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暑期学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语言动力系统研究小组七月会议
mohong 2011-7-30 18:19
(前言:今天上午坐在办公室犯晕时,研究生周敏打电话过来,提醒开会事情。是呀,又到月末了。整个暑假两个研究生都未回家,参加完国防科大的暑期学校,马上到新校区继续前面的工作。这两天太阳特别火辣,人走在太阳底下仿佛被要烤焦似的,大中午这两位学生从新校区乘坐烤箱似的公交车晃1个多小时到达老校区,很为这两位研究生的精神感动。) 7月15日,语言动力系统研究小组的五位成员利用在国防科技大学暑假学校学习的午休时间,在国发科技大学组织召开小组会议,集中就在暑期学校所学关于平行系统,复杂网络等相关内容如何开展与语言动力系统研究方面的工作进行讨论。 今天下午,在长沙理工大学的金盆岭校区组织召开本月的第二次小组会议,首先分析了在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接下来分析了两位研究生各自在粒度计算,语言动力系统等方面的综述论文写作进行点评,最后总结了本月的工作并安排下月的工作。
个人分类: 学术动态|233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教育技术博士生国际暑期学校学习总结
wangyunwu 2011-7-30 16:27
2011教育技术博士生国际暑期学校学习总结
2011 教育技术博士生国际暑期学校学习总结 2011 年 7 月 14 日 至 19 日,参加了由北师大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承办,学习科学国际交流协会( ISLS )、香港大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心( CITE )协办 CSCL2011 会后研讨会暨 2011 年教育技术学博士生暑期学校,获得了很多新的知识,同时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了自己学术研究中的不足,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在这一周的时间内,既有申继亮副司长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的学术研究引领,也有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和大陆的专家学者做的精彩报告,还有来自近 10 所教育技术博士点院校的在读博士生的研究汇报。他们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和研究视角,针对不同的理论或实践问题展开了多角度的研究,既有宏观层面的研究,也有微观层面的研究。宏观层面的研究,侧重于从整体上分析研究问题,探寻解决宏观问题之道;微观层面的研究侧重于从某个具体的问题入手,发掘问题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或策略。总体感觉,宏观层面的研究难以验证,微观层面的研究易于用试验或推理等方法验证。 很多专家学者的观点,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给予我很多启发: ( 1 )黄荣怀教授提出的博士研究生应该注重 5 个方面的培养(如图 1 ),使我从新思考自己在哪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应该怎样去弥补。 图 1 博士研究生注重 5 个方面的培养 ( 2 )申继亮副司长提出当前基础教育解决质量问题面临均衡、培养人才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等方面的挑战,使我意识到日后从事研究,更需从当前基础教育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入手,使研究成果紧密结合社会和人的发展需求。 ( 3 ) Diana Laurillard 教授的报告,使我对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体会到了中外研究趋向的差异性。 ( 4 )何克抗教授的报告,使我重新思考,为什么西方很多国家“具有一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而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停滞不前”这一复杂性的问题,难道仅仅是西方是“以学习代替教育,没有涉及到改变教学结构”?基础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又是什么?人才培养的标准又是什么,仅仅是学习成绩的外在表现? ( 5 )陈德怀教授提出“好的研究不是关在实验室里面,拍拍脑袋写出来的”,究竟什么是好的研究,一个好的研究的判断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研究需要关在实验室里面做,什么样的研究需要到田间地头,深入实践,归纳总结,是否所有的研究都要从获取基线数据开始? ( 6 )王珠珠馆长提出,当前“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路在何方”的困惑,各级各类的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国家数字化资源体系初步形成,但是距离资源的“好用”还有很大差距,其主要问题是“机制没有形成;内容结构性短缺;交互性不足;选择性不强”。如何才能促进资源好用?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 7 )香港 Nancy Law 教授,提出香港未来更关注“建立创新、学习群体;建立有利持续创新的生态环境;政策更具弹性;鼓励教师创新协作”。 ( 8 )武法提教授提出“基于云服务的数字校园及其设计——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让我们深思“云服务对于教育数字校园的未来发展是福还是祸?云服务与物联网的结合是否可以打造新一代的智能数字校园?”等问题。 ( 9 )张宝辉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他在海外求学与工作的十二年经历,对于人的一生来说, 12 年是一个相对比较长的时间,他的毅力不得不让我们佩服。同时,他还提到了学术研究中的依附问题,我们是需要跟着西方学习他们的研究范式,还是需要自主创新,创造性的解决我国自己的实际问题,让国外专家学者关注我们的研究。让我们思考国内很多大学的学术研究国际化导向是否有问题?大量论文投降国外刊物或会议,国内图书馆再花高价购回,供国内学者阅读。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化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国际化。自然科学研究无国界,社会科学研究需要考虑文化、政治等诸多因素。 ( 10 )杨开城教授提出了国内试验校成千上万,试验都成功了,难以致信,我们的研究没有科学性。研究能否被重复,是否具有科学性的基本标准。我想,实验校有很多,固然我们看到的很多报道或研究都说试验成功了,这与国人报喜不报忧的思想密切相关,实际肯定有很多试验失败了,但是领导或实验者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或者说不愿意看到投入的经费打水漂,于是出现了很多“被成功”的试验。教育信息化的很多经费投入,很多失败的案例,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长久的闲置,但是没有多少人关注。由此说明,更需要“失败案例”的研究,以警惕或启示后来研究者。 以上,仅是列举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报告对我的启示。或许有的专家学者研究的内容,并非我的兴趣所在,但是他们的某些研究经历或观点,使我获取了很多新知。除了知识方面的收获以外,还认识了很多教育技术领域的博士生,他们即将担负起教育技术学科未来发展的重任,他们研究视角的多样性,他们对教育技术学科未来发展的激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 天的暑期学校学习已经结束了,同时深感自己知之甚少,需要继续打点行囊,探索未知的世界,以求获取新知。 王运武 2011 年 7 月30 日
个人分类: 研究感悟|34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心灵的洗涤和人生道路的指明
DynamoChina 2011-7-28 15:45
心灵的洗涤和人生道路的指明——马石庄副院长为材料学院暑期学校学子做报告 http://news.gscas.ac.cn 时间:2011-7-27 14:03:10 来源: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作者:赵彩凤 朱飞燕 【字体: 大 中 小 】 7月26日上午,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教授应邀为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暑期学校的学员做了一场题为“感性的人与能动的实践——有关‘人生观’的思索”的精彩报告,材料学院党总支书记杨晓梅老师主持了报告。 “目前,大众化的教育以及多元化的就业模式,使得研究生的心理特质明显区别于同龄人群,表现在“强迫、抑郁、焦虑、偏执“等心理学指标上。他将心理学调查详细数据展现给同学们,就这些问题进行层层分析,寻根溯源,得到与心理学家不同的解读。 首先,马院长和同学们就“什么是科学家?”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积极发言述说自己心目中的科学家。在讨论结束后,马院长用简洁通俗的语言总结了他自己心目中的科学家是“别人说没有,就一个人说有,并经过验证结果确实有的人”。马院长的回答迎来了学员们的热烈掌声,浅显通俗的话语让同学们明白了:科学家是集创新与执着于一身的人。在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艰辛历程中,必将存在有别普通人群的心理特质,马院长认为这一切都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克服与战胜困难。 接着,马院长向同学们解答了“人为什么活着?”这一看似简单却又蕴含着哲理的问题。人的出生是无法选择的,人生的活法有:青年活在未来,中年活在现在,老年活在过去。生死三阶段是:少年,不怕死但死不得;中年,不想活但必须活;老年,活不成但还想活。马院长以自己的人生感悟,教诲我们年轻的学子要学会“为我们的父母活着,爱养育我们的人,爱养育过我们的土地,做他们高兴的事情”。 我们出生在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在享受信息便利的同时,却忘记了信息时代更要注重实践。马院长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他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要博览全书,充实自己,理论与实践并举,并向同学们推荐了《苦难辉煌》这本书。 最后,马院长以大气而磅礴的话语结束了自己的报告:“无论哪个名族,都有那个民族的魂灵;无论哪个主义,都有那个主义的牺牲;无论哪个国家,都有那个国家的英雄”。这段铿锵有力的结束语赢得了同学们再一次热烈的掌声。 报告结束后,马院长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解答了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很多同学仍意犹未尽。马院长的报告,给大家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与思索,让大家更加明白和懂得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在未来的求学之路上,更要脚踏实地,努力探索。
17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感悟暑期学校】责任超越梦想 青年践行信仰
DynamoChina 2011-7-28 15:43
【感悟暑期学校】责任超越梦想 青年践行信仰 http://news.gscas.ac.cn 时间:2011-7-27 20:50:55 来源:人文学院 作者:邵舒萍 【字体: 大 中 小 】 梦想、责任、信仰,青年之于人生的思考与抉择;毕业、求职、成家,一代人对于命运的担忧与焦虑。 7月25日晚7时整,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教授关于“感性的人与能动的实践”讲座在人文楼一阶教室顺利举行,这位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以其幽默风趣的话语、自由洒脱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在场的百余位学子,与他们一同探讨青年的“人生观”这一严肃问题,现场气氛热烈,掌声飞扬。 讲座伊始,马教授便从当前社会的英才教育模式与就业现状谈起,通过身边实例抛出一个个残酷的现实,即当前研究生的心理特质问题,坦言“抑郁”、“焦虑”等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劝导在场学子要学会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如将所谓的“手机强迫症”视为一种惦念的表现等,从而在轻松的氛围中启发在场学子关于“人生观”问题的积极思考。随即,其又针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青年之问”,开门见山地提出人要为自己的父母活着,要深爱养育自己的人和土地,认为这不仅是生存的意义所在,同时也是爱国情、使命感、责任心等人类高尚情操的起源。其中,青年的责任意识便是本次讲座的一大主题。 以路甬祥老院长“博学笃志,格物明德”八字箴言为训诫,马教授掷地有声地指出,当代青年应当具备责任意识。其从四十年代的西南联大南迁谈起,回溯六十年代知青上山下乡,八十年代“潘晓”现象盛行,以及世纪之交科学主义的争辩等关键历史节点,以此道破青年人生观重大转折时期的重要性,激励在座青年要把握当前建党90周年的历史契机,塑造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此同时,其又从盛行的禁欲主义、厌世主义等出发,剖析了“超女”、“快男”充斥银屏的社会畸形现象,痛陈以智育代替德育,以学校教育代替家庭教育乃是我国教育问题的根源,也是造成处在社会转型期的独生一代孤独、恐惧等的真正推手。 在讲座的最后,马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有人作为父母的子女这“第一身份”的觉醒,责任意识才能生根发芽,人才可能成之为感性、理性、诗性的人。在之后的交流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提问,畅所欲言,现场氛围轻松而热烈。 “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科学家,但是,我们要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大写的人,热爱生活的人。”马教授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演讲,对于在座的参加暑期学校的每一位学子而言,彷如夏日惊雷,振聋发馈,而其关于“责任心”的恳切教诲也将伴随其一生,激励其在人生道路上超越梦想、守持责任,践行信仰。
16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热度 3 等离子体科学 2011-7-24 17:55
这是白香山写割麦子的。但笔者觉得用来比我们的暑期学校也许更合适。 2011年中国等离子体物理暑期学校今天结业。我们这一届筹划委员会四年来的努力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中国等离子体物理暑期学校”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我国已故著名等离子体物理学家蔡诗东院士倡议并由中国物理学会等离子体物理分会的前身“中国等离子体研究会”组织的,其目的是为了在中国推进和发展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培养聚变与等离子体科学研究人才,实现“把等离子体物理的根扎在中国”的理想。 记得20多年参加第一次暑期学校,在火车上巧遇蔡先生。第一次见面就被他一连串的问题问倒。还是郭世宠老师出来解围:怎么能一见面就把人学生问住了?但是蔡先生治学的严谨、认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蔡老师说:20年后中国的等离子体物理要你们来做。他特别希望我们出去以后,早些回国,为中国的等离子体物理事业做贡献。这也是促成我后来回国工作的原因之一吧。 今天笔者代表筹划委员会做总结,就想到当年蔡诗东老师说的:20年以后,中国的等离子体物理要靠你们。今天看到来自全国的100多位学员,说的也是这句话:ITER 2018年放电,在座的那时候基本都是高级职称了。ITER 15年的运行,要靠现在正在听课的这些学员们——如李建刚几年前在杭州说的,这是ITER Generation! 而且,我们中国自己的聚变工程堆也在这个时期建设。我们希望的是,这些年轻人会比我们做得更好! 30年前,蔡老师就开始注重研究energetic particle modes,这是ITER Regime燃烧等离子体物理要关心的。我们现在才开始重视——比蔡老师已经落后了30年! 希望下一代的年轻人,有蔡老师那样的vision,经过“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努力,超过我们!
个人分类: 学海无涯|6091 次阅读|10 个评论
2010年教育部管理学研究生暑期学校学习总结
adamliu800 2010-11-11 22:54
这是一篇迟发的博文,早在今年夏天,我就完成了这份总结,因为一篇《谈谈大学讲座》博文,我想起了这篇总结性的文字,既是回忆,又是分享。 本人在本科阶段就对管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西安交大更是国内管理学研究的圣地,是莘莘学子的向往之地。还有另一份情愫源于小时候,因为父亲曾在西安交大读书,由于高考分数不够,未能进入西安交大的科学殿堂,留下了遗憾。但是今年暑假的全国管理学研究生暑期学校圆了我的交大梦。本次学习,收获颇丰,感触良多: 一、大师云集 汪应洛院士的讲座题为:钱学森引导我国管理科学蓬勃发展。汪院士从宏观的视角为学员们讲解了系统工程学在的发展历史及研究任务。深入浅出,提纲挈领。系统工程学从底层的系统工程系统技术系统科学系统哲学,是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的科学方法。系统工程学研究需要专业的深度,学科的广度,哲学的高度以及敏锐的远见。 李怀祖老师连续两天的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实用性很强。他对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系统地阐释。并详叙了学位论文的工作过程。他首先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以陈志武教授的文章《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裕?》为例,强调选题研究对现实问题的关注。论文框架,李老师推荐的论点树方法令我耳目一新。该方法通过创新点的模式展开讨论,而不是依循固有论文模式。李老师最为可敬之处在于他主动提出周末加班为大家答疑。课间他还不厌其烦的给各位学员签名留念或留影纪念。如此可亲可敬的长者使学员与老师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二、海外学者负责 蒲慕容女士,是台湾中研院院士林南教授夫人,曾任美国纽约州精神健康厅副厅长,现为杜克大学教授。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管理的真谛服务。同时,她也提到了美国近五年管理研究的新方向伦理学,这无疑使我倍受鼓舞。与前日相对枯燥的说教不同,今天上午的讲座互动更多,后半节课几乎是以问答形式进行的,气氛很融洽,甚至延长了几分钟。问答中关注最多几个问题如下:科研人员的心理问题及缓解建议,工会制度的探讨以及民族性的讨论。蒲教授在讲课指出就提到了教学相长,全人教育的重要性。在之后的讲课中也很好的践行了自己的理念。 国际知名学者陆亚东为我们上了一堂内容丰富、逻辑严谨的研究方法课(针对国外期刊)。他从选刊开始,经过准备与收集资料,方才选题写作。他强调了资料积累的重要性,特别提到了资料库的建立问题,这与我们团队对知识库的构建设想不谋而合。之后他甚至细心地介绍了如何与编辑/审稿人沟通,拖堂长达45分钟。海外学者负责任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三、国内专家敬业 领衔主讲人是国内培养的首位管理科学博士席酉民教授。他从管理的整体性观念出发引领大家进行一次绚烂的和谐管理之旅。他的激情与逻辑,引例与论证令人折服。讲课中,他提到了诸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比如:失败的团队中没有英雄。强调的是团队协作中领导者的强烈责任以及服务者角色。还有牛与分割部分的比喻,强调管理工作应该成为有机的整体,而不能仅是一张分散的组织结构图。五角星状的和谐理论则开创了管理学研究的新路。席教授提醒我们不要随便提中国式管理的概念,而应该多提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这是科学研究严谨性与实用性的必然。席教授的讲课受到暑期学校学员的一致好评,延长了近20分钟,讲座结束后,我们三人第一时间分享了心得体会。对团队建设中内耗问题以及内部激励机制产生了浓厚兴趣。借用席教授的引例:比亚迪与海尔集团的成功案例,通过严格的市场考评机制以及对科研效率的重视赢得市场。对我们的团队管理也很有借鉴意义。 交大人文学院院长边燕杰讲解实证研究的方法,他从社会学的视角解读管理问题,分析了群体性的作用。下午的讲座涉及数据收集与分析,讲课人郭老师以她第一次做案例的经验揭示了国内数据收集的艰辛。她发出了500余份问卷,仅收回2个问卷。之后在行政干预下,问卷回收率竟达到了98.3%。中国社会是人情的社会,这一点在交大副校长宋晓平教授的讲座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交大的徐寅峰教授为大家讲解了博弈论在管理学中的应用,他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让大家忘记了时间,他让我体会到好的讲课,不仅仅在于逻辑清晰的内容,更在于讲课老师对课堂的主导。 天津大学管院院长齐二石教授,他从轮大锤的工人成为今天国内工业工程界的管理专家,经历的漫长时间的磨练。他以福特、丰田以及中国的一汽三家汽车制造企业为例,分析了管理创新之于企业、产业乃至国家的重要作用。引例充分,语言幽默,引得阵阵掌声。我对他提到的一句话印象最深There is always a better way!总有更好的办法。这反映了管理的精髓,通过组织规划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我们常说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比问题多也是这个道理。 四、课程内容丰富 群体决策:该课由刘树林老师主讲,他风趣幽默,擅于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与系统思维相结合,深入浅出。同时,引入了群体决策的课堂讨论。他以此为研究的实验基础,为我们管理学科的研究生提供了研究思路。在分组讨论时,我发现,当组群人数过多时,会自然地再次细分为2-3人的小组。而当大组缺乏联系人时,群体讨论将陷于混论。我就扮演了本大组的联络人,联系了各个小组的主要提议,最后总结出了本组提案。 实证案例分析:此课程主要由郭菊娥老师负责,我们分成六组进行集体准备,并汇报讨论。郭老师非常注重变量的选取,以及问卷中关键变量的内涵。她严谨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参观学习:我们参观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该中心为军事保密单位。我们的主要行程是:第二卫星发射指挥大厅机房(负责精密轨道测算)第一指挥大厅实物展示厅(返回式卫星、东方红一号、二号卫星)模型厅(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神舟飞船、长征系列火箭以及)渭南控制中心、流动测控站模型)。参观过程中,第一指挥大厅观摩厅的墙壁上有一排大字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这是铸就了中国天军的航天精神。回想起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们忘我情怀和爱国精神,确实令我辈汗颜。即使在今天,许多航天科研工作者仍然默默无闻的奋战在戈壁草原、深山老林。正是他们的奉献构建了我们庞大的卫星控制网与管理系统。参观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另一个感受就是精确。仅举一例:测控中心机房的时间控制系统与陕西省天文台同步,时间计量的精度达到了10的-12次方,3000年内误差也不会超过1秒。奉献精神和严谨作风同样是我们普通科研人员必备的素质。通过参观,感触更深。 为期两周的暑期学校虽已结束,我们来自各个学校不同专业的兄弟姐妹通过学习交流,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增进了友谊。我会好好珍藏这段暑期学校的经历,惜缘!
个人分类: 研究生活|37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复旦大学研究生科研能力训练暑期学校——课后感悟
zhanglin9099 2010-10-9 23:30
八月份研究生处组织的为期一周的复旦大学研究生科研能力训练很快就结束了,周末仍旧回味在几位大师的激情演讲和睿智的思路中。这次暑期学校应该是我在复旦几年时间的最重要和难忘的几天,将对我今后的科研思路和科研生涯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当这个暑期学校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我望见这么多大师的名字就心驰神往,每一位大师的讲座就非常难得的了,尤其是这么集中地听这么多名师讲座,无疑是一种奢侈和享受。 当 27 日下午复旦文史研究院葛兆光先生的华山论剑为主题的演讲画上句号的时候,我明白全部的讲座结束了,我竟然有一种难舍的感觉,还久久的回味几位名师们的激情的演讲当中。 是的,讲座结束了,但是复旦却一直对我们充满期望,科研之路才刚刚开始,我们正踌躇满志,奔向那神秘而令人渴望的科学殿堂。那是一个神圣的境界,那里是真理集中的地方,那里是大师云集之地,那里有自由、民主、科学、公平和正义。 闻玉梅院士点燃了我心中的火种,也教会了我不少初做科研应该注意的问题,闻院士的谦逊、睿智和坦诚的人格魅力和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令人印象深刻。 金力教授教导我们我们是在和世界上一流的科学家在竞争,一定要力争第一,成为实际上一流的科学家。告诉我们有 good ideas 的重要性,科研的逻辑慎密,多参加学术会议以及多向专家请教等问题,还有教我们如何发现科学前沿和如何创新的问题,并强调了阅读文献的重要性。这可以看出金力教授是位及其注重细节的人。 陈家宽教授的激情演讲留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陈教授的幸福感至今仍然我记忆犹新,他的博学和敏锐的视野无一不显示出陈教授具有特立独行的性格特征,他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一句话是无私则无畏,所以科学是一门做人的学问。做事要有胆有识,做人要大气。另外他告诉我们应该具有国际化视野。 王迅院士看起来仙风道骨,做人做事堪为人范,他教会了我们不少论文的书写规范和技巧。同时也看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治人治学的风格。 龚新高教授作为科技处的处长,从科研管理的角度告诉我们科研标书的书写并且如何申请科研项目,告诉我们申请成功的标志是打动评审专家。这个讲座真是非常实用 邓正来先生给我们的题目是: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我学到了批判的方法,认识到真正的学术批判的方法,也告诫我们研究中的两大不良倾向:唯西方化唯学科化,这其实暗合了当年毛泽东批评的言必称希腊有同工异曲之妙。所以说反思的精神和批判的精神给我的印象最深刻。 当然最难以忘怀的还是杨玉良校长的师承关系的演讲,杨校长告诉我们一个学术团队和学术家族对知识传承的极端重要性,也告诫我们一定要多和老师沟通,做好良好的互动。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一位校长对一所大学的理解和一位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这使我们倍感激动与振奋。 李辉老师的讲课罗列了诸多有关论文书写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无奈内容太多,只有等幻灯片拿到后慢慢看了。 最后一天的马兰老师的讲座也是期待已久了,这堂课是马兰老师的著名课程,她告诉我们一张图表对论文的重要性,也告诉我们忽视细节的可怕,马老师也告诉我们多读文献和多听讲座的好处。但是我印象最深的马兰老师虽然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在不断地换专业,但是她总是能不断创新,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找到兴奋点并深入做下去,她说:科研是相通的。 最后一堂课是著名文史大家葛兆光先生,老先生气质非凡,演讲条理清晰,高屋建瓴,华山论剑,他告诫我们要学第一等的武功,不研究第二等的学问,要有比较高的目标和理想,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有列举了国内外几位大师的典范如何秉棣、刘半农、。季羡林、陈寅恪、余英时、傅斯年、王国维、潘光旦、钱钟书等大师的风采,指出博士生不同于硕士生的一个主要区别就是广阔的视野。另外告诫我们一生要写两篇让后人记得住的文章。以小搏大,小口子进,大口子出。另外不要受学科的限制,不要画地为牢,思想不受束缚,反而能左右逢源。 以上总结仅仅是冰山之一角,即使能穷尽大师所交给我们的每一句话,但是大师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复旦精神也永远也无法穷尽的,这次暑期学校虽然是一个科研学术能力的训练,但我学到的更多的是大师们精神的力量和人格的无穷魅力。我终生难忘。
个人分类: 未分类|4224 次阅读|4 个评论
暑期学校信息:圣菲(复杂系统)和维也纳(科学证据的本性)
luocun 2010-9-27 22:55
分享一下关于两个暑期学校的信息: (1)圣菲研究所( Santa Fe Institute )的2010复杂系统暑期学校( Complex Systems Summer School ) 圣菲研究所可以说是复杂系统研究方面的圣地延安吧,地处美丽的新墨西哥州的艺术家聚居地圣菲(Santa Fe)。这个为期三周的暑期学校是免学费的。食宿研究生不收钱,博士后收50%。不过路费要自己出。这对于已经在北美的同志们来说,应该不算什么;对于国内的同志可能困难点,看能不能得到支持拿到赞助啦。他们欢迎几乎一切学科(包括社会科学)的人申请。俺N年前参加过此学校,很值得一去。 (2)维也纳圈子[应该是借当年著名的Vienna Circle的名]学院( Institut Wiener Kreis )的 第11届暑期学校 。 这个主要是科学哲学和科技史的。不过他们也欢迎科学家参加。俺有搞心理的朋友去过。这次的主题是关于科学证据的本性。费用号称为880欧元,住宿325欧元。为期两周。费用可能贵点。
个人分类: 科学网|49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把等离子体物理的根扎在中国
热度 2 等离子体科学 2010-9-20 12:25
这几天忙着物理学会秋季会议,没有写博。会议上有很多事情可写。今天先写一下蔡诗东奖的颁奖。 蔡诗东 等离子体物理 奖 是由 蔡诗东 等离子体物理 奖 励基金 会 为纪念已故著名等离子体物理学家 蔡诗东院士 、奖励年轻的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人员而设立的。 蔡诗东先生 是福建闽侯人, 1960 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 1969 年在美国 Princeton 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加州大学( UCSD )和马里兰大学( UMCP )任教, 1973 年回到祖国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从事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研究工作。蔡先生生前的好朋友、蔡诗东奖励基金会主席、加州大学( UCI )的陈骝教授在颁奖仪式上说:蔡诗东先生是因为参加保钓运动回到祖国的,近日来钓鱼岛海域又起波澜,纪念蔡诗东先生就格外有意义。 蔡诗东先生创办的中国等离子体研究会是中国物理学会等离子体物理分会的前身。所以每年的蔡诗东奖一般都在物理学会秋季会议等离子体物理分会场上颁发。因为我们分会场的其他几位主席都很忙,这几次颁奖都是笔者主持的。我自己也感到,把蔡诗东先生爱国、爱科学的精神传下去是一种责任。 除了科学上的成就,蔡老师做的两件事情笔者不仅印象很深,而且受益匪浅:一是中国等离子体研究会,一是等离子体物理暑期学校。 我认识蔡老师就是在去合肥参加第一次等离子体物理暑期学校火车上。他问了我在做什么,然后就我做的工作提了几个非常尖锐的问题。看我一时回答不出来,旁边的郭世宠老师赶忙解围说:怎么刚一见面就难为学生。蔡老师笑着说:我自己也不了解这个领域,所以想学学。那时我刚在这个方面发了几篇文章,自己觉得还不错。蔡老师的问题和治学精神正是及时的鞭策。二十多年来,当研究工作取得一些进展时,也常常会想,如果蔡老师在,会提一些什么问题?而我在等离子体物理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物理图像,多是在等离子体物理暑期学校学到的。 蔡老师创办的中国等离子体研究会、等离子体物理暑期学校,其宗旨是把等离子体物理的根扎在中国。从 06 年开始,国内的同行们重建中国等离子体物理暑期学校( CSSPP )。今年在上海办的一期,学员已经超过 250 人。等离子体物理的根,开始在中国扎下去。 特别可喜的是年轻人的成长。今年蔡诗东奖提名委员会对几位获奖人的评价是:他们博士学位论文,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大学博士的水平。【这个提名委员会的主席担任过美国同类奖项 Rosenbluth 奖(奖给当年度美国各大学等离子体物理方面最优秀的博士学位研究工作)的评审委员会主席;五个成员中,四个是美国大学与科研机构中的终身教授或资深科学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蔡诗东奖试行了新的提名、评审程序: 每名 候选者 须由一名等离子体物理领域的资深研究人员(可以是导师)或有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团队的单位推荐。 评审委员会对所有 被推荐人 进行初评,遴选出不超过 5 人的 被推选人 。 由蔡诗东奖励基金会主任,考虑当年被推选人的研究方向、所在单位等,任命一个提名委员会(主席 1 人,委员 4 人),在对被推选人进一步评审的基础上向评审委员会 提名获奖人 。 提名委员会对每位提名获奖人,分别给出书面评述,说明获奖理由。然后由基金会主任提交到评审委员会,以有效投票数的简单多数通过的方法最后确定 获奖人 。
个人分类: 学海无涯|9013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上财暑期学习的一点总结
estudy 2010-8-17 11:41
在上财的暑期学习结束后,休息了两天。奔赴下一站(南京农大)之前,对这一个月的经历做一点总结。 课程 我报的是高微Ⅰ和高宏Ⅰ两门,起初打算同时旁听经济数学和高计Ⅰ,后因顶不住压力,逐渐放弃了旁听(开学一周后放弃经济数学,前文有叙;开学两周后放弃高计Ⅰ),全程学了的、参加考试了的还是自己最初报的两门。后来我了解到,许多学员都有和我相似的经历,所不同的只是大家撑的时间长短。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来在于学员的进取心强、学习热情较高。更重要地,这里的每一门课都是实实在在地在上课,学习强度很大,集中精力学好一、两门课就很不错了。虽然是暑期的集中教学,各门课程授课、作业、考试各个环节的要求丝毫没有打折扣,每一门课都是51个课堂教学课时(17次课,每次3个课时),另有助教答疑时间;每门课一般布置4-5次作业,每次3个题左右,会批改评分(分数计入结业成绩);每门课都有正式的期末考试,有些课程还有期中考试,考分以一定比例计入结业成绩。在这样的学习要求下,一个月时间完成两门课程的学习已属不易,学更多的课程恐怕就难以跟上了看来限报两门课的规定是合理的。这样的要求恐怕比很多学校平时正式上课的要求都要高,所以上财的这个暑期学习绝不是那种培训式的,而是实实在在地学习。 教师 四门课程我都听过,所以对四位老师都能说出些印象。我无意、也不资格一一点评,一个总的感受是他们每一位都精于自己所教学的领域,主要表现在对知识掌握得非常熟练和深入。印象特别深刻地,高宏的罗老师的每一讲思路都非常清晰,听完以后觉得很透亮,而且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把握很到位,注重讲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给你一个很完整的体系。几位老师一般不会像本科老师那样特别注意运用教学上的技巧(高微的杜老师用的比较多),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的讲授上,无关宏旨的话很少,所以课堂节奏都很紧。但是在对某些难点上,老师也会耐烦地采用多种方式讲解。印象比较深的是,经济数学的孙老师和高宏的罗老师在分别讲解分离定理和RBC模型的一个批评(劳动供给弹性过大)时,以清晰的图示予以说明。我在北京和武汉一些比较知名的高校的课题上听过课,能够这样信手拈来且十分精准地画出图形来解释如此复杂的问题的老师不多。 上财的学习氛围 上财恐怕是暑期里最忙碌的一个高校了,虽然整个学校学生人数不多,但在暑期里仍然活跃着非常多的学生,开放的几个食堂在进餐的高峰时段需排队等候;图书馆的座位多数都有人占据,要想获得比较理想的位置需早早地守候才行;校园卡充值的队伍一般也能排到门口去。放这么长的假,天又这么热(老天眷顾,我在上财学习的这几天时常经历难得的39度高温),留在学校的这么多学生,除了学习还能为了什么。我看到,这些早早地来到图书馆和自习室的学生,几乎全部都在为考级考证或者考研、出国做准备,虽然看不到多少人是为了钻研学术的留校苦战的,但为了这些看似有些功利化的目标而学习的热烈状态也未尝不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图书馆 上财的图书馆确实不错,是这所学校硬件设施的一个亮点。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我听到的每一个对于这座建筑的评价都是赞美性的。不仅因为馆内开放效果强劲的中央空调,是一个避暑的好去处,而且在于:1、设置了大量的阅读和自习的座位,实现读书和书籍的融合,给读者以最大的便利。阅览室内外的走到里、书柜与书柜之间都有放置了供读者阅读和学习的桌椅,还开辟的专门的区域和房间作为自习场所。同时在作为周围安装了大量的电路插孔,方便接通电脑等电器。2、经济学科的藏书丰富、集中,虽然有些书比较陈旧。3、馆内学习秩序井然、学习氛围浓厚。没有人在图书馆内大声喧哗、抽烟或睡大觉。4、软硬件服务比较到位。硬件设施齐备、先进,工作人员服务周到、洗手间每天做卫生三次以上。 行政与后勤 首先,所有涉及学生的行政和后勤部门照常工作。其次,服务意识比较高。可能整个上海在这一点上比我经常活动的几个城市就做得好一些,所以给我印象比较深。经院的行政老师工作过得很周到,尽量满足学员的要求(特别感谢沈老师多次帮我解决实际困难),其他部门里面唯一态度比较差的就是绿叶餐厅的两位年轻的打菜的服务员。再次,在这所学校里充分体现了行政和后勤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可以从工作人员的实际态度和他们打出的标语、口号中看出。 学员之间的交流 几次参加类似活动的经历,让我对在这样的活动中实现有意义的交流不做太高期望(我可以说明活动结束时互留联系方式是无效率的行为),所以我没有刻意地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交流或试图与谁建立一些交流的机制。但是学员之间一些有意义的交流是广泛存在的,交流的氛围也比较好。同寝室或同单位的学员之间和快就形成了许多小团体,团体内部的交流很充分,尽管如此,大家都持开放和坦诚的态度,没有一个人会拒绝来自本团队外的交流要约。 这次上财之行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更多地了解了同龄人的状态;也暴露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让我能更清楚地定位自己。总之是得以知人和自知,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也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明智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初识康奈尔大学
zhouda1112 2010-7-21 06:19
本来这样的博客应该多贴点图片,可惜无法将照片传入电脑,只能以后有机会补上。 来康奈尔已经有三天了。除了倒时差很痛苦,其它的经历都是很愉快的。 康奈尔真的很美。虽然都说美国的大学普遍都很漂亮,但是把大学建在群山之中,却也不多见。关于美,说得再多也不中用,还是等以后有照片再说吧。其实国内的大学并不是没有条件把校园打造得同样好。比如我熟悉的武汉大学。那里也是湖光山色,校园地势起伏,房屋错落有致。稍微欠缺的,还是对建筑和规划的把握。如果武汉大学保持建校初期的建筑风格发展下来,我相信,武汉大学不会比康奈尔差多少。甚至于,武汉大学背靠的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而康奈尔的Beebe lake只是一个人工湖。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武汉大学的天赋更好。还有长沙岳麓山风景区的那几所大学,同样如此。 不过,在康奈尔的校园中,随处可见松鼠和野兔,甚至可以见到鹿。学校的整体生态非常好。 除了“硬”风景,康奈尔给人的整体氛围也很好,我相信美国的其它学校也是类似。很明确地,学校非常好的服务了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在大学中最主要的群体。有非常多的细节,是充分考虑到了教科研和生活的需求。比如黑板,学校在很多地方都设置了黑板,方便随时讨论问题;比如在我们所在的宿舍,除了各种生活设施考虑得非常周到,还在二楼设置了公共区,放置了沙发、钢琴和大量免费借阅的书籍;几乎每一幢楼当中,都有食品和茶点供应,很多楼下都有很大的休闲餐厅,很多师生在那里交谈、讨论问题。 有很多事情,我觉得资金是一方面的问题,但更重要的还是观念。学校的主体一定是老师和学生。学校应该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服务。有了这种意识,我相信即使没有钱,很多事儿也会做好。我不相信,在学生宿舍中,设置一些生活设备(微波炉,自助售货机,洗衣设备,自习室等等)会需要很多钱;多挂几块黑板更是举手之劳。等等这些,其实不应该是“经费紧张”就搪塞过去的。 最后生活方面的小见闻,这里的牛奶、果汁和香蕉都比较便宜,葡萄比较贵。吃饭的话,中餐大概6美元一顿,在一个叫状元楼的地方,还不错。
个人分类: 随想|8254 次阅读|4 个评论
人在伊萨卡(Ithaca):初到美国
zhouda1112 2010-7-19 05:09
到达康奈尔大学(Cornell, Ithaca)的时间是昨天下午,来参加为期半个月的第六届康奈尔大学概率暑期学校。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美国,也是平生第一次走出国门。此时此刻,整个人还在较为痛苦的时差调整过程当中。伊萨卡和北京的时差正好是12个小时。 此次的行程是从北京飞芝加哥,再从芝加哥到雪城(syracuse),最后乘坐事先预定好的Ithaca airline limousine到达康奈尔大学。毕竟是第一次,所以整个旅程都倍感新鲜。从北京到芝加哥的航班上,我身边是个墨西哥人。我的英语听力本来就不怎么顺,加上他的西班牙口音,交流有些障碍。但是他非常喜欢中国,所以不住的想跟我交流,而我不住的在说“Excuse me”,希望他能再说一遍。也有些时候,他讲的关于中国历史的人物和事件,特别是跟墨西哥有关的一些,我反而不知道,显得略微尴尬。这位兄弟也是学技术出身,听说我是学数学的,就问我知不知道拉普拉斯变换。另外,他除了夸中国人好客,就是夸中国女人漂亮。我问他原因,他比划了半天,我估计他的意思就是“中国人长得跟他们那里的人不一样”,因为不一样,所以漂亮。以前上新东方的时候,听老师讲过西方人的审美,貌似也是这个道理,长得不一样或者特别,就是美。 说说“空姐”吧。其实叫空乘更好,因为此次乘坐的美国航空(AA)的航班清一色的“空嫂”。当我们习惯了国内竟是些年轻貌美的空姐时,会觉得不习惯。实际上,反过来想想,为什么空乘就一定要“年轻貌美”呢?美国航空的乘务员基本上都着装随意,身材极端走样;跟乘客的沟通很随意,甚至开开小玩笑。应该说,空乘是我此次接触的第一批美国人。我到目前为止见到的美国人,都是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善良美国人。我在此很难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讲得很明白。举个例子,在机场,我见到一对年轻人。说年轻,我估计都不到二十。男孩到处是纹身,女孩的嘴巴上穿了N个环。但他们带着他们刚出身的宝宝。看得出他们很爱这个孩子。或许你会从他们的形象上猜测他们的一些不良嗜好,但是他们俩给予那个孩子非常悉心的关爱,他们像普通的父母那样,哄孩子睡觉,换尿布,逗孩子开心。我甚至不会再用异样的目光去看他们的纹身和嘴环,我反而觉得他们很可爱。我丝毫感觉不出他们为如此年轻就有了孩子而懊恼沮丧,而且他们把宝宝料理得那么好。这是我看到众多美国家庭中的一个。但我的感受都是类似的,他们都很自然地展示人性中美好质朴的一面。 先写到这里吧,待到下次继续,头有点晕。此刻,住所的窗外好像是在上演一场婚礼。很热闹。。。
个人分类: 随想|14140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2010年复旦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暑期学校招生通知
zls111 2010-6-19 21:43
2010年复旦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暑期学校招生通知 复旦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暑期学校将于2010 年8 月12 日-16 日在复旦大学本部举行。本届暑期班授课内容紧扣当今植物科学基础 理论与应用领域内前沿与热点,讲课专家详细介绍各自长期从事的相 关主题领域的研究工作,最新进展,经验和方法。本次讲习班的内容 包括:植物发育调控的信号分子转导途径;植物极性生长及调控机制;植物激素功能与信号转导途径;植物衰老的调节机制;植物抗逆境胁迫的分子机制及遗传;植物生物技术发展趋势与最新进展等。届时将邀请在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国内外知名学者授课(具体授课教师附后)。本次讲习班面向全国在学研究生,招生 200 人左右。暑期学校学员免收学费;学员交通、食宿自理(可协助联系住宿)。 联系人: 梁晓华:021-65642800, 13918033738 Email:liangxh@fudan.edu.cn 常芳: 021-55665635 13918119246 Email: fangchang@fudan.edu.cn 报名截止日期:2010 年7 月30 日 附:暑期班授课安排(授课专题领域及专家): Lecturer Organization Field of lecture Hong Ma Fudan University,Penn State Molecular genetic and evolutionary studies of male fertility Chentao Lin UCLA Photomorphogenesis and light Signal Trnsduction Xingwang Deng Yale University Photomorphogenesis and light Signal Trnsduction ZhenbiaoYang UC Riverside Signaling in Cell Development Wang Zhiyong Carnegie Institu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Hormonal signaling and Plant Development Gan susheng Cornell University Molecular genetic and evolutionary studies of male fertility 欢迎大家转载。请大家相互转告。谢谢! 报名表
个人分类: 转载和评述|3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暑期学校的申请方法
loong21 2010-5-30 02:07
关于暑期学校的说法,最早是在准备 GRE/Toefl 的时候听说的。那会儿有无数人在深思,该不该出国,是否以读书的方式出国。于是谈到了国外从意愿和能力等方面考察学生是否从事学术研究。而这个考察的场所,就是在暑期学校 SUMMER SCHOOL 。 这两年,在 GOOGLE 里搜索到的国内开办的暑期学校的信息越来越多了,而且大多是免费的。这真是一件好事,说明了我国国内的高校教育也开始认识到暑期学校的重要意义了。其中,清华、北大、中科院、复旦等是走在前列的。华科的光电国家实验室牵头的华中科技大学 2010 年优秀大学生学术夏令营也是应该是该校此类活动的第一次试水吧 ~~~ 真希望我们实验室也能牵头开办测绘科学大学生的暑期学校 ~~~ 当然,目前国内有这个能力办这种暑期学校的大学、研究所其实并不多。已经举办过暑期学校的大学,主要来自国内名牌高校,如清华、复旦等。一方面,这些大学自己的科研经费充足,而且科研经费额度绝对数量巨大。对于举办这样的暑期学校而言,其经费开支对于这些学校而言可能并不是很大的问题。就是说,从创办暑期学校的能力上,这些学校能有足够的经济保障。除了经济保障外,这些学校主要来自大城市。而从大城市发展的区位优势来看,文化和思维上的基础比较成熟。已经举办过暑期学校的大学,主要来自位于北京、上海一线城市。这些城市在发展中可能接受到的外来文化可能更加深远。这说明,新兴事物的盛行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和制度的影响。这些位于一线城市的学校,他们或许是最先感受到暑期学校对于举办单位和参与暑期学校的学生对于这类活动的积极反馈。于是,这些学校最先创办了暑期学校,并面向了全国招生。而且实际上,目前国内的许多大学举办的暑期学校,大多是与国外相同领域里的研究单位合作举办。相信举办方也是基于国外高校举办暑期学校的成功经验,与国外大学联合举办暑期学校的。比如, 2010 年的清华大学交通系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合作举办的暑期学校(我也申请了,结果还没出来,希望有好的结果)。 今天就不多赘述关于暑期学校的意义,或许在参加了此次暑期学校后,才会有一点实际的感触。今天借助申请过程中,寻找的论坛意见、导师建议、申请指南等,总结一下申请暑期学校的方法,或者可资利用的资源: 1. 任何暑期学校的机会都是十分有限的。同时,举办方甚至自己也不清楚到底会有多少申请者对此感兴趣。他们最保守的做法就是鼓励参与者及早地申请该暑期学校,并承诺最早的申请将获得最大的可能。而且实际上,这一原则也是很多其他领域的重要原则。先到先服务!这一原则在美国、欧洲更加适用。因此,如果你有兴趣,请及早地递交你的申请 ~~ 2.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暑期学校。与此同时,开设暑期学校的大学,其最终的 offer 往往只会发给那些已经在该领域里获得了讲好的研究基础的申请人。因此,在申请前,你要了解你的特质,并分析你的特质,跟你感兴趣的地方进行匹配。因此,第二重要的工作:在简历里展现你的优势,告诉暑期学校负责人, U r the appropriate one !比如,写申请信的时候,附上自己的 PS ,阐述你参加此暑期学校的理由。花点时间考虑一下参加此期暑期学校的理由。这也是为自己做最好的抉择的一种方式。 3. 了解截止日期。有时候在同一时刻你可能有多个选择。因此,权衡时间上的限度,为自己做好最好的选择。 4. 准入条件。 college programs will also have entry requirements. Browse all information carefully before you apply 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you meet the set requirements for the institution you are applying to. If you do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call the institution to find out if there is anything you can do to make up for it. 5. 费用:暑期学校有收费的,也有不收费的。不收费的话,还是会有经费的问题:来回车费、住宿费、饭食费等。当你完成自己的申请信,你得弄明白,这个课程是否收费。其他费用大概会是多少。并弄清楚你如何才能申请相关资助。 6. 咨询。沟通决定了机会。尽可能与暑期学校的举办方多沟通。一个年轻勤奋的人总是受欢迎的 ~~~~~
个人分类: 科学人生|9101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0年暑期学校汇总
anny424 2010-5-12 15:20
每年夏天,国内外都会举办各学科的暑期学校,去年我参加了龙星计划的生物信息学课程暨2009暑期学校,收获很大。按理说暑期学校的申请审批应该是国家统一操作的,可惜目前还没什么地方统一公布出来。 下面是我收集到的2010年尚未截止报名的暑期学校的汇总,详细信息参见链接。 研究生暑期学校: 中科院:优化与 应用 国际暑期学校 http://bbs.bit.edu.cn/viewthread.php?tid=3581extra=page%3D1 报名时间: 2010年5月19日前 数学 模型与计算国际暑期学校 http://www.math.uestc.edu.cn/article.php?articleid=468 报名时间: 2010年5月19日前 北京大学教育 技术 前沿暑期学校 http://www.edutech.net.cn/viewthread.php?tid=3961 报名时间: 至5月31日 2010年上海市 生物 化工 研究 生暑期学校 http://biotech.ecust.edu.cn/newsinfo.aspx?idx=387 报名时间: 至6月10日 由本人提出申请、就读或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后进行报名,不接受个人直接报名。 国家 纳米 科技中心 http://www.nanoctr.cas.cn/jypx/sszs/201005/t20100505_2836985.html 报名时间: 至6月20日 本科生暑期学校 : 北京大学2010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等活动汇总。 转自 http://www.pku.edu.cn/homepage/notice/bdtz.jsp?id=62587 一、工学院2010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 本次夏令营旨在促进全国各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优秀大学生对北京大学工学院的了解。夏令营期间,工学院将举办专业介绍、学术讲座,实验室参观、校园参观等多种活动,并安排2011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选拔工作。 详情请见: http://www.coe.pku.edu.cn/subpage.asp?id=2212 二、物理学院2010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 近距离感受北大、零距离拥抱物院,2010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将于2010年7月11日至2010年7月15日举行。夏令营旨在促进物理学、大气科学、天文学、核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青年学生了解当前学科发展前沿热点问题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科研教学情况,并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免试攻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夏令营期间,将举办专业介绍、学术讲座、组织院士访谈、研究生座谈、实验室参观、校史馆教育等多种活动;并同时安排2011年物理学院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选拔工作。 详情请见: http://www.phy.pku.edu.cn/graduate/camps/camp10-1.xml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暨推荐免试研究生预选活动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暨推荐免试研究生预选活动是由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组织的,针对在校计算机相关专业优秀大学生的交流选拔活动。夏令营旨在促进优秀在校大学生的交流,引导青年学生接触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前沿热点问题,并了解北京大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方面的发展状况;同时,将从夏令营营员中预选部分优秀大学生作为推荐免试研究生,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所有计算机相关招生专业均将参加本次活动。 详情请见:2010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暨推荐免试研究生预选活动通知 四、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10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为促进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青年学生对化学学科及其科学研究的兴趣,北京大学化学学院从2008年开始每年举办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2010年将继续举办。本次夏令营活动拟招收150人。申请工作自即日开始。此次活动将于2010年7月18日到20日在北京举行,主要活动包括化学学院学科介绍、参观实验室等,同时安排2011年化学学院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初步选拔工作。 详情请见: http://www.chem.pku.edu.cn/news.php?id=1155 五、生命科学学院2010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研究班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将于2010年7月12日-7月15日举办2010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研究班活动。本次活动旨在促进生物科学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青年学生了解当前学科发展前沿热点问题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科研教学情况,并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免试攻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 详情请见: http://www.bio.pku.edu.cn/news/headline/2010-04-30.521.html 六、分子医学研究所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及2010年博士后招聘见面会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将于2010年7月16日18日举办2011年推荐免试研究生预招见面会暨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夏令营旨在促进生物科学、生物医学、及其他跨学科类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青年学生了解当前学科发展前沿热点问题和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的科研教学情况,并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免试攻读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生(硕博连读/直博生)。欢迎有意报考研究所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考生参加本次夏令营活动。 详情请见: http://www.imm.pku.edu.cn/index.php?act=details.31.29.1aid=580 七、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交叉学科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为促进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青年学生对交叉学科研究的兴趣,选拔优秀学生在交叉学科研究领域继续深造,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从2009年开始举办每年一度的交叉学科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2010年夏令营活动将于7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主要活动包括参观访问、专题报告、宣讲会及与研究院所属各中心师生联谊交流等,同时安排2011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初步选拔工作。申请工作从即日起开始。 详情请见: http://www.aais.pku.edu.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08 八、光华管理学院2010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为促进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加强青年学生对学科研究的了解,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10年将继续举办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2010年夏令营活动将于2010年8月24日27日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行,主要活动包括参观访问、专题讨论、讲座及与光华管理学院教授联谊交流等,同时还将安排2011年光华管理学院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选拔工作。 详情请见: http://www.gsm.pku.edu.cn/article/325/7449.html 九、深圳研究生院 1.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第三届(2010)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 为促进高校之间优秀大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为学生提供了解化学生物学、化学基因组学、转化医学等新兴交叉学科最前沿动态的机会,为我国的新药研究与开发选拔优秀学子继续深造,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将于2010年7月14日(星期三)18日(星期日)举办第三届(2010)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欢迎各位对化学、生物学、转化医学等交叉学科领域有浓厚兴趣的优秀学子踊跃报名! 详情请见: http://www.scbb.szpku.edu.cn/info.asp?id=231 2.深圳研究生院国际法学院2010年保送生夏令营 为扩大美国J.D法律教育在中国的影响力,招收优秀学生,深圳研究生院国际法学院决定在2010年8月中旬与香港大学法学院合作举办2010年保送生夏令营活动,主要面向国内各重点高校非法学专业有望获得保研资格的大三学生招生,并辅以接收国际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参加交流活动。学院将通过夏令营的形式选拔接收部分优秀学子免试攻读学院2011年美国法律博士(J.D.)和中国法律硕士(J.M.)双学位专业。 详情请见: http://stl.szpku.edu.cn/cn/index/Rcome.aspx?Id=159 您那里还有什么消息,欢迎跟帖,同大家分享!
个人分类: 自然科学笔记|72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谢那场暴雨
majhs 2009-8-24 22:35
感谢那场暴雨 八月的北京骄阳似火,路面上的行人三三两两,只有从那些来自祖国各地奔向新东方的年轻人脸上才能看到一点点朝气。 过程工程研究所主办的暑期学校已经进行到第五天了。这几天的行程安排的满满当当,同学们都没太休息好,有些同学有点吃不消了。确实,为了在这短短的六天中让这批学生尽快的了解科研、融入科研之中,我们只好让同学们受点苦了把日程安排的紧凑一些。 8月6日上午是院士报告,张懿院士得知我们举行暑期学校需要她作报告,张懿院士推掉了发改委的会议并且在8月日下午的实验室参观亲自为同学们讲解实验室的情况,处处都让我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年轻人那种热情。张懿老师已经七十高龄,在作报告之前,她的秘书就和我说:张老师身体不太好,报告时间不宜过长。我也很担心张老师的身体。报告很成功,张老师站着讲了一个小时,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也着实让我非常的感动。可有些同学的行为(打瞌睡,玩弄头发)实在是让我很寒心,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我心中的小宇宙忍不住要爆发了:张老师这么辛苦给大家讲课一小时,而且张老师站着作报告,大家坐着听报告,谁辛苦一眼便知;而且这次讲座机会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而有些同学视如土芥;当时报告没有结束,我只能一直隐忍。报告一结束,我对在座的同学们发飙了:(1)在座的各位要感恩,不要觉得别人对你好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人欠你什么,也没有人应当为你做什么;人帮你是人家心肠好,不帮你你也不用呼天抢地抱怨人心不古(2)不作为是可耻的。我们暑期学校录取比例都是2:1以上,你在这里就挤掉一个同学学习的机会,而你在尸位素餐是极其不负责任的;(3)好人遇到好人结善,好人遇到坏人成恶。为什么现在车人之间的关系那么紧张;好的车主遇到不端的行人和行人遇到坏的车主都会加深人车之间的对立。 说完了这些,心里似乎好受了一些,但是内心还有隐隐约约挥之不去有块阴影,加之网上流传的对85后的评价,使我更加坚定了给这帮孩子贴上了自我、责任心缺失、集体意识差的标签。虽然我也是80后的一员,但总是觉得他们这帮孩子实在是太不成熟了,缺少了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沉重的责任感。 下午是拓展培训,拓展培训原本是为了熔炼团队、强化集体意识。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嘻嘻哈哈走进训练场,我对拓展培训能否达到预期目的抱有极大的疑问。随着培训师的精心指导,同学们慢慢的进入角色。经过破冰起航之后,各队选出队长,创作出了队旗、队歌、队训,很快就进入到挑战1021的活动训练当中。挑战1021将在一个半小时后比赛。我当时就在旁边偷笑:这帮同学也太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了吧。一个对时风之队,一个是梦之队,实在是太俗了点;而且两队的队歌都撞车了。我不禁一边笑笑一边摇摇头。可怜这帮理科的学生了。和培训师慢慢的聊起来了,培训师经验丰富,作过很多针对大学生的拓展培训,给我讲学生吃苦的意识太差了,有的直接晕倒在拓展培训的现场了;最后我们得出的一致结论就是:85后的孩子们太自我、娇气、责任意识忒差了点。 每组需在10分21秒内完成8项任务,8项任务如下:1、动感颠球 2、能量传输3、不倒森林4、动力火车5、风雨同舟6、大河之舞7、 心手相连8、激情鼓掌:我们是最棒的团队。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看着他们的配合是如此的不娴熟,我都恨不得自己上场去替他们练习。有好几次我都忍不住想提醒他们,后来还是忍住了,不能自己不是主角啊,也不能这么投入啊,不能越俎代庖啊。后来天色慢慢的黑下来,我和培训师都是心中一怔:不会要下雨吧。要是下雨今天下午的训练就完全白瞎了。拓展培训的精华就在于大家的紧密合作和培训师最后的点评。任务都没完成,何来点评和体会了。还好,马上就开始比赛了。第一个组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轮到第二组的时候已经开始慢慢的下起小雨,同学们的动作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学们在完成大河之舞遇到了小麻烦,他们两次才完成此项任务;这个时候雨已经越来越大,同学们背都已经被雨淋湿了,不过第二组很快完成了所有动作;这个时候的雨已经不是一点一滴的,已经开始是倾覆似的,我想要不和培训师说:由于天气原因任务到此结束。后来想想还是不太好吧,第三组还没比赛,这个时候提出终止比赛对他们也是一种不信任,这对他们也是一种伤害吧。正在迟疑间,第三组已经开始比赛了。雨已经越来越大,同学们的背也已经全湿了,所有的人都在关注着第三组的表现。能量传输违规了重来;同学们迅速集结完成了这项任务;各项任务都顺利的完成了,直到来到最难的不倒森林。这个游戏一共十人参加,随着个人手拿一根1.2m的塑料杆围成一个圆,用右手掌心抵住塑料杆一头,将塑料杆立在地上,在塑料杆不倒的情况下迅速向前移动,并用手抵住前面队友的塑料杆,一共成功10次完成任务,有一次任一同学塑料杆倒地重头再来。这项活动难度很大,每个人都要掌握好时机才能顺利抓住前人的塑料杆,问题是还不能出错。湿滑的水泥地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好几次都是成功了4、5次了又出现失误了;我都有点同情他们了,心底在期盼着赶快结束吧,赶紧让这个活动结束吧。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同学们的脸上仍然没有一丝气馁,也没有一丝抱怨的情绪。有好几次都到完成了3次,第四次有同学没抓住,我想不用归零了吧,下次继续累计吧;可是培训师仍然一丝不苟,重新归零开始,我都觉得培训师有点不近人情了,那个时候能发挥出这个水准已经相当不错了,做人何必如此认真了。他们终于完成了不倒森林,我如释重负。 当他们顺利完成所有的项目后,满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是的,这是他们应得的,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别人的怜悯顺利的完成了所有的任务。今天这场比赛所有的人都是胜利者,培训师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做职业操守,虽然当时他可以不必如此认真随时终止比赛;所有的队员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团队精神,只要我们心连心、永不放弃一切都是可能的;我一直都沉浸在激动之中,这群可爱又可恨的学生们,到底让我说什么好了? 后来培训师说了些什么我也不记得了,各队的队长说了些什么我也不记得了,我最后说了些什么我也不记得了,大致是关于职业精神的吧;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在暴雨之中那一群斗志高昂的同学们一次次的捡起塑料杆又重新开始下一次冲锋的画面。在困难险阻面前他们没有退缩不前,,,在数次失败面前没有惊慌失措,在团队荣誉前他们勇猛向前,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给我深深的上了一课。 感谢这场暴雨,让我重新认识了这帮同学;感谢这场暴雨,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感谢这场暴雨,带给我们无尽的思考。
个人分类: 个人感悟|3703 次阅读|1 个评论
全国功能材料量子设计和量子物理暑期学校学习有感
热度 1 chengjins 2009-7-29 20:19
有幸参加了本期功能材料量子设计和量子物理暑期学校,受益菲浅。本期暑期学校内涵丰富,涵盖了磁性纳米材料设计与合成、同步辐射技术发展及应用、凝聚态物理和化学、铁基高温超导材料前沿热点及相关材料设计、碳纳米材料器件设计与应用等众多学科前沿知识和基础知识。通过20余天的学习,犹如享受一份科学盛宴,每时每刻都能真切感受到知识、灵感的碰撞,尤其是每位老师讲授完毕后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真正是与大儒面对面,每个问题,每个回答都能让我们诸多学子以深深启迪。 本期暑期学校中,最令我感触深的是杨金龙老师关于氧化诱导的石墨烯切割机理的报告(ICQD会议邀请报告)。基于理论计算研究,杨老师提出一种基于环氧对中间产物的新机理,一般来说,石墨烯在氧化环境中会被切割成小块。相关机理的研究对实现石墨烯可控切割,进而开发石墨烯电子学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Car研究组提出了一种基于环氧链的拉链机理。但是,环氧链虽然可以打开C-C键,却并不直接切割石墨烯。在杨老师的该项工作中,他们首次提出了一种环氧对中间物,它可以转化为羰基对,从而实现对石墨烯的切割。环氧对到羰基对的反应一经触发,便可很快发生。计算表明,从边缘开始直接撕裂石墨烯的可能性较小。杨老师的报告深入浅出,让我们对石墨烯剥离、切割机理有了更深了解。另外一个记忆犹新的内容是封东来老师关于凝聚态物理与化学的前沿报告及辅导课程,通过封老师的课程,让我初步认识了丰富多彩的凝聚态世界,对凝聚态物理和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陈仙辉教授则站在学科前沿,发现了一系列的新超导体和新材料,如临界温度达到43开尔文(-230.15℃)的铁基化合物超导体, 并开展了强关联电子体系的输运特性和磁性质及在磁场下的行为和电磁关联的实验研究、高温超导体和钴基氧化物的磁场下的输运性质和自旋结构与电荷的相互作用、富勒烯化合物中电荷转移对声子行为的影响、氧同位素置换诱导的金属绝缘体相变和自旋态转变等方面研究,不愧为国内超导领域的领军人物。还有风趣幽默的张培鸿老师讲授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的知识,曾晓成老师讲授的 New phases of 2D and 1D ices in nanopores 等前沿知识让我们领略到另外一片知识的天地。 最后诚挚感谢微尺度实验室、教育部、国家基金委老师为我们全国研究生提供这么好的学习平台,感谢授课的各位老师百忙中为我们授课,且很多老师是不远万里而来,有些在学术上绝对大牛,却在课堂上为孜孜不倦地授之以渔,非常感动,特别要感谢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的赵老师等老师,她们为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忙里忙外,真挚感谢!
个人分类: 未分类|6493 次阅读|2 个评论
2009年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
xiaguangqing 2009-5-26 09:43
注意:对于青年教师参加暑期学校,申请表导师推荐意见可以由系主任填写。 ( http://ngss.buaa.edu.cn/WebPages/Index.aspx ) 2009 年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是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 本届研究生暑期学校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以及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等二级学科的优势资源,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有研究生教育资源为基础、特别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并举办学术报告会,讲授本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介绍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 本次研究生暑期学校邀请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生及青年教师参加,现将相关安排和注意事项安排如下: 一、 主题: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二、 时间: 2009 年 7 月 20 日 2009 年 8 月 11 日 三、 地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四、 宗旨: 整合优质资源,拓宽学术视野,激励学术创新,提高培养质量 五、 招生: 1. 招生对象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生及青年教师 2. 招生人数: 正式学员 100 人 3. 报名方式: 登陆 ngss.buaa.edu.cn ,在线填写并提交报名信息并将其打印,由所在学校研究生院审核签章后传真至 010-82315297 。 4. 报名截止时间 2009 年 6 月 10 日 5. 录取 录取通知将在 2009 年 6 月 15 日前在网站上公布,同时以电子邮件的方式通知学员本人。 六、 课程设置: 1. 基础理论课 1) 飞行器总体综合设计理论与方法( 24 学时 /1.5 学分) 任课教师:武哲、黄俊、刘虎 2) 现代航空发动机总体技术( 24 学时 /1.5 学分) 任课教师:朱之丽、洪杰 3) 先进航空航天制造技术( 24 学时 /1.5 学分) 任课教师:席平、万敏、刘强、郑国磊 4) 载人航天工程概论( 24 学时 /1.5 学分) 任课教师:朱仁章 2. 教学实验课 1) 微小型飞行器设计综合实验( 16 学时, 1 学分) 任课教师:黄俊、万志强、王维军 2) 叶轮机自主设计与制作实验( 16 学时, 1 学分) 任课教师:严明、单鹏 3) CAD/CAM 及数字化制造实验( 16 学时, 1 学分) 任课教师:宋放之 3. 学术报告 本届研究生暑期学校拟举行六场学术讲座,其中国内专家三场,国外专家三场。 目前已经接受邀请前来暑期学校作学术报告的专家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一航科技委副主任,刘大响院士;神舟号载人飞船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主任,戚发轫院士;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懋章院士;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综合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钟群鹏院士。 4. 教学安排 每周授课五天,星期一至五,每天安排 4-8 学时教学活动和专题报告。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课程和专题报告。凡合格修完两门基础理论课和一门教学实验课并完成其他规定的教学活动(如参加专题报告会等)的学员,将获得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统一印制的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结业证书,并按教育部规定可计 4 学分研究生成绩。学员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据此认可暑期学校学分。 七、 费用: 正式学员享受的待遇: (1) 免交住宿费和学杂费;外地正式学员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提供食宿,北京地区学员自行解决住宿。 (2) 西部偏远地区学员解决往返交通费用。 (3) 免费提供教材、讲义、资料。 (4) 所有学员经考试合格后发给结业证书、学分证明,并评选出约 20% 的优秀学员予以奖励。 八、 联系方式: 联系人: 王洪 徐鹏程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37 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 年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组织委员会 邮编: 100191 电话 / 传真: 010-82315297 网址: http://ngss.buaa.edu.cn 电子信箱: ngss@buaa.edu.cn
个人分类: 未分类|348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年上海海洋科学(生物资源)研究生暑期学校招生简章
jimcandy 2009-3-8 22:04
由上海市学位办主办、上海海洋大学承办的 2009 年上海海洋科学(生物资源)研究生暑期学校,将于 2009 年 6 月 20 日 至 7 月 10 日 (期间共 10 - 12 天课程)在上海海洋大学举行。暑期学校的目的在于开阔研究生学术视野,促进良好学术氛围形成,促进各校研究生的交流。同时能引领研究生跟踪海洋科学(生物资源)学术研究前沿,引发研究生在创新研究中思想的交流。上海海洋科学(生物资源)研究生暑期学校现向全国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招收学员。
个人分类: 我的工作|292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4: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