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懒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懒惰是人生最大的阻力
热度 3 jiangjiping 2018-12-24 07:29
懒惰是人生最大的阻力 蒋继平 2018年12月24日 懒惰是一个词组, 由懒和惰组成。 在我看来, 懒主要是指身体的行为, 而惰主要是指思维的动态。 本着这样的认知, 我现在来谈论一下为什么懒惰是人生最大的阻力这个话题。 首先来说懒。 通俗地来说,懒就是不肯干活, 不肯吃苦,不愿意读书, 不喜欢做作业,不努力做实验, 不去锻炼身体。 反正懒的人总是会找一个理由避免锻炼身体,逃避干活做事,过着好逸恶劳的日子。这样的人, 即使天资聪颖,家境很好, 也一定是一个大事无成, 碌碌无为的人,甚至可能成为一个败家子。一般来说, 懒的人身体缺乏锻炼, 会超重, 或者会有其他健康问题。 懒的人一般也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成就都是干出来的。一个人的人生首先是健康, 然后是事业。 这两者都不行, 那么, 这个人的人生结局可想而知了。 再来说惰。 惰就是不肯动脑筋,不去思考, 凡事都是消极地等待, 没有紧迫感,得过且过。这种生活状态对人生是很不利的。人生时限很短, 人的一生有几个关键时段, 错过了这些关键时段就失去了可以改变人生的重要机遇。时间是不能倒流的, 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所以,惰性等于是断送人生前程的慢性麻醉药, 使人在不知不觉间失去一切。 一般来说, 懒惰是一对恋生姐妹, 相辅相成,紧紧相随。懒惰的人不思进取, 缺乏奋发向上的动力, 过着甘居下游的日子。 这样的人生是很消极的。 因而, 懒惰是人生征途上最大的阻力。所以,要想在人生征途上有所作为, 必须首先清除自身懒惰的缺点。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4043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们应该有懒惰的权利或拒绝工作的权利
pegasus 2015-9-7 11:25
我们应该有懒惰的权利或拒绝工作的权利。拉法格认为劳动狂热的代价是肉体折磨和精神困顿,这会剥夺 无产者的 人性,唯有懒惰,即罢工,才能 还他们公正, 恢复他们被掠夺的人性。如果人人都可以停下自己手里的活,拒绝把工作当成生活的中心,人类就会自由。懒惰不该只被归于恶、罪、邪、错、无能的范畴,它也保护了一种特权,捍卫了既得的权利,表达了不屈从的姿态,申诉了对自由的要求,强调了个体的重要性。 http://groundbreaking.cn/shehui/guoji/3104.html
个人分类: 自由评论|6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写给迷茫、懒惰、没毅力、没勇气的大学新生的一封信
gladstone 2014-11-9 21:30
今天中午,带着感冒的影响倦倦地躺在被窝里,在午休前习惯性地翻了一下手机,收到了一个大一新生的来信。内容如下 : 余老【他们叫老余和余老的都有】,您好。我是信管 141 班的 *** 【涉及私人特征的信息统一用 * 表示】。想给您发这封邮件很久了,可是由于 懒惰 和 不好意思 就一直耽搁到现在,可是我今天终于鼓起勇气给您发出了这封邮件,希望您可以在百忙之中指点我一下 。 在来到这个学校之前,我爸爸曾经和我谈过心,问我来到大学究竟想做什么,是只想混到一张毕业证,还是想学到更多的东西。还记得当时我的回答是 我想要在大学里活的漂亮,我想要比别人更强,我想要出国深造 。所以我来到的这所学校,而不是复读或是直接出国。我当时想的是高考失利又怎样,只要我有能力,不管是在哪所大学,都可以达成目标。所以,我带着自信走出 ** 【由于班级学生生源的特殊性,生源地隐去】,来到宁波 。 可是从开学之后,我越来越迷惘。每天只是单纯的上课,下课,社团活动,吃饭,睡觉。想出国,可是对流程一窍不通。想做兼职,可总会被这样那样的事情打断。想做公益,却畏首畏脚,因为室友的话而选择放弃 。 说说我自己吧。我是一个 很懒 的人。 有野心,想成功,没毅力,没勇气 。 希望您在看到这封邮件时可以给我一点建议。我的大学之路该怎么走,出国准备到底该怎么做,怎样获得忙碌而又充实的生活 。 万分感激 ! 您的学生: *** 拿着手机一个一个字地敲进去,做了一个简短的回复。内容如下 : *** 你好! 很高兴你没有真的那么懒,终于还是给我写了这封信;也很高兴你勇气十足把你的现状分享给我。谢谢你的信任! 高考,绝大多数对结果都不满意。沉寂于过去而走不出来的人,终究碌碌无为。通过大学学习的人最终碌碌无为的也实在很少。所以,走出过去的不理想并不难。 第一次班会,我让同学们写下了我们对大学的认识(误读),是让同学们慢慢地客观认识和接受我们正在读的学校;第二次班会让同学们写了 “ 我现在能干什么 ” 和 “ 我的理想以及大学的十个目标 ” 。很多同学不知道现在能干什么,也不清楚大学要树立什么样的目标。所以你的现状属于正常。第三次班会,我会引导大家如何进行有效学习、如何树立目标和制定计划。因个人事务繁忙而拖到现在还没有召开。 对于出国,我个人、校方都是积极鼓励的。我觉得要做好心理、资金、学业、文化等方面的基础准备,另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外语。对于外语学习,我也打算在班会上具体说说。 手机一个一个字敲,不顺畅。我会针对你们的问题写一篇文章,也会在班会上具体跟大家交流。可以吗? 天凉了,注意保暖! 老 余 这么快速的回复,让 *** 都小激动了一把。 TA 也快速的回复了我 。 余老,如此迅速的收到您的回复,真的很开心,这让我觉得自己不是被忽视的,这种感受真心很好。谢谢。 我也感谢我自己没有那么懒,哈哈,不然可就得不到这个惊喜了。外语这一关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我希望自己可以找到多多练习口语的地方,也希望您能给我一些建议。看完您的回复后,我也思考了很多,既然现在未知的东西还很多,那我就从已知的东西开始做起,立足当下。多背单词,多看书总能做到的。那我就期待您的下一次班会带给我更多的收获咯! 再次感谢您 (^_-) 好了,现在我们来聊聊一下迷茫、懒惰、没毅力、没勇气 这四个词。 迷茫的人在思考。因为在质疑现在所做的事情的意义,也在寻找自己的未来,但对未来又不确定或者觉得遥不可及,所以会迷茫。对于现在一定要做好的事情,我把做好它叫做责任,也写在了我给自己的十大忠告的第一条: 把必须做的事情做好。关于选择,我在“ 大学生应该要做的十件事情 ”中的第四、七、九条中有讲过。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自己感兴趣的和对他人有益的事情去做,并享受它。关于未来,我在专业导论课中也提到:多阅读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尤其是互联网环境下的趋势,可能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做选择。另一种迷茫,是在于理想和现实的斗争。记得一位已仙逝的浙大教授说过,委屈于现实,是生存的前提。这句话给我很大的触动,让我铭记在心。我也在入职不久的时候有过对“生存还是生活”的思考。2011年4月份的一个偶然,巧遇了佐伯文雄,请他留了“听从内心,成就梦想”八个金粉墨宝。有梦的年轻人,永远不再迷茫。 懒惰的人是因为ta的目标没有细化和ta没有足够的重视某个事情,或者说没有形成痛点。你想想,大雨来临之前,你会不会更快速地跑回家或者寻找一个躲雨的地方?你想想,如果哪门课程不及格,如果对你的惩罚足够的狠,你就会认真的复习准备迎考了。当然,这些都还是被动的克服懒惰的习惯。我觉得我们的人生需要更多的主动。想象一下,如果你能顺利的出国深造,你就有机会亲身混进万恶的资本主义,看看人家如何水深火热的生活;你就能够经常发一些微博微信,让你的脑残粉丝好生羡慕;你当然能够学习吸收到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回来后让更多的人因为你而改变。不管你出不出国,想着自己更强大,更能为他人带来帮助和价值,你不觉得这样的人生值得期盼和努力吗? 在这里顺便提一下,“我想要比别人更强”,这个说法我私底下是不大赞同的。你怎么会比别人更强呢?你能和奥巴马比权力吗?能和斯瓦辛格比肌肉吗?能和高凤莲比体重吗?能和刘翔比速度吗?能和姚明比身高吗?能和马云比财富吗?能和习大大比影响力吗?我觉得,我们要喜欢并接受现实的自己,那是独一无二的你。我在不同地方演讲都提过:成功,不等于财富、权力;成功等于影响力,等于你能帮助多少人,能正面地影响他人。为了这个,我认为你要多提升自己的才能和思想,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帮助和影响他人。你可以从帮助班级同学开始,不是吗?当然,如何帮助他人,可以参考我 《写给即将步入大学的侄女的一封信》 中写到的关于交友的给予。 关于毅力,我常说一句话:把简单的事情反反复复做好,就是不简单。我在指导我女儿做计划,并没有强调她一定如何如何,我是让她自己慢慢的梳理,看看必须做的事情那是一定要做好,然后自己认为重要的且感兴趣的事情优先做。什么叫重要且感兴趣?就是你每天都会把这件事情做好,并且往往会安排在合适的时间来处理,而不是可做可不做。对于刚刚开始的你们,可以先坚持做一件事情,选择你认为重要的且有趣的事情,可以吗?或者选择必须做的事情,那是责任。尝试用用“百词斩”来学习英语单词,每天20个;或者坚持锻炼身体,每天跑步1000米,或者俯卧撑20个、仰卧起坐50个代替。可以寝室同学一起呀,还相互监督呢。没毅力,还是因为你们认为这个事情不重要或者不是真正的感兴趣。 谈到学英语,周三傍晚在NB和NF之间的草地上会有一个英语角,你可以大胆前往。另外,我在黑苹果也创立了一个“学萌”项目,11月中旬将会“上线”。先前两期我们会针对黑苹果协会的新公民项目进行“走进宁波,了解宁波”的文化普及分享活动,之后我们就会开展系列主题的英文演讲分享活动,也期待你和更多的同学关注和参与。 关于勇气,我在美国做过一个短的演讲,提到勇气等于智慧加上勇敢。我们生而勇敢,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都属于“人生第一次尝试”,不是吗?当我们渐渐长大,我们会意识到原来很多“第一次”叫做鲁莽。那就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智慧还没能帮助我们如何理智地面对无穷多个的“第一次”。理智地迈出每一步,选择好的事情,就去做它。必须去面对的事情,就勇敢地迈出去。理智决定好的事情,就勇敢地迈出去。很多事情,不是你没有能力,而是你在“想”和“做 ”之间顾忌太多 。拿我暑期 支教 来说,想去支教的人是很多很多的(当然,各自带着不同的目的),但真正能成行的则不多。它不需要你额外的能力,只需要你迈出那一步,这就是勇气。 希望这封回信能对你,也对其他处于迷茫中且懒惰、没毅力、没勇气的大一新生有所帮助。 老余,2014年11月9日于宁波
1763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懒惰吗?仇富吗?
atc 2013-6-9 07:12
我认识的人中就有一些,毫不掩饰的仇富心理。 这些人有共同的特点,家里条件不太好,在生活中不得志。 读了读了后面这篇文字。他们或许要改变一下想法了。
个人分类: 天下|27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推荐胡涣书评: The Road Less Traveled
热度 2 Helmholtz 2013-5-7 21:56
(“ 懂得道理已经很难,但我也发现还有比懂得道理(悟道)更难的事,那就是能用这道理来做事(行道),因为要用新的道理来做事就意味着要驱逐老的自己,而人的懒惰天性决定了人想不到、不愿意、或是害怕驱逐老的自己。” - 对胡先生的书评文字颇有共鸣。 ) 胡涣: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 The Road Less Traveled 1 大约十年前朋友送给我一本The Road Less Traveled (下称The Road),说是一本好书。打开书,第一句话就吸引了我:“Life is difficult (活着不容易)。”现在回想起来,读到这句话的那段日子正是自觉生活不易的时候,所以可能共鸣强烈吧。但是书中语言平实,没有排比句和抢眼的华丽辞藻,看来作者没有受过专业写作训练,所以一时并没有抓住我的注意力。这书与我的缘分是后来偶然又翻开时结下的。书以“活着不容易”开头,但不是一本怨气冲天的书 – 作者接下来就问,“既然生活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那我们是应该怨天尤人,还是应该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想教我们的孩子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吗?”这本书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杰出尝试。 我花了大约两年的时间来消化这本书 – 我心目中的好书都该不是一口气读完的,因为好书是一束从完全不同角度照过来的光。被这光照到的所有角落都现出与先前不同的色彩和形状,读者必须逐个重新打量,把每一个新色彩和新形状重新纳入他的视野,一个都不能绕过。懂得道理已经很难,但我也发现还有比懂得道理(悟道)更难的事,那就是能用这道理来做事(行道),因为要用新的道理来做事就意味着要驱逐老的自己,而人的懒惰天性决定了人想不到、不愿意、或是害怕驱逐老的自己。这本书的主题之一就是人的懒惰天性。话说回来,也正是因为人的懒惰天性难以改变,所以每改变一点都会给人以极大的愉悦。前些日子重新读这本书便又给我不少处理家庭关系的新见解,也就再次收获很多愉悦。 作者Scott Peck是心理医生,全书以他治疗过的大量心理疾病案例为基本素材。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心理疾病患者并不是人类之中的另类。心理上的疾病跟生理上的疾病一样正常,也一样普遍。人来到新地方,体内原有的免疫系统抵抗不了新的细菌和病毒,就会生病。同样,人原有的价值体系在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时,就会有心理疾病。广义一点说,人的健康程度不是非黑即白的健康或疾病两种状态。自觉没有病的人比起他可能达到的理想健康状态来仍然是一种病态。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也是如此。我自觉生活不易的那些年就可以说是一种心理的病态。比起那些年来,现在的我要健康得多,但是希望将来比现在更健康 – 这后半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希望现在的我比起将来来仍然是病态。所以,病态是一种正常状态,不该以另类相看。作者总结的心理医学界对此的共识是 “most are sick”。 我有一位聪明的研究生时同学认为人不要去读哲学家、思想家的书,因为这些人都是自己有或有过心理问题的: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哪里谈得上解决别人的问题。我想他说的前半句不假。尼采是大家都知道的著名例子。爱默生和威廉.詹姆士在年轻时都有一段时间被抑郁所困。The Road 的作者Scott Peck 年轻时在著名的Philips Exeter Academy读高中时也因抑郁而退学接受心理治疗。至于我的同学的后半句,我更同意Thoreau 的话:“偶尔生病对健康有益 (It is healthy to be sick sometimes)”。The Road之中有一节的题目就叫The Healthiness of Depression。作者的很多病人在治愈道别时都跟作者说:“我的抑郁发作是我收到过的最好的礼物 (My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ttacks were the best things that ever happened to me)。”我想这话的意思是:抑郁发作给了他们接受心理治疗的机会,治疗的结果是他们达到了比在抑郁发作之前还要健康的状态。 另一方面,我猜想思想家的心理疾病是因为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与周围常人不同。天才是大众的叛逆,不是大众的宠儿。在大众看来是习以为常的事,他们会觉得有问题。但天才又不是通才,他们只是在某些方面有过人的能力,但在别的方面可能还不及常人,所以在他们还稚嫩时,他们因特异不群而承受的社会压力足以把他们压垮。这种倾向在个体不被重视的东亚文化中尤为严重。但如果他们能度过这些艰难而能在 “the road less traveled”上持之以恒,他们在思想成熟之时就开始推动人类思维定势的变革了。天鹅起飞要比麻雀困难得多,要大片水面和长距离助跑,但一旦在天,其航程是麻雀不可同日而语的。 2 生理疾病与心理疾病的不同之一是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要难对付得多,因为人们通常并不激烈拒绝医生对自己生理疾病的判决,不管高兴不高兴这判决,但难得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心理有问题。我有一位做生物科学研究的朋友说:疗癌难,疗愚比疗癌更难。谁愿意承认自己脑子有问题呢。不承认自己有病,治疗又从何说起。癌症、心脏病这样的生理疾病是在人看不见的地方悄悄积聚能量,而心理疾病是从一开始就摆在明处的,不同只在自己承认不承认而已。承认有问题,能自己调整心态来解决,就没有什么心理疾病可言。正是因为不承认,本来不是病的问题才成了病。也是因为不承认,心理疾病才不好医治。 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问题是由于揭开旧疮疤的痛苦。“出于害怕痛苦,多数人总是想回避、想竭力忘掉、和假装看不见问题,而不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但是,打针疼,但怕疼而不打针最终会更疼。小孩怕打针还有成人来管,成人怕面对问题就难得有人来管了。没有解决的问题就像没有切除掉的结石一样不会自己消失,并且没有解决的老问题还会被不断产生的新问题层层包裹,让结石越长越大。作者宣称:“回避问题的倾向及其对人意志的蚕食是人类所有心理疾病的根源。” The Road 第一章的名字“自律 (Self Discipline)”指的就是两种痛苦 – 解决问题的痛苦与回避问题的痛苦 – 的交战。作者把自律归纳为四个方面:延迟享受 (delaying gratification), 承担责任 (assuming responsibility), 面对现实 (dedication to truth or reality), 和综合权衡 (balancing)。享受容易,延迟享受难;怨天尤人容易,自己把责任承担起来难;作白日梦容易,接受现实难;一意孤行容易,能细心权衡自己和他人的需要难。这就是解决问题的痛苦。不愿意承受解决问题的痛苦,结石就会越长越大。结石越大,就越怕面对。心理疾病就是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中产生的。 作者的大量案例说明人的性格形成受到其幼年时来自父母的巨大影响。人在幼年时,父母就是他们的全部世界,他们的世界观的整个基调都是由父母写就。如果这基调与世界的运行方式南辕北辙,在孩子开始独自面对世界时,冲突就在所难免了。作者发现多数孩子在十几岁时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自律,但也有一部分孩子不做作业、旷课、打架、吸毒、贪图一时的快活。很多证据都表明孩子的缺乏自律是起因于缺乏自律的父母。母亲对孩子说,“你们快把我给逼疯了!”这等于是在说,“我的情绪不是由我自己控制的。”这就把自己该负的责任推给了别人。有的父母终日苛责于孩子,自己却做得很差。有的父母经常食言,其结果是孩子不再相信世界上的任何人,也不把任何承诺和契约当回事。父母看到孩子不懂事,勃然大怒是生理本能,但他们也可以忍住怒气,静下心来想一想更好的教育方法。这就是父母的自律。 人不愿意面对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恐惧感。作者回忆自己在Philips Exeter Academy抑郁成疾时面临两个选择:留下来,走一条尽管不喜欢,但是稳稳通向上流社会的通衢大道;或者是退学回家,冒险跳入完全的未知世界。阻止他做第二个选择的就是他对那个未知世界的恐惧感。好在他在经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之后终于鼓起勇气决定退学。 在作者诊治的一个案例中,一位五十二岁的成功商界人士在一场心脏病之后回顾过去的生活,发现自己多年在公司拼命挣钱往上爬的日子毫无意义,因而陷入抑郁。“经过长期思考,他意识到他以往行为的动力只是由于他极力想在他严厉苛责的母亲面前塑造一个成功的形象。最终他决定有生以来第一次冒母亲之大不韪和老婆孩子的奢侈生活需要,辞职在乡下开了一个小店铺为生。”这位先生从前的奋斗动力可以说是两种恐惧感:对母亲的恐惧感,和对失去已有的生活方式的恐惧感。挣脱了恐惧感,他就自由了。“人生在世要经历成千上万个冒险的时刻,而其中最大的冒险就是长大 – 从心理童年到心理成年的飞跃。这个飞跃是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完成的。虽然他们的外表是成人,甚至是很成功的成人,但他们一直到死都仍然处在未能摆脱父母影响的心理童年。” 3 全书有无数精彩之处,但对我的成见改变最巨的当属第二章“爱”。解决问题要经过那么多的痛苦,那人靠什么动力来承受这些痛苦呢?作者认为这动力就是爱。作者在多方考虑之后给爱下了一个有点拗口的定义“The will to extend one’s self for the nurturing of one’s own or another’s spiritual growth.”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作者在这里的良苦用心: 首先,爱的目的是spiritual growth。要理解什么是spiritual growth,也就是心理和灵性的成长,可以看书中一位特别怕羞的年轻病人的话:“我妈妈太爱我了。她一直自己送我上学和接我放学回家。直到我上高中的最后一年在我苦求之下才让我坐校车上下学。我想她是怕我在校车上受欺负。她坚持这么多年真是不容易。她真是太爱我了。”这位在母亲翅膀下长起来的儿子把溺爱当成了真爱,所以在现实世界中就找不到有益他的成长的爱,他的心理疾病就由此而来。另一方面,这位母亲给孩子付出够多,但儿子成长需要的不是母亲把问题遮挡起来,而是需要独自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历练。这种历练就是心理成长的一部分。我从这年轻人的话中可以隐约看到我幼时的影子。 心理和灵性成长还有很多方面,比如“那种‘我是个有价值的人’的感觉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它是父爱和母爱的直接产物。这种感觉必须在童年建立。到成年以后再建立这种感觉是极为困难的。”作者这样总结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三个礼物:“给孩子一个自律的榜样、让他们珍视自己、以及帮助他们建立一种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安全感,是父母们能给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如果孩子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这三份礼物,他们仍然有可能从别的渠道获得,但那要付出极大的,甚至是毕生的努力,而且经常以失败告终。” 与此相对的是对宠物的爱。“太多、太多的人只有‘爱’宠物的能力,而不懂得爱别的人。”作者认为,人对宠物的爱与对人的爱不同。首先,宠物给主人一种虚幻的善解人意而可以与交流的感觉,但实际上宠物并不知道主人在想什么。其次,我们让孩子上的是让他们成长的学校,而让宠物上的是训练它们听话的学校。我们希望宠物能依赖我们,不希望它们有任何心理独立性。所以,把宠物当作灵魂寄托的人,其心智只能向宠物的方向萎缩。另一方面,心理疾病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母把用于宠物的那种“爱”用到了儿女身上。“父母常常忘记了儿女有他们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们下意识地把孩子当成了他们自己的一个附件,就像他们整洁的衣服、漂亮的草坪、和一尘不染的车子一样,是维持他们自己公众形象的附件之一。” 其次,爱是一种付出 – “nurturing(滋养)”。花成长需要滋养,人的心理和灵性的成长也需要滋养。这个意义上,父爱和母爱是最明显的例子。年轻时,有一次想到:母爱与爱情两个词说的都是爱,但味道似乎大不一样。如何不一样,我当时无法参透。读了The Road,才明白了母爱的主题是付出,爱情的主题(至少在我年轻时认为)是占有。这就是我那时察觉到的味道之不同。“尽管很多童话的背后都蕴藏着伟大的真理,浪漫爱情的童话却是一个弥天大谎。”浪漫爱情只是出于人的基本生理本能,所以浪漫爱情的降临和消逝就像春天过去是夏天,夏天过去是秋天一样正常。可是“成千上万的人不可救药地想把他们的实实在在的生活纳入这个谎言的框架。”他们(包括年轻时的我在内)的问题是把对对方的占有欲误以为爱:“我爱你”的意思实际上是“你要满足我的要求”。这样想,那么维持二人关系的纽带就只是性吸引。作者认为这种“爱”实际上是一种“寄生(parasitism)”。 所以爱这个被用得太滥的字有两个相反的含义:既可以指付出爱,也可以指伸手索取爱。就像中文中的“借”字可以是借入(borrow),也可以是借出(lend), 同样一个字的两个意思完全相反。明白了这一点,才有可能把婚姻从爱情的坟墓中救出来。“如果你的理想只是被爱,那你不会实现它。让你自己变得值得爱,是唯一能保证你被爱的条件。如果你的首要目标是被人爱,你就不会成为一个值得爱的人。” 第三,爱的对象包括自己和别人。出于爱的付出不是牺牲自己:“爱不是自我牺牲。每当我们觉得我们‘为别人’做了什么事,我们实际上否认了我们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无论我们做了什么,都是我们自己决定要去做的,而我们做出这个决定正是因为它最为满足我们自己的需要。”在滋养别人的心理和灵性成长之时,人自己的心理和灵性也得以成长,这就是爱的回报。在爱的雷达上,别人和自己同是受益者,这也包括父母之爱:“认为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自我牺牲是个极大的错误。恰恰相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得到的比孩子还要多。那些不愿意在这个过程中改变自己和成长自己的父母是走上了一条通向心理衰老的道路,而他们的孩子以及整个世界都将会把他们远远抛在后面。如果人希望有一个有意义的晚年,从孩子那里学习是最好的机会。可惜很多人没能把握这个机会。” 我自己的经历正是如此:养育孩子给了我爱的机会,爱给了我改变自己的机会。改变自己的结果就是成长的快乐。这样看来,虽然人生是两种痛苦的交战,但人生并不只有痛苦。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痛苦就像是昆虫的蜕皮:日渐长大的身体被包裹在渐紧的老壳之内是痛苦,但为了摆脱这种痛苦,昆虫就得经历蜕皮的痛苦。两种痛苦交战的结果是昆虫蜕掉老壳之后的成长的快乐。 另一方面,人即使有付出的意愿,他不可能付出他没有的东西。如果父母不懂得孩子需要心理成长的道理,比如上文提到的那位“太爱”孩子的母亲,他们就不可能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什么帮助。所以爱的对象必须包括自己。自己不能成长,也谈不上滋养别人成长。但是懂得爱自己的前提是要看得到自己的毛病。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人的心理疾病就是因为看不到自己的问题。看到了自己的毛病,才可能了解自己成长的方向。反过来,自己成长越多,或者用一些当代作者的语言,awareness越高,付出的能力也就越大。David Hawkins认为每一个具有高度awareness的人对人类贡献的正能量足以抵消成千上万low awareness的人产生的负能量,这里的正能量说的应该就是付出的能力。 最后,作者在爱的定义中特地挑选will这个词来强调爱既体现在意愿,也体现在行动。想要爱,就需要承担责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些都是行动,所以“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懒惰。”作者观察到阻碍心理病人痊愈的最大敌人就是他们的心理惰性:不愿面对问题、拒绝承担责任。 4 爱是逆反人的懒惰本能的。那么,如果说自律的动力是爱,爱的动力又在哪里呢?这就是书的第三章“成长与宗教”探讨的问题。作者发现,在治愈心理病人的过程中,心理医生起到的只是个辅助作用,最根本的成功因素还是病人自己的“成长的愿力(will to grow)”。成长的愿力从何而来?除了部分来自于自己,部分来自于父母,作者认为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特定个人之外的一种无形力量。作者在第四章“恩典 (Grace)”中讨论的就是这种超越个人能力的存在于广大世界之中的善意力量。与这种引领人向上的力量相对的是把人拖向下的懒惰天性,或者用作者的语言,熵(entropy)。这与David Hawkins讲的正能量和负能量相似,也让我想到以色列人的符号 – 六角星(大卫之星):那是向上和向下两个三角形的相搏图案,象征着人坠落向下的恶和升华向上的善两种力量之间的永恒之战。 Grace的概念也把镜头的聚焦拉远。爱的能力不只是来自于自己,也来自于广大的世界。爱的对象也从自己延伸到广大的世界。所以人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都不再止于自己,个人只是一个更大的无形力量的一个小小载体。作者在这里已经放下科学家的显微镜,拿起了诗人的生花妙笔了。科学中有真理,诗中也有真理,只是科学中的真理容易为人所识,诗中的真理则是要靠心来体验的。包括本书作者在内的心理学界一般认为人的大脑活动中只有一小部分是能用语言和逻辑来描述的意识,其他一大部分是难以表达和描述的无意识。用这样的术语,科学中的真理应该是属于意识范畴,诗中的真理更像是属于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无意识范畴了。不管是从科学家显微镜看下去的前三章,还是从诗人笔下绘出的第四章,都一样引人入胜,给我充分的思考、想象、改变和成长的空间。 2013 年 04 月 01 日
个人分类: 综合性资料|3275 次阅读|3 个评论
救救中国的大学生吧!(转载)
热度 1 chenhuansheng 2013-1-4 23:39
下面这篇文章转载于网站 http://zhan.renren.com/opencourse?tagId=148065page=0checked=true 。 显然在文字编辑上,这篇文章存在一些错别字。但是细心的读者还是能够看出来是怎么回事。 原文的标题的是“救救清华的学子”。但是我觉得其中的内容和问题,不仅仅清华有,我们多数的学校都存在,至少我所在的N流大学这种问题很严重。所以程曜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多数高校教育者、学生的思考。 ~~~~~~~~~~~~~~~~~~~~~~~~~~~~~~~~~~~ 救这些孩子吧 —— 清华大学工物系教授程曜 清华大学关心学生的老同事,希望我能对清华学生的学习,写一些具体的看法。因为我刚从台湾过来,对一些在中国内地已经习以为常的行为,不会视若无睹。的确,内地学生的行为和欧美甚至港台学生的行为,大大的不相同。我们虽然不忍苛责,但是我们还是得认真研究,作为时代的见证。学生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中国的社会现状。优秀的学生可以先知先觉,在这个大变化的时代领先群伦,改变社会现状。 在全世界的瞩目下,中国和平崛起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同其时,全世界也正注视着这些国内一流大学的学生,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能耐,来面对二十年后的中国。我们当然理解,年轻人个人的问题,随着年纪的增长,一定会适当解决。而该思考的是,清华里学生的特殊现象,以及普遍不正常的行为。我们在国外一流大学的学生身上,都能见到那种与众不同的行为。甚至是一种被鼓励的傲慢和自大。到了中国,这种精英似的傲慢轻狂,往往混合着更多瓦解的道德观。 到处都是无神、无政府、无信仰的无头苍蝇 。 这个时代的中国,最显着的问题就是混乱的价值观。改革开放之后,沿海的区域发达了,大量吸收内陆的人力,也充满了各式各样的不劳而获的机会。只要占住了重要的位置,挡住别人前进,多少都可以获得一些利益。我们可以在清华大门口的街上,看到有些对红灯视若无睹的清华学生,一对对牵着小手闯红灯,悠哉悠哉漫游过街,可以让百辆车子紧急刹车而不以为意。难道这就是我们要训练的新中国一流大学生吗? 2003 年夏天我回台湾时,遇到了我的老师刘达中教授和作家陈映真。他们都问了我一个相同的问题 “ 中国的中产阶级形成了吗? ” 我的回答如下,城市里的中国人有钱了,他们很注意自己的利益是否受损,但是要他们为公众利益付出一丁点儿,他们就不愿意了。 当这些人没一点共识,没有一点共同价值观时,我们如何称之为中产阶级呢?这种中产阶级如果兴起,只能给中国带来更大的灾难,万万无法代表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再回到被惯坏的清华学生身上,他们一样具有全世界中产阶级斤斤计较的特性,却又不肯好好学习。总以为考上了清华,就能当总书记了。只要稳扎稳打,不犯大错,总有一天能飞黄腾达。知识的殿堂,不再尊重知识,正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耻辱。 我们在这里举出一些实际的例子,进一步说明为什么有些学生不要知识。大部份学生上课的时候,只留意老师放了什么资讯,可能要考什么。很少理会一堂课内所教的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这件事非常容易证明,只要上课明白说出的一句话,好像会考,他们就会回答。如果需要综合两句话的推理思考,他们就不知所措。即使心里明白,也不敢把心里明白的事情写下,或者尽量写的模棱两可,多拿一点分数。如果不给公式,学生不会算,也不敢推导公式。这样子的态度,不正是明证。他们上课,不理会老师推导公式的思路,大都死记最后公式的结果。 上学期我上完光学,考试第一题如下: “ 如果你的近视眼很严重,不戴眼镜能看清楚显微镜的影像吗? ” 这样的问题,一百个修课的学生内,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会答,还有四分之一答错。这个问题,起码清楚表现了两件事:一、课本里没有的他们不会;二、他们不看显微镜,也不看望远镜,只会使用全自动对焦的照相机。也许还有其他的原因,不过有一点我确定, 他们不会将上课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上。这些知识只是用来考试 ,让他们踏进大学之门。剩下百分之二十五的学生之中,才有一些是愿意知道,喜欢知道的人。 上个世纪美国着名的教育哲学家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概念。我思考这句话三十年,回到祖国后,突然发现中国的现状和一百多年前的美国非常类似。当年的美国,被欧洲人瞧不起,认为美国人没有文化。虽然教育水准低落,却有欣欣向荣的活力。杜威说 生活即教育 ,让美国的教育和实际结合起来,也去除欧式教育中的矫揉造作。中国的现代教育,应该吸取这个宝贵的意见。事实上,杜威为胡适的老师,正是胡适当年在大陆宣扬杜威的教育观,延续到台湾。而我回祖国后,见到学生的问题,似乎又回到胡适在北京的时代,一百年来没有多大的改变。   学生们不敢问问题。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去理解这个现象。当然,我们在台湾对这个现象并不陌生。可是我们又可以看到,他们听一些演讲,如果授课老师不在场,他们喜欢在同学面前大放厥词,表现自己的能力,而往往不知道,问的问题和演讲有任何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不问问题。 一、根本不知道有什么问题;二、怕在老师面前暴露自己的无知,影响分数;三、再次验证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知识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妆饰、和一个自己都不相信的模糊记忆 。竟然有学生辅导员对新生说,你们尽量背,考完就忘记掉,不然无法应付接踵而至的课程。清华大学怎么能让这些不懂事的孩子扮演大人的角色,在学生内部流传一些不入流也不正确的观念,培养了一群自以为是的井底之蛙。 清华的学生还有一个特色。正是因为当年高分考进清华,受到了很大的奖励,从此就对分数特别感兴趣。学生之间,以分数作为一切评价标准,有了高分就高人一等。拿不到高分就去修更多的学分,来解释自己为什么拿不到高分。甚至有大学三年半修了一百八十多学分的例子,平均一个学期二十六个学分。这样的学生,往往对所修习过的课程一无所知。 清华大学应该降低必修学分,严格把关控制品质。 前些日子,我亲耳听到一位北大附中的老师说,现在四月正忙,过几个月学生进了大学就好了,只要交钱就能毕业。言下之意,大学教育不如高中教育辛苦。我想,这个看法在学生之间是普遍的,念高中比念大学辛苦。有的学生不但不认真念书,还敢来恐吓老师。我就碰到几个例子,找了教委来学校关说。清华大学严进宽出,已经是有名的了。 □□□□ 之后,学校怕学生闹事,多少有点政治紧学业松。这件事再不倒过来做,抓紧学业放松政治,明显和经济崛起的中国发展方向背道而驰。中国放松人民币汇率和管制,已经箭在弦上,是多久才能完善银行体系的问题,是能忍受多少关税报复才开放的问题。只开放人民的口袋,不开放人民的脑袋。成吗?中共应该有更大的自信,经济发达后,中产阶级检查自己口袋和堵车的时间,远比思考的时间多。就算是八国联军再来犯,不到廊坊已经堵在津京高速路上,进不了北京的。学生也是一样,花脑筋赚钱的时间,远比思考的时间多。学生已经没有政治的热情了,学校不必太担心,应该好好的抓学业。混文凭不该毕业的,千万不要妥协,尤其是研究生。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喜欢动手。不但千方百计逃避动手,还会去耻笑动手的同学。作为老师的我,千方百计的强迫他们动手,甚至不惜以退学要胁这些学生。我必须承认,即使这样,仍然所获不多,或者面临损坏设备的风险。我们发现,学生有各式各样的理由不动手。背后的原因往往很简单,除了考试,他们几乎什么都不会动手。为什么会这样?首先,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形而上观念,根深蒂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很多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动手,由小学到大学一路因循下来。再者,现代的电脑普及,又有很多网路新贵产生。这种弄不坏、不必负责任的玩具,反而给了他们很大的动力。还有,动手的分数通常不好评价,老师会送分。学生花很大劲学习动手,不如一个计算所得数字的成本效益高。老师不重视动手评价,学生当然不会重视动手。系里和老师的研究室里,没有摆满手册和厂商零件目录,学生当然除了玩软的不能玩硬的。学生最常找的不动手理由,就是设备不够好或者没有设备。我们发现,最好的设备给他们,他们也不用,更何况让他们自己建造设备和修设备。最好的创新科研,绝对没有配套的设备。往往在设备不足的情况,才能激发想像力,开发出前所未有的科研方向。国外学校经常有一些竞赛,鼓励学生在有限的资源下,把所学知识运用来创造新的小发明。我们不也是该认真地考虑,采取类似的措施,释放学生的想像力和能量。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问学生,当光照到物质上,多少时间之内光电子会被释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一起回答:一个纳秒。这件事让我吃惊万分,他们可以由一个老师或某本教科书上得到错的答案,完全不思考这个答案的荒谬性,和教学的内容完全不一致。上学期在期末考时,我问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科学方法,物理学和你所就读的学科方法,有何不同?竟然有一个生物系的学生回答,物理有很多要背,生物也有很多要背,非常不容易同时记住。我宁可相信他在和我开玩笑,不然我如何自处,到底是怎么教的。中文的教科书有几个大弊病,略举两点如下: 一,不与时俱进,不能不断再版,更正错误和更新知识;二,没有良好的索引和参考文献,学生学完之后,无法一辈子用来翻阅。 学生宁可花钱买手机、电脑和配件,不肯花钱买一本好书珍藏,太令人失望了。好的外文教科书,都有中文翻译本,但是这些翻译本的再版往往跟不上时代。在中文教科书完善之前,我们只能大量使用外文书籍,而且减少学生使用翻译本的可能性。 如果大家不认为,上面列举的现象是我捏造的。不免要问,中国该何去何从?这些清华的大学生像是会考试的文盲,不但对知识不感兴趣,对文化也十分陌生。虽然可以随时琅琅上口一些专有名词,似乎学习了很多。但细究之下会发现,他们就像文化大革命里的样板戏,架势十足好看,内容简单易懂,却不深刻。我必须要说,这不只是清华大学一个学校的责任而以,应该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我必须呼吁大家来救救这些孩子,把他们的思想紧箍咒拿掉,让他们开始思考。我们不能再纵容这些自以为是的清华学生。要让他们知道,如果不能够创造更进步的文明社会,就不配走出清华大门。要让他们知道,再聪明的人,也需要严格的锻炼。要让他们知道,世界不只是海淀清华园,而是五大洋五大洲。 另加: 大陆学生对学分的看重远胜于对学术的热忱,这是来大陆之前程曜所没有预料到的,带着台湾尖端技术和设备过来启动实验室,在大陆却找不到从事高端科学的技术员 ——“ 高顶尖都当教授了 ” ,埋头演算和论文的学生又不愿将精力耗费在日复一日的科学实验中;就拿手下最满意的学生来说, “ 你早上还要给他请安呢,昨天晚上睡好了没?来实验室好吗? ” 程曜声情并茂地说,学生这种 主动性的缺失 令他备感失望。    “ 问题不只发生在大陆,台湾也一样,对待科学的浮躁是全球的趋势,然而中国要把眼界放在 20 年后的远景,如果中国不能重视,发展将是一句空谈。 ” 记者:是什么激发了您写这样一篇文章的愿望? 程曜:最开始有这种想法到现在已经快一年了。当时是学校领导希望我能作为一个局外人写一些看法,希望我能作为学校教务参考。而且教育部的 16 号公文也希望老师能对学生提意见。但我是一个作家,过去曾经作为欧洲一个杂志的代表,父母兄长都是作家,一写起来都是类似于随笔的形式,而不是平铺直叙公文形式。而且,如果我想帮助别人的话,公文式的建议能起多大作用我无法评估。所以一动笔就写成了这个样子,也是学校领导没有想到的。 记者:最初发表在哪里?到现在有什么影响? 程曜:原来写完上交之后本来是校方用来透过正常管道收集意见的。但后来我母亲认为这是社会问题,不是学校单方的错误,学生也很重要。虽然社会是改变不了,但学生还是比较有希望的。所以我就在这方面下工夫。学生喜欢上网、看到好文章就转帖,我就用他们喜欢看的形式,贴到网上,希望他们能转载,然后找到病根。 校领导看到我的文章后,说 “ 当初不是想让你写这样的东西,但既然已经写成了这个样子,我们也很支持你。 ” 。还请系刊的学生干部来采访。我贴到台湾好友陈映真的人间网上去十天后就被转贴到了水木清华的网站上。其实我写这篇文章也不过是投石问路。而且也是帮助而不是批评。这不是清华的问题,而是全国教育的问题。 记者:您文章中写到的问题,您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每天都要面对么? 程曜:是的,我心里最难过的事情是:我很认真告诉他们以前从来都听不到的东西,就是 “ 我不懂的是什么 ” ,我告诉他们, 我希望清华的学生是下个世纪科学的领导。必须训练学生理解最前沿的东西。现在的情况是,大家只管使用而不思考。   这是我第一堂课就告诉学生的,但是我知道学生在下面写打油诗 “ 光学是程曜的, …… 上课是混乱的,考试是不过的 ” ,他们说的不懂,是因为我没有告诉他们一个确切的答案。 至于考试是因为我经常小考,然后讲解错误是什么。讲解时学生出席率最高,因为他们最喜欢分数。后来,学生疲了,最后十分钟才进来上课。我就改成课间考试。 所以学生都感到上我的课比较吃力。 我上课也经常批评他们: “ 你们要负责任啊。 要严谨,要思考 。 ” 主要是针对他们不思考,没有自己的创见,不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每个人对科学的理解都有独到的方法,这对人类都有贡献。这才是创新的精神,在每个课本上的知识都需要你们去理解。 没有时间,我花了一堂课讲为何人类研究量子力学。经典物理的常规观点引导了变革。结果课后我问时间,他们给了肯定的答案。学生可能也没读懂。 记者:您理想中,学生应该是什么状态? 程曜:台湾学生很实际。大陆学生敢于接受大的挑战。台湾学生来我这里学习,实验室的技巧、操作等都对他有益。 有何种新技术,了解不仅是文凭,关键是学到什么, 将来有什么用 。和老师交流挖出他需要的。大陆的学生主要仍以文凭为主,为了考试。学的和用的有什么关联不是很清楚。现在大陆工业形态比较初级,不是以高科技、产值方式,主要还是压缩劳动成本、管理方式、甚至是环境污染带来的效益。知识和应用的产业之间脱节。 很多学生都问 “ 我学的能靠这个吃饭么? ” 我只能告诉他们,你要学的是打鱼的方法。 你要知道壮年时该做什么,训练你们的目的不是为了现代的产业。大学生的目的是要引导国家往正确的科技方向发展。 现在的状况是,如果你问学生拿万元薪水,满意吗?他还是说不满意。问他是否想领导十人百人的团队,他表示认可。我说你怎么领导,你学的就只是课本上的东西,不知道世界发展是什么样的。   我在欧洲呆的最久,也做了工业实习。基本上,德国的学生无论有否这种能力,但基本上他在大学里是追求知识的。否则不用来大学,有强大的职业学校。工业大部分建筑在职业学校上。来大学的人有梦想,想当科学家。我在台湾清华大学毕业。我读书时觉得书本上的都对。到德国后发现你学习的地方就是大科学家生活的地方。老师说学习的目的不是理解。而是书写更大的进步是书写更新的书。念大学不一定工作薪水更高。不一定是为了职业。到台湾也一样,博士毕业不一定比本科生直接进入工厂更得到重用,因为起跑线晚,你可能呆在研发单位,而不是最赚钱的地方(市场营销等收入最高)。
2599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的两个毛病:懒惰和急躁
zhaodongxu0 2012-5-11 21:46
( 写于刚入研究生生活后,就原文略加修改) 年轻人,比较容易犯两种错误。其一是懒惰,其二是急躁。大概无论古今\穷富\名显\平凡之人,都有过这样的言论或感慨。 懒惰是因为啥? 懒惰呈现了一种状态,行为或是习惯。一点的困难、压力、苦闷,便放在了心上,便缠绊了脚步。消极便来了。难啊,累啊,不公啊,都来了。当然,潜意识里,享乐也来了。于是,懈怠什么的也来了。问题是,这一天天的,时间是看不惯的。爱理不理,她走她的,你回过神来,想撵都撵不上。 年轻人有几个不思进取的?懒惰的?只不过目标,老远了。东北人说,妥妥的了。对于现状,我们愤青。什么状态,才是妥妥的?什么时候的什么状态,才是妥妥的? 你们急躁吗?我急。 大多都是急的,急着干嘛干嘛,干嘛干嘛。不急的,都是享福的。不急的,不定幸福。我们在为自己着急,亲人在为我们着急。 年轻人里,因着急而倒霉的,不在少数吧。 我算一个!(别人说,在没有人支持的时候,自己要挺挺自己,感觉不错。)掰着脚趾头,回味了一下陈年旧事,这两年我因为着急,干了多少“傻”事呵。我急着想赚点钱,没赚着,还赔了,算吧。关键是,还顺带让那谁也无奈地赔了点。我呢,竟然还干了不少出力不拿钱的勾当。傻×,装啥清高。赔本的买卖我竟也干了。。。 另外,新地带,追求不变(因为年轻人有些追求就是崇高的)。但我看了灰溜溜的自己,急的直跺脚,我都有些神马,可以让我义无反顾地坚持这路子?伤脑筋。 “其一其二”这两样东西,我没有什么具体的可以拿得出手的解决方案。实在不行,让它们自生自灭。
个人分类: 生活言论|47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跑步与懒惰
热度 1 yyhsci 2012-3-6 09:12
2012 年 3 月 6 日星期二 前段时间一直坚持跑步,甚至有天早上下雪,也跑出去了。跑完之后,“香汗”淋漓,头顶却飘着雪,那滋味现在让自己回味。曾记大学时,有一天早上下大雨,也和一个同学跑出去了,两个人淋得像“落汤鸡”,衣服鞋子全湿,却很是高兴,疯疯癫癫的,当时就说那天的日子以后一定会好好记住。当然记得,那天是 10 月 17 日。 前几天这边下雨,跑步也间断了。到今天天气好转,早上 6 点半寝室同学早起,自己也就醒了,却不想起来。拖到 7 点钟,又忽觉得腿微感酸痛,估计是前几天傍晚打乒乓球打的。明明想起来跑步,却老是给自己找借口,这也成了每次间断跑步的原因了。因为一旦间断,再加上可能有事忙点,跑步就中止了,然后慢慢就开始晚起,反正不用早起锻炼嘛。这样的经历有好几次了。 但只要坚持一下,不管是身体稍不舒服还是睡意较浓,一跑起来,什么都抛诸脑后了,跑完了,再到健身器材上活动一下,或者去打打篮球,再洗漱之后,人的精神开始焕发了,如此坚持数天,人的精神状态就更好了,慢慢能够早起了,学习也不觉得累。 非得等到跑了之后,却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与好处!这大概与很多事情类似。懒惰是人类的天性。一件事情,做之前,可能担心这担心那,有时一千个一个万个推辞,还不如及时去试一下,坚持一下,合不合适自己的心知道。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73 次阅读|2 个评论
写在开学前----经常对自己说说话
热度 26 cwufp 2012-1-28 07:45
写在开学前----经常对自己说说话
过完年,新学期马上开始了。不管学位这玩意儿将来到底有多少用场,既然来了,多学一点,尽可能增加一点知识和能力总是有益无害的,艺不压身。 或许,老师或者老板教育学生们多学一点,在现在这个人心不古的时代并不见得有多少效果,往往起着反作用,被学生看成是寻找压榨学生体力和脑力的理由,效果并不好。 在自己对科研和学习其实并不感兴趣,又不得不为了完成学业而学习,或者即便很喜欢科研和学习,可总是经不住外面那些玩乐的诱惑,总想放下学习时,该有什么办法让自己安心于科研和学习呢?俺觉得在自己想做某个事情之前,对自己说说话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俺曾经说过,每天躺在床上的时候都把自己的灵魂从身体中抽出来,问问躺在床上的人。这种反思的方式估计对于那些心态不算积极的人而言是无效的,因为这是一种反思和总结的方式。而当自己感到疲惫或者消极,或者所谓的迷茫,尤其是以身体不适或者疲劳产生畏难情绪或者退缩的时候,对自己说说话,把自己当成另外一个人,是一种排解的方式,谁都能做到的, 经不住游乐的诱惑不想学习也好,真是身体不好不想工作也罢,当你把自己当做另外一个人,对他问一些问题时,很容易发现自己是否由于懒惰、贪恋游玩还是真的身体不适不想学习。大多数情况下,说话的另一半可以告诉被问的那一半:精彩的工作都是那些活得不太舒服的人干出来的;战争的胜利也是那些活得艰难的人取得的。找不到女朋友的达芬奇、牛顿、帕斯卡、诺贝尔成就了伟大的科学事业;耳聋的贝多芬谱出了优美的“致爱丽丝”和雄壮的“命运” …… 当自己的一半经常对另外一半说说这些事情,估计自己不再会被孤独击垮,也找不出不学习的理由,另外一半在被诘问中会无言以对,轻松的消除原来的借口,心情愉快的开展工作。 压力是畏惧和退缩的原因,也是进步与创造奇迹的源泉。很多时候的退缩情绪原因不是压力过大,而是压力不够。很多人崇拜的乔布斯其实就是制造超高压力的高手,很多奇迹都是在他手下工程师的不舒服中创造出来的。有一次,当工程师们开发麦金塔计算机几个月后,发现程序仍然存在很大问题,而改进这些问题至少还需要三个星期。乔布斯得知这个事情后,对工程师们说,你们干的很棒,不过一个星期内必须完成问题的改进。结果,工程师们在巨大的压力下,终于在一星期内完成了程序的修改,把几个月都没能完善的工作在一周之内做完。 俺自己也曾经有类似的经历,当年实验室有一项技术,好几代人做了十几年了,可是就在俺准备中试时发现仍然存在诸多相互矛盾的问题。当时俺的决定是由两个工程师和我一起实施该项目,必须彻底克服技术的所有缺点,在三个月内达到成熟技术的标准。结果是,十几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经过三个月每日不断的实验和结果分析,不仅完成了技术的中试,还顺便又开发了一项新技术。 自己给自己制造压力是学习和工作动力的源泉,游戏的本质就是设置困难和制造压力,乐趣在于享受战胜困难和压力的挑战,而兴趣则来自不断的战胜困难,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内心压力。 俺是经常对自己说话的人,常常会把在旁边路过的人吓一跳。尽管有时这是一种尴尬,却可以让自己承受一些别人很难理解的事情,享受压力带来的清净和思考的环境。 每当感到无助和孤独时,不妨张开嘴,大声的对自己说一些事情,在不断的“左右手互博”中,认识和能力都会发生改变。最大的收获可能是会让你从中体会到思考的快乐,并开始不在乎别人如何评价和看待自己,更不会在意是否缺席了一次聚会或者一次游玩,用心去完成自己认为值得为此付出心血的事情。 借助环境把自己分成两半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手段
7428 次阅读|62 个评论
俺*的优点(请您增加中,谢谢!)
热度 6 zlyang 2011-5-5 11:34
俺*的优点(请您增加中,谢谢!) 自大、贪婪、主观 ,...... 懒惰、势利、近视 ,...... 对好人,敲骨吸髓; 对坏人,百般容忍。 相关链接: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精髓》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id=339508 《真傻歪论:中国传统文化很糟糕》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id=426861 《 追求灾难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id=438765 《 打瞎子、骂哑巴,踢寡妇门、挖绝户坟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id=435275 《 宁教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id=428478 坏小子《 美国兰德公司对中国人的评价 》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578 《汉族传统文化很糟糕?》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quickforward=1id=623605 《劉亞洲:活吃龍蝦与中國人的素質》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20892do=blogid=686055
3804 次阅读|18 个评论
杀死懒惰!儿子反思分析及我的寄语
chrujun 2010-8-23 19:42
一个学期又结束了,儿子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又到了手中。在学生的反思有我的收获和我努力的方向两个小栏目,儿子分别写下面内容: 打伤了懒惰 杀死懒惰 打伤了懒惰的意思是在课堂有点认真学习,不是一直在玩。杀死懒惰的意思要克服贪玩心里,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 两个栏目,一共之只写了九个字,但表达了比较完整的意思。有打、杀、死、伤、懒惰五个实词。打和杀是动词,死、伤和懒惰是副词和名词。 除了懒惰与学习有关外,其它词都与暴力游戏有关。 打伤和杀死对手是游戏中的主要行为。 儿子习惯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还是表现了一定的语言功底,但暴力倾向明显。 我在父母的寄语栏目写下如下内容: 希望杨君儒努力学习,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我会对你严格要求,决不放弃。
个人分类: 儿童教育|5067 次阅读|2 个评论
放下这八事,你会更快乐(四)
hjf306 2010-7-2 22:36
4 、放下懒惰 奋斗改变命运 不要一味地羡慕人家的绝活与绝招,通过恒久的努力,你也完全可以拥有。因为,把一个简单的动作练到出神入化,就是绝招;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炉火纯青,就是绝活。 提醒自己,记住自己的提醒,上进的你,快乐的你,健康的你,善良的你,一定会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博主按:被认为是 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的富兰克 H 奈特 有个著名的观点:决定一个人富有的三个条件,一是出身,二是运气,三是努力,而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这是个严肃而重要、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才能通过认真思考而理解并接受的道理:无论你多努力,你都很有可能完全没有机会做到富有富足你有勇气接受这样的现实么? 然而,接受这样的现实,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从此没必要努力了。其实,所有的人都须要努力。出身不是我们自己所能决定的,运气这东西也很难把握,唯有努力是主观上可以做到的。每个人都面临着自身一定的局限,而现实又是资源不仅稀缺,并且分布很不均匀,所以,每个人都要努力、奋斗、挣扎,无论是谁,无论他原本是什么样子。尽管努力是必须的、应当的,但可惜却不是天生的。每个人天生所拥有的是与努力相悖的一个习惯懒惰。 西方宗教将懒惰列为七宗罪之一(其余六者为傲慢、妒忌、暴怒、、贪婪、贪食及色欲),对懒惰的惩罚则是丢入蛇坑。可见懒惰也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可问题是,每个人都有懒惰的情绪,不然怎么称之为原罪呢? 古语有云 善始善终,意思是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然而,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善于开始善于结束?身边有些同学一边玩着 DOTA ,一般埋怨作业太多,老师给的任务太重。只是在不断的抱怨,却从不去开始,从不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开始都没有,更何况善始,也更难有善终了。诚然,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没有善始亦可有善终,两者并没有绝对的联系,关键是有始。 这个世界牛人太多了,至少比自己厉害的人太多了,以至于总是忍不住要去羡慕。比如在科学网里看到那些佳作时,总会拍案叫绝感慨不已,为何博主思想如此深邃,文采如此斐然。当然,快感后的冷静告诉我,出身、背景、教育、性格各有不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色,你只是看到他优秀的这一面。再说,为了这所谓的优秀,他们付出了多少,背后的汗水很少有人看到。只有你自己也付出了,才能深刻地体会到。 科学的发展使得学科越分越细,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研究反向越来越专。靠一技之长行走江湖,实为常事。只是能走多远,就不得而知了。如能练得《九阳神功》,打好内功根基,则学习其他武功亦可事半功倍,如张无忌一般驰骋江湖,岂不潇洒。
个人分类: 情感体验|3188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人生需要放下的八种东西
Alisa 2010-5-30 16:33
1、放下压力 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紧紧抓住不快乐的理由,无视快乐的理由,就是你总是觉得难受的原因了。 2、放下烦 快乐其实很简单 所谓练习微笑,不是机械地挪动你的面部表情,而是努力地改变你的心态,调节你的心情。学会平静地接受现实,学会对自己说声顺其自然,学会坦然地面对厄运,学会积极地看待人生,学会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阳光就会流进心里来,驱走恐惧,驱走黑暗,驱走所有的阴霾。 快乐其实很简单,不要自己不快乐就可以了。 3、放下自卑 把自卑从你的字典里删去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伟人,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心强大的人。内心的强大,能够稀释一切痛苦和哀愁;内心的强大,能够有效弥补你外在的不足;内心的强大,能够让你无所畏惧地走在大路上,感到自己的思想,高过所有的建筑和山峰!  相信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你同样可以拥有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4、放下懒惰 奋斗改变命运 不要一味地羡慕人家的绝活与绝招,通过恒久的努力,你也完全可以拥有。因为,把一个简单的动作练到出神入化,就是绝招;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炉火纯青,就是绝活。 提醒自己,记住自己的提醒,上进的你,快乐的你,健康的你,善良的你,一定会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5、放下消极 绝望向左,希望向右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那么,请为最好的自己加油吧,让积极打败消极,让高尚打败鄙陋,让真诚打败虚伪,让宽容打败褊狭,让快乐打败忧郁,让勤奋打败懒惰,让坚强打败脆弱,让伟大打败猥琐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一辈子都做最好的自己。 没有谁能够左右胜负,除了你。自己的战争,你就是运筹帷幄的将军! 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成为美好的现实,但美丽的梦想同样可以装点出生活的美丽。 6、放下抱怨 与其抱怨,不如努力 所有的失败都是为成功做准备。抱怨和泄气,只能阻碍成功向自己走来的步伐。放下抱怨,心平气和地接受失败,无疑是智者的姿态。 抱怨无法改变现状,拼搏才能带来希望。真的金子,只要自己不把自己埋没,只要一心想着闪光,就总有闪光的那一天。 纵观古今中外,很多人生的奇迹,都是那些最初拿了一手坏牌的人创造的。   不要总是烦恼生活。不要总以为生活辜负了你什么,其实,你跟别人拥有的一样多。 7、放下犹豫 立即行动,成功无限   认准了的事情,不要优柔寡断;选准了一个方向,就只管上路,不要回头。机遇就像闪电,只有快速果断才能将它捕获。   立即行动是所有成功人士共同的特质。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想法,那就立即行动吧;如果你遇到了一个好的机遇,那就立即抓住吧。立即行动,成功无限! 有些人是必须忘记的,有些事是用来反省的,有些东西是不能不清理的。该放手时就放手,你才可以腾出手来,抓住原本属于你的快乐和幸福! 有些事情是不能等待的,一时的犹豫,留下的将是永远的遗憾! 8、放下狭隘 心宽,天地就宽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只有在宽容的世界里,人,才能奏出和谐的生命之歌! 要想没有偏见,就要创造一个宽容的社会。要想根除偏见,就要首先根除狭隘的思想。只有远离偏见,才有人与内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我们不但要自己快乐,还要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朋友、家人甚至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因为分享快乐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更高境界的快乐。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只有在宽容的世界里,人,才能奏出和谐的生命之歌!
个人分类: 情感驿站|2364 次阅读|1 个评论
做个‘懒导师’,呵呵
lin602 2010-3-8 22:57
许多导师将资料查好、实验方案写好、药品及仪器准备好提供给研究生们,如果研究生们实验遇到困难,导师经常将解决方案给学生,甚至发表文章都是导师操笔,所以他们的研究们挺幸福的。 我是比较懒的,将课题布置给研究生们,经常就是他们的事情了,我只是经常问查到了什么,有没有查全,资料中发现了什么,实验方案如何确定,药品研究生们自己购买,工业原料自己想办法到企业要或者购买。遇到困难我们讨论一下,让其自己想办法。结果是不是正确,让其他研究生们来做实验进行核实,有时候自己核一下。写论文嘛,还是研究生们自己先动手,给我改我只标注出要改,但如何改,只是原则性标一下甚至不标,自己酌情处理。 到工厂中试,让他们检查原料,写操作方案,我一步一步细看有没有错误,有错误,重写(这步我是非常非常仔细的)。到工厂让他们检查原料,我看一下设备运转的情况,是不是符合要求,讨论原料及设备中的问题,关键时定夺一下作出的计划调整。整个中试,研究生们在操作,我在一边看着,实验方案在研究生手里,我的实验方案在包里一般不拿出来的。实验正常了以后,几个小时的加料与反应,我就在旁边办公室与企业老板或管理人员喝茶或聊天去了。但手机放在身边,一有事情,就到实验台上。(当然一般不会有事情的,心里有数的,确实有事情是不敢走的),过段时间来看一下实验情况。有一半的中试,我在学校不到现场,研究生们自己去中试,手机遥控。 企业的老板说,这些研究生们挺厉害的,都是他们操作,老师都不大管的,所以相信这样的研究生,想让他们到自己企业来工作(也推销了研究生)。研究生们也高兴,一是自己在中试一线,全部是自己操作的,证明了能力。特别是研究生们做过几个中试后,工作时再到企业,可以直接自己动手了,从查资料,定方案,做小试,做应用,设计设备,中试等,自己全部能够单独拿出手,不会心里没有底。 当然,我要求研究生们每天早上八点到实验室,我一般比他们早到办公室二十多分钟,所以他们一般不会迟到,他们吃过晚饭回实验室了,我还没有离开办公室回家吃晚饭。所以也不是全部懒的。 听说,孩子能干的原因,是孩子的父母不能干造成的,孩子给逼的。哈哈,好象有点道理。
个人分类: 未分类|5433 次阅读|6 个评论
下定决心改掉坏习惯
kelly 2010-1-9 22:26
最初打算在这里开博,是看到了这里有很多的有识学者,希望能够和大家多多学习。刚刚发过的2篇小文也有人回复,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推荐了很好的博文给我,内心十分感动,原来我们科学网这里也不乏热情助人的侠士。 今天的博文是为了给自己写个备忘录,昨天拜读了王进老师一篇关于改掉坏习惯的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5326 ,感觉自己应该行动起来,不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所以从明天早上开始改掉睡懒觉的习惯。慢慢的将惰性消磨,恩,就这样办吧。 仅以此文为证,慢慢来,从这第一个小事做起吧!加油!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065 次阅读|2 个评论
畏惧陌生
aimeiya 2009-5-2 19:42
五一这是我来到新城市的第二个小长假,三天的时间都用来休息是很长的。但我根本没有出行的计划,恰逢现在闹的正凶的猪流感,成了懒惰的最好借口。 简单的逛街(超市)就是小长假的主题,今天除了去图书馆借书,就一直窝在家里。到晚上时下楼扔垃圾时,突然反省自己这样的状况是什么原因,大致归纳一下估计两个原因是主要的。一个是懒惰,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越来越懒惰,现在我都懒得去了解这个城市,但在这个城市我至少要生活八年(卖身契的时限),而且很可能是直至退休甚至终老在此。来到这里两个多月了,每天就是简单的家到单位的两点一线,两天左右去一次不远的超市,若不是为了安家买东西或给孩子买书这样不得不完成的事儿,就没有上街的冲动。另一个原因大约是畏惧,从东北来到东南,完全不同的地域人文环境,我有比较明显的恐惧感,尤其我是语言的不敏锐者,当地人若是不说普通话,我就完全听不懂,比我听英语都费劲,若是说英语,我还能对付个差不多呢。在这个城市里,不到万不得已我不开口说话,我不愿意让别人一听我说话就知道我是外地人。 每天穿行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我心里非常希望我能像了解长春一样了解她,呆在这个城市的怀抱里让我感觉很踏实。但了解这座城市是需要勤奋的学习和探寻的,可是我一直没有行动。好像和我差不多经历的同事也都是类似的状态,可见人们对于陌生的事物都是抱有戒心的和畏惧的,只是可能我比别人还多了懒惰!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60 次阅读|2 个评论
更新速度慢就是态度问题
aimeiya 2009-4-9 12:11
好久没更新了,这其中还有一个小长假 。其实有好几次都打开了这个页面,但激情不足就放弃了。我觉得博客更新速度慢就是态度问题,不是没想法,而是懒得把想法写出来,因为写出来的东西要准确、要理性,就是要多费些脑筋,所以我就经常懒了。我是压力型选手,有很大压力时常会有超常(和我自己比)的效率。同时,虽然我不想赚点击率,但若是门庭冷落也确实让人更新的热情降低,于是进入了恶性循环。道理人人都明白,行动起来有差异,呵呵!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60 次阅读|0 个评论
懒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科研谨防智力懒惰
吴信 2009-3-5 12:50
有句话说的好:懒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从某方面来讲,也是有道理的。 人类懒惰的思想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不是吗?想想看吧,不用说不用体力去耕作劳动了,我们甚至不愿意东西去削一个苹果、不愿意抬脚走上那仅仅处在二层的楼房、不愿意再抬手写哪怕仅仅有 新年快乐 四个字再加上署名的一封贺卡、不愿意记住我们的节日和各个重要的纪念日,甚至连锻炼身体都用机械代替 ...... 不管人们的发明创造不断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初衷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但从客观效果上的的确确使人们正变得越来越 懒惰 。毫无疑问,高度的工业文明和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使这个世界不断走向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人类正不遗余力地使自己的四肢尽量的空闲下来。人们正在将越来越多地事情交给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各种智能化的工具来完成,与此同时,人们也正越来越依赖于这些工具。 相应地,我觉得也是是科学技术让人们变懒惰了,也可以说是让人们更方便了。但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却不是懒惰的思想所能够完成的。然而,目前科研中实在也存在大脑懒惰的现象,这却是我们阻碍科学进步的巨大因素之一。 人的懒惰也许可以大抵分为两种,行为懒惰与思想懒惰,前者易识别而备受谴责,后者较隐蔽而较难克服。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思想上一旦懒惰,行为上必然懈怠,到头来必定思想僵化、庸庸碌碌、一事无成。思想懒惰说到底是事业心和责任感弱化的表现。怕动脑子、怕累身子、怕担责任,只敢按指示照搬照抄,没有丝毫开拓进取精神;有的习惯于凭经验办事情、作决策,不去深思熟虑,往往是眼高手低、脱离实际;更有些人不尽心尽力思考如何做好学习工作,对工作和事业敷衍塞责、心浮气躁,却对个人私事、私利无比在意。特别是科研中一样,懒于动脑子,懒于看文献和思考,跟着别人的研究后路走,如何做出创新?! 的确,我们的技术曾经落后的,曾经我们依赖 懒惰 也提高了技术,但是过多地依赖技术引进,而懒于思考,这不是思想上的懒惰吗?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张子仪院士谈到: 如果今天我得到新的知识,有了创新,到了明天我也要得到新玩意儿,而且每天我都要有新的收获,这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张子仪院士通过这九个字来启发大家探索创新思维。 而这些都需要思想上的勤奋,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责任、一种追求,千方百计积极思索、探索、专研,努力学习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洋为中用不唯洋,古为今用不唯古,用中国人自己的思维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 张子仪院士鼓励大家要不断地创新。 神七能够成功上天靠的就是团队的凝聚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张子仪院士说, 以创新的思维去发展科学,宣传科学,使科学普及化才能使全民真正明白科学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了,才能使整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发展起来,以团体凝聚力和自主创新去指导科学的发展,才能使科学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正如拿破仑所说:世界上有两种力量 利剑和思想。然而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之下。科研中思考越深,视野越广,能力越大,原始性的基础性的创新才越有可能。 目前,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7822 ,如果继续墨守成规,依靠 懒惰 促进科技的发展,那我们的前景堪忧;只有思想上跟得上甚至超越时代的发展,大脑中思维之树长青,我们的科研事业才会长足发展,我们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我们的前途才会无限光明!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3640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5: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