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非典十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隔离+物理疗法(桑那Sauna)应该有效 病毒有时怕高温
元宵 2013-4-12 14:55
谈起 SARS 去无影,应该是天气热了,病毒怕高温,自己死了, 那么一种传染病一来,一是隔离,接着物理治疗,人和动物都可以进桑那室,不要杀了那些可爱的动物,进去之后待到受不了就出来,因为在隔离状态,感觉一次比一次好,说明有效.无效的情况下再试别的方法. 那时每日听到SARE死亡人数,医护人员被感染,等消息,没有办法,我想不出办法.有些人是被任命拿病毒作实验,现在想想研究杀死病毒,先用物理方法,高温,紫外线等,再找别的方法,一步一步试下去.要公布结果. ,医护人员在穿隔离服工作完之后,换衣服,洗澡,桑那,要比只换衣服,洗澡安全一些,所以,在住院部,尤其传染科住院部的淋浴边,建一个桑那室,不为享受,只为活命. 10年后想出这么一个主意.再10年以后希望有好的结果.而不是怕怕的.
个人分类: 健康|33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十年前本人对北京“非典”的记录(一)
热度 1 cherrylu1960 2013-4-7 22:57
今日从江苏回到北京, 12 小时火车,密闭的车厢,空气不好,周围不断有咳嗽声传出,早上坐我对面吃方便面那哥们还一个劲地擤鼻涕,我倒想躲得远远的呢,我上哪儿去啊?躲都不好躲。我寻思万一这一车旅客中要有一个感染了 H7N9 ,说不定我们都得因是“密切接触者”而被隔离,想到这个,觉得好可怕! 今天,世界卫生日。全国 H7N9 禽流感病毒感染都已达 20 名,信息透明的今天,也许看似不大的事情都会被夸大,炒作,但无论如何,传染病这东东还是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尤其是在这个人口大流动的时代。 回想十年前那个春夏交接的日子,从 4 月下旬到 6 月中旬,本人曾用很传统的纸日记的手段记录下了那个“非常时期”。十年前,网络远没有今天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还主要来自于报纸、电视呢。 下面摘录一段十年前的日记,尽管想必现在网上关于那一段并不遥远的往事会有许多痕迹,但夹杂了个人一些感受的东东总还有值得回味的地方吧。 2003.4.22 多云 最高气温 17度。 许久没有提笔写日记了,一方面实在懒得动笔,另一方面总觉得没有什么特别可以记录的东西。今天终于决定提笔记录一些事情,皆因意识到我们遇到了非常时期、非常的事情,有些像电影《恐怖地带》中描写的情景,在现实中复活了。现在是人人谈“非典”,人人谈 SARS 色变,只因它是一种传染性很厉害、而又致人于死地、人类从未遭遇过的新型传染病。现在,它的元凶已经查明,是一种叫做冠状病毒的新变种,很可能来自某种动物,也有人猜测源自生化武器。本人对后一种猜测倒是有些赞同。 今年春节过后,电视新闻中开始出现有关“非典”的报道,而北京人对有关广东闹“非典”的报道很不以为然,根本不当成回事儿,以为闹闹就过去了。直到一个月前,人们更多关心的是美国人打伊拉克,整天坐在电视机旁边关心美国人在伊拉克境内又推进了多少公里。没曾想,一场比兵刃相交的战争还可怕的瘟疫已经稍稍来到人们身边, 大约 4 月初左右,有关北京发现输入性病例的报道逐渐多起来,开始是 12 例,后来增加到 22 例。 4 月 15 日才报 37 例,死亡 4 例。随即发生在人们周围的恐怖事件(指死人)事件愈来愈多,人们开始抢购防“非典”的药品、消毒用品。要命的是,北京市政府向全世界隐瞒了发病实情! 直到 4 月 20 日,事情实在瞒不住了,在相对真实的数字被公布的同时,市长孟学农被免职;卫生部党组书记被免职。但一切都显得太晚,北京市的疫情已经相当严重,截止今天下午,共有病例 588 人,还有 666 人疑似。市民变得人心惶惶。全国也有十几个省市报道发现了 SARS 病例。一场新文明时代前所未有的瘟疫正在迅速蔓延,也给新组建的中央政府提供了严峻的考验。 总感觉十年后的内外环境与十年前或多或少有些相似,但愿十年一个轮回的悲剧不要成为现实,我们需要平静的生活。面对疫情,有利的是信息公开程度提高,不利的是网络时代谣言也多,真真假假,真假难辨,容易蛊惑人心,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总之,面对疫情,我们每个人还是尽量科学地照顾好自己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864 次阅读|2 个评论
“非典”十年:十年前的那个春天
热度 9 wangdh 2013-3-27 00:27
“非典”十年:十年前的那个春天 (王德华) 2003 年的那个春天,北京降临了“非典”。那个可怕的春天,一晃十年了。 非典,非典型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 )。刚开始听到媒体报道的时候,并没有感觉有多么可怕。随着事情的发展,形势越来越严峻,也越来越可怕。死亡就在身边,生命随时可以消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谁还能淡定不惊呢? 当时情况紧急,专家判断错误,学术界存在争议,官方信息和民间信息严重不一致,相关部门隐瞒局势,各个环节脱节久了,突然间配合困难 …… 一时传言四起,人心惶惶。后来,有些传言成为了事实(如对揭露真相有重大贡献的蒋彦永先生),有专家为此付出了学术声誉代价,有专家赢得了声誉,有官员因失职为此被免职。让人扼腕的是众多的医护人员,因挽救他人的性命,自己受到感染而失去了性命。 事情来的太突然。行政化管理在那一年似乎非常有效,每个单位,每个小区,每栋楼,都严加管理。每个单位密切关注每一位成员的体温情况,有发烧情况必须上报,不准隐瞒任何情况,发烧严重者要实行隔离检查 ……。一时间,没有人敢发烧,没有人敢咳嗽,没有人敢感冒...... 公交车、出租车、公共场所等,都有“今天已消毒”的标志; 车站、机场,到处是消毒、红外测体温; 北京城人人戴口罩,成了白色的海洋; 没有了握手,没有了寒暄,没有了探亲访友; 听说了某大学的某家属院,一家三代4口人的性命突然间就没有了。 不时有报道说,首都机场的某个航班,因上面有发烧的乘客,全体乘客需要检查,发烧者被送往专门的旅馆隔离检查,据说有吃有喝,可以上网。观察几天确定没有问题后,会解除警报,送大红花欢送离开。 单位有职工,发烧被疑似,被隔离在家,单位安排专人每天送菜和各种生活用品上门。 …… 一时间,北京城成了一座可怕的城市。公交车空荡荡的,大路上没有了交通拥挤情况,饭馆、旅馆几乎都快关门了。会议尽量压缩、取消,不能有大的聚会。记得单位里传达,必须召开的会议,人数不能超过一定数量。但那个春天,关于安全的会议还是很多的,我的一位研究生担任研究所的研究生会主席,比我还忙,会议比我还多。那一年,连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都简化了。当时,研究所食堂还专门为研究生熬乌鸡汤,改善生活,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每个单位都高度重视这突如其来的“魔鬼”,北京的人民医院出了名,后来的小汤山出了名,那一年也知道了广东的专家钟南山。单位里给每位职工发口罩,发了两大包预防“非典”的中草药。口罩、板蓝根成了紧俏货,中药霎那间供不应求。现在想想真的非常荒唐,全国人民一副汤药,一车一车的中药被运往北京的各个单位。我们家的两大包中药,当家的每天熬药,然后让我们父子俩喝下。当家的还买了薰蚊子的冒浓烟的像雪茄的蚊香,在家里燃烧着,为了生命也得忍着烟呛。还有醋蒸汽熏,消毒。进家门,鞋子要消毒,手要消毒。巴斯消毒液也成了紧俏货。当时养成的习惯,进门用消毒液洗手,开窗子透气,现在还保持这个习惯。一个动作重复次数多了,就成了习惯。 那一年,从春天一直延续到夏天,据说北京人成了历史上全国最不受欢迎的人。北京人出差,住宿困难。北京的车,每到一处都受到警车护送的待遇,从自己的管辖区一直护送到另一个管辖区。甚至,靠近北京的一些地区都在交通要道挖沟,阻断北京的车辆进入。那一年,北京人的傲气降到了极点。 那一年,关于非典的研究出现了全国大跃进。每个部位,每个大学,每个省市,每个科研院所,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非典研究的热潮。无数的经费,瞬间投入到了非典的研究中。无数的果子狸无辜失去了生命,饲养果子狸者遭遇破产。 那一年,给人们敲醒了餐桌上吃野生动物的警钟,估计对广东人的影响更是严重。人们开始意识到,动物携带的病菌对人类的危害是很大的,动物身上的一些疾病可以通过一些方式传染给人类。 那一年让人们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唤起了人们对生命的珍惜。那一年,人们对抗非典英雄敬佩有加,对全国人们对北京的支持由衷感谢。 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非典”! 那一年,没有人再关心楼市,没有人再关心SCI。 当自己的生命没有预期的时候,心里恐慌,活下去成了唯一的追求,这也是最原始的追求。 几年后,去九华山庄开会路过小汤山的时候,看到当年的那些临时设施,还是不由想起那些“白色恐怖”的日子。 我们单位的科学家也加入了非典的研究中,研究成果也上了凤凰卫视,也有科学家到北京电视台和央视参与科普和访谈 …… 十年,有些已经没有了记忆。有些想起来,依然难以平静。失去亲人的家庭,不会忘记。死里逃生的家庭,心有余悸 …… 我们该记住什么,该遗忘什么?该思考什么?该改进什么? 都说,我们有容易遗忘的传统。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 我们需要提倡什么?我们需要吸取什么? 非典过后,涛声依旧。 (照片来自网络,致谢)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6863 次阅读|1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