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纳米粒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雾霾进脑?大脑内发现铁磁纳米粒子
热度 20 gaoshannankai 2017-1-14 11:56
推背图第46象   黯黯阴霾,杀不用刀   万人不死,一人难逃 因为博士老板南开大学生科院张涛教授做了大量纳米金属离子对认知的损伤, 让我对这个新闻非常关注,下面内容来自sohu网站,我提炼主要要点: 研究人员检测了37名(3岁-92岁)生活在墨西哥城(29名)和英国曼切斯特(8名)的参试者大脑额叶皮质,检测结果显示每克额叶皮质中含有数百万个磁铁矿纳米粒子。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磁性纳米粒子呈现两种不同的外形,一种外形有棱角,一种则是圆状,而圆状的粒子占了绝大多数,和有棱角的粒子比例是100:1。 大家注意这个没有阳性对照,要找一些老年痴呆症的 死尸进行尸检;阴性对照最好找西藏或其他无工业 污染的地区。 工作不充分发了pnas,我就不多说了。。。。。。 形状能说明什么问题吗?恰恰如此。粒子的外形呈圆状,这说明粒子经过高温的燃烧,而人体的温度并不足以改变粒子的形状。这指向一个结论:这些粒子的来源是外部环境。经过对比,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粒子和城市空气中经过燃烧的磁铁矿纳米粒子高度相似。 此外,他们还在大脑中发现了其他含金属粒子,比如铂、钴和镍。铂来自人体内部的可能性很低,而可能是来自汽车排气系统中的机外净化装置——催化转换器。当汽车废气通过催化转换器时,铂作为催化剂之一,用来控制CO的排放。这样一来,铂在大脑中被探测到,又为磁铁矿纳米粒子来源于外部环境增添佐证。 这些粒子大多十分微小,直径小于200纳米(相当于PM0.2,PM2.5为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1微米=1000纳米),可以通过嗅觉神经进入,而又因为鼻腔和大脑之间没有血脑屏障的阻碍,粒子可以直达大脑。颗粒物越小,越容易被吸入。 前几天我和南开生科院老师们聊天,看到大家都买了PM2.5的口罩,就笑着说 等你们都买了,人家又推出PM1.0或PM0.5,我这才说了没几天。 科学网蒋老师也和我多次讨论这个,某个领导从国外知道了PM2.5,就把我们的 研究方向指南为2.5,结果人家英国人又搞了0.2。 我在科学网多次质疑2.5,并且和大家讲了我老板实验室的工作, 只有一个蒋大和老师和我谈得来,我也看了他的博文,写的非常好。 希望大家多看我的博文,接受严谨和正确的信息。 请不要再搞指南了,把全国科研人员都指的找不到北了。 生命科学领域,英国人仍旧是老大,而且从老板那里知道,这个最先 而且一直搞的就是英国人,老板实验室也证明了,金属纳米粒子完全可以 通过血脑屏障,并且导致认知损伤。 有愿意开发PM1.0口罩的公司可以联系我 我们有实验数据,非常严谨的
2394 次阅读|29 个评论
纳米粒子可降低胰腺肿瘤生长(附原文)
热度 1 zhpd55 2016-8-10 17:24
纳米粒子可降低胰腺肿瘤生长(附原文) 诸平 物理学家组织网( phys.org ) 2016 年 8 月 8 日转载了来自澳大利亚 新南威尔士大学 (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简称 UNSW ) 提供的 消息, UNSW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 Monash University )以及英国的华威大学( University of Warwick )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了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可以改善胰腺癌( pancreatic cancer )治疗的纳米粒子,胰腺癌也是澳大利亚最致命的癌症。此研究成果 2016 年 6 月 15 日在 《生物 大 分子 》( Biomacromolecules ) 杂志发表—— Joann Teo, Joshua A.McCarroll, Cyrille Boyer, Janet Youkhana, Sharon M. Sagnella, Hien T. T. Duong, Jie Liu, George Sharbeen, David Goldstein, Thomas P. Davis, Maria Kavallaris, and Phoebe A. Phillips. A Rationally Optimized Nanoparticle System for the Delivery of RNA Interference Therapeutics into Pancreatic Tumors in Vivo. Biomacromolecules , 2016, 17 (7) : 2337–2351. DOI:10.1021/acs.biomac.6b00185 . Publication Date (Web): June 15, 2016. 澳大利亚癌症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技术,将沉默基因药物( gene-silencing drugs )用来治疗胰腺癌,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类星状 POEGMA 纳米粒子( Star-POEGMA nanoparticle ),将此类纳米粒子与干涉性小分子 siRAN(Short-interfering RNA) 混合,二者可以自组装形成星状 POEGMA-siRNA 复合体( Star- POEGMA-siRNA complex ) , 便可以将 siRNA 转送到胰腺肿瘤之中。设计的这些星状聚合物含有不同长度的阳离子聚合物支链作为侧臂,此聚合物为聚(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英文全称为 poly(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 ,简称为 PDMAEMA 。此外还有数量可变的 POEGMA 聚合物, POEGMA 是聚 ,英文名称为 poly 。星状 POEGMA 聚合物对正常细胞是无毒的、可以高效地将 siRNA 传送到胰腺癌细胞,使 TUBB3/βIII-tubulin 基因沉默,这是目前通过使用化学药剂不能成药的,但是,它涉及到对肿瘤生长的调节与转移。值得注意的是 , 服用合成的星状 -POEGMA-siRNA 纳米粒子之后,导致实验鼠原位胰腺癌肿瘤内 siRNA 的高积累,并且使胰腺肿瘤内的特定基因上 βIII-tubulin 沉默表达达 80% ,还影响到蛋白质含量。这些新奇的发现提供了使用星状 POEGMA 聚合物作为将 siRNA 运送到胰腺肿瘤的运载工具的强有力的依据。 胰腺癌是最抗化疗( chemo-resistant )和致命的癌症。据美国胰腺癌行动网( Pancreatic Cancer Action Network ) 2014 年的报道,美国胰腺癌患者死亡人数在美国癌症死亡人数排名第四位,估计到 2020 年会上升到第二位。胰腺癌是美国 最致命的癌症之一, 5 年相对存活率仅有 6% 。据估计 , 有 73% 的患者会在被确诊为胰腺癌之后一年内死亡。 2014 年 , 估计美国将有 46420 人被诊断患胰腺癌,大约有 39590 人将死于此病。基于美国人口不断变化的人口统计数据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变化 , 估计到 2030 年美国胰腺癌的新病例数量将会增加超过 2 倍 , 死亡人数将会增加 2.4 倍。据美国癌症学会(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网站提供的信息, 2016 年 美国将会有 53070 人 被诊断患有胰腺癌,其中男士 27670 人,女士 25400 人;而死于胰腺癌的人数为 41780 人,其中男士 21450 人,女士 20330 人。胰腺癌患者在美国所有癌症患者中的比例约为 3% ,死亡人数约为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 7% 。更多信息可以浏览美国癌症学会癌症统计中心 ( American Cancer Society’s Cancer Statistics Center )的最新统计结果。 据 2013 年 11 月初《 健康报 》报道,胰腺癌因其死亡率极高而被称为 “ 癌中之王 ” 。在 2013 年 11 月 1 日召开的第 22 届亚太抗癌大会上,与会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胰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已非传统概念中的 “ 小病种 ” ,但目前防治现状不容乐观,医患双方均应提高警惕。我国胰腺癌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农村地区上升明显,城市地区上升速度略缓。《 2012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胰腺癌已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排行榜的第 9 位,发病率为 8.19/10 万。由于该病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 5 年生存率仅为 4% ,低于其他所有癌种。 据英国癌症研究( Cancer Research UK )网站报道, 2013 年英国胰腺癌新增 9408 例, 2014 年胰腺癌死亡人数 8817 人。 2010 年英格兰和威尔士胰腺癌存活 10 年或者以上的患者不足 1% 。 关于胰腺癌的致病因素,目前可以说还不明确,但随着研究的进行,大家还是有了一些倾向性的看法,比如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的人群中发生胰腺癌的比例比正常人群高一些。但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孰因孰果,目前尚有争议。因为确实有些胰腺癌病人,在早期是以糖尿病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方面,唯一得到共识的是吸烟,烟民患胰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 3 倍以上。其他方面,比如所谓的 “ 三高 ” 饮食,即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品会对胰腺癌的发生起到一些不好的影响,这里面典型的例子就是意大利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和香港的艺人沈殿霞。还有具有胰腺癌家族史、年龄以及患有慢性或遗传性胰腺炎的人群 , 也具有相对较高的患病风险。 澳大利亚癌症研究人员开发的此项技术在对小鼠进行的实验中 , 新纳米粒子导致肿瘤的增长减少 50% ,并降低胰腺癌的扩散。 UNSW 领导的此项研究,为胰腺癌患者提供了新希望,因为 胰腺癌 患者 其中大部分人在被确诊之后的三到六个月便死于此种疾病。 来自澳大利亚 UNSW 罗伊癌症研究中心( UNSW's Lowy Cancer ResearchCentre )的首席研究员菲比·菲利普斯博士( Dr Phoebe Phillips )说 , 胰腺癌对于她的临床同事来说,简直就是毁灭性的,爱莫能助,实在令人痛心。因此,他们不得不告诉胰腺癌患者,就是最好的化疗药物也只能延长寿命 16 周。 “ 对化疗反应迟钝的主要原因是胰腺肿瘤有广泛的瘢痕组织( scar tissue ),甚至可以达到肿瘤的 90%,” 菲利普博士说, “ 此疤痕导致胰腺癌细胞化疗抵抗和是化疗药物输送到肿瘤一种物理屏障。最近 , 我们发现了一种关键促进肿瘤生长、癌症扩散、在胰腺肿瘤中抗化疗的促进剂,称为 βIII- 微管蛋白( βIII-tubulin )。这个基因抑制导致老鼠体内的 肿瘤生长 减少了 50% ,并对降低胰腺癌细胞扩散有作用。 ” 微管蛋白 (tubulin) 就是组成 微管 的蛋白质。 微管 蛋白是球形分子,有两种类型,其一是 α 微管蛋白 (α-tubulin) ,而另一种是 β 微管蛋白 (β-tubulin) ,这两种 微管 蛋白具有相似的三维结构,能够紧密地结合成 二聚体 ,作为微管组装的 亚基 。 α 亚基 由 450 个氨基酸组成, β 亚基是由 455 个氨基酸组成,它们的分子量约 55 kDa 。 针对这种基因治疗的问题就是难以使药物到达肿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澳大利亚的研究者们已经开发出了一种纳米粒子,是由一种先进的纳米颗粒组成,纳米粒子可以包裹小型的 RNA 分子 (siRNA), 形成星状 POEGMA-siRNA 复合体( Star- POEGMA-siRNA complex ),极大地抑制 βIII- 微管蛋白。研究人员已经证明 , 他们的新型纳米颗粒可以提供治疗剂量的小分子 RNA(siRNA) 到小鼠的胰腺肿瘤 , 尽管存在 疤痕组织 ( scar tissue ) , 并成功地抑制了 βIII- 微管蛋白。 菲利普博士说: “ 我们的纳米粒子技术的意义就在于其抑制任何促肿瘤基因,此项工作针对这种耐药癌症有可能开发出新疗法,提高目前化疗的有效性 , 这可能会提高 胰腺癌 患者 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更多信息请注意浏览原文: 2016 acs.biomac.pdf 。 Abstract Pancreatic cancer is a devastating disease with a dismal prognosis. Short-interfering RNA (siRNA)-based therapeutics hold promise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However,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and safe delivery vehicles for siRNA remains a challenge. Here, we describe the synthesis and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star polymers (star 1, star 2, star 3) using 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polymerization (RAFT) for the delivery of siRNA to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These star polymers were designed to contain different lengths of cationic poly(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 (PDMAEMA) side-arms and varied amounts of poly (POEGMA). We showed that star-POEGMA polymers could readily self-assemble with siRNA to form nanoparticles. The star-POEGMA polymers were nontoxic to normal cells and delivered siRNA with high efficiency to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to silence a gene ( TUBB3 /βIII-tubulin) which is currently undruggable using chemical agents, and is involved in regulating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es. Notably,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star-POEGMA-siRNA resulted in high accumulation of siRNA to orthotopic pancreatic tumors in mice and silenced βIII-tubulin expression by 80% at the gene and protein levels in pancreatic tumors. Together, these novel findings provide strong rationale for the use of star-POEGMA polymers as delivery vehicles for siRNA to pancreatic tumors.
个人分类: 新科技|5304 次阅读|3 个评论
Nature Communications:光可以前所未知的形式存在
热度 12 zhpd55 2016-8-6 16:14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光可以前所未知的形式存在 诸平 Figure 1 TINP interacting with light Figure 3 Absorption modified by topological surface states. 据《 自然通讯 》(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网站 2016 年 8 月 5 日报道,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 (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 的研究人员发现,光可以前所未知的形式存在—— G. Siroki , D. K. K. Lee , P. D. Haynes V. Giannini . Single-electroninduced surface plasmons on a topological nanoparticle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2016, 7: Article number: 12375. DOI:10.1038/NCOMMS12375 . 图 1 ( Fig.1 )是光被困在拓扑绝缘体纳米颗粒表面的艺术形象。 Fig. 1 Artistic image of light trapped onthe surface of a nanoparticle topological insulator. Credit: Vincenzo Giannini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材料系研究人员的新研究表明 , 将光与一个单电子捆绑在一起有可能创建一种光的新形式 , 这种光既具有电子的属性,也具有光的属性。根据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科学家的此项研究 , 将 光 和电子耦合成的特殊光会具有某些特性 , 可能导致光 - 电子包工作电路,而取代当前的电子线路。还将允许研究人员研究量子物理 现象 ( quantum physical phenomena ),在可见的范围内控制比原子还小的粒子。 在正常材料中 , 光与存在于材料表面和内部的一大堆电子相互作用。但是通过使用理论物理模拟光和拓扑绝缘体材料的行为 ,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 , 它可能只与表面上一个电子相互作用。这将创建一种光和电子某些属性合并的耦合体。通常情况下 , 光是直线传播的 , 但是,当光与电子结合时,光的传播路径会发生改变,它会跟踪拓扑绝缘体材料的表面而进行传播。 2016 年 8 月 5 日在《 自然通讯 》杂志网站发表的此项研究中 , 文森索·詹尼尼博士( Dr. Vincenzo Giannini )和他的同事们模仿这种由拓扑绝缘体( topological insulator )构成的纳米颗粒周围的相互作用。 因为涉及到拓扑绝缘体,就顺便简要加以介绍。拓扑绝缘体是一种具有新奇 量子 特性的物质状态,为近 10 年来物理学的重要科学前沿之一。如果从 2006 年 张首晟 ( Zhang, Shou-Cheng ) 提出拓扑绝缘体理论 的材料实现方案算起,到 2016 年恰好是整 10 年 。 König, Markus; Wiedmann, Steffen; Brüne, Christoph; Roth, Andreas; Buhmann, Hartmut; Molenkamp, Laurens W.; Qi, Xiao-Liang; Zhang, Shou-Cheng (2007-11-02). Quantum Spin Hall Insulator State in HgTe Quantum Wells . Science, 2007, 318(5851):766–770. arXiv : 0710.0582 . Bibcode : 2007Sci...318..766K . doi : 10.1126/science.1148047 . PMID 17885096 . Retrieved 2010-03-25. 最早发现的拓扑绝缘体状态,可以追溯到 20 多年前发现的量子霍尔效应。量子霍尔效应分别获得 1985 年和 1998 年两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开创了凝聚态物理学的一个新纪元。但由于这种效应需要满足强磁场和低温这两个条件,不利于推广应用。直到 2005 年,人们才发现不需要强磁场和低温条件,仅仅依靠任何材料都具有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就可以实现类似于量子霍尔效应中的电子态,即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态或拓扑绝缘体态。这立刻引起了全球科学家界的重大关注。摩尔定律认为,由于技术的进步,每过 18 个月,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的数目会翻一番,性能也将提高一倍。随着晶体管越小越密集,发热问题也就会越突出,因此许多人预言摩尔定律将于 2015 年失效。而拓扑绝缘体的发现将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发未来电子技术的新一轮革命。 2006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提出,在碲化汞量子阱体系中可能存在无需磁场而由本征材料能带结构产生的拓扑绝缘态,而这种特殊的拓扑绝缘体态将引起非常有趣的 “ 量子自旋霍尔效应 ( Quantum Spin Hall Effect , QSHE ) ” ,该效应入选科学评出的 2007 年 十大科学突破并列第二位 。 传统上固体材料可以按照其导电性质分为绝缘体、导体和半金属 3 种类型,其中绝缘体材料在其 费米能 处存在着有限大小的能隙,因而没有自由 载流子 ;金属材料在 费米能级 处存在着有限的 电子态密度 ,进而拥有自由载流子;半金属材料在费米能处没有能隙,但是费米能级处的电子态密度仍然为零。而拓扑绝缘体是一类非常特殊的 绝缘体 ,从理论上分析,这类材料的体内的 能带结构 是典型的绝缘体类型,在费米能处存在着能隙,然而在该类材料的表面则总是存在着穿越能隙的狄拉克型的电子态,因而导致其表面总是金属性的。拓扑绝缘体这一特殊的电子结构,是由其能带结构的特殊拓扑性质所决定的。 如果我们按照导电性质的不同,可以将材料分为 “ 导体 ” 和 “ 绝缘体 ” 两大类;而更进一步,根据电子态的拓扑性质的不同, “ 绝缘体 ” 和 “ 导体 ” 还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划分。拓扑绝缘体就是根据这样的新标准而划分的区别于其他普通绝缘体的一类绝缘体。因而,拓扑绝缘体的体内与人们通常认识的绝缘体一样,是绝缘的,但是在它的边界或表面总是存在导电的边缘态,总是有一些会导电的区域,这是它有别于普通绝缘体的最独特的性质。这样的导电边缘态在保证一定对称性(比如时间反演对称性)的前提下是稳定存在的,而且不同自旋的导电电子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所以信息的传递可以通过电子的自旋,而不像传统材料通过电荷来传递。 文森索·詹尼尼博士他们的模型显示 , 不但光可以获得电子的性质,绕纳米粒子循环;而且电子也会承担一些光的属性。通常 , 作为电子是沿着材料而移动 , 如电路 , 当面对一个缺陷时它们会停止移动的。然而 , 文森索·詹尼尼博士的研究团队发现 , 即使纳米颗粒的表面有瑕疵存在 , 电子将仍然能够借助光照样向前移动。如果这可以被改编成光子电路 , 它们将会更稳健、而且更不容易遭受破坏、物理缺陷( physical imperfections )也会更少。 文森索·詹尼尼博士说 :“ 此项研究结果,将对我们构想光传播过程产生巨大影响。拓扑绝缘体的发现也不过十年时间 , 但已经在物理学领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新现象,探索物理学重要概念的新方法。 ” 文森索·詹尼尼博士补充说 , 观察该现象应该不成什么问题,他已经使用现有技术通过实验模仿了此现象 , 而且该研究团队正在与实验物理学家合作 , 使之成为现实。他相信导致光的新形式的产生过程可以被放大 , 以至于这样的现象可以更容易地观察到。目前 , 量子现象 ( quantum phenomena )只能看着很小的对象或者是超冷对象 , 但是,新研究结果会让科学家在室温下研究这类行为。 更多信息请注意浏览原文—— 2016 Single-electron induced surface plasmons on a topological nanoparticle.pdf 。
个人分类: 新科技|10054 次阅读|22 个评论
[转载]功能性肽聚合物纳米粒子有效靶向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ontores001 2016-4-25 16:25
Keyword: 多肽 关键词:肽,多发性硬化,纳米粒子 血管的渗透性增加是不同损伤和疾病的一个暗示,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发性硬化(MS)。纳米粒子有局部递送药物到受损组织位点,降低药物口服和相关限制的副作用,但有效的聚集仍是一个挑战。 研究人员研发了功能肽聚合物纳米粒子以靶向血凝块和细胞外基质分子巢蛋白,其与组织损伤面积相关。在鼠上使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诱导以提供多发性硬化的模型(其与组织损伤和血管损伤相关),所有靶向的纳米粒子都是全身给药递送。体内实验数据表明功能化肽纳米靶向粒子在损伤位点积聚量增加 (相对于对照组而言),尤其是在功能化纳米粒子纤维蛋白凝块上。 本研究表明进一步研究药物装载和功能化肽纳米粒子可能是开发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兴趣所在。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2fb62500102w9cz.html
12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流动状态下定性模型纳米粒子的细胞粘附以评估肽靶向配基的潜能
ontores001 2016-4-22 10:09
关键词:受体靶向,细胞粘附, 多肽 修饰有目标配体的复杂的药物递送系统以提高在表面受体的特定粘附。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肽配基特定受体过表达靶向细胞能力的方法。因此,使用一个微流装置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时观测带有肽配基的纳米粒子和对照组纳米粒子的细胞粘附。 为了制备易合成、稳定和可再生的纳米粒子,以模拟药物释放系统的表面特性和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使用基于胺修饰的聚苯乙烯的乳胶微球作为模型纳米粒子。测试两个作为微球上靶向配基的短肽以增加对HuH7细胞的特异性结合。 该研究表明cMBP2是一个特定受体靶向合适的选择。 Conception and evaluation of flow experiments 流动实验设想的概念和评估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2fb62500102w9ad.html
79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3年单层保护(纳米)团簇国际会议简要总结
热度 1 yangweiliu 2013-8-30 10:32
单层保护(纳米)团簇国际会议(ISMPC13) 从上次的芬兰会议之后,于今年的7月31日-8月3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举行。这是一个超小型会议,研究课题集中,日程紧凑,信息量很大。 共有约二十个邀请报告和二十个墙报。研究课题集中在单层保护的金、银和其他过渡金属纳米簇的合成及其在催化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等。 本届会议有四个特点: 一,大多数研究组使用质谱表征纳米簇/纳米粒子。而透射电镜使用得很少,而且仅用于辅助信息。由于电子束对粒子的破坏,提供的透射电镜图中的纳米粒子的均一性普遍较差。 二,应用方面,生物成像和治疗成为热点。有研究组已经开始在活体中测试金纳米粒子的代谢周期等生物学性质,但是银和其他金属没有相关的研究。 三,专注于计算、合成与表征的课题组之间的合作明显增多。很多研究组把合成的纳米粒子/簇送到其他的实验室做质谱表征或应用研究。 四,在银纳米粒子/簇的研究中,Ag 44 成为新的关注点。但是会议的所有报告中,都是用水作为合成体系,并且使用芳香分子作为保护配体。其原因可能与空间效应和功能团的亲电性有关。 总之,该会议是一个非常好的与同行交流研究进展和分享经验的机会。从中得到的启发和收获甚至超过做几个月实验的效果。下次ISMPC会议将在2015或2016年日本举行,如果有机会的话,期待能再次参加。 往届会议链接: ISMPC08 at University of Jyvaskyla (Finland) ISMPC11 at University of Jyvaskyla (Finland) ISMPC13 at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我的ISMPC13展板:Brust-Schiffrin方法合成银纳米粒子及其生长机理的研究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Pingree Park校区的山上,这些小木屋就是会议室和我们住的地方 -- 写博文的目的是分享和探讨学术经验,欢迎多多交流。 我的邮箱是YL378@georgetown.edu,Linkedin资料 http://www.linkedin.com/in/yangweiliu/
5088 次阅读|1 个评论
激光:操控纳米粒子的工具,有望用其创建新材料
zhpd55 2013-4-30 09:57
激光:操控纳米粒子的工具,有望用其创建新材料 诸平 根据 CEN 网站 2013 年 4 月 29 日 报道,科学家采用采用激光束使一个简单的光学系统能够聚集二维结构的纳米粒子,可导致形成应用于传感器和光子器件的新材料。而且提供了一段视频资料,视频显示直径 520 nm 的聚苯乙烯粒子组装到一个正方形的硅光子晶体上的小洞里(视频下方的黑色标度代表长度为 5 μ m )。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 物理学家们用激光光束捕获和研究物体 , 从细胞小到单个原子。最近 , 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束激光系统( multilaser systems ) , 可以同时操控许多粒子。但是这些系统都是又大又复杂 , 所以其应用受到限制。 然而,现在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个简单的系统 , 使用一个单一的激光束在同一时间直接操控数以百计的粒子,使其组装在二维结构之中。相关研究结果已经在《纳米快报》杂志发表( Nano Lett. , DOI: 10.1021/nl400918x )。这种紧凑的光学捕获可能最终帮助研究人员制造用于传感器、光学设备以及化学过滤器的新型材料。在光学捕获中 , 聚光束对于微粒施加一种作用力 , 使其朝着聚光束最强的位置移动。当前的系统可以同时操控许多粒子,但是它是通过使用配置许多透镜头的空间占用设置( space-hogging setups )形成复合光场。 美国南加州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的电子工程师米切尔·波维内丽( Michelle Povinelli )欲开发一种形成这类复合光场的简单系统。她构想了一个足够小 , 适合一个芯片的简单系统。这样 , 研究人员可以很容易将捕获集成到像光子电路或化学传感器这样的设备之中 , 使他们更便于应用。米切尔·波维内丽的光学捕获使用一种称为光子晶体,有花纹图案的硅板。她和她的合作者对其蚀刻了许多很整齐的小孔,直径为 300 nm ,小孔之间间隔的 860 nm 。他们将制作好的硅板沉浸在一种悬浮着直径为 520 nm 的聚苯乙烯颗粒的环境下,用激光从其下面进行照射。就可以看到悬浮在硅晶板上方的颗粒,然后开始移动而进入小孔 , 形成了一个边长为 13 μ m 的正方形晶格(见图 1 )。图 1 中灰色具有小孔的是硅板,红色的为聚焦激光光束,而蓝色的为纳米粒子,受到激光束的作用,纳米粒子进入小孔形成规整的二维形状。 图1 激光作用图示 硅板上的小孔与激光束相互作用在硅板的上方产生一种强光场,光场与悬浮的纳米微粒作用,导致微粒进入小孔。用当前的设备 , 粒子的组装时间约需要花费一个小时 , 因为他们必须漂移到距离硅板表面非常近的位置。米切尔·波维内丽说,纳米粒子一旦移动到小孔上方,会受到小孔的吸引而入住其中,但是首先粒子必须通过漫步而移动至适当的位置。米切尔·波维内丽打算通过在硅板上方聚集更多的纳米微粒来加快其装配过程,另外激光捕获也应该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材料 , 如半导体和金属等。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的材料科学家 , 保罗·布劳恩( Paul V. Braun )说 , 与其他激光捕获相比 , 南加州大学的设备简单,而且易于与其他设备整合。但现有系统可以不同的配置容纳粒子 , 而光子晶体需要其按照孔的模式来定位。所以这些设备很容易制作,但是不如目前的激光捕获那么灵活。米切尔·波维内丽说她现在正在进行规划,当改变激光波长时,如何设计光子晶体 , 可以在不同的配置之间来掌控纳米粒子。更多信息请浏览: Light-Assisted, Templated Self-Assembly Using a Photonic-Crystal Slab (2013-4-30 7:23:54)
个人分类: 新科技|7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Cu-Au纳米粒子可以使CO_2转换为燃料气
热度 4 zhpd55 2012-4-12 10:00
Cu-Au纳米粒子可以使CO_2转换为燃料气
据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 MIT )网站 2012 年 4 月 11 日报道, MIT 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 Cu-Au 纳米复合材料可以将 CO 2 转换为燃料气,而且转化过程并不需要很多的能耗。当将纳米 Cu 制成电极 , 并在一定的电压下进行 CO 2 转化反应时,铜作为一种很强的催化剂 , 迅速与 CO 2 发生电化学反应,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而且可以形成有用甲烷或者甲醇气。 世界上有许多研究人员研究了铜潜在可能性是作为一种节能材料,回收利用发电厂排放的 CO 2 ,使其不要被释放到大气中,而是将废气 CO 2 作为一种原料加以利用,特别是通过一种铜催化剂作用加以循环利用,使其变成甲烷等燃料气,再被发电厂利用。但是铜特性不同一般,容易被氧化 , 为什么旧钱币会生出绿色的铜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说明铜的性质不够稳定 , 可与 CO 2 减缓反应产生一些并非人们想要的副产品,如一氧化碳和甲酸等。但是现在 ,MIT 的研究人员已经想出一个解决方案 , 可以进一步减少 CO 2 转化所需能源,同时使 Cu 金属变得更稳定。该研究小组将微小的纳米铜与纳米金混合,其目的在于强化铜的耐腐蚀性及抗氧化性。研究人员观察到 , 金的掺入的确使铜变得更稳定。 在反复实验中 , 他们采用 Cu-Au 复合纳米微粒对电极进行了涂饰 , 发现这些纳米微粒对 CO 2 转化所需能量,与纯铜纳米粒子相比要更少。这项研究成果近期将会在《化学通讯》(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发表 , 这对于火力发电厂节能减排无疑是一项重大改革。 为了制得纳米粒子,科研人员将金盐溶液与铜盐溶液混合加热,制得纳米铜和纳米金融合体,然后再把纳米粒子通过一系列反应 , 使溶液转化成粉末,用于电极外涂。为了测试纳米粒子的反应活性 , 把经过纳米 Cu-Au 复合材料涂饰的电极放入烧杯内溶液中,同时向溶液中通入 CO 2 ,并在电极上附加很小的电压,测量溶液中产生的电流。研究人员推断,如果在电极上与 CO 2 会发生反应,一定会有电流产生。即如果 CO 2 分子在电极上的特定部位发生反应 , 然后释放允许其他的 CO 2 分子在相同的位置发生反应,电流的出现会产生一定的电势;如果 CO 2 分子在电极上被极化,反应进行会慢下来 , 延缓了外观相同电位电流的出现。研究小组最终发现电势应用达到一个稳定电流,对纳米 Cu-Au 复合材料来说比纯纳米铜涂饰的电极小得多 , 这预示着使用 Cu-Au 复合材料比使用纯铜纳米微粒,实现 CO 2 转化所需能量要更少一些。 到目前为止 , 这个研究小组为了能够已经找到实现 CO 2 转化的纳米 Cu-Au 最佳配比,他们已经试验了 Cu/Au=2 和 Au/Cu=2 复合材料的催化转化活性。就 Cu 和 Au 成本而言, Au 自然比 Cu 更贵,但是研究人员在权衡转化效率和转化产物以及电极的重复使用寿命等多方面因素之后,才能确定选用何种配比最理想。
个人分类: 新科技|474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纳米粒子与转铁蛋白结合即可猎杀癌细胞
jiangbangtong 2012-4-6 10:18
科技日报2011年 8 月 5 日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转铁蛋白与纳米粒子结合就可瞄准并杀死拉莫斯癌细胞,而无需负载其他化疗药物,此项发现将有望发展出癌症靶向治疗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本周的《美国化学协会杂志》上。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文理学院的首席化学教授约瑟夫 • 德西蒙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人体中的一种正常的良性蛋白质,如果和纳米粒子相结合,就能瞄准并杀死癌细胞,而无须负载那些携带化疗药物的粒子。此前,研究人员曾认为,纳米粒子只有携带了有毒的化学载体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转铁蛋白是人体血液中数量第四多的蛋白质,近 20 年来一直被作为肿瘤靶向载体用以递送治癌药物。纳米粒子通常也是无毒的,需要通过负载标准化疗药物来治疗癌症。然而,结合转铁蛋白的 “ 打印 ” 纳米粒子,不仅能识别它们,还能诱导癌细胞死亡。而不与任何纳米粒子结合的自由转铁蛋白,能从拉莫斯癌细胞中获得养料生长,即使在很高浓度下也不会杀死任何拉莫斯癌细胞。   然而令人吃惊的是,转铁蛋白附着在纳米粒子表面后,其能有效地筛选标靶,攻击并杀死 B 细胞淋巴瘤。在许多迅速生长的癌细胞表面,蛋白质受体被过度表达,于是和转铁蛋白配体结合的治疗就能找到并瞄准它们,而结合转铁蛋白的纳米粒子被认为是安全且无毒的。   德西蒙实验室发明了一种 “ 打印 ” 技术,能人为造出尺寸精确且形状符合预期的纳米颗粒。他们采用这种技术制作出一种可与人类转铁蛋白相结合的生物相容性纳米粒子,其能安全且精确地识别广谱癌症,除了 B 细胞淋巴瘤外,还能有效地指向非小型细胞,如肺、卵巢、肝脏和前列腺的癌细胞。   研究人员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携带转铁蛋白的纳米粒子如何及为何对于拉莫斯癌细胞是有毒的,而对其他细胞却无毒。   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曾被认为是癌症的最有效疗法,但这些疗法通常会损害健康组织和器官。这一发现将可能发展出一种全新的策略来治疗某种类型的淋巴瘤,而副作用更小。   不过,德西蒙承认,该研究也会引起一些人对不可预期后果的担忧,即一个设计好的针对某类癌症的靶向化疗载体是否会偏离目标。
个人分类: 科学|22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铁蛋白和纳米粒子治疗癌症研究进展
xupeiyang 2010-8-8 11:04
研究进展: http://www.bioon.com/biology/cancer/450113.shtml JACS:纳米粒子结合转铁蛋白治疗癌症 信息分析结果: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01nzmadev1oph5I1fIhI00h001000j100200010 52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Top Years Publications 2010 13 2009 12 2008 11 2007 6 2006 3 2005 3 2004 2 2003 2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USA 28 China 10 India 4 Finland 2 Singapore 2 Germany 1 United Kingdom 1 Norway 1 Canada 1 Ireland 1 Spain 1 1 2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Pasadena, CA, USA 6 Columbus 4 Omaha 3 Kuopio 2 Hangzhou 2 Shanghai 2 Charleston 2 Buffalo 2 Singapur 2 Pune 1 Shenyang 1 Beijing 1 South Pasadena 1 West Lafayette 1 Munich 1 Glasgow 1 Hyderabad 1 Vadodara 1 Orlando 1 Tianjin 1 1 2 1 2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Int J Pharm 4 J Control Release 4 Mol Pharm 4 Acs Nano 3 Nano Lett 3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 J Nanosci Nanotechno 2 J Biol Chem 2 Cancer Biol Ther 2 Nanoscale 1 Nature 1 J Gene Med 1 Plos One 1 Faseb J 1 J Drug Target 1 Cancer Biomark 1 Pharm Res 1 Curr Top Microbiol 1 Technol Cancer Res Treat 1 Small 1 1 2 1 2 3 ... 33 Top Terms Publications Nanoparticles 46 Transferrin 46 Humans 35 Neoplasms 32 Animals 30 Cell Line, Tumor 23 Receptors, Transferrin 21 Mice 21 Therapeutics 20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19 Drug Delivery Systems 19 Ligands 18 binding 17 Drug Carriers 15 Tissues 11 Particle Size 11 Proteins 10 Fluorescence 10 Nanotechnology 10 Cell Line 10 1 2 3 ... 33 1 2 3 ... 15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Prasad P 3 Davis M 2 Bartlett D 2 Qian J 2 Yong K 2 Roy I 2 Bergey E 2 Lee H 2 Tramposch K 2 He S 2 Maitra A 2 Labhasetwar V 2 Sahoo S 2 Pun S 2 Bellocq N 2 Jensen G 2 Davis M 2 Jia L 1 Liang X 1 Meng H 1 1 2 3 ... 15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3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10篇摘要学习
xyxygood 2010-7-15 17:07
Jitter-freemulti-layerednanoparticlesopticalstoragediskwithbufferring 无抖动的多层纳米粒子光存储碟with缓存环 ChikaraEgami,NaotoNishimura,andTakuyaOkawa* FacultyofEngineering,ShizuokaUniversity,3-5-1Johoku,Naka-kuHamamatsu,432-8561,Japan *tdcegam@ipc.shizuoka.ac.jp Abstract:Amulti-layerednanoparticlesopticaldiskhasbeendeveloped forajitter-freehigh-densitydatastoragesystem.Thediskhasnano structurescomposedof300-nm-diameterphotosensitiveparticlesand30- nm-widthnon-photosensitivebufferringsaroundthem.Withthebuffer ringsintothenanoparticlesdisk,aconventionalconfocalmicroscope equippedwithalownumericalaperture(NA)objectivepickedupa particle’sshapesignaltogenerateasynchronoussignalonitsown.Inthe three-dimensionalstructureddiskproposed,noelectronically-produced referencesignalisnecessaryforclockdatarecover(CDR);nojitteroccurs indatadecoding. 摘要:A多层的纳米粒子光碟hasbeendevelopedfora无抖动高密度数据存储系统。The碟has纳米结构composedof(组成)300nm直径光敏粒子and30nm宽非光敏缓存环在它们周围。Withthe缓存环intothe纳米粒子碟,a传统的共焦显微镜等价于witha低数值孔径NA的物镜拾取a粒子的形状信号to产生a同步信号onitsown。Inthe3D结构碟建议,没有电的处理参考信号isnecessaryfor时钟数据恢复CDR;没有抖动发生在数据编码。 看了10篇摘要,感觉摘要的套路就是那么样,只有很好的表达,没有很差的表达;做出杰出的成果是最重要的; ?2010OpticalSocietyofAmerica OCIScodes:(210.4770)Opticalrecording;(210.4810)Opticalstorage-recordingmaterials; (180.1790)Confocalmicroscopy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降解纳米粒子使肿瘤状况一目了然
zhpd55 2009-2-26 17:11
可降解纳米粒子使肿瘤状况一目了然 据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周刊2009年2月24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化学家Michael J. Sailor和他的同事开发出了一种多孔硅纳米粒子,既可以发光使肿瘤一目了然,又可以传输抗肿瘤药物到病灶。 虽然其他荧光纳米粒子如量子点(quantum dots)也可用于成像研究,但是含有硒化镉(CdSe),用于人体毒性太大,而硅实际上是人体内的一种微量元素。利用多孔硅纳米粒子的想法就是利用这些微粒固有的发光特性,便于追踪。通过小鼠静脉注射外涂右旋糖苷(dextran)内含抗癌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的硅纳米微粒,它们携带药物直奔肿瘤病灶,而不是去身体的其他部位,到达病灶后逐渐进行无害降解,释放出药物。Sailor和他的同事使用电化学加工技术以制造多孔硅。他们给CH 3 CH 2 OH-HF溶液中的硅片通电,再用超声波使多孔硅片破碎到带有直径5-10 nm小孔,直径为126 nm的微粒。这种纳米级硅粒子表面的化学降解,可形成在紫外线光照下会发光的SiO 2 层。在小鼠体内,这种颗粒大约经过24 h后水解为硅酸,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研究人员将抗癌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装载于这些可降解微粒中,再注射给患癌的小鼠,用图像来证实这些粒子总是聚集于肿瘤周围。Sailor小组用多糖右旋糖苷进行外涂,是为了确保颗这类粒子能够有足够长的时间在体内进行循环。 详细内容参见http://pubs.acs.org/cen/news/87/i09/8709news7.html. 黑白照片显示在小鼠后腿及臀部的肿瘤。另外三个彩色照片分别显示在向小鼠的尾部静脉注射外涂右旋糖苷(dextran)的硅纳米颗粒2 h、8 h以及24 h后的变化情况。图中红色是集聚于肿瘤周围,但是随着注射后时间的延长因为纳米粒子的降解而使红色逐渐消失。
个人分类: 其它杂项|582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