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古地震遗迹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永定河九河口寻宝
热度 27 dkysdc 2013-6-19 17:28
5月24日的博文《 北京西山15亿年前古地震记录发现记 》 发表后,得到了不少博友的响应与质疑,特别是夏新宇老师提出了若干问题,并请教了曾经在USGS工作过很长时间的同事。特此深表感谢。事实上,对于这一地点及附近一系列软沉积物变形(古地震记录),从发现到发表(先后共发中文文章1篇,英文2篇),已经经过了很多人次的质疑。正是这些质疑,使我能够不断深入思考这些沉积构造的成因,也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 今天的博文介绍一下这个地点比较好玩儿、浅显的地质现象与风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也可供大家周末或假期出游参考。 15亿年前的古地震记录发现于门头沟区雁翅镇 九合山庄 附近,这个地方在几乎所有版本的地图上均标注为 庄户洼 村。而庄户洼村已名存实亡,原著民早就迁移走。90年代前,这里是一个兵营,兵营废弃后,被开发成了旅游度假的山庄,即现在的九合山庄。 图1和图2是这个地区的卫星照片,图1中的九合山庄就位于永定河与一分枝河流的交汇口—— 九河口 ;图2展示了上文提到的溢出丘、沙火山以及几处明显的沉积构造位置。如果您有时间,不妨亲自驾车到现场,把图2当成藏宝图,看看能在九河口这部天书中发现什么宝贝。限于篇幅,还有很多“宝贝”没有在本博文中展示,大家可以亲自到那儿寻宝。 图1 九河口古地震遗迹位置图 图2 九河口附近主要沉积构造分布图 图3 从九合山庄向九河口方向的 照片(1) 图4 从九合山庄向九河口方向的 照片(2) 图5 永定河风光 图6 中国古地震研究的老专家乔秀夫先生站在液化溢出丘上。 这是 2011 年 9 月的照片,由于取样的需要,现在的丘已经改变了面貌。 图7 干涉波痕 图 7 和图 8 是在九合山庄背后的山上发现的波痕。这是一种由两组波浪相互干扰形成的特殊的波痕(干涉波痕),如果你经常观察水面或云彩,你会发现干涉波是很多的(如图 9 所示)。 图8 干涉波痕近照 图9 天上的干涉波(云) 图10 雾迷山组中保存的干裂(有不同观点,此处略) 图 10 和图 11 的拍摄地点相距不到 10 米,不同的是,前者 形成于10 多亿年前,后者 形成于现在。 图11 正在形成的干裂 图12 叠层石 图 12~ 图 14 是在岩石中发现的生物遗迹(叠层石)。 图13 叠层石近景(顶面) 图14 叠层石(纵向剖面) 图15 特殊的层间褶皱构造 图 15 和图 16 是在岩石中发现的比较复杂的变形构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见后面所列文献。 图16 卷曲变形(这大概是物理学家争论的卷积在岩石中保存的实例Convolute lamination) 图17 比较正常的波痕 图18 地质人的风采 戴黄色帽子的是石油大学冯增昭先生,当时已经86岁。穿红色T恤的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乔秀夫先生,当时也80有余。 在这古老的海滩上,两位地质老人在谈古论今,风流?惬意?潇洒?浪漫? 图19 见到过这样到野外审稿的么? (2011年9月3日,古地理学报主编冯增昭先生亲自组织的现场审稿。) 图20 永定河风光 图21 珠窝水库(珍珠湖) 这是一个9.5 km长的水库,非常值得一去。 图22 横跨珍珠湖的亚洲第一桥(自南向北看) 图23 横跨珍珠湖的亚洲第一桥(自北向南看) ================================================ 参考资料: 北京永定河谷中元古界雾迷山组软沉积物变形与古地震发生频率 Large earthquake-triggered liquefaction mounds and a carbonate sand volcanoin the Mesoproterozoic Wumishan Formation, Beijing, North China Typicalearthquake-induced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in the MesoproterozoicWumishan Formation, Yongding River Valley, Beijing, China and interpretedearthquake frequency 北京西山15亿年前古地震记录发现记 十五亿年前的干裂(图片)--就在北京的永定河流域 马英: 北京西山九河口——天然岩画奇观 干涉波的实例:“ 末日”绝景—— 九寨波光
个人分类: 地学科普|13072 次阅读|7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0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