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资本主义技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不要看低万恶的资本主义的技术
热度 28 cwufp 2013-7-4 14:17
在今天置顶博文,汪老师的 “ 无良企业的“新技术”可能引起雾霾与PM2.5” 中,我做了一点评论: 各种产品和商品造假,都是官商勾结的结果,一个要鸡的屁,一个要钱,狼狈为奸,祸害百姓。 雾霾可能是由进口低关税C5被掺入汽油有关,我看汪教授的博文分析靠谱,希望大型媒体介入。 接着,在那后面,陈楷翰老师做了评论,对汪老师的说法和我的说法提出了异议: 陈楷翰 2013-7-4 12:04 鹏哥,没道理啊?雾霾主要应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作用啊?炭黑和雾霾关系大吗? 博主回复(2013-7-4 12:13) : 与PM2.5有关,但上次VOC的研究专家认为:烯烃燃料后,形成大量活性组分,容易引起光化学烟雾,从而生成PM2.5与雾! 显然,汪老师的博文没有清楚的论述为啥在汽油添加C5化合物会与雾霾相关,而在给陈老师的答复中也没有讲清楚原因,而是把问题踢给了一些VOC专家。作为一个不专门研究环境和大气污染,也不研究燃烧和内燃机的外行,我不得不自告奋勇的抛头露面出丑,用我的理解说一下,陈老师的异议,显然是由于对万恶的资本主义技术太藐视造成的。 汽车的燃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虽然什么样的车子配什么发动机不是一定的,但是,什么样子的发动机需要什么样的汽油是一定的,因为车子的压缩比决定了需要使用的汽油的品质,不能在一台压缩比大于10.5的车子上使用90号汽油,同理,也没有必要在压缩比只有9的车子上使用98号汽油,因为它们的燃烧和点火技术完全不同。一般直接从炼厂出来的汽油其组分和馏程是一定的,加入芳烃,调整其辛烷值达到标准就可以了。 而事实上,由于各种各样的需要,在上面做的手脚很多很多,而检测的标准就是一个,只要达到那个检测标准,所检测的是不是汽油,谁也不会管。这点就像当年的牛奶,挤出来的牛奶加水,蛋白质浓度过低了,就加入三聚氰胺,使牛奶达到凯氏定氮法检测的蛋白质含量标准。行内人士不是不知道,各种利益关系让他们不能说、也不能做任何事情,因此,直到死人,出很多问题,直至全体牛奶全军覆灭。 即便是汽柴油都完全合格,发动机顶级技术的汽车,只要电压稍微不稳,火花塞稍微老旧,或者高压线圈稍微有点问题,燃烧就会不完全,污染就会很严重,更何况已经不是汽油。把汽车发动机当成那些喝奶的孩子如何? 在汽 柴油中做各种不同的手脚,为的就是能让原材料价格降下来,挣更多的钱。问题是,汽车的气缸里燃烧的不是汽油,如何能完全燃烧? 老外的车子是没有年检的(刚才李宁老师说,老外也年检了,不过,我认为针对的是燃烧的状态,而不是NS),我们的车子是需要年检的,年检的重要参数就是尾气是否环保,而尾气是否环保的两个主要参数是NOx和SOx,其实这个跟车子有啥关系?这两个参数都是和汽柴油有关,从这两个指标看,正如很多人提出的,年检的目的不是为了环保,只是为了敛钱。如果真的是要环保,直接和炼油企业说就是了,要求出厂的汽柴油达到欧美标准就是的了,检测车子有啥用? 车子是不会吃掉汽柴油里的N和S的。 造成汽车污染的另外一项指标是碳氢化合物,这项指标的确与汽车发动机的状态有关,我想这是年检的理由?可在我国,有那么多山寨的汽车发动机厂家和汽车厂需要活下来,能严格要求么?但是的但是,如果汽柴油本身就不合格,里面的成分根本就不是汽柴油的成分,如何让那些技术水平很高,要求很精准的进口汽车不排放那些未燃烧的烃呢?那些本来就很费劲的山寨版发动机又如何做到?当看到车检不达标的奔驰宝马纷纷去修理厂检修时,高兴的不仅是政府,还有那些修理厂,当然,更高兴的是油品厂家,着急的只是那些车主。 在发达国家,即便能够保证油品合格,发动机合格,仍然需要外加的技术手段保证汽车能够完全燃烧,一个是很好的尾气催化净化装置,还有一个常用的办法是在汽柴油中加入少量的乙醇或者甲醇,由于额外氧的参与,燃烧会更完全。因此,万恶的资本主义蓝天白云是严格执行各种法定的技术标准,企业不敢做任何偷鸡摸狗的投机之事的情况下实现的。而在我朝,企业和政府的官是换来换去的,有钱轮流赚,有官轮流做,让小舅子去监管给他送钱养活他的小妹夫,并且过几天这个小妹夫就会当了小舅子这个技术监督局局长所在地的顶头上司的事情,除了在我朝,世界上估计是找不出第二家的。 陈楷翰老师,不要小看帝国主义的技术,人家的汽柴油汽车技术是成龙配套很完善的,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环保高效的系统,到了咱这里,不仅汽车山寨,发动机山寨,汽柴油被偷工减料,加入易燃的C5,燃烧不完全被排放的就是芳烃不完全燃烧产物,产生雾霾天经地义,雾霾致癌理所当然!
9779 次阅读|6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4: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