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制度反思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从“王天旭事件”反思我国的博士后制度
热度 7 hbxuwei 2013-12-3 11:18
王天旭事件近段时间在网上被炒的沸沸扬扬,透过这件事,我们看到了落魄博士后的悲惨遭遇,看到了媒体所表现的冷漠和无情。造成王天旭事件产生的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有他个人的原因,有他合作导师的原因,有校方的原因,当然也有社会的原因。博士后的身份与他个人的境遇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令人唏嘘不已。可以说王天旭的遭遇和他的博士后经历不无关系,不禁令人想问,我国的博士后制度是否存在问题?是否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 谈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说说什么是博士后?尽管在“科学网”里谈这个问题有点幼稚和肤浅。但这个问题未必全社会都知道正确答案。从王天旭事件的媒体报道中就可以看到。主持人和记者一口一个“读书读到博士后”和“博士后毕业”,从这类表达就可以看到。社会上很多人都会认为“博士后”是一种学历,“博士后”是比博士生更高级的学生。这是一种大错特错的观点,不能让这种愚昧无知的观点蔓延到博士后的用人单位,特别是博士后流动站的管理人员中。 博士后不是学生,博士后阶段更不是学历教育阶段。博士后是“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简称,是指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校和研究机构博士后流动站或者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从事一定时期研究工作的研究人员。 我国在 1985 年 7 月实施博士后制度,在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博士后流动站。随后,于 1997 年在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可以说,博士后制度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在博士后队伍中也涌现了一批行业领军人才,他们中很多人都成为了院士,教授,研究员,国企高管等。他们的成功经历不能说与他们的博士后经历毫无关系。 那么,我们看到博士后制度积极一面的同时,是否应该反思我国博士后制度存在的问题呢?我们不妨可以设想一下一个典型博士毕业生的选择。博士毕业生的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 、高校讲师或中科院助研; 2 、政府机关及所属国有事业单位的科研院所(中科院系统外), 3 、大型企业, 4 、海外博士后、 5 、国内博士后(不含某些高校的师资博士后)。 由于师资博士后基本上是留校的,所以认为师资博士后归属第 1 类。我想如果让毕业生对这些选项排个顺序的话,第 5 项应该不会摆在靠前的位置。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孟安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即使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科院的著名研究所,有很好的科研环境、提供很好的待遇、有顶尖的学者合作,也难招到优秀或比较优秀的博士毕业生从事博士后研究”。为什么会这样呢?王天旭博士的悲惨遭遇告诉我们,博士后在我国本身就不是一个光彩耀人,令人骄傲的称呼。 第一,博士后职位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博士后是个流动岗位, 2 年的工作期满后,大多数的博士后都会面临重新择业的现实。工作岗位的不稳定性就会造成生活和家庭的不稳定性。对于绝大多数的大龄博士后们来说,他们都渴望有个稳定的工作岗位,能够扎扎实实干上几年,为刚组建的家庭和刚起步的事业打下一定基础。 第二,博士后的收入和待遇并不具有吸引性。 博士后,特别是高校博士后几乎成了低收入的代名词。在很多地方,博士后就是“科研民工”,实际收入甚至低于真正的民工,他们的所得无法与他们的付出,特别是与他们所承担的“不稳定风险”相对应。大多数博士后承受巨大科研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要忍受巨大的经济压力。 第三,博士后的身份地位没有得到应有尊重。 正如上文指出,社会上,甚至在博士后用人单位,普遍存在一种误区,不管这种误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认为博士后是学生。而这种错误观点的存在很难让用人单位和社会给予博士后正确的认同,和相应的尊重。 第四,国内的科研环境很难让博士后得到应有的训练。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发布《博士后管理规定》中的第一章就明确表示:“国家建立博士后制度,旨在吸引、培养和使用高层次特别是创新型优秀人才,建立有利于人才流动的灵活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而现阶段国内科研环境和科研水平都不利于“高层次特别是创新型优秀人才”。博士后成为各自课题组的廉价“论文和基金写手”,人个学术训练十分有限。这是许多优秀毕业生抛弃国内,转而出国做博后的根本原因。 那么,既然现阶段博士后制度有诸多弊端,又为什么有很多人选择国内博士后岗位呢?我想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 、怀揣科研理想和信念,而出于某种原因没有去海外做博后,选择在国内,希望得到进一步科研能力提升。 2 、在日益紧张的就业形势下,无法在毕业前签下一份稳定的工作,退而求其次,先做博后缓解一下就业压力。 3 、解决户口,特别是北京户口。 我没有对上述原因对应的人数做出调查统计,但我相信真正出于第 1 条做博后的人,应该只有一小撮吧!王天旭博士应该属于这一小撮人吧,我认为出于第 1 条做博后的,才符和我国博士后制度设立的初衷,即“吸引、培养和使用高层次特别是创新型优秀人才”。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王天旭博士的这种动机居然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从这一点就可以说明, 我国的博士后制度到了不能不改的地步 ,只有彻底改革现行博士后制度,才能达到设立博士后制度的初衷要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个人分类: 科学探讨|9512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1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