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经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谁来留住移民的企业家
dongzg101 2011-9-10 14:07
谁来留住移民的企业家 2011-09-09 17:40 中国企业家的海外移民潮正在悄悄地呈扩大趋势,但这一趋势并没有对中国经济构成多大影响,因为这些企业家仍然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经营着企业,这有点像明星们的移民潮,变动的不过是国籍,不变的仍然是打拼的舞台。更何况,国籍的改变能够帮助企业家的视野更加国际化,这未必不是个好事。 遗憾的是,企业家是有着灵与魂的人,不是赚钱机器。当一个人的身份发生改变的时候,这个人对未来的预期就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只是这种变化不像经济活动一样来得明显。有人问,当重大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那些移民的企业家会选择什么?我们不要在道德层面上苛求这些企业家,这与道德无关,而与自我身份的认同有关,因为像“担当”“责任”这样的词汇,本身就不是一个道德判断,而是一个对“我是谁”的角色回答,而真正值得分析的,是那些让他们选择了移民的因素。 “我是谁”?“我到底是谁”?三十多年的经济增长促进了物质层面的繁荣,但也恰恰是物质层面的这种繁荣与自由导致了“自我认同”的困惑。在许多企业家的创业初期,“我”不过是寻求财务自由的载体,因为计划经济与陈旧的体制让“我”扭曲或变形,所以,挣脱这种束缚就成了对“我”的最好回答。 然而,在“我”获得了财务自由之后,企业家们发现经济权力并不能够帮助他们获得安全感与归宿感,因为在经济权力之上的社会结构是封闭的。企业家能够赚钱,但持续赚钱却需要依赖员工的持续付出,可员工持续付出的背后是员工能够获得所在城市人的身份,这是企业家束手无策的。 同样,企业的强大需要诚信之上的文化体系,但政府部门给企业设置的寻租通道,逼得企业家被迫在“当婊子与立牌坊”之间纠结。一个简单的例证是王石在公开的演讲中说:“万科不行贿”,换来的却是台上同仁的质疑,以及台下不少听众的不信,因为王石的语言并不符合流行的“潜规则”。 记得王石公开讲过他在当年万科股份改造时,放弃了股份,选择做一个职业经理人。他对此的解释是,在中国商业界,“名”与“利”不可兼得,“我王石喜欢名,那就只好放弃利”。事实证明,王石的确“悟”透了中国国情,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中,凡是“名、利兼收”的,大多结局惨淡。 云南烟王诸时健,三九药王赵新先,首富牟其中,甚至长虹倪润峰、国美黄光裕等?一代枭雄中集体性的“原罪”,到哪里去寻找钉死在十字架的耶穌?反过来看,中国的第二代企业家,大多名利双收,马云,张朝阳,王传福,李书福等,这是不是能够说明我们的经营环境获得了本质性好转? 在这里,我并不想为哪一个企业家鸣不平,可怜之人自有可恨之处。我在这里想指出的,不过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经济发展创造了极大的财富群,可如果社会结构没有相应发生改变,创造财富的人就会被财富本身压死。因为财富对于富人是财富,对于穷人却是一种价值观,一种关于财富是否“合理,合情然后才是合法”的价值观,没有与不同阶层财富相对应的价值观,就没有相互尊重与宽容的“阶层意识”。 按经济学原则,谁投资,谁受益。谁受益,谁投资。按此道理,企业家理所应当成为新商业道德与新商业文明的输出者,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们对未来的投资收益率的判断。 如果做新商业文明的推动者,收益远小于付出的成本时,结果就会是两个:要么把收益的预期再拉长,去追求“青史留名”,要么选择逃避,既然不能担当,那么只好选择逃避。 王石去哈佛学习商业伦理,张瑞敏去选择打造中西结合的企业文化,这是一种使命的担当。但担当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选择了“移民”。不要小看了“移民”这样一个身份的变动,按社会学的研究,身份是一系列与社会位置相一致的权力、责任与社会预期等因素的概括。 从这一定义推理,“外籍”这个身份导致的是什么?是这一群人在权力,责任与社会预期上,将经营企业与他们的个人生活完全分开,中国是经商的地方,海外是生活的地方,生意在此处,生命却在他乡。 短期看,这对企业经营未必不是个好事,扩大的眼界,不再纠结于财产的安全。但从长期看,却是大大的有害,因为这等于公开宣告了相当一部分企业家对未来的不安全感,如果老板都如此不安全,有几个员工会真正有长期与企业奋斗的打算?短期行为的种子人为地被种下。企业家移民趋势的扩大,是对现有产权制度结构、社会阶层结构以及价值观念结构的一种挑战。 当然,企业家们还有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回归传统,国学的兴盛就是这种背景下一产物。从祖宗那里寻求答案,在中国是有传统的。非常幸运的是,以人际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儒家哲学,提供的正是所谓的“修身之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由内而外的哲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家对“我是谁”的回答,以自我道德修养作为拯救企业,拯救国家的入口。 由此我们才不会奇怪,为什么有的企业家,干脆把《弟子规》这样的古代入门级教材,做为员工的培训教材。既然老板自己在儒家哲学中找到了答案,那么,他们也希望员工从同样的地方获得答案。 遗憾的是,国学并不能够解释像“住房的户籍限购”这样的宏观现象。当然也不能够解释,政府对类似最低工资与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的强权干涉。当政府替代了基层员工的自组织体系,当政府宣称员工需要保护,这时基于利益的组织化沟通与谈判,基于利益均衡的法制机制就“闲置”了。 而在挫折面前,国学中的“权谋或权术”一面就被唤醒了,以不少实业企业家进入房地产为例,这不仅是利益的驱使,更是“国学修身”最好的实战场所,以此推理,从比例上讲,房地产企业家中学国学的人最多,这大概是个靠谱的结论。 有企业家对我讲,现在政府权力部门对企业的伤害,比过去更加“致命”。我问为什么?他回答到,过去的工商、税收这些部门的“乱作为”是可预测的,你知道他们会乱来,所以,你也就会懂得如何对待他们,现在,政府机关都在打着规范化幌子,行动完全不可预测,他们在你觉得合法经营的时候,突然就可以告诉你,过去合法的,现在不合法了,因为形势变了。 事实上,我并不认为政府管理部门的行为在恶化,真正变化的是企业家的预期,但凡移民的企业家,都会在法制化规范化上有更高的要求,当他们把自己当成一个“外国人”的时候,他们就会以外国人的眼光看待眼前发生的一切。 好的一面是,由于他们特殊身份与富有的身家可以实现进退自如,他们不必要再去玩一些“下三滥”的手法来获利。 不好的一面是,做企业是一个马拉松,需要持续的毅力来平衡兴盛与危机,但安排好的退路可能使得相当一批企业家丧失了经营企业的使命感。 我的结论是,企业家资源是市场经济中最核心的资源,企业家精神是市场经济的发动机。如今,中国经济的发动机,相当一部分变成了“ made in USA or oversea”, 那到底需要做什么才能让企业家移民慢下来,或者不移民?我觉得是一篇好的博士论文选题,值得关注中国经济未来的人们去研究。 我正在玩搜狐微博,快来“关注”我,了解我的最新动态吧。 http://t.sohu.com/u/996695 下一篇: 请集体关注TCL国际化
1140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肯德基的炸鸡到科研界的千人引进
热度 8 phd9992000 2011-8-13 13:14
【看了王老师博文“官员和精英人才更应该遵守规矩”(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757do=blogid=474750 ),感到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肯德基炸鸡的制作工艺都有严格步骤和程序的。国内人喜欢花高价吃,大多是觉得它规范、卫生。 最近爆料说,肯德基炸鸡的油4天才更换1次。原本在国外规规矩矩经营的企业,为何到了国内就开始投机取巧? 所以还是环境问题。不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营环境,以利益导向进行监管,有利就管、无利不管,毛病就这样“培养”出来了。 现在企图以科研界的千人引进解决中国的科研问题。且不说他们有多少是全职国内工作,而不是与国内某些人合伙骗钱;仅仅引进人才而非改进环境的话(依靠引进人才来改善科研大环境也是妄想而已),只能是舍本而逐末。这一批后来者居上的“洋插队”,使得国内人才的发展更加压抑。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能够设想靠国外培养的人才来建设吗? 没有信仰的中国,事情的因果是非常简单的。就四个字:利益驱动。千人这点事现在就可以预测出结局如何。
个人分类: 科教感悟|2402 次阅读|15 个评论
企业严重亏损,看如何兑现年终奖
shuhualu1016 2011-7-11 10:19
文 / 舒化鲁 规范化管理实施指导网首席专家 有一个企业的经营效益一直很好,整整十二年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年增长率最高时达成 190% ,发展速度慢的年份,增长率也超过 35% 。可在第十三年出现了问题,不仅没有发展,相反萎缩 16% 。财务年终结算,不仅没有一分钱的利润,而且严重亏损,亏损额高达一点七亿。 马上就要过年了,依往年的惯例,年终奖金平均两个月工资,并且都在春节前十天兑现完成。这要拿出大量的现金。尽管账上的资金发奖金有余。可发了奖金,流动资金就没有了。 离春节只有半个月了,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都在为此事发愁,一筹莫展。最后由董事长主持,召开了一个高层秘密会议,讨论这一问题。参加者有公司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生产副总、营销副总、行政总监、财务总监、人力总监,总共八个人,会议选择在郊区一个四星级酒店的小会议室举行。 当董事长开场说明会议议题时,都是一脸的严肃。好长一段时间没有一个人说话。 今年的奖金怎么发呀?都在为这个的解答而沉思。 “就实话告诉大家,今年效益严重下滑,年终奖金没有发的了。”财务总监开了一个头。 “这不行。这样会导致员工士气滑落,甚至出现关键岗位员工跳槽。那样公司就完蛋了。”董事长立刻反对说。 “我们早搞目标管理就好了。公司发展目标没有达成,也就是岗位员工的工作目标没有达成,也就用不着发奖金了。”行政总监说。 “废话!我们没有实施目标管理,这不是白说。”董事长很不高兴地训斥行政总监说。 “不然我们今年平均发一个月的奖金,今年效益不好,大家都是知道的。只发一个月,大家应该能理解。支付一个月的工资,资金周转会紧张,可不至于发生大的危机吧!”财务总监说。 “可是,……”董事长和总经理,都双眉紧锁,董事长说了一个半句话就不语了。 会议又进入了沉默阶段。 “可以这样,说明实际,奖金照发,但不是马上发,而是等效益好转后后补发。明确承诺,我想员工会理解的。心也不会因此而散。” “实际上是一样,发奖金打白条,员工不一定认同,传出去还被人笑话。”总经理说完,望了望董事长,去洗手间了。 总经理一走,人力资源总监马上跟去了。他们俩回来时,会议仍然沉静得像坟地一样。他们俩人的脚步敲在地板上,咚咚地响,特别让人心焦。总经理坐下后对着对着董事长的耳朵秘语了几句,董事长宣布散会,说回去都思考思考后找时间再议。   没过两天,一个小道消息不胫而走——“由于营业不佳,年底要裁员”。 一下人心惶惶了,每个人都在猜测,会不会裁到自己头上。 正在人们心神不定时,总经理却宣布:“再怎么艰苦,公司也决不愿牺牲同甘共苦的同事兄弟,只是年终奖金今年没有财力发了。” 总经理一席话,使员工们的心安下来了。员工都想,“只要不裁员,没有奖金就没有吧。”人人都打算过一个穷年。 离除夕只有五天了,财务部发出通告,说今年的年终奖已打到每一个员工的银行工资卡中了,整整一个月的工资,让抓紧时间查核一下,如果有误,速即告知财务部。 公告一贴出,整个公司大楼欢呼声一片,接着从车间也传来阵阵欢呼…… 他们奖金的发放艺术着实让人敬佩,可它只能运用一次。下一年再如此,其效果可能就不同了。 奖励的兑现必须有根据,并且这有根据的奖励丝毫也不能打折扣。这就是员工绩效考核排序激励兑现管理模板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著作权归舒化鲁教授所有,转载须署名,违者必究!
个人分类: 管理杂谈|26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科学网007号才女张欣爸爸张建智先生的《<易经>与经营之道》
热度 1 陈安博士 2011-7-8 11:01
  6月中旬张欣来北京开会,给我带来了一份很特别的礼物,那就是她爸爸张建智先生(以下简称张爸)写的《易经与经营之道》,由三联书店出版。   从本书中,还知道张爸出版了专著《伤寒论通义》和《听雨斋墨耕录》。 一   序是葛剑雄写的,让我很感兴趣,因为葛先生在序里说自己对研究易经的方法和有关的出版物颇持异议。   当然,随后葛先生解释了为什么还是愿意为这样的一本书写序的道理,我看着看着笑了,因为葛先生对易经的看法和观点差不多也是我有的,我只是翻过易经,没有细读,尽管把它当做算命书颇给我们邻居家算过几回命,因为我了解邻居家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所以算得还挺准。   葛先生说张爸的这本书不是在讲易经里易经存在的经营之道,而是从基本哲学道理里推论出现代经营的一些做法,其间有逻辑上的联系。    二   张爸在自序里特别提到了山东大学教授刘大钧,这是一位以研究易经出名的教授,给我的感觉也是他好像只会研究易经。   张爸的自序里还提到了自己写这本书时缘起是想异于梁凤仪和露丝-克雷斯的宣传营销的书。   其实,张爸的这部作品更象是于丹的说论语这种风格的书,把论语中的一些原则性说法和当代现实联系起来,所不同的无非张爸联系的是经营的现实,而于丹联系的是更广泛的现实而已。 三      这本书按照易经64卦的组成架构,分成了64小节,每节于卦辞出发阐述一个经营的道理。基本形式是先用一行引用出卦辞的核心内容,然后展开阐述相关的内容。   不过,有意思的是每一小节的写法,有的是先深入解释自己所理解的卦辞,然后联系现实,有的则是直接从故事入手,比如,第44节即从《大红灯笼高高挂》说到乔家大院,再说到合作问题。通过这一卦的系辞提升到哲学层面。 四   我本人并不做经营,因为我给自己定位就在研究上,所以,经营的东西应该不会有之间的关系,也所以,很多生意经很难在我心里激起波澜,不过,张爸的写法还是很有趣的,而且明显能够感觉得到他在读书上的涉猎之广。   在这本书后,还有一段《经营谋略谈片》,写了40小节,我想应该是作者自己平素在经营之余的感悟,但是不好冲淡64节的内容,但是又觉得非说不可,就放在了后面作为单独的一个内容。   湖州人在生意上本来就是很有感觉,很有天赋的,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个群体在这一单纯的业务上的精通,其实这背后是对生意的更深的思考,整个江浙一带一向以文化重镇著称,即便生意人,也都是饱读诗书,以知识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业务,这就比很多其他省市区的人要高明得多了,也更能持续性发展。   张爸无疑就是湖州人里尤擅文化的,看张欣在科学网上摆布的照片,家里背后那一柜又一柜的书,再加上张欣自己的文笔和经历,让我感觉到这背后张爸的影响。比较有趣的是,张欣身后的人文背景从家里继承而得,但是自然科学(或包括管理科学)的功底却自己从研读博士这里获得,这就更加难得了。也所以,看张欣的文章,都是可读且有内涵的,写法也很有文似看山不喜平的意思,可谓得人文与自然交叉融合之势,端得是真才女。 五   张爸在书的最后还写了一个跋,我想,应该是还有话说,但是总觉得还是无法说清楚自己希望表达的东西,如果可以,其实应该写一部更大的书。不过,这就要看是否有整段的时间了。
个人分类: 书论|14181 次阅读|1 个评论
不同价值选择的三类管理者
shuhualu1016 2011-6-20 11:11
文 / 舒化鲁 规范化管理实施指导网 首席专家 如果说企业的决策层是由经营者构成,那么,企业的执行层也就主要是由管理者构成,尽管二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企业的发展必须通过他们的努力把企业的目标选择付诸实践,把决策贯彻下去。他们本身是构成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很多企业,发展上走弯路,并不完全在于经营者的决策失误,而在于执行层的不力,好的思路和方法无法贯彻落实,从而使一些很有前途的好项目不了了之,半途而废。同时,作为执行层的管理者还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企业的决策,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途径措施选择构成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说企业的经营者是构成企业的核心,那么,管理者作为一个执行层则是构成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支柱。在很多情况下,企业一定项目的选择又直接受制于这种执行层的现状。所以,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就强调:“没有恰当的人不做”。这里的恰当人并不是指的技术人员或者一般员工,而是管理人员,即能够担当一定项目的主持工作,能对项目的运作承担责任,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管理者。在一个企业,这类人力资源实际决定了一个企业发展的后劲。在一般情况下,即使高层次的技术人员,也都可以通过高薪聘来,而管理人员却不能通过简单的高薪吸引来实现。在一个企业中,管理者要发挥他特定的作用,担当他应该担当的职责,这不仅与他个人的能力才干相关,而且与他与这个企业组织的长期磨合达成的协调和融合相关。如果没有一定的磨合,与企业团队实现融合和协调,也就难以发挥出他应该有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者这种特定的人力资源很难仅仅靠钱购买实现积累。 管理者因为各自在企业组织运行中所处的层次地位不同,又可以分为三类: 其一,现场主管。即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现场承担一定管理职责的人员。 其二,中层主管。他们是对企业经营决策起上传下达沟通桥梁作用的人。他们往往负责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或者一个独立的公司或事业部。尽管他们所负责的业务面也已经比较广,但其企业经营的方向、方式却是已经被决定好了的。他们仅仅是按照这既定的方向、方式在措施上进行具体化,并通过特定的管理付诸实施。 其三,高层主管。在一般情况下,高层主管又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参与人,甚至可能会被吸纳到企业经营方针和方向等重大决策的制定过程中来。但他们并不是决策的最终定夺人,甚至他们被邀请参与经营决策的讨论,也并不完全是要使他们的价值选择在经营决策中有所体现,而是经营决策定夺人为了保证他自己的价值取向能够得到更充分的贯彻而采取的一种民主措施。但高层主管与中层主管的区别并不在此,而在于他们对一定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更大的影响。企业所制定的决策能否成功地得到贯彻,他们起着决定性作用。 管理者的三个小类,各自又都有自身的价值选择。所以,他们在对企业四大价值 (注:企业四大价值参照舒化鲁专著《升 - 生方略》 第一篇第 6 小节) 的关注的次序排列上也完全不同。现场主管因为处于企业的较低层次上,他们所拥有技能和知识的稀缺程度相对较低,因而使他们在劳动市场上实际上处于一种不太有利的地位,往往会供大于求。所以,他们非常看中自己的这一职位,因而他们对企业四大价值的关注顺序是:风险价值、美誉价值、交易收益价值,最后才是投资回报价值。只有风险价值和社会美誉充分高,企业的发展才相对稳定,才能保证他们的职业稳定和职业发展的稳定。 中层主管比现场主管的情况要好一些。一般而言,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层主管,也就具备了特定的才干,这种才干本身又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他们也会看重自己的职业发展,但他们更加看中自己的影响力和价值的实现。所以,他们关注的企业价值首先是社会美誉价值。他们在一个社会美誉价值很高的企业任职之后,如果他感到他的发展遇到了障碍,他会很容易地跳到一家新的企业。这种社会美誉价值本身会为他的这种工作转换提供一种支持。紧接着他们关注的是企业的交易收益价值。只有企业规模充分大,他们的职业生涯才有发展的余地,也只有当企业在规模上不断扩张,他们的职业发展才会有充分多的机会。他们也会关注企业的风险价值,因为他们的职业发展还有相当大的空间,所以,他们不希望企业发展走太多的弯路。他们对投资回报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投资回报的增长也许会通过员工分红和期权给他带来一定的利益,但这种影响对他们而言,已经相对很小。 高层主管就不同了。能成为高层主管的,就一定对企业经营的知识技能和才干都拥有一定的积累,因而他们在劳动市场上也就成了一种高度稀缺的资源,甚至根本进入不了劳动市场就被抢走。尽管经济收益的大小他们也会看重,但他们所看重的已不再是经济收益大小的本身,而是这种经济收益大小所包含的对他们价值的认同。他们所寻求的主要价值也就上升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影响力的扩张。他们对企业价值的关注顺序因而与经营者接近。他们不太看重企业的风险价值,因为他们很容易通过职业的转换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他们成为特定企业的高层主管之后,在这特定企业的职业发展的空间已变得相当有限。所以,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从而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力,具有更大的个人经历资本,使他在转换一个企业就职时,能够谋求到很好的职位。 本文著作权归舒化鲁教授所有,转载须署名,违者必究!!
个人分类: SH管理技术和方法|1324 次阅读|0 个评论
企业靠什么整合资源?
shuhualu1016 2011-6-1 10:06
作者:舒化鲁 前面已作了分析,企业经营所需的资源,从存在形态上看,除了现自有资源之外,可借用资源和可发展资源,都堆放在他人的资源库房里。而要把它们整合到企业组织的资源库房中来,就必须让这些资源主体,包括国家政府、社会公众、合作伙伴和产品客户充分获得他们所希望获得的价值满足。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前面分析过,资源积累的途径主要是借力、营势、合心三条。而这三条途径要走通都紧密依赖于企业管理规范化的实现。只有整体全面实现了企业管理规范化,才能保证构成企业组织有机体的五个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功能独立、作用互补的五个部分——目标体系、组织架构、岗位角色、运行流程和企业文化,功能健全,充分起到它必须起到的作用。 1 、目标体系必须起到什么作用? 企业组织的目标体系,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目标,而是由企业组织决策所选择确立的一系列目标和达成目标的措施办法共同构成的一个目标簇集。并且目标与措施之间在内涵上没有截然分开的鸿沟,一个措施相对于所服务的目的是措施,但它又有更为具体的措施。相对于更为具体的措施,大的措施又成了目标。一般而言,在组织的不同层次上,保证高层组织目标达成的下层组织目标就是措施,相对于被下层组织保证达成的指标要求,就是目标。 企业是由人构成的社会经济组织,而每一个人又都是具有自己独立意志和利益的存在。他们之所以会走到一块儿来,结成稳定的联系,仅仅是因为他们每一个人所寻求的利益和目标,与企业的目标体系存在着一定的紧密关联关系。 一方面是企业目标体系所设定的共同愿景对他们产生了感召作用,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利益,或者说个人愿景目标的实现能直接通过企业共同愿景目标的达到而实现。同时企业共同愿景目标,最后能否变为现实,又依赖于能直接为进入这特定企业组织的每一个人的愿景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而激励他们为企业共同愿景目标的实现所付出的努力。 另一方面,每个人的个人愿景目标,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变化。这种更新和变化,又必然会反映到他们对企业共同愿景目标的更新发展希望上来。也就是说企业所设定的共同愿景目标,必须不断更新和变化,以保证能为进入企业的每个人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人愿景目标的现实,提供充分有效的支持。这是企业保证能够笼络住已有成员及其所投入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源不流失,并从企业组织资源库房之外的其它法人实体的资源库房整合到足够多的资源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这两点相对于企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企业如果没有能感召人的共同愿景目标,构成企业组织的成员也就必然会作鸟兽散,企业也就不存在了。同时,如果企业的共同愿景目标,不能及时更新变化,一旦已有的目标达成之后,没有新的目标确立起来,企业组织成员的个人愿景目标也就不再与它存在关联关系,企业组织也同样会作鸟兽散。如果没有能感召人的共同愿景目标,没有人能看到企业发展的希望,也就不会有人把他所拥有的资源投入进来。 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目标体系也就是构成企业组织的血液,直接由它不断为企业组织的运行提供能量和养分,把企业经营所需资源源源不断地从不同的所有者主体手中引入企业组织运行的经营过程之中。因此,它不仅要保持一定的流量,而且要不断地吐故纳新,吸收新的营养,才能保证机体的健康。否则机体组织必然坏死,直至完全死亡。 人贫血会生病,失血会死。企业组织也是这样,如果没有明确并且不断更新的目标体系,企业组织也就会像人患贫血病一样没有活力,甚至像严重失血的人一样会休克死去。因为没有完整而有感召力的目标体系,企业组织作为一个组织也就不再有凝聚力,也就无法吸引、整合到足以维持其存在和发展的资源,包括资金和人才。那么,它也就只有关门倒闭一条出路。 企业组织完全没有发展目标,更没有实现目标的措施办法,就不可能有人加入进来,即使加入进来了,也会散伙。人是靠希望活着的,没有了希望,人也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力量。企业如果没有目标体系,也就不可能给企业组织内部环境活动主体和外部环境活动主体带来希望,他们各自拥有的资源也就都不会贡献给这特定的企业组织,企业组织运行所需的资源也就枯竭了,不关门也得关门。 所以,企业组织的目标体系必须起到血液养份的作用。 2 、组织架构必须起到什么作用? 组织架构,也就是对企业组织模式的选择、机构和岗位设置状况,以及工作标准界定等内容的概括。相对于运行中的企业组织,它是通过对构成企业组织的不同成员的地位、作用的定位而界定的企业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只有通过组织架构对进入企业这个社会群体的人,进行责任和权力的分配,对不同成员个人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界定,并让所有成员,都各安其位,各出其力,各得其所,这个社会群体才能成为一个企业组织。有了它,企业组织才成其为企业组织,企业组织的目标体系才能达成。 所以,企业组织的组织架构必须起到骨格和骨架的作用。 人有了骨格和骨架才能立起来,才能通过相对位置的变化而运动。企业组织只有有了健全的组织架构,才能保证企业发展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三级子系统的事务工作都有人作,并且保证职责界限分明而又相互协作配合。 企业组织要有凝聚力,要发展,仅仅有不断更新的目标体系是不够的。企业目标体系不仅要不断地更新,而且要不断地变为现实,并在不断地变为现实的基础上又不断地确立新的目标体系,企业组织的生命才会长青。而企业组织的生命长青的前提是,所确定的目标体系都能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变为现实,进而又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更新发展目标体系。也只有这样,企业组织才能有凝聚力,也才能有活力,也才能真正生命长青。 尽管这种组织架构的设计、构建,仅仅只是按照目标体系本身的要求和所拥有的资源约束,把已进入企业组织的成员分解成相对独立地承担职责的单位、部门和岗位角色,这却是让企业作为一个组织能够立起来的前提条件。在任何一个社会群体中,如果没有对应的组织构架设计、构建,也就只能是一个乌合之众。仅仅是一个乌合之众的社会群体,即使有一个目标引导,也是不可能有效率地实现的。这就像一个人没有骨头一样,不可能站起来,也不可能有力量。 3 、岗位角色必须起到什么作用? 岗位角色就是在企业组织中承担特定工作以服务于企业四大价值增值和积累目标实现的人。 在任何一个企业组织中,企业组织要实现其存在和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有人承担并完成其所必须完成的事务工作。如果说企业组织是像人一样的一个有机体,那么,岗位角色就是这个有机体的细胞组织。就人体组织而言,只有细胞组织都健康有活力,人体组织才能健康有活力。相对于企业组织而言,也只有每一个岗位角色都健康有活力,即每一个岗位角色都有能力素质、有意志意愿、有热情耐心、有牺牲精神,保证企业组织运行的每一项活动,每一个环节上的工作,都能及时有效地完成,企业组织运行才能有效率和效益,企业组织整体才会健康有活力。 岗位角色的活力直接表现为他们为了实现企业组织目标而努力作贡献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没有岗位角色个人为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付出努力,做出贡献,也就不可能有企业的发展。 无论企业规模有多大,加入其中的成员有多少,构成企业组织的单位、部门和岗位,都是具体的独立的自然人个体。他们加入企业组织,在特定的岗位上承担特定的职责,享有特定的权力,也就成了这个企业组织的一个特定的岗位角色。但这种身份本身并不能保证加入企业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尽其所能,为企业目标体系的实现付出努力,做出贡献。这就需要通过激励使岗位角色具有为企业目标体系的实现承担责任,付出努力的意志意愿,使岗位角色能够直接成为企业组织有机体的组织细胞,服务于企业组织有机体的存在和发展。 所以,岗位角色在企业组织中,必须起到组织细胞的作用。 4 、运行流程必须起到什么作用? 运行流程也就是企业组织内部各个单位、部门和岗位员工行事方式的总和。 在一个企业组织中,只有具有相对统一的行事方式,才能保证不同的单位部门、不同的岗位角色,在行为活动上步调一致,彼此配合,把所作的努力都引向整合企业组织内、外部资源以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上来。因而运行流程也就直接成了企业这个有机组织中的神经和血管。 在人体内要保证细胞组织作为整体的构成要素,彼此协调活动,就必须有神经把它们协调统一起来,就必须有血管为它们提供能量、养份的通路。在企业组织中,也只有让运行流程像人体的神经和血管一样,才能使岗位角色这种细胞组织的活力直接服务于整合组织内、外部资源,以实现企业四大价值增值和积累的目标。 一个人活起来了,并不等于就活得好,活得健康,活得长寿。一个企业组织也是如此。要保证人体组织细胞彼此在功能作用上能协调运转,并不断地获得能量和养分补充,就需要有不同的管状网络结构,把它们联系起来,使肌体的组织细胞能最有效的服务于肌体生命本身。相对于企业组织的这种管状网络结构则是运行流程。运行流程实际上是由目标和功能作用连成的一个看不见的管状网络结构。它把不同的单位、部门和岗位角色置于了特定的位置,具有特定的功能,发挥特定的作用,服务于特定的目的。神经和血管管状网络结构直接决定着人的肌体的健康状况和可能有的活力,运行流程同样也决定着企业组织的效率和活力。不恰当的运行流程是与低效率、低效益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运行流程,在企业组织中必须起到神经和血管的作用。 5 、企业文化必须起到什么作用? 企业文化是对企业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念、共同思维方式、共同行事习惯的概括。 在一个企业组织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推崇什么、贬低什么,这等等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组织成员个人的努力方向,并最终决定企业的经营效果和经济效益。一个企业的效益好坏,寿命长短,也因此而与它的企业文化的性质直接关联起来了。作为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事习惯,不仅会影响企业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行事态度、行事方式,而且其行事能力也会受其影响。 人作为人,尽管有共同的本质特性,共同的身体结构,但不同的人之间却仍然表现出很多,甚至很大的差异,使人们能够相互区别和辩识。任何一个人在与其他人进行比较时,总会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不仅高矮胖瘦,皮肤黑白,而且五官形象、智愚表现也都各不相同。这种差异的存在,直接决定于人体的基因,是这种基因所传输的密码给人体的外形内质带来了不同的特征。 企业的基因密码,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是使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它企业的原因和本质特征。不同的企业文化,直接表现为在其内部有被广泛认同的不同价值观念。不同价值观念又会导致不同的目标体系的选择和设定。不同的目标体系又会要求有不同的组织架构与之相适应。不同的组织架构又会要求有不同的行事方式,即运行流程。这样,企业文化的性质也就决定了企业组织内部成员相互之间关系的性质,并带给岗位角色一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激励。 这些汇总起来也就直接构成了企业的独有特征。当然,企业的运行流程,作为一种行事方式,也会像人的行为方式一样,通过历史的沉淀,作用于企业文化的性质。就像生物环境的改变也会通过经久的作用,反映到遗传基因上,使基因本身也发生缓慢的改变,使其在外形内质上发生变化。企业长期形成的行事方式——业务流程也会直接构成企业文化的一个内容。 所以,企业文化在企业组织中必须起到基因密码的作用。 文著作权归舒化鲁所有,允许转载,但转载须署名,否则,视为对著作权人的侵权行为,违者必究!
个人分类: SH研究理论|2513 次阅读|0 个评论
企业隐藏的经营资源,您利用了吗?
shuhualu1016 2011-5-27 13:00
作者:舒化鲁 规范化管理实施指导网首席专家 企业决策所配置的资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资源,而是企业经营资源。企业经营资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仅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各种形态的资产,而且包括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效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对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能起保障和推动作用的所有事物和关系。在当代社会中,对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能起保障和推动的作用,除了金钱货币以及可用金钱货币购买的物料之外,还包括不能用金钱货币交易获得的,以及可以用金钱货币购买获得的事物和关系,甚至后者更重要。有人说,假如一把大火把可口可乐公司的所有有形资产都烧毁了,他们可在半年之内新建一个可口可乐。这不是夸海口,而是非货币资产及其转换形式之外的事物和关系,在企业经营中已起到了主导作用,具有了与有形资产同等,甚至更重要的价值。 企业经营资源概括起来主要有五大类,即:资本资源、人力资源、市场资源、社会资源和信息资源。企业的五类经营资源,都可分作三种形态进行分析: 其一,企业现自有资源。 现自有资源是指这种资源已归企业所拥有,并且企业可以自由地处置和应用的资源。这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决策的主要依据。但它在企业发展中能否起到基础的作用,完全取决于对它的经营。对它经营得当,通过配置和运用,把它用活了,就不仅仅是以它为基础实现发展,而是把它变成一个支点,通过它撬动广泛的并不为自己所有的其它社会经济组织的资源,为自己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服务,以实现企业的跨位超越式发展,使企业呈指数级的速度发展。如果不是对它进行经营,而仅仅是把它视作企业发展决策制定的约束,它也就构成了企业全部经营资源的内容。现自有资源的性质、结构和数量是确定的,是企业特定时点上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它对企业决策的约束,在短时期内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硬约束。但从长时段上分析,它对决策的约束就不再是一种硬约束。如果不作这种时段上的区分,无论是把它作为决策的一个硬约束,还是有弹性的约束,都是片面的。要把握它对企业决策约束的性质,通过核算,准确把握其性质、结构和数量,是前提。因为确定的,并不等于就是确知的。 其二,企业可借用资源。 可借用资源是指这种资源并不归企业所有,但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得对它的直接或间接的支配、使用权,让这种并不归自己所有的资源为自己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服务。这种资源,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量。对企业现自有资源经营得当,它就是企业现自有资源的配套资源,是被企业现自有资源作为支点所撬动的外部资源的总和,因而可能是一个数倍于企业现自有资源的资源。经营企业,也就是要经营企业所拥有的非常有限的现自有资源,通过把企业现自有资源转化成支点资源来借用不为自己所拥有的外部资源,以实现跨位发展。如果仅仅只能在企业现自有资源的基础上自我积累滚动发展,就不能是经营企业,而只能算是一个养鸡户:用一个钢嘣买一个鸡蛋,用这个鸡蛋孵小鸡,把小鸡养大下蛋再孵小鸡……经营企业则是要用一个钢嘣建鸡窝,让别人的鸡来下蛋,由一个钢嘣变成更多钢嘣后,建更多的鸡窝……这种资源在企业决策中,只有真正经营企业的企业家才给予重视,更多的人根本看不到它的存在。有些百年老店,百年后仍只是一个老店,字号是老,规模、效益都没有获得应有的发展。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忽视了这种可借用资源的存在。 说可借用资源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量,并不等于说对它不能进行估算。它的性质、结构和数量,是与企业现自有资源的性质、结构和数量相关联的。在短时间内,它是由企业现自有资源的性质、结构和数量所决定的。尽管企业决策所选择的经营项目,会因为其规模的大小、风险的高低、赢利能力的强弱,而直接影响到可借用资源的性质、数量和结构。企业所经营项目的性质、内容和规模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投资人的信心和意愿,使他们在是否直接投资入股、是否间接投资提供信贷支持上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而且会让社会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人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进而选择支持或是抵制。但这种经营项目的选择却是以企业现自有资源的性质、结构和数量为前提的。企业只能选择自己能够有所作为的项目。企业现自有资源的性质、结构和数量直接制约着自己企业能有所作为的经营项目的范围和内容。 借用资源的途径,是确定的,主要是三条: 1. 租借。即通过保证他人资源的使用回报而获得对他人资源的支配、使用权。这一途径要受到企业项目盈利水平、负债率和信誉的限制。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把资源租借给项目盈利能力低、负债率高,并且信誉不好的企业。也就是说,企业项目盈利水平、负债率和信誉直接决定了通过租借所能获得的经营资源的性质、结构和数量。 2. 股份组合。即通过吸纳他人入股的形式,把他人的资源纳入到自己企业的经营资源之中。但这要受到企业项目盈利能力和企业现自有资源规模的限制。任何一个投资入伙人都会计算投入的收益率和风险,谁也不会无条件地把自己的资源转交他人支配、使用。 3. 合作。即通过与其它社会经济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让合作伙伴出让其所拥有的资源的支配、使用权,从而使企业获得直接或者间接的外部资源支配、使用权。但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也是有条件的,即企业必须拥有给合作伙伴所拥有的资源带来更多收益的资源,使合作伙伴能直接从这种合作中获得它独立运用其经营资源更多的利益。能为合作伙伴带来利益,使合作伙伴的资源发挥出更多效益的资源,主要是管理、资金、技术、物料和市场。管理、资金、技术、物料和市场也就直接构成企业通过合作吸纳其它社会经济组织的资源的合作工具,并且也直接决定着企业所能获得的合作伙伴所拥有的资源的性质、结构和数量。 其三,可发展资源。 可发展资源是指尽管这种资源企业目前还不拥有,但企业具有创造和积累这种资源的能力,可以在可预期的时间内把这种资源发展创造出来。它实际上是企业现自有资源在未来某一时刻的性质、结构和数量的改变量。这种资源,是一个相对确定的量,是任何一个养鸡个体户也知道运用的资源。企业决策不仅仅是对现自有资源进行配置,而且至少要对企业未来的可发展和积累的资源进行配置。企业决策是对企业未来活动的计划和安排,这种计划和安排,既有短时期的,也有长时期的。对企业长时期的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也就必然要用到在相对较短的未来发展和积累起来的资源。在确定的未来,企业现自有资源的性质、结构和数量,能实现多大程度的改变和增值,是相对确定的。如果企业决策连这一资源也不知运用,而无论短期决策,还是长期决策都局限于企业现自有资源,企业也就不可能有发展。企业所能发展的经营资源的性质、结构和数量的改变和增值,尽管与企业现自有资源的配置方式选择有关,不同的选择可能带来完全不同程度的改变和增值,但其改变和增值的程度却是决定于企业现自有资源的性质、结构和数量。因而其改变和增值量是可以通过比较分析准确地估算出来的。
个人分类: SH研究理论|1906 次阅读|0 个评论
构建规范化采购谈判管理系统模块
shuhualu1016 2011-5-26 12:03
作者:舒化鲁 规范化管理实施指导网首席专家 (一)采购谈判管理系统模块的功能作用 采购谈判 管理系统模块,是物料购配管理二级子系统的第一个基本子系统。保障企业经营所需物料的有效供给,是从找到货源,确定优惠的供货条件为前提的。 这一系统模块的功能作用,是寻找企业所需物料的供给货源,通过谈判,筛选供货商,讨论确定供货条件,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其目标是保证物料购配的质量和稳定,谋求物料采购的成本优势。 从企业组织物流营销系统的角度分析,企业组织物流营销系统的有形活动就是从这一系统模块的运行开始的。但这一系统模块的运行,还主要只是收集信息、筛选信息、锁定目标、确定供货合作关系,并没有发生实际意义上的物流营销系统。但这一系统模块却是物料进入企业组织运行过程的入口。由它确定谁可以进来,门向谁打开。 在企业组织运行现实中,这一系统模块的功能作用,一般都会高度重视。这不仅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成本的高低,而且往往在这一系统模块的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企业组织内部职务犯罪和腐败问题。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的购买活动决策人,在这个市场选择过程中,就拥有支配权,因而往往不免发生与供货商进行私下交易,侵害企业整体利益的事。这也是所有企业都感到头疼的事。 这一系统模块,与采购履约管理系统模块关系极为密切。很多企业对它们二者之间是不加区隔的。之所以进行区隔,也是为了实现权力制衡,减少和消除职务犯罪和腐败。它们二者之间直接是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 (二)采购谈判管理系统模块功能作用健全完善必须完成的事务工作内容 1. 根据企业组织运行的需要,制定物料采购计划,事先做出协调控制安排,以为企业组织运行所需物料购配的及时、有效性提供支持。 2. 收集所需物料的货源信息,以为物料购配商的选择提供选择基础。 3. 对供货商进行筛选比较,包括对他们的供货质量、价格、信誉、发展稳定程度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估,并对可选择的供货商进行排队,确定供货梯队。 4.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计划,选择确定供货的方式方法。 5. 谈判议定采购协议草案,以获得供给稳定、质量有保障、价格相对低廉(价格性能比达到最大)的物料供给渠道。 (三)采购谈判管理规范化的标准要求 1. 效益性要求。对货源信息,要尽可能广泛收集,至少要覆盖有影响的主要厂商,以“货比三家”来保障物料购配的效益。所需物料总量规模比较大,或者单项采购数量规模比较大时,必须通过招标形式来完成货源信息的收集和采购谈判等一系列的供货商选择工作。能集中采购的物料,必须集中采购,以保证规模采购所能获得的折价效益。能稳定供货关系的,必须稳定供货关系,以保证连续采购的供货折价效益。 2. 保障性要求。对供货商实行分级管理,一般要求分为三个层次:能直接大量供货的主供货商,只是小批量供货的辅助供货商,以及作为下一步选择的后备供货商。当主供货商的供货发生问题时,由辅助供货商和后备供货商提供物料供给。一方面把供货商之间的竞争引入到供货履约的监督中来,以保障供货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避免发生任何形式的因物料购配导致的企业组织运行中断事件。 3. 稳定性要求。对于主供货商、辅助供货商和后备供货商的选择,必须根据供货质量、价格、信誉、供货商的发展前景预测等四方面的内容,加权综合评价后进行选择。所选择的后备供货商必须在供货能力上保持一定的倍数限制,以绝对保证物料供给的可靠性。 4. 严密性要求。与供货商谈判商定物料供货协议草案,内容必须具体、严密,对物料的品类、型号、质量、数量、供货时间、交货地点、付款方式、验货程序等内容都必须明文界定,以为供货履约提供
个人分类: SH研究理论|12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决策制定经营方针系统模块
shuhualu1016 2011-5-23 10:51
作者:舒化鲁 (一)经营方针决策制定管理系统模块的功能作用 经营方针决策制定管理系统模块,是信息生成活动的第一个基本子系统。经营方针决策制定是对企业经营什么、如何经营问题的解答和界定。解答、界定了这两个问题,也就为企业发展确定了总的思路和方法,并且这个总的思路和方法一定会贯彻体现到企业经营过程中去。所以,这个总的思路和方法一经确定,也就形成了一个或一组新信息。 这一系统模块的功能作用,是对企业经营宗旨、经营方针进行讨论和选择,对企业发展的总体方向目标、途径措施、原则思路,进行规划和设定,以保障企业在运行大方向上不发生摇摆。它直接是为目标体系中的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以及为达成这些目标所选择的资金战略、人才战略、市场战略提供指导思想,进行限定和约束。 它相对于任何一个已成规模的企业和希望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中小型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要保证企业从外部环境中整合到发展所需的资源,这一系统模块的健全完善是一个基础。任何一种资源的主体,都不会无条件的把所拥有的资源贡献给企业。只有当他们看到企业发展的科学思路和辉煌前途,资源使用的回报稳定,没有风险的情况下,他们才会转让自己拥有的资源。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企业没有一个科学恰当的经营方针决策,也就难以实现持续稳定发展。一些久久长不大的企业之所以发展停滞,就是因为缺乏完整而科学的经营方针决策,指导企业制定让外部资源拥有主体信服的发展战略。 笔者曾经做出调查,在发展成长率低于 5 %的企业中,有 50 %的企业没有经营方针决策,对企业发展的总体方向、途径和措施没有做出规划和设定。在有经营方针决策的企业中,又有 50 %的企业,他们的经营方针仅仅是一些空洞的口号,对企业发展战略起不到指导和约束作用。 这一系统模块,相对于企业组织而言,是发展的本源,企业所有的战略、措施、方法、途径都是以它为原点的。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没有经营方针,也就不可能有企业发展的思路。尽管仅仅有它远不足以保证企业发展的稳定、健康、长寿,但没有它,企业肯定难以实现稳定、健康、持久的发展。 (二)经营方针决策制定管理系统模块功能作用健全完善必须完成的事务工作内容 1. 分析确定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发展现实和走势,明确企业发展的总体方向、总体途径和总体措施。 2. 对所明确的企业发展的总体方向、总体途径和总体措施进行分析讨论,对它与世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的现实和走势相对应吻合的程度进行确认。 3. 在企业组织内部,分层次讨论审定所明确的企业发展的总体方向、总体途径和总体措施的现实性,以在对其补充完善的同时,提升各级员工对它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4. 在董事会等企业组织最高决策机构,组织经营方针决策议案的讨论审定,并通过表决最终确定经营方针。 5. 对确定的经营方针进行郑重发布后,讨论确定贯彻落实的制度办法,让企业组织运行过程中所有具体决策的制定,都限定约束在它所界定的范围之内,真正使之成为企业组织内部大小决策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三)经营方针决策制定管理规范化的标准要求 1. 依据严格性要求。对方案的选择必须有明确的选择评价依据界定,不能仅凭个人的主观偏好随意取舍。这依据就是整个世界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发展现实和走势。企业的发展方向和途径,只有与这种现实和走势相吻合,才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2. 依据公开化要求。对方案的选择和取舍的依据,必须向企业组织成员全面公开说明,以便于企业组织全体成员都能准确地理解经营方针决策的内涵,以提升其贯彻落实的自觉性。 3. 认同充分性要求。经营方针的决策必须广泛吸纳员工参与讨论,只有得到绝大多数员工的认同,才能保证它的全面贯彻落实。 4. 先进性要求。经营方针的内涵,必须能够体现与整个社会发展趋势相吻合的原则,以保证企业的发展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并使之具有适度的超前性,使它作为一种统帅企业组织运行过程所有活动和工作的指导思想,能够代表和体现社会发展的趋势。
个人分类: SH研究理论|220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战略规划企业的特征
shuhualu1016 2011-5-20 11:17
作者:舒化鲁 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对自己以及自己所处的环境会有认知和发展变化的预知。所以,由人构成的企业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就会自主地根据企业所面对的内、外部实际,对企业的发展从战略上进行规划,并按照规划自主把握发展的方向,构建企业独特的资源结构,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遇。这也就是战略规划型企业的发展。 这类企业的发展层次远远高于机遇依赖型企业。但它不是不重视机遇,而只是不是简单地寻找机遇。它强调的是通过自主规划,并按照规划努力创造机遇。所以,它抓住的机遇要多于机遇依赖型企业,而蒙受的与机遇相伴的风险损失要小得多。其特征如下: 1、 这类企业目标明确而稳定,不会为了不确定的短期市场机遇所诱惑。它会严格守住战略规划所确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努力。在房地产市场红火的时候,大多数成规模的企业都大张其鼓地进入了房地产行业。真正作到不为这种市场机遇所动,紧紧守住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不动摇的企业,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战略规划型企业。 2、 这类企业强调专业化经营,强调通过构建自己独特的资源结构来构建其独特的市场竞争力以创造机遇。它们不会在不同行业之间跳来跳去,他们会把资源集中投向自己所选择的行业发展上。他们思考选择的依据是规划设计好的战略及其贯彻,他们也会反思战略规划的恰当性,但不会把战略规划当儿戏,一经确定,就会坚定不移地努力贯彻,保证实现。 3、 这类企业的领导人素质高,眼界宽,并且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执着,不会因为战略规划的贯彻困难和挫折就马上怀疑战略规划的恰当性。这类企业的骨干员工在企业领导人的带领下,形成了一种不达目标誓不甘休的意志。人才战略也是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 4、 这类企业两眼仅仅盯住的是资源,战略规划的内容都是围绕资源的积聚展开的。他们对企业发展的价值有自己的定义,强调按照战略贯彻的需要进行价值选择,对企业四大价值也要按照战略规划进行取舍。所以,他们往往会不顾风险,冒险经营,甚至会饮鸩止渴,不惜损害长远利益。 5、 这类企业领导人往往不一定认同企业四大价值均衡增值和积累的必要性。这类企业的发展尽管相对于机遇依赖型企业要稳定,寿命要长,但也不免陷于危机,甚至倒闭。一个企业要长寿,要稳定发展,企业四大价值的均衡增值和积累目标,是不能选择的。 6、 这类企业的发展对企业领导人的个人境界和修养存在直接的依存关系,企业领导人直接是企业发展的天花板。领导人的个人境界和修养有多高,目光有多远,企业也就只能发展到多大、多远。 7、 这类企业的老板或领导人,必须经常在高尔夫球场慢步,或者周游世界。他们必须把游玩、娱乐和为企业进行战略规划设计、营造企业发展环境溶为一体。因为远大的眼光,靠坐在上 1000 平米的大办公室里无论怎么努力冥思苦想也拓展不开。 8、 这类企业关注的焦点是资源的积聚,他们明白赚钱必须通过资源的组合为客户创造效用才能实现。所以,资源的获得和使用效率都是高度关注的对象。 因为这类企业有这样一些特征,所以,这类企业能升却难保生。因为他们关注的主要是资源积聚。他们也希望企业经营久远,组织长寿,但战略的实施往往又会逼迫他们让步,冒险经营、违规行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舒化鲁,管理学家,规范化管理权威专家,网址: www.shuaaaaa.com
个人分类: SH研究理论|20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机遇依赖型企业的特征
shuhualu1016 2011-5-19 11:36
作者:舒化鲁 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很擅长抓机遇,也正是很多企业抓住了机遇,才实现了让人眼馋的赚大钱、快钱目标。其实抓住机遇,是任何一个企业实现发展的前提。放弃机遇,自找危机,对任何企业而言也都只能是死路一条。这里所讲的机遇依赖型企业,仅仅是指不注重企业四大价值的均衡增值和积累,而仅仅依靠发现、抓住一个一个机遇实现资源积聚的企业。这类企业,一旦机遇不在,发展也就陷困,甚至倒闭死亡,积聚的资源也移手归他人所有。 这类企业有七个特征: 1. 在经营思想深处,他们总是认为:市场竞争再激烈,总可找到竞争不激烈的市场;他人赚钱总是比他们自己容易。因此他们总是把绝大部分精力,甚至全部精力都投入在机遇的寻找上,只是想到要通过机遇实现资源的积聚,而从没有想到要稳定地积聚资源,更没有想到要均衡地增值和积累企业四大价值。他们迷信机遇,甚至陷入命运外在决定的宿命论。所以,这些企业的老板大都信神,在公司或家里都供奉有各种各样的神祗,尤其是财神,甚至不伦不类地同时供奉有赵公明和关云长文武两财神。 2. 这类企业没有稳定的业务、稳定的市场、稳定的员工。企业老板凭借一时的机遇和一身的胆量谋求发展,眼睛看到哪里,就把精力投到哪里。只要能赚钱,什么都不怕。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描写,如果有三倍的利润,上断头台,他们也会无所顾及。他们大多采取“短平快”的形式经营,赚快钱成了企业经营的唯一目标。这类企业没有资源结构优化的概念,资源积聚也没有方向,企业发展没有后劲可言。 3. 这类企业生命短暂,长的上十年,短的两三年。在全球统一市场形成之前,市场发展的不平衡,为活动于不同市场之间的企业老板提供了广阔的机遇。这每一个不平衡的市场之间就包含有大量的机遇。但是,统一的产品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原材料市场一旦形成,机遇就变得狭小了,除了靠实力为客户提供满足获得收益之外,不再有快钱赚,靠机遇存在的企业也就走到了尽头。 4. 这类企业的老板和经营者素质相对低下,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没有完整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并且大多道德意识薄弱,一个个都是典型的暴发户。因为抓住了一个好的机遇发了大财,把企业规模作大了,也仍然无法摆脱暴发户的心态。有钱时,威风十足,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派头,对法律法规是视而不见。挂在嘴上的口头禅是,“拿几万块钱摆平!”机遇不济,没有钱时,则低三下四,毫无廉耻。 5. 这类企业规模一般相对比较小,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在规模以上的企业中,它们也是属于规模较小的部分。机遇和风险总是相伴的,侥幸抓住一个好的机遇实现了资源的积聚,往往难免在一次机遇赌博中输得精光。所以这类企业不可能长大,也不可能长寿。 6. 这类企业的老板很劳累,一天有四十八小时也不够用。不仅机遇发现、辩识要由他亲历亲为,因为他人发现确定的机遇不会无偿地奉送给他。利用机遇积聚资源的过程也得由他亲自操刀。机遇往往就是一个信息,在通过机遇把资源积聚起来之前,任何一个得知这一机遇的人都会来分享,使机遇发现者减少机遇收益。 7. 这类企业关注的焦点就是钱,一切随钱而动。没有诚信可言,没有责任心,对客户是欺骗,对员工也常常耍手段施伎俩。他们的眼睛一直向钱,仅仅盯住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大钱、快钱机遇,就像做小姐的赚快钱赚习惯了,再也无法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上班赚本分钱一样。所以,他们从不会重视从内部挖掘潜力,提升效益。他们没有这种意识,也没有这种能力。经营和管理都是粗放的,甚至没有管理可言。 这类企业不可能生、经营长久;也不可能升,积聚足够多的资源,长大成为规模稳定的大企业。已经倒闭的企业, 99% 属于这类企业,将来倒闭的企业, 99% 仍然属于这类企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舒化鲁,管理学家,规范化管理权威专家,网址: www.shuaaaaa.com
个人分类: 管理杂谈|21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议高校的经营
热度 10 weijia2009 2011-2-7 09:44
小议高校的经营 贾伟 看了武夷山老师的《大年初一聊教育 》(博文链接: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409930 ),很有同感。中国的高教领域缺乏办学多样性,缺乏资源投入的公平性,再加上等级森严,真正有特色有创新的公立和私立高校很难成长起来。 想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再说几句高校的经营。我一直感觉中国的高校经营上很“吃紧”,始终没有人在做(像武老师说的那样)投入产出调查和测算。高校的经营者们在现有院系的扩张、新增学科、新建研究院所等重大决策上均没有一个非常严谨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调查和预测,所以运行经费左支右拙、无以为继的情况屡屡发生。但是部属和地方高校目前都可以把矛盾上交,通过让上级和地方增加拨款解决前面遗留的问题。 08 年回到美国高校工作,这种感受更深了。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两年时间里,美国高校的经营一片哀鸿。第一波受打击的是私立学校,社会捐款来源骤减,学校储备资金(由于被职业理财机构管理而)深陷金融市场内,所有声名显赫的私立大学在经营上均步履维艰。半年以后,第二波受打击是靠州预算拨款的州立大学。我估计虽然私立大学受经济的影响较快也较严重,但只要调整措施合理,走出低谷的速度会更快些。而州立大学则不同,我们整个北卡大学 16 个校区的经营(不论自己的情况好坏)受州政府预算的制约而动弹不得(现在我们的预算缺口是 37 亿美元左右)。上一任总校长曾提议彻底关闭 1 - 2 个校区,但新任总校长 Tom Ross 提出了不同的策略 - 在 16 个校区内有序地关闭低水平重复的学科和院系。我个人更赞同这样的决策,因为它跟美国历次经济危机中企业借机优化结构一样,大学可通过困难时期的结构性调整后在未来更具竞争力,坏事变好事。现在每一个校区都在自己酝酿重构(我们学校就有两个大的学院进行合并),与此同时整个北卡州立大学系统也将拿出一批学科的裁撤和精简方案。我个人估计这样的结构性重组正遍及全美,因为我最近接触到的其他 5 - 6 个州的高校都在进行类似的结构性调整。 相信美国大部分高校在经济困难中会挺过去的,因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都是呈这样的波浪式前进的,高校在应对经济困难方面有历史,有经验,也有机制。但一直处于高速扩张中的中国高校就不同了,其抗打击能力将是相当脆弱的,它们是“温水中的青蛙”。我们教育领域内的经营者们已经习惯于盲目地扩增,习惯于伸手要钱,习惯于将经营上的矛盾和危机往上级或往下一任转移。在国家和地方政府连年加大投入的形势下,我们很多的高校还入不敷出(据我所知, 985 高校的很多院系都扩张到濒临发不出工资的边缘),如果国家投入的增长放慢的话(哪怕绝对数量不减),下面就会有极大的经营性问题(呈连锁反应状)发生。
7085 次阅读|13 个评论
联想学院实训班(二期)第三模块报道之一——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
hkhyper 2010-11-16 17:45
http://www.mscas.ac.cn/news/channel/intro3091.shtml 中科院联想学院实训班(二期)第三模块报道之一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 发表时间: 2009-11-6 文 胡坤 根据联想学院实训班(二期)的课程设计,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模块的培训于2009年10月28日在延安开始了。 联想学院实训班(二期)学员 开办实训班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知识产权发挥着载体的作用,是技术转移的主要内容,同时,知识产权也通过技术转移达到价值实现和价值增值的目的,因此,做好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工作是技术转移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模块的课程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柳卸林教授介绍了市场竞争条件下的标准制订与创新,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刘海波研究员讲解了开放创新环境下的知识产权经营和管理;深圳中科院知识产权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哈成勇博士和大连化物所科技处杜伟博士分别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和大化所的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情况。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务,该模块给学员们带来的是一次多层次、多角度的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培训。 市场竞争条件下的标准制订与创新(课程一) 柳卸林教授认真授课 该课程由柳卸林教授主讲。根据国家中长期规划和社会发展要求,创新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地位。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的一种形式,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等。标准虽然不是直接的知识产权问题,但和专利的关系密切,而且标准由于能够衍生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标准可分为非产品类标准、产品类标准、事实标准、强制标准和开放标准等,根据其开放和控制程度,不同标准的许可费用大相径庭。这些标准通常以专利为基础,有些由政府和行业协会来制定,有些则由其它类型的组织和机构制定,往往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现有技术标准的知识产权政策由于合理无歧视原则(Reasonable And Non-Discriminatory ,RAND)许可规则的内涵和边界模糊,加上技术标准制定者担心共谋的嫌疑,技术标准中的专利许可政策始终没有寻找出有效的办法,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诉讼。 课程中讲解了标准制定的原则,标准的作用和标准与创新的关系。产品要素标准一旦建立,会产生外部性,而外部性越大,就越推动创新;标准还可以有助于开拓市场,增强影响潜在创新者的市场拉动因素;政府可以通过标准与公共技术采购相结合促进创新。但是标准有时也会阻碍创新,由于某个标准不一定最优,可能产生锁定效应,从而阻碍创新;标准化技术要求用户花费大量精力适应新技术,也会阻碍了新技术的形成,尤其当围绕标准生产的设备拥有大规模市场及高昂的沉没成本时,标准更成了创新的阻力。 柳卸林教授最后讨论了标准该如何形成的问题。市场的力量和政府的力量在标准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科研机构都参与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此过程中,企业的力量正在加强,大公司效仿国际公司组建标准联盟,积极参与国内标准乃至全球标准的制定,在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如何利用标准保护自身利益和争取利益最大化,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开放创新环境下的知识产权经营和管理(课程二) 刘海波研究员授课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刘海波研究员主讲该课程。该课程首先介绍了在当今全球范围内,知识产权制度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私属权利对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09年5月初至7月末,美、英、日、韩四国的创新政策出现新的重要变化,政府出面组织的官民合作新型技术投资基金陆续浮出水面,这些技术主权基金旨在全球范围内收购和运营领先技术,在未来整合产业链条,形成技术垄断。这些政府基金宣布时间之集中、资金潜力之庞大、宗旨目的之相近、各方合作之密切,预示着这些国家的创新政策和创新活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创新快速化的今天,美英日韩的创新关键举措会很快影响到中国,我们需要引起重视,密切关注,学习和借鉴其中的做法和经验。 这些新举措的出台,其中一个重要的立足点在于现在的创新正由以往的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转变。开放创新的不同在于充分利用外界的创新,员工、供应商、全球知识工作者、竞争对手都可以纳入其中,通过积极寻找外部的合资、技术特许、委外研究、技术合伙、战略联盟或者风险投资等合适的商业模式来尽快地把创新思想变为现实产品与利润。封闭式创新则由于不能快速适应外界变化,导致竞争力下降,企业价值受损。Linux、Wikipedia等开放式创新为这种新的创新模式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以往的知识产权管理大多是基于封闭式创新的,在开放式创新日益成为潮流的现在,如何在开放创新环境下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是该课程提出的主要问题。对于知识产权经营,企业层面是核心,行业层面是关键,地方层面是基础,国家层面是指导。针对我国企业层面知识产权经营欠缺的现状,刘海波研究员从企业组织架构、工作内容、独立预算、检索工具、项目策划、全程介入、评价体系、产学联合、许可交易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经营的具体情况,着重介绍了以财富为目标生产知识的三位一体体系,即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研究开发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三位一体。 刘海波研究员进而提出了自己的知识产权经营策略:权为用而确,用为利而谋。在这看似简单的几个字背后,确包含着知识产权运营中确权、维权和用权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研发成功了,并不能保证获得超额收益,必须申请法律权利来保护技术研发的收益权。 知识产权经营是资本与权利的双向互动过程,是权利追求资本的过程,也是资本追求权利的过程。在资本追逐超额利润的时候,在基于行政管制和经济特性的垄断之外,发展出了基于知识产权的垄断,但是知识产权的经济特征对运营的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特征包括:收益外部性强、权利流动性差、研发沉没成本高、生产边际成本低、独立显示度小、可开发潜力大等等。 随后,刘海波研究员比较了日本和中国在专利技术评价上的异同,提出不仅要关注评价目的,还要关注评价者和评价流程。最后,刘海波研究员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和调研经验,提出了关于中科院知识产权运营和管理的七点思考和建议:①以品牌建设、维护和增值为主线,进一步全面深化知识产权工作;②以提升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贡献力为指归,引导技术转移工作;③发扬我院敢于改革、敢于尝试的精神,探索新的、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之路;④在与企业合作中,跟着走,做个积极支持者;⑤在专利权申请和保有上,逐步调整为国内减持、海外增持;⑥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建立规范的知识产权制度;⑦在研发管理中,建立规范的实验室日记制度。结合中科院的实际情况,刘海波研究员深入阐述了这些思考和建议的内涵,使来自科学院的学员们产生了共鸣。 这两节课程的主要内容讲述了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中的理论和政策等宏观层次的问题,从国外到国内,从历史到现在,这两节课程使学员们从整体上认识了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工作的重要性,了解了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教学中穿插了大量形象生动的案例,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融会于具体案例之中。今年正值中科院建院60周年之际,结合我院新时期的办院方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原始性创新,加强关键技术集成,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社会进步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创新贡献。技术转移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我院应该集中力量,做好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开展技术转移,为社会稳定、经济增长作出更大的贡献。
个人分类: 技术转移|14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于饭店经营模式的思考
cutefay 2010-7-18 23:06
前些日子观察和思考了一下所见到的一些饭店的经营模式问题。我觉得一个饭店的经营模式主要受地点因素的影响,地点因素影响了人群的结构模式。我总结了以下几种经营模式: 1、居民区物美价廉模式 居民区附近的饭店往往对实惠性要求强,因为这是这附近居民经常消费的地方,居民希望经常去的这些地方要比较实惠,并且这种地点往往同一类型的饭店也比较多,竞争也比较激烈,如果不实惠或者质量不好,那很快就没人光临了。居民区附近的特点决定了饭店一般是中低档次的饭店,高档饭店不大适合开在居民区。居民区模式也分为两种,如果是在收入中高档的居民区,则对饭店的卫生要求比较高,而如果是在人均收入不高的居民区,则往往对卫生要求不高,而对实惠要求更强一些。 我们学校附近原来有一家寿司外卖店,做的寿司很正宗,价格也很贵,虽然这附近没有同类竞争的饭店,但是因为其价格原因,周围的人们也就是偶尔买一次尝一下,不会经常买的。因此,这家寿司外卖店的生意一直不怎么样,几个月之后就倒闭了。我觉得这种寿司店更应该开在大型购物场所附近,而不是居民区附近。 2、大型购物场所快餐模式或者特色模式 人们在大型购物场所购物的时候可能刚好赶上吃饭的点,要找个地方吃饭,因此,大型购物场所里面或者附近的吃饭的地方一般都很火。快餐式的饭店是很受欢迎的,吃饭的人一般也很多。并且这种快餐店里的快餐比其他地方同样的快餐贵个几元钱大家也能够接受。因此,大型购物场所附近一般是各种快餐很多,并且有的还比其他地方要贵,但是去吃饭的人依然很多。另外,大型购物场所附近的一些特色的中等价位的饭店也比较受欢迎,因为很多到这里来购物的人也希望在外面吃得好一些,并且吃的要不同于经常在家附近吃的,因此,特色的中等价位的饭店比较受欢迎。大型购物场所的快餐和饭店一般饭菜口味还不错。虽然这里流动人群比较多,但是大型购物场所和火车站等地方不同的是,这里毕竟是人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所以不能只做一锤子买卖,味道不好下次大家不来了。 3、公司美味实惠快速的快餐模式或者中等价位饭店模式 因为中午的时候上班族会选择在公司附近吃饭,因此快餐(包括订餐式的)和中等价位的饭店比较受欢迎。而这种快餐跟大型购物场所附近快餐不同的是,因为这快餐是上班族经常吃的,所以对实惠和口味要求比较高,并且,无论是在快餐店吃还是采取订餐的方式,都要求速度快。另外,有时候同事们经常会中午一起改善生活,因此,中等价位的饭店也是比较受欢迎的。公司附近的饭店的主要盈利时间是在中午,晚上一般很少有人还会在公司附近吃饭。 4、机场昂贵或有特产模式 去过机场吃饭的人都知道,机场的饭菜是很贵,并且还不好吃。这是因为一般去机场的人很少选择在机场吃饭,除非是因为某种特殊原因才在机场吃饭的,例如特别饿或者是要在机场会见朋友之类的,所以在机场吃饭的人不多。既然选择在机场吃饭的人是这种不得不在机场吃饭的少数的人,因此抓到这样的一个客户就使劲宰一下,因为机场饭店的人知道,即使价格高,这些人也依然会选择在这里吃饭,即使价格降低,那么也不会带来更多的消费者。 5、火车站和汽车站昂贵卫生或者实惠的快餐模式 乘坐火车或者汽车的人群比较复杂,什么层次的人都有,这就决定了火车站和汽车站附近的饭店的模式也是多样的,以适应不同层次的人群。火车站和汽车站同机场一样,一般在这里吃饭的人都是不得不在这里吃饭的类型。总体说来,有两种模式比较受欢迎,一种是档次略高一些卫生条件好的快餐,这种快餐价格略高一些一般吃饭的人也能够接受;另外一种是不讲究卫生条件和口感,只讲究实惠的,这种类型的饭店去吃饭的人也很多。北京西站的马路北边就有很多破房子,破房子都是一个个这样的小饭店,饭店里的快餐都很难吃,其实价格也不便宜,但对于收入不高的很多人来说,往往吃一顿饭能省一元钱就省一元钱,就会选择在这种地方吃饭。这种饭店快餐难吃是因为在这种地方吃饭的人往往不大可能再经常来这里吃饭,有点一锤子买卖的意味。 6、旅游景点昂贵特产模式 旅游景点周围的饭店也一般都很贵,也不怎么好吃,但饭菜一般稍微有些地方特色,有地方特色是因为大家到新的旅游地点,口味也想换个和平常不同的,因此,那些特色菜比较受欢迎。这种地方就是典型的一锤子买卖,能宰你就宰你,反正你也不大可能再来第二次了。 总之,不同的地点要选择好不同的经营模式,如果选错了经营模式,那么即使做得再好,也不一定有利润。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7506 次阅读|7 个评论
爱情需要双方经营,更需要表达
xiangxing 2010-6-27 10:31
女人在厨房做饭,男人在客厅陪我下棋。 女人喊:你进来一下。声音很大,语气却温柔。男人去了一趟厨房, 只有几步远,用了一溜小跑。 出来时,他拿着切开的西红柿,边咬边问我:该轮到谁走棋? 我问:你喜欢吃生西红柿? 男人一边咬着西红柿,一边抬头瞅瞅厨房:不太喜欢 他为什么喊你 ?我继续问,还切了这么一大块 她以为我喜欢。男人说,刚结婚那阵子,家里穷,我又馋,每次炒西红柿,她都要切一块,塞在我的嘴里。那时,我爱吃,现在,我不太喜欢 为什么不告诉她? 为什么要告诉她呢?假如她知道,我一直不爱吃她切的西红柿,你想,她会不会很失望 那盘棋,他赢了。冲着厨房,他扯开嗓子喊:老婆,我赢了,吃了你的西红柿,我的精力充沛、思维敏捷```` 爱情需要表达,一起生活久了,爱情的表达就变成了一些鸡毛蒜皮的生活习惯。 比如为爱人沏一杯热茶,给爱人掖好被角,跟爱人开一个小玩笑,往爱人嘴里塞一块西红柿。当然,茶可能烫了,被角可能没有掖的必要,玩笑可能稍显粗俗,或者西红柿的味道不好。但是,千万不要拒绝,因为你拒绝的,不是一个动作,而是爱情。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3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深圳的财富来源于什么
windlight 2010-1-28 21:50
讨论,深圳的财富来源于什么 作者:windlight 时间:2005/09/04 内容: 经济学有一个基本的论断,财富是由土地,资本,劳力,技术进步贡献四个要素。深圳的财富来源于什么,这个份额是多少? 我没有去找这个是否有人已经研究过了。不过这个问题应该是深圳必须要回答的。 政策优势可以分解为土地和资本优势。 如新加坡的地缘优势,马六甲海峡。 我现在想知道中国政府的政策优势,以及台湾没有三通给香港和深圳财富的贡献率有多大。雁过拔毛,不算走私,只是这种国家的政策资源到底给深圳带来多少财富。 还有转贴的下文中提到的吸血作用? 有条件的朋友是否可以做一个这方面的考证? font size=1 color=004689Edited by - windlight on 2005/09/04 22:57:52/font ---------------------------------------------------------- 作者:windlight 时间:2005/09/04 内容: 印度想不通:中国瞎折腾了几十年,为啥还比咱强 环球纵横 8月10日,《洛杉矶时报》发表了该报驻北京记者罗恩特姆佩斯特的一篇长 文,对比了中印两国50年的历史和道路。罗恩被派驻中国以前曾任该报驻印度记者3年,对中印两国对比很有兴趣。罗恩说,中印两国差不多同时宣布独立。印度 选择了市场经济和议会民主制度,尼赫鲁在1947年8月宣告:机会之门为我们打开了,我们要结束贫穷与无知和疾病与机会不等。两年以后,毛泽东宣 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国家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但是,罗恩说:当印度领导人今天在准备庆祝印度头一个50年的时候,却不得不承认除了 在人Quan和公民自由的领域外,几乎在每一个层面,中国都在改善其人民??包括最穷的公民??的生计方面比印度做得更多。印度外交部长、前驻中国大使说: 毫无疑问,从直接的对比当中,中国做得比印度更好。所有的主要指标都比印度更好。 好在哪里呢?罗恩说:例如,从1960年以来,中国使公民 的平均寿命增加了20岁以上。中国男人的平均寿命为69岁,中国妇女为71岁。印度的平均寿命虽有增加,但平均只有62岁。识字率方面,差别更大。尽管中 国有十年***的***,很多学校都关了,但实现了人口81%的成人识字率,而印度为52%。从1990~1994年,中国的年均国内总产值增长率为 12.9%,印度为3.8%。1994年印度人均收入为320美元,只占中国的530美元的60%。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最新的各国人力发展指标??根据 识字率、平均寿命和平均收入计算得出,中国的得分是60,接近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最高分,但是印度只有44分,亚洲国家中唯一低于印度的是老挝和孟加拉国。 原 因何在呢?罗恩说:许多专家现在相信,到目前为止中国得以如此迅速向前推进的原因是部分得力于较早时的改革。但是,特别是在GCD统Zhi初期的50年代,中国却得利于土地的重新分配、普及义务教育、简体字和保健与福利政策以及有助于恢复中国的精 神和自尊的其他改革。哈佛大学 经济学家阿马提亚森是印度西孟加拉人,他认为:中国对印度的相对优势是其改革前(1979年以前)奠基工作的产物,而不是其改革后重定方向的结果。 《洛杉矶时报》不是亲华的报纸,更不是亲共的报纸,绝不是亲毛的报纸,而且最近又正值美国国内反华舆论高涨时期,但它却发表了这么一 篇文章,可见天下还是有公道的。事实上,早在80年代国门初启,人们热衷于进行横比、纵比的时候,就曾有一些中国学者以印度作为参照系为新中国的成就辩护 过。那时,大批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纷纷出国参观访问,体验了北美、欧洲、***各地的高速公路、新干线后,未免部惭形秽,在报纸上发表了无数篇横比文章,大 意无非是感叹资本主义的繁荣昌盛,痛惜中国的贫穷落后,诅咒***耽误了建设时光,懊悔当初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那时候也有一些没出过国的或者出过国却 头脑僵化的人起而反驳,纵与解放前比,横与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比,说明前30年没有白过,也干了许多事情。遗憾的是,这股声音在一片热热闹闹的痛 惜和懊悔声中总是显得那么孤弱。事实上,到80年代中后期,诅咒***升温为诅咒新中国,由否定30年进而到否定5000年中华文明,懊悔心理则转变为急切 地追求全盘西化,民族廖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连同崇美崇洋情结一起弥漫着从摇滚乐到电影电视的每一个化角落。 2 印度想不通:中国瞎折腾了几十年,为啥还比咱强 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喻权域先生专门写了一本题为《论三个时间差??与两代人谈社会主义》的书,条分缕析 地比较中外各国的发展成就,令人信服地说明,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在世界上也是毫不逊色的,甚至是非常出色的。我手头一时没找到喻先生的书,但却有几份统计资 料可供作一个简单对比。为了说明问题,看来得烦请读者有耐心看一看下面这张表: 1965~1985年部分国家和地区GNP年均增长率(%)对照表①: ①除注明外、本表数据引自《世界经济手册》,经济日报出版社,1988年。 国别   增长率   国别   增长率   国别   增长率 美国   1.34    中国   7.49①   印度   1.7 【转自环球纵横 www.globbs.com 】 英国   1.6    苏联   5.89②   巴西   4.3 西德   2.7    匈牙利  7.42    阿根廷  0.2 ***   4.7    保加利亚 7.84    墨西哥  2.7 新加坡  7.6    捷克   5.15    埃及   3.1 香港   6.1    波兰   8.67    肯尼亚  1.9 台湾省  缺     泰国   4.0    加纳  -2.2 韩国   6.6    马来西亚 4.4    尼日利亚 2.2 ①该数据是1965~1983年的年增长率,换算自柳随年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 ②苏、匈、保、捷、波五国的年增长率是从《世界经济统计摘要》各国国民收人1960~1981年数据中计算得出,人民出版社,1985年。 以 上选列了四类国家,即西方发达国家,亚洲的小龙、小虎们,社会主义国家,及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从这张表中不难看出,单纯就物质财富的增长而言,社 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速度是四类国家中最高的。中国六七十年代的发展速度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很高的,仅次于波兰、保加利亚、新加坡,与四小龙相比中国的速度 并不逊色,却比小虎们整整高出一头,更是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 80年代中后期以来,舆论曾经一度从羡慕发达国家到赞美 四小龙。学术圈的一些活跃人物提到四小龙就眉飞色舞:你看香港、新加坡、台湾、韩国,起点和中国差不多,但现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直追美国!30 多年来,深圳和香港一河之隔,但一个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一个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结果呢?一个长期是小渔村,一个却摩天大楼一栋挨一栋。这是为什么? 提问者显然觉得自己很高明,事实上也的确有许多人鹦鹉学舌,跟着起哄。其实,这样的问题愚蠢至极。按照这种逻辑,我们倒可以反问,同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光芒普照下,曼哈顿富人区和贫民区一街之隔,为什么一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另一个却破破烂烂、污水横流? 这 才是问题的实质所在。香港、新加坡是城市国家,是财富的汇聚中心,或者用老式的语言,叫吸血中心。就像旧中国的上海一样,外滩的精美欧式建筑、大世界的奇 巧热闹是与上海以外的城镇的破败、手工业的衰落、农村的凋敝相联系的,它不过是外国资本吸噬中国膏脂的最重要的中转站罢了。1949年以后,上海不再是全 国财富的汇聚中心,相反,倒是成为全国建设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中心,因此,上海本身发展才显得缓慢起来。而香港则正是在一定程度上接过了旧上海的角色才得以 繁华起来的。本来,在1949年前后,人民解放军完全可以像风卷残云般地收复香港。中国GCD可以废除无数个不平等条约,为什么独独要遵守清政府与英国签 订的租让香港条约呢?这就是新中国领导人的深谋远虑了:考虑到新中国必然要遇到西方的长期封锁,保留香港作为打破西方贸易封锁的通道。正是靠着这样一个新 中国外贸独家代理商的地位,香港收取了高额的代理费,发展起来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与西方各国的贸易额大幅度增长,但其中相当大部分仍然是经香港转口的 贸易。有数以亿计的中国打工仔做苦力,香港怎能不肥得流油呢? 至于台湾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大陆,或者更准确地说离不开反攻大陆,充当美国 全球冷战战略的不沉的航空母舰。说得难听一点,就是给美国当冷战的打手。膘肥体壮才能当好打手,因此美国给台湾(还有韩国)几乎无限额军事和经济援 助,以便台湾当局稳定军心民心,练好武功。更重要的是,美国向台湾单方面开放市场,允许台湾产品大量出口美国,以增强台湾的自身造血机能。除此之外,不能 不提到台湾从大陆掠走在大量黄金。据《蒋介石详传》披露,国民党从大陆运台的黄金达875吨,以今天的世界市场黄金价格(一克黄金10美元)粗略计算,合 87.5亿美元。最近台湾作家李敖评论台独时就坦率地揭露了台湾发展的老底:还有一点也是我一再讲过的,就是在1949年的时候,蒋介石把全中国的黄 金,有92万两的黄金,全部运到了台湾。然后其中的82万两,做了台湾新台币发行的准备额、准备金。然后台湾才开省颉蝙谓经济起飞,这么多年来台湾就变成 了暴发户。可是这是用全中国的钱,建设了中国的一个省。这等于劫贫济富。这是很对不起大陆的,用会计学的说法是耽误了大陆发展的机会成本。我觉得这是很混 蛋的一件事情。所以我认为,当时台湾抢走了中国大陆国库的黄金,现在自己发了财,就想逃掉,哪有这么简单。 可见,如果把四小龙的发 展称为奇迹,那么中国就简直可以称为神迹了。因为中国的起点是一穷二白,既无资金又无技术,还少外援(苏联人援了一阵子,又半途撤走,还把钱要回 去了),也没有外国财富可供吸噬,全凭勒紧裤腰带干活,却能在建国后短短30年的时间里走完英国100年的路程,这不是神迹是什么? ---------------------------------------------------------- 作者:windlight 时间:2005/09/04 内容: 文章来源: 天涯论坛 于 2005-08-31 19:08:24 大胆披露:大中国繁荣下掩盖的具体真相           (其实他们都没有看到一个要点,中国今天所有的经济成就都是人类开放和自由这种精神的必然结果,CPC只不过被历史趋势牵动无奈地开放了一些,就自然可以产生经济成就,根本无从谈起是否因为哪一个党的正确领导。这一点看清了,也就知道真正的本质了。--- IM)        *新书《20世纪后半叶历史解密》        我想在正式讲之前先介绍大家我最近主编的一本新书,这本书叫做《20世纪后半叶历史解密》,我为甚么要主编这本书呢?是因为有一个问题这是我思考了多年的,也在我的《现代化的陷阱》原版的后记里面一再说明的,就是中国是一个甚么样的国家?他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但是又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        为甚么我要这样说?就是现在中国的大学生已经不知道十多年以前的**,我亲自研究过中国的历史教科书,其中它叫学生记住的32件大事中间,其中有25件是和***造出来的各届代表大会,比如我第几大第几代发甚么言,还有哪一次发了甚么重要的公开文件,至于中国***在这五十年统治中间制造的无数国家罪错在上面根本都没有提。比如早一点的土改就不用说了,这还一直当做它阶级统治的一个基础,那么如何认识它又是另外一回事;就是它自己的认识都已经列为历史错误的,比如反右倾、反右派、反右斗争,还有就是三年大饥荒、***、**这些东西在它的教科书里被抹的干干净净,一点痕迹都不留。那么这些罪恶实际上都是一个你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以及其他领袖的领导下,依靠国家的体制化暴力施加给中国人民的一种国家罪错,这些国家罪错的主体,犯罪主体是国家、是政府,那么对于国家罪错zgzf从来没有道过歉。        我记得阿马蒂亚,就是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卡利一本著名的书里面,就是获奖的著作里面谈到一条,他说:民主体制之所以成为必要就是因为它能够对人民负责,然后他就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印度的人口和中国差不多,印度最为发展的程度在某一个历史时段也差不多,但是由于实现了民主***以后,他说印度已经不可能发生中国那样的事情。他比如1959年到1962年的三年大饥荒,中国饿死三千多万人,他说领袖制造这个罪过的领袖居然不要道歉,就这么样光荣、伟大、正确下去,这在民主体制的印度是不可以想像的。所以他认为哪怕不是饿死那么多人,哪怕饿死上万人都可能导致一个政府垮台内阁辞职,所以他觉得民主体制至少可以使政府少犯一些错误,那么我觉得他这个说法是对的。这本书被翻译到中国去这一整段话被删的干干净净一个字都不留,包括里面所有对中国的批评,所以现在大家看到的中译本是一个残缺本。        正因为我感觉到这样,要帮助当代的中国人认识历史,所以我就从《当代中国研究》这本杂志历年发表的文章挑选了二十篇论文,它记述的都是中国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是由zgzf一手制造的国家罪错。所以我觉得要让大家记住这个国家罪错,而且要让中国人民了解国家是会犯错误的,政府是会犯错误的,让国家罪错这个概念深入中国人民的人心,而以后只有在政府对自己所制造的所有国家罪错进行道歉,达成历史性和解的时候,我们这个国家才会有一个走向未来的好的基础。所以这也是我编这本书的用意。        *一、三大经济成就 的真相        我今天想谈的题目就是中国近期经济的特别形势分析及未来走势预测。        今天我想谈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我想分析一下zgzf列举的三大经济成就,到底它还有哪些没告诉大家;第二点我就是想谈中国的这个经济成就的发展带来甚么样的问题;第三点我就想分析中国未来的危机所在。        1.1、GDP的真相        那么第一点我想谈一下zgzf这些年来一直向海外、向国际社会吹嘘的几大成就,第一就是持续二十多年的GDP的高速增长。那么大家都知道1978年中国的 GDP总量仅仅三千六百二十四亿元,那么2002年已经达到了十万亿元,而且去年的GDP总量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这里第一zgzf刻意回避了一个人均GDP,尽管我们GDP总额很大,但是人均GDP才刚刚超过一千美元这个关,还属于国际援助国的范围。所以前一阵海外的很多发达国家就是欧盟在讨论还要不要给中国援助的时候,其中主要理由是说,中国现在这几年同时还在援助非洲、南美一些国家,尤其是***到南美一行答应投资两百亿美元的时候引起震惊,既然你这么富裕那我们可以不再援助你了。但是中国国家商务部立刻发表了一个紧急座谈会,召集了联合国还有二十多个经常援助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声明了一个观点就是我们还需要援助,因为我们的GDP还有人均GDP才刚过一千美元,我们还很贫穷。这里我就是谈这一点。        GDP它确实衡量一个经济高速成长的指标,但是它不能衡量的东西太多了。第一,它不能衡量这个社会为高速成长付出了甚么样的生态成本;第二,它不能衡量这个财富的分配程度;第三,它不能衡量社会福利的增长。所谓社会福利的增长是三大要素:一个是养老保险、一个是医疗保险还有一个是义务教育。那么它不能衡量这三个,这点我等会儿再说。        1.2、引进外资的真相        zgzf炫耀的第二大成就是甚么呢?就是引进外资。去年中国是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大的资本流入国,这点有一个数据就是截至2003年,因为今年的新数据还要三月份才会出来,就是2003年的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是五千零一十四亿美元。以致于中国的学者去年开始讨论这么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到底经济是否安全?其中主张技术引进外资的就是负责引进外资的国家商务部,反对继续大规模引进外资的是三个机构,一个是国家发改委就是国务院下属的一个机构,另外就是国家工商总局和税务总局。        那么争论的一个焦点就是两税并轨,所谓两税并轨就是一个--我谈的是--就是一个对外资征的税,过去一直是很优惠的就是减免了很多税;一个是对国内征的税,很重。曾经有人算过中国国内企业负担的各种各样的税收费用加起来大概是百分之三十五以上,而外资企业经过种种减免还有他们自己的一些合法避税,所以负担了占他们自己营业总额的百分之七左右,那么这个等于是不到中国企业的五分之一,所以国内的企业就认为这个很不公平就要求两税并轨。那么国家税务总局想增加税收,所以也想开发这一块税收新资源,商务部到了年底最后被迫又开了一个会,这时候公布了一个连我都感到很吃惊的数据,他说因为中国的统计指标有问题,是甚么统计指标?他指的指标是叫做累计引进外资额。他只计算了甚么呢?累计引进的增量,但是他没有计算成量,就是没有把实际到底使用多少算出来。所以他给的一个数据是说虽然引进了五千零一十四亿美元,但是实际使用的外资只有两千五百多亿,有两千五百亿实际上已经撤出了中国。这个是一个内部的讲话,我当时是在他们政府网站上看到这条数据以后很吃惊,立刻就把这个消息发给***时报芝加哥的副主编的鹿青霜,我跟她讲你们最好赶快把它翻译成英文,但是你们要写明是在国家商务部的某一年某月某日某次会议上讲的,而且国内的哪里报导过了,我说这样人家就会相信了。所以这就是讲他的第二大成就,我讲一下他实际外资额已经不到他们向外公布的一半了。        1.3、世界工厂的真相        第三点,就是中国现在成为世界工厂,现在无论到哪一个国家大家都可以看到 made in China,就是几乎鞋袜、帽子、纺织品、玩具很多就是中国的廉价商品,已经在世界各地几乎把市场份量占了很大一块,这一点已经让欧洲人和美国人感到中国已经动了他们的人、吃了他们的饭,所以这几年正在启动WTO之外的技术避雷。比如美国启动的是301,欧洲启动的是特定产品过度性保障机制,叫特保机制,还有一些地方启动环保机制,所以都禁止中国的产品进去。那么这里有一个甚么问题呢?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为甚么我们中国经济这么发达,但是国内的就业水平还那么低,而且还那么多的下岗工人、那么多的农民没饭吃,问题到底在哪里?        实际上问题就出在zgzf不愿意承认两点,第一点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一个就是依赖于中国的血汗分工制,中国的血汗工厂世界闻名,大概世界上你再也找不到比中国劳工并驾低廉的劳动成本了。我现在不说别的就用***自己信奉的马克思理论,就是维持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工资来算,那么我们学***经济学几乎是从高中一直学到大学,我是经济系出生的一直到读研究生,第一年还在读资本论第三卷,读的很详细,其中谈到维持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就包含劳动力本人的生活资料,维持家庭的生活资料,最基本的资料当然包括住房还有就是其他的吃、穿、住、用、教育等等,当然还有医疗。中国的劳动力现在几乎只剩下劳动力本人吃饭的这些钱还加上一点点微薄的工资,根本不足以维持他们整个家庭的再生产,很多地方的劳工尤其是农民工几乎是没有加入医疗保险的,那么养老保险就更加没有了,这就侵夺了他们工资的必要部份。所以这些东西在民主国家哪怕是我们周边的国家,我曾经比较过一下美国生产的产品,哪怕是越南、斯里兰卡生产的同样一条牛仔裤,他可能卖的都比中国要高一美元左右,而这一美元可能就是高在劳动力的工资这一部份,那么就相当于八块人民币。这是第一点。        美国这两年不是老是要对中国的劳工自动进行选择,就是觉得中国应该把劳工的水平提高一点,这种竞争才是公平的,有他一定的道理。那么劳工由于没有工资相当低下,他不能支付下一代的教育费用,也不能支付整个家庭比较高的水平消费,所以这就是中国这几年来经济年年攀升,但是市场消费指数一直上不去,就是因为国内的民众没有购买力,这一点是中国经济的内伤。中国经济现在对外贸的依赖到了甚么程度呢?去年年底国家外贸部发布的一个通知,大家可以看到一条其中的百分之八十是依靠进出口贸易,而进口进出口贸易的主体又是谁呢?进出口贸易的百分之八十就是外资企业就是三资企业,包括欧美资本、***还有东南亚那些,所有的不属于中国资本的就全在这里。所以这是对外贸易程度扩大、对外资依赖程度扩大,没有一个国内有消费能力的庞大群体去支持中国的消费市场,这是中国经济的三大内伤。        那么支撑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这些外资工厂在中国,事实上中国为他承担了环保成本。去年西班牙焚烧中国的鞋子,有一个数据非常让人吃惊,就是中国生产一双鞋的成本,到他们那里包含各种各样、包含路上的运费,只要三到四美元。而西班牙生产一双同样的鞋子就要二十美元左右。那么这中间制造的差价到哪里去了?除了劳工工资低廉以外还有一条环保成本,比如说鞋子需要大量的皮革,而皮革是一个高污染产业,但是这些皮革生产出来了,排污费这些外资企业没有付,排污费没有付就是这些大量的污水、大量的污染都留在中国了,因为生产的皮革大家知道要使用硝酸盐,这种东西造成的污染是相当高的,所谓当年整治五小,其中小制革厂、小造纸厂,这就是两大污染最大里面的小化工厂等等,这就是五小治变。所以中国的环保条列虽然规定了一个企业到中国去设的时候需要付排污费用,但是规定的费用也是偏低的,而且很多地方为了吸引外资擅自取消了这些费用的征收,因为他为了吸收更多的外资进来就出台了地方的政策。   *二、经济成就带来的问题        所以中国的环境生态,我现在就是进入大家现在把三大成就和三大成就zgzf没有说的部份我说过了,现在进入第二个主题,就是谈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甚么样的问题,带来的问题第一个,中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2.1 生态环境破坏 长江黄河不再        我曾经在《中国的威权统治现状及其前景》这篇文章里面说过,支配一个社会正常发展有四个因素:第一,支撑社会的第一就是生存基座就是生态环境,中国在二十几年应该说这个生存基座已经破坏的很厉害了,从南到北,从珠江水系一直到往北边的黄河水系,这二十几年应该说黄河已经是没有了,我曾经乘车在晋陕高原走了两天,黄河断流是非常厉害,我在晋陕峡谷的上面从天空往外面看,有时候能看到一条细细的水线在阳光下面反光,那还有点水的,但大多数时候我只看到干枯的河床根本看不到水,那个壶口瀑布,就是黄河的源头那里据说是每年几十米的萎缩,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壮观了,当时李白写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你现在到那里去哪怕到面前看,听到瀑布在奔腾咆哮,但是已经不敢知道他是从天上来,因为他的落差已经小了好多。第二大母亲河长江现在变成一条害河,几乎年都有绝奇的事情发生,九八年大家更是惊心动魄。我记得我在复旦读研究生时我曾经去长江旅游过一次,当时我运气很好正好碰到一个长江航道总工,带着一个考察组考察长江的问题。这是 1986年的事情,他当时就跟我说,中国已经死去了一条母亲河。他说长江有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那么到后来看来他的预言成为现实了。至于其他河流下面的海河珠江现污染的非常厉害,中国如果把水分成几堆标准,一类水不到百分之七,二类水大概百分之十点多,三类水百分之三十多,剩下的全是四类五类。三类水已经是几本不可能饮用的水,四类五类就完全是污水,那个黄河的水大概已经看到鱼虾都死光,然后一个小孩子刚跳到黄河里面全身就被灼伤就大叫救命,就是这样,中国的水是生命之母在中国被蹧蹋成这样子。那么土地大家看一下,土地在中国这二十多年沙漠化的非常严重。我今天讲的数字都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或是国家环保局自个儿公布的数据,没有我自己算的数据,因为我也没那个能力去自己调查取得第一手的数据,但是我自己根据他们的资料可能可以算出一些我自己要的资料来,但是依据还是他们的。        现在我跟大家讲几组数字大家就可以知道中国的环境污染。中国的沙漠化面积在1998年就已经达到百分之三十八,而且每年都以260公里的速度推进,据说北京的淮水已经沙漠化现象非常严重,甘肃的明泉(音)也已经成了一个数十年前还有绿洲,现在那边已经有了十万名逃难民都往外面逃了,因为根本就生存不下去,现在只剩下一个明泉县委、县政府,还有大概几千人,两千多人吧,每天主要任务就是给那些人找水喝。其他的地方我想就绿洲一块一块的消失,如果你要到新疆去一趟就会看到,因为我在那里看到植树造林,一排一排的白杨都死了,但是植树造林上报,他只要种上去他就每年加种,死去的他是不踢除的。所以我在新疆的时候,他们的政策研究室有人跟我讲个笑话,他说他们那里有一个县年年报他们植树造林绿化了多少面积,后来报到第四年,他们一个工作人员就公务员转了一下,就跟他说不对呀,你怎么造来那么多来?他说你的绿化造林面积已经超过你县的土地总面积了,拿回去好好修改吧。这里是讲到土地,所以中国的土地而且很多农民承包的土地由于大量使用化肥,板结的非常厉害,沙化盐碱化板结,所以中国的土地已经不再安全了。所以中国这个土地制度如果不改的话,中国的土地问题会更加严重。我说的还不是带来的社会问题,而是带来的讲资源方面的问题。那么就是全世界的十大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间,中国占八个,中国的城市河段百分之七十的污染普遍缺水。再有几个数字,这是那个国家环保总局局长,他说环境生态给中国带来的损失到底有多大破坏?他说环境生态破坏带来的损失每年至少占GDP总额的百分之八。你想想我们这些年来GDP每年增长也就是百分之八,不就把增长的这一块全给损失掉了?而且造成的环境污染还需要再拿钱去治理,那这样的增长不等于是负增长吗?你不增长更好,至少环保好一点更好。这就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中国人的生存基座已经破坏了。        2.2 就业恶梦        第二点,我要讲中国的深层第二个问题那就是人的生存权力,就是就业,中国的就业问题当然一直是中国人的一个恶梦。以前我们年轻的时候,人家常常说我们这五十年代出生的这批人是很不幸的,要长身体的时候就碰到三年大饥荒就没东西吃,该读书的时候就碰到***,该就业的时候就碰到上山下乡,该成家就碰到晚生晚育,该生孩子的时候就碰到一个独生子女政策,就是说几乎中国所有不公平的社会政策全让我们在五十年代生的人赶上了。当时,其实上山下乡,我在写我第一本书的时候,我就提出一个问题,这是在1988年我还在读研究生的时候,那本书正在当时中国很有名的一套图书叫做走向未来从书,这本书叫做人口--中国的悬剑,它是研究了从清代乾隆时期开始一直到当时我写书时期的人口和资源问题。我其中就谈到中国的人口政策,就是为了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所以把大批这种处于就业年龄阶段的青年送到农村里去,这个观点当时很多人不认同,当时很多人认为知青运动就是一个***性的,其实后来这两年研究的人已经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但是他们可能因为毕竟对人口学和经济学了解比较少,所以他可能重点不在这上面。现在的就业问题经济增长了,还是使中国的就业没有缓解。我先讲农村里面,农村里面就是农民离土不离乡,大量进城的时候,农村里就发展很多乡镇企业,但是在乡镇企业发展最多的时候也就是容纳了一千多万农村的活动力,从这个环保组织开始整顿五小,然后就这些小化工厂、小皮革厂、小印刷厂、小造纸厂、小印染厂这些被整顿以后,就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从1995年开始几乎每年从乡镇吐出来的劳动力就又重新回到土地上去的有多少呢?平均240万到270万,吐到九十年代末就是二十世纪末吧,应该说被吸拉进去的又吐了很多很多出来。        那么农村里面到底有多少过剩劳动力?现在据说每年有一亿左右的流动人口流往中国各个大中小城市,其中五千万集中在沿海的大城市,每年的春运就是为了运送这些农民工回去,每年的春运你只要到匝道管制站看一下就真的会发现,人口问题真的成了中华民族一个永恒的创口,甚么时候去看它都在流血流脓,而且你根本没办法让很多在短期愈合。农村里除了这一亿之外还过剩多少呢?还过剩1.4亿左右。也就是说农村人口总共是九亿,除了65岁以上和16岁以下的非劳动力年龄人口,其中大概最多是三分之二的劳动年龄人口,其中有一半等于是过剩的,两个农民中间有一个是属于过剩劳动力,这个是非常可怕的。导致中国人这种劳动力过剩的情况,就导致中国人认识到一条只有提高子女的教育水准才能获得就业机会,但是这个美梦到1997年开始也逐步破灭了,因为中国在这个文盲还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左右,我说的总人口是指应该认字而不能认字的层面人口,不是指老年人,是指一十二岁以上的人口还占百分之七的时候。中国已经提前出现了一个可怕的景象,就是知识型劳力过剩,最开始是中专生找不到工作,我在深圳的时候就发现有城市来的中专生在建筑工地上作小工,他就谈到他是医专毕业的找不到工作,这个卫校毕业的好几年找不到工作,因为中国的农村医疗保险体制已经全部破坏了,这个等一会儿我要跟大家讲。我这里有个统计数据,从2001年开始三年专科生就有百分之四十的找不到工作,百分之五十的没找到工作。        有50%没有找到工作,2004年到现在为止,政府一直在隐瞒数据,在毕业的时候要争取达到 70 % 的就业率,但是实际上大家都说可能连50%都没有,因为这个数字是去年为了怕影响社会安定,根本就不公布。根据我对几个大学的了解,我问了一下,而且问的都是名牌大学,他说他们的就业情况不好,他说他们到九月份的时候,都有将近一半的人没有找到工作,有的学科可能并不太好,所以说连名牌大学都如此,一般的大学就更可想而知了。        这种情况zgzf又一方面在教育产业化,提高大学生的学费,现在大学生的学费已经远远的超过一般中国城市家庭的负担,农村家庭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每年大学开学的时候,有不少农村家庭的父母因为筹不出孩子注册学费而自杀的,还有卧轨、吃农药的,像这样的事情国内报导了很多,所以我现在在这里所谈的就是就业机会。        一个国家如果失业的人口过多,像城市里的下岗工人有四千万左右,应该说中国9亿人中间至少大概有2亿多是处于长期没有工作的情况,不管是在农村中、城市里,这四千多万的人口是政府公布的。但是根据我们依统计学的数字来算,中国的城乡就业率中,人口的失业率总合达到21.6%,所以失业率是相当高的,这样的社会不会很安定。        2.3 贫富悬殊 当局援外大方        第三、我要强调的是贫富严重分配不公,这有一个数据基尼系数,这几年来是逐年的上升。大家知道0.1是绝对平均值,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是 0.16,这几年来根据zgzf自己公布的数字是0.44,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0.3,所以0.4早就超出一般的不公程度了。这还没有包括贪官污吏的数字,根据南开大学的一项测算,他把官员的科级干部平均***数推测为七千元带进去,基尼系数在1995年就已经达到0.516。如果系数到了0.48左右,就接近***边缘,实际上根据zgzf历年来查办的大小***案件,一个科级干部又何止***七千元,所以也不是七万,因为这个七万也不是预定的。现在大家看看zgzf今年不是讲了,它已经定了一个新的法规,在2001年就是要出台反******法,并讲***已经有了成效。就当他们自己讲反腐已经有成效的时候,黑龙江发生了一个储蓄处的的负责人,拿了六亿人民币潜逃。另外四川一家银行,一个小小的地区,连支行都算不上,银行体系是总行、分行、支行,下面才是储蓄处,就是储蓄处里的三个负责的人瓜分了一亿多,你想想连这样一个小小的官都能这样***,那个科级干部以七千元的金额,所以我说按照他们的数字带进去,这个基尼系数不得了呀!        以前说杜甫的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可能现在在中国我们看不到冻死骨,但是富人一席酒、穷人一年粮。这种事在中国的每一个城市都可以看得到的。一方面是中国的贪官污吏拿公款私喝,一方面是穷人家的孩子为了交不起六百元的学费,一个十七岁的小男孩就在铁路轨道上卧轨自杀,可是这六百元还不够贪官的一顿酒席,连十分之一的价钱都不到,这些是在中国实际发生的。        我再谈一下刚刚说到的社会福利体制的问题,到现在为止,中国没有建立一个包含全民的社会保险体制。根据zgzf的说法,至1996年6月底,中国就有76.9 %的城市职工和94.7 %的已退休人员参加了社会保险,也就是这些人能够按照正统的规定,他们有保险就应该拿到应有的养老金,但是zgzf这几年来,从来这些人的退休工资,不能按时逐月的发放,然后就逐年的积欠。我这里出现了一个词,把它翻译成英文还无法翻译,叫作空帐,就是有一个空的帐号,但是帐号里没有钱,这个帐号是研究中国社会保险的人,全都知道的一个中国特色。这些积欠的几年来像滚雪球一样,而且是呈几何系数的增加,1997年欠140亿,1998年450亿, 1999年是1,000亿,1999年以后的数据我没有找到,但是去年11月我找到了一个去年的数据,截止到去年2004年11月1 6日,就是国家劳动部副部长公布,累积积欠的养老金已经6,000亿元。        中国有很多的城市职工领不到养老金,怕他们退休了以后没有养老金。所以我看到美国的一些投资公司还在研究中国的银色产业,说要到中国去开发六十岁以上的人口,因为现在中国人口老年化,六十五岁以上的占所有人口的 7%,六十岁以上占10%左右,六十岁以上就包含了六十五岁,他们还认为中国的银色产业有很大的潜力。他们来谘询我的意见,我说你要考虑到的是到底六十岁以上的人口还有多少人的消费能力,他们连养老工资都领不到,怎么还有能力去消费你们讲的那些社会产品,各类消费品,这是跟福利制度有关的一个。      另外一个讲的就是医疗保险。城市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依据zgzf的统计是已经覆盖了50%几,但是经济学家杂志,我不知道他们是根据甚么算出来的?他们认为是 30%多,但是现在实际上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很多城市职工加入了医疗保险,还是无法看病的。因为你超出了自己的额度就要自己负担,就是这几个问题。        至于农村是从1986年开始推出了农村的合作医疗。就是农民再也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形式。也没有政府给的任何医疗形式。所以洞庭湖的血吸虫又卷土重来,有关中国的血吸虫,当时毛泽东有一个很有名的诗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讲的就是消灭血吸虫。现在据说有将近四百万带血的血吸虫。据说感染的人口,包括两湖地区还有江西,这些地方都很厉害。有一篇报导讲的真是让人触目惊心,中国其他疾病的人还有很多,但是农村里有多少?从 1991年一直到2000年农民所得到的医疗保险是多少?是一千万人民币,其中有五百万是每年中央政府拿出来,另外五百万就是由各个地方政府凑出来的,九亿农民一千万人民币的合作医疗费用,就是平均每个农民只能拿到一分钱人民币,一分钱在中国是掉到地上都没人捡。        与此同时,zgzf又向非洲援助了不少超级豪华的体育场馆,每一个就是几亿美元投进去,而这样的体育场馆,在中国只有北京和上海才有,而且人民还不能无偿使用。在非洲援建了十几个,其中有一个还有休闲的公园、高尔夫球场等等供大家免费使用,据说当地人民很感谢zgzf。我感到很忿怒,如果zgzf不要讲这个面子,把这些援外的体育场馆的钱,能多多少少用来给我们中国老百姓救命,帮助一下贫困的农民、失学的儿童、城市的贫困人口,这样我身为一个中国人,我心里会觉得好过的多。        2.4外国人不了解的事实        所以我刚刚谈了这么多,这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繁荣下所掩盖的一些真相。很多外国人跟我说,你们中国好呀!我说你到过那些地方?他说我到过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还有一些省会城市。我说对了!中国二十多年改革,就是集中全国的财力,铸造了几个现代化的橱窗,我说在这些现代化橱窗里生活的人过得非常的舒服,但是毕竟大多数的中国人不生活在这些地方。        我到***去的时候,***日新社的一个记者,因为日新社是很亲zgzf的,他跟我说,我是懂中国的,我去了中国五年,我在中国当了五年的记者,我到了中国二十五个省会城市,我也了解中国。我说我现在先问你一个问题:你到过这二十五个省会城市的周边去没有?比如说你到省会城市周围二十五公里之外的地方没有?他说他没去过。我说那好,我告诉你中国70%的人口,是生活在省会城市二十五公里以外的地方的广大农村。我说如果你没有去过农村,你就不能说你了解中国。我说我记得有这样的一句话,我们自己到过海外访问时说的:要了解美国的富裕,必须去看美国的乡村,要了解中国的贫穷,必须去看中国的乡村。        你要拿纽约做比较,***国家建设市容可以将房子拆迁、不尊重私人财产,可以修建很高的高楼大厦;而纽约没有办法,所以才说人神圣不可侵犯。那个房子再老再破旧,只要主人没有同意,美国政府就不可以拿推土机把它推掉,不可以用拆迁大队类似于黑社会性质的暴力拆迁,这种情况不可能会在美国发生。所以我说在***国家和民主国家,你比较过城市之后,也应该去比较农村的情形。        另外第二点,我说我想问问你的新闻来源?他说我第一、是看中国的报纸,第二、我向中国的官员了解情况,第三、我向我们***驻中国的大使馆了解情况。我说你这三个新闻来源不就是同一个嘛!我说报纸不就是zgzf的声音,党的喉舌,是zgzf给它的定位,另外政府官员谈的当然是国家意识、政府意识,不要以为你跟他们吃过两次饭,他就愿意对你透露一些实际的情况,还有你们***大使馆的消息来源想必也是这两个。所以我说你并不了解中国,我说我来你们***已经三次了,如果我也跟你说我很了解***,然后写了一些你们***人完全不认同的***,你同意吗?他就说我不同意你这结论。        所以我觉得就是很多人给中国四个现代化橱窗当作列举中国制造的途径,我希望在座的也可以告诉他们听,中国70%以上的人不生活在现代化橱窗,也就是这些现代化橱窗里面也许还有一些贫困的人恐怕他们是看不到的,也就是这样。一个大多数人不幸福的国度,我相信这个国度不能说它很好。        *三、中国的危机所在        3.1 能源危机        现在我就要讲中国的危机,中国的危机大家也谈从84年到现在,年年谈来谈去也是一些老问题,那么但是现在我们也可以听到危机的脚步声,长远一点的危机是中国的能源问题,去年中国消耗全世界水泥的40%,钢产量的30%,石油产量的30%,也就是导致能源价格全面上涨,中国从1996年开始,就已经不能依靠本身的资源支撑国内的高速增长,经济的增长需要,而且中国的单位能耗又比发达国家大,就是每生产一产品需要消耗能源要远远高于这些发达国家,尤其是***。所以就是中国这种粗放式的发展对世界能源构成巨大的威胁,应该说在去年已经引起国际的警觉了。中国自己委讬上海科学院作了一个关于中国到2020年就是石油筹备和用量的分析,那么他列举了一串表,就从2003年开始他就谈到,本国产量基本上是保持在1。8亿吨左右,但是需求是逐年上涨,2003是2。5亿吨,到了2020年就是4亿吨,那么就一半,一大半需要进口,这个时候就会和发达国家肯定会发生能源争夺战。        所以这个问题,中国的智囊给zgzf出的主意是,说在中国还有几年战略机遇期,就在2008年以后前后这个段还可以稳定,但是要谈到2010年大家都没信心,就是说就要趁这几年战略机遇期,zgzf要赶紧解决好一些别的问题,就是能转嫁的危机要赶快转交出去,能在国内解决好的问题要赶快解决,那么现在他们最先转嫁的危机是甚么呢?就是中国的金融危机。        3.2 三套数据说明金融危机        中国目前应该说别的危机或者粮食危机都不是很现实的,因为世界各国现在就是在美国这几年是生产大国而且产量过剩,中国正好可以购买,那么这个还不是一个现实问题,关键是金融系统。金融系统的问题也不是现在,我记得我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我写过一篇文章,就讲世界之交中国的金融危机。其中我提到了一个衡量金融系统是很安全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就是世界各国的金融组织吧!就是国家银行,曾经在巴塞召开了一个会,那么定了一个巴塞协议,那么这个巴塞协议之中有一个最基本的条款,就是规定银行的自有资产不得低于资产总资产的8%,低于这个界线,这个银行就当作一个破产。但是中国从93年开始,中国的银行自有资产就有已经低于3%,那么这些年来zgzf不断的想冲出自有资本率,但是到现在为止中国银行自有资本率永远徘徊在3%,因为每年都有新的烂帐出来。        那么烂帐到底有多少这也是一个谜。        我先讲一个小故事,我们深圳那里有个深圳商报,他的主编在1999年被撤职,为甚么被撤职?非常简单,就他那里有个记者好像是新手,去开一个银行的内部会议,就是传达银行行长的指示,当时的行长叫戴相龙。戴相龙说,我们银行的呆账现在已经高达48%,他不知道这个数字是不可以写出去的,于是就写出去了,可能他们值班的副总编还有值班的主任都没有仔细看,第二天见报便立刻回收报纸,然后总编撤职,因为当时中国银行对外公布的烂帐只有12%,12%和48%这个缺口是多大?那么这只是一个小故事。        我现在再谈三套见诸媒体正式公布的数据。这个数据一个是zgzf自己做的,那么zgzf是从前年就开始筹画要推出两大银行--建筑银行和中国银行在华尔街上市,而且缺的钱的目标竟然最好能圈一百亿到一百六十亿,中行至少圈六十亿,整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中国所有股票在华尔街总市值。在这个情况下,它就要降低银行的坏帐,所以去年中国从国家财政中间给每一家银行各拨了两百五十亿美元,后来又加了,那么大概每一家银行得到四百多亿美元,就是想冲销坏帐提高自由资本率。那么今年zgzf自己就公布,目前三月份坏帐比率已经降到19%,那么到了11月还过了八个月,中银集团就是四大国有银行重组的一个集团,说自己现在不良贷款比例只有5.16%。这个比例公布出去外国银行不相信,所以去年9月底中国建行,10月初中国银行连续向他们过去老合作伙伴就是Morgan Stanley,还有美国的花旗、还有几家银行吧,发出了招股通知书,希望他们来认股。结果他们提出了三大理由不认股,其中之一就是财务不透明,没有说明这巨大的坏帐比率是通过甚么甚么下降的。因为***银行从这个烂帐比率为了下降一个点人家要拼过5、6年都拼不出来,你中国银行怎么能够话化朽为神奇,8个月就降了10几个点?这又不是。。。。。。除了在帐面做游戏之外,实际上要下降是不可能的,这是第一条。第二条就是说让他们认股的股份太少对他们的经营没有发言权。第三个就是说中国银行的那种,就是它的经营班子的认定机制他们不认同。当时我记得为了吹嘘这个中国银行的现任行长,我们中国谈到说一个人的能力就说这个人曾经当过农民、当过兵、种过田、作过工人,这工作平均样样干过,吹嘘这个行长就说他曾经当过兵,那么又曾经在银行干过,又在海南省当过省长,那么觉得这样以来甚么官、军、还有就是银行都干过,应该这个经历很吸引人吧!谁知道外国银行不认这个,外国银行认为这个太不专业化,用这样的人管理银行我们胆战心惊。所以我们讲的优点,zgzf讲的优点在他的眼里全成了缺点,所以这几大银行就通通不认帐。现在zgzf正在重新寻找战略合作伙伴,但是我也不知道哪些银行会上勾。现在因为要有那些银行要上勾,他们要到美国找到基金公司愿意认购股份,找到了谈好了然后在美国各大基金公司的所在地,一座城市一座城市进行入眼,然后才在华尔街上市。现在连这个认购我看还没有戏,所以我也不知道它甚么时候能够上市。        zgzf为了摆脱这个危机,国有企业的危机、银行的危机,把这个中国的股市已经折腾的一蹶不振,现在股市连连低挫,就是政府虽然不断的设置各种各样的所谓政策拖市,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市场已经废掉。然后zgzf又到香港股市圈钱,现在把香港的市场、股市弄得疲软不振。所以现在他们准备进军华尔街,至于美国人是不是有他们设想的那么傻,我也不太知道。也许上天有意让中国***继续统治下去可能就会让它在华尔街圈钱成功吧。那么就是这样。        那么这是zgzf公布的数字,我现在再谈国际上很有名的信用评估机构--标准普尔。去年他们对中国进行评估,结果评估以后,公布了两个结果让zgzf很不舒服。第一个:它说中国所有的商业银行信用等级全在BBB-之下。信用等级是评多少呢?ABC,就是说3个等级9个小等级,每一个就是说A+,A-,B+,B-,我们中国评到了B-,已经是处于在B之下,也就是处于风险性。我们中国全在风险投机型过高的等级上,这是第一。第二个:它公布了中国不良贷款比例,它至少在44%到45%之间,这个和美国大通银行前两年调查数字接近,zgzf很不喜欢,但是它又不能骂这个,因为如果是国内的公司它可以关闭它,重新做出结论,所以zgzf只好和他们商量,希望欢迎他们再来中国再评估,希望重新评估一个数据出来。        这是政府和外资银行的数据。中国还有一个学者做的,这个学者还是吃官饭的,就是中国几个人,一个中国金融研究所的,还有就是国务发展中心的几个人,大概6个人合作写一个报告,这个报告叫做:中国金融风险评估报告,他们认为zgzf公布的数字太低了,不真实。然后他说没把甚么算在内,没把甚么算在内,抛开这三大块,他认为中国的不良贷款至少达到35%,他们比这标准普尔评的稍微低个 10个点,但是比zgzf高了将近30个点。现在就这三套数据在这里,但是我趋向于相信标准普尔的评估,因为我们现在中国既然谈这个国际化,国际化就应该按国际化的标准,要不然我们的统计数据怎么能和人家接轨呢?不能接轨,那么你的统计数据就没可比性。         3.3 三道保险2006年失效        这个金融危机现在中国之所以没有爆发,是因为还有三道保险线。第一道保险线:就是这个高储蓄率,中国民众的高储蓄率是世界最高,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 60%到现在40%左右,这是一点。第二点就是中国相对封闭的这个对外的经营体制,中国银行到现在没有完全对外开放,只是某些项目开放,那么这些项目zgzf觉得对外面就是放开一点无关大局这是一点。第三点,我觉得就是一个就是甚么呢?它依照常理就是人民币汇率的相对固定,国际社会现在又回zgzf耍了一把,就是这两年大家都知道中国很多就是美国、欧洲都在迫使人民币汇率升值,zgzf当然一直不肯升值,结果去年美国政府,美元贬值,那么中国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不动的,所以美元一贬它的也定照贬,一贬了以后中国出口大大增加,今年第一季所谓第一个月公布了一个开远红,第一个月中国的出口就达到508亿美元,超过去年的同期13%,比去年的12月高了30%多,所以美国非常生气。就在一月份布什宣布就职以后,美中经济安全委员会连开了三个关于中国的听证会,第一个就是讨论关于中国WTO的问题,再有一个听证会就是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第三个问题就是关于中国的外贸问题,就是其中一些特别项目,就是现在国会跟政府官员的矛盾特别厉害,因为政府官员到场参加听证的都是说我们正在努力解决,美中经济安全委员会的主席非常生气说,我们从去年到今年总是听见你们说这个问题我们正在积极谋取解决办法,我们正在大力的和zgzf协商,你们甚么时候能协商好,难道我们要永远要和zgzf协商下去?我们不能行动吗?所以现在美国要加大这方面的力度。        我想目前关于中国这三道保险线里,前一个就是储蓄率。现在有一个估算,中国的高储蓄能保持多久?根据国际抽样调查,***,台湾的高储蓄维持了十五到二十年,中国现在已经维持了二十五年以上,中国是否能达到超过三十年?根据事实,可能超过三十年,那么能超过三十年,最多也就到2010年就到期了,中国的高储蓄率就随着老百姓的收入逐步降低稳定,还有中国的各项开支,保险改革措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住房体制改革,这些负担不是要老百姓拿钱出来吗?那么高储蓄率不可能了,到2010年就不可能。还有人民币汇率问题,现在中国虽然是力挺,估计也就挺到2006年就挺不住了。还有一个,按照WTO的协议,中国的银行金融,很多项目必需在2006年开放,所以这三道藩篱一撤,中国的金融危机立刻就会变成非常现实,所以还有两年机会,zgzf一定要想方设法在华尔街圈到几百亿回去,才能缓解危机,如果这个不能圈到的话,那么zgzf这个金融危机。。。。。。我们也不知道甚么时候爆发,反正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        谢谢大家,我就讲到这里,因为谈经济问题,虽然我是尽量用很浅显的话谈,可能大家听起来还是有点困难,有甚么问题欢迎大家提问,谢谢大家。 wangerni 天涯论坛 ---------------------------------------------------------- 作者:死心乐 时间:2005/09/05 内容: 用一百亿建一个货柜码头,如果你经营得不好,则这个一百亿建起来的码头有可能整年没有一个货柜装卸。一个沿海的岩石滩,天然形成,一分钱都不用花就存在了,一年下来,没有一个货柜在那里装卸。一个是一百亿建起来的码头,一个是一分钱不花天然存在的岩石滩,它们的存在对于人类来说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如果货柜码头经营不好,完全有可能变成一个一分不值的岩石滩。这样,因为经营不好,一百亿的作用就成了零。 深圳的财富来自于经营,来自于把财产经营好,从而成就财产的价值创造。 经营得好,资产就会优质化,经营不好,资产就会劣质化,资产的劣质化才是中国经济的不可承受之轻。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有日本的企业,中国就可以把冶炼业发展起来,从而把稀土这样矿产资源利用好,创造更多的财富。能利用好资源就是财富的最大来源。 深圳的财富来自于对资源的利用。 img src= http://comic.sina.com.cn/zjzl/f/2002-03-29/1_55-4-195_2002033020519.gif border=0 三分侠气,一片素心。 ---------------------------------------------------------- 作者:windlight 时间:2005/09/05 内容: b此文由死心乐发表/b。 深圳的财富来自于对资源的利用。 财富第四要素有的人喜欢用企业家技能,但我还是偏向使用技术进步。企业家技能的绝大部分都可以用技术进步的相关概念和指标覆盖,除了冒险和赌博精神。而我以为冒险不过是信息不完全的是博弈选择,经济学分析基本可以将其技术化。 但这个企业家的贡献的确不可小视,我们记住一个企业往往将其等同于这个企业的企业家,但实际上比较难有统计上的正相关性。 ---------------------------------------------------------- 作者:lzlance 时间:2005/09/06 内容: 在资源同等稀缺的情况下,财富来自于经营. 深圳改革开放就是一种经营. 在这个经营过程中它最大化地发挥了土地、资金、人力和技术进步等的效率。 所以把财富归结为经营是最具解释力的!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作者:橙色心情 时间:2005/09/06 内容: 汗!img src=images/icon_smile_blackeye.gif border=0font color=orange/font id=orange ---------------------------------------------------------- 作者:丙祥 时间:2005/09/06 内容: 深圳的发展离不开香港刺激和带动,更离不开改革开放。当然这里面深圳的本身资源是不可或却的。 深圳抓住了改革开放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市场的刺激下,深圳人和来自祖国各地的人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深圳以后的发展我认为应该向深处发展。毕竟深圳的地盘有限。应该用它山之石发展自己。 机会是人创造的 事业是靠人打拼出来的! ---------------------------------------------------------- 作者:清尔浊 时间:2005/09/07 内容: 一\深圳的财富来自于经营,这个观点我也非常赞同;包括矿产在内的任何资源,只有进行适应时代潮流和国际战略背景的开发,才可能发挥最大的潜在价值.埋在深山里的土豆和放在麦当劳的薯条,就是不一样,虽然后者还有可能致癌. 二\中国的成就到底怎么样,怎么看待改革开放二十五年? 1\不能否认中国1950-1980三十年间的建设成就.从国民福利来讲,1949年前的平均寿命\医疗\教育等各项指标都徘徊在谷底,1980年时已经非常直观地有了巨大的进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非常清楚了; 2\如果讲工业建设成果,1949年前的煤油\汽油\甚至铁钉\火柴都是国外进口,我在1983年左右时,周边的人还称这些东西为洋油\洋钉\洋火\,国民经济之破败可见一斑.经过三十年建设,能够自己生产重卡\大型轮船\火车\机床等这些重工业产品,进步有多大又是可见一斑! 3\如何看待1980年前三十年间的各种悲剧?问题已经发生,批评和指责是没有用的,关键是找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办法. 首先,如果没有当时的社会制度,虽然可能不会饿死那么多人(许多人口学家对3000万这个数字经过计算并不太认同),但印度的那种制度潜在地杀死的人,如疾病或贫困导致的死亡是否又低于3000万呢. 其次,当时发生的灾荒,由于档案没有解密,具体情况如何现在还不得而知,即使达到如作者所说的数字,这也是一个好的制度的一个负面影响,这种制度的最大好处就是效率高,这种高效率在中国起码自元朝后就没再出现过,所以中国才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完备的国民工业体系和水利化的农村基础设施,而这种制度存在的,对分配权利的高度控制和对信息流通的国家垄断,必然导致灾荒的放大----如果信息传送非常及时,大锅饭的行为只持续一个月,相信这么大面积的灾荒也不会发生----如果因为这一个个案而否定整个制度,这是非常草率的,也是非常愚蠢和不严肃的. 4\对近25年改革开放成就的再评价.如果承认了前30年的建设成就,那么就可以立论,即正是因为存在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和水利化的农业体系,中国在对外交往中才不会受到外国的产品讹诈,不至于外国对部分产品,特别是机床和装备业产品漫天要价.正是以此为后盾,中国的轻工业才能利用劳动力优势和市场优势,取得巨大的进步.但由于看不到这一点,以为抛开中国的重化工业建设,就可以在轻工业方面独步天下,甚至替代重化工业方面的竞争弱势,所以,现在中国的重化工业不是与世界水平拉近了,而是差距更大了;长此以往,中国的轻工业优势也将不复存在,无论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或市场优势是否仍然存在.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重新审视,而不仅仅是从环保或反倾销角度看这么简单. 5\怎么看待亚洲四小龙和日本的经济腾飞?日本的经济腾飞,是否完全依赖日本的社会制度.否!首先,日本1940发动太平洋战争前的经济快速发展,是由于日本利用亚洲邻国的孱弱,以战养战,以掠夺的方式做到的,并不具有可复制性,有一个可以引为例证的地方是,二战前的日本产品,在国际上就是低劣货的代名词,并不比今天的中国产品名声好,怎么与欧美竞争,以纯市场手段争夺国际市场啊!1945年后日本的飞速发展,现在公认的是1950年朝鲜战争和1960年代的越南战争挽救了日本,帮助那些二战前因为殖民地经济才能生存的三井\三菱等大财阀继续发展下去,此后美国的对日产品门户开放政策,又让日本搭上了美国这架大战车,这种效果与此前它依赖于殖民地经济意义是一样的.很简单的一个例子是,广场协议调整汇率,加上美国严格控制日本产品的进口,本经济一厥不振长达十年,真是怪事,战争对德国造成的创伤也没这么深,怎么一个汇率对日本造成的创伤就这么深,只能用日本经济的本质非常孱弱来解释了. 四小龙的经济是否完全依赖于它们的社会制度?否!四小龙的经济是什么样的经济,大家看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就一清二楚了.韩国,在前30大财阀中,有16个已经倒闭或规模大幅缩小,只有一个三星重生了,这个概率也实在是低得令人生疑,而且当时的韩国经济真是要破产了,可以说是不堪一击;泰国,就不用多说了吧,不说都知道;新加坡,地缘政治的需要,它发展物流就特别有优势,仅这一项就可以保证吃饱了,看看深圳如果缺乏盐田港\蛇口港\赤湾港等是什么结果就知道了.还剩下一个台湾,宝岛现在的主子还像从前对待日本那样高看她一眼,毕竟它的能量美国现在消化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就像1950年的日本一样.所以,不要把眼光盯在日本和四小龙上,以为人家行就是人家的制度好,我们怎么这么倒霉,摊上这么一个制度----兄弟,快点祈祷吧,这个制度已经是最好的了,你下辈子托胎到印度试试! 完全有理由认为,日本和四小龙的发展,是美国地缘政治的需要,完全不具有可比性.这就好比李泽楷搞什么高科技成功了,你看了看,没难度啊,我也行!错了,兄弟,你可真是不行,因为小超人在成功之前赔的钱,你没看到有多少,而且小超人背后站着一个香港的打工皇帝为他出谋划策,那可是真正的李超人的发家班底!李嘉诚想让他成功,你说能不成功吗?美国想让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经济体成功,你说能不成功吗?(1975年的日本,经济能量已经超过了美国的消化能力,才会有后来的种种打压行为) 撇开国际战略和地缘政治,以为全是社会制度惹的祸,那是害了右倾幼稚病,中了老美的招了! 6\以上说的这些,并不是为今天制度中的一些弊端辩护,还是重申一下观点的好.一,俗话说盖棺定论一百年,对社会制度的孰是孰非还是站在二百年后看才能比较公允吧(1917苏俄到今天才不到100年,1689年英国宪法后确定资本主义制度,也就是到1900后资本主义才发展得像个人样,中间的300年是非常野蛮的,正所谓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不要对今天中国奉行的制度苛全求备,用发展了200多年的美国标准来要求战乱100年(1850-1950)建设才50年的中国. 二\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世界格局就进入地缘政治阶段,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地缘政治下发生的,英国反对美国取消农奴制度,英国时而支持法国对抗德国的霸权,时而联合俄国对抗拿破仑的大陆统一政策,美国反对瓜分中国政策而提出利益均沾等等,哪一项不是围绕本国政策,利用地缘政治的特点分分合合.那些奉行制度决定论的人,有什么理由认为美国人就能容许你中国走上美国式道路,而不是步印度式或拉美式后尘呢? 三\我们要做的,不是发牢骚,说中国的制度这里不行,那里不好,有什么用呢?最重要的,还是像胡适先生所说,多解决实际问题,少谈些大道理,从身边做起,改造中国的民族性格.每天扪心自问:今天,你举报身边的小偷或抢劫了吗?你认真工作了吗?你改变自己的恶习了吗?没有的话,请你马上行动! 滚滚江水入海流,清者自清浊者浊! ---------------------------------------------------------- 作者:windlight 时间:2005/09/08 内容: 日本、新加坡和香港应该已经是发达国家的水平,发展的机会和模式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水平,他们房地产泡沫除了投机的成分,也在于自身的资本富集度远远超过实际利用的可能,除了奢侈品消费,这些钱也一定要寻找自己发展的空间,就如小说中常用的如果吃了太补的药,或别人白给的内力,如果身体承受不了,就要爆炸一样。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投资国,外汇储备第一国,东京成为世界最高生活成本城市都意味着自己看不到发展的未来在那里。香港的辉煌虽然是物流的辉煌但这个区域优势并没有新加坡的比重大,香港的资本可以很容易的在大陆找到新的发展空间,而新加坡的发展空间就局限了很多。日本和美国不同不能在军事上投资太多,而这也是美国的资本富集后还有消耗的所在,不会自爆。而香港和新加坡没有穷兵黩武的机会,资本的力量就需要警惕和理性对待了。新加坡的房产跌的看不到恢复高位的希望,而香港由于大陆的输血还有恢复的可能。但深圳的区位优势没有上述这些条件,那么现代化了以后怎么办,我们可以选择那种模式,深圳需要看清过去,找到未来之路。我发达了以后怎么办,总不能牛奶买两个,我喝一个倒一个。 这是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所在。 土地和劳力的优势是最快遇到增长的极限。资本本身的增长并不总是让人欢喜的,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双刃剑,而技术进步的增长极限在21世纪世界或者深圳都还很难到达其增长的极限,这是我们发展的可为空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营和管理的空间在我们发达之后就不会有更多的可能,所以经营不是财富贡献的第四要素,而只能是其部分。当然在发达之前,我们不能忽视财富经营的魔力,向管理要效益,企业家技能应该会有其发挥的空间。 制度要素也就是生产关系,它会影响生产力,但不是决定生产力的因素,这个论断今天看来还是真理,但期望以解决制度问题就一劳永逸,只不过十痴人说梦。即时在知识经济社会,制度也不过是给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的加油机,而不是最重要的火种或维持其发展的利益之油。 ---------------------------------------------------------- 作者:死心乐 时间:2005/09/08 内容: 这个贴子的讨论很好,让我细细想一想。不过,我觉得财富有三种来源:一、抢:靠暴力手段把别人的东西抢来。放到社会的层面上,抢就成了军事和与军事相关的政治手段;二、劳动:用自己的劳动把天然资源变成人类需要的产品,而人类需要的产品正是财富的根本定义;三、组织经营:这个也可以放到劳动的范畴之类,但现在对经营这个财富创造手段的忽视太严重,所以把它另外列出来。劳动是在专业化之后才获得规模效应的,如果没有专业生产,所有的人都要生产自己需要的一切,那么人类能享受的产品就会很少,大大地减少,人类的财富也会大大减少。经营把专业化生产组织起来,让专业化生产在无碍的状态下展开,把社会的生产力,在组织规模上,来一个整体发挥。个人的能力能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经营则能让组织象个人那样发挥作用。 美国的财富有很大一部分是抢来的。 img src= http://comic.sina.com.cn/zjzl/f/2002-03-29/1_55-4-195_2002033020519.gif border=0 三分侠气,一片素心。 ==========================================================  ̄讯息到此结束 ̄ br 欢迎加入我们的论坛:因特虎深商俱乐部 http://www.interhoo.com/gb/
个人分类: 思辨|5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者文摘濒临破产
slowlight 2009-8-18 22:52
美国《读者文摘》拟申请破产保护的新闻上了今天的新闻联播,显示了其在业内的影响。 与中国的《读者》相比,它的广告较多,期刊的运营对广告的依赖更大。在发行量受网络影响下降时,广告额减少,期刊的经营必然面临困难。 随着网络的升级,像3G,大家借助电子设备获取信息的机会越来越多,纸版媒体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大众读物是这个样子,专业的期刊呢?发表原创论文的期刊将全部网络化,而以信息为主的行业杂志(如OPN)也许将会逐渐没落,最终网络化。
个人分类: 编而辑之|3557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读者文摘》濒临破产!!!
crter 2009-8-18 18:50
“美国《读者文摘》公司(Reader's Digest Association)于昨日2009.08.17宣布,计划申请自愿破产,该公司成为广告业衰退的最新受害者之一。”当我在FTCHINESE上看到这条新闻时,我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复确认着文章的内容,原来这一切都是真的发生了。也许很多人会不以为然,现在所谓的“破产”不过是公司的一种经营手段,为了各种不同的目的,可能是为了甩包袱,让事情不会发展到更为难堪的局面,也可能是权宜之策,着眼于公司和股东的最大利益。但不管怎么说,一本有着80多年历史的,曾经是我们床头必读物的老牌杂志,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了。。。 我才刚刚敲开出版行业的大门,企图摸索出一条属于中国期刊的多元化商业经营之道。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认识了很多出版界和医学界的资深前辈,了解到他们对这个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但他们在知命之年里,还在不断地学习着,不断地调整自己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这种精神是编辑之精髓。过去的老编们都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我们新一代的80、90后在这些方面还差得很远,至少我作为一个非医学专业、非中文专业的毕业生,在编辑学上我可以说一窍不通。但我不愿放弃,因为我还年轻,喜欢接受新兴事物,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也许靠着这一点点不同,也可以走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从我过去一个月的学习经验,发现以传统广告和发行论英雄的年代已经过去,新的数字化出版手段带给了我们太多机遇与挑战。我们立足国际,走向国际的目标已经实现。但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期刊与新媒体相结合,拓展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出版之路,将是我们现代出版从业者所要面临的问题。我有个梦想:希望有一天,通过我们中国期刊工作者的努力,全世界的医生和医生之间,临床医生和研究工作者之间,医生和厂家之间,可以实现零距离交流,最终服务于全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 。。。离题越来越远了,不过总归一句话,现如今传统媒体也一定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才能继续生存与发展,不然就容易被新兴媒体所取代,大家应该都不会再想看到历经数百年历史磨练的、曾伴随几代人成长记忆的优秀文化产物淹没于时代的浪潮中。
个人分类: 编辑杂谈|1674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技社团之运营策略
yangwenzhi 2009-2-14 23:38
经营学会是一个新概念,对其理论和实践问题并没有研究和认识清楚。因此加强对经营学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对于推进学会改革进程,增强学会改革能力,提高学会改革成效,促进学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 一、学会非营利性不等于不营利 民政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社会团体是非营利社会组织,不得(直接)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这符合社会团体的国际惯例和组织属性。如果不让社会团体开展营利性活动,那么他们就无法生存和发展,组织宗旨和保障会员的权益就无法实现。实际上,非营利性并不等于不营利。非营利性组织与营利性组织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营利,而在于对获得的盈余如何处理。非营利组织按照章程规定开展活动取得的合法收入即为营利,必须全部用于其章程规定的业务活动,不得在会员中分配。非营利组织注销以后的剩余财产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不得转移或私分。所以学会不仅要营利,而且其生存和发展必须以营利为条件。 (一)学会营利是学会持续发展的条件。任何产品和服务都包含着成本,学会的产品和服务也不例外,学会服务必须通过收费来弥补成本。学会虽然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如果所有产品和服务都分文不取,那么学会将很难持续发展。不以营利为目的,是学会应该具有的价值理念和宗旨,但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不说明学会不能盈利。相反,如果学会通过提供合适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项目得到一定的盈利,可以支持组织的发展壮大,以期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更加充分地实现学会的宗旨和体现学会的价值。学会不仅要营利,而且其产品和服务收费是学会资金的基本来源。 (二)营利水平是衡量现代学会运营水平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个学会不能营利,一方面说明学会不具备满足社会需要的服务项目和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学会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或社会根本就不需要这个学会。那么这样的学会只能是消亡。相反,如果一个学会营利水平高,说明学会的运营能力强,社会价值大,公信程度高,社会需要学会提供的服务多,学会自身的社会满足能力强。国内外被公认的学会都是盈利水平很高的学会。如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每年收入达到1.9亿美元,目前有105亿美元的资产。所以学会营利水平是现代社会反映学会实力、公信程度和被认同程度的重要标志。 (三)营利不足是影响我国学会发展的瓶颈。与国外相比,我国学会的收入水平很低。虽然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是中国社会团体中发展历史悠久,宗旨性较强,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一类组织,但营利不足仍然是影响其发展的瓶颈。据对2001年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统计资料分析(表1),平均每个学会收入164万元,其中收入最低的学会仅为3.5万元,收入最高的学会为5756.2万元。与国外科技类社团进行比较,从表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学会与美国化学会、美国气象学会、德国钢铁学会、日本照明学会等年会员平均收入相差几倍到几百倍。可见我国学会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动力不足,活力不足,运营能力较差。 由于学会营利水平较低,使学会维持其自身运转的行政费支出比例达到44%,这与国际公认的30%左右的比例相比,明显偏高。行政费支出比例过高,会影响学会业务活动的经费保障,影响到学会业务活动的开展,这也是学会不愿对会员公布学会的财务状况的缘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会还不很发达,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学会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尚处在一个相对弱质和艰难的创业时期,在这个时期更需要强化经营学会。 二、学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经营 (一)经营是一种既适合企业,也适合学会的运营手段。学会是非营利组织,长期以来经营被误认为只能是企业的行为,与学会无关。经营是一个与市场相关联的概念,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运营手段和策略。过去一提到经营,人们往往想到的只能是商家和企业的行为,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学会本身存在多种形式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凡是存在供需关系的场合都或多或少地在使用经营的理念、方法和技巧。学会作为非营利组织,是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条件下发挥作用,这是一种社会需求,没有这种需求,就没有学会存在的前提。因此学会的非营利性并不排斥学会采用经营的理念和市场运作的手段,不排斥向企业学习一些经营方法。经营作为一种运营手段,企业可以应用,学会同样也可以应用。 借鉴市场规则和运营手段,有利于学会效率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在从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现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的观念逐步在社会的一切组织和社会成员中确立,学会更不能例外。市场经济遵循的是价值规律,公开承认利益、权益和价值,而且需要发展工具理性,鼓励竞争、效率和功利,这正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学会效率提高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学会经营遵循宗旨优先原则。学会是开放系统,一方面接受社会环境的支持和要求,另一方面又向社会提供服务和产品。从本质上说,学会经营的产品是价值观和利益聚合,通过这两种产品服务换取社会资源和社会参与。学会不从事物质生产,不可能向社会提供物质产品,而只是向会员或者受益者提供服务。但这种服务与企业提供的服务不同,企业提供服务是为了获得利润,其提供的服务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服务。而学会遵循宗旨优先的原则,提供的服务,如学术活动(会议、期刊)、科学技术普及、国际交流、咨询服务、继续教育、维权和自律等,其目的并不是盈利,而只是一种手段,它承载着促进会员或受益者利益的核心目标。 学会与政府、事业单位、企业政府的组织结构,经营方式有着显著的不同。政府是纵向和横向构建的宝塔型的结构,其经营和维系主要靠权力;事业单位属于运作型的非营利组织,有着支架型的组织结构,其经营和维持主要靠项目运作;企业是点状结构(或无结构),其经营和维系主要靠利益驱动下的商品;而学会是结社型的非营利组织,有着网状型的组织结构,其经营和维持主要靠价值观和利益聚合。与这些组织的经营相比,学会经营有以下特点。第一,学会经营十分复杂。学会与社会环境的会员、政府、捐助者、受益者、企业、媒体、同行组织、社区等形成了八棱型的关系,学会经营需要同时对他们负责。第二,学会经营难度较大。目前我国学会经营的理论研究还极少,对学会经营缺乏理论指导性,同时对学会服务对象的特性、行为、偏好、观点、态度等的研究也很少,这增加了学会经营的难度。第三,学会经营的不确定性突出。学会服务对象的行为和需求往往涉及个性,要取得可靠的研究资料作为经营决策的基础,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第四,学会服务对象的参与度较低,配合性较差。学会通常提倡的是一种价值观,要求其服务对象参与和配合的事情并不是与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自然也不可能引起所有成员的关心。第五,学会经营的评估难。由于学会的唯一性导致学会的个性极强,彼此之间缺乏可比性;同时很多学会活动还涉及到无形的社会利益与精神利益,获得定量的准确信息的难度很大,与经营企业相比,评估显得更为复杂和困难。 经营学会的核心是完成交易。学会经营以服务对象为中心,需要对其受益群体及其需求(服务的类型、数量、质量、方式、收费等)进行分析,并充分满足之。学会经营是一个有系统的程序,需要精心设计与规划,经营并不仅仅局限于学会内部,而是立足于学会宗旨之上的战略,需要学会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学会经营的核心是完成交易,是以学会提供给会员或社会的某种公共产品或服务换回社会资源,或出于某种目的换取支持,或是以学会给予的回报换取志愿者付出时间等。这种交换是志愿性的和互动性的,涉及到学会服务的产品形态、价格、推广、场所。学会必须了解社会的需求,及时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并不断地研究分析服务对象的新一轮需求,或者从宗旨出发,引导服务对象的需求,开拓新的服务领域。 (三)经营是事关学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一方面经济成分和社会资源日益多元化,这为学会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发展学会,实现学会宗旨提供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政府已退出全能政府的历史舞台,学会发展将越来越依赖社会选择,即适者生存。所以学会经营迫在眉睫,是事关现代学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第一,经营可以帮助学会更好地运作。学会通过经营分析并确认其服务对象的需求,可据此提供正确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并有意识地引导其服务对象的健康需求;通过经营把学会自身的宗旨和其他信息传达给公众,从而提高学会在公众中的形象,并刺激公众给予回应,拓宽学会资源的吸收途径;通过经营引起公众对学会的注目,吸引对学会的关注和支持,使学会在社会上具有更大的影响力;通过经营促使学会对其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深入了解,调整自身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以符合需求。随着学会外部和内部竞争的日益激烈,加之学会还受到来自营利组织的压力,所以学会必须采用经营的手段来参与竞争。 第二,经营是学会获取社会资源的根本手段。现阶段学会的生存基础主要依靠三种支持,即政府补贴或资助,科协和资助机构支持,企业捐赠和个人捐赠,学会可以比较容易地从这些途径获得资源。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转型,学会获取资源发生了重大变化,获得资助逐渐变得复杂起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解决学会资源问题,离不开市场机制的引入,离不开经营的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获取社会资源,特别是要解决学会经费不足的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广开财源,不断扩大信息来源,努力争取各种形式的资助,其中学会宣传自己和学会申请项目是最基本的手段;二是要自力更生,在开展公益性活动的同时开展与自身宗旨相关业务活动,努力做到自食其力。学会必须获得资助者和支持者的充分信任,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获取到资源,学会要想增强它们的生存能力,就必须找到新的方法来适应这种变化,增加其支持者和资源来源。 第三,经营是增强学会组织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会组织能力包括活动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扩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目前学会组织能力不足的基本原因是人才不足,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不足。绝大多数学会的基本工作人员几乎都来自政府机构或事业单位委派,其中不少是从第一线退下来的离退休人员或政府委派或在机构改革与政府机构人员调整中安排在学会任职的;很多学会没有或几乎没有固定的人才渠道,定员和编制极为有限,主要依靠志愿者开展活动,普遍存在用人制度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经营管理不科学、家长制等问题。我国现行人事制度、工资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上的壁垒,以及对非营利组织的偏见等,限制了优秀人才进入学会,使得学会的发展后继堪忧。 解决学会的人才问题,一靠学会事业发展、二靠提高学会员工待遇、三靠发展学会文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一个社会成员可以在短期内依靠理想和激情的支持战胜暂时困难,但却不能长期依靠殉道精神来支撑社会。同样,在学会工作者中可以提倡一定志愿精神,但如他们整天为生存条件问题而煞费苦心,这就不能不影响他们智慧的发挥和事业成就的创造。学会事业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学会文化的培养也需要一段时期,而提高学会员工的待遇是最容易做到的。这需要大胆引入经营学会的理念,大胆创新,打破现有的论资排辈和低工资、高贡献的传统公益事业观念,树立以薪养廉、以薪养德的观念,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提高学会专职人员的薪酬水平,并以此为契机,吸收优秀人才进人学会并形成良性的流动机制,努力建立学会吸收优秀人才的固定渠道,并积极影响、培养和形成新的社会择业标准。所以增强学会的能力急需引入经营学会的手段。 第四,经营给学会发展以导向。经营理念的引入,给予了学会一种行之有效的发展意识,即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学会的经营导向意味着不能先想到你的学会,而是要先想到你的产品或服务究竟提供给谁。形成以经营为导向的学会发展体制,首先需要树立经营观念。从学会的领导人、理事会成员,到部门主管、资深员工,以及每一个员工和志愿者,每一个人都要树立积极的经营意识,立足经营,开展各项活动。要广泛倾听各类服务对象对学会发展的意见,了解服务对象的愿望和需求;在学会内部形成一种遵循市场规律并以市场为导向的决策氛围,引导学会内部的服务对象导向意识;鼓励员工的创新和冒险精神。 三、发挥学会优势,强化学会经营 学会是结社性的、以会员为基础的非营利组织,具有政府、企业等组织无可比拟的经营优势和有利条件,学会要创新和发展,必须在其经营中审时度势,趋利避害。 (一)要认真研究解决学会经营中的各种政策。在我国学会改革和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体制性、政策性障碍,这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如进一步改革完善学会的登记管理、业务管理、挂靠管理、分层管理体制,针对学会的特点,研究和进一步完善学会非营利性经营活动的相应税收政策,促使学会组织增强活力、发挥作用;研究建立学会专职人员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以解决学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研究制定相应的学会财务管理办法和民间组织融资政策;对涉及到学会改革和发展的许多问题,如学会会员发展与会费收缴、民主办会、办事机构改革、接受政府职能转移、筹资、项目管理、组织评价等开展专题调研,为学会改革和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指导。 (二)充分发挥学会的组织优势。学会是智力密集、人才荟萃、创新思维活跃的知识高地和创新源地,是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跨地域的网状组织体系,具有专业性、综合性、横向性、群众性、志愿性的组织优势和组织能力;学会根植于广大科技工作者和职业者,具有社会沟通的治理结构和学术交流的基础,对他们的愿望和需求十分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等汇集面广,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信誉度和号召力;学会组织体系完善,运行灵活,管理扁平化,国家对学会等一类非营利组织围绕宗旨开展服务有优惠政策,这有利于降低学会运营成本,增强竞争能力。所以学会具有其他组织无可比拟的经营优势和特点。但是也要看到,学会主要依靠价值观,以及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纽带维系,组织结构相对松散,组织状态稳定性差,虚拟性强,约束力小。同时,学会作为非营利组织,并不存在于社会的一切方面,它们的活动领域有一定规律。凡是市场经济比较成功、企业运作比较有效的地方,学会等非营利组织一般不很发达。学会等非营利组织通常是个人利益实现得不够充分,国家利益也表现得不够突出,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条件下出现并发挥作用的。 随着学会的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学会的经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第一,受到营利部门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使得企业的利润减少,精明的企业家纷纷转向和学会合作,并展开竞争。企业家发现,会展、培训、编辑出版等学会的传统领域,实际上都是可以和学会公平竞争的市场,通过合理的价格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同样具有盈利的空间。学会受到这种来自企业界的压力,迫使它们不得不考虑如何提高服务的质量,不得不考虑如何与企业展开竞争。第二,品质时代对学会服务的挑战。信息时代,科技工作者和会员对学会服务的市场竞争的加剧,可供的服务选择越来越多,科技工作者和会员不仅可以选择学会的服务,也可以选择企业的一些服务。消费者在购买服务或捐赠的时候,越来越不愿意采取被动的行为,他们会进一步要求更好的服务。第三,多元文化下关注点的多元化。多元文化环境下,科技工作者和会员关注点的多样化。例如,由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服务对象开始提出各种问题,要求变得更为苛刻,甚至他们认为值得的服务可以支付更多的费用。这就要求学会在经营组合中不仅要考虑价格问题,还要精心设计一些非价格的东西,来满足各种阶层人士的需求。全球化潮流带来了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学会如果经营仍然只针对一种文化,将难以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所以学会必须充分利用会员共同的意识形态、信仰、文化、结社需求等所形成的互相信任、利他主义、朋友式的情感以及对荣誉、声望的追求,制定交易规则,以及互惠互利、互相监督和制裁机制,提高学会的凝聚力。 (三)充分合理配置学会的资源。学会具有组织经营的资源优势,包括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主要是指学会的组织资源本身,如学会的垄断市场、名称(牌子)、社会声誉、价值体系、历史文化等;有形资源主要包括学会的人力资源、会员、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要活动、期刊、会议、展览、培训、发言权,以及资金、财产、组织关系等。所以学会在经营平台产业(会议、展览、教育、培训等)、知识产业(期刊、图书、报纸等)、中介产业(人才评价、成果鉴定、社会评论)、咨询产业(决策论证、咨询会商、组织策划、发展规划、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也是学会的经营优势所在,学会应该在这些方面发挥优势和潜力,加强经营和扩张,做大作强。 同时,我国学会具有组织的唯一性。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为了避免非营利组织之间开展竞争,禁止在同一行政区域内设立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非营利组织。由于学会在组建时遵循非竞争性原则,所以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学会组织具有排他性、唯一性,学会从成立开始就拥有垄断性。学会的唯一性、垄断性对于学会经营提供了先天的优越条件和垄断市场,学会的许多重要资源,如会员、人才、志愿者、信息、管理等,还可以通过垄断或竞争从市场上得到。 (四)正确制定学会的经营策略 第一,时刻牢记学会的宗旨。重温学会的宗旨,能够把学会置身于超越现实的市场行为之上的崇高境界,激发和调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能够以宗旨为目标,形成积极向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学会上下团结一致,形成强烈的团队精神。另外,宗旨赋予了学会一定的公益使命,这种使命要求学会不能以谋取私利为目的。学会的宗旨代表了学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反映了学会的最终目标和理想。 第二,认真做好市场环境分析。市场环境分析主要包括:一般环境分析,如学会发展的社会环境(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等)和外部条件(资助者、政府、媒体、受益者、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社区居民等);市场状态分析,如市场划分、市场构成、市场结构和层次、市场进出规则和惯例、交易成本、市场类似的服务或商品状况等;服务对象分析,如直接和间接服务对象、潜在服务对象、对象需求及其潜在需求、购买能力和支付能力、行为特征及其文化特征等;竞争者分析,如直接的或现在的竞争者、间接的或潜在的竞争者、竞争者的规模和优劣势、竞争者的市场份额、竞争者的市场战略、竞争潜在的合作可能性、竞争的受益者或受害者等;其他人群分析,如志愿者、资助者、专业团体、政府各级机构、非受益人群的普通民众、评价者、旁观者等等。 第三,做好学会内部条件分析。学会内部条件分析主要包括:明确学会的目标,即在重温学会宗旨和分析学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的基础上,明确学会开展活动的具体目标;组织的资源分析,如财力、人力、物力、信息以外,还包括技术、经验、管理、应变能力、活动计划、竞争策略,以及组织的学习或模仿能力、人文环境和凝聚力等;学会的政策分析,如包括主要服务对象人群、资助者、区域成员以及其他服务对象所采取的政策,在人力资源、志愿者、资源分配方面采取的政策等。 第四,做好学会经营的市场分区与目标市场的选定。学会要做一定的市场调查,了解自己想要服务的市场和它的需求;要作出市场分区,辨别出你想要与之打交道的特定人群或目标市场;针对目标市场,制定政策、规范服务并细化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计划;将这些计划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市场。在目标市场选定之前,最重要的是要作市场分区。学会根据自身的优势,在市场上寻求一个独特的位置,进而扮演一定的角色。学会通过经营组合在目标市场上开展活动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五)更新学会观念,加快学会管理人才培养。目前,学会管理工作者中绝大多数是具有科学背景的自然科学专业技术工作者,但普遍缺乏非营利组织管理和经营的职业素质,要做好学会的组织、运营、管理,适应现代社会和信息时代学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强学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职业化、高素质的学会管理人才,不断地更新他们的观念,不断更新、补充、提高他们的作为学会职业者的科学素养、信息素养、职业技能、管理技能、经营能力,增强责任感、紧迫感、预见性。
个人分类: 科技社团|381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6: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