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行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你考虑过没有?
热度 1 lcsmart 2011-3-4 17:15
朋友在看一本书《怪诞行为学》,我没有看,他就边看边跟我就有些问题讨论。 后来不知怎么的,就讨论到了人存在目的上面去了。 我认为人类作为个体的目的就是生存与繁殖,任何行为可以从目的去探究其原因。 而朋友不这样认为,认为有些行为根本没有任何的缘由。 后来又讨论到个体目的与群体目的不同。 白蚁在建筑巢穴的时候,不知道这个宏伟的工程会建成什么样,但是一群白蚁一起努力就能建成外形类似的蚁穴。 假设这个正确的话,个体的行为是有目的的,但他却不一定能够明白群体的目的。 再举一例:身体中每个细胞都按照基因特定的调控有节奏的代谢,活动,但是一个细胞不能理解一个生命个体的行为与意义是什么。 那么人作为一个个体,能否理解整个人类群体存在的意义?进化的方向?目的是什么? 生存与繁殖是基因赋予我们奋斗的目的,而基因的目的又是能够不断的复制下去,那么这个基因池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为了点钱、权、色。。。。争斗不息,这些行为如果来俯瞰,是不是也很怪诞?
2343 次阅读|5 个评论
非人灵长类的文化
welcomezp 2011-2-23 14:02
非人灵长类的文化
1965年冬季,人们首次发现日本长野省地狱谷猴群中,几只不到三岁的少年猴子频繁在当地温泉旅馆泡澡。周围都是两米厚积雪的环境中,泡在温泉里确实有利于保持体温,但是野生猴子大多天生怕水,群内其他猴子都好奇而担心地在附近观看。渐渐地,大家相互学习,其他猴子也尝试在温泉里泡澡,这一行为在群内传播,成为地狱谷群特有的文化行为。那么这一文化行为是如何传播,如何稳定的呢?在2007年《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的论文中,我们梳理了1980年-2003年地狱谷猴群个体洗温泉的数据,归纳这一行为的特征,验证了该文化行为有利于保持体温的假说。 灵长类的文化行为并不是新鲜的课题。黑猩猩制作草杆钓白蚁、日本猴洗红薯等文化行为在各国中小学教科书中成为动物文化行为的典型范例。然而这些行为大多与取食有关,而地狱谷猴群洗温泉的文化行为与取食无关,暗示了动物文化行为研究的新方向。 地狱谷猴群在大雪中泡温泉 美国灵长类学报告的封面图;摄于日本长野省 1980年-2003年,日本猴洗温泉行为的传播过程(仅显示雌性个体,空心图标为不会洗温泉的个体,黑色实心图标为会洗温泉的个体;表明洗温泉的多集中在高等级的母系家族中。图标来源于张鹏 2007年《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的论文 ) 长野志贺高原的调查场景
个人分类: 灵长类学原创|45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变化的制度感生出行为
yanghualei 2010-12-22 21:37
变化的制度将感生出行为,即制度的改变将引致行为取向的改变,而原行为取向与新行为取向的差即感生行为 ,制度的改变用力去表征,而力将派生出一假想行为,而假想行为与原行为的复合即制度作用后的行为,问题怎么寻求一个数学符号即数学指标去描述变化的制度,同时怎么寻找一整套的数学语言描述行为,以及变化的制度与感生行为之间的关系。 假如在一个三维的资本空间上,其用人们追求的权利、道德以及经济实物数量来表示三个坐标轴,其上任何一点代表三种资本的数量组合,并用资本组合来表征任何一个个体或者单位(行子)所处的位序 即行为 ,而让每一项制度与这三种资本组合的价格对应,现在价格变化即制度发生改变,则行子所追求能给其带来最大效用的资本数量组合将发生变化即派生出一行为。 设资本空间上一行子占优的资本数量组合X=(x,y,z),其由行子的效用函数U=U(x,y,z)和收入约束线xp x0 +yp y0 +zp z0 =k生成,现在制度变化即价格组合P=(p x ,p y ,p z )变化增量为P则新价格组合为P 1 =P+P=(p x1 ,p y1 ,p z1 )则在根据效用函数和收入约束线将则将产生一新的资本数量组合X 1 =X+X,而X即感生出来的行为。 作者一直希望在制度和行为之间能找到类似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环路定律中的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和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数理关系,给出制度和行为的数学描述 ,然在一生成的社会空间上去测度和定量行为间的距离和制度的范数,在接着分析制度间的作用怎么引致行为之间的作用力。
个人分类: 交叉科学|26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行为在高聚类网络中传播更快
热度 4 jalu 2010-12-21 10:31
行为在高聚类网络中传播更快 最近读了《 SCIENCE 》 2010 年 9 月 3 日 329 期的文章 《 The Spread of Behavior in an Online Social Network Experiment 》 ,作者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社会学家 Damon Centola 。 作者在线社会网络的行为传播实验是这样进行的。他邀请了 1540 名 完全是出于兴趣的志愿者,随机地将他们一对一地分派到两个网络的节点上, 一个是具有小世界特性的随机网络,另一个是高聚类的规则网络 ( clustered-lattice network ) ,这两个网络的每一个节点的度都为 6 ,网络的拓扑结构在整个实验中是保持不变的。开始从这两个网络分别随机选一个节点( 志愿者 )作为起点,向这两个点的连接点(邻居, health buddies )发去 email ,邀请他们到某个指定的健康论坛注册,如果他们到这个论坛注册就表示他们养成这种行为,那么系统再给他们的邻居发邮件邀请他们也去论坛注册(对于个人有可能被多次邀请),进而让活动继续下去。整个过程中确保匿名, 志愿者之间 彼此并不认识。作者对每个参与者创建匿名的个人在线信息,经过几周的实验,所有的数据作者都记录下来,然后分析在两种不同网络下行为的传播规律。我们知道, 随机网络具有小的平均距离 (有长程捷径的存在),但是它的 聚类系数很小 ,而 高聚类的规则网络有很高的聚类系数 (每个节点的连接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概率很高),但是它的 平均距离很大 (没有长程捷径)。 按照过去人们对于信息和疾病传播的认识,小世界网络中信息和疾病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而规则网络由于直径大传播速度慢。但是作者的实验结果恰恰相反,令人惊讶。 作者对这两个网络分别独立进行 6 次实验( 1 次节点数 N=98, 度 Z=6 ; 3 次 N=128, Z=6 ; 2 次 N=144, Z=8 ),共 12 个独立的行为传播实验。 发现具小世界特征的随机网络的传播速度远不如规则网络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也没有后者大。 在相同时间内,高聚类、大直径的规则网络的传播范围( 53.77 %)比小世界网络( 38.26% )传播范围大;规则网络上行为传播的速度( 0.2820 10^-3 nodes/s) 比小世界网络上行为传播的速度( 0.0643 10^-3 nodes/s )快得多。可见,增加冗余信号 (email) 可以提高个体养成行为 ( 去健康论坛注册 ) 的可能性。 再分析收到不同次数( 1 , 2 , 3 , 4 次) email 的节点愿意去健康论坛注册的比例,明显地收到次数越多行为形成的可能性就越高,但是相对增量量是减小的,超过 2 次 email 对行为形成的影响不再明显。最后再分析干预和强化对养成行为后的巩固(回访健康论坛)有多大的影响,收到 1 次 email 就去注册的群体中,大约 87 %的节点在注册后就不回访, 11 %的节点在注册后回访 1 次, 2 %的节点在注册后回访 2 次;收到 2 次 email 就去注册的群体中,大约 67 %的节点在注册后就不回访, 22 %的节点在注册后回访 1 次, 11 %的节点在注册后回访 2 次;收到 3 次 email 就去注册的群体中,大约 60 %的节点在注册后就不回访, 21 %的节点在注册后回访 1 次, 9 %的节点在注册后回访 2 次;依次计算收到 4 次、 5 次 email 就去注册的群体中回访次数。说明 干预和强化对养成行为后的巩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一研究最重要的发现是: 对于行为方式的传播与信息和疾病传播是不一样的。小世界网络中由于长程捷径的存在使得信息和疾病传播比较快,而行为方式的传播恰恰相反,它在高聚类网络比小世界网络中传播得更快更广。 像聚类网络这样具有很多冗余的连接的拓扑结构,更有利于社会性的强化和社会行为的传播和巩固。 我们是否可以说,网络的传播分为两种,一种是简单的接触型的传播,像一般的信息传播、 SARS 和禽流感的传播,在小世界网络中容易快速传播,所以阻止传播的方法主要是切断、隔离。在疫苗策略中提倡重点控制度大的具有长程边的活跃个体。网络的传播的另一种是多次强化型的传播,比如,行为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多次(社会性)的强化、干预、学习, 行为形成的过程也比较慢些,它的传播不属于接触传播,所以像高聚类网络 具有冗余连接 结构,适合于形成行为的多次强化作用,就有利于行为的形成、传播和巩固。这一结论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网络传播动力学,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适应于不同传播的网络结构。 文章也启发我们,为了健康行为的传播和巩固,要特别重视像社区、学校、公司、部队等(高聚类的)社团的工作,一个人在他(她)所在的集体中有广泛和频繁的联系,所以集体的良好风气和习惯对社团内的个体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对于行为传播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有进一步可以研究的问题。譬如 这篇文章还没有考虑不同行为的形成需要干预强度的不同,某些行为的形成需要强干预,但也有的只需要弱干预就能形成,所以不同类型的行为很可能适合于不同结构的网络上传播。 疾病传播中那些传播性不是很强的疾病,是否也需要考虑多次接触才感染的问题,即 多次强化的因素 ? 又譬如谣言的传播,谎言一百次成为真理,让人相信需要从不同方面多次接受消息,因此不同的网络适合于可信度不同的谣言的传播。另外,文章只考虑网络拓扑对行为传播动力学的影响,排除了其它因素,但是实际上人群都有人际关系,当考虑这些实际因素时,网络拓扑对行为传播的影响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呢? 感 谢 博士生陈娟(目前在香港城市大学)和 荷兰Groningen 大学 刘慧 博士,我们深入讨论过 《 SCIENCE 》 这篇文章。 The Spread of Behavior in an Online Social Network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031 次阅读|8 个评论
泥蟹堵洞行为
kestrelwing 2010-6-3 19:32
泥蟹类有堵别人洞的行为,也有在别人洞口搞个障碍物的行为,还有就是在自己洞与别人洞之间筑一个篱笆的行为,这些都被认为是泥蟹的领域行为。 被堵上的泥蟹洞和两个没堵上的洞。已有的解释认为堵别人的洞就是去骚扰别人,让人家在自己的的地盘上待不爽,以巩固自己的地盘。(不过有友好邻居假说,认为一般不会搞自己的临近领域的主人,当然是异性之间,哈) 这个被堵的洞堵的位置比较深。 这个被堵的洞的纵剖面。堵的位置在一个狭小的位置。 上面的图片基本上看不出洞是被洞主人自己堵的还是被旁边的洞的主人堵的。这两天出野外的时候,很偶然的看到了整个洞被堵的过程,哈,原来堵洞的也可以是洞主人自己~。 泥蟹和我僵持了一会儿,他看到我老不走(其实我也就待了不到2分钟),忍不住了,于是爬到洞口开始一块一块的把洞口堵上,速度很快,在不到30s的时间内,洞口就消失了。 问题:已有研究中描述的那些种类的被堵的洞口中有多少比例是自己堵的,有多少是别人堵的?如果大部分是自己堵的,泥蟹为啥要堵洞,那么是不是已有的关于这个行为的解释存在问题?如果大部分是别人堵的,那就算了,至少在我看到的这个种类里,泥蟹也会自己堵自己的洞。今天至少看到3个洞被洞主堵上,看似是一种防御性的行为,堵洞的目的似乎是受不了我的窥视~
个人分类: 动物行为|13253 次阅读|9 个评论
红绿灯前行人的尴尬
lihf 2010-4-16 11:07
有一种情况: 绿灯亮起, 先让右拐的一群车辆, 再让左拐的一队车辆, 终于走到马路中间, 这时, 红灯亮了, 太危险了, 就又赶紧回到起点了. 等待下一次绿灯亮. 再让完右拐的一群车辆..... 再让左拐的一群车辆.... ............................ ......................... 不过, 也发现: 车辆礼让行人的似乎见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83 次阅读|0 个评论
Taylor & Francis出版的《行为睡眠医学》2010年被SCI收录
wanyuehua 2010-3-7 08:00
2003 年创刊的Behavioral Sleep Medicine《行为睡眠医学》,ISSN: 1540-2002,季刊,英国(ROUTLEDGE 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出版,2010年入选 Web of Science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目前在SCI数据库可以检索到该期刊2009年的第7卷1-4期到2010年的第8卷第1期共24篇论文。 24 篇文章包括论文19篇、评论3篇、社论2篇。 24 篇文章的主要国家分布:美国17篇,英国4篇,加拿大3篇等。 Behavioral Sleep Medicine《行为睡眠医学》投稿指南: Behavioral Sleep Medicine addresses behavioral dimensions of normal and abnormal sleep mechanisms and the prevention,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sleep disorders and associated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problems. Standards for interventions acceptable to this journal are guided by established principles of behavior change. Intending to serve as the intellectual hom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behavioral/cognitive science to the study of normal and disordered sleep, the journal paints a broad stroke across the behavioral sleep medicine landscape. Its content includes scholarly investigation of such areas as normal sleep experience, insomnia, the relation of daytime functioning to sleep, parasomnias, circadian rhythm disorders, treatment adherence, pediatrics, and geriatrics.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are particularly welcome. The journal' domain encompasses human basic, applied, and clinical outcome research. Behavioral Sleep Medicine also embraces methodological diversity, spanning innovative case studies, quasi-experimentation, randomized trials, epidemiology, and critical reviews. 网址: http://www.informaworld.com/smpp/title~content=t775648093~link=cover 编委会: http://www.informaworld.com/smpp/title~db=all~content=t775648093~tab=editorialboard 作者指南: http://www.informaworld.com/smpp/title~db=all~content=t775648093~tab=submit~mode=paper_submission_instructions
个人分类: SCI投稿|42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只有劫富济贫是一种国家行为人民才会安居乐业
famingkuang 2010-2-26 23:32
用劳动换取报酬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劳动者用他们的劳动换不回应得的报酬的时候,劫富济贫的思想就会在最低层的人民心中生根发芽。 比如;税收制度就是国家在行使劫富济贫这种权利,当社会财富分配公平公正的时候,劫富济贫这种行为只有国家在行使。 当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的时候,一些个人就会抢夺国家的权利,让自己成为劫富济贫者,当这样的人很多的时候,社会大乱就已经成为定局了。 国家应该牢牢掌握劫富济贫这种权力,让它始终只是一种国家行为而非个人行为,这样国家就能长治久安,人民也能安居乐业了。 可今天,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感觉到靠出卖自己的劳动是换不回体面的生活,劫富济贫的思想已经在他们的心中萌芽,一旦他们行使这种权力,中国恐怕又要倒退回去几十年喽,国家也要下降好见个等级了。
个人分类: 胡说八道|3909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人类93%的行为可以预测
xupeiyang 2010-2-26 15:58
美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93%的行为可以预测 2010年02月26日 11:24:18  来源: 新浪科技 【字号 大 中 小 】   【 留言 】   【 打印 】   【 关闭 】 【Email推荐: 】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东北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发现,93%的人类行为是可以预测的。东北大学著名教授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斯和同事们对匿名手机用户的活动模式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虽然人们通常认为我们的行为举动是随意的,不可预测的,但令人惊讶的是,事实上,人类活动遵循着有规律的模式。他们的这一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巴拉巴斯说:在我们中间,自然的率性的人非常少。虽然人们的出行的模式有很大不同,但我们发现,大多数人同样是可以预测的。可预测性表示我们可以根据个体之前的行为轨迹预测他或者她未来行踪的可能性。 巴拉巴斯也是东北大学举世闻名的复杂网络研究中心负责人,他的研究组还发现,尽管人们的出行距离不同,但是93%的行为可预测仍不变,不管是喜欢经常长途旅行的人还是那些喜欢在家附近转转的人都是如此。该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东北大学复杂网络研究中心的宋超明(音译)博士说:我们倾向于假定预测那些很少旅行的人的行为比那些经常长途跋涉旅行的人更容易,但是,我们发现,不管我们的旅行模式有多么不同,我们所有人几乎同样可预测。 研究人员还惊讶地发现,个体行为的规律性和预测性在人口统计类别方面没有明显不同,如年龄、性别、语言、人口密度和城市和乡村区域。在2008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有关人类行为模式的之前研究中,巴拉巴斯和他的成员研究了10万匿名手机用户的实时行为轨迹,这些受试者是从600多万手机用户中随机选出的。他们发现,虽然他们旅行历史各不相同,但是,人们遵循着简单的重复模式。 巴拉巴斯解释说:虽然大多数人只是短途旅行,少数人经常长途旅行,但是他们都遵循着一个简单模式,与时间和距离无关,他们都倾向于返回之前拜访过的地方。在这项新研究中,这些网络科学家对5万匿名手机用户的资料进行了3个月的研究以探究他们的行为模式,这些受试者是从1000万手机用户中随机选出的。宋超明说:现在,我们知道,当提到人类行为驱使的计划时,如流行模型、城市规划和交通工程,科学预测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在公共卫生和城市发展方面效果如何是可能的。(孝文)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1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马路逆道行驶的行为特征
lihf 2010-2-4 13:28
通过观察,发现马路是一个有趣的地方,例如逆道行驶行为特征: 马路上逆道行使的人总是尽可能占据离人行道较近的内侧安全车道, 同时把风险较大的靠近机动车道的一侧让给正常行使的车辆, 实现和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利益, 同时转嫁给正常行驶者危险和错误. 一路可碰上3,4个,无一例外都是这样.
个人分类: 感悟|30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来维系文明?也许当我们高声呼吁时,自己也正践踏着
yunweichen 2010-1-7 22:36
我想,但凡在科学网开博的人,都是文明人,至少是崇尚文明、追求文明的人,抑或是为社会的文明努力行动着、维系着的人,对那些不文明现象嗤之以鼻的人。然而,我们当中定不乏大量在高呼文明的同时、却在不断践踏着文明的行为。 不觉要问,文明是什么,我们离文明有多远? 社会现象万千,我能经历与体验的仅是少部分,仅就我观察到、经历过并有所思、尚残留于大脑中的记忆来讲述文明: 场景1:我相信在我国很多大城市都有交通文明协管员或类似的称呼,也因为她们身着黄色的上衣,且大多为中年妇女为主,所以也被民间称为黄道婆。其主要职责是在主要交通路口执勤,在几年前她们还有更至高无上的罚款的权力,我也曾经被罚过几次,原因不同,包括自行车无牌照,罚款5元(还是出示了学生证后的优惠价),搭人,罚款10元(那种脚踩着单车、搭着女友在林荫道上疾驰的场景仅能在校园里去体验了^_^)。现在她们没有了罚款的权利,仅负责提醒自行车搭人着下车,免得遭交警罚款,另外是指挥自行车和行人不要创红灯。提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文明的问题,既然有红绿灯了,为何还要协管员?这里说明我们大众的文明程度还不够高,不能遵守公共秩序。协管员提醒并维持着秩序,也减少了安全隐患,对自行车和行人安全来说,是绝对的好事,既然大众不能自己关心自己的安全,那么协管员来帮助大众维系她们的安全,维系了文明,多名神圣!然而问题出现了,身披交通文明协管员标识的老太太们,从事的是维系文明的职业,然而我去多次见到她们的不文明举动:某天,某男骑电动车创红灯,一男协管员破口大骂奔丧去吗!不想过年了哇!冲嘛!被碾成饼饼!,我听后,无奈、无语。 场景2:骑车人骂开车人。开车的总是嫌骑车的人挡路,骑车的人总是怪开车的人抢道。所以很多中国人到国外,特别是到了美国的小镇,总是对异国的交通文明大加赞叹。行人优先,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开车人也能主动停车,左观右看再起步行驶。国情不同,这样的做法并不适合我们国家,我们国家似乎是汽车优先原则,总是在没有红绿灯(虽有但功能丧失)的路口汽车在疾驰,行人无耐地等待。这些暂且不论,谁让我们人多呢!但不能因为人多就丢掉了文明。开车的人摇开车窗破口大骂的场景并不少见;由于汽车抢道,骑车人对着汽车呼喊谩骂也不稀奇。也许这就是缺乏一种法律之外的一种应有的文明的约束,有一次,小路口,一队汽车拐弯,将行人和骑车人堵了一群,大家都等待,唯有以外籍男子停车驻足在汽车前,挥手示意所有行人和骑车人通过。令人深思! 场景3:吐痰。中国人爱随地随时吐痰,全世界闻名吧。看似小事,其实不小。有痰是生理反映,不能憋着,关键是如何吐。我是每天骑自行车上班,深受吐痰者之害。一不留神,就会被前面的人的口水飞到自己的身上。呼吁一下,不要骑着车还吐痰,更不要开车者摇开车窗来吐痰。 场景4:吸烟。吸烟不违法,也不属于不文明行为,但如果在不该吸烟的地方吸烟,就是不文明了。比如烟灰飘在别人的身上,这样似乎不妥吧!自己吞云吐雾地让他人吸二手烟,也不妥当。 场景5:
个人分类: 杂谈评述|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孕妇吸烟对小孩的影响研究信息分析
xupeiyang 2009-11-10 10:21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01iwlbuqmmlsnoI1dI1I00f01000j10040001rl 检索策略(smoking and pregnancy and behavior and attention) =Child, Preschool 文献计量分析 52 of 255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1 2 Top Years Publications 2005 6 2001 5 2008 4 2006 4 2003 4 2009 3 2007 3 1999 3 1996 3 2004 2 1995 2 1984 2 1983 2 2002 1 2000 1 1997 1 1993 1 1989 1 1986 1 1981 1 1 2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USA 14 Canada 5 Netherlands 4 United Kingdom 4 Germany 3 Denmark 2 Australia 2 Czech Republic 1 Sweden 1 France 1 Japan 1 Papua New Guinea 1 New Zealand 1 1 2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Ottawa 4 Amsterdam 2 Chicago 2 New York 2 London 2 Boston 1 Durham 1 Lincoln 1 Brno 1 Uppsala 1 Bloomington, IN, USA 1 Dsseldorf 1 Leiden 1 Villejuif 1 Newport 1 Aarhus 1 Nashville 1 Chiba 1 Mannheim 1 Groningen 1 1 2 1 2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J Am Acad Child Psy 4 Am J Psychiat 4 Pediatrics 3 Soc Sci Med 3 Neurotoxicol Teratol 2 Early Hum Dev 2 Z Kinder Jugendpsychiatr Psychother 2 J Adolesc Health 1 J Nerv Ment Dis 1 Dev Psychol 1 Cas Lek Cesk 1 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 1 Dev Psychopathol 1 Nervenarzt 1 Cortex 1 J Abnorm Child Psychol 1 Child Dev 1 Int J Obesity 1 J Gynecol Obstet Biol Reprod (paris) 1 Acta Paediatr 1 1 2 1 2 3 ... 10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Obel C 3 Fried P 3 Wakschlag L 2 Henriksen T 2 Linnet K 2 Wisborg K 2 Thomsen P 2 Thapar A 2 Laucht M 2 Schmidt M 2 Najman J 2 Boer W 2 O'Callaghan M 2 Williams G 2 Dalsgaard S 2 Olsen J 2 Mick E 1 Biederman J 1 Monuteaux M 1 Faraone S 1 1 2 3 ... 10 1 2 3 ... 23 Top Terms Publications Humans 52 Child, Preschool 52 Pregnancy 51 Child 48 Smoking 42 Infant 33 Prenatal Exposure Delayed Effects 29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with Hyperactivity 27 Infant, Newborn 27 Adult 26 Risk Factors 21 Adolescent 21 Women 19 Parents 18 Longitudinal Studies 13 maternal behavior 12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10 Child Behavior Disorders 10 Nicotine 9 Birth Weight 9 1 2 3 ... 23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11/224855.shtm 英国研究称:孕妇吸烟易生问题小孩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若孕妇吸烟,生下的孩子3岁时就可能出现行为问题和多动症。 研究结果刊登于最新一期《流行病和公共卫生杂志》(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 JECN )。 年龄低 先前研究显示,孕妇吸烟会使所生男孩上学后易得小儿多动症。此次研究证实,孕期吸烟对男孩、女孩的行为都有影响,而且会在孩子3岁时就表现出来。 英国约克大学凯特皮克特教授带领同事进行这项研究。他们从英国新千年人群健康研究项目中选取1.3万名3岁儿童,观察他们的行为、注意力与母亲孕期吸烟情况间的联系。 为评估这些儿童的行为及注意力情况,研究人员向家长发放问卷,了解孩子是否易分神、易怒或易与人争吵打闹,以及孩子是否有偷窃、撒谎和欺骗行为。 综合考虑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等因素,研究人员发现,母亲孕期吸烟越多,孩子有不良行为和多动症的几率越大。 影响大 母亲孕期少量吸烟的男孩中44%有行为问题;如果在孕期大量吸烟,这一数据则升至80%。而且孕妇吸烟会导致80%左右的男孩患上多动症。 所谓行为问题是指性格孤僻、言行粗鲁、侵犯他人、难与他人合作等。小儿多动症则表现为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度、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以及学习困难等。 与少量吸烟的孕妇相比,长期大量吸烟的母亲生出的男孩出现行为问题的风险更高。对女孩而言,影响更大的是母亲长期吸烟而不在于吸烟数量,路透社11月4日援引研究报告报道。 另外,孕妇吸烟对男孩和女孩有不同影响,女孩容易有不良行为,而男孩除此以外还易出现多动症。 劝戒烟 孕期吸烟直接影响胎儿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发育,这在动物实验中已得到证明,英国广播公司(BBC)援引皮克特教授的话报道,这也可能因为遗传过程中产生一种记号,将孕妇吸烟与孩子的行为问题联系起来。 烟中含有4000种毒素,不少毒素可以进入胎儿大脑,报告说。而男性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对某些化学成分更为敏感,这也是孕妇吸烟对男孩影响更大的原因。 另外,研究还发现,如果母亲孕期戒烟,生出的女孩产生行为问题的几率比母亲从不吸烟的女孩更低。研究人员说,母亲的放弃能力可能遗传给女儿,从而培养她们克制和好脾气的特性。 公共卫生学院主席艾伦马里恩戴维斯说:这又是一个让母亲竭尽全力戒烟的理由,而且最好在怀孕前戒烟。 更多阅读 路透社相关报道(英文)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healthNews/idUSTRE5A34RB20091104 Smoking in pregnancy tied to bad behavior in kids Wed Nov 4, 2009 2:26pm EST var storyKeywords = "US SMOKING KIDS"; var RTR_ArticleTitle = "Smoking in pregnancy tied to bad behavior in kids"; var RTR_ArticleBlurb = "By Rachael Myers Lowe NEW YORK (Reuters Health) - Women who smoke while pregnant risk having hyperactive preschoolers who can't pay attention, a large study from the UK hints. Although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risks for..."; var partnerUriValue = ''; addImpression("3098077_Article Tools"); var showComments = false; var allowSLCall = false; function singlePageView() { document.location.href = ReplaceQueryStringParam(document.location.href, "sp", "true"); } function replaceString(oldS, newS, fullS) { // Replaces oldS with newS in the string fullS for (var i = 0; i < fullS.length; i++) { if (fullS.substring(i, i + oldS.length) == oldS) { fullS = fullS.substring(0, i) + newS + fullS.substring(i + oldS.length, fullS.length); } } return fullS; } By Rachael Myers Lowe NEW YORK (Reuters Health) - Women who smoke while pregnant risk having hyperactive preschoolers who can't pay attention, a large study from the UK hints. Although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risks for school-aged boys, this is the first time an association has been shown between smoking during pregnancy and problems for girls and for boys as young as 3, the researchers point out. Dr. Kate E. Pickett, of the University of York, Hull-York Medical School and colleagues looked for ties between smoking in pregnancy and behavior and attention problems in more than 13,000 3-year-old boys and girls in the UK Millennium Cohort Study. As part of the study, a wide range of information was gathered including family economic status, education level of parents, ethnicity, parents' marital status,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nd maternal smoking, drinking or drug use. Questions were also asked about the children to assess behavior and hyperactivity-inattention problems such as how easily their child was distracted or if their child was prone to temper tantrums, fight with or bully other kids, argue with grownups, steal, lie, and/or cheat. In all, nearly 10 percent of women reported smoking heavily (+10 cigarettes a day) throughout their pregnancy, 12.5 percent were light smokers (less than 10 cigarettes a day), and 12.4 percent tried to quit, the researchers note in a report published this week in th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Even though no ill-effects of even heavy maternal smoking during pregnancy were recorded for most boys (61.6 percent) and girls (71.7 percent), the risk of developing behavior or attention problems increased with maternal prenatal smoking,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ey also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smoking during pregnancy was different in boys and girls. Boys exposed to cigarette smoke in the womb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behavior and attention deficit problems, while girls with this exposure were more likely to experience behavior problems alone. Girls whose mothers quit smoking during pregnancy had a lower risk of behavior problems than girls whose mothers never smoked leading the researchers to conclude the mother's the ability to quit may be a characteristic of restraint and easy temperament that the daughters inherit. Smoking throughout pregnancy carries the highest risk for both boys and girls, according to the data. Overall,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seems to be smoking continuously throughout pregnancy, more than amount smoked, Pickett said. Persistent heavy smokers had a higher risk of having a boy with conduct problems than light smokers. For conduct problems in girls, any continuous smoking seemed to matter more than amount. Similarly, for hyperactivity-inattention problems both light and heavy smokers had similarly elevated risks compared to non-smokers, Pickett explained. SOURCE: First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2009.
个人分类: 儿童健康|2719 次阅读|0 个评论
[Book 运动生态学经典著作]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ovement 运动定量分析
entomology 2009-8-31 00:31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ovement 运动定量分析 关键词:运动,生态学,行为,movement ecology,behaviour,behavior Turchin, P. 1998.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ovement: measuring and modeling population redistribution in plants and animals. Sinauer Associates, Sunderland, MA. Description Dr Turchin's book is intended for graduate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 interested in spatial ecology, including applications to conservation, pest control and fisheries. (Source: Amazon) Title: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ovement: measuring and modeling population redistribution in plants and animals. Contents Why Study Movement? Data for Measuring Movement Modeling Movement Building Behaviorally-Based Models Analysis of Movement Paths Mass Mark-Recapture Individual Mark-Recapture Appendix A: Diffusion for Ecologists Bibliography Glossary Common Symbols Index 题目:运动定量分析:量度和建模动植物种群的再分布 目录 为什么要研究运动? 用于量度运动的数据 建立运动模型 建立基于行为的模型 运动路径分析 群体标志重捕 个体标志重捕 附录A:生态学家的扩散(理论) 参考书目 词汇表 通用符号 索引 Cited by 被引用: Dai, X. H., G. Shannon, et al. (2007). Short-duration daytime movements of a cow herd of African elephants. Journal of Mammalogy 88(1): 151-157.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652 source: http://www.amazon.co.uk/gp/product/images/0878938478/ref=dp_image_text_0?ie=UTF8n=266239s=books
个人分类: Movement Ecology 运动生态学|5376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络行为讨论:民意、网络表达与网络信息行为的限度(暂定名)
chni 2009-6-30 12:12
网络行为讨论: 民意、网络表达与网络信息行为的限度(暂定名) 开放讨论欢迎加入砥励思想各抒高见 讨论意见将分期编出 第一期: 网络 蚂蚁 主义 与信息质华及其他 法学、哲学、管理学和自然科学学者网上对话当代网络失序 对话人 王 立: FG 学院 刘 立: TH 大学 罗 帆: WL 大学 英 录:? 苗元华: NTU 时 间 2006 年 6 月 27 日 至 29 日 地 点 北京、武汉、山东等省、市、区 话 题 网络无民恐主义(网络蚂蚁主义) 对话方式 网上交流 参与方式 网上评论、留言、发表参与文章 支持方式 点击推荐文章 当前参与、支持情况 各地 40 余名网友参与发表意见,各地共约 2000 余名网友点击这场对话 王立 (FG 学院 ) :我所说的网络无民恐主义,是指网络无政府主义、网络民族主义和网络恐怖主义。 网络无政府主义其实是借网络而表现出来的传统无政府主义,张扬个性、强调独立,反对法律规范和技术管制。网络无政府主义者也在试图把网络视为无国界、无政府、无管理的三无地带。网络无政府主义在各地网民中都有一定程度的存在,有的甚至带有破坏性倾向。目前的治理是网络自治和法律规范相结合。既要治理网络的过度放任,也要警惕对网络的过度管制。 网络民族主义其实也是借网络而表现出来的传统民族主义,煽动民族情绪、制造民族对立及至仇视,鼓吹民族优劣乃至仇恨论,试图挑起民族复仇和战争。 网络恐怖主义兴许是网络与恐怖主义相的结合物( 美国 人柏林科林在上世纪末提出网络恐怖主义一说。俄尔,美国联邦调查局( FBI )对其定义为:一些非政府组织或秘密组织对信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所进行的有预谋、含有政治动机的攻击,以造成严重的暴力侵害;由于政府机构之间长期存在着对待新现象、新事物的表见自由,所以导致了在对待网络恐怖主义现象上的一种说法,各自表述美国国防部( DOD )很不欣赏美国联邦调查局( FBI )的说法,它又整出了一个说词:网络恐怖主义是利用计算机和电信能力实施的犯罪行为,以造成暴力和对公共设施的毁灭或破坏来制造恐慌和社会不稳定,旨在影响政府或社会实现其特定的政治、宗教或意识形态目标)。无论如何,网络恐怖主义行为本质是有预谋地利用网络并以网络为攻击目标,通过针对目标的具体行动,达成破坏政治稳定、 经济 安全,扰乱社会秩序,制造影响的恐怖活动,是传统恐怖主义在信息技术领域扩张的时代产物。 网络无政府主义、网络民族主义和网络恐怖主义三者之间不是割离的,它们有着天然的联系,是 一张网上的三个跳蚤 ,网络无政府主义是基础,可以孳生网络民族主义和网络恐怖主义;网络民族主义既是网络无政府主义思潮在民族问题上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网络恐怖主义的一个情绪根源,网络恐怖主义是网络无政府主义和网络民族主义的极端表现形态。三者之没有天然的分离,可以相互转化和影响。因此,我将其合称之为网络无民恐主义。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希望迟早实现法律和道德的信息化转变,以益于国家、益于人民、益于社会。 刘立(清华大学) : 您发现了网络的一个重要现象:无-民-恐-主义。 王立( FG 学院) : 呵呵 , 发现 一词甚是精当 , 足见阁下严谨 ! 刘立( TH 大学) : 如用英文概括,就是: ANTism.A 代表 Anarchism , N-nationalism,T-terrorism. 王立( FG 学院):正是 ! 刘立( TH 大学) : 再转化为中文,就是:蚂蚁主义。如何?见笑了。 王立( FG 学院):大乐 ! 甚好 ! 我将这篇小文改一下以 蚂蚁 为题重发一遍 , 注明由阁下为本文 发现 标题如何 ?! 刘立( TH 大学) :great!mygreatpleasure. 王立( FG 学院):新写的 ANT 已经发出,特请阅! 罗帆( WL 大学) : 非常值得深入研究。这个主题非常值得深入研究,望看到相关论文。 王立( FG 学院):呵呵,又发了一篇,算是跟这个主题有点沾边,方便时请阅。 苗元华( NTU ):没有这么严重吧。我感觉这些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民主和自由的补充,我们在现实生活上得不到的东西,就只能到网络上求解了。 王立( FG 学院):又发了一篇 ANT 文章,齐鲁名士请详阅。 英录(?):无民恐主义是网络质华的前奏。前些日子看到无民恐主义一词,不知究竟,因此今天特来拜读大作,感到很有新意,值得研究!我曾思考过信息质华问题 . 质华就是质量升华 . 我认为宇宙运动的本质不是系统位移量变形变等等,而是质变!世界由时空物能信组成,时空物能信运动也不是位移量变形变等,同样是质量升华运动!信息有广狭之分,现在常说的信息是狭义信息,还有普遍存在的广义信息,是一种不同于时空物能的存在,时空物能都是靠信息联系的,宇宙也是靠信息普遍联系和整体运动的,因此信息可以勉强称为普遍联系素 . 时空物能运动是质华运动,信息运动也是质华运动,可是信息质华机理始终没有弄清楚,想来想去觉得还得从狭义信息着眼 . 网络是目前信息运动的高级形态,但由于人为干扰出现失序失律失控现象,你所谓无民恐主义就是一种很好概括,读后深受启发 . 因此我认为无民恐主义是网络质华的前奏,有效治理后,信息网络就会达到一个新的质华高度!意见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王立( FG 学院):说到蚂蚁,我首先想到与蚂蚁相关的就该是讲英语的英国人了讲英语的英国人可能跟蚂蚁有点什么渊源吧!就连讲英语 的美国人马克 吐温都写了一本《辛劳的蚂蚁》,英语歌曲中还有个《老虎和蚂蚁》,可恶的是英语管那么可爱的蚂蚁叫 ANT ,啥意思?呵呵,再首先想到的还是与英国人相关的一位谙熟英语的朋友,我感谢我的这位博友 刘立 一个超级智慧的学者他为我提出了一个表达公式:取 A narchism 之 A , N ationalism 之 N , T errorism 之 T ,再转化为中文,就是: ANTISM (蚂蚁主义)。又首先想到的是我的博友 罗帆 教授的鼓励和齐鲁名士 苗元华 的评论,他们让我再一次考量了这无民恐和这 ANT 。唉,又说到英语了,这英语,你说它干嘛非得把蚂蚁跟无民恐整到一起来?不光让人听着不舒服,让蚂蚁听着也不舒服呀。呵呵,好在现在别看咱中国的学生一个劲儿地学英语,英国的蚂蚁没准还不一定比中国要上大学的学生和要考职称的科技工作者强英国的蚂蚁们还真不一定听得懂英语呢(当然啦,虽然蚂蚁听着也不舒服,但没准 刘立 听着就开心了我真觉得他太懂英语了!)! 其实,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之一种。它们多在地下做窝成群住着,数量很多,种类很多。各种蚂蚁都是社会性生活的群体动物,大家都观察到他们组织纪律性极强,成群结队工作,团结协作精神很强,然而,我认真考虑了五分钟这后还真的发现了蚂蚁与无民恐主义关系很大!就是不太知道这个发现能不能上《自然》和《科学》杂志理由有三:其一,蚂蚁还是一种离开了糖就不能活下去的动物,只你肯给它糖,所有的蚂蚁都会不顾一切地蚁涌而至,把它们骨子里的极端 无政府主义 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难怪毛主席说领导干部要防止糖衣炮弹动物的生物属性也有很嗜好糖的生物基础;其再一:族群界限分明,大搞极端 民族主义 ,每个群落都是血亲,绝不混杂;其又一:它们至今已经是很古老的物种了,生于恐龙时代,把很多同时期的物种都熬没了,它们却繁荣昌盛得很,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多到遍布全球,简直就是典型的超级 恐怖主义就连它们的基地组织都在全球比比皆是不知道美国政府(他们也讲英语)管不? 刘立( TH 大学) : 我保存这句话,乐呵呵的:我感谢我的这位博友刘立一个超级智慧的学者他为我提出了一个表达公式:取 Anarchism 之 A , Nationalism 之 N,Terrorism 之 T ,再转化为中文,就是: ANTISM (蚂蚁主义)。 王立( FG 学院) : 呵呵,这只是其中的一篇,还有呢,我会在近期择机贴上网来,届时请评,希望再乐! 罗帆( WL 大学) : 引人入胜。知识面广 , 旁征博引 , 联想丰富 , 还挺幽默 ! 你讲课一定引人入胜 ! 王立( FG 学院):嘻,读巾凡教授华章,每每自愧弗如。 刘立( TH 大学) : 王立 教授(女)的重要发现:网络 蚂蚁主义 (兼谈 GIF 主义)。 今天我要说的是网络蚂蚁主义。 王立 教授(女)发现了当今网络中的一个现象无民恐主义,说的是:网络无政府主义、网络民族主义和网络恐怖主义。 我评论此文时说:无政府主义的英文是 Anarchism ,民族主义是 Nationalism ,恐怖主义是 Terrorism ,那么无民恐主义就是 ANTism ,也就是蚂蚁主义。 王立 教授对我的评论评价说:大乐 ! 甚好 ! 。 后来, 王立 教授在另一篇文章中说: 我感谢我的这位博友刘立一个超级智慧的学者他为我提出了一个表达公式:取 Anarchism 之 A , Nationalism 之 N,Terrorism 之 T ,再转化为中文,就是: ANTISM (蚂蚁主义)。 王立 教授提出的网络蚂蚁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发现。 管理学 教授罗帆也这么认为,她说:这个主题非常值得深入研究,望看到相关论文。据悉, 王立 教授关于网络蚂蚁主义还有一系列文章,她说我会在近期择机贴上网来。我翘首以盼。 另外,我想提醒 王立 教授也关注网络蚂蚁主义的另一面,就是: 政府干预主义( governmentinterventionism )、国际主义( internationalism )、友善主义( friendship ),如帮助汶川大地震、关心玉娇 MM 。 这种现象我称之为网络 GIF 主义。 GIF 这个很好记,它是一种主导的图片格式,如 jpg 。 网络蚂蚁主义与网络 GIF 主义,体现了网络的两面性: ThetwofacesoftheInternet 。 这就为网络政治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可以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进行下去。 王立( FG 学院):呵呵,我说你超级智慧,看来不虚此言了。 好快脑子好快的手笔!呵呵,换 成金庸 先生或 古龙 先生准说好快的刀! 很好的提议,一起关注网络 GIF 主义。 对于科技,我是门外者,多向你学习了。 ...... ( 对话 进行中 , 未完待续,欢迎加入 )
个人分类: 未分类|4024 次阅读|3 个评论
看不到真相--蒙哥the meerkats观后
kestrelwing 2009-6-16 08:48
最早知道蒙哥是因为他的sentinel行为,不过在知道蒙哥之前sentinel行为是从pied-babbler了解的,而有意思的是这两种动物都生活在非洲,都具有sentinel行为,随后在这两类动物都发现了teaching行为,这是之前认为只存在于人类的行为。这些引起了我对蒙哥的极大兴趣。   刚看到有蒙哥这片子的时候,以为会拍的比较professional,看完才发现,比预想的差很远,也许这就是科学研究和科普的差异吧(哈哈,后来的后来才觉得,这可能是纪录片和电影的差别)。sentinel行为和teaching行为在片子里都有提到,不过显然没有作为蒙哥社会行为中最类同人类的亮点,而导演显然用了一些似乎杜撰的情节来骗取观众的感叹:啊,多么感人至深的兄弟情谊啊~~   蒙哥是典型的cooperative breeding 物种,年少的或者处于亚优势的个体没有繁殖机会(偶然的,偷偷的也能获取繁殖机会),所以他们负责帮助优势个体抚育后代,这是不得已而为之,那种所谓的兄弟情谊在其中所起作用挺小的,不过可以作为这些亚优势个体最后选择的解释。   那么既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为啥他们不会放弃不干呢?首先,他们不能离开群体生活,至于为啥,片子里讲的比较多,残酷的环境、高强度的捕食压力,离开群体意味着死亡。所以,相比之下还是留在群体里的好,可是留在群体里,获益于群体的声势,本类就是出来混的,迟早要还,更何况群体中还有优势个体盯着你,压迫你,那就做保姆吧,话说给自己的兄弟做保姆还是对自己有好处,换取在群体里混是第一个好处,第二个好处就是,被保护的兄弟流的血里还有和自己相同的一部分,这就是所谓的自私的基因,兄弟能活下去,自己的基因也就流传下去了,当然还有第三个好处,偶尔的和优势个体的对抗,还有机会繁殖自己的后代~~      现实总是残酷的,当我想到这些内涵的时候,突然觉得导演把蒙哥刻画的真伟大。   也许,导演想告诉人的就是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而不是真实的蒙哥的生活~      人家就是一部娱乐片,何必要求那么高呢。      并不是所有BBC的片子都好看,尤其是当你知道片子里故事的真实故事以后~      补充一些:   片子里有一幕眼镜蛇把蒙哥追出了洞,然后雕紧跟着追上去的,最后雕选择了抓蛇而非蒙哥。当时就想为啥雕不抓蒙哥呢?因为蒙哥是被他追进洞的嘛,既然蒙哥被蛇赶出了洞,雕应该抓蒙哥噻。现在想来,从反捕食策略的角度来说,大概雕最后抓了蛇是有道理的。对于蒙哥来说,他被蛇和雕追捕,他是知道的,所以蒙哥对雕和蛇都有所防范,而蛇并不知道雕也在对自己和蒙哥感兴趣。雕也认为自己没有被蛇detected,所以,雕选择了蛇。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导演: James Honeyborne 影名: The Meerkats 编剧: James Honeyborne , Alexander McCall Smith 上映日期: 2008-10-15 简体中文名: 蒙哥 imdb编号: tt0892391 语言: 英语 主演: Paul Newman 又名: 蒙哥
个人分类: 动物行为|6276 次阅读|1 个评论
唱歌的小红猪
ELOA 2009-5-28 11:03
四月 发表于 2009-05-16 22:01 按:这不是我写的! 兔子:我是不是长的很像皮卡丘?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今年在松鼠会一周年庆上获得了唯一的英文奖项(How old are you)的 小津巴 ,他自称着灵感来了,山寨四月的童话一把,将这篇标题《小红猪》 的文章放在了论坛里,不仅如此,还亲自画了兔子的插图,而且是很高级的动态图像哦! 然后呢,我就山寨了一下这张动态图,画了个静态的松鼠其实我想说的是,这篇文章内容很赞,所以应大家的要求,经过修改错别字、段落布局以及标点符号之后,投递到群博上来了^^ -废话结束,正文开始的分割线 春天,森林里面又热闹了起来。红猪妈妈也就凑着这份热闹,把刚刚出生的小红猪从洞穴里带到了这片美丽的森林中,把这个可爱的小家伙介绍给森林里的伙伴们。 小红猪开心极了,洞穴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他飞一般的在森林玩耍,左嗅嗅右闻闻,在新朋友的陪伴下,在新地方体验着自己的好心情。 大家和红猪妈妈开心的谈论着这个家伙,一会儿的功夫他就跑远了。小红猪跑啊跑,转遍了整个森林。直到他来到兔子家的花园,他停下了脚步,对他来说,这里太好了:这里有最棒的树荫,有最美的花丛,最重要的是还有一个小池塘。他可以在这个开阔的地方一边洗澡一边唱歌,就这样,兔子家的花园成了小红猪最喜欢的地方。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小红猪开心的唱着歌,每一天他都在吃饱之后来到这个小池塘,开心的唱歌,从日出到日落,一点儿也不知道疲惫。 虽然兔子和松鼠十分喜欢小红猪,可他那每天不断的哼哼的歌声,实在太让人受不了了,其实说他的哼哼是歌声都有些牵强,小红猪的哼哼更像一只饿极了的骆驼在不断啃干掉的萝卜发出的声音。 随着他日复一日的到来,慢慢的,兔子和住在他树上的松鼠不仅仅再也没有办法睡午觉了,那些哼哼简直成了他们的魔咒:有一次,这声音差点让松鼠从树上掉下来。还有一次,兔子因为实在忍受不了这声音而用双手捂住了自己长长的耳朵,但他在捂住耳朵时忘记了他双手还端着一碗刚煮好的蘑菇汤松鼠和兔子没有办法了,他们一起去找小红猪,想看看他能不能去别的地方唱歌。 看到松鼠和兔子走过来,小红猪哼哼的向他们问了好,说:我唱的好听吧?我要在森林里面我最喜欢的地方唱我最喜欢的歌,我好开心,我要永远都呆在这里呢。哼哼哼听到了这样话,兔子和松鼠只好微笑的点了点头。他们没办法张口去伤这个小家伙的心,垂着头走开了,身后依旧是小红猪快乐的哼哼哼。 他们走到了树下面,松鼠靠着树,兔子在旁边不断地踱着步。 我不忍心伤害他,他太小了。要不我们去找他的妈妈吧?松鼠从嘴里挤出了这几个字。 兔子摇着头说:可那样也会让他妈妈伤心吧,她是多疼爱小红猪啊。 要不我们去森林那边找小京吧吧?他和人类在一起那么久,也许会有办法? 恩,也只能这样了。松鼠应道。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出发了,走了好一段时间才来到森林深处小京吧的家。看到有客人来,小京吧摇了摇尾巴显示出开心的样子:什么事让你们从那么远的地方赶来?我的朋友们。 小京吧吐着舌头,看上去很顽皮。 你好啊!兔子和松鼠被小京吧长长的舌头逗得笑了起来,但随后兔子就皱起了眉,松鼠也是。他们两个你一句我一句的向小京吧说着小红猪和他的歌声给他们带来的烦恼。 小京吧也插不上嘴,只是不住地点头。直到松鼠说我们该怎么办?让我们既不伤害小红猪又可以让他离开呢?,他才停住点头,但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低下头像是在思考。突然他抬起了头,狡猾的笑了一下,把它想到的办法告诉了松鼠和兔子。 天啊! 这怎么可能? 在听了小京吧的话后,松鼠和兔子吃惊的说。 但面对着他们的吃惊,小京吧却自信的看着他们,并用舌头舔了一下鼻子:去做吧,相信我。 松鼠:我为我的样子感到汗颜=。=! 兔子和松鼠回到了家,一路上他们一直在想着那个不可思议的办法。小红猪又开始唱了,他们按照小京吧说的,把小红猪叫到了家门口。 小红猪,你唱的真是太好了。自从听了你的歌声,我们变得有活力多了。兔子说,如果你要是明天还能来继续唱一整天那该多好啊。 松鼠也接着兔子的话说:要是明天你还能来,我就给你十个松果当作报酬。 恩,我也会给你十个蘑菇的。兔子也说。 小红猪听了这些话开心死了,第二天他来了,并且哼的更加大声了。兔子和松鼠按照承诺,分别给了他十个松果和蘑菇。 第三天,小红猪又来了,依旧大声的唱。兔子和松鼠依旧给他报酬,只不过这次只许诺了八个松果和蘑菇。 第四天,小红猪得到了五个松果和蘑菇。 到了第五天,他们只许诺给小红猪三个蘑菇和松果了。 兔子和松鼠对小红猪解释说:我们的粮仓都快空掉了,但求求你,你明天还能以一个蘑菇和松果的价格来为我们唱吗? 小红猪听了后失望的摇了摇头,告诉他们说:我不会再来了,我在你们房前的池塘里面辛苦的唱一整天才只能得到一个蘑菇和松果,这样太不值得了。说完以后,小红猪转过身离开了。 松鼠和兔子望着小红猪的背影,感觉不亚于他们刚刚听到小京吧告诉他们这个办法时的吃惊。 居然办到了? 是呀,太神奇了。松鼠说。 可这是为什么?兔子和松鼠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 兔子和松鼠带着疑问又一次来到了小京吧的家。还没等他们开口,小京吧就说:成功了吧?我的朋友们。说完以后他不住地点了点头,好像他早就知道会成功似的。恩,可这是为什么?兔子和松鼠还没有来得及向小京吧问好,就急不可耐的问:原来没有报酬的时候,小红猪是那么不知疲倦的唱。可为什么有了报酬他却离开了呢?直接回答可能有些复杂,让我们一点点的说吧。首先,也许和多数人想象的不太一样,我们有时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清楚地知道我们是因为什么原因去做一件事情。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有时不知我们为了什么而去做。这么说可能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举个例子吧,你们是不是有时会有这样的经历,看到别人开心的笑也就跟着开心地笑了,即使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笑,也不清楚我们为什么也跟着笑。小京吧说。 听你这么说来,原来我们有时挺傻的啊呵呵松鼠呵呵的笑着说。 恩,也可以这么说。小京吧点点头,再来,我们说说让我们做事情的原因,这也叫做动机。我们的动机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内部动机,另一种是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更像是兴趣,是一种只要做符合兴趣的事情就会带来开心的感觉。而外部动机,则就功利一些了,我们不是因为做了什么而开心,而是因为做事情得到的报酬而开心。还是举一个例子吧,一开始小红猪唱歌就是出于内部动机,他因为唱歌而快乐。而后来,由于报酬的干扰。驱动他唱歌的动机不仅仅有内部的,而且还有外部的。到了后期,小红猪只为了报酬而唱歌时,他的动机就是来自于外部了。 我想我有些懂了。兔子说,你的意思是,我们给小红猪提供报酬的时候,为小红猪提供了外部动机。因为我们有时并不十分了解我们做事情的确切原因,所以这种外部动机引入,慢慢替的代了他的内部动机让小红猪以为他唱歌是为了报酬,而不是因为自己的兴趣。当兴趣没有了,而报酬又慢慢变少时,他唱歌的动机也就慢慢减弱了?所以最后他就自己离开了? 恩,没错!小京吧摇了摇尾巴,就是这个样子。 兔子高兴的点了点头,可松鼠却显得很困惑的样子:可我们上学的时候猫头鹰老师也是会用各种各样的东西奖励我们啊,为什么我们没有厌烦学习呢? 小京吧回答说:这是个好问题!你们对待小红猪的办法和老师对待你们的办法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你们只是对小红猪唱歌这个行为进行了奖励,却不是对唱歌的质量和强度的进步给予奖励。你们对小红猪的奖励让他把唱歌当成了工作,而工作一旦没有了报酬就没有继续的理由了。老师对你们的奖励规则能让你们不是简单的应付,而是要通过不断的努力而产生进步才能得到奖励。不仅如此,老师的奖励并没有减少。况且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增长本身也成为了一种有效地奖励,因为这些知识让你们能更有效的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获得其它奖励和快乐。所以你们会总有动力不断地去努力学习的。 哦,看来奖励也是一门大学问啊。松鼠和兔子一齐说道。 从此,松鼠和兔子又恢复了平静的生活。小红猪也找到了他新的爱好,去不断地翻译鬼子的文章给大家分享。 正文结束的分割线 小津巴在文章的最后说,本文主要参考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中有关行为和态度的章节。不仅如此,文中的小京吧在森林碰到了一个仙子,吃了仙子的魔法粉后变成了一个人,然后从森林里搬到了天津改名叫了小津巴了。
个人分类: 心理|15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快而准—可望不可及
kestrelwing 2009-5-25 01:18
形容一个人脑子又灵活,遇事反应快,往往是快而准。然而在speed和accuracy很难两全。
个人分类: 不分类的|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命谋略之李代桃僵
songshuhui 2008-9-3 12:14
liunianlong 发表于2008-05-12 星期一 16:06 分类: 生物 | | 《宋书》记载的一首乐府诗,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说是桃树长在没有盖的井旁,身侧还有一株李树,虫子来吃桃树的根,李树居然舍身相代。于是引出一个大道理,树木尚且如此,何况兄弟乎?在我看来,这个故事与其说是文学作品,毋宁说是农学笔记。桃李同属蔷薇科,为害桃树的害虫完全有可能感染李树,在古人不具备现代分类学知识的前提下,有理由相信这是一篇纪实笔记,只不过古人一厢情愿地把这事当成了李树的自愿献身。这才是真正的动人之处。 李树分散了害虫的火力,桃树或许不能就此得救,至少能够缓口气。自然界中,要想让生命自愿断送传递基因的的机会,去拯救别的生命,除非它可以因此而获得好处。也就是说,基因的自私性决定生物并不会轻易放弃生命,除非这种牺牲可以更有效地传递基因。 舐犊情深? 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子女是与其共有最多基因的生命,相当于半个自己。所以在各类伟大奉献的故事中,父母为子女献身是最为常见的类型。 在荒芜海岛上讨生活,不仅需要高超的生存技能,巨大的勇气的奉献精神同样必不可少。狐狸们四处游荡,寻找美味蛋白。鸟巢则是最佳餐盘,或者有新鲜鸟蛋,或者有嗷嗷幼鸟,无不入口极爽,营养丰富。可是鲣鸟并不会束手就擒,母鸟虽然可以做得一手好菜,却从来也舍不得奉献给小狐狸。鲣鸟母亲一旦发现地面巢穴有暴露在血盆大口中的危险,就会突然跳出来,引开狐狸。为了使骗局更加有效,她会假装翅膀断裂,不时还举起翅膀,仿佛在说: 嘿,快看,我受伤了,比较好吃。 待把北极狐引到安全区域后,鲣鸟母亲振翅逃离,只剩下北极狐的满嘴口水。 鲣鸟的做法在其它动物身上也可以觅到踪影,只是没这么夸张而已。鹧鸪伏在巢上以身体隔离野火,母鸡抖擞双翅恐吓入侵者甚至连长相愚蠢的野猪,也会假装诱饵把狼只引开。 未必! 只要能够拯救两个以上的后代,父母的死亡就是划得来的,在人们心目中堪称伟大的举措,其实只是基因经济学上的考量。更何况,大多数时候,充当诱饵并不需要真的断送生命。即便如此,父母也并不会随意冒险,毕竟后代只有其一半的基因,它们其实更愿意让子女来做那颗李树。蚁后会分泌激素,阻碍女儿的性发育,使她们成为自己的免费保姆,蜜蜂也有同样的把戏。 手足情长? 同样的道理,儿女为多产的妈咪服务,多少还能获得一些好处。兄弟姊妹之间至少有1/4的共同基因 相当于半个儿女。如果妈咪的产量超过自己的两倍,那么就算没有性生活,也是值得的。蜂群为了保卫内部的肥嫩幼虫,会倾尽全力,以蜇针攻击敌人。对于工蜂来说,这蜇针等同于生命,受到保护的子侄,同样流动着自己的血脉。 非洲白蚁不仅是杰出的建筑师,而且擅长军事,深明舍车保帅的大道理。它的天敌并非黑猩猩等食蚁动物,反而是享有同种生活资源的同门马塔贝利蚁。前者为了保持食物的持久供应,绝不会对蚁群赶尽杀绝,后者却只想置竞争对手于死地。 马塔贝利蚁以白蚁为食,它们用腹部毒蜇致白蚁瘫痪,切成大块分而食之。和其它白蚁爱好者的区别在于,马塔贝利蚁从不留活口,似乎认定这广袤大陆上的蚂蚁肯定杀之不绝。这种斩草除根的政策,必定会遇到最顽强的抵抗。白蚁们认识到马塔贝利蚁的入侵意味着全军覆灭,整个家族都将即刻沦为刀俎肉,为了延续自身基因,自然会拼死抵抗。白蚁前哨在发现马塔贝利蚁后,一部分坚守阵地,用血肉铸起长城,另一部分赶回巢穴报警。虽然前线总是战败,却可以赢得宝贵时间。在这期间,后方白蚁排兵布阵,把守入口处的狭隘通道,甚至将洞口完全封死,让铁骑不得其门而入。 毫无疑问,遗留在外的白蚁必定横尸郊外,不过替兄弟挡子弹,在道义和基因方面都能获得利益,也算死得其所。 或许。 不论是为父母接生,还是替兄弟两肋插刀,都出于心甘情愿。倒是有些吃里扒外的阴谋分子,不经意间成了别人的替罪羔羊,能够充当桃树固然幸运,不幸成为李树却是它父母所始料未及的。 一番舞蹈和低沉的鸣声,就是鸵鸟的结婚宣言。雌鸵鸟在巢内不断产卵,总数可达十余个,其后的日子,安心地孵化这二十多个硕大无朋的蛋就是生活的全部。咦,这多出的几个蛋从何而来?其实是懒惰的邻居想让别人替自己干孵卵育雏的苦差事,万料不到却给人送去了一棵李树。 主人似乎对外来者并不见外,多孵几个卵只是举手之劳,却可获得别样的好处。虽然没有采用礼品盒包装,不过这些竞争者的后代,的确能有效分散敌人火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蛋,鬣狗吃饱喝足后就会扬长而去,多一个蛋就多保有一分希望。不过这种策略在鸟类中并不具有普遍性,如果鸵鸟蛋只有鹌鹑蛋般大小,增加数量则徒增被发现的机会,此后定被敌害一扫而光,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更何况巢中总归自己的孩子占多数,所以假装傻冒继续孵卵其实是件好差事。 分布于东、南亚的水雉,凭借长趾在漂浮的水生植物上行走捕食。和其它鸟类不同的是,雌性水雉的体型稍大,羽色更鲜亮,禀性更风流。一个交配季节中,雌鸟会有十多次婚外情,而雄鸟则负责孵化抚育幼鸟。这样的结果是,雄鸟很难保证自己窝中的后代都有自己的基因,不过还是照样尽心抚育。它疯了吗?如此冒昧地培养竞争对手的孽种。 不,或许他比滥情配偶更加清醒。雌鸟的滥交对象,除了那些假正经的居家男保姆,还能有谁?别看他总是呆在巢中假装贤惠,外来的雌鸟也会自动上门的,他的基因不在自己腹下,总归会在某一位男同志的巢中。反正大家处于同一片水域,没有阶级区分,到底在哪个家庭成长其实区别不大。所有雄性水雉全都尽心抚育,大家互相假装一下就好。万一被敌害扫荡一空,至少不必眼看着骨肉尽毁,悲伤之情或许会减弱很多。 李代桃僵的美事,其实是基因在其中作祟;在人类社会中,价值观和文化似乎起着类似的作用。如果我们对陌生人的困难视若无睹,则与禽兽何异?若是连兄弟的援手都不肯施与,岂非禽兽不如 标签: 基因 , 策略 , 行为 , 鸵鸟
个人分类: 地震|2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动物行为的博弈分析
刘全生 2008-9-2 10:58
在有一物种中,当多个个体共处一室时,无争斗现象发生;当在内加入一定的遮盖物时,会出现一些也能决出高低的假打,当任意两个个体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你死我活的真打。 请教相关专家教授们,能推荐适合分析该现象的博弈模型或理论,以及如何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模型!
个人分类: 学术探讨|340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5: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