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科技成果产业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政协委员建言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瓶颈
lgjszy 2015-3-19 09:23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 李辉      本报记者 李辉报道 2015/3/16  今年全国两会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目前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围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建言献策。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全国政协委员、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邓小刚表示:“ 我国创新成果转化率较低,1985年至今我国已产生专利成果300多万项,但实际转化率不足20%。高校每年的科技成果在6000-8000项之间,但真正实现转化或产业化的不到1/10。” “我国国际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二位,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居世界首位和第二位……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显示,我国有超过324.7万研发人员,居世界首位;研发经费长期处于快速增长通道,超万亿元,居世界第三位;但科技创新能力仅排世界第19位。 “进入21世纪,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式发展,从发表的学术论文看,许多领域都已经走到世界科技研发的前沿,正在从‘跟随者’走向‘并行者’,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也越来越有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田静表示,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的科技产出绝大部分都还停留在发表论文、申请专利、获得奖励等形式化的所谓“成果”上,成为科研单位与高校排名评优最重要的依据,并没有真正转化为国家和人民期望多年的“第一生产力”。 一面是庞大的科研队伍和位居世界前列的专利成果,一面却是尴尬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创新能力的不足。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目前的现状是,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比较严重,相当部分应用型科研成果不为市场、企业所需,没有市场价值,不能产业转化和商业化。 “产生这样结果的根源并不都在于科技界本身,也在于整个社会的急功近利。从政府部门到科研组织、高技术企业直至科技管理和研发人员,对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价值观的认识都还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偏差,致使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成为科技价值链中上下关注、久治不愈的顽症。”田静表示,作为推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出台在即,修订草案在激励机制、考核评价、知识产权等方面均有新的突破,社会各界都寄予厚望。但是如果还是就事论事,不能抓住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症结在于科技价值导向这一根本性的问题,就很难彻底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历史性难题。 科技成果转化“梗阻”急需打破 一边是科研成果走不出实验室,一边是企业盼不来先进生产力,大量科研成果无法走向市场,一直是让众多科研人员头疼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谢商华认为,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多个方面:欠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科技立项、科研考核评价制度;实质上高校、科研院所依法对科研成果不享有支配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现有制度难以激发发明创造人产业转化动力;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有待加强;科技服务市场发育不健全,科技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缺乏系统性且较低端,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机制和竞价机制发育不健全;职业经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普遍存在重研发、轻经营、擅科研、弱管理的现象等。 同时,经济科技“两层皮”的问题长期没有解决。一些高校或科研院所重视用科研成果获得职称评定,却对成果的产品化、商品化观念淡漠,造成有价值的科技成果变成无价值的知识沉淀。 “科技成果转化‘梗阻’在于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全国政协常委、广西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刘慕仁说,目前研发的科技产品在技术工艺、生产模式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没有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难题。 田静表示,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经积累了一大批处于转化应用“门槛”上的技术成果。除了晋升奖励、转化收益等评价激励方面的原因之外,资金链断裂也是转化率低的重要因素。 “我国应努力培育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生态环境。”田静建议,“在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渠道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的同时,瞄准和抓住势在必争的战略性技术和产业方向,尽可能集中国家各方面的科技投入,带动企业与资本市场的金融资源,打通‘中间试验’(规模化生产)等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培育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迈过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的门槛。” 多措并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扩大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实施范围,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职务发明法律制度,使创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国科学院委员会主委王元青认为,政府应该系统谋划重大创新成果的市场化。通过加强政策扶持,给予资金补助和做好咨询论证,推动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研发,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条,尽快占领市场,增加企业利润和政府税收,推动经济发展转型。 “应大力鼓励科研成果处置方式的创新,进一步细化科研人员分享科研成果收益的政策和办法。”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潘复生表示,在鼓励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鼓励科研人员知识创新,注重维护科研人员职务科学发现所产生的合法权益。 “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在科技强国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邓小刚提出四条建议:一是进一步厘清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定位;二是完善高校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三是完善高校自由探索研究支持机制;四是完善高校科技评价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张波表示,科技成果转化要准确定位,并不是让大批量的教师去办企业,而是要促进企业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变为生产力。高校应定位为“把钱变成知识”,然后促进企业“把知识变成钱”。 在资金支持方面,谢商华认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投入,将财政资金主要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资金、贷款贴息、补助资金和风险投资等方面,并出台、落实相应的金融政策,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领域。同时,完善、健全证券融资制度,健全“新三板”市场制度,建立区域性股权市场募集社会资金,回收投资;修改、完善相关税收制度。 “应该彻底改变科技投入中‘重物轻人’的做法。在科技经费的使用中,遵从市场规律,在倡导国家使命、荣誉和奉献的同时,从经费投入结构上充分尊重和承认人才的价值,引导科技人员把精力放回到实质性的科技贡献上来。在现阶段,为了兼顾宽松环境和研发效率,虽然还不宜采用国家事业经费全包人员经费的做法,但是必须允许在项目经费中支出一定的人员经费。”田静表示,具体可以参考行业人才价格,以单位各类人员数为基础,测算和控制单位的工资总额,统筹财政事业拨款与项目经费支出,以项目经费补足单位工资总额内财政事业经费欠缺的部分。除人员工资薪酬外,其他用于学术交流、研讨、发表论文、申请知识产权等围绕人的智力活动的经费预算也宜充分保证,以切实提升研发人员的创新效率和产出。
17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大常委会审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
热度 1 lgjszy 2015-3-3 10:01
来源:中国创新网 http://www.chinahightech.com/html/677/2015/0302/09281666.html 2015/3/2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杨维汉 全国人大常委会2月27日分组审议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很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表示,这部法律的修改加大了对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奖励力度,将会提高科技人员和科研单位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提高其产学研相结合的主动性,这也将有助于中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黄润秋委员说,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现在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做适当修改是非常有必要的,法律的修改一方面是规范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是保障科技成果有序转化。 姒健敏委员说,此次修改,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非常重要,特别是通过修改法律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我非常赞同。 “中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修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是非常必要的。”吴晓灵委员说,“要让科技成果顺利转化,关键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科技成果的权属要明确,二是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要到位,三是政府要为成果转化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草案对于科技成果的权属问题规定得比较清楚,对于科技人员的激励规定得也比较好,比如既规定了激励措施的底限,还规定了可以有其他的分配和激励方式,我认为这样的奖励规定比较好。”吴晓灵委员说。 温孚江委员对修正案草案也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草案规定,支持高校和科研单位人员到企业和相关组织兼职,促进成果转化。”温孚江委员说,“高校坚决不能再经商了,教授就是教授,不能一边在学校拿工资,一边在企业当老总。这个法条要修改。”
141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当技术转移遭遇“死亡之谷”
lgjszy 2012-10-15 08:08
访谈:当技术转移遭遇“死亡之谷” 郑金武 来源 : 生物通网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06-7/200672094851.htm 时间:2006年07月20日 来源:科技时报 “ 我国在基础研究到企业产品开发的过程中,有90%的科研成果死掉了。 ” 最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在 “ 2006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峰会 ” 上说,大量的科研成果湮没在基础研究到商品化的 “ 死亡之谷 ” 中。 “ 死亡之谷 ” 的说法出自美国国立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的一份报告,指的是很多科研成果还没走向市场,就被埋没在从基础研究到商品化的过程中。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梁桂对李国杰的观点深表赞同,他说,一方面我国每年有大量的科研成果产出,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又急需引入高新技术提升竞争力。梁桂建议国内投资应该更多地投向企业的早期创业,更多地帮助技术第一次商品化的过程。 中国不缺乏科研成果 “ 束之高阁 ” ,是对我国科研成果状况最形象的说法。 事实上,我国并不缺乏科研成果产出。据北京市经委经济技术发展中心主任历大汛介绍,北京地区有一定规模的研发机构有2000多家,其中由政府和大学设立的研究机构达700多家、民办科研机构200多家、外资研发机构在北京也有200多家。特别是中科院,在北京有40多个研究院所,覆盖了光学、能源、交通、化工、遥感、生物、电子等许多领域,长期以来积累了一大批科研成果。 但据了解,国内绝大多数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仍然停留在实验室,不能实现市场化和产业化。目前我国每年有科研成果约3万多项,而2000年至2004年,北京企业购买专利技术总数仅为897项。 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上百万件专利技术、科研成果处于闲置和浪费状态。 “ 一些科研人员根本没有成果产业化的意识。宁可放着,也不愿意拿出来共享。 ” 一位来自科技中介机构的人士对这样的现状深表遗憾。 “ 科技资源的优势并没有转化成竞争的优势。 ” 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林耕说,以北京为例,北京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得到政府经费将近40多亿元,技术合同的成交额不到6亿元;研究型企事业单位投入的科研经费将近30亿元,而技术合同成交额也仅区区数亿元。 “ 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不健全,或者未能充分展开。 ” 林耕说,与应用脱节,是导致科研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的重要原因。据介绍,2004年,在京科研单位一共有14314个项目,而跟企业合作的仅507项,占3.54%;转制的院所设立了3000多个项目,跟企业合作的也仅占到17%。总体平均起来,院所和企业合作研发的项目在10%左右。 “ 死亡之谷 ” 埋没90%以上成果 为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近几年来,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支持成立科技中介机构。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技术交易市场的成长。据了解,2003年,国内共签技术合同26.8万项,成交额1049亿元,平均每份合同41万元。200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34亿元,同年从国外引进技术合同7139项,金额达134.5亿美元。我国企业购买技术的支出已经超过了研发支出。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郑吉春指出,当前世界经济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技术创新成果商品化深度、广度和速度的较量。技术转移在推动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环节。 但是, “ 我国在基础研究到企业产品开发的过程中,有90%的科研成果死掉了。 ” 李国杰说,虽然近年来我国技术交易已十分活跃,但技术转移仍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最薄弱环节,我国大量的科研成果湮没在基础研究到商品化的 “ 死亡之谷 ” 中。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也曾指出,我国科研成果大约只有5%能够成功进入市场。据世界银行相关资料表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只有15%,与多数发达国家50%~70%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无法比肩,更与美国、日本80%的转化率相去甚远。 这就意味着有95%科研成果仍被锁在科研单位的抽屉里,我国绝大多数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贡献。 “ 贫血症 ” 导致中小企业高死亡率 梁桂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规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状况,反映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有效性。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有12万余家,从业人员960多万人。虽然此类企业的数量仅占全国中小企业总量的3.3%,却创造了全国约65%的专利发明、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近几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均以30%至60%的速度增长,显示了不容忽视的强劲实力。 “ 技术转移的重点是科技型中小企业。 ” 梁桂说,国际上技术转移的惯用方式是先将技术转移到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大企业往往是技术转移的最后归宿,对初始的技术转移兴趣不大。中小企业平均每个雇员的技术创新成果是大企业的2倍,平均每个雇员所承担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也为大企业的2倍。因其技术创业期的巨大生存压力,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远高于大企业。 但在这些数据背后是中小企业不容忽视的高死亡率。北京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指出,目前中关村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3万家,每年有上千家企业诞生,但也有上千家企业死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许多企业在发育前端严重 “ 贫血 ” ,即缺少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风险资金,结果造成企业胎死腹中或难以长大。 据了解,2004年,金融机构向中关村投入资金500多亿元,因怕担风险,上万家中小企业只获得风险资金40多亿元,其他大部分资金都投向地区的硬件和大企业。由于资金困窘,中关村一些创新水平高但风险大的科技新产品很难产生效益。王小兰说,中关村地区每年推出技术成果上千项而转化率不到10%,如此低的转化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有的风险投资难以满足企业创新的需求。 “ 我们面临着一个大的产业转移期,更多的政策在后端,所以很多政府的服务中心都在后端。 ” 梁桂说, “ 我们更应该关注企业创业的早期。 ” “ 但是中国的资金投入企业早期的仅有5%,大量的资金堆积在后端上市,实际是在投机。 ” 梁桂说,国内大约有150亿美元在随时流动,进入不了企业创业的早端,进入不了技术成果第一次商品化的过程,多数都在股市中圈钱。 政府 “ 推手 ” 助企业成长 事实上, “ 死亡之谷 ” 的现象在发达国家也存在。 但是,发达国家几乎都有面向中小企业的创新法律和力度很大的早期介入政策,使企业的研发成果快速、有效地跨越 “ 死亡之谷 ” 。而当前我国的科技法或经济法多数用于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很少涉及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早期创业活动。 梁桂举例说,美国有小企业创新投资计划,即科技型企业早期投资1美元,政府就补贴2美元,而最终只拿红利的10%。美国政府支持企业前端创新的投资约为800亿美元,支持创业发展的投资为170亿至270亿美元,支持产业化及上市的杠杆资本为600亿美元,早期投资明显大于中后期。 “ 事实上,美国的技术创新政策,90%以上都在集中解决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死亡之谷’。 ” 梁桂说, “ 这块地方风险最高,政府有责任为企业分担创业的风险,给它们种子基金和创业基金。 ” 过去,我们的技术研发、基础研发、产品开发都是政府投资。进入市场体制,政府退出后,对市场失效这一块认识不足,相关制度没有跟上,怎样弥补企业研发投入、怎样弥补企业早期创业的问题并没有好好研究。 所幸的是,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并积极探寻相关解决办法。 “ 十一五 ” 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强技术转移工作的目标。在北京,相关政府部门通过不断完善技术市场的体系,严格技术市场执法,落实技术市场措施,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北京市科委牵头,对技术转移机构予以资金支持。2005年起,北京市科委设立技术中介服务专项基金,使科技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等四类机构得到了支持。 梁桂也表示,今后政府的政策导向将更多地支持企业加强和跨国公司的合作研发。 “ 不仅要造林,还要育苗,以此带动‘十一五’发展,发展我们的草根系统。 ”
个人分类: 技术转移|17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教育报》我校协同创新服务区域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lizg 2012-8-11 10:00
《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我校(浙江工业大学》协同创新服务区域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http://www.zjut.edu.cn/zjutnews/newsDetail.jsp?id=7476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2-08/09/content_75326.htm 8月9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我校以协同创新主动服务区域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报道以《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浙江工业大学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纪实》为题,2800字的大篇幅详细、生动地报道了我校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以“整合资源、深度对接、瞄准前沿”三大举措强力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报道还刊发了我校校长张立彬的署名文章,文章以《协同创新主动服务区域发展》为题,就实施协同创新的意义,我校协同创新的实践与成效,我校下一阶段实施协同创新的战略目标作了精辟的论述。 全文如下: 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浙江工业大学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纪实 ■ 本报记者 朱振岳 通讯员 孙江丽 在不久前公布的2011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奖项中,由浙江工业大学承担和参与的16项科技成果获奖,获奖总数和一等奖数量均居省属高校首位。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浙工大拥有的有效专利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五位。 近年来,浙江工业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学校与各类创新力量深度合作,通过实施“资源整合、深度对接、瞄准前沿”三大举措,走出了有浙工大特色的产学研结合新路子。 整合资源,构建一批学科交叉融合大平台 这是一份让人惊喜的成绩单:由浙江省政府主导、浙江工业大学牵头的“浙江省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经过8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为参与主体的新型产学研战略联盟。自2004年成立以来,该平台完成和承担了国家项目140余项、省部级项目400余项,获发明专利50项,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个化学药品一类新药。 成绩的背后是创新。为整合资源,打破部门、地区和单位的界限,“浙江省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围绕“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建设理念,构建了功能明确的主导、核心、紧密和服务四个运行层次??作为主导层的浙江省各级政府,先后投入1.6亿元建设经费,浙江工业大学与5家参建单位作为核心层,以上市企业为主的35家理事单位作为紧密层,300余家会员单位(企业)作为服务层,四个运行层分工明确,形成了多方协同研发的创新体。该平台负责人苏为科教授说:“该平台充分发挥了各单位在制药产业链上的特色和优势,形成了有机整体和无缝对接。” 在浙工大,还有一块“金”字招牌引人注目,这就是“国家科技部能源材料及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我国能源材料领域第一个高水平的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国际基地。该基地成立2年多来,已开展16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研究经费2860万元,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多项。浙工大依托原有的应用化学、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和机械电子工程三大重点学科,整合相关专业科研力量,成立了燃料电池新材料、光电功能材料、先进电池材料、能源装备特种技术、储能纳米材料等五大研究中心。 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梅新林说:“打破学科间的壁垒,组建跨学院跨学科组织,目的就在于和社会、企业、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协同创新。” 深度对接,形成“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新模式 浙江是制药大省,也是全国原料药生产和出口最大的省份,现有400多家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制药企业,其中七成多企业与浙江工大牵头的“浙江省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更有近30家企业干脆将研发中心建在学校内。该平台也成为推动浙江乃至全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技术支撑力量。 萘普生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解热镇痛药和最畅销的非处方药之一。浙江车头制药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萘普生原料药生产企业,产品80%以上出口。 2006年,“浙江省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与企业达成共识,就萘普生传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关键共性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形成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对项目的研究内容、实施过程、关键问题等进行评估和审定,制定了一套适合企业改造的最优方案。 经过3年多的奋战,项目攻关小组开发了有毒有害物质的绿色替代品,通过对原有生产工艺的绿色化改造,建成了一条低能耗、高质量的绿色生产线。目前,浙江车头制药年产量提高60%,生产成本降低10%以上,“三废”产生量、能耗减少20%以上,实现年产值1.2亿元,年节约成本2200万元以上。 把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用于解决国家重大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是浙工大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校激光加工技术工程中心掌握着激光加工制造的关键技术,这项技术牢牢控制着我国能源、化工、冶金、机械、汽车等领域基础部件制造表面强化的命脉。10年前,该中心姚建华团队深入企业,与企业联合攻关轮机部件激光强化技术与再制造技术,成功解决了汽轮机叶片在表面强化过程中变形、强化深度浅、报废率高和污染大等问题。目前,全国60%以上的工业汽轮机组都用上了这项激光强化技术,技术还出口到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 迄今,浙江工业大学以“学校布点、学院蹲点、学科团队建点”的新模式,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科技服务载体,与省内43个市县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省内外1500多家中小企业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87家企业共建了联合研发中心。 瞄准前沿,围绕产业重大需求做文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名誉校长沈寅初强调,科学研究只有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面向区域、瞄准前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迎来服务社会与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是全球畅销处方药之一,被称为“抗生素中的王牌”和“抗生素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目前抗重症感染和不明原因感染的首选药物,其合成难度大、质量要求高。 从2001年起,浙江省首批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浙工大生物催化与微生物发酵团队开始开发该药物关键的生物催化技术,首创了化学?酶法合成新工艺。团队负责人郑裕国说:“相比国外制药企业全化学合成工艺,化学?酶法有机溶剂使用量减少70%以上,‘三废’排放更少,成本更低。” 目前,该技术已在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产业化,建成了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生产线,出口份额已占我国该品种原料药出口量的90%以上,制剂也已逐渐替代进口产品进入临床使用。 长期以来,我国大宗商业信件处理采用加盖“邮资已付”戳,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邮资管理难度大。后来,我国决定停用“邮资已付”邮戳,改用邮资机处理监管邮资。 2000年初,张立彬教授团队开始研究邮资机,2005年研制成功,2006年开始批量生产。至今,由张立彬团队研发的“三大系列八种型号”邮资机,在全国22个省市的300多个大中城市邮政局使用。 □ 改革者说 浙江工业大学校长张立彬: 协同创新主动服务区域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机遇期。高校必须主动接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集聚资源,瞄准前沿,协同创新,与国家区域发展重大需求“同频共振”。 浙江工业大学一直以自觉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率先建设与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相结合的跨单位、跨学科协同创新平台,通过与行业骨干企业创建创新战略联盟、与地方政府共建创新载体、与企业联建研发中心等体制机制创新,拓展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确立了“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定位,将提升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能力作为学校的发展主线,契合了国家推动协同创新的制度性安排。学校将以深化协同创新为牵引,通过多主体协同、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多技术集成,激活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有效对接浙江“四大国家战略”、“四大建设”和“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力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媒体链接: 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9日头版头条《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浙江工业大学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纪实》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2-08/09/content_75326.htm
2588 次阅读|0 个评论
政府专项资金引导 各地力推科技成果转化
热度 1 lgjszy 2012-6-20 09:56
政府专项资金引导 各地力推科技成果转化 作者:解佳涛 ( 林耕接受采访并审阅修改) 2012-5-14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来源: http://www.chinahightech.com/html/734/2012/0514/153820.html 近年来,各地纷纷通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近日,哈尔滨市政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合作协议书。根据协议,从今年起,哈尔滨市政府将连续3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双方共同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1-2家科技型上市企业。 近年来,各地纷纷通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引导社会力量和地方政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投入,2011年7月中央财政设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并出台了管理暂行办法。 北京技术市场协会顾问林耕表示,专项资金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有助于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而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而设立专项资金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正受到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地方政府积极行动 2011年,德阳市有1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纳入《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品“十二五”培育发展规划》。东方电机、得阳科技等企业实施的8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共获得770万元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一批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在德阳市实现快速转化,为该市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德阳市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该市科技工作的“一号工程”,设立了2000万元的市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明确提出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全力推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资本化和产业化,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寻求新突破,取得新成效,构建起“一手抓研发,一手抓转化”的科技工作新格局。根据德阳的经济发展特色和未来发展空间,德阳市全力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到2015年,德阳市计划实施市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150项,带动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建设各级各类重点科技成果转化平台10家以上,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0家以上。德阳市重大技术项目累计100项以上,技术交易额累计10亿元以上。 为集中突破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解决制约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吉林省从2009年起启动“双十”工程,即每年支持10个重大创新成果转化项目、10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培育具有市场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十”工程启动实施以来,通过政府财政资金有效引导,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愈加显现,优势主导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据不完全统计,2009-2011年,“双十”工程已获专利授权82项,开发新产品95个,制定各类技术标准、企业标准、生产规范等38件;实现工业增加值85.3亿元,产品销售收入70.8亿元,利润16.3亿元。 林耕表示, 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设立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是政府鼓励和支持高校及科研院所研发项目转移到企业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几年我国许多省份提出要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一方面这是整个科技成果产业化链条中的必需环节,另一方面一些省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 政府专项资金引导社会投入 “从国际惯例来看,科技成果从研发、小试和中试再到产业化需要投入资金的比例是1∶10∶100,也就是说如果研发阶段投入资金是1的话,小试、中试阶段就应该投入10,产业化阶段就需要投入100。研发阶段的投入主要是以政府投入为主,产业化阶段主要是依靠企业投入,依靠银行贷款、金融机构的投资,包括民间资本的投入,政府不需要太多地介入。 ” 林耕表示, 关键就是中间的小试和中试阶段的投入,这个阶段的投入对于一般的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而言,风险是非常大的,对于企业自身投入来讲也是如此。这就需要政府资金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适当地吸引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投入。也就是说,当科技成果进入转化阶段,这一阶段的投入是各级政府应当特别关注的。 谈到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政府专项资金的作用,四川省科技信息研究所技术转移中心主任陈红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措施、企业创新的必要手段,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应采取政府引导和社会投入的方式。政府资金的作用在于营造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引导社会投入。具体来说,政府匹配一定的资金,用于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扶持重大专项的成果转化、奖励成效突出的科技成果转化单位(个人)、培养专业化和高端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等。在此基础上,引导风险资本、产业资本或金融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各级政府部门引导支持、财政投入、企业投入、金融信贷、风险投资并行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保障体系,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林耕表示 , 政府投入资金应重点关注两点:一是体现机制的创新、体制的创新。政府所投项目一定要是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所属领域也要考虑,如是否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二是调动高校及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积极性,政府在高校向企业转移科技成果的过程中要给予奖励,如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做得好的高校适当地给予经费支持;对于企业来说,政府可以通过无偿资助的形式支持企业进行小试和中试,可以以政府的资金为主,企业适当投入。 “政府不仅要进行资金投入,更要着力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相结合。” 林耕强调 ,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企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要根据企业和高校的自身利益来选择。产学研结合的形式是根本方向,高校及科研院所把成熟的科技成果一次性地转让给企业后,合作双方也要不断保持联系,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进行培训,高校及科研院所有责任传授相关知识;另外科技成果在转让过程中,也许会出现一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开发,这实际上是给高校及科研院所提出了新的课题。对于这一新课题,企业、政府、高校可以出资进行研发,得到的科技成果再转移给企业。总之一句话,关键是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359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甘肃技术转移工作座谈会成功举办
lgjszy 2012-6-15 16:16
技术转移工作座谈会成功举办 甘肃省科技厅成果处处长张怡静同志,为这次座谈会做了精心的策划和组织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来源:甘肃省科技厅网站 http://www.gsstc.gov.cn/News_Notice/detail.php?n_no=185936 2012-06-14 甘肃省科技厅培训中心 2012年6月12日下午 ,为促进全省技术市场工作,学习先进做法,交流工作经验,由省科技厅成果处主办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工作座谈会在兰州饭店成功举办。省科技厅副厅长毛曼君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在兰州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技术合同登记机构等15家单位的30余名代表参加座谈,省科技厅培训中心负责具体协调和服务工作。 座谈会特邀了国内知名技术市场管理专家、原北京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林耕,为代表们传授经验。林耕教授结合自身对技术市场工作的体会和教训,运用具体数据和国内外案例,生动形象地就技术市场理论、技术转移、专利商用化、北京市技术市场工作的先进做法等进行了介绍,并逐一回答了在座代表们提出的问题。林耕教授讲授内容丰富、视野开阔,对促进全省技术市场工作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毛曼君副厅长做了总结讲话。毛厅长针对当前全省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几点意见:一是加强对技术市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提高技术市场公共服务的能力;三是加强在政策法规和业务管理方面的学习。毛厅长还就“国际技术转移技术项目”等问题与座谈代表进行了交流。 座谈会气氛热烈,代表们畅所欲言,比预定时间超出近1个小时。各位代表争相就关心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请教林耕教授,对更好地促进各自领域技术市场工作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省科技厅培训中心也出色完成了座谈会的前期准备、具体协调和服务工作,确保了座谈会成功举办,达到了预期效果。
个人分类: 技术转移|2377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秋穿梭讲学忙
lgjszy 2011-9-18 15:25
金秋穿梭讲学忙
金秋穿梭讲学忙 金秋时节,我接到了不少 讲学的 邀请,飞来飞去,忙得不亦乐乎! 在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市场管理培训班上讲课 摄影 : 朱奇 第一站: 9 月 16 日 ,福建省莆田市 福建省科技厅举办“全省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市场管理培训班”。 授课内容是 《技术转移与市场管理》, 4 课时。 第二站: 9 月 19 日 ,北京市 北京市科委举办“内蒙古科技人才管理工作培训班” 。授课内容是 《技术转移与人才培养》, 4 课时。 第三站: 9 月 21 日 ,江苏省苏州市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联想学院举办实训班第七期暨天津创业导师班,授课内容是《技术价值的评估》, 4 课时。 第四站: 9 月 23 日 ,北京市 北京市科委举办“内蒙古科技产学研合作工作培训班”。 授课内容是 《技术转移与产学研合作》, 4 课时。 为技术转移穿梭讲学,其乐融融!
个人分类: 教学笔记|25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报道:林耕—北京福建技术合作前景广阔
lgjszy 2010-9-27 11:49
来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15:19 新浪财经 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71214/15194293544.shtml 2007年12月7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 6 18 组委会办公室,联合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共同主办 6 18 品牌发展研讨会。以下为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林耕讲话。 我们国家科技体系最薄弱的环节是技术转移,各大型科研单位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怎么转向政府和企业,这是科技体系必须面对的难题。福建618开创了一个科技成果产业化很好的模式,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做了一些踊跃的探索。通过618这几年在北京的宣传,从2001年到2006年一共有2356个项目从北京流向福建,成交额达20.3亿元。而且这几年是逐步稳步地增长。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京闽技术合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1.吸纳技术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其中,电子信息技术920项,成交额8.47亿元,占福建省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1.71%;新材料及其应用领域技术232项,成交额2.64亿元,占12.99%;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技术269项,成交额2.59亿元,占12.77%;先进制造技术257项,成交额为2.48亿元,占12.21%。 2.技术秘密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主要来源。技术秘密合同697项,成交额7.14亿元,占35.19%。另外一个可喜的变化是,2006年专利技术合同交易额达2551.98万元,比2005年的352.7万元有了大幅的增长。 3.技术服务是吸纳技术的主要形式。技术服务合同1302项,成交额11.58亿,占57.04%;技术开发合同404项,成交额3.86亿元,占19.02%;技术转让合同272项,成交额达3.50亿元,占17.26%。 4.在福建这方面,最大的买主是企业。企业吸纳技术1674项,成交额16.95亿元,占83.51%;事业单位吸纳技术658项,成交额3.07亿元,占14.91%。 5.做为北京的卖方最大的主体不是高校、科研院所,而是企业。福建吸纳北京企业技术1840项,成交额17.76亿元,占87.49%。 6.大项目多。100万元(含)以上技术合同380项,成交额16.33亿元,占80.44%;1000万元(含)以上的重大技术合同35项;成交额为7.14亿元,占35.17%。 如何在北京把618品牌做强做大,方便福建更充分地利用北京的科技资源,为海西建设服务,我提出几点建议: 1.确立京闽科技合作战略,把合作上升到战略的层面上。京闽科技合作在这几年里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利用北京的科技资源从1亿增长到6亿,福建也与北京很多大学、科研院所签订了合作协议,但福建省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目前仅排在21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北京目前也已明确提出要打造全国技术转移平台,建立全国技术交流中心。福建618可以借此良机,与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推动京闽科技合作上升到更高的台阶,促进签订福建省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的科技合作框架协议。 2.在北京选择有条件的单位常设618的办事机构。比如在北京市科委技术交流中心设立京闽618办公室。使这种技术合作组织化。 3.搭建京闽技术转移平台。这可以包括展会、网络等,保证疏通渠道。 4.搭建京闽技术合作的信用体系。这是从微观角度做强618品牌的一个方面。 5.京闽两方联手建立虚拟的工程工业技术研究院。类似于台湾工研院,可以把一些实验室的技术进行工业化集成和工业性的开发,然后再转到企业去。这是我们现在非常缺的一个环节。 6.设立京闽技术转移专用基金,在财政上,包括税收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 7.组织专家学者针对京闽科技合作,针对海西的发展设立一个课题,对京闽技术转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调查、研究。理清双方的 资源优势 ,有选择性地开展对接活动。
个人分类: 技术转移|19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原创]合成生物学与绿色制造—我国如何从甾体药业大国转变为甾体药业强国
热度 1 yangsk 2009-3-10 11:32
众所周知,我国科研院所过去数十年来积累了不少技术成果,特别是过去二十多年来的几个五年国家攻关,从层层高管到基层团队,各路人马竞相出台,均都气壮如牛地声称要把科技成果产业化,到头来确实播下去的时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我国甾体药业为例,自从 1958 年以来的过去 50 年,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共甾体药业大国。原料药的总吨位数早在 20000 年已占有全球 400t/a 的 1/3 份额,但多数为低档次产品,被发达国家几家公司牵着鼻子走。调整产品结构,促进技术进步,自九五以来完全放任自流;其后的薯蓣种植炒种热,皂素价格大起大落很伤农。科技进步在浮躁心理支配下难有作为。长期以来依靠单一薯蓣皂素的半合成生产工艺,已经给我国的甾体激素药物国内外产和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行业技术进步无从谈起,仍然是驴推磨似的原地转圈。例如,仅以占甾体药业大头( 70% )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生产工艺的瓶颈生物发酵工程一直远远落后于人,长期以来难于解决。近年国外开辟新资源的研发甾醇生物降解已取得突破性进展,部分得以工业应用,但我国尚无多大起色,虽然已有所动作,但仍旧如京戏三岔口单打独斗,成效难于评估,更谈不上创新突破! 笔者建议,若要有所作为,奉劝我国的甾体药业企业,要平静地面对企业研发力量的薄弱的现实,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在全盘规划的基础上,选择出够资质的院所科研机构与相应的企业研发中心协同攻关,立足当代合成生物学高标准基础上,一步步实现我国甾体药业的绿色制造。体现在节能降耗、工艺先进,实现半合成原料多元化(薯蓣皂素、蕃剑麻皂素、甾醇降解的 AD 、 ADD 、 9 a -OH-AD ),尽快达到使我国从一个甾体药业大国转变为甾体药业强国的目标,正在体现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最后列出一个笔者过去近 40 年职业生涯归纳的一条研企成果产业化的倒三角四、三、二、一过程律: 沟通 理解 支持 合作 资金 技术 市场 甲方 乙方 项目 同时,读者如有兴趣,请参阅笔者的一篇论文 关注发展本土甾体资源 均衡发展我国甾体药业
个人分类: 科技评论|535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