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Geomechanics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地质力学”还是“岩土力学”?——Geomechanics在中国遭遇尴尬
热度 10 hillside 2014-1-5 22:46
博主按语 以下帖子发表于2013年1月6日深夜,2013年1月7即将科学网作为精选,想见这个话题值得关注。我延伸想到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但放在此帖中似乎不太显眼,因此又另外专开一帖:《 将中国“地质力学”学科名称的英译改拼为Geo-Mechanics的建议书》, 欢迎有兴趣的博友前往点评。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50729do=blogid=756405 今天(2013年1月6日)上网搜索英文水科学类著作,发现一本2013年新出版的名为《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Modeling of Hydraulic Stimulation-Coupling Flow and Geomechanics》的书,久违的Geomechanics(地质力学)跃入眼帘,想不到国外还有人在发扬光大“地质力学”。不料,大体浏览之下,参考文献中竟无李四光先生的踪影。纳闷之下,继续搜索Geomechanics,才发现国外的“Geomechanics”与中国“的Geomechanics”完全两回事。 百度百科“地质力学”条目称:“geomechanics即地质力学。地质力学是李四光(1889—1971)创立,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1926年和1928年李四光发表的《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及《晚古生代以后海水进退规程》等,从理论上探讨自水圈运动到 岩石圈 变形,自大陆运动到 构造形迹 等问题,1929年提出构造体系这一重要概念,建立了一系列构造体系类型。” 不过,百科百科在该条目的最后补充道:“另外,英语Geomechanics所对应的‘地质力学’,与以上国内所用的地质学概念完全不同,而是 岩石力学 与土力学的合称。其研究内容为岩石与土的力学行为,包括土力学与 岩石力学 两个方面,前者研究从小尺度到滑坡尺寸的 土壤力学 性质,后者研究岩体机理与力学行为,主要应用为隧道设计,岩石破坏,岩石钻进。Geomechanics的研究领域与国内通常所说的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研究领域重叠。 ” 再到其他地方搜寻Geomechanics的中文表达,很快就有了收获,发现“岩土力学”是它的洋含义。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网页对一份专业杂志的介绍如下: “《Geomechanics and Geoengineering (GMGE)》是由一批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筹备主办,并由国际著名出版社Taylor and Francis (英国)发行的英文国际学报。该学报于2006年初创刊并向全世界发行。学报总主编为学校“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余海岁教授和前世界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主席M. Jamiolkowski教授,名誉主编为中国科学院沈珠江院士、中国工程院谢和平院士和英国皇家工程院B. Simpson院士,学报主编包括赵坚、黄安斌、殷建华、A. Gens、A.J. Whittle等教授。学报编委会由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组成。GMGE国际学报征集和发表岩土力学、岩土工程技术、工程地质、岩土环境工程及其交叉领域和所有与岩土材料相关领域的技术论文,同时也欢迎各种与岩土力学和岩土工程相关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和实例研究。此外,GMGE也刊登技术短讯、讨论、书评和国际会议信息。GMGE将致力于成为国际上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界研究与发展信息交流的平台。同时该学报注重发表中国学者在岩土力学与工程方面的高质量论文和实例研究,以便把中国在岩土力学和工程方面的发展和成就展示给国际同行。” 我知道“岩土工程”这个名词已经超过近30年了,岩土力学好像也听说过,但没想到它的英文与地质力学完全相同。 我有点好奇的是,Geomechanics这个词在西方何时出现?西方地学领域学者中是否有人遭受过困扰或就一词双义提出意见?国内呢? 我认为,这种一词双义的现象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英汉大词典》(第2版)等中文辞书仅标注“地质力学”而漏标国外更加通用的含义“岩土力学”,致使不少科技翻译者但知中国的“地质力学”而不晓得国外的“岩土力学”。 维基百科的英文版( http://en.wikipedia.org/wiki/Geomechanics )中,对Geomechanics只字未提中国尚存的“地质力学”,满篇都是岩土力学的介绍。 从学科而言,“地质力学”的科学前景在国内地质界存在一些争议。我尽管作为局外人,但我认为这个问题仍需加强关注。简单搜检之下,分不清“地质力学”与“岩土力学”的现象在不少文献中存在。随便举一个长达20页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出自于号称全球最大的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油田科技服务领域的专家和领导者),标题及正文中大量出现的“地质力学”的正确或准确译法似乎应当是“岩土力学”(但愿我判断失误。有兴趣者可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再多搜了一下网页,发现上述判断确实有些问题,部分岩土力学的研究者似乎不肯拱手让出“地质力学”这块招牌,因为我看到了一本名为《 储层地质力学 》(《Reservoir Geomechanics》,2012,石油工业出版社)的译著,我不太愿意相信翻译者分不清中国大地的“地质力学”与“岩土力学”,只能认为他们也想拥有“地质力学”这块中文招牌,只是“旧瓶装新酒了”,类似于“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但各自心目中的定位根本不是一回事。 我个人主张,对这个问题相关部门应当进行协调,岩土行业不宜再用中文“地质力学”,避免人为地制造混乱。因为岩土涉及面广,不仅仅是单纯学术问题。因为“地质力学”是中国特色学科,岩土行业坚持使用“地质力学”只会使我等业外人士与曾如雷贯耳的“地质力学”混为一谈,影响了真正“岩土力学”的正确认知与传播。 转念一想,我的建议可能是水花镜月,跨国公司摆明想吃掉“地质力学”这个中华老字号。另外,当Geomechanics从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到服务油田建设,字面上的“地质力学”与“油田地质”更合拍、更诱人。这种情形有点类似中国的《科学》、《读者文摘》遭遇美国的《科学》、《读者文摘》的情景。 《读者文摘》后来不得不改名《读者》,我不知中国的《科学》后来结局如何,欢迎补充。 附: 地质力学分析新方法 http://www.slb-sis.com.cn/toc/2007/2007-autumn-3.pdf 应力与压力对任何油藏、井筒及完井装置都会产生影响。钻井、开采及注入过程都会使应力和压力发生变化,有时会给作业者带来不利影响。随着地质力学测量、模拟和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油气田从评价到废弃的整个生命期内,勘探与生产公司都能够预测应力及压力的变化情况,并降低这些变化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 John Cook 英国剑桥 René A. Frederiksen Klaus Hasbo Hess 丹麦公司 丹麦哥本哈根 Sidney Green Arnis Judzis J. Wesley Martin Roberto Suarez-Rivera 美国犹他州盐湖城 Jorg Herwanger Patrick Hooyman Don Lee Sheila Noeth Colin Sayers 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 Nick Koutsabeloulis Robert Marsden 英国Bracknell Morten G. Stage DONG 能源公司 丹麦Hørsholm Chee Phuat Tan 马来西亚吉隆坡 在编写本文过程中得到以下人员的帮助,谨表谢意:达拉斯的Ben Elbel;得克萨斯州Rosharon的Ian Walton,以及法国Clamart 的Smaine Zeroug。还要感谢Hess丹麦公司、DONG勘探与生产公司、Noreco 公司和Danoil 提供了北海实例研究的相关资料。ECLIPSE,Petrel,TerraTek,UBI(超声波井眼成像测 井仪)和VISAGE 等是斯伦贝谢公司的商标。
个人分类: 语言文化杂谈|23251 次阅读|2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