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理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感应光孤子
zhanghan 2009-1-7 22:15
本课题组在OpticsLetters,33,2317-2319.(2008).上发表关于感应光孤子的文章! 光孤子的两个分量之间有非常强的交叉相位调制( XPM )相互作用。我们的研究表明,交叉相位调制相互作用不仅仅使得矢量光孤子的相位锁定,俘获光孤子,而且还能感应出新的光孤子。毕竟, XPM 系数是 SPM 的两倍。也正是这个原因,矢量亮暗孤子(空间和时间)都能分别在反常的色散或者折射区间产生。 实验发现,如果光纤激光器的双折射比较大,能够形成两套光孤子,一强一弱,它们的边带是不完全重合。而且,随着双折射的增大,边带错开的越厉害。 比较弱的那套光孤子是不可能自己存在的,因为它太弱以致于基态光孤子都不能形成(如果不考虑 XPM 的作用)。但是,由于来自强孤子的 XPM 作用,弱的光孤子还是能够形成。形象的说法就是弱光孤子是强光孤子的影子。 理论研究也较好的说明了 XPM 的作用,如果去掉 XPM 项,是没有感应光孤子存在的。弱的分量会很容易死掉。 该研究可以用于光控制光的研究,强的光孤子分量可以俘获弱的光孤子分量,而且能把能量转移给弱的光孤子分量,为未来的光计算提供一点建设性意见。 http://www.opticsinfobase.org/abstract.cfm?uri=ol-33-20-2317 原文下载: Induced solitons formed by cross polarization Induced solitons formed by cross polarization
个人分类: 矢量孤子|5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耗散型矢量光孤子 (也可以称为增益支配矢量光孤子)
热度 1 zhanghan 2009-1-7 21:34
耗散型矢量光孤子(也可以称为增益支配矢量光孤子) 本课题组在 OpticsExpress,Vol.17,Issue2,pp.455-460.上发表关于耗散型矢量光孤子的文章! http://www.opticsinfobase.org/oe/abstract.cfm?uri=oe-17-2-455 耗散型矢量光孤子 按照传统的光孤子理论,亮孤子只能存在于负色散的光纤,暗孤子存在于正色散的光纤中。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光(亮)孤子也能在全部正色散光纤组成的光纤激光器或工作在正色散区的色散管理光纤激光器]中形成.由于在这类激光器中形成的光孤子是激光器增益色散、增益饱和与正色散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所形成的光孤子又被称为增益支配光孤子.在光纤激光器中产生的增益支配光孤子可以由Ginzburg-Landau方程描述.此非线性方程也可用于描述工作在负色散区的光纤激光器中产生的光孤子.在光纤激光器中也可以形成多增益支配光孤子(gain-guidedsolitons). 如果锁模器件:传统的非线性旋转(NPR)被半导体饱和吸收镜(SESAM)所替代,依然可以得到增益支配光孤子,并且它们具有相同的光谱特性。但是,后者最大的特色在于,其得到的光孤子不在是标量光孤子,而是矢量光孤子。我们可以定义此类光孤子为增益支配矢量光孤子或者耗散型矢量光孤子。 此定义的依据在于:该类光孤子的形成动力学并非仅仅是传统的光纤色散和非线性的补偿而产生的。而是,增益光纤的增益色散,增益带宽以及增益饱和与竞争等相互作用而导致产生的。因此,光纤色散被进一步弱化了。 耗散型矢量光孤子(也可以称为增益支配矢量光孤子)与传统的负色散矢量光孤子又有独特之处:其啁啾非常大。大的啁啾肯定影响光孤子相位的分布,而且相位随时间的变化是非线性变化 相位锁定的耗散型矢量光孤子是否存在呢?这确实是个难题。 但是研究表明(实验和理论),耗散型矢量光孤子通过内部的调节(四波混频和交叉相位调制作用),仍然能得到相位锁定的耗散型矢量光孤子。除此之外,相位没有锁定的耗散型矢量光孤子也被理论和实验证实了。 该研究表明,耗散型矢量光孤子是非常具有生命力的光孤子,增益和损耗的相互作用,光孤子两分量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完全可以导致它们的相位锁定。 这项研究也可以用于其他领域的耗散型光孤子,比如BEC光孤子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耗散型光孤子。如果考虑到二维BEC光孤子(原子团)的分量之间强相互作用,其相位也有可能是锁定的。 原文下载: 耗散型矢量光孤子 Nanofiber Membrane for Ultrafast Photonics
个人分类: 矢量孤子|9199 次阅读|1 个评论
PRL投稿需注意的问题(转载)
zhanghan 2009-1-7 20:39
PRL投稿需注意的问题: 转载自http://www.bylm.net/forum/simple/t246785.html 1. PRL登载的LETTERS文章长度不超过4页,COMMENTS文章长度不超过1页。 2. 结果必须是新颖的,对于以前工作的推广是不会被接收的。 3. 新的理论性的结果必须专门说明与传统理论的不同,并且要和已有实验比较,不能违 背试验结果,或者给出对实验的可检验的预言。 4. 数学和计算方面的文章,如果没有明显的物理应用,是不会被接收的。 5. 实验性的文章必须强调其新颖性和可行性,并且要说明试验结果能够刺激相关领域的 研究。 6. 文章需要一个或多个自然段介绍你的主要工作和结论,要求写的简明易懂,可以让广 泛的读者明白。这一部分在评审中意义重大! 7. 文末最好有一个讨论。 8. COMMENTS必须是针对某篇具体文章关键问题的错误修改或批评,用语要注意礼节,文 章作者之一不能发表COMMENTS。COOMENTS不得有附录。 9. 一稿多投和剽窃是不被允许的,通讯作者需要对此负责。 10.投稿时将文章的简介和注记直接发给编辑可能对你的评审有利。 11.上传电子文稿请登陆 http://publish.aps.org/ESUB/ , 直接电子邮件投稿请至地址 pretex@aps.org 12.文章格式可用REVTEX(推荐),LATEX,TEX,MS-WORD。 13.可以在 http://publish.aps.org/STATUS/ 上查到文章的评审进度。 14.PRL鼓励作者提供值得信赖的审稿人的名单,在稿件中附上对该工作重要性的描述是 有益的。 15.作者也可以提供需要排除在外的审稿人的名单,编辑一般情况下会遵从作者的意愿, 但这个名单不要太长。 16.审稿人被要求在收到稿件后一周内给出审稿意见,经常拖延时间的审稿人将会被编辑 部除名。 17.任何修改稿件都必须说明哪些地方做了修改,并就审稿人的意见做一一回应,回应应 该是学术的,并且要注意礼节。 18.一般而言,第一轮修改稿后若仍然不被接收的稿件被认为不适合在PRL发表,PRL不建 议作者在投第二轮修改稿,如果作者再投,则启动申述程序。 19.近年来PRL的接收率在40%左右。 20.有时编辑部会建议作者将文章另投某个具体刊物,这种建议多半是审稿人给出的。 21.PRL鼓励作者对发表的文章进行COMMENT。 22.PRL建议作者从其网页 http://prl.aps.org 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23.电子投稿的方式包括从网页上传(推荐),利用E-PRINT系统(推荐)和电子邮件, 传真是不被允许的。 24.ASCII和PDF的格式可以从 http://forms.aps.org 上下载。 25.PACS可以在 http://publish.aps.org/PACS 上下载。 26.在投稿时请附上版权转让的说明,尽管这个说明只在文章被接收后有意义,但这种说 明可以缩短你的文章被发表的周期。 27. http://publish.aps.org/ESUB/ 上提供文件格式转换的功能。 28.好像是五叶, 包括bib和abs, 但是不包括作者名单.图四幅, 五服图可以商量. 再多不中
个人分类: 其他|10740 次阅读|1 个评论
宇宙大爆炸理论发展
qlewa 2008-12-2 23:19
《宇宙大爆炸》视频 《宇宙大爆炸》第1集:何处是中心 《宇宙大爆炸》第2集:给我证据 《宇宙大爆炸》第3集:宇宙的密码 《宇宙大爆炸》第4集:宇宙的模样 :《宇宙大爆炸》第1集:何处是中心 简介:一千多年前,托勒密创立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起来反对他,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可后来的人们却发现,把太阳作为宇宙的中心,同样也有很多问题。伽利略的发现,牛顿的研究,以及开普勒和多普勒的结论,都使人类认识到,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些科学家们,都发现了哪些奇方妙法?到底哪里,才是宇宙的中心呢? 《宇宙大爆炸》第2集:给我证据 简介:从爱因斯坦到勒梅特,再到哈勃,这些科学家逐渐认识到,宇宙是从一个原始原子开始,不断分裂膨胀而成的,就如同一颗小小的橡果,长大成为一棵参天的橡树那样。哈勃后来在观测上的发现,完全证实了这一点。宇宙产生于一次大爆炸的观点,开始形成。然而英国剑桥的霍依尔教授,却持截然相反的看法。霍依尔教授认为,如果宇宙真的产生于一次爆炸,一定会在太空中留下痕迹,请问这个痕迹找得到吗? 意外发现的宇宙密码 贝尔实验室的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要做一个实验,却发现他们的工作被普林斯顿大学的狄基小组抢先了。当他们见面互相印证彼此的成果时,意外发现找到了蕴藏在宇宙深处的密码。 简介:贝尔实验室的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要做一个实验,却发现他们的工作被普林斯顿大学的狄基小组抢先了。当他们见面互相印证彼此的成果时,意外发现找到了蕴藏在宇宙深处的密码。而在剑桥的霍金,也由罗杰彭洛斯的发现得到启发,从而论证出大爆炸产生的过程。最后斯穆特教授拍到的宇宙蛋照片,则完全使大爆炸的理论得以成立。 《宇宙大爆炸》第4集:宇宙的模样 简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并不意味着宇宙大爆炸理论就没有问题了。狄基教授在康奈尔大学的演讲,提出了一个关于宇宙学的问题,这个问题跟宇宙空间的几何形状有关。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是平直的呢?还是如爱因斯坦宇宙模型所认为的那样,是如球型般封闭的?甚至是像弗里德曼认为的那样,如马鞍形状一般呈双曲面的?这些问题是否最后得到解决了呢?
个人分类: 我立科学|3213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自然科学理论的应用谈如何应用经济学理论
huangwd99 2008-11-29 10:09
从自然科学理论的应用谈如何应用经济学理论 黄卫东 http://hwd.caogen.com/ 在自然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根据自然现象总结基本原理或基本假设,建立理论。例如,经典力学理论是建立在牛顿三定律基础上的。任何一个科学理论都有前提,在这个前提下,人们观察到的现象都符合这个理论的预测,如果发现一个不符合这个理论预测的现象,则这个理论必须要进行修正或缩小范围,甚至被证伪,例如,历史上的以太理论,就被麦克尔-莫雷光速不变试验所否定。后来,爱因斯坦指出,牛顿第一定理只在惯性参照系里才成立。还有一些理论,例如爱因斯坦的大统一理论,还没有被完全证明。 应用一个理论,我们必须要考察应用对象是否符合理论假设。以牛顿力学理论为例,我们在中学就学习过它的基本原理,通常地球上的力学现象也基本符合它的前提。但是,我们利用中学学到的牛顿力学理论,很难解决实际问题,就是用它来计算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也不能得出准确结果,例如炮弹运行轨迹,这是因为炮弹在空气中受力非常复杂,难以依靠中学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在牛顿建立力学理论以后,人类又经过几百年发展,才应用到很多领域的实际工作中。在炮弹轨迹计算中,需要考虑空气阻力和空气流动,根据牛顿力学理论建立的流体力学理论,才能够准确计算。实际工作中,对于空气湍流流动状态下的炮弹,由于湍流流动计算量巨大,目前还没有足够计算能力的计算机计算湍流状态风中炮弹运行轨迹问题,但是人们发展了一些近似理论,可以得到足够准确的结果。人们还通过试验总结了经验方法。在很多工业领域,人们往往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通过试验总结出来类似的经验方法。 经济学本身应是揭示经济运行规律的学问。在经济学领域,一些理论反映了经济运行基本规律。例如,马克思揭示自由资本主义必然导致生产能力过剩的经济危机。但是,目前被认可的经济学理论还是对经济现象某个方面的理论。还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基本理论。就是有了这样一个理论,也不是直接就能用来预测实际经济活动的。很多网友都是在大学里学习了一些经济学理论,或业余读了几本经济学著作,根据这些知识来进行实际预测,这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就是现在的经济学家也没有能力准确预测经济现象。这是经济学界公认的事实。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在其名著《经济学》一书中指出(中文97版第21页),不同经济学家相信不同的理论,对经济问题得出的结论不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上,中文99年版,第30页),也有类似解释。这在经济学领域是人所共知的。从科学观点来看,只能说明经济学还没有建立系统的理论。如果大家根据牛顿力学理论预测一个力学现象的结果不同,则必然是大家预测正确的不超过一个。有些经济学理论,能够解释某些局部经济现象,但是用来指导国家经济发展,则往往形成误导。例如,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曼昆先生所著《经济学原理》,提出经济学十大原则之一是:政府发行过多货币,物价上升。但是,如果政府发行的过多货币到了资本家手里,他们去投资,不仅不会导致物价上升,反而会使生产能力上升,导致产品积压,物价下降,产生通货紧缩现象。这条理论实际误导了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不敢在需要时增发货币,导致货币供应不足,造成整个社会缺钱,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西方经济学还大力鼓吹自由贸易理论,但是,西方国家在自己的成长时期,实际实行的是贸易保护主义,使自己弱小的工业能够成长。我国开放的28个行业,都成了外资的一统天下。国内企业基本被挤跨。 长期以来,我国生产能力过剩,消费能力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劳动者收入太低。其根源是我国经济学界长期推行西方经济学低工资比较优势理论,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生产和消费的闭路循环,生产和消费必须平衡,消费能力低于生产能力,过剩生产能力必然停止运行,导致企业倒闭,工人失业。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就是低工资。十年来,民工作为主要劳动者,工资基本没有增加。根据中国政府提高的原始资料,世界银行统计,2007年全国有4.3亿人每天支出仅7.2元。另一方面,国内生产能力比消费能力大近4万亿,每年新增外汇储备近5000亿美元。由于美元等外币是不断贬值的,近7年,美元贬值40%,将这些外汇存放在手中,就是不断损失财富,每年损失至少1千亿美元。由于始终外汇顺差,无法使用这些外汇,它们的价值实际等同废纸。另一方面,国家用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外资,让外国人在中国利用中国的劳动力获取利润和财富。主流经济学家必须反思和改正这种荒谬的经济政策。 由于经济学与人们的利益密切相关,经济学是人们提出来,为自己服务的工具,是有阶级性和国家性的。曼昆在谈经济学家观点不同时,说原因之一是价值观不同,就是指人们的利益不同,从而立场不同。西方经济学是为西方资本家服务的,它在很多方面,误导了我们。我们国家要发展自己的经济,应以指导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的经济学为主,历史上德国还处于农业阶段时,德国人李斯特曾为德国发展提出了经济学理论( 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 http://www.oklink.net/a/0101/0105/zzjj/index.html ),包括通过关税保护自己弱小工业等理论。 我们应当借鉴这个理论。我国很多学者都质疑西方经济学理论,例如,卢映西、党爱民、张建平和余斌等。我国学者张建平系统批判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西方经济学的终结》)。建立适合中国利益和中国需要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指导中国经济发展,是当前经济学界重要工作之一。
个人分类: 经济|1415 次阅读|1 个评论
高于经验知识的假设和逻辑判断才是科学理论的基础
热度 2 qhliu 2008-11-16 15:35
统计物理只有一个基本假设:即平衡态孤立系统中的所有可能微观状态出现的概率相等,也就是所谓的等概率原理.孤立系统有时也称为微正则系统,它只能用微正则系综描述. 如果系统和外界有能量交换,可认为系统和一个热库接触,系统本身用正则系综描述,而系统和热库加起来就是一个孤立系统,用微正则系综描述.如果系统和外界同时粒子和能量交换,要用到巨正则系综描述等等.这些系综描述在热力学极限下都是等价的.由此可见,统计物理是基于微正则系综的.微正则系统中的等概率原理是统计物理的基本理论. 问题是,微正则系综的定义有两种.定义一:微正则系综定义在一个能量面上, H=E .采取这个观点的人很多,例如 Landau , Greiner 等.定义二:微正则系综定义在一个能量面上的薄壳层 D E ( ¹ 0) 内, E- D E /2 H E+ D E /2 .前一个定义比较符合物理学对孤立系统的逻辑判断,即:孤立系统是体积 V 、粒子数 N 和能量 E 分别为常数的系统.后一个定义也可以接收,但不易处理干净,见仁见智的看法很多.举例如下: 1, Pauli 的观点: D E 是数学上的方便 ,因此 是数学上的无限小,即 D E =dE . 2, Reichl 的观点: D E 是数学上的方便 .同时也由于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 D E D t h 的关系. 3, 黄克逊的观点: D E 表示能量测量的宽容度 (tolerance) . 4, Pathria 的观点: D E E/ N .这是由于实际系统中的能量总是有涨落的. 5, Toda, Kubo 和 Saito (TKS) 的观点: D E 可以取从 h/ D t 到 E/N 之间的任何值. 等等. 如果一位天资平平的物理系的学生同时看到几个基本理论中如此不同的见解,又没有老师的适当引导,一定会伤胃口. 一个基本理论同时存在这么多的歧见是不正常的.究其原因有二: 1 一些作者头脑中经典统计物理的痕迹还在.在经典统计中,不但计算微观状态数很困难,相空间定义本身也有含糊之处.如果不计微观粒子的不可分辨性,连理想气体的熵也和实际不符.正确描述多粒子体系必须考虑到粒子的量子本性,全同粒子的不可分辨性和最小相空间体积元必须包含在微正则系综中. 2 ,一些作者不把基本理论和经验事实加以区别.将 D E ¹ 0 的原因诠释为:“具有确定能量的严格的孤立系统在物理上是不合乎实际的.”这个论断相当于说:“真实中的光速不变没有直接测量的基础.”因此是难以接受的. 也就是说,黄克逊和 Pathria 等人的观点存疑. 我接受这样的观点,即“高于经验知识的假设和逻辑判断是科学理论的基础”.孤立系统是体积 V 、粒子数 N 和能量 E 分别为常数的系统,微正则系综定义在一个能量面上.不过由于有计算上的困难,我们在技术上必须借助于能壳技术 D E ( ¹ 0 ) . 也就是利用能壳技术只是为了 数学上的方便 . 何谓计算困难 ? 以理想气体为例,如果直接计算能量曲面上的理想气体的微观状态数,立即会发现就相当于去解数论中的一个经典难题.任何试图去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就是想挑战 Fermat, Euler,Lagrange,Legendre,Gauss 和 Jacobi 等世纪天才的数学才能.好在问题的近似解不难给出.这个解就是去计算一个能量薄层中的微观状态数,而能量薄层的厚度有一个自然的选择,就是不能小于体系的最小能量量子.对这个问题,有点心得供扬弃之--《 论能量曲面上理想气体的微观状态数.pdf 》 . 如果接受 “ 高于经验知识的假设和逻辑判断是科学理论的基础 ” 这个命题,而科学是认识世界的最有效的手段,那么物理学就是认识世界的不二法门,捷径中的捷径.
个人分类: 拾穗记|10366 次阅读|18 个评论
何谓基本理论
fxf 2008-11-9 16:56
理论研究中,有一种研究属于基本理论研究,那么何谓基本理论呢?有人从研究性质方面,确定基本理论,有一定的道理。在我看来, 基本理论指关于事物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以 概念或原理的形式,反映基本要素的存在特征及运行规则。 可以看出来,一种理论是否属于基本理论,要同时满足下面四种要求: 一、是关于事物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对事物的认识,最终将成为对其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在这些认识中,关于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是根本的,是对于事物认识的基础,因为,基本要素是决定某一事物能否存在的构成要素,其它要素及相互关系都根源于此,因此,对于事物的非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哪怕是基本认识,也不能算作基本理论。 二、是基本认识 对于基本要素的认识,并不必然属于基本理论,因为有些认识是非基本的,只是一些表面的、肤浅的认识,对于事物来说,没有根本性意义,甚至,即使失却了这些认识,也不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基本认识针对研究性质而言,反映的是认识的深度,基本认识揭示的是事物的核心和本质属性,不是简单的现象收集和整理,而是事物本质的挖掘。 三、以概念或原理为表达形式 以概念或原理的形式,表达对事物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是某种认识成为基本理论的第三个要求,因为,我们的认识对象和方式尽管是基本的,但我们的表达却可能是经验的,以日常语言和体系表达我们的认识结果,无论如何不能算作理论,更不用说算作基本理论,因为理论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体系化的思想,基本理论只能是概念或原理的系统化体系。 四,反映基本要素的存在特征及运行规则。 基本理论,以概念或原理,通过基本认识,反映的不是基本要素的枝节或皮毛,应该是基本要素的存在特征及运行规则,基本要素的存在特征反映了基本要素的本质,决定了事物的属性,基本要素的运行规则反映了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以概念或原理,通过基本认识,反映基本要素非存在特征及运行规则的认识,是无法算作基本理论的,只能算作理论。
个人分类: 关于研究|4349 次阅读|1 个评论
发表文章的体会
metalglass 2008-10-31 16:24
自从开始从事科研工作,就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迫使我发表文章,现在也发表了几篇小文章,但是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和国内其他科研院所的博士生毕业时发表文章的水平比较起来,还是觉得自身存在很大的不足: 1 不够细心。自己写文章的时候,没有做到仔细推敲每一句话,每一个单词,做到字字珠玑。我曾经和课题组的同学谈论发表文章的情况,我说,在发表论文之前,自己应该看了自己论文不下十遍,逐字逐句加以修改很多遍,才投出去,这是对编辑的尊重,是对审稿人的尊重,当然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其实,有时候,自己的文章看几遍就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这个时候可能需要把自己的文章稍稍放一放,几天之后再看看,加以修改,效果会更好一些。 2 需要加强理论。自己的文章,有时候数据很多,但是不会分析,而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地方同时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恰恰是分析部分,这个地方体现了作者对所研究的领域的了解程度,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理论功底。但是,往往东亚(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的学生常常是不善于分析,发表文章往往停留在实验数据的罗列。其实,这些理论需要平时的积累。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说演讲的情况,其实对于写文章也是这样,短短的几页纸,需要作者之前几年乃至几十年的知识积累。 3 还是有点浮躁。不可否认,在当前的大形势下,发表文章是评价一个人搞科研有没有大的成就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指标。对于这个现象,我并不喜欢,这就把自己弄得很浮躁。刚才看了一篇博文,很受启发,搞科研需要平常心,不能为了发表文章而发表文章。 以上算是自我批评吧! 文章,究竟是什么?其实它就是交流的工具。它还是向大家展示自己研究结果的平台。有人一辈子发表了好几百篇文章,但是这些文章一发表就死了,无人问津。有人就发表了几篇文章,但是被广泛引用,他成为了大师。 中国的科研院所这些年在看待发表文章的态度上也有些改变,已经从倾向于追求量转变为倾向于质了。我所在的这所高校就是如此,这些年对于文章的评价也是水涨船高,现在渐渐倾向于重奖高质量、高水平、高引用的文章了。
个人分类: 科研生活|4329 次阅读|1 个评论
按部就班的科学研究方法
biozhang 2008-10-18 18:56
张星元:按部就班的科学研究方法 一、开头语 科学研究方法是用来解决难题的程序,或者说是用来逐步理解某些自然现象的程序,包括用来检验难题的可能答案的程序。 科学研究方法是获得关于大自然信息(知识)的这样一类方法:首先提出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严格的试验确定这些解决方案是否有效(有意义、令人信服、可靠、满意、得到公众认可)。 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以如下假定为前提,因此属于理想状态下进行的方法,或称按部就班的(经典的)科学研究方法。 ① 在自然界观察到的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原因; ② 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可以找到的; ③ 自然界发生的事件可以用一般规律或模式来描述; ④ 重复发生的事件可能有同样的原因; ⑤ 一个人能做到的实验结果别人也能重复; ⑥ 基本的自然规律的应用与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无关。 例如:闪电打雷事件。我们大家都观察到闪电必有雷声伴随,根据以上假定,应该有一种解释可以说明所有的闪电打雷事件,不论它们发生在何时何地,并且所有的人对这种事件都可以得到同样的观察结果。我们从科学的观察和试验知道,闪电起因于云块之间的电荷差,闪电同样遵循静电试验观察到的一般规律;并且,已经测试过的所有的闪电,不论是何时何地发生的,都是由同样的原因引起的。 要区分仅仅是,是相关(一起发生)的情况,还是相关而且表现因果关系的情况。如果一个事件的发生是前一个事件的直接结果,这两个事件之间就存在因果关系。许多事件是相关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相关都表现因果关系。例如,闪电和雷声相关而且具有因果关系。然而,要确定秋季和树木落叶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困难。因为秋天带来了低温,许多人就以为低温是树叶变色和下落的原因。事实上,这两个事件只是相关,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树木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秋天日照时间的缩短。在温室里进行的试验显示,人为地缩短日长(光照时间),将引起树木落叶,尽管温度并没有变化。知道了因果关系的存在,就有可能预言,如果存在同样的一套环境条件,将会有什么的事件发生。 科学方法需要系统地搜索和研究信息,并且持续不断地核对、再核对,看早先的假说是否仍然得到新信息的支持。如果不能从新信息得到的新证据的支持,就应该抛弃或改变早先的假说。科学的假说要经受不断的重新评价,批评和修正。 二、经典的科学研究方法 经典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在前文所述的理想状态下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它涉及几个可以识别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观察 ②设问(提出问题) ③多方求索 ④假说的构建 ⑤对假说的检验 ⑥优化假说 ⑦理论和定律的导出 ⑧进一步的交流 然而,科学研究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下面将分段阐述。 ㈠ 仔细的观察 科学的质询常常始于对于重复发生的事件的观察。观察就是用我们的感觉(看、听、闻、辨味、触摸)或感觉的延伸(显微镜、望远镜、摄像机、录音机、X-光、温度计等等)来纪录事件。观察要比不经意的感知更深入一些。 你可能听到一种声音或者看到一个物象,然而并没有真正地进行观察。你听到超市播放音乐吗?你当然听到了,但是如果你不知道播放的是什么乐曲,那么你并没有进行观察。如果你留心去观察所播放的音乐,你就能识别它。我们谈到观察,指的是对事件的小心的、动脑筋的认辨,并不仅仅是不经意的注意到。我们要自我训练以改进观察技能,因为在科学方法的每一部分,仔细的观察都是重要的。 通过对事件的直接观察获得的信息叫做经验的证据,经验的证据能够被进一步的观察证实或推翻。如果事件只发生一次,或者说不能够人为地重复,那么就不可能用科学的方法获得关于这个事件的进一步的信息,就不可能对这个事件做出科学的解释。 ㈡ 正确的设问 得到更多关于某事件经验的证据后,应该就该事件开始酝酿并准备提出问题。如,该事件是怎样发生的?该事件是由什么引发的?该事件什么时候再次发生?能控制该事件使它对我们有利吗? 问题的形成并不如想象那么简单,因为提出问题的方式将决定你怎样去回答它们。问题太大太复杂不可能做出回答;因此,要在以正确的方式提出问题上狠下功夫。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是科学方法中最消耗时间的部分;正确的设问对于你期望的答案是关键的。 打个比方,你观察到的猫捕捉老鼠、咬死老鼠和吃老鼠的现象,就可能以几种不同的方式设问(用如下两套问题设问,希望得到相似的信息,即为什么会发生猫捉老鼠的现象): A 1 是不是猫喜欢吃鲜活的老鼠肉?(实验范围宽而不定) B 1 如果要在鲜活的老鼠肉和罐头猫食之间作选择,猫会挑选哪一种?(易实验) A 2 是什么因素刺激猫去捉老鼠?(实验范围宽而不定) B 2 猫只有在感到饥饿的时候才去捉老鼠吗?(易实验) 显然,通过实验回答B 1 和B 2 比A 1 和A 2 容易得多。B 1 和B 2 的实验给出结果:之所以会发生猫捕捉老鼠、咬死老鼠和吃老鼠的现象,是因为猫喜欢吃鲜活的老鼠肉,特别是当它(它们)饥饿的时候。 ㈢ 多方质询求索 一旦已对设问(提出什么问题)做出决定,就开始搜索其他的知识来源,以获得更多信息。也许这个问题已被其他人回答,或者几种可能的回答已经被否定。知道其他人已经做了些什么,可以节约时间和精力。 这个过程(多方求索)通常包括上网搜索信息,阅读适当的科学文献,或者与对同样的研究领域感兴趣的朋友们的联系。即使对这个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科学文献和其他同行专家、研究伙伴们也能够提供一些有利于解决问题看法和意见。 经过以上的求索后,就要做出是否继续探索下去的决定。如果我们仍然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就可以正式构建一个假说(质询的过程将在一个新的水平上继续下去)。 ㈣ 假说的构建 假说是一种这样的陈述,它对问题提供一种可能的回答,或者对能够进行实验的观察做出的解释。 一个好的假说必须是: ① 符合逻辑的 ,② 能对当今可以搜集到的所有有关信息做出解释的, ③ 根据此假说可以预测(与所问的可以试验的问题有关的)未来事件。 此外,如果有几个假说可供选择,应该采用假定条件最少的、最简单的假说。假说的形成需要进行文字的推敲和理性的深化。如果假说不能够对设定条件下观察到的所有事实做出解释,就会令人生疑,并且可能最终怀疑你的工作的有效性。如果假说不是可检验的或者没有得到试验结果的支持,那么由这样的假说所做出的解释是不可靠的,不过是推想或臆测而已。 假说是建立在观察和其他知识源泉的基础上的,并且可以预言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一事件将怎样发生。我们要通过检验假说的预测能力,审查该假说是否不正确。 ㈤ 假说的检验 假说的检验可采用几种方式: ①可以仅仅是从已经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源搜集有关的信息。 例如,如果你访问一个墓地,从阅读墓碑观察到,异常多的不同年龄的人在同一年去世。你可能会假说那年曾发生传染病或者天灾人祸,造成许多人的死亡。查阅当时的新闻报可能是检验这个假说的一种好的方式。 ②可以单单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来检验假说。 例如,如果你假说一种鸟,它们利用树的空穴来建巢,你就去观察几个属于这个种的鸟,并且纪录它们建巢的地方和巢的种类。 ③通常用于检验假说的方法是设计一个实验。 实验是指对事件或存在的再创造(recreation)。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确定坚持、修正或抛弃假说。 进行实验会遇到困难,因为一个具体的事件可能包含大量的独立事件(叫做变量)。例如鸟鸣的发生,就可能涉及鸟的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许多活动,可能因为鸟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刺激。要弄清涉及鸟鸣的诸多因素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了排除繁杂的因素,一般要进行对照试验( a controlled experiment )的手段。 对照试验要求我们构建一种只有一个变量的条件试验。而且这个变量可以操纵或改变。一个典型的对照试验分两个(或多个)组进行,只有一个组对指定的变量不按特定的方式操作,另外的一个(或多个)组则按特定的方式操作。对指定变量没有操纵的试验组叫做对照组,另外的一个(或多个)组叫做实验组。 涉及鸟鸣发生的情况可被分解成许多简单的问题。诸如,公鸟、母鸟都会鸣叫吗?鸟儿一年四季都会鸣叫吗?鸟儿的鸣叫声在任何情况下的都是一样的吗?是不是有的鸟儿比其他的鸟儿叫得更多?鸟儿在什么情况下开始鸣叫,在什么情况下停止鸣叫?每一个问题都将为假说的构建提供能被实验检验的基础;每一个试验将为鸟鸣产生的全过程的某一部分提供信息。 例如,为了检验睾丸产生的雄性激素参与刺激公鸟鸣叫的假说,就可以这样进行实验:把用于实验的公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鸟除去睾丸,为实验组;另一组鸟保留睾丸(正常发育),为对照组。 实验中,由我们操纵的 有或没有睾丸 这个变量,叫做自变量。公鸟的鸣叫行为叫做应变量,因为如果性激素是重要的,观察到的鸣叫行为的变化将取决于公鸟究竟有还是没有睾丸(对应的自变量)。 在实验中,只能有一个自变量,并且期望应变量作为自变量操纵的直接结果而发生变化。实验以后,对获得的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如果这两个组的鸟在鸣叫方面没有什么差别,我们就能推断自变量(睾丸)与应变量(鸣叫)之间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然而,如果存在差别,自变量的变化很可能是对照组和实验组间发生差别的原因,在这个实验条件下,睾丸的除去确实改变了鸟儿鸣叫的行为。 果真如此吗?我们往往不轻易接受单个的实验结果,因为它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与实验无关的随机的事件影响了实验结果,使人们误认为有一种因果关系存在。 例如,去除睾丸的手术可能引起某些鸟生病或不舒服,鸣叫也就少了。克服这个困难的一种方法是,给所有的参加实验的鸟施行同样的外科手术,但只有一半鸟除去睾丸,而另一半作为对照的鸟仍保留睾丸。 只有当变量数为1时,同样的实验能多次重复,而且实验结果始终如一;实验结果才被认可。此外,我们常常对实验结果应用统计检验,以便公平地判定实验结果,看它们是有效的(有意义的、与其他知识相吻合的)、可靠的(重复地给出同样的结果的)和显示因果关系的,还是随机事件的结果。 还有一个检验重大假说的方法是通过检验从假说做出的预测来检验假说。假说的预测 (the predictions of a hypothesis) 要经受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的检验,从预测的结果可以检验假说是否正确。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这一步是关键性的一步。 往往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来证明某假说是错误的,从另一个方向来分析假说的正确程度。 通常不可能证明假说正确,因为从某些可供选择的假说,可能做出同样的预测,并且其中某个假说还没有考虑到的可能性也经常存在。 例如,你已经有了一个关于太阳绕地球转的假说,根据这个假说可以预测早晨太阳将从地球的一侧(如,东方地平线)升起,傍晚太阳将从地球的另一侧(如,西方地平线)消失。这个预测是正确的,但是这个假说是不正确的。一个可供选择的假说,即地球绕太阳转的假说同样可以做出这个推测,是正确的假说。 正因为如此,如果发现预测是正确的,只能说明做出这个预测的假说受到支持,但是并不能证明它是正确的。相反,如果发现预测不正确,假说就不可能是正确的。 通常,通过对可供替代的假说(alternative hypotheses)的证伪(disproving),借助于逐个排除的方法来逼近假说的真实性。假说只有经受所有的证伪(falsification)的考验而依然没有被推翻,才能被接纳为相对正确。 ㈥ 假说的优化 在适当的时候新的信息和观点应该公开,即自愿提交自己的观点,以接受他人的审查。如果产生新的疑问,必须针对疑问做进一步的实验来消除疑问。 在实验过程中,仍必须了解新的信息,并且提出能导致进一步实验的新问题。一个好的问题,能引出上百个新的问题和实验。华生(Watson)和克里克(Crick)对 DNA 分子结构的发现导致成千上万实验,并且推动了整个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同样,人类基因组测序的成功已经导致成千上万新的实验和研究。科学始终容许对已提出的观点(假说)的怀疑,容许新观点取代原有的观点,新的观点应该能够更加全面地描述某一定的场合发生的事件。这种吐故纳新的情况的出现,也许是因为你还没有想到的另一个假说能对发生的事件做出更完善的解释,或者因为你没有进行适当的观察而不能觉察你原来的假说是错误的或片面的。如果假说是不正确的,就必须把它否定掉,并构建新的假说。然而,你若不能证明假说不成立,这或许会增强你对该假说的信心,但并没有证明该假说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是正确的。 如果设问和实验的过程继续下去,并且原来的假说和其他密切有关的假说连续不断地始终如一地得到证据的支持,我们将开始考虑怎样把这些假说和事实组合成一个广泛适用的模式。完成这一步,理论就形成了。 ㈦ 理论和定律的导出 理论是一种能被广泛接受的、似乎真实的(相对真理)、能解释事件为什么发生的基本科学观念的概括和总结。 生物学理论的一个例子是疾病的生源说( the germ theory of disease )。这个理论指出,某些疾病是由能够从一个个体传递到另一个个体的活的微生物引起的,这样的疾病叫做传染病。当这些微生物在人体内繁殖时,它们的数目上升,引发疾病。 正如你所知,这是一个非常完全的陈述,这个陈述是多年观察、设问、实验和资料分析的结果。这个疾病的生源说(理论)为传染病的性质和对它们的控制方法提供了一个明朗的概观。 因为我们也确信,这理论的关于某种疾病为什么能从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的解释;所以我们可以采取极端的保护措施,如采取消毒饮用水,外科手术时维持环境的无菌状态等措施来防止微生物对人的感染,以防止免疫系统减弱的人遭受感染。 理论(theory)是已经过实验证实的、可以用来解释有关事实、偶然事件或自然现象的原则,是根据客观存在的普遍原理对事物做出解释的思想体系。理论是一种被广泛地接受的观念,理论为我们怎样看世界和怎样建立新的假说指出正确的方向。 某种理论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对它的检验的停止,我们继续不断地获得新的信息,可能会发现对这种理论来说是例外的信息,甚至偶尔会有能证明该理论不正确的信息。 定律(law of nature)描述自然界发生什么的始终如一的、恒定的大自然运行的实际情况,是对于某种情况下经常发生的事件的真实的陈述,或者说,是指给定条件与对应的现象之间的不可变动的顺序,也就是自然规律。 生物发生律( biogenetic law )就是生物学定律的一个例子,该定律指出所有生物(living thing)来自先前存在的生物。 定律描述事件发生什么(规律),而理论解释事件为什么发生(原因),定律和理论在某种意义上相似,它们都要经受反复的检验,并且都被认为能够预报大自然怎样运行。 在整理大自然运行方式的过程中,我们借助于概括(generalization)来组织信息。然而,概括必须得到事实的支持。概括与事实之间的关系如同一条双向道。通常观察完成了,假说检验了,导致一般结论、原理或理论的模式也就形成了。这种从分析许多组特定的事实出发而导出一般原理的过程,叫做归纳(induction )或归纳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 例如,人们考察了成千上万种鸟,观察到所有这些种类的鸟都生蛋。根据这些观察,他们可能导出生蛋是鸟的一个基本特征的原理(principle),然而并没有(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观察每一种鸟。 定律、原理或理论一旦建立,就能用来预测自然界更多的观察结果。一般原理用来预测某种情况下的特定事实的过程叫做演绎(deduction )或演绎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 )。 例如,鸟生蛋的一般原理建立起来以后,就可以演绎出新发现的某一种鸟也能够生蛋。 在科学的程序中,归纳和演绎都是重要的思考程序,都可以用来增强我们对大自然和世界的理解。 ㈧ 坦诚的交流 科学方法把交流放在十分重要的中心位置上。因为大多数科学规律是在对同一类难题感兴趣的其他人的批评的眼光下的、公开的情况下导出的。交流过程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包括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反映研究、思考和意见的文章。交流还可能发生在科学发现的过程的任何环节。 对于异常的观察结果,有人可能会提出问题。他们可能发表不完全的初步的实验结果。他们可能会发表概括大量材料的报告。而且,他们常常会对你的观点发表关于它并不会得到当前资料支持的强烈的保留意见。这就为其他科学家批评、建议或赞同提供机会。我们出席(学术)讨论会与同行直接对话,也可以以诸如电话、电子邮件、互联网等非正式的方式相互影响。其结果是大多数的科学规律,在它被发现、讨论和修改的过程中,都已接受许多头脑的审查。 三、结尾 最后,对文中有关的概念进行规范。 假说(hypothesis)指的是对某一类事物提供的可能的解释,未经实验证实,或没有完全地经过实验证实,但可作为推理的基础,实验的指南,或作为从已知事实作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并且有些假说在未来的时间很可能上升为理论或定律。 理论(theory)是已经过实验证实的、可以用来解释有关事实、偶然事件或自然现象的原则,是根据客观存在的普遍原理对事物做出解释的思想体系。理论是一种受到广泛地接受的观念,理论为我们怎样看世界和怎样建立新的假说指出正确的方向。 定律(law of nature)描述自然界发生什么的始终如一的、恒定的大自然运行的实际情况,是对于某种情况下经常发生的事件的真实的陈述,或者说,是指给定条件与对应的现象之间的不可变动的顺序,也就是自然规律。 推理(reasoning)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前提)推出未知判断(结论)思维形式。推理是客观事物的联系通过人的实践在意识中的反映。由推理得到的知识是间接的、推出的知识。正确推理基本条件是前提真实,推理方法正确。推理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不同形式。 预测 (predications )一般以条件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定律、原理或理论一旦建立,就能作为推理的前提,通过演绎推理来预测自然界更多的观察结果。如果这些定律、原理或理论是正确的,预测必定是正确的,因为预测的结果是通过演绎逻辑推出的结果,不包含任何创造和臆测。因此,从预测的结果可以检验假说是否不正确,或者是否得到实践的支持。
个人分类: 接力棒|16034 次阅读|8 个评论
由假设到理论
热度 1 yhqsd 2008-10-17 09:23
科学试验是为问答特定的科学问题而做的,设计试验之前首先要明确提出本研究要问答什么问题。而为了回答问题需要对预期结果提出清晰的假使,并总结成相应的假说。试验过程实际就是对假说进行证实或证伪的过程。 构成假设或假说相当于确定研究的 靶子,有了靶子,研究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理论来自原始的假设和假说,由假设到理论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1 、假设 ------完整化 -----假说 2、假说 ------真实化-----学说 3、学说 ------系统化----- 理论 科学研究的过程实际就是使主观(构想的假说)与客观(真实的理论)不断统一的过程,在试验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主观认识(假说)使之尽量与客观相符。当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了,也就获得了真理。 没有原始的假说,就难有成熟的理论。在研究过程中要敢于假使,敢于提出自己的假说。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5134 次阅读|2 个评论
Optics Express Top 10 download papers: 矢量光孤子
zhanghan 2008-10-13 11:07
无意中发现,我们课题组 8 月底发表的一篇 Optics Express 被列为 Top 10 下载的文章。而且该文还能跟上海交通大学马红孺教授的 反斗篷 同时被列在 Top 10 ,荣幸之至。马红孺教授的这篇文章被广泛报道过了,所以能引起很大的关注。 马红孺教授的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779 对于 Optics Express 来说,因为是 Open access 的缘故,其下载量一直很大。我们课题组的这篇 OE 能被忝列为 Top 10 ,说明了仍然有不少孤子领域的专家会关注我们的工作了。虽然光孤子研究还是一个很偏的领域,但是我们相信还是有不少同行奋斗在这个领域,以后将会有更大的重大发现的。 这也对我今后的工作起到一个鞭策的作用,再接再励。 这篇 Optics Express 的下载地址是,希望能得到专家们的指导。 http://www.opticsinfobase.org/oe/abstract.cfm?uri=oe-16-17-12618 这篇文章报道了矢量光孤子的两个偏振状态之间的能量交换。通过四波混频的相互作用,矢量光孤子的两个偏振状态之间可以通过相干能量交换的形势耦合在一起。实验和理论都较好的证明了四波混频的存在。众所周知,四波混频需要相位之间达到匹配。但是由于光纤双折射的存在,相位匹配条件无法在整个频域上面满足,而只能在部分特殊的频率位置满足,这就导致了某些位置产生了边带。我们定义该边带为四波混频致亚边带。 原文下载: 四波混频
个人分类: 矢量孤子|7308 次阅读|2 个评论
Physical Review Letters:高阶矢量光孤子!
zhanghan 2008-10-11 22:49
在光纤激光器中,本课题组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孤子:高阶矢量光孤子。该论文发表在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01, 153904. http://link.aps.org/doi/10.1103/PhysRevLett.101.153904 此光孤子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强偏振分量为单个脉冲形成的孤子,但是其另外一个弱的偏振分量为束缚态 形成的孤子 。两个 偏振分量通过相互之间的耦合作用在一起,使得它们以相同的群速度传播。 对于低阶矢量光孤子,它的每个偏振状态均为单个脉冲 形成的孤子 。 打个形象的比喻, 通常的状态是,一个人只有一个影子。 但是,对于高阶 矢量光孤子, 就像一个人有两个影子一样。 这意味着:但是高阶矢量光孤子却有特殊内部结构。 早在 1987 年, 该高阶矢量时间光孤子理论上就已经被预测到了。但是,被许多专家证明该高阶矢量时间光孤子在光纤中是不能够传播的。在传播的过程中,特别是其束缚态的偏振 分量很容易分裂。因此,很多学者认为高阶矢量时间光孤子是无法在光纤中观测到的。然而,对于空间光孤子而言,高阶矢量空间光孤子是很容易得到的。 这是在光纤激光器中,首次观测到了高阶矢量时间光孤子。此外,我们的理论模型较好的验证了该新型光孤子的存在。我们相信,通过研究光纤激光器中的光孤子特性,能进一步发展孤子的理论和更熟悉孤子的内在现象。这些理论上的新发现是有助于研究其他领域的孤子动力学,特别是 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 流体力学以及超导态等等需要用 Ginsburg-Landau 方程来描述的耗散型孤子的动力学。 实验装置图: 高阶矢量光孤子示意图 原文下载: 高阶矢量光孤子
个人分类: 矢量孤子|8450 次阅读|8 个评论
系列博文“晒一晒科学研究的方法”中有关的概念
biozhang 2008-10-6 06:10
张星元:系列博文晒一晒科学研究的方法中有关的概念 晒一晒科学研究的方法系列博文十篇已于日前发表,下面是我对文中有关概念的理解,敬请网友批评指教。 假说(hypothesis)指的是对某一类事物提供的可能的解释,未经实验证实,或没有完全地经过实验证实,但可作为推理的基础,实验的指南,或作为从已知事实作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并且在未来的时间很可能上升为理论或定律。 理论( theory )是已经实验证实的、可以用来解释有关事实、偶然事件或自然现象的原则,是根据客观存在的普遍原理对事物做出解释的思想体系。理论是一种广泛的接受的观念,理论为我们怎样看世界和怎样建立新的假说指出正确的方向。 定律(law of nature)描述自然界发生什么的始终如一的、恒定的大自然运行的实际情况,是对于某种情况下经常发生的事件的真实的陈述,或者说,是指给定条件与对应的现象之间的不可变动的顺序,也就是自然规律 推理( reasoning)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 前提)推出未知判断( 结论)思维形式。推理是客观事物的联系通过人的实践在意识中的反映。由推理得到的知识是间接的、推出的知识。正确推理基本条件是前提真实,推理方法正确。推理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不同形式。 预测 (predications )一般以条件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定律、原理或理论一旦建立,就能作为推理的前提,通过演绎推理来预测自然界更多的观察结果。如果这些定律、原理或理论是正确的,预测必定是正确的,因为预测的结果是通过演绎逻辑推出的结果,不包含任何创造和臆测。因此,从预测的结果可以检验假说是否不正确,或者是否得到实践的支持。 人类活在世上并不自由。科学是人类解放自己最有效、最理想的途径。尽管金钱可以增大人类活动的自由度,但金钱买不到的,大多可以通过科学的途径得到。
个人分类: 接力棒|38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晒一晒科学研究的方法之八(假说的优化)
biozhang 2008-10-5 07:32
张星元: 假说的优化 在适当的时候新的信息和观点应该公开,即自愿提交自己的观点,以接受他人的审查。 如果产生新的疑问,必须针对疑问做进一步的实验来消除疑问。 在实验过程中,仍必须了解新的信息,并且提出能导致进一步实验的新问题。一个好的问题,能引出上百个新的问题和实验。华生(Watson)和克里克(Crick)对 DNA 分子结构的发现导致成千上万实验,并且推动了整个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同样,人类基因组测序的成功已经导致成千上万新的实验和研究。 科学始终容许对已提出的观点(假说)的怀疑,容许新观点取代原有的观点,新的观点应该能够更加全面地描述某一定的场合发生的事件。这种吐故纳新的情况的出现,也许是因为你还没有想到的另一个假说能对发生的事件做出更完善的解释,或者因为你没有进行适当的观察而不能觉察你原来的假说是错误的或片面的。 如果假说是不正确的,就必须把它否定掉,并构建新的假说。然而,你若不能证明假说不成立,这或许会增强你对该假说的信心,但并没有证明该假说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是正确的。 如果设问和实验的过程继续下去,并且原来的假说和其他密切有关的假说连续不断地始终如一地得到证据的支持,我们将开始考虑怎样把这些假说和事实组合成一个广泛适用的模式。完成这一步,理论就形成了。
个人分类: 接力棒|38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方经济学是误导中国人民的伪科学
huangwd99 2008-9-21 11:07
转载:《西方经济学的终结》 编者序 来自: http://www.jjxj.com.cn/article/5520   山雨欲来风满楼。   在西方 经济学 广受责备的多事之秋,批判西方主流似乎成为学界内部的一种潮流。反对西方 经济学 的言论、文章、著作比比皆是。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西方 经济学 的传教似乎并没有被批评的浪潮所淹没,主流的理论在大学的课堂上依然是学者专家所传授的主要内容。传教的如火如荼,从根本上说明了批评者的责难是软弱无力的。而无关痛痒的所谓批判,却实质性地宣扬了错误。   西方主流 经济学 的出发点和庸俗化方向本身就决定了其灭亡的趋势。不论是其自身的反思还是对立流派的批判,西方 经济学 的非科学特征早已是不争的结论了。西方 经济学 所具有的科学主义外貌,使得许多人认为其理论体系是基本完整的,它的错误是一般性的,所需要的仅仅是加以完善和修正。   然而,本书的作者却撕去了西方 经济学 的形式外衣,直接洞穿其错误的本质,完全从其自身内部的逻辑矛盾方面揭示了其伪科学本性,指出了西方 经济学 理论的不可成立性。作者在书中几乎没有留给西方 经济学 任何修补的余地,用其自身的矛盾证明了其不可救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本书作者是一个在产业界工作多年的高级工程师,可能恰恰是这种特别身份,使得作者的思路丝毫没有受到已经成为定式的思维方法左右,对 经济学 的认识和圈内人士完全不同,在最基本的层面上发现了 经济学 的根本问题。作者的出发点往往是基础性的,但视角却是极其独到的。   首先,西方 经济学 不去追究价格的决定,将价格作为天生的自变量来看待。而本书作者却坚持从最基本的交换模式分析入手,将价格作为由两个交换者决定的结果而不是由拍卖师决定的自变量。作者不仅从概念上准确定义了价格,而且独具慧眼地第一次明确指出价格是存量。   其次,大家都习惯于量价相关的思维出发点,但是作者却用简单而令人信服的分析指出了量价无关,并把量价关系准确地解读为价格和供求速度的关系。作者从价格是存量出发,使用独特的流量存量逻辑分析方法从根本上否定了西方 经济学 的理论基础。并通过这种分析方法对凯恩斯的理论和希克斯IS-LM模型进行考察,得出结论,凯恩斯宏观经济思想根本上是无法成立的。   再次,没有人对供求平衡的含义提出置疑,但是作者却毫不含糊地指出均衡不可能是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而是供给速度和需求速度相等,而供求量只是供求速度在时间上的积累,速度相等和数量相等完全是两回事。熟悉西方 经济学 的人都知道,如果在供求曲线和均衡分析上不能成立,整个西方 经济学 理论就完全失去了支持,不攻自破了。   本书的不同寻常之处是作者完全不受现有 经济学 观念左右,在批判之中独立提出了一整套全新的 经济学 理论,包括价值和劳动、交换和价格、效用、生产、货币和宏观等方面。因此,本书不仅仅是一个终结,而且更是一个建立。   作者通过对经济现象的高度抽象得到2+2模型,由此入手,将公平作为 经济学 的基本假设和前提。并由此指出西方 经济学 将交换双方放在不平等地位的做法是错误的,其自我标榜的公平也是虚伪的。   作者以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将需求按照心理学的层次理论简约为两个层次:必要需求和非必要需求。进而全新定义了需求量,通过心理学理论指出,每一种需求的量都是稳定的,与价格无关。从而摆脱了西方 经济学 的价格和需求量有关、价格决定需求量错误思维定势,彻底否定了传统 经济学 研究价格和需求量关系的思路。   作者通过对价值、劳动等概念的认真分析,赋予这些古典概念以新的内容和解释,使之摆脱了无法适用于精神产品的尴尬境地。 作者系统地研究了交换比例的决定规则和变化规律以及数学表达形式。指出,价格是一个有交换双方共同决定边界的区间形式,阐述了价格区间运动的膨胀、收缩及移动方式及其不确定性,为彻底摆脱传统价格概念的束缚,更好地理解价格的决定机制及运动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还大胆地对 经济学 界敏感的货币体系危机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对货币经济的泡沫特性进行了理论探讨。通过对多部门的货币平衡的分析以及产出收支平衡分析,得出没有货币增量发行就不可能有经济增长的结论,这个结论看似简单,但是准确道出了货币经济的泡沫特征。   作者指出,宏观经济的本质是政治。没有政府不干预的经济存在,政府不干预的经济也无法稳定存在,国家干预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这在经济自由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里,无疑给学界浇了一盆使之清醒的冷水。   作者独到的见解使得本书完全不同于时下流行的对西方 经济学 的种种肤浅指责。在掩卷之余,读者将会感觉到,西方 经济学 终结的时候真正到来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枯木前头万树春。   希望像作者在书中所言的那样:或许,下一代人将不再跟随萨缪尔森学习 经济学 。        戴玉龙                 零四年冬于中国经济出版社
个人分类: 社会|1393 次阅读|2 个评论
袁隆平论理论与实践(转)
可真 2008-9-18 13:24
博主按 : 上个月的一次会议上,有记者采访袁隆平先生,论及科学研究问题,袁隆平先生表示: 我认为如果怕失败就不要搞科研。另外,选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错误的理论违背了客观规律,再努力也是不会出成果的。年轻人要明白自己应该为社会做点有用的事情,这是一种精神动力,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比如说虽然现在书本、 电脑 上的知识足够丰富,但里面不会产水稻,我还是要下田去搞研究。 袁隆平先生的这席话,言简意赅,以平实之语,道出了科研真谛:理论与实践不可偏废。理论为科研指明方向,方向对了头,科研才会出成果。实践是科研的归宿,正确理论指导下所获得的科研成果,须回归实践,才有实在价值,才真正有益于社会。 中国经济网9月18日报道 第五届中国杂交粳稻 科技 创新论坛昨日召开。本届论坛重点围绕杂交粳稻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开发进行研讨,主要研究有杂交粳稻育种方法和品种改良、杂交粳稻种子生产及产业化开发等,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 参加 了本次论坛。 袁隆平表示,目前全国杂交粳稻科技协作网基本形成,加速了各成员单位选育、引进、繁殖优质高产杂交水稻的速度。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分别应用两系法和三系法,育成了云光系列两系杂交粳稻和滇杂系列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通过云南省审定并在云贵高原粳稻区大面积 推广 ,现正在尝试在长江流域作为早粳品种使用,杂交粳稻育种水平已进入全国领先行列。杂交粳稻已经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再通过扎实的 工作 ,杂交粳稻将会成为我国粮食新的增长点。 对话袁隆平 : 100岁还想下田研究水稻 身价1008亿还是喜欢15元的衬衫 参加论坛的袁隆平是昨日整个会场上最忙的人物,就连茶歇的时间都被人围住问个不停。常年的田间工作使袁隆平看起来就像个朴实的农夫,虽然身价1008亿,但他却坦言,自己最喜欢的衣服还是15元一件的衬衫。 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 问:中国会发生粮食危机吗?粮食价格是否可能暴涨? 袁隆平:不会。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我国一向非常重视粮食生产,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还提出保持18亿亩耕地的方针,确保耕地绝不减少,这是一项根本性的措施。中国这么大,就算出现天灾也只是局部性的,其他地方仍能丰收,可以平衡粮食生产的数量。现在国家出台了粮食的最低保护价,我个人认为这个标准还应该提高一些。粮价问题,现在国际上总体稳定。就我国来说粮食价格是不会暴涨的,我国没有粮食巨头,粮食由国家控制,而且还有专门的物价部门管理价钱,就算涨价也只会在适当的范围内。 问:您觉得云南的杂交稻能推广到东北吗? 袁隆平:这不太可能,因为受地域条件的影响,云南杂交稻的前景是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及广西等地的部分地区,而东北和云南的差异太大,不太适宜云南杂交稻栽种的。 我现在每月工资6000多 问:您的身价值1008亿,那你是如何看待财富和名利的?您现在穿的衣服是名牌吗? 袁隆平:不错,我身价值1008亿,可我真的有那么多钱吗?没有。我现在就是靠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生活,已经很满足了。对金钱我不会挥霍浪费,但该花的还是要花。至于我获奖得的奖金都放到基金会里边了。我今天穿的衣服就50块钱,但我喜欢的还是昨天穿的那件15块的衬衫,穿着很精神呢。我的表260元,鞋子100多块。要说一点名利思想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但要淡薄名利,对物质别要求太高。 问:是什么让你一直有动力进行科学研究,对年轻人您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吗? 袁隆平:动力吗?说实话我真的不清楚,可能这和我不满足的个性有关吧,我觉得水稻还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我自己也精力充沛,就是想研究下去。还有我认为如果怕失败就不要搞科研,另外 选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错误的理论违背了客观规律,再努力也是不会出成果的。年轻人要明白自己应该为社会做点有用的事情,这是一种精神动力,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比如说虽然现在书本、 电脑 上的知识足够丰富,但里面不会产水稻,我还是要下田去搞研究。 到100岁我也还想在田里 问:外界传言您有好几辆车,您真的有这么多车吗? 袁隆平(笑):哈,我和家人去看车展,被人看见就说我又要买车了,其实我只有两辆,一辆私车,还是2001年买的,一辆是国家配给我的公车,是辆 奥迪 ,我出去办公事才坐。虽然我有驾照,还是免检的,但我都是在研究所或下田里办公,基本不开车。至于说我有很多车,那是别人以我的名义买的,因为这样价钱便宜些。 问:您现在都78岁了,想过退休吗?还有没有什么梦想? 袁隆平:我是70岁的年龄,50岁的身板、30岁的心态,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不想退休,要一直做下去,如果可能,到100岁了我还想在田里。现在我仍有梦想,那就是第三期超级稻要实现实实验田亩产1000公斤。另外就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目前,全世界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和引种了中国的杂交水稻。全世界的水稻种植面积22亿亩,即1.5亿公顷,但是,平均单产每亩只有250公斤。杂交水稻在国外的种植面积达150万公倾,占1%,如果推广到1500万公倾,每公顷年增产2吨,总共可增产3000万吨,则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陈瑶 李冬/文 高永永/图)
个人分类: 转贴转载|6428 次阅读|1 个评论
顾炎武年谱前言
可真 2008-9-18 04:29
博主按 : 上科学网以来,常发一些评论性文章,其中有些是与博友和网友讨论学术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的。我一直强调理论方法与经验方法的结合,尤其针对为我所感受到的学术界普遍轻视理论研究的倾向,特别强调学术研究中理论思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给有些博友和网友留下了一种印象:似乎本人(甚至其他从事哲学研究的文科生)就只是从概念出发而由概念来再到概念去地进行玄思或思辨。其实,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只要是真心地从事学术研究,其研究方法是有其相通性的。就本人而言,我在学术研究中,从来是自觉地注重理论方法与经验方法的结合的。在学术研究的初级阶段上,比较偏重于经验方法,撰写《顾炎武年谱》是这种经验方法的具体运用。这里将其书的前言摘要予以转发,旨在表明:从事哲学研究者(至少本人)也是从经验到理论的,而不是局限在理论范围内,不作任何经验的实证研究。事实恰恰相反,经验的实证研究是理论研究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的理论研究,是平面式的片面理论研究,而不是立体式的具体理论研究。但是,我坚持认为,经验的实证研究应当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实际上,也只有使它上升为理论研究,这种实证研究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如果仅仅停留在经验实证阶段,就无法把握到研究对象的本质,而学术研究如果不能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这种研究就不具有真正的学术性。当然,理论研究不仅要以经验的实证研究为基础,而且更必须把理论研究的成果诉诸实践或诉诸经验过程,即对它作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以验证其真伪。从经验到理论,再从理论到经验,如此往复循环,才能使学术研究不断深化和上升 。(当然,哲学的经验与科学的经验是有区别的:前者主要是以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字资料作为经验的对象,后者主要是以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经验的对象。然其相互差异的两种经验的认识意义却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达到对研究对象之本质的把握。) 顾炎武年谱前言 一 顾炎武是明清之际与王夫之、黄宗羲齐名的伟大的爱国学者,他在经济、史学、哲学、地理学、文学等学术领域均有很深的造诣,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屈指可数的通儒之一。他不仅学问大,而且人格高,其屈原式的民族气节,尤为后人所景仰。梁启超曾五体投地地称其不仅是经师,而且是人师。顾炎武的学问与其人格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使之在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和特殊的地位。 然而,顾炎武名气虽大,迄今为止人们对他的研究,特别是对其思想的研究,却远未深入。与学术界对于王(夫之)、黄(宗羲)二人的研究盛况相比,他是太遭受冷落了。综观本世纪以来有关顾氏的研究情况,人们主要是把他当作一个政治活动家来加以研究,尤其是建国以来,这种研究更是带有宣传的性质,与之相应,有关研究论著则强半带有通俗读物之色彩;至于其学术思想,尽管也有所研究,然其广度和深度却十分有限,有分量的力作寥寥无几。从研究队伍来看,长期从事顾氏之学研究的学者,仅赵俪生先生、沈嘉荣先生等极少的几位。这一切,与顾炎武的宏富的学术思想及其在学术史上的显赫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鉴于上述情况, 1988 年,笔者过访方克立先生(我的研究生导师)时,方先生曾力主我认认真真地研究一下顾炎武。在导师的激励下,从 1989 年起,我开始留心学术界有关顾氏的研究情况,并注意收集这方面的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所研究的对象接触渐深,了解日多,遂服其学问之赅博、学德之高尚,而益肆力于顾学之研究。为使研究更加扎实,乃于 1990 年开始了顾氏年谱的写作。 年谱是开创于宋代的一种人物传记体裁,所谓叙一人之道德、学问、事业,纤悉无遗而系以年月者,谓之年谱(朱士嘉《中国历代名人年谱目录 . 序》)。从实质上讲,年谱就是记述某个人一生之特殊经历的编年史。从思想史角度看,一个思想家的思想,无非即是其特殊人生经历的反映。故研究一个思想家的思想,便必须首先了解其特殊的人生经历这是从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的唯物史观的应有态度。我之从年谱入手来研究顾炎武的思想,缘由即在于是。 二 (介绍清代至现代顾炎武年谱撰述情况,此处从略) 三 顾氏年谱是开展顾学研究所依凭的重要材料。清人所编之顾谱,当以《张谱》与《钱谱》为上品、而尤以前者为佳。然即《张谱》看,其中讹误亦颇可观,问世以后已先后有常庸、王国维、叶廷 琯 、杜呈祥、王 菉 友、赵俪生等先生为之校补、订误。而据新的材料(如《蒋山 傭 残稿》),其谱舛误疏漏之处,实远非仅如前人所见。故新编顾氏年谱已属必要。且清人所编之年谱,乃纯系由死材料堆积而成,缺乏逻辑的和理论的分析,使材料间的内在联系隐而不彰。此种机械的编谱方法亦实有加以革新之必要。 出于上述考虑,笔者在详尽地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参照《明鉴纲目》之体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史论结合之方法,编成了这本《顾炎武年谱》。是谱主要特点在于: 第一,在旧谱基础上,广泛汲取其他材料和成果,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所发现的新材料和研究的新成果。 本谱所据的旧谱以《吴谱》、《张谱》和《钱谱》为主,并参以《徐谱》和《王谱》。所据其他材料主要包括:( 1 )《顾亭林诗文集》、《日知录》和其他有关顾氏著作;( 2 )钱仲联主编的《清诗纪事》(明遗民卷)、王蘧常的《顾亭林诗集汇注》、卢兴基的《顾炎武诗译释》和以朱彝尊的《静志居诗话》、王士 禛 的《渔洋诗话》为代表的数十家清人诗话作品;( 3 )以赵经达的《归玄恭先生年谱》和吴怀清的《三李年谱》为代表的十数家顾氏友人的年谱;( 4 )以《归庄集》和《尧峰文钞》为代表的数十家顾氏友人及其他有关人物的诗文集;( 5 )以纽 琇 的《觚剩》和陈康祺的《郎潜纪闻四笔》为代表的数十家清人笔记作品;( 6 )以吴山嘉的《复社姓氏传略》、李元度的《国朝先正事略》和赵俪生的《顾亭林与王山史》为代表的古今学人所著的有关人物传记;( 7 )以《明史》、计六奇的《明季南略》、佚名《研堂见闻杂录》为代表的数十种古今正、野史书; (8) 以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谢国桢的《明末清初的学风》、沈嘉荣的《顾炎武论考》为代表的数十本(篇)学术专著和论文; (9) 还有诸如周祖谟的《问学集》、王英志的《清代绝句五十家掇英》、商衍鎏的《清代科举述略》之类的数十种其他各种论著。以上材料在本谱中引用时均一一注明出处,兹不详列。 第二,体例上采用集纪事、注释、考辨、论析、附录于一身的纲目体。 本谱在承袭一般年谱的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分列纲目以清眉目。纲以纪事概叙谱主事行,每纲叙一事;目以发挥其基本内容包括: ( 1 )注释:引用具体史料进一步展示或补充纲的内容,或是依据有关材料对纲的内容作扼要的介绍; ( 2 )考辨:当纲的内容是为旧谱所缺或是对旧谱的更正时,则引证有关史料,必要时则更作适当的分析、论证,以为纲提供依据; ( 3 )论析:依凭史料对谱主事行作理论分析和逻辑推断,由此引申出一定结论,以供读者进一步研究时参考; ( 4 )附录:摘录与纲的内容相关的史料,以供读者研究时参考。 此外,本谱每年开头,还首列时事,主要是交代本年内国内重要政事,以为读者理解谱主事行提供背景材料。其资料来源,明代部分主要出于印鸾章、李介人修订的《明鉴纲目》,清代部分则主要来自林铁军、史松编写的《清史编年》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5 年 7 月版)、第二卷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年 7 月版) , 沈起炜编著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年 12 月版)。 编写好一本年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它需要有相当深厚的史学功底和理论素养,还需要有异乎寻常的耐心、勤奋和求实精神。本谱的编写对我而言,只不过是一种学习和锻炼的过程。由于水平有限,本谱中舛误与缺失定然不少,恳请行家提出宝贵批评意见,以便今后修订。 周可真 1996 年 8 月于苏州大学 注 :《顾炎武年谱》(46万字),周可真著,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8 年出版。按:上述前言写成后,笔者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故未能对已成其稿的年谱作及时的精心校核,至1998年8月才完成了这项工作。前后三次校核,费时近半载,始知成书之不易。(从着手准备到正式开始写作,再到修改、校核,直至正式出版,其书费时近10年。) 附: 《顾炎武哲学思想研究.后 记 》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略作修改和增补而成的。在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之前,我已撰成了四十六万字的《顾炎武年谱》,此书从 1990 年开始写作,历时六七年,数易其稿,书成而又几经校核,费时又近两载,终以 1998 年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关于顾谱之写作缘起和动机,我在其书前言中已作了申述,我认为,从实质上讲,年谱就是记述某个人一生之特殊经历的编年史;从思想史角度看,一个思想家的思想,无非即是其特殊人生经历的反映,故研究一个思想家的思想,便必须首先了解其特殊的人生经历,这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马克思语)的唯物史观的应有态度。我之从年谱入手来研究顾炎武的思想,缘由即在于是。 我还认为,人的思想的表达,实际上有两种方式:言的方式和行的方式。如欲透彻地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则必听其言而观其行。以此言之,我的《顾炎武年谱》乃主要地是从顾氏之行的方面来研究他的思想的,而我的博士论文《顾炎武的哲学思想》则主要地是从顾氏之言的方面来研究他的思想的。当然,言与行是不可分割的,所以,我在本书中尽可能地采用了以行证言的方法,即根据顾氏的人生经历来阐发他的言中之意和言外之意。我以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对其言中之意的阐发的主观随意性,另一方面,在其言之而不足的情况下,以其人生经历中实际的事行来说明其未尝充分言明的思想,则多少可以弥补其不足,并且这种弥补方式,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妄测和臆断。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家们往往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孔子语)的,在他们看来,合理的行动(实践)较诸合理的言论(理论)更为根本,更为重要,因此,研究他们的思想(即他们对于宇宙人生之理的认识),尤当注重其行,这是他们表达其思想的最重要的方式,倘若撇开了其行而单纯地考察其言,便难以把握其真思想。 无论是《顾炎武年谱》,还是《顾炎武的哲学思想》,其写作都是在我的恩师方克立教授 --- 他既是我的硕士生导师,又是我的博士生导师 --- 的精心指导下进行的。实际上,自八十年代末以来,我以顾炎武的生平及其思想作为自己科研的重点对象,即是承方师之意,正是他为我设计了这一课题,而且在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始终都得到了他的热诚关怀和悉心指教。在此,谨向方老师表达我最诚挚、最深切的谢意! 《顾炎武的哲学思想》写成之后,曾送交清华大学文学院张岂之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衷尔钜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陈来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张立文教授、葛荣晋教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原总编王俊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陈祖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李尚英教授审阅,他们对之都作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特别是张岂之教授、陈来教授、王俊义教授、陈祖武研究员、李尚英教授,还亲自参加了我的博士论文答辩,他们五人组成了以张岂之先生为主席的答辩委员会,对我的博士论文给予了一致的高度评价,并且又当面向我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 --- 所有这些意见,不仅对完善我的博士论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我今后进一步搞好科学研究亦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在此,谨向上述诸位先生表示我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在博士论文的修改过程中,我力所能及地吸取了上述诸位先生的意见,但为我目前的学术水平所限,很可能虽经修改而在某些地方仍不能尽如人意,这是要请诸位先生及其他学界同行谅解的。 在这次修改中,增补了余论部分,以表达我对顾炎武哲学的历史地位的初步看法,但由于我对宋元明清学术史、思想史的研究还远未深入,这种看法可能比较肤浅,谈出来,不过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书被列入吾校苏州大学 211 工程标志性成果项目,从而获得了资助而能及时出版,为此我深感幸运,更为校方为振兴苏大而对吾校学术事业的发展竭尽其努力而感到振奋。 注: 《顾炎武哲学思想研究》(18.8万字),周可真著,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出版社 )
个人分类: 顾炎武专论|5141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医能说应被“打倒”吗?——与陈安先生商榷
可真 2008-7-31 04:15
新近读了陈安先生的一篇博文《 解放女性要从打倒中医开始 》。从全文看,其内容可权当笑话看,然其标题和结论似不可亦当笑话看,而应是反映陈先生的学术观点的。陈先生此文,其实是借助于有关孙思邈生平的一些传说(是否确实很难说)来表达作者自己的关于应该打倒中医的观点。对此观点,我不赞同。这里谈些看法,以就教于陈先生及有关行家。 陈先生之文题曰解放女性要从打倒中医开始,故讨论得从解放女性的话题入手。 关于这个话题,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有比较系统的论述。恩格斯在他和马克思创立科学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过程中,对妇女解放问题一直极为关注。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妇女的解放有三个先决条件:第一,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62 页);第二,必须依靠现代大工业,只有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里,才能想象妇女的解放;第三,把私人的家务劳动溶化在公共的事业中(同上书,第 160 页),这是因为,原始社会的家务劳动有一种公共的性质,但到了一夫一妻制家庭出现以后的父系社会,家务的料理不再涉及社会了。它变成了一种私人的事务;妻子成为主要的家庭女仆,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同上书,第 71 页)。恩格斯认为,妇女解放的根本条件是在于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他并且充分肯定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关于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人类解放的天然尺度的观点而吸取之。这意味着,在恩格斯看来,女性的解放和人类的解放是一致的,都要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呢!这样的解放与中医是否被打倒又有什么关系呢? 打倒中医的提法是不科学的。在西医传入中国以前的几千年中,中国人治病主要是靠中医,中医在这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中是不断有所发展的,而且是被证明为确有一定疗效的,故中医所具有的一定科学内容不容置疑,只是中医也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这种发展也是科学整体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它并不否定中医固有的科学内容,不过是丰富和发展了其科学内容,使之成为了一种新的科学体系,依靠这种新的医学体系,可以医治为传统中医所无法医治的疾病,或使传统中医对某些疾病的疗效得到明显提高或飞跃性的提升。从这角度来看,打倒中医的提法显然不足以概括中医的这种发展的实质,因为打倒一词在现代汉语里是或指击倒在地或指攻击使垮台抑或指推翻如果打倒中医是意指攻击中医而使中医垮台,则这种打倒显然只是为了使中医垮台而可以不择手段地采取的一种非正当性行为或不义行为;如果打倒中医是意指推翻中医,则这种打倒就是意味着根本否定中医。陈先生所谓打倒中医的意思,应该是指根本否定中医吧?若是,这根本否定又是什么意思呢?应该是指否定中医的根本吧?果如此,这里就有两个问题尚需得到澄清:其一,中医的根本是什么?其二,对这个根本的否定是何意思?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所谓全盘否定,还是辩证法意义上的所谓扬弃?无论如何,所谓打倒中医,这个提法的含义是模糊不清的,所以说它是不科学的。 另一方面,中医之区别于西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是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的,这套理论体系对作为一种特殊自然存在物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理解,以及对人体内部结构及其诸要素之间的关系的理解,都带有直观性和猜测性的特点,故应当把它纳入自然哲学范畴来理解它的意义。在此意义上,中医理论理应被纳入非经验科学范畴。 但是,中医除了它的理论体系以外,还有它的一套技术体系,即其医疗实践中所运用的技术和方法等。这套技术体系和它的理论体系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近代以来西方的科学是基于科学归纳,其科学理论是在科学实验或科学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围绕通过经验观察和逻辑分析所得出的结论进行一系列逻辑推演所形成的一套概念系统,与此相应的技术体系则是依据这个概念系统被设计出来的。这意味着近代以来西方的经验科学,其理论与技术之间是有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的,用中国传统哲学术语来表达,它们可以说是一种本(理论)末(技术)关系、体(理论)用(技术)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是先有理论,后有技术,因而没有理论,也就没有技术。 然而,中医却不同于上述经验科学。如上所述,它的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带有直观性和猜测性的自然哲学理论,它与近代以来的经验科学理论显然有质的区别,即中医的技术体系与它的理论体系之间未必有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前者不必是根据后者设计出来的。因此,就算中医理论应该被根本否定,也并不意味着中医技术同样是应该被根本否定的。例如,你可以 根本否定中医的经络理论,却未必同时要根本否定它的针灸疗法。经络的存在或许是难于被证实的,但针灸的效验却可以被直接感知。至今针灸疗法难道已被人们普遍直接感知为确无效验了吗?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凭什么要根本否定针灸疗法呢?板蓝根冲剂是一种西药,还是一种中成药?为什么我感冒时吃了它,不久我的感冒就有明显的好转了呢?这难道不能证明某些中医药确有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的科学价值? 科学是一种无限的探索活动,它永无穷尽宇宙奥秘之时。医学知识领域,也有永远不可为科学所穷尽的奥秘,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它们都不过是迄今为止人们对这个领域的部分奥秘的有限认知,不仅该领域中还有无穷的奥秘尚待不断发展着的人类去进行探索、认识,就是已经获得的医学知识无论是西医知识还是中医知识,都还有待接受未来进一步发展的科学的检验,在这无限的历史检验过程中,被现在的医学认为是科学的某些知识,将来未必没有可能被淘汰类似的淘汰在科学史并不鲜见,这种淘汰不应被简单地理解为是对现在的这些医学知识的根本否定,而应当被理解为是医学科学发展的一种形式。 附:扒掉神秘的外衣,现出中医原形! 日前,国家中医局作出规定:今后中医院的院名科室中,不得含有疑难病、专治、专家、名医、祖传等字眼。不通过科学研发验证、报批获准的祖传秘方不被国家所允许使用。这个规定的出台,无疑是将中医的现在与将来的发展纳入了科学的轨道,也就是说中医不能脱离科学! 对中医待见、不待见的争论近几年来已经有了好几回了。每一次对中医的挺与贬的论战时,对立双方都是口水四溅,尤其是挺中医的一方,每次都将对方的祖宗八代的日了个遍。 本人是中医科班出身,自忖还是有资格参与的论战的。也写了几篇文章参与其中,本人的初衷其实也是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一下现如今搞中医人士的现状而已(现如今搞中医的人士的现状,其实就是大陆中医的现状)。 我的结论就是现如今搞中医的人和信中医的人都有不小的问题存在。主要的表现是都缺乏科学精神,把对中医的迷信当成科学,甚至当成了搞政治。谁要是说中医一个不字,立马就挥舞起意识形态的大棒伺候。着实的是色厉内荏。 其实,在我这样的中医科班的出身的人来看,都对中医现在的搞法心存疑问。其实不待见中医的并不是搞西医的人,而是以逻辑判断中医不行的人。之所以会以逻辑来判断推理中医不行或是伪科学,这本身就说明中医已经脱离了科学的轨道的现实存在。 社会上众多的对中医迷信的人。大多都是对中医只是一知半解或根本就是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的民众,这些人只是凭着朴素的情感或所谓的眼见为实就对对中医如此的迷信虔诚,这是很不好的现象。其实那些干中医的人或者是靠中医混饭吃的人对中医灵不灵,心里清楚得很。他们只是叫别人通过对中医的迷信,达到使患者对自己的所谓医术迷信的目的。 这样的现象,无疑说明科学精神或科学素养在我们的国民身体里还很薄弱。几篇文章写出来,引得口水扑面。对我的观点总的来看还是贬多、骂多。对此我虽有心理准备,但仍然难以平静,深深地忧虑于我们的国民素质的低劣。 我这样的心态,并不是我的素质有多麽的高。我觉得不管怎么讲,不管是素质高还是素质低,对中医的褒或贬争论总应该在科学的范畴内进行。而令人不可思议的却是,将中医这一个本来就属于科学范畴的东东的争论,上升到了尊重祖先的高度的层面,而且持这样观点的人还是人多势众! 从任何角度讲,我本人对中医应该是不排斥的。我的观点是不认可现在搞中医的人对中医缺乏科学态度的做法而已。当然我不是说所有的搞中医的人都对中医没有科学精神。但我认为目前搞中医的人里面,对中医心存科学态度的人不多。绝大多数的搞中医的人,都是把中医当成了吃饭的饭碗。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的存在,他们才与愚夫愚妇们联合起来,打着祖宗的旗号,亵渎科学。 此次国家中医局出台规定约束中医的祖传秘方应该是很明智的。中医的所谓专家与西医的专家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西医的专家光明正大,中医的专家神秘兮兮。为什么越是专家越是神秘兮兮那?其中原因就是越是中医专家就越是大骗子!否则的话,何须用神秘来罩着自己干什么?连浩渺的宇宙都越来越不神秘了,何况一个赤条条来,必将也赤条条去的人? 目前我国中医的现状也就剩下一个祖传秘方的看家本领了!中医或者说中国的中医除了祖传秘方之外是一无所有! 中国的中医,与那日韩的中医根本就不是一个发展逻辑。日韩对中医的态度那是科学与发展的逻辑与做法,中国对中医的心态是迷信与骗术基础之上的作业术。 中国人将中医包装成《隋唐演义》里的草包好汉齐国远手使的纸糊的、里面装了大量的辣椒面的大铁锤一样逻辑的东东。目的就是用来吓唬人蒙人的。但谁要是打破了这个纸糊的大锤子,搞你个灰头土脸、狼狈不堪那是免不了的了。 中医存在的缺陷已经是由于其历史的局限而定论了。想要在原有的框架内发展中医,或者还非得要与西医争高低论短长那是100年、200年之内想都别想的事情了。中医唯要做的就是以日韩对中医的态度,师学日韩,以科学态度的发展中医、使用中医。而不是靠不切合实际的臆想、幻想来糟蹋中医。 现在迷信中医的人,其实就与当年的慈禧太后动辄就以祖宗当年是怎么说的说辞来训教光绪皇帝的逻辑是一样的。光绪倒是有没有因为数典忘祖而丢了江山,因为光绪死在了慈禧的前面。慈禧一意孤行抗拒革新,却将祖宗的江山断送了。这是事实。 上周,温家宝总理在联合国大会慷慨陈词: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尚革新、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优秀传统和智慧。今天,中国人更从30年改革开放的切身经验中体会到,只有不断而深入地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只有全面而持久地扩大对外开放,才是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的正确道路。这不但是实践探索的结论,也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温总理的这番话其实已经中国社会的前进逻辑做了定论。那就是只有坚定不移的奉行不断创新的逻辑,中国社会才能前进。其实温总理这里所说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其实在以往的中国社会里只是个愿望而已,追求社会的变革从来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中国人追求的变革只不过是通过改朝换代,使自己能压迫别人过上好日子而已罢了。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从来就没有创新与社会变革的活路。而且中国封建社会的朝代更迭,没有一次是通过社会改革的方式完成的。都是以宫廷政变或农民起义的流血的方式完成的。在统治者的内心深处根本就没有推动社会变革的一点原始动机。否则的话,何以会有(中国的历代)改革者从来就没有好下场的说法?商鞅、王安石、谭嗣同等人的下场就是佐证。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搞了30年,中国现在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定要连着市场经济的后缀的,不如此的话,中国社会就依然是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或者叫做原教旨的社会主义。 如今实行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实际就是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原教旨主义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纯粹的政治制度,将整个社会与政治挂帅的意识形态捆绑在一起。在这样的政治社会制度下,经济很难有活路!最后毛泽东在原教旨社会主义穷途末路之下,发动了文革,以图能有新的突破,却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大浩劫。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坍塌的原因,都是与毛泽东的统治思想是一个逻辑的原因造成的。 中国当今社会与以前社会的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破除了迷信,同时独裁专制的色彩在逐渐的减弱,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为本质的进步!其他的进步都从属于这个进步!当然,中国改革开放的路途依然任重道远,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政治民主化做的还很不够。但中国社会的曙光以然闪现。中国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着坚定的信心! 中国社会由传统的社会主义变革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制度才使得中国有了美好的未来可言。有着几千年独裁专制传统的国家尚且如此,又何况中医? 中医如果还是继续在抱残守缺的意淫里快乐着不能自拔的话,最后忽悠的一定是中国人自己!中医不管今后的路怎么个走法,一定是要以开放的心态,以科学的精神来进行。将中医神话或神秘化无疑将害死中医! 如果说如今搞中医的人对中医没信心,在治病的时候将中西两掺和着,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也不能坐等中医大仙下凡啊!可能有人觉得这样的做法是强奸了中医或糟蹋了中医,但我觉得搞中西医两掺和的人远远比神话中医骗钱的主儿强百套。前者起码还是有科学精神的,后者根本就是谋财害命的江湖骗子!当然,骗子有大有小,有高明一点的,有低劣一点的。正所谓大奸似忠!就像当年的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的人一样! 搞中医请远离政治!将政治或意识形态与中医捆绑起来的做法救不了中医!中医只有与科学精神形影不离才会有前途可言。国家中医局出台的规定无疑将扒掉神秘的外衣,现出了中医的原形!使中医回归科学的本源! 若能如此,中医留给后人的将不再是祖传秘方的余孽或阴魂不散,而将是有如日韩中医的科学结晶!否则的话,中医真的就会成了韩医、日医了!真的对不起祖宗的不一定是说中医是伪科学的人,而是那些迷信中医的或是靠中医混饭吃的人! (本文来源: http://md1959.blog.163.com/blog/static/157290020089253145326/ )
个人分类: 科学之思|4228 次阅读|4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8: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