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严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是如何給蕭重發同學惡補邏輯的?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2-4-21 01:42
重發: 蒋科学在最新博文里给韩寒做广告。 说谢绝方粉的骚扰后就关闭评论! 蒋科学,您老什么时候玩起非黑即白的游戏来了?! 不挺韩就是方粉??? 你这样,置我老人家、冯唐、赵鼎新、戴建业博主等人于何地? 你不活活的把我们往方舟子的火坑里赶吗? 蔣勁松 不挺韩就是方粉 == 這是你說的,我從來沒有說過這樣不講邏輯的話。 我只是討厭方粉而已。你敢說科學網上沒有許多方粉嗎? 我不討厭韓黑,我討厭方粉,這有什麽問題嗎? 你小子應該多學一點邏輯。 蕭重發 : 不知道谁的逻辑有问题! 请问,我这个非方粉到哪里说理去?毕竟您老谢绝的是方粉啊! 蔣勁松 : 我因為謝絕方粉的光顧,所以把評論給關了。 但是我並沒有承諾一定要給非方粉留言評論的機會啊。 蕭重發 : 不认可你的逻辑。 围观者认可么? 蔣勁松 : 我又不是開衙門的,你到哪裡說理關我屁事,我寫博客不是為你說理服務的,我又不是青天大老爺。 你小子邏輯可不可以提高一下? 蕭重發 : 你可以关闭评论。 你也可以谢绝方粉。 但您不能同时这么做啊! 难道我说错了吗? 蔣勁松: 笨蛋,我這是在解釋爲什麽我要關閉評論,至於說非方粉也因此不能留言,不是我的主觀意願,而是受牽連了。連方黑、韓粉也不能留言啊,這你想明白了嗎? 邏輯的確很重要。 蕭重發 : 要把问题说清楚。 你要说因为谢绝方粉骚扰,所以我要关闭评论。这样只能对非方粉抱歉了! 蕭重發 : 謝絕方粉的騷擾你們到別的地方玩去吧! ———— 这是您的原话。你这样说显然默认菲方粉是可以在您这里玩的。可是你没有提供场地! 蔣勁松: 胡說,我又不欠非方粉者的,我從來沒有承諾給他們提供玩耍的場地。 我的博客是我老人家的玩耍的場地。 蕭重發 : 有句话说得好! 道个歉这么难吗?赶紧向我们非方粉道歉吧! 蕭重發 : 瞎扯! 你其他的博文显然是开放的! 你在诡辩,知道么? 蔣勁松: 瞎掰,我又不欠非方粉的,我幹嘛要道歉?完全沒有必要嗎! 蕭重發 : 老大,难道你歉方粉的了???? 蔣勁松: 你邏輯不好。 別的博文開放評論,也不是為非方粉留下玩耍的場地,是為我老人家玩耍留下場地。 你小子邏輯學誰教的?我要和他談談 ~ 蕭重發 : 你就诡辩吧。 蔣勁松: 重發,這個道理不難懂吧?你小子小學五年級的語文課看來學得不太好。 我當然不欠方粉的,但是我老人家願意和方粉同學們說兩句話,你管得著嗎? 重發這廝,我教你如何寫博文不會像你這廝那樣邏輯漏洞多得像篩子一樣,那就是始終像和一個狡詐的商業對手簽訂合同那樣推敲你的文字。這樣你的博文就會和我老人家的一樣嚴謹而沒有漏洞了。 學會了嗎?
个人分类: 科學文化|3004 次阅读|4 个评论
发表科学言论还是要严谨、再严谨
热度 5 drYZZ 2011-8-4 12:29
学术的东西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内容。它要求高度的严谨性!尽管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一点儿不出错,但是在发表学术言论时还是要尽量严谨一些更好。 我很敬佩生物学界的一位老师。特别对他在衰老理论研究中的成就十分敬佩。经常阅读他的一些博文。在前些时候的评论留言中他建议我读读他的《破解衰老之谜》,原来读过,没怎么在意。这次他建议我去读。就再拿来读了一遍。该书的第二页写道:“有些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和啊米巴虫都是以‘一分为二’的方式繁殖,一个‘母亲虫’一转身就变成了两个‘女儿身’,因此返老还童。真所谓老少一样,万代同体,生即为死,死即为生。因此,有人称此类动物拥有‘长生不死’之道”。这里这位老师这样说,恐怕要给很多人造成错误的导向吧?世界上哪有长生不死的生物? 草履虫、阿米巴、酵母、细菌一般都是通过分裂(或出芽)繁殖的。一个母细胞,一分为二之后决不是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子细胞。而是一个母细胞和一个子细胞。子细胞年青化了,但是,母细胞却变老了。母细胞的繁殖寿命是有限的。繁殖到一定代数后就丧失的继续繁殖的能力,然后,走向死亡。这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研究酵母的繁殖时就发现了的科学事实。 本来对这位老师书中的一些欠妥之处不打算说什么。可是今天又读到这位老师的一篇博文“科学网大学专题讲座——没有线粒体也可以活得很滋润”。文中说到“ 那些体内没有线粒体的生物,例如无所不在的微生物、植物” ,我觉得应该有必要给这位老师提个小小的建议了。微生物不是只包括原核的细菌、蓝藻等,还包括真核的真菌、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这些真核生物细胞中都有线粒体。没有线粒体的真核生物只是目前生物界极其罕见的一小类。更不用说植物了。当然,文章中出点小错误,决不会影响这位老师在科学界的声望,更不会影响他的学术前程。我只是在这方面太固执,爱挑错而已。 说的不对之处敬请老师海涵为盼。谢谢!
个人分类: 问题思考|4003 次阅读|19 个评论
爲什麽有那麼多人喜歡信口開河?
热度 3 jiangjinsong 2011-5-1 19:52
包括許多科學家在內? 隨便下結論 其實毫無根據 根本不成立 當然啦 按照吳飛鵬、王鴻飛的定義 這些人不算是科學家 其實 有自尊心的人 即使不是科學家 也不會亂說話的 國人怎麼養成這種壞毛病的呢?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3155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严肃严谨 公正评审——致新一代基金项目评议人
热度 37 sqdai 2011-4-29 16:42
随着五一节临近,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函评进入紧张阶段。目前,绝大部分待评项目的申请书已分发到评议人手中,据可靠信息,今年申请者比去年至少增加了一成;据我估计,各类项目的评议人可能逾万。 随着时间推移,评议人队伍已完成了新旧更替,“三〇后”、“四〇后”已全面退出历史舞台,“六〇后”、“七〇后”已成了评议人的主力军。看看我身边的学术骨干,手里都有十项八项乃至更多的申请书要评议,常有人问我在评审时应如何把握分寸。 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是基金项目的评议人,还担任过第九、十届评审委员,最多时一年评议过四十多份申请书。随着年齿渐长,基金委比较照顾我,评议的份数逐渐减少。这些年来,多少积累了一点经验,这里,给新一代评议人提一些建议: 1. 不负所托,公正评审 。基金委托付你评议各类项目,是对你的学术能力的一种承认,更是对你的学术评判力的一种信任,你应该不辜负这种信任,要出于公心,尽心尽力地完成任务; 2. 学好文件,明确要求 。在开始评议之前,应该进入基金委的门户网站,认真学习相应的文件(特别是当年的申请指南),了解基金项目的性质和特点,读透各类项目的“评议要点”。我比照了今年与去年的评议要点,发现二者相差甚微,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我国的基金评议已走向成熟; 3. 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这是对基金评议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要求。应全力做到,只认学术,不认私情。评议中,你会面对一批同行,有的熟悉,有的生疏;有的平时有好感,有的印象不佳;有的有交情,有的有龃龉;在评议时,要把这一切抛之脑后,就看所提出的申请的质量。平时,我们不是对学术领域的不公正现象深恶痛绝吗?现在“生杀予夺”的大权到了你的手里,你就必须堂堂正正地行使评议权,公平公正地做好每一项评审,即使是娘老子的申请书,质量不高也让它得“ C ”,总而言之,在基金评议中不能带任何感情色彩; 4. 严肃严谨,深思熟虑 。应该认识到,不管申请人是谁,写出一份申请书不易,必须审慎处之,决不能轻易地全盘否定,应先挖掘其中的长处;也应避免一团和气,轻易地全面肯定,要认真捕捉其中的不足之处。根据优秀申请书的基本要求:创新性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恰当;总体研究方案合理可行;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条件,辅以其它要求,逐条予以考量,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5. 安排有序,综合平衡 。我以前说过,对于手头的申请书不能全部打“ A ”,也不能全部打“ C ”,应根据申请书的优劣,在自己的小范围里搞一个“小平衡”。这就要求,事先把到手的申请书浏览一遍,对各份申请书的情况有个大致印象,然后再逐一细读;对内容相近的申请书不妨做一个横向比较;碰到难以下确定结论的,就像审稿一样,还得去查一些相关的文献或综述。我一般把容易下判断的申请书先做评判,对把握不准的留到最后来评。下任何结论,都要有依据。我曾见过不少评议意见,有的只有寥寥数语,就乱下结论,令人难以信服。老是这么评议的人,会很快在基金委和同行中得到坏名声; 6. 匡扶弱小,雪中送炭 。对于基金申请者应一视同仁,不必仰视来自名单位者,更不可小觑来自小单位的无名小卒。评议申请书时不问出身,“出身好”的申请未必质量高,“出身差”的未必水平低。出身不同的,写出水平同样较高的申请书,应把赞美声送给“出身差”的申请者,应尽力予以扶持,他们更需要雪中送炭; 7. 写完评语,反复推敲 。按我的水平和经验,平均地说来,一个工作日可以评议 2 ~ 3 份申请书,生手花的时间可能更多一些,千万不要为此吝惜时间。写成评议意见书之后,不要急着上传,最好搁置一两天后再行检查一遍:每句话是否确实有据,是否尽到了评议责任。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我的经验告诉我,评议基金申请书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对每个评议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历练过程,决不可等闲视之。 但愿所有评议人都合格称职,胜任愉快! 写于 2011 年 4 月 29 日
个人分类: 科海随笔|15105 次阅读|72 个评论
规矩定得过于“严谨”了反倒容易“促使”人们违反
liwei999 2011-3-14 17:28
规矩定得过于“严谨”了反倒容易“促使”人们违反。 作者: mirror (*) 日期: 03/12/2011 17:56:54 开车超速的事情大约人人都有过。但是这样的事情一被“抽象”,就成了“违法乱纪”了。就成了“劣迹斑斑”了。 比如说设施管道的更新 ,的确是费用很大,需要下决心。但是如果规矩上不是僵硬地规定损耗到多少就更换,而是说还有别的“代替”方法“融通”一下,就可以现实许多。比如说增加检测的次数、缩短检测器的数量等等的。 在飞机都能漫天飞的时代里,人类控制个原子能的能力还是有的。需要的是不同领域里对安全设计思考、思想的交流,以及与外界的沟通。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2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避免“小失误”
linsen1989 2010-9-29 08:47
2007 年 11 月,一对双胞胎新生儿,是一对早产儿,出生几天后就受到了感染。第二天,这对双胞胎两次被过量注射了一种血液化稠剂肝磷脂,这种药物经常被用来给患儿治疗血液栓塞等症状。然而医院的护士两次都把每毫升一万单位浓度的肝磷脂,误当做每毫升十个单位浓度的肝磷脂,给孩子进行了注射。医疗中心承认,除了其他原因之外,工作人员没有仔细检查注射药物的标签,犯了一个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 这一类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或者小失误,我们通常也会犯。事后往往会一拍大腿,哎哟,当时怎么就忘了呢,下次细心一点儿就是了。 要解决此类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端正一个观点,小失误并不小。一方面,很小的失误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这些失误所产生的原因,也并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仅仅是因为自己当时粗心了,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途径,去解决这些小失误。 上面那个问题更确切的答案应该是:包装肝磷脂的药瓶很容易被混淆。十个单位浓度的包装,和一万个单位浓度的包装极其相似:两种包装的大小和形状都完全一样,而且用的都是蓝色标签,除了一个标签的蓝色更深,另一个标签的蓝色更浅一些。 故意加大区别 酒吧的服务生为了不至于弄错每位客人点的饮品,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记忆。酒吧的服务生是如何记清每位客人所点饮品?给我来一杯迈泰( mai tai ),一杯罗布罗伊( Rob Roy ),一杯毛脐( fuzzy navel ),三个莫吉托( mojito )。纽约城市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里的诀窍其实是在那些杯子上。只要下了单子,摆放出来的杯子的形状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明确了,什么形状的杯子里面就会装什么类别的饮品。比如,只有那种加了汽水的威士忌才会盛放在高脚杯里,只有香槟酒才会放在那种笛子形状的香槟杯里。换句话说,杯子充当了酒吧服务生的一个约束条件,限制住了里面所盛放的饮品的种类。 对于人命攸关的产品,设计的时候,更是要使用一些人为的区别,以防止错误的发生。对于本文最初的问题,巴克斯特医疗用品公司最终就是用这种方式来处理肝磷脂问题的。首先,公司改变了大剂量肝磷脂包装标签的颜色,从蓝色变为红色,这样它和小剂量肝磷脂就更容易被区分。其次,公司还在包装瓶上加了一个小帽儿,在使用前,小帽必须被拉开,这样护士在用药时就要多做一个步骤的工作,提起更高的注意。除此之外,标签上的字号也被放大了,剂量的大小也就更容易被看清楚。在大剂量的肝磷脂包装标签上还标出了 非直接注射 的字样,以提醒使用者,这不是小剂量包装的肝磷脂。 简化操作流程 越简单的东西,越不容易出错。早上出门时,需要带一大堆的东西:化妆品、钥匙、手机、钱包、文件尤其是睡懒觉迟到的时候,一慌张就很容易遗忘。记住带着这么多东西是件很困难的工作,但如果前一天晚上,在头脑清醒的时候,把所有的东西整理进一个手提包,这件事件就大大简化了:仅仅需要带上一个手提包。 改进方法 上次陪女朋友去协力印刷厂打印装订论文,见到一个小姑娘操作着一台巨大的液压切纸机,她用手把书本整齐地摆放在刀刃下面,然后启动机器,哐当一声响过后,厚厚的一摞纸齐刷刷地被切了下来。 未免会担心,如果机器启动时,手还放在刀刃下面,那么岂不是要危险了。事实上,切纸机在最初的年代,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一不小心工人的手就被切掉了。后来,切纸机得到了改进,它把开关移动到了远离刀刃的地方,而且变成了相聚较远的两个开关,只有当这两个开关同时分别被两只手按下去的时候,切纸机才会启动。这样,两只手就不可能被切纸机切到了。 严谨认真的态度 大多数的医院都都公开承诺:安全第一,但是实际上医生们通常会犯各种各样的小错误,而空军飞行员从事着更危险的工作,却犯了更少的失误。 差异在于他们工作性质的区别。飞行员操作不慎会机毁人亡,他自己会和飞机一起坠落,化为一团灰烬。但是医生不会,他的失误会造成患者死亡,而他自己却通常不受直接损失。这种差别就使得飞行员有更强大的动力,去避免出现机毁人亡的后果,毕竟生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这直接导致了他们态度的天壤之别。在手术室里操刀手术的医生,与在驾驶舱里的飞行 员一样,都是一个典型的等级森严的地方,外科医生在这里高高在上,他们经验丰富,技术过硬,有着无可辩驳的权威,而护士或助手则为他们服务。驾驶舱里的机组人员,一般包括 一名机长、一名大副和一名二副,毫无疑问,军队中的权威更是不容反抗的。 在驾驶舱里面,无论每个人的职位高低,只要是发现有问题存在,每个人都会讲出来。在面对潜在的错误时,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和他人是平等的。毕竟机毁人亡时,不管由于谁的决策失误,大家都是一起完蛋。有一项调查问到,在你的团队中,没有经验的新成员会不会质疑资深成员所做的决定?有 97% 的飞行人员回答,会! 但是做出同样回答的医务人员只有 55% 。 而手术室里面的情况就很糟糕了。这里告诉大家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案例。一位 33 岁的妇女在体检时,被诊断出有外阴癌细胞扩散,出现病症的部位就在外阴,包括阴唇和阴蒂。为了清除癌细胞,医生们提出了一个彻底的手术治疗方案:切除这位女士一半的外阴。在对这位女士进行了全身麻醉后,医院的实习生在检查病人的病例时注意到一个关键的细节:活组织切片检查标明,癌细胞出现的部位是 左侧 外阴。但是,当这位实习医生准备切除病人左侧外阴的时候,主治医生却拦住他,说应该切除的是病人的右侧外阴。 起初,这位实习医生迟疑着不敢动手切除。他告诉主治医生,自己看过病人的病例,活组织切片检查呈阳性的部位,不是右侧外阴,而是左侧。但是,主治医生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意见。他告诉这位实习生说,活组织切片检查是他亲自做的,用于检查的活组织取自病人的右侧外阴。面对自己顶头上司的坚持,这位实习医生按照要求,切除了那位女士的右侧外阴。手术后的坚持表明,的确切错了,不久,这位女士被再次推上手术台,这一次,剩余的另一侧外阴也被切除了。 多重保险 许多高风险的职业都采取了一类多重保险的方法。 比如,医生必须在患者需要进行手术的刀口处,用防水签字笔或其他记号笔,做一个标记,这就可以有效避免开刀开错位置的情况发生。通过这种方式,医生在做手术的时候,就可以不再单纯依靠自己的记忆。 任务落实到纸面 仅仅在脑子中思考是不够的,你要把它写下来。 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是航空飞行。飞行员每次执行任务都需要按顺序完成许多复杂的步骤,比如检查机翼的状况,关闭某泄流阀,任何步骤的遗漏或顺序颠倒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执行任务之前,他们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充分的准备,方法并不是努力去死记硬背下大量的重要细节,而是把要做的工作列一个清单。 抛弃容易出错的方法 航空当局需要建立一套符号,用来表示飞机导航路线。他们会把航空路线中的一些关键位置用一 些特殊的符号标记出来,通常就是使用五个字母组成的代码。 在美国,这种工作是由联邦航空管理局( FAA )来承担的。他们会选择一些 有具体含义 的名字; 比如说,让这个名字反映位于那个地点的城市的特点。航线如果经过圣安东尼奥,该点就用 ALAMO (白杨树)来标记;如果飞机飞往奥兰多呢?那就会发现 MICKI (米琪), MINEE (布 雷区)还有 GOOFY (愚笨的)这样的代码。有一些代码的名字甚至还有些色情:西海岸的飞行员如果航线是向东的话,就会遇到 BUXOM (丰满)这样的代码,这说的是在俄勒冈州,紧接着还 有 JUGGS (笨蛋),这说的是爱达荷州。 情况也并非一直如此。以前,联邦航空管理局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使用没有实际意义的字母组合,完全以摩尔斯电码为基础,来标记固定的飞行位置。为了让飞行员能更轻松地记住这些标识,避免飞错路线,联邦航空管理局于 1976 年转而采用这种能读得出发音的字母组合作为标记。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5178 次阅读|3 个评论
反省吧,“科学”的门徒
热度 1 dimliu 2010-9-27 08:45
科学是严谨的,客观的。原创的科学更是严谨的,而一门学科技术的成熟必经坎坷,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成败与否应该由专家学者客观的指证,而不是由部分媒体跳出来,大声指责,引导民众。作为科学工作者,更应该把客观的评审当作科学的一部分,严谨,理性,客观,而非快意恩仇,睚眦必报。宽容也是严谨科学的一部分,容许犯错,容许失败,而非一棒子打死。 讽刺的是,号称科学家聚集地的科学网,这些科学家又有几个是理性的,严谨的?当一点点理性的,中立的声音,就有门徒跳出来,大声围攻,让人不禁想起文革的批斗,更有人把理性者的导师,研究组拉出来,这与古代的鞭尸有何区别?所以,我总算明白了,科学网的很多名博为啥对此讳莫如深。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什么时候打假的门徒们能够独立思考,独立打假,而非盲从总舵主的指令,那么中国的科学也就有希望了。
个人分类: 日省吾身|3693 次阅读|1 个评论
再访德国
caoman 2010-8-25 13:42
这次走访德国,受益于中德科学教育年,作为中国专家代表团成员,享受到了两国政府的关怀,由衷感谢有关领导给创造的机会。出于对日耳曼民族严谨素质的尊重,此行怀着积极学习的心态,面对所见所闻,又有许多新的收获。为了取其长补己短,这里只谈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不是崇洋媚外,特此说明。 严谨反映在做事的细节上。 同样的产品,德国制造功能只多一点点,而就是这一点点,决定了德国产品的世界地位和市场竞争力。例如,门窗缝隙中只多一个密封压条(如下图 1 ),在房间听不到走廊说话和关门声;窗户安装是往里开方便擦洗,总是清洁光亮照人(如下图 2 )。多出这一点点的材料成本很小,可能还不到总材料的 1% ,但带来的价值往往是 100% 。中国人很聪明,这个账都会算、很容易算,为什么没做到呢?表面看是短期利益问题,深层次则是信誉和素质问题。 严谨反映在做事的效率上。 同样的产品,德国制造寿命长许多(甚至多倍),就是这个长字,决定了德国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工业的发达程度。例如,市政工程几十年不用改造(现在青岛还有),一个小小的树标也能与树长久荣辱与共(如下图 3 );沼气工程可用几十年(如下图 4 ),该有的一点也不少(可以实现无人操作,白天只有一人值守),不该有的一点也不多(只有一个能容纳两个人办公的简易房间),造价比国内高一倍以上,寿命确高几倍(产气率和收益也高),而国内的一些工程表面上看省钱了,实际上是资金和资源的双重浪费。 严谨反映在做事的方式上。 同样的产品,德国制造花样变化不多,而就是这个不多,决定了德国人生活的休闲和工作的简单。例如,土建构筑物的建设是先做出标准预制板,然后根据不同的需要拼装成不同的构筑物(如下图 5 ),还可搬迁重复利用,一劳永逸,有充足时间享受生活。而不是一个个临时浇注,每个土建构筑物都要做一次设计,现场采购各种原料,量少程序不少,价格还高(批量采购便宜),有多少构筑物就增加多少倍的工作量和成本,设计多就不精,质量大打折扣(豆腐渣工程)。 尤其是外景观和内装修,城市景观主要由地上建筑物和地面绿化与水景构成,每个绿地水景都是一幅美景,在城市中心能看到原生态的湿地(如下图 6 ),而不是愚蠢地大动土木,把生态系统败坏已尽变成了臭水沟;每个楼房都是一个永久的雕塑,所有建筑构成一个雕塑群,体现出城市的厚重和文化(看看青岛当年德国建的老城便知),而不是地皮被四分五裂,风格五花八门,建了拆、拆来建;建后再考虑装,一家一个样,墙被砸的遍体鳞伤,空调挂在墙体外(德国几乎看不到),不但破坏建筑影响整体美观,而且造成时间、资源的巨大浪费。 严谨的工作作风,构成了职业人的素质,决定了做事的结果,拥有了富足的生活,养成了平和的心态,形成了日耳曼民族优秀的文化。看来,严谨的素质很值得我们借鉴,不但有利于改变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而且可以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缓解资源危机,拥有富足(不要满足于小康)的生活。人的职业素质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资源利用方式和产品品质,产品品质决定生活方式,由此可知国家进行生产方式调整的重要性。
个人分类: 社会学|26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进修或实习中应有的态度
hhwuq 2010-8-17 22:39
周五,遇到一件事,很有感触。 徐同学(实习生)做了丙肝抗体的前部分,带教韩教师加了显色剂,发现全部没有颜色,认定一定是前面的操作步骤错了。当时已经10:55,50个标本全部重做,显然比较麻烦,12:00也下不了班了。但韩老师并没有责怪她,只是重新开始做,但肯定地认为是酶加错了。而徐同学此时却做了一件我认为极不妥的事情:一再申辩自已加酶时认真核对过。我认为,此时的申辩没有一点作用,事实在眼前,你已经做错了,你为什么还要辩解,况且曹老师已经在旁边说了:做错没关系,每个人都有做错事的时候,以后记得就不会再错了。我认为,确当的方法应该是:不要辩解,积极查找原因,以后更加谨慎。 由此,联系到另一件事。是我进修第四天的时候遇到的事。我前两周跟着编号和做血型。当天有60个标本左右,试管的编号是周同学(另一个实习生)编的,加样是我加的,加试剂和离心的时候顾老师和单老师也来帮忙。我和单老师把标本离心后放回试管架,顾老师看结果。到32号的时候突然发现抗A与38号位置颠倒了。顾老师当即决定整个试管架(31-40号)全部重做。单老师见我们重做,就问原因,我们告知后,她立即断言是编号时就错了。重做后发现就是因为离心后放回试管架时放错了。我输单子的时候,单老师又问我倒底是什么原因,我告诉她就是放错了。她又立即断言地告诉我:离心时一定要按照顺序放,并且说血型操作很简单,但一般每个人的血型终生不变,所以如果做错了,会被笑话的。并且把我叫到操作台前,教我如何编号。说实在的,我当时心里并不舒服甚至觉得我的学历比你高,职称和你一样,你怎么这样看低我,但我没做任何辩解,即使她的两次断言都认为是我的原因造成的:一是编号不是我编的;二是离心后放标本是我和她两人一起操作的,我根本不敢肯定是她放错的,还是我放错的。但我后来认真考虑了这个问题,无论多么简单的工作,一定要有严谨的态度,如果我加样前仔细检查过编号,我就可以确定只是放错位置了。因此,以后我每次加样前、离心后都会一一查对编号,确保无误。还有就是,无论是谁,她或他总有比你优秀或做得更好的地方,即使你们是同一领域的,哪怕你的某些地方超载于他(她),应该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教诲,千万不能盲目自大。
个人分类: 工作|2944 次阅读|1 个评论
逛博客有感
热度 1 sqdai 2010-8-16 07:28
开博以来,我开始关注博客,大多留意同行、好友的博客,偶尔也到朋友们推崇的博客里去逛逛。到了暑假,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一点,把逛博客的范围稍加扩大,但关注的主要还是科技界的博客(特别是科学网的)。 不逛不知道,一逛吓一跳,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人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要说, Internet 发达了,什么博客都有。 我把看到的博客大致分成两类: 一曰干货博客,即严谨的博客。干货,是我的后任副所长经常挂在嘴边的词汇。你要汇报成绩吗?你要申报职称吗?拿干货来!解读一下,干货,是没有水分的货,有货真价实的意思。用以形容博客,指的是,态度严谨写作认真的博主的博客。在这类博客里,凡是要说到一件事实,事先必定经过反复核实(有时核实一时无法到位,则声明尚未核实,不过大多只涉及细节时才如此);凡是要评论一个人物,事先必定经过详细调研,掌握此人的正反面材料,有了足够的证据后才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凡是要引伸一个结论,必定经过严肃思考,有充足的论据才做出;凡是要引用一份材料,必定注明出处,核定其真实性,并经仔细过滤,去伪存真,去芜取精,才加以引用,并附以态度鲜明的评述。正因为如此,写出来的博文有可信性和可靠性,这样的博客才受人欢迎。我一般只看这类博客,通常是好心的博友来告诉我,又在胡言乱语了,我才去看另一类博客,今年暑假是例外。 二曰含水博客,即不严谨的博客。近年来听惯了注水猪肉之类的新闻,对含水的意思不必多加解释。这类博客的博主,或者为了哗众取宠,或者为了追求虚名,或者为了发泄某种阴暗心理,或者为了讨伐某个冤家对头 ,他们老是发布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推出一些断章取义材料,以求制造轰动效应;他们追求数量,无视质量,无厘头博文比比皆是;他们说人论事不做细致的调查研究,逮着只言片语点滴事实,就大张挞伐乱下结论;他们学识有限,却冒充博学,敢把鼻子深深地伸到别人的菜园里,对自己所论述的学问一窍不通或知之甚少,就敢信口开河滔滔不绝;他们对某些人抱有偏见,心里已有固定结论,抓住一些道听途说的虚假材料或有水分的材料,胡乱发挥。总而言之,这类博客的可靠度和可信度极其有限,所发表的言论,不是虚张声势,就是底气不足,经不起盘问或质疑;所给出的结论,要么以偏概全,要么难以置信。这类博客的生命力终究有限。 我们这些在一分为二理论熏陶下长大的人,现在已懂得应摈弃非黑即白的做法。所以,对博客不能完全以上述二分法来分类。第一类博客里也偶有含水分的材料,通常不是博主有意为之,一旦出现,他们通常会主动予以更正;第二类博客里,也会有好博文,但大量坏博文会掩盖了好博文的光芒,一旦名声坏了,人们很难相信他所说的一切。 我感到担忧的是,现时逛博客的多是年青人,因为老年人会玩网络的毕竟为数不多(但科学网上有不少老年博主和博友),而中年人忙于生计,较少逛博客。而年青人大多涉世不深,辩明真假的能力较弱,容易偏听偏信,而且含水博客相对来说更能夺人眼球,容易造成一些不良后果。所以,我希望年青人要努力锻炼自己的辨别能力,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逐步做到用火眼金睛来明辨是非。 最后我想说一句:本文不针对任何个人,是本人在暑假里看了几百篇博文后的随感;我更没有改变现状的企望,我经常与朋友们说:一般来说,很难通过说话写文章等等去改变一个成年人的想法和做法。我只是想告诉年青人,从网上读到任何材料,都要开动脑筋,仔细分析,然后决定是否采信。很多年青朋友已经这样做了,我看好他们。 写于 2010 年 8 月 16 日晨
个人分类: 灯下琐语|5658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西文化差异
caoman 2010-8-4 17:34
本次德国考察,一路有旅居德国多年的合作伙伴相陪,舟车之际不乏神侃,频增旅程乐趣,鲜闻德国种种风俗习惯,结合前几次西方之行,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感受颇深。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舆论批判中国没有人权和自由,国内批判家则痛恨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荼毒了我国青少年,其实中西文化都有严谨和自由,只是体现方式不同而已。 中国文化的严谨,主要体现在生活过程中;西方文化的严谨,主要体现在工作过程中。相反,中国文化的自由,主要体现在工作过程中;西方文化的自由,主要体现在生活过程中。 中国人生活上讲规矩,先秦时代即有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之说;西方人生活上讲独立,不愿意受他人干扰,也不轻易干扰他人,具体差异分别体现在吃、穿、住、用、行、性等方面。 吃,中国是合餐制,喜团圆宴,讲究座次,每道菜要同时品尝,菜分烹、蒸、烧、烤、腌,八大菜系各有绝技,讲究色香味俱全,常为点菜发愁;西方是分餐制,用公用餐具取餐,可随意选择,吃的多是面包、香肠、冷菜拼盘等,讲究营养搭配合理,节省吃饭时间。 穿,中国有严格的人群之分,少不穿暗,老不穿红,青春装、中年装、老年装泾渭分明,穿衣不雅或不穿衣服的行为为人不耻;西方以西服和休闲装为主,休闲装不分男女老少,穿着鲜艳的老太太大有人在,裸泳、裸奔也不会受人诟病,沙滩裸浴也广受欢迎。 住,中国多群居,以居闹世为乐,邻里之间距离小,以四世同堂为福,多子孙绕于膝下,以住城市楼房为荣,生活条件便利;西方喜幽静,中高收入者住乡下独栋别墅,低收入者住城市公寓,孩子成年后马上和父母分开住,夫妻分房而居也属正常。 行,中国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沙丁鱼罐头般的公交车,每一次春运都像经历一场战争,出行多结伴,旅行团生意火爆;西方以私家车为主,公共交通工具少,街上行人也是形单影只,常见孤身背包客。 性,中国保守,有较强的贞洁观,提倡从一而终,象征贞洁的牌坊群成中国一大景观,大部分人对配偶以前的性经历会心存芥蒂;西方开放,不在乎对方是否有过经历,在一起因为喜欢,不喜欢可以马上分开,肌肤之亲不会成为情感的包袱。 中国人工作过程中较散漫,出现三聚氰胺奶粉、红心蛋、山寨机等诸多事件,中国制造引起国际舆论界诸多质疑;西方人工作过程中较刻板,德国制造成为世界市场上 质量和信誉 的代名词。具体差异分别体现在工作价值观、态度、时间等方面。 价值观,中国人对将工作与生活混合,将人情事故参杂其中,轻视甚至践踏规则和秩序,工作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西方人工作、生活界限分明,在工作中规则和纪律至上,一切照章办事,工作就是工作。 态度,中国人为应付可以一杯茶一张报纸上完一天班,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主动负责,重大项目常因疏忽出现事故;西方人因负责在工作时间内一丝不苟,工作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慎重对待,据说德国人在墙上钉颗钉子都需花五分钟时间去测量。 时间,中国人时间观念较差,对于工作或约见中的延误习以为常,加班现象严重;西方人恪守时间,准时赴约,工作的时间严格控制,不会因为自己的延误占用生活时间,加班现象少,休息日不工作。 如何对待中西文化中这些差异?是全盘吸收还是无动于衷?如全盘吸收会导致各民族间文化没有任何差异,想想全世界人吃穿住行都一样,无数美食、民族服饰、传统习俗等因差异的消除而消失,世界将是多么的平淡无味! 近年来,大量的西方思想涌入国内,年轻一代已经转变传统观念,效仿西方做法,吃西餐,过洋节,未婚同居等,生活中放纵自己的行为轻易的学会,工作中严谨的态度和观念却未掌握,致使我们的年轻一代出现了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 对待中西文化差异,应提倡工作上严谨态度的统一,保持生活上不同文化的差异。工作上相同的文化会形成统一的质量标准,加速双方商业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生活上不同的文化源于各地历史的积累和当地地理环境的孕育,形成丰富绚烂的人类文明。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属性,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也不能拿一个民族的文化标准去衡量评判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宜分对错和好坏,更谈不上丑陋,但可以了解并借鉴,使世界变得更多姿多彩!
个人分类: 随笔|3377 次阅读|1 个评论
研究生教育:我们真的需要如此的学分制吗?
shichangming 2010-6-13 15:22
去年,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规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学分统一调整为35学分。而此前,中科院系统执行的是28学分。此举导致08、07、06级还未修满28学分的硕士生为了凑满学位毕业的学分要求,纷纷增选课程。 首先,我们讨论一下此条规定的人性化问题。为什么不能从09级新生开始执行新规定?老生入学的时候,国家规定是28学分。大家都知道,研究生教育同本科教育不同,课程学习比较灵活,可以根据课题研究和导师的意见灵活安排学习时间。老百姓有句俗话,说话算话。可还没等毕业呢,规定说改就改。政府的信用何在? 固然课程学习在研究生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有待商榷。相信研究生中,很多人都有过个别课程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并且和自己研究无关、而且学完了感觉什么都没学到,仅仅是为了凑学分而选的经历。其实,一门课程的存在,最低的标准就是要么是和学生研究课题相关,要么是学生感兴趣的,要么是能真正学到知识的课。如果这三个条件一个都不满足,有关部门是否应该考虑这门课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学这样的课,除了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换取学分,还能有什么收获。可惜,这样的课往往都以闭卷考试为考察依据。试问,这种包罗万象的学科,中国目前有没有哪个人能样样精通。别说闭卷,就是开卷,恐怕也没有人能给出绝对正确的答案,尤其是研究生的课程。如果非要给出一个正确答案,那学术的开放和严谨体现在哪?中科院和工程院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火车头,中科院的研究生的一部分在不远的将来也将成为国家科技领域的中坚力量,受这样的教育,中国学术的前途在哪? 做科学研究固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但是这个渊博是以渊为先的。如果一个人什么都懂,也就意味着他什么都不懂。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兴趣的创造力也是巨大的。真正能对学生有所启迪或者教会学生一门实用技术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免责说明:本文完全是个人对研究生教育的体会和思考。不用做其他任何用途。********
个人分类: 未分类|6738 次阅读|3 个评论
[反面教材] “吴宝俊先生,请严谨”
RAOH 2010-4-28 02:52
“吴宝俊先生,请严谨”--(反面教材) 哎呀,这次真不是来干架的。这“吴宝俊先生,请严谨”的奇文(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0143),真不是阿拉写的!是别人干的。阿拉最近文思枯竭,正在闭关学习,把那些收在收藏夹里的文章拿来读。 这“吴宝俊先生,请严谨”,阿拉是把它当反面教材来读的,刚开始, 就有点读不下去了,挺长, 挺深奥的,哪位看过的来帮忙总结一下,评论一下,好瓦啦?求求侬了。 这是一,还有二。请问“吴宝俊先生”,有回文不啦?给阿拉找来,一起对照看看,求求侬了。(见下跟帖,大宝有提供,还是小吴强啊)当然大宝兄弟如没有回文的话,阿拉完全理解的。虽然只看了几行,已觉得那文太严肃,太扯了。 大宝兄弟目前红的很啊,阿拉也来沾沾光,赚个眼球(红的,白的,黑的,青的,现在都不挑)。别介意啊,不服该去找那写文的主啊。“请严谨”点了。 这也帮大宝兄弟吵作吵作,打打广告;又替这“吴宝俊先生,请严谨”的奇文拉来点击。三全齐美啊! 有意见的,别找阿拉,“请严谨”点,好瓦啦?有意见,请去找依拉两位,好瓦啦?谢谢侬了。哉猬(再会)。
个人分类: 友情娱乐版|6480 次阅读|5 个评论
上海地铁二号线的故事
pinjianlu 2009-11-3 15:16
坐过上海地铁的人,一定都知道上海地铁二号线的故事。有一位名人说过:硬件项目的管理更多地体现在细节的管理,细节到每个设计、每次改动、每天操作。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 1. 三级台阶的作用   上海地处华东,地势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么有限的一点点,一到夏天,雨水经常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德国的设计师就注意到了这一细节,所以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都设计了三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就是这三级台阶,在下雨天可以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事实上,一号线内的那些防汛设施几乎从来没有动用过;而地铁二号就因为缺了这几级台阶,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 对出口转弯的作用没有理解   德国设计师根据地形、地势,在每一个地铁出口处都设计了一个转弯,这样做不是增加出入口的麻烦吗?不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吗?当二号线地铁投入使用后,人们才发现这一转弯的奥秘。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家里开着空调,同时又开着门窗,你一定会心疼你每月多付的电费。想想看,一条地铁增加点转弯出口,省下了多少电,每天又省下了多少运营成本。 3. 一条装饰线让顾客更安全   每个坐过地铁的人都知道,当你距离轨道太近的时候,机车一来,你就会有一种危险感。在北京、广州地铁都发生过乘客掉下站台的危险事件。德国设计师们在设计上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他们把靠近站台约50厘米内铺上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样,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有了警惕,意识到离站台边的远近,而二号线的设计师们就没想到这一点。地面全部用同一色的磁砖,乘客一不注意就靠近轨道,危险!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人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4. 不同的站台宽度给人的舒适度不同   每次我到上海的时候,都体会到两条地铁舒适度的巨大差异。一号线的站台设计宽阔,上下车都很方便,而当你转入二号线后,就感到窄窄的让人难受,尤其遇到上下班高峰期。在上海这种大都市,二号线站台显得非常拥挤。 5. 为什么省掉站台门?   德国设计师在设计一号线时,一是为了让乘客免于掉下站台,二是为了节省站台的热量,每处都设计了相应的站台门,车来打开,车走关上。而中方的施工单位可能是为了节省成本,居然没安站台门,当然,更不可能理解德国设计师的用心了。 中国人决不乏聪明才智,缺的就是对精细的执着。想想我们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中的工程留下了多少遗憾。请问:我们城市的道路有多少条没有被开膛破肚过?我们的城市规划设计者有谁想到了供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通道(现在好像仍然没有)?我们城市中的立交桥有多少刚刚胜利完工就成为新的拥堵点,从而不得不进行一遍遍的改造?我们城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中,真正有创意的有多少?火柴盒楼、四方塔楼,一片片地被克隆着 与从德国回来的一位海龟朋友聊天时,我自然问起了他留德的感受,并问他对德人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说:就是德人的严谨,德国人对任何工作细节的关注。他说了令我吃惊的一件事:现在德国的高速公路有的还是希特勒时代修筑的。   这让我想起了许多工程问题。京深、沪宁高速公路刚修了几年,看看有多少路段在修修补补,是我们的设备不够先进吗?不是。据我所知,我们的许多建筑施工单位用的都是一流的进口设备,我们的差距其实就在我们的思想里。说中国的设计者没有德国人聪明?我想未必。关键在于长期养成的对待工作的认真和精细。比起意大利、法国人的浪漫,美国人的随意,德国人显得严肃、认真,甚至刻板,可就是凭着这种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精神,使德国在二战后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号强国。 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李素丽
个人分类: 我的世界观|573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严谨、道德与真理的片面性
whitesun 2009-10-24 21:43
近日越来越认识到,严谨地有道德地搞科研是件很难的事,虽然真理是有条件的,但不严谨或无道德保障的科研成果一不小心就成为片面的真理,这将有可能引起无穷的烦恼。 一位老师 常用谁的嘴大比喻谁有言语权,一些权威(嘴大者)常常左右着学科发展,如果不幸,您卷入这种大嘴骂小嘴的斗争中,那真理的片面性将放大到毁灭小嘴的地步,科研过程也就变成人与人斗争的过程,若缺乏道德约束,不幸科研人员有可能无法自保,科研将不再前进,由此而衍生出的种种后果,令人难以面对。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39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公式后面加标点的小事做起!
KAILATH 2009-7-14 00:23
写文章时,注意标点符号应该不是大事,但也不是小事,它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架构和文章的叙述结构。在外文文献中,公式的后面一般都有标点符号,以表示叙述是否结束,而在中文的文献中则没发现公式后面有标点符号。不知这是规定还是约定俗成。但是不论从严谨的治学态度,还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讲,都应该在公式后面加上标点符号,因为公式也是一句话。加标点是小事,注重严谨学风的养成,讲求科学的态度则是大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是怎么做科研的之九
wangyong77 2009-3-10 15:10
我是怎么做科研的之九 关于研究的领域,我的看法是,大体上研究熟悉的领域,但是,不要排斥其他的领域,你可能会在很多方面都有想法,要学会去摸索,在一个不熟悉的领域依然可以有所建树。许多人喜欢说别人不专业来说事,其实,所有的理论都是建立在简单的推理的基础上的,你学习的多,可能站得高,但是别人依然可以根据这些简单的推理直接就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且许多理论的局限性是比较多的。有时候别人喜欢搬出一个理论来吓唬人,而仔细推敲一下这个理论,就是有很多的局限。看到这样的说法,说民科的:他们中大多数人没有受过专门的科学训练,缺乏科学探索的专业方法而漠视前人的工作,另起炉灶,自创体系;他们的学说大部分是经不起推敲的。这种说法就很绝对狭隘,一些人把学习多少理论当作科学训练就更不对了,我觉得最重要的科学训练还是在中学的时候的那种严格的证明推理,而大学基本上不是在做科学训练,而是相反,让人更加不严谨。所以,那些学历高的,专业强的,没有必要那样高傲。 在一个固定的领域,随着你的思考,会对这个领域有多少值得研究的,有多少问题是不现实的,为什么别人的文章会那样,为什么这个理论会这样发展等等许多许多的问题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并且积累许多点子,而且逐步排除错误的想法,思路日益清晰明朗。这样你做研究就会方便自如得多。
个人分类: 我的科研经验分享|20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是怎么做科研的之七
wangyong77 2009-3-5 17:53
我是怎么做科研的之七 其实,要发现一些理论的局限性,有些时候是很简单的。假如我们都像中学的时候那样用数学证明的方法,严格尝试去论证一下,或者把前人的论证一步一步进行检验,就会发现许多理论是无法证明的,而且漏洞太多。顺藤摸瓜,你就会发现许多问题,可以尝试去改进它。许多前提我们往往不能察觉,但是它是隐含着的。 当然有些则很难发现。 其实即使发现了,还需要做许多工作,比如要有说服力强的例子,否则别人不认可。还有,在此基础上去改进,否则有人会说你只会批评,不会建立自己的东西,当然这种要求并不合理,但是总是有人找茬的。 对于自己的发现,不要太惊狂,多想想,就发现并不值得那么惊喜,也没有必要狂妄自大。第一,回想几次你就发现它没有什么了不起,第二,可能这个也有它的局限性呢。不过许多论文都是不提自己的缺点的,是不知道,还是不愿意就不得而知。第三,你也很可能是错误的,要学会查错,纠错。第四,可能别人已经发现了。第五,有些时候,你只是发现问题。虽然发现的问题是的确存在,但是,要解决它却非常困难。 如果你经常认同别人的观点,别人给出论证的时候,不能发现其片面和局限性,就说明这方面你还有不足。许多人喜欢人云亦云,不明白是真的相信,还是随便说的。因此一定不要迷信理论,自己去理解。人云亦云只会杜绝创新之路,自己独立思考,及时错误,也会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假如没有许多的前提,一些东西是无法证明的,这些前提或许有研究价值。 许多人喜欢引用理论,却不知道这些理论的局限性,以这些理论来标榜自己的学识,其实没有必要。所以,不要去贬低任何人,包括农民,真理不等于科学,真理依靠的是严谨的推理,但是许多时候,推理却无法那么严谨。 其实中学的时候,数学中的证明应该是很注重严谨的,当然不是绝对的。学会用那么严谨的思想去审视自己学习的理论。不过,到了大学,那种严谨的精神好像都没有了,当然,也与目前的科学研究本身放弃了严谨有关系。虽然不严谨才更容易得出更多的结论,但是,必要拾回一定严谨精神。 许多理论似乎互相矛盾,错综复杂,但是,不要顾此失彼,有时候看起来矛盾的东西却是并存的,这种矛盾有时候是人们想象的矛盾,把事情想简单了。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57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