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复方制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慢性咳嗽诊治要点
热度 1 fqng1008 2014-9-10 08:56
咳嗽时间持续在3周以上,又无明显肺疾病证据的咳嗽称为慢性咳嗽,临床 以 咳嗽变异性哮喘 最为常见,该病以咳嗽为惟一症状,故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非常高。 慢性咳嗽的病因包括:( 1)各种鼻、咽、喉疾病引起咳嗽, 临床中统称为鼻后滴流综合征,现命名其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检查发现咽后壁有黏液附着、鹅卵石样观,随着气候变迁,大气污染加重,患者叠进感冒药、滥用抗生素等,本病发病日趋增多;( 2) 胃食管反流 性咳嗽, 可能与咽、喉、气管的咳嗽受体受反流物刺激有关,使用制酸剂或促胃肠动力药(如吗丁啉)或H 2 受体阻止剂、质子泵抑制剂可迅速减轻,但明显改善需5个月;( 3)“ 哮喘 ”引起咳嗽, 以阵发性痉挛性干咳为主,偶有少量黏痰,夜间或晨起发作,影响睡眠,冷空气或运动诱发加重,抗炎、化痰止咳药无效;( 4)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引起咳嗽, 多为慢性刺激性干咳或咳少许黏痰,可在白天或夜间咳嗽,部分患者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比较敏感,常为咳嗽的诱发因素;(5)其他, 如间质性肺病、ACEI、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性引起的咳嗽、心因性咳嗽(与紧张、焦虑、悲伤等负面情绪有关)等等。 最近,广州呼吸病研究所 赖克方教授认为,虽然慢性咳嗽的诊治原则首先是明确病因,但受限于医院条件、患者经济条件等因素,并非所有患者均能接受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肺功能检查等检查。因此,针对未接受检查的患者,根据其临床特点推断可能的病因类型,然后采用复方甲氧那明等覆盖范围较大的复方制剂进行治疗,通过治疗反应来确定或排除病因类型,这是慢性咳嗽经验治疗的推荐流程。而且, 开展慢性咳嗽经验治疗时不应同时覆盖全部病因类型,例如一次性地进行抗过敏、抗感染、抗食管反流等治疗。假如患者对治疗反应较佳,难以进一步确定或排除可能的病因类型,也难以及时缩小病因范围并调整治疗方案,且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也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赖克方教授指出,今后慢性咳嗽研究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不明原因的咳嗽患者越来越多。这些患者的检查结果未见异常,但其咳嗽敏感性增高。因此,须对此类患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深入研究。第二,中国传统医学诊治咳嗽具有悠久历史,应采用现代医学手段,从传统中医药中挖掘治疗指征明确、疗效确切的中药组分,提高慢性咳嗽诊治水平。第三,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的空气污染情况比较严重,流行病学调查已证实空气污染与咳嗽存在相关性。因此,进一步揭示空气污染导致咳嗽的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2935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汤森路透:药物化学中的天然产物
fqng1008 2013-12-3 07:26
尽管东西方文化中不计其数的西药和疗法有着相同的渊源,很多都为植物和动物提取物和制剂,但讨论药物化学中自然产物的焦点时,两种文化却又有着诸多不同。 对西方国家的科学家来说,天然产物或化合物要从充分确定但常较复杂的分子结构来考虑, 这常是为市场开发药物的出发点。东方国家的视角讲的是草药提取物和草药混合物,两者都有广泛的化合物组成丰富的传统药物体系。提取物具有独一无二的身份和编码或商品名,而草药混合物则可能含有各种尚不清的成分。 西药通常考虑独特的分子结构,为了解和开发广泛疾病的疗法提供明确并可以检测的起始点。只有研究人员准确知道在用什么做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方可体现科学有效性。相反,东方途径一般更关心为个体患者量身定制特定疗法,因此一般抵触这类试验。 西药在碰到“草药”时的途径常是分离所发现的活性成分。当然,众所周知的是,琳琅满目的药物都出自丰富多样的天然产物世界,例如为人熟知的镇痛药阿司匹林,就是从柳树提取的水杨酸合成衍生物,再如抗癌药紫杉醇,来自紫杉真菌的分离物。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 David Camp 在一篇即将发表的文章中,讨论了自 20 世纪 40 到 60 年代这一天然产物的鼎盛时期以来,将其作为先导物来源的兴趣减退,特别是 90 年代高通量库筛选的诞生以后 (7)。但 Newman 和 Cragg 对最近 30 多年来出现的 1000 多种化学新药展开的一项调查表明,将近 40% 都源自天然 (8)。事实上,这些作者预测天然产物在新型先导物的发现中仍将扮演主角。在他们看来,这种作用将通过包括生物合成路径遗传操控作用的多学科途径加以阐明,其例证见本期“有机合成线路展示”。 与单方药一起,传统药物似乎在西方国家日益流行,其证据是近年来中药 (TCM) 制品的进口量不断增加 (9)。传统药物调和物是多种假定有活性并有协同作用的化合物组成的合剂。支持者认为这种复杂性是推测草药合剂胜过单方药的原因,一种典型的传统药物目前可针对多个生物学靶标。事实上,在 2011 年《自然》传统药物增刊中,葛兰素史克 (GSK) 中国(上海)生物部副总裁 Bai Lu 证实,“传统中药 (TCM) 方剂中的多种成分,为同时攻克多个致病机制提供了独特的机遇,如糖尿病、高血压和阿尔茨海默病。” (文献 10 引用)。与此同时,《经济观察报》记者 Peng Tian 指出,同一增刊另一篇文章中,尽管使用了 200 年的西药战胜了感染性和急性疾病,缓解了疼痛,但慢性和退行性疾病却尚未攻克 (11)。然而 Tian 指出,对于缓解这些慢性和退行性疾病,东方的方法或许能够成功。 文献中这样错综交杂的例子还有草药提取物 DA-9801(INTEGRITY 条目编号:749300), 针对的是糖尿病神经病变。日本薯蓣和穿龙薯蓣根茎混合物的这种乙醇萃取物,目前正在 II 期临床试验中积极开发。同样,BNO-1016 (INTEGRITY 条目编号:794018)是一种含有黄花龙胆根(Gentianae radix)、报春花(Primulae flos)、酢浆草(Rumicis herba)、接骨木花(Sambuci flos)和马鞭草(Verbenae herba)的草药提取物,正在开展治疗急性和慢性窦炎的 III 期试验。夹竹桃属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 PBI- 05204(INTEGRITY 条目编号:722437)在 I 期抗癌试验中已表现出阳性结果。制药公司正在评估的草药合剂中,江苏苏南药业实业有限公司正在研发含有党参、白术、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之根)、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根、山茱萸、巴戟天和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的抗癌药(专利号:CN 102697913)。这家公司还在调查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药疗法(专利号:CN 102698172)。 在学术界,南京中医药大学一个团队正在调查玄参和地龙(专利号:CN 102697958)的复方药,而河南中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一种含有玫瑰、桑树、黄连、黄芪、何首乌和山茱萸提取物的药丸,用于治疗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专利号:CN 102697910)。除了表扬中医药的优点外,Lu 还指出中药能否物质化,取决于能否开展临床试验(文献 10 引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Begang Zhang 认为,应用西医分离疗效主要活性成分的熟悉方法注定无法胜任(文献 10 引用)。事实上,Lu 表示中药方剂中的多种成分应加以鉴定。Cordell 和 Colvard 将其与临床评价要素联系起来,指出“各国尚无针对传统医药所有方面的政策或法规”,要在全球医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传统医药还要面对一系列的挑战 (12)。 中国科技作家 Zhiguo Xu 解释说,应对这些挑战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他这样写道:“中国中央政府的主要动力是资助使用现代药物发现技术鉴定中药方剂活性成分的项目。例如,中国科学院下属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在 2008 年启动了 3000 千万元人民币(470 万美元)的本草物质组(Herbalome)项目,编撰常用中药药方内草药活性剂的数据库。(10)” Herbalome 项目尚处于初期,目前的重点是开发更适应中草药合剂复杂性的新式分离技术。该项目的负责人表示,组建“精确多成分”库计划首先针对癌性疾病 (13)。 天然产物相关药物的世界比以往更加强大,西方和东方途径协作正深入人心,随着对草药提取物合剂假定更加科学的评估越来越多,预计医药库未来几年还将进一步扩大 。 REFERENCES (1) Lachance, H., Wetzel, S., Kumar, K., Waldmann, H. Charting, navigating, and populating natural product chemical space for drug discovery. J Med Chem 2012, 55(13): 5989-6001. (2) Kennedy, J. Mutasynthesis, chemobiosynthesis, and back to semi-synthesis: combining synthetic chemistry and biosynthetic engineering for diversifying natural products. Nat Prod Rep 2008, 25(1): 25-34. (3) Moss, S.J., Stanley-Smith, A.E., Schell, U. et al. Novel FK506 and FK520 analogues via mutasynthesis: Mutasynthon scope and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Med Chem Commun 2013, 4(2): 324-31. (4) Kendrew, S.G., Petkovic, H., Gaisser, S. et al. Recombinant strains for the enhanced production of bioengineered rapalogs. Metab Eng 2013, 15: 167-73. (5) Ban, Y.H., Lee, J.H., Gu, G.R., Lee, B., Mo, S., Kwon, H.J., Yoon, Y.J. Mutational biosynthesis of a FK506 analogue containing a non-natural starter unit. Mol BioSyst 2013, 9(5): 944-7. (6) Huigens, R.W. III, Morrison, K.C., Hicklin, R.W., Flood, T.A. Jr., Richter, M.F., Hergenrother, P.J. A ring-distortion strategy to construct stereochemically complex and structurally diverse compounds from natural products. Nat Chem 2013, 5(3): 195-202. (7) Camp, D.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natural compounds into medicinal products. Drugs Fut 2013, 38(4): 245-56. (8) Newman, D., Cragg, G.M. Natural products as sources of new drugs over the 30 years from 1981 to 2010. J Nat Prod 2012, 75(3): 311-35. (9) Cheung, F. TCM: made in China. Nature 2011, 480(7378): S82. (10) Xu, Z. Modernization: one step at a time. Nature 2011, 480(7378): S90. (11) Tian, P. Convergence: where West meets East. Nature 2011, 480(7378): S84. (12) Cordell, G.A., Colvard, M.D. Natural products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 turning on a paradigm. J Nat Prod 2012, 75(3): 514-25. (13) Zhang, X., Liu, Y., Guo, Z. et al. The herbalome – an attempt to globaliz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al Bioanal Chem 2012, 402(2): 573-81.
个人分类: 临床研习|346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2: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