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外资公司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在外资公司我学到了什么?—外资与本土(全文完)
热度 39 Taylorwang 2013-4-8 10:32
上世纪末,我校也采用了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因我的工作量及取得的成绩可以量化表示,而不是再凭一些人头脑中的印象,这样 2000 年底,在学校我终于升到了副教授,后来,也正式脱离宝洁公司。 日化行业对我来讲已是渐行渐远了,哪里留下了我青春奋斗的足迹。 虽然我也曾想在日化行业开展一些研究,但一直难以深入,且不谈发表到国外的 SCI 论文,在国内日化行业的二个专业性核心期刊《精细化工》及《日用化学工业》也发表过数篇论文,这些论文的内容仍是讨论如何解决日化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日化方面,主要缺少重要的基础研究。我掌握的表面活性剂磺化技术,完全从国外成套的生产系统中学习的,没有创新,也难以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若我仍将主要精力放在日化上,在日趋竞争激烈的高校中,晋升教授基本是无望的。 作为技术人员,大学的专业课学习,与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对自己未来的研究工作影响仍是巨大的 ,即使我与朋友合作开发出的一个日化原料产品——阳离子四元共聚物,且这个产品从宏观上来讲,节省了国内大量的外汇,也给我们带来不少的经济收益,但这个产品,关键仍是利用了我们大学本科专业课学到的高分子化学合成知识。我在学校是搞环境工程的水与废水处理研究,实验室的研究设施与带的研究生也都搞环境工程,且在学校的工作量要求越来越多,要上课,带本科生与研究生,申请及做研究课题,且申请的课题也都只能是与水处理相关的,慢慢就没有时间与精力再去搞日化行业的事了。 当然, 想与日化行业说再见也不容易 ,日化界的一些老朋友还有联系,有时一些日化企业的项目评审与项目验收仍请我去做专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资格的增长,职称的提高,做专家组组长的比例也在提高,虽然我知道,我在日化行业方面的知识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在不断下降,这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前前后后替宝洁工厂服务了十一年,也见识过国内的各种企业,有大型的国有公司、民营的大企业、小的个体工商户。能写下来的东西很多,限于篇幅就不写了。相对而言,我从宝洁公司生产部门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想一想, 应该总结为三个意识: 1 、安全意识; 2 、环境意识; 3 、质量意识。 记得刚进宝洁公司,进行安全培训,宝洁公司的安全指南的第一句话就是: 没有任何事值得用受伤或生命的代价去做。 在讲解时解释为:人的生命是无价的,不必要用生命去挽救公司财产,除非你的生命换回其它人,或更多人的生命。在宝洁工作期间,接收了多次安全培训,我也编写了 磺化车间的一些安全操作规程 ,有些安全的观点好象已根植于我的大脑,搞化工或水处理的工艺设计时,我都会自觉地或不自觉地从安全的角度审视这个工艺,有无安全方面的隐患。 公司内部的环境指引,也 要求真正做到尽量减少污染,满足当地的环保要求,且公司内部的环境排放标准严于本地时,按公司内部的标准执行。 在宝洁公司工厂附近,还有另外一家大型的外资日化企业,但管理人员是台湾人,他们知道国内的人情关系,用少量的钱财搞好与当地环保部门的关系,虽然从专业角度我知道他们做得比宝洁工厂差得多,且废水处理上花的钱也少,但由于会做表面功夫,仍能得到当地环保部门的表扬。宝洁在 1996 年将厂区初雨收集处理的理念,带到当时广州浪奇宝洁有限公司的废水处理工程设计中,这差不多是国内最早工程化的初雨收集处理设施。 2012 年我参加国家环保部组织的环境安全风险大检查,检查了几家国内的石化企业,目前这些企业仍没有真正完善初雨的收集处置系统。 公司的质量意识, 主要体现在对品牌的维护 , 公司内部的指南要求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不得卖给消费者。 有一次,抽检到一批玉兰油产品中,少量产品细菌不合格,而大部分产品细菌检验是合格的,公司将这批数百万元的产品,全部作无害化填埋处理。可能有“愤青”或朋友认为我在这里替外国的大公司做广告,其实我没必要给他们做广告,他们也不可能给我广告费,这里介绍的是事实,心中也真是这样想的!这些大公司,从成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 品牌形象就是公司的生命 。国内的有些企业,不是也提出了要做“百年老店”的口号吗? 要做“百年老店”,就必须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下海”的这几年中,我 至少从心中摆正了技术开发与市场营销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若为了兴趣,为了写论文,为了完成科研任务,就可以不管市场,只要搞好研究就够了。但若你的技术开发是要实际应用,是要在市场中获得收益,则 技术开发就只是为市场营销服务的, 市场是第一位的,技术是第二位的! 我是“下海”后,又能回到岸上的,虽然知道市场比技术重要,但我也了解自己的能力与特长仍是技术,而不是市场,回来做以技术为主的工作也是必然的选择。 去广州宝洁工作, 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段不算短的插曲,有得有失 ,我得到了早几年摆脱当时压在我们这些年轻老师身上的贫困,也失去了许多其它的发展机会。有人跟我开玩笑讲:若当初不去宝洁,也许能提前 8 年以上晋升教授职称。若是那样,研究工作的平台就完全不同了,也许我就跟现在的某些“大牛”一样,经常去北京“跑部钱进”,靠“纵向”课题维持,而不是 现在吃百家饭,主要靠横向的科技服务来维持课题组的运行,给研究生们提供适当的补助。 但有一点可能是一样的,人仍会一样的忙禄,也不一定会取得什么重大的理论发现与成果, 因为那些重大的发现与成果,很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若下海了,就不上岸呢?可能赚的钱比现在多得多,前几年我们同时在宝洁做经理的几个人聊,他们大部分也都离开了宝洁,到其它公司做经理,除了我,他们的年薪都达到百万级,广州宝洁公司差不多是广东外资经理的“黄埔军校”。但对我来讲,现在的钱也够花了,再多的钱也只是数字上的变化,作为高校教师, 我得到了做老师,及偶尔发现一些新东西的乐趣。 既然选择了,就没有后悔,珍惜自己拥有的,人生没有什么最佳路径,也不必有什么利益最大化的考量,脚踏实地往前走,充满信心乐观地面对未来! 全文完
11166 次阅读|8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5: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