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A-02-0信息是中介于因果与系统之内的指令(信息的哲学本质)
ruleofbit 2016-7-1 08:17
开宗明义,信息哲学是广义信息论的一种,信息的定义要站在广义信息论的角度才能理解。狭义信息论是研究在通讯 系统中普遍存在着的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如何提高各信息传输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一门通讯理论。广义信息论被理解为使运用狭义信息论的观点来研究一切问题的理论。一般的广义信息论认为,系统通过获取、传递、加工与处理信息而实现其有目的的运动。信息哲学将信息的获取、加工与处理,统称为信息转换,并认为信息从抽象形式到具体实在还有一个称之为信息施效的阶段值得研究。套用上面的定义方式,信息哲学认为,系统通过信息的传递、转换与施效而实现其有目的的运动。知道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可以给出信息的基本定义了。信息是中介于因果与系统之内的指令,能够传递、转换和施效。 一、定义 信息是中介,这是认识信息的首要视角,是本书对信息的基本哲学定义。本书认为:信息是因果系统的中介,能够传递、转换和施效。只有掌握这个定义,才能掌握和运用信息概念,才能把对象作为信息系统来认识。 要读懂这个定义的前半部分, 我们首先要对因果、系统、中介这三个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一、因果指的是,原因和结果及其相互关系。原因、结果、相互关系是缺一不可,互为定义的,缺了一个就谈不上因果,谈不上相互关系。相互关系不可见、不可言、仅能通过因果关系表现出来。有些“因果”,仅具备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并不具备相互关系,这种“因果”是伪因果,不是本著研究的对象。相互关系是因果的本质。 二、系统指的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有机整体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钱学森语)。系统的本质,与结构无关,与 相互作用 有关。没有相互作用,就谈不上系统。结构是系统的表现,而不是系统的本质。 三、中介指的是,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两极之间起居间联系作用的环节。对立的两极通过中介联成一体。中介因对立面的斗争向两极分化,导致统一体的破裂。(汉语词典) 通过概念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因果与系统都具备一个核心要素------相互作用,这个相互作用中介于因果之间、系统的部分之间,及其重要。这个重要的事物,我们又要如何对其进行研究呢? 让我们把目光转到控制论基础模型(图一)上来,这个模型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信息与相互作用的本质。 图一 思维展开 如下:①控制现象符合因果与系统的定义,就是因果现象和系统现象,就是图一体现的内容。②定义信息,就是描述信息。通过控制现象反过来描述信息,信息就是控制的中间过程,中间阶段,就是中介。③控制不是哲学术语,听起来奇怪。改为因果系统后,就得出了现在的定义“信息是因果系统的中介。” 反过来思考这个问题也是可以的:①事物的变化不是因为内因就是因为外因(内因变化不构成系统,不研究) 。②事物如果因为外因而变化,那么外因就必然规定变化的内容和方向。③这个对变化内容具体的规定,就是信息。 二、定义的角度 一、要站在控制(因果与系统)角度看待信息 。信息哲学理论本质上是在肯定控制基础模型的前提下,对世界本质进行的推断和认识,这种推断随着逻辑步步深入,甚至让人感觉荒谬的难以接受。 信息是因果系统的属性,要站在因果与系统中看待信息问题,不存在没有信息转换的因果与系统。 信息中介于因果系统是信息哲学的逻辑基石,在信息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就是物质统一性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相互作用、 联系与信息是等价的,世间的万物,只要存在联系,就必然具备信息属性,可以用信息哲学进行研究和思考。信息是因果的必要条件,即因果信息。如果两个物体之间不存在信息联系,那么这两者之间必然不存在因果关系。如果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那么这两者必然存在信息联系。 二、要明确 研究信息的目的性。 不要被信息哲学的名字所迷惑了,信息哲学不是研究信息的哲学,信息哲学是研究因果与系统的哲学。信息哲学的意义在于揭示可以从信息角度定性和定量地描述各种因果关系。信息现象,是且仅是,因果现象唯一的研究手段。信息哲学是通过相互作用的基本性质来研究系统问题的系统科学分支,是从哲学层次阐释系统科学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认识方法。 信息与系统是相辅相成的,不可逐一而论。要在系统中、因果中、控制中认识信息。 明确系统的特征可以了解信息的特点, 脱离了系统去研究信息是纸上谈兵, 脱离了信息去研究系统是缘木求鱼。 三、信息的普适性。存在相互作用的问题,如 主客、因果、相关、系统等问题,均可从信息角度进行思考。万物皆系统,万物源于信息。通过这一点,信息哲学获得了普遍的,科学的指导意义,这意味着一切系统本质上都是信息的施效形式,信息=联系=相互作用,信息可以多角度、多层次的介入具体学科。无论是科学还是宗教,信息哲学均可大展身手。 四、信息的客观性。信息是什么,这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信息不是物质,不具有本体,不能用本体论的视角去研究,当然不是什么。但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样的问题我们问习惯了,还是要给信息一个定义。按照本书定义,信息是中介,中介就是抽象的客观实在,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所以信息是客观的。过去的信息相关理论包含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理论之中。马哲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个定义移植到信息身上也是完全符合的。信息之所以能够从马哲中独立出来,建立更加基础、更加深入的哲学体系,除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外,更重要的是老三论的建立和现代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 五、信息的抽象性。信息不仅是客观的,还是抽象的。信息的抽象性首先体现在,信息的本质和数学的本质是互通的,都是一种抽象思维。信息的抽象性还体现在,信息是中介、是联系、是相互作用、是方式方法、是属性、是状态、是反映。信息源于微的物质,空的存在。什么叫微的物质,空的存在?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物质的属性不是物质,属性具备可传递、可复制性,是信息转换的结果。如果物质的属性被当做信息剥离出去,那么物质就只剩下存在两个字了,但是这个存在是空的存在,他不能被人所感知,也不参与任何因果过程。信息源于空的过程,将其称之为有生于无也不好,信达雅的翻译可以暂称之为有生于微(苗东升 有生于微:系统生成论的基本原理 《系统科学学报》2007年4期)。 六、等效原理。系统的等效性是信息哲学理论中的重要原理,最早由物理学提出,信息哲学直接借用。该原理与缸中脑之问直接相关,是信息哲学宗教化的直接依据之一。等效原理认为,如果两个系统的信息完全等效,即信息的传递对象、转换方式完全等效,那么信息的施效性也必然完全等效,这两个系统表现出的状态也是等效的,那么这两个系统就是等效系统,可以认为是同一个系统。这个原理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用微信发的回家吃饭和用嘴巴喊的回家吃饭,对系统而言是没有区别的,均能产生同样的施效,均能把贾君鹏叫回家吃饭。 四、定义的标准 定义是对事物的认识,一个定义的好坏,由对事物的认识深度来决定。目前学界对信息的定义估计有上百种,这代表学界对信息这个事物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为什么“ 信息是因果系统的中介”是一个好定义,理由有三: 一、目的的实现性,定义本身就是传信的工具,如果能通过简单的句子让人类联系起经验,建立起知识,那么定义的目标就实现了。本文会逐步对信息是因果系统的中介这一概念进行扩展,帮助大家快速建立信息哲学的知识体系。 二、 定义的普适性,能够涵盖一切具体领域中各种有关信息定义和概念的内涵。 陈思雨教授在《关于信息的83种定义》一文中,介绍了信息的四类、共计八十三种定义,这个定义除了个别删减过度,导致逻辑混乱的外,绝大部分可纳入本文对信息定义。信息的不同定义,均是本著信息,不同层级、不同方面的表现。 三 、鲜明的实践性,以因果与系统为核心,意味着信息哲学能够介入一切实践领域。一切事物的本质均为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又可能通过信息工程进行共轭拟态,信息工程又可以通过科学技术问题去研究。这就是本著核心思想:“具体问题→系统问题→信息问题→工程问题→科技问题”的全部逻辑。 那么这个定义的后半部分“ 传递、转换和施效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这里先给结论,具体内容将在信息传递论、信息转换论、信息施效论中予以介绍。 信息传递指的是,信息本身在空间或时间上实现的复现,是信息根本的属性。 信息转换指的是,信息通过计算编码成另外一种形式的过程,是信息本质的内在。 信息施效指的是,信息通过多层转换对外部世界产生控制的过程,是信息本质的外显。 附一:信息定义校验合格 附二:信息哲学下的系统问题
个人分类: 信息哲学|1677 次阅读|0 个评论
传统中介玛雅房屋总经理谈“互联网+”
francy 2015-3-13 17:58
时政频道 国内 传统中介玛雅房屋总经理谈“互联网+” 2015-03-13 16:28   来源: 光明网   我有话说 2015-03-13 16:28:51 来源: 光明网 作者: 责任编辑:张宁    光明网3月13日讯 (记者 沈阳)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中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引入了“互联网+”的概念也谈到了“O2O”,包括:“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家已设立 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 玛雅房屋总经理刘连智(左)和河北公司总经理臧志军 沈阳摄影   这些经济模式新描述到底会不会影响各行各业?光明网记者今天同玛雅房屋公司总经理刘连智先生对话提供一个视角。玛雅房屋公司已经有12年的历史,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4年底认定、玛雅房屋公司因其国内门店数已经有1600多家,是国内门店数最多的房屋中介公司。   光明网记者:刘总,您好!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在互联网时代,正被互联网改造或者迫到墙边求转型寻生态的行业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在我们今天的衣、食、住、行、用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应用,比如,快递业务替代邮政业务;支付宝业务替代银行业务;微信业务替代通讯业务;滴滴快的替代出租行业业务等。这些都是互联网的力量,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作为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买卖房子这件事,在“互联网+”风潮中,我们也见到了象搜房网那样上市了反而寻找落地的互联网企业,而在传统的房地产中介行业中,“互联网+”的应用也是越来越普遍,您认为这怎么解读?   刘连智(玛雅房屋):房产中介跟互联网的结合本来就不只是单纯的网上流量买卖的关系,而是线上、线下全面关联的应用。比如,像玛雅房屋公司这样的加盟和销售平台,自从在插上移动互联网和品牌商标的翅膀后,在过去两年多短短的时间,就迅速在祖国大江南北开花结果,公司的中介业务量比前9年的总和翻了几倍,同时也成为全国二、三线城市,特别是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家喻户晓的典范中介,加盟连锁企业规模越来越多。   光明网记者:是的,我在三年前你们成立10周年时、第一次去甘肃兰州市你们原来的总部,在我采访其他当地其他专家时,偶尔提到了玛雅房屋,想不到的是:都对玛雅房屋称不绝口。第二年在陕西西安市采访,见到很多玛雅房屋门店,问当地媒体同行,他们也提到玛雅房屋代理的“强势”与服务规模在当地口啤很好。所以,才开始注意到这个在北(京)、上(海)、广(州)名不经传的房屋中介。你们到底用了什么模式可以认百姓认可而获得发展地呢?   刘连智(玛雅房屋):玛雅房屋是以特许经营为发展模式的全国性房地产中介连锁机构,我们的经营模式采用 “先拓展,后庆典,核心店,区域片”的加盟模式,经营模式是“五会”品牌宣传。   这样的系统优势还包括:一是超前的运营模式和前瞻的交易资金控管系统、二是统一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三是建立完善的支持体系(全国教育训练体系、支援服务体系、专用房客管理体系、研究发展基金等体系)高效运行;这些都给中介服务提供了盈利的支持动力和保障。   玛雅房屋公司不仅经营二手房中介,还有一手楼开发、投资担保等一系列实体业务和服务性业务,经营业务从直营业务、加盟业务、新房业务、类金融业务、投资理财业务等五大板块进行作业;现在我们的注册商标成了国内房屋中介行业惟一的驰名商标、有自己的各项设计专利、多项知识产权。这些对了中介仲量行业而言,就是品牌认知度,就是互联网思维,也符合李总理提出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光明网记者:是的,感谢您用玛雅房屋近三年发展数据,给我们解读房屋中介行业的“互联网+”实战案例,祝你们在未来业务更上一层楼!   刘连智(玛雅房屋):谢谢! http://politics.gmw.cn/2015-03/13/content_15096090.htm 时政频道 国内 传统中介玛雅房屋总经理谈“互联网+” 2015-03-13 16:28   来源: 光明网   我有话说 http://politics.gmw.cn/2015-03/13/content_15096090.htm
个人分类: 玛雅房屋|8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到语言(文字)之前——各种感觉的平权性
wangdehua11 2014-11-9 22:42
无法否认,世界的一切理论都是一种语言表达,一切的理论都是对世界的认知,那么总也离不开个人的心理活动。从感受上: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视,听感受,那么理论就是特殊视听感受的运动。人的一切感受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与其它个体进行交流,语言文字只是一个中介,我们交流的并不是语言而是直接的各种感受。我们对物质的理解总是离不开视觉感受的,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总是试图将其它感受如听觉,触觉,生理,心里的各种感受与视觉感受对应起来。用“饿”来表示我们的食欲感。饿只是一种视觉而食欲感是一种生理上的感受,是看不到的。 我们对物质(存在)的理解都是以视觉感受为基础的,但不能忘了,其他的感受是同样 实在的,只是视觉感受最容易共享,久而久之就被绝对化了 。我们的认知总是试图将其他感受转化为视觉感受,用视觉感受解释非视觉感受。视,听,嗅,味,触,生理及心理感受彼此之间是独立的,平权的,不能互相解释,只能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视觉感受只是其中最基础的部分但并不是全部。对物质的理解已不能仅仅建立在视觉的基础上了,其他的感受形式也是一种物质。 各种感受形式的一一对应就是认知。语言就是特殊视听感受的一一对应,其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最基础的理论,不同的对应关系就是语言文字的差异也就是代表基础思维的差异。
3324 次阅读|0 个评论
面对论文买卖的中介,怎么办?
热度 26 Wuyishan 2013-10-29 18:20
今天收到一封邮件,显然是论文买卖中介方发来的,如下: 我们是挂靠XXXXXX的一个学会 , 经常举办高校学术会议 , 经常有高校的理事单位需要我们帮忙推荐发表论文稿件,正常的投稿周期较长,想麻烦您帮忙推荐运作,这样的话审稿周期可以短些,文章质量不行可以换文章或者编辑部提修改意见,费用好说,北大核心刊物每篇费用我们愿意出 5000 元, CSSCI 刊物我们自愿出 7000 元,作为编辑部的印刷出版费用,不知是否可以?期待您的回复!如有冒昧请谅解! 完全根绝论文买卖现象是不可能的,但如何刹刹这股风,使之吹得弱一些?大家有什么主意? 假定吸烟是百分之百的坏事(既然灵感是“烟丝批里纯”(inspiration),可见烟丝与灵感相联系,它就不是绝对的恶),那么,既然不可能禁绝吸烟,那么,在烟盒上印制“吸烟有害健康”字样也算是一种善意的提醒(是否有效?不知道) 。香烟的相对高价也算是一种经济控制手段。 论文买卖怎么控制呢? 相关阅读 胡泽文、武夷山,论文代写代发现象之研究,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07664.html。
个人分类: 鼓与呼|6939 次阅读|35 个评论
不动产登记条例明年出台,中介笑了
热度 1 orange8 2013-3-29 11:06
不动产登记条例明年出台,中介笑了,又要忙了,咳咳。
93 次阅读|1 个评论
申请(英国)留学无需中介
profjin 2011-12-17 09:07
目前申请留学的学生大多通过中介,其实大可不必。首先,申请材料一般可以直接在网上递交。至于personal statement和推荐信,对申请去英国读MSc的学生而言,并不那么重要。相反,好的工作经历和学习成绩以外的获奖纪录可能更有说服力。 合格雅思成绩则是必需的。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本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9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利用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利益是阶段性的
anan 2011-12-8 16:40
长期来看,中介模式都是阶段性机会。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中,“信息不对称”一直是个诞生商业机会的聚宝盆。但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息掮客”生意也往往是个被诅咒的阶段性生意,其衰败大多与其崛起的速度成正比。因为信息不对称背后蕴含商机在带来商业价值的同时,也在迅速地削减信息不对称。 这就如同再利用水位落差来发电,信息的“水位落差”没有了,自然也就没电可发了。特别是当机会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时候,这个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生意也就衰败得越快。
个人分类: 日常生活|21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当前我国的金融脱媒及特点
wyccn 2011-11-21 11:15
作者:邱兆祥 粟勤 来源: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18日 11 版)   金融“脱媒”也被称为“非中介化”或“反中介行动”,是指金融活动脱离金融机构的一种现象。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的解释,“当通常是由于政府机构为了控制或者管制金融中介的增长而出现某些干预,并且这些干预是为了削弱金融中介在提供金融服务上的优势,驱使金融转移与商业业务进入别的渠道时,则我们说反金融中介行动出现了”。      金融脱媒的实质是正规金融中介功能的缺失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8.11万亿元,同比少增2.09万亿元。今年4月和7月,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人民币存款分别环比减少5702.43亿元和10183.97亿元,其中个人存款分别减少4547.65亿元和4850.54亿元。与此同时,各地民间借贷日益盛行。这一切都预示着金融脱媒已经发生。      从《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的解释中可以看出,金融脱媒的实质是金融管制下正规金融中介功能的缺失。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美国就曾出现典型的金融脱媒:在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下,美国通货膨胀高企,但受到“Q条例”的限制,存款利率维持低水平,在这种背景下,大量存款从存款类金融机构流出,转向不受管制的金融市场。      当前的金融脱媒具有明显的中国特征      当前我国出现的金融脱媒与美国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情况有些类似,不仅表现为银行存款从存款类金融机构流失,而且表现为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向资金供求者之间的直接融资转变。但在整个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发育滞后的背景下,我国当前的金融脱媒带有明显的中国特征:      第一,银行存款从银行流出后并没有像当年的美国那样流向股票、债券等金融市场,而是大量流入了民间借贷市场,或者非正规的金融市场。自2011年第二季度以来,我国股指不断创出年内新低,交易量大幅度萎缩。截至9月底,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全面亏损,其中股票及偏股型基金的平均亏损已超过17%,即使往年熊市中能够保持稳定正收益的债券型基金也大部分出现亏损。相反,从浙江到内蒙古,从广东到山西,民间借贷的资金规模却在与日俱增。据2011年7月央行温州中心支行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统计,仅温州一地就有大约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中小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增长了40%。      第二,金融脱媒更突出地表现在中小企业贷款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脱媒”,与美国大型公司从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有着明显不同。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在证券市场等直接融资获得巨大发展的背景下,美国大型公司进一步摆脱对银行贷款的依赖而转向证券市场融资,竞争的压力迫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贷款的服务对象不断转向个人及中小企业,即使国际性的大银行也开始将包括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在内的零售银行业务作为战略发展的重点。而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仍然相对落后,加之国有银行对金融资源的高度垄断等因素,我国大部分银行在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调控中将非常有限的贷款规模分配给了并不缺钱的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而不得不转向非正规的金融市场或民间借贷。也就是说,我国当前的金融脱媒是中小企业贷款从银行的“脱媒”,与美国当年大型企业贷款从金融机构的“脱媒”有本质区别。      第三,中介链条延长、官方利率与民间利率差异扩大。民间借贷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有益补充,即使在金融业发达的美国也时常发生。但如果民间借贷盛行,则只能说明正规金融体系功能的缺失。实际上,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当前出现的民间融资虽然已脱离了正规银行有监管的贷款活动,但并没有真正脱离中介,即一些民间借贷并非在资金的最终供求者之间达成,而是通过“中介”将资金进行配给。这些“中介”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担保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机构,中介的形式则多种多样,包括类似传销的“老鼠会”、担保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的贷款,甚至银行贷款转为民间借贷,等等。在中介链条延长的同时,效率层层下降、风险不断递增。目前,我国一些民间借贷利率已远超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中介链条的不断延长以及每一层中介的盘剥成为民间与官方利率差异扩大的重要原因。      解决金融脱媒的根本途径在于金融深化      金融脱媒折射出我国正规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功能的丧失,其背后是因金融管制而扭曲的金融行为。金融管制的目的在于保证金融系统的稳定,但不恰当的管制会削弱正规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优势,并导致金融脱媒。从目前情况看,一些管制措施实际上已名存实亡,继续加强管制只能导致更大规模的金融脱媒。这不仅难以保证金融稳定,而且还会降低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配置成本,进而对实体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与美国等部分发达国家目前金融业过度发展因而需要加强监管不同,我国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其中服务于中小企业、农户和普通市民的“草根”金融更是极为不足。因此,解决我国金融脱媒的根本途径,是在推进金融改革的基础之上放松直至取消不恰当的金融监管:首先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放开银行存款利率上限,消除存款负利率以防止银行存款的进一步流失;其次要进一步培育服务中小企业的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降低准入“门槛”,消除银行业市场垄断,促进竞争,使银行贷款成为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最后,要大力发展股票、债券、基金等直接融资工具,拓展投资渠道,规范市场行为,强化证券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同时,放弃数量型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采用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以提高宏观调控的效果。总之,要突破单纯为稳定而牺牲效率的理念,尽可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并按照金融体系的发展不断进行协调。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12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商业的启示
热度 2 metanb 2011-11-8 04:33
商业的启示
(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 过去到商店里买东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基本上是当下完成交换。当然,这里买家吃亏的地方在于必须花时间跑路。在电子商务的时代,买东西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区别是买家先把钱付给中介,等收货后再由中介付给卖家。这里买家交钱后大约要等3天,而收货后,卖家也大约要等3天等待系统拨付。这样看来,买家和卖家之间是对等的关系。 假如把教师看作卖家,学生看作买家,支付宝作为中介,情况会是怎样?姑且不论细节,学生首先付款给中介,然后到约定的时间地点听课,教师完成授课后,从中介那里获得课时费。这样的话,教师一般不会被拖欠课时费。现在再来看看以学校作为中介会出现什么情况?目前的绩效工资+业绩工资制度,要等到接近年底才给发工资,实际上就是把拖欠教师工资(除去基本工资)给合法化了,不是吗? 由此可见,在教育领域工作的人要比在商业领域工作的人吃很大的亏,作为劳动者的权利似乎受到很大的侵犯。教师法允许出现这种情况?不得而知。刚刚想到,在国外,教师的工资制度是怎样的呢?最近人们总是在讨论Tenure-track,却对涉及自身权利的工资制度很少加以讨论,我感到很纳闷。要知道,现在国内很多高校都有很大的赤字,年年都要向银行贷款维持运行,连课时费都不能及时发放,还在那里讨论什么Tenure-track,讨论什么引进人才。一方面搞什么人才引进,一方面那点可怜的课时费都要拖欠一、两年,这不是很好笑吗?可是这样的事情却发生了,为什么呢? 让我来猜一猜:假定奶酪的大小是100,课时费为30,其它为70。现在,引进人才需要30,而那70无法动用。怎么办呢?咯嘀咯嘀一休哥,有了!先把课时费扣起来,作为引进人才费用,以解燃眉之急。可是,明目张胆地扣住课时费不好说啊。咯嘀咯嘀一休哥,又有了!咱来个“工资改革”,对!就搞“绩效工资”(管它叫啥呢)。然后就讨论来讨论去,党委讨论,纪委讨论,组织部讨论,教育部讨论,教师们(傻乎乎地)“民主”讨论……一讨论就是一、二年。不过呢,在讨论清楚之前,暂时不能发课时费哦,老师们理解一哈!妙哉改革! 嘿嘿~吼吼~
个人分类: 大学观察|3038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如何用SPSS做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zhangjing121 2011-10-2 10:17
1、调节变量的定义 变量Y与变量X 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M 的影响,就称M为调节变量 。调节变量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在做调节效应分析时,通常要将 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做中心化变换 。 简要模型:Y = aX + bM + cXM + e Y与X 的关系由回归系数 a + cM 来刻画,它是M 的线性函数, c衡量了调节效应(moderating effect)的大小。如果c显著,说明M 的调节效应显著。 2、调节效应的分析方法 显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 ,分为四种情况讨论。 (1)当 自变量是类别变量,调节变量也是类别变量 时,用两因素交互效应的方差分析,交互效应即调节效应; (2)当 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自变量使用伪变量 时 ,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做Y=aX+bM+cXM+e 的层次回归分析 第一步 做Y对X和M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1 2 。 第二步 做Y对X、M和XM的回归得R2 2 ,若R2 2 显著高于R1 2 ,则调节效应显著。或者,作XM的回归系数检验,若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 (3)当 自变量是连续变量, 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 时 ,分组回归: 按 M的取值分组,做 Y对 X的回归。若回归系数的差异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 (4)当 自变量是连续 变量,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 时,同上做Y=aX +bM +cXM +e的层次回归分析。 潜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 ,分两种情形: (1) 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自变量是潜变量 当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时,做分组结构方程分析。做法是,先将两组的结构方程回归系数限制为相等,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然后去掉这个限制,重新估计模型,又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前面的χ2减去后面的χ2得到一个新的χ2,其自由度就是两个模型的自由度之差。如果χ2检验结果是统计显著的,则调节效应显著; (2) 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 当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时,有许多不同的分析方法,最方便的是Marsh,Wen和Hau提出的无约束的模型。 3.中介变量的定义 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如果X通过影响变量M来影响Y,则称M为中介变量 。Y=cX+e1, M=aX+ e2 , Y= c′X+bM+e3。其中,c是X对Y的总效应,ab是经过中介变量M的中介效应,c′是直接效应。当只有一个中介变量时,效应之间有c=c′+ab,中介效应的大小用c-c′=ab来衡量。 4、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中介效应是间接效应,无论变量是否涉及潜变量,都可以 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介效应 。 步骤为:第一步检验系统c,如果c不显著,Y与X相关不显著,停止中介效应分析,如果显著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一次检验a,b,如果都显著,那么检验c′,c′显著中介效应显著,c′不显著则完全中介效应显著;如果a,b至少有一个不显著,做Sobel检验,显著则中介效应显著,不显著则中介效应不显著。 Sobel检验的统计量是z=^a^b/sab ,中 ^a, ^b分别是 a, b的估计, sab=^a2sb2 +b2sa2, sa,sb分别是 ^a, ^b的标准误。 5. 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的比较 调节变量M 中介变量M 研究目的 X何时影响Y或何时影响较大 X如何影响Y 关联概念 调节效应、交互效应 中介效应、间接效应 什么情况下考虑 X对Y的影响时强时弱 X对Y的影响较强且稳定 典型模型 Y=aM+bM+cXM+e M=aX+e 2   Y=c′X+bM+e 3 模型中M的位置 X,M在Y前面,M可以在X前面 M在X之后、Y之前 M的功能 影响Y和X之间关系的方向(正或负)和强弱 代表一种机制,X通过它影响Y M与X、Y的关系 M与X、Y的相关可以显著或不显著(后者较理想) M与X、Y的相关都显著 效应 回归系数c 回归系数乘积ab 效应估计 ^c ^a^b 效应检验 c是否等于零 ab是否等于零 检验策略 做层次回归分析,检验偏回归系数c的显著性(t检验);或者检验测定系数的变化(F检验) 做依次检验,必要时做Sobel检验 6. 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的SPSS操作方法 处理数据的方法 第一做描述性统计,包括M SD 和内部一致性信度a(用分析里的scale里的realibility analsys) 第二将所有变量做相关,包括统计学变量和假设的X,Y,M 第三做回归分析。(在回归中选线性回归linear) 要先将自变量和M中心化,即减去各自的平均数 1、现将M(调节变量或者中介变量)、Y因变量,以及与自变量、因变量、M调节变量其中任何一个变量相关的变量输入indpendent 2、再按next 将X自变量输入(中介变量到此为止) 3、要做调节变量分析,还要将X与M的乘机在next里输入作进一步回归。 分析结果中的Beta就是Y=cX+bM+e的系数,B下的constant是常数。检验主要看F是否显著。
307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双刃剑”,在于科技自身还是使用者?——科技双刃剑辨析之一
热度 8 lvnaiji 2011-8-16 10:23
虽然原文分四部分上载,依然过长并显得抽象。遂加一导读。 本文之要点为: 自然性和社会性,以及由此两级构成的谱系。 由生成和逻辑-系统的角度理解科学技术在此谱系中的地位。 研究者包括读者对科学技术之自然性或社会性的强调。 科学技术既是由自然向社会生成的中介与桥梁,也是社会对自然的超越、改造和协调过程之中介和桥梁。在由自然到社会的生成过程中,存在双刃剑的一系列“谱系”。 在历史上,自远古起,人类社会的前进基于在其所有的活动中所包含的对自然的正确认识,这是处于混沌状态与人类的其他活动没有分离的科学。至古希腊,科学中的几何学、力学和天文学等率先从人类活动中分离出来,在知识体系中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17 世纪后相继有热学、电磁学、化学、地质学和生物学的发展。正是科学,使知识从各异的自然物中提炼出来,从纷繁的现象中抽象出来,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科学方法也成为人类认识和构建社会,认识和完善自身的基本方法。启蒙运动者掌握了科学方法,方能回溯到人类在有社会之前的“自然”状况,揭示出对于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科学精神则成为人类精神宝库的基石。各种机械,以及蒸汽机和电机代替自然界,成为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历史的足迹是,由近代科学革命经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而后建立现代社会。在由自然到社会的生成过程中,科学在历史上在先和逻辑上的基础地位。 远古,科学和技术不分,科学技术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不分。由于以下考虑,有理由认为在由自然向社会的生成过程中,技术位于科学之后,技术与自然的关系较远,而与社会的关系更近。其一,自近现代以来,技术建立于科学所提供的知识的基础上。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有计划、有系统,而不是依赖直接面对自然界的经验和日常生活的偶然性。其二,当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科学是“潜在的”生产力,而技术则是现实的生产力。换言之,社会直接地在技术而不是科学的基础上构建起来。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构成了社会的基础。商品,是技术直接的产物,而不是科学的直接产物。 “ 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 (马克思) 。社会正是凭藉技术而使自身牢固地奠基于自然界和自然规律之上。其三,科学将自然中各具个性、具有不同初始条件、处于各异的环境之中,以及由种种表现形式的对象抽象提炼为普遍的事实和规律;虽然 SSK ( 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科学知识社会学 ) 等强调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人际关系等主观因素,但最后的结论需排除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然后, 技术在特定目的的引导下,将科学所提供的事实和规律经组合与选择而作用于自然界,并且调集社会资源,以得到能满足“本土”、“地方”及个人特殊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重新引入社会和个人的因素。所谓科学无国界( 地质学和生命科学因对象特定的地域分布而在某种意义上有国界) , 技术有国界;以及强调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强调科学的自由探索精神,也表明科学比技术有更多的自然性,或者技术比科学有更多的社会性。参阅: 作为自然与社会的中介与桥梁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在一方面作为由自然向社会生成过程的中介和桥梁,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对自然的超越、改造和协调过程之中介和桥梁。 在人类社会特定目的的拉动和价值观的选择下,在社会制度的安排下,自然物经过改造、重组成为商品而进入社会之中 , 自然过程经过改造、重组而成为社会过程的组成部分。由此 , 各种商品和服务一方面保留了自然物和自然过程的部分属性 , 另一方面,在技术中注入的远不止是由科学提供的信息 , 而且有大量来自社会各层面的信息。从需要、排列轻重缓急、确定目的及可行与否、设计、投产、形成商品 , 以至商品的使用 , 在诸多环节中融入了科学之外的大量信息,文化、经济和政治因素 , 以及凝聚了人的意志。在技术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中因贯注了社会和人的因素而超越科学,超越自然界。 技术将社会的指令经由以下途径输入科学。其一,技术将人类社会的需求和技术自身发展的需求直接传递给科学,要求科学提供与之相关的知识以维系和推进自身的发展。其二,社会将技术的后果呈现出来,要求科学能提供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新观念和知识,以消除双刃剑的负面效应。其三,技术也为科学的发展提供来自社会的支撑——仪器设备,其中显然包含有社会的核准和制度安排,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传递了社会的指令,并且在某种意义上影响科学的发展。其四,科学不仅以自然现象,而且也以技术所提供的经验素材为研究对象,以获得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但是技术所提供的经验素材不同于科学家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自由选择的自然现象,而是带有社会所赋予的明确目标和时限,这些经验素材本身就已经带有社会的印记。 技术将社会指令输入科学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技术的各个环节——可行性研究、技术评价、设计、中试、投产,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对科学原理和科学规律的选择。由系统论可知,技术对科学所提供的知识进行选择,也就是作为系统的技术因自身的功能需要,对作为要素的科学及其属性起到协调、制约与选择的作用。由此,技术向科学输入了社会的指令。在相当程度上,正是由于这样的考量,因而强调科学技术一体化,也就是强调科学因此而获得的社会性。 然而系统论同时指出,要素随机性、主动性提高,系统的选择余地越大,因而越具有活力。在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中,科学越是自由,越具有自主性,随机涨落越大,技术选择的余地越大,也越有活力。如果把科学完全纳入技术的控制之下,科学一旦失去自主性和随机性,技术也就失去了选择的余地。科学的自由和自主,归根结底在于作为系统中的这一特殊要素本身所特有的属性——较之技术而言带有更多的自然性。强调科学不同于技术,强调科学的自由探索精神,正是在于科学的自然性。 科学的社会性以其自然性为基础,科学的自然性服务于其社会性。没有自然性,社会性不可能实现,而没有社会性,自然性也就迷失了方向。 正是在自然与社会之间 , 才能揭示科学的两重性——自然性与社会性,既看到科学因其自然性而作为要素的独立性,又看到科学因其社会性而作为系统中的一员,受到社会的制约。前者强调科学本身的中性,称双刃剑不在于科学本身,乃因使用者而异 ;后者指认科学负有价值,科学本身即双刃剑 。科学,其一,是人类各项活动之一,是人性的一部分,作为“之一”而发挥作用,必然与其他活动和其它部分相互影响。若是以一概全则一叶障目,就是把复杂的社会系统还原为简单的科学要素;其二,贴近自然而远离社会。因其“贴近自然”而发挥基础作用,一旦失去应有的自由度则不能维持其要素的地位,系统本身的存在因而也就受到威胁。 与科学一样,技术本身也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当强调技术的自然性时,一般就突出技术的工具和中性特征,而强调技术的社会性时,就会突出其价值特征,强调技术自身就是双刃剑。 在生成的意义上描绘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自然承载了一切。在由自然到社会的生成过程中,科学具有较多的自然性和较少的社会性,技术则带有较少的自然性和较多的社会性。反过来从系统及其要素的关系描绘这四者的关系,“现在就是最高”(黑格尔)。作为高层和系统,社会将技术、科学和自然包含在内,选择和规范其要素。社会直接选择和调控技术,在一般情况下,并不直接作用于科学。因而,技术较之科学,社会性较多而自然性较少。 处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科学和技术,兼具自然性和社会性。关于科学技术究竟本身是双刃剑,还是因使用者之故,这种两重性是相关争论的源泉,视论者的立场而言。不过,若是将科学和技术放在一起考虑,那么相对于科学而言,技术所具有的自然性较少,社会性较多。因而在双刃剑的谱系上,声称科学中性,其双刃剑乃因使用者而异者众,称科学本身即双刃剑,和者寡。就技术而言,情况则接近谱系的另一端,更多人认同技术本身就是双刃剑。在一个极端,坚称科学技术本身即双刃剑者,若沿此谱系一路推下去,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本身也是双刃剑 ,最终,奇点就是双刃剑。在另一个极端,沿坚称科学技术为中性者的思路推下去,或许会达到这样的结论:各种社会皆中性,其价值皆因人而异 。 总之,在由自然到社会的生成过程中,认清科学技术兼具自然性和社会性的两重性,认清其在这一谱系中的位置,就会对所谓双刃剑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比较:“大自然永远是正确的,永远是公正的,错误和罪过是人犯下的”(歌德) 周明华认为,如果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哪么社会科学及相关人文学科则是握住这双刃剑的手,如何让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服务于人类的幸福而不伤害人类自身,就看这只手如何运用这把剑。 2009-01-17 ( 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Comment.aspx?tid=40206 )。站在本文的立场上看,较之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自身更是双刃剑,在不认同普世价值时尤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人民出版社, 1979 ,第 96 页。 林德宏 ,“ 双刃剑 ” 解读,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 年 第 10 期 蒋劲松,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科学观念的负面影响,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6 , 2
个人分类: 科技|11140 次阅读|19 个评论
从毛拉故事,到英语学习,到留学中介
josh 2010-11-29 14:56
1. 毛拉想要伐倒大树,想以之为材造出举世闻名的东西。而且他坚信收集刀不误砍材工。于是,他开始走遍全天下,以收集最好的斧子,旨在更有效率的伐倒大树。 结果,三年之后,他成了著名的斧子专家。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8614 ) 2. 周纯老师在一次上海交大的英语学习方法讲座上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讲:你们大都是理工科学生,却把 1/3 甚至一半的时间花在了学习英语上(说准确点,是英语考试),到头来往往还说不好、写不好。而 最重要的是,世界上别的国家的理工科学生就可以把你们花在英语上的时间用于专业学习上,那你们的专业能力怎么和他们比。 3. 相信注意观察的人应该会注意留学中介的逐渐兴起,而其中的主力军都是各个专业的海龟。甚至我知道一些世界顶尖名校回来的人也开始做留学中介。 这就像为了留学去新东方学习英语,结果把太多精力花在英语上以至于爱上了英语,最终放弃留学,成了英语老师。 个人选择无可厚非,我想说的是, 如果想伐倒大树,成为世界顶尖的木匠,那就不要把太多时间花在选择斧子上。 就像如果旨在出国学习工程技术,那不要花太多时间在英语或者留学申请本身上,否则到头来发现自己对英语和留学比本专业还要精通,加上最近做留学英语和中介又很有前途 + 钱途。那就往往很难再静下心研究枯燥 + 难懂 + 没前途 + 没钱途的技术了。
个人分类: 儒释道|3961 次阅读|1 个评论
票贩子类的中介产生往往是不合理制度的产物
cutefay 2010-7-23 23:05
昨天我办完正事回来的路上要经过动物园,于是就想顺便去动物园交通枢纽退学生公交卡。学生卡的办理当初很麻烦,而退卡也是相当麻烦的,必须要指定的几个总公交枢纽去退。为了退卡的20元押金而专门跑一趟动物园交通枢纽是相当不合算的,于是,我的卡一直没退,就想等什么时候顺路经过动物园的时候给退了,于是在我这次路经动物园的时候就过去退卡。 到了退卡的地方,发现退卡的地方排了大约30米长的队伍,而这些排队的人全排在退卡的窗口,办卡的窗口一个办卡的人也没有。这是工作日的时间,却还有这么多人排队退卡,可想而知周末或者傍晚的时间排队的人肯定更多。当时我心想,这窗口设置得太不合理了,明明一个办卡的人也没有,还要单独把办卡和退卡的窗口分开,办卡的工作人员闲得要死,而退卡的工作人员忙得要死,还害得大家为了退卡排这么长的队。我在队尾排了一会儿,估算了一下前面有多少人以及前面每个人办理退卡手续需要多长时间,发现每个人退卡大约要1-2min的时间,而前面大约有50人左右,要轮到我至少要1个小时吧!于是我内心特别后悔,后悔自己来到这个地方,早知道我当初就把卡廉价卖给马路边或者天桥上那些专门收卡的卡贩子好了。这个时候,在队伍旁边有个中年男子在吆喝:少退3元钱可以不用排队退卡。我一听就知道他就是卡贩子,就毫不犹豫地从队伍中出来,去找他退卡。最后我拿到了17元钱,虽然少了3元钱,但是我却免去了排一个小时队的麻烦。 后来我想了想,觉得这个卡贩子的职业还是挺赚钱的,每天肯定有很多像我这样的人,他每天至少能收几十张卡,每个卡赚3元钱,也能赚上100多元钱。为什么人们乐意把卡给卡贩子让他们赚差价?这是因为退卡太麻烦,浪费时间、体力和精力,还让人觉得不爽。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公交部门的制度有问题。首先,为什么办卡可以在任意一个网点办理而退卡只能在少数几个网点办理?能够退卡的网点少,造成了平均每个网点退卡的人多,并且很多人们为了退卡还要跑很远。并且,这个地方办卡和退卡的人数如此悬殊,而他们还是一个人管办卡一个人管退卡,就会造成人员和资源的浪费,也会造成很多人排队。并且为什么学生卡不可以在工作之后直接转为普通卡,而非要把学生卡推掉之后再重新办理普通卡?而为什么这么不合理的情况难以改变?我想,可能就涉及到公交部门的制度问题了,甚至还可能涉及到某些高层的利益问题,这种情况是看起来很容易改变而实际上最难改变的。 后来又一想,现在类似卡贩子和票贩子之类的中介职业还挺多的,并且这些职业还进行得如火如荼。最受人们关注的就是火车票贩子和房地产中介。倘若退卡不是那么费劲,火车票不是那么难买,房屋不是那么难租到,也不会出现这些中介。就拿房屋租赁来说,倘若政府有关部门能够给居民一个很好的房屋出租求租的平台的话,那么房屋租赁中介就可能要关门了。而现在的情况是,因为没有一个很好的信息交流的平台,求租者很难找到出租者,就出现了房屋中介这样一个靠着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而谋生职业。 但也不是所有中介都是不合理的,我觉得专利代理中介、保险代理中介恰好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产物,但票贩子一类的中介,却是社会不合理制度的产物。 所以,国家要打击类似票贩子的职业的话,只是严打是没有用的,并且越是严打可能越造成副作用,应该从制度的源头找到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但往往体制机制又涉及到某些人的利益问题,当事情涉及到个人利益问题时,往往就变成了头疼的大问题,这种情况下除非国家非要有决心要做好一件事情,否则有些不合理的制度是很难动摇的。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4090 次阅读|7 个评论
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中介---租房的一点心得
paradoxfx 2010-5-16 19:14
自读研开始,为了有一个独立的空间,便没有住宿舍,一直在外面租房子住。 首先是寻找房源。第一次是在网上看到房东发布的房子信息,于是打电话过去联系上,看了房子,谈好签了合同,住的倒也顺心;后来房东自己要住房子,住了一年之后合同到期就没有续签。 第二套房子找的也巧;因为经常买那个老太太的菜,整好知道她家是拆迁户,在学校补偿了3套房子,于是租了一套;住了几年之后她儿子结婚要用房子,于是又搬了出来。 第三套房子是从中介找的,还是这一片地区做的比较大的中介;打了几次交道才发现中介是真的很黑;看房子要看房费,签合同要给他半个月的房租的价钱作为佣金就不用说了;后来从跟房东的交谈中才知道,中介收我350每个月,他只给房东说房子租的是每个月200:自然剩下的都被他贪了,房东也是后来才知道;至于房东说的换锁、修灯泡等的钱从房东收的房租里面出的事情,也让中介化为乌有了。 下次租房,一定把这些细节都注意好。
个人分类: 未分类|2682 次阅读|1 个评论
作为自然与社会的中介与桥梁的科学技术
热度 1 lvnaiji 2009-2-17 16:27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历来受到关注。本文试图将在更大的环境中考察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把科学技术的一头与自然联系起来,另一头与社会联系起来,从而揭示科学技术既是由自然向社会生成的中介与桥梁,也是 社会对自然的超越、改造和协调过程 之中介和桥梁。 一、作为由自然到社会生成过程之中介和桥梁的科学技术 沿着由自然到社会的生成过程,先考察科学。从历史上说,虽然有个别例外,但人类作为整体最初的认识活动是对自然的认识,不论这些认识的正确与否,也不论知识的形式为何,然后才有对社会和自身的认识。人类社会的前进则建立于对自然的正确认识科学的基础上。现代社会的建立更说明这一点:由近代科学革命经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再建立现代社会。从逻辑上说,人类社会建立于对自然认识的基础上。正是科学,才使知识从原始的和各异的自然物中提炼出来,从纷繁的现象中抽象出来,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科学方法也成为人类认识和构建社会,认识和完善自身的基本方法。启蒙运动的领袖们掌握了科学方法,方能回溯到人类在有社会之前的状况,揭示出对于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科学精神则成为人类精神宝库的基石。由上可知,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以及在逻辑框架上,科学是由自然到社会生成过程的第一步。 然而要认清,科学虽然提供了知识,但仅仅在知识的基础上不可能构建现代社会,更何况所提供的只是关于自然界而不是人类社会的知识;以科学方法来看待社会未免过于简单,由此所得到的启蒙运动理念只是构建社会的第一步;科学规范和科学精神也仅仅是人类精神的一个基本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不可能仅仅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再来看技术。虽然在起源上科学与技术同时萌芽,但由于以下考虑,有理由认为在由自然向社会的生成过程中,技术位于科学之后,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更为紧密。其一,自近现代以来,技术建立于科学所提供的知识的基础上。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有计划、有系统,而不是依赖经验和偶然性。其二,更重要的是,社会是在技术而不是科学的基础上构建起来。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构成了社会的基础。人工自然是真正的人类学意义上的自然界(马克思)。社会正是凭藉技术而使自身牢固地奠基于自然界和自然规律之上。其三,科学将自然中各具个性、具有不同初始条件、处于各异的环境之中,以及由种种表现形式的对象抽象提炼为一致的事实和规律; 然后 技术在特定目的的引导下将这些事实和规律经组合与选择而作用与自然界,以得到能满足本土、地方及个人的特殊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所谓 科学无国界( 地质学和生命科学在某种意义上有国界) , 技术有国界;以及在当前所谓科技一体化之时强调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强调科学的自由探索精神,也表明技术比科学有更多的社会性。 可以认为 , 技术是由自然界向社会生成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科学技术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因而由自然向社会的生成过程本身也处于不断的提升之中。固然科学为技术提供知识基础,但在这里担任主角的依然是技术。此处的核心概念是平台以及科技黑箱。任何新的科技黑箱个别的、体系的、或全局的和根本性的,都为个人、集体,以至全人类的前进构建了更高的平台。 人类在跃上新的平台之时也就把直接继承于自然的能力托付给组成平台的科技黑箱。在新的平台上,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同时也对人类提出更高的要求。高处不胜寒,在新的高度人类必须进一步提升自己,提升社会。 二、作为 社会对自然的超越、改造和协调过程 之中介和桥梁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在一方面作为由自然向社会生成过程的中介和桥梁,另一方面也是 社会对自然的超越、改造和协调过程 之中介和桥梁。 人类必须超越科学和技术才能构建社会。对唯科学主义的批判、反科学思潮、对技术理性和单面人的反思等等都说明了这一点。特别是 人类必须超越技术所提供的平台继续前进,与技术之间拉开必要的距离,保持必要的张力,这样才能引导技术进一步发展,由此也就是为人类自身的发展构筑更高的平台 沿着社会对自然的超越、改造和协调过程, 首先 讨论技术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在人类社会特定目的的拉动和价值观的选择下,在社会制度的安排下,自然物经过改造、重组成为商品而进入社会之中 , 自然过程经过改造、重组而成为社会过程的组成部分。由此 , 各种商品和服务一方面保留了自然物和自然过程的属性 , 另一方面又获得了人性 , 具有了社会意义。商品和服务中因贯注了社会和人的因素而超越自然界。在商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必然会作用于自然,有可能造成污染和危机。为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社会又会传递给技术指令,要求努力消除污染与危机,促使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在技术之下是科学。作为在历史上在后,逻辑上为高的技术,再将人类社会的指令经由以下途径输入科学。其一,技术将人类社会的需求和技术自身发展的需求直接传递给科学,要求科学提供与之相关的知识,包括量子阶梯上更高层次生命和意识,更低层次,以及千差万别的个体。其二,人类社会将技术的后果呈现出来,要求科学能提供新的生态学的观念和知识。其三,技术也为科学的发展提供来自社会的支撑仪器设备。仪器设备虽然应用于科学领域,但其中显然包含有社会的核准和制度安排,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传递了社会的指令。其四,科学不仅以自然现象,而且也以技术所提供的经验素材为研究对象,以获得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但是技术所提供的经验素材不同于科学家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自由选择的自然现象,而是带有社会所赋予的明确目标和时限,其实这些经验素材本身就已经带有社会的印记。 技术将社会指令输入科学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技术的各个环节可行性研究、技术评价、设计、中试、投产,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对科学原理和科学规律的选择。在此意义上可以发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就是要素与系统的关系。由系统论可知, 系统功能对要素及其属性起到协调、制约与选择的作用;也就是技术对科学所提供的知识进行选择。在选择中,技术向科学输入了社会的指令,对科学与技术进而与社会的关系起到制约和协调的作用。 正如成为原子一部分的电子因受到前者的制约而与自由电子的行为发生很大差异 , 进入 20 世纪以来 , 现代科学从动机、项目的制定 , 人财物的调集和组织 , 以及成果的鉴定和应用等 , 无不受到社会的制约与引导 , 这与近代科学为科学而科学的动机和个人研究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强调科学技术一体化,就是强调科学的社会性。其实即使仅就科学而言,社会性也已介入其中。 然而系统论同时指出,要素随机性、主动性提高,系统的选择权越大,越具有活力。在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中,科学越是自由,越具有自主性,随机涨落越大,技术选择的余地越大,也越有活力。如果把科学完全纳入技术的控制之下,科学一旦失去自主性和随机性,技术也就失去了选择的余地。科学的自由和自主,归根结底在于作为系统中的这一特殊要素本身所特有的属性较之技术而言带有更多的自然性。 强调科学不同于技术,强调科学的自由探索精神正在于科学的自然性。 科学的社会性以其自然性为基础,而科学的自然性则服务于其社会性。没有自然性,社会性不可能实现,而没有社会性,自然性也就迷失了方向。 最后,科学是对自然的超越。科学的动机来自社会,即使为科学而科学,实际上也是要满足人的好奇心。在科学方法中,或者有前人的积累观察负有理论、形而上学预设,或者有仪器设备,或者有人的某种先验能力,籍此,才能提炼出一般的事实和规律。 三、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科学技术 把科学技术放在自然与社会的大背景中,从根本上说,放在由自然到社会的生成过程中考察,以及放在社会对自然的超越、改造和协调的过程中考察,会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进而对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有新的理解。 玻尔曾经指出 , 由核与电子无法推知元素的性质 , 相反 , 倒是元素及其性质教给我们很多关于核与电子的知识。同理 , 正是在细胞中 . 我们丰富了有关 DNA 和蛋白质的知识。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它们是什么关系?孤立地谈科学或技术犹如分别讨论核与电子的性质一样,例如 , 通常仅就科学与技术自身讨论二者的关系,认为科学是理论,技术是实践; 科学是把特殊的、个别的信息归结、提炼为普遍的、一般的信息。如将水、氧气、石油中的信息抽象为原子和分子的相互作用。技术则反之 , 将由科学得到的抽象的、普遍的信息注人到具体的、个别的物与过程之中 , 如根据化学知识合成化纤、药品等。然而情况不仅如此。在技术中注入的远不止是由科学提供的信息 , 而且有大量来自社会各层面的信息。从需要、确定目的、设计、投产、形成商品 , 以至商品的使用 , 在诸多环节中融入了多少科学之外的信息。技术尤其是它所提供的包括机器设备在内的商品之所以能给予社会这么大的影响 , 不仅在于商品中有新的科学和技术原理 , 而且在于其中含有文化、经济和政治因素 , 以及凝聚了人的意志。 以信息论的视角,再置于更大的背景中,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可以下图表示。如前述,科学的研究对象也可以是来自技术的经验素材,因而图中的自然现象 1 、 2 、 3 也可以是来自技术的经验素材。见下图: 正是在自然与社会之间 , 才能既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基础作用及其力量之所在 , 也觉察到它们的单薄与局限。同样,正是在自然与社会之间,才能揭示科学的两重性自然性与社会性,从而既发挥科学对于技术的基础作用,也要求科学接受技术的选择与引导。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并不是对等的或并列的关系 , 在历史上,是位于由自然到人类社会生成过程的不同阶段,以及位于社会对自然的超越、改造和协调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在逻辑上,科学是相对独立的要素,技术是在科学和其他要素基础上生成的系统。同理,对处于由自然向社会生成过程中的科学的两重性的分析,我们也可推知技术的两重性。当强调技术的自然性时,一般就突出技术的工具和中性特征,而强调技术的社会性时,就会突出其价值特征。与科学一样,技术本身也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当然,相对于科学而言,技术的自然性较少,社会性较多。 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如果说科学对于技术的基础作用体现了低层次对于高层次的决定论 , 那么技术对于科学的引导作用就是高层次对低层次的目的选择论。科学的另一端是生成人类社会之前已经存在的自然,技术的另一端是通往未来的人类社会,于是在更大的范围以及以历史的观点视之,基础作用或低层次对于高层次的决定论体现了历史决定论 , 而引导作用或高层次对低层次的目的选择论则体现了未来引导论。在这里 , 我们想起了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自然是一种为在时间上在后 , 却在存在的次序上在先的善所引导的自发的技艺。在时间上科学在先 , 然而科学以及技术最终都为在存在的次序上在先的善所引导。考虑到问题的另一方面,还有必要加上对称的另一句:社会是一种为在时间上在先,却在存在的次序上在后的质料、形式( 这里没有适当而确切的现代词汇,故仍借用亚里士多德本人的概念)。所限定和推动。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有助于说明人类社会如何坚实地建立于自然界之上同时又超越自然界 , 以及将自然界纳入到人类社会之中同时又达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 并将通过对实践日益有效的介入推动这一进程。
个人分类: 科技|7719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