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环境治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VOCs挥发性有机物科普帖
hzpjoe 2020-6-15 22:11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化石能源的大量开采和利用,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臭氧层破环、酸雨、能源短缺和有毒化学品污染等已经逐渐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近年来,我国多地受雾霾持续围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数日难见蓝天,甚至连沿海的广东等地也是连日灰霾、大雾。其中,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是近地面臭氧和 PM2.5 形成的重要前体物,是导致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同时它也能和其它污染物 NO x and SO x 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污染物,可对环境造成更严重的二次危害。 除此之外,挥发性有机废气又是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质,它们常常伴随着异味、恶臭散发在空气中,会刺激人的眼、鼻、呼吸道,对心、肺、肝等内脏及神经系统产生有害影响,甚至造成急性和慢性中毒,可致癌、致突变。 日前,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自 2016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国实施,并废除原有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虽然经过长期法律保护并伴随人民环保意识提高,环境问题有所改善,但与人民理想的健康生活环境仍相差甚远,目前我国在面临的 VOCs 排放控制仍然十分严峻。 1.1 挥发性有机物的含义,来源及危害 从有机物的物理性质上讲, 挥发性有机物是指常温下饱和蒸汽压大于 70Pa 、常压下沸点在 260 ℃以下的有机化合物。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讲,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物,对环境和人类产生危害的一类有机物。根据挥发性有机物的官能团不同,常常可分为以下几类: 非甲烷总烃 ( NON-methane hydrocarbon , NMHC) 包含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含氧有机化合物 ( 醛、酮、醇、醚等 ) ,卤代烃,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等 。 VOCs 的来源十分广泛,可分为包括移动源和固定源。移动源指各类交通工具的排放,固定源又分为工业源和生活源。其中,工业生产是我们最大的VOCs排放源,占总排放的43%,这也表明我国要把工业污染源作为VOCs 控制 排放的首要对象。 工业源涉及行业众多,包括 VOCs 生产如石油化工行业、储运销环节、 以 VOCs 为原料的生产 如涂料、油墨、胶粘剂、农药等行业,及涂装、印刷、粘合、工业清洗等 含 VOCs 产品的使用过程 。 工业源涉及行业众多,包括 VOCs 生产如石油化工行业、储运销环节、 以 VOCs 为原料的生产 如涂料、油墨、胶粘剂、农药等行业,及涂装、印刷、粘合、工业清洗等 含 VOCs 产品的使用过程 。工业 VOCs 具有排放污染物种类多、持续时间长等优点,对局部空气质量影响显著。表 1.1.1-1 列出了几类 VOCs 高排放行业及其主要 VOCs 排放种类。 表 1.1.1-1 几类典型行业及其排放的主要挥发性有机物 行业 主要排放 VOCs 汽车尾气、沥青应用、生物质燃烧、炼油厂、农产品和化工过程 乙烷,丙烷,丁烷,正己烷等脂肪烃化合物 煤燃烧;汽车尾气;炼油厂; 建筑材料 苯,甲苯,间二甲苯,苯乙烯等芳香烃化合物 工业过程和废水净化 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乙烯,氯苯等卤代烃化合物 建筑材料;工业产品(处理过的木树脂、化妆品、塑料粘合剂、油墨、清洗剂等)车辆排放 醛,酮,酯等含氧化合物 VOCs 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极大的危害。比如卤代烃类的挥发性有机物在大气中会长期存在,一旦扩散至臭氧层,就会与 O 3 发生反应,最终使 O 3 浓度减少,形成 臭氧空洞 。除此之外,部分碳氢污染物通过阳光照射会与 NOx 发生反应,并在某些特定的气象条件和特殊地理环境下变成 光化学烟雾 ,变成更难处理的二次污染。大部分 VOCs 都易燃易爆,高浓度时引起火灾和爆炸; VOCs 是 PM2.5 主要的前驱体,在空气中可转化为 PM2.5 。同时当 PM2.5 遇到 O 3 、 VOCs 等物质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灰霾天气。 VOCs 因其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对人类通常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作用”,容易引起人类神经系统、内脏器官、血液系统的暂时或永久性损伤。 具体表现为危害呼吸系统,导致咳嗽、咽部充血、呼吸困难;危害皮肤、眼睛,造成流泪、视物模糊、皮肤过敏;危害血液、肝脏,易诱发白血病、肝功能衰退、记忆力衰退等 。表 1.1.1-2 列出了几种主要 VOCs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1.2 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技术 现阶段对 VOCs 的排放有如下常见的处理方法: 吸收法,催化燃烧法,光催化法,吸附法,冷凝法,等离子体法,生物降解法,膜分离法 等。 吸收法属于湿法工艺,适于处理大气量、中等浓度的 VOCs 有机废气,该法过程较复杂,成本较高,但在处理的同时,可对有用物质进行回收再利用; 吸附法适用于中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处理,去除效率高,且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但该法不适宜处理高浓度高温废气,且存在吸附饱和现象; 冷凝法是利用污染物的露点,将其凝结为液态后回收的处理技术,适用于高浓度、单一组分且具备回收价值的 VOCs 有机废气的处理,该法成本较高,常作为预处理手段; 膜分离法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气的处理, VOCs 回收率高,流程较简单,但该工艺成本较高,膜易受污染;等离子体法利用等离子体场产生的大量高能量活性物种将高分子有机污染物离解成小分子物质,适用于低浓度、大风量 VOCs 有机废气处理; 生物降解法利用细菌等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进行新陈代谢,从而实现污染物的分解净化。该法具有能耗低、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 综上所述,这些处理方法可以分为 回收处理和降解处理 两大类。一般来说,回收技术主要用于浓度较高(大于 5000mg/m 3 ) 或价格较昂贵的 VOCs ,以便于对其进行回收利用,常用的有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等;而 降解技术主要用于中等或偏低浓度 (小于 1000mg/m 3 ) 的 VOCs ,常见的降解技术包括催化燃烧法、光催化法、生物降解法和电晕法等。催化燃烧法及吸附法对所处理的 VOCs 种类有普适性,但吸附法运行费用高、去除效率较低且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冷凝法、膜分离等技术则有一定的选择性;生物处理技术和光催化技术处于研发阶段, VOCs 处理效率相对较低,虽从长远规划来看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但是就现阶段而言,其运行费用相对较高。 对于 VOCs 含量的降低或消除, 催化燃烧法是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方法。 因为 催化氧化技术几乎可以处理所有的烃类有机废气及恶臭气体,适合处理的 VOCs 浓度范围广,且与热力燃烧相比,催化氧化技术具有起燃温度低、反应速率快、降低能耗、处理效率高、二次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少等优点 。 实际末端治理过程中,我们会根据VOCs的种类,将这些处理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充分发挥每一个的优点。 参考文献: C. Yang, G. Miao, Y. Pi, Q. Xia, J. Wu, Z. Li, J. Xiao, Abatement of various types of VOCs by adsorption/catalytic oxidation: A review, Chem. Eng. J., 370 (2019) 1128-1153. C. He, J. Cheng, X. Zhang, M. Douthwaite, S. Pattisson, Z. Hao, Recent Advances in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 Review Based on Pollutant Sorts and Sources, Chem. Rev., 119 (2019) 4471-4568. A. Kansal, Sources and reactivity of NMHCs and VOCs in the atmosphere: a review, J. Hazard. Mater., 166 (2009) 17-26.
7813 次阅读|0 个评论
综合施策,统筹提升环境质量
姜文来 2018-10-14 08:17
综合施策,统筹提升环境质量 姜文来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中央环保督察组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对长期没有解决的重大环保问题具有“立竿见影”作用,深受广大民众的拥护,让地方环境保护这根弦绷得更紧,有利于环境治理提升。中央环保督察组在督查完成后交办地方政府不少相关环境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尽快圆满地完成任务,向中央交一张圆满答卷,其效率和态度值得肯定。江苏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此专门制定了《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与环保奖惩挂钩若干措施》(下简称《措施》),是尽快解决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问题的具体举措,将有力推进交办问题整改。江苏积极出台《措施》,至少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对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问题高度重视。出台《措施》,说明江苏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问题放在心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去落实,没有说一套做一套。领导高度重视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领导重视,再困难的问题也能想方设法解决,并且解决的速度和效率很高,如果领导不重视,即便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主动去解决积极性不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效率低下,这是一种并不罕见现实。思想决定一切,高度重视说明认识到了交办问题的严肃性和解决问题的急迫性,提升了地方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增强了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整体环境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可保障的基础。 二是采取积极行动解决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问题。《措施》出台表明江苏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不是以文件的形式解决问题,不是敷衍了事,而是采取实际行动尽快推进交办的问题的解决,具体措施不是单拳,而是“组合拳”,包括环保考核评价、环保资金分配、生态示范创建、环境资金政策、企业监管服务、日常环境监察等六个方面,可以说是“全方位”地推进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问题的整改,多方发力,多种路径解决问题,展现了积极解决问题的决心,给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且具有可操作性。这种积极主动作为值得肯定和赞扬。 值得注意的是,《措施》只是针对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问题整改进行奖惩,毋庸置疑对于促进交办的环境问题整改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环境问题具有普遍性、隐蔽性和复杂性,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问题只是被发现或者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没有发现和不突出的环境问题不一定比交办的少,而这些没有发现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对环境质量的改善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同时要关注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严格遵守环保法,对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其不存在突出的环保问题,中央环保督察组没有发现其问题不在整改范围之内,这样这部分企业就不在《措施》中奖惩挂钩之列,也就不能充分享受督查整改带来的利好,显然对其有一定的不公平性,守法环保没有得到奖励,因“犯错误”整改得好企业就受到奖励,会不会变相鼓励遵守环保法的企业去“犯错误”?这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建议出台另一个相应的办法鼓励守法企业继续认真守法防患于未然,其待遇甚至超过《措施》中待遇是极其必要的。 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督查意见是地方政府环保头等大事。整体推进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切实解决面临的环境压力和问题,提升环境质量,提高环境执政能力是新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采取综合措施,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改善,需要全面考虑,采取“牵一发而动全身”统筹战略,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环境保护会提升一个新水平。
19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拯救环境吗?
热度 4 lionbin 2018-5-2 09:25
区块链进入普通人的视野,也许是比特币价格的热炒,也许是勒索病毒要求人们使用数字货币来支付恢复电脑内容的赎金,也许是新闻中看到的在黑网上购买毒品的交易。总之,近两年来,区块链技术开始迅速为普罗大众所听闻。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它甚至弯道超车盖过了也是刚刚兴起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风头。世界各国开始大范围的鼓励和支持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落地应用。大家都期盼,2018年能成为区块链技术广泛应用的“元年”。 这里不准备花费太多时间解释区块链的技术本身。简单地说, 区块链技术的基础,是构建一个不可变分类账的交易数据库,它可以看做是一种分散的、可创造信任的超级计算机 。目前一些开发者、企业、银行、甚至音乐人士已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在投票、供应链中的产品追踪、股权交易、货币支付、音乐家“创意护照”等用途上。一年前,瑞典农业大学的生态学家Guillaume Chapron在 Nature 周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The environment needs cryptogovernance”,论述了区块链技术如何用来帮助拯救我们的环境。论文发表的当日, Science 周刊记者采访了Guillaume Chapron,讨论了有关货币、政府和信任的未来。本文就是根据这篇文章和采访记录整理而成。 1. 用计算机来建立信任 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就在于它如何接近信任。该系统并不是要检查每一方的可信度,而是假定每个人都会表现出自私的行为。但无论贸易商多么贪婪,区块链则一直会保持诚信,即使当事人不能,也可以信任。 如果人类总是无法建立信任,也许应该用计算机算法来取代它们。 其实, 环境危机的日益增加,就是因为缺乏信任而导致的。 彼此不为人知的多个参与者之间,从公司和政府到个人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为欺诈和失败的政策创造了很多机会。环境危机在传递中,其中要经过许多媒介,要经过第三方或者权威机构的定性评价这种中央控制的系统。比如,超市所出售的鱼,供应链很长,甚至超市最后都不知道它出产自哪里,因此,一些环境不可持续的商品就有很多机会进入供应链。而如果这是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这将意味着,当消费者在购买鱼时,他知晓供应链的每一步,而且这个链条不能被伪造。例如,英国伦敦的技术平台Provenance正在开发基于区块链的协议来跟踪资源和原材料,它与印度尼西亚渔业公司合作,追踪供应链中可持续捕捞的鱼类。矿物质、木材或食物也可以参照这样的方法。海关官员可以通过使用便携式DNA条码扫描仪来发现非法交易的动物部位或植物。 如果生态足迹与物联网相连,其他商品可以在区块链上标记其生态足迹,传感器记录制造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沃尔玛正在通过在区块链中记录农场原产地和储藏温度等信息来跟踪其猪肉供应链。公司也可以追踪他们使用的水、能源或原材料。企业或消费者的整体环境影响可以记录在区块链和可持续行为中,这些行为可以通过退税等激励手段获得奖励。可以想象的是,建立这样的商品生命周期记录也非常有助于发展循环经济。 2. 智能合约保证计划的事件必须发生 在区块链支持的“加密治理”时代,法律可以用计算机代码编写的“智能合同”来代替,信任、法律和执法完全可以外包给计算机代码。区块链技术建立起来的智能合约可以保证计划的事件必须发生。智能合约的优点非常明显,其执行与相关各方的意愿、批准或行为无关,不可能退出,它们不需要可信的第三方或托管来管理,而且这种方式很便宜。换句话说,智能合约可帮助用户以透明无冲突的方式交换金钱、财产、股份或任何有价值的物品,同时避免中间商的参与。例如,货物到达时自动支付发票,这是通过制定用计算机代码编写的商业逻辑“智能合约”来完成的。该代码使用在区块链上实现的以太坊的编程扩展,智能合约在满足特定条件时自动执行。所以,有人说智能合约将在未来取代律师这个职务。 的确,计算机代码不会像人类的自然语言那样含糊不清,它们独立于现有的法规或机构。 智能合约完全可以用来建立自主数字实体来管理自然资源。例如,我们可以用卫星来远程监测生物多样性,如果我们在某个地区达到了一定数量的生物多样性,合同中所设立的对当地社区的奖励就会立即执行。 这种自然资源将被加盖可持续性证书,允许社区进入这些认证产品的市场。享有自然资源所有权的社区可以通过比特币直接获得生态系统服务或实现保护目标。这样,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以取代其他形式的资本储存。社区可以通过区块链进行可再生能源交易,快速可靠,无需第三方控制。 区块链可以确保保护和开发资金按照预期使用。资金可以跟踪,附加有特定目的,有一个到期日或在项目时间表里满足条件时自动释放出来。这样,资金就不可能被吸走,因为中间人被切断了。区块链可以更容易地收集防止野生动物对作物造成破坏的保险,支付是立即执行的,这样可减少延误或腐败。 3. 自然资源和资产的所有权证明 区块链可以证明任何可以数字化的东西的存在和所有权。区块链可以肯定地证明,某个记录的信息(一段数据、文件、交易、证书、事件或身份)在特定时间存在。如果一个资产可以被分配一个唯一的数字标识符(比如条形码),那么它可以被包含在其中。该标识符通过一个加密函数运行,该函数将其转换为一个唯一的数字和字母串,称为哈希(hash),存储在区块链中。哈希函数仅在一个方向上运行 - 哈希值不允许返回并获取生成它的原始文档,并且用户无法猜测哪个文档会为他提供特定的散列值,这意味着这样的证书不能伪造。稍后可以重新计算哈希以证明资产在特定时间是存在的,却没有必要透露资产本身。类似的,还有土地登记、文凭证书,科学数据或医学数据。当然, 区块链无法对输入的系统数据或文件的真实性进行认证明,但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进行评估。 例如,可以使用加密密钥基础设施确保评估人员的身份和声誉,这意味着只有经过认证和信誉良好的评估人员才能输入数据。也就是说,对评估人员的身份和声誉记录,本身也是一个区块链。可以理解的是,那些由传感器自动生成的数据,比如射频识别芯片、温度、水质和各种传感器,是可以经过哈希后直接输入区块链的。 4. 增加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责任心 区块链也可以影响决策。区块链投票是组织选举的一种非常便宜和安全的方式。按照现有的方式,如果你想组织一场关于如何管理自然资源的投票,无论是森林还是渔业,你需要规划基础设施,需要设立投票箱,需要告诉人们什么时候去投票。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最终,人们也许还不相信最终的结果。通过区块链,就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和密码认证进行投票,并获得强大的安全性。这样, 公共、共享和不可变的资产与交易登记就可以帮助公众监督政治家来真正负起责任。 投票也可被视为一种交易。 例如,区块链投票已被韩国社区政府用于当地预算投票;丹麦政党的内部选举以及塔林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股东也正在实施;澳大利亚邮政正在考虑将其用于大学和公民选举;莫斯科市正在探索应用区块链来绕过投票欺诈。地方社区完全可以通过临时投票授权来管理自然资源。例如,只有在基于社区的民主程序批准下获得捕获配额的情况下,鱼才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交易。 问题与挑战 当然,区块链技术也遇到一些发展障碍。比如,比特币交易速度很慢,每秒限制在7笔,而Visa信用卡网络平均每秒交易2,000笔。为了运行和检查其复杂的算法,比特币需要一个高度计算能力的专用“采矿农场”网络,这要使用整个城市相当数量的电力。比特币每年消耗约10.4太瓦时电力,几乎是谷歌作为公司使用的两倍(5.7太瓦时),所以我们需要开发一种更节能的算法。像任何新兴技术一样,区块链需要时间和鼓励才能被逐步接纳。比特币的好处和风险对于人们来说还是很难理解,因为技术太复杂了。 区块链法律以计算机语言的“如果-那么-其他”的形式出现,其实是一种新的法律体系了。人类法律语言的细微差别,都必须由经过培训的律师进行解释;而编程语言则由明确的机器指令组成,法院不太可能理解计算机代码,而程序员有可能不了解他们的代码在真实世界中的含义。 区块链技术已经进入了经济领域,并成为其中重要的环节,可持续性发展也是其中之一。可持续发展科学家和区块链开发人员也许应该面对面来讨论问题和解决方案。当Science的记者问题“有很多生态学家对区块链的方法感兴趣吗”?Guillaume Chapron是这样回答的:我还不知道是否有将区块链技术链接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学术论文,我们需要更多的发展......我们拥有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我提议通过投票和合同来探索依赖密码学的环境治理。 当人们越来越了解区块链能够胜任什么时,他们将会产生出越来越多的新想法,这是我们目前无法想象的 。我的论文旨在激发思考。 参考资料: 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7/05/can-bitcoin-s-cryptographic-technology-help-save-environment (doi:10.1126/science.aal1221) Chapron G. 2017. The environment needs cryptogovernance. Nature, 545: 404-405.
个人分类: 一起读顶刊|11540 次阅读|9 个评论
我真担心钱花了,问题还没有真的解决
热度 9 Taylorwang 2018-3-12 08:02
近年来,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国内不少城市的空气质量与水的质量,已开始止跌回升,而农村的环境质量,特别是水的环境质量,仍每况愈下。对于国内的中年人,想起小时候的家乡农村,想起环绕着村庄的小河,总会想到小村之恋的那首歌:“弯弯的小河,静静的山岗”。那时小河的水能直接喝,小河能直接下去游泳。后来,河水越来越脏,且不讲直接喝,就是下水游泳也不行了。 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城镇污水处理率不断提高,城市的水环境已得到改善。随着国家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的污水整治工作也提到议事日程。在不少人的眼中,要解决农村的河水污染问题,就是解决农村的污水处理,也就是每个村镇都应该建污水处理厂。而对于分散式的农户,不可能建设完善的农村污水收集管网,则建设分散式的家庭污水处理系统,希望通过农村污水处理率的提高,来改善乡村河流的水质。我不否认这些措施,将会对改善农村水体环境质量能起一定的作用,但要解决农村水的污染问题,仅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我国传统的农业,有许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例如引入教材的桑基鱼塘式农业—渔业相互促进发展的循环经济耕作方式,还有我们童年时用河里的淤泥,用人粪,猪粪,鸡粪做肥料等等,从而使农业延续了几千年,仍能维持广大农村地区山清水秀的风貌。 农村的污水都收集处理,并达标排放了,现在农村的水污染问题就能解决了吗?我想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只解决了生活污水问题,要解决农村河水污染是远远不够的。童年时的村庄在苏北水乡,人口有一千人左右,那个时候不要讲农村有污水处理厂,就是县城,也没有一座污水处理厂,但河水是清的。记得后来在县城建了一座造纸厂,估计那个时候的造纸厂,排水也没有污水处理设施。那时主要交通工具是轮船,坐船去县城时看到,造纸厂排废水时,能将半个河道染成黑色。后来,这个造纸厂被关闭了,但家乡水的污染问题,总体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城市化率不断提高,村庄上有点本领的人,开始向乡镇跑,往县城跑,往省城跑,甚至往北京,上海,广州,国外跑。以我家乡的村庄为例,已有一半以上的人离开农村,流向城市,现在留在村上的长住人口应小于 500 人。能指望解决了农村越来越少的人口带来的生活污水污染,就能解决农村的环境污染吗?原来比现在多了一倍多的农村人口,生活污水都没有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现在只有原来一半的人,生活污水处理了,水环境就能变好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要解决农村水的污染问题,必须在农村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用循环经济的方法来解决污染问题。 小时候农民基本上都是用农家肥,很少用化肥。现在农家肥几乎不用了,全部使用比较方便的化肥,而 原来的农家肥则就成为了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原来农民家用燃料绝大部分是植物的秸杆,现在也喜欢使用比较方便的液化石油气,而 秸杆就成了多余的难以处置的废物。 在田间直接焚烧,引起大气污染,将其推入河道中,又引起水体污染。原来河道中淤泥是很好的农家肥,每到农闲时节,农民都将泥道中的淤泥从河底捞出来,再返回到农田中。 现在已多年不清淤,这些都是重要的污染源。 要解决农村水的污染问题,首先要做水体污染主要来源分析,然后再根据污染的主要来源,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事半功倍地利用比较少的投入,取得比较好的成效。 目前 国内的许多环保公司,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申请各级政府的各种补助,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农村污水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设备。 国家也为了解决农村的水污染问题,准备通过大规模地投入来解决这个问题。事实上,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在持续减少。 有可能政府花了不少钱,也真的建成了农村污水处理系统,但对目前农村的水污染现状改善不大,同时又有可能成为将来农村的经济负担。 几年前我就考虑过农村的水污染问题 ,与其花大钱搞所谓农村的污水处理工程,还不如先做系统的农村污染来源调查,然后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农民合理地耕作,减少对农药,化肥的依赖,提高化肥的利用率从而减少化肥的流失,帮助解决农作物秸杆的资源化处置。若这样做,有可能政府总体上花钱更少,更能解决目前农村存在的水污染问题。
5001 次阅读|19 个评论
须从三方面构建乡镇环境治理新机制
baocunkuan 2017-4-10 08:22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污染已经逐渐蔓延到广大农村地区,再加上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自身产生的污染和生态破坏,农村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而我国地方环保机构通常只设至县一级,乡镇环保力量普遍薄弱,缺乏专业环保人员,对乡镇环境问题鞭长莫及。另外,在一些发达地区,乡镇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及面临环境问题的复杂程度不比其他地区的县甚至地级市的要小。再加上长期以来乡镇及农村地区环保设施建设滞后、配制低,使得环境管理工作力不从心。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服务功能”,特别强调“乡镇政府要提供符合当地实际和人民群众需求的包括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在内的公共服务”,并“重点扩大乡镇政府在农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服务管理权限”。此前下发的《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也明确要求乡镇(街道)要落实环境保护职责,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这两份《意见》充分体现了乡镇政府在基层环境管理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服务职能。 乡镇作为农村地区的一级管理者,对农村环境问题最为清楚,且贴近基层群众,了解群众利益和诉求,掌握着最真实的反馈信息,是在与群众进行沟通时最为有效的“第一人”,可在众多污染纠纷问题上可充当着很好的调解角色,高效协调处理环境污染信访投诉,在宣传环保相关知识和政策方面也有地理优势。垂直管理改革之后,县一级经济发展将受到省环保部门的限制,而县以下的乡镇对县一级履行环境执法职责起着不可替代的监督作用。若乡镇政府作为自下而上环境治理的前哨,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完善乡镇政府职能,构建基层环境治理的一套机制,在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的同时,传达民众诉求,并以此形成自下而上的另一股监督力量,与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相结合,那么这股合力便可大大提高我国环境治理的效果。鉴于此,根据两份《意见》,构建乡镇环境治理机制应主要从以下 3 个方面入手: (1) 强化乡镇政府管理职能综合性:《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推动行政执法重心下移,精简统一效能,统筹乡镇党政机构设置,开展乡镇综合执法,强化乡镇政府的综合协调性,在公共服务信息化方面也采取“乡镇前台综合受理,县乡(镇)后天分类办理,乡镇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流程,在方方面面突出了“综合”二字。因此,乡镇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上也应当起着综合管理的核心作用,上级政府要给予乡镇政府在农村地区环境治理上的综合权力,例如与农业部门相关的秸秆焚烧问题、水利部相关的农村地区水污染问题以及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问题都交给乡镇政府统一管理,构建综合治理体系。 (2) 增加市场在乡镇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乡 镇政府购买服务平台建设,对适宜采取市场 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项目,应尽可能交由社会力量承担。因此,对于农场生活垃圾清运、秸秆等问题,可通过公开招标交由企业完成,使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效率。但是乡镇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同时,政府要履行监督责任,建立购买服务的监督与评估机制,严格按照要求规范操作过程,保证所购买的公共服务质量,也保证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3) 提高基层群众与政府的沟通效率:农民自身知识背景和能力可能无法清楚和专业地表达环境诉求,更无法从实际行动上高效解决环境问题,如果没有组织,很难发挥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作用。因此,外来帮助对农民集体的意愿表达和权益维护,以及提高农民环境治理能力和环境治理意愿有着不可或缺的帮助。在乡镇中,村委会是农民的自治组织,也是 连接乡镇政府与村民之间的桥梁,在乡镇政府与村民的关系中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 。所以,村委会干部可作为农民代表执行当地环保任务,作为农民意愿和诉求的传达者,和乡镇政府进行沟通,降低沟通成本,提高沟通的效率,促进农村地区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 此文是研究生课程《环境管理前沿》上一个叫丁丹的同学的课程论文,以《乡镇应配备专业环保力量》刊于今日(4月10日)出版的《环球时报》:http://opinion.huanqiu.com/1152/2017-04/10447680.html
25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迎冬奥亟需落实绿色化发展战略
热度 2 蒋高明 2015-8-6 14:37
北京迎冬奥亟需落实绿色化发展战略 蒋高明 7 月 31 日,北京与张家口联合申报 2022 年冬季奥运会获得批准,这是我国成功举办 2008 年奥运会之后的又一盛事。即将到来的冬奥会在北京和张家口两地同时召开,为迎接冬奥会,两地将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尤其在生态环境、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需要做很多细致的工作。就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冬奥会成功申报,无疑会大大促进首都北京和坝上地区的相关工作。 其实,申冬奥不是目的,当年举办奥运会也不是目的,生态环境的长远优势才是首都北京的软实力所在。北京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来自五大洲的客人?最直观的面貌就是生态环境质量。冬季是北京容易发生雾霾和环境污染的季节,北京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效,恐怕是冬奥会能否成功举办一个重大筹码。 围绕大气环境质量保护,北京市政府业已下大力度整治,除了严格执行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还退出《北京 2012-2017 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期间,计划压缩燃煤 1300 万吨 , 大力发展风能、光伏能源,降低机动车排污,实行与欧盟等同的“国六”标准,关停并转高排放企业 1200 家。 除了大气污染防治,北京政府还将加强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京张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绿色生态廊道、京津冀生态水源林等工作。 应当说上述措施对于改善北京生态环境质量,尤其改善坝上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大有裨益的,然而,想法虽好,还必须要很好的应对措施,否则再好的政策落不了地也是空想。对于污染产业也不能一关了之,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就业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还是很尖锐的。如何来解决这一难题呢?这里我们建议首都北京,借申冬奥春风,率先落实中央提出的“绿色化”发展战略。 在 3 月份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有一个概念让人耳目一新: “ 绿色化 ” 。这是十八大提出的 “ 新四化 ” 概念的提升 —— 在 “ 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 ” 之外,又加入了 “ 绿色化 ” ,并且将其定性为 “ 政治任务 ” 。换句话说,这是 “ 四化 ” 变 “ 五化 ” 。 要发展绿色化经济,农业首当其冲。自从有人类以来,人类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觅食或生产食物之中。第一次绿色革命带来了食物极大丰富,然而人类为之付出的代价也是异常沉重的,酸雨、温室气体升高、雾霾、病人增加、贫民窟出现等,无不与高度集约化、化学化、转基因化、市场化思维的农业模式有关。让少数人养活高度集中的城里人,土地承担不起污染之重;采取对抗的办法控制病虫草害,农田充满的杀机;五大激素进入食物链,产量提高了,营养下降了,污染出现了。当前很多环境污染,是因农业而起。如果从源头解决农业问题,从绿色化思维出发,让农业中的各项元素循环起来,农业完全是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生产健康的食物的。为了成功申报北京冬奥会,为了将来可能要迎接北京冬奥会,首都农业能否从减少面源污染,生产优质农产品,发展优质都市生态农业做起呢? 对于生态廊道建设,不能仅强调绿地率等数量,还有强调生态功能等质量。 我在北方城市中,很少看到由本地森林群落组织的城市生态系统,大部分还停留在园林绿化水平上。对于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人类采取停止与大自然对抗做法,充分发挥自然的修复能力,恢复后的生态系统人类提供的各种生态服务,远远高于现在破坏后再治理的效益。“绿色化”不是简单的绿化,绿化也不是简单的树化,绿化祖国不等于树化祖国。 工业也可以走循环经济道路,减少源头排放。 “ 先污染、后治理 ” 这一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不幸在中国重演了。采取“绿色化”工业思维,即使要求做到 “ 零排放 ” ,这在技术上也是行得通的,如造纸企业如果认真处理污水,业界内能够做到出水口的水可以喝的地步。污染不出工厂,治理成本就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理环境污染不是什么比登天还难的事,就看你重视不重视环境保护,是真搞环保还是假搞环保。 强调绿色化发展,就必须对遍布城乡的垃圾宣战。未来限制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可能就是垃圾围城问题。城市代谢受阻,加上来自农村的垃圾集中到城市里来,更加大了这一矛盾。垃圾处理的最好办法是要从源头控制,要实现减量化,一些塑料类物质必须从源头停止生产,叫停过度包装。垃圾分类,喊了好多年,为什么进展不大?恐怕还是有利益在作怪。作为首都,北京能否在全国率先叫停一次性塑料餐具、一次性宾馆用具呢?这个叫停,在全国有非常大的示范作用,会让来参加冬季奥会员的各国来宾刮目相看:北京对于环保终于动真格的了。须知道,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的宾馆里还提供一次性用品。不要说欧盟那样的发达国家,就连经济落后的非常国家都不提供。我们能将宇航员送到天上去,为什么就不能解决一个小小的白色污染呢?环境问题好多是举手之劳,不会比登天还难的。 其实,只要重视,非常困难的雾霾问题也是能够解决的, 2014 年北京 APEC 蓝的出现就是明证。雾霾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解决雾霾的出路不是简单的煤改油,而是发展思路要转变,要限制过度膨胀的私欲,限制过度产能。当然,技术上寻找替代能源尤其是清洁能源是必要的,但重新思考 “ 雾霾经济 ” ,适当恢复当年一些好的计划经济做法,走共同富裕道路是必要的。 我国过去在生态治理上走过的弯路,就是没有从战略高度上认真思考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后果,没有 “ 青山绿水也是生产力 ” 这样的战略思维。如今,中央强调“绿色化”发展,北京又面临着举办 2022 冬奥这样重大机遇,首都北京应当在全国带个好头,将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理念落实下来,早日还北京青山、绿化、蓝天的美好生态环境。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1845 次阅读|2 个评论
改善环境绝非朝夕之功
热度 2 baocunkuan 2015-6-24 12:02
主要观点: 生态文明建设立足于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长期得不到实质性有效解决的源头性、根本性和制度性矛盾,这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要痛下决心,从根源上解决环境问题;对于社会既要怀有解决环境问题的决心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希望,又要意识到环境问题不可能一朝一夕解决,要有耐心和定力,关键是全社会也要一起行动起来,努力改善环境质量。 北京日前天气良好,蓝天白云惊艳了市民,人们纷纷在网上晒图,感慨环境质量变好。但笔者在此想泼一下冷水,包括北京在内,各地环境质量要立竿见影地变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不可否认,40余年来,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许多城市和乡镇的空气、水依然受到污染困扰,土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笔者认为,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只是表象、结果,其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投资推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并未改变、经济格局仍处于产业链低端、社会的环境治理能力仍然不足。   众所周知,在长期形成的GDP 至上意识作用下,地方政府过度依赖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一时难以从根本上改变。   同时,我国多数企业仍处于产业链低端。大量企业规模小、分布散、工艺技术水平落后,其规避环境成本的动机较强,而政府监管相对困难。有研究表明,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即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低端制造业只能通过持续压低劳动力和资源环境价格以降低成本。在低端经济策略引导下,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以降低土地价格和环保门槛为代价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剧了治理难度。   此外,地方政府环境制度供给能力、环境公共监管能力、环境公共服务提供能力仍显不足。长期以来,以经济目标为主导的压力型体制导致地方政府官员缺乏环保动力。基层地方政府盲目追求政绩,一些地方领导不但为污染企业大开绿灯,还与其结成利益共同体。现行分权的财政体制导致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投入不足。现行组织架构导致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的监管能力弱化,无法抵御来自地方保护主义的行政干预,更无法有效解决跨区域的环境问题。公众参与和责任追究机制的缺失,导致地方政府缺乏改善环境的压力。   鉴于此,笔者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不能仅仅着眼于解决具体的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而应立足于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长期得不到实质性有效解决的源头性、根本性和制度性矛盾。毋庸置疑,这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要痛下决心,不能再有等和靠的思想;要加大力度,从根源上解决环境问题。对于社会来说,既要怀有解决环境问题的决心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希望,又要意识到环境问题不可能一朝一夕解决,要有耐心和定力,拿出实际行动,努力改善环境质量。 此文刊在《中国环境报》2015,6,19日第二版:http://news.cenews.com.cn/html/2015-06/19/content_30177.htm
2915 次阅读|4 个评论
环境污染,人人有份
zhaoxinggen 2015-3-4 11:15
《中国古代生态思想史》前言 当代的生态问题,不在我这课题的研究范围之中。具体的生态问题及其应对的技术,更不在我的专业范围之内。可是,写完此书,我总算和生态的关系更为密切了,更何况,当代的生态问题之严重,大家都是知道的,因此,我不揣浅陋,结合古人和今人给我的这样那样的启发,还有我对某些地区生态状况所作的实地调查,对当前生态问题中最为突出、最为敏感的环境污染问题,在这里发表一些粗浅的意见,野叟曝言而已。 控制污染源 处理环境污染问题,当然首先是控制污染源。污染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产业污染,其中主要是工业污染;二是生活污染。这两者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控制产业污染,政府有很大的责任,有关产业实体有很大责任。事实上,政府也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成效还是很大的,否则,局面会更加糟糕。在控制产业污染方面,民众也是有很大的责任的,只是许多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物质生活资料从原料开采,到生产、运输、销售、消费这一系列过程,除了消耗相关的资源以外,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人们对物质生活资料的消费,会刺激这些产业的发展。相关物质生活资料的原料开采、生产、运输和销售乃至广告宣传等等,因为民众的需求而蓬蓬勃勃,产业污染就大规模增加了。因此,产业污染,我们实际上都有份的,都是有责任的。生活污染,则是消费本身造成的污染,当然也人人有份。因此,我们消费物质生活资料越多,带给环境的污染就越多,有产业污染,也有生活污染。 要减少污染源,就要控制我们的消费。那么,在这个方面,古人有没有给我们提供相关的思想资源呢? 古代社会,环境污染也是有的,主要是生活污染,当然远远没有我们现在这样严重,还没有成为在大范围内的社会问题,也极少有人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可是,古人早就提出限制社会消费的主张,并且确实付诸实施。那么,古人为什么要控制社会消费呢?《管子 · 权修第三》云:“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不仅人君之欲无穷,而且是人人之欲无穷。白居易《策林二》之第二十六《养动植之物,以丰财用以致麟凤龟龙》云:“臣闻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他们认为,资源有限,所以,社会有必要控制人们的消费。古人是怎么控制社会消费的呢?首先是教化。教化就是宣传教育,这是儒家最为擅长的本事。其次是礼制。尚礼是儒家最为基本的特点。以礼制控制消费,早在先秦时期就是如此,统治者规定不同的社会阶层的不同消费标准,任何人不能够逾越。可是,教化和礼制,都没有收到显著的效果。关于世风奢侈、某些社会阶层越礼享受的感叹,在古籍中是常见的。当局限制社会消费的成功实例,还是有的。春秋时期,齐国有厚葬的风俗,木材、布帛消耗严重。怎么办呢?管仲就下令:重罚!违反标准丧葬,开棺戮尸,主丧者加罪。于是,齐国的风气,为之一变。 资源问题是当今另一个世界性的大问题,其严重性,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一样,大概没有人会否认。这两大严重问题的根本原因,都是人类的消费。因此,控制社会消费,其必要性如何,就不难理解了。 可是,最近数十年来,我们对物质生活资料的消费,不仅与日俱增,且增长的速度迅猛,大量的消费早就逾越了理性。节俭早就被看成落伍甚至是另类的生活方式,被鄙视、被嘲笑,奢侈、豪华、高端的物质享受成了最为普遍的追求,宫廷、皇家、贵族、豪门之类的词语充斥世间。更加不可思议的是,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资源消耗、匮乏乃至枯竭的严重性,竟然丝毫没有影响到人们消费欲望和消费行动的增长。这背后的原因到底何在?责任又何在? 在这样并不能让人乐观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来控制社会消费呢?首先当然是宣传教育。我们在宣传工作方面,一直做得非常成功,再说,现在传播那么发达,媒体的思想和行动也容易统一,所要宣传的是极为普通的道理,是符合全人类利益的观念,因此,在宣传这样的观念时,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缺乏足够的自信。至于古代以不同的社会阶层规定不同的消费权限,这是腐朽的等级制度的体现,尽管这样的做法,在封建社会灭亡以后还延续了很长时间,其思想残余至今还远远没有全部清除,但是,我们控制社会消费,绝不能也不可能采用类似的措施。管仲那样以酷政控制社会消费,当然也是不能行、不可行的。消费是经济行为,因此,控制社会消费,经济手段也是一个选择。例如,财产税、消费税、奢侈消费税等等税收,已经在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实行。这些税目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控制社会消费。你消费比别人多的物质生活资料,这意味着你消耗了更多的资源、对环境造成了更多的污染,而资源和环境,则是全社会的,因此,你必须为此而付出代价。 生物治污 绿化治污。产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应该控制,但是,无法杜绝。有生命存在,污染源总是存在,总会给环境造成污染。在有效控制污染源的前提下,如何消除污染,包括消除积累在那里的污染?生物治污,是最好的选择之一。把生物治污和发展农林水产行业紧密结合起来,是最为理想的选择。社会也正是这样做的,成绩显著,但是,问题还是存在。 种植各类草木,当然是治理污染的有效措施。可是,某些农村地区的某些做法,就不无可以改进之处。有些地区,从农民手里收回土地,这些土地,有些就给别人造工厂,馀下的,就种树,以应对工厂的污染。于是,大片大片的农田变成了树林。如果环境资本按照树林的面积来计算,那么,这些地区,环境资本确实很雄厚了。可是,如果稍加分析,其缺陷是明显的: 1 ,造成火灾隐患。这些成片的树林,和村民住房密集区或者工厂距离太近,有的只相差几米,几乎就是连在一起。这些树,几乎都是樟树之类的冬青树,我做过实验,随便折下一根树枝,就很容易烧着。如果这些树林失火,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2 ,缺乏多样性。这些树的种类单一,看看似乎很好看,但是,这种缺乏多样性的种植,对消化有害气体,是很不利的。因为,不同的植物,对不同有害气体的消化,是不同的。工厂里跑出来的有害气体,是不同的,单一化的树林,如何能够对付它们呢? 3 ,农业被取代。农田被种树了,不能种作物了。由此引起的农民消费的某些变化,使污染相应地增加了。例如,农民本来用稻草做饭,现在稻草没有了,就烧煤气做饭。烧稻草等的污染厉害,还是烧煤气的污染厉害?此外,农业被取代,农业的治污功能,也就被消解了。如此造林,会导致环境的脆弱化。 因此,绿化治污,要充分利用空闲的地方,不宜大规模地在耕地上种植草木,农村地区尤其如此。此外,还要考虑草木的多样性,经济收益,以及安全等因素。总之,当事者应该有生态系统的整体思维。 农业治污。在某些农村地区,农业被取代后,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其消除污染的功能被消解了。种植农作物,人畜粪便、河泥甚至垃圾等是上好的有机肥料。现在不种田了,这些就统统成了污染源。在农业被取代的地区,一般来说,是工业发展得比较好的地区,也是外来人口集中的地区。人口多,生活污染就多。最能够消除以粪便为主的生活污染的,就是农作物。在这些地区,农业被取代后,外来人口又激增,生活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如何消解?明代袁黄《了凡杂著劝农书》之《粪壤》第七批评某些地区:“猪羊皆散放,弃粪不收,殊为可惜”,且导致环境污染,“街道不净,地气多秽,井水多盐,使人清气日微,而浊气日盛。”当年大办农业的时候,人类的粪便等生活垃圾,都成了有机肥料,这些尚不足,还要饲养家禽家畜以积肥,还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到城镇装粪便作为肥料。 2 ,稻作地区的现代农业,是和排灌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农业被取代了,排灌系统很快就消失了。排灌系统消失,而排污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其地的水道排污能力也就不存在了,结果会如何?因此,治理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恢复其部分农业活动,是一个现实的选择。发展部分都市农业,对拦截暴雨径流,有效应对城市内涝同样贡献巨大。 水生物治污。水域污染,在环境污染中,最为集中。如何治理水域污染,这也是世界性的难题。某个夏天,笔者亲眼看见村民在奉命打捞河中的水草,说是要清除水域的污染。这对应付卫生检查也许是有效的,但是,对清除水域的污染,所起到的效果,适得其反。事实是,正是这些水草,在消除这些水中的污染物,它们消除污染之功,在这个季节,要远远大于它们对水造成的污染。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深秋,这些水草即将凋零,其消解水中污染物的功能严重萎缩乃至消失的时候,把它们打捞上岸,以免它们在水中腐烂,污染河水。 河水污染厉害,水太肥了,水生植物容易滋长,包括蓝藻。一位专家对我说,蓝藻根本无法打捞,即使用蚊帐布制作成的网兜捕捞,它也会从细小的网眼中滑出去。另一位专家对我说,他做过实验,利用高速离心设备,欲将蓝藻从水中分离出来,结果证明:根本无法分离出来。其实,即使成功地把蓝藻等水生植物从水中捞出来,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的问题。病根在水,蓝藻或者其他水生植物疯长,仅仅是表征而已。 我们可以作试验来测定:在水边或者水中,种植哪些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既可以让这些水生植物高效地吸收水中的肥力,也就是消解水中的污染物,又可以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利益?可是,水生植物也有可能造成对水的循环污染:水生植物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而成长,其枝叶乃至躯体,又可能在水中腐烂,造成对水的污染,例如蓝藻就是如此。因此,除了用人工的方法,适时对水生植物作适当的处理外,在水中养殖水生动物,包括鱼类和贝类动物,也是必要的。这些水生动物,能够减少水生植物对水的污染,例如,鲢鱼和鳙鱼会大量食用蓝藻,草鱼更是吃水生植物的高手,笔者解剖草鱼发现,它甚至连青苔都吃。此外,水生动物还会直接消除某些进入水中的污染物,例如泔脚等厨房垃圾,甚至人畜的粪便等,从而减少水中的污染。旧时的江南农村,不少地区,村民淘米洗菜和刷马桶,都在同一条河,仅仅是相隔一段距离而言,而河水还是他们唯一的饮用水水源,他们的身体还不会因此致病,其重要原因,就是水生动植物消解了那些污染物,有效地保持了河水的质量。 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即使不考虑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之严重,固然远远超过旧时,污染物也和旧时大不相同。例如,洗发水、洗洁精、洁厕精等化学洗涤剂的广泛运用,使生活污水也对某些水生动植物具有了杀伤力。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水生动植物,都适合在所有的水域生长。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寻找能够适宜于其地水域的水生动植物,以消解污染的能力和经济收益这两个方面为主要指标来确定对品种的选择。例如,就江南地区而言,传统的水生植物如菱角、莲藕、茭白、鸡头米、芦苇、水杨树甚至水杉等等,传统的水生动物如各种鱼类、贝类等,都在可以实验种植或养殖的范围。在鱼类中,鲤鱼、黑鱼、鲇鱼和小龙虾等,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强,选择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 活水治污 我曾经听一位专家型的水利官员讲述有关水利方面的事务,他说,历史上,治水本事真正大的,是那些属于思想家类型的人,例如范仲淹、林则徐等。他们的“通江达海”治水思想, 适用古今。其实,“通江达海”的思想,不仅适用于治水,同样适用于治污。近来,那位水利官员正在推动苏州城区的 “自流活水工程”,置苏州城里的小河小浜于大江大湖的流域尺度进行研究,让他管理下的水域都活起来,以降解 污染。很明显,在当今治理环境污染的种种工程中,他率先把“通江达海”的治水思想,运用到了治污中来。 这位水利官员的思想和实践,和古人暗合。古代也有这样的思想和实践。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朱熹也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这些就是活水治污的思想。古人常有意识地把治水作为综合工程来对待,航运、生产、生活、防旱、防涝、防火、防盗、防疫、景观等等,综合设计,综合实施。其中关于防疫的内容,就是治污。宋代楼钥《慈溪县兴修水利记》云,慈溪县城内水流壅塞,雨水和秽污停滀,污染严重,“气壅不宣,多起疫疠”。经过濬修整治,污水等能够及时排出,“如人之身,气血滞郁,疢疹随生。医巧药良,导之流通,则举体和畅,精神自倍。”宋代姜容《州治濬河记》云,台州城“山阻江蹙,鳞集数万家,迫隘湫郁于其间,为河以导沟浍,使人脱沮洳,宅亢爽,风气宣泄,疾疠不生。”这些,都是活水治污的成功范例。 某些农村地区,排灌系统健全,条条河流和水田,编织成水网,其间都相通。一年有大半年的时间,每条河都有长流水进,都有长流水出。即使是村庄旁边的河,大量承受着人们的生活污染,也能够保持河水的质量,活水之功,决不可没。 如果没有流水排污,那么,其地所有污染,包括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交通污染等等,除了某些气化物通过气流排向天空外,其他的,都留在其地,对其地而言,很可能是不堪承受之重了。假如其地又是工业很发达的地区,又因为工业发达而外来人口众多,那么,其地的生态,会是什么样的一种境况?因此,活水排污,也应该是我们治理污染的一条有效途径。 古人和今人,以及我实地调查所得,给我的启发还有很多,不仅仅限于治理环境污染方面而已。可是,限于篇幅和体例,我不能多说了。希望读者在阅读我这本书的时候,能得到某些启发,形成自己的生态思想,进而和大家分享这些思想,以促进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 赵杏根 2013 年岁末于独墅湖畔 中国生态思想史 前 言 当代的生态问题,不在我这课题的研究范围之中。具体的生态问题及其应对的技术,更不在我的专业范围之内。可是,写完此书,我总算和生态的关系更为密切了,更何况,当代的生态问题之严重,大家都是知道的,因此,我不揣浅陋,结合古人和今人给我的这样那样的启发,还有我对某些地区生态状况所作的实地调查,对当前生态问题中最为突出、最为敏感的环境污染问题,在这里发表一些粗浅的意见,野叟曝言而已。 控制污染源 处理环境污染问题,当然首先是控制污染源。污染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产业污染,其中主要是工业污染;二是生活污染。这两者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控制产业污染,政府有很大的责任,有关产业实体有很大责任。事实上,政府也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成效还是很大的,否则,局面会更加糟糕。在控制产业污染方面,民众也是有很大的责任的,只是许多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物质生活资料从原料开采,到生产、运输、销售、消费这一系列过程,除了消耗相关的资源以外,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人们对物质生活资料的消费,会刺激这些产业的发展。相关物质生活资料的原料开采、生产、运输和销售乃至广告宣传等等,因为民众的需求而蓬蓬勃勃,产业污染就大规模增加了。因此,产业污染,我们实际上都有份的,都是有责任的。生活污染,则是消费本身造成的污染,当然也人人有份。因此,我们消费物质生活资料越多,带给环境的污染就越多,有产业污染,也有生活污染。 要减少污染源,就要控制我们的消费。那么,在这个方面,古人有没有给我们提供相关的思想资源呢? 古代社会,环境污染也是有的,主要是生活污染,当然远远没有我们现在这样严重,还没有成为在大范围内的社会问题,也极少有人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可是,古人早就提出限制社会消费的主张,并且确实付诸实施。那么,古人为什么要控制社会消费呢?《管子 · 权修第三》云:“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不仅人君之欲无穷,而且是人人之欲无穷。白居易《策林二》之第二十六《养动植之物,以丰财用以致麟凤龟龙》云:“臣闻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他们认为,资源有限,所以,社会有必要控制人们的消费。古人是怎么控制社会消费的呢?首先是教化。教化就是宣传教育,这是儒家最为擅长的本事。其次是礼制。尚礼是儒家最为基本的特点。以礼制控制消费,早在先秦时期就是如此,统治者规定不同的社会阶层的不同消费标准,任何人不能够逾越。可是,教化和礼制,都没有收到显著的效果。关于世风奢侈、某些社会阶层越礼享受的感叹,在古籍中是常见的。当局限制社会消费的成功实例,还是有的。春秋时期,齐国有厚葬的风俗,木材、布帛消耗严重。怎么办呢?管仲就下令:重罚!违反标准丧葬,开棺戮尸,主丧者加罪。于是,齐国的风气,为之一变。 资源问题是当今另一个世界性的大问题,其严重性,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一样,大概没有人会否认。这两大严重问题的根本原因,都是人类的消费。因此,控制社会消费,其必要性如何,就不难理解了。 可是,最近数十年来,我们对物质生活资料的消费,不仅与日俱增,且增长的速度迅猛,大量的消费早就逾越了理性。节俭早就被看成落伍甚至是另类的生活方式,被鄙视、被嘲笑,奢侈、豪华、高端的物质享受成了最为普遍的追求,宫廷、皇家、贵族、豪门之类的词语充斥世间。更加不可思议的是,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资源消耗、匮乏乃至枯竭的严重性,竟然丝毫没有影响到人们消费欲望和消费行动的增长。这背后的原因到底何在?责任又何在? 在这样并不能让人乐观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来控制社会消费呢?首先当然是宣传教育。我们在宣传工作方面,一直做得非常成功,再说,现在传播那么发达,媒体的思想和行动也容易统一,所要宣传的是极为普通的道理,是符合全人类利益的观念,因此,在宣传这样的观念时,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缺乏足够的自信。至于古代以不同的社会阶层规定不同的消费权限,这是腐朽的等级制度的体现,尽管这样的做法,在封建社会灭亡以后还延续了很长时间,其思想残余至今还远远没有全部清除,但是,我们控制社会消费,绝不能也不可能采用类似的措施。管仲那样以酷政控制社会消费,当然也是不能行、不可行的。消费是经济行为,因此,控制社会消费,经济手段也是一个选择。例如,财产税、消费税、奢侈消费税等等税收,已经在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实行。这些税目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控制社会消费。你消费比别人多的物质生活资料,这意味着你消耗了更多的资源、对环境造成了更多的污染,而资源和环境,则是全社会的,因此,你必须为此而付出代价。 生物治污 绿化治污。产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应该控制,但是,无法杜绝。有生命存在,污染源总是存在,总会给环境造成污染。在有效控制污染源的前提下,如何消除污染,包括消除积累在那里的污染?生物治污,是最好的选择之一。把生物治污和发展农林水产行业紧密结合起来,是最为理想的选择。社会也正是这样做的,成绩显著,但是,问题还是存在。 种植各类草木,当然是治理污染的有效措施。可是,某些农村地区的某些做法,就不无可以改进之处。有些地区,从农民手里收回土地,这些土地,有些就给别人造工厂,馀下的,就种树,以应对工厂的污染。于是,大片大片的农田变成了树林。如果环境资本按照树林的面积来计算,那么,这些地区,环境资本确实很雄厚了。可是,如果稍加分析,其缺陷是明显的: 1 ,造成火灾隐患。这些成片的树林,和村民住房密集区或者工厂距离太近,有的只相差几米,几乎就是连在一起。这些树,几乎都是樟树之类的冬青树,我做过实验,随便折下一根树枝,就很容易烧着。如果这些树林失火,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2 ,缺乏多样性。这些树的种类单一,看看似乎很好看,但是,这种缺乏多样性的种植,对消化有害气体,是很不利的。因为,不同的植物,对不同有害气体的消化,是不同的。工厂里跑出来的有害气体,是不同的,单一化的树林,如何能够对付它们呢? 3 ,农业被取代。农田被种树了,不能种作物了。由此引起的农民消费的某些变化,使污染相应地增加了。例如,农民本来用稻草做饭,现在稻草没有了,就烧煤气做饭。烧稻草等的污染厉害,还是烧煤气的污染厉害?此外,农业被取代,农业的治污功能,也就被消解了。如此造林,会导致环境的脆弱化。 因此,绿化治污,要充分利用空闲的地方,不宜大规模地在耕地上种植草木,农村地区尤其如此。此外,还要考虑草木的多样性,经济收益,以及安全等因素。总之,当事者应该有生态系统的整体思维。 农业治污。在某些农村地区,农业被取代后,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其消除污染的功能被消解了。种植农作物,人畜粪便、河泥甚至垃圾等是上好的有机肥料。现在不种田了,这些就统统成了污染源。在农业被取代的地区,一般来说,是工业发展得比较好的地区,也是外来人口集中的地区。人口多,生活污染就多。最能够消除以粪便为主的生活污染的,就是农作物。在这些地区,农业被取代后,外来人口又激增,生活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如何消解?明代袁黄《了凡杂著劝农书》之《粪壤》第七批评某些地区:“猪羊皆散放,弃粪不收,殊为可惜”,且导致环境污染,“街道不净,地气多秽,井水多盐,使人清气日微,而浊气日盛。”当年大办农业的时候,人类的粪便等生活垃圾,都成了有机肥料,这些尚不足,还要饲养家禽家畜以积肥,还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到城镇装粪便作为肥料。 2 ,稻作地区的现代农业,是和排灌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农业被取代了,排灌系统很快就消失了。排灌系统消失,而排污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其地的水道排污能力也就不存在了,结果会如何?因此,治理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恢复其部分农业活动,是一个现实的选择。发展部分都市农业,对拦截暴雨径流,有效应对城市内涝同样贡献巨大。 水生物治污。水域污染,在环境污染中,最为集中。如何治理水域污染,这也是世界性的难题。某个夏天,笔者亲眼看见村民在奉命打捞河中的水草,说是要清除水域的污染。这对应付卫生检查也许是有效的,但是,对清除水域的污染,所起到的效果,适得其反。事实是,正是这些水草,在消除这些水中的污染物,它们消除污染之功,在这个季节,要远远大于它们对水造成的污染。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深秋,这些水草即将凋零,其消解水中污染物的功能严重萎缩乃至消失的时候,把它们打捞上岸,以免它们在水中腐烂,污染河水。 河水污染厉害,水太肥了,水生植物容易滋长,包括蓝藻。一位专家对我说,蓝藻根本无法打捞,即使用蚊帐布制作成的网兜捕捞,它也会从细小的网眼中滑出去。另一位专家对我说,他做过实验,利用高速离心设备,欲将蓝藻从水中分离出来,结果证明:根本无法分离出来。其实,即使成功地把蓝藻等水生植物从水中捞出来,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的问题。病根在水,蓝藻或者其他水生植物疯长,仅仅是表征而已。 我们可以作试验来测定:在水边或者水中,种植哪些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既可以让这些水生植物高效地吸收水中的肥力,也就是消解水中的污染物,又可以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利益?可是,水生植物也有可能造成对水的循环污染:水生植物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而成长,其枝叶乃至躯体,又可能在水中腐烂,造成对水的污染,例如蓝藻就是如此。因此,除了用人工的方法,适时对水生植物作适当的处理外,在水中养殖水生动物,包括鱼类和贝类动物,也是必要的。这些水生动物,能够减少水生植物对水的污染,例如,鲢鱼和鳙鱼会大量食用蓝藻,草鱼更是吃水生植物的高手,笔者解剖草鱼发现,它甚至连青苔都吃。此外,水生动物还会直接消除某些进入水中的污染物,例如泔脚等厨房垃圾,甚至人畜的粪便等,从而减少水中的污染。旧时的江南农村,不少地区,村民淘米洗菜和刷马桶,都在同一条河,仅仅是相隔一段距离而言,而河水还是他们唯一的饮用水水源,他们的身体还不会因此致病,其重要原因,就是水生动植物消解了那些污染物,有效地保持了河水的质量。 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即使不考虑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之严重,固然远远超过旧时,污染物也和旧时大不相同。例如,洗发水、洗洁精、洁厕精等化学洗涤剂的广泛运用,使生活污水也对某些水生动植物具有了杀伤力。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水生动植物,都适合在所有的水域生长。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寻找能够适宜于其地水域的水生动植物,以消解污染的能力和经济收益这两个方面为主要指标来确定对品种的选择。例如,就江南地区而言,传统的水生植物如菱角、莲藕、茭白、鸡头米、芦苇、水杨树甚至水杉等等,传统的水生动物如各种鱼类、贝类等,都在可以实验种植或养殖的范围。在鱼类中,鲤鱼、黑鱼、鲇鱼和小龙虾等,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强,选择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 活水治污 我曾经听一位专家型的水利官员讲述有关水利方面的事务,他说,历史上,治水本事真正大的,是那些属于思想家类型的人,例如范仲淹、林则徐等。他们的“通江达海”治水思想, 适用古今。其实,“通江达海”的思想,不仅适用于治水,同样适用于治污。近来,那位水利官员正在推动苏州城区的 “自流活水工程”,置苏州城里的小河小浜于大江大湖的流域尺度进行研究,让他管理下的水域都活起来,以降解 污染。很明显,在当今治理环境污染的种种工程中,他率先把“通江达海”的治水思想,运用到了治污中来。 这位水利官员的思想和实践,和古人暗合。古代也有这样的思想和实践。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朱熹也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这些就是活水治污的思想。古人常有意识地把治水作为综合工程来对待,航运、生产、生活、防旱、防涝、防火、防盗、防疫、景观等等,综合设计,综合实施。其中关于防疫的内容,就是治污。宋代楼钥《慈溪县兴修水利记》云,慈溪县城内水流壅塞,雨水和秽污停滀,污染严重,“气壅不宣,多起疫疠”。经过濬修整治,污水等能够及时排出,“如人之身,气血滞郁,疢疹随生。医巧药良,导之流通,则举体和畅,精神自倍。”宋代姜容《州治濬河记》云,台州城“山阻江蹙,鳞集数万家,迫隘湫郁于其间,为河以导沟浍,使人脱沮洳,宅亢爽,风气宣泄,疾疠不生。”这些,都是活水治污的成功范例。 某些农村地区,排灌系统健全,条条河流和水田,编织成水网,其间都相通。一年有大半年的时间,每条河都有长流水进,都有长流水出。即使是村庄旁边的河,大量承受着人们的生活污染,也能够保持河水的质量,活水之功,决不可没。 如果没有流水排污,那么,其地所有污染,包括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交通污染等等,除了某些气化物通过气流排向天空外,其他的,都留在其地,对其地而言,很可能是不堪承受之重了。假如其地又是工业很发达的地区,又因为工业发达而外来人口众多,那么,其地的生态,会是什么样的一种境况?因此,活水排污,也应该是我们治理污染的一条有效途径。 古人和今人,以及我实地调查所得,给我的启发还有很多,不仅仅限于治理环境污染方面而已。可是,限于篇幅和体例,我不能多说了。希望读者在阅读我这本书的时候,能得到某些启发,形成自己的生态思想,进而和大家分享这些思想,以促进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污染,人人有份,改善环境,人人有责。 赵杏根 2013 年岁末于独墅湖畔
3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以气为命,救救这个世界,救救我们自己——刍议当前治霾的紧迫
热度 2 pww1380 2014-11-27 10:31
人以气为命,救救这个世界,救救我们自己 ——刍议当前治霾的紧迫 杨文祥 古人有名言,“民以食为天”。 不过在大灾之年,虽几日不得食,尚有苟延残喘的机会。而今我们面临的生存考验并非饥肠辘辘的煎熬,而是“ 人以气为命 ”的紧迫,若一息不得入,一呼不得出,立时便有气绝身亡之虞。显然,“ 人以气为命 ”这一命题,对于今日中国和世界而言,要比古人的“民以食为天”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也更具有其刻不容缓的紧迫性 。由此可见, 说环境治理是当今世界国际社会的首要任务,治霾更是今日中国国家治理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头等大事亦不为过 。 大气污染即使尚不至于令今日中国和世界的人们惶惶然不可终日,常怀气绝身亡之虞,然其“温水煮青蛙”之效, 由空气污染而致人的鼻腔污染、气管污染以至整个呼吸道污染、肺泡污染,渐由污染而感染病变,由病变而阻塞,这样,气绝身亡必然是最后的结局 。 不过,即便后果是如此地恐怖,我们还是要感谢大气污染的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效应。因为,惟其如此,当今世界的数十亿人口才得以分批逐步地走向死亡,而不至于在一瞬之间造成整个人类社会整体灭绝的惨剧。也正是借助于这一“温水煮青蛙”的效应,我们这些暂时的幸存者尚有“忍气吞声”苟活几日的可能,在大限到来之前,有机会领悟“ 人以气为命 ”这一并不深奥,更不玄妙的朴素真知与真理,终能发出“ 救救我们这个世界,救救我们自己 !”的警世之呼。 环境治理 是当今世界国际社会的首要任务, 治霾 是今日中国国家治理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 头等大事。 忽视了这一点,无疑就选择了慢性自杀,选择了走向死亡的末世之路 。
个人分类: 盛世危言|2704 次阅读|4 个评论
荒漠植物是如何用水的
热度 3 袁国富 2014-9-9 09:05
荒漠植物是如何用水的 袁国富 水是孕育生命的源泉,有水才能有生命。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年降水量通常都小于 100mm ,塔里木盆地内的年降雨量甚至小于 50mm 。然而尽管这些区域雨水稀少,极度缺水,仍然生长着许多天然的荒漠植物。那么这些荒漠植物在如此严酷的干旱气候下,是如何吸收水分以维持生长的呢?正如许多生命都有对各自环境的独特适应能力一样,荒漠植物也通过改变它的形态和习性来适应干旱区这种独特的环境,其中,荒漠植物为适应它们生存的环境形成的独特用水策略是保证荒漠植物得以在严酷干旱环境下生存下来的根本。在我国西北干旱区,有三种分布广泛的荒漠植物:胡杨、梭梭和柽柳。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这三种植物具有不同的用水策略,它们典型地反映了我国西北干旱区荒漠植物的三种不同水分利用方式。 胡杨是生长在极端干旱区的一种乔木树种,在降雨量非常小的情况下要保证乔木的高耗水量,很显然必须要有稳定充足的供水保障,所以与我们在照片中欣赏到的其他荒漠植物不同,我们在许多的胡杨林照片中都能看到水,那是因为胡杨是一种典型的荒漠河岸林植物,它只能生长在干旱区内陆河河道的两岸。尽管是生长河岸边,胡杨根系的水分吸收主要还是来自土壤水,而不是直接去吸河水或地下水。在降水稀少而且河道可能经常断流的极端干旱区,要维持充足的土壤水分供给,就只能生长在河道两岸,这里通常受河道水的补给形成了两岸的地下水浅埋区,这些浅埋的地下水能够维持上方土壤水的充分供给。根据测算,单位面积胡杨林的年耗水量能够达到 500-600mm ,为了维持如此高的耗水,胡杨的侧向根系非常发达,以保障对尽可能多的土壤水分的利用能力。在野外能够观测到单株胡杨发育有直径高达 50m 的侧向根系网络,与胡杨地上部分平均仅约 10m 的株高联系起来看,组成了胡杨奇特的单株形态。发达的侧向根系是胡杨应对极端干旱区因经常性干旱威胁可能导致土壤水分供给不足而形成的重要适应机制。 梭梭的用水策略则表现的相对灵活。科学家们通过人工降雨实验发现,梭梭的生理活性对降雨的响应非常敏感,而没有降雨时,梭梭发育的深根又能保证它能够获得深层的土壤水甚至地下水的补给。对梭梭根系的发掘也发现梭梭吸收根在浅层和深层分布相对均衡,便于它灵活地利用降水和地下水。最近利用同位素信息对梭梭在自然条件下用水路径的追踪发现,梭梭在每年生育期早期更倾向于利用春季融雪产生的充足表层土壤水,而进入夏季,因为降雨稀少且不稳定,梭梭更倾向于用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对降水响应反而不敏感。从这些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梭梭是一种偏好利用雨水的荒漠植物。梭梭的这种用水策略决定了它更多地分布在雨水相对多的区域。在我国西北干旱区,梭梭主要分布在降水量大于 100mm 以上的区域,包括天山北麓和河西走廊沿线,这里的降水量可以达到 200mm ,通常冬季降雨相对稳定,能对土壤能提供较充足的春季融雪补给。尽管梭梭发育有深根,具备利用深层土壤水的能力,但是由于梭梭对降水的偏好,特别是生长季早期对浅层土壤水的偏好,梭梭很难在雨水更少的区域自然生长。比如在南疆或者降雨量稀少的内陆河下游区域,很少发现天然生长的梭梭。 与胡杨仅仅分布在河道两岸,梭梭主要分布在北疆和河西走廊不同,柽柳广泛地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不同位置,仅就这一点就能反映出柽柳对不同水分条件的适应能力。在西北干旱区,在野外地下水埋深达 10m 以上的位置我们能观测到柽柳的成片生长,在经常被水淹的河漫滩上也能发育成片的柽柳林。柽柳的这种适应能力实际上使它在我国其他半干旱、半湿润甚至湿润气候区都有分布。它还大量入侵北美,成为扰动美国西南部干旱区生态系统本地物种稳定发育的破坏者。柽柳超强的水分适应能力体现在很多方面,但是其专注于利用能够稳定供给的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的用水策略是一个重要原因。与梭梭不同,柽柳的叶片生理活动对降雨过程几乎不做出响应,说明他并不喜好雨水,我们的观测也发现柽柳水分利用几乎全部来自地下水。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主要是基于对柽柳根系发育和分布的认识,科学家们挖掘柽柳根系发现,柽柳的吸收根通常在含水量最高的区域大量发育,有强烈的趋水性,与胡杨大量发育侧向根系不同,柽柳根更多地是向下生长。柽柳地上部分冠层高度通常不高于 2m ,但其根则可以深入 10m 以下,地下生物量比地上生物量要高出许多,这种根系发育保证了对深层水分的吸收。 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大部分荒漠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都可以划归为上述三 种类型。不论是依赖河水,还是偏好雨水,抑或吸收地下水,干旱区的荒漠植物通过长期的演化而具备对其所处环境的特殊适应能力,形成了针对不同水环境的不同类型的荒漠植物,使得严酷干旱环境下的植被景观并不单调,大自然因此显得丰富多彩。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了解荒漠植物的水分利用方式,可以为我们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可持续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载于《中国科学报》2014-9-19日第15版 纵览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5106 次阅读|5 个评论
脚下的“低碳生活”
热度 2 lilylz2010 2012-3-2 09:42
生活在信息化时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媒体,不管是电视、广播还是网络、报刊、书籍,有两种声音在始终如一地被送到我们的耳朵,一是生态环境是如此如此地遭到破坏,总之地球快不够用了;二是在地球彻底不够用之前,人都需要好好活着,也需要当代人的后代也好好活着,所以大家要“低碳”;为了“低碳”,地球村里的各家各户都要求定期在谁家地盘坐在一起开会,讨论这个村真的需要大家建设的时候注意保护,最后听说大户人家有大户人家的意见,小户人家也有小户人家的看法,至于会议结果村民们是否满意,不得而知。毕竟是大事,让村民都知道,都满意也何谈容易!唯一明确的收获就是大家回去告诉村民们,要“低碳”。 一般很多理论或国家层面的东西和个人私人生活难以紧密结合,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时存在冲突。生活在大城市里,深有体会的是我们的生活环境确实太拥挤,都像大城市一样,地球也许真的不得不紧张!早上去匆忙赶公交车上班,车里挤得水泄不通,车里的人希望再别上了,车外的人想着怎么也要挤上去。有车的人不一样了,但车里不挤车外挤,有限的马路上大家尽量我先上路,你在后面跟着,最后只能走着停,停着走 …… ;公交车带给我的小戏剧性事件也不少,有次下车时,正从后面向前面挪着走,前面的一位男士(中等规模肚子、皮带外搭)往车后挪,车已经停下了,我急匆匆往过走时,被挂在这位男士的皮带扣上,我俩匆忙解决问题时,车都快走了,我红着脸箭步下车 …… 。不光是交通,还有医院、商场、酒店、小面馆、麻辣烫店,都是如此。 最近走路上班,感觉到了运动的快乐,也避免了挤公交车,更重要的是很“低碳”——不同频率的广播、路上不同的“低碳”面孔、身旁有缓缓东去的黄河水、还有路边绿绿的树丛、偶尔还有些水鸭作伴,很好的生活感受!尽可能地坚持下去 …… 。 其实,“低碳”方式很多,就看我们是否真的在意这两个字。多走楼梯、及时关掉不用的电器、生活的中水利用(淘米水浇花、洗澡水冲厕所 …… );种不了树,但完全可以不踩脚下的草!虽然离环境治理、地球寿命等目标很远很远,但至少可以让自己在无形的“低碳”生活中感受自己这样作为是有意义的。
4215 次阅读|1 个评论
请组织一个真正的大科学项目吧 -- 多学科共同研究环境治理?
热度 55 nyouyou 2011-11-27 14:56
我是一个过敏体质的人,对于空气质量尤其敏感。自从07年回国,每次体检都有一项“慢性咽炎”;每次只要在吸烟场所待一会,接下来总是一场从嗓子疼开始的感冒。也因此,在我过去的博客或微博里,对于北京空气质量的抱怨几乎已经成为祥林嫂,对于在公共场所吸烟者的仇视也已近病态。 翻了翻自己的blog, 2011年2月23日《 北京,人类集体慢性自杀 》 2010年10月11日《 “雾”还是“污” 》 2010年10月7日《 北京的空气--向我们已经以及即将癌变的细胞默哀 》 2009年12月24日《 北京蓝天何处觅 》 有趣的是,我在2008年-2009年11月从来没有抱怨过北京的空气。记得那时候每当与美国的朋友们谈论的时候,我总是很骄傲地说:我回来两年了,压根没感受过沙尘暴,天挺蓝,空气挺不错。也许不得不感谢08年的奥运与09年的60大庆,让在北京的我们有了两年多现在想来可以用“奢侈”形容的好空气。 可是自从2009年入冬以来,我对于北京的空气已经越来越忍无可忍。每到秋冬,每天早上醒来的咽喉痛都在提醒我这是北京! 而回国之后身边的令人触目惊心的患癌数据一次又一次印证了环境污染(空气、水、土壤)与癌症发生的关联(见下文转载新闻)。 我很高兴现在从民众到媒体都开始意识到PM2.5、空气污染这个严重的问题了。那我们还是集思广益可以做些什么吧。 在此抛砖引玉: 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希望北京、中国大力植树绿化。植树造林的优点太多,应该不需要过多阐述。 作为一名生物学家,我希望卫生部、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等机构(我对于具体机构设置比较不清楚,也许有其他更合适的机构)可以联合起来,整合环境科学、气象学、化学、医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组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科学”项目,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环境污染(空气、水源、土壤)的来源,对于健康的危害,并在真实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探索,提出n套环境整治的具体方案。也许做好了,还可以促进产业转型,对国民经济是一种促进呢? 空气没有“特供”。在恶劣的空气里,没有人可以幸免于害。不只是为了我们,更是为了那些无辜的下一代! 是时候行动了! 什么时候,让这样的蓝天在北京不再是一种“奢侈”? 附: http://news.sina.com.cn/green/news/roll/2011-11-26/025323527401.shtml 气象专家称灰霾将取代吸烟成肺癌首因 http://www.sina.com.cn 2011 年 11 月 26 日 02:53 扬子晚报 微博   今年 10 月以来,南京连续多天出现了灰霾天气,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也让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词汇“ PM2.5 ”进入公众视野。昨天,由环境保护部和江苏省政府联合举办的“ 2011 中国 ( 南京 ) 国际环保产业博览会”在南京举行,其中还以“蓝天工程”国际论坛为主题,邀请国内外专家共同为 PM2.5 问诊。    到底什么是 PM2.5 ?   【很复杂,是尾气泥尘等等的化学物理反应】   这几年,以 PM2.5 浓度为代表的“超细灰尘”污染,已经取代了早期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PM10 粗粒子为代表的一次污染阶段,南京等地早已相继进入了更加复杂的大气复合污染时代。可空气中这些“超细灰尘”,肉眼根本看不到,它们是谁?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经过研究,北京大学唐孝炎院士发现, PM2.5 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   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不是简单叠加,而是彼此之间不断进行化学、物理反应,使得污染变得十分复杂。唐孝炎研究发现, PM2.5 中有机物、硫酸根粒子、硝酸根粒子等均属二次气溶胶。“二次气溶胶‘贡献’超过 50% ,是 PM2.5 的主要组成成分”。    PM2.5 到底有何危害?    【严重灰霾污染七年后就会现肺癌高峰】   广州气象专家吴兑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灰霾与肺癌有着“七年之痒”,即出现灰霾严重的年份后,相隔七年就会出现肺癌高发期。   空气中的 PM2.5 吸入人体后,经过人体的循环系统,最终会进入血液,乃至肺泡。“灰霾将取代吸烟,成为肺癌致病头号杀手”,吴兑说,肺癌死亡率从上世纪 60 年代至今上升了许多,但同时和肺癌密切相关的吸烟率却在下降。问题究竟出在哪?专家们发现,天空的能见度在急剧下降,灰霾天数急剧增加,由此可以推测,是不是肺癌死亡率和灰霾天气有一定的关系?吴兑所在的科研团队做了一个估算,把上个世纪 60 年代至今的气溶胶消光曲线图和肺癌死亡率的曲线图同时标出,判断气溶胶浓度增加之后 7~8 年,肺癌死亡率就会上升。   现已证实 PM2.5 不仅对呼吸系统有伤害,而且也会导致心血管病发生和恶化。在美国,健康风险评估与空气质量管理十分受到重视。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岸的空气质量管理局副局长刘中兴博士说,当某种病症如哮喘达到一定比例时,地方政府就要开始追查污染物的来源。“如果发现,这种情况是与空气中某种污染物质息息相关,政府就会要求产生此类污染物质的企业进行处理,直至达标。”   刘中兴博士说,这就是健康风险分析,大气中的颗粒物尤其是 PM2.5 与人体健康最密切相关。 PM2.5 的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到达一定数值,会增加死亡风险。    PM2.5 什么时候有国标?   【预计 2016 年我国才会有 PM2.5 标准】    11 月的一次国际气象会议上,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承认:按国标,目前全国 70% 的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如果增加 PM2.5 监测指数,则全国 70% 城市不达标。目前,国家环保部已经开始征求意见,拟将 PM2.5 纳入监测中。预计将于 2016 年首次在我国施行 PM2.5 国家限值标准。   “中国推荐采用 WHO 第一过渡时期目标值,也就是‘超细灰尘’的浓度在 75 微克 / 立方米”。吴兑说,眼下全球 90% 的国家没有公布 PM2.5 浓度限值,只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日本、美国、加拿大等近十个国家颁布了 PM2.5 限值。“中国纳入 PM2.5 ,还不能算迟”。而按世卫组织公布的三个过渡时期目标值阶段,通常每跨越一个阶段,都得付出至少 3-5 年艰苦治理。    治理灰霾要用多长时间?   【欧美用了足足 50 年,我国仍需 30 年】   吴兑说,“超细灰尘”的浓度从 20 微克 / 立方米增加到 40 微克 / 立方米,能见度大概会从 40 公里恶化到 10 公里。而从 40 微克 / 立方米增加到 140 微克 / 立方米,能见度也就恶化到六七公里。“所以,当我们现在反过头来治理,即使在经济上做出很大的牺牲,把 140 微克 / 立方米减少到 100 微克 / 立方米或 80 微克 / 立方米,能见度并没有出现好转。”只有治理到小于 40 微克 / 立方米,才能使能见度达到十几二十几公里。这也是美国和欧洲治理大气污染花费 50 年那么长时间的原因所在。   “我国不少城市的大气污染当然远远没有当年伦敦这些城市那么严重,但尽管政府治理力度很大,也得需要 20 至 30 年才能看到明显的成效。”吴兑说,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大气环境治理的艰巨性、特殊性和长期性。本报记者 王娟
13897 次阅读|60 个评论
小孩的想象,未来的走向
热度 6 carldy 2011-3-13 23:27
前几天小孩参加“ 第十三届‘晨光文具·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 ”,就大赛主题之一“未来”写了一篇短文,我看后觉得想象很是丰富,便督促他认真修订,并鼓励他大胆想象。 他文章的标题很有意思《我的清污钻山豹》,为了把家乡污染问题解决,他想象自己成为一名科学发明家,发明一种我的清污工具。所到之处,污染全无。。。 很有趣。 大人们是否也可以这样尽情想象,这样,我们身边的环境将越来越好。 小孩子的想象,可以代表未来的走向。 祝福下一代,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本次大赛的主办单位: 语文教学通讯: http://xylt.blog.zhyww.cn/archives/2010/20109294712.html 语文报: http://www.zhyww.cn/
个人分类: 童真世界 Time for Childhood|29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跳出滇池治理滇池
生态人 2009-2-16 16:11
专家建议:跳出滇池治理滇池 2007-08-27 资讯首发: http://www.yn.gov.cn/yunnan,china/74032329806315520/20070827/1155390.html 没有滇池就没有昆明,不能放弃也不该放弃对滇池的治理。昨天,国内承担湖泊治理的多位专家在2007中国滇池水污染控制与技术专题研讨会上大声疾呼。 来自中科院、北京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华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及省内的20多位专家分别阐述了自己对滇池治理的观点。专家们表示,昆明应该加强对雨水的 回收利用,截污时也要考虑现有设施的处理能力,把污水处理能力的提高与雨污分流结合起来。 专家指出,滇池治理需要有全面、综合的思路,跳出滇池来治理滇池,把城市的发展纳入其中,把环保纳入整个区域的发展中。滇池治理要相对固定一个专家组,专家的意见要有连续性、系统性、可行性。在滇池治理上,可以借鉴江苏省铁腕治污的政策,强制关闭一些无法改造的污染企业,并制定严格的地方标准,逐步改善滇池的污染状况。 副市长王道兴出席研讨会并听取了专家们对滇池治理的意见和建议。市滇管局、环保局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王道兴表示,昆明将充分利用好专家资源,把有效的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最见效的地方。    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刘永定认为 :滇池治理首先要有科学的认识观,才能有科学的发展观。昆明有一部分水是现有的污水处理厂处理不了的,这是技术性的问题,造成污染负荷非常高。 城市必须排水,有的城市将河流渠道化,在提高行洪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污染处理能力。昆明在截污的同时要考虑到发挥现有设施的功能,把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提高与雨污分流结合起来。 设立滇池治理智囊团 中科院李文朝研究员提出,要相对固定一个专家组,这样的好处是,大家对滇池的问题比较熟悉,有一个系统的研究。专家的意见要有连续性、系统性、可行性。滇池治理要实现全流域全过程控制。    跳出滇池治理滇池 云南大学的段昌群说,环境问题不仅是环境自身的问题,它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要尽可能想出方法、方案,真正在全社会树立大家都来关注环保、关注滇池治理的氛围。在此过程中需要有全面、综合的思路,跳出滇池来治理滇池,把城市的发展纳入其中,把环保纳入整个区域的发展中。 要建立与管理体系相对应的技术体系。注意建立环境经济手段,使保护得到回报,将滇池治理所有项目进行分析,把管理放在与工程技术同等的地位上,把流域和湖泊的治理结合起来。 南京大学的杨柳燕也认为,政府部门应改变滇池治理的思路,制度优于技术,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加大中水回用力度 东南大学的吕锡武说,滇池污染主要是流域失控造成的,比如江苏省利用铁腕治污,科学治太的方法,强制关闭污染企业,制定了很严格的地方标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滇池治理管理上要严格,要痛下决心,逐步改造,争取从现在开始的10年,使滇池外海水质有明显的改善。 此外,昆明城市中水回用条件比全国许多大城市都好,如果能用处理过的尾水浇灌城市绿地或湿地,既能节约自来水,又能让绿地、湿地吸收水里的氮磷等,从而净化水质。    一龙牵头 多龙配合 中科院金相灿研究员建议:滇池治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应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长期从事这件事,在此过程中采取一龙牵头,多龙配合的办法推进治理的各项工作。滇池是中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所以滇池治理也是中国的大事,治理要有个好的规划,有个正确的理念。对于滇池来说,需要湖进人退,用保护滇池的理念,从永续利用的理念来治理它,要把湖泊看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抓住治理的关键性问题。(罗昆娅) 来源 : 新华网云南频道
个人分类: 专栏4:七彩云南|361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