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学教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对中学教育的一点回忆与感悟
热度 1 ChenLQ 2015-4-29 19:29
我自认为自己是聪明人,却在中学时代却遭受多次挫折。因此,我常耿耿于怀,时常反思。 中学生涯的迷茫和畏惧 小学升初中时有一场考试,我发挥的不错,于是被集中在全年级唯一的优等班。没想到噩梦降临...... 中国的小学生是全世界最辛苦的小学生,这几乎是一条公理。中国小学生的数学基本功是不言自明的。我是从中国普通农村的小学毕业的,熬过了这段艰难岁月。我接受了基础扎实的数学训练,却差点没扛住初一的代数和几何。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匆匆忙忙理解了代数的概念,就开始进行负数的练习和分解因式。刚学会尺规作图,就把欧几里得几何世界一股脑丢给我们,在无数定理中艰难穿梭。 接下来的日子就很不好过,我看到数学题就开始迷茫。初中的数学进度是非常快的,我只能越追越远。因为我这个人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知识并熟练应用。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慢慢堕落黑暗之中。只有寒暑假时间,我可以回顾并且彻底消化那些奇技淫巧。但一开学,我又再次疲惫地落后了。优等班里孩子算聪明的了,我还是看到许多人和我一样畏惧课程和考试。各有各的苦恼,数学不好学,英语也不好学,多少人遭受心理打击。普通班级学生和差的班级学生更别提了,直接被虐成渣了。 初中那段时间太黑暗了,留给孩子们接受知识和理解贯通的时间太少了。后来我看了约翰.塔巴克的数学史,粗略了解了代数学和几何学发展中的曲折历史,我意识到中国义务教育丧心病狂!!!企图让12-13岁的孩子去吸取古希腊数学的精华,数学史很长,历经上千年发展的抽象概念是非常深邃的,真的很难短时间顺利接受,中国学生已经接近人类知识的输入极限。另一方面,高强度训练也是有好处的。初三的课程中有了求解二次方程的根,初一的分解因式训练派上用场并大展神威。而几何的涂涂画画也终于过度到三角函数的雏形,这些知识又开始为高中数学做准备了。 从塔巴克的书上知道,无数鼎鼎大名的数学家都不愿意接受负数的概念,二元方程求根过程才慢慢引入负数的概念。看看,我们的教育总是告诉我们怎么做,却不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样做。我们的数学教育几乎把数学史剥离了,学生感受到的是枯燥而不是乐趣。只有结合数学史,才有好数学。 我知道中国教育体系有很好的顶层设计,我们知识体系不仅全面而且保持连贯,前提是你要不沮丧、不灰心地接受足够长的教育。诚然,初中是训练营,这里有完整、正确、漂亮的技巧训练。这样的环境容易使我们失去信心,聪明的孩子也会产生畏惧心理。 中学生涯的骄傲和荣耀 初三的时候,学校又把优等班和普通班一比一混合。这样的好处是,学得好的科目可以很耀眼,学不好的科目没太大压力,多花些时间融汇贯通而已。初三的化学我是学的极好,几乎是全班第一,参加县化学竞赛也得了二等奖。 我找回了自信,其他学科的成绩终于有了起色,能考上高中就感觉挺不容易。 不得不说,镇里的初中是个垃圾中学,我班上大约只有四分之一能上高中,其他只能上个中专。我有一个发现,既是我的初中校友同时又是高中校友都是原来初一时被分到优等班的同学。也就是说,能升高中几乎在初一时就注定了,学不好的学生终究学不好,个别例外。 我自然也有我的长处,物理、化学和生物都是我的喜爱。可惜这些学科在高中地位才上升,虽然我整个中学时代物理化学生物好的不得了,最后高考时却考不好。福建高考的理综模式无法充分发挥我的水平,我就不吐槽了,反正我深受其害。我敢百分之一百肯定,三个重要学科的内容集中在一个早上考掉,题目不充分也不完备,比例也不合理,怪题居多,等等等,反正我恨死福建的高考了。 ==================以下是吐槽======================== 高考过去很多年了,高中背了无数古文,最后高考语文150分卷子的背诵题10分,付出无数汗水,这一点收获实在不值。瞎扯的作文却占了70分,我一直觉得这种语文考试是一种误导与欺骗,学生的努力被掩埋。 语文和英语两门语言课分数比例太大,考的却不是干货。数学高度抽象,悟性不够,努力也白费。生物知识多琐屑繁杂,才占80分。坑也,福建高考。 老师只管教,不教学生算账。苦了多少学生努力付之东流。老师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在是一种资源浪费。 偶尔能碰到几个恩师,受益是非常大的。对于教育而言,好老师的重要性怎么拔高都不为过。当今高等教育质量下跌,教授和讲师们是负有责任的,因为我在大学课堂里很少看见老师能记住学生的名字。我希望以后的高等教育改革方向能以学生为本,而不是所谓的科研。在我看来,当前中国高校的科研不过是炼金术,脱离生产,耗费钱财。 ----------------读约翰.塔巴克数学之旅丛书有感而发
个人分类: 往事|2753 次阅读|1 个评论
《PISA测试》开始忽悠世界中学教育
热度 8 laserdai 2014-4-13 05:21
《 PISA测试》就是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举办的“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 英文: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写:PISA )。这 项对全世界15岁学生学习水平的测试与评估计划,每三年进行一次,最初包括数学、科学与阅读三项内容,2012年首次引入了实际问题 解答项目。 上海市从2009年开始代表中国大陆地区参加这项测试评估, 在2009年和2012年连续两届获得数学、科学和阅读三个单项和总分第一名 , 2012年获得实际问题解答第6名,成为典型的高分低能 。相比较, 在2012年度数学、科学和阅读评估结果中,英国学生分别名列第26、20和23位,而 在实题解答项目中获得了名列第11位的成绩,这是中分高能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 《PISA测试》结果出来后,相继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纷纷以 《PISA测试》作为马首, 正在作为全世界教育金质标准大为使用。各国纷纷 修改教育目标,争取下次 《PISA测试》名列前茅。 这实际上发出一个强烈信号,那就是:国际间的相互比较已经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不能逃避的角度。 《 PISA测试》开始忽悠国际中学教育。 《PISA测试》 的掌门人,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负责人安德尔斯·施莱彻已经俨然成为全世界的教育大师(其实是国际中学教育的卖拐大师!),就像圣经中从西奈山上下来的先知摩西一样,把他的发现告知世界各国的政治领袖们——当然他手里拿着的板子是ipad,而不是当年摩西抗着的十诫石板。 为什么《PISA测试》能够忽悠成? 因为《PISA测试》 划出了一个不同的教育世界地图。 根据这个地图,新兴的亚洲国家雄心勃勃,而老牌的西方列强们则丧失了昔日的光环。 如果没有比萨考试,我们怎么可能知道,越南学校的教学水平实际上已经超过了美国。 你又怎么可能把一个富裕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与工业化发达的超级大国或者崛起的亚洲城市国家相提并论呢? 这么比较或许真不够公平,但是在全球化的经济中,来自这些不同地方的年轻人的确会成为竞争对手。 结果当然不是意料之中的:波兰和爱沙尼亚超过了瑞典。 这样的结果会带来什么不同呢? 正如施莱彻所说: 一个国家今天的教育水平决定未来的经济水平。 被成功忽悠的一个重要例子是英国。 面对这个 P I S A 测试结果,英国表现得惊慌失措,先是派人去上海考察学生教育情况。 率领英国中学校长代表团访华的英国教育部次长特鲁斯说,虽然英国也有许多优秀的数学老师,但在访问了上海和其他中国城市之后,她更加坚信,英国可以从中国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她说,中国老师有一种勇于进取的精神。她希望英国教师也能够在精神和数学成绩方面达到这种水平。 之后立即邀请上海老师到英国传授数学教学方法。 作为英国教育部与中国的一个交换项目,多至60名上海数学教师将赴英格兰,帮助提高该地中学生的数学水平。 这些具备英语能力的上海教师将分布在30个数学中心,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开设特殊课程。 预计这些上海教师将于今年秋季抵达英国。除了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水平之外,他们还负责培训英国的中学数学教师。 现在,更进一步,英国修改中学考试大纲,和 《PISA测试》挂钩。 有史以来第一次,英格兰的考试将与国际基准考试建立关系,中学毕业会考(GCSE)的评分新系统将与经合组织每三年一次的PISA考试,即国际学生能力评估挂钩。 换句话说,也就是未来英格兰学生们的考试难度将与世界另一边的教学内容、形式、成绩脱不开关系。 按新的标准,GCSE会考成绩由低到高按1-9打分;每年只有3%的考生能拿到最高分9分。 而且,新评分系统把经合组织OECD的“ P I S A 测试”中出类拔萃的中国、新加坡和其他表现优秀国家的成绩作为参照标准。 教育官员们说,新打分标准有助于更清楚地区分优秀生取得的成绩;现在最优等的成绩是A*和A。2013 年夏天的GCSE会考,6.8%的考生拿到A*。按新评分标准,获最高分的比例只有3%,约2万名考生。 目前的及格线,C,将变成4分,旧制里的F和G将变成1分。 英国所谓“盯住”国际最优水平,是指根据英国在比萨测试中的竞争对手国家的成绩来确定GCSE9分制的中间分(5分)的标准。 最先采用9分制评分标准的包括数学、英语和英语文学,之后其他会考科目也将陆续采用9分制标准,包括历史、地理和部分科学类课目。 也有英国教师指出,中学会考与 P I S A 测试挂钩,由此提高英国的教育质量,本意是好的,但忽略了一点,即新的GCSE会考跟 P I S A 测试完全不同。 我感到,有了英国的推波助澜,这个忽悠很快会加大。本博将持续关注。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4879 次阅读|24 个评论
推荐:看到题就傻眼 美国中学生作业难倒中国老爸
热度 3 caoyubo 2013-7-8 11:26
推荐:看到题就傻眼 美国中学生作业难倒中国老爸 曹裕波 2013-07-8 在网易发现姚树洁先生推介“美国中学生作业让中国教授发傻”文章,被题名吸引,阅读。读罢,颇为感慨,从具体事例中明白了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真正的差距真正有多远,远非我们一般可以想象。遂萌发冲动,与我科学网好友分享此文。为对原作者及网站表示敬意,特寻找原文作者出处,花费近一个小时,未能确定如愿。但感觉2006年1月14日题名“看到题就傻眼 美国中学生作业难倒中国老爸”,作者:bQpQYmfo,可能为原创,但不能肯定。在追寻原创作者及出处过程中发现这篇文章发现7年来被广泛转载并获得好评,至今仍推荐不断,我也加入传播者其中。 希望关心中国教育问题的网友不妨一睹为快。 下面依新老次序给出三个网址: http://yaoshujiewy.blog.163.com/blog/static/200878168201368455776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f874500100b8t9.html http://tieba.baidu.com/p/77849895?pid=514556629cid=from=prin#514556629?from=prin
个人分类: 中西对比|7517 次阅读|2 个评论
深圳遇到一家很棒的中學!
热度 10 jiangjinsong 2012-4-1 23:56
深圳遇到一家很棒的中學!
這次去深圳講“深層素食主義”,是在一家中學給深圳的中學老師講的。由於功力不是很夠,也由於這個話題,對許多老師來說還是有些超前,所以效果並不很好。但是,老實說,這件中學太牛了。他們開辦的系列講座,水平很高,是許多國內大學未必能達到的。在我講座一周之前是北大吳國盛教授,下一周是上海交大江曉原,我們“反科學文化人”清華劉兵、北大劉華傑、北師大田松都曾去講過,還有北大何懷宏、社科院徐友漁、清華彭林、同濟陳嘉琪等曾在那裡講過~ 說明: 這些講演者是給深圳中學老師講的,深圳教育局給的錢。後來深圳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也加入了。這所學校是從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是中央教科所與深圳南山區政府合辦的。 全名是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屬學校,他們自稱是“央校”。 他們給學生安排的活動很有想法: 我就是在這個講堂做的講演 大右派李銳題字 現在慈濟功德會也正在在該校舉辦環保。下面是一些宣傳圖片: 這所學校的校長叫李慶明,是周可真博友的校友,是“新教育”倡導著朱永新的弟子。談吐不俗,很有想法,雖然當校長工作繁忙,卻仍然沒有停止他的學術研究,是一位高手。 我瞭解到他們迄今為止主要都是邀請人文學者講演,沒有怎麼請過科學家去講演,我向他建議邀請科學網一些有思想科學家去給中學老師講演,應該會對中學教育有很大的幫助。
个人分类: 科學文化|3506 次阅读|26 个评论
“残酷”的分数排名
热度 8 liuli66 2011-1-23 13:38
Myson初中某年级,按分数排名, 残酷! 1分之差,校年级排名约差(高)10名。 若在海淀区 排名,可差上百名。 俺鼓励myson跟自己纵向比(跟一个USA英语教授学的),横向比仅作参考。 就此问过一个欧洲教授,她说她们那里学校从来不给孩子搞什么排名。 如今中学排名变“文明”了,不搞张榜公布了,但成绩单上某个地方写着你的班级排名、校年级排名或区排名。 联想:“教”的排名,大体差不多,也“残酷”! 虽然你绝对值 好,但相对值,差0.5分,可差一个档次。 如今排名,像百米奥林匹克竞赛,像田径国际锦标赛,一样激烈。 残酷的排名!
个人分类: 教与学|868 次阅读|21 个评论
评“贫困高中生纳入国家资助体系 人均每年1500元”
zls111 2010-9-26 14:56
刚看到新闻 贫困高中生纳入国家资助体系 人均每年1500元 ,为国家这样政策欢呼。中学和小学教育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而是必须做,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教育首先是平等,国家必须在平等不遗余力的推进,坚持的推进。从我老家哪里看,高中教育越来越贵,成绩差就得交择校费。一般是先把高中录取分数线弄的比较高,你要是低于这样的分数线,就得交钱,对于两个学生一样的成绩,一个家里没钱,那么这个同学就没机会上学。对于重点高中也划分数线,一半的学生凭分数进,另一半花钱进来;其实也就把一半本应该进来的学生的机会用钱给窃取了。说白了是变相的不平等,一部分用钱来决定你能不能受教育。 推进教育水平的改进,我初中毕业到现在有11年了,那会教我的老师还在哪,还是用老一套来激励后来的学生,一年=届有多少学生考上县一中,以这个唯一的目标来评判学校教育的水平,来评判老师的成绩。什么时候能把这种激励标准改改呢?有新的思想涌进? 教育永远是根本,延续的根本。我真担心这样下去,我们的农村到几十年后的发展在哪?会不会消失?
个人分类: 转载和评述|3182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公平名义下的巨无霸中学
panfq 2010-9-26 06:22
让二三四中的学生都上一中就公平了吗? 教育现象: 每到新学年开始,各地县办一中都要面对托关系求爷爷告奶奶从其他学校转来求学的学生,家长、学生都相信一中的教学质量好。倘若县城有两所好的中学,那两所中学就被整得像北大清华似的。 目前一些趋势 : 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农村生源日渐减少,教育资源日渐向县城集中,乡下的孩子想进城上学,要上高中的孩子要力争挤到县城的所谓质量好的中学上学。与此相伴, 乡村教师也想调到城市重点学校去教学。 安徽铜陵市的成功做法,就是平均所有中学师资和学生,所有中学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但这个办法在 同一 城市中学之间 可以实行,但在 城乡之间平均 恐怕有难度,城乡师资大调整是否现实也值得考虑。 面对此情此景,人们自然的想法就是:各地中学既然不能学习安徽桐城的平均各地中学教育资源(特别是师资)的做法,何不把质量好的一中的大门敞得再大一些,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好的高中教育。毕竟每个家庭就一个孩子。 虽然我们说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入不同类型和层级的学校,有的学生在职业中学上学更为合适,职业中学的学生也不一定就没出息,不同的渠道都可以成才,但是有些家长就认死理,觉得让孩子上一中这样的普通高中才合适,那就让他上吧。又不是上清华北大,让某些成绩低的进去不公平。不就是个中学吗,让孩子进去体验体验又如何?不就是多需一个教室和多需几名教师吗? 满足人们的需求吧:县办一中,多招几个又何妨? 有需求就有行动。果然,一些地方开始出现教育公平名义下的 巨无霸一中 。 7 年前,山东新泰一中绝对是当地政府拿得出手的一张特色名片 : 总投资 3.6 亿元,占地 1000 亩,校舍面积 33 万平方米,设计规模 360 个教学班,可容纳 2 万学生就读。 即便如此,它仍然规模不如潍坊一中,学生数量不如菏泽一中,各地大中学的建设规模迅速将其赶超,淄博临淄投资 4.5 亿建大高中,东营垦利投资 4 亿建大一中,潍坊新建桥学校总投资 4.1 亿元 以下是转载: 山东近万人中学调查:被指合并稀释学校品牌   刊发时间: 2010-09-25 15:38:49  齐鲁晚报   中学在变大,而酝酿这改变的初衷几乎无例外地被冠以改变教育不均衡的现状,以此为目的 ,合并、联合,中学做大的形式很多,而且往往不单是教育部门在发力。但这真能帮助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吗 ? 它曾号称是全亚洲最大的中学 新泰一中校长常希贞说,当年的这一宣传语值得商榷,因为它早已不是山东省最大。 不过,在 7 年前,新泰一中绝对是当地政府拿得出手的一张特色名片 : 总投资 3.6 亿元,占地 1000 亩,校舍面积 33 万平方米,设计规模 360 个教学班,可容纳 2 万学生就读。 这比很多大学都要大 常希贞每每领着前来参观交流的同行、领导,对着校园内连成片的建筑、连成片的树林、连成片的体育场,他们啧啧称奇 : 像座大学城。 即便如此,它仍然规模不如潍坊一中,学生数量不如菏泽一中,各地大中学的建设规模迅速将其赶超,淄博临淄投资 4.5 亿建大高中,东营垦利投资 4 亿建大一中,潍坊新建桥学校总投资 4.1 亿元 中学在变大,而酝酿这一改变的初衷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冠以改变教育不均衡的现状,以此为目的,合并、联合,中学做大的形式很多,而且往往不单是教育部门在发力。 与之相对应,最新发布的《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征求意见稿 ) 指出,要控制中学的办学规模,新建学校规模不超过 50 个班级,普通高中班不超过 50 人,从而遏制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制造巨无霸中学的势头。 30 年不用建学校 为了应对择校热,新泰市政府主张扩大一中的规模,满足人们上优质高中的愿望。这触发了其他学校更大的不满。新泰市政府决定对高中教育重新布局,规划的 1000 亩新校区将几所市属学校集中在了一起。 这是一场政府主导的集中办学行为。常希贞赞叹当地政府办教育的决心,他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窗外是 1000 亩的校园,望不到头,与之毗邻的就是新泰市政府,这是不折不扣的黄金地段。 若用作商业开发,这一地块的价值不可估量,新泰市政府能在 7 年前将其圈出来造学校,在常希贞看来无疑是高瞻远瞩 : 领导肯定不是为了自己的政绩,而确确实实是在办教育,这让新泰至少 30 年不用再建学校。 2005 年,同处城区的新泰一中、三中、四中、五中全部搬迁至此,因办学规模大、教育质量高,一中独揽了南区 500 亩土地,其他几所学校占据了同样大的北区。 这当然仅仅只是个开始,三中、四中、五中并入到一中已经不可避免。 在新泰市政府的直接干预下,这三所学校作为薄弱学校被一中收编,从而成就了一中的大一统和在新泰市的巨无霸地位。 如今即使全国范围的高中都处在招生低谷,合并后的新泰一中仍有 8000 多名学生,分成约 200 个班级。不过,按照常希贞的设想,新泰一中学生的正常规模可以达到 12000 人,南区 120 个班级,北区 120 个班级。 这场合并酝酿已久,但过程却丝毫不拖泥带水。合并后的新泰一中,软硬件实力轻易就达到了省级规划学校的标准, 1200 余名教师,几乎打包了新泰市所有的教学能手,而设备先进的科技馆、标准的体育场馆、 8 人一间带卫生间的学生公寓,这些硬件将不少大学都比了下去。 这一巨无霸学校的出现,让资源迅速集中,并给了更多学生就读新泰一中的机会。 当时,当地媒体指出这一举措实现了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并帮助新泰市提前达到了普及高中段教育的目标。 而就在上世纪 80 年代,这个人口仅有 130 万的城市就有高中学校不下 20 所。常希贞说,当时几乎每个公社都有一所自己的中学,大的公社甚至有两所中学,各学校间教学水平相差很大。(记者 龚海) 策划人语:中小学到底该多大 无论是新泰一中的万人中学,还是泰安的教育集团实验,都是试图打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努力。但这种努力真的符合教育自身的规律吗 ? 中小学规模到底多大才合适 ? 有人以为,学校规模越大,学生越多,学校名气就会越大,这是一个误区。世界有名的中小学,没听说有几个是巨无霸、托拉斯类型的。 那学校规模是不是越小就越好呢 ? 据美国《商业周刊》最近报道,自 2000 年以来,盖茨基金会投入了上亿美元资金,试图以缩减学校规模的方式来振兴美国的高中。通俗的说法,就是实验类似小班制的小校制,创办小规模高中,拆分大规模学校。现在,盖茨本人也已经承认这项实验成绩不如预期。 学校规模的掌控,反映出的是不同的教育理念。仅就学校规模来讲,规模过小是不规范的,如一些仅剩三五个人的山区小学,同时,规模过大也是不规范的。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曾表示 : 我反对把学校办得过大。中小学最大的学生规模最好是 1000 人左右,那种 500 人、上万人的学校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 如果把学校看做生产标准件的车间,自然是规模越大效益越好 ; 如果把学校看做实施军事化管理的兵营,自然是规模越大实力越强。 但学校既不是车间,也不是兵营。如果教师不能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思想变化情况了如指掌,并及时地加以科学正确的引导 ; 如果校长不能对每一位老师的教学情况了然于胸,那么,这个学校的教育就很难说是适宜的、有效的。 我们的教育领导者和主管部门在起劲地追求扩大学校规模、争创千亩校园万人学校的时候,又有几个从教育规律的角度考虑过问题呢 ?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中小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很大程度上是行政干预和追求政绩的一个恶果。减少行政干预,改变教育经费投入嫌贫爱富的不公平现象,还权于教,让每所学校根据自身的特色自由发展,才是教育的正途。(闫杰) http://edu.gmw.cn/2010-09/25/content_1272366.htm
个人分类: 教育评论|399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逻辑思维教育有待重视:逻辑学家刘培育谈人才培养
brbaba 2010-7-8 22:31
编者按:   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培育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逻辑学专家。作为金岳霖先生的弟子,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逻辑学的介绍、研究和传承工作。近年来,他对人才培养的问题比较关注。他认为,在当下的教育学科体系中,逻辑学教育有待被重视。逻辑思维教育、逻辑的普及对提高民族素质、培育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问:刘先生,您这些年一直在关注逻辑思维教育和逻辑普及工作,您是怎么想的?   答:这要从两个方面说。一是,我和我的一些同事深深地感觉到,当今我国社会生活中,逻辑混乱和语言失范现象具有一定程度的严重性。不论是法律条文、经济合同、广告说明,还是官员讲话、决策论证、传媒报道,几乎时时处处都能看到不合逻辑、语言不规范的现象。这些问题妨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有时甚至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二是,我国的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对逻辑思维教育不够重视。近30年来,有关方面曾两度在中学课本中编入逻辑基本知识,最后都没有得到落实,成了纸上谈兵;在高等学校,逻辑教育也是几起几落,有的学校取消了逻辑课,致使逻辑老师改行。这些问题引起我对逻辑思维教育和国民素质的关系、逻辑思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的思考。   问:不久前,党中央和国务院都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且把推进素质教育规定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您认为,逻辑思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应处于怎样的地位呢?   答: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人的各项素质中,逻辑思维素质是最基本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最重要的。逻辑是关于正确思维规律和有效推理、论证的学问。逻辑素质高的人,他应该是思维清晰、推理正确、有高超论证水平的人。一个人的逻辑思维素质高,将有助于他学习各种知识,特别是有助于把各种知识转化为智慧,转化为做事的能力。相反,如果一个人的逻辑思维素质很低,常常思维混乱,那么他的其它素质也就无从谈起,他哪里还会有办事的能力。国内外很多著名的教育家都明确指出要重视逻辑思维教育。   问:请您举几个例子说说。   答:在中国高等教育界,钱学森之问激荡着无数人的心灵。为什么中国总是冒不出杰出人才?很多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钱老自己是怎样回答的呢?他认为,中国没有一所大学是按照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的模式举办的。那么,什么是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的模式呢?他说,这种模式就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训练并重实施的教育。钱老的这个想法是他一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切身体会,也是他晚年研究思维科学、总结历史上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的结果。再一位是钱伟长。他晚年一直担任上海大学校长,经常就高等教育问题发表意见。他曾说:我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只有刻苦学习,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绩。但是,更关键的是逻辑思维,有了这个习惯以后,就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它会带你走向无数个成功。前不久,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教授也表示过,中国大学本科教育缺乏跨学科的广度和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批判性思维是逻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也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我再举一位有影响的人物谈在学校读书时接受逻辑思维训练的感受:著名外交家乔冠华在1929年考入清华,第一年念国文系,第二年转入哲学系。他在晚年回忆中详细讲述了当年听金岳霖逻辑课的具体情形。他说,是金先生教他学会怎样去思考。半个世纪过去了,仍然认为对他的帮助很大。谈到以上的例子,逻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问:现在到处呼吁创新人才,请您谈谈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是什么关系?   答: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人类历史跨进21世纪,有人预言到2030年世界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从经济资源角度说,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为配置第一要素的经济。而人的智力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于是,不同领域的一批学者开始关注创新思维研究。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创新思维的本质,对它的理论体系仍在探索之中。我以为,创新思维是一个过程,是人们为解决某个问题,突破旧的思维定势,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产生新的思想,并在成功实施中获得社会效益和价值的过程。创新思维的特点是独创性和新颖性,是对常规思维的突破。因此有人把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并列起来,甚至也有人把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对立起来。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逻辑思维是基础,是正确思维的基本规律,创新思维也必须遵循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创新思维要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包括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创新思维成果的验证,也必须运用逻辑推理和论证。因此,一个人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素质,对于他成为拔尖的创新人才是有帮助的。顺便说一句,逻辑思维强调理性、规则、程序、讲理,这种逻辑精神既是科学精神的基石,也是民主法治精神的基石。   问:您认为,应如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搞好逻辑思维教育呢?   答:我觉得,当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各级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要深刻地认识逻辑思维教育的重要性,要自觉地、有效地搭建实施逻辑思维教育的平台,切实地开展逻辑思维训练。逻辑思维教育和训练,可以在不同的课程和活动中进行,但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是搞好大学和中学的逻辑思维教学。逻辑思维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针对不同专业讲授不同的逻辑知识,真正为提高受教育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服务。要梳理学校各门课程、各个教育环节与逻辑思维训练的联系,有意识地在各门课程教学中、在教育的不同环节上,实施逻辑思维教育和训练。为此,可以开展逻辑思维教育研讨会,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可行方案。可以对相关教师、特别是中学教师进行逻辑思维培训,提高逻辑教学水平。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事关全民族的素质,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象毛泽东当年要求广大干部要学点逻辑那样,向全社会普及逻辑基础知识。 信息来自:人民政协报
个人分类: 科研保健|386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刻骨铭心的中学教育
热度 1 SoSoliton 2010-4-19 09:53
除了学识以外,老师的爱心、责任心、对待事情的态度等,对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影响都是深远的。说几位 60 后学生对自己初中教育的回忆录。 一、语文老师最好当 某语文老师很有个性,基本不跟其他老师往来,也从不主动跟学生交流,看他那严肃样,学生也不敢靠近他。上语文老师的课最轻松,因为他把所有的任务都独自承担,从不向学生提问。 语文老师很反感其他老师听他的课,否则他就会在黑板上出一作文题,叫学生写作文,他站在讲台旁纹丝不动,一言不发。一次语文课,老师开始讲解课文了,讲了大约三五分钟,突然在黑板上写下“一颗樟树”四个字。“同学们,今天的作文题目在这里”,语文老师指着黑板上的那四个字说。同学们都莫明其妙,回头往后一看,明白了,原来校长端条凳子坐在教室的后门口听课。为什么写“一颗樟树”呢?想必那是语文老师急中生智,看见教室前面的那棵樟树临时想到的题目。那堂课,校长什么都没听到。校长好郁闷,语文老师最好当! 初中期间参加过全区作文竞赛,题目是“煤油灯下用苦功”,该同学得了奖。 1983 年参加高考,当时语文总分 120 分,该同学只得 67 分,估计除了那道看挖井漫画写的作文得了些分外,基础知识得分很低。这与初中时作文写得多基础知识学得少应该有一定关系吧! 二、 独特的惩罚 某同学印象最深的是他初中时的英语老师。该同学是个非常调皮捣蛋但学习成绩名列年级前茅的学生,对待这种学生,老师一般是既爱又恨,是爱多还是恨多,往往因人而异。英语老师对该同学基本上是容忍,从不批评或惩罚他,还经常跟他开玩笑。课堂上,该同学经常走神,还骚扰其他同学,英语老师整他的办法就是不断向他提问。一次学习“猴子和鳄鱼”这篇课文,该同学又走神了,“ Have you a tail? ”老师问他。他立马回答:“ Yes, I have. ”弄得满堂大笑。原来,老师正在教单词 tail ,他并没搞清 tail 是“尾巴”。 初中二年级后开始住校,英语老师的房间就在该同学的寝室隔壁。一天深夜,老师和同学都入睡了,该同学跟其他两位同学罩在一床臭哄哄的被子下,借着一只手电筒的光,干起赌博来,赌博方式是猜三人手中硬币之和,猜中者赢得其他两位手中的硬币。只猜了两三个回合,他突然看到了英语老师朦胧的笑容,被窝被掀开了,他们被逮着了。老师惩罚他们的办法很有新意,不批评不训斥,将他们叫起来,坐到老师的办公室,陪老师熬夜,老师看书备课,他们只坐着,什么都不准干,也不准说话,天亮就走人,不用作检讨。同学们都感觉那天晚上好漫长,虽然坐着,什么事情都没干,但怎么比劳动改造还难受。据说现在检察院审嫌犯也采用这一招。 从中高到高考到研考,该同学的英语成绩一直很好,想来与英语启蒙老师独特的“惩罚”不无关系!真惩罚的话,同学的英语兴趣说不定早就被扼杀了。 三、考虑不周,失策! 某同学的化学老师是近视,但不戴眼镜,老师们有时戏称他“ X 瞎子”。该同学说他们那时不怎么读书,所以基本没有戴眼镜的,对近视到底瞎到什么程度没有概念,总估摸三五米之外应该看不见了。是故,他们经常欺负化学老师,常在他眼皮底下捣蛋。 该同学是有名的调皮捣蛋鬼,老师为了将他对其他同学的影响降到最低,特意将个子并不高的他安排到了最后一排。一堂化学课上,老师正在兴致勃勃地讲燃烧,该同学又按捺不住了,从口袋里摸出火柴,哧…,他划燃了一根火柴。突然,老师气势汹汹地朝该同学走来,扭着他的耳朵,“你这个混帐东西,欺负老子看不见,我在上面讲燃烧,你在下面搞燃烧。”边说边将他扭到讲台旁,面向全班同学罚站。该同学尽管捣蛋,但从来没受过这种掉面子的惩罚。站在讲台旁他一直在反思:“化学老师不是近视吗,我离他那么远,他是怎么发现的呢?想明白了,划火柴时发出的哧哧声也许是罪魁祸首,另外,火柴燃烧时的火药味可能也引起了老师的警觉。听大人们说,瞎子的听觉和嗅觉非同常人。考虑不周呀,失策!” 从那以后,该同学就对化学很反感,至今仍很讨厌化学。
个人分类: 回首往事|7090 次阅读|2 个评论
记中学的一些事情
zls111 2009-12-6 18:43
昨天给堂妹打了个电话,堂妹在我们县城一个职业高中里念一年级,我问她每餐伙食费要多少,早餐2块左右,中晚餐3.5~4.5,加上零花每个月大概要花掉400,有些吃惊,我那个时候只要200左右(刚好10年前),与我在上海念硕士时候的餐费差不多,比我现在每餐少2块左右。她现在的伙食费也和她念初中时候的伙食费差不多,我们那个初中时几个村合在一起的一个中学,镇里还有另外一个初中。每餐花这些钱到无所谓,也就是家里挤挤,如果家里没什么收入事情就麻烦。我们那边孩子上学的很少,不知道主要是不是由于伙食费贵,我们那一带现在还在上学的基本上只是我一个。 钱是另外一回事,重要的是伙食的质量。我们那边学校食堂基本上是承包制,就是把食堂让私人去承包,私人就要向学校交承包费,不知道这个费用是多少,内面水有多深。记得我当时在食堂吃的菜,如果是某某炒肉,基本上只有几根肉丝,这个估计很多人都见识过。中学正是学生长身体的时候,如果在学校吃的饭,每次只看几个肉丝(素菜就没有肉丝),这个对于年轻人来说有什么影响?我只知道我自己初中以后就没有长高过,不知道和这个有没有关系。 中学的食堂绝对是学校一个很重要的收入来源,或者是某些人发财的地方。也就是某些人在靠收刮中学生的钱来胀自己荷包,和收刮学生的钱来补贴学校,也就是在补贴国家。这些钱对于一个在长个子的孩子来说是那么的重要,而相对于国家的财政来说是那么多的渺小。劣势群体就这样,谁叫他们是劣势群体,其实我们也是劣势群体,学生都是。但又想想那个家里没有孩子,那个家里没有学生,哪怕你家里亿万。 再回到前面,如果是因为钱的话影响孩子的教育,这个又意味着什么呢?这种影响最严重就是那些贫穷的人民,变相的把他们孩子教育的权利给剥夺了,变相的把孩子也分成等级了,几乎没有机会与那些受过教育孩子竞争。对于受过教育孩子可能有些好处,但是相对却是不好的事情,如果给贫穷家庭孩子一个平等的机会同台竞争,家庭优越的孩子可能成长的更好,对于贫穷家庭的孩子也能很快成长起来。如果能这样的循环,我想我们国家不强大是不可能的。但事情总是象坏的方向发展,痛心! 就如前一阵子北大弄什么推荐制度,向坏发展最明显的例子。几乎看不到教育有平等,更不用说向劣势群体倾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87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的中学教育,也是围绕着指挥棒转的
热度 1 Synthon 2009-3-13 02:14
按:早就答应国文老师,写点文章介绍我所见到的美国中学教育,但是一直没有动笔,因为还没有想好从哪里开始写。但是今天觉得,有必要先亮出一个观点,即: 美国的中学教育,也是围绕着指挥棒来转的! 在国内的时候,总是听人讲国内的中学教育,过于围绕高考的指挥棒,不利于学生发展云云,而美国则不是这样。就我的观察而言, 美国的中学教育的确不是围绕高考的指挥棒 。原因很简单,人家高校录取也不是按照高考来的,或者说,不完全按照高考来的。而就我观察, 美国的中学教育,也是围绕着一个指挥棒的,而这个指挥棒是什么呢?很简单:高校的录取标准! 我相信,任何一个国家的中学教育(当然,职业中学例外),它都不可能不围绕着这个指挥棒。 所以说,批评国内中学教育的同志们注意了。你们要想改变中学教育的现状?很简单,改变高校录取的现状!你要在中学推行素质教育?也很简单,只要各个高校按照素质教育录取学生。 中学教育的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个人分类: 行万里路|9529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5: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