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内科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医学本科第8版内科学总论学习与思考
chinese1man 2014-3-30 19:55
  上周一,非常有幸参加了钟南山院士在南校区为临床医学精英班南山班做的内科学总论示教式演讲,颇有一些感想,随手记录一下。   钟南山教授的示教共分两个题目:内科学总论及呼吸病学总论,全程英文教学,询问旁边的同学们,均认为可以听懂八成以上。总体而言,钟教授的教学可以代表国内一线教授的授课水平。 钟教授的幻灯很静美,图片选自欧美专业医学绘画,主要案例及循证医学文献来自本研究所的代表文献,均为医学界极为权威的一线期刊,如柳叶刀之类,并且特别富有激情地叙述了呼研所内第一个SARS的诊治经过,揭示了SARS事件的一些细节,也向学生传达了临床医学的核心:临床思维的过程和流程。优点在于老教授具有丰富的疾病经验,宏观结合微观,通俗而又严谨地传递了医学科学的特点,能够基本通畅地使用医学界的标准语言英文授课,而且富有一个成功医生应有的激情。稍微的瑕疵是英语表达欠流利,现场缺乏互动。但是精美细致而又专业的幻灯制作和老人的阅历和威望均足以弥补这些小小缺憾。   刚刚趁着周末的闲暇通读了8版教科书的《内科学绪论》一节,感觉到我国新一代医生的崛起和我国未来医学行业的希望所在。   绪论由出身于德国美因兹大学的洋博士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60后,上海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后被公派德国留学)和本土博士(博士后曾在日本东北大学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各研究一年)同济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徐永健教授(50后)联合写作,两人分别于八十年代初就读青岛医学院和七十年代初就读武汉医学院。葛均波院士接受了长达11年的国内医学教育,并在德国接受了博士教育,是一位系统接受现代医学教育并能够跻身常见病一线医学科学研究的医生,它学习所在的国内单位中山医院有着一些国内著名的教授如陈灏珠等,科室内的其他年轻教授如钱菊英等也身手不凡,成就一个优秀的团队和接近或者达到海外最优秀同行的技术水平。葛均波院士主笔写作的绪论极有深度,对在我国这样一个受传统整合医学影响很深的国家接受医学教育的学生有着极好的启发作用。刚刚从中学毕业的学生们可以从该文中获得有关现代医学特点的基本概念,作为断断续续在我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参加临床医疗已经20余年的老医生,我感觉自己刚刚走入现代医学的大门有许多方面都要补课,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 绪论以简单凝练的语言在有限篇幅内阐明了现代医学之所以成为主流健康科学 的基础所在 十六至十八世纪的近代自然科学是现代医学的科学基础,现代医学对疾病认识的基础是“病在脏器”(起源于意大利病理解剖学家Morgagni)及“病在细胞”(起源于德国细胞病理学家Viechow),其实由于上个世纪DNA的发现以及基因组学的迅速发展,基于还原论的现代医学又新增了一个“病在基因”的疾病认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医学迅速传播,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医学事业的主流学派,并且是最具生命力的学派。它目前已经衍生出规范的医生教育体系(以美国式医学教育为代表),涉及到庞大的社会劳动系统(几乎涉及所有最先进的科学技术领域,占发达国家GDP的五分之一左右),目前在发达国家基本已经控制了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妇幼疾病病,并在创伤性疾病及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管理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二、 指出当今医学的不足之处,并划清了和传统整合医学体系的界限 传统整合医学观典型的是西方的四种体液学说和东方的五行物质体系学说,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学说甚至将五行提高到真理性质的地位,《阴符经》中说:天有五行,见之者昌。从历史角度看问题,这是一种黑箱理论,用以在缺乏现代还原论方法学的特定时空中解释疾病和生命现象。 现代医学的基础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的还原论为基础的,历史的发展证明这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是有缺陷。其基本观点在于:复杂的系统、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将其分解为各部分之组合的方法加以理解和描述。例如现代医学之器官~细胞~基因路线。 现代医学强调生命现象的生物学基础及疾病现象的病理生理学基础,通过观察假设求证和结论的科学研究程序,将生命过程分割,以了解生命或疾病的本质。 例如人类对糖尿病认识的历史就是说明了现代科技还原论观点的价值所在: 糖尿病在一百年之前也是一种可以致死的疾病,发生在孩童时代的糖尿病多为1型,如果没有获得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在发病一年内死亡。古埃及已经有关于糖尿病表现的记载,我国对糖尿病类似症状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的“消瘅”。至公元600 年中国医学家甑立言记载了糖尿病人尿甜的现象,而同时期的太医令巢元方(这位1500年前的古代医生立志探索疾病,写了一本书叫《诸病源侯论》,用以探讨疾病的起源和临床演化规律,并重点在书中描述了非药物的疾病康复法。)则提出体能活动有助糖尿病缓解。其后著名的医生孙思邈提出通过饮食治疗糖尿病,而在一百年前的西方通过限制饮食的方法成功地使糖尿病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延长。1889年一位外国解剖学者发现被割除胰腺幸存下来的狗具有糖尿病的症状,开始从解剖学角度将胰腺和糖尿病练习起来。大约同一时间Langerhans在显微镜下发现了胰岛细胞团,但是他没有能够将之和糖尿病联系起来。1920年左右,美国人Barron认识到胰腺中的这些细胞团和糖尿病的关系,1921年Banting和Best从狗胰腺中提取到了胰腺提取液,并将之应用于一个濒死的糖尿病狗模型。狗的生命又延续了70天,神奇的疗效验证了胰腺提取液中含有治疗糖尿病的特效物质。不久一名患儿因使用胰腺提取液使得血糖和尿糖均下降至接近正常范围。最终在此之后不久,动物胰岛素被提纯并广泛应用于治疗,多数糖尿病人开始可以获得类似健康人的生活。 我国第一代内科医生邝安堃教授的得意门生血液学家王振义院士发现急性早幼粒的治疗方法的过程也是典型的一个还原论确定致病原因和治病机理的案例。 三、 明确了现代医学体系所面临的挑战 人类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对健康有深刻的影响,仅仅从还原医学的观点研究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已经不够:对于对于包括生命社会自然共同体在内的复杂系统,无限分割将导致人类对系统认识的失真。还原论曾经创造也正在创造着着现代科学的辉煌,但是一些哲学家已经在开始以系统论的思维来尝试解决复杂性问题。“整合论”应运而生,整合医学的观念被提出(似乎有复古的倾向:目前整合医学主要仍试图以古代整合医学的思想和方法弥补现代医学的不足或者未达之处。)在未来,对认知科学的深入研究和基因组科学的进展以及神经内分泌代谢免疫系统的深入认识下,或许一种新的医学体系会建立起来,她更加注重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疾病具有强大的预测能力。 四、 给出医学生走向合格医生所应遵循的原则并指出具体路径 1、倡议将内科学作为精读教材。 从临床实践来看,医学所面对的范围浩瀚而广大,犹如科学的黑洞。将内科学由资深医生提炼出的精华内容反复通读烂熟于胸有助于建立医学核心,进一步深化关于疾病的知识体系和指导临床实践。 2、循证医学概念和内核的深化。 循证医学的出现在现代临床医学实践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用统计学概率方法说明方案和疗效虽然不够精确,但是经由这一原则我们最终抛弃了很多无效甚至有害的治疗方案。如今该原则和方法已经成为广泛用来发展和优化临床实践的事实上的金标准,虽然近些年来有些反思性指责循证医学被医药公司利益最大化所利用。在目前精准医学多数时刻仍只是概念的情况下,后基因组时代仍有大量的事情要做,即使让精准医学普遍进入国际一线医学中心的临床实践也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我国广大的中小型医学服务机构普及循证医学理念不仅有助医学服务质量的提高,也是改进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必由之路。 3、培养临床思维,重视科学方法。 对临床过程按照认识论或者认知科学的特点给出细致的描述:(信息获取 分析推理 判断决策 处理治疗 分析疗效 调整治疗)这是一个典型的临床思维的循环过程。该小段明确指出,临床的核心是人不是病,应长期坚持这样的实践原则。 4、要求医生具有广博的视野。 哥伦比亚大学医生Rita Charon参加文学讲座后提出叙事医学,并将其理论化,并依靠英语话语权迅速获得有需要地区的响应就是一个医学需要广博视野的典型案例。   展望未来,21世纪充满新奇的科学畅想,一方面是NBIC体系的革命性构想,一方面是现代以数字技术为特点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的迅速到来。基于人类大同的共同理想,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更好!
个人分类: 探索历程|33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代西医学,究竟能治愈多少疾病?
热度 13 forrestlin 2012-7-3 22:21
记得还在西医学院读本科的时候,上到《内科学》肺部疾病的大叶性肺炎时,老师很理直气壮的对我们说:“大叶性肺炎是唯一一个可以完全治愈的疾病”。当然,老师说的是西医,而且主要指内科疾病。暂不论老师说的这话是否准确亦或是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情绪,反思一下,现代医学,究竟能治愈多少疾病? 后来自己仔细的回想了一下,在自己的知识范围之内,似乎,还真想不到现代医学能治愈什么疾病。其他的不说,就最简单的感冒吧,有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大部分感冒是病毒性的吧,可医院还是不遗余力的用抗生素。抗生素啥作用,不用解释了吧,养细胞都要加P/S,真要是病毒,也没用。到最后,感冒到底是自己好的还是治疗好的,估计吊水的医生心里比谁都清楚。 只是感觉很伤感和无奈。 这是我所认识的现代西医学,肯定不全面,不准确,但是,总体上是这个样子。也正因为如此,再加上一些其他原因,我放弃了对西医的继续追求。 但是,天底下,难道就没有一种可以真正治愈疾病的学问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个人分类: Critical Thinking|14035 次阅读|20 个评论
科学网大学医学院 临床医学系 内科学公开课
热度 1 xupeiyang 2011-11-9 09:26
科学网大学医学院 内科学公开课 衷心感谢中南大学各位专家授课 请进 http://netclass.csu.edu.cn/jpkc2004/neike/two/sklx.htm # 科学网大学医学院医学公开课 请进 http://www.hcn2020.cn/acceList.aspx?categoryId=23page=1 http://www.hcn2020.cn/mingyi/mingyi.aspx
个人分类: 网络大学|3819 次阅读|2 个评论
通过“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理解中医内科学的“气”
duke01361 2011-8-19 14:47
我七岁的时候,家里面很穷,家母希望我长大能有口饭吃,就力劝家父传授我中医内科学的知识,准备子承父业,一是延续家传,一是图个糊口。那个时候家父从县医院转为跟随铁道兵修铁路的随军医生,到保定以西的一个什么地方去修铁路。后来,这个问题引发了一个国家“赔偿”问题,因为在当时,参与修铁路的很多是农民、工人、大学生等等,这些人稀里糊涂地就给组成了“铁道兵”,一下子就义务地白干了好几年,一点补偿都没有! 我学习"中医内科学"全是家父口传身授,首先是内科学的基础理论,《黄帝内经》一通乱背诵!并不真的解其意,多亏了家父的讲解。家父尤其擅长诊脉,一部很薄的《脉诀》研习了三年之久,并因此深得脉诊之精髓...这些不便在这里多讲。 这里我要重复温习的是如何认识中医内科学所讲的“气”。仅以““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引开来! 中医内科学所讲的“气”是个非常复杂的“术语”,既包括我们呼吸的“空气”也包括“五谷”“五畜”升华之“气”。特别是后者,给很多后学带来了困扰。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讲的是“循环”问题,包括血液在血管内的循环和“气”在血管和经络中的循环。但这都不同于呼吸过程中的“气”,这种来自“五谷”之气有赖于“脾胃”,特别是“脾脏”。因为中医内科学认为人之“脾脏”有“统血”和“造血”之机能,故在此生发的血液需要同样在“脾阳”温浚“五谷”之精华“气”混在一起参与血液循环。其中,“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动“血液”流动,而“血液”在“脾脏”利用(温旬)“五谷”之精华,产生“气”。所以,历史上中医学家认为人之“脾脏”乃为人之后天之本!而且与先天之本的“肾”同等重要。故在中医内科学的温补学派里,究竟是“补脾脏”还是“补肾脏”进行长期的争论! 关于温补学派不做深入讨论。由所衍生,其所补范围涉及“补气”“补血”“补阴”和“补阳”等几个方面。 我本人比较欣赏“温补学说”,我觉得这和人体免疫力的维护有关,值得普通人了解,并身体力行。
个人分类: My Ideas|59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太瘦的人容易骨折、流产、自杀、不育
xupeiyang 2011-7-14 10:17
1 《内科学文献》杂志刊登一项涉及3683名女性的新研究发现,女性越瘦,其骨密度就越低,中年更易 骨折 。过瘦女性应适当增加体重,多进行跑步、跳绳和举重等运动。 2  英国伦敦卫生和热带医药学院研究发现,怀孕前太瘦的女性,怀孕头3个月发生 流产 的危险会增加72%。太瘦女性孕期也容易出现严重的反胃。 3 《美国流行病学杂志》刊登一项涉及100万瑞典男性的大规模研究发现,与体重正常的男性相比,太瘦男人 自杀 危险增加12%。主要原因是瘦男人大脑中使人产生欣快感的化学物质水平更低。 4  英国阿伯丁大学一项涉及5316名男性的研究发现,男人太瘦会导致精子质量差,进而 影响生育力 。
个人分类: 肥胖减肥|52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脑干脑炎
chinaneonate 2011-4-25 20:02
脑干脑炎 开放分类: 内科学 内科常见疾病 医学 医学名词 function editdoc(){ try{ editpower(); return false; }catch(e){ } } loadLogin('7', 'loggingnews'); 编辑词条 分享 新知社 新浪微博 人人网 腾讯微博 移动说客 网易微博 开心001 天涯 MSN 本词条由 机卡 创建,共有 6位协作者 编辑了 4次 。最新协作者: 百科小神仙 , 大砍刀 , updatebao , 机卡 , 杨柳岸上 。 是指发生于脑干的炎症,病因和发病机制多不明确,可能为病毒感染或炎性脱髓鞘。临床特点包括:常有前驱感染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多颅神经损害、共济失调、长束征、意识障碍。小儿报道较少,而以心血管表现为临床特点的小儿脑干脑炎更为少见。 纠错 编辑摘要 目录 1 疾病概述 2 临床表现 3 疾病类型 4 诊断依据 5 治疗原则 1 疾病概述 2 临床表现 3 疾病类型 4 诊断依据 5 治疗原则 6 疾病护理 7 临床资料 8 相关词条 9 参考资料 为本词条添加 视频 和 组图 相关影像 脑干脑炎 脑干脑炎 - 疾病概述 脑干脑炎 脑干脑炎是发生于脑干的炎性脱髓鞘病变,临床上不多见,它转化为多发性硬化的几率为30%-50%,多留有后遗症。本病的特点为:多发于青壮年;常为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并进行性加重;发病前约有半数有 上呼吸道 或 肠道 感染史,临床表现有一侧或两侧脑干受累的症状或体征; 脑脊液 改变较少。常有前驱 感染 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多颅神经损害、共济失调、长束征、 意识障碍 。小儿报道较少,而以心血管表现为临床特点的小儿脑干脑炎更为少见。 脑干脑炎 - 临床表现 脑干脑炎 脑干脑炎病症的严重程度,差别很大,轻度 脑炎 的症状跟任何病毒感染相同:头痛、发热、体力衰弱、没有食欲。较严重的脑干脑炎症状,是脑的功能受到明显的影响,造成心烦气躁、不安及 嗜睡 ,最严重的症状是臂部或腿部 肌肉 无力,双重视觉(复视)言及听觉困难,有些病例的嗜睡现象,会转变为昏迷不醒。 轻度脑干脑炎很常见,甚至会不为人所察觉。但在一千个 麻疹 病例中,大约会有一个引发轻度脑干脑炎。其危害程度,要看患者的年龄,及造成脑干脑炎的感染原是哪一种而定。 婴儿及老年人患脑干脑炎可能会致命,但其他年龄的人患脑干脑炎则可能会完全复原,有时候是在经过长时间患重病之后复原。虽然脑干脑炎可能造成脑的永久性损害,但产生严重后果的百分比却不高。 1.全身 毒血症 状: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乏力。少数有出 血疹 及 心肌炎 表现。热程约7~10天。 2. 神经系统 症状: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征 。第2病日后,可出现 颈肌 及 肩胛肌 弛缓性瘫痪,以致头下垂及手臂不能上举,摇摇无依。脑神经及下肢受累少见。瘫痪约2~3周可恢复,约半数肌肉萎缩。轻症可无明显神经症状。 脑干脑炎 - 疾病类型 脑干脑炎 Ⅰ级表现为 肌震颤 和共济失调,5%的患者留下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 Ⅱ级表现为肌震颤和 颅神经 受累,可致20%的患者留下后遗症。 Ⅲ级表现为心肺功能迅速 衰竭 ,80%的患者死亡,生存者均有严重后遗症。 脑干脑炎 - 诊断依据 脑干脑炎 1. 血象 : 白细胞 1~2万,中性增高。 2.脑脊液压力稍高,细胞计数一般在0.2×109以下, 淋巴细胞 占多数。糖及氯化物正常。 3.补体结合试验: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以上者或单份 血清 效价1:16以上可确诊。 4. 血凝 抑制试验: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以上者或单份血清效价1:320以上可确诊。 5.病毒分离:病初以血清与脑脊液分离病毒,但阳性率低,死后可取脑组织分离病毒。 脑干脑炎 - 治疗原则 脑干脑炎 有些最危险的脑干脑炎(例如由单纯性疱疹病毒所引的脑炎),现在已可用诸如阿拉伯糖腺嘌呤,或无 环乌苷 ,或 干扰素 等药物来治疗。尽管这些药物的疗效仍在评估中,但是对治疗危险脑干脑炎总是一个机会,否则患者一定会死亡。由于造成脑干脑炎的其他病毒,大多对抗生药物没有反应,因此基本的治疗是采取一些措施,使症状缓和下来,让身体的自然防御力量去克服感染。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保持舒适,营养充足就行了。有时候,类固醇药物能够抑制发炎。如果已昏炎不醒,用鼻胃管给喂食,用呼吸机来协助呼吸。严重脑干脑炎可能恢复得很慢,可能需要接受特种治疗、学习。诸如把话说得清楚等基本技能。 脑干脑炎 - 疾病护理 脑干脑炎 1.预防感染:减少感染诱发因素,患者因吞咽困难,给予 鼻饲 ,由于患者抵抗力低下,加之不经 口腔 进食,易发生 口腔感染 ,每日用生理盐水和0.1%的醋酸交替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用消毒液擦拭床单位物品及地面,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 2.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期间的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机械通气情况,每隔2h听诊肺部并做好详细记录。观察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同步,呼吸机报警时需立即寻找原因,及时排除。 (2)保证呼吸机回路的管道通畅,每日消毒,及时倾倒集液瓶中的积水,防止其逆流造成 细菌 繁殖。 (3)气道内定时滴入生理盐水加 糜蛋白酶 、 地塞米松 进行气道湿化,以确保不出现阻塞现象还可利于稀释痰液,容易被吸出,减少肺部并发症。 (4)超声雾化吸入每日6次,鼓励自主咳嗽,协助拍背,用体位引流等方法使痰液顺利排出。 3.用药护理: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发生多种副作用,主要有感染、糖尿、 血压 升高、 溃疡 病加重、 骨质疏松 等,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皮肤感染、呕血等症状,定时查血、尿糖及其他有关实验室检查,注意减量过程中的反跳现象。应用神经营养药等生物制剂时易引起过敏反应,增加巡视次数。使用丙种 球蛋白 可引起 白细胞 减少,注意复查 血常规 ,发现不良发应及时通知医生。 4.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与身体康复关系密切。因患者长时间恶心呕吐,吞咽困难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和水电解质失衡,加之高热处于高消耗状态使体重明显减轻,通过鼻饲供给含高蛋白、高营养、高 维生素 流质饮食结合 静脉 补液。 脑干脑炎 - 临床资料 脑干脑炎 患者,女,35岁,湖南衡阳市郊农民。因行走无力,视物模糊5天,加重伴言语不清,嗜睡2天,于2005年11月24日急诊入院。2005年11月20日上午,患者在广州某镇探亲时家务劳动后,上楼时出现行走无力,下午自觉视物模糊,不伴发热、恶寒、头痛、头晕、咳嗽、咽痛、恶心、呕吐等症状。11月21日上午患者步行到广州市某镇医院按“ 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无效。11月22日下午患者出现行走无力加重,需人搀扶,并出现言语欠清晰、精神差,被家人于当晚送回湖南当地县人民医院诊治。查体:嗜睡,反应迟钝,言语欠清晰,口角向左歪,伸舌右偏,右上下肢肌力IV级,左上下肢肌力正常,病理反射(—)。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按“ 脑梗塞 ”治疗病情无好转,故于11月24日下午转至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按重症脑梗塞诊治。入院时查体:T36.7℃P86次/分R20次/分BP105/71mmHg嗜睡,言语欠清晰,右眼睑稍下垂,右眼内收及左眼外展受限,右侧鼻唇沟稍变浅,伸舌右偏,双侧咽反射减弱,心、肺、腹均未见异常,左上、下肢肌力IV级加,右上、下肢肌力III级加,四肢肌张力稍低,腱反射减退,指鼻及轮替试验及感觉功能检查无法配合。颈软,克、布氏征(—),右巴氏征(+),左巴氏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总数:10.4×109/L,分类正常;电解质、肝、 肾功能 、 血脂 、 血糖 及血气分析均正常。11月25日上午患者出现昏睡,完全性失语,四肢肌力明显减退,右上肢肌力0级,左上、下肢及右下肢肌力均II级。查头颅MRI示: 中脑 与 桥脑 交界处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边界欠清晰,中脑导水管及第四脑室未见明显受压;头颅MRI增强:脑干异常信号,未见明显强化,考虑 脑干梗塞 。11月26日患者陷入浅昏迷,腰穿查脑脊液压力95mmH2O,外观无色,清亮,潘氏实验(+),总蛋白定量0.58g/L,白细胞数76×106/L,单个核细胞90%,多个核细胞10%,葡萄糖2.59mmol/L,氯化物117mmol/L,故诊断为脑干脑炎,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滴,每日一次,同时予抗病毒,抗感染等治疗,12月2日患者意识转清醒,但言语模糊不清,右上肢肌力II级,右下肢肌力0级,左上下肢肌力II-III级。14天后停 地塞米松 改为口服 强的松 30mg/天,逐渐减量,患者入院第20天因经济困难出院,出院时查 脑干脑炎 体:右眼内收及左眼外展受限,伸舌稍右偏,双上肢肌力III-IV,双下肢肌力III级,病理征阴性,复查脑脊液:压力180mmH2O,无色,清亮,潘氏实验(—),脑脊液蛋白定量0.23g/L,白细胞数16个106/L,单核细胞为主, 葡萄糖 3.4mmol/L,氯化物128mmol/L。2006年1月17日复诊:患者仍行走不稳,需人搀扶。查:神清语利,计忆力、定向力、记算力正常,双眼球运动正常,双鼻唇沟对称,伸舌稍右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巴氏征阳性,深浅感觉检查正常。双侧指鼻试验稍差,Romberg征睁眼(+),闭眼(+)。脑电图正常;视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右眼VEP潜伏期延长,波幅在正常范围内;左眼VEP潜伏期、波幅在正常范围内;右耳BAEP波形分化不良,左耳BAEPⅠ、Ⅲ、Ⅴ波幅,潜伏期正常;四肢肌电图检查:左腓总神经运动传导波幅降低。2006年3月15日随访,患者行走正常,完全康复。查体无异常。 讨论:脑干脑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容易误诊。本病例患者以突发肢体瘫痪起病,发病前无感染史及病程中无发热史,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头颅MRI增强:脑干异常信号,未见明显强化,考虑脑干梗塞。故临床误诊为重症脑梗塞。误诊原因可能为:(1)近年来青壮年脑梗塞发病率增高;(2)临床医生对突发肢体瘫痪和意识障碍患者,过分依赖头颅CT和MRI等影像学诊断结果;(2)发病前无感染史及发病前后病程中无发热史导致忽视了炎性疾病的可能。文献报道脑干脑炎的发病特点为:1.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以青壮年居多。2.大多患者发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3.起病急骤,往往早期出现精神症状和意识障碍,通常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双侧脑神经麻痹,伴有一侧或双侧的肢体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但长束征少见,症状和体征较弥散很少局限于某一部位,4.脑脊液基本正常,蛋白轻度增高,细胞以淋巴细胞和 单核细胞 为主。5.病程常有自限性,经7—8周治疗后大部分好转或痊愈。6. 激素 早期治疗有效,预后好。7.头颅CT和MRI的异常率低。本例开始按脑梗塞治疗效果不佳,发现脑脊液异常后,按脑干脑炎以地塞米松等治疗,患者完全康复。我们推测该病发病机制可能是病毒的直接侵润损伤或病毒感染后的免疫损伤。MasaakiOdaka等研究认为许多Bickerstaff脑干脑炎患者都合并有Guillain-Barre综合征轴突改变,暗示这两种病是相近的,二者属于同一疾病谱。
23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医书插画(三): Let the healing begin
DrSun 2011-1-9 21:37
我的案头上放着《哈里森内科学》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第 16 版和第 15 版,其中 2005 年发行的第 16 版还是原版书,读起来的感觉自然非影印版所能比。 第 16 版的第一部分、第一章 医学实践 中,在讲到 病人 - 医生的关系 时,作者引用了一幅漫画,幽默地刻画了医生对病人的热情 但不能过度。这在第 15 版中是没有的。 作者在正文中书道,在这个 技术医学 ( techno-medicine )时代,医生不应把病人视为 病例 或 疾病 ,而是应该把他们看做一个个的人,他们带来的问题常常要超过身体上的病痛。大多数病人会感到焦虑和恐惧。医生应该让他们感受到你的自信,让他们相信你,但又不可傲慢。专业的态度,再加上热情和开诚布公,会减轻病人的焦虑,能鼓励他们说出全面的病史。无论病人的态度如何,医生都要考虑到疾病发生的环境,这不仅要考虑病人本身的因素,还要考虑到他们的家庭、社会和文化背景。理想的病人 医生关系,是以对病人的全面了解、互信、以及沟通能力为基础的。
个人分类: 杂文闲评|5104 次阅读|1 个评论
2009兽医内科学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liudongyang 2009-8-12 17:50
作者:青岛农大宣传部周维维 2009年8 月 3 日 6 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内科学分会的专家学者汇聚青岛农业大学,举行 2009 年学术研讨会。 出席大会开幕式的有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阎汉平,全国兽医内科学前辈、原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名誉理事长史言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内科学分会理事长陈越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内科学分会秘书长韩博教授,青岛农业大学校长李宝笃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青岛农大科技处长朱连勤教授主持开幕式。 李宝笃校长代表青岛农大热烈欢迎参加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他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着重对我校动物科技学院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李宝笃说,建国六十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猛,畜牧兽医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各级畜牧兽医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对此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兽医内科学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实践证明,兽医内科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科,关系到公共卫生领域很多重大问题的解决,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他表示,青岛农大十分珍惜此次承办机会,将尽己所能,为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做好各项工作。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理事长王哲教授致开幕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阎汉平秘书长和全国兽医内科学前辈、原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名誉理事长史言教授分别讲话,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就今后一个时期,本学科发展方向、增进学术交流、促进行业发展、推介优秀企业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本次大会为期 4 天,为历届研讨会中参加人数及提交论文数量最多的一次会议。共有来自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 260 余位代表参会,提交论文 160 余篇。另外有 54 位研究人员进行现场报告。设家畜内科学学术交流会和小动物疾病学术交流会 2 个分会场进行学术交流,就奶牛疾病、禽病研究动态、猪病、小动物临床诊疗技术、小动物影像诊断技术等问题展开研讨,对该领域内最新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学术交流。 在 3 日上午举行的专题报告会中,吉林大学王哲教授、澳大利亚专家 WalterBaumgartner 、中国农业大学夏兆飞教授,分别以 兽医内科学发展的现状与展望(大动物) 、 犊牛肠炎和世界牛病研究协会情况介绍 、 兽医内科学发展的现状与展望(小动物) 为题,进行了报告。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级兽医师王庆波王庆波介绍了中国兽医协会的筹建进展工作。据悉,中国兽医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定于今年 10 月在北京召开。 会议现场 阎汉平秘书长 兽医内科学前辈史言教授
个人分类: 教育八卦|995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感于推荐学会青年委员
chqxiao 2009-2-22 10:36
上星期参加广西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委会,推荐本地区1-2名内科医生作为中华医学会全国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的候选人,条件是年龄在45岁以下,学术成绩卓著。盘点起来,广西地区有许多年青学者符合条件,名额所限,只能忍痛割爱,挑选其中最优秀的推荐一二。记得十多年前曾在专业期刊上看过一篇文章,作者是学术界的老前辈,文中列举了我国内科医生培养中面临的种种危机,不无担忧地说,十年以后,将很难找到优秀的内科医生。那些年十三亿人齐经商,老师不能好好地教书做学问,学生没有心思钻研知识、培养技能,内科医生们也都在为五斗米而想尽千方百计,就差没折断腰了,老前辈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现在看来情况有所改观。 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分会在正式委员之外增设青年委员的做法大约源于十五、六年前,初时只有少数分会建立了这种制度,现在已普及到几乎所有的专科。相对于全国学会分布在各地的正式委员,除了年龄是个宝之外,青年委员还有学历高、科研成果出得早、职称上得快的优势,他们当选是靠硬件说话,需要在全国同行的同龄人中真枪真刀地拼搏、竞争才行,他们是学会、也是内科学的未来和希望。而各地的正式委员则是另外一番特色,他们多是当地本领域的资深专家,学科带头人,相当一部分还是行政领导,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这些力不一定都是来自学术,也包含有其他因素),他们的当选多半是占上级学会按全国委员的地区分布结构要求而分配下来的名额,因此只需在本地同行中竞争就行了。所以,我认为能当上青年委员更加光荣。作为培养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会后备力量,设立青年委员制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十年前我曾当选全国糖尿病学会青年委员,四年后转为正式委员,担任本地区学会的主委。当时与我一批当选的青年委员全国只有10人,后全部成为代表各地区的正式委员,其中的4人现在成了全国学会的常委或副主委,在国内很有影响力了,培养的效果是显著的。 据说现在内科学会要推荐青年委员40-50名,并且要在学会内部分设一个青年委员会,我倒持有不同的看法。依我看应该提高门槛,限制人数,在全国范围内推荐20名左右的青年委员就可以了。物以稀为贵,贵了才有吸引力,才能成为榜样;多就容易泛滥,容易贬值,质量也难以保障。青年委员可作为当地正式委员(包括常委和主委、副主委)的助手开展工作,锻炼成长,切不可培养其优越感,没必要设立单独的青年委员会。特别要注意弥补选拔过程中重学历、重论文、轻临床工作能力的缺陷(因为没有易于考量的指标而被忽视)。优秀的内科医生需要长期的临床工作积累,切忌心浮气躁,最要紧的还是要成为看病能手,这才是一个医生的真正价值所在。假如把内科医生培养成只会写论文的科研人员,那就是另换个职业了。 (本文为2008-10-17日的日记)
个人分类: 医生-医院-医改|803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7: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