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上课点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理想中的一流大学应当有这一个特征
热度 16 fdc1947 2020-10-16 08:04
我理想中的一流大学应当有这一个特征 世界一流大学有哪些特点?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理想中的一流大学起码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上课不点名(包括如摄像一类的变相点名)而大多数的学生都自觉地来上课学习。 不点名而学生都自觉学习,说明学生的素质好,是自己要求学习。不点名而学生都来上课,说明教师所讲的内容,对大多数学生有较大的帮助。不点名,也是对不来上课的同学的宽容。 当然,一流大学应当有其他更严格的标准,我这里且不管它。只说我所说的起码的要求。 我们现在的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都是很严的。学校都要求对学生是否来上课作认真的考核。就是这样认真考核,仍然有许多学生想办法逃课,甚至花钱请人替他上课。即使自己坐着教室里,也是名义上听课,实际上不知道在做些什么。这样的学校,即使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就,即使被外面吹得天花乱坠,也决不能称为一流大学。 像监狱一样严格的管理,学生动一动就必须报告,让学生一天到晚按照被安排好程序去学习,只能培养出像机器包括如今的计算机那样能干的优秀的熟练工人,而不是具有创新思维的学者。 只有给学生以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自由接触到最优秀的科学思想,找到能够发挥自己最大能力的科学领域,才可能使他们不但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养成有独立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一流大学要培养一流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应当被培养成能够独立思考,有创新的思维能力的人。在学习上,他们应当能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正因为如此,学校对不来听课的那些学生,就能够也应当比较宽容,相信这些学生确实能够通过自学学好这些课程内容。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一流的大学里被培养成一流的大学毕业生的。一流大学并没有本领把不想学习的懒学生培养成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一个人的很多习惯、思维方式等在少年时期也就是在高中毕业的时候就基本形成。只有愿意自觉认真学习并有继续深造潜力的的高中毕业生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一流的大学毕业生。 只有对于真正愿意学习并有自学能力的人,学校才能够采取比较宽容的管理办法。也只有这样宽容的管理,才能够培养出来真正高质量的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 所以一流大学必须起码有我一开始就提出的那个特征,那就是上课不必任何形式的点名。 但是,如果对于不想认真读书学习,厌倦甚至已经怨恨读书,只是想混一张名牌大学文凭的学生,采取这样的宽松管理办法显然是不行的。那只能使这些学生进一步堕落。 因此,一流大学必须能够招收到真正愿意学习并且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这也是一个学校能够成为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 那么,我们现在力争成为一流大学的学校能够招到全都是自觉学习的学生吗? 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经过了三年炼狱般高中生活而考出来的。那与身高相仿佛的练习册是取得高分、上得好大学的资本。他们中间有多少人还愿意自觉地学习,谁知道? 诚然,在数以千万计的考生中确实还有大量的学生能够自觉地学习。但是,我们的大学并没有多少选择学生的余地,他们只能按照高考的分数从可能的最高分学生向下顺次录取,无法考察这些学生有没有继续深造的潜力,或者有没有自觉认真学习的愿望(而不是仅仅取得文凭的愿望)。为了现在大多数人要求的在高考分数面前的“公平”,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到了大学阶段,所有的大学,包括已经宣布实现一流目标的大学,都只有继续严格管理,不敢有半点松懈,不然,这些学生真的会堕落。 所以,在如今的情况下,要想在大学上课不点名,恐怕还非常困难。要想成为我理想中的一流大学,恐怕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其重要的原因在于“基础”,没有自觉自愿认真学习的学生,一切都是空话。 盖房子最重要的是打好地基。基础不行,上面的一切都很难好。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基础教育出了问题。六年小学、六年中学读完,弄得学生都不肯认真读书了,讨厌学习了。学生只是想混一张文凭,最好是名牌大学的文凭。这不能不说是基础教育的失败。这个问题不解决,一流大学只是一句空话。 现在的基础教育,不是为了教育人,而只是为了得到一张可能的大学文凭。这是走到岔道上去了。 基础教育,应当就是打好学生人生的基础,培养有道德、有文化、身体健康的人才。它应当与高考没有关系。高考是高等学校招生的考试,是高等学校检验学生是否适合到自己学校里来学习的一项工作。 现在事情弄反了,高等学校对于本应属于自己的工作,倒反而几乎袖手旁观,只需要在计算机旁数一数分数的高低,以及可以到自己学校学习的学生人数。而这样的事情,被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不这样做倒是违反了常理。 什么时候基础教育归基础教育,高等学校招生真正成为高等学校的事情,高等学校可以招收到真正愿意自觉学习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再谈论一流大学,就很有希望了。
个人分类: 教育|15915 次阅读|34 个评论
点名点出的困惑:男生变成了女生
热度 13 Liweigang 2013-4-2 08:47
今天是巴西利亚大学本学期开课的第一天,上午给研究生上人工智能课,下午是本科生的数据结构课。 本科生课的计划名额是 30 人,但往往都是超报。这不发下来的名单上共有 36 位学生。一般来说,我上课要求学生们在花名册上签到。但第一堂课总要点名的,以便开展互动,认识一下学生们。所以,待学生们都在花名册上签字后,我 开始 按顺序点名。 巴西这一代孩子们的名字都好记,无非就是丹尼尔 (Daniel) 或朱丽叶 (Julia) 等等。当叫到每位学生时,我都爱问问有没外绰号,可不可以叫,他们都高高兴兴地回答或起码举举手示意一下。在点到一位叫“若昂” 的男性名字时,没任何人回答。认真看了看,在名字后面真真确确地有个秀丽的签字。借此机会,我打算宣布一下课堂纪律。 巴西利亚大学 的 学生到课规则是这样的,每个学生的出勤率必须大于 75% 。四个学分的数据结构课,在一个学期内共要上 30 次,每次两小时。老师们一般都以每次课的签到为记录,也有特别认真的老师,是按小时让学生们签到的。这样一个学生全学期最多可以缺 8 次课。有的同学因为上班等原因不能到课,就委托要好的同学代签。我的课是这样规定的,如果发现代签,不追究代签者 ( 事实上也没办法追查 ) ,但被代签者要算两次缺席。这位“男”生将在本学期本课内,首开“按纪律规定办事”的先例。 下课后,我正忙着擦黑板(在巴西,偶有学生主动擦黑板,老师擦黑板正常)。听到旁边一“男”生问我:“老师,可以说两句话吗?”“可以” 我回答说, 但一股淡淡的香味已扑鼻而来。回头看时,一位婷婷玉立的“女”生站在身边。我开始迷糊了,第一次对本人的听觉质疑? “刚才老师点到的若昂是我以前的名字,但现在不用了”。 哦!我立刻明白了。“她”又说:“花名册上的名字还是男性的,法律文件刚到,但大学还没改过来。” 是吗?我在心里问自己。“她”接着说:“老师您能不能帮我把现在的名字在名册系统上改过来?” 这个要求可是超乎任课教师权限的。“我没这个权利” 我连忙回答说。“她”有点失望,但真诚地说:“那老师以后点名时能否叫我玛丽”? 我稍稍想一下,回答说:“当然可以”。 一袭女装的“若昂”, 不,“玛丽”满意地悄然离去。我不由自主地愣了好一阵儿。看来造物主又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还好,值得庆幸地是,以后点名时,“她”的困惑同时也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习俗伦理问题,在我这课上较圆满解决了。 面对弱势群体的社会现象,理解和宽容会得到最好的结局。 注 1 :巴西 南部南大河州议会最近通过法律,变性者凭身份证的姓别进入相应的公共厕所。 注 2 :为尊重学生隐私权,“若昂”或“玛丽”均为化名。
个人分类: 巴西人文|8195 次阅读|2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