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医学科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未来人类 – 外太空医疗与生物技术
热度 1 benlion 2020-8-21 19:50
从人类的意识形成到人机一体化的时代 - 生态与医疗和机器与媒体的综合体系。 (4世界理论 - 自然与精神和机器与知识) 探索与思考历程 - 童年世界:芍药和螃蟹、闹钟与磁铁、望远镜和万花筒。中学时代:埃舍尔几何绘画、《物理世界奇遇记》、《福尔摩斯探案集》,光合作用仿生工厂、微电子遥控昆虫飞行和蚂蚁神经节网络的设想。大学时代:《爱因斯坦文集》、《实验心理学史》、《科学的社会功能》、心理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任教时期:系统科学与科学哲学、拓扑生物学和行为遗传学、分子细胞生物学与 计算机模型 、心身医学和中西医学理论与药物学。研究时期:细胞通讯和信号传导、代谢网络和生物信息技术与分子生物技术,东西方绘画艺术与文化哲学。 附- 1972年和1976年 历史的记忆 - 现代文明 的奠基与 华沙夜奔 和改变世界的 一周 - 走进 以色列 与中国 历法 - 德系 与 类脂 疾病 - 告别“ 智者 ”一代和 小布热津斯基 时代 - 以色列的创新 基金 与英国的科学研究 路径 - 中国医疗体系的 未来图景 ,等。 ---(2011年6月-2020年8月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系统医学与药物学|1518 次阅读|5 个评论
科学与工业 – 发展趋势
benlion 2015-1-13 18:18
大航海时代,地理发现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到工艺美术运动,欧洲进入了近现代科学与工业的建立与发展时期。 17 世纪到 19 世纪奠基了物理科学、社会科学和生物科学,现代社会体制,也可以说是社会科学的工程应用,而科学与工业,构成一个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的促进循环机制。 20 世纪的物理学革命,使得物理学与化学综合成为物理科学,应用为微电子和纳米技术,物理学、化学应用于生物科学,而发展了分子生物学,在心理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界面,形成系统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应用工业,形成科学管理学,艺术与媒体技术结合形成影视产业等。 约 2009 年做软件企业的同仁讲到 “ 云计算 ” 时,我开玩笑说是不是规模小点可叫 “ 雾计算 ” ?从生物科学到计算机科学,从计算机科学到生物科学,而后,计算机科学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形成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而后, 1992 年到 1994 年,我阐述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与生物科学、工程科学方法整合的系统生物科学。 也就是说: 20 世纪到 21 世纪的科学与工程,已经进入了一个自然科学与人工科学的偶合与转化发展的历史时期。 - (传统与未来) -
个人分类: 201415|1853 次阅读|0 个评论
Wiley作者话科研:关于感染负荷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的一项研究
WileyChina 2014-10-30 18:05
Wiley 作者话科研——Video Abstract 关于感染负荷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的一项研究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的王延江博士和他的团队,在 EuropeanJournal of Neurology 上发表了论文: A study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fectious burden and Alzheimer's disease - 关于感染负荷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的一项研究。 王延江博士和卜先乐博士通过简短的影像,向广大读者精练地介绍了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结论。 点击链接即可查看: http://player.polyv.net/videos/f6ee5715d98ae743a9b0509d0900c91f_f.swf 该文的相关信息 背景和目的: 过去的研究表明先前感染的总体负荷与心血管疾病及卒中相关。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调查了感染负荷( IB )与艾尔茨海默病( AD )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128 名 AD 患者与 135 名正常对照常见感染性病原体包括巨细胞病毒( CMV )、单纯疱疹病毒 1 型( HSV-1 )、伯氏疏螺旋体、肺炎衣原体和幽门螺杆菌的抗体滴度。 IB 指对于这些常见病原暴露的复合血清学检测结果。 结果: 正常对照中, 0-2 种、 3 种及 4-5 种常见病原体血清检测阳性的比例分别为 44% , 40% 和 16% ,而在 AD 患者中的比例分别为 20% , 44% 和 36% 。在调整了年龄、性别、教育、 APOE 基因型和各种并存症后, IB 、细菌负荷及病毒负荷均与 AD 独立相关。在所有病例中,简单智能量表得分与 IB 呈负相关。曾暴露于 4-5 种感染性病原体的人群中血清 β-淀粉状蛋白(Aβ,如Aβ40,Aβ42和总Aβ)及炎性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 α 、白介素 -1 β 和白介素 -6 )的水平显著高于曾暴露于0-2种或3种病原体的人群。 结论: 由 CMV 、 HSV-1 、伯氏疏螺旋体、肺炎衣原体和幽门螺杆菌组成的 IB 与 AD 相关。这项研究支持感染 / 炎症在 AD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阅读全文: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enhanced/doi/10.1111/ene.12477/ 王延江博士简介: 医学博士(中国),博士( PhD ,澳大利亚),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专委会认知障碍与痴呆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神经科学会、国际老年性痴呆学会会员;美国《老年性痴呆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澳大利亚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基金、澳大利亚政府国际研究生奖学金、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人事部优秀留学人员基金、教育部优秀留学人员基金等项目。获 2011 年国际老年性痴呆学会( AAICAD )学者基金。在《 Neurology 》、《 J Neurosci 》、《 Nature Reviews Neurology 》等国外 SCI 期刊发表论文 50 余篇。系列研究成果受 CCTV 《晚间新闻》、《健康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新闻频道( ABCNews )、《纽约时报》、路透社、美国神经病学会官方网站等国内外媒体介绍。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 1 项。
个人分类: Health Science|24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客用户分类列表
taiyangtu 2012-5-2 23:31
【为了便于更好的畅游 科学网博客 ,特把博客用户分类列表留在此处。 】 博客搜索: 字母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学科领域分类: 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生命科学 微生物学 微生物资源与分类学 微生物生理与生物化.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 环境微生物学 病原细菌与放线菌生. 病原真菌学 病毒学 支原体、立克次体与. 植物学 植物结构学 植物分类学 植物进化生物学 植物生理与生化 植物生殖生物学 植物资源学 植物学研究的新技术. 生态学 分子与进化生态学 行为生态学 生理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景观与区域生态学 全球变化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 污染生态学 土壤生态学 保护生物学与恢复生. 生态安全评价 动物学 动物形态学及胚胎学 动物系统及分类学 动物生理及行为学 动物资源与保护 昆虫学 实验动物学 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 生物化学 蛋白质组学 膜生物化学与膜生物. 系统生物学 环境生物物理 空间生物学 遗传学与生物信息学 植物遗传学 动物遗传学 微生物遗传学 人类遗传学 基因组学 基因表达调控与表观. 生物信息学 遗传学研究新技术与. 细胞生物学 细胞、亚细胞结构与. 细胞生长与分裂 细胞周期与调控 细胞增殖、生长与分. 细胞衰老 细胞死亡 细胞运动 细胞外基质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物质运输 细胞呼吸与代谢 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 免疫学 免疫生物学 免疫遗传学 生殖免疫学 黏膜免疫学 疫苗学 抗体工程学 免疫学研究新技术与. 神经科学、认知科学与心理学 心理学 神经生物学 认知科学 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学 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学 生物电子学 生物图像与成像 仿生学 纳米生物学 生物系统工程研究的. 生理学与整合生物学 细胞生理学 系统生理学 整合生理学 衰老与生物节律 营养与代谢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特殊环境生理学 比较生理学 整合生物学 人体解剖学 人体组织与胚胎学 发育生物学与生殖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 生殖生物学 农学基础与作物学 农学基础 作物生理学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 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 作物杂种优势及其利. 作物分子育种 作物种子学 植物保护学 植物病理学 农业昆虫学 农田草害 农田鼠害及其他有害. 植物化学保护 生物防治 农业有害生物检疫与. 植物保护生物技术 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 果树学 蔬菜学与瓜果学 观赏园艺学 设施园艺学 园艺作物采后生物学 食用真菌学 植物营养学 林学 森林资源学 森林资源信息学 木材物理学 林产化学 森林生物学 森林土壤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经理学 森林健康 林木遗传育种学 经济林学 园林学 荒漠化与水土保持 林业研究的新技术与. 畜牧学与草地科学 畜牧学 草地科学 养蚕学 兽医学 基础兽医学 动物病理学 兽医免疫学 兽医寄生虫学 兽医传染病学 中兽医学 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 临床兽医学 水产学 水产基础生物学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 水产资源与保护学 水产生物营养与饲料. 水产养殖学 水产生物免疫学与病. 养殖与渔业工程学 水产生物研究的新技. 食品科学 食品科学基础 食品加工学基础 食品加工技术
个人分类: NOTE|414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医是医学科学?还是中医文化?
guoliuhu1950 2009-2-26 15:36
中医是医学科学?还是中医文化? 中医是医学科学?还是中医文化?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概念,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这两种不同的概念如果混为一谈,那就会把我们中医这个学科的发展,拖入一个十分盲目和模糊的混沌世界, 这是一个非常悲哀和危险的信号。 为什么呢? 医学这个概念,它必须是科学范畴的 。 它毕竟是临床的、为治病救人而服务的。 科学的范畴,首先应是客观的真实再现,并有严谨的数据参照系来体现的。否则 它就成了中医文化随意的自圆其说了。古代 中医整体辨证施治的严谨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古人,在这方面已经作出了最大的努力,这在历代中医各家学说及医案选中,历历在目。 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 ,虽经几千年的奋斗、徘徊、整理和发展,终究没有走出原始哲辩这个抽象模糊的基础理论怪圈。 但其深刻内涵,还是非常客观的存在!所以,在当前的整个医学界,它一直保持着它特有的独特性。 既然是医学,它的基础架构就必须保持它的严谨性。随意念的自圆其说(没有数据参照系),是它最大的缺欠。 但目前来说,我们对中医的继承和发展,还必须从医学科学这个角度去认知。 国外为什么称中医为替代医学,这是其根本原因之一。 医学科学是追求客观规律的真相, 它不是随意想像的发挥。 它的语言描述,必须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 并必须建立一套数据参照系,来考证、标示、明确其客观状态, 这是一套严谨的度量衡制度。 特别是医学这门学科,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不然,它就失去了客观状态的严谨性。对于临床的整体辨证施治,带来很大的模糊性和复杂性。中医现在虽然也有一套辨证的标准, 但基本框架还是抽象和模糊的现象概论。辨证的精确性和组方的科学性(中药组方与药量),其 准确性 都因意念的判断而把握困难。 就因如此,我们更应把它看作一个亟需发展的临床医学,使它成为 更严谨、更科学的现代中医临床科学。 所以,我们必须郑重的客观承认: 中医应是一门真正的临床医学科学 。关于它抽象和模糊的基本框架,我们应以现代各门自然科学为基础,在认知上相互交叉,与世界科学同步发展 ,共同揭示人体生命活动的客观,使其成为一个更明确、更严谨的现代中医医学的临床科学。 同时也会促使现代生命科学再向前迈出一大步。我们的先人也想更严谨一些,但是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在远古就达到现在的科技水平。只不过是其认知角度与现代医学不同。 在古代也只能如此认知(能量变化与差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已经非常科学了。但 现在社会科学知识发展到了今天,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在继承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呢? 中医优势的存在是客观的、世界公认的 。 其语言描述的原始性和模糊性 也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不能单依一方面的优势就沾沾自喜,就自为中心,我们还应看到现代医学很多的优越性( 这也是世界公认的,同时也包括我们 )。 科学的认知是没有国界的, 对各门学科的评价都应该是公正的、客观的。不能光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我们更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 只有这样的胸怀,我们才会心胸坦荡的向前发展。中医 既然是临床医学,它就应该是科学的范畴,那它就必须与现代医学、现代科学同步发展,这是不容争辩的方向。 中医是中医文化的概念,就大不相同了 。 文化与思想是逻辑思维与想像的发挥。 如孔子的思想教育文化、老子的哲辩思维文化、罗贯中的战略战术文化、金庸的侠义传奇文化、《易经》八卦的哲辩文化等。它们都是通过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想像发挥而建立的自己的文化体系 。 这些文化体系,它们都可以随意的创造思想、创造逻辑,更可以随意的把自己的想像,发挥的淋漓尽致。 这是与科学客观的认知格格不入的。 可是,我们的一些中医大师, 非要把中医医学这门反映客观的科学当作中医文化来继承和传播。真是荒唐至极! 客观世界的规律是不允许我们随意想像的,它根本就不是文化创作的范畴, 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怎能相互混为一谈呢? 如果把中医作为中医文化来继承和传播, 那就应该把这古老的学说完整的保留和传承下去,不要让它变了味,以使我们的子孙在多代之后,还能够欣赏到他们的祖先还曾有过这么辉煌的古代文化。 那就成了标准和完整的一套文化遗产。 这是完全应该的。 如果要把中医作为中医文化来继承和传播,时间久了,它就会逐渐失去科学的内涵。 这是中医继承和临床应用逐年萧条不振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医观念的混乱、思想的禁固、基础理论长期不能长足发展,以使古代的先进医学衰败至现在的萧条景象。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进展,就是语言也在不断的进化,对客观的认知更是日新月异。 但中医的固滞,其语言描述方式,让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已无法接受, 但这些大师还在固守阵地,之乎者也的讲经说道。 真是 可怜、可悲、可叹! 中医的萧条、迷惑,其源重在内因, 内功不强,上阵必败 。外因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本身的孤芳自赏,长期的思想禁锢, 是其不会、也不能发展, 是 以至落得当前困境的根本原因。仅在中医圈子内部的改良,这个道路是行不通的。等到我们在这个圈内转晕的时候,恐怕中医就仅剩下中医文化这张薄皮了。世界上的任何学科停滞不前, 知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都会很不情愿的、眼看着自己萎缩下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如果说科学和文化能够相体并论,那我们现代各门自然科学、工业制造、火箭运载、卫星升天等都是文化范畴吗? 这是文化范畴过分夸大的泛文化论。 在世界各门自然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应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冲破原始哲辩这个即抽象又模糊的基础理论怪圈、摆脱中医文化概念的这个紧固咒,与现代科学同步,成为一门非常严谨的、崭新的、更明确、更科学的现代中医医学。这是将来发展的必然之路。 近代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大多源于国外 。原因诸多,这里我们不再赘述。但其概念产生的起点,大都是从 动 的方面去猎取的灵感。对 静 的方面、平衡的方面,都是作为一个参照系来进行研究的。 再说, 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探讨和提高,难道我们还要等外国人来代替我们去挖掘祖先的精髓吗?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根本不懂我们的文化内涵。 (主要是语言描述的内涵)。我们不要再等了。我们应该马上清理这些功能概念,从现有的宏观生物力能学的角度从整体性势能(位能)的角度动态性趋向平衡的角度各局部间相互作用的角度,去探讨和 创新 吧。这个崭新的角度,其理念不是大动的,也不是纯静的,而且还是十分客观的。 中医整体辨证施治的内涵,既然是非常客观的存在,那为什么不用现代科学语言去深刻认知和重新描述呢?只要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我们就会寻到现代语言的描述方式。这是客观认知的发展。 如是我们的思想禁锢,我们就解放一点;如是我们的勇气不足,那我们就应该勇敢一点;如是我们的思维不够,那我们就多学习一点。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必须由我们中国人承担,如果做不到,那就是我们本身有问题了。 任何学科的建立,都是人为的。他们分别的认识程度,与真正客观世界的规律,都是有差距的,这主要表现在语言描述上。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语言,都不会完全无误的描述客观规律,这主要表现在人类的理论思维程度、科学的认知深度和语言的描述水平上。所以,任何科学的认知都不是神秘的。都是能够触动和继续发展的。 敬请讨论
个人分类: 思维认知|211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08: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