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创新型国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创新型国家具有怎样的文化特征?
热度 8 liuli66 2020-5-19 10:20
创新型国家具有怎样的文化特征? (初稿20200519) 创新型国家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特征,比如大多是高收入发达国家,是市场经济国家。 那么,创新型国家具有怎样的文化特征呢?文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难以定量测评。不过,国际上也有对国家文化的定量测量,其中两个主流测评是:1) HOFSTEDE的国家文化6个维度测评法。2)关于国家文化“紧密型”和“松散型”的测度,如GELFAND2011,UZ 2015. 关于创新型国家的测评,指标体系及排名很多,比如全球创新指数GII[参见1],MoST创新排名。 20200519 http://www.sciencenet.cn/ 本文将GII 2019排名(我国排第14位,参见[1]),与UZ 2015年关于国家文化之“松紧度”指标,HOFSTEDE关于国家文化之“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维度之指标,把三者联系起来,形成表格和图示,如下: (数据来源,如上文所述) 将这些指标数值,转化为图示,如下: 从表格和图示直观看,可以得出以下初步判断: 1)大多数创新型国家如米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丹麦,瑞典等等,属于“松散型+个体主义”国家文化。当然,这并不是说,具有“松散型+个体主义”就会一定会成为创新型国家,比如印度,要成为创新型国家,路漫漫其修远兮。 (另,直观观察: “松散型+个体主义”国家文化,应对重大灾难比如新冠的防控是不成功的,比如米国,意大利。The hypothesis is to be testified by empirical research。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世界各国的文化也发生着变迁:cultural evolution。比如,在COVID-19大流行下,米国文化应向“紧密型”转型。) 2)具有“紧密型+集体主义”的国家文化,也能成为创新型国家,如新加坡和韩国。 3)我国具有“紧密型+集体主义”国家文化,突出表现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型)“举国制”的显著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6年确立了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制度不断改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GII排名中连续多年上升,2019年已上升到第14位 。 我国科技创新还具有不断上升的潜力和实力,争取到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前列,到2050年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当然,这需要我国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制度改革,不断建设科学文化和创新文化(包括在大学和科研院所层面,增加“松散度”和“个体主义”文化成分)。 参见: 拙文 从全球创新指数2019看我国的增速 《微言创新》201907 https://mp.weixin.qq.com/s/fbWVSsg0kkDylIExzer3PA
个人分类: 科技与创新政策|1921 次阅读|77 个评论
[转载]《2012创新型国家发展报告(简版)》
热度 1 cuncaoxin 2013-5-5 00:28
《2012创新型国家发展报告(简版)》 http://www.ctw.org.cn/lilun/2013/0122/1876.html 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进委员会 新时代中国创新与人民福祉 第一章 2012年中国创新发展回顾 2012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是中国创新发展的深化年。国家坚定不移的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推动技术创新的主体向企业转变。通过制定并实施各种相关政策,有效地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通过引导和鼓励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相关服务,更好地实现了“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大幅提高了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继续完善、丰富现有的学科体系,储备了更加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 各行各业全面落实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政策,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形成了多学科融合和跨领域合作的新局面,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加快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进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育方面,国家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断创新教育发展模式,营造出一个更加优良的教育环境。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通过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有效培养中小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能力。政府和民间办学机构相结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定向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人才。提高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大学。 人才方面,国家全面加强人才工作。中共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启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国家特支计划”或“万人计划”)。加大了人才开发投入力度,推进重大人才引进和培养项目的实施。重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其他领域急需的专业人才。深化人才选用和培养制度改革,构建多元化多渠道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搭建完善的人才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先进的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培育完备的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机构,营造出一个更加优良的人才成长和创新环境,众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出越来越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向国内聚集,国内各领域专业人才不断成长的良好局面。 科技创新方面,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圆满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按期顺利交付海军,舰载机歼—15也顺利完成舰上起降飞行训练;载有景海鹏、刘旺、刘洋三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首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与天宫一号实现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并顺利返回着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实现了我国深海装备和深海技术的重大突破;2200余公里,世界上最长、设计标准最高的京广高铁将全线贯通;中国首条、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新建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哈大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在高寒地区修建高速铁路的技术,成为世界高寒区高铁建设的领跑者。 《2012创新型国家发展报告(简版)》(七) 《2012创新型国家发展报告(简版)》(六) 《2012创新型国家发展报告(简版)》(五) 《2012创新型国家发展报告(简版)》(四) 《2012创新型国家发展报告(简版)》(三) 《2012创新型国家发展报告(简版)》(六) 《2012创新型国家发展报告(简版)》(五) 《2012创新型国家发展报告(简版)》(四) 《2012创新型国家发展报告(简版)》(三) 《2012创新型国家发展报告(简版)》(二)
个人分类: 技术创新|1639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们 为创新型国家做些什么
mengxz 2012-7-30 20:21
当今,我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要成为制造强国,需要创新型人才,因此,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优秀炎黄子孙的责任,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学者、专家更应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献计献策: (1)如何提高全民创新素质?如:如何扶植、引导、鼓励创新。 (2)如何将聪明才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3)如何利用最少的资金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 等等 专家,应该多一些回报社会、回报祖国的责任心,尤其是从事教育的专家更应该仔细思考,进行研究,为其他科研人员的科研思路和学生的创新教育提供更多的建议. 希望大家都在科学网上针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献计献策,促进建设我们的创新型国家!
4794 次阅读|1 个评论
树立多维度、非线性、共生、共享的动态创新观,建设创新型国家
mhchx 2012-7-9 15:47
树立多维度、非线性、共生、共享的动态创新观,建设创新型国家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创新的研究,我认为,创新是创新主体充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组织及时间等资源,达到综合效益目的的动态的渗透性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知识化、技术化、制度化、管理化及市场化等多个过程相互交织而组成的多维度、非线性的共生与共长的创新网络系统(见下图1)。 图1 多维度的创新观 因此,创新者必须大胆抛弃传统的、单维的、线性的、静态的创新观,积极树立现代的、多维的、非线性的、动态的创新观,并根据不同创新的过程与特点,发现创新的内在规律,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个人分类: 观点|2981 次阅读|0 个评论
企业创新集成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热度 1 mhchx 2012-7-9 12:37
7 月 6 日至 7 日胡锦涛总书记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到 2020 年,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原始创新能力提高,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若干领域创新成果进入世界前列;创新环境优化,效益大幅提高,创新人才涌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的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 以下是本人去年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企业创新集成研究》一书前言的部分内容,与大家共享,以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同时希望感兴趣的专家与学者多提宝贵意见与建议。 熊彼特 20 世纪初第一次提出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创新看成是经济中内生的因素,侧重于研究创新对信贷、资本、企业家利润、利息及经济周期的影响,这开创了创新经济学研究的先河。但是也许是熊彼特的创新经济学游离于当时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缘故,生前其创新理论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只是在其去世后,创新理论才受到重视,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创新研究主要沿着技术创新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创新系统理论及管理创新等不同的方向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时,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大学等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 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我国对创新的重视与研究日渐增多,尤其是 1996 年国家经贸委推出技术创新工程及 1998 年中国科学院推出知识创新工程后,国内掀起了从事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热潮。进入 21 世纪,随着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与贯彻落实《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国家发展战略,创新研究与实践方兴未艾。目前,一方面正处于由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出口拉动的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传统的土地、劳动力成本等比较优势正逐步削弱;另一方面,企业未能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新的竞争优势与增长动力尚未形成,这成为制约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环节。因此,企业如何进行创新并将各种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各界关注的热点与焦点,是摆在政府决策者、众多企业家及专家学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书是笔者在经过多年对建材、能源及信息等不同行业的众多典型企业创新实践进行调研并汲取众多创新理论精华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深入研究而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其目的是通过归纳总结企业创新实践,提炼出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创新管理理论,丰富与发展我国企业创新管理理论,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伟大实践,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企业创新集成是对企业创新研究的深化与发展,是企业创新成功的关键要素与有效途径之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相信本书的出版可以大大丰富与发展我国创新管理理论,有利于政府、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全面认识企业创新集成理论,为政府各级领导制定相关政策、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为企业创新集成的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施策略的支持 , 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有力地推动高校及企业的创新集成研究与实践,加速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
个人分类: 观点|1809 次阅读|1 个评论
呵护好学生的专长
热度 2 mengxz 2012-1-6 17:15
呵护好学生的专长(随笔) ——高考和研究生招生应该从通才招生向专才招生转变 有人认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扩招坏处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多了、滥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了。我不苟同这种观点,相反,我认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扩招使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为了大众教育,使我国的国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储备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也为我国的后续发展储备了后劲。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的本科教育依然很低,这在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看来都不可想象。因此,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扩招应该继续。当然,与精英教育时代相比,大众教育时代高等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但瑕不掩瑜,这毕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使他们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尤其是一些偏科有专长的学生 ( 其实这些学生很大一部分是创新型人才 ) ,为他们专长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支撑我国的后续发展。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不让偏科有专长的学生失去培养机遇,我认为首先应该转变招生考试方式,从通才招生向专才招生转变。也就是重视学生的专长,在招生中和专业选择时考虑学生的专长、爱好,发挥学生的专长和爱好。 一、为什么要重视学生的专长 人才都不是通才,不可能琴棋书画、斧钺钩叉无所不通。试想如果我国的运动员都要先经过外语四、六级考试才能参加奥运会,我们还能拿到多少奥运金牌? 有多少高中学生,由于对物理等自然科学偏爱,而对文科尤其是外语掌握不好,结果高考不理想,从一本进入二本、三本;有多少大学生,由于外语四、六级未过而拿不到本科毕业证。有多少大学生,因为把精力都用到应付外语四、六级考试上,结果专业课没有学习,最后只有应付过关,工作后不能适应;有多少大学生,因为外语不能考取研究生 ……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外语教学,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必须重视外语,因为我们需要向外学习新科技,在我国发达之后,我们也要学习外语,因为我们也要了解外界的科技发展动态,但是不能过于重视外语而忽视专业学习。 二、创新型国家需要有专长的人才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需要术业有专攻的专才,需要重视专才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把学生的专长发挥好,呵护好。怎样才能学生的专长发挥好,呵护好呢?我们应该借鉴日本对创造发明进行鼓励的做法:日本曾经掀起了 “ 一日一案国民运动 ” ,当时参与者的创造发明大多数是不合格的,都是些馊主义,可仅过了一二年,参与者却渐渐想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好主义。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把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教育国策而确定下来。并在日本各地设立了鼓励发明创造的组织,不断举行全国性机器人、航模等比赛,使从小热爱发明创新的孩子伴随着奖励成长,类似天皇奖、总理大臣奖、发明协会奖、全国发明奖这样的奖项,数不胜数,既有奖给个人的,也有奖给团队的,还有奖给组织者的。就这样日本鼓励、扶植、造就了很多发明家。如果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也要把学生的专长发挥好,呵护好! 题外话:有人戏称 “ 车库是美国 IT 业的摇篮 ” 。 比尔 . 盖茨的微软帝国诞生在哪里?车库;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平台谷歌诞生在哪里?车库;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 YouTube 诞生在哪里?还是车库。如果细细盘点一下,这份名单还能列出很长一串 ——DELL 、 ATI 、 Westwood ……不过这话还是保守了点,惠普、米老鼠也诞生在车库,可以说,正是车库的创新造就了今日的美国。当下中国社会风行 “ 山寨文化 ” ,这是大众创新精神的结果,也是不同领域专才初步创新的结果。我们要加倍呵护!
2729 次阅读|2 个评论
微博:悲剧
xcfcn 2011-7-28 19:41
悲剧 中央提倡创建“创新型国家”后,陈进出现了; 中央提倡社会“跨越式发展”,刘志军出现了。 这叫什么,上有所好,下必甚之。
个人分类: 杂论|21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科技政策与自主创新的若干讨论
liu4335 2009-6-28 16:20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97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关1980S年代对学科发展趋势的工作及其后果
肖建华 2009-2-25 23:32
在 1980 年前后,为了赶超国际科技水平,很多学科都有课题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去研究学科的发展趋势。 采用的方法是对若干个国外期刊的某个主题出现比重的统计方法。 用时间(年或月)为横坐标,用某个主题在单位时间增量内出现次数的对数为枞坐标,则得到一条近似的直线。当该主题在单位时间增量内出现次数的对数达到某个值时(该值对应的时间为科技革命点),就认为是该主题成熟到工业应用的水平。而此后,该主题在单位时间增量内出现次数的对数急剧下降直到消失。 很多人就把这二者合在一起考察,从而得到重大科学发现:因为,曲线在革命前和刚革命后,总的形态可用凸连续曲线近似,因而,用前面的数据就可以预测整条曲线,进而得到:曲线斜率为零的点就是科技革命点。 总是可以用很多的关于过去的某项科技进步的实例来征明这个发现是正确的。因而,它得到的科技革命点是正确的。 因而,得到对策:在革命发生前的 3-5 年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是最佳的赶上科技革命的对策。此前,投入太早不合算。太晚又赶不上分享该项科技进步的果实。 因为该重大科学发现的基础是科技情报工作,因而,科技情报工作者(部门)不断的发表各自的 XXX 学 / 技术的的科技革命时间为 YYY 年。很热闹。但是,它就是当时的科研决策依据。 该特点可被命名为:科技情报统计引导性对策。 现今的人才的知识结构不可能不受到此影响,尽管过去 30 年了。 此后,发现成功率低(跟不上,没有足够的前期预备性工作)。也就没精打采了。认为根本不可能赶上。在意志上就垮台了。引进 / 买,就成为代替物了。 近 10 来年的特点可归纳为: EI 、 SCI 、 ISTP 引导性对策。 就我个人看来,它是对科技情报统计引导性对策的进一步开拓。但是,基础不再是情报部门,而是: ZZZ 学术(学科)委员会 / 评委会。 形而上学看是一个进步,但客观的看,可能是一个退步。 还有一比:科技情报统计引导性对策的成功率低导致由赶超战略的本意出发得到全盘引进的结果。 则,逻辑推理性的推测应是: EI 、 SCI 、 ISTP 引导性对策的成功率低会导致由创新的本意出发得到全盘西化的结果。 这好象就是目前大家感触到的。 那么,今后的 30 年,人才的知识结构也不可能不受到此影响。 这与国家的自主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不一致的。 我们能否突围成功?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9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8: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