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世界一流大学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世界一流大学

相关日志

恭喜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beidou794 2020-9-24 08:43
很久不写了,随便写两句,恭喜我国某些大学通过开会建成了世界一流大学,估计也是大家举手表决,全票通过。恭喜恭喜。
18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张海霞︱怎样才能成为哈佛教授?
热度 14 张海霞 2020-4-15 08:01
今天在准备课件的时候,参考了一位哈佛教授的书,联想到当年带学生去哈佛访问时的真实故事,依然很有意义,值得分享。 那是N年前的冬天,带了一队北大学生去美国东部访问,到哈佛访问时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北大数学学院毕业的校友,在哈佛的生物系做教授,学生在这位学长位于哈佛科学大楼的办公室里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 怎样才能成为哈佛大学教授? 教授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要想成为哈佛大学教授,不是你写了几本书,而是有人为你写了几本书! 记得当时,我们是都惊掉了下巴的!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教授,不是你做出了什么样的自诩高雅的科研贡献,而是你的贡献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这个社会! 哈佛教授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因为他和他的同事都是这样的人,所以他们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怎样,而在意的是做出影响和改变世界的成果。 无独有偶,他们隔壁的 MIT (麻省理工学院)也有这样的底气,记得有一次我去访问当时任 MIT 机械系主任的陈刚教授(他是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是我的学长): 陈刚,你们系里的教授怎么管啊? 陈刚哈哈大笑: 我根本不需要管! 系里一共 70 多个教授,其中 30 多个都是美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院士,其他人也都是这个水平或者在接近这样水平的路上(指那些青年助理教授), 他们自己对自己的要求都很高,我根本不需要管 , 我这个系主任的任务就是负责找钱、招来更好的人! 这话听起来怎么这么耳熟呢?!哦,原来它像极了我 20 年前第一次去 Caltech (加州理工学院)时在他们的教授餐厅( Faculty Club )吃饭时跟一位我行业里很牛的教授的对话: ** 教授,您在这里算是很牛的吧?! (要知道,那时候我认识的行业牛人也就这么几个,而且他是做出了行业里第一个标志性成果每每被提起的人!) 没想打那位十分健谈的教授竟然有些错愕,他稍顿了一下,跟我说: 怎么说呢?你看看咱们隔壁这一桌吧?那位是 ** 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他旁边那一位是 ** 年的化学奖获得者,还有那一桌上那几位,他是 *** 发明人,他是 *** 开创者 …… 在这里一共 300 个教授,活着的诺贝尔奖还有大概 20 位 …… 我要早知道做咱们这一行得不了诺贝尔奖我早就不学了啊! 虽然是有些夸张的玩笑话,可是他当时的表情我至今都记得,也是第一次感受到这种来自周围同事的 Peer Pressure : 周围有那么多的牛人,你拼命努力才能不被淘汰啊! 良性循环的氛围,不是靠各种考核和指标硬压出来的,而是靠人、周围足够多非常优秀的人一起逐渐形成的,我们这些年的人才引进政策逐渐在改善我们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多优秀而且努力的年青人的加盟,正在改变着我们科研院所的生态,应该更多一些这样的新鲜空气,风气就会更快好转起来,如果哪一天,我们也都达到了“ 不用扬鞭自奋蹄 ” 的那种状态,我们距离世界一流大学也就越来越近了。 从今天起有个梦想,努力工作,希望早日做出重要贡献,不仅自己可以写书,也让别人为自己写书,不仅用汉语写,也希望有其他国家的人用他们的文字写,那个时候,咱就可以傲娇地说:咱是来自世界一流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的世界一流教授了!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13840 次阅读|18 个评论
张海霞︱在Caltech,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热度 3 张海霞 2019-12-15 07:00
2019-12-15 这次出国时间比较长,主要在著名的加州理工学院访问,这是一所久负盛名的学校,也是一所充满了辉煌历史、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留下了重要足迹的学校,听得太多,都不如自己见到的事实有说服力,还是说说我自己在这里的见闻吧。 我在这里拜访的主要是 Caltech 的青年才俊 -- 高伟教授这里访问,高伟教授有多厉害,那就不用我多说了:当年找教职的时候把名校 offer 拿了个遍,来 Caltech 之后三年时间已经快速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出了重要的成果,上个月我们合作的成果也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上发表了,研究小组是蒸蒸日上,毫不夸张地说高伟是我们这个行业里的炙手可热的明星教授! 那天我约了北大物理系一位校友去参观他们的实验室,这个得过奥赛物理金牌的孩子在北大物理学院毕业后来这里读博士,主要做光学研究,他们研究的精密光学测量装置的应用上至天文学研究下至细胞学研究,真的是横跨了多个尺度和维度,非常有趣,这位同学去年刚刚毕业,读书期间完成了好几个工作都发了 Nature 、 Science 论文,看他谈起这些实验装置真的是如数家珍,从理论分析到实验设计都是门清儿!跟他的教授聊天,也是说起这些话题兴奋异常:我就是喜欢这些能在物理上说清楚又能够影响现实世界的东西!真好,我也喜欢啊!只是我们这些做工科的,很多时候只注意实验现象、不去想物理问题或者说想了大概也想不清楚,所以,很多研究都是 piece to piece ,很难像他这样形成系统。真心祝福这些在这里读书的同学,可以做得这么系统和完整,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工作真的是太好的训练啦! 很巧,另外一天我拜访了数学学院的一位校友,他是一位神人, 16 岁就获得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金牌,保送北大数学学院读了硕士以后再到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然后来加州理工大学数学系任教,尽管很年青但是他在这里任教已经十年了,早就是正教授了,而且也是获得了很重要的数学大奖的人物,可是看起来真的是很普通,聊天无比轻松:这里的数学系不大,外国教授不多,也就三个,很巧这三个都是北大数院的!是的,不仅是三个北大数院的,而且是每个都得了很著名的国际大奖,包括今年的科学探索大奖!说啥好呢?只能说加州理工大学太奢华啦!卧虎藏龙! 更有意思的是拜访我这层楼另外一头的一位老教授,尽管我们领域差别较大,但是我看他的研究兴趣中有对储能材料的研究,于是就给他发了邮件希望见面聊聊,没想到很快就回了,我去的时候老先生很客气,仔细跟我探讨能量采集器和能量存储跟材料的特性关系,随手就拿出一本厚厚的教科书翻到了材料性能那一页,有张图清晰地说明了外界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仔细看他的办公桌,真的是堆满书籍,这本厚厚的教科书就是他的作品!真的是非常认真的老教授,想起昨晚 8 点开始的讲座,听众席上坐了很多头发花白、认真记笔记的老教授,大概都是向他一样早已功成名就却还孜孜不倦学习的老教授吧!这种永不停歇的学习精神真的是让人敬佩! 大大出乎我意料的是今天下午去参观的汪立宏教授的实验室,尽管他的办公室就在我旁边,但是汪老师真的是太忙了,我之前在北大听过他的讲座,知道他做得很棒,也听这里的同学说汪老师的实验室大概是 Caltech 最大的实验室,可是当我真的到他的实验室参观的时候,还是莫名惊诧了!整个楼的地下两层都是汪老师的实验室不说,里面每个房间的仪器设备和正在紧张做实验的同学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开发的成像技术在生物医疗、航空航天、脑科学等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学们在这里进行的工作不是为了挑战技术的极限,而是真的要为人类的发展在做出重要贡献! 当然,最让我惊诧的还是那天晚上在 Beckman 礼堂听的一位 Caltech 生物系刚刚入职两年的助理教授的报告,他从自己从小痴迷的甲虫讲起,到发现甲虫在其他生物群体里生存而产生的匪夷所思的变异,再到如何研究这些变异,他和他的学生们从室外采集样品、培养、观察等生物学研究全方位发挥了不说,基因剪辑技术也用上了,更出乎意料的是他们还使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高速成像等等技术来研究甲虫与其他生物的适应性和社交活动!简直把一个昆虫社会研究出了花!不得不说真的很有趣!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刚刚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啊!他真的是太有才了! 不过这还没有完,昨天晚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年度中国科技青年英雄榜发布,这个涵盖全球最前沿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排行榜每年共选35位35岁以下做出重要科研成果的青年科技才俊上榜,今年的 35 个人里就有昨天带我参观的那位汪立宏教授组的李磊博士和高伟教授课题组的博士后吴志光博士,巧的是他俩还是合作伙伴,今年还共同发表了一篇纳米机器人的工作,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说啥好呢? 我想是这句话最合适: 在 Caltech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其实, Caltech 真的就是这样,每一个青年教授都带着他们的学生在自己的领域里开疆破土、敢为人先,每一个成名的教授都不拘泥于自己的成就而是虚心学习、不断创新,在 Pasadena 这个神奇的地方成就了一个规模最小却质量最高的世界一流大学! 致敬 Caltech ,致敬这所小巧精致的世界一流大学,致敬这里不懈努力着的一代又一代 Caltech 人! 管中窥豹:加州理工学院缘何名列第一? 2011-10-8 看到 TIMES 的排名中加州理工学院排名第一,不感到惊讶,因为若干年前访问加州理工我就有这样的感慨了,一个大学的好坏不在于别人的排名,而在于其实质的贡献,即使它没有排到前三的时候,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于小觑加州理工的名头,在加州理工获得博士学位是加盟一流牛校的敲门砖,为什么可以做到这样?我想从我对加州理工的访问中给大家一点启示。 第一次去是 2005 年的除夕,我们从迈阿密开会回来,同行的老师要从 LA 回国,我也正想到那里去访问下,于是就跟加州理工的 YC TAI (戴聿昌)教授约了去他那里访问,戴教授在 MEMS 界的地位可以用 “ 大佬 ” 来形容,因为正是他做出的世界上第一个微马达轰动了全世界,开创了这个领域,当然那时他是 UC BERKELEY 的博士生,后来到加州理工任教以来,成绩斐然,在很多重要的国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工作好、口才好、人非常的有个性,是学生们追捧的偶像。我在迈阿密的会上终于和戴教授说上了话,希望去他那里访问下,他爽快地答应了,时间约在农历除夕。开着租来的车终于到了帕萨迪纳,由于时间尚早,我们就决定先在校园里逛一下再去他的办公室,没想到这校园安静的如同放假,除了一个高一点的建筑外,其他几乎都是几层的平凡楼房,校园里倒是时不常可以碰见整理校园的工人,连个问路的学生都难以找到。还好,我们顺利找到了戴教授的办公室:妈呀,怎么是地下室?我太吃惊了,这么有名的教授在地下室办公?戴教授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带着我们参观了他分散在地下室和地上的实验室和学生办公室,我很难以想象这么多著名的工作都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完成的:他一个人,一个秘书,十几号学生,一个面积不大的超净实验室加上其他各种测试分析实验室,仅此而已,实验室的设备也是极其平凡的,没有任何特别贵重的高精密仪器,虽然那之前也去了不少有名的实验室,可是,戴教授的 “ 个人作坊 ” 还是深深地刺激了我的神经,和其他人不一样,这里是一个人和他的学生的舞台,虽然人少,却是如此的高产和有影响 ! 我和同事带着自己的惊讶和戴教授去吃中午饭,去的是校园里有名 Faculty 餐厅,进门的时候戴教授就讲起了这个餐厅的故事,这是当年爱因斯坦住过的地方,每个新的 Faculty 来面试的时候,学校会安排他 / 她在爱因斯坦住过的房间住上几晚,算是一个特殊的见面礼,当然,可想而知,每个人也从此感到了这里无形中的氛围和压力,你来到的是一个世界大师云集的地方!落座之后,年老的服务生开始从容地服务,这是走进校园以来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人,但是不喧哗,一切都很有秩序,很温暖,于是我抛出我的问题: “ 校园里人为什么这么少,我开始还以为是中国除夕这里也放假呢? ” “ 我们本来就这么少人!每年本科生才不过 800 人,全部在校学生也不到五千人,本科生都在教室里上课(十几个人的课),研究生都在实验室里,你在校园里怎么会见到人呢?! ” “ 原来如此!那老师呢? ” “加州理工加起来一共才 300 个教授!不过,你看,坐在咱们左手桌子上的那位是 *** 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右手靠边上那位是 *** 的诺贝尔奖化学获得者,我们这 300 个人里现在还有十几位在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呢!” 最后,戴教授补充了一句我永远忘不掉的玩笑话:“早知道做 MEMS 得不了诺贝尔奖,我当初就不做 MEMS 了!” 那一刻,我的神经彻底地被刺激了!虽然是一句玩笑话,可是它多么真实地反映了加州理工的底蕴!每一个在这里的教授都有着这样的追求,每一个人都有着这样的梦想,所以才造就了他们处处在科学上敢为人先、不拘泥一切的创新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为人类推开了一扇又一扇科学的大门、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小巧精致而又大名鼎鼎的加州理工的魅力所在! 那次访问之后,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尽管我们早就吹响了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号角,可是,这次访问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我们和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真正差距!很多人在强调物质上的差距,其实不是,我们真正差的是“不创新、毋宁死”以及“追求真善美高于一切”的精神和灵魂! 后来,和戴教授一起做了不少事情,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的坦诚和直率对我有着很大的影响,记得有一次和台湾的教授在一起谈论科研的问题,台湾的教授抱怨设备条件更新慢,戴教授当时就说:“ 真正的科学家是以三流的设备做一流的研究,而你们是以一流的设备做着三流的研究! ”我在旁边当时就无地自容:我们国内的情况不正是这样吗?拿着大量的钱投入到设备的更新升级上,而这些高精尖的设备几乎都被严格看管着几乎没有用,更不要说几流的研究! 还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国际会议上讨论中国的科研问题,他感慨地指着站在讲台上做大会特邀报告的学者对我说:“ 只有你们站到这样的国际舞台上,北大才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 ” 这些话长久地回荡我的耳边,戴教授是良师也是益友,他是加州理工 300 个教授中的一个,后来我们的几个好学生投到他的门下,都做出了很不错的成绩,还有人获得了重要的国际奖项,真是为他们感到骄傲!因为这些原因,后来也去访问过几次,加州理工也成了我给学生们上课必谈的一个话题:何谓世界一流大学?从加州理工那里我们得到了许多的启示: 所谓世界一流大学,是那些坚持“处处敢为人先、不拘泥一切”的创新精神和办学理念的大学; 所谓世界一流大学,是那些团结了一大批像戴教授这样有魅力的名师并以他们为核心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的大学; 所谓世界一流大学,是那些吸引了一大批有才华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人一起互相激励和互相竞争的大学; 无论在哪里,只有具备了以上基本条件的大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 相比之下,再摩登的大楼、再贵重的设备、再庞大的规模、再显赫的“ GDP ”,都是浮云!
个人分类: 国际交流|9729 次阅读|3 个评论
从ESI排名到爱因斯坦心中的科学殿堂
热度 4 dwchen 2019-9-26 09:52
随着我国大学建设的步伐的不断加快,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校的科研论文评价体系也在与时俱进的发展。总的来说,经历了3个阶段。阶段1:由于SCI论文太少,只是数数SCI论文的数量,不管质量如何,只要是SCI论文就行。阶段2: 随着SCI论文数量的快速增加,SCI论文的质量越来越重要了,要看SCI论文的分区,基本忽略3区和4区的论文。阶段3: 随着一区和二区论文的快速增加,现在论文分区也不流行了,要看论文的影响力,也就是引用次数了。一个大学某个学科的水平主要看该学科高被引EIS论文的排名。目前,ESI排名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 如果某个学科的ESI排名能进入前1%, 那就表示很厉害了,进入国内一流肯定没有问题的。如果能进入前千分之一,那一定是世界一流学科了。如果一个大学的世界一流学科很多,那一定是世界一流大学了。这种定量的方法虽然比较科学合理,但是容易遭到人为的操作,其可信度有逐年下滑的趋势。这也是所有定量评价的魔咒和异化,有了指挥棒,大家都朝着指挥棒走,而忘记了科研探索未知的初心与使命。 那能否有一些定性指标来评价世界一流大学呢?我相信一个世界一流大学一定是美丽的科学殿堂,一定有很多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在科学殿堂里快乐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前沿探索。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科学的殿堂里有三种人,第一种人是把科学作为谋生的职业,第二种人是把科学作为智力的游戏,第三种人把科学作为自己的“宗教”,他们废寝忘食地寻找科学现象背后的规律,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我们现今设计的各种帽子、头衔、考核、项目、待遇等等,基本是鼓励科学家都做第一种人或第二种人。我认为第一种人为主的大学一般为二流大学,第二种人为主大学常常为一流大学,第三种人为主应该是超一流大学,也就是神圣的科学殿堂,目前全世界还很少有大学能达到这个标准。 不过,第三种人由于太热衷科学研究,经常达到忘我状态,很少去申请项目和人才计划,确实很难识别和判断。至于如何基于人工智能设计一些量化指标或专家系统来自动识别第三种人,从而自动判别大学的类别,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个人分类: 科技创新|4741 次阅读|6 个评论
2017中国双一流大学学科推荐名单
热度 5 冯用军 2017-7-5 00:09
本名单仅根据本人长期从事大学排名和高等教育评价研究而推荐,不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党政部门的意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参考文献: 《决策与信息》2016年11月、2016年12月《 中国特 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建设若干基本问题研究(上)——以湖北为例》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建设若干基本问题研究(下)——以湖北为例》。 一、2017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推荐名单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动态备选:国防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二、2017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推荐名单 (一)华北地区: 总数 57 所 大学 名称 A类学科 总计: 52 个 B类学科 总计: 93 个 C类学科 总计: 170 个 33 北京 总计:45个 总计:63个 总计:84个 1 北京协和医学院 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 护理学 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 园艺学、草学、生态学 农业经济管理 3 中国人民大学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 统计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学 农林经济管理、档案学 4 北京师范大学 数学、地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 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戏剧与影视学 生物学、统计学、哲学、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艺术学理论、公共管理学 5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数学、物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6 北京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 力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机械及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7 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 科学技术史、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8 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9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统科学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 10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11 首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神经生物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药学 12 中国地质大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地质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13 中国石油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地质学 14 中国矿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15 北京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生物医学工程 16 北京林业大学 林学、风景园林学 林业工程 植物学、生态学、林业经济管理 17 北京中医药学 中医学、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18 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9 中央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 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 20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政治学 21 对外经贸大学 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 22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戏剧戏曲学、电影学 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设计学 23 首都师大 数学、美术学、音乐学 地理学、生物学、心理学 24 中央民大 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中国民族史 25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外交学 26 北京语言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与国际教育 27 外交学院 外交学 国际政治与关系 28 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学 艺术学理论、设计学 29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学 舞蹈学 30 中央戏剧学院 戏剧戏曲学 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31 北京电影学院 电影学 戏剧戏曲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32 中国音乐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 33 北京体大 体育学 8 天津 总计:7个 总计:22个 总计:29个 1 南开大学 数学、化学、生物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生物学、物理学、统计学、光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药学、工商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公共管理 2 天津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 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建筑学、水利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化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风景园林、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工商管理 3 天津医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理学 4 天津科技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5 天津工业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6 天津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7 天津师大 心理学、政治学 8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 7 河北 总计:0个 总计:4个 总计:28个 1 燕山大学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 2 河北大学 化学、动物学、光学工程 3 河北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 4 河北医科大学 生理学、法医学、神经病学、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药理学 5 河北师范大学 数学、生物学 6 河北农业大学 作物学、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 7 华北理工大学 冶金工程 6 山西 总计:0个 总计:2个 总计:18个 1 山西大学 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应用化学、哲学 2 太原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采矿工程、电气工程 3 中北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设计及理论 4 山西师大 化学 5 山西医科 生理学 6 山西农大 作物学、兽医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3 内蒙 总计:0个 总计:2个 总计:11个 1 内蒙古大学 生态学 生物学、理论物理、应用数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学 2 内蒙古农大学 草学 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畜牧学、兽医学、林学 3 内蒙科大 冶金工程 (二)东北地区: 总数 29 所 大学 名称 A类学科 总计: 19 个 B类学科 总计: 51 个 C类学科 总计: 106 个 15 辽宁 总计:5个 总计:14个 总计:52个 1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水利工程 数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理学、化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机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建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工商管理 2 东北大学 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矿业工程 化学、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科学技术哲学、公共管理 3 沈阳药科大学 药学 中药学 4 中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生物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 5 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国际法学 6 东北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 7 沈阳农业大学 园艺学 农业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学、食品科学 8 大连医科大学 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 9 大连工业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 10 辽宁师范大学 地理学、物理化学、心理学 1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 12 沈阳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 13 大连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水产学 14 辽宁科技大学 冶金工程 15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4 吉林 总计:2个 总计:21个 总计:30个 1 吉林大学 化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农业工程、兽医学、法学、政治学、考古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应用化学、交通运输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毒理学、药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日本语言文学、技术经济管理、 2 东北师范大学 化学、生物学、统计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 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环境科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 3 长春理工大学 光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 4 延边大学 朝鲜语言文学 生理学、药物化学 10 黑龙江 总计:12个 总计:16个 总计:36个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 数学、物理学、光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城乡规划学、航空宇航与科学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技术经济管理 2 哈尔滨工程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 3 东北林林业大学 林学、林业工程 生态学 生物学、风景园林学 4 东北农业大学 兽医学、畜牧学 作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植物学、蔬菜学 5 哈尔滨医科大学 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6 东北石油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7 黑龙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中医学、药学 8 黑龙江大学 化学 9 哈尔滨理工大学 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10 哈尔滨师范大学 遗传学、自然地理学、音乐学与舞蹈学、美术学 (三)华东一区(沪苏浙): 总数 56 所 大学 名称 A类学科 总计: 34 个 B类学科 总计: 99 个 C类学科 总计: 181 个 15 上海 总计:15个 总计:37个 总计:48个 1 同济大学 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城乡规划学 数学、物理、生物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 化学、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2 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学、教育学 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软件工程、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 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体育学、世界史、公共管理、金融学 3 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药学 数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 4 海军军医大学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 生物学 5 上海大学 冶金工程、电影学、美术学 数学、物理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设计学 6 东华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化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7 上海财经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统计学、工商管理 法学 8 上海外语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 9 上海中医大学 中药学、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 10 上海师范大学 数学、中国语言文学 11 上海理工大学 光学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系统科学 12 华东政法大学 法学 13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 食品科学与工程、水生生物学 14 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学与舞蹈学 15 上海戏剧学院 戏剧戏曲学 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16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学 17 上海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轮机工程 27 江苏 总计:18个 总计:57个 总计:97个 1 东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新材料及其应用、新能源发电与利用、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 数学、物理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哲学、法学、美术学 2 南京农业大学 作物学、兽医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 现代园艺科学、畜牧学、农业信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生态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学、 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力学、机械工程、物联网与控制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核能安全与材料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4 南京理工大学 兵器科学与技术 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力学、高端装备与微纳器件设计制造、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 苏州大学 数学、物理学、绿色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基础医学、特种医学、设计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法学、金融学、体育学 6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 纺织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设计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药学工程与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7 中国医科大学 药学 中药学 药物生物技术与制药工程 8 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地质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9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教育学、美术学 复杂系统建模与大规模科学计算、材料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生物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设计学 10 江苏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汽车 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生物技术及其医药转化 11 南京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临床医学、药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2 河海大学 水利工程 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海洋科学 13 扬州大学 作物学、兽医学 畜牧学、数学、化学、农村水土安全与环境保护 14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先进能源技术与装备、轻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防灾与技能、交通运输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15 南京信息大学 大气科学 16 南京艺术学院 美术学 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设计学 17 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有机光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18 南京林业大学 林业工程 林学、风景园林学 生态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植物学 19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中药学 中西医临床结合 20 常州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新能源材料科学与工程 21 江苏师范大学 有机化学 22 徐州医科大学 麻醉学 医药生物学 23 江苏科大 先进材料及加工技术 24 苏州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建筑学、环境功能材料与技术 25 南京审计大学 现代审计科学 26 淮海工学院 水产 27 解放军理工大学 大气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 14 浙江 总计:1个 总计:5个 总计:36个 1 中国美术学院 美术学 艺术学理论、设计学 2 浙江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药物化学、化工过程机械 3 浙江师范大学 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 宁波大学 水产、信息与通信工程、工程力学、应用海洋生物技术、近海冲击与安全工程 5 温州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6 浙江理工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软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8 杭州师范大学 数学、生物学、有机化学 9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临床基础、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 浙江工商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统计学 11 中国计量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2 浙江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水产 13 浙江农林大学 林学、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 14 温州大学 化学 (四)华东二区(鲁皖闽赣): 总数 31 所 大学 名称 A类学科 总计: 6 个 B类学科 总计: 46 个 C类学科 总计: 125 个 12 山东 总计:6个 总计:32个 总计:53个 1 山东大学 数学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统计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 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考古学 2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水产 环境科学与工程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药学、 大气科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 中国石油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化工过程机械、机械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4 山东农业大学 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 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畜牧学、兽医学、森林培育学 5 青岛大学 生理学、眼科学 神经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病原生物学、 儿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6 山东师范大学 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 7 青岛科技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8 济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眼科学 9 山东科技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采矿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理论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软件工程 10 山东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 11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13 青岛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 14 曲阜师范大学 数学、光学 15 聊城大学 光通信科学与技术、分析化学 16 青岛农业大学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果树学 7 安徽 总计:4个 总计:22个 1 合肥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2 安徽大学 化学、生态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汉语言文字学 3 安徽师范大学 化学、生物学、生态学 4 安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 5 安徽农业大学 茶学 生物学、林学 6 安徽理工大学 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7 安徽工大 冶金工程 8 福建 总计:2个 总计:8个 总计:38个 1 厦门大学 化学、海洋科学 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生态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2 福州大学 化学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气工程、土木工程、药物分析学 3 福建农林大学 植物保护学、林学 生物学、作物学、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林业工程 4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学、音乐与舞蹈学 数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 5 福建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内科学、神经病学、药理学 6 华侨大学 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数量经济学 7 集美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学 8 福建中医药大学 中医骨伤科学 4 江西 总计:2个 总计:12个 1 南昌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内科学、外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2 江西师范大学 化学 3 江西农业大学 作物学、畜牧学、林学 4 江西财大 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五)华中地区: 总数 35 所 大学 名称 A类学科 总计: 19 个 B类学科 总计: 97 个 C类学科 总计: 146 个 15 湖北 总计:13个 总计:50个 总计:71个 1 武汉大学 化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 数学、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电气工程、信息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 统计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世界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学 2 华中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电气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物理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水利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公共管理 数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力学、建筑学、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理论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3 华中农业大学 生物学、作物学、园艺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风景园林学、水产、农林经济管理 农业工程、土资源管理 4 华中师范大学 数学、物理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 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农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公共管理学、情报学 5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船舶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设计学 力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6 中国地质大学 地质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岩土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应用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 8 武汉科技大学 材料科与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9 湖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数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0 武汉纺织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11 三峡大学 水利工程 12 长江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13 武汉工程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14 武汉轻工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15 海军工程大学 电气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 11 湖南 总计:5个 总计:39个 总计:43个 1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系统科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数学、物理学 2 中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 数学、生物学、统计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理学、化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法学、工商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3 湖南大学 数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物理学、统计学、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软件工程、应用经济学、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4 湖南师大 生物学 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英语语言文学、舞蹈学 5 湘潭大学 数学 物理学、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6 湖南农业大学 作物学 生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植物保护 7 中南林业科大 生态学 植物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林学 8 长沙理工 土木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9 南华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 10 湖南科技大学 矿业工程、机械工程 11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9 河南 总计:1个 总计:7个 总计:32个 1 郑州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数学、物理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物化学、考古学 2 河南大学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英语语言文学 3 河南师范大学 动物学 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 4 河南农业大学 作物学 林学、农业工程、兽医学、畜牧学 5 河南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6 河南理工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7 河南工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8 河南中医药大学 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儿科学 9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六)华南地区: 总数 20 所 大学 名称 A类学科 总计: 6 个 B类学科 总计: 45 个 C类学科 总计: 88 个 14 广东 总计:6个 总计:44个 总计:66个 1 中山大学 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工商管理 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哲学、理论经济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公共管理 地质学、力学、光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护理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基础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图书馆学 2 华南理工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数学、化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统计学、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工程、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工商管理 3 华南师范大学 心理学 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 教育学、体育学 4 暨南大学 应用经济学 生物学、统计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国际关系、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 5 华南农业大学 作物学、兽医学、植物保护学、农业工程 生物学、生态学、食品科学工程、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畜牧学、农林经济管理 6 南方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 生物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 7 汕头大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数学、海洋生物学、结构工程、生物化学与生物分子学 8 深圳大学 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国际法学 9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国际贸易 10 广州大学 数学、土木工程、统计学 11 广东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12 广州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13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药学 14 广东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水产 5 广西 总计:1个 总计:22个 1 广西大学 微生物学 土木工程、化学光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兽医学、轻工技术与工程 2 广西师大 化学、应用化学 3 广西医科大学 肿瘤学、耳鼻咽喉科学、儿科学、内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药理学 4 桂林电子科大 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5 桂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6 海南大学 植物学、作物学 (七)西南地区: 总数 26 所 大学 名称 A类学科 总计: 7 个 B类学科 总计: 51 个 C类学科 总计: 102 个 11 四川 总计:6个 总计:34个 总计:45个 1 四川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临床医学 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中国语言文学、美术学 力学、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土木工程、植物保护、宗教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新闻传播学、英语语言文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学、艺术学理论、设计学 2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3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与工程 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4 西南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 5 四川农业大学 作物学、畜牧学、林学 生物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园艺学、兽医学、草学 6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 土木工程、地球物理学 7 西南石油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8 西南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9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中医学 10 四川师范大学 基础数学 1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学 6 重庆 总计:1个 总计:13个 总计:37个 1 重庆大学 电气工程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 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冶金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应用经济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2 西南大学 心理学、教育学、畜牧学 数学、化学、自然地理学、生态学、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水产养殖 3 重庆医科大学 生物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理学、护理学 4 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 5 重庆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 重庆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 3 贵州 总计:4个 1 贵州大学 软件工程、植物保护 2 贵阳医科大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3 贵州师范大学 地理学 6 云南 总计:4个 总计:16个 1 云南大学 生物学、生态学 数学、统计学、物理学、化学、民族学 2 昆明理工大学 冶金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3 云南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 畜牧学 4 西南林业大学 林学、林业工程 5 昆明医科大学 外科学、肿瘤学 6 云南师范大学 地理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七)西北地区: 总数 25 所 大学 名称 A类学科 总计: 12 个 B类学科 总计: 59 个 C类学科 总计: 113 个 14 陕西 总计:9个 总计:53个 总计:70个 1 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 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统计学、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应用经济学、国际法、公共管理 2 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力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水声工程 数学、物理学、化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声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学、物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物保护 农业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畜牧学、兽医学、林学 生物学、生态学、水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草学、农林经济管理 5 西北大学 化学、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古学 数学、物理、地理学、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药物化学、软件工程、科学技术史、中药学、理论经济学 6 陕西师范大学 化学 数学、物理、生物学、地理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旅游管理 7 长安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地质学、地质资源地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水利工程 8 西安理工大学 水利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 9 陕西科技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10 西安建筑科大 土木工程、建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 11 西安科技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 矿业工程、岩土工程 12 西安美术学院 美术学 13 空军军医大学 基础医学 生物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 14 空军工程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 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5 甘肃 总计:3个 总计:5个 总计:27个 1 兰州大学 化学、生态学、草学 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 地质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畜牧学、地质工程、临床医学、民族学、历史文献学 2 西北师范大学 化学、物理学、数学、地理学 3 甘肃农业大学 草学 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4 兰州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流体机械与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5 兰州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 青海大学 高原医学 宁夏大学 水利工程、草学 4 新疆 总计:1个 总计:13个 1 新疆大学 数学、动物学、地理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2 石河子大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3 新疆农业大学 草学 水利工程 4 新疆医科大学 药学、外科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12594 次阅读|6 个评论
壮哉,China!清华大学即将跻身世界一流大学!
热度 3 fwrq 2017-5-13 13:15
犹记得当时我国提出2020年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时,国内是一片嘲讽之声,都把伟光正说成是假大空。 然而,我们回过头来看,清华大学从世界200名之后一步步稳步前进,如今在各大排行榜上全面超越,进入世界TOP100甚至逼近TOP50。清华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为期不远只差临门一脚了! 各国的科研经费投入大幅下降,唯中国强势上升!世界经济和科技的重心正在向古老的东方转移,渐行渐近!无论你是否相信,无可阻挡的波澜正在悄悄发声。 陈一良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3644 次阅读|4 个评论
也说母校山东大学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海外视角
热度 26 aobamamaidi 2017-2-6 07:04
今天看到冯大诚老师的博文: 山东省和济南市的钱是不是老百姓的钱? —— 如何建设 “ 双一流 ” ,再结合最近沸沸扬扬的山大主校区搬迁流言,身在海外求学的我感触颇多,也想结合在英国留学这几年的见闻和体会说一说母校山东大学主校区搬迁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我是 2014 年山东大学硕士毕业,同年 9 月来英国卡迪夫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一转眼,也快三年了。我想每一个学子都希望看到自己的母校早日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如果需要的话也愿意为此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山东大学主校区搬迁之利弊种种在冯老师的博文和山大的各种微信公众号上已经分析的很详细全面了,在此就不在赘述,只想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校区相对分散不应成为阻碍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借口。 根据我的观察,英国的“罗素集团 ” 大学 很多都是“城市型大学”而非我们国内的“校园型大学”。所谓“城市型大学”是指大学的不同学院和楼群散落在这个城市的不同位置,比如牛津大学,布里斯托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卡迪夫大学等。我想没人会否认这些学校是世界一流大学吧。而且恰恰相反,我认为“城市型大学”更有利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因为各个学院(校区)既是相对分离也是相互联系的。相对分离避免了教学和科研资源的争夺,让每个学院能在自己的 “ 一亩三分地 ” 施展才华,各尽其能。当然前提是每个独立的学院和校区都配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资源,这一点我想山东大学做到了。相互联系是指学科相当的院系一般会组城一个校区,以便交叉学科间的合作和发展。以卡迪夫大学为例,工学院是一个单独的校区,它包含了机械,土木,电气,计算机,能源等几个院系;而医学院则在另外一个校区,而且在 2007 年也培养出了诺贝尔奖得主(医学或生理学)。反过来看一下山东大学,现在不正是具有这样的校区和学院布局优势吗?中心校区文史哲,千佛山校区工程学科,趵突泉校区医学药学等等。为什么总有一部分人认为,只有所有的院系堆在一起,学校才能发展壮大呢?我想世界一流大学的定义里绝不会有校区面积的界定吧(比如章丘校区 8900 亩)。 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底蕴。 毫无疑问,底蕴指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学术的沉淀,而最能体现这两种底蕴的就是我们每天待在里面学习和工作的场所——建筑群。记得我还在山大千佛山校区读研的时候,会有其他学校的同学朋友去玩,我会带他们在校园里参观,他们经常会说“你看这里好多楼都挺老了,很有学习的氛围”。而在中心校区参观的时候,他们会说 “ 这都是新盖的楼啊,不像百年老校 ” 。什么意思呢?我们不是说新楼新校舍就一定不是世界一流大学,但是我认为一个大学的底蕴和精神是需要这些古老的建筑来映衬的,因为他们见证了这个大学的成长,学生一届届的来与去,只有他们依然无声的矗立在那里。说实话,就我个人而言,在出国之前,我还是很喜欢那些新建的教学实验楼,毕竟觉得新啊,觉得里面的设备也一定是新的现代化的。直到我来到英国,我才发现原来我内心更喜欢的还是这些古老的有年代感的建筑群。因为你看到它们时,心里本能的会觉得这个学校有底蕴,它们虽然外表古老,里面的配置可都是一流的。说句题外话,就连卡迪夫道路两边那些百年老树落下的叶子,也是基本没人打扫,而是任由它们在地上随意的被风吹。刚来的时候我还觉得脏乱,现在感觉这样挺好很有有年代感。言归正传,如果山东大学将主校区搬到章丘,意味着济南市内这些百年老校区都将被废弃,那百年老校的底蕴又将如何保持呢?说说英国的高校吧,“罗素集团”“红砖集团”哪个不是百年老校,建筑群不是有百年历史的。记得去年圣诞节前去牛津游玩,发现在牛津的市中心也就是牛津大学的领地内没有一栋现代化的楼,全都是些几百年历史的建筑群,而且你会看到一些楼正在缝缝补补,即便如此他们也绝不会盖新楼。这样做的原因,我想大家也很清楚,那就是牛津这个小郡要保持这座百年世界顶级学府的文化底蕴和传承,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喧嚣。(附件上传一张牛津大学的学院照片,这是哪呢?) 山东大学已是百年老校,距离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已不再只是梦。这些散落的校区和古老的建筑群见证了山大的成长和发展壮大,它们同样不应该被剥夺见证山东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权利。 2015 年我国家主席对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本人有幸作为留学生代表受到习近平主席的亲切接见,习大大在谈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时借用了这样一句古话: “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 !我想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我们山东大学的未来,可惜我不是最终的 decision maker, 但作为一名山大学子,我感谢母校的培养,也祝愿母校的明天更美好! 2017 年 2 月 5 号 于卡迪夫
10941 次阅读|61 个评论
山东省和济南市的钱是不是老百姓的钱?——如何建设“双一流”
热度 70 fdc1947 2017-2-5 08:42
山东省和济南市的钱是不是老百姓的钱? ——如何建设“双一流”,这个问题值得讨论 月前,看到了网上传说山东大学主校区要搬迁到章丘的消息。一开始,我是不相信真会有这样的事情的,因为在我看来,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教育工作者都不可能做这样的决策。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的大规模建设前几年刚刚告一段落,那被评为齐鲁新地标的130多米高的知新楼才真正投入使用仅仅几年,像物理学院那样的学科好不容易才搬到了那里。豪华的体育馆、拔地而起的一栋栋学生宿舍、大成广场、稷下广场、也才使用了五六年的时间。而兴隆校区从征地、开始建设到现在也不过十几年。现在,这些通通都要废弃,要到四十多公里以外的刚刚成为济南市区一部分的章丘去征地8900亩(是清华园两倍还多),建设一个超大型的校园。 更何况,在前任校长策划和领导下建设起来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在即墨市鳌山卫,即位于青岛市东北,地图上与火车站直线距离50多公里处),虽说已经开学招生,仍然还是个半拉子工程,巨大的工程远远没有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又要开始动搬迁主校区的脑筋,这简直是一个天方夜谭。 所以,我一开始就不相信会有这等事情。就在春节前,一位在职的教授来家,我问起此事,这位教授还不知此事。看来,学校领导的保密工作还真做得很好。但是,这两天的新闻报道(《科学网·新闻》2月4日头条)证实了真有此事,报道证实此事“ 得到了山东省委省政府、济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而且据说章丘的房子销售已经“卖火了”。也就是说,不但真的有这个设想,而且似乎就差最后的拍板了。 看来,在如今气势恢宏、出手不凡的山东省和济南市,像我这样的思维好像才是“不正常”的。是不是这样呢?到底是谁的思维不正常呢? 据山东大学校友会官方微信称:“ 建设主校区是山东大学办学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得到了山东省委省政府、济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它关系到我们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山东大学永续发展 ”。这大概就是对这件事“意义重大”的官方解释。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毫无疑问,要有一流的教学、一流的学术研究。 一流的教学、一流的学术研究,最需要的是教师的投入,全身心地投入。教师的水平可能有高有低,但是,没有全身心的投入肯定不行。 但是,我认为,把学校搬迁到章丘和青岛鳌山卫那些地方,教师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起码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教师不是只供挂着看的葫芦,他要吃饭,他有家庭、有孩子。孩子要受教育。而从有孩子到孩子上大学这十七八年时间,正是教师最年富力强、在教学特别是科学研究事业中最忙碌也最出成果的年华,这些教师是学校教师中真正能够干活的中坚力量。现在如果把这些人投入到远离城市的学校,他一定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放下在学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就匆匆忙忙赶回自己的家庭,上百里路(从章丘到济南)或上千里路(从即墨到济南),绝不是几分钟、几十分钟的路程。 章丘或即墨不是建宿舍了吗?是建了,但是,谁能够让自己的孩子放弃济南市中心的优质教育,放到新建的农村学校?很多年轻教师的配偶都有自己的较为舒心和能够发挥自己能力的职业,他(她)们愿意放弃自己的原先适合的岗位跟着自己的配偶到新建的地方去吗?因此,可以断定,会有相当部分的教师将把自己的很大一部分生命消耗在来回奔波的路途之上。 这样的情况有利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如果我们的教师只是些照本宣科的庸庸碌碌之辈,如果他们只是进行一般性的教学活动,那倒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我们是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真要世界一流大学,教师们几乎是要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小时的。我自以为不算愚笨,当我还在岗位上教书、做研究、努力工作的时候,我不敢松懈,差不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实验室,脑筋总是在研究业务,在思考我们的研究课题,但还是只能做出一些一般的研究工作,难以说有“世界一流的水平”,因为我的十多年最好的青春岁月已经被文化革命所蹉跎。是不是世界一流水平的工作,凭着我们的领导、无论是什么级别的大领导去说,都是不行的,他们不懂。谁懂?研究人员自己心里知道。教师是良心活,这句话似乎已经被人说烂了,但这就是一句真话。没有全身心投入,不可能世界一流。 我们要办世界一流大学,缺少什么?最缺少的就是真正高水平而没有后顾之忧的教师。我们的很多青年教师资质并不愚笨,但是,很多年来我们并不能使他们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集中在有用的地方。他们有太多的后顾之忧,他们要考虑许许多多本来用不着他们去考虑的问题,他们要做很多本来不需要他们去做的事情。 山东大学有一个办学宗旨,就是“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下半句话我很赞成,为国家图富强,毫无疑问。前半句我就一直不赞成,学校不能只是“储”人才,人才更需要培养造就。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是人才。人才需要家庭、小学、中学、大学一点一点地培养,大学里的青年教师仍然需要不断培养,让他们不断学习、老教师帮助、自我学习,才能够不断进步。我记得唐敖庆先生曾经对我们说过:我们一起从国外拿了学位回国的人,有人不断能够做出好的工作,有人就没有做出什么工作,原因就是拿了学位要不断学习,如果长时间不看文献不学习,就跟不上了,就没有办法做工作了。这是唐老师1980年对我们说的话。对于青年教师,创造好的环境,使他们能够有条件不断提高,当然,是在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这就是人才的培养造就。上面已经说到,让教师们的精力浪费在路途之上,是难以培养造就世界一流人才的。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但需要从国外先进国家引进人才,更重要的是自己培养造就第一流的人才。能不能培养造就第一流的人才,这才是检验是否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 山沟沟里可以搞一般的教育,山沟沟里可以搞革命,山沟沟里就是出不来世界一流大学。真正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师必须没有后顾之忧。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需要有能够懂得教育,知道发挥教师作用的领导人。 光知道圈地皮、盖大楼,建设不起世界一流大学。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没有经费当然一定不行,但是,光有经费也还是不行。 据说,山东省为了建设“双一流”(世界一流的大学、世界一流的学科),决定拿出50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件好事情。但是,钱必须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说实话,山东省这么多学校,这么多学科,50亿元真不算多,必须要精打细算才行。 在本文一开始我们就说到了,山东大学各校区的安排刚刚妥当不久,那些实验室等搬迁损失决不是小数目。可能有的人会说,既然山东省和济南市的领导都支持这样做,想必能够得到一定的支持,况且那个报道中引用的标题就是“ 省里市里大力支持 ”。即使有他们的大力支持,也要看看应当支持什么? 支持建设一流大学,要看清楚现在与一流大学的差距在哪里。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先看看我们的人,不光要看他们有没有足够的知识,也要看看在那里工作的人们,能不能过上与世界一流大学教师和研究生相对应的生活。博士研究生是世界一流大学中做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我们应当使他们衣食无忧。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是世界一流大学中教学和学术研究的主力,我们不应当使他们为略微体面的生活而分心,去从事额外的经济活动。世界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仪器设备,需要仪器设备的正常维护和运转,而不是仪器马马虎虎地对付使用。我们需要真正合格的实验辅助人员,需要有本领的工匠,等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钱财和经费。 我们现在的校园、我们的房舍,对于大多数专业来说,我看已经差不多就是世界一流水平了。那个130多米高的美轮美奂的知新楼,放到哪一个大学,都是“世界一流”的。再去搞大型的校园建设,只是浪费老百姓的钱财。 我们还要看到,即使在中国,山东省实际上还是一个穷省,号称GDP全国第三,被它的巨大人口一除,人均GDP只有区区6万4千多块钱,在全国也只排到第十。济南市更是一个穷市,8万六千元的人均GDP在全国的城市中更是只排到第四十。它们真正能够拿得出多少钱来支持?我看最多也是个心有余而力不足。 山东省的钱、济南市的钱都是人们的钱。即使它们能够拿出钱财来支持,那也不能浪费。 又有人会说,用章丘乡下的近8900亩地,换得济南市中心地带的3000来亩土地,即使加上楼房的建设,济南市也不见得会吃亏。 确实,济南市中心地带的地皮,比起章丘农村,是要值钱得多。山大到了章丘,也可以拉动章丘的地皮价格。但是,所谓地皮价格的上涨,说到底,还是赚中国老百姓的钱,并没有真正的创造价值。中国要发展,不能靠这种虚的价值。 还是回到我们的正题,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钱要花到正地方,不能浪费中国老百姓的钱。 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的搬迁问题,我看值得拿出来讨论。这在全国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专业即“双一流”建设中,是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全国各省市的领导都表示要在双一流建设中出力量,这个力量该怎么出,钱财应当怎么花,是不是还是继续搞大规模的基本建设。这些问题都值得很好地讨论一下。
个人分类: 教育|20848 次阅读|105 个评论
不能跟猪跑,但不能不知道猪的味道——说排名
热度 14 coffer 2016-4-10 19:40
不能跟猪跑,但不能不知道猪的味道——说排名 (2016年4月10日) 今天,在路上偶遇一位做教育研究的学者朋友,说起我前几天对QS学科排名和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估结果做的对比分析,谈及对各种排名机构所做出的国际排名未必符合中国本土特色的实际情况,并抛出如何看待国际排名、运用国际排名的困惑。 朋友留下一句话匆匆离去: “不能跟猪跑,但不能不知道猪的味道。” 细细品来,话糙理不糙,真耐琢磨! 去年10月,国家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我国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教梦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描绘了一张轮廓清晰,但细节不明的发展蓝图,“若干、一批、更多”等定性描述让我等偏好量化的理科生困惑许久。但无论如何,大学也好,学科也好,追求世界一流的目标已然清晰。其实,很多大学在此之前已分别提出了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当“双一流”时间表出来后,纷纷调整发展策略,在“何时实现”的发展速度和“行列前列”的发展质量上适时调整。 问题接踵而来,既然要实现世界一流的目标,何为世界一流?标准如何?届时如何评判与考量? 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定义看,学界,管理界等都有不同版本的各种定义,其核心基本都围绕在先进制度、文化精神、高端人才、优秀学子、科学引领、办学条件、国际化程度、社会贡献等多个方面,精髓大同小异,不离其中。从定性理解看,确实也道明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所在,但从评判标准看,实操性不强,普及性不高,毕竟能看出、聊出、闻出、感受出世界一流大学实不是一般大众能力之所及。 因此,各种排行榜越来越受到青睐,毕竟这是一个容易直观判断大学“优劣”武器,人人皆可知,人人可识别。殊不知各类排行榜由于指标体系、关注重点、数据渠道、数据标准、评估专家等多方面差异,评价结果也差异巨大。如某一国外大学在2015年QS和THE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名次差异达到400多名。如以THE前200名的大学为基准,与这些大学在QS和US news的排行榜做对比,前20名的波动不大,但20名之后差异巨大(如下图)。 大学掌门人都深谙高教之道,熟知排名之惑,因此一方面高喊不能唯排名论,但同时也在被排名无形绑架。有的在琢磨排名的指标体系,设计发展战略,有的通过为排名机构提供相对更为准确的发展数据以提高学校排名。通过分析排名体系,在符合学校发展理念与总体布局之下,找差距,补短板固然可贵。如是一味追求排名,迷失方向,丢了文化,损了特色,那可过莫大焉。 当然,要大学能保持住不为排名所动的坚守,除了自身定力之外,还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一是政府不以排名为导向,二是社会理性看待大学排名。如果政府在经费分配和衡量大学发展优劣时与某个排行榜的排名挂钩,大学的发展资源将受制于排名。如果社会大众动辄以排名论高低,大学的优质生源和社会声誉将受制于排名。此时,恐怕大学就难以保持住对排名应有的理性思考了。 至于如何更好界定世界一流大学,界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在“双一流”的导向下大学如何建设,是在“双一流”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2016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的指南中有它,2016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指南中有它……,足以证明此项研究的重要性。其难度之大也并非吾等小民所能论清道明,但如果仅从排名看,略有几点看法。 1. 大学不要追求微小变化的名次差异,因为200名和201名没有本质差别。 2. 在同一排行榜中,在其指标体系未调整的前提下,排名的大幅变化值得关注和分析。 3. 世界一流大学一般说来会在各综合排行榜中均有不俗表现。 4. 在普遍公认的某一排行榜中表现不俗,但在其它排行榜中表现平平的大学可定义为特色型世界一流大学。 “不能跟猪跑,但不能不知道猪的味道。”确实意味声长,一方面大学不能跟着排名的指挥棒瞎转悠,一方面通过排名体系,大学可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做更好的大学。 重温去年9月编的顺口溜一段,略作调整,作为总结。 排名只是参考,社会影响不小,名次升了笑笑,名次降了叫叫, 想要排名准确,几乎就是胡闹,内功修炼重要,切莫被榜迷倒, 茶余饭后聊聊,自身理性思考,一流大学建设,水到渠成为好。
10909 次阅读|25 个评论
观察 | 德国“大学卓越计划”何去何从?
热度 6 st69786 2016-2-2 02:52
观察 | 德国“大学卓越计划”何去何从? 文| 贺飞(北京大学) 2016 年1月29日,《科学》以“ 德国的大学卓越计划取得好成绩”为题讨论了德国大学卓越计划的改革建议。 由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物理学家 恩波顿(D ieter Imboden )担任主席的一个国际委员会在2016年1月29日发布了德国大学卓越计划的国际评估结果,建议德国应为其10所表现优秀的大学提供数百万欧元的额外经费,这是该国继续执行卓越计划的最好的方式之一。委员会的评估结论认为,“卓越计划”对该国高等教育系统有着“非常正面”的影响。 恩波顿 认为尽管这一计划尚未实现其目标,但是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评估报告将帮助政治家们重塑计划,使得该计划在当前这一轮建设经费2017年结束后能够接续上。 德国尽管历史上长期是顶尖研究小组和研究机构所在地,但德国官方长期担心德国缺乏全球顶尖大学。德国卓越计划就是一个历时十年的将德国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 是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和德国科学基金会发起的,旨在提高促进德国大学科技研究和学术创新的计划。计划包括资助特定的杰出大学,资助在特定大学的杰出年轻科研人员的研究;加强大学间项目间的合作;加强德国大学和国际学术机构、大学的合作研究。 德国政府自2006年启动卓越计划,已经投入了46亿欧元,旨在重塑其公立大学。计划在传统的平等系统之外支持少数大学建世界一流大学,吸引顶尖研究人员,提升国际声誉。经费资助分为三类:研究生院,研究集群和大学范围的“未来概念”。 卓越计划是一个多步骤的多轮申请和审查程序(在2005年/ 2006年的第一轮首批,2006/2007第一轮二批,2011/2012的第二轮),对主要国际专家提交的提案及草案的质量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资格评定。 最终决定由德国研究基金会和德国科学委员会发布。 全德境内的约100所大学都可以参加竞争。评选有三个类别,首先大学可以突出其培养科研后备力量、涉及对社会发展有价值的课题的研究生院;另一个类别是所谓的学科评选,各大学可以推荐自己最有特色的跨学科研究中心;最后一个类别是评比面向未来方案,参选大学要提出如何将本校建成国际一流大学的具体方案。 德国精英大学的评选结果不是永久性的。在2006年的评选中,卡尔斯鲁厄大学、慕尼黑科技大学和慕尼黑大学首批获得精英大学的称号。2007年,海德堡、弗赖堡大学、康斯坦茨、哥廷根、柏林自由大学和亚琛工业大学也跻身于精英行列。但在2012年,卡尔斯鲁厄、弗赖堡和哥廷根大学不敌竞争对手,又失去了精英头衔,同时,科隆、不来梅、蒂宾根、柏林洪堡大学和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新晋成为官方认可的顶尖学府,在接下来5年中得到政府资助,直到2017年。 尽管德国目前尚未有得到该计划资助的大学进入世界大学排名前列,但 恩波顿 认为,这种转型需要时间,他自己所在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花了半个世纪才达到目前世界一流状态。政治家应深知,每年5亿欧元尽管数量十分可观,但相比于斯坦福、MIT、ETH等每年支出远超过10亿欧元的顶尖大学来说是苍白无力的,并不足以同这些高校竞争。 委员会认为德国的大学卓越计划使得德国大学系统更有活力,提升德国大学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一个有形的品牌。目前计划的经费将在2017年到期,尽管德国政府保证从2018到2027年间每年支出大约5亿欧元来继续推进这一计划,但仍需政治家来具体拍板这一计划。时间并不充裕。为确保计划2018年能够及时启动经费竞争,各州和联邦政治家需要在4月份就主要计划大纲达成一致,然后需要默克尔首相和德国各州文教部长会议主席兰德尔在6月份签署该计划。鉴于时间很紧张,委员会建议延长现有资助两年,到2019年再终止,以便给政治家和科研领导人更多的时间来考虑细节。但联邦科研和教育部长万卡坚持当前的日程,她想确保推动下一轮计划的顺利实行,但也不排除延长现有计划,因为在她看来的确需要更多时间来规划下一轮计划的细节。 委员会建议德国“卓越计划二期”应该进行几大改革。新计划应用两大经费类别替代目前的三大类别。大家普遍认为,研究生院已是德国大多数研究型大学的标准配置(十年前并不是这样),可通过常规的标准计划来资助。委员会建议所谓“研究集群”的经费应继续得到支持,但应更有灵活性,允许更小的合作或不同地区的系间合作。研究集群的经费还应包括额外经费来支持牵头大学建设。新计划应该为大学近期成就投入经费,来替代“未来概念”。应根据获奖教授数量、欧洲研究理事会项目经费以及其他嘉奖等指标排出前10所顶尖大学,每所大学在未来10年内每年获得额外的1500万欧元的经费。 参考文献: Gretchen Vogel , Germany’sexcellence program gets good grades , 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6/01/germany-s-excellence-program-gets-good-grades?utm_campaign=email-news-latestet_rid=17052273et_cid=243663 (转载请注明出处,联系作者: st69786@tom.com )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8582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心目中的世界一流大学
热度 2 zhengjun324203 2015-11-23 14:56
目前我国制定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这样的目标是令人喜悦的,也衷心祝愿国内的众多知名高校,在这样的建设过程中,走出自己的特色,达到目的。 2001年读大学之前,对大学一无所知,只听说几个稍有名气的大学的名字。但是在心中,那时认为大学总是一样的,就是一个学术的圣殿,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有批次之别,但是没有地位的差异;那时候,只认为不同的大学培养的人才不同而已,每个大学培养的毕业生都会是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之后读了本科,硕士,博士,看过各个大学的学生在网上的争论、对彼此的学校的评论,以及一些单位对不同学校人才的划分,才知道,在中国,大学是有地位之分的,从而从不同的学校出来的学生也被贴上了不同等级的标签。于是在这样的背景和社会气氛之下,对“大学”二字从当初的神圣感逐渐地降低到一个非常失望的感觉上。 即便自己目前也在大学工作,每天在办公室里备课或研究以及每周的几次课......这样的生活状态几乎让我忘了自己心中最初对“大学”的那种神圣感了。偶尔回到家,翻开自己收藏的数学、物理学教材或者著作,有时再读一读某些科学伟人的人生轨迹,似乎才隐隐约约又回味起自己对“大学”的那种崇敬和憧憬。 我想当初对于大学神圣的崇敬本质上是对于知识的崇敬。一个大学,必然是要以知识传播和学术研究为基本功能的,所有的活动都要以这两个职能为中心。所以, 我心中的世界一流大学,那必然是大师云集的大学。 一个没有大师的学校,或许只可以称为学校、技术研究所等,而不能称为真正的一流大学。大师的成长需要环境,需要土壤。 真正伟大的学术大师,他必然是真诚而不哗众取宠;不拉帮结派,也不奴颜婢膝。这样的人,必然会在其周围吸引一批在精神上有追求,在性格上有归同的年轻学者,最终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学术团队甚至流派 。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能够与一个这样的大师在同一个大学里,那也是幸运的;至少可以去聆听他的学术,学习他的品格。 阅读过诸多世界著名大学的一些历史,我最推崇的一所大学,还是德国的一所叫做哥廷根大学的学校。曾经还在梦里幻想过这所大学。古朴的房子还有巍峨的哥特式大教堂一般的图书馆,幽静的小镇的街道,平和的小镇居民,还有大师安静地在小镇的房子、散步;年轻的学者在路上、安静的酒吧里的讨论。古旧的阶梯式教室,还有整面高墙全是可活动的黑板。在这所大学里,有人类最伟大的数学王子,还有伟大的数学天才黎曼,克莱因,希尔伯特.......众多的物理天空中群星一般的天才聚集在这里,海森堡、泡利、狄拉克、普朗特........难以想象啊!这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即便是现在美国的任何一所著名大学,也是无法比较的。这是人类科学史上真正的世界一流。在未来的世界中,是否还能出现一所这样伟大的大学,估计是比较困难了。 笔者作为一个没有出过国门的国内毕业的博士,自然是没有什么资格妄论世界一流大学。但是我绝对相信中国人有能力独立建设自己的世界一流大学,只要我们的政策、管理、经费使用等一切都按照教育的基本规律、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出发,相信这不是不能实现的目标。但是最重要的是真正的尊重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真正地尊重教育和科学工作者独立的人格,捍卫他们独立的思想。 希特勒引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活生生地将德国在当时最伟大的大学给摧毁了,不仅仅是哥廷根大学, 即便是德国的其他几所大学,比如慕尼黑大学等,也是如此。然而德国在二战前的这些大学,给德国培养了大量的基础人才,让德国在二战过迅速崛起,并又重新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所以只有真正地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学术,尊重每一个个体,才能真正的培养和吸引大师的到来,而也只有人才和大师才能让中国的大学真正地成为世界一流 。
个人分类: 社会评书|35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数据看北大清华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1)
热度 11 st69786 2015-9-21 15:26
数据看北大清华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 1 ) 贺飞 北京大学 近年来,文献计量学和引文分析方法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科研绩效评价中。一般来说,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文献计量学指标能全面的评价科研绩效。通常会选取一组一组恰当的文献计量学指标,更加全面,视野更为开阔地多角度深入挖掘数据内涵。本博主从今天开始,将选取一组特定的文献计量指标(预计 10 来个指标),将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2014 年世界大学排名前 20 名的大学同北京大学( 39 )和清华大学( 67 )两所学校进行比较。相关文献计量学指标和数据来自汤森路透新一代研究分析平台 incites 。数据检索时间为 2015 年 6 月 10 日 。 今天这篇博文比较 3 个指标: 论文总数、总引用数、篇均引用数 。相信大家不需要我就这三个指标进行解释了 , 还是看数据吧。 1 2014 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名前 20 名的大学 1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 2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 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4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 5 University of Oxford 牛津大学 6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剑桥大学 7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加州理工学院 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9 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学 10 Columbia University 哥伦比亚大学 11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12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帝国理工学院 13 Princeton University 普林斯顿大学 14 University of Michigan 密执根大学 14 University of Toronto 多伦多大学 14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华盛顿大学 17 Yale University 耶鲁大学 1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19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宾夕法尼亚大学 20 Duke University 杜克大学 39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67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2 论文总数 年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哈佛 12944 14136 14718 16157 16922 17863 19426 20285 20645 19139 MIT 4106 4359 4441 4625 4820 5185 5887 5925 6223 5714 伯克利 5295 5321 5439 5736 6384 6576 6939 7308 7207 6511 斯坦福 5353 5612 5991 6264 6648 6957 7405 7704 8083 7385 牛津 5376 5794 6148 6632 7124 7628 8293 8703 9521 7970 剑桥 5515 5820 6084 6357 6759 6931 7537 8225 8221 7285 加州理工 2621 2796 2912 2724 2937 3031 3203 3308 3290 2989 UCLA 6067 6357 6542 6888 7283 7488 7597 7737 7767 6985 芝加哥 4170 4312 4679 4651 4923 5220 5466 5747 5978 5180 哥伦比亚 4799 5253 5509 5782 6138 6204 6799 7132 7448 6619 霍普金斯 5852 6268 6488 6975 6865 7524 8115 8506 8779 8214 帝国理工 4899 5084 5110 5446 5651 6092 6488 6518 6946 6288 普林斯顿 2376 2453 2525 2578 2729 2769 3030 3137 3246 2729 密执根 5865 6409 6657 7183 7964 7969 8411 8751 9159 8219 多伦多 7107 7726 8033 8843 9329 10120 10625 10883 11353 10255 华盛顿 5765 6029 6195 6549 6677 7009 7498 7852 8070 7426 耶鲁 4134 4383 4485 4794 5119 5187 5862 6139 6256 5715 UC 圣迭戈 4412 4693 4939 5098 5447 5841 6054 6244 6554 5745 PENN 5633 5789 5837 6265 6573 6806 7559 7558 7844 7181 杜克 3910 4271 4510 4813 5025 5343 5832 6054 6102 5576 北大 2799 2976 3255 3661 4300 4619 5042 5792 6685 6294 清华 3663 3782 3640 3883 4319 4460 5046 5559 6645 6483 3 总引用数 年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哈佛 786012 768655 711598 663494 590107 494175 384040 278541 128488 23636 MIT 249410 232972 224726 205856 190155 167082 140313 103015 48238 7887 伯克利 246286 228168 203391 203377 187387 173737 127004 98263 41036 7882 斯坦福 270864 253360 254954 240300 197611 180055 140996 96718 45724 8421 牛津 236312 212370 210658 209392 199924 182829 134739 102835 47899 8633 剑桥 229458 213932 210498 193419 177297 162506 124199 97640 41707 7527 加州理工 137160 147957 122233 108962 92612 95846 69948 55831 23647 4805 UCLA 276055 259011 246662 222190 201769 163460 119757 93292 39632 7003 芝加哥 166254 172639 165272 152877 139899 123382 97332 75678 32834 6200 哥伦比亚 233172 212865 215390 182516 164070 134742 111437 81910 37334 6851 霍普金斯 289530 283953 266727 232574 217340 177478 146692 106607 44957 9031 帝国理工 182233 194294 173075 168331 148342 137356 103664 74982 34983 6470 普林斯顿 100535 104306 89440 82341 82815 62462 54328 39330 18304 3114 密执根 254258 254798 233274 213392 202591 165014 118494 86069 40532 7721 多伦多 275262 272716 253224 237908 218557 194937 158036 103671 52047 9362 华盛顿 281944 258077 231826 223615 188274 175231 119576 99561 40405 8240 耶鲁 191887 190637 172121 160914 141839 120298 92159 78231 30950 6384 圣迭戈 209386 202139 186728 179396 158134 141717 104900 80934 33993 6055 PENN 257480 238096 218301 199367 185681 153662 119662 87038 40818 7944 杜克 191685 193761 173729 162776 145173 132573 95503 76006 29410 5856 北大 64321 60305 63191 69200 66052 65542 54932 46575 26394 4497 清华 57847 62527 58907 61347 60279 57428 50698 40982 22638 4277 4 篇均引用 年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哈佛 60.72 54.38 48.35 41.07 34.87 27.66 19.77 13.73 6.22 1.23 MIT 60.74 53.45 50.60 44.51 39.45 32.22 23.83 17.39 7.75 1.38 伯克利 46.51 42.88 37.39 35.46 29.35 26.42 18.30 13.45 5.69 1.21 斯坦福 50.60 45.15 42.56 38.36 29.72 25.88 19.04 12.55 5.66 1.14 牛津 43.96 36.65 34.26 31.57 28.06 23.97 16.25 11.82 5.03 1.08 剑桥 41.61 36.76 34.60 30.43 26.23 23.45 16.48 11.87 5.07 1.03 加州理工 52.33 52.92 41.98 40.00 31.53 31.62 21.84 16.88 7.19 1.61 UCLA 45.50 40.74 37.70 32.26 27.70 21.83 15.76 12.06 5.10 1.00 芝加哥 39.87 40.04 35.32 32.87 28.42 23.64 17.81 13.17 5.49 1.20 哥伦比亚 48.59 40.52 39.10 31.57 26.73 21.72 16.39 11.48 5.01 1.04 霍普金斯 49.48 45.30 41.11 33.34 31.66 23.59 18.08 12.53 5.12 1.10 帝国理工 37.20 38.22 33.87 30.91 26.25 22.55 15.98 11.50 5.04 1.03 普林斯顿 42.31 42.52 35.42 31.94 30.35 22.56 17.93 12.54 5.64 1.14 密执根 43.35 39.76 35.04 29.71 25.44 20.71 14.09 9.84 4.43 0.94 多伦多 38.73 35.30 31.52 26.90 23.43 19.26 14.87 9.53 4.58 0.91 华盛顿 48.91 42.81 37.42 34.14 28.20 25.00 15.95 12.68 5.01 1.11 耶鲁 46.42 43.49 38.38 33.57 27.71 23.19 15.72 12.74 4.95 1.12 圣迭戈 47.46 43.07 37.81 35.19 29.03 24.26 17.33 12.96 5.19 1.05 PENN 45.71 41.13 37.40 31.82 28.25 22.58 15.83 11.52 5.20 1.11 杜克 49.02 45.37 38.52 33.82 28.89 24.81 16.38 12.55 4.82 1.05 北大 22.98 20.26 19.41 18.90 15.36 14.19 10.89 8.04 3.95 0.71 清华 15.79 16.53 16.18 15.80 13.96 12.88 10.05 7.37 3.41 0.66 (转载请注明出处,电子邮件: st69786@tom.com )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学|7171 次阅读|12 个评论
【海外观察】若干世界一流大学发展规划概览
热度 3 duanezh 2015-7-27 10:37
战略规划和管理,对于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至关重要。从国际一流院校的规划工作经验来看,在规划文本产生前后,学校要做大量的工作,使规划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循环的整体,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和进步。通常而言,发展规划包含四个主要阶段:一是环境分析阶段;二是文本形成阶段,拟定文本草案,通过公布规划文本草案,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并据此调整规划中的内容,确保规划内容的合理可行;三是规划实施阶段;四是规划评价与控制阶段。 一、国际一流院校发展规划文本的要素 国际一流院校所制定的发展规划,时间跨度不一,往往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形势确定合理的时间跨度,一般有1年、3年的中短期规划,5年、8年的中长期规划,以及10年以上的远景规划。在此次收集的文本(见表一)中,多伦多大学规划(面向2030年)、加州大学规划(面向2020年)等属于远景规划;康奈尔大学规划(2010-2015年)(提纲征求意见稿)、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规划(2009-2014年)等属于中长期规划;香港理工大学规划(2009-2012年)、墨尔本大学规划(2009年)等属于中短期规划。此外,普林斯顿大学可持续发展规划(2008年)和耶鲁大学国际化策略规划(2005-2008年)属于专题规划。 表1:参阅国际一流院校发展规划文本列表 分类 规划名称 远景规划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长期规划(面向2030年) ·美国加州大学长期规划(面向2020年) ·中国香港科技大学长期规划(2005-2020年) ·美国南加州大学长期规划(面向21世纪) 五年规划 ·美国康奈尔大学规划(2010-2015年)(提纲征求意见稿)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规划(2009-2014年) ·中国香港大学规划(2009-2014年) ·英国牛津大学规划(2006-2010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规划(2002-2007年) 三年规划 ·香港理工大学(2009-2012年)规划 一年规划 ·美国布朗大学规划(2009年)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规划(2009年) ·美国康奈尔大学规划(2008年) ·中国香港中文大学规划(2006年) 专项规划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可持续发展规划(2008年) ·美国耶鲁大学国际化策略规划(2005-2008年) 不同类型的规划文本,其要素自然有所不同。以下选择跟“十二五”规划时间跨度相等的5年规划文本稍作梳理。从表二可以看出,文本的要素通常包括愿景(vision)、使命(mission)、目标(goals)和战略行动(initiate)。 表2:部分国际一流院校五年规划文本要素一览表 院校 规划内容 愿景或目标 战略行动 康奈尔大学 (2010-2015) ·环境分析 ·使命和愿景 ·目标与行动 ·战略行动 ·规划评估 ·创新的、高质量的教育 ·学术研究的世界领导地位 ·杰出的、多样性的师资 ·提供社会服务的参与度 ·完善组织结构和管理 ·人才培养、学生 · 科研、学术和创造力 ·服务社会 ·教职员工 ·组织管理 威斯康星大学 (2009-2014) ·愿景、原则 ·战略重点 ·战略行动 · 21世纪公立大学的典范 ·为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州、美国乃至世界的生活质量 ·杰出的本科生教育 ·重兴威斯康星理念,重申社会服务责任 ·加大对现有和潜在优势学术领域的投入 ·增进校园多样性 ·加强资源管理 香港大学 (2009-2014) ·愿景、使命 ·近期成就 ·环境分析 ·策略行动 ·面临机会 ·评估指标 ·跻身国际优等学府首列 ·教学科研交流广益 ·荟萃天下英才 ·提升学生学习经历 ·推进研究,积极创新 ·促进知识交流,彰显领导地位 牛津大学 (2006-2010) ·价值和目标 ·面临挑战 ·战略行动 ·引领国际学术研究 ·杰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 ·为地区、国家和全球作出重大贡献 ·吸引、发展和留住优秀师资 ·招收全球和全国最优秀学生 ·改善设备,优化服务 ·科研 ·教学 ·社会服务 ·师资队伍 ·硬件管理 ·财务 ·大学治理 宾夕法尼亚大学 (2002-2007) ·回顾上个五年规划 ·优势和挑战 ·愿景、目标 ·战略行动 ·巩固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学术领先地位 ·形成五大学术战略重点 ·适应当前和下一代人教育需求 ·提高硬件、财政、运营管理和产业化能力 ·实现学术卓越 ·重点学术领域 ·教育 ·运营管理能力 1 、环境分析 环境是指大学所处的政治、社会、经济、技术、教育等的生态系统,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学校应该对自身的实力、弱点、机遇和威胁进行必要的分析(SWOT分析)。具体内容包括:政策或政府本身的变化,宏观或微观经济的变化,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校友和家长等利益相关群体对学校的期望,学校与国内外竞争者、拟赶超者的相对位置,学校的学科专业状况、人力资源状况、财政与资源状况等等。环境分析是制订规划的起点,其客观性和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到所制定规划的质量及其实施效果。 牛津大学在2006-2010年规划中重点分析了学校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校作为世界顶尖大学的地位受到美国大学的严重挑战,在《泰晤士报》大学排名中落后于哈佛、加州伯克利、MIT和加州理工。二是,学校的融资渠道不畅通,资金分配制度不合理,无力继续支持最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赤字严重,而同期哈佛等竞争对手则有较大盈余。三是,学校传统的治理结构与当代大学发展的趋势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学校长期秉承的精英教育理念与国内外对本校的巨大需求存在冲突。 尽管环境分析为整个规划设定了基调,为具体条款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但是从文字量来看,环境分析部分在整个规划文本中所占的篇幅并不大。大量的环境分析工作融入规划文本之中,却不作为规划文本中单独的一部分。 2 、使命(mission) 使命是对学校宗旨和办学理念的宣言,是对学校未来发展、长远目标的一种高度概括。多伦多大学规划(面向2030年)所确立的学校使命是“致力于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研究型大学,并拥有优质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专业教育”。香港科技大学规划(2005-2020年)则定位“成为一所在国际上具有深远影响而又致力于本地服务的优秀学府”。香港理工大学规划(2008-2012年)提出“成为世界级大学,在提供全人教育、知识创新、与工商及专业界结成伙伴、促进知识转移等领域有卓越成就”。 3 、愿景(vision) 愿景是对大学理想未来的勾画,是对学校在某一发展阶段将要达到的目标的概括。康奈尔大学规划(2010-2015年)(提纲征求意见稿)沿用了2008年规划提出的愿景:康奈尔是一所承担着公共使命而又与众不同的私立大学,它致力于发展成为21世纪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典范。康奈尔将高质量的教育水平与广博的知识领域完美结合,追求高标准,营造开放、合作和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拥有横跨城郊且优美、富有生机的校区,各类教育项目从纽约州延伸至全球,所有一切都将为康奈尔师生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规划(2009-2014年)列出的愿景是:成为21世纪公立大学的典范,为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州、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生活质量;与威斯康辛州以及全球的同行合作,解决威斯康辛州乃至全球最紧迫和最复杂的问题。 4 、战略目标(goal) 战略目标是使命和愿景的具体化。这些目标的达成与否,直接关系到使命和愿景的实现。国际一流院校的规划都会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先发展策略,将宏观战略目标分解为层次鲜明的完整的目标体系。一方面,用总体目标指引和激励大学前行。总体目标是长远目标,是大学发展的终极旨归。例如,牛津大学规划(2006-2010年)确定的总体目标是“英国第一,世界顶尖”。墨尔本大学规划(2009年)确定的总体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另一方面,用具体目标为总体目标提供支撑,与总体目标一起构成浑然一体的目标结构体系。例如,牛津大学规划(2006-2010年)从学科、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社会服务、师资、学生和管理等五个方面,为总体目标提供具体有力的说明和支撑。墨尔本大学规划(2009年)则从保持道德和质量最高国际标准、服务社会、创新知识、保护学术自由和实现师生的全部潜力等五个方面对总体目标加以细化。 5 、战略行动(initiate or action plans) 战略行动是对战略目标的落实。规划需要为每个具体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战略目标和战略行动是大学发展规划的核心部分。国际一流院校发展规划的战略行动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战略行动具有针对性 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行动是否具有针对性。香港大学规划(2009-2014年)在每个策略性措施的后面都标注了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且这些目标都非常具体和详细。例如,为改善现行的资源分配模式及机制,以配合未来发展的不同需要,学校将进一步改善大学的财务管理策略,为高级行政人员提供指导和培训,提升他们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为实现2014年非本地生占学生总数25%的目标,要积极推进大规模的招生活动和奖学金计划,并将英语作为教学语言,以吸引世界各地的学生。康奈尔大学规划(2010-2015年)(提纲征求意见稿)将目标与行动融为一体,在每个目标后面紧跟着相应的策略措施。比如,在“丰富本科生学习体验”的目标之后,具体提出了建立跨院系的教学标准、为入学前两年的学生提供扩充常识经验的生活和学习项目、在各院系开展课程评估以及鼓励学生参与校际交流项目等四项措施。 (2)战略行动突出重点(priorities)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莱文教授认为,一所优秀的大学不一定要拥有所有的学科,而必须学会放弃一些东西,把节省下来的资源投入到具有发展前途的领域。要通过战略规划,将有限资源用于战略性、关键性的发展领域,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香港科技大学规划(2005-2020年)力争在纳米技术、生物科学、信息技术、环境科学和工商管理五大领域发挥优势竞争力,成为居全球领导地位的学科。牛津大学规划(2006-2010年)提出要按照学科实力进行区别对待:对世界领先水平的学科和跨学科研究给予特别支持;对有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系科,根据其潜力和成本给予选择性的支持;对所有系科进行周期性评估,但必须照顾到学科的多样性及其各自的研究文化和价值理念。宾西法尼亚大学规划(2002-2007年)将追求学术上的卓越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城市社区、生命科学、技术创新、全球机遇以及艺术、人文和社会五个重点推进领域。 (3)战略行动注意资源保障 项目的实施需要资源的支撑和保障,因此在提出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可操作性的策略措施的同时,必须对相应的资源支撑提出切实的建议。外部资源的吸引和获取、内部资源的配置与整合,都应与战略目标和策略措施紧密匹配,提出明确的思路与举措,这是确保战略规划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前提。多伦多大学(面向2030年)规划在争取政府投入的同时,也计划提高学费水平,并实施相应的配套资助项目以保证入学率。而布朗大学则针对如何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提出了详细的策略措施:吸纳价值超过75亿美元的捐赠基金和设备,提升对年度基金(Annual Fund)的投入水平;积极增加学校科研的外部资助水平;建立新的收入拓展项目。牛津大学(2006-2010年)规划将财政策略视为规划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并集中阐述一系列增加可利用资源的措施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在开源方面,主要通过引入“联合资源分配机制”,整合学校和各书院的财力;改善资金筹资方式,提高资金筹措能力。节流方面,主要是实行成本控制并通过机制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方面要整体考虑各项成本和收益,通过改进行政程序节约年度开支;另一方面要把战略储备基金用于大学战略发展的各项优先任务(而非经常性开支),把资本项目和预算尽可能多地导向学术策略方面。此外,要继续改进财务体系、强化内部控制环境。香港中文大学(2006年)规划为保障其规划的顺利实施,特别提出拓展资源的战略举措。该校将致力于充分挖掘社区和校友资源,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投资计划以提高捐赠基金的投入回报率。 (4)战略行动的权变与调整 规划是大学实施战略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学校内部成员的行动指南,因此应该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规划一旦通过正规的程序得以确立,那么它在大学内部就具有某种程度上的“法律地位”。但是大学的发展规划主要面向学校的未来,而未来必定是多变的、不确定的,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会层出不穷,规划因此会面临调整的需要。牛津大学规划(2006-2010年)提出,每年都要对学校战略规划进行评估,并且每三年修订一次。具体操作办法是:重新设计大学和各学部的评估体系;建立一套统一流畅的管理与行政体系;通过局域网发布主要问题的讨论稿、委员会事务摘要、已批准的部门计划等,促进校内交流沟通;改进校内与校外的交流沟通方式,鼓励校友参与学校发展建设。 二、国际一流院校发展规划的特点 纵观这些国际一流院校的发展规划,大致具有如下特点: 1 、高度重视环境背景分析 环境背景分析是大学规划制定的起点。在制订规划之前,必须对学校的内外情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因此,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搜集高校本身及社会发展的情报。在许多世界一流大学中,规划机构往往也承担了学校数据信息工作,对学校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此外,规划机构还要承担对国内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和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情报的搜集和分析研判职责,以便更好地为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信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或成功转型。 2 、强调对学术卓越的追求 许多学校都将追求学术的卓越地位摆在发展规划的突出位置,并以科学研究作为使命和愿景实现的核心表征。例如,香港科技大学规划(面向2020年)提出“科大将发展成为在国际居领先地位的学术领袖”。香港理工大学规划(2008-2012年)提出“发展以专业为基础的卓越学术水平”。牛津大学规划(2006-2010年)提出“在各学科和跨学科领域引领国际研究活动”。布朗大学规划(2009年)提出“通过提高对主要学术部门和项目的支持水平和质量,提升布朗大学学术的卓越性”。 3 、强调世界一流师资队伍 许多世界一流院校都把人才强校战略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战略,把对一流师资队伍的吸引和培养放在学校发展的突出位置。斯坦福大学在二战后就提出,坚持以“选聘一流的教授,构建优异的顶峰”为原则,把师资队伍规划放在学校发展规划的第一位。斯坦福校长John Hennessy认为,有能力获取资源并将资源用于聘请世界级的教授,是“提高斯坦福声望的唯一关键因素”。牛津大学规划(2006-2010年)提出要“吸引、培养并留住全世界最高水准的教师”。墨尔本大学规划(2009年)提出要“从世界范围内吸引最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人员, 招收卓越学生”。香港科技大学规划(2005-2020年)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聘请一流教师并使他们快乐,并配套提出了完备的考核、评估制度。 4 、强调国际化视野 综观各校规划可以发现,国际化已是各校追求的重要目标。许多学校在制定总体目标时都提出要力争成为有影响力的世界级大学。例如,牛津大学规划(2006-2010年)提出要成为“世界顶尖”,墨尔本大学规划(2009年)提出要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布朗大学规划(2009年)提出要“确保布朗是一个真正的全球大学”。一些学校也把追求国际化的内容加以具体化。例如,美国南加州大学规划(面向21世纪)提出,要“创造一个重要的全球性视野,以增加我们研究、学术、人文、教育和服务的国际识别度、目标和影响”。香港理工大学规划(2009-2012年)强调,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课程、教员及学生的国际化”。 5 、强调社会服务意识 服务社会是大学的基本使命。许多学校都把增强服务社会意识、提高服务社会水平列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例如,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提出,要“为公众提供服务,努力为提高州、国家乃至世界的生活质量而工作”。牛津大学规划(2006-2010年)提出,要“通过研究成果、毕业生素质、企业化活动、政策导向、继续教育等服务于本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香港中文大学规划(2006年)提出,“中大与其教职员须为政府和公共机构提供高水平的咨询顾问服务和专业服务,以满足社会需求,并由此赢取应有的信誉”。 6 、全员参与规划过程 广泛调动校内外一切关心学校发展的力量为学校出谋划策,积极探索学校发展的合理道路,是大学规划顺利制定和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特别是要广泛听取全校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接受他们的监督检查,使规划成为师生员工共同关心和愿意为之奋斗的行动纲领。 宾夕法尼亚大学在规划制定过程中专门成立了战略规划委员会(Strategic Planning Committees),下设14个小组,包括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组,生命科学组,教育连续性组(Continuum of Education),本科生教育组,研究生教育组,研究与学术组,师资队伍组,财务与运营能力组,国际视野组,组织与领导组,校园环境组,技术创新组,产业化组(Entrepreneurial Activity)和城市社区组,让216位来自各个院系和部门的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参与规划的草拟。为了保证各组工作的有序开展,学校还从校长办公室、教务长办公室、副校长办公室等部门抽调了16名工作人员担任各小组的秘书。 许多大学都把规划文本挂到学校网站上进行公示,请校内外各方人士提出意见和建议。例如,康奈尔大学今年上半年就向全校公布了2010-2015年规划(提纲征求意见稿),准备在征集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拟定最终的策略行动计划。香港中文大学规划(2006年)在公布规划初稿后,就分别给各相关组织的成员开辟特定的时段,请他们对计划提出改进意见。这些文本一般都形式活泼、结构新颖、制作精美、图文并茂,配有凝练而富有感召力的标题,给人以鼓舞和振奋。 三、规划的监控、评估和完善 国际一流院校普遍重视战略规划的落实和评估,注重对过程的监控,注重规划评估和不断完善。学校为规划的实施制定具体的目标和衡量标准,然后据此对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变化,体现规划的弹性。所做的评估通常有两种。一是经常性的评估,每月一评或者每年一评。二是总结性的评估,即在战略规划完成后进行评估。国际一流院校对战略目标的测评、监控和管理,主要有以下做法。 1 、建立专门机构负责监督落实规划的执行 为了提高规划执行的力度,国际一流院校一般都会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规划的监督落实。不少院校的规划监督机构会制定年度评估计划(annual assessment),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各规划执行部门每年提供一份进展报告(progress report)。康奈尔大学的规划与预算部(Division ofPlanning and Budget)既是规划制定部门,也是规划监督部门。 卡内基·梅隆大学(CMU)不仅有专门的规划监督机构,而且对其监控的内容和监控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都有很明确的要求。具体而言,其战略规划实施中的监控任务主要由指导委员会(又称督导委员会,Steering Committee)来担当。指导委员会不仅对CMU战略规划实施给予全面的方向指导,而且严格控制战略规划实施的时间,并且督促战略规划实施各个部门和学院的全力合作,寻求战略规划实施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等多方面的保障和支持。此外,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监控战略规划实施情况,该校还设定了战略规划实施的激励考核办法、并适时调整学校战略规划实施方案。 2 、预算以规划为依据 资源配置是实现规划目标的最重要的保障。如果预算不以规划为依据,规划就会成为一纸空文。爱荷华大学教务长Allen在爱荷华大学规划(2005-2010年)出台后要求“预算应该遵循规划,而不是规划遵循预算”。爱荷华大学在过去5年中,坚持预算政策以战略规划为导向,一方面把资金投向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集中财力,保证重点,确保规划目标实现;另一方面,新的预算模型将根据规划执行情况,激励、支持和奖励那些在实现战略规划目标方面取得进展的单位。 3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国际一流院校发展规划常常可以看到目标和措施下都列出了“benchmarks”或者“metrics”,即用于衡量的标准或者一些参考数值。对于他们的作用,杜克大学在战略规划中做了如下说明:评估规划的执行情况,以便对规划作出调整完善。在评估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制定适合本校的评估标准与指标,制定明确的关键绩效指标,明确达到怎么样的状态才表明已经完成了使命,用哪些指标可以衡量工作完成的有效性。例如,悉尼大学在2006—2010年策略规划中建立了33个关键业绩指标,其中教学方面的指标有14个。在这14个有关教学的关键业绩指标中,涉及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各占一半。属于本科生教育的关键业绩指标有:在校生完成课程后的一般技能;在校生是否获得好的教学资源;在校生的总体满意度;毕业生全职就业情况;毕业生继续深造情况;学生滞留情况;学生保持就学进程情况。有关研究生教育的关键业绩指标同样有类似的7个。香港大学规划(2009-2014年)的最后一部分,专门详细论述了执行与评价指标(Implementation and Profile Indicators)(见表三)。 表3:香港大学规划(2009-2014年)评价指标体系 分类 评价指标 提升学生学习经历 ·招生情况(不同质量的招生人数) ·国际生、非本地生、交换生人数 ·生/师比、生/教授比 ·港大学生学习经历问卷 ·住宿学生数量 ·奖学金 ·国际比赛中的获奖学生数 ·毕业生情况(学术地位和就业情况) ·雇主满意度 推进研究 积极创新 ·经评审学术研究成果概况 ·人均研究成果引用数 ·研究资金 ·校外研究所得拨款 ·研究评审工作所得分数 ·学术型研究生人数 ·学术型研究生毕业情况 促进知识交流 彰显领导地位 ·专业和继续教育课程数 ·专业和继续教育学生数 ·合同研究项目的种类和数量 ·已取得专利的种类和数量 ·有经济活动的分拆公司数量 ·可供公众查阅的期刊文章和研究生论文种类和数量 ·表演、公开讲座、社区活动等的种类和数量 其他有用指标 ·学术人员概况和人数 ·国际学术人员概况和人数 ·开支概况 ·所得外界资助概况和金额 4 、建立多层次的监控系统 通过建立战略监控系统,在多个层面上对规划的实施进行监控(见表四)。 每一层面的监控都有不同于其它层面的信息需求,高层面的监控依赖于基层的监控,宏观层面的监控需要得到有关重大问题和高风险活动的总结性信息。 高级管理层有责任对战略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并 建立专项规划执行进程报告机制,少数情况下也可以直接进行监控。同时, 高级管理层要定期检查评估学校的监控系统,通过 实施某项任务的操作性计划、领导实施某项任务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口头或书面报告、学校规划部门的口头或书面报告、专题会议等渠道, 获得 足够的监控信息并质询、核实信息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例如,悉尼大学校长每周召开一次工作碰头会,研讨规划的执行情况。校长本人或委托副校长跟踪规划实施过程,及时监测和复审执行过程 表4:规划监控系统示意表 监控的层面 监控的任务 监控的责任人 监控的时间 宏观层面 掌握规划执行总体情况 董事会、校长、高级管理人员 至少每年1次 管理层面 确保各任务按规划进行 校长、高级管理人员、学校规划人员 一般每月1次 学校财政层面 评估全校规划或项目预算的总体情况 学校财务人员、学校规划人员 每月1次 具体财务层面 评估行动计划或项目预算的具体情况 行动计划或项目负责人 每月1次 资源层面 评估资源使用和人员聘用情况 行动计划或项目负责人 每季度1次 学术质量 评估学术质量 校学术委员会、评议会、院务委员会 至少每年1次 5 、强调对规划的不断完善 国际一流院校的规划理念认为,规划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前进过程,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要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调整目标,不断对规划进行评估和完善。例如,悉尼大学要求每年的财务预算为战略规划的执行和绩效管理提供经济保障,学校每年对各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与下一年度的预算拨款直接挂钩。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研究室和校长办公室每年会根据目标实现情况编写规划实施进展报告,报告主要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地表现目标实现程度,以及与设定目标值的差距。进展报告不仅提交爱荷华州立大学董事会,还通过网站向全校及社会公布。 普利茅斯大学每年都会对大学的规划文本进行年度性回顾和“滚动推进”,比如最初的计划是2004-2009年规划,则第二年就修订发展为2005-2010规划,依次类推,每年都会形成一个新的五年计划。根据对上次规划执行情况的总结、对当前环境的分析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预测,修正原有规划中不适应的部分,同时制定年度操作计划和财务预算,以此保证大学能够依据环境的变化进行决策。 (作者:张端鸿,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复旦大学管理学博士, 电子邮箱: zhangdh@tongji.edu.cn 。本文系张端鸿在复旦大学工作期间为学校规划编制工作所编写的参阅资料,感谢陈殷华老师为本文所提出的修改建议。近日本文已通过里瑟琦智库微信公众号连载推送。)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8454 次阅读|7 个评论
中国快速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方法
shehuiguanli 2015-6-3 00:25
建立世界“一流大学”,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有一流的教学质量,第二,有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 这些一定需要大量世界一流的人才吗?答案是否定的,不需要。 教学,仅仅是将已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有必要需要世界“一流人才”吗?难道中国会有那么多世界一流人吗?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找到世界一流教学方法是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条件。 同样科研也是有方法的,在方法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只有“拼”人的智力,需要“一流人才”。而找到科研的方法,出成果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那么,中国快速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方法是什么呢? 一个讲座——解决问题的思维规律的利用方法及系统科学思维知识与思维教学法,解决这两大问题。 1. 解决问题的思维规律,是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将大大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 本讲座依托世界科学研究的最基础理论,通过“系统科学思维知识与思维教学法”研究案例,系统讲述系统科学知识与思维教学法的研究过程,重点介绍“解决问题的思维规律”在科学研究中的利用方法,告诉科学研究人员如何利用“思维规律”进行科学研究。 2. 系统科学思维知识与思维教学法是教学方法的革命,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长久以来,人们没有找到很好的教学方法,,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找到“思维规律”,本讲座详细介绍“系统科学思维知识与思维教学法”科学性极其使用方法,将极大提高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水平。 解决问题的思维规律及系统科学思维知识与思维教学法是高校教师科研和教学必须掌握的方法,只有采用世界最前沿的方法,中国建立世界“一流大学”既可以快速实现,又是极其简单的事情。
61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何时能涌现出一批世界一流大学
热度 70 liuboshanxi 2015-5-29 13:28
中国何时能涌现出一批世界一流大学 今年开学伊始我有幸到北航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处挂职锻炼。坦白而言,在此之前我对学科建设一点都不了解,以为学科建设顾名思义就是学科分类罢了,是个很虚的部门。既然挂职了,我还是希望了解一些学科建设的背景知识,于是读了翟亚军博士的《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研究》一书,该书是翟博士读博士和做博士后期间的工作,历经 8 年的研究成果,算得上深刻和权威。看了该书让我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大吃一惊 —— 原来“ 985 ”工程、“ 211 ”工程就是学科建设,原来学科建设是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性工程,因此世界一流学科的不断涌现必能催生一批世界一流大学。身在大学之中,对中国大学的学科水平有深刻的体会,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们的差距确实很大。通过阅读翟博士的专著,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认识,我觉得只要认真面对和解决问题,中国完全可以克服困难并建设出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下面从学科建设的含义、特性、框架、历史及国内外学科建设模式几个方面看看怎样做好学科建设,从而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基础。 一、学科的含义、特性及框架 学科是大学承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基本单元,是知识创新的源头,是孕育学术大师的肥沃土壤。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的核心,是构筑和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大学建设的永恒主题。关于学科的含义有三种说法:( 1 )知识说,认为学科是人类关于世界认识成果的一种分类,是人们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知识碎片混合物经过分化、整合、重组建构起来的具有一定知识范畴的逻辑体系。对不同客体的认识构成了不同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学科即这些分门别类知识的静态表现。知识说公认度最高,是学科概念的主流。( 2 )组织说,认为“学科是由一群学者以及学者们依赖于一定物质基础,围绕知识创造、传递、融合与应用所组成的组织系统,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具有组织形态的学术实体。”把学科和组织联系起来,意味着学科成为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学科组织可以是独立的社会组织(如研究所、学会)或正式组织中的机构(如科系或教研室)。( 3 )规训说,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一种社会的规范,学科主要表现为一种规训制度。三种学说是在不同的语境下形成的,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不同视角下理解上的差异客观上丰富了对学科的认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定义是刻板的,可能阉割实质。因此,从学科特征上认识和把握学科,可能对理论研究和实践有更大的指导意义。学科的特性是多方面的:( 1 )知识性。知识是组成学科的细胞,是学科的核心和命脉,知识造就了学科,学科成就了知识,一部学科发展史就是一部知识生产、保存和传播史。( 2 )规约性。“学科构建了科学家与具体机构和和经济环境的互动关系;学科成为管理知识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市场关系的制度性机制……在某种意义上,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与政治有着特定关联的机构,甚至协调着政治经济和知识的生产。”( 3 )开放性。“知识是统一的整体,它的被划分成各个学科是对人类软弱的一种让步。”学科之存在与其说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还不如说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不得已而为之。学科从产生至今,走过了一条综合 —— 分化 —— 综合的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发展道路。( 4 )生态性。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大背景,社会机制、经济结构、科技水平决定了学科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社会需求成为学科发展不竭的外部动力源泉。( 5 )文化性。学科文化充当了判定学科是否成熟的角色,成熟的学科具有自己独特的学术传统和自主的研究范式,表现为学科内部的某些价值观和学术信念的内化。 关于学科的开放性有必要重点说明一下,因为中国承袭苏联的体制学科分类很细,使得各学科之间产生了鸿沟,由此导致的学科评审等体制导致了学科壁垒,严重阻碍了科技的进步。知识是一个网状的连续体,学科只是这个连续体的一个个间断点,各学科只有在不断交叉中才能共同发展,在一个学科内孤立地研究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科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和探索,通过学科划分,可以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易于形成学术共同体和学术规范,推动着知识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学科划分也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可能导致知识产生的主观性和世界的客观性之间产生脱节,使得知识的分割和客观世界整体性产生矛盾,可能助长不同学科之间的学科壁垒和同一学科内部的学科壁垒的形成,容易产生不合理的竞争。对学术背后的利益和权力的过度追求,可能导致学术泡沫丛生以及学术虚假繁荣背后的学术空疏。孔子说:“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跟各学科的人交流会发现,大家研究的角度不同但要解决的问题却是一样的,即使文理工科之间也是相互交融、互为基础的。 大学是一个融汇了多学科的学科体系。一个卓越的大学学科系统,学科之间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以学科体系的形式有机地统一于一体。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系统性体现于大学学科体系。在大学学科体系中,主体学科、主干学科和特色学科相互交融,支撑学科一般是基础学科,是前三者发展的土壤,决定了大学的发展潜力,强势学科是大学的竞争力所在。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一流就是具有一流的强势学科。依据主干学科和强势学科的不同,大学可以分为综合性大学、理工大学、人文大学等。图 1 所示大学学科建设模式静态上描述了一所大学规模、结构和水平,动态上反映了一所大学学科体系生成和演化的轨迹。 图 1 大学学科建设模式 二、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历史嬗变 学科之于大学和大学之于学科的重要意义已成共识,但二者的关系并非自古皆然。大学和学科的发展与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形成、繁荣和衰退密切相关,世界科学活动中心代表了大学和学科发展的最高水平,伴随科学活动中心的形成和转移,近代科学经历了从产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而大学和学科也是沿着这一轨迹逐步发展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中世纪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萨莱诺大学和法国的巴黎大学。现代科学的出现虽以数千年的科学和文明为先导,但粉末登场却是在 17 世纪。西欧中世纪在科学技术成果方面是个荒芜的黑暗年代 —— 尽管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中世纪的欧洲,由于“骑士阶级以及与它勾结的天主教基于十分庸俗而凶恶的专制主义和神秘主义,阻挠对自然事实做执着的探讨,希腊末期以后形而上学的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封建经济的矛盾和停滞,宗教特权的横行,蹂躏了一切文化形态。”中世纪大学学科建设模式呈点式特征,文科成为一切大学的主体学科和支撑学科,神学成为当然的和唯一的主干学科。神学的至尊地位阻碍了大学和学科的发展,不论是大学还是学科都处于发展的冰河期。教会是影响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主要权利主体,培养神职人员、医生、法官或律师等职业人员成为大学学科的主要功能。中世纪学科进入大学,然而中世纪时期的大学不不从事任何研究,科学研究是个人行为,学科发展与大学无缘。 中世纪末期,由于十字军远征失败,宗教权利受到削弱,封建制度开始走下坡路,经院世界观的主导地位开始动摇,伟大的文艺复兴时代开始来临。以文艺复兴作为先导,在中世纪几近停顿的学术冲破了旧有的藩篱,科学复兴的萌芽破土而出。文艺复兴发端于意大利,与之相应和,科学复兴的主要舞台也在意大利, 1540~1610 年,意大利成了科学的主战场,学科领域百花齐放,天文学、生物学、物理学、数学等学科遥遥领先,支撑起意大利的科学霸主地位。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学科动摇了神学的霸主地位,但是神学作为大学主干学科的地位并没有被颠覆。这一时期的社会需求有力促进了学科建制萌芽。“ 16 世纪,航海、贸易和战争使得科学成为最关生死、最积极、又最有利润的事业”,资本家追逐利润的本性希望科学家的劳动也和手工业工人一样,要求科学家们有效组织起来,分工协作,发挥最大效力。意大利的大学为学者提供了一个相对而言宽松的研究环境,多种学科并存发展。但科学研究基本上还是科学家个人的事情,科学研究或在大学之外,以科学学社为组织形式;或在大学之内,表现为科学家的个人行为,大学并未真正成为科学发展的基础。 在罗马教廷垄断所有文化和科学的黑暗历史时期,经院哲学是最高的统治思想,稍有逾越,便会招来杀身之祸。在意大利,虽然物质上有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生产的需要,精神上又有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扬旗,虽然有闪耀光辉的科学领军人物伽利略,但教会的权力依然强大,教会孤注一掷地像迫害新教徒那样对科学家进行迫害 ——1600 年,布鲁诺被烧死; 1632 年伽利略被囚禁; 1667 年,安东尼 奥里瓦跳楼身亡 —— 这些,不仅仅是科学家个人的不幸,更是意大利科学的不幸。 17 世纪中叶,意大利无可挽回地失去了科学中心的地位,被英国取而代之。这一时期,英国大学学科建设模式仍然呈现点式特征,古典文学学科成为主干学科,神学式微,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学科偏居一隅。王权取代教廷成为大学学科建设的权利主体。英国皇家学会的建立促进了学科的分化和科学的发展,标志着学科建制化的开端。学科和大学实现了关系的解冻,但是大学学科的发展更多地表现为个人行为。英国科学的发展过分依赖于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三者特别有利的结合以及极少数天才,缺乏深厚的组织导致了英国科学发展的脆弱。这一时期的英国,学科发展已成为一种有目的行为。人类认识的局限、知识的累积、认识手段的进步以及科研组织的无政府状态加快了学科分化的进程,科学受到了关注,学科发展的冰封开始解冻。但是大学仍以教学为主,大学课程并未突破旧有范围,科学研究在大学也未受到关注,学科的进步几乎在大学外进行的,大学和学科沿着自己的轨迹并行前进。 世界科学的舞台,不断交错更迭。 18 世纪 70 年代,英国科学江河日下,法国科学家独步世界,一直到 19 世纪 30 年代,法国一直牢牢占据着世界科学的霸主地位。据统计, 1789~1800 年,世界重大科研成果 58 项,法国就有 23 项,占总数的 40% 。此阶段法国科学的天空群星灿烂、光耀世界,化学家拉瓦锡、帕托雷、普鲁斯特;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数学家拉格朗日、蒙日、逢色;物理学家傅里叶、卡诺、查理、盖 吕萨克、库伦、安培;生物学家拉马克、居维叶等。英国和其他国家都没有法国那么多遍及当时各个科学领域的享有盛誉的第一流科学家。此时,在法国的新兴大学,自然学科和应用学科地位擢升,成为学校的主干学科,神学和古典文学学科等而下之;学科建制形式多样化,诞生了新型科学机制 —— 科研体制化和科学家职业化;大学和学科开始走向融合,二者表现出一种适应和冲突的关系;国家成为大学学科发展的主导力量,但政府的急功近利决定了大学学科发展的短命。在法国, 18 世纪是一个从王权和封建统治过渡到以英国为蓝本的中产阶级共和国的时代,政治和哲学居于首要地位。法国的科学比英国的更具官办的性质,大学和科研机构由政府管理和保护。政府的过度干预也成为科学发展的羁绊,不过在初期,这并不妨碍它的发展,所以到 18 世纪末,它仍然是生机勃勃。但是到 19 世纪,脆弱的根基再也无力支撑其科学霸主的地位,法国逐渐丧失了科学上的领先地位。 19 世纪初期,德国科学开始问鼎世界,到 19 世纪中期,坐上了化学和物理学的头把交椅,成为化学和物理学的学科中心,在数学、生理学、医学和地理学等学科也遥遥领先。自 19 世纪开始,德国科学称雄世界达百余年。此时,大学回归知识本位,“学以致学”成为大学的信条,建基于数学和物理学等现代学科之上的哲学成为大学的主干学科,应用学科被排斥于外;在德国,科学结束了它的业余地位,新型科研体制促进了学科建制的成熟;学科从大学的边缘走向大学的中心;创新性科研政策的实施成为德国科学发展的促进力量。德国大学并没有走出太远。一是德国大学人为割裂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纯粹科学排斥技术科学;二是科学精神的陷落, 1831 年黑格尔病逝,次年歌德谢世,施莱尔马赫殁于 1834 年,随着这些哲学、文学和宗教等领域大师们的相继辞世,他们所倡导的浪漫主义精神也渐趋衰落;三是纳粹有意识地在文化上实行野蛮主义,把欧洲文化传统作为非日耳曼的传统加以摈斥,在科研上,鼓励有助于直接或间接的军事目的的各类科研 —— 而且只鼓励这几类科研。几方面因素的叠加,德国大学的优势荡然无存。 美国科学的繁荣和德国科学的衰落有明显的关联,可以说是同一事件的两种结果。 19 世纪末,美国的开放与德国的僵化,美国对科学家的厚爱与德国对科学家的迫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国的开放、自由托起了美国科学。 20 世纪初,美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科学的中心,至今长盛不衰。美国大学学科建设模式成为多种权力主体博弈的结果,国家权力是影响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元权力,社会的需求成为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推动力,大学自身的理念是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原动力;使用价值成为获取大学学科身份的重要参数,学以致用成为学科发展的理念;不同大学多种学科模式并存。和中世纪大学的神学至尊,意大利的古典文学占据要津,法国的应用学科、德国的纯粹科学独霸大学相比,美国大学的学科建设模式可谓百花齐放。如普林斯顿大学的平衡发展模式与斯坦福大学的重点突破模式,芝加哥大学的科研重于教学、普林斯顿的大学教学至上与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学、科研并重模式,芝加哥大学的全面发展模式与普林斯顿大学的有限发展模式等。 20 世纪,大学和学科已是唇齿相依了。 三、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管窥 美国作为高等教育的强盛之帮,执高等教育牛耳已逾半个世纪,其大学的昌盛奠定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强国地位。美国大学博采世界大学之精髓 —— 先师承英国,后效法德国,其民族中蕴含着深厚的世界性。世界一流大学不都在美国,不过毫无疑问的是美国垄断了世界一流大学的绝大多数。因此研究美国一流大学不失为管窥世界一流大学的有效途径。翟博士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U.S. News World Report ) 2009 年推出的全美大学排行榜为依据,选取哈佛大学等 30 所美国大学作为一流大学的分析样本,运用统计方法,对 30 所大学的学科建设模式分别从学院和学科的视角、时间和空间的维度进行解剖分析,以揭示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共性特征。 首先基于学院的视角来看。从规模而言,世界一流大学并不是学科齐全的大学。美国一般 13 个学院可以覆盖学科大类,世界一流大学的 87.5% 的大学学院设置规模在 4 个到 8 个之间,因此规模宏大并不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从结构而言,世界一流大学的主体学院都是文理学院,各自又都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自己的特色的专业学院。从水平而言,世界一流大学都拥有特色鲜明的强势学院,哈佛大学等学院设置比较齐全,法学院、商学院、教育学院和医学院实力强劲,工学院发展相对滞后;斯坦福大学等工学院发展比较均衡,特色学院占有相当的比重;麻省理工学院等学院数量不多,优势集中在理工领域,工学院排名显赫,遥遥领先,其他学院也具有一定的实力。从特色而言,世界一流大学的特色学院优势明显。从效益而言,学院整合度高,包容量大,内涵丰富。 由于世界一流大学学院设置的集中和精炼,深入到学院内部从学科的视角可以更深层次的揭示其本质。综合性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特征,不论是从单学科性技术学院发展起来的麻省理工学院,还是开始就以综合性为追求目标的芝加哥大学,经过长期的积累,基本上都形成了文、理、工、商、法、医、管等学科相对完整的学科格局。但综合并不表示齐全,不论从学科视角还是学院视角来看, 30 所大学中没有一所能涵盖所有的学科。学科水平与学科规模没有必然的联系。世界一流大学都存在着主体学科,且主体学科多为基础学科。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作为大学学科发展的一体两翼,共同支撑着学科的大厦。基础学科作为学科发展的源头,不仅是应用学科发展的后盾和前提,也预示了学科未来发展的潜力。就世界一流大学而言,基础学科的地位更加突出,“只有优秀的大学才具备基础研究的雄厚实力。最优秀的、规模最大的大学也有能力在医学、工程、公共健康、技术和其他领域发展高质量的应用学科。但是,如果没有在基础研究方面持续的努力,应用学科很快就会衰落和枯萎……前者工作的成效最终取决于后者的研究成果。”主干学科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品牌学科,主干学科力量雄厚,不同大学的主干学科各不相同。世界一流大学的支撑学科力量雄厚,形成了一个互为支撑的学科网络。世界一流大学都拥有一定规模的强势学科,不同学校的同一强势学科的内涵却不相同。 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历史、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功能定位、不同的战略目标,创设了大学和学科间的非一一对应关系,造就了多元化的学科建设模式。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科建设模式之一就是缩小学校规模,平衡发展,使学校可以有效地维持一个各部分有机联系的整体。相比其他世界一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学科规模小,虽如此,并不妨碍 —— 可能促进了它在大学系统中的龙头地位。普林斯顿人认为平衡的学科分布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教学环境,任何科学研究都要与研究者所在系的学科大致相同,有利于研究者改善教学质量,且不至于破坏各学科间的平衡。麻省理工学院的平衡体现于各学科的协同。 1930 年前后,在当时的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是不受重视的,物理系死气沉沉,主要给工科开设基础课,基本上成了工科学生的后勤部,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和研究生培养能力和水平受到一流科学家的怀疑。作为物理学家的康普顿出任院长后,利用自身的优势,立即着手改进物理系,提升物理学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地位,到 1937 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系已跻身全美最优秀的三个物理系之中。理科地位的提升,实现了麻省理工学院由工学院向理工学院的转型。麻省理工学院更是一所重视各学科协同发展的一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与众不同的人文学科内涵,成就了其人文学科不输于其他学校的领先地位。在人文学科的发展上,“培植与工程、科学及科学直接相关的学科”,充分发挥理工科的潜力的同时也为理工科的发展提供支持。 教学和科研作为大学的两大职能,既有合作又有冲突。是科研重于教学,还是教学重于科研,抑或是教学、科研并行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表明,三种模式并无高低优劣之分。 四、我国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检视与反省 我国是高等教育的大国,有着近两千所高等学校,但却不是高等教育的强国。 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其起草的《大学令》废除经科,规定“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求为宗旨。大学分文、理、法、商、医、农、工等七科”,各科再分若干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为了改变旧的体制下形成的大学不合理的布局和结构, 1952~1953 年,以苏联模式为蓝本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造。此次院系调整,适应了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有力地保证了国家建设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是由于调整过程中盲目地模仿和机械的照搬,忽视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人为割裂了高等院校的学科发展历史,打破了一些大学的学科合理布局,削弱了业已形成的学科优势;由于文科、理科、工科的人为分家,专业划分过窄过细,阻碍了学科尤其是交叉学科的发展;由于此次调整“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为重点”,专门学院得到大力发展,尤其是工科类专门学院。 20 世纪 70 年代末,这种格局开始松动,一些重点理工科院校增设了一批文科、理科和应用性文理科专业,综合大学也开始增设应用理科和技术科学类学科,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过去文科、财经、政法比重偏小以及文理、理工分家所带来的弊端,不过所有的调整基本上是在所有框架之内进行的,真正的改革还是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以华中工学院为代表的一批重点工科院校的转型和重点学科的建设。 1980 年 7 月 10 日,原华中工学院院长朱九思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对目前高等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我见》,文章指出:“我国现在的高等教育的结构,是一九五二年院系调整时大致按苏联高等教育那一套形成的。这种结构,把文、理科搞在一起,叫做‘综合大学’,实际上并不综合。至于工、农、医、师范学院,则分开设立。现在看来,这种结构很值得研究。理,英文叫 Science (科学),工,英文叫 Technology (技术)。技术是以自然科学理论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人对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为了使得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因此,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把理与工、农、医几乎完全分开的结构,是不符合规律的。……经过反复研究,我们希望把我们学校办成以理工科为基础的综合大学。这就不仅要实现理工结合,而且要把实际上已经开始的文科和经济管理学科加以扩大。这样做,好处甚多。第一,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提高。第二,符合国家的需要。现在的情况是工突出的多,理少,文少,经济管理更少。第三,符合扩大国际交往的需要。孤零零的‘工’,是难以搞好国际交往的,因而也是难以迅速提高的。”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国际高等学校交流的不断深化,我国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文理渗透、理工综合、拓宽专业口径、学科综合化开始成为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思想,高校合并成为优化高校学科布局的主要途径。 重点学科建设是我国加强学科建设的重大举措。随着学科建设实践的深入,对学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学科内涵建设、特色建设和水平建设成为新的学科建设的重点。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在此指导方针下, 1986~1987 年共评选出 416 个重点学科。“ 211 ”工程作为“九五”期间国家唯一的教育重点建设项目,直接指向就是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学科,使这些学科成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 1998 年的《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决定,要相对集中国家的有限财力,调动多方面积极性,从重点学科建设入手,加大投入力度,对于若干所高等学校和已经接近并有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进行建设。今后 10~20 年,争取有若干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水平(简称“ 985 ”工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更加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继续实施“ 985 ”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 211 ”工程和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以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虽然历经一系列的改革,无论从“建”还是“设”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高校都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首先,我国大学学科体系松散,缺乏协同效应。在学科发展愈来愈综合化的今天,一流学科的建设依赖于群体效应和共生效应,单兵作战远远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工科大学为例,我们知道,工科的发展离不开理学的支持,理学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学的水平。麻省理工学院的第九任校长康普顿校长指出,没有第一流的理学院,就没有第一流的工学院。反观我国的大学,工学在规模上居于学校的主流,是典型的工科院校。而和工科相比,理学学科不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水平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滞后现象,理学和工学明显不匹配。其次,我国大学学科水平较低,缺乏示范效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朱清时院士曾说过,任何世界一流大学都有若干学科是一流的,但是世界一流大学也不是所有学科都是一流的。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一流,是因为拥有若干个同行公认、国际领先、优势突出的“王牌”学科,这些“王牌”学科多以主干学科的形式存在,在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上有力地支撑着所在大学的整体位置,使其居于先进行列。经过多年来坚持不懈地重点建设,我国大学的学科布局得到优化,学科水平得到提升,一批高水平学科脱颖而出。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们大学学科认受度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五、我国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重构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中世纪宗教特权横行的黑暗年代的学科与大学形同陌路的冰河时期,到当今时代学科和大学唇齿相依,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总结他国学科政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制定一系列学科政策,因此相继成为当时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由于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这些国家相继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在当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科教兴国”或“学科建设兴国”是唯一的出路。当今世界,美国的教育、科技、军事、综合国力无可匹敌,是真正的世界性强国。美国是大国,大国的发展惯性很大,估计美国的领先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撼动。但是中国还是可以生存的,也是可以发展的,中国曾饱受欺凌,中国能有今天来之不易,中国一定要发展,一定要再次强大起来并领先世界。 在科学兴起之前,全世界都主要在研究文学、神学等,科技发现或发明只是零星的现象。科学的出现直接导致了西方的兴起和东方的衰落与被奴役。科学的兴起也不是仅给西方带来福音,两次世界大战欧洲也是尸横遍野。唯一“例外”的美国似乎以为自己永远会“例外”,如今在世界上也制造了不少灾难。人文学科曾经因科学的兴起而没落,如今看来人文需要再次兴起,当然不是重复过去,而是要放眼未来。人文关怀对于个人的成长、对于学科发展和人类未来的指引都是至关重要的。中国需要汲取中国文化中对个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的精髓,提高公民的思想素质、对科技的热爱以及对人类未来的忧患。毛泽东说“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随着思想境界的提高,中国全民自觉、自励、奋发图强,必然离世界强国不远了。 随着我国大学学科建设实践的深入,大学学科建设体系已相对完备,学科水平明显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建设和管理能力显著加大,初步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学科建设体系,基本能够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社会进步中产生的重大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具有明显特色和较强优势。但不可否认,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学科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反映在学科建设模式上,从宏观角度讲主要有盲目追求学科规模、忽视学科结构的优化,学科结构趋同,多雷同,少特色;学科缺乏核心竞争力,学科体系各部分的互补互动功能不彰,整体效应得不到有效发挥。从微观角度讲主要是根基不牢,缺少主体学科;主干学科单一、趋同,特色和优势不明显;支撑学科薄弱等等。 解决我国大学学科建设模式问题,首先需要我们的管理层和基层踏踏实实做实事,不要只看指标、只看数量、只看眼前效益,而是要看质量、重长远发展、夯实基础干大事。其次要重视人文教育和思想教育,重视思想的指引性。中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没有大师出现饱受诟病,我觉得中国学术界很多人已经非常优秀了,由于思想境界的局限限制了其学术成就,因此很难成为大师。最后,要重视基础学科和支撑学科,建好一流的特色学科和标志性学科,注意学科之间的合理布局、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形成和谐的学科系统。经过一代人的努力,再过 30 年,中国必能涌现出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离世界性强国必不会太远。
个人分类: 怎样创建成功的科研人生|39287 次阅读|165 个评论
我们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
热度 32 qhwan 2014-10-25 11:55
国庆黄金周期间,适逢天津大学校庆。在敬业湖边的大道上高悬“迎接天津大学120周年校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横幅。每次骑车从横幅下穿过时,脑子里不由自主的咯噔一下。世界一流大学是这个样子的吗?不用说,自我在2002年春到天大工作之后,校园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办公室窗外正对的校长楼就是几年前新盖的。通透飘逸,要跨过长长的阶梯才能到达前台。几年前因找校领导反映药学院985工程二期专款被滥用的事去过,被校办人员挡驾,自能将文字材料委托他们转交,自此再无下文。天大的官僚习气可见一斑。校园干净整洁,绿树成阴,闹中取静,有了现代大学的摸样,这就是一流吗?以我在欧美的留学经验来看,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是培养出世界一流人才或做出影响世界的重大成果。我1988年9月入读爱丁堡大学化学系。学校刚搞完400周年庆典活动,校园内安静祥和,看不到一点庆典的蛛丝马迹。我想周年庆典无非是系列学术研讨会,重点是让师生校友享受脑力碰撞,激发思想活力的精神盛宴。我导师是John Knox教授,是化学系两个FRS(相当于中国的院士)之一,刚过65岁就进入半退休状态了。Knox教授物理化学出身,理论功底雄厚,是公认的色谱理论创始人之一。有Knox方程传世。虽然其历史地位不如他的前贤物理学家James Maxwell,但是人家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出了国际同行公认的贡献。反观天津大学,建校一百多年来,在一流人才培养和重大研究成果两个方面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不是以公里可以来丈量。除了外部大环境因素外,内部管理失序,评价体系落后,以长官意志行事,不尊重教学科研自身规律等等,都是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以我所在的药学院为例,建院十多年,发展缓慢,公用研究平台不完善,常有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感觉。前任院长由美国引进,学术背景不错,可是管理能力低下,行事独断专行,以个人亲疏好恶为标准处置学院的公用资源,学院士气低落,年轻人敢怒而不敢言。延误了学院发展的最佳时机。就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不称职院长,在第一届期满后未征求全体教授的意见,获得连任。在院长任上干了十多年。可见天大的用人制度问题有多严重。在研究型大学中,按理应该选拔具有相关教学科研经历和一定管理能力的专业人士来负责学院的管理工作。但是令人诧异的是学院的党委或总支书记是行政出身,大学本科毕业后留校工作,没有任何科研经历,却可以对教授们指手划脚,呼来唤去,大学里教授治学的传统被破坏殆尽。在她的眼里,衡量教授水平的唯一尺度就是经费与文章。这让我想起我老家的邻居。他家庭出身不好,没上过学,从小以理发为生。经过上山下乡之后回城进入一家毛巾厂任劳动服务公司经理。推销毛巾成功,发了点财。这下不得了,十个手指全戴上金戒指。情妇换了一个又一个。可是,好景不长,因伙同银行职员骗取贷款事发,被判入狱十年。一个人的品质恶劣,道德水准低下,有了钱之后,私心膨胀,只能加速他的堕落与毁灭。药学院有数人获取过973、863项目,我相信,如果认真追查资金流向,你会发现,不是大部分被挪用中饱私囊,就是被挥霍一空。钱来的容易,去的也快。没有人会去关心国家投入的经费有没有产生相应的产出和回报。最近,媒体曝光的李宁院士涉贪被逮捕。我相信只是冰山一角。985高校中大面积的贪腐窝案的起底只是时间问题。以天津大学的管理水平和用人制度,没有揪出几个窃取国家经费的硕鼠来,只能让人怀疑经办人员能力不够。当下中国,风气浮躁,一夜暴富之后,忘乎所以,虚荣心膨胀,不顾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底层民众利益和疾苦,化大钱,办大事,花钱买文章,买文凭,买世界一流大学的奇思怪想,层出不穷。连处于学术殿堂里的副部级官员们也中招,匪夷所思。
6425 次阅读|30 个评论
捐助哈佛还是捐助北大?
热度 65 weijia2009 2014-7-27 16:43
捐助哈佛还是捐助北大? 贾伟 近日,SOHO中国董事长 潘石屹与美国哈佛大学签订协议,出资1500万美元 (约9300万人民币) 设立“SOHO中国助学金”,以资助中国贫困学生接受世界一流教育。 此举一出,引来网友热议。 诺丁汉大学经济学教授 姚树洁义愤填膺地把老潘和日伪时期汪主席作了个类比:汪精卫投靠日本,没有导致中国灭亡; 潘石屹把钱撒给美国大学,更不会导致中国大学的败落。老姚同学接着铿锵有力地说: 潘石屹看不起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没有关系,就权当中国这片土地,中国那些傻X到底的买房子,养肥了一个不孝之子,让他显摆去吧。有良知的中国人,大有人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崛起,中国的崛起,依然是历史的必然! 其他网友们也跟着纷纷吐槽:老潘为啥不捐给中国高校? 中国落后地区的教育需要改善,9000多万人民币为何捐给美国?潘石屹是在为哈佛贫困生捐款还是为自己儿子买哈佛的入学通知书?网上还出现了一个民意调查:你赞成潘石屹捐款给哈佛还是北大? 今天的公众人物,怎么做事都会有争议,捐了钱会挨骂,不捐钱也会挨骂。网民有议论的权利,潘石屹自然也有花自己钱的权利。我在这里提供两个评论。第一,资助中国的贫困生上美国哈佛或其他高校,可能并不需要跑到对方高校签合同,把钱送过去的。你可以在中国或其他地方 设立一个基金会 即可,那些被录取的贫困生来申请,资格审查通过后,基金会向学 生(也可以代学生向校方)提供学费以及其他费用。潘总真心为中国培养人才的话,可以仿效三十年前创立的 CUSPEA 以及 CUSBEA 项目,真正为国内优秀的贫困学生到美国一流高校学习开辟一条通道。当年的这两种奖学金,一个是 李政道 教授发起的,为中美物理学联合招生项目(China - United State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gram),另一个是美国康乃尔大学的 吴瑞 教授(Ray Wu)发起的,为中国优秀学生赴美学习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项目。很多人不相信潘大企业家是在真心搞慈善,但我想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今天的中国富商们财富的确已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层次了,思想境界是个什么样的层次,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第二个评论是关于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梦。最近一些年我内心依稀仿佛好像总有个奇怪的感觉,那就是我们大学的发展路子有点不太对劲。大学努力的应该是教育和研究上的持续进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 为社会培养杰出人才和贡献卓越思想,但我们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把核心目标锁定在“世界一流大学”上面。在世界大学之林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应该是大学发展的一种自然结果,而不应该把它当作一个过程或一场运动来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地搞。咱们换个角度来看, 美国(前十几位的)顶尖大学都是私立的,也就是说它们主要是靠社会掏钱捐助和交纳的学费存活的,当然美国顶尖的公立大学也都有较强的吸金能力。你给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社会便给你回馈,向你输送钱财,让你活得越发的滋润。学校越是办得好,民间资本越是愿意流向它们。所以说一流大学彼此间比的是谁对社会的贡献大,谁的毕业生日后更成功,谁的思想和技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我们这些“正在建设中的世界一流大学”如985以及211们是靠行政拨款吃皇粮为主的单位。我们越是把力气花在如何“世界一流”的表面功夫上,距离社会对我们的人才培养要求就越远,社会上的财富就越不愿往学校捐,使得我们名校们对皇粮的依赖也就越深!从学校的角度去理解,给钱者就是衣食父母,谁给钱就得听谁的,这个“资金来源”某种程度上在悄无声息地左右着学校的理想、价值取向和前途。 再回到题目中的疑问 – 咱们潘总们口袋里的钱今天会往哈佛还是北大捐?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比较明了了吧?
12424 次阅读|79 个评论
[冯言冯语]世界一流大学的八大特征
冯用军 2014-5-28 23:51
老冯故事会iStory of Feng(冯用军说时事)之“何谓世界一流大学”? 唐山著名教育学者、河北历史文化讲师、中国最年轻资深大学评价专家、中国高考考研辅导专家 冯用军博士 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全球大学集团中的领军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核心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引以为豪的“文化名片”和“形象代言”。 世界一流大学通常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和国际化等方面处于全球最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它们就是世界高水平大学金字塔的塔尖。概况来讲,一流大学虽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都拥有极其鲜明的办学特色,其核心特征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 一、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 二、世界一流的毕业生校友; 三、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 四、世界一流的办学理念; 五、世界独有的办学特色; 六、世界一流的校长和卓越的管理团队; 七、世界一流的生源质量和校友服务工作; 八、世界一流的社会声誉和国际影响。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16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借鉴加州大学,把国科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热度 44 dwchen 2014-2-27 08:17
2013年,中国科教界发生了一件大事。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横空出世。 中科院白春礼院长,以正部级高官的身份屈尊亲任校长 ,果然不同凡响。世人对其期望甚高,希望其成为与清华、北大,形成三国鼎立之式。更有人期望 ,国科大能后来居上,一马当先,率先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让我们再看看在国科大主页上的辉煌介绍“国科大拥有一支由院系和研究所师资组成的高水平导师队伍,拥有学生开展科研实践的一流科研环境。目前,全校指导教师12658名, 其中院士330人 ,博士生导师6 185名。分布在各研究所的 3个国家实验室、8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16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4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实验室), 以及众多国家级前沿科研项目,为学生培养提供了宏大的科研实践平台。”。看来,国科大,真庞然大物也,实力之雄厚远胜于北大清华。 但是, 国科大,就像一道名菜,看上去很美,吃起来究竟味道如何呢? 中科院有一百多个研究所,分布在全国,顶级科研人员甚多,但是真正在国科大本校工作的屈指可数。世所周知,中国科研人员很忙,牛人更忙,连研究生博士生都没有太多时间指导。何况 中科院各个研究所与国科大相隔千山万水,如何分身有术指导本科生? 导师制听起来,很好,恐怕难以落到实处。这种特殊的体制和机制,使得国科大到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如何能尽快缩短这一差距呢? 首先我们看一看,美国最牛的大学或者说世界上最牛的大学。关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我个人来言,以我2009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1年的经历, 我认为世界上最牛的大学是加州大学。加州大学有诺贝尔奖摇篮之称,每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几乎都有加州大学的校友和教授,记得在我访问的2009年,就有2个诺贝尔奖和UC Berkeley有关,一个是Berkeley 的教授( 2009 - Oliver E. Williamson (Economics)) ,1位是Berkeley 的毕业生( 2009 Carol Greider , Ph.D. '87) 。在加州大学,获得诺贝尔奖纯属正常,校方也没有啥特别奖励,除了一个专用的停车位。 加州大学有十个分校,非常有名的是UC Berkeley,可与 哈佛、MIT和Stanford并驾齐驱。 比较有名的有UCLA, UCSD,可以其他私立一流大学分庭抗礼。其他分校的研究也各有特色,都具有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 如果把加州大学十个分校的实力合在一起将天下无敌,谁与争锋? 加州大学(UC)原来只有一所,就是位于伯克利的总校。 后来,慢慢发展变迁为十所分校,其中UCSF就是UC的医学院发展起来的、UCDavis就是UC的农学院发展起来的....。可以说, 加州大学十所分校,同根同源,同气连枝 。这些都与中科院的发展比较类似。只是中科院发展出的研究所太多, 已经到了分久必合的阶段 。合所建校,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也到迫在眉睫的时刻。 借鉴加州大学的发展,可以将中科院的100多个分散全国各地、功能交迭、难以发挥学科交叉优势的研究所真正整合为为10所一流大学,分别为国科大的十大分校: 国科大北京分校、国科大上海分校、国科大合肥分校. ..。其他七所分校在选址的时候,最好学习美国的伯克利、斯坦福,远离政治经济中心、座落在环境优美的中小城镇。 在北京,中科院有30多个研究所,实力最雄厚。如果能合并在一起,国科大(UCAS)北京分校应该是实力最强劲的。UCAS_Beijing类似于UC Berkeley。作为城市,上海可以洛杉矶比美,上海科大加上上海众多的中科院研究机构,UCAS_Shanghai的实力应可比UC_LA。中科大可以改名为UCAS_Heifei,并将位于合肥的中科院研究机构合并后,实力应类似于UCSD。 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并在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大幅度改革, UCAS将有可能在未来10年内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如果能 为中国贡献10所世界一流大学,中科院的贡献还是很大的。 以上建议仅供白院长参考,也欢迎广大科学网友批评指正。 中国科学界也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才能脱胎换骨 。希望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世界一流大学。 到时候,诺贝尔科学奖将会有源头活水,不断涌现。
个人分类: 国科大|14581 次阅读|113 个评论
我们距离世界一流名校到底有多远?!
热度 82 张海霞 2014-1-27 15:18
很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实在是无法回答,这几天到美国开会,顺访了加州的几个名校,也与这里的教授和学生做了深入的交流,特别是在UC Berkeley的访问,这感触实在是太刻骨铭心了,还是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做为一个努力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一线教师的心得体会吧:我们距离世界一流名校到底有多远?! 其实对于伯克利我很熟悉,因为8年前我在这里住过半年多的时间,4年前还来过一次,这次主要是带学生来看看,顺便访问一些老朋友和见识一些新朋友,一天的访问时间安排得满满登登,每一个meeting之间都要按分钟计算才行,所以一大早我就开车带学生从旧金山出发了,学校里停车很困难,提前跟化学系的一个教授说好她帮我预定了一个车位:但是我以前是在EECS从来没去过化学系,还真不好找,在校园里七拐八绕一通之后总算在一个很秘密的地方找到了写着我名字的车位,顺利把车停下,还有十分钟的时间,就在周围逛逛吧,可是没想到我们一转过来就看到著名的“诺贝尔奖停车位”(Nobel Laureate Reserved Space),还并排停着两辆车,再往上走,还有连着的5个,一共7个,很显眼的七个蓝色牌子在那里杵着,我当时就瞪大了眼、张大了嘴巴,因为在路上跟学生说伯克利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优惠就是校园里有一个永久车位,没想到这一下子就看到,离我停车的位置不到10米!学生拿手机拍了这一场景,我想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激励呀:你每天从这里走过都会看到这虽然不起眼但是很特殊的停车位(据说还有两个新得奖的车位还没有地方放),特别是你看到那车位上停着车,想象着他们还在实验室里、办公室里继续努力着,会得到多么大的动力继续前进啊! 就沿着这车位上去,我们进入了化学系的楼开始了一天的访问:参观化学系教授的实验室,接着是参观落成不久的新Nanolab和拜访EE的教授......马不停蹄地在交流着,直到我见到我以前的学生Zijing,教授派他来带我们参观他们小组的实验室,这个瘦瘦弱弱的马来西亚小伙子来伯克利读博士之前在我组里做过4个月的国际交流学生,后来拿了一个很棒的奖学金(读博士期间的所有费用包括参加会议和买书都全额资助,全球一共40人),来这里跟了一个超牛的教授读博士,现在已经是第五年了,乍一看Zijing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么的谦和低调(要知道他读博士之前是马来西亚排名第一的国际象棋大师啊),可是,走进实验室发现他的变化可是太大了,对每一个实验装置都轻车熟路,介绍起来充满了热情和激情,这个是我们最近在做的**工作、挑战**极限,那个是我们刚开始要实验的***新课题.....,如数家珍,我知道他最近刚发了一篇Science的论文,没想到这里还藏着很有几个同样档次的工作正在审稿之中,真是不得了啊!五年时间,Zijing在科研上已经成长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了,不仅是表现出来的他的论文成绩,而是他的思想和能力,他做科研的思路十分开阔,他掌握的实验能力和技术相当地全面,他面对挑战所表现出来的信心和拼命精神也是让人敬佩不已:他租住了离实验室最近的一个公寓,经常实验做到凌晨4-5点才回去!中午,教授说一起去吃饭吧,Zijing说现在得去做实验,1点钟要去听一个讲座,没时间。听着这样的对话真是让人心疼得流泪! 下午我们一起听了讲座,距离下一个访问中间有一小会儿的时间,我说我们在校园里走走吧:Zijing你也要注意休息啊,就当是take a break吧。没想到走到哪里都有认识他和他认识的人,就这样我们又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当然也遇到了认出我的科学网博客的粉丝(下次再专门写科学网博客的海外影响),可以看出Zijing是非常受欢迎的,他本人也是非常友善和乐于助人的,因为很多朋友都提到Zijing帮忙做实验的事情,还有他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跟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交流(他会几种语言),让人觉得很亲切、没有距离。这一趟短短的校园参观,让我对他更是刮目相看:想到了Zijing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真的没想到他这样与众不同和受欢迎!分别的时候,我说周末我约了在伯克利的学生们一起聚餐,提前给大家过个年,Zijing说周末是做实验的好时候,不一定能来,最后还是被同学从实验室里拖了来,他讲的参加国际比赛砸鳄鱼的笑话也成了这次愉快聚会的一个经典! 从伯克利回来,我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们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到底有多远?也许这就是答案:在伯克利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里教授的群体里有停泊着很多“NL级”的大科学家、大学问家,他们自己在努力同时每天他们的存在也激励着同事们不断地在科学的世界里探索不能停步;在伯克利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里学生的群体里孕育着很多“ZJ类”的青年才俊、未来之星,他们徜徉在科学的圣殿里、发现并挖掘着一个又一个宝藏,同时也激励、帮助和影响着周围的同学们一起走向更为广阔的远方!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我们距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周围的氛围还远远不是这样争创世界一流的氛围,很多学科的科研视野还远远看到没有世界前沿,就连我们的努力程度也距离已经是世界一流科学家的努力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其他的如果说有一定的难度和需要时间的话,那最后一条是我们最容易做到的,应该先有:让我们大家一起更加努力吧,没有任何借口也没有任何捷径,要想世界一流,努力是第一步!马年就要到了,让我们马上开始吧!
个人分类: 国际交流|25757 次阅读|87 个评论
教育沉思录之11: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启示
热度 1 yanjundu 2013-4-17 15:21
近日,阅读了一本关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世界一流大学或正在迈向一流大学的案例介绍,共十来所大学,先简要介绍一下其中三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成立于 1991 年,在 2009 年的世界 200 强大学中排名第 35 位(据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2010 年在亚洲大学中排第 2 位;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建于 1987 年, 2010 年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 28 位,在短短 20 年间从一所私立大学发展成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或者边缘性一流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建于 1905 年, 2004-2009 年均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前 30 位。下面我主要基于这三所大学总结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需的一些要素。 (1) 大学的自治 如果没有学术自由,研究型大学就不能履行其使命,也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在我的上一篇博文“ 大学自治 ”中专门阐述了大学自治的必要性。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让教学和科研人员参与大学的治理和决策。香港科技大学虽然是一所公立大学,但在很多方面都拥有高度的自治权,不用等待政府教育部门的批准就可以自由招生、开展科研创新和教学创新。新加坡政府授予国立大学自主权,使得大学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大量新的跨学科研究项目,例如发展纳米技术和交互式数字媒体等。而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同源的马来亚大学(由同一所大学分成两所),其校长由教育部部长任命,集权式系统的迟钝性使其管理在实现自身最佳利益时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到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所需的自治性。例如,新的专业设立以及课程内容改变超过 30% 时需要得到政府批准,聘用、解聘教师,以及教师的工资水平的决策没有完全独立于教育部,使得大学高层管理者难以请退效率低下的教师和奖励多产的教师。因此,有评论说“马来西亚大学的大学自治已经完全被腐蚀。大学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自由受到了有效遏制,本地大学的质量一直在恶化。” (2) 一流的教授和学者 创建一所顶尖大学的一个重要成功因素就是学校要有吸引和保留顶尖学术人员的能力,招聘一流的教授是快速建立国际知名度大学最具战略意义的方面。香港科技大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正是招聘了杰出的学者和科学家,所有教师都拥有博士学位,其中 80% 获得 24 所顶级大学的博士学位或者受聘于这些大学。在招聘时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模式,认为“对人才的选拔必须从上层开始,唯有一流人才才能吸引更多的一流人才”。香港科大聘任的第一任校长吴家玮是物理学家,曾在美国一所重点研究性大学担任过校长;第二任校长朱经武是高温超导的先驱,先前也在美国任教授,是著名数学家陈省身的女婿。他们为大学从国外挖了一批优秀的、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学术队伍。当然,要想挖人过来,诱人的待遇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学术人员的薪水可以与发达国家的同行相媲美,因为到香港工作,意味着从宽敞的美式风格的别墅搬到小公寓式的住房,还可能与在美国学习或工作的子女分离。虽然薪水不是唯一的因素,但是,工资在某种程度上是学者身份的象征,也是证明他们离开原来大学并非走下坡路的标志。同样,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全职教师都拥有博士学位, 60% 为海外归国的韩国著名科学家, 10% 为外籍教授。大学开出的条件也相当诱人:优秀的研究环境、每年只有两门课的教学任务、每六年就有一年带薪年假、一份有竞争力的薪酬(韩国最高工资水平)以及毗邻校园的公寓。 2010 年邀请 10 为诺贝尔奖或菲尔茨奖章获得者担任全职教授,每一位应邀的学者每年获得 100 万美元的薪水,另外还给他们提供额外的 400 万美元用于为期三年的研究经费和生活经费。 (3) 英文授课 以香港科大为例,虽然学生的校园生活是双语环境,但一直坚持用英语讲授所有的课程。从 2010 年起,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所有课程也用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在前两年参加高强度的、由以英语为母语的老师讲授的英语课程;每一份在大学发布的正式文件都有韩语和英语两个版本。用英语授课,有助于招收国际学生,让毕业生能很好地参与国际化竞争,也能吸引国外的教授。新加坡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李光耀,提出英语作为新加坡学校系统的教学语言,这一个政策奠定了英语作为共同语言的基础,把所有种族背景的公民衔接在一起,也把新加坡的教育和世界教育联系在一起。正是如此,新加坡国立大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 2008 年的国际学生人数占三分之一以上。 (4) 仿效欧美高等教育 香港科技大学以普林斯顿大学为蓝本建立了高等研究院,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参观、思考和举办研讨会的中心。而韩国的高等教育在 1910~1945 年受日本的影响,目前主要效仿美国高等教育系统。浦项科技大学的建设时以钱学森工作过的加州理工学院为范本。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了支持教育方法的多样性,以美国研究型医学院为模板,并与美国的杜克大学合作成立了新的医学院,同时继续扩大现有的英国模式的本科教学医学院。此外,还在酝酿一个新的住宿学院制,汲取剑桥和牛津学院元素。当然,效仿不等于照搬,还是要根据国情进行适当的调整。 此外,新建学校第一次招生时的宣传活动也尤为重要。 1991 年香港科技大学成立之际,对第一次招生高度重视,因为吸引公众的关注可以提高其声誉。学校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方式,学校向社会开放,接受外来参观,尤其是有潜在学生的家庭。新设计的校园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周围的群山一览无余,靠近海岸是该校的一大亮点。学校邀请了约 250 所中学,每个学校派两名学生代表参加了这所新大学的奠基活动。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在第一年招生时借用媒体的宣传,向全国各地顶尖的高中学生分发宣传小册子,在校园举办科学营活动,以及在各大城市举办招生会议。在高等教育还是卖方市场时,很少有名牌大学愿意采取这些宣传手段,而香港科技大学和韩国浦项科技大学能够这样主动宣传,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因此揽得了优秀的本科生。这点对刚刚成立但尚未招生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菲利普阿特巴赫(美),贾米尔 萨尔米(美)主编。
个人分类: 教育沉思|4224 次阅读|3 个评论
实施Tenure制度就能够使中国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吗?
热度 2 leexj 2013-2-28 17:08
实施Tenure制度就能够使中国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吗.docx 建设和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已成为中国大学的“处心积虑”式向往,“世界一流大学”成为各个学校战略和策略文件里最走红、最时髦的词汇,此行为亦如多年以前中国大学的兼并风潮和学校升级变大自己的名称一样。事实上:许多大学建设“世界一流”之战略目标及追求指标不能不说清晰宏伟,但看看它们的教学及人事管理等各方面理念、制度及流程,却仍是二三流的固有“陈年老酒”——战略目标变了,执行体系不动;再看看那些名称焕然一新的大学们,却是“换面不换心”!近年来,一些大学为建设和跻身“一流”,想尽了各种招数,其中之一便是要拿来美国的Tenure制度,其逻辑是:美国大学如此之多一流,是因为实施该制度的结果;中国大学实施这一制度便能成为一流!呜呼哀哉:任何制度实施都有一个社会背景和社会体系作支撑,难道实施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都成为发达国家了吗?加拿大大学也基本实施了美国的Tenure制度,但枫叶国里有多少一流哪? 有感于此,笔墨捉文,仅供相关人士探讨,若能有什么促进——当然不敢奢望;只愿中国大学在建立创造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上的体系能力上能够科学、系统、辨证;处理好战略力和执行力的关系。大学的决策者们应该清楚:制度是一个体系,绝不仅仅是一个目标!想法若何相关群体有什么冲突,观点有不当之处,就当您没看见此文吧! 一、正确看待美国大学的 Tenure 制度 正确看待 Tenure 制度正反两个方面效果,并结合中国国情是有效推行此制度的前提。目前,如果我校将 tenure 制度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途径或只看到 tenure 制度的正面作用,是违背科学的,是达不到领导层所期望的。任何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都具有路径依赖( path dependence )特征,即具有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例如并非实施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都能够成为发达国家。 Tenure 制度正效应不言而喻,但我们在实施该制度时一定要把握以下两点: 一是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美国对大学 tenure 制度进行了激烈辩论,并总结出很多负面效应,并针对其负效应提出了很多改革措施。 自 1972 年,美国大学 tenured 或 tenure-track 的教师( professor and associate profess )比例在稳步下降。美国教育部统计显示, “the combined tenured/tenure-track rate at 56% for 1975, 46.8% for 1989, and 31.9% for 2005. That is to say, by the year 2005, 68.1% of US college teachers were neither tenured nor eligible for tenure; a full 48% of teachers that year were part-time employees.” 与此同时,非终身教授( faculty working off the tenure track )的比率在稳步增长。针对 tenure 制度的弊端,特别是财政紧缩的时代,美国一些大学开始实施 post tenure review 制度,即对那些终身职位的教授开始考核,如果科研水平、项目和专业方向落后都会被 off 掉(这一点,大学的决策层应该认真研究)。 二是并非所有美国大学都实施 Tenure 制度, 而是有另外的制度。 这其中就有著名的 HYJ 制度 。即 Harvard-Yale-Johns Hopkins System 。在这种制度下,学校教师分为 senior faculty 和 junior faculty 。 senior faculty 就是 professor ,正教授,有终身职, junior faculty 没有终身职,但是 junior faculty 的叫法,各个地方有所不同。像哈佛大多数系,也都是分为 assistant professor 和 associate professor 两档,但是也有些系,比如数学系,还有其他的职位。像耶鲁是分为 Gibss assistant professor 、 assistant professor 和 associate professor 三档。助理教授升为副教授,副教授升为教授,只要自己的教学科研足够出色,是肯定可以升职,没有名额限制的,这是 HYJ system 和 tenure system 最大的不同。两个 system 另外一个不同点,就是在 tenure system 里, tenure-track 的职位是非升即走的,即 tenure track 的助理教授,在一定的年限里面如果无法晋升副教授,那么就自动被学校解职。但是在 HYJ system 里面, junior faculty 是合同制,只要学校愿意续合同,是可以做一辈子的。 另一类实施非 tenure 制度属于公司合同制度 , 这类大学属于赢利性大学( Proprietary University or colleges ),从来没有实施这一制度,比如 the DeVry Institute, ITT Education Services, or the University of Phoenix 。在这些大学里, tenure is replaced by a sequence of employment contracts, renewable indefinitely at the administration’s discretion . 二、美国大学对 Non-tenure-track Faculty 的基本制度 美国大学对 Non-tenure-track ( NTT )教师( faculty 而非 staff )实施根据年度合同雇佣制度。与 tenured faculty 相比,薪水较低且不能享受学校的诸多福利政策和进入决策体系。 NTT faculty 被赋予各类不同的 titles ,例如 visiting professor, adjunct Professor, research professor, acting instructor, acting professor, teaching professor, extension professor, consulting professor, clinical professor ( 医学院 ) , lecturer, senior lecturer, instructor, or reader. 典型的有四类: adjunct professor, research professor, senior lecturer 和 lecturer 。 NTT faculty ,分为 full time 和 part time 两类。 Full-time NNT faculty 主要有两类: research faculty and teaching faculty ,但通常情况下要只做研究要么只承担教学,很少兼而有之。研究性 NTT faculty 的薪酬大部分或全部来自项目经费或捐助,一些不承担其他行政性职务者(此类相当于我系现在的项目研究员),项目结束没有经费了即自动离开。教学型 NTT faculty 根据教学量计算薪酬,但比 Tenured faculty 学时薪酬低,且工作量较大,有时一学期要上 4-5 门课程。 NTT faculty 真正面临的问题或不利条件是缺乏长期工作的安全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大学都实施了雇佣一定年限后(通常是 6 年)给予长期聘用制度。如果一个 NTT faculty 成员在 6 年内,提供了满意绩效,那么学校就可能给予长期雇佣合同。这就是著名的“六年规则( the six rules )”。教师六年后续聘的合同被给予事实上的 tenure ( a de facto granting of tenure ) 。 三、对 Non-tenure-track 教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实施 tenure 制度后,要十分重视对非终身系里教师的制度设计,因为正如美国教育统计显示, 2005 年美国大学的 tenured 和 tenure track 的平均比率仅为 31.8% 。下表是伯克利哈斯商学院 faculty 情况,其中 tenured 比率为 33.9% 。因此,如何对占多数比率的 NNT faculty 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是一个重要课题。 Faculty of Haas School of Business, UC Berkeley Tenure-track No tenure-track 93 116 Professor Associate professor Assistant professor Adjunct professor Senior lecturer Lecturer 50 19 24 12 9 95 1. 要明确 tenure 制度的理念和原则 1) 首先要清楚 tenure 制度不但有正效应还有负效应,这样才能科学构建并有效实施适应中国国情和各大学自身情况下 tenure 制度。特别在制度安排和设计上要避免美国 tenure 制度的负效应。 2) 必须认清并非实施 tenure 制度就能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加拿大大多数大学也实施了这一制度,但该国大学并非像美国大学一样绝大多数是一流的。 3) 任何单体制度的实施都有一个社会制度、文化和历史背景,美国大学的 tenure 制度以美国的整合社会文化和经济系统为支撑的。上述三点更需要中国大学决策层科学认知。 4) 要明确好实施 tenure 的几个原则,如一些大学院系已经提出的“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此外,要坚持正激励为主,一项制度的实施首先不是约束而是激励。同时,不要为制度而制度,而是围绕如何发展学科、如何创造世界一流成果、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设计和实施这一制度。 2. 对 Non-tenure-track 教师的激励机制 中国大学 目前对教师的考核的大类指标和美国大学一样:科研、教学和服务(对校、院、系的行政工作),因此对 NTT 教师的考核总体离不开这三个层面,但实施 tenure 后,应该对学校和系相关制度(职称、薪资、项目经费管理等)都要进行改革,否则难以达到应用的效果。 3. 对 Non-tenure-track 教师的约束机制 根据科研、教学和服务的具体指标进行约束,包括离职细则。
392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原创性是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
ssglwu 2011-10-19 11:11
吴国林 程莹:原创性是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 作者:陈彬来源:科学时报 http://www.sinoss.net/2011/1018/36881.html 去年 4 月,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在做客华中科技大学时曾公开表示,中国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一年后的 10 月 15 日 ,在 2011 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上,另一位学者 ——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莹发出了同样的声音。      国内高校难称一流      程莹是国内最著名的大学排行榜 —— 上海交大版大学排行榜的主要制定者之一。他之所以作出这样的结论,依据也在于近几年他对这一排行榜上各高校数据的分析。      上海交大版大学排行榜自 2003 年开始制定,如今已经是第 9 年。在年会上,程莹将 9 年间部分高校的统计数据作了比较,并将世界范围内的前 100 名高校定义为 “ 世界一流大学 ” 。这些大学具有一些普遍的共性,诸如几乎每所学校都会有几名诺贝尔奖得主或专业领域奖项得主。 10 年中,每所学校每年在《自然》、《科学》杂志中发表的文章都达到 30 篇以上,研究论文总数也达到 3000 篇以上。这些也都标志着学校科研、教学能力的水平。      通过比较,程莹发现在过去几年中,美国高校始终有五十七八所高校能够进入前 100 名;欧洲高校能占到 1/3 ,亚洲和大洋洲总共只占 1/10 。而在世界前 500 所高校的排名中,美国高校比重虽然最大,但这几年一直呈现减少趋势。亚洲高校比重则在增加,从之前的 74 所增至 89 所。程莹表示,亚洲崛起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高校在政府的支持下,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数量从最早的 8 所增至 35 所(大陆 23 所、香港 5 所、台湾 7 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高校的入围数量在增加,但排名普遍靠后,目前只有清华大学一所高校进入前 200 名,前 100 名更是无一入围。 “ 正是从这个角度,我认为国内没有一所高校能称得上是 ‘ 世界一流 ’ 。 ” 程莹说。      制度问题阻碍原创性科研      程莹认为,评价一所大学的水平如何,需要考虑教学、科研等诸多方面,而纵观近几年的数据统计,目前国内高校与国外一流高校相比,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重大原创性成果太少。      对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程莹分析,一方面,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受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一直将教学作为自己的 “ 本职工作 ” ,忽视科研的重要性。这种现象直到上世纪 90 年代才得到改变,尽管近几年国内高校对科研日益重视,甚至出现了 “ 重科研、轻教学 ” 的现象,但毕竟 “ 先天不足 ” ,这是客观因素。      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 科研管理制度问题。 “ 创新要有学术自由的保障,研究人员可以凭借自己的兴趣,充分发挥学术自主性,而不受考核制度等的限制。 ” 程莹说,目前我国高校中,普遍实施的依然是公关式的科研,由于制度的限制,科研人员很难静下心来搞科研,也就很难出现 “ 大师 ” 。      国内学科排名将更关注质量      在年会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王立生透露,国内高校间新一轮的学科排名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正式启动。此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2 年开始尝试在国内高校中进行学科排名,如今已经完成了两轮。      与前两轮排名相比,新的学科排名将更加关注各个学校的学科质量,而非学科规模。每所高校对各自学科投入产出比的计算则会成为评价学科质量的重中之重。王立生表示,近几年,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持续投入,已经使国内高校在资金方面变得更加宽裕,但资金的增加并不代表着可以低效率使用。 “ 好钢还是要用在刀刃上 ” ,资金使用的效率将成为关注的重点。      王立生说,教育部已经开始考虑在不久的将来,开展国际学科的排名。 “ 从我们自身的角度,用我们的理念进行国际学科的排名,将对国际学生流动发挥一定的参考、咨询作用。 ”
个人分类: 杂记|4271 次阅读|0 个评论
那些校园掠影-(1)本乡7丁目3番1号
热度 28 tashaxing 2011-10-11 13:34
那些校园掠影-(1)本乡7丁目3番1号
那些校园掠影 -(1) 本乡 7 丁目 3 番 1 号 眼下国内高校最时髦的口号当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甚至纷纷提出明确时限,谓之“ xxxx 年以前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此等豪言壮语不时惹来诸多非议,是否现实姑且不论,然国人急欲齐身世界先进之列的强烈愿望倒是无可非厚的。 胡适之先生几十年前曾大声疾呼:“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一些问题。”时至今日,此论依然不乏现实意义。当我们思考中国的大学教育时,倾听一下先生的声音大概没有坏处。有感于此,本人突发奇想,何不堆砌几段关于世界名校的文字,以为“研究问题”提供一些素材?人们总在争议大学之大门、大楼与大师之关系,众说纷纭,不同观点似乎永远也找不到交点。本文无意落入任何争论,只想整理一些世界名校的浮光掠影,供诸位欣赏之余进行思考。 开篇之作权且聚焦本人最熟悉的本乡 7 丁目 3 番 1 号 - 东京大学。希望这简洁、厚重的建筑,静谧、沉稳的校园风貌,以及那优雅的环境,能给诸位带来愉悦与思考...... 如果说那满园银杏蕴藏着东京大学的丰富情怀、那历经沧桑的安田讲堂标志着东京大学独立的大学精神、那一幢幢厚重的大楼象征着东京大学的内涵,则那简洁质朴的正门与赤门是否彰显着东京大学的格调、那静谧的三四郎池是否荡漾着东京大学的韵致呢? 赤门 正门 法文1号馆法文2号馆(法学部文学部) 工学部四号馆-材料工学科 资源学科 安田讲堂 三四郎池 三四郎池 三四郎池
个人分类: 海阔天空|7187 次阅读|64 个评论
管中窥豹:加州理工学院缘何名列第一?
热度 112 张海霞 2011-10-8 11:29
看到 TIMES 的排名中加州理工学院排名第一,不感到惊讶,因为若干年前访问加州理工我就有这样的感慨了,一个大学的好坏不在于别人的排名,而在于其实质的贡献,即使它没有排到前三的时候,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于小觑加州理工的名头,在加州理工获得博士学位是加盟一流牛校的敲门砖,为什么可以做到这样?我想从我对加州理工的访问中给大家一点启示。 第一次去是 2005 年的除夕,我们从迈阿密开会回来,同行的老师要从 LA 回国,我也正想到那里去访问下,于是就跟加州理工的 YC TAI (戴聿昌)教授约了去他那里访问,戴教授在 MEMS 界的地位可以用 “ 大佬 ” 来形容,因为正是他做出的世界上第一个微马达轰动了全世界,开创了这个领域,当然那时他是 UC BERKELEY 的博士生,后来到加州理工任教以来,成绩斐然,在很多重要的国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工作好、口才好、人非常的有个性,是学生们追捧的偶像。我在迈阿密的会上终于和戴教授说上了话,希望去他那里访问下,他爽快地答应了,时间约在农历除夕。开着租来的车终于到了帕萨迪纳,由于时间尚早,我们就决定先在校园里逛一下再去他的办公室,没想到这校园安静的如同放假,除了一个高一点的建筑外,其他几乎都是几层的平凡楼房,校园里倒是时不常可以碰见整理校园的工人,连个问路的学生都难以找到。还好,我们顺利找到了戴教授的办公室:妈呀,怎么是地下室?我太吃惊了,这么有名的教授在地下室办公?戴教授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带着我们参观了他分散在地下室和地上的实验室和学生办公室,我很难以想象这么多著名的工作都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完成的:他一个人,一个秘书,十几号学生,一个面积不大的超净实验室加上其他各种测试分析实验室,仅此而已,实验室的设备也是极其平凡的,没有任何特别贵重的高精密仪器,虽然那之前也去了不少有名的实验室,可是,戴教授的 “ 个人作坊 ” 还是深深地刺激了我的神经,和其他人不一样,这里是一个人和他的学生的舞台,虽然人少,却是如此的高产和有影响 ! 我和同事带着自己的惊讶和戴教授去吃中午饭,去的是校园里有名 Faculty 餐厅,进门的时候戴教授就讲起了这个餐厅的故事,这是当年爱因斯坦住过的地方,每个新的 Faculty 来面试的时候,学校会安排他 / 她在爱因斯坦住过的房间住上几晚,算是一个特殊的见面礼,当然,可想而知,每个人也从此感到了这里无形中的氛围和压力,你来到的是一个世界大师云集的地方!落座之后,年老的服务生开始从容地服务,这是走进校园以来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人,但是不喧哗,一切都很有秩序,很温暖,于是我抛出我的问题: “校园里人为什么这么少,我开始还以为是中国除夕这里也放假呢?” “我们本来就这么少人!每年本科生才不过 800 人,全部在校学生也不到五千人,本科生都在教室里上课(十几个人的课),研究生都在实验室里,你在校园里怎么会见到人呢?!” “原来如此!那老师呢?” “加州理工加起来一共才 300 个教授!不过,你看,坐在咱们左手桌子上的那位是 *** 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右手靠边上那位是 *** 的诺贝尔奖化学获得者,我们这 300 个人里现在还有十几位在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呢!” 最后,戴教授补充了一句我永远忘不掉的玩笑话:“早知道做 MEMS 得不了诺贝尔奖,我当初就不做 MEMS 了!” 那一刻,我的神经彻底地被刺激了!虽然是一句玩笑话,可是它多么真实地反映了加州理工的底蕴!每一个在这里的教授都有着这样的追求,每一个人都有着这样的梦想,所以才造就了他们处处在科学上敢为人先、不拘泥一切的创新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为人类推开了一扇又一扇科学的大门、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小巧精致而又大名鼎鼎的加州理工的魅力所在! 那次访问之后,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尽管我们早就吹响了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号角,可是,这次访问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我们和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真正差距!很多人在强调物质上的差距,其实不是,我们真正差的是“不创新、毋宁死”以及“追求真善美高于一切”的精神和灵魂! 后来,和戴教授一起做了不少事情,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的坦诚和直率对我有着很大的影响,记得有一次和台湾的教授在一起谈论科研的问题,台湾的教授抱怨设备条件更新慢,戴教授当时就说:“真正的科学家是以三流的设备做一流的研究,而你们是以一流的设备做着三流的研究!”我在旁边当时就无地自容:我们国内的情况不正是这样吗?拿着大量的钱投入到设备的更新升级上,而这些高精尖的设备几乎都被严格看管着几乎没有用,更不要说几流的研究! 还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国际会议上讨论中国的科研问题,他感慨地指着站在讲台上作大会特邀报告的学者对我说:“只有你们站到这样的国际舞台上,北大才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 这些话长久地回荡我的耳边,戴教授是良师也是益友,他是加州理工 300 个教授中的一个,后来我们的几个好学生投到他的门下,都做出了很不错的成绩,还有人获得了重要的国际奖项,真是为他们感到骄傲!因为这些原因,后来也去访问过几次,加州理工也成了我给学生们上课必谈的一个话题:何谓世界一流大学?从加州理工那里我们得到了许多的启示: 所谓世界一流大学,是那些坚持“处处敢为人先、不拘泥一切” 的创新精神和办学理念的大学; 所谓世界一流大学,是那些团结了一大批像戴教授这样有魅力的名师并以他们为核心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的大学; 所谓世界一流大学,是那些吸引了一大批有才华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人一起互相激励和互相竞争的大学; 无论在哪里,只有具备了以上基本条件的大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 相比之下,再摩登的大楼、再贵重的设备、再庞大的规模、再显赫的 ”GDP” ,都是浮云!
个人分类: 国际交流|51844 次阅读|149 个评论
革故鼎新:思绪一缕——大学的命脉与高教改革
热度 3 pww1380 2011-7-27 12:28
革故鼎新:思绪一缕——大学的命脉与高教改革 杨文祥 大学的命脉是学术。 学术无禁区。如有禁区或在禁区中办大学,恐怕是办不成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的。 我国的大学很难为现代国际社会所认可,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因此,在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下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只能是 20 世纪 50 年代大跃进时期所提出的“五年超英,十年赶美”那样的一厢情愿和冒进与空想。
个人分类: 天地悠悠(Lasting Forever Heaven and Earth)|2205 次阅读|6 个评论
似乎找到了“中国能够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依据
热度 1 wangxh 2011-6-24 16:52
经过一个多月、十余次的训练,红歌比赛结束了。 无论如何,一群五音不全、唱歌跑偏的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能够完整地唱出来,也是相当不容易的。更说明,只要中国人想做事情,没有做不到的,就怕不认真、就怕走形式、就怕弄虚作假! 长江和黄河养育了伟大智慧的这个民族,华夏子孙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 中华民族修建了巍峨的物质长城,也造就了精神长城; 早期的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历时一年(另一部分两年多),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铸就了辉煌的长征,也只有中国人具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 ...... 由此可见,中国人创造世界一流大学也定能够成功,只不过要慢慢来,因为中国也存在着更多的“作负功”的人,他们像蛀虫一样腐蚀、阻碍着中国成就世界一流大学!有时候,治病比增强体魄更花费时间、精力与财力!
个人分类: 教之道|1864 次阅读|1 个评论
博主感言被科学时报“三言两语”收录---堪比SCI收录
热度 2 毛宁波 2011-4-19 23:01
博主4月15日发表一篇名为“ 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成为世界“一牛”学校 ”的博文。在该博文中,博主对时下一些高校盲目追求世界“一流”大学的风气发表了感慨。想不到被4月18日的科学时报收入“三言两语”的栏目中。感觉比被SCI收录要爽! 科学时报4月18日网页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1/4/243419.html?id=243419 三言两语 要想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还不如首先成为世界“一牛”学校,像老牛那样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耕耘。 ——毛宁波(个人博客) 专家与砖家,教授与叫兽,精英与精蝇,老百姓还是分得清的。 ——人民网网友 红十字会的“万元豪宴”,刺伤善心。 ——周蓬安评《网贴称上海卢湾红十字会一顿饭花9859元》。据《新京报》报道,微博博 友肖雪慧转发微博,贴出了一张付款单位为“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的餐饮发票,这张消费了9859元的发票一经公布,很快被上万博友转发。上海市卢湾区红 十字会表示,会迅速调查此事,并公布结果。(个人博客) 只有那些对自身容纳冲突能力极其自卑的城市,才会在盛大活动面前方寸大乱,胡乱地向辖内的民众展示肌肉,让老百姓口中有怨言胸中有怨气。 ——汤嘉琛评深圳“驱逐”“治安高危人员”。据报道,深圳警方日前宣布,为了大运会安保,有8万余名“治安高危人员”被清出深圳。面对质疑,深圳警方回应说,这些人是自行离开。(个人博客) 约谈只是控物价、防通胀的权宜之计。 ——谭浩俊评发改委约谈企业、行业协会控制物价。据媒体报道,为了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 胀预期,国家发改委近期已经约见了康师傅和联合利华等食品、日用化学品企业以及华润雪花、青岛、燕京、百威等啤酒巨头。4月2日,又会同商务部约请了17 家行业协会负责人,召开重要消费品行业协会座谈会。 (个人博客) 农民想往城市里挤,土地更想往城里挤。 ——卞洪登(个人博客) 《科学时报》 (2011-04-18 A3 观察 评论)
个人分类: 中国大学逸事|304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成为世界“一牛”学校
热度 4 毛宁波 2011-4-15 20:40
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成为世界“一牛”学校
时下好像很多学校都很关心自己什么时候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甚至还提出了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时间表,大有世界一流大学会雨后春笋般出现的趋势。其实要想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还不如首先成为世界“一牛”学校,像老牛那样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耕耘。 牛群路过长江大学,长江大学很实 际:“ 副省长郭生练来校视察 鼓励我校争创省属高校第一” (记 者 康群 通讯员 王祖琼) 4 月 14 日,副省长郭生练、省政府副秘书长黄国雄等来校视察,在听取学校工作汇报后,郭生练对学校合并组建以来、尤其是“十一五”取得的成就予以充分肯定,并鼓励学校再接再厉,争创湖北省属高校第一。 曾多次来校指导工作的郭生练副省长,在 6 号楼 205 会议室,认真听取了校长张昌民的工作汇报。汇报内容包括学校“十一五”主要工作成就、“十二五”发展目标及发展战略,以及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随后讨论式、交流式的座谈中,党委书记张忠家对郭生练副省长一直给予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了感谢,他说,正是因为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与支持,学校在发展定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学校“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促进学校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他提出了需要省委、省政府给予强力支持的几项事宜,如湖北省与农业部共建长江大学、增加研究生招生计划等。 针对学校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要求,郭生练副省长就有关问题当场给予答复,表示尽力支持。省政府副秘书长黄国雄也在讲话中指出,长江大学这几年发展态势很好,科研经费的逐年增长,说明学校与企业结合十分紧密,尤其是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符合学校实际。针对学校在“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发展,他提出建议:要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方向转变,努力为每名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要调整优化招生结构,减少市场需求少、高校设置多、就业难的专业。 副省长郭生练发表重要讲话。他说,长江大学“十一五”上了一个台阶,“十一五”是长江大学最困难的 5 年,也是最辉煌的 5 年,学校克服重重困难,交了一张比较亮丽的答卷。进入“十二五”,学校已绘制了宏伟的发展蓝图,鼓舞人心,相信长江大学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他要求,在新的发展征程中,学校要进一步注重内涵发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一定要更加重视学科建设,进一步发展好重点学科、优势学科;要创造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他表示,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省委、省政府将给予经费支持和政策支持,希望省属高校在相互竞争相互激励中不断发展壮大,希望长江大学“十二五”再创辉煌,争创湖北省属高校第一。 “我们一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扎实工作,努力进取。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有信心推进学校的大发展,争创省属高校第一。”党委书记张忠家表示。 荆州市副市长徐朝平,校领导朱业宏、张玉清、刘在洲、张万明、郭海敏、周从标等参加了座谈会。
个人分类: 中国大学逸事|2445 次阅读|3 个评论
一流大学能上能下,985 、211大学为何成了死结
热度 1 sheep021 2011-3-9 12:09
刚才看到一条“三手”消息:“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 3 月 7 日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时表示, “ 985 ” 、 “ 211 ” 已经关上大门,不会再有新的学校加入这个行列。 ”【 1 】也就是说,国家重点建设的 大学圈子已经被定格,早已进了圈子的可以“没事儿偷着乐”,没进圈子的只能在圈子外面“哭吧哭吧不是罪”。 俺不知道世界一流大学的排名是不是经常变更。但按常理,应该是这样,否则怎能叫“一流”呢? 干脆叫“一等大学”好了,还能世袭,一劳永逸。 “流”就是“流动”的流,流动变化,川流不息之意。因为流动,所以生生不息。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如果没有竞争机制,没有流动变化,水就会变臭,木头就会生虫。人也会腐败死亡。 既然我们号称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何要固步自封,自我了结,关起门来自己偷着乐呢? 难道是我们要另立门户,独创出“世界一等大学”。 很好, 不入“流”,还“等”不起?!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4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看待海外华人开出的“药方”?
Bobby 2011-1-13 16:30
曹聪博文《 朱清时 教授的眼光》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2853 贾伟的博客《也说 世界一流大学的眼光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03902 二位海外 华人 教授提出在中国办好大学要有世界一流大学的眼光及建立自己的基础优势和风格。无疑这些意见是十分有见地的,但如何用他们的药方来治疗中国科教界的病症,却需要考虑中国的特殊情况。 中国的特殊情况包括: 近乎单一的财政分配体制 (即使可通过私人募集资金亦不敌国家资金的分配,是否够用也是个问题)、 无独立的办学方针和路线 (要听命于教育部)、 巨大的城乡(及小城市和大城市)差别 (大学的不同地理位置这意味着引才、招生、申请项目、子女教育、生活便利等方面有着天壤之别)、 偏倚的大学发展路线 (不是往专精方向,而是往大而全的综合方向那条路线更占先机)、 科研机制急功近利 (表现在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重实用轻基础,以及项目资助方式和评估奖惩方式等方面)等。对于一张新办大学,起步最重要的还是考虑一些实际方面,选址、命名、筹资、引才、跟现有体制的协调等,不论是模仿一流大学,还是奠定自己的强势和基础,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28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开眼界了,看看这几所大学凝练出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
pukin 2010-11-30 18:33
今天看到一个帖子( http://bbs.netbig.com/viewthread.php?tid=65448extra=page%3D5 ),说是8所国防院校已有5所凝炼出自己的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挺有意思的,算是开了眼界了。 所谓八所国防院校,就是原来隶属国防科工委的7大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再加上隶属中央军委的国防科技大学。 三年前国防科工委被几个院士一纸状子(听说滴,没有考证啊)在人代会上被撤销了,和信息产业部合并成立了工信部,因此上述七所大学也就归口到了工信部。 听说学校有人怀念隶属国防科工委的年代,说科工委是真给钱啊,工信部是真没钱啊^_^ 这个帖子说8所国防院校已经有5所提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我军特色 世界一流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航天国防 世界一流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空天信 世界一流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兵器国防 世界一流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三海一核 世界一流大学 俺简单点评几句: 1、我军特色。嗯,这个目标的确有特色,何时宣布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2、航天国防。航天基本上都是为国防服务的,捎带着为民用服务。哈工大可以考虑改名,现在这个校名不怎么给力。 3、空天信。北航的特色是航空航天,但北航计算机比较厉害,出过好几任校长,所以北航的BBS上有人调侃说北航干脆叫五道口计算机学院得了^_^ 所以北航的目标是航空、航天、信息一个都不少。 4、兵器国防。是冷兵器还是热兵器?这年头高手过招是神龙见首不见尾,飞机、导弹一通伺候,核潜艇、航母海上压阵,兵器只能小打小闹。难不成兵器国防也能成为世界一流? 5、三海一核。恐怕有不少人不知道啥是三海一核吧。三海一核就是海洋运输、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4个领域。看来以后的钓鱼岛、南海就靠哈工程了。 补充一下:哈尔滨工程大学就是原来的哈军工,哈军工当年可是大名鼎鼎,名气和实力不亚于清华。可是后来哈军工撤销了,主体部分迁往了长沙,就是现在的国防科技大学,还有一部分迁往了南京,就是现在的南京理工大学。留下了船舶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哈工程。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6454 次阅读|14 个评论
调动海外智力:北京大学111计划案例研究
Diaspora 2010-11-8 18:29
10 月 18-21 日,我参加了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 21 世纪大学联盟( AC21 )国际教育学术会议 http://gse.sjtu.edu.cn/ac21/index.htm ,并在会议上做了题为 Deploying the Chinese Knowledge Diaspora: A Case Study of the 111 Project at Peking University 的发言 。以下是在会议上所做的Presentation http://gse.sjtu.edu.cn/ac21/WCU/Cai.ppt ,与大家共享。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还是慎提“中国模式”的好
热度 1 lgmxxl 2010-10-20 09:05
最早进入国家 985 工程的大学的 9 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在 2009 年组成号称中国 C9 的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自此之后,他们就轮流召开一年一度的联谊会。今年的会议于 10 月 10 日 至 12 日在复旦大学召开。这次会议的一个亮点是:九所大学的校长们探讨了一个让人难以回味和理解的话题: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模式。 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模式首先是由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郭新立提出的。在他的报告中,他谈到了自己对过去 100 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认识: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到了可以更好地把握规律的时候,到了形成自己特色的时候,也就是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模式。他乐观地判断:通过中国模式的发展,我们现在具备了向世界一流大学冲击的较好基础。对于南京大学校长陈骏的提问:郭新立副主任的回答是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定要体现中国的元素,打下中国的烙印,你说这是不是中国模式?他说,我认为从中国的发展出发就是中国模式。 从以上文字中,很难准确把握郭副主任的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模式中的中国模式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路径还是标准。在日前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关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中,我们也看到这样同工同妙的文字:南方科技大学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要力争在短时期内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我们从中也很难看出,这里的中国特色是指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路径还是标准。看来,这个中国模式或中国特色要成为创建世界一流的法宝了。但我认为,在目前中国大学改革的关键时候,在中国大学努力探索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时候,还是应该慎提中国模式的好。 如果把中国模式当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则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们可以自己制定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任何标准,但这样做的结果无异于自娱自乐!由此可以推断,此处的中国模式更多地是指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路径。作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路径的中国模式,负面意义仍然是巨大的。 其一,中国模式可能成为政府和大学拒绝改革发展的借口 既然是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也就无所谓先进还是落后,也就没有与国外大学相比较的基础和平台。如此,现行的一些做法甚至广受诟病的做法就会披上中国模式的合法外衣来取得合法性。如当下的大学去行政化,就是如此。在中国特色、中国模式的作用下,我们看到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常务副职多了;在教育部的带动下,省级大学也有了常务副书记和常务副校长,正厅级调研员等。一些学校在去行政化的浪潮中,增加了校级干部职数,增多了校内正厅级人数。这可能就是在中国模式的护身符下取得的合法性。可以肯定的是,一些难以改革的问题,制约大学发展的问题,可能都会披上中国模式而保留下来。 其二,中国模式可能成为政府和大学拒绝成功经验的借口 学术自由、学术自治是学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教授治学、共同治理也是大学目前较为成功的做法。但一个中国模式就可能成为政府和大学拒绝成功经验的借口。当下中国大学中实际存在的以行政代替学术,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的现象,已经严重阻碍大学的学术自由、学术自治。中国大学的教授治学、共同治理也基本上是流于形式,或者成为大学行政权力的延续或帮凶。这可以说是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最为主要的障碍之一。虽然各个大学正在探索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正在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治学模式、治理模式。但一个中国模式 可能击垮所有的改革努力。 其三,中国模式可能成为政府和大学拒绝尊重规律的借口 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高等教育同样也其运行规律,大学也有其广受制约的运行逻辑。 潘懋元 先生把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归结为高等教育的外部规律和高等教育的内部规律,两大规律成为《高等教育学》取得合法性学科的基石。而中国模式可能使我们的大学举办者、办学者忽视教育规律,忽视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从而阻碍现在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如大学章程的制定问题,章程中应该最先明确的政府与大学的关系问题,都可能会因中国模式而遭拒绝使用国际惯例,使用被证明为成功的办学经验。当下中国大学中只有为数较少的大学有自己的章程,且大多章程只是为了有章程而制定章程,并没有发挥章程应有之作用。只有一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章程》,由政府制定,由人大立法机关审议公布,不能不说是中国模式在发挥潜在作用。 李斌,周凯 . 中国模式能圆世界一流大学梦吗 . 中国青年报, 2010-10-14 ( 6 ) .
个人分类: 大学之道|6355 次阅读|33 个评论
学校排名:“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的排名有何意义?
热度 2 饶毅 2010-8-16 12:00
各种大学排名,以凑热闹为主,经不起严谨的推敲。 2010年2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称北京大学在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排全球第19。如果能信几个记者(不管是白人记者、还是中国记者)瞎蒙的结果,我们已经是超过加州理工学院、Duke、普林斯顿的世界一流,可以半夜从梦中笑醒,他们该向我们学习。 上海交通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院有一个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 这个中心看起来真把排名作为其最主要(或者最知名)的课题,仔细收集资料,每年更新。如果是作为学术研究,可能对结果如履薄冰,不敢轻易全球发布,而从它热衷炒作来看,其模式更像热衷商业运作:不怕错的被人笑话,而怕没人关心其产品。 8月15日,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在交大网站以外独立发布了它 2010年度的世界一流大学学术排名,而且按学科分开列表,煞有介事。 仔细一看,它得出的结果,并不比国外记者的好多少。它列出的表,仍然不能代替懂行专家、代替学生自己了解。 以为在评价和判断学术相关的优劣,可以有客观标准,能够代替主观判断,也许是缘木求鱼? 如果各个学校什么时候真的开始激烈竞争在交大排名榜的位置,就像为了在SCI名列前茅一样如火如荼,最直接的后果是加剧急功近利。 而如果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用这些排名来决定到什么学校念本科或者研究生,那就冒着为误导做活生生注释的危险。 以生命科学排名来说,一般可能以为学科排名可以给选择研究生学校做参考。但是,如果仔细看,就很难用这个所谓客观的排名:因为即使生命科学的全貌,这个表格也有不少出人意料之处,使之失效。 不可思议的是,这个表格把Duke的生物远远排到UIUC后面,Ohio State University排到University of Chicago前面去。 而将分子生物学极强的Princeton大学放到五十开外,需要的不是一般、而是极端的创造性。 每年中国学生申请美国Brandeis研究生的很少,而Brandeis有几个领域非常强,Brandeis的中国毕业生骆利群,现在是Stanford 的教授,而Stanford学生物的中国研究生,几十年来没有一个做了Harvard、Stanford的教授。,但是Brandeis和另外一个有特长的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都不在排名的前100。事实上,如果中国某所大学,在有些领域赶上这两所大学,会是了不起的进步。中国学生喜爱有些领域的到这两所大学也会有很好的收获。 中国学生申请Rockefeller研究生的也不多,而Rockefeller的生物非常强,懂生物医学的人不可能将Rockefeller和 Wisconsin并列。而UC Berkeley不可能出前五,Washington University不会出前十。也不可能将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排在前四。 自己懂脑筋的学生,会有更好的选择。选研究生的学校,不仅需要了解全貌,最好要了解具体领域。不用这个表格,也不依赖其他排名名单,更好。 各个大学就更不能以这种排名作为目标。否则,为了这种排名,我们都不要追Princeton,而要向U Western Australia看齐。 附 1)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 世界最好大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 http://www.usnews.com/articles/education/worlds-best-universities/2010/02/25/worlds-best-universities-life-sciences-and-biomedicine.html 2)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 世界大学生命科学和农业排名 http://www.arwu.org/FieldLIFE2010.jsp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in Life and Agriculture Sciences - 2010 Methodology | Statistics World Rank Institution* Country Score on Alumni Score on Award Score on HiCi Score on PUB Score on TOP Total Score 1 Harvard University 100.0 75.1 100.0 100.0 94.2 100.0 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0.0 100.0 72.2 63.0 94.9 76.5 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78.4 94.1 54.3 51.0 96.2 76.3 4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55.5 74.7 51.1 70.9 87.0 72.8 5 Stanford University 0.0 53.7 82.1 62.6 93.5 71.3 6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92.0 43.9 47.0 64.4 88.7 69.4 7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at Dallas 62.0 76.0 45.3 44.4 97.1 67.8 8 University of Oxford 55.5 43.9 52.6 67.6 87.9 67.7 9 Yale University 62.0 27.7 57.4 62.7 92.5 67.0 10 Columbia University 73.4 54.6 44.2 55.5 90.5 66.5 11 Rockefeller University 48.0 82.0 49.0 32.9 100.0 66.0 11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Madison 55.5 34.0 54.8 70.1 82.9 66.0 13 Cornell University 48.0 19.6 65.5 70.2 82.0 65.6 14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62.0 58.8 35.9 63.3 88.8 65.4 1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48.0 0.0 64.9 63.9 89.5 62.6 1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78.4 0.0 51.1 63.9 90.1 62.3 17 Karolinska Institute 48.0 55.5 44.5 54.3 80.1 61.0 18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39.2 53.7 45.3 55.5 79.2 60.1 19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62.0 0.0 47.0 63.8 91.9 60.0 20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39.2 27.7 46.5 63.0 85.4 59.9 2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0.0 0.0 66.5 76.4 80.0 58.8 2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0.0 39.2 40.7 65.0 87.1 57.1 23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27.7 0.0 51.1 58.8 92.6 56.3 24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48.0 60.4 30.4 29.7 97.2 56.1 24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Ann Arbor 27.7 0.0 50.3 66.9 84.3 56.1 26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0.0 43.9 40.7 56.5 87.7 55.7 27 McGill University 55.5 0.0 42.6 62.6 82.9 55.5 28 Vanderbilt University 0.0 63.5 27.6 49.6 90.0 54.2 29 Kyoto University 39.2 0.0 48.7 70.5 70.2 54.1 30 University of Zurich 0.0 48.0 36.7 55.5 82.6 53.7 31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0.0 0.0 43.6 84.6 73.4 53.1 32 University of Florida 27.7 0.0 43.6 74.1 69.4 52.3 33 Duke University 0.0 0.0 45.3 61.3 87.8 51.3 34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48.0 38.0 28.1 46.0 77.6 51.1 35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 39.2 0.0 35.6 64.2 78.0 51.0 36 University of Wageningen 0.0 0.0 50.3 62.5 80.1 50.9 37 University of Basel 39.2 27.7 33.3 39.0 87.5 50.6 38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39.2 0.0 35.6 51.9 87.7 50.3 39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0.0 0.0 43.6 66.9 79.6 50.1 40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39.2 0.0 33.3 56.5 83.3 49.8 41 New York University 27.7 0.0 41.7 46.3 89.3 49.7 41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48.0 19.6 35.6 40.0 82.1 49.7 41 The 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0.0 0.0 41.1 60.2 87.4 49.7 44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 - Worcester 0.0 53.7 25.1 36.8 93.2 49.4 45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 27.7 0.0 38.1 52.0 85.1 49.1 46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27.7 0.0 30.8 67.8 73.5 48.3 46 University of Utah 0.0 31.0 38.8 44.2 81.7 48.3 48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62.0 0.0 28.1 44.0 86.0 48.2 48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48.0 0.0 25.1 60.5 77.7 48.2 50 Lund University 39.2 0.0 35.6 52.9 77.2 47.8 51-75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0.0 0.0 30.8 46.8 89.0 51-75 Emory University 0.0 0.0 38.8 51.8 86.4 51-75 King's College London 0.0 39.2 26.7 45.7 82.4 51-75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0.0 0.0 50.3 53.8 75.6 51-75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0.0 0.0 32.1 47.9 88.6 51-75 Osaka University 0.0 0.0 39.1 58.4 71.8 51-75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 University Park 0.0 0.0 45.3 49.7 80.4 51-75 Princeton University 0.0 39.2 30.8 33.2 93.5 51-75 Technical University Munich 39.2 0.0 33.3 46.1 81.4 51-75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 Columbus 0.0 0.0 28.1 58.0 78.0 51-75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0.0 0.0 39.8 56.3 72.1 51-75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39.2 0.0 12.6 60.2 81.1 51-75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39.2 0.0 30.8 39.4 87.5 51-75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39.2 0.0 30.8 40.9 82.2 51-7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0.0 0.0 40.7 45.9 82.8 51-7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55.5 0.0 28.1 32.0 87.4 51-75 University of Chicago 0.0 24.0 28.1 45.2 90.6 51-75 University of Freiburg 48.0 0.0 21.8 40.6 85.6 51-75 University of Iowa 0.0 0.0 35.6 43.8 85.6 51-75 University of Munich 39.2 27.7 12.6 50.8 80.0 51-75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0.0 53.7 28.1 40.2 75.5 51-75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39.2 0.0 21.8 39.9 87.4 51-75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0.0 0.0 37.7 43.1 86.0 51-75 University of Toronto 0.0 0.0 28.1 69.8 82.1 51-75 University of Virginia 0.0 0.0 40.4 42.5 87.8 76-100 Brown University 55.5 0.0 21.8 32.6 81.1 76-100 Cardiff University 0.0 43.9 12.6 38.1 77.3 76-100 Catholic University of Leuven 0.0 0.0 29.5 49.9 80.0 76-100 Catholic University of Louvain 0.0 27.7 21.8 38.9 77.8 76-100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0.0 0.0 39.8 45.1 73.4 76-100 Ghent University 0.0 0.0 28.1 59.7 74.9 76-100 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 0.0 0.0 25.1 39.3 89.6 76-100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0.0 0.0 37.7 51.0 72.2 76-100 Pierre and Marie Curie University - Paris 6 0.0 0.0 19.9 57.2 84.3 76-100 Purdue University - West Lafayette 0.0 0.0 32.1 48.4 77.6 76-100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 New Brunswick 0.0 0.0 38.8 41.2 80.5 76-100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0.0 0.0 28.1 44.6 83.2 76-100 Tufts University 0.0 34.0 26.7 36.9 79.0 76-100 University of Alberta 0.0 0.0 28.1 56.9 76.2 76-100 University of Arizona 0.0 0.0 28.1 49.5 78.5 76-10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0.0 0.0 39.3 43.2 76.4 76-100 University of Geneva 27.7 0.0 21.8 35.5 88.8 76-100 University of Goettingen 48.0 0.0 12.6 51.6 77.4 76-100 University of Helsinki 0.0 0.0 26.7 61.5 75.8 76-100 University of Montreal 27.7 0.0 17.8 47.6 78.6 76-100 University of Sydney 0.0 0.0 25.1 54.5 74.0 76-100 University of Tuebingen 55.5 0.0 17.8 46.0 77.3 76-100 University of Wuerzburg 0.0 0.0 34.4 40.9 82.3 76-100 Utrecht University 0.0 0.0 33.3 45.1 80.4 76-100 VU University Amsterdam 0.0 0.0 28.1 45.4 80.1 * Institutions within the same rank range are listed alphabetically.
个人分类: 社会|31744 次阅读|20 个评论
ETH:有大楼,更有大师
热度 6 jianxu 2010-7-13 03:50
ETH 是德文 Eidgeno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rich 的缩写(音读为 ai-ti-ha )。中文译为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或者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苏高工)。 ETH 是世界著名的理工科大学之一。据说,在世界一流大学 500 强的排名中名列第 27 位,但在欧洲范围内排名第一。 ETH 被誉为盛产 诺贝尔奖 的大学,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大师。其中,我们耳熟能详的几位有: l 发现 X 射线的伦琴。于 1901 年获得了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奖。曾任 ETH 的副校长。 l 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 1895 年来到苏黎世,准备投考该校,虽然他的数学和物理考得很不错,但其他科目的成绩不尽人意,学校校长推荐他去瑞士的阿劳州立中学学习一年,以补齐功课。 1896 年,爱因斯坦考入 ETH 。读大学期间,爱因斯坦迷上了物理学, 1900 年,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几年后成为该校的教授。 1921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l 沃尔夫冈 泡利 。揭示出原子内电子云的排列规律,发现了泡利不相容原理。获 1945 年诺贝尔物理奖。 l 理查德 欧内斯。发现核磁共振, 1991 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l 荣格 。心理学家, 1912 发表的《潜意识心理学》被认为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巨大里程碑。 瑞士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学教育和科学研究,认为人才是瑞士所拥有的唯一资源。 ETH 应时代和国家的需求而建立,是民族振兴的发动机和加油站。它不仅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且为整个国家、欧洲乃至世界从事科学研究。 ETH 为 公立学校,由联邦财政支持。据说,这里的教授拥有固定、而且充足的研究经费。不需要去申请、竞标。   ETH 的主楼大厅如同教堂般宏伟壮观,第一感觉就是 solid! 真乃文化造就辉煌也! ETH 主楼内随处可见的学生自习场所。便利、自由、舒适!能有机会在这里学习,真可谓是一种享受。 位于苏黎世城郊 ETH 的 Honggerberg 新校区。有科学城之美称。 Honggerberg 校园内一景。既是雕塑,又是可供休闲的雅座。 物理系宽敞、明亮的门厅内,一处局域温室下的植物景观 。 物理系大厅内一角处的爱因斯坦雕像 。 教授办公室外便是学术讨论用的 seminar room 。 教学楼走廊内的小型陈列品(各类古老的科学仪器),一方面激发学生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展现出原创从这里走出的历史积淀。 井井有条的实验室装备精良。更重要的是拥有专业、认真负责的技术人员。 瑞士人喜欢牛。他们也的确真的很牛!牛,来自于认真和追求卓越 ; 牛,来自于扎实的风格与创造 ; 牛,来自于精细与高品质 ; 牛,来自于将教育、科学与艺术的融合!牛,来自于崇尚智慧而非权势!牛,来自于和谐稳定而非瞎折腾! ( 2010 年 7 月 9 日于苏黎世至日内瓦的列车上) 相关联接 ISMANAM 2010花絮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17637 次阅读|24 个评论
[教育观察]世界一流大学的定性定量标准
blueyye 2010-5-25 12:21
浮躁时代涌现浮躁事物,没有一流的功底和体制却老嚷着要成世界一流大学,说大话迎合真无地自容,说实话包括北大清华浙大复旦等等名校在内,中国大学大多不过世界三流。 定性而言,世界一流大学要能凝聚国际优秀教师、吸引全球优秀学子、创造世界领先成果、涵养优秀文化、引领时代精神;而放眼中国大学,到处是忙忙碌碌,“老师、老树、老楼”固然还有一些,但大师、大德、追求真理、自由探索的大学精神却稀缺难寻 … 唉,休谈一流。 定量而言,有一个简洁的参数可以参考,这就是每个大学在 ESI 中的十年 h 指数,按一流大学 150 ,二流大学 100-150 ,三流大学 100 ,明摆着 1999-2009 数据差距: Harvard 432; Stanford 320; MIT 295; Yale 266; Oxford 263; Cambridge 255; 东京 242 ;京都 207 ;港大 124 ;北大 99 ;清华 86 ;复旦 66 ;交大 63 ;浙大 58 ;南大 54 ;武大 27… 当然还有其他量化测度可用 … 唉,羞于启齿。 中国大学中跃进二流者仅港大而已,别在 Times 一家之言的亚洲第一中陶醉。曾担任北大校长的 许智宏院士 和曾担任武大校长的 刘道玉教授 近来也先后提醒大家清醒清醒,通往一流大学的路还很漫长 …
个人分类: 教育观察|3917 次阅读|1 个评论
华山论剑
热度 1 weijia2009 2010-5-10 05:12
最近关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讨论依然如火如荼,我上次的博文我们到底算几流后面依然有网友追问为何不说明咱们的排名到底在哪里呢?只怕就像刘道玉先生说的那样,关于一流大学,没哪个国家比在我国谈论得更多,但又被人们理解得那么少的了。不仅仅是高等学府,我国的其他领域和地方政府也在近年突然加速,毅然决然地向世界一流挺进。小到县城、村镇一级的政府也都不惜化巨资提升影响力,兴建一系列民俗文化村、主题公园、豪华办公楼、山寨中国馆等等,你要是华夏最大,我就世界第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总而言之,人心浮躁,物欲横流只怕是我们当代社会响彻每个角落的一种旋律! 记得04-05年前后上海启动过一项称为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的战略。当时的思路是由市府拿出一笔钱重点扶持一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和领先技术,以项目的形式对它们进行资助,每个项目资助力度在5000万元左右,支持对象是沪籍企业,科研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申报。这样的支持旨在对研究成熟的新产品进行市场化的引导,对已上市的产品给予助推,将其逼上一层楼,所以整个行动内部叫法为引逼工程,口号是要走通科教兴市的华山天险一条路。这件事情在轰轰烈烈运行了两年后不了了之,主要原因应该和上海市委的领导调整有关。我想在这里说一个当时的印象,第一年市府准备了20亿元用于引逼工程的经费,但当年实际投放下去的只有2亿出头,也就是说这么大的投资力度、全市范围的动员下,各个行业及郊县申报上来的有创新性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竟然寥寥无几。偌大一个挂满了 创新、一流标语的现代大都市,到亮剑的时候,一干企业竟然发现剑袋空空、囊中羞涩了!上海如此,全国其他省市曾经是什么样一个科技竞争力,我们就不必多评价了。 科学网有几个名博曾善意地提醒过我们高校人才队伍的现状,有的说中国本来就没有多少真正有特色且高水平的实验室,当然更极端的说法是我们绝大多数(百分之九十九)的教授是不合格的。如果我们认为他们的说法没有根据,不妨在咱们的科教系统再搞一个小型工程,可以叫亮剑工程,让每个冲世界一流的高校跟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任何一所一流高校在相同或相近的研究方向直接比较一下自己的教授和实验室的水平,现在网络发达,应该不会费太大功夫。假如我们每个大学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师资跟国际一流大学不相上下的话,那也就无可厚非了,这个一流争一下也无妨。如果我们学校跟人家水平相当的师资不足百分之几的话,那么我们的相关领导们是不是可以不要再去鼓噪这些令人血脉贲张的近期目标,埋下头来为我们高校的长远发展做点实事? 以前爱看武侠小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里曾两次描写过华山论剑。第一次,黄药师(东邪)、欧阳锋(西毒)、段智兴(南帝)、洪七公(北丐)、王重阳(中神通)五人在华山顶上斗了七天七夜,最终王重阳击败四人获胜。第二次华山论剑,王重阳已逝,二十岁的郭靖接他岳父黄药师和师父洪七公三百招不败,两位长辈便默认郭靖天下第一。而一般读者不太注意的一个地方是《神雕侠侣》末尾又出现过一次华山论剑。黄药师、郭靖和杨过等三代高手重上华山,不期遇到几十个陌生人在华山顶上热烈地聚会,在讨论要按照华山论剑的规则比武推选武功天下第一。当时这几个大师级的人物都吓了一跳,以为江湖人才辈出,自己已经被历史的步伐抛在后面了。直到那些热情的与会者一亮剑,才被看出原来也就是一批不入流的江湖混混在瞎闹。很多年前我读到这一段时捧腹大笑,以为金庸先生在此笔锋一转,编个笑话在跌宕起伏的长篇小说收尾时增添一份幽默出来。现在回想起来,似乎不能这么看了。这哪是幽默啊,前两段华山论剑是虚构的,而这一段才是最真实、最精彩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8931 次阅读|20 个评论
如何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
Synthon 2010-5-8 15:58
科学网上有大量的博文,介绍出国看过之后,甚至没有出国,各种场合听到读到国外的情况,然后就开始讲,国外是这个样子的,国内是那个样子的,咱们连这个样子都没有做到嘛,距离世界一流大学好远啊,等等。 要说清华北大不如哈佛,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至少科学网用户都应该知道。所以博文要是想论述哈佛比清华北大强,那么我觉得这篇文章应该马上删掉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有啥讨论的? 还好大多数博主没有停留在这一步,他进一步的开始寻找:哈佛在哪些方面比清华北大强。但是他找的对不对呢?是不是因为哈佛比清华北大强了,所以不管什么地方,只要清华北大的做法跟哈佛不一样,就要按照哈佛的模式改过来呢?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请跳过我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不是给你写的。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请往下看: 既然我们已经达成共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照搬哈佛,那么,哪些地方应该学习哈佛,哪些地方应该保留我们自己的东西呢?很显然,很多作者只是看见一处清华北大跟哈佛的不同,就开始写他的文章,他并没有很好的论述,他发现的这一点不同之处,哈佛比清华北大好在哪里,他也没有论述,清华北大如果改成哈佛的这种模式,会带来什么好处。而恰恰相反,他是仅凭哈佛跟清华北大的一点不同之处,就把清华北大说的一无是处,这,不是很好的论事的方法,自然也不能得到在下的认同。 我想,科学网提倡的好的论述方式,应该是首先发现不同,之后思考其中的差异,寻找差距,并探索缩小差距的办法。而对于大量的发现一点不同便把国内高校一棍子打死的文章,我觉得不是什么好事。
个人分类: 科教评论|4428 次阅读|4 个评论
[教育观察]世界一流大学如何衡量
blueyye 2010-5-8 11:59
国内高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习惯了,实际上却不知道世界一流大学如何衡量,难得有 刘道玉先生这样曾身居高位的人还保持着清醒 ,否则只要定下大跃进日程表、一流大学似乎就指日可待了。 赞同康德的论断:大学是学术共同体,它的品格是独立追求真理和学术自由。没有 独立、自治、民主、自由、质疑 和 批判精神 ,哪会有世界一流大学 ?! 追求真理和学术自由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独立、自治是追求真理和学术自由的保障,只有坚持独立自治、维护学术自由,才能涵养学术大师、培育精英人才,进而才会有一流大学的兴起
个人分类: 教育观察|2257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种地类比法”谈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造就一流人才的问题
cuizhendong 2010-4-25 18:38
近来,大家一直对 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 钱学森之问 及 大师 等话题的讨论热度一直不减,我也不可避免地被 热传递 到了。北大前校长许智宏先生前阵子发表了 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 的观点,骤然引来热心博友们的纷纷 围观 和热议,对其观点褒贬不一,但这恰恰反映出大家一直对世界一流大学保持着极度的饥渴和疯狂的迷恋。我在许先生的言论中还是找到了一些共鸣点的,比如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有些功利 、 中国大学软环境建设很差 、 如果大学的土壤变得非常肥沃,总有一天诺贝尔奖会在中国出现 等。 从许先生的言论来看,可以将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及造就一流人才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归结为中国大学教育软环境和 土壤 的问题。这又跟我种地的出身和 修理地球 的专业扯上关系了,于是我尝试着以自己熟悉的 种地理论 来谈谈我对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造就一流人才的几点认识。 农民种地的目标自然是要多打粮食、有个好收成,因此在播种之前要对土地采取深耕、保墒、施肥等一系列措施,为即将植入的种子提供一个肥沃的土壤环境,这样才能保证较高的种子成活率(发芽率)和茁壮的幼苗生命力,至少不会让一些种子不发芽或萌芽后不久因营养不良而夭折。可见土壤是保证种子成活和庄稼苗健康茁壮的根本所在,也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根基所在。与肥沃的土壤相反,盐碱地里几乎是不长庄稼的,或者少数地方勉强长着严重营养不良的庄稼。我大四在胜利油田实习时,第一次看到盐碱地,稀拉拉地长着几根荒草,甚是荒凉,当地的农民多数已经 弃耕从油 了。 由 种地类比法 可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和造就一流人才或大师级人物,与农民伯伯种庄稼同此一理。在这里,各位大学校长大人及教授们就屈尊当一回农民伯伯吧(呵呵,校长算是农民家里的户主,教授们就是家庭成员),大学里的硬件设施就是大学校长们耕作土地的家伙事(如拖拉机、犁子、耙子、播种机等),而大学文化和软环境就是土地、土壤,学生就种子或幼苗(这是农民的命根,更是大学的命根)。等这些要素齐聚一堂了,大学也就可以开始 种地 了。校长和教授们的 科学种地 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怎么选择优良品种(可造之才)和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壤的效力,而硬件设施都是他们手里的生产工具。 要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校和那些要争做粮食高产大王的农户一样,都被一个象征着顶尖水平的荣誉所吸引着,要获得这一荣誉就要 大干苦干加巧干 了,懒庄稼汉地里多半会长满了杂草,懒校长和懒教授们也多半会培养出庸才(当然也有例外)。在当下的中国,那些 211 和 985 高校中的翘楚是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主力选手,这些 大学的硬件设施、大学校长的管理水平及教授们的专业水平也基本上是半斤八两、难分伯仲。于是,决定谁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竞赛中夺魁的关键因素就只剩下一个,那就是各个大学的土壤肥沃程度,即大学的软环境和先进文化。其实很多大学这方面的水平真的是良莠不齐,有贫瘠如盐碱地者,亦有肥沃如高产田者,一比较就高下立现。像北清大学这样的算是国内大学中土壤比较肥沃的了,种子也相当优良,许伯伯当年种地的目标就是要夺魁啊,身退后才恍然悟到: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啊! 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肥沃土壤的保墒工作,让他更加肥沃;同时对那些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尽量恢复其肥力和生产力。 下面根据鄙人的一点思考,列出一个大学耕耘出肥沃土壤的必要条件: ( 1 ) 有崇尚学问之道的优良传统和浓厚的科学精神与民主氛围,特别是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位大师的大学要注意了,说明你们的土壤不赖啊,千万别因懒惰而让它荒芜了。 ( 2 ) 有大学自身独一无二的核心价值观和大学之灵魂,有超越当下利益和社会局限的远大抱负和大学信仰。 ( 3 ) 有甘做人梯且具备远见卓识的大学教授,也要有能培养出大师的普通教师,也就是要有勤劳善良的施肥者和园丁。这样的人能慧眼识金并甘于为杰出人才的脱颖而出做贡献、献爱心,而不是打压弟子或把弟子的成果据为己有。 ( 4 )有让一流人才脱颖而出的自由环境和良性竞争机制,能让学生和教授们形成自由探讨学问的温馨氛围和主动求知创新的内在动力。 ( 5 )有良好的大学心态,不急不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相信功 到自然成。
个人分类: 小崔杂谈|4491 次阅读|7 个评论
再轰一下“世界一流”和“科学大师”之说
wangxh 2010-4-20 19:36
在两会筹备与召开期间,科学网上关于世界一流大学和培养一流科学大师讨论好像刚刚安静下来,原北大校长许智宏院士的一句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又挑起事端这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看看最近与之相关的文章: (1)张诗忠老师: 杰出人才的培养,大师,土壤 (2)贾伟博士: 我们到底算几流? (3)曹聪老师: 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都是被选出的 (4)中青报: 中国建世界一流大学眼下只是个传说 【科学网新闻中心正文,作者:侯金亮】 这说明什么?说明 科博人 科学网里的人,包括科学网编辑、博主以及游客 非常非常关心着这个国家及其发展!一看见这类事情,俺就脑子痒痒,手上的筋就难受,只好敲打键盘一吐为快喽。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理性思考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即科学大师)?了。开始从 娃娃、土壤 中寻找答案了,这的确是好的开始。不过呢,倔人根本不抱有任何幻想,因为一切仍然建立在虚无缥缈的沙丘之上,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我们要脚踏实地地做事!娃娃在哪里?在襁褓里、在幼儿园里;土壤在哪里?在地上、在眼底下。我们仰脸皓天满世界找能找到吗?在嵇少丞教授的博文《 建一流大学要从娃娃抓起 》后跟了一帖:邓总设计师说过: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俺认为:中国建一流大学和发展足球运动要从太爷爷抓起,百年树人嘛!从娃娃抓起是对的,但是由谁去抓?应该是爹吧?可是爹被爷爷管着,爷爷又被太爷爷管着,要不从太爷爷抓起,这活儿根本没法干! 俺小人物的观点已经亮过N次,今番不再赘述。这里只想说: 如果明白袁隆平老先生为什么没有当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一切就大白于天下啦! 【后注】 这里原有一段百度出来的关于袁老先生不能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原因,由于错误,删除了。如果想了解可以看后面的评论,或看 杨正瓴老师 的博文: 基金申请资料一: 基金申请之三两语 。或者参考另一篇博文 : 袁隆平为什么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们有些事,它就是怪,袁老先生虽然没有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却获得了筛选条件更为苛刻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资格,真不知道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们做何感想!(许多人不是崇尚美国吗?为什么不跟着学学呢?要不直接给袁老先生来个破格提拔?) 其实倔人还有个疑问:为什么在被称为 那个 的年代出现了那么多大师级人物,而在被称为 这个 的年代却在拼命呼吁也呼出不来几个像样的大师呢?(即使有也不是在这个年代练出来的,而是在外国练出来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缺的东西太多了,大家不要继续好高骛远了,请带上您的聪明才智和五车才学回到地面上来吧!
个人分类: 心之悟|4645 次阅读|15 个评论
我们到底算几流?
热度 2 weijia2009 2010-4-19 09:46
这两天网上又在热议一位中国知名大学卸任校长的话 - 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他认为中国高校和世界一流大学相差很远,很远,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甚至都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就能完成的。评论者们认为这些话扯去了中国大学身上的最耀眼的遮羞布,还说这位前校长充当了捅破窗户纸的角色。与此同时网上又有人不客气地质问,这位校长大人其实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提倡者之一,在任时曾明确计划要在2015年前后,将他所领导的x大建设成为国际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一个人在公众前的言论怎么能这样出尔反尔? 我觉得两种截然相反的言论还是可以想象的。人的认识有阶段性,领导在任时受手头上数据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卸任后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和脑子了,看问题和说话自然也就更接近于事物的本真了。一方面我们应该为中国高等教育多了个明白人而高兴,另一方面,我们是不是应该为中国的大学担忧呢?因为那些在任校长(和书记)们中的很多人和这位卸任校长从前一样,对现代大学发展的坐标体系缺乏根本性的认识。一个浅显的道理是 - 你连自己学校处于什么方位和状态都搞不清还能搞出什么像样的规划来呢?很不幸的事实是,中国的不少高校只怕就是被一批视角和视野都很成问题的船长们把着舵。 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原上二医校长、时任交大常务副校长的沈晓明曾在全校做过一次交大新医学院的发展规划报告。记得在这个报告会上,交大规划发展处的一位负责人向沈校长提问,质疑其规划尤其是SCI论文数目的增长是否过于保守了。他意气风发地引用了交大的成功经验:从90年代末到04年左右5年时间本校SCI论文总数增长了十多倍,从每年几十篇到超过千篇,一下子跃居国内高校前列。沈晓明当时很平淡地解释了医学这个学科特点的不同和科研所需要的严谨性,认为眼下这个规划还是合理的。我坐在下面一面听一面在笑,科学领域不论是医学还是工程,哪一个不需要严谨呢?沈校长是个明白人,他不会赞成当然也不便否定交大这种工程化思维及其宝贵经验,话也只能这么说了。   我们的NCRC附近(开车仅15分钟)有一所大学叫Davidson College,规模很小且只有本科。我以前从没听说过,以为它也就是职业学校之类的小单位。去年他们学校来了十几个老师和我们交流,当我听了他们介绍目前从事的科研和本科生所参与的实验项目时,内心受到了震撼。再听他们的教学方式介绍,我坐不住了,忙跟身旁的同事讨教对方的来头,原来在Liberal Art的高校中,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村级单位居然是全国一流的,据说相当于National高校中的耶鲁的地位。回到家跟女儿要过一本大学介绍一查,原来Davidson College入学的SAT和ACT成绩要求,跟常春藤大学差不多,学费也一样。女儿说她中学有不少最优秀的学生的第一志愿不是Ivy League、不是Duke,而是这个叫Davidson College的小单位。其实在美国有很多同样优秀的、好品牌的Liberal Art大学,但想一想其办学还真不容易,一所这样的学校要化多大功夫才能吸引到(或者说跟像哈佛、斯坦福那样的高校竞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让那些优秀学生的家长愿意支付同样高昂的学费,把子女往这个校门里送呢?我带着女儿实地去看过这个学校,很普通的校园,很平常的老师,很有活力的学生。那一次在校园走累了,去了附近的一家咖啡馆,结果没找到座位,整个店子被一群拿着书本在热烈讨论的大学生们占领了。 把中国的国立大学建成真正的世界一流恐怕需要一段漫长的时光,希望在我们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出现像Davidson College这样质量的私立学校。大学是属于社会的,它的质量和品牌建在人的心里,不是建在统计报告里的。数十年来,过于发达的权术,过于急迫的心情,过于虚假的数据,使得平淡、严谨和独立这些原生态的元素在我们今天的校园变得极其稀有。与其把中国大学说成是一群装扮入时却毫无气质的模特儿,还不如批评台后的那些设计师和决策者们,是他们的短视和愚昧使得中国的教育在今天还要重复数千年前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笑话。总有一天我们的管理者们和给他们提供数据的参谋部门会明白过来,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可供我们复制的世界一流大学的量化指标!就像功夫熊猫的老爸说的那样,There is no secret recipe!要建一流大学首先要有一流思想境界,在文化上是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赶超的,失落了原生形态的校园文化恐怕是产生不出一流思想的。当我们的教授不再去倾力钻营什么人才什么院士时,我们的校园才可能会出现社会公认的学术大师;当我们不再去纠集资源包装什么称号什么奖项时,我们也许真会出现诺贝尔奖;当我们的舵手们都会用自己的眼和心去看方向、识人才而不再急功近利瞎改航路时,当我们寂静的校园里少了众多的彩旗和大幅标语时,我们的高校也许就悄悄地入流了 高校的发展和科研人生一样,是个以平淡、务实、前后互济为主旋律的过程,闪光和卓越不会经常发生,因此我们不要天天折腾,祈求奇迹,梦想腾飞。要知道世上一流的境界都是在平实的山水之间,枫叶红了,芦花白了,落霞孤鹜起飞,秋水长天一色。当你有了朴实无华的心境,才能看到超凡脱俗的美景。
个人分类: 未分类|16633 次阅读|34 个评论
[转载]中国建世界一流大学眼下只是一个传说
liudcssx 2010-4-18 11:20
2010年04月16日 08:34 中国青年报 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 12日晚,做客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的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如是说(《长江日报》4月15日)。许智宏的这句话说出了众多人的心声。偌大中国,人口几乎要占到世界的四分之一,经济也马上变成世界老二了,竟然一所世界一流大学都没有。当人家把诺贝尔奖一个个拿回家的时候,我们还是零,中国的高等教育实力也与中国的大国地位太不相称了。 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10年最新发布的全球名校百强排名,北大排在第52位,清华第56位,中国这两所首屈一指的名校连前五十强都没进。无独有偶,此前,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排出的2008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国内名校如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都无缘世界大学学术前200强。 笔者身在高校,这几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的大学越来越大,人越招越多,高楼也越来越多。中国的大学好比一个身段很好的模特,可谓有模有样。可是,有长相没文化,没精神,没气质,成不了世界名模。笔者也认识一些教授专家,可是越是名气大的,越没时间潜心研究。上上电视,搞个访谈,出国考察,参加活动,整天打飞的像打出租车一样,在天上的时间比在地上的时间还多。教授专家们忙于商业,勤于应酬更像个商人,赶场赚外快的就更屡见不鲜了。 高校是官场的延伸,人们不会忘记厦门大学40个教授争聘一个处长的新闻。高校领导都是有行政级别的,比如许智宏校长就该是个部长级别。学术被政治豢养,乃至学政不分家,学为政所用。中国最大的博士群在官场,就是一个铁证。中国每年招五六万个博士,大部分都是当官的,挤掉众多栋梁之才。官员读博大多不过是为了增加个升官的砝码,哪有心情与精力去搞学术,他们的论文质量会好到哪里去呢?许智宏说,北大与耶鲁相比,论文的数量差不多。是啊,中国的博士数量早已超过美国,在发表论文的数量上早就世界领先。但不要忘了,中国的博士、硕士学位人家美国等发达国家是不承认的。 许智宏提到,一流大学是用钱堆出来的。然而,世界银行高等教育主管Jamil Salmi通过研究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大学发现:仅仅有钱是远远不够的,世界上最贵的几所大学如乔治华盛顿大学、肯阳学院、巴克乃尔大学、瓦萨学院和萨拉劳伦斯学院,都不是世界一流大学。而中国名牌大学,大约也不缺钱花,建个三层楼的食堂都要安装两部电梯,为了教学评估不惜花掉几千万元,用来搞学术的钱都用来搞面子工程了。人家发达国家更不缺钱,但是建筑有的是几百年历史的,教学设施堪称陈旧、落后。前不久,笔者在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中看到,一位知名德国学者说,在德国很多亚洲的留学生看到他们破旧的教学设施就走了。可人家在软件上绝对是世界一流,其学术成就也不是那些只有良好硬件设施的高校所能比的。 与我国那些三流学校几个合并起来争个重点大学名号的做法不同,那些世界顶尖名校规模很小,很少有人数超过一万的。反观中国的名牌高校,个个都人高马大,光鲜亮丽,可不乏素质不高的蛮汉。建校约900年的牛津大学,虽然陈旧,可人家个个都是精英。牛津产生了至少7个国家的11位国王,6位英国国王,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9个国家的53位总统和首相,包括25位英国首相(其中13位来自基督教堂学院),12位圣人,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红衣主教。北大培养了几个世界知名的专家学者? 中国人始终心比天高。就在2月28日,科技部还召开发布会,说要在2020年前建成若干个世界一流大学。这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再次暴露无遗。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长期奋斗,要得到世界的公认,不是想什么时候建成什么时候就能建成的,更不是自封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期待中国能有杰出的大学,可目前看来,中国建世界一流大学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传说。
个人分类: 教育史研究|3071 次阅读|1 个评论
读“北大原校长: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 建设急功近利”有感
wangdw 2010-4-17 07:21
读 北大原校长: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 建设急功近利有感 有幸读了北大原校长 许智宏院士关于 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 建设急功近利的报道,有不少感想。 首先,我是同意许院士说的,现在中国还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但是原因在于,现在的大学,有点弄虚作假之嫌,风气败坏。今年年初,西安交大的 一名曾经获得 长江学者 称号的博士生导师被撤销了博导资格;又是今年, 南京副教授换妻事件提起公诉;研究生们叫导师为老板了;南京有博士以跳楼要挟取得答辩权;有不少报道,说学校也存在潜规则,北大的御用文人孙东东的雷人语录,等等。腐败不消除,没法谈一流。社会上腐败现象不消除,学校就不会是个净地。 现在,研究生毕业,工作问题、住房问题,等等,肩负着巨大的压力。北京房价高得吓人,只听官员叫唤,不见下降。各部委可以以十分之一的市场价购得住房,他们才不急于调整楼市价格。苦的是老百姓,研究生如何能有抱负?! 本人 1997 起在北大代了几年毕业班的课,一个班的学生,头里的 3 、 4 个联系出国,接下的几人保送为本校的研究生,再下面的准备考外面的研究生,只有最后几人找工作。可见,一流的学生多数出国了,我们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外培育人才。 许院士说北大与 耶鲁相比,论文数量上的差距不是那么大了。可是要知道,现在原来有名的北京医科大学也成你们的了,实际是几个学校的啊!北医有好几个附属医院,我们研究所一直是把北医三院作为自己的合同医院,你们是强强联合。我有同学在医科大学,后来也成北大的了。还有没有别的学校?我还没调查。 大学总没法和国际上的相比,我认为这主要是孔孟之道流毒的缘故。 钱老说: 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 难道钱老说的 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不是指 中国的孔孟之道的流毒吗?! 历史上造反时反孔,掌权后变尊孔,难道我们也是这样? 凡是有我们华人的地方,都有儒家思想的影响。结果呢,中国学生只会老老实实地学,老老实实地背,与美国的学生在独立思考、民主讨论、创新上差得太远。 我有一位朋友,大学中文教授,看了我的短文给我发信说:看了你的博客,很同意你的观点,我虽然是讲孔孟的,但并不一味赞同孔孟,没有创新中国就没有进步。现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只能培养蠢才! 我国的教育在这方面是要改的,但是,是很难的事,是浩大的系统工程。 CCTV10 总是宣传孔孟思想,有的领导也讲孔子是如何如何说的,世界各地的华人学校都叫孔子学院。有时也许是统战的需要。 付: 北大原校长: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 建设急功近利 (组图) 2010 年 04 月 15 日 08:31 长江日报 【 大 中 小 】 【 打印 】 共有评论 151 条 许智宏在留言册上留言。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朱建华摄) 许智宏留言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朱建华摄) 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12日晚,做客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的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如是说。 中国目前无世界一流大学 许智宏认为,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有 3个标准:一是有从事一流研究工作的国际知名教授;二是有一大批影响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三是培养出一大批为人类文明作出很大贡献的优秀学生。 如果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称之为世界一流大学。许智宏表示,虽然莫斯科大学的校长,还有季羡林教授都讲,北大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了,但他认为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有些功利 据悉,中国建设 世界一流大学的提法,源于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典礼;这同时也是985工程名称的由来。据报道,以当年财政收入测算,985工程如果完全兑现,总投入在300亿元以上。 我们在进步,国外的大学也在进步。我没听过哈佛大学校长讲,哈佛就是世界一流大学。许智宏认为,985工程的建设有些急功近利的味道。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甚至都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就能完成的。 中国大学软环境建设 很差 许智宏介绍,现在的北大与耶鲁相比,论文数量上的差距不是那么大了。但他认为,中国整个大学的软环境建设,都没法和国外一流大学比。中国在这方面和世界一流大学相差 很远,很远。 一流大学是拿钱堆出来的。。许智宏认为,大学最关键的,是应该培养更多优秀学者,培养更多优秀学生,一所大学何年何月成为世界一流并不重要。如果大学的土壤变得非常肥沃,总有一天诺贝尔奖会在中国出现。
个人分类: 教育|2673 次阅读|2 个评论
斯坦福大学成功挤身世界一流大学的两大事件
热度 1 lgmxxl 2010-3-11 15:33
斯坦福大学(全称:小利兰斯坦福大学,英语: Stanford University ,全称: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是美国一所私立大学,被公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斯坦福市,临近旧金山。斯坦福大学拥有的资产属于世界大学中最大的之一。它占地 35 平方公里,是美国面积第二的大学。 1884 年,利兰斯坦福夫妇为纪念因病不幸夭折的未满 16 岁的独生子小利兰斯坦福而捐资创办这所大学。 1885 年学校召开第一次理事会,并于 1891 年 10 月 1 日 正式开课。 在斯坦福大学成功挤身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有两大事件功不可没。其一,罗斯事件,它促成了斯坦福大学治理结构的改革,现代大学制度的形成;其二, 20 世纪中叶的孔雀东南飞事件,这一事件促成了斯坦福大学科技园的诞生。 在 1904 年之前,斯坦福大学实行的是董事长负责制。大学的重大事务由斯坦福家族统治,大到学校重大方针政策,小到人员聘任,斯坦福家族都有最终的决定权。这一治理方式在 1900 年得到改变,改革的起因是著名的罗思 (E.A.Ross) 事件。罗思是斯坦福大学一位著名的教授,他经常在校内外公开发表演讲,支持自由铸银币运动,抨击大公司的原罪,反对亚洲移民。 1900 年,斯坦福夫人对罗思的演讲非常愤怒,认为他的观点有损她丈夫的声望。于是,她命令乔丹校长解雇罗思。乔丹在努力劝说她放弃这一要求不成功之后,强迫罗思辞了职。这一事件在全国大学中掀起了波澜,接踵而来的愤怒批评对斯坦福大学的声誉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这一事件直接促成斯坦福夫人将权力移交给董事会和校长,自此斯坦福大学真正开始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1904 年斯坦福大学制定并通过了教授组织章程,创建了由全体助理教授、副教授 和 教授组成的学术委员会,明确了学术委员会在学术事务上拥有最高权力。 明确了 教授的治校权力,保障了教授的执业权、工作权。同时,这样事件也促成了美 国大学 教授协会的成立,使学术自由、教授教职问题得以彻底解决。为美国大学实践学术自由,实 施 教授治校的大学制度奠定了基础。 在 20 世纪初,美国西部远不如东部发达,地处美国西部的斯坦福大学,还是一个不起眼的乡村大学,无论在大学发展的那个方面,当时偏于一隅的斯坦福大学根本无法与东部的名牌大学相提并论。由此,使斯坦福大学经常出现知名人才的孔雀东南飞事件,人才流失严重。 1945 年已任斯坦福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弗雷德里克特曼( Frederick Terman )提出了把斯坦福大学从一所地区性大学变成全国著名的研究学府的目标。为此,提出两大策略:( 1 )培养斯坦福大学的学术塔尖。特曼认识到在战后经济繁荣和冷战形势下,政府必将大规模投资科学研究的可能性,并预测到政府的拨款势必倾注于有实力的大学或大学里有实力的系科。为此,特曼确定的策略是:选择化学、物理和电子工程为重点发展学科,构筑学校的学术尖顶,把大学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组建各种前沿性的研究所、实验室等,吸引知名教授,培育在某些方面引导世界的人才,竞争政府研究拨款 .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 。( 2 )组建斯坦福大学科技园。当特曼( Frederick Terman )为西部人才流失而苦恼时,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出租学校的土地建设科技园,给人才建设一个创业的平台。斯坦福大学制定了一套刺激教师与工业联系的政策制度,并且优先考虑对大学学术目标作出贡献的企业进入研究园区。这一政策促进了教师与工业进行联系的兴趣,促成了硅谷的产生,促成了斯坦福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现实,特曼本人也因之被称为硅谷之父 .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 。正是为了应对人才流失、招揽出色人才和造就学术塔尖构想,特曼教授和当时的校长华莱士史德龄( Wallace Sterling )决定把斯坦福大学闲置的土地变成金钱,而把钱通过聘请著名教授变成了学术上的威望。孔雀东南飞换来了一个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经典案例。 两件看似偶然的事件,实际代表着办学的基本规律。这两件事件其之所以促成斯坦福大学的成功,根本在于事件背后的原因。这两件事件的直接结果是斯坦福大学治理结构的完善、一流人才的引进。由此观之,大学发展根本的东西一是科学的治理结构;二是一流人才。有了这两者,大学离成功就不远了。
个人分类: 高教史料|8107 次阅读|8 个评论
中国大学教育之春天的何时来临?
wangxh 2010-2-3 22:48
1.以史料论证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对于民族昌盛、国家崛起的意义这一研究成果意义非同一般,相当于孙中山领导的推翻2000多年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相当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绝对不亚于一次诺奖!最早提出教育救国思想的是容闳,在耶鲁大学求学期间萌生此念予意以为,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 寄政府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 2.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总理的大智慧彰显无疑!这个隐藏很深、祸国殃学生已久、以前从未被发现的现象,总理一下击中要害就给揪出来了! 3.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总理与老爱有着同样发达的大脑,真是伟人所见略同!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是培养具有独立思想和独立行为的人,而不是培养一批具有劳动技能的机器。只有独立思想和独立行为的人才能具有创造力,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创造力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他还说, 如果没有责任感和道德修为,那么学校培养的人连同他掌握的知识只能是经过训练的狗 ! 4.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什么是办学自主权?鄙人觉得应该与企业股份化差不多吧?十几年前,国有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股权多元化和改制,终于使 所有的大型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重见曙光。现如今,经过数年的试运行之后,中国大学自主招生已经名正言顺地走上前台。与国际接轨之后, 中国大学一定会飞速向着现代化、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5.我们要下决心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国一定能够出现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上哪所一流大学不是靠政府下决心加快建设出来的?借用一句话一定能!表一下鄙人的决心与信心。想当年,在那么贫瘠的情况下,中国能在数年内搞出两弹一星;看今朝,这么富有、拥有科技论文数量都世界第五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还不是小菜一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如果数年内中国能够建成一座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鄙人一定到马克思那里把毛泽东请出来,让他老人家好好看看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到那时,一句谚语Rome is not built in one day必须修改为Rome isdramatically built in one night。 6.想当初,有人一句话: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于是产生了211工程。后来总书记一句话: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于是985工程诞生。今天,温总理一句话,会产生什么样的工程呢?无论如何,关心民族未来的志士仁人与总理有着同样的愿望与信心,热切期盼中国大学教育之春天的早早来临!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参考文献: 、 容闳 . 西学东渐记 . 温秉忠 . 走向世界丛书 第一辑第二册,湖南:岳麓书社, 1985.62 鄙人,《 学校是培养具有独立思想和独立行为的人 》
个人分类: 心之悟|3597 次阅读|11 个评论
建设一流大学or建设一流教育?
jjczhang 2010-2-2 07:00
.................. 我认为 ,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很重要, 但是建设一流教育at most universities 对中国则更为重要。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86 次阅读|3 个评论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再提速
热度 2 马红孺 2010-2-1 11:21
最近一段时间忙学生考试和一些杂事,几乎与世隔绝。前几天参加一会议,突然发现形势变化太快了,快的让我这样愚钝的人完全反应不过来。会下闲聊时,一朋友非常严肃地告诉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再次提速了,国家要在2013年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学校可能就是若干所之一。 记得大约10年前,我们的目标是2046年建校150周年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想想那时候我几乎肯定不存在了,所以也没有当回事;大约3年前,目标改为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小小的激动了一下,因为估计我还能看得到自己的学校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虽然到时候也退休了; 这一次,可真的让我激动的眼泪刷刷的流了,因为我竟然还有可能当几年世界一流大学的教授。 不过有一点我一直没有搞明白,是不是到时候咱们开个记者招待会,宣布一下就算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了,还是有别的 标准?
个人分类: 胡言乱语|5682 次阅读|20 个评论
“全球最高学府”与美人的艳名
yejian 2009-11-23 23:34
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 Times Higher Education-QS刚排一把,US News and World Report接着排一把。恭喜北大、清华,稳居前五十上下;恭贺复旦、上交,中科、南大,二百五之内总能找到。若再加上港大、港科、港中、港理,中华之大学,在世界学术之林里,大树还真是说不得一个少字。 五十大二百大,加起来250大,似乎都可以声称一流准一流了。教育部长劳苦功高!各位校长劳苦功高!万千学子乐开怀,八亿神州举金杯,朋友啊请你干一杯请你干一杯 不免有点怀疑,因为我记得饶毅教授似乎说过,从生命科学来看,中国实际研究的总规模大约不会超过美国两个中上水平大学的规模;中国一年在生命科学的产出,不超过日本一个月的。以如此小的规模、如此小的投入,以及如此薄弱的基础和积淀,而能排名居前,是饶毅的判断太离谱,还是国人真的比老外聪明很多? 仔细看看,这两个排名主要依据是六项指标的得分(括号内百分率是计算总得分时该项的权重):1. Academic Peer Review(40%);2. Citations per Faculty Member(20%);3. Student-to-Faculty Ratio(20%);4. Employer Review Survey(10%);5. International Students(5%);6. International Faculty Factors(5%)。 不妨挑北大、清华,具体看看各项得分情况。第1项是啥子东东,占了那么多权重?这一项其实是世界各地学校对于其他学校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意味这这所学校的名气:北大100分、清华98分。看看其他学校这一项的得分情况呢:前30位的,窃以为绝对算得上真正一流的大学,它们的得分加起来,总得分也被扣掉了50分,平均得分还不及北大清华的平均分。有点雷人啊。再以北大清华为中间水平,看看第3060名的平均得分(北大清华除外),则只有88左右了,比北大清华平均分少了约10分。后面的百多所,则大多只有六七十分、五六十分了。极端情况是第160名,美国Tufts University,35分。 考虑到这一项的权重之高,可见北大清华占了多大的便宜。其实这个有点像是美人的艳名。中国的国家影响大但美人太少,所以选出来的一两个顶级美人自然就艳名远播;美国的美人太多(看看人家这国名吧),所以除了几个顶级的,其余的名字大家就很陌生了。欧洲的美人呢,虽然风情万种,但太低调,不大追求艳名曝光度。俄罗斯美人,则因俄罗斯的没落而没人关注了。 这说明这个排名还不如超女快男科学,他们有实力,还可以自由表现让大家了解他,还可以拉票,还可以发动粉丝抢路人手机投票。大学排名时,校长却没法全球各地去抢投票人的鼠标,只能干着急。 第4项Employer Review Survey似乎也很虚,大概是学生或校方对自己大学的打分,北大清华平均分88。排名13的牛校Johns Hopkins,才得到79分。前100名最低分是31分。第102名甚至才24分。 在这两项占一半权重的打分中,我们无疑都占了不小的便宜。水分还真是不少。 英雄排座次,自然要论骑马射箭的硬功夫,第2项Citations per Faculty Member无疑才是最重要的。前30位平均分83.5分。除北大清华外的第3060名,平均分是66分。北大清华呢?很遗憾,一个34分,一个35分。差不多是自己所在的第二集团平均分的一半略强。而排在前200名最末尾那些学校,一般也都有五六十分。 真是不分析吓一跳啊。看来饶毅所说还是有可信度的。按学术实力,我们的最高学府不知要排到多少名开外了。如果把他的说法推及其他学科,相信仍然有一定的道理。那就是说,可能整个中国的研究实力加起来,也比一所美国的顶尖学府强不了多少。如果假设北大占了全国学术实力的1/10,相信北大不会觉得丢面子不买账。折算下来,我们的顶级学府研究实力顶多只及世界最高学府的1/10,如果人家算一流,我们算一流半?二流?还是二流半? 回到标题。哈佛剑桥耶鲁牛津,毫无疑问是最高学府的代表。如果非要分个高下,那还真是不好分。 所以我根据钟扬教授的启发,另找一条标准来界定全球最高学府中的No.1,那还真是在我们国家 西藏大学。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325 次阅读|3 个评论
沙特为什么要投巨资打造世界一流大学?
chrujun 2009-10-20 18:23
沙特阿拉伯砸200亿美元巨资打造世界一流大学。与阿拉伯人在世界上曾经取得的荣耀有关。中学生学的代数学和三角学,主要贡献就是阿拉伯人的。 阿拉伯人不仅在世界科技上曾经取得惊人贡献,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的成就也辉煌一时。只是到了近代,阿拉伯世界才落后了,但阿拉伯世界一直在斗争,祖先的荣耀使他们永不低头。 沙特这次投入巨额,打造一所只招研究生的世界一流大学,就是为提升阿拉伯世界威望所下的重大赌注。如果他们成功了,10年之后,我们心中的一流的大学不仅仅有牛津和哈佛,而且有中东麦加圣地附近的KAUST! 中国人要加油了。 下面是来自百度百科的阿拉伯人科技成就介绍: http://baike.baidu.com/view/96268.htm 阿拉伯人的历史贡献 阿拉伯人的贡献十分重大,主要在文学,数学,历史等领域上,以及文化的交流,发扬和传承上。阿拉伯人崇尚科学,伊斯兰教先知 穆罕默德 曾经说:信徒们,去寻求知识吧,哪怕远到中国!   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的贡献: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印度的阿拉伯数字等都是阿拉伯人通过战争或 是贸易传入欧洲和世界其它地方。公元830年,苏丹马蒙建立了翻译机构智慧宫,从而孕育了被西方人称为知识爆炸的时代。阿拉伯人翻译了托勒密的 《天文学大成》,阿拉伯译名为Almagest(至大论),西班牙人又翻译了此书,西方人才了解托勒密的宇宙观,哥白尼、伽利略才有批判的对象,牛顿最后 才能发现万有引力。上面提到的智慧宫,苏丹马蒙为了得到珍贵的典籍,不惜以与著作等质量的黄金作为酬劳。   阿拉伯人对数学的贡献:阿拉伯大数学家花拉子密把代数学发展成一门独立的数学分支,他写的《还 原与对象的科学》成为数学历史上的名著,他本人也被称为代数之父,他的著作到16世纪的时候还是欧洲个主要大学的教科书。其他的阿拉伯数学家在三角几何等 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们把三角学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把圆周率算到17位数值,打破了中国数学家祖冲之保持了一千年的记录。在几何学方面,他们把图形 和代数方程式联系起来,成为解析几何的先驱,后来的笛卡儿的解析几何也是在阿拉伯人的基础上实现的。 阿拉伯人对科学的最大贡献是以阿拉伯数字为工具,结合古希腊的逻辑学发展出完善的代数学,今天的代数(ALGEBRA)一词即来自阿拉伯语(AL- JABR)。   阿拉伯人对香水的贡献:香水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发生在中世纪早期,阿拉伯人发明了大规模的植物蒸馏法。12世纪,阿拉伯人发现将香精以酒精溶解,便可缓缓释放出香味,部分浓缩精华也因酒精得到更好的保存。因此阿拉伯人对香水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   阿拉伯人对文学的贡献:阿拉伯文学的主要题材是诗歌和散文。《古兰经》堪称阿拉伯文学的典范,《一千零一夜》则生动展示了古代伊斯兰世界社会生活的斑斓画面。亚洲四大文豪之一纪伯伦的诗篇号称当代阿拉伯文学,乃至全世界文学的瑰宝。   阿拉伯人对天文学的贡献:著名的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的著作《花拉子密列表》 对后世的欧洲天文学的影响极大。花拉子密自己的名字被误传为algorism,后来该词具有计算艺术的意思,即我们今天所称的算术 (arithmetic)(而古代的所谓算术则是我们今天所谓的数论)。阿拉伯科学家比鲁尼(973-1050)论证了地球自转的理论,以及地球是绕 太阳运转,并精确测定了地球的经纬度。白塔尼(858-929)纠正了托勒密的许多错误,编制了萨比天文历表,后来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多处引用其中的数据。 在天文学方面,阿拉伯人在帝国境内创建了一系列天文台,制造了大量精密的天文仪器,他们测定了地球的圆周长48001公里,已经相当准确,他们制定的太阳 历,每5000年才误差一天。   阿拉伯人对哲学的贡献:阿拉伯学者法拉比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与《工具论》作了全面注释,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被誉为继亚里士多德后的第二导师、伊斯兰东方最伟大的哲学权威。   阿拉伯人对医学的贡献:在中世纪时阿拉伯人在医学方面积累很丰富,阿拉伯统治下的西班牙有全欧 洲最好的医院。现在西班牙还保留有很多清真寺。当时阿拉伯人的医学已经达到了现代水平,用酒精消毒,用鸦片麻醉,并进行外科手术。阿拔斯王朝在帝国境内建 立了34所医院,内部分成外科、内科、骨科、眼科、神经科、妇科。阿拉伯人在关节炎和脊髓结核诊断方面领先欧洲700年,在绑扎大动脉止血方面领先600 年,阿拉伯人伊本纳菲斯在哈维三百多年前就发现了血液循环的道理。大量阿拉伯名医的医学著作,拉齐的24卷《医学集成》,伊本.西纳的5卷《医典》,宰 赫拉维的《医学宝鉴》,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多次再版,在欧洲医学界做了400到600年的教科书   阿拉伯人对物理学的贡献:阿拉伯人在光学上,对球面相差,透镜的放大率,月晕,月虹等豆油精湛的研究,还研究了人眼的构造,提出了现代视觉理论。   阿拉伯人对化学的贡献:在化学上,阿拉伯人改良了许多实验器具,运用蒸馏,升华,过滤,溶解, 结晶等方法,实验各种碱和酸的差别与化合力,制造出酒精,苏打,硝酸,硫酸,盐酸,硝酸银,氧化汞,并运用它们发展了药品和玻璃的制造工艺以及印染技术。 现代西方大量的化学名称,化学术语都来自阿拉伯语。   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文明是值得人们怀有敬意,这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现代人应该有的素质。毕竟你现在享有的这一切,百分之五十(在某些学科上确实是)的功劳都属于阿拉伯文明的贡献
个人分类: 哲学与科学|770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习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讲话(转贴)
livingfossil 2009-8-31 12:52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习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讲话(转贴) 用历史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原题: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进入耶鲁大学的校园,看到莘莘学子青春洋溢的脸庞,呼吸着书香浓郁的空气,我不由回想起40年前在北京清华大学度过的美好时光。学生时代,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当年老师们对我的教诲,同学们给我的启发,我至今仍受用不尽。 耶鲁大学以悠久的发展历史、独特的办学风格、卓著的学术成就闻名于世。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几十年,我真希望成为你们中的一员。 耶鲁大学校训强调追求光明和真理,这符合人类进步的法则,也符合每个有志青年的心愿。300多年来,耶鲁大学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其中包括2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美国总统。美国民族英雄内森?黑尔是耶鲁校友,他的名言——“我唯一的憾事,就是没有第二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深深感染了我和许多中国人。我衷心祝愿贵校培养出更多英才,为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4/22/content_4460879.htm 新华网纽黑文(美国)4月21日电国家主席胡锦涛21日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2006年4月21日,纽黑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尊敬的理查德?莱文校长,同学们,老师们,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我感谢莱文校长的邀请,使我有机会来到世界著名学府耶鲁大学,同青年朋友和老师们相聚在一起。 进入耶鲁大学的校园,看到莘莘学子青春洋溢的脸庞,呼吸着书香浓郁的空气,我不由回想起40年前在北京清华大学度过的美好时光。学生时代,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当年老师们对我的教诲,同学们给我的启发,我至今仍受用不尽。 耶鲁大学以悠久的发展历史、独特的办学风格、卓著的学术成就闻名于世。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几十年,我真希望成为你们中的一员。 耶鲁大学校训强调追求光明和真理,这符合人类进步的法则,也符合每个有志青年的心愿。300多年来,耶鲁大学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其中包括2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美国总统。美国民族英雄内森?黑尔是耶鲁校友,他的名言——“我唯一的憾事,就是没有第二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深深感染了我和许多中国人。我衷心祝愿贵校培养出更多英才,为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长期以来,中美两国人民一直相互抱有浓厚的兴趣和友好的感情。中国人民欣赏美国人民的开拓进取精神,钦佩美国人民在建设国家中取得的骄人业绩。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中美合作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也把目光投向中国,更加关注中国的发展进步。 了解是信任的基础。今天,我愿从中华文明历史流变和现实发展的角度,谈谈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前进方向,希望有助于美国人民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走过了曲折艰辛的道路。特别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60多年间,中国人民为摆脱积贫积弱的境遇,实现民族复兴,前仆后继,顽强斗争,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深刻变化。95年前,中国人民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57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28年前,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经过艰苦创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2225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1422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加到8189亿美元,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2300多万人。回顾这160多年来中国发生的沧桑巨变,可以说,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探索和顽强奋斗,既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推动了人类进步事业。 必须看到,中国尽管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排在世界100名之后,中国人民的生活还不富裕,中国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要彻底改变中国的面貌和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需要继续持之以恒地艰苦奋斗。中国将在未来15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具体来说,就是要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达到40000亿美元左右,人均达到3000美元左右,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为了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中国根据本国国情和时代要求明确了自己的发展理念,这就是树立和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更加注重克服发展的不平衡性,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致力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格局。 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今天,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仍是中国的首要任务。我们将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依法保障人民享有自由、民主和人权,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使13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国的一句千年传世格言。中华民族所以能在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靠的就是这样一种发愤图强、坚忍不拔、与时俱进的精神。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在建设国家中焕发出来的创造热情,在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毅力,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中国人早就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今天,中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物质和精神、民主和法治、公平和效率、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中国人民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自己至高无上的使命。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行为,都会得到中国人民真诚的欢迎和拥护。一切有损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举动,都会遭到中国人民强烈的反对和抗争。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国人在对外关系中始终秉承“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神,主张“协和万邦”。中国人提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主张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今天,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中国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真诚愿意同各国广泛开展合作,真诚愿意兼收并蓄、博采各种文明之长,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美都拥有辽阔的国土,都是多个民族并存、多种文化融合的国家,都生活着勤劳智慧的人民。中美因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国情而存在着差异,这有利于我们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中美加强合作,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具有重大影响。 200多年来,浩瀚的太平洋并未阻断中美两国人民的交流合作,中美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谱写了世界不同文明相互借鉴的美好篇章。1979年中美建交27年来,两国关系曾历经曲折,但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大方向,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 进入21世纪,国际形势继续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在增加。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两国共同利益在增多,合作领域在扩大。世界和平与安全面临的新课题,特别是反对国际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打击跨国犯罪等,使我们两国拥有重要的共同战略利益。中国的巨大市场和发展需求,美国的先进科技和优质产品,使两国具有巨大的经济技术合作空间。中美全面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前景广阔。 昨天上午,我同布什总统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看法,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我们都认为,双方应该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加强对话,扩大共识,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 我相信,只要我们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大局出发,彼此尊重,相互理解,两国关系就能够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利益,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更大希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历史经验表明,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文化、教育和青年交流是中美两国人民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桥梁,也是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耶鲁大学是中美教育合作的先行者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156年前,一位名叫容闳的中国青年走进了耶鲁大学校园,4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文学士学位,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此后,一批又一批中国青年来到耶鲁大学求学。近20年来,耶鲁大学吸引了4000多名中国留学人员,同中国文化界、科技界、教育界的合作项目超过80个。去年夏天,耶鲁大学派遣首批学生到中国实习,其中一些人成为中国故宫博物院的第一批外国实习生。借此机会,我对莱文校长和耶鲁大学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交流所做的积极努力表示赞赏。 为增进中美两国青年以及教育界的相互了解,我高兴地宣布,中方决定邀请100名耶鲁大学师生今年夏天访问中国。我相信,你们的访问将是一次十分愉快的经历。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青年人是世界的希望和未来,青年人有着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和无穷的创造力。我衷心希望,中美两国青年携起手来,以实际行动促进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创世界美好的明天。 谢谢各位。(完)
个人分类: 杂集Others|21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习青年毛泽东的探索精神
livingfossil 2009-8-31 12:46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习青年毛泽东的探索精神(转贴) 下面这段文字记述了青年毛泽东放弃赴法国勤工俭学的故事。要想在中国大地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者们有必要学习青年毛泽东的探索精神---认识中国、研究中国、改造中国! ----------------------- 文章转自: http://www.gmw.cn/content/2008-06/25/content_794167.htm 首页读书频道书摘 文章原题为:毛泽东与胡适的恩恩怨怨 赵映林 刊发时间:2008-06-2506:54:39 书摘 (摘自《温故》之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人在长沙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宗旨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新民学会成立不久,会员中一些有抱负的青年怀着向西方寻找真理的愿望,响应蔡元培、吴玉章在北京发出的号召,积极组织到法国勤工俭学。为此,毛泽东曾进行了多方面的活动,“七、八个月来,他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留法勤工俭学的宣传、组织和准备的工作上”。可到了临行前,毛泽东却决定不去法国了。当时,许多新民学会会员很不理解。对此,毛泽东做了解释:“我觉得我们要有人到外国去,看些新东西,学些新道理,研究些有用的学问,拿回来改造我们的国家,同时也要有人留在本国研究本国问题。我觉得关于自己的国家,我所知道的还太少,假使我把时间花费在本国,则对本国更为有利。”一年多后,也就是在1920年3月14日,毛泽东在给周世钊的一封信中又说到这件事:“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一些人只是一种‘谜’。中国出过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很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明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和黎邵西(即黎锦熙)两位,他们都以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因此,我想暂不出国去,暂时在国内研究各种学问的纲要。”由此可见,毛泽东最后决定不去法国勤工俭学,主要原因是在于他要了解中国的国情,研究国内的问题。他认为这样对国家、对民族是更为有利的。后来的历史证明,毛泽东的确是中国共产党内最了解国情、最了解农民的领袖。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的形成,不能说与此没有渊源关系。 毛泽东不去法国的第二个原因呢,则与胡适的态度有关。毛泽东为是否出国一事,“专门问过”胡适,胡适赞成、支持他留在国内研究问题。因为胡适是赞成“多研究些问题”的。毛泽东在信中提到胡适的《非留学篇》一文,说明毛泽东读过这篇文章,受到这篇文章影响。 毛泽东不去法国留学的第三个原因,还与那一时期刚好发生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有关。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因散发反北洋军阀政府的《北京市民宣言》被捕。胡适在危难中接办了以谈政治为主的《每周评论》,胡适不想谈政治,但这时已无法全然回避政治,于是他“就决定谈点基本的问题”――不要空谈主义,而要研究问题。 胡适的这些观点遭到了反驳。陈独秀因为被北洋军阀政府关在监狱里而没有参加“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对当年发生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实际上是投身民众运动抑或继续坚持思想启蒙之争”,也就是说谈不上是什么反对马克思主义。还要说明的是,这场“问题与主义”之争虽然首先并主要发生在胡适与李大钊之间,但直到李大钊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李大钊始终都认为自己与胡适之间的友谊超过自己与陈独秀之间的友谊。 毛泽东在这场争论中是什么态度呢?就目前见到的史料,笔者认为毛泽东是赞成“多研究些问题”的,因在这场争论中,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组织了一个“问题研究会”,并亲自为这个研究会拟定了章程和首批亟待研究的“问题”,如“孔子问题”、“东西文明会合问题”、“经济自由问题”、“国际联盟问题”,等等,共计七十一大类,其中的教育、女子、劳动、华工、实业、交通、财政、经济八大类又分列出八十一个更具体的问题,如“杜威教育说如何实施问题”、“中等教育问题”、“女子交际问题”、“贞操问题”、“国语问题”、“司法独立问题”、“联邦制应否施行问题”,合计一百四十四个要研究的“问题”。既然要研究中国的问题,当然不可能跑到国外去研究。所以,毛泽东也就不去法国了。 而五四运动的发生更坚定了毛泽东留在国内参加火热斗争的决心。 ---------------------------------------
个人分类: 杂集Others|23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才能建设一流大学
chile 2009-7-29 19:54
上一篇文章因为义气而发,主要原因是看大家对大楼和大师的讨论,实在够紧跟中国特色的主流。都是要有钱了作为前提条件,来建设一个一流大学,但是即使真的具有中国特色一流大学,实际对我们社会又有多大的作用那?大学还是我们心中的圣殿吗?还是我们最后的精神家园吗?在我们已经没有了多少的精神图腾让我们继承的时候,大学又能给我们多少精神的继承和洗礼那? 就像花费重金找到的高考状元又能怎么样那? 花费高新请了那么多牛人又能对大学教育有多少促进那? 那个建设了国内一流大学校门的大学又能怎么样那? 那么就我一个百姓的角度如何才能建立一流大学那? 第一 建立大学的职业道德规范。大学教师,尤其是校长要以身作则。在行政上要用一个职业经理人的态度,不能每次都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要建立一个职业的规范,作为大学的各级领导那些是应该做的,那些不应该做的,要好好实行,不能因为是领导,就可以破坏规矩。然后用一定的规则去约束自己的教职员工,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 第二 建立大学的理想,不能做一个没有追求大学,每个大学都有自己什么校训什么的,那么是不是真的在教育中去贯彻那?大学本位就是好好教育学生,那么大学毕业的学生是不是能作为一个称职的大学毕业生那?如果想成为一流大学,就要想社会输出你的理想和价值观,并且让社会也能感受到你的精神的魅力。建立大学的理想也不是一些空喊着一些口号,而是要实际的踏实的去实践一些身边可以实现的事情,积少成多,像个人一样,由小理想到大的理想。 第二 大学要注重内涵的培养。不能总是建设那些高档奢侈的大楼,练好内功才是很重要的。耐住和忍受住尘世的寂寞,不能受着尘世的吸引,你也入市。伴随着世俗而起舞,将自己高尚的理想摔死在充满利益追求的沙滩上。不能因为社会的奢华,大学也要奢华,当大家一直都在追求外内的美丽的时候,我们大学也开始以高档奢华为追求的时候,我们的本应该注重的内功就忽略了。如同武林高手一样,一些花架子看着好看,是不中用的。 说到这里,我感觉上面说了都是废话,其实按照如需必要,勿增实体原则,建设好的大学原则就是: 教学都为了教好学生为理想。 科研都为了科技进步为理想。 行政的都是为了师生服务为理想。 学生都是为了获得知识为理想。 教育的官员们都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理想,尤其是劳动人民后代素质提高。 如果国内有一所大学这样做了几十年,是不是可以真正的成为一个好大学,而不是建立一个好大学那? 如果我们有好多所这样的大学,是不是我们人民之幸事那?如果有这样的大学群,会不会催生出我们的世界一流大学那?
3791 次阅读|2 个评论
国家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钱太少了
chile 2009-7-29 13:33
在建设社会主义一流大学的道路上,清华北大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紧接着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请国家继续对清华和北大予以积极的支持,不能小打小闹的给,没钱,就给钱,没地就给地,没人就给人,没脸,就买张美国皮吧! 要建就建设最好的大楼 一建就是要建世界级的 起点一定要高 不行就在喜马拉雅上建立个分校 请就请世界级大师 给大师们最好的待遇, 北京没有,就到各地去挖 中国没有就花钱到国外请 要么就把清华或者北大改个名字,就叫世界一流大学,以后我们就一流了,也省得教育部尽心尽力的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辛苦劳作。 实在不行,将教育部改名叫世界一流大学教育部,然后各地高校改成世界一流大学分校,这样我们的高校就更牛了。 。。。。。。。。。。。。。。。。。。。。 想说的很多,不过也没有什么好说的,给钱吧,加速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 列入 985 工程 建设的高校 (一期,共 34 所) 第一部分:已进入 985 工程 大学所签署的重点建设协议对各高校的定位及资助经费总 量 北京大学     18 亿         (教育部拨款) 清华大学     18 亿         (教育部拨款) 浙江大学     14 亿 ( 7 亿 +7 亿) (教育部拨款 + 省拨款) 南京大学     12 亿 ( 6 亿 +6 亿) (教育部拨款 + 省拨款) 复旦大学     12 亿 ( 6 亿 +6 亿) (教育部拨款 + 市拨款) 上海交通大学   12 亿 ( 6 亿 +6 亿) (教育部拨款 + 市拨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9 亿( 3 亿 +3 亿 +3 亿)(教育部拨款 + 中科院拨款 + 省拨款) 西安交通大学    9 亿 ( 6 亿 +3 亿) (教育部拨款 + 省拨款)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 亿( 3 亿 +3 亿 +4 亿)(教育部拨款 + 国防科工委拨款 + 省拨款) 985 二期情况 确定经费的高校 北京大学 18 亿 南京大学 14 - 16 亿 浙江大学 14 亿 复旦大学原则上不低于一期的 12 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则上不低于一期的 9 亿 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没有透露。
3952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中国能不能办出世界一流大学 ——龙希成访丁学良
Shuhan 2009-5-15 06:38
最近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讨论很热闹,我偶然看到这篇大概7年前的文章,特转载于此供博友们参考。不代表本人同意文章的全部观点。 -------------------------------------- 中国能不能办出世界一流大学 龙希成访丁学良 丁学良/龙希成 文章来源:http://www.china-review.com/main.asp?title=中国能不能办出世界一流大学   人类有史以来,虽然也有文明灿烂的争辉,但国家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军事和经济实力的较量。自20世纪末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国家间的竞争已主要表现为对人才资源的竞争,大学争创一流的竞争,核心则是大学制度的竞争。   自我国提出科教兴国以来,各地大学合并的浪潮风起云涌,政府也加大对大学,特别是对少数几所重点大学财政支持的力度。   怎样认识现代大学的功能和我国大学制度的现状?是什么人、什么标准在主导今天中国大学的走向?我们有哪些制度是亟待建立的?如果不建立的话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带着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龙希成专程采访了丁学良。   丁学良,曾就读于两所中国大学、两所美国大学,1992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后,先后在哈佛本科生院、国立澳大利亚大学亚太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任教。2000~2001年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三次作何谓世界一流大学的报告。   钱不是根本问题   《21世纪》:丁先生,有人说一流大学这个话题已经成为您的专利,因为您去年在北京等地所作关于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演讲,国内转载的报 刊媒体不下400家。现在各地都在搞大学合并,政府对少数重点的大学的财政拨款大幅增加,人们对中国出现一流大学的希望殷殷。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一切?   丁学良:我的看法是,给定中国政府、社会今天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我们面对的问题是:怎样在既定的现实条件下,尽可能使中国的大学,尤其是少数几所顶尖的大学,缩短和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距离?   客观地讲,现在是赶的问题,要跟人家平起平坐还早着呢。教育上大跃进是不可能的!   办大学同办企业有类似之处,但办大学比办企业更难,牵涉的问题更多。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企业尚难与世界500强竞争,我们怎么能够指望在更短的时间内,中国的大学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并驾齐驱?这不现实!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要讨论:在目前条件下,怎么样能够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和更有效的利用,以便使得中国最主要的大学,在和世界一流大学缩短距离的进程中速度更快一点?   我要特别强调,现在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大学里,或是在媒体上,很多人都有一个观念,就是中国的大学办得不好,主要原因是钱不够。因此,要想把中国的大学办好,就要有钱。   这个说法同以前办国有企业的说法如出一辙。以前国有企业办得不好,列出的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资金,所以你银行要给我贷款,你政府要给我优惠等等。这个 思路,如果我们从来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话,绝大多数人都会认同。但是,20多年改革开放过去了,许多人,尤其是那些有机会经常在国际上做比较研究的人,就 怀疑这个说法是不是中肯?有没有潜在的误导的成分?   整体来说,中国政府对教育资金的拨款是远远不够的;但是,我们要看到,这几年来政府也还是对少数几所顶尖的大学给予了特别的财政支持。   此外,在少数几所大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院、系或者专业,已经非常会在中国的社会里找资源,而不只是向政府要钱了,比如工商界的捐款、海内外民间人士的赞助等等形式。对于这些大学、学院、系或者专业,他们办得不好,根本原因就不是缺钱的问题,而是缺合理的制度。   当然,随着资源的大量增加,这些大学也不是一点成绩都没做出来,也做出了一些成绩。   但是,相对于他们所获得的这么巨大的资源,他们所取得的成绩远远不够!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产生了许多问题,包括假冒伪劣在内的广义的学术腐败,包括对 资源的利用不当或浪费。这些问题可能引发下一轮中国高教改革出现大量新的问题。这就像国企改革,如果没有一个比较公正的制度环境的话,你即使给了很多的资 源,也不能把企业办好;同理,也不能把大学有效地改进。甚至钱给得越多,浪费越大。   为什么这么讲?我们看近代史上中国高教界出人才最集中的两个时期。自中国引入西方现代大学制度100多年以来,一个是五四前后,出了很多人才,可 以说是群星灿烂,而这些人才都不是一个派别的,而是方方面面的。第二个出人才最集中的时期恰恰是中国最穷的那段时间,也就是西南联合大学时期,那时候是抗 战。最早拿着中国国籍获诺贝尔奖的两个人,李政道、杨振宁就是那儿出来的。其实那是整整一代人才,尤其是做自然科学的研究,优秀者很多。   而这两个时期,中国高教界整体的资源状况,我不认为比现在更好。为什么在资源相对不充裕的情况下,出了那么多人才?如果今天那几所受到优待的大学,总是从纯粹经济资源的角度看问题,说大学办不好,根本原因是钱不够的话,我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导。   什么是一流大学的体制   大学的自主性   《21世纪》:您说内地大学没有一个合理的制度,请问一流大学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制度?   丁学良:大学本身作为一个制度(institution),有几个核心的部分。首先,大学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法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担独立的法律责 任,不管它是私立大学还是公立大学,或是公私共建的大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显然,建立这样的独立机构之前,中国必须有相应的法律;这就像没有银行法就不 可能有现代银行制度,没有公司法就不可能有现代公司制度一样,如果没有大学法或相关的法律,就不可能有现代大学制度。   一个社会有了这样的大法律环境后,创办大学的第一步,得有这所大学自己的宪章。这宪章就是这所大学的基本法,是不能随便改动的;小改动都要通过严谨的程序。   宪章的制定不需要白手起家,它首先参照了本国相关的法律架构,也参考了以前好的著名大学的宪章,同时也应该参考本大学目标所瞄准的国际上那几所最好的大学的宪章。   比如,在英国习惯法条件下,公立大学创办有两个基本文件。一个叫The University Ordinance,可译作大学条例,它是经由立法机构审定通过的该大学的宪章,规定本大学的目标,大学作为一个法人的各项权利,管理机构的设 置,最高行政职位的构成等等。   第二个文件叫StatutesofTheUniversity,可译作大学章程,它是在第一个文件下的具体化细则,规定在各级机构内各个委员会的设置、权利与功能、学位的设置等等。   第二步,从组织架构看,大学必须要有校董会。政府办的公立大学也要有校董会,其成员有的来自政府或立法机构,但更多的来自社会贤达,还有一部分是本大学的最主要的学术负责人。他们是本社会具有很高威望的公众人物,或是取得了很高专业成就的人。   校董会并不参与大学的实际运作细节,但每年都要开多次正式的会议,对大学的方向和重要举措进行监督、指导和规划。校董会不是政府某一部门的附属,而是由具备社会公信力和学术界高等职位的人士组成的该大学的监领机构,具有法律保障的独立自主权限。   大学的学术自由和学术自主由法定的宪章保障。   西方大学体制中有一样基本的东西,就是大学的自主性。就像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没有自主性就不成其为现代企业、就不能持续发展一样,大学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成为现代型大学,就会缺乏生命力。这一点大学与企业是共通的。   20多年来的中国经济改革,使人们达成共识:企业必须要有自主权;当中国的企业还是衙门或衙门附属品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没有希望。我们同样可以说,如果中国的大学仍然是衙门或衙门附属品的话,中国的大学没有希望。   教员聘用的程序与规则   丁学良:在校董会下面,大学设置自己的行政架构。   要保证大学运作的相对独立性和严格的学术标准,最重要的是,在聘请教员和对教员的学术成就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鉴的时候,依据什么样的程序和规则?中国 内地要想办出几所在国际上受尊重的、在科研和教学上有可持续发展后劲的大学,最重要的是看这几所大学,有没有一套相对透明的、公正合理的、严格的聘请教 员、对教员学术水平进行评鉴的规则?   《21世纪》:公正合理各人有各人的价值标准,不好谈;透明、严格,从普通教师的录用到大学教职的评定,内地似乎不缺乏这些标准。问题是如何理解标准的素质?   丁学良:大学的运作,要相对独立于政府机构,也要相对独立于工商财界,即便大学的资源主要来自政府或财界。因此在大学宪章中,必须有严格的条款,规定大学运作的规则与程序,必须强调学术标准主导而不是其他标准主导。   你说内地的大学现在就有严格的招聘和评鉴教员的标准,我看不到这样的普遍实例。   举例来说,像香港科大若要聘一个全职的教员不管等级如何,从最起步的助理教授开始,都一样。第一,为了保证招聘过程的公正、透明和富有竞争性, 招聘的广告须由招聘委员会开会讨论,逐字逐条定出对应聘教员的学术要求,是资浅还是资深的?研究方向是什么?等等。因为这牵涉到你把门朝谁开?开多 大?而且要讲清楚本校对应聘教员的期待是什么。   第二,该招聘广告须用英文、中文同时刊登,要列出刊登广告的报刊必须有地方性的和全球性的。我很想知道,内地有哪一所大学招聘教员的过程是坚持这么做的?   这么做的重要性在于,尽少地使招聘新教员的过程受到既得利益的干扰,尽可能地把招纳人才的大门开得既透明又广阔。像香港科大招聘教员,中文的广告须在 香港最重要的两家报刊登出,而且规定至少要登几次。这些技术上的规定十分重要。我不认为内地的任何大学,招聘任何地位的教员的时候,坚持这么做。   中文以外,更重要的是英文,因为香港科大的工作语言是英文。所以一份招聘广告至少要登在本香港的英文报纸上,登在北美或欧洲的两到三家对学术界影响大的报刊上,而且还要登在互联网上。   这几年来中国内地有几所大学花了很多的钱,宣传得那么热闹,要招聘什么样什么样的人。我们不知道他们是怎样招聘这些教员的?不知道他们的广告登在什么地方?不知道招聘的标准是啥?根据什么标准取舍?   我们这些人难道不是内地大学招聘的对象吗?   我们这些人难道没有资格进入竞争吗?如果连我们这些国内出去的专业学者都不在招聘对象之内的话,那你招聘谁呢?国内几所大学已经聘请到的那些人,其中就包括了几位在学术水准和资历上欺骗公众的人,基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招聘的过程不透明、不公正,程序不合理。   如果招聘过程是透明、公正、合理的话,就可以把欺骗的情况大大限制。   比如我到一所大学讲学,听说有海外归来者把自己的学位说成Post Master。国外的确有Post Doctor(博士后),但绝对没有Post Master这一说。所以如果招聘程序是公开的话,很容易查出这样的伪证,查出来他就要负法律责任。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广阔的国家,有着巨大的信息不对 称,有很多人在国外留学,其中有不少人在外国混日子,混真假不明的文凭。如果没有一系列的相关制度作保证,那你怎么去舍假取真呢?   现在内地很多大学的教员在抱怨,说自己没有到国外拿过学位,而那些不管在国外什么地方喝了点洋墨水的人,似乎一回国就天然地比土博士们高级。我非常同 情这种批评和抱怨。怎么样才能减少这种情况呢?这就要把招聘的程序和标准制定和实施得透明、公正和合理。黑箱作业一定会导致假冒伪劣盛行。   现在中国少数几所大学已经有了那么多的钱,请问用这些钱聘请的教员中间,有多少人经过公开、公正的竞争遴选?如果大学聘用教员的程序和标准不合理的 话,一切问题都会产生,因为一所目标一流的大学,可以在其他方面二流三流,但它的教员队伍必须是一流的,它对整个大学的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员评鉴与外部评审制度   丁学良:招聘教员是第一步。招来之后,香港科大还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教员学术成就的评鉴。定期指每三年对较资浅的教员评鉴,看他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 过什么文章,教学质量怎么样等等;不定期包括有人申请晋升或终身教职时对他的评鉴。如果大学不对教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评鉴的话,就会养了懒人、混混儿。   在内地的大学里,包括那些资源很丰富的院系里,教员做了多少有水平的研究?外界同行不甚明了。这就是说,虽然没有钱很难办成一所好大学;但有了钱,没有一个好制度,照样办不成好大学。这跟办国企一样,因为体制不好,很多有钱的国企后来都破产了,烂掉了。   《21世纪》:但我相信内地的大学一定也有学术资格的评鉴程序,问题在于评鉴的标准和程序究竟是怎么制定和操作的。   丁学良:香港科大评鉴教员的学术资格也不是本校说了就算数。国际上著名的院校,像哈佛大学都有标准的做法,就是看重外部评审。香港科大把外部评审的分量放在不少于50%,有时大大超过50%。   等到教员在本大学里工作了几年以后,要从合同制转成终身教职。这在美国的大学里是最重要的一关。通过这一关以后,除非你在法律上犯了严重过失,或 者经常不履行你的教学职责,否则拿你没办法。过这一关非常不容易,要看你过去那些年里的研究成果和教学表现,在国际上、全国和本校里,相对而言做的成就大 小。   程序上最重要的是让你选择几篇自己认为是最好的论文(或专著),包括还没有发表的,代表你研究方面最好的成果。   这些论文送给外部评审人去评审。外部评审人不是找一两位,香港科大一般都是找7人,甚至9人,都是国际上的资深学者,但不告诉你他们是谁,匿名审你。   香港科大选择外部评审人时有六不准:外部评审人不可以是你原来学位论文的指导教授们;不可以是与你共同发表过论文、论著的人;不可以是与你共同主持一个研究项目的人;不可以是你过去单位的同事;不可以是你现在单位的同事;当然不可以是你的亲属。   有了这六不准,当然不能100%地保证不出问题,但它会大大降低我们所谓的猫腻成分。我很想知道,内地有哪一所大学、哪一个院系在采纳这样的程序?   当然这个程序的成本很高,也不是说这个程序以后不需要改进了。程序永远需要改进,没有任何制度是没有毛病的。但在我看来,这个程序本身比现在内地任何大学所适用的程序,都要更透明、公正、合理、严格得多。   如果中国内地有三五所大学试一试这个办法,我相信,凭着他们现有的经济资源,他们赶上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就会快得多、稳得多,我们中国的大学的未来就会更加有希望!这是我在作有关如何创办一流大学报告中多次强调的,也是我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期待的。   学术腐败的根源   《21世纪》:为什么内地有些大学有那么好的资源却改进缓慢呢?   丁学良:现在掌握着内地大学资源的人,有两类值得注意。一类是对学术没有兴趣的人,大学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个当官、逐利的名利场,他们当然不会考虑 提升学术标准。这类人占的比例越大,改革就越难。第二类人是有希望的,他们相对地对国外情况比较了解,在国外进修过、甚至拿过学位。但他们绝大多数都没有 在国外研究型大学里做过较长期的教学研究工作,他们在国外当学生的经验,对大学的管理和运作还相距甚远,对像聘请教员这样的核心环节不甚了了。   除此以外,就是既得利益太强。因为只要公开、公正、合理竞争的制度运作起来,就大大限制了某些手中握有实权的人,他们的利益就会受到威胁。   学者并非圣人,他们在分析国企毛病的时候,可能会很透彻。可一旦他们自己成为某个大学或院系的头头,往往就会把分析国企毛病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尖锐和透彻,打80%的折扣。这就是利益牵制头脑。这是政治经济学的普遍规律。   《21世纪》:也许这项制度太缺乏灵活性了吧?我们知道大历史学家陈寅恪在国外游学20多年,只求学问,不取文凭;钱锺书甚至连硕士学位也没有。   另据张五常介绍,经济学芝加哥学派的领军人物之一A.Director(系M.Friedman的妻兄)学历不过本科,著述不过10多页纸。按照您主张的那套招聘和评鉴教员的制度,这些人恐怕到好大学当教员的希望为零。   丁学良:首先我要强调,任何一项制度的制定,目的不是考虑个案,而是考虑通例。尤其是在规模比较大的社会,通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远远大于个案。在任何社会,如果没有管通例的制度存在的话,会出现什么样可怕的后果呢?   举例来说,文革前毛泽东对中国教育制度有过严厉的批评。如果从纯学术的观点看,他的批评有很多合理的东西。比如用僵化的考试办法一考定学生终 身,分数压死人,学生没有时间读课外读物,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当时中国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在文革中废除一切考试,包括废除大学入学考试,代之以所谓 的工农兵推荐的办法。   如果中国从来没有实践过这种办法的话,纯从纸面文字上看,我想200年后的人们一定会觉得,文革时的推荐办法肯定为那些天才青年学子们开辟了自由广阔的天地。   但是,实际的经验却是,那时中国所有的大学入学都在开后门、拉关系、贿赂、搞特权。结果大学非但没有为那些少数的天才敞开大门,甚至连高中的教育水平都保持不了。   这说明,在一个社会里面,如果没有对90%以上的人适用的普适性的制度管理的话,其后果也一定保护不了少数的天才。一个出不了数量众多的人才的环境,必然不利于少数天才的出人头地。   第二点,我们要针对当今中国的具体现实说话。从照办苏联模式起,中国内地的大学已经同世界一流大学落了那么远的距离。现在全国上下,包括政府和民间都急切希望办好大学,特别是缩短中国几所顶尖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距离。   可是,由于内地大学教员的招聘和晋升的评鉴制度漏洞百出,太不严格,太不透明,太不公正,造成很多教员和大学生怨声载道;造成很多教员滥竽充数,很多 教员多年来重复讲义,从来没有新的内容补充进去;造成很多所谓的研究论文是通过搞关系、送钱、开后门等腐败性的办法发表的(甚至剽窃);也造成了中国社会 假文凭的泛滥,并且由于学术资历的不可靠,造成学术骗子的春风得意、四处横行。   基于这样的现实,我觉得今天的中国社会恰恰是亟需一部比较公正的、透明的、合理的而且是对于90%以上的人普适的大学制度。当前首先应该解决这些普遍性的问题,以提升整个大学教育的素质。      现代大学是三大源泉   新观念的源泉,新知识的源泉,新人才的源泉   《21世纪》:请问,现代大学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   丁学良:大学作为一项制度,同广义的现代工业文明有着血缘上的联系。   它把工业化之前的众多仅具初级状态的要素结合在一起,找到了把它们结合起来的好方式,这样才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这是巨大的进步。大学起到一个触 媒体的作用;其他要素都差不多了,但如果没有经过大学的发酵作用,其他的连锁反应就不可能发生。所以,没有西方现代的大学,现代的工业文明是不可能 的。   在现代工业文明里,大学是三个东西的源泉:新观念的源泉,新知识的源泉,新型专业人才的源泉。现在的社会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学在这三个方面发挥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大。   工业化起步之初,那些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技术和组织生产的方法,大部分来自生产者、实践者的工作过程,是基于直接经验的。待到工业化达到中等程度 之时,这些技术和方法的源泉,越来越出自大学的研究和实验室,先有观念的产生,然后系统化成知识,再应用于实践。进入20世纪后期,以前那些纯粹靠亲手 做才能训练出的专业人才,越来越是大学系统培养的对象。大学办专业性的学院、专门的培训大纲和课程越来越多。   比如现在社会上电子商务培训班热闹非凡,这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事情。新型的人才,倒不一定很年轻,他可能在别的领域做了10多年了;社会天天在变,自己天天要学。学会了新专业,就变成了新人才。   再比如,随着西方老年社会的到来,医学越来越变成社会医学,因为很多问题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它牵涉到怎样对待老人,呵护心理上、感情上的人际关系,等等,成为一项社会医学综合工程。相应地,现在西方很多公共医学院的相关课程,正在兴起。   中国以后老年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将会造成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像照顾老人这种事情以前是跟大学毫无关系的,父母老了,照顾他们当然是子女的事,跟社会何干?以后这些都变成由大学训练专业人员来解决的事情。   近年来有很多报道说,中国的大学里学生很多逃课、考试舞弊,这当然牵涉到学风问题。但在我看来,更深层的原因不能归于学生个人的道德品质,而要归于大 学里的教研水平和课程的设置。因为大学的培训项目本身跟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脱节太远,学生不学并不觉得是能力上的损失,他只想得到文凭。   《21世纪》:现在社会需要的那些知识的训练,反而改由社会上的培训班来承担,收费昂贵。   丁学良:这个功能恰恰应是今天中国的大学来承担的,现在给颠倒了,这就导致收费的混乱,信誉的混乱,也导致中国文凭的不值钱、教育权威的丧失。这都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大学没有成为新观念、新知识和新专业人才的源泉这一基本原因。   国际上一流的大学是新观念的来源,这包括了新的道德观念在内。它们影响着社会的风气和走向,教化社会。   不是所有的大学都能起到这样的功能,但一个国家要有少数几所大学起到这样的功能;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古国,一定要有少数几所大学起到这样的功能,否则很可悲。如果没有这样伟大的大学,文化和观念创新的源泉就没有了。大学是孕育着文明的新因子的主要源泉啊!   大学的英文是University,它跟宇宙(Universe)是同一个字根。试想,如果宇宙中只有一种物质形态,不就完结了吗?群星灿烂、变幻无穷才能称之为宇宙。而大学就应该是观念的宇宙、知识的宇宙、人才的宇宙。   民办大学的前景   《21世纪》:现在国内民办大学的素质良莠不齐、声誉甚差。对此,你有什么评价?   丁学良:西方国家办大学有两种基本的方式,一种是美国式的,一种是欧洲式的。在欧洲,最好的大学都是国立或公立大学,而在美国,最好的大学绝大多数是私立大学。   中国要办好大学,应该多学美国办学的方式。私立大学要想办好的话,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制。这里牵涉到资源怎么来、怎么保障、怎么运作,而且全国要建立很 严格的对大学资格的审查委员会。这类审查应该有政府的参与,但绝对不能成为政府的附属部门。它应该是一个具有公信力的、着重专业资格和水平的审查机构。   美国审查高等院校资格的委员会,主要由教育界的资深人士、教授、管理人员组成,也有少数的政府代表和法律代表,但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因为审查一个学校有没有资格办学,颁发的学位应不应该承认,是一个专业标准。   这些制度必须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建立起来,中国的民办大学才能获得稳定健康的发展。   在中国的国情之下,我们要成立一个教育机构资格评鉴委员会,政府的代表可以多一些,但绝对不能办成政府的附属机构,否则会导致类似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 中出现的那一系列问题。给定中国的国情,政府绝不能把大学完全包下来,而且政府也没有那么多的资源。一定要发展出一个法治之下相对自主的、专业化的评鉴系 统,没有这个,专业标准没有办法控制。   比如,政府的一个卫生厅长,怎么知道一个医学院办得怎么样?这必须由医学教育界的专业人士才能鉴定。   同样,教育局的一个局长怎么知道一个法学院办得怎么样?它办得怎么样要由法律教育界的专业人士来鉴定。   专业化是个科学标准,你不懂该专业,就不能去裁决。   留学人才当不了内地大学的教员?   《21世纪》:中国正处于转型期,许多制度也在慢慢演进。   丁学良:一个制度不成为传统就很难有效,因为必须有相对的稳定性,才会影响社会行为。而且我们讲的是一个活的传统,并非说几百年前定下的制度不能改变 任何一部分,而是说这个传统好的部分应该随着时间的延续越来越稳定,不合理的部分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较快的速度被淘汰掉,这才是一个好的传统或者好的制 度。   的确,中国处于转型期,我们不能指望在一天、一月或一年,能够把大部分重大问题都解决得很好。但是,我要特别强调,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是全世界送出去留学生最多的国家。在这么多留学生中间,能够作出按照国际标准来说出色成就的人,虽然不是很多,但也还有一些。   假定中国三五所顶尖的大学真是要瞄准国际上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的话,就应该把制度建设的环节开放,充分利用中国几十万的留学生人才,而且还包括从台湾、香港出去的留学生人才。   他们中间很多人愿意回国服务和为国服务。这么庞大的人才资源是信息资源、经验资源,也是制度建设的资源。如果这个资源不用的话,能怪谁呢?严重的问题在于,内地大学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对他们能够发挥的作用没有提供常规的渠道。这还不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吗?   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政府和社会不管给高校多少经济资源都办不好大学。   《21世纪》:樊纲前不久在本报提出,要善于学习西方的一些好的制度,这样可以降低我们制度创新的成本。中国虽然是转型期,但西方大学许多好的制度是可以学习的。   丁学良:中国送出去的留学生,遍布全球,从最好的大学到最差的大学都有。在全球最有声望的50所大学里,哪一个院系没有中国的留学生?那些毕业后在海外工作几年,有了一些经验的人,可以在制度建设方面,给内地的大学提出很多建议。   有人说请留学生的成本很高,但相对于浪费资源、相对于骗子们耍中国人、相对于国外那些野鸡大学把中国宝贵的教育资金吸走的情形,这个代价是很小的。   据网上披露,一个叫Barrington(巴灵顿)的大学,在美国并没有获得教育资格的认可。这个学校是远距离授课,学生不用去美国,就可以拿到 毕业证书,但他的学位不被美国高教机构认可。只要能拉来中国一个学生注册交学费(大约5000美元),主办者就给中间介绍人一笔回扣。   对于这类活动,如果没有及时的披露,中国的家长们辛辛苦苦省下的一点钱就给吸走了,而孩子们并没有受到教育。   这个巴灵顿计划甚至把内地一些大学的教员都给网进去了,以便让他们当介绍人,好从中得经济收益。相对于这样的代价来讲,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花的成本,真是一本万利。   《21世纪》:我感到,中国办世界一流大学有个优势,就是人才资源丰富,学生素质比较高。   丁学良:中国学生的素质在全球是名列前茅的,学生人多,脑子也灵。而且在中国不用像外国办大学那样,用很多钱支付后勤、辅助的人工费。中国办一流大学不用跟西方大学一样花那么多的钱。   我以为,中国几所顶尖的大学,现在有了那么多的钱,应该集中办好两件事:一是想办法招聘到最好的教员,第二是在最重要的研究领域里,购置好的科研设备。第二件事纯粹是技术问题,容易办到。关键是第一件事: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则招聘到并留住最好的教员?   现在内地三五所顶尖的大学,政府和社会给了那么多钱,如果还不赶快把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教员招聘和评鉴制度,学习过来、适当调节、坚持下去的话,给多少钱也没效果。   在今天的中国,少数省市已经开始试行公务员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国证监会的高级管理层也有从香港地区特别聘请回去的人,难道中国最好的三五所大学的教员不可以向国际上公开招聘吗?   为什么不可以?你只要把标准定得比较合理的话,全世界的人才(至少华人)都在那里,然后根据你的资源去吸引尽可能出色的人。   《21世纪》:这也包括大学的高级管理人员吗?   丁学良:当然!香港科技大学就是在美国招聘领导人员,从校长到学术、科研副校长,等等。现任校长朱经武教授就是从美国聘请来的全世界超导研究的领先人物。   《21世纪》:现在内地呼吁留学生回国效力,但也只是在专业人才极缺的技术领域内;其实,最重要的是让留学生回到内地的大学去效力。大学素质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   丁学良:对!中国的留学人员要回国,应该首先回到大学里去。只有把大学办好,其他的研究所、科学院等等才能办好,因为人才是大学培养出来的。企业界、社会各界的应用型人才也大部分靠大学来培养。   国内的大学教员必须面向国际招聘,只有在国际上招聘,才能把标准提高。这就像中国的产品一样,在邓小平改革之初,如果中国产品只是瞄准国内市场的话, 中国的经济永远不可能达到今天的水平。因为产品的品质、花样和风格,只要能在国内卖掉就行了,那就永远不会朝着国际水平的目标改进。我们看到,今天中国人 穿的服装和使用的器具如此多样化,这是经济面向国际开放的结果。   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把邓小平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思想,落实到大学发展上。内地大学现在实行的那一整套的招聘和评鉴教员的方式,在邓小平提出这个思想近20年后,仍然没有面向世界,也没有面向未来,当然也无法面向现代化。   国际一流大学的筹款制度   学而优则仕   丁学良:中国的儒教传统讲学而优则仕,我看今天的西方发达国家,倒把这个传统落实得不错。像2001年获得诺贝尔奖的Stiglitz,他当 年为什么能做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和第一副行长?因为他是美国名牌大学研究做得出色的名教授;而不是因为他本来是官,跑到名牌大学当教授。   所以,在今天的知识经济社会里,学而优则仕应该是重要的规章,要反对的是官而优则学。我不是说行政官员不能当兼职教授,而是说行政官员中间那种没有专业知识、不能常规地讲课的人不能当兼职教授。   《21世纪》:国内大学愿意聘请官员当教授,可能跟中国大学的知识老化有关,在改革时期,政府官员处于改革前沿,掌握很多材料和信息,而大学希望得到这些信息,所以把他们聘为兼职教授,这种情况很多。   丁学良:国外的大学也经常请工商界的高层管理人士或政府官员作报告,有时给报告人很高的酬劳。但作报告是一回事情,授兼职教授头衔是另外一码事。不能把两个范畴给混淆了。   举例来说,哈佛大学新当选的校长Lawrence Summers,原任美国财政部长,此前他还担任过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和副行长。2000年哈佛大学遴选新校长时,也有人提名克林顿(总统职务即将卸 任)和副总统戈尔。但哈佛大学聘任委员会很快就把这两个人排除在外。   哈佛大学解释说,像克林顿、戈尔这样的人可以领导一个大国,但不一定能领导好一个大学。领导大国和领导大学是两回事,领导第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丰富的学 术背景,而克林顿和戈尔不具备。哈佛校方还解释,Summers被挑选为新校长的原因,主要不是他当过财政部长,而是他在经济学研究方面做得第一流,是国 际知名学者。你想想,领导一个大国的总统不能领导一个世界一流大学,这句话就够了,你就知道世界一流大学意味着什么。   教授,包括兼职教授,是一种专业职称,并非一个官员去作一两次报告就能成为兼职教授。内地有些商人给大学捐了点钱,也弄个兼职教授。在国外,对于捐款的商人,大学对他也有感谢,但不会把教职送给他,因为这是两回事。   像医院一样,如果是一所好医院,即使有人出于慈善之心给医院捐了钱,医院能聘他当兼职医生吗?   讲座教授与基金制度   《21世纪》:内地一些大学授给一些人兼职教授,也是为了获取一些社会资源吧?   丁学良:为了获取资源,你可以用其他方式给他回报。像香港科大,你看到很多建筑物、演讲厅上都印有捐款人的大名,这是一种方式。在西方大学里还有比这 更好的方式。海外华人捐款喜欢捐建筑,因为建筑放在那个地方,看得见。犹太人捐款就较少愿意放在建筑上,而是设立一个讲座,冠以他的名字。   像我在哈佛大学的导师Daniel Bell,是亨利福特讲座教授,是福特家族捐的大钱。这样,讲座聘请世界上著名的学者,就把捐款人的名声传播世界,而且代代相传。   《21世纪》:内地也有相似的做法。   比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先由君安证券出钱设立了君安讲座,后来改由慧聪公司出钱,又成了慧聪讲座。   丁学良:这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比把捐款的人聘来当兼职教授好多了。但这只是一个论坛,而不是我所讲的讲座教授,这种体制中国内地大学似乎没 有。它必须是有永久性的一笔大钱,成立基金,放在那里生息。这就要求有基金和信托人制度。现在香港也遇到这个问题,有些公司、富商向大学捐钱,大学今年明 年就把这100万或200万用掉了,以后这名也就没有了。这就不能成为永久性的讲座教授制度。   在西方,捐款设讲座教授要谈条件。这个钱是永久性地给大学,大学不是一次性地用完,而是投入基金。像哈佛大学1986年左右,非哈佛校友来捐款设 立一个讲座教授的话,至少要捐500万美元。投资基金回报的一部分用来支付讲座教授的工资,一部分返回基金再用作投资。这个讲座将几十年几百年地存在 下去。这才是名牌大学的传统!人家一看就知道,这是一项稳定的制度,生生不息的有生命的制度。   捐款人在如何用钱方面可以提条件。比如,他可以提:这个讲座必须放在历史学科或是生物学科。但他不可以干涉大学聘任该讲座教授的过程,那是大学自己的事,必须按照该大学的学术标准去做。   获取捐款的规则   丁学良:法治国家有一整套的制度对付卖文凭之类的丑闻。举例来说,前不久,牛津大学一个比较穷的学院,牵涉到准备收钱以降低入学标准的丑闻。   有记者装作一位有钱的家长,说他准备给这个学院捐很大一笔钱,但他有两个青少年,学习成绩不一定能够达到该院的入学标准。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学院是否可以考虑灵活一点?   接电话的两个人是该院负责招生的资深人士。他们表示很有兴趣考虑这件事,但请他不要把这件事泄露。就这样,学院的两个人上了圈套。   这个事情还没有做呢!只是记者设下的圈套,看看这个学院有没有可能做这种事情。但这条消息在报纸上捅出来后,该学院那两位负责人辞职。   从法律意义上讲,刚才那两个人还不到判刑的地步,因为他们还没做事呢;但从学术操守上讲,他们作为学院主持招生的高层人士,已经表明了有这样的意图:降低入学标准,以便获得家长捐款。这就不行,他们就得辞职。   可是,在中国内地,一些大学卖学位、卖文凭的丑闻,报刊披露那么多,现在又怎么样了呢?   所有的大学都想从外面获得捐款,但获取款项的方式不能没有规章制度。   越是好的大学,在外面获取捐款、争取资源的程序越是要严格,否则就会败坏学校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积累起来的声誉。   再举一例。我在哈佛大学念书时,学校一个研究中东问题的中心的主任被迫辞职。因为他获得中东一个产油国捐助的几百万美元。他并没有把这笔钱作私人用 途,这笔钱还没拿过来呢。当时我们这些学生很惊讶,因为美国社会有种族歧视现象,而这个主任又是少数族裔,所以很多人有疑虑。   哈佛大学校方解释道:哈佛大学建校近400年来,对于怎样争取、接受外面的捐款,有严格的规定。任何个人或组织向哈佛大学(不管是系、中心或学院)表 示捐款意图的时候,这些单位不能跟捐款一方马上进入交接过程,而必须首先报告校方。在校方认可后,才能跟对方谈判:捐钱作什么用途?有无附加条件?等等。   但前面讲的那个中心主任,在对方表明捐款意图的时候没有报告校方,而是在把这笔钱基本谈妥之后,才报告校方。这就违反了哈佛的规章。   为什么这个规章很重要呢?校方解释说:中东地区产油国想向哈佛捐款几亿美元的人有的是,但哈佛非常谨慎。因为中东这个地方战火纷飞,冲突的各方生死仇 敌,如果哈佛接受捐款而不考虑款项的来源背景或可能的后果的话,接受了甲方的捐款,乙方就会认为哈佛关于中东问题的研究成果,是被人家拿钱收买的。这就会 破坏哈佛的声誉。其次,如果哈佛大学的教员、学生到中东地区开会或做研究的话,就有可能被敌对方当作人质,危及生命安全。仅这两点考虑,就足够解释对那位 主任的处理了。   现在国内的一些大学,也是在外面筹款、拉钱,请问规章制度是怎么样的?   要强调,不仅在捐款来了以后,在使用上应该公正、透明,在捐款拿来之前,就应该有规章制度。因为这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啊!   原刊于《21世纪经济报道》2002-04-30及2002-05-06   作者授权中评网发表   中评网:www.china-review.com   版权所有:中评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除特别声明外,本站不拥有文章版权。如引用,请注明原始出处。 please quote the original source if you are going to use this paper
个人分类: 即时评论|32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一流大学”的意味
wanghongcai 2009-5-6 10:01
中国人都希望中国的大学尽快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我当然也不例外。对于不同的人,中国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对我而言,中国大学成为了世界一流大学意味着: 如果中国大学现在就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后我就不会被整天催逼着去完成什么指标了,不用再去对付什么考核了,因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后,大学就会更重视质,而不是更重视量,那样就必然要给教授以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那样的话大学教授就会比较自由了,大学教授就会干点真正的学术。 当中国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后,大学就不会那样整天地忙于作秀,也就不需要大作什么表面文章了,它就可以该做什么做什么了,这样就不会把教授们当打工崽一样对待,就不会那么专断地要你去干什么你就必须去干什么,不然就会威胁你走人。 当中国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后,大学校长必然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不会再说那种没有水准的话了,也不会再办那种没有水准的事了,从而就不会那么主观臆断、刚愎自用了,在用人上也不会只选那些听话型的、爱奉承的人了。 当中国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后,大学生们的心就会重新飞回到教室,会专心于学问,会对知识自身产生兴趣,会与教授们一起探讨学问,而不是希望教授们马上传授一些锦囊妙计,一夜间发财致富或成为学术贵人和社会明星。 当中国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之后,学校的行政风气就一定会有一个大变样,教授们不会被象对待三孙子那样被办事的科员指挥得团团转,今天一个报表,明天一个汇报,后天一个总结,终日里为了这些小帐忙得不亦乐乎。 当中国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之后,教育部长也就可以长长地松口气了,也就不会派那么多的大员去各处巡查,也不会使大学校长们整天无事忙,为了迎接检查团而大做表面文章,并且不惜以折腾教授们去讨上级欢心。 当中国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之后,学术环境必然大大改善,就不会象现在这样依靠关系来发表文章,也不会出现依靠地位来获取课题的故事,当然学术腐败事件也会大大减少,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学术、官僚、资本大融合的局面,那时学术将更加独立自主。 当中国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之后,大学校园将讲究以学术为本,学术更加以人为本,人人更加注重个性发展,个性发展更加自由,这样出现了各美其美,美其所美,美美与共的局面,这将是一个和谐世界局面的出现。 当中国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之后,中国将出现万邦来朝的盛世局面,那时作为国人一员也将扬眉吐气了,不必唯洋人马首是瞻了,也不必投洋人欢心去做一些洋八股了。那时中国学人的脊梁就会更直一些了。 当中国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之后,中国的大款和高官就不用把子女送到国外去搞洋插队了,也就不用把大把的人民币施舍给外国人了,那样就会使国人得到更大的实惠,从而也带动中国教育产业的发展,甚至还能把许多洋人吸引过来,从而也可以大大壮大国人的声威。 当中国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之后,教授们就不必去追求什么在洋人的刊物发表什么文章,教授们就可以搞一些更实在的学问,这些学问将直接服务于国计民生,这样就不会把大量的纳税人的钱去支持洋人的建设,这样教授们活得就更加实在些,就不用再为了苦撑面子去活受罪! 可以看出,一流大学对我而言可谓意外深长。我希望中国大学尽快地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4237 次阅读|3 个评论
再谈“量化”评价
等离子体科学 2009-2-24 20:24
笔者上次说到,对于科学研究工作的评价,主要看同行的 reputation 。这对很多评价标准(比如大学排行榜)也是适用的。 一位名牌大学的领导曾问过笔者:怎么才算得上世界一流大学?这确实是一个 good question (有点像中文里的问得好!;一般不仅指 very good ,而且指 very difficult to answer )。 那是 985 工程刚刚启动的时候,财政部一位领导到这个学校去说:国家给你们这么多钱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你得提出几个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硬指标,至少证明你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不然我怎么验收?这里所谓硬指标,就是指可以量化的指标。 当时笔者的回答就是:同行的 reputation 世界上其它学校的校长们、教授们、学生们说你是,你就是;说你不是,你有多少量化的成绩,你也不是! 为此,该校专门组织了校长带队的考察团到欧美转了一圈,问了诸如牛津、剑桥和美国 Ivy League 的校长们。得到的回答也是一样: reputation 。 拿毛泽 东他老 先生的话来说,这叫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前些日子,一位美 国 教授来访,谈到他正在和一位日本教授合著一本关于湍流的书,即将付印。这位先生在和一位中国女子谈婚论嫁,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正大着,所以提议书的封面上印一个能够把湍流理论概括得最好的中国字。那位日本教授建议用涡(对应湍流的基元 eddy )。至于用什么字体,那位日本教授在 Email 里写道: You are visiting PKU, where you can find the best Chinese language scholars in the world, why dont you just ask them? 这就是 reputation 。尽管根据统计数字,根据一些量化的硬指标,很多学校的中文系在一些方面可能更一流一些。 这说的是学校,是一个群体的科研教育水平。对具体的个人来说也是一样的。我们提起牛顿,就想起他的微积分、经典力学定律(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提起爱因斯坦,就想起他的相对论;提起李、杨就想起宇称不守恒(数学物理学界还会想起 Yang-Millis 场);等等。提起某位知名的学者,也总是说他(她)做过什么什么的,如数家珍。这就是 reputation 。也有提起某个名字,只是说他是个院士,或者他是校长、院长、主任。。。这当然也是 reputation 的一种。 记得前几年有个城市的教育部门为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可能也为了在教育领域做一点移风易俗的事情吧),规定中小学生的考试成绩只告知本人,不得公布。这本来是件好事情,可是收到很多家长的抗议:我的孩子不知道他(她)在班级处在什么地位了,不知道该怎么努力了!笔者读书的时候,有一门选修课,教授只给通过、不通过的成绩。也遭到一位同学的抗议:这个成绩,以后拿到单位去,领导怎么知道怎么使用我!(不要笑,这是原话!) 都是量化惹的祸! 我们有的朋友,就是在这种从小比分数形成的量化思维里长不大:不列出个 1 , 2 , 3 来,就分不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糟的。 当然,首先要有量,然后才有可能评价优秀和一般。但是作为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已经做了教授、副教授的资深科研人员,量的阶段早已经过去了,到了讲究质的时候了。量的评价不是没有用至少有统计上的意义,但只可以作为参考,不应该做主要的标准。 一篇文章, CNS 或者 PRL 接受不接受,甚至送审不送审,有量化标准吗?被 rejected 的理由,常常只是不适合在这里发表。美国的同行们管这叫 judgment call 。这也是一种 reputation 。高水平的工作,本就该这样来评价。当然这会产生很多不公平。但是工作做到这个境界,就不会在意发在哪里了。发表的目的,是给同行看。关键是看同行们的 reputation 怎么样,看同行们,特别是你在意的、尊重的那几个同行是不是 appreciate 你这个工作。 量化评价越少,说明我们的科研、教育的水平就越高;反之亦然。笔者知道至少有一所Ivy League school,聘请 终身 教授的标准,就是给世界上这个教职所在领域的 leading scientists 发一份问卷:列出 10 个你认为世界上这个领域里有资格做这份工作的科学家。按照这些问卷上提及名字的次数做出一个候选名单。如果申请人不在这个名单的前 10 名里,对不起,来面试的机会也没有。这就是基于同行 reputation 来评价你的工作和能力的一个例子。 有人问:名单上前 10 名的人基本上都有不错的工作,人家会来申请吗? Good question! 如果这些人不来申请,怎么办?会考虑后面 10 名吗?不会!如果这前 10 名的人不来申请,那这个位置就取消了!这叫宁缺勿滥!。这就给那些正在做 tenure track 的助理教授、副教授们很大压力:你必须是领域的 top 10 ,不然你的职位就不保! 什么时候我们的学校也这么招聘,那就达到世界一流了。
个人分类: 燕园夜话|10401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