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未来战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未来战争的新概念是怎么提出来的?
dsm9393 2020-10-13 21:59
未来战争的新概念是怎么提出来的? 都世民( Du Shimin ) 未来战争的三基点 未来战争与现代战争有共同的基点 :这就是交战双方的人、武器和时空战场,这三个基本点没有变,但三个基本点本身却在变化,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在变化。全球战争始终没有停止,无论是世界大战,还是局部战争,交战双方的国家、军队、武器、时空战场在不断的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就武器而言,一直是矛与盾的斗争,有矛就有盾,有盾就有矛,不断更新变化。战争的胜负到底取决于什么?是正义还是武器?是人战胜武器还是武器战胜人? 未来战争的新概念 今天我们讨论未来战争的新概念与过去提出的新概念有所不同,到底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从武器的角度,新的武器出现,必然有新的概念、新的原理、新的破坏力、效费比。从时空战场的角度,有有形战场和无形战场。从战争的目的有侵略、有自卫。从战争的交战双方,有对称或不对称的战争。 未来战争新概念从哪里提出? 1. 从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战例研究中,转化而来。 AI 技术的发展,使雷达的自适应能力增强,现在没有人再叫“自适应雷达”。如今又出现认知雷达的新概念,雷达有认知吗?如今生物学家都没有搞清楚人的意识从哪里来?搞雷达的又怎么搞的清楚? 另外,还有量子雷达 新概念, 是量子技术转化而来。现在时新的是量子技术,因此出现了量子通信和量子雷达的概念,这些概念到底正确不正确?能否实现?量子雷达是发射、接收光量子吗?认知雷达真的有认知吗? 2. 人工智能是怎么产生的? 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搞电子技术的人都知道,那时叫自适应技术,有自适应雷达。后来美国人提出了人工智能,雷达也变成了智能雷达,其实雷达没有智能,还是自适应于环境,但雷达的运行速度,随着电脑速度加快,元器件的小型化和芯片技术等使雷达有很多的变化,自适应于环境更加增强。 3. 隐身与反隐身 伊拉克战争给人们的印象是,隐身飞机像幽灵一般攻入伊拉克。这导致诸多国家都对隐身的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材料隐身、外形隐身、不同频段的电磁隐身,相继提出了一些新的名词和新的概念。 后来又提出了双站无源雷达反隐身技术。这里所说的无源是雷达本身不发射,利用空间已有的电磁波进行雷达工作。 如今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的概念还在延伸,没有结束。 4. 从武器更新换代中提出 ; 5. 从多学科交叉融合中提出 ; 6. 从事物发展規律由单功能到多功能 ,即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到简单提出的新概念; “马赛克战争”和第 6 维战争,以及系统与网络的综合,就是这样提出来的 新的概念 。 7. 从各种期刊媒体中提出的新名词、未来战争的新概念是怎么提出来的?新概念 。 如何应对 “云敌人” 的威胁 。 “云敌人” 是一种新的提法。来自于科技报道。第 6 维战争就是来自于科技期刊。 10.AI 军事化带来 “极速战” 随着人工智能和其他新兴技术的出现,那些对战争的经典定义可能会发生变化。在根本层面上,战斗、战争和冲突是在竞争时间。一直以来,人类都在战斗的终极较量中快过对手。 在这方面,人工智能将大大改变战争速度。它不仅会强化人类在冲突中的作用,而且会前 所未有地利用技术。飞行器的飞行速度的提高,也是朝 “极速战”方向发展 。
个人分类: 军事科普|37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昆虫、主粮、精准医疗、未来战争——读德法科学家的一篇政策研讨有感
hypermarket 2018-10-25 21:06
昆虫和植物之间的紧密关系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这和精准医疗以及未来战争之间的关系则比较隐蔽。近来读到德法学者2018年10月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篇题为《Agricultural research, or a new bioweapon system?》的政策研讨文章 ,谈及美国国防部一个名为“insect allies (昆虫盟军)”的科研项目,发现之前和周围一些朋友们曾经在闲聊时谈起的担忧并不孤立。 要理解这其中的关系,需要明确几个要点。 第一,昆虫与植物之间的关系,不只是取食或传粉或既取食又传粉,或者像切叶蚁那样拿来养真菌养细菌,而是还可以传播病毒。某些病毒可以用来介导对于宿主植物基因组的编辑,进而影响基因表达产物,影响可能是形成或提高,也可能是去除或降低。德法科学家在文中使用的小标题是“...genetically modified virus to perform gene editing of...crops in...planted fields...” 。 第二,技术是中性的,无关正义与邪恶。精准医疗是针对个体差异的精准治病,这在大众中已经有普遍认识。不过就像任何技术一样,不同的人可以用同样的技术做不同的事情。也就是说,精准治病也可以成为精准致病,而针对某个单独个体的遗传差异和针对某个人群或人种的遗传差异在技术上也没有本质区别。这也意味着大规模地掌握全球人群的遗传背景差异非常重要。 第三,如果把第一点和第二点结合起来看,也就意味着可以通过昆虫传播病毒来改变植物的基因表达产物,而植物相关遗传表达的改变有机会通过饮食的方式精准影响到特定人类个体或群体。 第四,如果第三点中所说的植物是一个国家的主粮,那么从技术上说整个链条会相当完整。通过主粮去威胁特定国家的安全,某些国家是有黑历史的 。而说到《禁止××武器公约》,首先,加入了也可以照用,比如叙利亚战场的白磷弹;其次,加入了还可以退出,比如最近关于《中导条约》的铺天盖地的新闻。 第五,事实上,从正面角度出发的通过分子遗传工程方法改造水稻的工作已经有了相当研究深度的案例,例如通过导入4-8个基因,就可以让水稻稳定高效地表达相关基因并合成虾青素或花青素 。 也就是说,未来战争可能会出现依托生态关系体系(昆虫-病毒-植物-人类遗传)、以隐蔽(吃主粮)而又精准(群体特异性)的方式开展的生物战。 每次想起这种假设时都会觉得自己是杞人忧天吧,毕竟眼前的世界还是很美好的,可是在看了德法科学家的短文之后,又会觉得这种担心还是有可能发生。但愿这样的担忧永远都不会在现实中发生。 参考文献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2/6410/35/tab-pdf http://world.huanqiu.com/regions/2014-01/4746696.html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4205217301405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4205218303022
62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未来战争的首场战斗可能是舆论战斗
热度 2 ericmapes 2017-2-18 17:13
未来战争的首场战斗可能是舆论战斗 来源:解放日报发布时间:2017/2/1716:00:19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2/368154.shtm 社交媒体之于现代政治,在刚刚过去的美国大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推特、脸书等社交媒体摇身一变,以“官媒”形象把过去的主流媒体挤到了一旁。而在现代军事领域,社交媒体更是被用作隐身的“攻心利器”,并已在几场现实战役中初展拳脚。 有美国战略分析师评价,社交媒体被“武器化”趋势明显,不仅成为挫敌士气的“新武器”,而且正在塑造新的军事战略战术。 近期,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中东战场上节节败退,在伊拉克、叙利亚的控制区不断缩水。而在推特、脸书等社交媒体上,一场针对“伊斯兰国”的“歼灭战”也取得进展。 与传统恐怖组织相比,“伊斯兰国”更擅用社交媒体,如招募成员、募集资金、宣扬思想等。谷歌智库“拼图”负责人贾里德·科恩指出:“‘伊斯兰国’是第一个同时拥有‘实际领土’和‘数字领土’的恐怖组织。” 2014年“伊斯兰国”在伊拉克攻打摩苏尔时,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实施攻心战术。战前,一段拍摄恐怖分子闯入军警寓所实施残害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中传播,严重影响了军队士气和信心。伊拉克军队虽然在装备、人数上占据优势,但在这段视频“攻心”之后一触即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问题学者李峥说,社交媒体是美国网络反恐中最前沿也是最关键的领域。2014年以来,美国政府先后在脸书、推特等主要社交媒体平台上开展了数轮“清理整顿活动”,仅在2014年9月至12月间,推特关闭的“伊斯兰国”相关账号就超过1000个。 此外,美国还采取主动网络攻击方式使恐怖组织创办的社交平台瘫痪或被屏蔽。美国防部官员透露,美国网络战部队对恐怖组织发起攻势,攻击了数百个恐怖组织的网站和社交平台。 主要的社交媒体平台也加入了反恐阵线。2016年底,脸书、微软、推特和优兔宣布启动联合开发共享用于自动识别和删除恐怖主义内容的行业数据库。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研究员伯杰认为,近年来,社交媒体反恐在遏制恐怖主义舆论方面成效明显,恐怖组织丧失“数字领土”带来的影响不亚于他们在实际战场上承受的溃败。 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眼下,社交媒体不仅在反恐领域发挥作用,而且正在被利用成伐谋攻心的利器。 美国军方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在战争中运用社交媒体的力量。美国陆军军事学院战略研究所研究主任史蒂文·梅茨2015年撰文认为,在未来战争中,敌人将“利用社交媒体来削弱美国的决心并迷惑美国的决策者”。 在梅茨看来,美国未来的敌人洞悉美国的公众舆论和政治程序,或将借助社交媒体操控信息,干预政治,“未来战争的首场战斗可能是舆论的战斗,而不是枪炮的交火”。 从军事作战角度来看,军方不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散布信息、迷惑对方、引导舆论,还能够获取情报、锁定目标位置,以及通过伪装、身份盗用和病毒植入等方式渗透敌营。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317 次阅读|2 个评论
未来战争的新概念引发的思考
热度 2 dsm9393 2016-8-22 14:26
未来战争的新概念引发的思考 都世民 今日在光明网看到科普中国栏目发表一文“ 生物机器人技术导演未来“贵族”战争 ”。阅后引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早在 20 年前,由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组稿,编辑一套军事科普丛书:“面向 21 世纪国防教育科普丛书”时,有一位科普作家提出的观念:未来战争是无人战争。这种覌点让我很难接受。今日看到科普中国这篇文章,似乎在验证他的观点:“ 当年历时 78 天的科索沃战争,北约未动一兵一卒的地面部队,仅靠飞机和导弹,就打赢了这场攻方“零伤亡”的战争。 ” 这篇文章给读者的印象是: 一. 未来战争趋势是无人战争; 二. 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武器的优劣; 三. 生物机器人更大程度改变未来战争的新概念;生物机器人是人脑控制机器吗?人脑研究清楚了吗? 四. 文章作者对这一变化形势,没有提出任何反制思路; 五. 机器人打仗会超过人吗?人将来还能干什么?如何应对未来战争? 这篇文章给读者提出的未来战争新概念是什么? 1. “非接触式战争” 、无人战争、零伤亡战争新概念; 2. 时空大转换的新概念战争! 超越了物理空间,也大大跨越了信息空间 ; 绕过人的肉体,深入人类的认知空间 ; 贯通物理、信息和认知三大维度 , 成为一种抽象意义上的“立体战争” 3. 提高士兵综合素质 : 通过药物令士兵保持超过 24 小时的清醒状态,用高营养药丸提高士兵代谢能力,以生物化学或电子手段把士兵变得更“聪明”,消除士兵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以上新概念都与人脑研究相关联,这其中包括:利用人脑研究成果,改变武器性质;改变战场游戏规则;改变战争中人的状态。这种评论有些超前想象。作为科普评论超前想象,提出新概念是常见的,但必须有个度,不能让读者感觉是科幻。不能过分垮大武器作用。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关注脑研究,至今脑研究没有明显突破的情况下,欧盟计划失败,现重整旗鼓换帅继续的时候,保持一分清醒,走中国人自己道路。 对未来战争形势作何应对? 人是战争史上最久远的装备,也是最脆弱的节点。美军上述系列提升人体机能的手段,有可能带来战士的异化。 未来战争局部战场可能无人,但全局战场必然离不开人。所谓无人战争只会在局部出现,不会在全局发生。战场的人所用的武器确实变了,不是古代的矛和盾;也不是飞机和枪炮;己演变成自动化、自适应装备,但是离不开人,一旦武器系统有故障、转换工作状态、换防等都要有人介入。特 别 是受到核武器和高能量武器以及干扰武器反攻时,如何应对?任何时候都会是有矛必有盾。新武器、新概念要重视,要研制反制措施,不能盲目跟风研究类似武器,这是至关重要的。
个人分类: 军事科普|3381 次阅读|5 个评论
全力发展尖端科技,打赢未来国家保卫战
weisp 2016-1-3 21:36
试想一下,在未来 200-300 年之后,全球现有的化石资源已经消耗殆尽,聚变电站还没能够实现高效商业发电,各个国家的储备的核资源会如何处置?这些国家是会将这些剩下的宝贵资源用作发电延续人类使用十年,还是会将这些核资源制造成核武器,保卫早已被他国虎视眈眈而危及四伏的国家?没有资源就没有生存,各个国家会发起所剩其他资源的掠夺战争。同时值得提醒的是,可能那个时候,多数国家可能已经都具备制造现在核武器的能力了。 如何能够在未来打赢国家保卫战,所以在此刻起必须全力发展尖端科技,构建最强大的防御体系。这个防御体系,必须是每一个专业和科技领域都必须得到充分地发展,而不能像现在所说的哪一行赚钱,哪一行永远烧钱回不了本,哪一行学了根本没有用处。同时发展尖端科学技术,必须破除利益的藩篱,必须每个相关科研单位、大学、国内企业,不分是否所谓名牌或老牌,举全国之力之财、集全国之智之能,共同攻坚克难和平等合作、交流共享。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花费最少经费、消除重复建设和冗余,降低失败的概率,创造最大的成功和实现最优异的性能。 中国目前许多绝大多数专业培养的人出来,并没有去做学了多年专业的工作,并且是不情愿和被迫地去做其他专业的工作,这是中国一个普遍存在的大问题。其实,这是对国家教育资源和家庭父母辈血汗的浪费。但这里并不是反对选择不同专业和方向去工作,也并不是反对跨学科和跨专业的综合素质人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国家发展的主要是最赚钱的行业,培养的人才也是根据企业需要而服务。目前并没有营造一个每个专业都很重要和每个专业健全发展的广泛社会环境,其实如果国家加大需求,那么每一个专业都可以成为赚钱的行业,都可以兴盛发展。在未来国家需求必然加大,正需要全行业的蓬勃发展,那么发展尖端科学技术的基础就准备充分,并且可以大规模、短时间内地建立起防御体系。当然,并不是要让所有行业都准备好了,才进行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此时就应该全力去发展了! 那么何为尖端技术呢?就是目前各国保密发展的技术,垄断技术。对于核领域,就是核提纯技术、氚制备技术、 先进核反应堆 ( 生产堆、动力堆、研究堆 ) 、 核武器制造技术、依靠核电池或核能系统的能源的太空探索和资源开发、核潜艇等等。对于一般武器,高能激光武器技术、无人机、精确制导武器、高超声速飞行器和宇宙飞船等等。对于通用领域,信息技术、材料技术、能源技术、先进制造、机器人、芯片、无线通信、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医药技术、计算机、空间站、磁流体技术等等。尖端技术有很多,我们目前认识不足,无法准确预见未来。但是,每一个专业都做到极致和它自身不断地向前发展进步创新创造,即是尖端技术,任何一个专业都不能偏废。 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并不比工程建造显得不重要。 现在有一个很大争议的问题,那就是目前举世界之力研究的聚变电站发电技术。目前只看到烧钱,没有突破性进展,以至于出现很大的悲观情绪。聚变实现之日也是越来越往后进行推迟,可能至少 50 年、 100 年、无限制地延期。所以,有很多国家因为经济原因,对聚变的研究进行紧缩或者个别国家退出研究,或者说聚变发电不可能实现,是没有前途的。但是如果未来 200-300 年之后,聚变电站还没能够实现高效商业发电,世界将出现能源大危机。所以,不管能否实现,这个是人类生存的必由之路,必须进行不懈地大力地进行研究,就算是搞一万年也必须搞出来。 聚变电站没能够实现高效商业发电,出现了世界战争,那么从即日起发展的尖端技术,必将为国家支撑起强大的保护伞,有很大可能性地打赢未来国家保卫战。
22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极会餐的入场卷:阿拉斯加的土地交易
杨学祥 2015-9-9 14:21
北极会餐的入场卷:阿拉斯加的土地交易 杨学祥 奥巴马定于当地时间8月31日出发,开始对阿拉斯加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报道指出,奥巴马在余下的任期内重点关注对象之一就是气候变化问题。奥巴马在上周六的讲话中提到阿拉斯加正面临着海岸线被侵蚀的气候问题。《纽约时报》文章指出,美国正在“北极争夺战”中追赶俄罗斯。奥巴马访问阿拉斯加,将气候问题而非能源摆在首位,是由于美国在北极“创业”上落后于其他国家,其中主要是俄罗斯。 http://mt.sohu.com/20150902/n420311606.shtml 与其说是“北极创业”,不如说是“北极会餐”,目前持有入场卷的国家有: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挪威、丹麦、芬兰、西班牙和瑞典等国。 我在2007年8月7日指出,当政治庸人煞费苦心地计划减排二氧化碳气体用以减缓全球变暖的时候,政治强人却在利用全球变暖的机遇筹划抢夺北极的领海和资源。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5日分析指出,争夺北极丰富矿产储量资源的“新冷战”已开始了,加拿大正投资数十亿美元来建造巡逻船维护其在北极的利益,而俄罗斯最近在北极海底的海床上插上了它的国旗。报道认为,国际社会保护和管理北极地区的努力更具有迫切性。一位美国海军上将曾称北极地区为“地球上最大一块未被开发的堡垒”。北半球的政治大国突然面临北极地区土地石油归属的激烈谈判 。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法学律师波斯尼尔称,国际海洋公约在北极的资源争夺战中可能不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他说:“力量而不是国际法将决定这一问题,俄罗斯有关力量的表达是令人信服的,加拿大的力量展示还不能让人信服。”美国科学家很早之前就意识到了北极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华盛顿对在阿拉斯加野生动植物保护地进行钻探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这影响到了勘探工作。美国人也未能及时意识到气候变化产生的后果。数个美国官员上周抱怨说,“普京抓住了战略主动权” 。 围绕北极资源的争夺,世界力量正在重新组合,但领土和领海攸关者只有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丹麦、挪威等国。2001年,俄罗斯宣布对包括北极在内的半个北冰洋的所有权。除俄罗斯外,美国、加拿大、挪威、丹麦、芬兰、西班牙和瑞典等国,纷纷宣布有权在那里进行开采 。俄罗斯的最新动作很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据俄《观点报》7月20日报道,近日军事专家分析说,在10年后美国会向俄罗斯发动进攻。俄罗斯必须尽快做好准备,迅速增强军事实力。惟有这样,俄罗斯才能抵御美国鹰派的侵略政策。俄罗斯军事专家协会副会长弗拉基米罗夫少将认为,美国人盯上了俄罗斯的矿产资源,所以要进攻俄罗斯。他预测,抢夺西伯利亚资源的战争10年后可能打响。开战的时间在10~15年之间,由美国率先发动入侵。弗拉基米罗夫认为,美国的另一个开战动机是,肃清最强大的地缘政治对手。这样可以让其他国家见识一下美国的厉害,对其言听计从俯首帖耳。俄地缘政治研究所所长伊瓦绍夫上将认为,美国会秘而不宣地投入战斗,因为美国社会现在有一种普遍的反俄倾向,把俄罗斯当作其在全球实行霸权的绊脚石,有人甚至主张以武力“一劳永逸地清除这块绊脚石” 。 气候变暖使归属未定的北极成为一块任人争抢的肥肉,俄罗斯广阔的北极边缘与其目前的军事实力极不相称 。我在7月15日指出,未来的主战场在北极,俄罗斯可能惨遭瓜分。这就是地域政治。当然,中国也不能置身事外,东海和南海的资源也会成为亚洲争端的根源。蚕食中国,瓜分俄国,控制中东,这是美国的战略意图。对中国而言,美国支持亚洲群雄蚕食中国沿海岛屿,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一旦亚洲战火燃起,美国将坐收渔翁之利。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多则十几年,少则三五年,我们的耳畔将重新响起隆隆的炮声 。近日俄国军事专家的分析为我的论断提供了权威证明 。2007年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员在北极点下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打响了争夺北极资源的前哨战。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5595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5144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61981.html 163年前,美国以750万美元的价格从俄罗斯手中买下了阿拉斯,从而获得了北极会餐的入场卷,俄罗斯的战略失误是引狼为邻,未来的恶斗不可避免。 美国会把阿拉斯加卖给中国吗?不会。美国不会给中国参与北极会餐的机会,绝对不会。 相关报道 美国会把阿拉斯加卖给中国吗? 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深圳特区报 刘和平 为了缓解岌岌可危的财政危机,《华盛顿邮报》资深编辑斯蒂文·莫夫松给美国政府支了一招,把阿拉斯加卖给中国。此论一出,绝大多人都觉得荒谬。 真的很荒谬吗?160年前,俄罗斯不就是以750万美元的价格把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吗?当前陷于财政危机的一些欧洲国家,比如冰岛、希腊、西班牙不都在卖地卖岛吗?我认为,世界上没有做不成的生意,只有出不起的价格。 美国现在不会把阿拉斯加卖给中国,是因为阿拉斯加实在是太值钱了,不仅它的土地资源值钱,地下的矿藏值钱,北冰洋的资源值钱,更为关键性的,还在于其无形的战略价值。假如中国真的把阿拉斯加买下来了,那中国就可以站在北美洲大陆军事威慑美国本土,届时,美国在海上精心布置的三条岛链,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失效。不过,这些都不是美国不卖阿拉斯加的主要原因,更为关键性的原因在于,山姆大叔还真没穷到那个份上,它手上还有印钞权可以用。试想一下,假如有一天,美元的霸主地位真的失落了,国债无人问津了,山姆大叔穷得丁当响连锅都揭不开了,到了那个时候,阿拉斯加还会是美国绝对的非卖品吗? 我们再说开来。中国有句古话,叫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界上的事情,表面上看来非常复杂,除了牵涉到政治、经济、军事纠葛,更牵涉到无形的宗教文化和价值观念之争,但真正看透了,你就会知道,它其实就是一种交易,一桩买卖。只不过这种买卖,除了以钱物交易的方式进行外,更多的时候是体现为国家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互换。 当前大家都在说:中美之间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其实这话也可以说成是:中美之间正在做另外一单超级大的买卖。美国重返亚洲围堵中国、插手台湾问题、干预南海和钓鱼岛纠纷,这些东西并不意味着中美之间的战争即将来临。你往深一层看,就会发现,它实际上就是美国在向中国叫价。它开出的价码是,要求中国不挑战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在朝鲜、中东等国际热点事务上完全配合美国。而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积蓄实力和本钱的阶段。等中国的“购买力”,即实力和本钱,积累到一定阶段之后,美国就有可能在台湾问题、钓鱼岛以及南海问题上配合中国,以换取中国在其它方面对美国的支持。 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2-12/25/content_2327788.htm 争夺北极资源的前哨战已经打响 杨学祥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7-8-7 10:03:00 http://guancha.gmw.cn 当政治庸人煞费苦心地计划减排二氧化碳气体用以减缓全球变暖的时候,政治强人却在利用全球变暖的机遇筹划抢夺北极的领海和资源。打出气候政治招牌的始作俑者,掩人耳目的两手更胜人一筹:一只手挥舞减排温室气体的政治号令,压制对手的经济发展;另一只手伸进北冰洋底,意在攫取尚无归属的资源和能源。英国仅仅把气候变化作为外交战略是最大的失误,现在英国国内也遭遇气候变化所造成的罕见洪水灾难 。事实证明,英国关心气候是假,攫取资源是真。 随着全球变暖现象的加剧,北冰洋可能将成为一座新的能源宝库,北冰洋上诸如汉斯岛等岛屿的战略重要性也大大提高。目前,加拿大和丹麦对汉斯岛的主权争夺已进入了白热化。随着气温上升,北冰洋水域面积扩大与通航时间大大增长,美国与英国越来越重视在北极水域军事演习,代号为“2007·冰”军演目的之一是为探索巴拿马运河之外的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潜艇部队调动通道。另一目的是为了争夺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此看来,英国政府于3月13日建议进行一次长期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新环境立法不仅仅是为了在下一届国家选举中占领一个关键的战场,而且是为了争夺北极资源和航道而放出的政治烟雾。英国在气候与资源战略上实施两面手法:减排烟幕和资源争夺 。 针锋相对向来是强者的最优选择。2007年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员在北极点下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活动组织者4日说,此次科考行动耗资400万美元。有媒体评论认为,俄精心策划此次代号为“北极-2007”的深海考察行动,其目的除科学研究外,意在通过宣称俄对北极大部分地区拥有所有权,增强本国政治经济影响力。俄罗斯此举引发各界争议。美国政府表示,俄科考队将俄罗斯国旗插到了北极点之下的北冰洋洋底,这一做法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加拿大外长彼得·麦凯则宣称,俄罗斯在北极海底插国旗的行动“只是俄国人的一次作秀”,并不能支持俄罗斯对北极的领土要求 。争夺北极资源的前哨战已经打响。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5日分析指出,争夺北极丰富矿产储量资源的“新冷战”已开始了,加拿大正投资数十亿美元来建造巡逻船维护其在北极的利益,而俄罗斯最近在北极海底的海床上插上了它的国旗。报道认为,国际社会保护和管理北极地区的努力更具有迫切性。一位美国海军上将曾称北极地区为“地球上最大一块未被开发的堡垒”。北半球的政治大国突然面临北极地区土地石油归属的激烈谈判 。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法学律师波斯尼尔称,国际海洋公约在北极的资源争夺战中可能不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他说:“力量而不是国际法将决定这一问题,俄罗斯有关力量的表达是令人信服的,加拿大的力量展示还不能让人信服。”美国科学家很早之前就意识到了北极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华盛顿对在阿拉斯加野生动植物保护地进行钻探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这影响到了勘探工作。美国人也未能及时意识到气候变化产生的后果。数个美国官员上周抱怨说,“普京抓住了战略主动权” 。 围绕北极资源的争夺,世界力量正在重新组合,但领土和领海攸关者只有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丹麦、挪威等国。2001年,俄罗斯宣布对包括北极在内的半个北冰洋的所有权。除俄罗斯外,美国、加拿大、挪威、丹麦、芬兰、西班牙和瑞典等国,纷纷宣布有权在那里进行开采 。俄罗斯的最新动作很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据俄《观点报》7月20日报道,近日军事专家分析说,在10年后美国会向俄罗斯发动进攻。俄罗斯必须尽快做好准备,迅速增强军事实力。惟有这样,俄罗斯才能抵御美国鹰派的侵略政策。俄罗斯军事专家协会副会长弗拉基米罗夫少将认为,美国人盯上了俄罗斯的矿产资源,所以要进攻俄罗斯。他预测,抢夺西伯利亚资源的战争10年后可能打响。开战的时间在10~15年之间,由美国率先发动入侵。弗拉基米罗夫认为,美国的另一个开战动机是,肃清最强大的地缘政治对手。这样可以让其他国家见识一下美国的厉害,对其言听计从俯首帖耳。俄地缘政治研究所所长伊瓦绍夫上将认为,美国会秘而不宣地投入战斗,因为美国社会现在有一种普遍的反俄倾向,把俄罗斯当作其在全球实行霸权的绊脚石,有人甚至主张以武力“一劳永逸地清除这块绊脚石” 。 气候变暖使归属未定的北极成为一块任人争抢的肥肉,俄罗斯广阔的北极边缘与其目前的军事实力极不相称 。我在7月15日指出,未来的主战场在北极,俄罗斯可能惨遭瓜分。这就是地域政治。当然,中国也不能置身事外,东海和南海的资源也会成为亚洲争端的根源。蚕食中国,瓜分俄国,控制中东,这是美国的战略意图。对中国而言,美国支持亚洲群雄蚕食中国沿海岛屿,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一旦亚洲战火燃起,美国将坐收渔翁之利。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多则十几年,少则三五年,我们的耳畔将重新响起隆隆的炮声 。近日俄国军事专家的分析为我的论断提供了权威证明 。2007年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员在北极点下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打响了争夺北极资源的前哨战。 中国虽然与北极领土无缘,但这是捍卫中国近海资源的有利时机。是否承认中国的领土和领海,是当前区分敌人还是朋友的客观标准。 国家利益是国家行为的最高准则。尽管气候变化是战争的一个激发因素,但历史教训会让人类认识到:理智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合理整合和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防止世界大战造成的人类灾难,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在战争的威胁下,欧盟向气候开战的计划必定化为泡影;消除战争威胁后的人类共同利益才能为人类适应气候变化开辟真实可行的坦途。战争还是和平?胜利还是失败?这不仅取决于利益和实力,而且取决于智慧和宽容 。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杨冬红. 关注全球变暖却忽视洪水 英国气候预测遭遇尴尬. 2007-7-25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随笔杂谈 show.aspx?id=5370 2. 杨学祥. 关注全球变暖的正面效应. 2007-3-26光明网 - 光明观察 -网络评论. show.aspx?id=4137 3. 俄罗斯北冰洋底插国旗耗资400万美元。2007年08月05日14:38 金羊网-羊城晚报http://news.sina.com.cn/w/2007-08-05/143813597959.shtml 4. 关新。媒体称俄罗斯在北极探险引发资源争夺战。2007年08月05日15:04 中国新闻网http://news.sina.com.cn/w/2007-08-05/150413597943.shtml 5. 各国对本国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2007年06月29日08:0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http://news.sina.com.cn/w/2007-06-29/080012113007s.shtml 6. 彭华。俄专家预测美十年后入侵俄罗斯 将爆发世界大战。2007年07月25日10:21 来源:中国经济网http://news.sohu.com/20070725/n251239012.shtml 7. 杨学祥. 气候变化将成为未来战争的根源:战争离我们有多远? 2007-7-13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3760 8. 杨学祥. 中国睡狮梦方醒:战争离我们有多远? 2007-7-15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3776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5595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5144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61981.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235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8: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