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南中国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981”开钻——南海油气资源之三大科技命题
lindasmile 2012-7-11 15:02
2012年5月9日9:30,中国首座代表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第六代半潜式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以下简称“981”)在南海正式开钻。这是中国首次独立在南海深水区进行油气勘探开发。南海资源开发与南中国海领海争议息息相关,因此牵动国人神经。政治因素之外,单就油气资源开发而言,亦有许多重大科技问题包含其中。近期在中国科协主办的以南海资源为主题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科技导报》记者就收获了3个与南海资源开发相关的重要科技命题。 资源丰富源自被动大陆边缘 目前世界上深水油气资源的热点区域,如墨西哥湾、巴西东岸、西非等均集中在大西洋沿岸。为什么属于西太平洋海域的南海会形成如此丰富的油气资源储藏呢?专家表示,因为南海与大西洋成因类似,都属被动大陆边缘,对油气资源形成和储藏特别有利。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方之乔介绍了两点原因。首先,被动大陆边缘深海扇比较发达,后者正是油气开采的重要地区之一。大陆上的剥蚀区沉积物经过剥蚀之后被河流体系带入海洋,首先在河口浅水地带的三角洲、陆架把沉积物堆积下来,然后经过一个坡带很快达到深海二三千米甚至更深地带,形成深海扇。大西洋作为被动大陆边缘,大陆地区和深海基本连在一起,中间无板块边界,沉积物从陆地上剥蚀下来直通海底,极易形成深海扇。 被动大陆边缘还有另一好处,此处所有的深水区、半深水区早先都是陆地,海水进来变成陆间裂,最后变成海洋,所以保存着包括大陆时期沉积,河流、湖泊沉积,河流河口三角洲的沉积,濒岸、近岸的沉积等各阶段沉积,最后流入深海,可以说保持了一整个沉积体系。不光有储油层,还要有能将有机质转化成石油天然气的生油层,才能构成一个具有规模的油气藏。 据方之乔介绍,南海虽未开张到大西洋的规模,但它的裂开方式、演化方式、形成过程和大西洋比较接近。南海浅海地区的泥沙、浊积物,在海啸、波浪、地震等因素作用下,失稳而泻,从坡上直达深海地区,形成深海扇,这种机制对石油天然气形成和储藏非常有利。不过,南海也有不利条件,大西洋两岸盆地生成石油的年代主要是在8800万年前,而南海的开张充其量是在4000万年左右,错过了最利于生成石油的时代。好在南海构造复杂,其构造过程比大西洋多了一个轮回,叠加上一层动力机制,这一点有利于南海油气资源生成。 南海未来资源之星:可燃冰 地球能源进入后石油时代,各种有限的能源正在日趋减少。未来能源的危机如何应对呢?可燃冰目前被认为是最有希望解决问题的未来能源之星。 可燃冰的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外观似冰,高压下可在10℃左右以固状存在,由水和甲烷共同组成,可燃烧,是一种凝固汽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张洪涛介绍,全球有116处发现可燃冰,大多数在海洋,其中包扩中国南海。“在南海找可燃冰大有希望,我们对全海域可燃冰资源量粗略估计是690亿吨当量(笔者注:可燃冰储量有不同算法,该数据有待进一步研究),南海占大部分。” 据悉,中国科学家2007年在南海水深1000多米下首次采到天然可燃冰样本,“区域是15平方公里,质和量都非常优越”。张洪涛表示,现在要做的是精确掌握南海可燃冰的储量、分布、厚度等。特别是可燃冰开采以后引起的环境变化,需要进一步研究。2011年,中国科学家启动了可燃冰成矿规律的新一轮研究项目,2012年将再次对这个海域进行精确测量,如结果利好,2013年有望再次开钻以获取新的可燃冰实物样品,并在此基础上求得储量。 不过,方之乔教授也指出,可燃冰在海洋中广泛存在的可能性的确很大,但他比较忧虑的是,其分布可能较分散,不容易集中开采。另外,可燃冰在条件不稳的情况下很可能挥发,因此开采时会否造成海底的滑坡和坍塌等地质灾害,都需要慎重考虑。 深水开采关键技术指标:深度 “981”钻井平台的开钻,之所以被称为我国深水战略迈出的坚实一步,主要原因在于其最大作业水深达到3000米。 据悉,早在1983年,我国就具备了300米以内水深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和生产能力。但20多年来,由于缺乏深水勘探开发的大型装备,大规模的南海深海油气开发还无法全面展开。在“981”建造之前,国外深水钻井能力已达3052米,而我国海上钻井能力最大作业水深约505米。“981”标志着中国终于有能力进军深海油气。可见,深度是深水油气开采的决定性指标,为什么深度开采特别困难呢? 深度开采的困难之一来自钻井过程。据《科技日报》报道:水深增加,海底温度低,井底可能高温,给钻井作业带来很多问题;浅层的疏松地层和不稳定海床、浅层水流动等易导致地质灾害风险;地层的破裂压力梯度降低,致使破裂压力梯度和地层孔隙压力梯度之间的窗口较窄,极易发生井漏、井喷等复杂情况。 另据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田纪伟介绍,深海勘测对仪器也有特殊要求,要耐高压、耐低温、耐腐蚀,尤其深海温度一万年变化1‰℃,所以要求传感器精度非常高。另外,水深每下降1000米,都相当于技术方面更高一级的严峻挑战,且随着深度对技术含量要求的提高,成本也会逐级增高。 “我国海洋技术研究起步较晚,通过15年的努力,和国际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不过在传感器、平台技术方面与国际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希望尽快在国家重大项目支持下赶上来,能够100%或者90%用我们自己的仪器来开展海洋技术研究。”田纪伟表示。■
个人分类: 专业文章|28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孙力舟:历史视野中的南中国海争端
whyhoo 2012-6-30 22:25
2012年4月起,南中国海迭起波澜,中国海监船与菲律宾军舰之间在中国中沙群岛黄岩岛附近海域的对峙持续了一个多月。6月初,又发生了两起外国炮艇在中国的传统疆域线内追袭、扣押我国渔船的事件,都被中国的渔政执法船化解。然而,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屡屡给东南亚国家撑腰的背景下,今后类似事件很可能继续发生。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激化南海冲突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规定"各方承诺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包括不在现无人居住的岛、礁、滩、沙或其它自然构造上采取居住的行动,并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它们的分歧"。此后,南海局势一度有所缓和。 但从2009年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逐步从伊拉克抽身,战略重心东移,南海局势更加复杂化。2009年春,有几件事引起中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先是2月中旬菲律宾通过《领海基线议案》,把中国南沙群岛中的黄岩岛等岛屿和礁石划在本国领海基线之内;马来西亚总理也在3月初登上南沙弹丸礁宣示主权。接着,与菲律宾签订有共同防御条约的美国,加强在南中国海的活动,3月8日发生了美国海军监测船美国海军监测船"无暇"号与中国舰船之间的海上对峙事件,这次事件和2001年4月1日的中美撞机事件有不少相似之处,世界上敢于这样对付美国飞机舰船的,恐怕没有几个国家。最后,3月中旬,中国最大的渔政船抵达西沙永兴岛,开始执行对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渔业执法任务。此后,2009年7月,希拉里在曼谷高调宣布,美国将"重返"亚洲,亚洲事务将在美国议事日程中处于更加突出的位置。 2012年春夏的南海局势,可以看做2009年春以来事态的发展,恰好涵盖了南中国海问题的三个方面:南中国海上的岛屿和礁石究竟属于哪个国家?外国的武装力量可以在南中国海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外国的民间力量可以在南中国海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有一种说法认为,南中国海问题是随着20世纪70年代当地发现大量油气资源,开始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之后,才浮出水面的。其实,这一问题在殖民列强扩张,按照欧洲模式重塑东亚的国际关系秩序的时候,就已经出现。近年来南中国海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对油气资源的争夺外,还有更复杂的原因。探究这些原因,就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些,从南中国海争端还不存在的古代谈起。 古代南海诸岛由中国管辖、各国共同开发的历史经验 古代,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南中国海处于事实上的由中国管辖,周边各国的渔民共同开发利用的状态。那时,主权、边界等的观念还不明确,南中国海周边的政权大都是中国历代皇朝的藩属,有些地区甚至没有形成比较完备的国家政权。陆上的疆界往往都不太明确,古代各国君主们更看不出有什么必要在海上划定明确的界限。当然,根据赵汝适的《诸蕃志》的记载,早在唐朝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中国已经将南海诸岛收入版图,清朝前期更是将其绘入各种版本的全国地图和广东省地图。中国历代水师都在南海诸岛巡防,周边各个政权从未提出异议,按照今天的国际法术语,这相当于对中国拥有主权的"默示承认"。同时,各国渔民都在这个区域捕鱼、采珍珠,彼此和睦相处。当时限于各国的人口密度、航运技术和捕鱼技术水平,即使各国都敞开捕鱼,也不会对渔业资源造成破坏。加上"怀柔远人"思想的作用,中国巡防水师只是缉拿海盗,从未有驱赶别国渔民之事。因此,古代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对于南海诸岛的主权和资源的开发权,都不存在争议,也就谈不上"搁置争议",这种状态,可以说类似于一种朴素的"主权属我,共同开发"。 然而,南海诸岛在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古代的技术水平和政权统治能力,以及缺乏安全威胁的状态,使得古代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行使缺乏一些主权行使中常见的要素,如一定规模的定居人口、驻军、征税等等。 造成这种状态的最重要原因,是南海诸岛的战略意义在古代并不显著。虽然中华大家庭内部的割据政权之间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海战,也曾有过纵横驰骋数千里的孙恩-卢循海上起义军,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更曾7次从南中国海这里驶过,但是中国古代从总体上看长期处于有海无防的局面,这是因为在秦统一中国后的一千多年里,没有一个敌手具备从海上袭击中国的能力,因此中国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些相对远离大陆、补给困难的岛屿驻军,对来自海上的侵略者进行预警或拦击。即使在倭寇肆虐的时期,沿海广建卫所炮台,南海诸岛因为不是倭寇来犯的方向,也没有进行防务建设。 因此,古代南海诸岛由中国管辖,沿岸各国共同开发的状态,既有质朴和谐的一面,又有主权行使过于简陋的一面。这种状态,既抵挡不了近代列强的侵犯,又成为今天一些国家称这些岛屿历史上为"无主荒岛"的借口。 守岛、护渔、反侦察--国际法引入后中国近代的前沿海防 以近代欧洲兴起的主权观念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一个最显而易见的内容,就是要把世界上的每一片土地都涂上颜色,而且只涂上一种颜色,像当时科学界流行的那句"自然界害怕真空"那样,把归属不明确的土地分给每个"文明国家"。这种简单划一的边界观念,未必比充分考虑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古代东亚秩序更高级,也未必更有利于消弭冲突;但根据强权就是真理的近代国际政治逻辑,以炮舰为后盾的"武器的批判"总是比此时仅剩下礼仪支撑的"批判的武器"更加有效。最终,不管是晚清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还是日本明治时代的"和魂洋材",东亚每个古老的国家都在按照西方的方式重新确定疆界和对外关系原则。一些从威斯特伐里亚体系看来非常奇怪的政治实体(比如同时向中国和日本萨摩藩称臣,又能独立和美英法签订条约的琉球王国)走向灭亡,或者经历浴火重生的阵痛之后,变型为现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 近代的中国,就是后者的代表。中国人在与欧美列强的交往中,尤其是在对国际法的学习中,开始将对岛屿归属的公开宣告、专有的管辖权和排他性的资源开发权等理念,运用于海疆的治理中。我们最近看到的中国政府对菲律宾所做的岛屿归属的交涉,对美国军事侦察的抵制和对渔业的管理,即"守岛、护渔、反侦查",已经在晚清时代全面展开。19世纪末,清朝水师已经形成了对南海诸岛比较完善的防区划分和巡逻制度。1883年,德国对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等岛屿进行测量,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广东地方政府向德国提出抗议,德国中止测量。1902年,清政府在西沙立碑。同年,中国官员出示历史地图等资料,对日交涉,收回了被日本占据的东沙岛,禁止日本私自采掘磷矿;据理力争,挫败了英国在东沙建立灯塔的企图。1909年,清朝水师两次巡查西沙群岛,处处勒石、鸣炮、升旗,宣示主权。 同时,中国在南海诸岛行使主权,也得到了国际上的明确承认。例如,1883年,荷兰驻中国大使照会清朝总理衙门称:"东沙岛为中国广东所辖海面"。 对南中国海地区资源的国际争夺,在晚清就开始了。鸟粪积累而成的磷矿,成为日本英国染指的目标,而更重要的则是渔业资源。清末,各国渔船在南海诸岛附近海域采用近代技术从事捕鱼活动,直接威胁我国渔民生计。清政府认识到这与当时的国际法规定不符,"各国人民有专权捕鱼,在沿海本国辖内等处,他国之民不与焉"。"因鉴于渔业关系国防之重要"晚清有识之士,强烈要求予以阻禁,划定渔业管辖范围,保护海疆主权。1904年3月,翰林院修撰张季直(张骞)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清政府采纳其主张,采取一定措施制止他国在我国海疆的侵渔行为。当时,清政府曾以巨款收购经常到我国沿海捕鱼的德国渔轮,以制止其侵渔行为。对美国渔轮要求购买船员食用大米一事,亦以离开我国南方的领海捕鱼为条件,才答应限量供应。1902-1903年,清政府参加当时在意大利米兰市举办的国际渔业展览会,根据张骞的建议,指示外务部、广东水师提督、南北洋海军统领萨镇冰,绘制标有经纬度的中英文对照的《江海渔界全图》,认为"非绘成全图,不足划清渔界,即不足表明领海......趁此会场,得据此表明渔界,即可以表明领海主权。" 然而,近代中国积贫积弱,使得中国已经相当先进的主权观念,缺乏相应的物质力量支撑;而随着军事技术的进步和列强殖民疆域的扩大,南海诸岛的战略意义日益显著,列强侵占这些岛屿的野心也日益膨胀。20世纪30年代,法国人称"西沙群岛地位之重要,实无法可以否认,一旦有警,如该地竟为他国所占,则对于越南之完整与防卫,将有绝大之威胁。群岛之情势,不啻为海南岛之延长,四面环海,不乏良港,敌人如在此间设立强固之海军根据地,将无法可以破之,潜艇一队,留驻于此,不特可以封锁越南最重要之会安海港,而东京海上之交通,将完全为之断绝"。以这种论调为借口,法国于1933年占领了南海的9个小岛。法国以安全需要为借口占领南海岛屿的行为,后来被菲律宾等国效仿。1939年,日本占领了东沙、西沙、南沙群岛。 东亚民族国家构建的阶段性特征与当代南中国海争端凸显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收复了南海诸岛,南中国海周边国家纷纷赢得民族独立。建设新兴民族国家,成为南中国海沿岸国的共同任务。由于东亚国家几乎在同时获得独立,其民族国家的建设具有比其他地区更强的互动性,一般经过这样几个阶段:1、反对侵略;2、国家统一;3各国之间彼此承认;4陆地边界的划定;海上边界划定;专属经济区等海上权益的划定。这几个阶段,往往既是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又是各国领导人心目中各个任务的排序,排序越靠前,任务也就越紧迫。当中国国共两党还在为争夺东南沿海岛屿而战斗,越南还在和法美侵略者斗争并追求统一,印度尼西亚还不承认马来西亚,菲律宾还在和马来西亚争夺沙捞越、沙巴的时候,各国领导人都不会为争夺南中国海诸岛投入太多的精力和资源。 到20世纪70年代,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基本实现了民族国家建设的前四个目标,此时中国内战基本停止,海军也有了初步发展,具备了一定的使用武力捍卫南海主权的能力,南中国海的争夺因而日益升温。欧洲各国在陆上边界基本确定的时候,也曾经有过划分岛屿和专属经济区争议的高发期,例如德国、丹麦、挪威、英国对北海大陆架的划界。然而,和曾经出现的一些海上边界争端不同,南中国海问题久拖不决,这除了和20世纪70年代,各国在开始关注海上边界的民族国家发展阶段时,南中国海正好发现了储量巨大的油气资源有关,以及现代传媒的发展促进了各国民族情绪的高涨之外,还有国际体系结构方面的原因。 国际体系结构因素对南中国海争端解决的阻碍 国际体系,既各国权力的对比关系,对于南中国海问题的影响主要有四点:中国崛起引起东南亚国家的疑惧;东南亚一体化发展增强了争端当事国相对于中国的谈判实力;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大会的数量优势推动了《国际海洋法公约》的通过;单极格局和美日同盟的存在有利于东南亚争端当事国对抗中国。 近30年来中国的国力迅猛增长,也逐步解决了除中印边界问题之外的所有陆地边界纠纷,中国公众把领土纠纷的关注焦点越来越集中到东海大陆架、钓鱼岛、南沙群岛这样的海洋国土上来。既然中国在近代最虚弱的时期,也曾经对南海诸岛有效行使主权,那么一个民族复兴的新中国放弃南海国土,是不可想象的。另一方面,和中国争夺这些岛屿的东南亚国家,都是小国,都对中国的强大抱有一定的恐惧,又都是东盟的成员国,在南海问题上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攻守同盟,不愿轻易让步,给南海问题的解决增加了难度。 1982年联合国通过的《国际海洋法公约》(1994年生效),使南中国海沿岸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大规模重叠,岛屿周围也可以划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对小岛的争夺成为对一大片海域中资源的争夺,这又给南中国海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障碍。这个公约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国际权力结构的产物。联合国大会中,发展中国家占多数,由于它们海军和远洋资源开发能力弱,因此希望尽可能的缩小公海面积,多一些"自留地",把海洋强国挡在本国近海之外;而拥有海岸线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拉美和大洋洲国家,一般直接面对大洋,相互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重合的情况比较少,因此,公约规定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200海里或200海里以上的大陆架。这种规定,对于有着7个沿岸国的内海--南中国海来说,本来就不太适用;但一些东南亚国家既以此作为依据,夺取南海权益,这样做甚至能得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同情。 在两极格局下,由于美苏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存在彼此构成牵制,中国能够两次在南中国海地区对外使用武力,第一次是1974年对南越,第二次是1988年对统一后的越南。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成为美国主要的防范对象,正在被中国赶超的日本也更加靠拢美国参与对华遏制。美国与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也有防务安排,还继续向台湾当局提供武器,美国军舰飞机屡屡在南中国海从事侦察测量等有损中国利益的活动。自从2009年美国战略重心向东亚转移之后,投入更多的经济、军事和外交资源,防范中国崛起,使中国解决南中国海问题的更加困难。 南中国海问题成为中国和平崛起的试金石 目前,南沙群岛已经有40多个岛礁被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控制。中国能否妥善解决南海问题,已经成为检验中国能否和平崛起的试金石。 历史上确实从未有过大国的和平崛起。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因为海洋领土争夺或海洋权益纠纷与邻国爆发战争的例子屡见不鲜。彼得大帝领导下的俄罗斯帝国,正是为了夺取波罗的海的出口,和当时欧洲陆军最精锐的瑞典王国,进行了长达22年的北方大战;新生的美国,也主要由于与英国在纽芬兰渔场的纠纷和英国强征海上航行的美国水手,和英国打了一场号称"第二次独立战争"的美英战争。但是,历史中未发生,不等于今天和将来也不会发生,中国正在创造着历史。 和平崛起,首先要和邻居搞好关系,特别是和跟自己抢地盘的邻居搞好关系。如果贸然动武,即使战争的规模可以控制,也很可能造成东盟国家长期反华的局面,让美日坐收渔人之利。如果一味隐忍,让国际舞台上极其罕见的小国在大国的家门口欺负大国的情况持续下去,也会影响中国的国际威望。如果在主权问题上让步,不仅要修改从1947年开始就在中国地图上标出的U型断续线,极大影响政府在国内的政治威信,还可能让日本、印度在对中国的边界谈判中立场更加强硬。这三种选择,都难以实现和平崛起。 主权换资源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据笔者愚见,南海问题,还是要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三个方面:南海的岛屿和礁石属于谁?外国军队可以在南海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外国民间力量可以在南海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上述历史案例或许给我们这样的提示,中国可以吸取古代允许周边国家渔民在中国水师保护下打鱼的经验,在政治上坚持主权的同时,在经济上做出一些让步。 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先例也有参考价值:2009年3月16日,文莱与马来西亚签署了一份关于解决两国领海重叠纠纷问题的一揽子方案,文莱同意放弃索讨沙捞越(Sarawak)的林邦(Limbang)地区的领土所有权,以换取对婆罗洲近岸争议海域的石油储备的共同勘探和开发。由此看来,中国对南中国海沿岸国家也可以做出经济上的让步,以换取它们承认中国对南海诸岛(特别是南沙群岛)的主权。 中国可以允许南中国海沿岸国家在放弃对南海诸岛主权要求的基础上,继续开采各国既有的油气田。不仅如此,中国还可以和这些国家签订协议,以合作开发或价格补贴的方式,在一定的年限中,向这些国家提供南海其他区域油气开发的利益;继续保持这些国家在南海目前的渔业捕捞区域和捕捞量不变;这些国家目前占据岛礁的所修建的设施,由中国出资赎买;各国派驻岛礁的军警和官员等,如果愿意回国,由中国一次性发给安置费用,如果愿意加入中国国籍,则可以留住岛礁或到中国内地居住,给与优惠待遇。中国军队全面担负起南中国海地区的防务,给与南中国海沿岸国的军队调动、演习等活动,签订条约提供一定便利。在保证公海航行自由的同时,严格限制非南中国海沿岸国在南中国海地区的军事活动,特别禁止在中国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内进行有害中国安全的活动。 这个方案,核心是中国在维护主权的基础上获得政治和安全利益,东南亚沿岸国获得经济利益,保障美日等国的合法权益。 400多年前,戚继光在抗倭战场上"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心声,激励了一代代保卫海疆的中国勇士。我相信,凭借中国人民的智慧、大度和勇气,一定能和邻国一起,找到解决南海问题的最佳方案 。 (原发《兵器知识B-防务观察家》杂志,有增补) 原文见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3402/c10
个人分类: 政治|14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苏武慢 辛卯冬三亚南中国海
热度 1 ericsu 2012-5-21 12:12
白鸟临波,南冥堆雪,椰岸弦歌犹慢。蜃楼有趣,萧寺无情,暮笛恍然惊散。归棹飘蓬,天涯尽是啼痕,笙簧能断?更雨穿低牖,舟迷何处,家山却远。 图画里、客子凝眸,青毡还未?孤屿离愁荏苒。谁怜锦绣?鼙鼓声哀,海角惟余长叹。匹马梁州,陆游休矣,吴钩翻成婉转。但迟留、权藉西风,吹干泪眼。
个人分类: 唐风宋韵|303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国台办:两岸有责任 维护南中国海主权
whyhoo 2012-4-26 09:34
于泽远 北京报道   针对南中国海近日出现的紧张局势,中国大陆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昨天回应相关问题时表示,海峡两岸都有责任维护南中国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两岸可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在国台办昨天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及两岸在南中国海问题上是否可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并在近期就保护双方渔民捕鱼安全以及在南中国海太平岛的使用上相互合作。   范丽青说,中国对南中国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海峡两岸都有责任加以维护。“你所说的共同开发,我想是个好主意吧。”   北京军方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学者对本报说,大陆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向来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即使与菲律宾、越南等与中国有主权争议的国家,大陆都希望在承认中国主权的前提下,和它们共同开发南中国海的经济资源,当然更愿意和台湾联手开发。从大陆的角度看,两岸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合作,不仅有助于加强两岸经贸关系,也有利于凝聚两岸对“一个中国”的共识,因为南中国海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与“一中”原则有关的主权问题。   这名学者指出,台湾控制着南沙群岛最大的岛屿太平岛,太平岛距大陆控制的西沙永兴岛408海里,距台湾左营海军基地850海里,一旦南中国海出现战事,太平岛可作为舰艇、战机的补给基地和中转站。正是因为太平岛的战略价值极为重要,越南等国对太平岛觊觎已久,上月越南海军还两次在太平岛附近向台湾守军鸣枪示威。从主权上看,太平岛是二战后国民政府海军代表中国重新收复的国土,基于“一中”原则,中国大陆一直支持台湾对太平岛的控制。如果没有中国大陆的威慑,越南等国对太平岛的骚扰恐怕会更加频繁。因此,两岸在南中国海问题上进行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罗援少将也曾提出,两岸军人应携手维护中华民族的固有疆域,比如共同协防南中国海,一旦有事,太平岛上的台军可以给予大陆军队后勤补给便利。 只要民进党放弃“台独”立场 大陆欢迎他们交流访问 在昨天的国台办记者会上,针对民进党大佬苏贞昌近日表态愿在不设前提的条件下访问大陆,范丽青说,只要民进党有任何放弃“台独”立场的努力,大陆将作出正面回应。“民进党人士尤其是民进党基层人士,他们愿意来大陆交流访问,我们都欢迎。”   不过范丽青强调,民进党坚持“台独”立场是阻碍其与大陆交往的症结所在,希望民进党能够对此有深刻认识。   北京有关学者认为,苏贞昌正忙于参选民进党主席,暂时无暇访问大陆。即使他当选民进党主席,短期内也不大可能放弃“台独”立场,最多可能改善一些对待大陆的态度。如果苏贞昌或其他新当选的民进党主席在“台独”问题上没有大的突破,大陆不会接受他们以民进党主席的身份访问大陆。   另据范丽青介绍,2009年5月至今,台湾金融机构在大陆新增14家代表处,在大陆的营业性机构也快速增长,同时大陆金融机构实现了直接入台的突破。在银行业方面,大陆已批准10家台资银行设立大陆分行,其中7家已开业、1家获准开办台资企业人民币业务;4家大陆银行获准在台设立代表处,其中2家已获准设立分行。   范丽青说,大陆将进一步采取措施积极落实ECFA早期收获计划中的相关承诺,支持符合相关条件的台资银行大陆分行尽快开展人民币业务、增设营业网点;推动两岸金融机构通过相互参股等方式深化合作;通过协商尽快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证券、保险类机构在大陆设立营业机构。 原文见 http://www.zaobao.com/zg/zg120426_009.shtml
个人分类: 政治|13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崔天凯:中国担忧南中国海紧张局势
whyhoo 2012-4-26 09:27
崔天凯说,近两年一直有人挑起事端,企图把南中国海的主权争议和航行自由混为一谈。“这样的言行显然是非建设性、不负责任的,他背后的意图也是严重地不透明。就因为这样我们感到担心。我们希望这种情况能尽早结束。” 黄慧敏 北京特派员 nghuimin@sph.com.sg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表示中国政府对南中国海的紧张局势“确实感到担忧”。他认为,挑起事端的国家政治意图不透明,并强调美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立场是保持中立,间接向有意争取美国“撑腰”的国家喊话。   崔天凯昨天在外交部记者会上谈论中美关系发展时回答了有关南中国海的提问。他说,南中国海局势在多方努力下多年来保持平静,近两年却一直有人挑起事端,企图把南中国海的主权争议和航行自由混为一谈。   崔天凯严厉批评这些言行违反了亚太地区人民要求睦邻友好、谋求共同发展的愿望。“这样的言行显然是非建设性、不负责任的,他背后的意图也是严重地不透明。就因为这样我们感到担心。我们希望这种情况能尽早结束。”   南中国海天然资源丰沛,周边多国对其一直有主权争议。本月初,因菲律宾巡逻舰试图扣押在南中国海捕捞的中国渔船,触发了中菲海上对峙。虽然中国已于本周一撤走对峙现场的其中两艘执法船,菲律宾却又增派了一艘环境监测船。   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日前接受访问时表示,中菲此次的海上对峙相信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但紧张局势依然令亚太地区国家感到担心。有分析认为菲律宾因和美国签了共同防御条约,所以态度才会如此强硬,而最近美菲在南中国海展开的联合军演更加强了美国是菲律宾“靠山”的看法。   但崔天凯表示,美国不是南中国海争议的申索方,而不偏向任何一方是美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一贯的公开立场。他说:“我们认为这个立场是合理的。” 崔天凯指出,中美一直都有就南中国海问题进行沟通,而且是“非常充分的”,“希望这样的沟通有助于美方继续在这问题上采取合理、负责任的立场”。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努兰周一在国务院例行记者会上就说,国务卿希拉莉近来每次会晤中国官员都会重申立场,呼吁各国自我克制,建立和平解决争议的机制,通过对话化解纠纷。努兰说:“这是我们在这一课题(南中国海)上的立场,下周到北京我们的立场也会是如此。”   希拉莉下周四将以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的身份与美国财长盖特纳一同前往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以及国务委员戴秉国进行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两天的对话中,双方将针对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宏观经济政策、国际经济问题等进行沟通协调。 崔天凯: 美国“以天下为己任”   中美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和发达国家,双方领导一直积极频密交流,建立友好关系,可是两国显然也是彼此的最大竞争对手。自美国去年宣布重返亚太后,不论是美菲军演或希拉莉访问缅甸都被外界看成是美国试图局限中国影响力的手段。   对此,崔天凯笑说,中美外交哲学不同,中国觉得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并尊重其他国家人民的选择,但美国更多是“以天下为己任”。   但他也立刻补充说:“我这样说并不涉及任何value judgement(价值判断),我只不过是想说明一个事实。而且这种差别可能是由于历史、文化不同造成的,一时半会儿恐怕也改不了。”   崔天凯表示,其实不论中美个别采取的是什么方式的外交,最重要的是采取的行动真正有利于有关国家人民的繁荣发展。中国从不排斥美国和与自己友好的国家建立关系,而且中美也有共识,认为两国应在亚太地区有良性互动。   虽然在美国总统大选来临之际,美国社会出现不少抨击中国的言论,而中国民族主义抬头也常给执政者带来压力,但崔天凯始终坚信中美关系将继续正面发展。 他说:“我们两国加在一起有十六七亿人口,我们应该对我们两国关系作出正确选择。这不仅是对两国人民的责任,也是对全世界的责任。我相信中美两国有这个智慧,也有这个能力做出选择。” 原文见 http://www.zaobao.com/zg/zg120426_010.shtml
个人分类: 外交|9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南中国海
z295474566 2012-1-28 20:57
百度地图:
66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美关系和亚洲安全困境
whyhoo 2011-12-5 15:51
近年来,从朝鲜半岛核危机到南中国海问题的种种迹象表明,亚洲的集体安全体系问题必须提高到亚洲国家的议事日程上来了。为什么要讨论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区域内现在还没有这样一个体系。缺少这样一个体系已经产生了很多问题,经常导致这个区域的不安全的状态。在亚洲区域内,已经有各种次区域的安全机制,例如东盟(亚细安)成员国之间的安全对话、东盟和其他国家尤其是和东北亚三国(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安全对话。围绕着朝鲜半岛核危机的六方会谈也是一种准安全机制。当然,最主要的是作为冷战产物的美日、美韩安全同盟。   不过,所有这些次区域安全机制并不构成亚洲安全体系。相反,这些次区域机制往往在制造着不安全。概括地说,这些次区域机制呈现出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这些机制并不涵盖整个亚洲(甚至东亚),是很不全面的。亚洲还没有一个涵盖所有国家的安全机制,更不用说是体系了。很显然,在亚洲,任何一个不能把美国和中国包括在内的安全机制都不能算是安全体系。或者说,任何一个排除美国或者中国的安全体系,其最终的结果不会是安全,而是不安全。   第二,这些机制大多是消极反应性的,例如六方会谈,就是为了回应北朝鲜核危机而产生的,就是说它是对付“不安全”的产物。因为其原初动机的制约,这类机制很难在积极意义上获得区域安全。或者说,它是为了避免“不安全”状况,而不是为了安全。   第三,一些貌似涉及到安全的机制没有任何有效的约束力,对成员国的行为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例如,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南中国海各方行为准则宣言》。   第四,次区域安全机制具有针对性目标,就是说一个安全机制是为了自身的安全,而这种自身的安全是意在通过遏制另一个特定国家的挑战而达成的。这尤其表现在美国所确立的诸多安全机制上,如美日安全同盟。它们是冷战的产物。冷战结束后,这些安全机制以制约中国为目标而得到强化。很显然,这类机制所导致的是更多的不安全,而非安全。 缺少机制使得“安全困境”恶化   亚洲的这种局面已经恶化了国际关系文献中人们通常所说的“安全困境”,就是说,一个国家的自私安全行为,导致了另一个国家的更大的不安全。具体地说,这个安全困境表现在两个互相关联但又可相对区分开来的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中美两国关系,即两国之间存在着的安全利益的冲突。第二个层面是小国和中、美两大国之间的关系。面对中美两大国,不管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如何,小国存有深度的不安全感。本栏聚焦于中美关系和亚洲安全困境问题。第二层面的问题另文讨论。   任何两个大国的关系本来就不好处理,但中美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更不好相处。很简单,一个是崛起中的大国,而另一个是明显相对衰落中的大国。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也就是外界所说的中国开始崛起以来,在大部分时间里,除了中国自己之外,几乎所有国家都认为,对亚洲安全的最大的威胁来自中国。这是西方所有国际关系教科书上的观点,也是人们坚信不疑的观点。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必然对其现在所处的国际地位不满,必然挑战现存秩序,挑战现存霸权,从而会最终导致不安全、冲突乃至战争。   但是经验告诉人们,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对亚洲区域安全的主要挑战不仅可能来自于崛起中的大国,即中国,而且更能来自于一个衰落中的大国,即美国。   过去30多年的历史,也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历史表明,较之衰落中的大国,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比较有信心,更能够理性从而和平地解决问题。这些年来,中国的国际行为体现出几个主要的特点。   第一,中国是一个文明类型的国家。数千年的历史,使得中国的主要决策者具备了其他大国很少有的大历史观,他们往往能够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长远的问题。理性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很重要。中国人的理性概念和美国人的理性概念很不相同,前者的理性往往和大历史观联系在一起,而后者的理性更表现为如何把眼前利益最大化。   中国的这种理性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中国对处理国际问题,甚至和自己有关的国际问题,往往比较慢,显得不慌不忙。尽管西方称之为“拖延战略”,但实际上是中国想在这个过程中,边做边想,找到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中国把很多问题看成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相信只要这个过程在继续,总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这有些类似于中医所说的道理。因此,中国所使用的方式往往比较温和。与之相比较,美国更能够追求眼前利益。美国的国际行为往往表现为西医的“外科手术”方式,追求的是效率和效用。   又如,中国并没有刻意要和美国争做大国。尽管中国也有少数一些人抱有争霸的心理,但作为国家,中国整体上没有这样的国家意志。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告诉人们,如果中国要成为大国,那只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致,而非人为的努力。中国的古典《易经》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事情是不变的;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处于变化过程之中,没有恒定的事物;只有“变”的道理本身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正如一个大国的衰落不可避免一样,一个大国的崛起也是不可阻挡的。人为的因素可以发生作用,但极其有限。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势”,即客观规律。在和美国的关系中,中国避免了苏联的选择。苏联选择了和美国争霸,而中国则不仅选择了不和美国争霸,而且选择了和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接轨。这个选择当然是中国决策者所作的,而之所以能够作此选择是背后的中国文化因素。 中国文化决定其外交行为   第二,中国文化也决定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大都是反应性的。中国缺乏主动的外交战略,整个外交系统都在反应性地运作,每天对国际事务作出“救火”式的反应。这种方式遭致了很多批评,认为有损于中国的崛起,和在世界事务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不过,不管人们喜欢与否,这种反应性外交可能是个客观的存在。当然,反应性并不是说中国没有能力来解决国际问题。这些年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实际能力的增加。无论在国际组织、区域多边组织还是双边关系上,很难低估中国所发生的作用。   外交的“反应性”也体现在中国的国防安全观上。中国强调国防的防御性,而非进攻性。中国只有当了解到其他国家会以何种方式、使用何种武器来威胁自己的时候,才会去发展某种武器,制定某种军事战略。中国很少有主动的,类似于美国的“先发制人”的战略。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国很难有这些方面的创新。因此,在没有明显的外在的威胁的情况下,中国一般都是以自己的步伐、自己的需求来进行国防现代化。这和苏联不同,也和二战前的德国和日本不同。所有这些国家,当时都出现了“争霸”的国家意志和国家计划。   第三,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具有异常的消化问题的能力。这么多年,尽管中国国内问题很多,危机不断,但都能加以一一克服。如果不牵涉到任何制度,大国对问题的消化能力本来就比小国要强得多。加上制度因素,中国消化问题的能力远比其它国家强。在一些方面,甚至较美国强。不用说国内各种问题(例如社会抗议、少数民族问题等等),在国际事务上也是这样。在克服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方面,中国显现出了强大的国家能力。   如果说中国因为其不可被阻止的崛起而自信,那么美国则是因为其不可阻止的衰落而显得信心不足。和中国相比较,美国很多方面在朝着和中国相反的方向在发展。   第一,较之中国,美国的国际关系缺少大历史观。美国比较侧重于眼前利益,而较少顾及到长远利益。美国的政治体制的特点更强化了这一点。美国是多党政治,而政党又是各种利益的聚合。美国的决策过程也是利益分配过程,包括外交政策。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美国追求的是短期利益,美国总能把其“国家利益”最大化。每时每刻把眼前利益最大化就构成了美国的长远利益。这一点也是中国很多学者批评中国的地方,认为中国缺失“国家利益”观念。 美国信心不足反应过度   第二,较之中国,美国外交呈现主动性,尤其是针对中国。美国现在是唯一的一个霸权。要维持霸权,美国恐惧于来自中国的潜在挑战。防止中国的挑战似乎已经成为美国的头等要务,已经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尽管中国的外交都带有回应性,但中国做什么都很容易被美国解读成是对美国的挑战。美国因此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其主动性来应付中国的崛起。当然,美国简单的地缘政治也促成美国可以这样做。中国地缘政治很复杂,被周边数十个国家所包围。但处于北美,美国只有两个周边国家,并且这两个国家是高度依附于美国的。美国的这种天然安全环境,使得其可以有充分的自由把其战略重点放在北美以外的国际空间,尤其是亚洲。   第三,尽管美国有这么好的安全环境,但是美国还是没有足够的信心。很简单,这些年来的经验表明,美国的衰落势头似乎很难遏制。美国1890年代就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只有到了一战期间美国才开始卷入世界事务,逐渐成为世界大国。美国成为世界大国几乎没有遇到很大的困难。当时作为世界体系领袖的欧洲遇到了很多麻烦,欧洲有求于美国,主动邀请美国成为世界领袖。二战结束后成为世界大国,但只是领导半个地球,即西方世界。冷战结束,美国的霸权到达了顶峰。但也就是这个时候,美国开始走下坡路。   美国一霸独大,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这也适用于国际政治。美国霸权开始犯连续的错误。美国犯错误是大国的本质所决定的,并非是任何一个领导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美国领导人所犯的错误决定于美国所处的霸权地位。无论从国内发展还是外交事务,美国已经遇到极大的麻烦。在国际事务方面,无论是军事行动,还是推行民主,都遇到了挫折。在国内,持续的经济和金融危机及其政府无能应付这些危机,严重打击着美国的信心。同样重要的是,美国的政治问题,两党政治很难产生一个有效的政府。没有强有力的政府,只能看着危机产生负面的影响而无能为力。   尽管美国还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信心不如从前。在没有充分信心的情况下,美国对中国所使用的大都是一些“消极”的做法,即处处把中国看成是其对手甚至是敌人,也处处防备中国。这尤其表现在安全方面。美国的做法有几种。一是强化传统的联盟,例如美日、美韩的关系。美国不仅没有根据新形势来调整始于冷战的同盟政策,反而寻找各种新因素来强化这个同盟。美日、美韩的同盟近年来因为北朝鲜问题而得到强化,并且有向美、日、韩同盟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因为南中国海问题,美国也在加强所谓的“亚洲小北约”的建设,强化美、日、澳等国之间的军事合作。在针对中国这方面,美国可以说一直在寻找一切尽可能的方法,包括和印度的关系,和中国周边国家的关系等等,尽管在一些时候,美国的做法可能表现为一厢情愿。   但很显然,美国的这些“消极”的做法,不是在增加亚洲的安全感,而是使得亚洲越来越不安全。很简单,美国的做法促使中国异常的警惕,不得不做出反应,甚至是激烈的反应。而中国的反应又促使着美国行动的升级。这会是一个没完没了的过程,也就是典型的安全困境。 作者是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原文见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8/forum_zp111011.shtml
个人分类: 外交|8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海问题,心腹之患!
mychinasea 2011-11-8 09:42
透视南海问题 江淮 海洋问题专家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面积达 350万平方公里,位于我国大陆的南部,地处印度洋与太平洋、亚洲大陆与大洋洲的战略要冲,战略地位重要。 南海与中国的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尤其是我国东南方向的安全屏障。 南海资源极为丰富,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尤其是南海油气资源在我国能源供需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依托和保障。 南海是国际航运交通要冲,是我国最重要的海上运输通道。我国对外贸易的 80%以上经由南海运输的,进口石油的90%以上经由南海运抵我国。 南海是确保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和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和战略空间。南海的岛屿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海域被分割的问题,不能等闲视之。 南海问题是影响当前及今后国内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中国人民民族自豪感的不断增强与南海地区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的现状之间的矛盾不断突出。我国国民海洋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南海周边国家侵犯中国海洋权益的行径将日益关注,对南海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的局面难以继续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国人对南海现状的不满将溢于言表,期待政府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有所作为。尽早彻底解决南海问题,无疑将有利于促进国内政治和社会稳定。 南海问题与中国的民族尊严和大国地位息息相关,成为检验中国是否真正崛起、是否已长成为真正的地区强国和全球性大国的试金石。 一个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的南海,表明中国的领土主权仍然不完整,表明中国在国家生存、安全和发展空间上仍然受制于人。中国的大国尊严与大国威望何在?一个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的南海,何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明显上升?何言中国已经真正崛起为地区强国和全球性大国?一个自身的岛屿、资源、海域等正当权益都不能维护的中国,何言维护世界正义与和平? 南海问题已成为美等域外大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牵制、遏制中国的工具。当今中国正在强势崛起,成为国际社会中的强者之一。美等大国及南海周边一些国家开始视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对中国的疑虑、畏惧在上升,防范、牵制、遏制中国的意识在上升。利用南海问题,防范、牵制、遏制中国的崛起,正在成为美等域外大国和南海周边一些国家的政策选择。只要南海问题存在一日,美等域外大国和南海周边一些国家就会千方百计地利用南海问题,相互勾结,各取所需。当前,美等域外大国及南海周边一些国家正在趁我尚未真正崛起强大之机,以南海问题为“抓手”,以南海问题为凝聚剂,紧锣密鼓地构筑遏制中国的军事政治同盟。中国尽早彻底解决南海问题,稳固确立中国在南海的绝对优势地位,将使美等域外大国彻底失去了胁迫南海周边国家遏制中国的借口!将使南海周边国家彻底放弃联美抗衡中国的幻想,将会在承认、默认新的南海地缘政治现实的基础上学会与我共存、对华友好、赶搭中国崛起之顺风车! 南海问题成为影响中国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建立和谐、稳定周边环境的最主要的障碍。由于南海问题的存在,南海周边一些国家,安全上视中国为其主要安全威胁,政治和外交上视中国为主要对手,并且为对付中国而“合纵连横”,为“近攻”中国而竭力“远交”美等域外大国。南海问题多边化、地区化、国际化的趋势将难以阻止。只要南海问题继续存在,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间的关系就难以全面、深入发展,睦邻友好的局面就难以成为现实。 南海问题久拖不决,保持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将只是中国的一厢情愿。目前,南海周边国家均在花大力气加强军备,并且竭力把美、日、印度等域外大国的军事力量引入南海,甚至着手建立和强化军事同盟关系。只要南海问题一日不解决,南海地区的稳定将只是暂时的,而不稳定将是常态,南海地区甚至会成为武装冲突的易发区。 南海问题成为影响中国国际形象、特别是阻碍中国树立和平、友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最主要的问题。美等域外国家和南海周边一些国家利用南海问题肆意“栽赃”中国,攻击中国“进行海上扩张”、“不遵守国际法”、“武力威胁邻国”、“以大欺小”等等。南海问题已沦为美等域外国家和南海周边一些国家 “抹黑”中国、“歪曲”中国、“丑化”中国、“妖魔化”中国、“诬蔑”中国的便利工具和信手拈来的“人证物证”。尽早彻底解决南海问题,将使美等域外国家和南海周边一些国家失去了“抹黑”中国的一个重要“人证物证”,将彻底搬开了横亘在中国树立和平、友好、负责任大国形象路途中的一个“大绊脚石”。 南海问题,已不再是“肌肤之痛”,今日已演变为我国的“心腹之患”。南海问题不宜久拖不决!尽早彻底解决南海问题,就尽早解决了中国的“心腹之患”!
162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再次警告外国石油公司在南中国海勘探石油
热度 3 毛宁波 2011-11-1 17:33
China again warns foreign oil firms on South China Sea exploration Oct 31 (Reuters) - China on Monday warned foreign energy companies against exploration in the disputed South China Sea after U.S. oil giant Exxon Mobil Corp said it had discovered hydrocarbons in August off central Vietnam, in an area also claimed by China. The potentially significant gas discovery was made off the coast of Danang city, bringing a territorial row over the resource-rich South China Sea back into focus.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spokesman Hong Lei reiterated at a regular briefing that "China has indisputable sovereignty over the Spratly Islands and adjacent waters," referring to the South China Sea. "We hope foreign companies do not get involved in disputed waters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position has been consistent," Hong said, when asked whether China plans to ask Exxon Mobil to withdraw from its oil and gas deal with Vietnam. He did not elaborate, nor single out Exxon Mobil by name. Exxon Mobil has a licence from the Vietnamese government to explore blocks 117, 118 and 119 off the Danang coast, falling within what Vietnam claims is its 200-mil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under international maritime law, the Financial Times reported last week. But the blocks also fall within China's vast claim to almost the entire South China Sea, also claimed in part by Brunei, Malaysia, the Philippines and Taiwan. The sea and areas such as the Spratly Islands and other atolls are believed to have rich deposits of oil and gas and is also a rich fishing ground. One of China's most popular newspapers, the Global Times, cautioned last week that nations involved in territorial disputes in the waters should "mentally prepare for the sounds of cannons" if they remain at loggerheads with Beijing. 引自: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1/10/31/china-vietnam-exxon-idUSL4E7LV0QM20111031?feedType=RSSfeedName=marketsNewsrpc=43
个人分类: 世界能源|254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菲律宾军舰在南中国海撞击中国渔船
wangql 2011-10-20 08:43
据菲律宾媒体报导,一艘菲律宾海军舰只18日在南沙群岛礼乐海滩一带撞击一艘大型中国渔船。但菲律宾国防部星期三表示,撞船事故纯属偶然,并且已经向中国方面表示道歉。菲律宾国防部一位发言人说,菲律宾军舰星期二上午在南沙群岛礼乐海滩附近巡逻时发现中国渔船后便驶向中国渔船查看。但由于风浪导致转向困难,军舰意外撞上中国渔船。相撞后,中国渔船立即剪断其拖拽的至少35艘舢板船的绳索离去。菲律宾海军在调查后向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递交了道歉信。菲律宾海军总司令巴马强调,撞船事件实属意外,并非带有敌意。菲律宾外交部表示,菲方可能会考虑归还中国渔船抛弃的舢板船。
19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解放军为南海和平开出条件:菲律宾已接受
dongzg101 2011-9-23 16:12
解放军为南海和平开出条件:菲律宾已接受 2011-09-08 22:55:36 浏览 16828 次 | 评论 0 条 菲律宾总统阿基诺8月31日在北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当天,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为两国关系的持续改善开出了条件:稳定的双边关系不仅应由稳固的贸易关系来支撑,还要靠双方致力于妥善解决南中国海海上纷争。在这一海域,北京提出的范围广泛的主权诉求不仅引起了菲律宾的异议,也遭到了越南、马来西亚和文莱的抵制。新华社说,中国向来明确表示,它对南中国海的岛屿及周边海域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这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之一。《海峡时报》称,解放军海军持续在南海的演习迫使菲律宾无奈的接受这一条件。   两天前,也就是8月29日,在野田佳彦等待被确认为日本新首相之际,新华社为北京与东京关系的改善开出了中方的条件。其中一个条件是,日本要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北京称自己才是由日本管理的尖阁群岛的合法所有国,中国将这些岛屿称为钓鱼岛。    新华社还说,北京愿意搁置分歧,与日本共同开发在东海及钓鱼岛周边海底的石油、天然气及其他资源,条件是东京要承认中国对钓鱼岛拥有完全的主权。    值得注意的是,新华社直接或间接地将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都定义为中国的“核心利益”,这似乎将北京关于对该地区有争议岛屿、海域及海底拥有管辖权的说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级别。美国高官曾说,中国官员告诉他们南中国海与台湾和西藏一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此后北京不再提这样的说法,因为这引起了亚洲的恐慌。“核心利益”意味着中国准备动用武力或威胁用武力来获得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大片海上领土的控制权。   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被台湾分隔开来。新华社将这两处海域定义为中国的“核心利益”,此举表明北京在试图完成 1949年后在共产党统治下的国家统一的同时,自己的立场也变得更加强硬。    当然,提出主权诉求和付诸行动是两回事。   日本新政府被派系斗争割裂,而且忙于对付棘手的经济问题。但野田首相致力于加强日本与美国的结盟,以此来抗衡中国的崛起。菲律宾阿基诺政府也向美国这个盟友寻求支持,以抗衡中国。   不过阿基诺总统刚刚从北京回国,他此行取得了成果,中国承诺向其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从而扩大贸易、投资并创造就业机会。他未来是否会向中国倾斜仍有待观察。一个严峻的考验将是马尼拉是否会继续推进其计划,邀请国内外的能源公司在有争议的斯普拉特利群岛(即我南沙群岛)开展海上油气勘探活动。    中国努力让东南亚地区顺从自己,为此,它主要向菲律宾和越南施加压力,因为这两个国家正好挡住了它向东南亚海域南下的道路。    中越关系在今年五六月份陷入几年来的谷底,此前,中国表示反对越南在沿海勘探油气资源的做法,按照中国对南中国海约80%的海域提出的主权诉求,这一地区就在其中。经过高级别对话后,中国在6月底表示它已经与越南达成共识,决定通过友好磋商解决南中国海纷争,避免采取可能会恶化局势的做法。    如果北京能够劝说越南和菲律宾接受自己为解决彼此间海上纷争开出的条件,那么与位于南中国海更南端的两个声索国——马来西亚和文莱以及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目前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的印度尼西亚达成类似的协议就简单一些。
10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中国为什么突然“硬”起来了
emma09 2011-6-14 08:21
转自:《联合早报》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4/forum_lx110613.shtml (博主按:堪称犀利!值得一看!) 一、引语   当别人早已习惯于你一贯的柔弱,便会很难理解你突然间的强硬。   网上流传着调侃各国人“实力”的一个段子说:美国人“想打谁就打谁”,俄罗斯人“谁骂我我打谁”,中国人“谁打我我骂谁”,朝鲜人“谁惹我我打韩国”,韩国人“谁打我我拉美国军事演习”,日本人“谁打我我让美国打谁”……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是邓公当年为中国确立的处理海洋权益争端的既定方针。可事到如今,东海有韩国日本,南海有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文莱 ,均实际占有控制数量不等的中国宣布拥有主权的岛礁,并在相关海域独自开采石油天然气闷声发大财,已经持续多年。以越南为例,它实际占有控制南中国海岛屿29个,自1986年至今,通过开采石油天然气获利累计达250亿美元,小国文莱也因此一举成为石油富国。数年前,中国大陆的《先驱导报》就报道,南中国海具有价值的岛屿已经被周边国家瓜分殆尽,开采石油天然气的1000多口油气井,无一属于中国。   近日,一直韬光养晦(友情提示:非指“掏光养贿”)的中国在南海与越南公开对抗,似乎有些出人意料;接下来的中国11艘军舰编队穿越“日本岛链”,更是异乎寻常。   多年来,一直以和平友好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是不是突然要“硬”起来了?   二、中国为什么突然“硬”起来了   个人猜想,中国在维护海洋权益上表现得突然“硬”起来的原因有五:   1.向世人昭示中国走向海洋的决心和建设海洋大国的信心。   2.我们知道,当今中国需求的石油主要信赖进口,一直“骑着马找马”的中国,终于想到了自家后院的储量惊人的石油天然气等海洋资源(这可能是从越南文莱等国,以及近期北非和中东政局动荡以及索马里海盗得到的启发)。与其任由他人鲸吞蚕食南海海洋资源,不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3.“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奇怪的民族,平日一盘散沙相互仇视的中国人,一旦大敌当前(哪怕只是假想敌),马上就会万众一心一致对外。如果及时能点燃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烈焰,统治者马上就可收到转移国内矛盾凝聚民心的预期效果。   4.安抚舆论   这个问题,可从三个方面来看:   1) 民间一直有“国防军”实为“党卫军”的质疑和指责,如果中国军队和军事力量能出现在有领土争端的地方,当局面临这样的质疑和指责的压力会大为缓解。   2) 面对南中国海被瓜分的现实,北京当局如果情绪一直很稳定,恐怕会有些说不过去,高层领导人自己都会不好意思。   3) 对中国军费开支每年以两位数增长,也得有个交待。中国纳税人供养了难以数算的文艺兵和“穿裙子的将军”,还有军队“这里的加薪静悄悄” 。同时,公开进行南海维权,还可为中国制造航母大造声势。   5.本届领导人政治遗产的考量   不客气地说,这两届中央领导可供时人称道的政绩乏善可陈。中国近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整体呈现下滑倒退和畸形发展之势,人权保障状况日见恶劣。高价盘剥的“新三座大山”与腐败公行的“三公消费”“比翼双飞”,疯狂的强拆和穷凶极恶的城管“史无前例”,群众上访队伍日益壮大,“突发事件”此起彼伏……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政府免除了农业税,这也只不过是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   所以,马上就要到任的本届领导人为政治遗产计,完全可以在南中国海上做些文章,为下任领导人开一个局引一条路,还完全可以借此来个“扶上马,送一程”,延迟军权交接时间。   三、中国在海洋权益之争的表现失策   1949年以来中国的外交活动,是始终与“谋取国家利益最大化”这个外交宗旨不一致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北京当局从来不向国民公开与邻国勘界的结果,也从来不因此自我表扬。为什么会这样,一个唯一的解释是,每次与邻国勘界都是一桩中国吃亏的内幕交易。   可以说,前30年的中国外交就是与西方对抗,与苏联先亲善后争“老大哥”在社会主义阵营中拉帮结派,最终与苏联走向决裂。近期的中国外交,对发达国家以“订单外交”为主,对发展中国家以“援助外交”为主,其主要目的无非就是要向世界宣扬国力和政治正确。   因此,对中国在海洋权益之争中的表现失策,我们并不应当感到奇怪。总结起来,中国当局的失策表现如下:   1. 坐失良机   中国人讲“亡羊补牢,时犹未晚”。如果羊快被狼吃光了,你才想起“补牢”,岂不晚矣?   一方面中国在海洋权益受侵害之初,没能及时作出强有力的回应(连“谁打我我骂谁”都说不上,至多只是来个外交部发言人口头宣示主权,到此为止),养虎为患,让这些国家得寸进尺,其他国家竟相效法。中国历来就有“盛世失地”的光荣传统,这是一个专制独裁的体制问题,除非涉及政权稳定,统治者对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总能表现出僵化迟钝麻木不仁。   另一方面在周边国家引入第三国公司介入石油开采活动之时,中国却保持沉默。   最后,在美国与越南外交关系正常化和日益升温之前,美国势力在其他世界事务中难以抽身重返亚洲之时,中国没能把握先机。   2. 额外承诺作茧自缚,随意表态贻笑大方   “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与在国内今天“绝不”明天“不能搞”的蛮横无忌相反,中国当权者在国际场合,一直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妆扮成一副老实厚道的正人君子模样,什么“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什么“和平的南海、友好的南海、合作的南海”,什么“中国军力只是为了防卫”、“中国军力不威胁任何国家”。“沉默是金”,如此憨厚幼稚滑稽可笑的“坦诚”,唯独中国人能作得出!中国军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慑力,就这样让一些人自作聪明的多嘴多舌给出卖啦!   3.舆论宣传,自我安慰,对牛弹琴   中国官方一直在向国民和有关国家宣讲某某是“中国固有领土”,这种自我解释,好象自己就底气不足(如至今中国媒体还有令人啼笑皆非的某处“发现日军侵华铁证”的类似报道),对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国家作如此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思想工作,无异于对牛弹琴。   中国当做的是要向世界多做解释宣传工作,争取国际舆论的理解和支持。   4.“搁置争议”与“固有领土”之说自相矛盾,这是中国当局就南海问题宣传工作的重大失策   四、越南对中国强硬的底气何在   针对近日中国对越南的强硬表现,越南方面及时作出了回应,除了两次向中国驻越南大使提出抗议外,越南总理阮晋勇表示要 “以全党、全民、全军捍卫领土主权”,越南军方宣布6月13日将在某海域进行6个小时的实弹演习。   那么,越南对中国如此强硬的底气何在呢?   1)越南当局似乎已经看透了中国当权者有“攘外必先安内”的老脾气。   就中国在当前国内形势看,北京决不会轻易对外动用武力,发动一场战争。“如果对方不进行攻击,中国不会动武”的中国官方表态,完全可以理解为“你给我面子,我也给你面子”。互联网上,300名越南公民在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前抗议的新闻在中国大陆被屏蔽,也能多少说明一些问题。   2)中国与日本今年在 “钓鱼岛事件”的结局可资越南参照。   尽管中国与日本的“钓鱼岛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中国也曾调高发声,可最终不了了之(事后“中国渔政”巡逻相关海域,并对决日本军舰,只是为了安抚中国民众的猫鼠游戏)。一贯在外交事务中“得面子失里子”的中国当局,最终还是不得不默认了日本实际占领控制钓鱼岛的事实。   3)三次中越战争的历史可资越南参考   中国在陆地上对越“自卫还击”一次,1974年和1988年中越两次海战,越南虽然三次战败,却国土不失,虽败犹荣。   4)天性坚韧的越南人,具有“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国家意志。越南人决不会轻易让到手的29个岛屿失守,况且越南在南中国海的石油开采收入已达GDP的30%.   5)有美国为越南撑腰   五、中国网友不该漠视中国海洋权益受侵   在陆地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海洋资源便与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一些漠视中国海洋权益受侵的网友表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些根本与自己毫不相干。这其实是对中国现政权的绝望,我们应当怀抱以下坚定不移的信念:一个还权于民还利于民的民选政府迟早会出现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中华儿女迟早会迎来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新中国。   结语   领土争端解决途径无非有三,一可通过协商政治解决,二可依国际法提交联合国裁决,三可诉诸武力重画版图。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领土争端,采用第一个解决争端途径,实际上已经大不可能;多年来,与中国争端各方并没有拿出足够的历史和国际法依据支持各自的主权主张,并提交联合国裁决,说明“争议领土”实际上差不多就属于“飞地”(谁能占领控制就是谁的);显然,南中国海领土争端问题,只剩下一个诉诸武力解决的途径了。   有人可能会说中国诉诸武力的“时机不成熟”,其中最大的障碍是美国。机会是创造出来的,从来不是坐等空想而来的。中国当权者,应当多多向从来不看别人脸色行事的俄罗斯领导人学习,学习他们的民族气节和民族风骨,中国民众应当学习一下俄罗斯人民“在谁手里丢失一寸国土谁下台”的剽悍。   中国政府能运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办奥运办世博办亚运,为什么不能用来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呢?魂归兮,“犯我强汉,虽远必诛”之大汉雄风!   河北唐山 杜子
个人分类: 课堂边上|22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说南中国海和中国南海
热度 2 iwesun 2011-6-4 15:17
再说南中国海和中国的南海    Me: 南中国海是公海   我这是说,而不是论,意思就是说说拉倒,因为这个问题是一个法律问题,而不是学术问题,真正的答案是要有资格的人来解答,比如王铮。    王随继 : 中国的南海——兼答鬼王    错了,中国南海有许多岛屿,这些岛屿是属于中国的,因此,上述的距离认定需要从这些岛屿算起,并非从大陆算起。   Me: 每个岛屿周围的是你的领海。但是还是很小的。 你这个说法是完全搞错,岛屿的领海,是独立计算的。   不是说大陆和岛屿之间的全部海域,都是你家的。   IP: 128.196.189.*: 我开始认识你了,你的普世的法则恐怕应该不包括这个吧,如果你这样认为,很遗憾我不同意,我就叫中国海,我还没有达到世界大同的境界,因为我是中国人!   Me : 你最好早点认识。你连基本常识都没有。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和你与邻居间的关系是一样的,走廊和马路是公用的,你不能再划分了,你连马路和走廊也要划分到各家各户,那就没法走路了。   这是常识。国际法的核心,其实也是常识。      有几个基本常识:    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中国是缔约国,海洋水域本身是不划分的,这个共产主义的基本法律原则,中国是认可的。   2.承认一个法律和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和纠纷是两回事儿,不要以为大家都承认一个法律,就不存在犯罪了。   3.国际法这个东西,和你的国内法一样,本身就是存在大量的纠纷和扯皮,甚至耍赖,都是常见的。但这与彻底否认国际法的合法性,是两回事儿。   我们在南中国海需要保卫的权利的是什么?   1.岛屿的领土主权   2.岛屿的领海主权   3.岛屿的经济专属区的经济优先权   这一点中国政府是明确的,不要任意扩大化。   目前的现实,这三点都实现起来是困难重重。   你要谈历史,日本,朝鲜,东南亚等等等等,全部都是中国的附庸臣属国。   历史上不存在成体系的国际法,现实比历史对现实的影响重要的多,因为现实自身才是现实,历史是现实的延伸。    我个人观点:能做到上述三点本身就存在巨大现实的困难,真能实现,就已经是最大限度保护了中国自身的利益了。   当然, 有人是希望一步到位,直接宣布南海是我国的内海。    但我个人认为,这是违反国际法的,也是不现实的,也和我们政府的意图是不一致的。    王随继 : 中国的南海——兼答鬼王 ,这篇文章被删掉,不让讨论,我认为也不对。   但这个问题,是可以讨论的,全国人民都认为根本不必在意国际法,直接搞就直接搞,我没啥意见。      我不知道政府是否可以讨论,并全民公决此事。   文字游戏玩起来,是没有意义的,法律实质才是有意义的。   日本海不是日本的,印度洋也不是印度的。
219 次阅读|2 个评论
南中国海是公海
热度 4 iwesun 2011-6-3 18:08
南中国海是公海
南中国海是公海   前几天,有人说南中国海的事儿,是叫中国南海呢,还是叫南中国海。   我不管你怎么叫,但中间有个意思,明显是搞错,以为南中国海是中国的领海。   你无论叫怕啥名字,都是公海。   这是闹国际笑话的。   根据《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海洋水域本身是不划分的, 只有存在陆地(包括岛屿)附近的延伸海域,才被承认为领土主权的领海。    领海本身非常小,只有12海里。    经常看到香港警匪片,开着赌船,到公海上赌博,就是这个意思,离开12海里之外,就不受所在国管辖了。   台湾海峡,大部分水域是行政权上性质是公海,而不是领海。   我们是没有行政管辖权的。   领海之外,还有200海里的经济专属区,是说这个区域,你有经济优先权,你可以搞经济活动,但行政上是属于公海的。   类似的日本海,印度洋,也是公海,而不是日本和印度的。
331 次阅读|5 个评论
谨防美国插手南中国海争端事务
黄安年 2010-7-27 07:19
谨防美国插手南中国海争端事务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7 月 27 日发布 近来 , 美国军政高层对中国的一些不友善行动需要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美国和韩国正在中国家门口举行规模巨大的炫耀武力的军演,其目的并非仅仅针对朝鲜。在东南亚,克林顿国务卿又拉拢越南,给以恩惠并公开插手南中国海争端事务,企图把手搅混 , 从中渔利。美国宣称在南中国海的领土争端中不偏向任何一方,认为实现航行自由、自由利用亚洲共享海域及在南中国海维护国际法符合本国的国家利益。读读克林顿国务卿最近在河内的三次讲话,我们对于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意图应该很清楚了。难道这是美中关系最好时期的真实写照?难道美中之间需要这样来构建 G2 时代。所谓中美关系最好时期,所谓 G2 时代 , 只是某些媒体和政界人士和学人一厢情愿的幻想。美国还在做着的全球霸权梦、超级霸主梦,只要美国还在做这样的梦,我国就要严肃认真地、脚踏实地应对美国的严重挑战 , 而不能停留在口头的和谐上。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34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照片:标志着继经典的板块构造之后地学领域又一重大成就诞生
热度 12 nwpacific 2009-10-8 15:50
老照片:标志着继经典的板块构造之后地学领域又一重大成就诞生
西北太平洋边缘各边缘海(见 博主的博客 的相册)的起源和演化是地学界重大问题之一,有百余年探索和争 论的历史。下面的 老照片 (2005年7月19日摄) 是在一场特邀的学术报告会上,报告者阐述西北太平洋边缘各边缘海起源和演化时的情景。这篇比较完整的学术报告是在西方结束此百余年论战的正式开始,预示着这场百年论战将是后起的中国人取得最后胜利 。这项成就是地学领域有史以来与中国地域大国和政治大国地位相适应的、也是应有的成就。 国外一名匿名评审专家最近(21/09/2009)对作者“十年磨一剑”的长达91页有关论文(对2005年的报告作了进一步改进)的评价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7403 ) 是恰当、中肯的,内容上,任何偏离这个总体评价都是没有深入思考的和带有情绪色彩的。 欢迎质疑,欢迎讨论。 法国著名教授 P.Tapponnier 和一大批追随者倡导应用“逃逸构造”解释南中国海等的起源和演化。 这个解释是在一个错误的大前提下的误解,是充斥理论、实验和事实错误的“美丽谎言”,尽管他们制造了一大批发表在包括Nature 和Science 在内高级别杂志上的论文。正如牛津大学 Prof. P. England (1990) 在 Nature 撰文反驳:Tapponnier 的“逃逸构造”是个“幻觉”(但 P. England 没有提出边缘海起源的自己见解)。这是法国科技界一个历史性悲哀,也是地学发展历史上的一大悲剧或曲折。 法国人很爱国,在科学上取得了许多影响科学进程的杰出成就。但是,他们有时会犯错误,他们的爱国热情加剧了他们的错误。他们应用“ 逃逸构造 ”解释南中国海等的成因所犯的错误很象他们在历史上发现“ N射线 ”所犯的错误,这个“ N射线 ”后来被证明是子虚乌有的。请见:“ 这种射线( N射线 )看来要比X射线神秘得多,也重要得多。(法国的)布朗洛迫不及待地发表论文宣布其发现,在三年内发表了26篇相关论文和一部著作。其他法国科学家也纷纷跟进,到1906年时已有120多名科学家发表了近300篇研究N射线的论文。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法国的)贝克勒尔也凑这个热闹,写了10篇有关论文。最神的是布朗洛的同事、南锡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学教授查彭蒂尔,他发现兔子、青蛙、人体都能发射很强的N射线,而且N射线不仅能增强人的视力,还能增强嗅觉、味觉和听力。这种“生理射线”还能通过电线传导。查彭蒂尔为此发表了38篇论文,光是1904年5月一个月就发表了7篇有关论文。”( 此段是摘自方舟子的博文 “ 科学史上著名公案——神秘的N射线 ”)。 上述这段文字希望对从事有关研究的科学家(特别是年轻科学家)有所启迪。 The below pictures were taken by Dr. Schettino on July 19, 2005 相关联接: (1) 牛津大学教授对中国学者科研工作一针见血的总体评价 (2) 中国博士对美国科学院院士(2010 AGU Fall Meeting in SF,USA) (3) “土鳖”与世界著名学者共同被邀撰稿于“精品文集” (4)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极不平常”经历的6点启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318 次阅读|38 个评论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热度 1 muyu5210 2009-3-12 15:15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南中国海许多岛屿被其他国家占领的新闻,看的我是义愤填膺,唯有一句话最能道明我现在的想法: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何况在卧榻之侧呢?。 350万平方公里的南中国海,风不平,浪不静。 目前,我国南沙群岛共有约40多个岛礁被其他国家所侵占,其中32个主要岛礁有31个已在外国人控制下(还有一个主要岛是太平岛)。这些岛礁都位于被称作九段线的国界线内,但据此割据形势,九段线已近名存实亡。 南沙群岛是中国南海四大群岛之一,也是面积最广、位置最南的群岛。它南北长550多海里,东西宽约400海里,分布着230多个岛屿、沙洲、礁滩,最大的太平岛面积为0.43平方公里。1969年,勘探发现南沙群岛一带藏有极为丰富的油气储量,基于经济利益,菲律宾、越南等国开始蠢蠢欲动,并且逐渐为国际承认作行动铺垫。 石油资源大量流失 现已初步查明,南海诸岛海域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海洋生态物资,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约在230亿至300亿吨,约占我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此外,这片水域还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渔场,并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航道之一,每年世界上1/4的海运要经此运往全球各地。 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均觊觎着中国南沙群岛的资源,分别在所占据的岛礁上修建飞机跑道,建渔港、灯塔和旅游观光点,并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开采南沙地区的油气资源。到90年代末期,这些国家已经在南沙海域钻井1000多口,发现含油气构造200余个和油气田180个(其中油田101个、气田79个),仅1999年即产石油4043万吨、天然气310亿立方米,分别是我国1999年整个近海石油年产量和天然气产量的2.5倍和7倍。 历史能否重演 其实,中国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为捍卫主权,我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发生过军事摩擦。 1973年,当时的南越政府以行政命令非法将南沙和西沙群岛纳入该国版图。次年1月,西沙海战打响,中国南海舰队共击沉南越海军护航炮舰1艘,击伤其驱逐舰3艘,俘49人,收复被南越侵占的永乐群岛中的3个岛屿。这一胜利沉重打击了南越当局的扩张主义,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1988年,中国连续在南沙岛礁上兴建科考站,越南派出飞机和舰艇抗议。当年3月14日,双方爆发了历时37分钟的战斗,中国再次取胜。 当然最好不要发生战争,最好能和平解决。今年两会期间,海军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金矛则和全国政协特邀委员、海军中将赵国钧曾表示,应保持南沙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仍然提倡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当然,我们会遵循先礼后兵的处置原则。 按照50年的期限,在2020年9月前,如果中国再不收复这些岛屿的话,将意味着主动放弃对它们的主权。 本文中主要内容来源于 新民周刊 (上海)
个人分类: 社会新闻评论区|319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