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生指导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有一种爱叫守望
热度 3 uestc2014xiaoyu 2016-3-20 20:43
2016 上半学年,已经拉开序幕 4 周的时间了! “四周!” 很长吗? “不是!只是,只是很宽!……” 何解? 紧张的工作节奏与守望之爱,什么关系?先给大家卖个关子。 学校是 2 月 22 日正式开始上课,正好也是周一。这学期我承担了两门课程,《数字逻辑(中文)》面向 2015 级本科生,《 DigitalDesign (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面向国际留学生和国际精英班的孩子。而且课程是安排在每周的周一和周五,周一有四节课是连上的,持续时间是 1-17 周。因此,开学的第一天我就上了四节课,两门新课,两种语言,不同的教学大纲和课程组织形式,所以还是有点小忙碌。由于是新课,基本上每周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备课上。 即便如此,不是说这学期就只上好这两门课就万事大吉了。 下面就流水账式的简单回顾这四周主要的忙碌,很多小细节记不清楚了。多有无奈,但是没有抱怨;多有感慨,但是没有逃避。 第一周:备课,上课 6 节课,手上医保项目知识产权工作总结,博后基金申请,舆情项目继续推进,医疗图像处理项目第一次例会,量子深度学习例会,下半年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助教招募,数据中心前期需求跟踪,俩娃娃上学…… 第二周:备课,上课 6 节课,量子深度学习例会,小房间第一次大例会,签订智慧农业联合实验室协议,创新实验项目的推进,三个国际期刊审稿 deadline ,带妈妈去医院…… 第三周:备课,上课 6 节课,舆情项目前往成都市委宣传部技术论证,头痛一周,身体严重不舒服,课程三大件提交,数字逻辑改版教材的撰写,金融 大数据课题例会,10位本科生毕业设计,研究生毕业论文审稿…… 第四周:备课,上课 6 节课,工程认证大会 OBE 模式培训,嵌入式团队大例会,医保项目二期启动论证会,金融大数据课题例会, SunDataGroup 网站建设事宜,党员信息等工作,自己就医(增加了一个甲亢,“按起葫芦起来瓢”)…… 我不清楚是不是所有的 211 、 985 院校的老师都是如此这般,也不知道是不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才会格外忙碌,更不晓得是不是我真的身体太累了,难以承受这些负荷……总之,就是每天忙的连轴转,当你心定不想找事做的时候,事情似乎都排好了等在那里。说到这里,大家似乎有所明白了,我这里说的“宽”,其实指的是相对的。一天内正常处理 5 件事情,实际却处理了 15 件事情,这不是变宽了吗? 我说的“守望之爱”,就是基于最近四个周,对本科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国际精英班学生学习目的的明确,对留学生学习路径的优化,对研究生学习内容的把握,对博士生学习方向的指引等内容的思考。我想每位同仁,都有要做一名真正意义上“传师、授道、解惑”之名师的初衷,为何现实中总是不能如愿?!我想有一部分原因,或许是我们当老师的犯了“家长风”的毛病,总是满心满肺的为学生们着想。 例如,他们还没开始担心开题,你已经在思考他的选题,结果他就失去了最原始的科学研究的动力,少了一次重要的发现问题的锻炼;有的学生还没想好出国到底是好还是不好,适不适合他们,你就给他主动列出诸多理由,说出国有多好,结果他们就开始盲目倾向于出国意向;课题项目上,每个成员还没彻底调查清楚,自己适合不适合,你就直接根据你的片面理解,给他分配任务,结果学生被老师的爱给绑架了,又不好意思拒绝;课程学习上,有的问题不是很难,只需要他们独立思考一下,就能找到解决之路,但是你却直接填鸭式全部喂给他们,结果他们越来越习惯于被动接受,越来越缺乏独立思考……久而久之,以一个老师为中心的“师生圈”变成了老师是忙碌而疲惫的中心点,学生是被动而无聊的延长线,这个圈子自然没有能动性,没有活力和惊喜。 因此,我个人认为我们 对 学生的师生情 也好,对孩子的疼爱也好,甚至于对至亲和挚友的爱,都应该多一份守望和静候,多一点空间,多一点理性! 谨以此感悟献给我自己,勉励自己,警醒自己。
个人分类: 三尺讲台|23584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王德华——我对学生们说的那些废话(系列)
pony911 2009-12-8 18:33
看到王老师这篇系列博文的题目,一下子想到了自己常有的感觉。那就是对着学生们老生常谈,废话不断。有的时候自己一边说,一边想,学生一定是烦了,烦得在心中默念......。 但是作为老师,尤其是研究生导师,真的没有办法,必须面对2~4年一个轮回的硕士和博士们,并在和他们一起奋斗成长的过程里,不得不不断地重复着很多自己都已经快受不了的话。他们听到这些话的次数可比我说的次数要少多了。自己还有30多年的工作时间要去经历,同样的话,还要重复N的多少次方。唐僧和悟空取经似乎用不了这么久,可悟空都有点抓狂了,呵呵。 但是,我真的相信,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不厌其烦地,一辈子,对着一代代不同的青年,反反复复地去强调一些事情和道理。这是我们的天职。也希望,学生们也能够像当年的自己一样,在一路走来之后,能想起老师们曾经说过,而不曾完全理解,但又被事实证明了的道理。这样,也为时不晚吧。最怕是自己说过了,学生什么也没记得。 系列之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5656 系列之二: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6202 系列之三: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6905
个人分类: 技术交流|1974 次阅读|1 个评论
交流,怎样更好?
pony911 2009-3-12 23:00
新学期,开始,遇到了问题。 为了让同学们互相交流成长经验的周例会,因为死板的形式,枯燥的内容,遭到了我和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抵制。我是发起者,也是质疑者。 同学们虽然一直认真地坚持着老师的要求,但是,我们确实没有真正地形成一种自由交流的氛围和习惯。 不知道大家有什么好主意? 我想大家应该一起创造一种自由,顺畅,活跃的交流氛围。 请教各位。提前谢了!
个人分类: 交流|382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21: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