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973

tag 标签: 973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访美日记:一流工作需要原创
王铮 2010-4-20 19:57
2010/4/20 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上班。 上午参加了 GMU 的能源政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听两报告:美国各州用天然气代替石油的可能,美国核能发展的展望。问到替代成本,答:未计算,但听到欧洲的一些工作。我认为,替代成本是大问题。中美都正在起点上,我们都比欧洲落后了。 副校长 到,奥巴马代表到,坐在下面,没有特殊讲话,他们来主要是讨论能源政策中心章程,我们不便参加,走了。 下午访问 GMU 计算科学中心,他们在研究 ABS ,像我们一样,解决具体区域问题、解决经济问题,做的不少工作,每个教授、副教授做一块,特别是是三维 GIS 结合的交通模拟,很唬人。不过我看中的是字典式换页方式。理念比我们先进,技术只是相对先进,但是基本水平一致。谈到我们的分层 ABS 思想和实践,他们说正在安排一个博士研究生做类似工作。 在技术上,虽然他们开发了嵌入 GIS 的 ABS 平台 MASON ,供社会下载使用,但是他们真正解决问题不用二次开发,而是用 JAVA直接 开发,因为具体问题复杂,用二次开发的模不能解决问题。中心主任谓二次开发是用其他专业的普及性应用,前缘研究时要一次开发。我提到有人对我的发展 ABS 新平台诘难:有 MATLAB 为什么还要发展计算软件,并说我的解释是,因为计算方法长期发展,类型成熟, ABS 类型不可能全面,所以一次开发是前缘主流。他们非常赞同,并且以 REPOST 为例说了他们的体验和走过的弯路,副主任感叹说复杂性模拟刚刚是起点,与数值计算方法的成熟不可比,用数值计算方法,不能做许多事。我认为,没有规定类型正是 ABS 的优点。他们说很正常,这就说明为什么美国会发展了多种平台,就是因为在这多样性。而且即使这样,他们现在还主要用 JAWA 写 ABS 模拟程序。至于嵌入, GIS 用二次开发成果,是因为 GIS 主要用于图形表达,而非创意的动力学表达。 和中心主任、副主任交谈,他们认为现在要发展 ABS 的社会学、经济学应用,令我佩服的是,美国专家总是想做原创性开发,同时普遍发展了普及性的二次开发平台供非专业人士应用,我国在基础科学前缘的 973 研究上,还被依靠二次开发发展 ABS 的思想麻痹,这可能就是中美研究几乎共同起步,但是很快就落后的原因之一。这是中国人缺少创意还是信心,好像主要是信心,就入国内有人问:你们自己开发的谁保证正确?实际上,美国开发的谁保证正确?是实践呀,技术成果是在实践中磨练出来的。中国可能就因为买办科学家太多,导致毛泽东所谓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爬行。 中心主任还向我介绍了他们的 ABS 研究生的 6 门核心课,其中计算机有 2 门,计算理论两门,社会学、数学各一门。我想我的学生要学者六门课。 与我过去经验相反,我在这里没有碰到一个中国留学生。一个做报告的,口音卷舌,我两个学生争论,分别认为是俄罗斯和德国的。人长得很俊。 问到经济政策模拟,主任说,主要在各大学独立发展,经济模拟做的最好的,在宾州大学商学院。可惜我们去不了了。 欢迎实名讨论,拒绝回答匿名问题。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5938 次阅读|7 个评论
王铮课题组关于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学术思想(摘)
王铮 2010-4-13 10:07
欢迎实名讨论,拒绝回答匿名问题。 尽管在过去的 20 余年里,中国为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黄耀, 2006 ),但是国际上要求我国减排温室气体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哥本哈根会议后中国实际上面临减排压力。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了在世界气候保护格局中争得国家地位,必须有加强气候保护的对策研究(胡秀莲,姜克隽, 2002 ),因此该项目将气候保护作为研究重点。另一方面,在国际上也兴起对 IPCC 报告质疑的风潮,其中, NIPCC 报告影响最大。 NIPCC 的出现以及最近几年变暖速度的降低,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提出的挑战已经不可忽视。而在中国,对这种挑战充满了议论,却缺少系统的成熟研究结果,因此本项目选择了包含 NIPCC 视角的研究方案。可以说一个不研究气候保护和 NIPCC 挑战的气候保护与适应性的研究项目将是落后的。 设立并开展本项目研究气候适宜研究的目标是很明确的:首先研究气候变化不确定性条件下中国农业与粮食生产的风险,提出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经济政策、农业与粮食的生产模式;其次,对中国气候变化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人口健康影响问题开展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气候变化对城市和农村环境影响的不同途径,进而展开对各地区人口健康保障政策体系的研究。再次,项目针对当前气候变化广泛的影响作用,提出实行气候保护、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评估各种适应性策略对我国经济、社会、人口健康的综合影响,针对气候谈判提出中国的气候保护方案。所有这些内容都是当前国家最为需要的。 需要强调的是,面对气候变化,如何推进适应气候变化?怎样实现气候保护?怎样在国际气候保护的博弈中保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世界发达国家的做法是应对气候保护的模拟计算,完成气候保护模式与政策模拟。例如美国、欧盟、日本 都通过政策模拟研究了对它们有利的气候保护模式与政策。美国之所以在减排问题上态度转变,是他们模拟的结果引导了政策的变化。日本的积极态度也是模拟的结果。实际上,发达国家也通过政策模拟来分析中国问题,在国际谈判中,用 科学 名义对中国施加压力,而它们的模型中有许多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因此当前我国需要气候变化与气候保护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政策模拟,同时,根据中国人口众多的特点,把粮食供应安全、人口健康纳入政策模拟模型,发展我们自己的评价气候变化,实现气候保护的政策模拟器。总之,发展模型工具,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自主开发政策模拟工具,给气候变化粮食、人口、经济影响和适应对策以定量成果,是本项目研究的特色。 1. 粮食生产问题 目前我国关于气候变化对粮食影响研究主要局限于气温和降水以及 CO 2 的影响,忽略了其它一些不确定因素如土壤含水量、可耕地面积、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关于气候变化的适应研究基本局限于品种改良、种植制度改进等方面的定性判断,或者农户适应行为的调查分析和政策的分析,缺少定量的模拟分析和实证研究。 针对这种情况,本项目认为 气候变化对粮食影响的过程、途径和适应机制研究,需要从定量角度解决不确定性问题,因此建立研究气候变化影响中国粮食的模型和方法,开展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影响的模拟研究,除了模拟还需要历史对比分析,完成不确定的风险估计。在适应性方面,除了农户的适应性调查,还要核准农业组织适应性行为及机制,这种适应行为可能涉及种植模式,同时在全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区域经济一体化情况下,需要追索到区域尺度的粮食生产与区域平衡问题。在方法上,除了分析产出的农业生产模型和经济政策的 CGE 模型,需要应用实验经济学方法和 ABS 技术,最后得到定量的减少了不确定认识的科学结论。 2 人口健康问题 目前对气候条件对人口健康和疾病及其传染性的研究深入还有限, IPCC 和 NIPCC 的研究都有所偏颇。我们的学术思想是气候变化对人口健康的关系,中间环节多,疾病类型也多样化。研究首先需要关注气候变暖对热敏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和常见传染病)的影响,在这个研究中,拟通过调查对比不同气候区的家族疾病差异认识疾病的气候背景。其次通过气候变化下城市主要致病气候特征的影响来认识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对这个问题,可以采用模拟技术。项目还认为适应气候变化的下健康问题的政策应该是发展社会健康保障模式和改变居住模式。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需要数值模拟和非数值计算方法与社会调查的结合。除申请指南强调的气候变化引起极端灾害事件发生可能增加引起的健康问题外,我们还将重点研究气候变化的生殖影响和人口质量问题,其方法主要是医学与地理学技术的结合。 3 社会经济问题 在本项目中,我们认为气候变化适应和气候保护政策需要确定各个产业部门的减排行为,发现或者增加碳汇、或者投资新技术、或者实行能源替代、或者采用生产规模压缩这些都是气候保护模式。无论什么模式,都需要保障我国经济增长维持在增长与就业的平衡避免经济危机的平稳轨道上。减排的经济政策需要控制减排在平稳增长的最优轨道上即经济学的所谓增长大道。为同时充分认识在一个国家内部经济系统如果不均衡可能就会出现经济崩溃,而要完成这个分析,需要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 CGE )技术。所以项目采用一般均衡分析研究气候影响和气候保护模式。 项目认为一般性的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研究相对较多。对于气候保护,本项目首先认为每个国家都会谋求自己的发展,因此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都遵循一般的宏观经济动态方程。由于各个国家之间存在经济联系,一个国家的产业变迁可能影响另外一个国家。气候保护政策可能通过经济联系和经济溢出而冲击世界经济,这就会导致跨国经济危机的发生。开展气候保护谈判时,气候保护政策避免跨国经济危机是有说服力的。本项目还强调技术进步的作用。在 SRES 中几乎把世界技术进步水平取同一标准是错误的。由于我国技术相对落后,今后的技术创新还存在大量的二次创新,因此我国的技术创新速度快于发达国家,换言之我国的碳减排速度将比西方国家估计的快。不认识这一点,会夸大中国的碳排放威胁。因此我们可以从技术进步角度改善 SRES 模型。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6670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的“973项目申请”落选了
王铮 2010-4-11 11:08
2010/04/10 2010 年 4 月 9 日星期五得到通知,我领衔申请的《气候变化对粮食、社会经济与人口健康的影响及其适应性对策》的题目落选了。这是一个按 973 项目规则申请的“气候变化专项”项目。 我多年从事气候变化与气候保护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发表气候保护的文章,也可能是国内最多的学者,这当然首先要感谢《生态学报》的支持。在许多期刊不知道气候保护时,生态学报发表了我的气候保护文章。他们不知道,就是这篇文章,2001年在重庆,曾经遭到科技部某官员的斥责:有的科学家要研究气候保护。什么气候保护,我国陕北大姑娘还没有裤子穿呢。我们能搞气候保护吗?我回答说,你捐条就解决问题了,如果现在不研究,将来中国就被动了。后来我写了篇文章叫《中国科学的八年之痒》: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090 2001年我呼吁已久气候保护到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正好八年。可是就是八年,科技部的项目名称还是“气候变化……”。 申请失败,我感到是个巨大的耻辱。虽然我原来就估计到自己没有什么官衔,跟着我的兄弟很可能会失败。在中国,国际上一些科学问题兴起时,一般的前缘科学家都能跟进,可是到了科学问题热起来,各种官员型学者就涌入了,他们马上成为了主持研究的,早期的研究者以为是些布衣被淘汰,研究重新回到了起点。以我们的前期工作与贡献,我一直期望着有个答辩的机会,我失败了,彻底失败了,这个彻底包括我的关于气候保护研究思想的失败。彻底的失败,也就意味着我彻底的失望。 我的失败尽管有种种原因,但是应该说与我申请的思想有关,文化大革命还有一招整人的,叫“批评与自我批评”,从基督教的忏悔发展来的。我也忏悔一下。 首先我认为科技部这个项目强调气候变化问题而不是气候保护问题是一个重大缺陷。关于气候问题,在 IPCC 地三次报告后,变化的问题,基本上清楚,现在的关键是研究气候保护策略。巴厘岛会议、哥本哈根会议谈的都是气候保护。还有就是 NIPCC 问题,即全球变暖反面问题。我把我们课题方向设计在气候保护的可行性和 IPCC 质疑上,这可能带来主流科学家的反感。当时我想这样的思想可能得不到评审专家组认可,但是固执误了我。我固执要做国际上没有做的,做国家最需要的。真的对不起所有我们项目组的朋友。 关于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我设计的重点是气候变化下种植模式的变化,粮食品种的适应性研究投入已经不少了,要关心的是种植模式。比如东北地区,气候变暖条件下,由于市场驱动,农民大量种植大豆,这不是研究小麦与水资源关系可以解决的问题。我提出了用实验经济学和 ABS 来模拟农业组织在气候变化下的种植模式,从正统的观点看,跑题了。 关于人口健康,各种疾病的热敏性问题研究国际上都有所研究,为了不炒冷饭,针对中国问题,我设计:第一关心全球变暖对生殖健康和生育质量的影响,第二是人口健康保障系统,当然还有第三、地方病的迁移。这个研究队伍的组织,我也侧重请搞人口与生殖健康的专家参加,而不是大人物。这可能是我把各位专家耽误了的原因。 关于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我把重点放在气候保护的经济对策及其影响方面,特别是保障中国经济平稳增长世界有可以接受的最优减排方案上。这个研究需要大量懂经济计算的学者,这样的学者,基本上是年轻人。我坚持了选择能干事的,虽然他们没有头衔,但是真正一线科学家。没有他们没有身份,这就可能成为了我项目的软肋。 然而我失败了,彻底的失败。申请的落空了。申请的落空是我的耻辱,可是仅仅是我的耻辱吗?也许历史会说明。 中国的科学问题研究,开始与国际潮流同步,国际热起,队伍就被替换为官本位化的“攻关队伍”,在工作国家重点投资项目中普遍存在。这是我的博文《中国科学的八年之痒》没有说清楚的。 当然,并非所有官员性学者看不见前沿,我认识的一个,就看得见,而且看到的比我多,所以我佩服他。不过我担心他是个粟裕。当然在粟裕领导下,华东野战军三年就打过长江。最近有种说法,当年粟裕是愿意挂帅去朝鲜的,可是有人汇报说他病得去不了。毛泽东不信,派他的“大警卫员”去看这个“老警卫员”,粟裕说,我没有问题的。大警卫员回去汇报,粟裕病了走不动。国危思良将。所以良将一般是用不上的。 PS:我们提出15个关键科学问题,我 提出需要的关键技术问题最关键是五个,希望能供人参考:1 气候变化不确定性条件下中国农业种植模式的变化与调整;2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殖健康和中国人口质量的影响;3 SRES模型的改进;4 中国平稳增长下气候保护路径的最优控制;和 5.气候保护下人口健康社会保障系统建设与经济制度。注:这5个问题没有涉及合作者意见,所以不算不尊重他们。我是失望到只要别人解决者五个问题也就满意了 。 我人在不便上网的地方,因为某人对CGE和ABS不懂装懂,为了不影响其他先生项目中涉及的CGE方法的评价,我受朋友建议,删除有关评论。那位先生,可以另文发表他对CGE和ABS的看法。
个人分类: 在历史中思考|7183 次阅读|23 个评论
[转载]在京成功召开973项目启动会
imking 2010-3-26 08:41
2010年3月3-5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高性能钢的组织调控理论与技术基础研究(2010CCB630800)项目组在北京嘉苑饭店组织召开了项目启动会。参加会议的领导、专家和技术人员包括: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中心刘燕美副主任,项目咨询专家组责任专家王国栋院士、张国定教授、谢长生教授、欧阳世翕教授、项目顾问翁宇庆院士、项目首席科学家董瀚教授、项目专家组成员(包括鞍钢、宝钢、武钢等企业专家)、项目特邀专家(首钢张功焰、山东钢铁张胜生、河北钢铁常跃峰、太钢王立新、一汽曹正、宝特黄剑等)、各课题组负责人、主要研究人员及研究生,共计70余人。 项目启动会由首席科学家董瀚教授主持,他介绍了本次项目启动会目的和任务,并向与会专家和研究人员介绍了项目的立项背景、研究目标、课题分解、项目要求等。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质量部杜挽生主任代表依托单位发言,表达了中国钢研将全力支持项目各课题的工作开展。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中心刘燕美副主任代表主管部门发言,肯定了前两期973钢铁材料项目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对本项目提出新的期望与要求。项目顾问翁宇庆院士发言对三期973项目的实施、与企业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会上,项目办公室人员按照科技部项目管理要求,介绍了本项目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办法。本项目安排了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的近半年的前期研究工作,各课题均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各课题(子课题)负责人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提出了2010年的工作计划。与会科研人员对各课题研究结果和研究计划展开了平等热烈地讨论,确定了各课题(子课题)的年度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本项目在第三代低合金钢、第三代汽车薄板钢、第三代马氏体耐热钢方面形成了有前景的研究思路,前期预研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引起了钢铁企业的关注。 启动会的圆满召开,明确了各课题研究任务,规范了项目管理制度,增进科研人员的交流,促进钢铁企业的关注和参与,为本项目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个人分类: 钢铁企业|31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高性能钢的组织调控与技术基础研究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
imking 2010-3-26 08:37
2010年3月10日,钢铁研究总院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NIMS)高性能钢学术研讨会于在中国钢研南院主楼一楼会议室举行。项目首席科学家董瀚教授主持学术交流研讨会,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K.Nagai博士(原日本超级钢项目负责人)、Y.Shinohara博士(著名腐蚀专家)、钢铁研究总院董瀚教授、曹文全博士(三期973项目骨干)、孙新军博士(三期973项目骨干)分别作学术报告,钢铁研究总院和新冶集团的20余位研究人员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报告人和题目如下: 1.TadashiShinohara,ActivityinCorrosionGroup 2.KotobuNagai,PressureandHurdlesforHighStrengthofSteel 3.董瀚,OnthePerformanceImprovementofSteelsthroughM3StructureControl 4.曹文全,RDonAutomobileSheetSteelswithHighStrengthandDuctility 5.孙新军,MicrostructureControlandCharacterizationofHSLASteelswithHighToughnessorDuctility 董瀚教授介绍了三期973项目(高性能钢的组织调控理论与技术基础研究)研究目标、内容与进展情况。来自NIMS的Nagai博士作了关于高强度钢强度与塑性获得的理论思考,Shinohara博士就应力应力腐蚀问题作了精彩报告;曹文全博士报告了第三代汽车薄钢板的研究思路和进展,孙新军博士就第三代低合金钢提高塑性和韧性的思路和研究结果作了精彩的报告。 与会期间,双方成员就共同感兴趣的学术问题展开了深入和自由地讨论,进一步加强了双方学术纽带与友谊。应丰田汽车要求,K.Nagai博士也在思考将1500MPa级钢的塑性提高到不小于20%的技术思路,并初步在实验室也达到了技术指标。这与我们项目的目标不约而和,通过提高应变硬化率来提高塑性的思路也相近,又一次表明了科学无国界的特征。K.Nagai博士对三期973项目中高强塑积汽车薄板钢课题研究思路和结果评价很高(我国三期973项目的强塑积已经稳定地达到了3040GPa%),表示出强烈共同开展科研工作的愿意。在国家科技部的及时和大力支持下,我国第三代低合金钢和第三代汽车薄板钢的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引领了相关领域的技术思路。 此次研讨会是一次高性能钢与应力腐蚀方面的会议,是三期973项目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一部分,未来三期973项目将举办更多的国际化国内学术交流,促进科学思想交流,推动高性能钢技术应用。
个人分类: 钢铁企业|552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与大家分享 973 干细胞研究项目
crter 2010-2-6 10:31
在国际及中国干细胞的研究都是如火如荼,近日在CNKI网站进行检索,对国家在干细胞研究上的支持给与部分整理,与大家分享。 项目名称:牙源性干细胞发育起源及其牙向诱导分化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2010CB944802 项目目标:通过对牙源性干细胞发育起源及牙向分化的研究,探讨不同发育时期的牙源性干细胞的基因差异表达、成牙分化能力、分子调控机制等,进一步阐明牙发育过程中牙源性干细胞牙向分化机制。 研究主要内容:应用基因敲除、生物芯片、RNAi等技术研究颅神经嵴及其不同发育阶段牙源性干细胞牙向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并对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如:牙髓干细胞)和牙源性上皮细胞(如:颈环干细胞)的成牙分化及其机理等进行系统性研究。 项目承办单位:四川大学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涉及学科:口腔科学 项目名称:用于牙再生的上皮与间充质细胞的替代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项目编号:2010CB944803 项目目标:明确多种非牙源性干细胞和iPS细胞的成牙分化潜能,建立非牙源性干细胞和iPS细胞牙向分化的诱导体系,探索可用于牙再生种子细胞(上皮及间充质细胞)的替代细胞。 研究主要内容:建立微环境诱导体系,研究多种非牙源性成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表皮干细胞等)牙向分化能力及机制,利用iPS全能干细胞的特点,研究其向牙源性上皮及间充质细胞分化的相关机制,探索用于牙再生种子细胞(上皮及间充质细胞)的替代细胞。 项目承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涉及学科:口腔科学 项目名称:干细胞向生殖细胞诱导分化技术在农业经济动物培育上的应用 项目编号:2010CB945404 项目目标:建立牛ES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和体外定向诱导分化技术平台,从而揭示牛多能干细胞体外分化与发育的潜能,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配子(精子、卵子),利用这些技术加速优良经济动物种群的培育。 研究主要内容:1.参照人和动物ES细胞建系的技术,选用不同胚龄及各种附植前牛胚胎的内细胞团,建立合适的牛ES细胞体外培养体系。 2.以其它子课题的蛋白网络调控等相关研究为基础,利用创建的牛ES细胞体系,探讨牛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途径。 3.通过转基因技术、选择合适的生长因子、转录因子和培养体系诱导牛ES细胞分化为雄性生殖细胞,为经济动物的改良服务。 4.以牛ES细胞诱导分化而来的精子为核供体,分析胞质内注射后胚胎的发育能力,建立以ES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功能性生殖细胞的技术平台。 项目承办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涉及学科:生物学 项目名称:组织干细胞分化的遗传和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2010CB945603 项目目标:阐明与组织干细胞分化相关的关键因子的遗传和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发现和鉴定新的表观遗传调控分子,整合不同层次的数据(mRNA、转录因子、microRNA和表观遗传调控相关分子),构建不同胚层来源的组织的组织干细胞分化调控网络模型,为干预组织干细胞的分化提供依据。 研究主要内容:研究与组织干细胞分化相关的关键因子的遗传和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加深对组织干细胞分化调控基本规律的认识。拟采用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体系,探讨已知的表观调控因子(包括组蛋白修饰分子、染色质重塑分子和microRNA)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发现和鉴定新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免疫因子对组织干细胞分化的遗传及表观遗传调节的影响及其机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整合不同层次的数据(mRNA、转录因子、microRNA和表观遗传调控相关分子),探索组织干细胞分化调控规律,为干预组织干细胞的分化提供依据。 项目承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涉及学科:基础医学 项目名称:组织干细胞的干性维持、分化控制和免疫调节研究 项目编号:2010CB945600 项目目标:以发现组织干细胞生物学的基本规律,发展精准调控组织干细胞的新策略,并将其应用于修复组织和治疗疾病为最终目标。本着突出我国领域优势,着重解决符合重大需求的关键问题、瞄准国际基础理论前沿的原则,立足于中国科学院干细胞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干细胞研究所,并在我们研究已取得重要突破的基础上,利用项目组具有特色的技术平台和研究体系,研究组织干细胞发育的多潜能性、分化调控过程及其与机体免疫的交互作用,多层次地分析组织干细胞干性维持,分化启动及分化调控、免疫调控等关键制动节点。以期阐明组织干细胞干性维持、分化启动和分化定向的关键分子机制,确定其干预调控靶点,深入理解组织干细胞调控网络。认识组织干细胞与机体免疫交互作用的规律,为组织干细胞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组织修复和疾病治疗,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进一步加快我国干细胞研究与再生医学、免疫和分子遗传等领域的衔接和交叉,形成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人才梯队。 研究主要内容:1.组织干细胞静息和活化状态的转换及多潜能性研究 2.组织干细胞分化启动和分化定向研究 3.组织干细胞分化的遗传及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 4.组织干细胞免疫调节研究 项目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涉及学科:基础医学 项目名称:组织干细胞免疫调节研究 项目编号:2010CB945604 项目目标:本课题拟着重研究组织干细胞与机体免疫的交互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基于已建立的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高通量技术平台,筛选并明确不同阶段组织干细胞免疫识别相关的特异性分子标志,发现调控组织干细胞免疫功能的关键因子;采用细胞示踪技术,研究组织干细胞的体内迁移模式;在组织损伤和疾病动物模型体内研究免疫因素与组织干细胞的交互作用及其影响。以期建立组织干细胞免疫学功能的识别鉴定体系和组织干细胞迁移及功能示踪的技术体系,阐明组织干细胞的免疫调控分子机制,发现干预调节的新靶点和提供免疫调控的新策略 研究组织干细胞的免疫生物学特性及机体免疫因素对组织干细胞的调控。拟利用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基因组高通量平台分析不同状态和阶段的组织干细胞免疫相关分子表达差异,明确组织干细胞免疫相关分子及其功能的识别和鉴定标志,研究免疫因子对组织干细胞干性维持、分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关键的免疫调控因子及其作用机制。进而在组织损伤和疾病动物模型中,研究机体微环境免疫因素对植入和内在的组织干细胞的激活、动员、向损伤靶组织定向迁移、分化、生长和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发现干预调控靶点和提供免疫调控的新策略。 研究主要内容:研究组织干细胞的免疫生物学特性及机体免疫因素对组织干细胞的调控。拟利用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基因组高通量平台分析不同状态和阶段的组织干细胞免疫相关分子表达差异,明确组织干细胞免疫相关分子及其功能的识别和鉴定标志,研究免疫因子对组织干细胞干性维持、分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关键的免疫调控因子及其作用机制。进而在组织损伤和疾病动物模型中,研究机体微环境免疫因素对植入和内在的组织干细胞的激活、动员、向损伤靶组织定向迁移、分化、生长和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发现干预调控靶点。研究组织干细胞移植对组织损伤和疾病动物的免疫影响。 项目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涉及学科:基础医学 项目名称:组织干细胞静息和活化状态的转换及多潜能性研究 项目编号:2010CB945601 项目目标:本课题拟利用高分辨率显微分离系统、活细胞显微成像和单细胞深度测序技术,对组织干细胞进行单细胞分离和表达谱分析,以识别和鉴定组织干细胞的静息与活化状态,建立指纹图谱,进而建立静息和活化的组织干细胞的分子标志系统;比较肝脏、间充质、神经和乳腺等不同组织的组织干细胞共性与特性。进行mRNA和蛋白质表达谱以及表观遗传学谱分析,揭示组织干细胞在静息和活化状态之间转换和多潜能性维持的关键因子及其作用机制。进一步还将研究不同组织的组织干细胞及其在体外和体内环境下干性维持的异同。本课题将为调控组织干细胞的静息和活化状态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干细胞替代疗法和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研究主要内容:研究干细胞静息和活化状态的转换,评价其分化的多潜能性,以认识组织干细胞的干性维持机制。拟应用已知的可能的组织干细胞的标志,制备组织干细胞遗传标记小鼠模型或进行离体标记,以显微切割系统进行单细胞水平的分离,利用已建立的组织干细胞长期培养观察系统进行培养观察,借助SOLiD TM技术平台对组织干细胞进行单细胞表达谱分析,以识别和鉴定组织干细胞,识别静息和活化的组织干细胞的特征,发现不同状态下组织干细胞的特异性分子标志,掌握静息和活化状态转换。 项目承办单位:同济大学 涉及学科:基础医学 项目名称:组织干细胞分化启动和分化定向的研究 项目编号:2010CB945602 项目目标:本课题拟采用组织干细胞的遗传标记和分化谱系示踪的手段,利用特定的分化模型,在不同的时间点上直接采取标记细胞和组织标本,从RNA、microRNA、蛋白质、细胞和组织等不同层面或角度,对组织干细胞分化启动及其分化定向的分子基础进行探讨,发现决定分化命运的关键分子及其相互关系,并绘制反映主要分化方向和分化等级的分子分化树,以丰富组织干细胞生物学中关于分化启动与分化定向的调控机制、分化阶段的判断,以及组织干细胞异位分化的调控因素等方面的知识体系。 研究主要内容:研究分化启动关键因子、抑分化因子和促分化因子平衡、免疫因子与分化的相关性、分化过程的阶段特性,以及异位再殖的分化特性。拟采用活体组织中干细胞遗传标记及其谱系示踪模型小鼠,制备组织干细胞分化模型,在不同的时间点(即不同的分化阶段)直接从活体中采取标记细胞和组织标本,采用原位和离体的方法对组织干细胞分化活动的过程及其调控进行具有时空特性的综合研究,其中包括:组织干细胞分化进程中结构空间特性的认识、不同分化阶段特征的鉴别、分化启动和分化定向关键调控因子的鉴定。在此基础上,也进行不同胚层来源的组织的组织干细胞之间的比较研究,以认识分化事件调控的基本规律。 项目承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涉及学科:基础医学
个人分类: 干细胞的故事|255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与“海归”部长的心灵对话!(5)―― 给总理的信
热度 2 陈良尧 2010-1-12 08:37
愤怒的葡萄! 来自科技界底层的心声 诚挚感 谢饶毅 教授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对笔者的系列对话博文以及 王鸿飞 教授的博文发出了来自内心的的深沉呼应,(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4628 ),这触及到了影响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即科技资源合理分配和使用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也真实反映在约 5 年前笔者给总理的信中,也是在好望角与部长先生发生对话的原因。 5 年过去了,这些问题依然存在,未见有任何被解决的迹象和改善的趋势。为了进一步说明,以下给出写给总理而他并未能看到的这封信的内容,供参考。信的题目引自 Steinbeck 的书名: The Grapes of Wrath 。 ---------------------------------------------------- 愤怒的葡萄! 来自科技界底层的心声 尊敬的温家宝总理: 在犹豫了很久以后还是觉得有必要给您写这封信,来向您反映发生在科技界底层的那些越演越烈的现象和问题。这些问题正吞噬着我国宝贵的科技资源,腐蚀着科技机体,败坏了学术道德和风气。如国家投入巨资的 863 和 973 等重大科技发展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所积累的问题已对我国科技事业造成了伤害,严重挫伤了众多优秀科技人员为国家服务的积极性、热情和信心。 十五年前本人完成学业后即举家回国,以满腔热忱投入到振兴国家科技事业的潮流中。这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所付出的努力也时有收获,更多面临的却是重重困难,许多的心血付诸东流。在所有这些努力中,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无法在国家的许多重大科技活动中获得支持,如对于重大科技项目 ( 863 、 973 以及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 ) 的申请,是年年申请,年年落空。 今年已是本人与同事们第 6 次申请 973 项目,与国内许多优秀项目的命运一样,未被批准。每年要化三、四个月时间精心准备,积六、七年来 20 多个月时间对于科技项目思考的精华和努力就这样被无情地扔进了纸屑堆。过去 20 多个月的时间和精力,以及为国家科技发展的努力都被浪费了,没有人会为这种损失感到痛心和惋惜。一方面要实现政府所倡导的科技兴国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却并不珍惜我国宝贵的科技资源,包括科技思想等软资源。那么是什么机制造成了这种现象呢?是研究水平良莠不齐的单位和部门为获取国家科技资源所进行的恶性竞争。那些围绕在政府管理人员以及特殊专家圈周围,以及在地理位置上最靠近科技资源源头的单位和课题组无疑有更多的机会。 在平等竞争的表象下,经常产生出离奇和难以被人理解的结果,这多半是以十分隐晦曲折的方式进行,显示出一些管理部门和专家的智慧,却不惜以扼杀优秀项目和伤害国家的最高科技利益为代价。 比如, 2004 年 973 项目申请指南中给出了信息领域中纳米信息技术的研究方向,却将与纳米尺寸无多大关联的传感器和系统列为重点,结果去年该方向上所有的申请项目都遭失败。不禁要问,难道偌大个中国科技界在对于国家科技进步至关重要的纳米信息技术方向上就产生不出一项优秀课题,进而导致在影响国家信息技术发展最关键的硬科技 ( 设备、材料、器件和系统 ) 领域的申请项目无一不遭到淘汰的厄运?据说这些重大研究方向都是经过科技部专家顾问组认真讨论后定下来,代表了我国某一时期最前沿研究方向,凝聚在这一方向下应该有许多课题需被深入研究和解决。然而仅到了 2005 年,还未被实施的纳米信息技术方向就突然蒸发消失了,被十分草率地转到了其它更有利于某些局部课题的方向上。是什么原因促使本应该相对稳定和急需被进一步实施的重大研究方面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发生了转移?其中的奥秘当不说自明。 人类科技发展史是一面镜子。本人不相信那些犹抱琵琶半遮面,在项目名称上故弄玄虚、用尽心思和玩足花样的人会有诚实的心情对待科学研究,他们将不会对科学事业有真正的建树和贡献。其实,在许多场合,不是国家的需求,而是一些部长和司长们背后相关的单位和课题组以及一些特殊利益圈的需求决定了国家的科研方向,实在是令勤奋工作在第一线的科学家们无从适从,悲从心来。 本人组织的项目申请书有幸于去年通过第一轮书面评审,进入第二轮答辩,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答辩专家组结构。尽管同在信息领域,也是隔行如隔山。要让来自生物、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网络、通信、软件等领域的专家们济济一堂聚在一起,在短短半小时内犹如科普般听懂某一领域高度专业化的研究课题,实非易事,这既不现实也有违科学规律和常识。许多专家显然缺少某一领域的基础专业知识,也无充裕时间能在现场对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仔细核实和审议,至多从答辩人员的表达方式和气氛中,再依据一些似是而非的印象,或许再加上专家们之间的串联议论及其它非学术因素,就对上千万元的项目作出取舍,不能不包含判断上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于 863 、 973 等项目,一方面强调严谨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又采取极不科学和缺少学术诚信的遴选方式,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严重缺陷和悲哀。君不见,一些课题组和单位为获取项目,无不早早攻关,从科技部一直攻到专家组成员,所导致对学术风气的侵蚀和国家科技资源的浪费是极其令人痛心的。 尊敬的总理,我们国家许多宝贵的科技资源经常就是这样被随意分配和使用的,不能说是全部,却有相当部分被流失到了不合适的地方和人手里。虽然有关部门会拿出许多数据争说多年来实施 863 、 973 以及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的合理性及其成绩,且不说那些无助于解决核心科技问题的花拳绣腿般的成果,仅只要仔细检验我国高科技领域的进出口产品和市场现状,尤其是我国学术界强烈依赖国际科技装备和技术的巨额进口单,就不难明白,我国若干重大科技计划实施所产生的积累性效果,不仅严重偏离了支撑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甚至连我国科技界自身的研究基础都难以支持,即一旦脱离了来自工业化国家的高科技设备、材料和器件的无止境输血,我国许多重要的实验室和课题组将一天都维持不下去。 当看到这么些年来本人和许多优秀科技界同事们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活动的努力所遭受连续失败的现实时,内心是十分痛苦的。然而,更痛苦和遭受损失的将是您领导的政府,以及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将失去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分科学家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所要承担的高品质服务和贡献的机会。 在我国最高科技管理部门工作,尤其是身处部长、司长和处长等领导岗位的公务员应该具有这样的先进性品质,应该明白,通过制定和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国家科技政策和体制,使得国家的科技资源获得最充分和合理的使用,进而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来实质性地增进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实力,这将远比关心自己的课题组和项目更为重要,当属于国家的最高科技利益。 尊敬的总理,我把发生在学术界和科技界底层的这些故事告诉您,是极有风险地希望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的解剖和分析,能让您有机会来亲身体会和观察到我国科技界底层的微观科技细胞的奇特活动方式。这些故事以及还有许多其它方面的问题,已逐步演变成为阻碍我国科技进步的桎酷,成为耸立在我国众多优秀科学家面前一堵堵远比解决实际科技问题更为困难的高高的墙。政府可能有责任,而我国学术界更应对这种现象的产生和蔓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已非几篇文章和几句批评意见就能触动这些又高又厚的墙。可以预期,如果没有合适的途径和措施来有步骤和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以及无数科技人员辛苦奋斗的努力都将难以产生积极的效果,这不仅会严重延缓甚至阻止在您领导下的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更将对我国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建设、科技道德以及民族精神产生深远的不利影响。 上述意见仅供您在百忙中阅读和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本人当承担责任,并敬请谅解。 陈良尧 , 2005 年5 月5 日 复旦大学信息学院
个人分类: 杂文|12947 次阅读|26 个评论
与“海归”部长的心灵对话!(4)
热度 2 陈良尧 2010-1-5 08:35
黑匣子 --- 来自咨询组专家的困惑要求 发生在一所大学内的许多逸闻轶事,是构成这所大学文化历史和口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同样也适用于我国科技界,即通过对许多典型事例的细致观察和剖析,可深切认识和了解何以在某一时期我国科技界会产生如此众多问题的根源。 在与海归部长的 对话中,虽以事实为依据,坦率指出了 863 和 973 等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毛病和问题, 但部长先生并不以为然,听不进去,而按他的三人原理和方法,只愿意听某领域三个人的意见,便能确定其指南和方向。因此,这三个人的作用就变得至关重要,如果不去影响和不与这三个人发生关系,一般来说,要获得科技部资助的胜算机会将十分渺茫。 在 973 体制中,最有可能和有机会对这三个人施加影响和作用的是咨询组成员,在每年项目启动的早期和整个过程中,都能接触和猜摩到这三人的心思和意图,并获得各种不为外人所知的敏感信息,从而直接和间接对项目的申请和评审过程施加各种影响,是一连串黑匣子中的重要一环。 我与遥远 C 地的 K 君仅在他进入咨询组之前的某次会议上有过一面之交,由于研究背景和课题兴趣的不同,再加上地理因素,彼此间从未发生过任何研究合作关系。在那一年的 973 项目申请过程中,或不知从哪里打听到本人正在组织某一课题的申请,已成为咨询组成员的他很意外写来一信: ―――――――――――― 陈 先生,您好! 久未问候,望谅。 现在正在申报 973 课题,您有什么打算。我很希望能安排教师能在您领导下接受一个子课题。您如年慨允,不胜感激! 本人因进入咨询组,不能承担或参与 973 课题,故而愿意安排教师能在您领导下开展科研工作。 希望能得到您的回答。谢谢! 敬礼! xxxx, 自 xxxx (单位) ―――――――――――― 他很客气,说是久未问候,其实从未问候过本人,这是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是借问候要给他课题组安排一个子课题,一起参与 973 项目的研究,其出发点无疑有其合理性。 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生了困难。因不宜透露 K 君的身份和意图,便很难向参与本项目的其它课题组成员解释清楚,为什么要将并无研究相关性的 C 地课题组加入本项目。这触到了笔者的软肋,其实,双方心里都明白,就其担任咨询组专家的功能和信中的暗示,如不采纳 K 君的意见,那是一点成功的希望也不会有的。 于是,费了很大劲和很多时间,经多次修改,终于将他课题组的老师揉进了不同的子课题,却始终未能反馈得知 K 君对如此辛苦安排的满意度为多少。 送上去的项目通过了小同行初评,进入中评答辩阶段,却很惊讶发现 K 君竟也坐在那里,还是这次答辩专家组成员,彼此都只能装作互不相识的样子,他也不痛不痒问了几个问题,自以为有出线的希望,却是煮得半熟的鸭子飞了,依然未能出线 ,自然还包括了更高一层部长的课题组也夹在某项目内要被照顾的优先需求,把其它项目都给挤走了。 下一年,未被实施的这一方向的指南莫名消失了,只能被迫尝试在其它领域的某方向(再次上当)组织课题。谁知在刻意消去指南的原方向上(可避开一大堆竞争对手),另一单位的课题组却能活动到这三人头上,伺机立项并一次就能高效率申请成功。一般的情况是,当前次申请失利后,如无事前联系, K 君将很难确知他的课题组是否会被再次包含在下次本项目的申请书中,这极具撞车风险。不过这次他测算得很准,已很有把握不必再来问候本人,而是在无指南方向上策划问候到了另一课题组,并从中拿到了一个完整的子课题。 按 973 原理,在某一方向被安排课题后,一般在相当时期内,如至少在三五年内,将不会在该方向考虑安排类似的课题和项目。因此,这三人、 K 君、以及那课题组采用如此手法窃走该课题项目后(窃书不算偷,在中国科技界,窃项目也不算偷?),便意味着其它单位的课题组过去的一切努力,即便是更富有创新意义和价值,都已付诸东流,今后不会在这一方向有任何立项资助的机会,仅指望那些获得此项目资助的课题组, 包括 K 君,能珍惜这种机会,做出一些好成绩来。几年过去了,可追踪那些科学家的前沿研究成果究竟在哪里?一切的一切,最终可看到这个项目被彻底废了,是半点解决科学问题和支撑我国科技进步的作用都没有。这是很糟糕的一群人,能够破坏自己建立并承诺遵守的所有规则而不受任何约束和惩罚,其源头的毛病就出在科技部的 973 体制和那三个人身上,已无任何科技工作者的良知、诚意和信誉可言。 在其后的某次会议上,又碰见 K 君,都心照不宣,难为情呵!也算是有个交代,他扔过来一句话:老陈,到处都是黑匣子,我禁不住 木讷地 在想,您不也就是其中的那个黑匣子么!却也理解他的无奈和解释,处于他的位置和环境,是看到了还有其他大鳄所布设更多黑匣子陷阱的阴暗面。 这就是部长先生在谈话中所说不想听五十人,而是只愿意听那三人意见的必然后果。显然,与受五十人的制约相比,控制三个人要容易得多,但另一方面则更容易让这三人通过各种迷宫般的隐蔽方式将自己单位或相关课题组的利益活动到各类项目中去。在这里,与这三人及其复杂人际网所真正追求的各种特殊利益相比,所谓国家利益、关键科学问题和目标等等,都是遮人耳目,已丢于脑后,被降至更为从属的地位,都不是最主要的。其实,在 973 项目的二、三审过程中,绝大多数都是外行专家,根本听不懂或看不懂某一项目建议书的内容,无法做出合理的判断,作为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遴选过程,其投票表决的科学依据究竟体现在哪里?结果,不能不说许多项目和宝贵科技资源都投错了地方,投错了人,却是一茬又一茬都落到了与这三人密切相关的课题组口袋里。 王鸿飞 教授敏锐地察觉到 863 、 973 项目中的三柱香问题,碍于我国学术界的不良生态环境,只能以讲历史故事的隐晦曲折方式警示学界同仁,而在与部长先生的对话中,可获得最清晰的印证。 毋庸讳言,部长先生的三人原理及其源头腐蚀作用对我国科技界的影响是极为 深远的。 阅读连接: 1.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7232 2.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2227 3.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2223 4.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2219
个人分类: 杂文|40521 次阅读|31 个评论
与“海归”部长的心灵对话!(3)
陈良尧 2009-12-29 09:15
约一小时的约谈结束后,部长先生径直去了机场,我则去医院探望在等开刀的老母亲 ( 已于去年去世,终未能看到这份努力的结果 ) ,在路上便接到复旦打来的电话,有领导要找我谈信的问题。显然,这不是如部长所说仅科技部两人知道此事,而是有更多人知道,并如此迅速地有意无意让消息和压力传递到上海的朋友和一些单位,要我考虑后果。什么后果,无非是如约谈中的话,复旦拿不到或少拿科技部的项目,或是本人早点退休,以及后续一系列其它方面的报复。我也坦率对这位领导说,你不应该来谈这些问题,科技部这样做是严重违规的。这就是我们国家的现行科技体制。对于此类事情,学校领导很少能给予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息事宁人,腰板硬不起来,因为复旦科技资源的命门被捏在科技部和一些政府职能部门手里。 ―――――――――――――――――――― 笔者在科学网读到 2007 年 9 月 13 日 王鸿飞 教授写的 《洪门三柱香》与申请 863 、 973 项目之秘诀一文,感慨中留下了如下的评语 : 《 洪门三柱香,确有其事,就是那领域的三个人,控制了一大帮人,决定了 973 的指南和方向,这三柱香不烧到,确实机会很小,过去就听说有这三个人,还有拜老大的故事,经鸿飞点拨,想不到竟是出自洪门堂的祖传家法,接下来的日子,我会告诉大家我与优秀同事们八年抗战申请 863 、 973 都落难的经历,以及与掌门人的世纪对话,折射出中国学术界很不光彩的一面。 参考连接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7232 这当然是在说科技界的笑话,却并非完全是捕风捉影,还真有那么点背景和味道。》 ―――――――――――――――――――― 这不过是我国科技事业磨难发展中光明与黑暗共存的一段插曲,还有更多的故事且待下回分解。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421 次阅读|16 个评论
与“海归”部长的心灵对话!(2)
陈良尧 2009-12-29 09:04
时间: 2005 年 6 月 16 日 , 16:00 - 17:00 地点:上海好望角宾馆 2102 室 ――――――――――――――――――― 程:我是程津培, 陈:陈良尧, 你好, 丁秘书:有点晚到了, 陈: 还好,但我过来,现在这个路,这个交通呵,复旦在修路,差点走错掉, (丁秘书退出) 程: 国家重大项目评审的问题,国家信访局找到了科技部,请我来听听你到意见,你的 973 、 863 项目评审中间的一些看法,听听你的意见和建议,我正好在楼下开会,顺便就让你来辛苦跑一趟, 陈:这个问题, 程: 我就管这个基础研究, 973 归我这里管, 侧重于 973 可以的,你的情况反映中你主要谈到信息领域,申报了几次都没有能够成功,可能专家里面还是公务人员在里面可能发挥了一些不正常的作用,想听听你的意见, 陈: 这个事情大家都有很多议论么, 973 是国家的愿望,也是比较好,包括 863 ,重大攻关,我都是申请过的,但是我是一次都没有成功过,这个是有很多原因,这个原因讲起来也比较复杂,都可以找很多原因,总的来说,像我们这样一群人,要得到国家的重大支持很困难,面上有些重点项目可以申请到,但是在这样一个方式里面,我觉得我们成功的机会是很少的,要让总理知道,最起码, 程: 总理怎么会看到你这个东西,到他那个办公室就转到国务院的其他部门去了, 陈: 这个问题不能解决的话,我想我们的努力都没有什么用,化了这么多时间,精力都消耗掉,这么多时间,精力都消耗掉,这个大家都有愿望,都希望为国家作贡献,或者希望会得到国家的资源,都希望得到国家的支持,然后会做很多好的研究,最后,我想国家的愿望没有最后能够做得很好,原因很复杂,每年都申请,我今年第六次了,是吗,这个申请,我当然有可能以后不一定是不是还要化这么多精力,是不是值得,但是我们是回来是真心诚意为国家,能够,希望能够做一点贡献,而且知道怎么会做事情, (被秘书进来打断了一会) 陈: 这个事情太复杂了,这个太复杂了,如果拿一些数据出来看,我想很多会说明问题的,你那么多钱,分布在什么地方,在全国的分布怎么样,这个在人群里面的分布怎么样,这个在队伍里面的分布怎么样,你的那个统计数据我想相当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但是不是对个别人怎么样,有些人很好的,也是可以拿到和得到资助,还有一些人不应该得到资助,或者是不一定做得很好,他也会用各种方法拿到资助, 程: 从你六次申报 973 的经历看来,这个 973 里有一些重要的问题,从信中反映出来这里面有黑箱操作,甚至有一些机关工作人员在里面起了一些作用,你有没有一些具体的证据,完全没有关系啊,我觉得你信里面写了这个冒很大风险,也不一定,不一定是很大风险,没有关系的,你最多是会拿不上经费支持么, 陈: 因为具体的部门是有很多原因的,我拿不到基金,那我就少做点事情,或者是早点退休,能够, 程:你还年轻么, 陈:不年轻了,我不年轻了,不是太年轻, 50 年么, 50 年生的,今年已 55 岁了么, 54 岁 55 岁了,到年底 55 岁了,不到 50 岁就申请项目,很多年过去了,就是说我个人的事情,但学校里还没有往那里说了,学校,譬如学校,对于复旦大学写这种信,为什么要这样写,是不是打打招呼,这个所有的资源都是在国家手里面,反映国家的这些年的问题,复旦大学肯定受影响, 程: 会有影响么? 陈: 当然有影响,我去年没有申请到就想过这样的事情了,学校的领导跟我讲过的,讲过这事情的,当时我就很悲观,我说这个事情要反映反映,那学校领导也跟我讲,你说的这些事情你讲没有用的,但你也要考虑到其他因素,这种话都有的,虽然我是想了很长时间我来反映这件事情,这还是小事情,还有很多事情,国家体制里面,我想这个问题是基金反映出一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问题,如果我们从国家科技部的层面和宏观的政策方面不来解决这些问题的话,我们国家很困难, 程: 这个咱们要这么说,我想我要是从打官腔的角度,就是说我首先要感谢你给科技部工作提出批评意见,提出一些具体性的建议,但我不想打这个官腔,我也觉得咱俩的经历估计差不多,我会比你长两岁,我们都是老三届,我也在美国念书,回来以后在学校里当老师,前五年,嗷,五年前我到科技部,所以说我们大体走的是相同的路,我本人现在也是学者,你那信中也反映学者做官这里面有些问题,这是另外一回事情,咱们慢慢再说这个事情,总归呢我们有相同的经历,我在那里主持的时候也不是特殊身份,大的项目我也从来没有拿过,再讲我们现在是找问题,我也非常理解,你做得非常出色,应该说这个你走得比我要顺,你别看我现在的位置,在这个地方,但你前面那些该得到的东西,我从你的履历上看,你基本都得到了,全国老模啦,全国的优秀教师呵,你并且在做院长啦,杰出青年基金啦,中青年优秀人才啦,还有许多奖励啦,还有其它的应有,应有,能拿到的差不多都拿到了,这将理解在这种位置上呵,你也非常希望能够拿到国家的重大的项目,这个有这种责任去承担国家重大的课题,攻关项目,但是我们说的这个事呵,我现在正在学着,跟学者与学者之间,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现在这个机制里面呵,存在着好多的问题,好多好多的问题,我在这里做了五年,我也看到好多好多问题,但是我们现在想找的你刚才讲,你假设,你这里这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们做学者呢,就是要说一种合理的推理,跟它那个事实之间是不是存在一定的联系,因为从逻辑上来讲呵,有很多的问题,我们在部里做公务员,特别是坐在我们这个位置的人哪,特别是想拿到那些证据,便于你去改进管理,但我回国后的这二十多年,我也感觉到这个制度呢在慢慢地变化,慢慢朝,应该说还是朝好的方向去变化,这个化钱的人更加理性地化钱,管钱的人更加理性地去管钱,我觉得慢慢是出现这种趋势,要不然要我们这些人到那里去做什么,我们这些人难道眼睛瞎掉了,怎么选这帮人去干这样的活,越整治越烂,越整越黑,这就不行,你索性干脆早早地回去,我也提前退休,也好,现在就是想找这些问题,你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特别是那些实质性的,假如说我这里有公务员,我有处长,司长,甚至到部长,存在着利用职权,营私舞弊,不说把钱拿到自己家里,但是你处理事情上不公,这非常想知道,所以你这个事情,我们,但还有第二个人知道,我们没有让你点名的人知道任何信息,你可能,因为你会担心你那多少在那个领域占点边,这个信息没有,没有让直接点到的人有任何了解,但是那有一个公务员是,除了我之外要处理这件事情,所以我们还是保护得非常好的,所以在这里面你不要有什么顾虑,如果我们这里存在问题的话,诚心诚意地想改,但这大的机制存在问题,跟它整个的大环境可能是有一定的关系,这个科技部也在做这工作,但不可能一天就变化,慢慢地慢慢地在朝合理的方向去推动,否则科技部要 那么多 博士干什么,要那么多对科学自己有一定了解的人干什么,另外你要了解这些人工作的精神,要了解他工作的规律,整个科学的规律你要知道,不然,如果说,我们也可以考虑另外一种情况,你这个纯碎是有管理类的人在这里面,他就不会有任何私利,这至少是对他自己的课题组不会有偏爱,他从管理出发,但那方面恐怕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就完全由管理,这些管理的人没有,缺乏了监督,也是会出现问题,如果不内行的话,恐怕出现的问题会更多,如果说有人做公务员,他自己还要从事业务工作的话,最多那个,他自己那个组肥了,谁都有个能够肥多少钱,何况还有应该说非常透明的监督,我们的公务员不允许拿这科技部的项目,即便我们走歪题,恐怕如果他还是能够基本出于公心的来进行其他方面的管理,那他工作还能继续下去,但是我不是说我们就是要保护这种你自己有工作,这个人,谁随他出现这种状况,所以,我想呢,大概想说明一个意思呢,希望能找出这些问题来,特别是在你理性的推测底下的那些具体的东西来,存在不存在,特别是 973 ,我们特别想知道,因为 973 呵,这些年来得到的赞语较多,跟 863 呵有所不同,得到赞语较多,听到批评相对少一些,所以我们想,想拿到东西,今天实际上是听意见,想改进这个工作,因为我们是,是应该目标相同的,我们在这里做工作呢应该跟你在这里做工作一样,都是为了把我们国家这个事业做好,我想你还是应该相信这个公务员的群体,还在那里做事情,不是仅仅总理一个人愿把国家做好,我想公务员的大多数原意把工作做好,将原意把国家的事业做好,国务院也在那里照管自己的权力,已很管事,我再听听你的意见,这个,但有一个情况呢跟你沟通一下,这个 973 的申报量非常大,但在最后中标的 10 %左右,是低于任何一个科技计划的中标,这是一个因素,然后,因为国家的资源非常有限, 973 是从三个亿开始的,每年增加一个亿,弄到现在呢,增加到了每年有 10 个亿了,这一个相当不小了,但是开始的时候还是蛮低的,那么这个有限的钱你想把它化好,主要在六大领域,你知道那六大领域,后来还有前沿交叉,你是不是在前沿交叉里面申请,今年, 陈: 我是在信息领域, 程: 信息领域,那属于六大领域之一,为了能把这些钱呢尽量化得好一些,就组成了一个专家顾问组,你也知道,我估计你还没有到那个层次去答辩,你是讲去年的事还是今年的事? 陈: 去年我答辩过的, 程: 今年也答辩了? 陈:今年没有,今年是答辩的机会也没有了, 程: 有一个机制是这样的,就是当你想从全国选出项目的时候,你是给每一个领域分配固定的名额,还是在不同领域之间,有好的我挑选上来,不是绝对的平均化,这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件事情,从开始有 973 到现在,一直是放开了,你这个领域有几个好项目,我可能就多出,那个领域相对弱一点,可能就少出,但有一个大的平衡,不会让它太悬殊,六大领域都是我们 973 最重要的领域,但有这么一种考虑,所以最终呢有一个专家顾问组,周光召为组长,这个专家顾问组是对于每一个答辩来说是最内行,最外行的一个组,而相对内行一点就是第一层次,作为专门评选,第一轮呢是这个叫做小同行,但所谓小同行在信息领域的这么大的框架底下,小同行,我是搞,干化学的,我这个小同行在国内没几个,但你要组成一个那么二三十个人的评审组的话,必然有跟我不同行的,但仍然叫小同行,我把我的有机化学叫做小同行,然后化学叫做大同行,你那个领域恐怕,我觉得恐怕比我们这个还要宽,那我们要在评有机化学这个项目里面,绝大部分人都不是同行,这是第一轮评审,叫小同行评审,好,你在小同行评审里面脱颖而出,但到了大同行的时候,这就是你有答辩机会那个,那个里面,那可能就是面对着许多的非同行,但对外面来讲还算是同行,那叫大同行,我们有第二层次,第二层次叫 973 的咨询组,这个层次再出来,那就到了最后的综合评审,那基本上全是外行,这个,你是干信息的,信息那里面我有三个专家,每个大领域我都有三个专家,这三个专家未必扣住你那个领域,所以对于你那个领域他们仍然可能是相对外行,这就那么个机制,如果我分配到你那个小领域去,那可以相当来说是同行评审,你如要从大的范围里边摘项目的话,最后呢,避免不了是外行评审,现在就是那么个机制在这里,除非我再细化到小的领域,现在我这个钱有限,有没有办法准确地选择哪个小的领域,应该给多少项目,这确存在着一个实际困难,这跟我们在美国做研究可能不太一样,因为那钱多,中标率可能会高一点,另外,几乎所有的重点领域,它都会有投入,我们的重点领域有很多会落空,这是这么个情况,假定今年设定了这个领域是需要支持的重点方向,明年就未必会设立,这,这个是由谁来设定,是由专家顾问组来决定,政府几乎没有权,照说,政府作为国家的管理部门,他对宏观的事情应该有,如果你在那里做工作,你想把工作做好的话,你对整个国家的科技发展的状况,国际上的趋势,和你们国家的特定的需求,应该有所了解,可以在科技项目部署上,政府这方面应该有一定的发言权,而不象自由探索那边,主要是听专家的,这边比如说我想突出农业,我想突出信息,我还想突出健康,健康又在哪个地方更为重要,一般的来说各个国家如此,它是应该政府有一定的主导权,但是我们 973 的项目,其实是不允许政府有主导权,按我们现在的机制,那好,每年的指南基本上是由这个综合评审的顾问组,叫 973 顾问组,那个领域的三个专家来定,定下来以后,今年我要支持哪几,哪几个方向,这个,大组汇报一下,把这三个,各个六大领域出来,综合交叉那个也出来,综合交叉一般不设某一个方向,就是设定一个综合交叉这个,这个科学发展的前沿,一大块全都进去了,譬如说,你要想报,报这个综合交叉这一块,几乎就没有指南,你什么都可以报,大家硬碰硬地上,但在领域,六大领域里面,它就有今年要支持什么,明年要支持什么,他为什么这么考虑,就是他根据历年来国家的部署和整个国家在这方面的队伍的状况,他总归是工作这么多年,他对国家大的方面应该是有所了解,一般的层次呢算比较高的一些专家,他选定了以后,跟大组汇报一下,把这个单子综合上来,我的工作的确很简单,然后交给我们,我们也不能说什么都推给专家,好,由我们再来看一看,这里边是不是有专家提得过多呢,有的是不是提得太细了,有,有专家自己的背景在里面,我们要对他筛选过去,然而可能譬如今年,这个,我们感觉那几方面部署还不大理想,可能政府就提出来,譬如纳米材料你就部署比较多了,连年占,你们现在还是要考虑纳米材料作为重点资助方向,那从这个基础研究司,它对全国的了解来看,恐怕纳米电子学,或者是纳米生物学方面的工作更应该引起关注,这样与顾问组考虑增加这个领域,然后我们把这个信息返回给顾问组,顾问组的领域呢当然专家要认可,认可以后,我上部务会发布指南,照这么一个过程,政府在这里面能起的作用,当专家把那单子拿过来以后,我要进行一定的筛选,他专家,有的领域专家设定的方向较少,那基本上符合要求,有的领域呵较多,那就要跟其他领域尽量平衡一些,有些重复性的东西呢,我要跟专家商量,你这可能要考虑考虑,是不是还要列里面去,然后有的过于专了,我们怀疑专家可能有背景,一般的专家应该没有背景,应该没有背景,但是在我们国家的大环境底下,我不能保证,我不能排除这种情况,但应该说这些人较为公正,经过考验,要不然我们国家再也找不出公正的人来,这些人相对来说在社会上被大家较多的认可的,是这么一帮人在那里面,如果你看看他,这名字我们公开,你看看他们,如果他们有问题的话,我们随时都接受社会各界的这种提出来某某人有什么什么问题,等到换届的时候恐怕就要考虑,如果有突出的问题的话,那么,那么我们还要有一定的措施,一般来说呢,这些人是经过长期的考察的,比较出于公心的,这么一个组,他可能判断上未必都那么准确,他毕竟他的专业领域有限,这,你让光召去判断那个农业,是不是能够判断得那么准,你信息领域他根本不能判断,他当然信息跟,跟物理结合得比较紧,他干了那么多年的宏观的科技管理,他可能对你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敢做深入,这是,他是一个大战略的,战略性的科学家,尚且如此,其他水平少许比他差一点,但仍然属高水平的人,都有他的极限,但总的来讲,他们的资质,他们的为人,基本是能够被认可的,认为是符合这些的,基础研究几乎是最高的层次,我们不会怎样问,所以我们叫,跟他们来考虑,如果他们还提出他们背景很强的东西,我不排除里面有人是这样,特别是基金委啦,有人就是,唉,我干这一行的,我就把这一行弄上去,如果说你得对,国家特别的需求,也可以,但如果你是排他,这个我们就要修改他原来那个建议,让他把它放宽,让更多的人能够,能够竞争,这正是政府要做的事情,这些年我就在,就在盯这个,不希望专家把他自己的背景过强地带到我这个项目指南里面来,所以你所看到的这么多项目指南的所谓黑点的那个举例,我们是尽量的宽,别人是能够进得来的,很难套到某一个课题里面去,我不知道你在底下看这些指南是不是这种感觉,如果你觉得,它特别是倾向于冲某一课题组去的,那就是,那就是我们工作上的不细致,或者我们外行,我们也看不出来有那什么问题,但我们在努力做这件事情,这是政府做的,政府刚才我说的一个是条内,一个是我觉得比如说,那年就是呵,北京沙层暴特多,沙层暴这样的一个基础研究,常年的问题,无任如何进不到指南里面去,那政府,我们这个层面,我们也有,有强大的压力,这时,这国务院几位领导一再地讲,你科技要作支持,所以我们就跟顾问组建议,把风沙列入到,风沙具体列入到指南里面去,象这一类的东西,有的时候是带有点政治任务型的,那我跟专家组商量,商量被认可之后,我们也列入指南,大概就是那么一个程序,就是政府能做得事情有限,但是呢,不排除政府有可能,特别是个别的官员有可能在组成专家组的时候有倾向性,这个,我不能跟你保证完全没有这种情况,但我们的咨询组基本固定的这第二轮,第一轮尽量地选取,就根据申报的状况来选取你比较贴近的小同行,我说小同行实际上也是外行,绝大部分也是外行,但是我们让他呢基本上平均,基本上贴于你那个领域内,每一个申报的项目都应该有小同行在这里边,这,这是理想化,但可能里面会有漂,可能这里边呢有些人,这我们需要你来提供线索,如果确有人在里面操作,那,那就跟我们举报,这个现在我觉得政府在处理这种事情上不会护短,这科技部门,科技部门大部分出身是学者,这点应该说比其他部门要做的稍微好一些,是理解学者,但愿是这样,但如果说,你要说国务院各部门都要有些问题,但科技部门来说,相对地好一些,这个,这种说法是不是过一点,我不太清楚呵,因为我来看呢,我又不是你,你也不知道我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也许你讲呵,你在搪塞我怎么样,但是我,觉得我在真诚地跟你讲,表明一个情况,这我就是, 973 就这么过来的,里面还有大量的问题,我们需要管它,但你把问题给我指清楚了,怎么去弄,我来想办法,感觉是这么一种,但我非常理解这种感觉呵你有,因为几次来申报,不能中标,这个,应该说这种情况不是不普遍,有非常好的项目,上不来太多太多了,因为每一个组合基本上都是化了很大的精力,很长的时间,没有随随便便的,像基金面上这个申请有的时侯会有随便的现象,但是 973 的,随随便便地搞个 973 的组合,人不多,非常非常少,他也知道是白痴,折腾干什么,所以大家都在那里认真地准备,在这种情况下你说,十分之一,那总体竞争是非常的激烈的。我刚刚参加一些 973 的就是最终那一轮的第三论的评审,我听了一部分项目,感觉到各个项目还是相当厉害的,但筛选下就是真正没有进入答辩,第二轮答辩那里面有非常好的项目,我也知道,有非常非常好的项目,它没有办法上,包括你们学校,包括上海那几个我都熟悉的人,项目就是没有上来,这真是没有办法,但再瞧就是怎么能让这个第一轮的专家就选得特别的准确,这是需要我们特别下功夫的地方,但也听听你的建议。 陈: 我是这样说,我们呢,就是在基层,大多数呢是在观察政府的这种做法,我想从政府角度,特别是像程部长这样,我想,反省下来,因为我们实际上如果不是把我们都作成政府的发言的话,是学者的话,这是一种心情,希望我们党和国家能够搞得更加好,出一些很好的主意,想一些很好的办法,建议么非常好,解决一些问题,是么,这个科技,这个研究呵,愿望都是很好的,但有的做得成,有的做得的不好,做得好做得不好,我觉得很关键是谁来做这个事情,怎么样来实现这目标,譬如你当家的话,你家里面有这么多钱,要实现你家里程序的话,你也有想法的,怎么用好这些钱,怎么产生最好的效果,在美国也是这样,你这个国家,管好国家,它怎么能够解决它的问题,怎么样把钱投到什么地方去,你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不同做法效果是不一样的,不管什么做法都有它合理的地方,都有它不合理的地方,但是最后我们看效果怎么样,效果不一定,我可以知道我们这个信息领域里面,还可以知道其他领域里面,这些产生的项目可能是说都很严格的,但是最后你会发现这个问题不是信息里面核心问题,怎么会产生出来的,如何到最后会批准的,最明显的是没有解决国家的急迫的核心问题么,去年几个项目不知哪个人写的么,而信息领域里面呢,纳米技术是非常关键的,怎么产生这个方向,怎么会这个方向里面没有,那个项目会遴选出来,最近发现消失了,是什么原因,我是觉得如果细致地问这些问题的话,你会发现这个问题在哪里。 程: 因为我不知道这个问题, 陈:唉, 程:你讲一讲吧。 陈: 我就说,这信息领域为什么举例会举到这个上面去,纳米技术,用生物传感器件作纳米技术的举例很勉强的,传感器不需要这种纳米技术,你就说你能做传感器,你讲我们也是认可的,是吗,你问问纳米的领域,许多人的意思说生物传感器,你去问问看生物传感器,哪个生物传感器现在要用到纳米技术的,是微米技术,量小了信息量不够的,而且那个生物传感器还有很多前期研究,生物的那个机理,怎么个传感方式,怎么把生物的信号变成电信号,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是,只要你答起来了,那么我们也认可了,告诉你,去年专家的评审,最后一个都没有成功,冶金所是封松林去参加的,他是做传感器的,和我们复旦大学联合的,我们是做纳米的光子,那个光学,有很好的手段可以产生纳米光谱,刻层,材料研究,这里面国家是很需要的,还有其他的,我看都是做传感器,做生物传感器, 程:你觉得他做工作吗? 陈:我来跟你讲个现象, 程:唔, 陈:是不是,就是说,为什么像这样一些,像国家封松林做的项目会比其他的小组比较强, 程: 他上去了吗? 陈: 没有呵,第二轮答辩,第三轮就没有了,第三论谁上去了,第三轮有人答辩的,怎么样的结构答辩的,哪些专家参加,怎么样的组织形式参加答辩。 程: 在我呀,跟你呀,如果这样来讲的话,因为我没有参加这个评审,但这些问题主要出在评审阶段, 陈: 不是的,评审的第一轮已假定都过了,能够去答辩么,小同行都同意了么,是不是呵,小同行对于项目都认为是好的,都遴选出来的,都上会去答辩么,答辩这些同行我只讲我反映情况,这种形式不是很好的,这么多专家在这里就听你答半小时,里面的小同行可能只有一两个,只有一个,我的同行里我知道只有一个,他还算不上同行,不是小同行。 程: 这你也是做管理,你要去贬这个事,你不是这样评审,你怎么评审? 陈: 那我是,我是跟你探讨啦,我今天不是同行不算数的,我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也训练过,我们怎么样能够选择国家好的项目, 程: 对对对, 陈: 对不对? 程: 我们也在考虑这件事,大家不是说要把事情做坏,而是想把事情做好, 陈: 怎么样能够,能够知道你这些项目,这群人能解决这里面的问题, 程: 他怎么能够理解这个项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陈: 对对对, 程: 你要是想要让你这个小项目的人多,就给你这个小同行多,对别的申报项目就会有不公平, 他要相对有一个平衡,你要说现在一个同行不够,我们一般至少保证有一个小同行,一个方案不够,那好,增加到三个,那别的申报项目也要有差不多的这个量, 陈: 这个就是说我们体制里面的困难,用这种方式就会产生你刚才讲的困难, 程: 嘿,对, 陈: 说出来其实这个方式试下来是没办法解决的 程: 那用什么方式更合适, 陈: 我等会儿讲一个事情,如果是探讨的话,我们是可以我们一起来探讨的,你体制里面的问题,这种方式是不可能解决得很好的,这不是矛盾的么,是不是呵,你要半小时里面这么多人明白,只能够讲一些科普的,让那些, 程: 是这样, 陈: 所以说,这个形式是很难达到效果的,不达到效果,要象我们做研究一样来研究这个问题,怎么样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如果我做研究不能解决,我研究做不下去的,我研究不能做下去的,因为我要解决问题,我是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你们那么卡住,我是走不到头的,我们产生什么效果,我一定要,这个问题都解决的,这个科技工作也是这样的,如果你找不到好方法,那你只能选择这方法,这方法产生的问题你解决不了的, 程: 对,是这样子, 陈: 是不是呵, 程: 因为现在没有更好的替代办法,只能用这种方式来, 陈: 这个方式,这个管理里面也是要有许多创新,也有很多新的想法,论研究,我切身体会里面,不是还是我做研究,我说我的多少经费,我来一个小组里面分配资源,我怎么样来实现我的目标,我是不是能够让大家不是这样的, 程: 你做宏观管理的话,你希望拿出一个什么样的机制来,可以, 陈: 我跟你讲,程部长,我是觉得,这么大的项目,几千万钱,管理上有成本的,管理上面如果不花成本,这个项目是管不好,没有效果出来的,发动大家跑到北京去参加,这么多年下来,弊病太多了,也不是当然你的经验,最后你可能也很苦恼,出发点很好,但是你发现实施,怎么会老会是这样,是不是呵,好多问题,可能刚才讲的是这么个问题,是怎么样一个方式能够做得更加好呢,是不是呵,这么大的项目,我可以讲,就专家层面上面来讲,如果叫我来,来认识这个项目的话,不需要这样答辩的,譬如我们组织一个小组,是委托科技部,委托我们在这个领域里面定,定的由这个方向上产生的几个项目,我们花时间来这么跑一跑,把这些人召集来开开会,听听你们在讲什么事情呵,看看你们环境怎么样,看看你人怎么样,很难躲得过去的,有些问题不明白我可直接问你的,你到底什么问题,你解决什么问题,你哪些问题解决,哪些问题没解决,你要在我层面上面,你要离开我的判断那是很困难的,但是我对政府负责,我不对你负责,我回去写一个报告,我可以你根本不知道的,我可以非常负责地,我可以把我的感觉告诉你,我可以把我们这个小组里面得到的反馈意见告诉你,至于这个领域里面这个题目谁能申请,那个情况怎么样的,他们的状态怎么样,他们有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最后产生效果怎么样,从我的背景搜索,对人员的搜索,对这个项目的估计,包括对它们的认识,我会形成一个很好的报告,来打上去,如果,一般我选出来的这个人,被批准的话,这些人要负责跟踪,要对你负责,要对科技部负责,发现问题立即干预,但这是要成本的,两千万,两千万的钱,或者是三千万的项目,你化百分之一的成本,还是化百分之二的成本,还是化百分之五的成本,如果不化成本,如果浪费的钱,可是比你化钱管理的钱还要多,但是我是这样随便说啦,不一定有用的, 程: 这个从操作层面上来说呵,也还是比较困难的,比较不容易实现的, 陈: 那是,那我是这样说,我们要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平时在上海的范围里面,我们上海的圈子里面, 程: 我跟你讲呵,因为我在这里做几年管理呵,我跟你讲这种形式我们采取过,但不是在 973 , 973 那个量太大,重点实验室是这样的,到地方上去看,我们十几个二十来个人,一共才评几个实验室呵,不是现在这个量呵,搞得几个专家筋疲力尽,但是表示这个成本是要付的,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大家都是非常看重,因为要淘汰的,这个方式呵,在某些情况可以用,但这个对于 973 适不适合用,那恐怕是要从管理上就是要考虑了,实际上有没有人原意去这样去做,譬如,找 陈 老师你来,你也是个知名的专家,你整天去弄这些事情,你恐怕第一年我原意去干,第二年就拜拜了,你去找别人,我老是替人家换专家,老是一天到晚换专家,他也不了解整个的这个发展链,这里有问题,评奖的时候,我们到一定的轮次呵,你前半段,因为那量太大,等到后面,筛选到一定的程度了,需要派几个人去,去看,这个我们也采取过,听听大家的反映,看看他到底做得是真的还是假的,然后呢,这几个专家回来,给大家报告,那么你也不能排除他们几个专家的倾向性,而且呢,这三位专家,或五位专家,所有的报告回来,都是支持性的,这个在中国这个大环境底下,你很难有一个专家说,我不赞成这个项目上,他没有到达获奖的水平,这个你怎么能保证没有人把你的话传给被评方,但尽管我们有严格的说法,你一旦有走漏了秘密的话会怎么样,会怎么怎么样,取消你的资格,将使你申报项目的资格都没有,但实际上没有人会跟你讲,是谁谁谁说的,所以,实际上你就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回到大的组来,每一个小的考察组都会讲同样的支持性的话,但我仍然要从里边删掉三分之一,怎么办?所以,实际上就象这样一些管理上东西,我在几个层次试过,那么什么情况可行,什么地方不可行,那还要看着,你在感觉到它可能会有问题的时候,我知道这个地方,我本来要付大的成本,几千万的项目,是需要有高成本的去考察的,但可能在实际的过程中,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我认真跟你讲,我不是非得咱们较劲呵,我是把实际的情况跟你说一说,就是我们目前的这个机制不是太理想,但是,找到比它更好一点的机制还真是不很容易耶,所以在这里边会有很多的问题,非常好的项目,因为我知道,我的朋友,非常想上项目,找了我几次,我了解他项目,非常棒, 973 ,上不来,还有你们上海某一个高校,这个书记找我多次,像这样好的人物我们从海外引进来了,他做这样的项目你也看到了,非常棒,也没有弄得上,我没有办法帮他上,他走了,这象你一样的感觉,我这个项目, 陈: 这个,这个就是我们这个机制里面的困难,我们国家本来身为部长的,好多是专业角度,这样的人非常好帮助国家,但国家却不能支持他,而不应该支持的人却倒怎么把经费活动到他头上去的,而且不应该的项目反而弄到他上面去了, 程: 这当然是,我讲是出现在评审过程中, 陈: 而且这个现象不是一次两次,是频繁地发生, 程: 是比较复杂的, 陈: 频繁地发生,这个有,我们还有, 程: 这样子,我跟你讲呵,是这样的情况,总的来说应该有一个估计,评上的项目大部分都是比较好的,恐怕,你看从你那个角度, 陈: 不是的,最后我们来看,我是觉得,科技部既然有意图,或者某些人有意图,或者某个单位有意图,要上什么项目,就明说,我们就不来申请了,你就明说,譬如我明年要申请,一个薄膜材料,他出了一个指南,薄膜材料,薄膜很广啦,薄膜,这么多膜,很多膜,什么膜,都是要做的,但是实际上当时是有意图的,后来我知道是有意图的,有人叫我去 給 谁谁谁讲,但凭我的做法,我不愿意去讲的,但是你不去跟他讲的话,我是觉得,最后,大家现在知道,不是跟某些人,不是跟处长讲,还不是专家,他说跟关键的人讲,他会有什么办法会给弄上去,结果果然弄上去了,叫什么膜,你就说这个膜,我们就不来申请了么,不相互竞争了么,你讲清楚这个项目很重要的,没什么,我们都理解,我们是觉得,我们这个一般国家需要的,有的项目没上,我们已看得很多,就在那里等么,今年不上明年上,这国家总得支持,不可能说是这个支持,结果还没有支持,结果就没了这个方向,居然,你想想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去年,这个项目虽然换了个题目,还是这个指南,还是这个,就是这个举例,不过换了个方向,纳米,没办法,好更加宽口径,而且去年发生的问题,今年早就作好准备了,早就下面作好准备了么,所以我是觉得, 程: 可能在专家层面上出现了问题了,呵,也可能是, 陈: 早就作好准备了,他们,我们上海的专家是,譬如,有些人跟我碰到都是很恼火,是不是呵,他们知道怎么找规律,都是这样跟我说的么,我们在一起吃饭就这样说,我们说我们没有意识到,早就这样,早就可合起来么,可是信誉很重要,这个团长如果不进去怎么办,跟你讲,我们是有的等了,只有这个题目已经被支持了,我们才会有机会,我是觉得呵,在我们这个领域里面做研究工作,实际上心里面都是很清楚的,包括我认识的一些咨询组跟我写信,你讲了说他们知道的,但不愿意讲,他们也看不懂,到处都是黑匣子,碰到一个就死在那边,这种情况我是觉得,现在人做事情都是很聪明的,非常聪明,保护自己,尽量对自己的影响越小越好,有可能成功,有可能不成功也没有关系,但是这个努力的做法会伤害很多人,特别是伤害国家的这个体制,伤害部长的心情,你的愿望这样,但实际上你抓不住的,现在这个做法是,否则的话我们国家不会出这么多事情,做法越来越曲折,越来越缺德,你赶不上他们,但你会知道这里面有原因的,这原因不愿意讲出来,但是你可以把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或者是请这些当事人讲清楚,为什么是这样,譬如第二轮的讨论,看专家们是怎么想的,专家们怎么会想到这种事情,怎么会出现这种结果,这是很难理解的,在这个领域里面工作的专家都是中国非常优秀的人,我想,大家都有一个非常,除了研究以外,发生一件事情,偶然事件算了,出现两件事情,有可能是搞错了,连续地发生,就不是偶然的,这当然是可能,都心情是好的,是为了国家发展,但资源太少么,每个人都有这种心情,我想你也是这样,但是这机制里面,体制里面发生的问题,我们如果来设想一个好的方法的话,或者是有改进的话,可能是会做得更加好。 程: 唉,因为今天时间呵,你提的问题比较大,也挺复杂的,我们来探讨怎么样更合理地,公正地,透明地评价的时候呢,也遇到过好多的问题呵,最近就其中的有增加的趋势,但还是个小数,总是要改进工作么,这就是实践,我刚才讲了,好几个环节上出了问题,有什么能够替代现在机制的建议,这今天谈不完哪,咱们还可以再谈,待会儿,我让秘书给你个名片,网上有我的 email, 你还可以给我们建议,今天谈的呢我不会跟涉及到的人讲,但你的建议可能就是我会以这个科技界的建议的名义跟底下的公务员呵,会我们一起讲,看看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因为今天还没有涉及到到底怎么去解决,你知道,我设想这里有好多好多的问题,可能有很多个黑箱,你把事情呢看得比较暗,我不能说让你不这样想,因为你, 陈: 这个, 程: 你的感觉, 陈: 不是,不是我的,都是直接参加这些项目的人跟我讲的, 程: 对,那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项目呵没有评上,没有评上的人呢,从我们国家大的环境上看有那么多的问题,他会联想到科技界一定会有非常太多类型的人在那里面,那些潜规则在那里起作用,所以呢,你的感觉不好, 973 呢,总的来讲,你资源越少,拿到的人越少,可能面对这样的问题就越多,因为科学家呢,总是也要深解,你对社会上一些看法,可能涉及到我这科技上,我就说可能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我也不能排除我们存在这样的问题,但你看什么,所以我想呢,感觉不好的人还是比较多,但是要真正解决问题,这需要你更好的机制,这个机制到底在哪里,操作层面上好不好实现,这就需要听听象你这样的这个什么意见。 陈: 譬如,程部长,你有没有这种统计数字呵,这个, 973 那么多项目,有没有一个全国的分布图,有没有,有没有全国的, 程: 应该是有的,但是这全国分布图呵,你可能觉得北京的多一点呵,上海的少一点呵,那里会更少,但这不说明问题,因为你的科技工作者的,你的量在那里摆着,怎么从你的角度考虑,离北京近呢,跑得多一点,因为我专家里面也北京的多一些, 陈: 对,但是如果是超过百分之五十的话, 程: 但是,你的这还是一种逻辑上的设想,仍然还没有提出来如何去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丁秘书进来)小丁,拿一个我的名片给 陈 老师,里头有什么,我待会儿坐飞机走, 陈: 真对不起,对不起, 程: 那还要听你说, 陈: 没有没有 程: 请你来这边,蛮不容易的,路上就要化两个小时,我只有一个小时左右,很遗憾,我对你那个领域呵不是太了解,干化学的, 陈: 对对对, 程: 我做管理也是做了四五年了, 陈:不容易的,我是觉得不容易的,如果是在某一个位置上面,大家,譬如你是,可以说也是我们的代表么,有可能在不同的位置上面会为我们国家的科技工作做一些贡献, 程: 至少说,我跟你讲呵,有一点呵,你应该,我想你应该可以能放心,至少相信其中的一部分,我们的这个公务员的队伍呵,是越来越改善,从部里呵,从科技部的领导来说,对不正之风是抓得非常严的,不是拿来说说而已呵,真是在那里抓,就有那么一帮人在那里想管好事,这至少是出发点是对的,多数人是这样,那么比一帮糊涂人在那管,恐怕要好一些,至少你出发点对,然后你对科学的了解,比非科学界人出身的可能要多一点,如果你出于公心的话,如果你的判断能够真正地符合你的那个职务的要求的话,应该总的来讲呢,这个国家的事情朝越来越好的方向去走,你刚才讲的那些问题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存在,你的那些设想,我想大部分人,因为我们的大环境有很多的问题,还会讲到我这个政府里面有很多个黑暗面,专家里面也有很多个坑 , 你在美国没有坑 ? 陈: 也有呵,对对对, 程: 就是我们国家总的来讲呢也在朝好的方向发展,现在监督机制不太健全,我们也希望能够逐渐地建,我们推动这件事情,逐渐建了起来,所以这个国家的事情呵,我认为还是应该有信心,我不见得比你这成长的过程更加容易,所以我们都是有体会的,我们有共同的心情要把这个事情做好,但是呢,这里面出现的问题也不是仅仅凭想象,我算是,我比你大两岁, 陈: 不不不,不是凭想象,你知道的,我从来每一个想法,我都是,每一个实际上不是凭想象,不是凭想象, 程: 对,我说呵,那种说法是存在的,但是不是具有普遍意义,特别是在 973 的评审中,如果是那样一种的判断的话,总体上就不公正了,这是一个大判断,你是从你那个,或者是从信息领域,总体上来讲是不公正的,这就问题出来了,什么情况下就可以总体上略微公正一点,你是搞信息的,你要综合地分析这些信息,然后, 陈: 要增加专家的透明度,还有呢,就是要增加这种遴选的科学性的方法研究,你怎么样把国家所需要的研究领域遴选出来,我跟你讲,去年这上的项目是存储,这根本不是,这不是核心问题么,网络存储?存储的核心是硬件设施,一个光盘里面你看,一个平方英寸要存一个太勒比特的存储,结果你怎么会,怎么国家去,怎么存储会选了这种样子的一个方向, 程: 现在好多的问题上出现在你不可能听意见听到所有的人,然后,你的意见呢,是不是能被多数这个领域里面的人接受,这又是一个问题,所以我现在听意见,就按照现在的知识,我听三个人的意见,就 973 顾问组这三个人的意见,三个人的意见绝对不能代表全国,问题就出在这儿,但我听谁的意见,我不听意见,还是听意见,听意见听谁的,我随便听,还是听这三个人的,现在的选择只能是这样,你要说造诣,肯定是聪明人,你要考虑,我在操作上面,有没有更好的替代办法,我肯定是听这三个人的,我不能不听意见,不听意见你一定会更盲些,那我听谁的意见,我随便找几个人听,那是我主观的意见,还是我找那几个我亲近的人,那更有这种黑箱操作的背景,我要找三个透明的人来听意见,我听五个人的意见不是更好,听五十个人的意见,就是把所有人的意见听完了,然后由我的综合处告诉我,实际上做不到,所以我现在的机制就是这三个人的意见,那三个人的意见,就会出问题了,每年,举例,那三个人解决,它一定会有问题,不是你那弄呵,可能你要问,你为什么这样写,但是,它就是现在这种机制,你没有办法改变它, 陈: 为什么不能改变, 程: 不能改变, 陈: 为什么不能改变,从你这个机制,刚才讲的不能够产生,如果这个机制不能够为国家产生很好的项目的话,不能够产生解决国家的问题的话,这个机制就有问题, 程: 那你要是取代某一个机制呵,要有一个比现有的机制更好的机制, 陈: 你有这么多好的人,为什么我们五十年代,两弹一星上去,什么样的机制才能解决国家的问题,为什么十二年的纲要计划能够完成,为什么我们现在这么二十多年的努力,高科技还是这么大的差距问题,是不是呵,这些现象不是摆在那边么,要想一想的,我们在下面是无能为力解决上面,但是科技部不要解决具体,但为国家要解决宏观问题,找出这些问题的毛病在什么地方, 程: 对呀,就是说去找毛病,大家一起找,我们整天在那找毛病,你也要找毛病,你找出毛病来,你不光是这种议论,呵,我建议是,我们既然是都是干学术的,我对你要求就是,不仅是在议论问题, 陈: 对, 程: 还要提出解决的问题,你不要把我当敌人,我们互相应该说是朋友呵,或者是, 陈: 没有呵,因为, 程: 大家都是想把国家的事情做好, 陈: 国家是通过一个部门来实施它的那个目标, 程: 你也不希望把我们推到敌人那边去么,是么,你也是希望把事情做好,我们也是希望把事情做好,是不是呵,你是在干活,我说你是在想象就不太合适,因为你实际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个除了提出问题之外,还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呢,我刚才说,假使这个方法还没有更好的办法替代,你不同意,好,那你就说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替代,好,你说,我们化更多地成本,那我讲了,操作层面上有什么问题,你还能不能再给我更好的解呢,我非常原意听,我要走了, 陈: 好的好的, 程: 堵路堵得很厉害,我在等我的司机,以后还有机会么, 陈: 不容易的,我理解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这个里面有非常复杂的, 程: 就是你那微观的学院还有许多复杂的问题, 陈: 对, 程: 国家不容易呵, 陈: 但是我想我们如果努力的话,我们的基础会更加好, 程: 谢谢你呵, 陈: 这个事情呵,等我退休以后,我可以把很多故事讲出来, 程: 你不要责备这个事业,就是说不要这个把故事留到退休的那个时候, 陈: 这个社会呵,这个社会在进步当中,但产生这些问题对这个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你要知道,我们复旦还有 陈家宽 教授,也是争议很多,去年第三轮进去了,我想他也是非常不理解国家的这种做法, 程: 在任何国家的做法是专家的选择呵, 陈: 专家么,把那个责任可以推给专家啦,我想专家也有责任, 程: 我们也要承担点责任, 陈: 哪里哪里,我们这个体系呵,政府是在不断解决问题,还是机制, 程: 你有什么建议 (结束)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960 次阅读|9 个评论
与“海归”部长的心灵对话!(1)
热度 1 陈良尧 2009-12-29 08:56
看到 2005 年我国 973 信息光电子领域各路人马惨遭全军覆没的可悲下场,于郁愤中给部长先生的顶头上司写去一信,不过是表达了一丝来自科技界底层微弱的声音。其实在仰望天空的国家最高管理层与匍匐于泥地的基底百姓之间几乎不存在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信不可能被总理看到,但科技部程津培副部长的秘书打来电话,约笔者去好望角与部长面谈。这就是那天发生在我俩之间的对话。 他说来听我的意见或建议,更多时候我是在听他居高临下的训诫。近距离观察,可闻到他身上残存的一丝学者气息,但已浸透出饱经官场的世故。他具有被推荐担任我国最高科技管理要职的一切特征:留美博士、院士、民主党派、年龄、广泛的人脉关系,等等,唯独缺少关键的品质,就是不可能对我国科技体制的改善和进步给予任何实质性促进和帮助。他明白和看到我国科技资源分配和体制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虽有改进的机会,但即使违背自己的良心也不会去研究和尝试任何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在约谈之前,部长已对本人的背景作了一番研究,说是彼此都有大致相同的经历,但我俩间的人生轨迹和理念已有很大差别,这可清楚反映在对一些问题的基本认识和分歧方面。 本人意识到写信反映这些问题的后果。虽然与部长既不是朋友也不必成为敌人,无非是科技资源攥在部长和司长们手里,最终失去科技部资助的机会,被剥夺为国家科技事业服务的义务和权力。这些含蓄的威胁和警告都已成为事实,在以后 973 和重大科技专项申请中,所有课题都遭到被拒绝的厄运,包括所在实验室被蒙冤摘牌的惩罚。这就是我们的部长,我们的科技部,以及在部长先生领导下我国科技政策的产物。国家和社会理应用于资助我国优秀科技队伍和项目的宝贵资源已蜕化成为科技部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不仅是我和我的优秀科学家同事们多年艰辛努力的痛苦遭遇,也是急需获得帮助和发展的我国科技事业的不可弥补的损失。 学术不端和腐败是我国科技界的病垢,而通过制定不合理甚至错误的科技政策导致我国一系列重大和战略科技和教育目标的失败,这更将是有损国体基础的致命灾难。从与部长先生的谈话中,可细致体察和感受到我国最高科技管理层精英对这些源头问题的认识和态度,以及方法和措施。 海归对海归,两眼泪汪汪,是欲哭无泪呵! 这也是本人与许多热血同仁踏入回国后第二十个年头前夜的遥远回声和反思。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085 次阅读|15 个评论
国家科研项目是不是可以搞二次承包
accsys 2009-12-17 07:39
我用二十多年的时间研究了动态计算机核心结构,进一步研究需要巨大资金支持。于是想到了争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资金支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教师申请计算机核心理论方面的科研项目,其难度会可想而知。在查阅科技部以往973项目基金中感到了国家对创新科研的重视,就首席科学家一项的人士,不乏都是名人。像我这样无名无份的教师,申请这样重要的项目难度自然颇大。 2009年初次申请没有成功,使我留意起国家科研项目基金。发现了一些有门道的事。请看附录的启事,这让我想到了工程的二次承包,别的项目我不十分清楚,2007年的973 审批下来的就有一项是虚拟计算机,这个题目国外早已有之,不知批给我国的知名人士是否是已有重大的科研创新。 我国的973项目在计算机界申请下来的也不少,其中很多题目跟国外相似,有多少重大的理论发现,人所共知。 希望能够给那些真有发现的无名之辈多一些机会。 2009-12-17 附录: 【虚拟现实中100个科学技术问题征集启事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 , VR )是新兴的交叉科学技术。 十多年来,我国 一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许多应用部门和单位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各具背景,各有特色的研究工作, 在 VR 理论研究、技术创新、系统开发和应用推广方面都取得明显成绩,我国在这一科技领域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由于 虚拟现实技术的 不可替代性,以及经济、社会、军事领域越来越大的应用需求, 人们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日益重视,虚拟现实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展,并逐步成为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领域。 虚拟现实 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大量有待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而且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还在不断涌现新的科学技术问题。同时这一领域也存在理论研究与系统需求脱节,技术创新与应用需求脱节的情况。为了更好地发现和归纳 虚拟现实 中存在的科学技术问题,加强理论研究与应用之间的沟通,有力地推动虚拟现实的创新,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和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决定面向国内外开展虚拟现实中的 100 个科学技术问题征集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宗旨 发现和汇集虚拟现实领域中的理论和技术问题,激励我国科技人员,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研究解决虚拟现实难题的热情,推动虚拟现实的科学技术创新。 二、问题范围 征集虚拟现实领域至今尚未解决,或存在重要争议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主要包括:虚拟环境与对象的建模,对象的视、听、触 / 力觉真实感表现、虚拟现实人机交互、虚实融合,以及 虚拟现实中的 其他问题。 三、撰写要求 撰写长度:中文 1000 个汉字左右,英文 2000 个字符左右。 撰写内容:题目、问题描述、问题产生的背景、最新进展和 重要意义 等几个部分。注明问题提交者的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 四、征集方式 采用网上提交方式,网址为: http://www.100.vr3i.com ; http://vrlab.buaa.edu.cn 截止时间: 2009 年 7 月 1 日 五、组织实施 本次活动由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和专委会有关专家组成专家工作组,对征集到的问题进行评估遴选。最后辑集出版,每个问题均署提出(撰写)者姓名。 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 2008 年 11 月 20 日】
个人分类: 随笔|4029 次阅读|1 个评论
高校973项目情况汇总
pikeliu 2009-10-26 19:36
我校新增2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作者:王小华来源:科技处发布时间:2009-10-26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新闻中心讯 日前,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09年项目实施会在北京国谊宾馆召开。科技部公布了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09年度项目立项清单,973计划专家顾问组组长周光召、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等向项目首席科学家代表颁发聘书。我校新增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药学院朱依谆教授和华山医院朱剑虹教授受聘为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分别获得了2300万和2400万元的项目经费资助。      朱依谆教授承担的项目为内源性代谢产物硫化氢与介导心脏生理与病理机制的蛋白质靶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其率领的科研团队由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四家单位组成。研究骨干中有1名院士,2人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为教育部长江学者。本研究将综合应用代谢组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结构生物学等方法和技术,以重要的心血管生理和病理调控通路为研究主要对象,研究硫化氢与蛋白质靶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硫化氢对蛋白之间、蛋白质和核酸之间相互作用的调节及其机制。阐明心脏中内源性硫化氢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生成代谢途径,探讨硫化氢的分解代谢过程。      朱剑虹教授承担的项目为组织干细胞识别、谱系重编程和示踪研究,其率领的科研团队由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和解放军458医院四家单位组成。研究骨干中有1人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为教育部长江学者。本研究将针对国家健康领域对干细胞治疗的重大需求,以组织干细胞识别和示踪两个核心问题为切入点,从分子、细胞和整体三个层面进行整合性研究,鉴定出特定组织干细胞分化启动关键因子以及细胞谱系特异标志物;通过核磁共振影像和波谱开创新颖的干细胞标记和功能示踪技术,建立促进再生修复、功能重建的移植技术和无创性示踪干细胞迁徙和功能的分子影像平台,获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成果,为干细胞移植及再生医学的应用奠定基础,使我国的干细胞治疗应用研究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成为国际上该领域的领军研究力量之一。 相关文章 我校新增2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浙大2个项目入选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 关闭 阅读次数:3497 10月19日上午,国家科技部公布了2009年973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立项项目。浙江大学各有1个项目获准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立项资助,2位教授被聘为项目首席科学家。 据了解,2009年,973计划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和重要科学前沿8个领域,共批准84个项目立项;并加强对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和发育与生殖研究4个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部署,批准39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立项。 浙江大学牵头承担的项目分别是: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娄永根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973计划农业领域项目稻飞虱灾变机理及可持续治理的基础研究,医学院教授罗建红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蛋白质科学领域项目神经元信息感受重要蛋白质膜转运的结构基础、调控及功能研究。 据悉,本年度浙大首次作为牵头单位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并实现该计划首席科学家零的突破。迄今为止,浙江大学牵头承担973计划(含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共计13项。 (陈良 高楚清) 来源:浙大新闻办 作者: 陈良 高楚清 编辑: 无 摄影: 无 时间: 2009-10-21 13:28:37 关键字: 无
个人分类: 科技创新|27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万钢在“973计划”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2008年10月
pikeliu 2009-10-26 11:58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基础研究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 科技部门户网站 www.most.gov.cn 2008年11月07日 来源:科技部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973计划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2008年10月7日)   973计划从1998年开始组织实施,至今已经十年。十年来,973计划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立足于国际科学前沿,组织优秀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开展创新研究,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回顾十年前,针对基础研究如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如何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科技部专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深入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研究的需求,分析当代科学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并进行案例研究,在基础研究与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结合这个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共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并于1998年开始组织实施973计划,重点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2006年,科技部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又启动了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四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并纳入973计划。   973计划对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973计划的实施,加强了国家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部署,建立了自由探索和战略导向双力驱动的基础研究资助体系,完善了基础研究布局。经过十年实践,基础研究已经广泛深入到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等国家战略需求领域,通过基础研究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已成为科技界的主动行为。   973计划十年的实施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促进基础研究与国家战略需求的结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973计划的实施,调动了基础研究领域的科学家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高校和研究单位之间的强强联合,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促进了科技界和产业界的大力协作,促进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从而实现了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优势集成,解决了大批关键科学问题,推动了我国的农业技术、能源技术、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和环境技术的发展。   十年来,广大科学家紧密围绕国家目标,集中优势力量开展创新研究,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批重大科学问题,特别是在油气勘探开发、化工、钢铁、铝材、聚合物材料、水泥等方面解决了一批行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在重大疾病防治及创新药物研究、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节能减排、气候变化预测等战略需求领域取得一批重要创新成果,一些成果已经体现出重大应用价值。如化学复合驱采油经大庆油田工业化试验表明可提高采收率19%以上;发展了天然气高效成藏的定量评价新方法及新指标,首次对我国天然气高效资源总量和分布做了评价;提出碳酸盐岩作为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为0.5%,为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资源评价与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发展了重油梯级分离转化利用的新方法;高强度钢研究推动了钢铁行业产品更新换代;水硬铝石型矿反浮选理论和技术的建立,将使我国铝资源的经济利用保证年限由10年提高到60年;聚烯烃材料双轴拉伸流动稳定性理论的应用,提升了中国石化行业聚烯烃产品的竞争力;通过发病机制研究,使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成为第一个可治愈的成人白血病;发现一批针对重大疾病的先导化合物和候选新药;建立了中新生代和晚古生代大陆成矿理论,发展了多项找矿预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建立了区域环境系统集成模式,为干旱化趋势预测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气候变化系列研究成果为我国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及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973计划取得的原始创新成果,将引领行业、企业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促进产业升级,为解决能源、资源、环境等瓶颈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奠定重要的科学基础。   二、推动基础研究快速发展,显著提升我国科学研究水平   973计划组织实施的十年,也是我国基础研究快速发展的十年,在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下,我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国际影响日益加大。   我国各主要学科领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根据SCI数据库资料,1997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SCI论文仅1.7万篇,2006年达到8万多篇,跃升至世界第二科学技术的方阵,与英、德、日等国相当;同时,高质量论文数量也显著增加,并在近年频频出现在《自然》、《科学》和各学科领域的权威学术刊物上。文献计量学分析表明,我国各学科领域的影响力全面提升,其中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影响力尤为突出。   我国科学家群体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也逐渐提升。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当选为欧美国家的院士,或在国际学术机构担任重要的职务。仅2006到2007年,我国(大陆地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就有12位科学家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的院士,10人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2人当选美、欧等国的科学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9人当选国际重要学会、协会的主席,14人被推选为国际重要学术杂志的主编或副主编。   若干重要领域和研究方向水平显著提升。非线性光学晶体、数学机械化、辛几何算法、创造新物质的分子工程学、古生物学等方面保持我国特色和优势,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纳米科学、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发展迅速。例如,我国纳米科学2006年和2007年发表SCI论文数已经居世界第1位,尤其是纳米材料研究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量子信息方面,首次实现了五粒子纠缠态的制备与操纵,成功设计了具有很高的单向传输稳定性的量子密钥分配方案,实现了150公里的室内量子密钥分配,最近又刚刚完成量子中继器实验,这些成果可望应用于高效、安全的量子通信;生命科学领域中脑科学、蛋白质科学、基因组学、免疫学等方面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20052007年我国科学家在生命科学最有影响的学术杂志《细胞》上发表11篇重要论文,彰显出我国生命科学水平显著提升。   三、凝聚众多国内外优秀人才,形成我国基础研究骨干团队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973计划始终把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作为重要任务。十年实践表明,973计划在凝聚培养优秀中青年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造就基础研究骨干团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973计划组织实施中,中青年科研人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承担973计划的近3万人队伍中,45岁以下的占78%,项目首席科学家中45岁以下的占44%,课题负责人中45岁以下的占59%。在老一辈科学家的大力支持和培养下,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人才通过承担973计划取得了突出成就,不仅在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全面提高,而且战略思维和把握学术方向的能力上不断增强,逐渐成长为各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973计划作为基础研究计划具有开放性,凝聚了大批海外归国的优秀研究人员,其中包括一批国际知名的华裔科学家,如脑与神经科学领域的蒲慕明教授、材料科学领域的韩志超教授、信息科学领域的姚期智教授等。他们的加盟,不仅大大提升了973计划的研究水平,还为海外学者以多种形式参与祖国的建设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也为世界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973计划造就了一批跨部门、跨单位的强强联合的优秀团队,他们处于科学发展的前沿,了解本领域的发展态势,视野开阔、思路敏捷,具有合理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这批优秀团队将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坚持管理创新,探索面向国家目标的基础研究计划管理模式   基础研究与国家需求的结合是一个新的课题,在世界上的例子也不多,既要引导科学家围绕着国家目标服务,又要营造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自由探索。经过十年的发展完善,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973计划组织实施和管理模式。   973计划充分发挥专家在咨询和决策方面的作用,从战略规划、年度指南制定到项目立项,都要充分尊重专家的意见,保证了973计划实施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正性,在科技界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在这里,我们特别要感谢973计划专家顾问组组长周光召先生及历届专家顾问组专家、历届领域专家咨询组专家,他们为973计划倾注了大量心血,保证了我国战略基础研究领域的科学布局、重点任务的强化部署和计划的组织实施。   973计划立足重大(国家目标)和基础(科学前沿)的结合,坚持择需、择重、择优和公平、公正、公开的组织实施理念,建立了全流程的组织管理办法和规范,设立了项目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完善了保密制度和回避制度,实行了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结合的机制。这些措施,使计划管理工作规范、有序、有法可依,得到科技界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   973计划坚持正确的评价导向,建立了2(年)+3(年)的中期评估管理模式,在项目执行中期对项目目标、方案及队伍等进行调整,对工作状态和研究前景进行评估,鼓励项目潜心研究,攻克难关;在项目结题时,对不同类型项目实行分类评价,大多数结题验收为优秀的项目在确立新的研究目标后,得到了滚动支持,保证了重要领域的持续发展和骨干研究团队的相对稳定。   我们很高兴的看到,通过国家的持续稳定支持,我国基础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今世界知识和科学的竞争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突出问题,基础研究面临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973计划下一步的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战略任务,着力解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现重点突破,推动我国基础研究新的更大的发展,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   1.深入开展战略研究,加强973计划战略性和前瞻性部署   973计划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切实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一方面,要坚持973计划的战略目标和定位,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战略研究,谋划973计划新的发展方向,对973计划进行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部署。而另一方面,要创新组织实施模式,加强对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等重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的部署,通过专项、项目集群等方式组织实施,加强数据共享,实现优势集成,提升创新能力,力争在解决重大瓶颈、难点问题上有新的突破。   2.强化支持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力争实现重点跨越   实施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我国加强原始性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对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占据未来科学技术制高点有重要意义。2006年,科技部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启动了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四个重大科学研究的计划,部署了一批重大项目。下一阶段,要继续按照顶层设计,统筹安排,优势集成,动态调整的原则组织实施好四大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同时,针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凝炼新的重大科学目标并进行重点部署。通过对科学计划和专项的支持,力争在若干领域实现重点跨越,显著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3.加强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统筹项目、人才和基地建设   973计划要继续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紧紧抓住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不断吸引国际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参与973计划。要大力支持优秀创新研究团队,为中青年优秀人才开拓视野、开展高水平研究工作和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创造条件,造就一批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国际科技舞台上展示中国科学家的风采。   要以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统筹项目、人才和基地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在973计划的组织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8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承担973计划项目任务。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发挥这些基地的作用,充分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同时,以承担973计划项目为契机,通过项目的支持,提升基地的创新能力建设,培育和建设更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了全党全民的认识,创新的欲望和针对创新活动的投入都在不断增加。科技部通过省部会商、部际行动计划、创新企业联盟等机制,把国家目标同地方、行业、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中央财政投入的引导性明显增强,全社会投入幅增长,为进一步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泉,对引领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下一步,科技部将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工作,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还要加强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的协调衔接工作。目前,科技部已经启动了十二五规划的战略调研工作,希望广大专家和科技工作者能够集思广益、献计献策,为我国基础研究的快速、持久、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个人分类: 科技创新|1864 次阅读|1 个评论
2009年973项目 周光召院士:首席科学家要有高情商
pikeliu 2009-10-21 09:10
作者:陈磊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09-10-20 15:15:21选择字号:小 中 大 基础研究需倡导特有文化 周光召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要有高情商 973计划实施以来,队伍不断壮大,研究领域扩展,随着国家经费投入的增加和人才断层问题的解决,在座各位科学家更应有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在10月19日举行的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09年项目实施会上,973计划专家顾问组组长周光召院士对200余名与会代表语重心长。 首席科学家应该肩负怎样的责任?基础研究如何与国家重大需求结合? 强调的不是竞争,而是协作 973计划项目牵涉面较广,需要组织不同学科、不同单位参加共同完成,组织成一个战斗的整体。周光召认为,973计划部分项目实施成功,其中,项目首席科学家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是一个多兵种部队联合作战的指挥官,要领导一个大的团队协同作战。 首席科学家通过竞争获得项目后,研究工作中强调的就不是竞争,而是协作了。周光召说,组员之间如果相互竞争、保密,顶多也是发一两篇论文。 如果把自己和别人看成竞争的关系,一旦形成这种思维习惯,对国家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在周光召看来,中国缺少大师,除了术业有专攻的个人级的大师外,更缺乏有全局战略观念,能够团结很多科研团队,组织完成重大任务的大师。 他说:打仗看将军。做好首席科学家,需要比一般的组员有更高的素养,不仅智商高,而且要情商高,心胸宽阔,团结合作,不把别人的成绩据为己有。 一个组长只有充分发挥组员的积极性,才能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原创性成果才能不断涌现。周光召殷切希望,973计划不要有任何部门的观念,而是加快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不同单位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也坦陈,长期以来,科技界不同团队合作不尽如人意,科技资源缺乏共享,甚至在一个项目中都不能得到共享。当然这有文化、社会经济条件限制、评价制度强调个人等种种原因,但他希望,大家能在973计划项目中创造机制、营造氛围,加强合作交流,相互支持,形成强强联合。 曹健林给在场的首席科学家提出一个命题:思考和探索如何在项目内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学术氛围,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和条件,真正把每一位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的科学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科技部愿意花更多精力致力于团结合作。他明确表示。 加强与重大需求的结合 在参与重大专项组织协调的工作中,我发现,在基础研究层面还有诸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曹健林表示,2009年项目将更加注重与重大专项、863计划等计划协调衔接,加强相关基础研究的部署。 周光召将基础研究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基础研究,另一类是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紧密相关,并产生作用和效果的研究,而这不是几篇论文所解决的。 他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要充分发挥973计划的导向作用,不断向科学家强调基础研究和国家需求的联系,鼓励他们针对社会和产业的重大需求,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并非没有交集。周光召以晶体管发明等例子说明:基础研究如果找到应用点,也能迅速转化成应用技术,满足实际需求;而重大需求也能促成重大科学发现,实现原始性创新。 其实,973计划也悄然在其他计划中发生转移。科技部基础司司长张先恩透露,现在有些973计划负责人也承担着863、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而超级钢、提高石油采收率,芯片刻蚀技术等973项目已通过863等计划推广应用。 曹健林将973计划称为我国基础研究的旗舰计划,他除了要求各位专家加强合作外,还希望大家提升我国基础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志存高远,勇于开拓创新,耐住寂寞,持之以恒;将培养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放在重要位置。 记者也发现,科技部负责人在本次会议上介绍项目验收环节时强调,要克服以前过多关注论文数量的弊端,将主要评价内容转变为结合国家需求,自主创新。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 2009-10-21 8:48:40 匿名 IP:222.247.53.* 关键是会忽悠人! [回复]2009-10-21 5:43:22 cwufp IP: 啥叫智商都不懂.也敢胡说,真是当领导的. [回复]2009-10-21 0:53:10 匿名 IP:59.174.194.* 哈哈哈 [回复]2009-10-20 20:08:06 匿名 IP:114.94.105.* 没有公平的竞争机制,何来真诚的协作?大家团结拿钱,同床异梦,分钱散伙 [回复]2009-10-20 18:01:30 匿名 IP:210.75.52.* 没有合理的评估机制和公平的奖励机制,要想协作共享无疑是做梦,说了也白说。 [回复] 作者:王静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10-20 8:19:31选择字号:小 中 大 09年973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体现6特征 [科学时报 王静报道]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实施会10月19日在京召开。2009年,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和重要科学前沿8个领域,共有84个项目批准立项。为加强对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和发育与生殖研究4个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部署,有39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被批准立项。 科技部有关领导介绍,2009年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部署主要体现6个特征。 一是针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部署,安排了主要农作物核心种质重要农艺性状单元型区段及互作研究、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基础研究、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传输基础研究、我国陆架海生态环境演变过程、机制及未来变化趋势预测、先进复合材料空天应用技术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等项目。 二是针对国际科学前沿问题进行了重点安排,部署了暗物质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预研、基于精密测量物理的引力及相关物理规律研究、抗体抗原分子识别的结构基础和功能研究、攻击与亲和行为的机理和异常多学科多层次交叉研究等项目。 三是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方面部署了一批项目。安排了先天性心脏病形成和发展以及干预的基础研究、基于系统生物医学基础的白血病临床转化研究、胃癌新标志物的筛选及其预警和早诊作用的大规模人群研究等项目。 四是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气候变化的基础研究。重点安排了重油和煤的高效利用、规模化太阳能热发电、清洁能源生产和环境治理中稀土催化材料、纳米材料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基础研究、气候变化对我国东部季风区陆地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的影响、东部沿海城市带的气候效应、平流层大气基本过程及其在东亚气候与天气变化中的作用等项目。 五是注重与重大专项的协调衔接,加强相关基础研究的部署。针对超高频、大功率化合物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术基础研究、硅基毫米波亚毫米波集成电路、棉花纤维品质功能基因组、民机驾驶舱人机工效综合仿真理论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六是进一步加强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支持。在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设立了39个项目进行深入研究。 973计划专家顾问组组长、中科院院士周光召,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出席会议并向项目首席科学家颁发聘书。 《科学时报》 (2009-10-20 A1 要闻)
个人分类: 科技创新|1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光召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要有高情商
metalglass 2009-10-20 16:10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10/224227.shtm 基础研究需倡导特有文化 周光召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要有高情商 973计划实施以来,队伍不断壮大,研究领域扩展,随着国家经费投入的增加和人才断层问题的解决,在座各位科学家更应有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在10月19日举行的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09年项目实施会上,973计划专家顾问组组长周光召院士对200余名与会代表语重心长。 首席科学家应该肩负怎样的责任?基础研究如何与国家重大需求结合? 强调的不是竞争,而是协作 973计划项目牵涉面较广,需要组织不同学科、不同单位参加共同完成,组织成一个战斗的整体。周光召认为,973计划部分项目实施成功,其中,项目首席科学家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是一个多兵种部队联合作战的指挥官,要领导一个大的团队协同作战。 首席科学家通过竞争获得项目后,研究工作中强调的就不是竞争,而是协作了。周光召说,组员之间如果相互竞争、保密,顶多也是发一两篇论文。 如果把自己和别人看成竞争的关系,一旦形成这种思维习惯,对国家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在周光召看来,中国缺少大师,除了术业有专攻的个人级的大师外,更缺乏有全局战略观念,能够团结很多科研团队,组织完成重大任务的大师。 他说:打仗看将军。做好首席科学家,需要比一般的组员有更高的素养,不仅智商高,而且要情商高,心胸宽阔,团结合作,不把别人的成绩据为己有。 一个组长只有充分发挥组员的积极性,才能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原创性成果才能不断涌现。周光召殷切希望,973计划不要有任何部门的观念,而是加快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不同单位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也坦陈,长期以来,科技界不同团队合作不尽如人意,科技资源缺乏共享,甚至在一个项目中都不能得到共享。当然这有文化、社会经济条件限制、评价制度强调个人等种种原因,但他希望,大家能在973计划项目中创造机制、营造氛围,加强合作交流,相互支持,形成强强联合。 曹健林给在场的首席科学家提出一个命题:思考和探索如何在项目内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学术氛围,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和条件,真正把每一位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的科学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科技部愿意花更多精力致力于团结合作。他明确表示。 加强与重大需求的结合 在参与重大专项组织协调的工作中,我发现,在基础研究层面还有诸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曹健林表示,2009年项目将更加注重与重大专项、863计划等计划协调衔接,加强相关基础研究的部署。 周光召将基础研究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基础研究,另一类是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紧密相关,并产生作用和效果的研究,而这不是几篇论文所解决的。 他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要充分发挥973计划的导向作用,不断向科学家强调基础研究和国家需求的联系,鼓励他们针对社会和产业的重大需求,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并非没有交集。周光召以晶体管发明等例子说明:基础研究如果找到应用点,也能迅速转化成应用技术,满足实际需求;而重大需求也能促成重大科学发现,实现原始性创新。 其实,973计划也悄然在其他计划中发生转移。科技部基础司司长张先恩透露,现在有些973计划负责人也承担着863、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而超级钢、提高石油采收率,芯片刻蚀技术等973项目已通过863等计划推广应用。 曹健林将973计划称为我国基础研究的旗舰计划,他除了要求各位专家加强合作外,还希望大家提升我国基础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志存高远,勇于开拓创新,耐住寂寞,持之以恒;将培养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放在重要位置。 记者也发现,科技部负责人在本次会议上介绍项目验收环节时强调,要克服以前过多关注论文数量的弊端,将主要评价内容转变为结合国家需求,自主创新。
个人分类: 科研生活|6308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973”项目招聘博士后
buffer 2009-9-15 10:0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973项目招聘博士后 研究方向: 植物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roRNA技术及分子调控 任职资格 1.已获得分子生物学或细胞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在分子领域发表(或已接收)至少一篇SCI(IF2.7)的学术论文;专业英语基本熟练,要求能够用英语进行学术论文写作; 2. 要求应聘者对研究方向有一定的认识和研究基础;熟练掌握分子操作、构建、转化及分子检测等技术,或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有一定的基因芯片知识,如有MicroRNA研究基础或技术操作基础更好;熟悉常规分子软件和生物信息学应用与操作; 3. 要求应聘者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思维和动手能力,对应聘研究方向有责任感或一定的研究兴趣,能独立从事和完成科研任务。   招聘名额:2-3名。   待 遇:按照中国林科院博士后规定享受相关待遇,优秀者可以面谈确定。   毕业去向:根据博士后期间研究任务完成质量与水平等情况再定。   联 系 人:杨文华、齐力旺   联系方式:   E-mail: yangwhywh@yahoo.com.cn,lwqi@caf.ac.cn   电话:010-62888445、010-62889628、13522555493   传真:010-62872015   附注:   1. 请在来信主题中注明应聘,并写上姓名、毕业院校、导师姓名。   2. 请将个人简历以及证明其科研能力的相关材料(如已发表论文)或博士论文题目与摘要以附件的形式发给我们。   3. 所有来信我们将会在5个工作日内回复。 http://nic6.forestry.ac.cn/newcaf/home.cfm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6041 次阅读|1 个评论
863,973网站都无法访问?
dbmoth 2009-9-3 11:07
访问 http://www.973.gov.cn/ 显示 网站维护中,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访问 http://www.863.org.cn/ 显示
个人分类: 随笔|3880 次阅读|3 个评论
973计划申报项目及首席科学家
luweidong 2009-8-1 20:40
2009年新立项973及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项目 , 立项 , 研究 本帖引用网址: http://bbs.bbioo.com/thread-41937-1-1.html 序号 申报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首席科学家 1 A000090930 生物 固氮作用的分子机理 研究 北京大学 王忆平 2 A000880903 分子靶标导向的绿色化学农药创新研究 华东理工大学 钱旭红 3 A000970913 稻飞虱灾变机理及可持续治理的基础研究 浙江大学 娄永根 4 B000130901 重要养殖鱼类功能 基因 组和分子设计育种的基础研究 中国 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桂建芳 5 B000220901 棉花纤维品质功能基因组研究及优质高产新品种的分子改良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喻树迅 6 B000250901 主要农作物核心种质重要农艺性状单元型区段及互作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张学勇 7 B000900902 养殖贝类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解析与设计育种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张国范 8 B001390901 森林重大病虫灾害生态调控机理与防治基础研究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张星耀 9 B001540901 我国农田土壤有机质的水肥增效功能与调控原理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丁维新 10 B002470901 重要热带作物木薯品种改良的基础研究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 技术 研究所 彭明 11 A000210905 深井复杂地层安全高效钻井基础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李根生 12 A000210906 重油梯级分离与高效转化的基础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鲍晓军 13 A000880901 煤等含碳固体原料大规模高效清洁气化的基础研究 华东理工大学 王辅臣 14 A004120902 煤炭深部开采中的动力灾害机理与防治基础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姜耀东 15 B000590901 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关键技术的基础问题研究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李光范 16 B001050901 高效规模化太阳能热发电的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黄湘 17 B001320904 大规模高效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华民 18 B001500901 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金红光 19 A000080927 现代设计大型应用软件的可信性研究 清华大学 孙家广 20 A000090932 Pbit/s级可控管光网络基础研究 北京大学 陈章渊 21 A000260901 新型光电子器件中的异质兼容集成与功能微结构体系基础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 任晓敏 22 A000260902 柔性化网络信息服务基础理论与支撑技术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 宫云战 23 A000300904 重大灾害信息获取光纤传感网络及器件基础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姜德生 24 A000370906 硅基毫米波亚毫米波集成电路与系统的基础研究 东南大学 洪伟 25 A000380916 新型微显示和场发射平板显示高品质化及应用的基础研究 中山大学 许宁生 26 A000600904 新一代光纤智能传感网与关键器件基础研究 天津大学 刘铁根 27 A000940901 数字媒体理解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李波 28 A001200907 信息服务的模型与机理研究 同济大学 蒋昌俊 29 B000560901 基于数学机械化方法的数字化设计制造与可信软件研究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高小山 30 B001720904 超高频、大功率化合物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术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刘新宇 31 B002530901 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传输基础研究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余少华 32 A000140901 重大水利工程影响下长江口环境与生态安全 河海大学 王 超 33 A000330915 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带的气候效应及对策研究 南京大学 杨修群 34 A000570906 河口环境与生态系统对流域大型水利工程的响应过程和机制 华东师范大学 丁平兴 35 A001250901 我国陆架海生态环境演变过程、机制及未来变化趋势预测 中国海洋大学 赵美训 36 B000020901 我国南方持续性强降水形成机理与预报理论和方法研究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张人禾 37 B000670901 平流层大气基本过程及其在东亚气候与天气变化中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吕达仁 38 B000800901 气候变化下我国陆地水循环的变异与响应及其对区域水资源安全的影响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夏军 39 B000900901 我国近海藻华灾害演变机制与生态安全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周名江 40 B003690901 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机制与调控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石建省 41 A000050925 精神分裂症遗传发育问题的临床基础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贺林 42 A000090938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免疫学机制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北京大学 栗占国 43 A000130908 基因靶向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 四川大学 魏于全 44 A000170901 胃癌新标志物的筛选及其预警和早诊作用的大规模人群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樊代明 45 A000300901 大气颗粒物致健康危害的基础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邬堂春 46 A000650919 先天性心脏病发生、发展和干预的基础研究 复旦大学 黄国英 47 A000770901 我国特有产毒动物多肽毒素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 梁宋平 48 A000790901 肿瘤干 细胞 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卞修武 49 A000790902 电磁辐射的健康危害机理及医学防护的基础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余争平 50 A003350903 银屑病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 杨森 51 A005270901 心脏间隔缺损形成、发展和干预的基础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胡盛寿 52 B000090910 炎症过程中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耿建国 53 B002180904 恶性肿瘤发生及其早期防治的基础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林东昕 54 D000640901 基于系统生物医学基础的白血病临床转化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韩泽广 55 A000080947 利用遗传地理时空模型预测H5N1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及控制策略研究 清华大学 徐冰 56 A002110901 重要人兽共患胞内寄生菌病流行特征及病原致病机制研究 石河子大学 陈创夫 57 B002220901 重要病毒的入侵机制研究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胡勤学 58 A000380922 我国重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 中山大学 余新炳 59 A000920902 基于肾藏精的脏象理论基础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 王拥军 60 A002630901 经脉体表特异性联系的生物学机制及针刺手法量效关系的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 许能贵 61 A006560901 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仝小林 62 A000330918 光电功能晶体结构性能、分子设计、微结构设计与制备过程的研究 南京大学 王牧 63 A000580914 微生物 冶金过程强化的基础研究 中南大学 邱冠周 64 A000710901 介观尺度材料特性与服役行为表征的基础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孙军 65 A001020901 新型高容量储氢材料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 朱敏 66 A001070904 高性能芳纶纤维及其界面的结构设计与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 东华大学 余木火 67 B000510908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多层次结构与制备技术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韩志超 68 B001360906 高温合金材料设计与制备的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孙晓峰 69 B001990901 先进复合材料空天应用技术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益小苏 70 C001190901 高性能钢的组织调控理论与技术基础研究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董瀚 71 A000050919 混合网络下社会集群行为感知与规律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张文军 72 A000080930 复杂条件下飞行器进近可视导航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清华大学 戴琼海 73 A000180901 生物质转化为高值化材料的基础科学问题 北京林业大学 孙润仓 74 A000330916 仿生分子识别技术在生物医学应用的基础研究 南京大学 鞠熀先 75 A000350901 山地城市建设地上与地下空间一体化利用安全性基础研究 重庆大学 张永兴 76 A000360901 城市地下工程安全性的基础理论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 张顶立 77 A000580912 航空航天用高性能轻合金大型复杂结构件制造的基础研究 中南大学 李晓谦 78 A000880902 清洁能源生产和环境治理中稀土催化材料应用的基础研究 华东理工大学 卢冠忠 79 A000970919 飞行器结构多功能设计的基础科学问题 浙江大学 杨卫 80 A001030901 空间光学超精密制造装备及关键技术基础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李圣怡 81 A001100902 生物质的抗降解性及其生物炼制中的科学问题 山东大学 曲音波 82 A001280903 现代医学成像与高维图像分析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南方医科大学 陈武凡 83 A001880901 空间飞行器长寿命关键构件制备与服役中的基础问题 燕山大学 刘日平 84 B000280901 基于影像的脑网络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蒋田仔 85 B000710904 重大工程地质灾害的预测理论及数值分析方法研究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李世海 86 B001110901 城市环境要素高分辨率遥感谱像合一认知理论与方法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顾行发 87 B001670901 稀疏微波成像的理论、体制和方法研究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吴一戎 88 B002950901 深部重大工程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与动态调控理论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冯夏庭 89 B007170901 心脑血管易损斑块的高分辨成像识别与风险评估预警体系重大问题的基础研究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张元亭 90 A000080937 生物膜动态变化的分子机理与功能研究 清华大学 陈晔光 91 A000090941 攻击与亲和社会行为的机理和异常:多学科多层次交叉研究 北京大学 饶毅 92 A000300903 基于精密测量物理的引力及相关物理规律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罗俊 93 A000510901 复杂装备研发数字化工具中的计算力学和多场耦合若干前沿问题 大连理工大学 张洪武 94 A000980901 海相烃源岩形成的地球生物学过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谢树成 95 A001080901 抗体-抗原分子识别的结构基础和功能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郭亚军 96 A006540901 氧化锌掺杂及相关器件的基础物理问题研究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申德振 97 B000160901 晚新生代以来我国季风-干旱环境耦合系统演变的动力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安芷生 98 B000170906 若干有机高分子软物质体系的基本科学问题-结构、性能与环境响应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黄勇 99 B000800902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通量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机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于贵瑞 100 B001310901 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生理与生态效应及其合成生物学基础机制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张偲 101 B001350902 暗物质暗能量及地下前沿物理的理论研究和 实验 预研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吴岳良 102 B001530902 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子束应用关键技术及若干科学问题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陈东风 103 B002380901 手性催化的重要科学基础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丁奎岭 104 B002380902 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马大为 105 B008630901 离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微观机理研究 中科院 近代物理研究所 肖国青 106   免疫相关重要蛋白质的生物学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张学敏 107   细胞抗病毒先天免疫相关蛋白的生物学研究 武汉大学 郭德银 108   神经元信息感受重要蛋白质膜转运的结构基础、调控及功能研究 浙江大学 罗建红 109   细胞生长调控的重要蛋白质群的功能与作用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李林 110   基因组稳定性和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质群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 北京大学 尹玉新 111   基于冷冻电子显微镜学的生物大分子的高时空分辨率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清华大学 高海啸 112   基于基因密码子扩展的蛋白质标记新方法 北京大学 周德敏 113   内源性代谢产物硫化氢与介导心脏生理与病理机制的蛋白质靶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 复旦大学 朱依谆 114   细胞膜重要脂质代谢产物对重大疾病病理生理过程的调控 北京大学 朱毅 115   蛋白质组海量质谱数据的解析及其在人类基因组注释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刘斯奇 116   恶性肿瘤非编码RNA相关蛋白的功能网络与调控机制的研究 中山大学 宋尔卫 117   低维自旋体系的量子效应及其调控 南京大学 丁海峰 118   基于光场量子态的量子信息研究 山西大学 王海 119   囚禁离子、原子体系的精密调控及在量子频标上的应用 清华大学 王力军 120   固态系统中光与物质强相互作用的量子调控研究 中山大学 王雪华 121   基于分子和分子体系的量子调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罗毅 122   新型量子功能体系的物性表征及其材料探索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丁洪 123   胚胎发育的核小体重排和染色质重塑 同济大学 江赐忠 124   牙发生发育分子机理及牙齿再生研究 四川大学 田卫东 125   胸腺与免疫细胞发育的分子调控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赵勇 126   卵巢早衰的分子机制及其早期预测、诊断生物标记的研究 南京大学 徐璎 127   卵巢衰老机理及相关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 南开大学 韩际宏 128   干细胞向生殖细胞诱导分化的调控机理及应用性研究 中山大学 松阳洲 129   基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技术的若干重大疾病模型与机理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金颖 130   组织干细胞识别、谱系重编程和示踪研究 复旦大学 朱剑虹 131   组织干细胞的干性维持、分化控制和免疫调节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时玉舫 132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在水污染物检测与治理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逯乐慧 133   纳米材料与技术在水中污染物选择性消除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赵进才 134   新型微纳结构硅材料及其广谱高效太阳能电池研究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李晋闽 135   基于纳米材料的太阳能光伏转换应用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戴宁 136   应用纳米技术解决胃癌预警与早期诊断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 崔大祥 137   基于纳米技术的药物新剂型改善肿瘤治疗效果的应用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李亚平 138   光子束超衍射纳米加工技术与应用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段宣明 139   纳米结构电荷俘获材料及高密度多值存储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张满红 140   相变存储器规模制造技术关键基础问题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刘波 141   纳米磁性自旋存储器和半导体硅量子点存储器的研制及其器件物理研究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季明华 142   纳米结构的新型同步辐射表征技术及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徐洪杰 143   新型纳米复合磁性材料及其应用的关键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张志东 144   仿生轻质高强纳米复合结构材料的可控制备与性能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俞书宏
个人分类: 科研——奋斗的历程!|64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家973项目《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能量和水分循环变异及其对我国极端气候的影响》正式启动
lindzen 2009-2-19 20:53
2009年2月13-15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能量和水分循环变异及其对我国极端气候的影 响》(EWEA-CET)启动大会在北京市昌平区国土资源部十三陵培训中心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 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中国科学院地理和资源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单位的80余人参加了启动大会。科技部技术司 的张峰处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曾庆存院士、中国气象局丑纪范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黄荣辉院士、李崇银院士、高志球研究员、北京大学刘树华教授等 专家组成员,西安理工大学沈冰教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明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所长助理浦一芬研究员等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中 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所长、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王会军研究员主持。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荣辉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对此项目的启动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此项目的研究目标非常明确,一方面有迫切 的国家需求,另一方面也适应国际发展趋势。即:以旱、涝、酷暑、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为研究的切入点,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东亚的能量水分循环怎么变化的,怎 么引起各圈层大气、陆地、海洋的相互作用,以构造更好的极端天气气候预报模式,从而可以很好地预测我们国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怎么变化,为国家提供 参考,为国家贯彻科学发展观、进行各项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依据。我国今年北方又出现大旱,因此本项目更有现实意义。希望今后,在项目首席科学家的领导下,大 家团结一致,紧密围绕项目的科学目标,抓住这四个灾害,把观测、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数值预测相结合,很好得完成任务。另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促进一 支研究气候预测和能量水分循环的科学队伍茁壮成长。   科技部技术司的张锋处长对973计划的要求及相关情况进行介绍。他首先对项目的正式启动表示祝贺,并对本项目提出了几点要求:要将创新成果 与国家需求更紧密得结合;要将具体的项目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要加强项目内部的交流;整个项目的数据能够共享,避免有些工作太过零星;要多跟专家组交流, 及时反映情况和遇到的问题。最后,张锋处长指出,973项目是有明确国家需求的立项,对首席和科研骨干来说,更是对国家的一种责任,希望本项目在5年的执 行期间,取得很好的成绩。   咨询组专家沈冰先生讲话。他对973项目的启动表示热烈祝贺,并指出这个973项目要研究的内容与水文科学家们正在思考的问题,即全球变暖 背景下水循环的变化问题,是一个互补的关系。沈冰先生表示,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大气所拥有非常雄厚的科研实力,相信在首席科学家和各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 一定能把这个项目做好。   接着,项目首席科学家、大气物理所所长王会军研究员对本项目的整体情况进行介绍。本项目第一承担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其它承担 单位有:中国科学院寒区与旱区环境和工程所、地理和资源所、青藏高原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和气象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 等。王会军研究员从重大需求分析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总体研究方案(课题设置)、工作基础及研究条件五个方面对项目的总体情 况进行了介绍,并指出本次会议的目的主要为:明确项目的科学目标和前两年的任务;明确各个课题及参加人的任务和工作计划;研讨课题间计划实施的联系和协 作;加强项目内科学家的交流。   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各课题组长对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案、年度计划、专题设置及已有研究基础等方面进行介绍。各专题负责 人对专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考核指标、年度计划及已有工作基础等方面进行详细汇报。与会者以课题为单位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项目参加人 员与课题组长签订了专题任务书。   在最后的讨论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先生发表讲话。曾先生指出,气候灾害对我国危害严重,对它的研究非常重要,本项目有三个关键:全球变 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格局(如:南涝北旱)研究得越详细越好,这对水利部门也很重要;试验一定要做好,不要泛泛地做,针对一个点搞透彻,可以取得宝 贵的观测资料;预测的改进,不需要求全面,有些部分有把握了,改进了就好。他希望大家能扎扎实实地把这个项目做好。   会议最后,首席科学家王会军研究员对项目实施作了总体部署和要求,包括项目和课题的学术交流、项目进展简报制度、成果的标注、项目内资料和有关信息资源的共享、严格执行预算等等。 转自http://www.iap.ac.cn
个人分类: 科学观察|806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2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