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气候历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作大学问的困惑
热度 28 fpe 2015-5-18 05:14
作大学问的困惑 最近看了一本 Brooke 写的最新关于气候作用的历史书《The Climate Change and the Course of the Global History》,纵横开阖,令人眼界大开,绝对是大手笔的代表作。看完之后,掩卷长思,说说中国人作大学问的困境吧。 我们总是说炸药奖和钱学森难题,可是这个大学问的研究那么容易解决吗?除了在几个新兴的领域,中国有几位科研牛人,在常规领域,很多人并没有入围,而在大学问领域,中国贡献更少。关键的原因是: 1. 现在作研究的前期积累太大,写一篇文章需要看 100 篇类似的结果;写一篇综述或专著需要看 500 篇以上的文献阅读量。想想牛顿同学,啥都不需要看,直接推导公式,多方便呀!所以,你看古人那么高大上,伟光正,青杰千,他们的优势在于,随便开垦,都是处女地,随便写写,都是开山作,是我们当代人不够聪明吗? 2. 我们总吹嘘中国的数学教育比较厉害,问题在于,国内大学的数学训练灌输,并没有解决好有针对性的数学教育。也就是说,我们对于自己的特殊学问仍然缺乏有力的数学工具。这一点,是因为我们的老师并没有原创知识,所以他们教不出有用的工具和技能给我们。这一点,看老外的历史学著作,看人家眼花缭乱地引用数据,我们感到纳闷。为啥我就总结不出来,绝不是数学能力不够的缘故,而是见识不足,不知道如何下手。我国历史学家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模棱两可的数据,叫我们如何引用呢? 3. 作研究要想出头,得作研究范式的突破。可是这个世界是太多作常规科研的学者所组成的,他们能接受你的范式突破吗?越是稳定的领域,其权威越不能接受突破。所以,在工程领域,突破很难进行,关键是发表的阻力(同行的排挤)。我们大学教材对常规范式的教授都会产生问题,如何面对范式的突破? 4. 国内的大学教育,最缺的是什么?缺乏通识教育,或对人类文明经典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是否正确姑且不论,其不当之处在于排挤了人类社会其他优秀的精神遗产,如马尔修斯人口论,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达尔文的进化论,亨廷顿的气候论,熊彼得的创新论,韦伯的宗教伦理、柏拉图的理想国、施特劳斯的人类学、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这些人类文明的精神遗产,被老马批判以后,被老马的门徒修改之后,就失去了应有的地位,以至于我们在人文和思辨领域比不上国外的同行。我看人类历史的最新进展,老是觉得自己短缺很多起码的入门常识,想当年咱《哲学常识》(马克思主义原理)是合格的,为什么跟不上外国的哲学观?马克思在经济上的贡献,未必超过亚当斯密。也许是我们不够聪明,但作学问,尤其是作大学问背后的哲学观和理论基础上,我们比老外要输在起跑点上。这是人文科学基础薄弱的后果。 5. 看中国电影,开口是中国,闭口还是中国,对中国人而言,中国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中国。问题在于,这个世界的评分标准不是中国人定的,所以有意无意宣传集体为本的中国电影很难获得以人为本的世界各民族的认可,这是世界观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除非是那种特别特别中国的电影,也许会得到猎奇者的另眼看待。问题在于,我们对世界和平的贡献在哪里?我们和世界其他民族的平等体现在哪里? 6. 现在总是说要创新。社会需要是创新之母,社会文化是创新之父。由于问责制,我们看不到社会的需要到底是什么;由于人祸论,我们的社会文化是反对调查真相的。所以创新之果先天发育不足,怎么会凭空落下呢?一个学者的最大的迷茫,是看不到社会的需要和被社会文化的驱赶,导致不能自由从事心爱的研究工作,这是对人才的浪费,也是对世界科技事业的浪费。如果不是中国文化的强力阻拦,中国可能会对世界科技贡献更大更多。 顺便说一下,我说的大学问,不是那种基于风水或易经的那种大而化之的学问,而是像达尔文、魏格纳、古尔德、克拉克、戴蒙德那样提出改变人类世界观的知识体系。这种体系一旦得到认可,会产生一系列的回响,推动整个领域的整体进步。钱学森虽然也想推大学问,比如他的大成智慧说,但他没有做到创立体系和被人接受,所以钱学森本人也达不到“钱学森之问”的标准。当然,这是我的看法,不代表官方意见。
个人分类: 消防以外|8381 次阅读|50 个评论
另眼看王朝更迭的气候规律
热度 24 fpe 2014-2-12 11:28
另眼看王朝更迭的气候规律 最近,笔者根据《中国火灾大典》中的 4 万次火灾,《中国消防通史》中的历代防火措施,《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的气候表现和《中国气 象灾害大 典》中的灾难结果,总结出中国 2900年的火灾气候周期律,基本规律是60年的气候周期,包括30年暖相,30年冷相,历史火灾和防火措施的作用是微调某一周期的峰值年份。拿该周期年表来认识中国的朝代更迭历史,非常有趣,这里来分析一下。下表是我根据气候周期表(根据历代火灾与防火措施已经制定)确认的中国朝代更迭时的气候特征。不是根据气候找证据,而是根据气候周期性结果来考察历史 王朝更迭的规律和 真相。 朝 代 起 讫 气候特征与判断依据 都 城 今 地 夏 约前 2070—前1600 安邑 山西夏县 阳翟 河南禹县 商 前 1600—前1046 亳 河南商丘 殷 河南安阳 周 西周 前 1046—前771 1046大约是可以认定的冷相周期(前886年)之前的160年,估计是暖相周期。前771年肯定是冷相,因为这是886之后的115年,是共和十四年(前828)大火之后的57年,是典型的冷相气候( 前 778,“六月陨霜”) 。 镐京 陕西西安 东周 春秋时代 战国时代 前 770—前256 前770—前476 前475—前221 前 476年是冷相气候(前473,姑苏台之焚。484,越国大饥。470,絵水绝于梁。)。前256年估计是暖相,因为吕氏春秋对暖相火灾规律的描述符合暖相气候。 前221是冷相气候(前226 , 吴小城照晏灾。 公元前 227 年,关中发生雪灾,大雪平地深二尺五寸。 230灭燕,228大饥。前220,大雨雪,深二尺五寸。) 洛邑 河南洛阳 秦 前 221—前206 公元前 206年应当是暖相,这是根据前后规律插值的结果,缺乏证据。 咸阳 陕西咸阳 汉 西汉 前 206—公元8 公元 8年是暖相,(公元6年罗马大火,11年,黄河在河南省濮阳县决口,) 长安 陕西西安 新 公元 8—23 公元 23年是冷相,(公元27年罗马消防改组扩容,显然是冷相火灾太多,显得人手不足) 东汉 25—220 206年是典型的冷相(曹操禁寒食令),225年淮河结冰。 洛阳 河南洛阳 三国 魏 220-265 265年是冷相(254,马均改造踩踏翻车。268,《泰始律》对失火的控制。269, 天火烧万余家,死者 700 人。 ) 洛阳 河南洛阳 蜀 221-263 263年是冷相,原因同上。 成都 四川成都 吴 222-280 280年是冷相 ,原因同上。 建业 江苏南京 西晋 265-316 316年是冷相( 322年,长江流域发生冬旱,川谷并竭。330, 旱,天下大饥。336,渤海湾三年结冰。323, 饶安、东光、安陵三县火,死者万五千人。 328~349,石勒禁火,百姓苦之。) 洛阳 河南洛阳 东晋 十六国 东晋 317-420 420年是冷相(425~453,刘道隆,失火免官。428,大旱。 432 年,春,江苏遭遇冰雹袭击,伤牛马,杀禽兽。 428,京师大火,遣使巡慰账赐。 ) 建康 江苏南京 十六国 304-439 439年是冷相,原因同上。 — — 南北朝 南朝 宋 420-479 479年是冷相( 476 年, 8 月庚申日,山西普遭雹灾,平地积雹子数尺,草木庄稼都被摧毁。癸丑日,河北北部遭冰雹袭击,大的雹子有方圆二尺大小,并有人员伤亡。 479 年, 7 月,甘肃、陕西、宁夏等地区发生霜灾,禾豆尽死 ) 建康 江苏南京 齐 479-502 502年是暖相( 500年,7月,黄河大水,平地水深一丈五尺,山东、河南民居被淹没者十之四五。503年,6月乙巳日,山西汾州遭冰雹袭击,草木野兽尽死。7月甲申日,暴风并冰雹,起自山西汾州,经河南、山东兖州,直到江苏徐州为止,广十里,所过草木尽毁。505年,2月癸卯日,龙卷风起于北魏柔玄镇,席卷河北北部,甲辰日,由营州入海。) 建康 江苏南京 梁 502-557 557年是冷相(554,江陵大火,失在妇人,斩首尸之。 563 年, 2 月,河北、山西大雪成灾,南北数千里平地积数尺,白昼降霜。) 建康 江苏南京 陈 557-589 589年是暖相(582~589,“江南土薄,舍多毛竹”火攻江南。) 建康 江苏南京 北朝 北魏 386-534 534年是暖相(521,建康琬琰殿失火,烧三千间。527,瀛洲大火,烧三千家。534,洛阳永宁寺火。537,巨象至安徽亳州。) 平城 山西大同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550年是冷相,同上 邺 河北临漳 北齐 550-577 577年是暖相,同上 邺 河北临漳 西魏 535-556 556年是冷相,同上 长安 陕西西安 北周 557-581 581年是暖相,同上 长安 陕西西安 隋 581-618 618年是冷相( 602年9月,黄河中游发生水灾。612年,天下大旱,疾疫横行,死者众多。617年,天下大旱。621年,天下大旱,关中接连7个月滴雨未下。 ) 大兴 陕西西安 唐 618-907 907年是暖相( 891,时风雨大至,延烧民居百间,人多焚死。 910,杭州两次大火。891,大风大雨。910,雨水太多.) 长安 陕西西安 五代 十国 后梁 907-923 923年是冷相(929,河南汝州大火,烧绿林军营五万余间。938,襄州大火, 汴 河南开封 后唐 923-936 936年估计是暖相。 洛阳 河南洛阳 后晋 936-946 946年估计是暖相 汴 河南开封 后汉 947-950 950年是暖相。 汴 河南开封 后周 951-960 960年是暖相( 955年, 《京城别筑罗城诏》。 开宝 ( 968年~976 年 ) 初年,南汉后主刘鋹广置 “防火大桶”。 952年,6月丁酉日,成都发生水灾,大水入城,淹死5000余人。953年6月,汉水发生水灾,洪水涌入襄阳城,城内水深五尺,仓库被毁,居民溺死者众多。954年,正月,黄河决口,水势弥漫数百里,淹没人畜、民田、房屋不可计数。 960,水灾。961,旱蝗。) 汴 河南开封 十国 902-979 979年估计是冷相。 — — 宋 北宋 960-1127 1127年是冷相(1111,太湖结冰。1110,福州寒潮。1120,久旱。1118,后宫大火,烧房5000间。1128,松江大火。1127年,黄河没有挡住金兵,因为结冰。) 开封 河南开封 南宋 1127-1279 1279是暖相( 1268年,永州火,越保安津舍,火飞焰过江。 1268~1292, 元朝在西安和河内重开竹监司(因为气候变暖)1257,理宗批准两丈防火间距。1271,静江(桂林)望火楼。1263,镇江府学渊堂“凿池蓄水,以备不虞” 1282/1291,海鳅兆火)。 临安 浙江杭州 辽 916-1125 1125年是冷相,同上 皇都 ( 上京 ) 辽宁 巴林右旗 西夏 1038-1227 1227是冷相(1225年5月9日,杭州最晚降雪记录。1219年,成吉思汗出征前夏天下雪。1229年 ,徽州袁甫 预防火灾。) 兴庆府 宁夏银川 金 1115-1234 1115年是冷相(1110年福州寒潮冻死荔枝),1234年是冷相,同上。 会宁 阿城 (黑龙江)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元 1271-1368 1368年是冷相(1358,浙江缙云火,庐舍俱尽。1363,广西贵港大火。1368,南京火。1370,桂城大火。1371,南京大火。1360,京师大饥疫。1368,京师火灾,八方水旱。) 大都 北京 明 1368-1644 1644年是冷相( 1628 年,华北大旱,赤地千里。 1637——1643 年,天下连年大旱,农民起义之火燃遍华北。) 北京 北京 清 1644-1911 1911年是冷相(1911年5月8日 是吉林“火烧船厂”, 1910年美国最大规模的野火Big Burn) 北京 北京 中华民国 1912-1949 1949年是暖相到冷相的过渡(1949年9月,重庆大火是暖相大火。1953,香港石硖尾(Shek Kip Mei)大火是冷相大火。) 南京 江苏南京 以下是我根据上表的结果,对历史做出的观察,解释和推论。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以下的规律:改朝换代通常发生在冷相。 冷相是推翻(革命),暖相是继承(政变), 这是大趋势。对于火灾规律来说, 冷相多点火,暖相快蔓延 ,所以我可以从火灾读出气候信息,当然需要前后加以校验,并用当时当地人的(防火态度与)感受加以修正。 西周到东周的变化,是典型的冷相气候。再过 20 年,气候转暖,罗马就建城了。可是当时的冷相气候高峰,北方的胡人受不了了,于是第一次胡人乱华,发生在公元前 771 年。 秦皇统一天下,各国都没有能力组织抵抗,似乎是粮食不足。 “ 风萧萧兮易水寒 ” ,不但是易水,天下都是如此。大秦帝国的灭亡,似乎没有气候的影响。这是暖相气候中发生的革命(陈胜吴广暴乱是因为大雨失期,典型的暖相气候表现),比较特殊。 汉代王莽上台前后,差别很大。他能够上台,与他的治国平稳有关,也是暖相气候的贡献,暖相气候风调雨顺,显得他治国有方。他篡位不久,推行他的儒家治国理念,试图恢复儒家在刀耕火种社会的一些作法,开历史的倒车。可是当时的气候在变冷,饥荒在增加,所以王莽的改革无法推行下去,因为他在错误的时段推行落后的办法,结果就是饥荒和暴乱。许靖华曾经指出,公元前后有温度降低,我认为至少进入冷相周期的自然表现。 东汉政府的垮台,显然与黄巾军暴动有关,而黄巾军暴动,又是气候变冷的结果。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曹操 206 年颁布“禁寒食令”的主要目的,就是因为天气太冷了,寒食对健康有害。我的历史气候周期年表,特别重视当时人对火灾的看法,因为对火灾的看法,就是对气候的看法。 三国统一,都是发生在冷相周期。 268 年颁布的泰始律,对失火的管理是非常独特的( 5 千年只此一次,以前都丢失了,没有记录),因为当时仍然有不少地区刀耕火种,需要控制火源。 南朝 4 代的存活周期,不是 30 年(半个周期),就是 60 年(完整气候周期),显然他们的政府不熟悉应急管理,对于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准备不足,导致被人顺利篡了位。 隋代是通过篡位上台,所以对于气候不敏感。隋文帝治国有方,其实也有暖相气候的贡献。隋文帝开创的平粜制度和粮仓管理办法,让杨广挥霍,也让诸多的起义者收益,其实他们都是受益于暖相气候带来的风调雨顺。隋代的富足(气候暖,人口少,资源多),在中国 5000 年历史上都是少有的,千年难遇的好机会。 杨广运气不好,他以为可以大展宏图的时候,气候不作美,他的征朝努力,毁于气候不力,而他动用的民工太多,又导致收成不利,于是被表哥李渊占了便宜。 安禄山造反发生在 755 年,应当是冷相气候。可是冷相不明显,因此全国农业富足,地方积蓄很多,大家都不愿意造反,所以安禄山造反不成功,因为冷相气候不明显。 751 年,西安皇宫可以种柑橘,当时的暖相气候可以想见,而按照气候的规律性,当时应当是是冷相周期。 唐代最后 30 年是暖相气候,可是暖相气候造成的多雨,也导致歉收。 880 年开始的的黄巢之乱,与英国 872 年的宵禁令相呼应,所以是冷相气候的尾声。但唐代最后 30 年的多雨导致的歉收,也是导致灭亡的原因。唐代的气候整体是温暖的,所以唐代的基调是穷兵黩武,打打杀杀。 宋代赵匡胤是通过内部政变上台,典型的暖相气候,所以选择火德。宋代首都缺乏天险,只好大规模驻军(人口密度增加,廉价劳动力增加),间接导致宋代首都的消防事业异常发达,因为宋代职业兵,是廉价劳动力。 北宋灭亡,有北方暖相气候的贡献,女真部落在暖相气候崛起,先灭辽,乘势灭北宋,有些偶然因素(宋徽宗的决策失误)。由于南方风调雨顺,所以南宋政权能够继续稳定存在 152 年(起于暖相,终于暖相)。 元代崛起于暖相,因为他们不需要利用宋朝内部的内乱,元军完全依靠军事实力把宋军打垮。不过,暖相气候带来的另一个附带结果是飓风(即日本人口中的 “ 神风 ” ),打破了忽必烈成为海洋大国领袖的渴望。 明代仰赖冷相气候发动的起义( “ 高树墙,广积粮,不称王 ” ),显然利用了元政府的应急管理不力,加上天灾造成的明教流行,从内部推翻了元政府。 满清崛起于暖相气候时段,可是该暖相气候时段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表现异常,表现为冷相特征,两次 “ 八年大旱 ” 和瘟疫流行,摧毁了明政府的抵抗实力。顺治末康熙初年的城市大火,与 1666 年伦敦大火一样,是典型的冷相火灾。康熙是个大麻子,导致大麻子的瘟疫(天花),与 1665 年困扰伦敦的鼠疫相呼应,所以满清崛起于暖相,收官于冷相,满清政府的应急管理搞得不错(与晚明南方小朝廷相比),所以能够在冷相气候中生存下来,维持 266 年的江山一统。 自从 1882 年的杭州三把火,中国就进入冷相周期,到 1911 年的吉林大火,本来冷相周期快要结束了,可是满清政府已经支撑不住了(还是应急管理制度不灵光),因为一件小事(四川铁路),满清政府垮台。再坚持两年,或许民国政府的 “ 黄金十年 ” 属于满清政府的回光返照。 二战的气候特征一般认为是暖相。可是韩战的气候特征大家都认为是冷相, 1949 年大约是过度时期,既有美国 1949 年野火泛滥(暖相),也有 1955 年中国冷相大火泛滥。如果不是气候变冷,韩战或许我们会赢,因为天气总是站在后勤保障好的一方。重庆大火是暖相,因为其发生时间和火灾蔓延规律,符合吕不韦的 “ 孟秋之月行行夏令,則 多火災 “的观察,因此气候特征应该类似。所以, 1949 年政权易位,实属偶然。从气候角度来说,老蒋真的不该如此早地垮台。 建国一甲子,气候满周期,当前的火灾气候形势和灰霾形势,与 1953 年差不多。所以我们需要更深刻地体会古代的气候周期性,认清冷相周期 “ 广积粮 ” 的目的,避免古代朝代兴衰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说来说去,都是政府的应急管理问题,预报成功,管理有方,就能够顺利度过气候带来的挑战。否则 14 亿人口的灾难,对中国、对世界都是一次大灾难。中国出版了无数的灾难史,气象史,就是缺乏一整套完整的理论来解释这些历史经验。竺可桢试图用一个世纪以上的时间尺度来考察气候并观察历史,结果产生了大量的学术争议和漏洞。在这里,我用当前学术界非常流行的太平洋十年涛动理论( 60 年的气候周期),以及历代的火场规律来解释 3000 年中国文献气候史,聊胜于无。这里笔者用古代的火场特征和防灾对策来解释历史,纯属一家之言,是否管用,还看读者是否有足够的兴趣读完。不要在一两条史料作无谓的争论,因为气候有时候发生异常,怎么解释都可以,关键是,是否对所有的时段都能说得通。这里,我用古代火灾的案例,大致可以对气候造成的灾难能够说得通,也算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另一种解读。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8825 次阅读|4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2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