原上我们经常看到的鼠兔就是高原鼠兔,也称为黑唇鼠兔,拉丁学名是: Ochotona curzoniae Hodgson ,1858 。从地理分布上看, 高原鼠兔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与高原毗邻的尼泊尔、锡金等地区。植被主要是开阔的矮嵩草草甸。从近几年捕获的高原鼠兔看,体重一般在 130 克 左右,在更高海拔地区(如青海的果洛等地区) 体重还重,在 170 克 左右。当年我在青海省门源县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工作期间捕获的高原鼠兔,体重一般在 120 克左右(当然都是指的成体了)。高原鼠兔一般分布在海拔 3000 米 以上的地区,高寒缺氧,因此曾被认为是研究低氧适应的好动物模型。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曾建议将高原属兔作为高寒缺氧(尤其是低氧适应)研究的动物模型。这种土著小型哺乳动物,冬季不冬眠。一般认为也不储存食物,但是近几年也有些学者认为冬季贮存食物。当年我在野外工作期间,曾经在冬季试图挖过高原鼠兔的洞道系统,没有发现贮存的食物。分布在内蒙古草原的达乌尔鼠兔和分布在北美的北美鼠兔,他们都在秋末冬初贮存大量的干草来越冬。秋季在洞口可以发现有成堆的晾晒的草,晾干后,鼠兔们拖进洞内贮存。我在春季捕捉高原鼠兔时,也曾挖过洞道,也没有发现贮存的草堆。但是近几年,有学者报道他们在海拔近 4000 米的地方,发现高原鼠兔具有贮存食物越冬的行为。 高原鼠兔与小型的田鼠不同,不适合在雪下或草下活动。这可能在他们的进化历史上,遇到长时间较厚积雪的机会不多,因此没有进化出这种行为习性来。在青藏高原上,由于风力强大,一般的降雪很难形成厚厚的积雪。但有积雪的机会还是有的。一旦积雪时间长的话,在严寒的冬季,白天融化一部分雪,晚上会结成冰,这样有冰层的积雪会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对于不适合在雪下生活的高原鼠兔那可将是毁灭性的打击。曾有学术论文报道,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青海海北地区曾降了一场大雪,那次积雪时间比较长,大概超过一个月了吧。由于积雪表面已经是厚厚的冰层了,高原鼠兔要取食则必须到雪层上面来觅食,一旦想办法爬到雪层上面来,当然必须要原路返回,或者找其他洞口返回到雪下的洞内。但是雪层上面哪有食物呢?这样必然造成高原鼠兔大面积的饥饿死亡。听目击者讲,道路上过来一辆运货的卡车,成群结队的高原鼠兔就直奔卡车而去,卡车过去,尸横遍野,煞是震撼!没有办法,为了生存,为了吃上一口食物,在那茫茫草原上,在那寒风凛冽的高原上,高原鼠兔上演着那壮观的生存故事。 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年平均温度在零度左右,有些地方在零度以下了。高原鼠兔在这种严酷条件下,进化出了许多我们还不了解的生理学、行为学、生物化化和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机制,以适应其生存的环境。近几年有国外学者提出高原鼠兔可能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 (keystone species) 。所谓关键种,就是一旦将这个物种拿掉的话,整个生态系统就完全改变了以前维持的稳定状态和平衡,这种改变有可能是不可恢复的。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更多的工作还需要科学家们去探索。我们研究组已经对这个物种进行了很多生理学方面的测定了,主要集中在能量代谢和产热调节等方面,有些工作还在继续着。其他学者对高原鼠兔的行为学、生态学和种群生物学等等也进行了许多很好的工作。不多说了,如果各位有兴趣,就去查查专业文献来读读吧。 好了,我们先认识一下这个高原精灵 高原鼠兔吧。 (王德华 2008. 8. 6 ) 提醒:照片为王德华拍摄,注意版权!
个人分类: 科普随笔|21956 次阅读|20 个评论
高原神鹰
刘玉平 2008-7-12 17:43
( 歌曲向往神鹰 作词:扎西达娃 作曲:美郎多吉 演唱:亚东 ) URL: http://www.sgpmusic.net/admin/upload/music/20068656838549.wma * * * * * * 高 原 神 鹰 飞向西藏 5年前,有幸参加了国家973项目印度-欧亚大陆主碰撞带成矿作用,第一次踏上了西藏这片令人神往的圣土,主要考察了藏东铜多金属成矿带,该带的玉龙铜矿享有中国第一铜矿美誉。次年,再赴西藏考察了藏南伸展构造-成矿带。当时,青藏铁路尚未建成,是经由成都乘机进藏的。 自成都出发,先后飞越了邛崃山、大雪山、沙鲁里山、横断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山脉,降落在与冈底斯山脉相交处的拉萨贡嘎机场。出发之前,在成都的几位朋友就谈到成都拉萨航线,蓝天白云下,奇峻的雪山、清澈的湖泊、苍莽的草原,真可谓一路美景。当我们乘坐的飞机翱翔在万米高空,轻盈的白云宛如洁白的哈达环绕身旁,连绵的雪山恰似绚烂的彩带一收眼底,湛蓝的湖泊好象镶嵌在高原之上的一颗颗蓝宝石,点缀着牛群羊群的碧绿草原如同铺在大地上的宏大唐卡翱翔在世界第三极之上,真有一种鹰击长空的豪情。此前,虽然多次乘坐飞机,却从未有过这种感受。 第一次进藏,依窗而坐,可惜途中天气变幻不定、屡遇云层,未能尽情饱览大自然的造化。第二次恰有好几个旅行团入藏,没能如愿要到靠窗的位子。 圣洁大高原,奇峰刺苍穹;何时能重游,尽赏您芳容? 途中播放了藏族歌手亚东演唱的《向往神鹰》,虽然这是一首多年前的老歌了,但此时此景却别有一番感受 藏族歌手亚东 亚东,生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全名叫尼玛泽仁亚东,藏语的意思是天晴了,长寿的太阳。16岁时,亚东参军,两年后退役参加工作。 1992年夏天,亚东下海成了歌手。当年,即自费灌制了一张专辑《游子的心》。该专辑一问世便引起轰动,半年发行60万盒。1995年,他以一曲《向往神鹰》在中央电视台荣获MTV金奖,成为当时流行歌坛的一颗明星,被誉为藏族通俗歌曲的第一人。此后,亚东先后录制出版《康巴汉子》、《妈妈的羊皮袄》、《向往神鹰》、《家园》、《天葬》、《羚羊的悲歌》等个人专辑;又参与了风靡一时的《唐古拉风》、《潇洒的康巴人》、《西藏的孩子》、《高原三星》等合集的录制;并在多部电视连续剧里担当主题曲主唱,如《尘埃落定》、《岗啦梅朵》等。 亚东的嗓音浑厚而明亮,声域宽广,歌曲体裁丰富多样,表达了不同的情感。他用饱含真情和思想的歌声,演绎对生活的理解:有的歌曲深沉悠扬,带着你的心走向美丽的草原雪山和遥远神秘的西藏;有的清远高亢,宛若盘旋辽阔天地间的雄鹰,沉浸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有的抒情婉转,像涓涓清泉缓缓流入的心田,给人以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安宁。 藏族人民热爱自然,热爱生命,能歌善舞,通过艺术展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藏族歌舞享誉海内外,这也正应验了这句哲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主要参考资料来源:藏人文化网和搜狐等 http://music.tibetcul.com/yd/ , http://news.sohu.com/20050424/n225312586.shtml ) 拉萨贡嘎机场 拉萨贡嘎机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贡嘎县甲竹林镇,坐落在壮丽的雅鲁藏布江南岸,海拔3600米,跑道长4000米,宽45米,机场等级4E,可供波音747、空中客车等大型飞机起降,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之一。2003年,贡嘎机场旅客吞吐量达70万人次。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地广人稀,地形地质复杂,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境内多高山,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世界公认为飞行难度极高的空中禁区。然而,随着1956年当雄机场的建成通航,打开了通往西藏的空中大门。1965年3月1日民航拉萨航站组建成立,北京成都拉萨航线正式通航,真正揭开了这个地球第三极的神秘面纱。   52年来,空中金桥是西藏交通的重要力量,为新西藏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拉萨贡嘎机场自1965年开航以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型由开航时的涡轮螺旋桨式伊尔18,到1983年被涡轮喷气式波音707机型取代,1992年更新为波音757,1998年11月又增加了A340大型客机;航线由通航时的一条增至目前的十多条,其中有一条拉萨加德满都国际航线,国内通航城市有北京、成都、上海、广州、重庆、西安、西宁、昆明、迪庆、昌都以及香港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888324.htm ) * * * * * * 本文图片版权均为本人所有,欢迎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在未征得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用于其他用途,因此涉及到的侵权问题,本人将依法维权,特此郑重声明! (由于是五年前在机舱内用传统相机拍摄的,翻拍后效果不是很好。)
个人分类: 是那山谷的风|5280 次阅读|3 个评论
高原,我梦牵魂绕的地方
热度 1 wangdh 2008-4-13 01:04
高原,我梦牵魂绕的地方 我喜欢高原, 我留恋高原。 喜欢听高原的歌, 留恋那高原的景色。 喜欢高原人那粗野豪爽的性格, 留恋高原人那淳朴真挚的情感。 当那历经风吹沙打饱经沧桑的双手, 捧着带着无比虔诚的醇香的青稞酒, 缓缓举到你的跟前的时候, 伴着那让你心灵震颤、荡气回肠的高原旋律, 你怎么能不醉, 你又怎么能止得住早已在眼眶中打转的泪花。 高原啊, 我曾经工作的地方, 我青春奔放的地方, 我从心底里留恋你, 从心坎里想念你。 善良的高原人啊, 我从心灵深处里由衷地祝福你! 让我梦牵魂绕的高原啊, 今夜可又会走进我的梦乡? (王德华) 照片为王德华拍摄,注意版权! (照片是后补的)
个人分类: 诗歌欣赏|6268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