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田鼠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动物抱团取暖可以拥有更有效的肠道微生物
热度 6 wangdh 2018-11-8 12:34
动物抱团取暖可以拥有更有效的肠道微生物 Yvaine Ye 北半球的冬季已经来临,当我们穿着棉衣裹着毛毯的时候,有些动物只能相互依赖彼此取暖。当温度下降的时候,许多小型哺乳动物会挤在一起取暖。新的研究表明,动物的这种聚群行为会改变动物肠道内微生物的组成,从而会降低动物的代谢率,有利于动物节省能量。 聚群行为是许多动物在寒冷天气里维持体温的一种策略,这种行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大家拥挤在一起可减少暴露在冷空气中的身体面积,这样就可以减少身体热量的损失。但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王德华研究员和他的研究团队则提出聚群行为可能会在更深层次上使动物获得额外的好处。因为前期研究发现,聚群的动物具有令人惊奇的相似的肠道细菌。这些发现提示动物的聚群行为可能会影响动物的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结构。因此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 寒冷环境中的田鼠 王德华教授的团队把生存在内蒙古草原的一种田鼠(注:布氏田鼠)放在一个 4℃ 的房间里。他们在实验组中把几只田鼠放在一个笼子里,这样田鼠就可以聚群取暖,而对照组的动物则一个笼子放一只在23 o C的房子里饲养。在田鼠经受了三周的低温处理后,他们从聚群和单独饲养的田鼠的肠道中分别获得了它们肠道的细菌。随后他们又对温暖环境饲养的的田鼠进行抗菌素处理,把聚群的田鼠的肠道微生物接种在单独饲养的田鼠的体内。他们发现接种了聚群田鼠的肠道菌群的动物,它们的食物摄入量比没有接种的单独饲养的田鼠下降了 15 %,静止代谢率降低了 20 %。这表明聚群行为改变了田鼠的肠道菌群,从而降低了宿主的代谢率。在食物资源短缺的严冬,动物通过聚群可以适当降低体温,体表温度低可以减少热量散失,较低的代谢水平有利于动物节省能量。 田鼠的肠道菌群 通过进一步分析,王德华教授的研究团队发现了聚群田鼠的肠道微生物更多的变化。他们还注意到了一些特殊的细菌类型,如 Lachnospiraceae 等 。这些细菌可以在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素的过程中产生短链脂肪酸。 王德华教授说:“这些短链脂肪酸可以被动物重新吸收到体内,这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拥有这些菌群的动物在寒冷的天气里可以减少对食物的需求。”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 Sarah Knowles 博士认为,这项研究的部分结论还值得推敲。 “ 这项研究没有具体验证短链脂肪酸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但他们发现聚群行为引起肠道细菌的变化是非常有趣的。 ” 王德华教授说 “ 这是我们首次发现动物的聚群行为可以改变肠道的微生物组成。但动物通过聚群行为减少热量散失的作用,可能比短链脂肪酸对动物的能量代谢的影响会更大。 ” 该新闻于 2018 年 10 月 28 日刊登于《 New Scientist 》杂志。 文献来源“ Microbiome, DOI: 10.1186/s40168-018-0473-9 ” 原文链接: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183745-huddling-for-warmth-gives-animals-a-more-efficient-gut-microbiome/ PDF 文件: Huddling for warmth gives animals a more efficient gut microbiome New Scientist(1).pdf
个人分类: 科普随笔|8638 次阅读|13 个评论
它们在悄悄盯着你!
热度 5 guanky 2014-8-25 10:08
当走在草地、林地、林间小溪时,会有许多有意思的小家伙在悄悄地盯着你。它们很会隐蔽,很难被发现(特别是第一张的那家伙)。
3066 次阅读|11 个评论
我们研究组关于野生动物生活史权衡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热度 8 wangdh 2013-11-5 21:50
我们研究组关于野生动物生活史权衡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德华) ( 特别说明:这些工作是一位博士生和两位85后的硕博连读生完成的 。) 动物繁殖更多的后代无疑是有利的,因为这样可以使其更多的基因传递下去。所以,自然选择过程倾向于生产更多后代的动物。那么为什么还有一些动物生产的后代较少呢?因为动物的生活史对策中存在权衡( trade-off )机制。母体繁育后代具有昂贵的代价,甚至可能导致母体的死亡。动物产生更多的后代,就意味着可能会加速它们的死亡速率,最终导致其在一生中所产生后代的总量实际上是偏低的。所以,动物会优化每次繁殖过程所产生后代的数量,这样就使后代的总量最大化。 动物生活史的权衡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可决定后代的数量。权衡机制和最佳对策的选择是动物生活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动物生活史的权衡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如可以预测动物权衡应对环境变化(如气候)的能力等。那么,为什么动物生产更多的后代就会加速死亡速率呢? 一种解释是,动物在繁殖期间其身体本身生理过程发生了变化。试想,如果动物把所有的能量都投入到繁殖过程中,那么将没有多余的能量投入到免疫功能和氧化防护等自身保护的其它生理过程中。从这个角度来讲,繁殖对于动物来说可能会产生三方面的挑战和压力,即繁殖过程损害了动物的免疫功能,增加了有害物质的产生,也损害了防御有害物质的能力。这方面最重要的有害物质可能是氧自由基,它们能直接损害动物体的身体组成如 DNA 、蛋白质和脂质等,这就是氧化应激。氧化应激降低了动物的生理功能,导致生理功能失常,甚至死亡(衰老)。如果自由基是动物生活史权衡重要的潜在机制,那么动物繁殖期的氧化损伤将会增加。野外的一些相关研究也表明,动物在繁殖期氧化损伤的水平确实较高。然而,实验室中的一些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发现繁殖期动物的氧化损伤并没有发生变化,甚至有降低的现象。导致野外和实验室研究所获得结论差异的原因,学界一直没有明确的结论。 基于这些科学问题,我们研究组近几年以栖息于内蒙古草原的布氏田鼠 ( Lasiopodomys brandtii ) 和长爪沙鼠( Meriones unguiculatus )的室内繁殖种群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我们 采用双标记水稳定同位素技术( doubly labeled water, DLW ),直接测定了布氏田鼠( Wu et al., 2009 )和长爪沙鼠( Yang et al., 2013a )在哺乳高峰期的每日能量消耗量(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 DEE )和泌乳量( milk energy output ),对哺乳期母体的能量代价、最大持续能量收支 (maximum metabolizable energy intake) 的生理限制因素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母体在哺乳高峰期的持续能量收支和繁殖输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限制因素是不同的。高温环境时,受动物自身散热能力的限制(符合散热能力限制假说, heat dissipation limitation hypothesis ),而低温环境时,受乳腺泌乳能力等外周能量消耗器官的限制(符合外周限制假说, peripheral limitation hypothesis )。研究结果阐释了动物最大持续能量收支限制的机理,对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下恒温动物的适应策略,甚至人类的一些生理适应变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研究组又从生态免疫学 (ecological immunology) 和氧化应激(胁迫)生态学 (oxidative stress ecology) 的角度对动物的生活史权衡(繁殖和生存)潜在的生理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动物在哺乳期的高能量代价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即动物在哺乳和免疫功能之间是否存在权衡)依赖于所选择的免疫指标( Xu et al., 2012; Yang et al., 2013b )。通过测量繁殖期动物血液和肝脏中的氧化损伤指标,发现血液中的氧化损伤升高,而肝脏中的氧化损伤则下降( Xu et al., 2013; Yang et al., 2013b )。因此,学术界研究结论不同的原因,在于野外实验的科学家总是倾向于测定血液样品中的氧化损伤( oxidative damage ),而实验室中则大多关注实际组织中的氧化损伤,所以研究结论依赖于所选择测定的组织和指标。选什么组织,测定什么指标,是很重要的。认识到这一点非常关键,这对我们理解生态免疫学和氧化应激生态学领域已有的工作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因为我们不确定是血液损伤重要还是组织损伤重要。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我们在未来相关研究的实验设计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Functional Ecology 和 PloS One 等学术期刊上。 相关论文: Wu SH, Zhang LN, Speakman JR and Wang DH(2009) Limits to sustained energy intake. XI. A test of the heat dissipation limitation hypothesis in lactating Brandt’s voles ( Lasiopodomys brandtii ).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12 : 3455-3465. Xu YC, Yang DB and Wang DH (2012) No evidence for a trade-off between reproductive investment and immunity in a rodent. PLoS ONE 7(5): e37182.doi:10.1371/journal.pone.0037182. Xu YC, Yang DB, Speakman JR and Wang DH (2013) Oxidative stress in response to natural and experimentally elevated reproductive effort is tissue dependent. Functional Ecology doi: 10.1111/1365-2435.12168. ( http://www.functionalecology.org/view/0/summaries.html#yanchaoxu ) 。 Yang DB, Li L, Wang LP, Chi QS, Hambly C, Wang DH and Speakman JR (2013a) Limits to sustained energy intake. XIX. A test of the heat dissipation limitation hypothesis in Mongolian gerbils ( Merionesunguiculatus ).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16 : 3358-3368. Yang DB, Xu YC, Wang DH and Speakman JR (2013b) Effects of reproduction on immuno-suppression and oxidative damage, and hence support or otherwise for their roles as mechanisms underpinning life history tradeoffs, are tissue and assay dependen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16:4242-4250. 王德华 Researchgate 网页 :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Dehua_Wang/publications/ 文章PDF文件,点击下载: WuSH-JEB-2009.pdf Xuyc-PLoSONE.pdf YangDBJEB2013.pdf YangDB-JEB2013.pdf Functioanal Ecology: http://www.functionalecology.org/view/0/summaries.html#yanchaoxu
个人分类: 科普随笔|6584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一日夫妻百日恩的秘密
热度 65 x0xu0008 2013-6-8 03:31
当年那胜却人间无数的金风玉露一相逢,巫山云雨,最终常常会败给七年之痒,似水流年。如胡兰成一般分花拂柳,处处人意烂漫的男女是大多数;小说中的杨过和现实中的彭玉麟毕竟是人间极品,可遇而不可求。 动物中却不缺少痴情的。它们对爱情,婚姻的忠贞令人类自惭形秽。大千世界里不经意的一次回眸,四目相对,就相濡以沫一生。 它们怎么做到的呢?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人海中短暂的相逢就无负平生的极品在动物中并不稀罕。一种田鼠( prairie voles ,拉丁学名 Microtus ochrogaster )可以说是这种忠贞不二的代表。这种田鼠有着至死不渝的爱情:雄鼠和雌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如果雌鼠早逝,雄鼠则不会另觅新欢。一生的不离不弃,需要的唯一条件就是雄雌田鼠交配后一天的相聚 1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何才能揭示田鼠一日夫妻百日恩的秘密呢?那就要跳出田鼠,在大自然中更多的动物中进行比较和分析,当然也不能走的太远。田鼠的近亲山鼠 MontaneVole (拉丁学名 Microtus montanus )满足这些条件:他们和田鼠是近亲,所以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是比较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山鼠不是专一的痴情者。 爱情分子 田鼠和山鼠是亲戚,在进化上有很多共同点,这是把它们作比较的基础:人们不会拿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件事物作比较,那样不会给出任何有用的信息。田鼠忠贞不渝,山鼠见异思迁,这是他们的差别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差别。生物学研究就是想发现田鼠和山鼠成千上万的差别中,哪些是能决定对配偶的忠贞度的。 理想的办法是把田鼠和山鼠的每个差别进行分析,看哪些和对感情的忠贞有联系。但是这是个几乎不能完成的任务:生物体内如一个小宇宙,探索其中的一个决定爱情的因子,简直是大海,不,是银河捞针一样。分子生物学家从来不做这种傻事,他们的办法是有针对性的选择。首先他们只关心生物分子而不是其它差别比如身高体重毛色等,因为生物分子是相对稳定而且可以被我们进行操控的;其次他们选择那些已经被证实的和求偶行为相关的生物分子。针对它们进行研究,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Oxytocin 和 vasopressin 就是这样的两种生物分子,它们属于更广泛的神经递质家族。长久以来,人们已经知道这两种分子和伴侣关系有很密切的联系。因此,科学家们检测了这两种分子在田鼠和山鼠体内的表达。结果发现,田鼠体内 Oxytocin 和 vasopressin 的表达比山鼠高很多。 所以,田鼠和山鼠,除了在爱情的忠贞度这一差别之外,还存在着 Oxytocin 和 vasopressin 这一差别,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是 Oxytocin 和 vasopressin 导致了两者对爱情的不同态度? 同桌的你 没那么简单。 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证实一种联系是因果联系。什么情况下,我们能把一种相关性联系上升到因果联系呢?看看一对同桌的例子。 大学自习室里面的一张桌子见证了两个身影,他和她。每次看到他的时候,就能看到她,每次看到她的时候,也一定会看到他。这里面有几种可能性呢? 第一,他暗恋她,她的到来是他到来的原因;或者她暗恋他,他的到来是她到来的原因。这种因果的方向问题,常常是很多似是而非的结论的根源。比如最近看到一个新闻,说上海有一位高寿的老奶奶,今年超过 110 岁,她的长寿秘诀就是爱洗澡。这基本上就是颠倒因果的一个结论。因为我们可以反过来说,是因为她老长寿,所以喜欢勤洗澡。很多类似的长寿秘诀,基本上都如此。 第二,他们其实都喜欢那张桌子,那才是他们共同出现的原因。这个在统计学上叫共同响应: common response 。德国在 1965 到 1980 年发现鸟巢减少,同时生育率下降。这个可以说明鸟是婴儿的送子观音么?当然不是,事实上,由于德国城市化进程,可供鸟类建巢的地方减少,同时百姓的生育意愿下降。鸟巢减少和生育率下降是对城市化的common response。 第三,他其实喜欢的是她的闺蜜,那个和她邻桌的女孩,而那个邻桌女孩常常和她一起出现。这个在统计学上叫 confounding 。 所以建立因果关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确认因果方向的方法比较简单,看看他或者她不来的时候,另外一个人的出现状况就可以,这种办法也可以很大程度的排除第二种和第三种可能。在分子生物学上,常常用一个因子的放大( Overexpression )和减少( Knockdown )来研究因果关系。 回到田鼠配偶与 Oxytocin 和 vasopressin 的关系上。一般来讲,在因果的方向上,人们倾向于认为分子水平的因子是原因,而一些外在表现则是结果。当然这个不是绝对的。科学家们用 Oxytocin 和 vasopressin 处理山鼠后,山鼠表现出田鼠一样的忠贞,这个是一个关键的实验,证实了从 Oxytocin 和 vasopressin 到配偶关系这一因果的方向,也一定程度的排除了 common response 和 confounding 效应。这就是利用了在山鼠中放大 Oxytocin 和 vasopressin 来进行研究的。他们没有在田鼠中减少 Oxytocin 和 vasopressin 来看对配偶关系的影响,如果有这样的证据,那将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山外青山楼外楼 一日夫妻百日恩。田鼠交配后一天的陪伴,导致终生相守,因为田鼠的寿命大约是 1 年左右,也可以说是一日夫妻,一年的恩情了。科学家除了对田鼠山鼠的差别感兴趣,更感兴趣的是,一日夫妻百日恩的机制是什么? 因此科学家们不光在田鼠与山鼠之间进行比较,还在交配并陪伴的田鼠与没有交配的田鼠之间进行比较。他们发现已经形成伴侣的田鼠体内的 Oxytocin 和 vasopressin 比还没有交配的田鼠高。 很难想像这在婚后迸发的 Oxytocin 和 vasopressin 是百日恩情的基础,科学家想找出这背后的故事。 Oxytocin 和 vasopressin :客尘 旅客在途中行走,总要寄宿旅馆,食宿后再上路,主人则不会远走,铁打的主人流水的客;天地间灰尘纷飞,势若脱缰野马,而天地寂然不动。客尘就是那些流动易变的东西,我们想找到的,常常是这些易变的东西背后的那些不变。 Oxytocin 和 vasopressin 就是伴侣关系的客尘,他们背后的主人和天地是什么? 对于生命,常在不变的只有 DNA 序列。当然最近发现还有 DNA 修饰,它们虽然相对 DNA 易变,但是常常能充当遗传的角色,把生命信息传递下去,这被称为表观遗传。 对 DNA 修饰的镌刻,打造自然中最美丽的相伴 科学家们发现交配 + 交配后的陪伴能增加 Oxytocin 和 vasopressin 受体的表达水平;而用影响 DNA 修饰的药物来对田鼠施加影响,发现同样的 Oxytocin 和 vasopressin 表达上升。 不仅如此,影响 DNA 修饰的药物甚至能替代交配的作用:影响 DNA 修饰的药物 + 短暂相伴也能打造长久的相守; 科学家们还发现影响 DNA 修饰的药物能改变 Oxytocin 和 vasopressin 受体基因上的 DNA 修饰。最重要的是, DNA 修饰药物的作用需要 Oxytocin 和 vasopressin 受体。 所以,交配 + 交配后的一日陪伴能改变 DNA 修饰,这种 DNA 修饰可能维持一生,从而让一日夫妻百日恩变成现实。 在人类中可能也是如此,一见钟情后短期的朝夕相处,永久地改变了一个人的 DNA 修饰,让他 / 她一生魂牵梦绕,不能自已。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可能只是 DNA 的浅浅修饰;杨过小龙女十六年山川阻隔,却割不断那 DNA 上的一抹点缀;风陵渡口偶相逢,一见杨过误终生的小郭襄,误了她的,不过是 DNA 的淡妆。 钥匙 如果说只是 DNA 修饰就影响我们的爱恨情仇,那么交配和陪伴的意义在哪? 它们可能只是一把钥匙,一把启动 DNA 修饰的生命之钥。 因此,这把生命之钥可能有更多的形式。 佛教有六欲天的说法:人,鬼所在的欲界有六天,分别是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些天实现爱情的手段不一样:四天王天和忉利天象人一样交配,夜摩天要男女拥抱,兜率天握手即可,化乐天相视一笑,他化自在天只需目送秋波。 这些不同的生命之钥,同样启动 DNA 修饰,表观遗传。当然欲界六天的生命,按照佛教的说法,不见得是由 DNA 构成的。 不过,洞悉了一日夫妻百日恩的秘密,也许会有更多的钥匙。交配可能就不是那么重要了。也许几个药丸,就能让无数有情人一生相守! prairie voles.Wikipedia. Gene switches make prairie voles fall in love. 02 June 2013 Nature News .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 facilitate partner preference formation infemale prairie voles. Nature Neuroscience (2013) doi:10.1038/nn.3420.
个人分类: 科普|27399 次阅读|68 个评论
捕捉田鼠
热度 1 duanjunscib 2011-12-4 16:55
捕捉田鼠
个人分类: 其它|4690 次阅读|2 个评论
大老鼠 小老鼠
Macrofungi 2010-9-22 13:52
大老鼠消失、母猪爱生死胎、狗肚子里都是水,此外,羊也出现异常情况。全国闻名的生猪集散地,很多村子的养猪业已经变得萧条。而这些出现异常的动物,几乎都吃过同一种玉米先玉335。详细报道见: http://news.qq.com/a/20100921/001313.htm 又是一年秋收的时节,在年少的那一代,这个时节在帮助家人完成秋收的农活之后,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带上挖头,铁锹,在农田里穿梭,寻找老鼠洞。有的同伴很厉害,能从老鼠洞的外观上推测到这个老鼠的家底是否丰富。幸运的话在三四个小时内,可以掏到一大篮子老鼠的食物也是农民的粮食。主要是花生、玉米,玉米经常带回家喂牲口;花生是大伙最喜欢的,干净、饱满。 那时候的老鼠很大,有人也称它们为田鼠。不算尾巴的话也有20厘米左右。挖老鼠洞除了寻找被老鼠偷窃的粮食外,还要把这个大老鼠逮住。有经验的伙伴在开始挖洞之前,会在周围搜索,将两三米之内的洞穴一一封死,只沿着一个主洞开始行动。逮住的大老鼠当然会留着回家喂猫咪的。 也许是随着年岁的增长,童年的乐趣渐渐消散,挖老鼠洞的兴事也渐渐离开我们这一代的视线。也就在突然的那么一段时间发现,大老鼠不见了。丰收年岁的田野里也不见高高隆起的老鼠打洞所留下的小土丘,农民也不再抱怨鼠害了。甚至农家院子里也没有大老鼠的出入了。还能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小时候住在先前的老房子里面,每每夜晚总是伴随着梁上君子的窃窃细语而恐恐不安睡去,一直担心它们从梁上掉下,掉到我的床上。最近几年,我家除了种植玉米之外很少在种植其他作物了,玉米简单省事,价钱相对来说还算可以。秋收之后,堆积如山的玉米棒子来不及处理,就用麻袋装着在院子里放着,放假回家,看到这样的情形,我就问老爹,这样不怕老鼠糟蹋。老鼠少了,糟蹋的很少了,管它呢! 农村的大老鼠也不见了。是因为家家户户都盖上平房,大老鼠行动不便,渐渐消退的吗? 农田里的那种大老鼠,大耗子呢? 大老鼠消失是一件好事情吗?小老鼠开始称道了吗? 妄为一介书生,我无从判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改变生活方式系列(三)
zhyk97 2009-5-6 22:18
很多野生哺乳动物也不得不考虑季节的因素,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不同种类的田鼠。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草地田鼠如何根据季节调整它的毛皮厚度。对与其同属一类的物种--美国落基山脉的高山田鼠来说,春季和夏季是其最佳的生育、生长以及交配的季节。这两个季节温度最高,食物供给也最充足。因此,田鼠能够达到足够的体重,在初夏繁殖过后仍能保持良好处身体状况,度过寒冷的冬天。而在冬天出生的小田鼠为了保存足够的养料过冬,就会放慢它们的生长速度--如果它们长得过快,并且在冬天繁殖后代,它们和幼仔就很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因此,生活在这个小生境中的田鼠选择了不同的策略来应对季节的变化。发育轨迹的改变取决于昼长。有趣的是,还是同一种田鼠,它们生活在一般(不是冬天)的环境中,就不采取这种策略。像蝾螈一样,发育中的田鼠有一系列可以选择的发育途径,这些途径虽以基因为基础,但却要根据环境信号作出选择。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24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年轻科学家是科学发展的未来
wangdh 2009-3-2 11:12
(照片引自Emory University网站) 年轻科学家是科学发展的未来:参加学术会议感想 (王德华) 2009 年 2 月 28 日 参加了一个专题会议: 田鼠研究学术会议 ( Vole Meeting 2009 ) 。会议由 Emory University 的 Larry Young 实验室主办,在亚特兰大的 Decatur 镇举行。 这个会议的主要参加者主要是在美国利用田鼠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人员,学科包括行为神经内分泌学、遗传学(基因组学)、行为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等等。会议分为特邀报告( 30 分钟)和一般报告( 12 分钟),还有研究技术和基金会的报告( 12 分钟)。 会议代表 100 多人,一个不大的会议室坐的满满的。一天的时间里,有 24 个口头报告(包括历史回顾荣誉报告 2 个,特邀学术报告 3 个,基金会报告 2 个,研究技术 4 个等等), 28 个墙报。会议从早上 9 点开始,晚上 8 : 30 结束。一天下来紧紧张张,有些劳累,信息量很大。感觉收效很大,确实是个很成功的小型会议。 利用野生动物实验模型进行相关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是应该鼓励的。大自然中不同的进化选择压力,造就了不同的物种。不同的物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化出了各自的生存适应策略。它们会告诉我们很多很多。这个会议的代表以野生田鼠作为实验动物模型,从基因、分子、神经内分泌到行为学特征等等,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系统研究,积累了众多实验数据和发现,为人们认识一些生物学现象,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从报告看,每个实验室都具有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每个实验室的工作也都有自己的特色。当然有的工作出色些,有的逊色一些,但是大家都各有特色、各有所长。有的实验室依靠多年的积累,稳步发展,明显具有学科引领作用,有的是刚开业不久的年轻学者,处在艰难的积累和发展阶段。较多的是还处在训练阶段的研究生们的工作,大都是实验室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正在承担的课题方向。 会议的特点 : 1. 年轻代表是主流, 100 多代表中,研究生 和 博士后占 60% 以上。有些实验室是三代学者同时参加会议。走出去的学生,创建了新的实验室,开创了新的方向;导师领导着新的研究生继续着自己领域的积累。每个学科和领域都是后继有人,事业蒸蒸日上。谁看了,都会很欣慰。 2. 会议没有主席台,没有领导致辞,没有兄弟单位贺词。会议召集人只是简单几句介绍会议基本日程,就开始了报告。会议结束也很简单,报告部分结束后,会议召集人还是简单几句话,说会议很成功,感谢各位参会代表的贡献。然后大家就奔墙报去了( 2 个小时的墙报交流时间)。 3. 基金会的人员参会也没有讲话,有口头报告。根据美国当前的科技政策,重点介绍了基金会当前会有哪些方面重点和择优支持,以及如何申请的问题。报告人最后都是说:有问题,或者需要咨询,请直接给我或者具体项目主管打电话。基金支持的原则是:有潜力的研究者和好的想法相结合。课题要考虑:创新性(智力方面)和广泛的影响(大众和国家的需求方面) 会议最感动人的地方 :会议邀请了两位老科学家,一位是国际上第一位研究草原田鼠并发现这种田鼠的婚配制度是一夫一妻制(单配制)的 Lowell Getz 教授;另一位是国际上第一个在实验室内将草原田鼠作为实验模型,并从激素和神经内分泌学角度阐述这种田鼠单配制机理的 C. Sue Carter 教授。会议还专门为 Getz 制作了一个精致的证书,称为田鼠金奖,感谢他在田鼠研究上的突出贡献,他被主持人称为草原田鼠社群单配制的鼻祖(Grandfather),甚至还用了两个Grandfather形容。 两位科学家进行了田鼠研究的历史性回顾演讲。 Getz 讲了自己的科研经历, Carter 详细回顾了自己的研究历程和学科发展历史。两位受尊敬的科学家报告结束后,全场起立,热烈鼓掌,持续很久,表达大家对两位学者的无限尊敬!响亮的持续的掌声,在小小会议室里回荡,让人感动,难以忘怀。科学家能够得到这样的掌声,也就值了。 两位老科学家,一直坐在前面,认真地听着每一个学术报告。 人都有老的时候,都有交接接力棒的时候。老师有责任将事业向下传承,学生更有责任延续这种传承。参加学术会议,看到青年学者出色的研究、对工作的热情和朝气,你就会坚强这种信念:青年科学家才是科学的未来,是学科和领域发展的主力。不重视青年学者的培养,是要付出代价的。 (王德华 2009.3.1 )
个人分类: 走南闯北|7583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1: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