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上科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ESI解读|中国科学院院属大学科研产出
ontheways 2018-7-25 10:19
科学计量中心是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重要的业务创新单元。自2000年组建以来,中心注重跟踪国内外重要科研评价活动,建设了灵活高效的数据分析平台, 积累了丰富的评价工作经验。 科学计量中心为国家决策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服务,成为了我院、科技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赖的国家队。 科学计量中心基于科睿唯安2018年3月发布的ESI数据,深度分析中国科学院院属大学突出表现的科研产出。主要内容摘要如下,报告全文获取见 链接 。 推荐链接: 问答|给每个问题合理的回答 微信也能查SCI期刊|小程序
个人分类: 学术报告|347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科大一周行
sunrain20180103 2018-7-2 20:23
2018.06.26-2018.06.29 Fog Computing summer school,两天的学习外加一个24的编程hackathon 2018.06.30-2018.07.01 workshop on information、learing、decision summer school,偏向于学生,coffee break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小伙伴,用自己蹩脚的英文口语和几个外国友人交流了好久,虽然不能全听懂或者说清楚,但相互之间的信息能传达百分之八十还是没有问题的。 后面的编程比赛,有幸拿了二等奖,虽然都是一个队友的功劳。但是自己的前期准备,外加在现场的努力,已经问心无愧,尽全力了。虽然写的俩python代码都没用上,但真的全力去写了,并且也实现了预设的功能,是不是可以说我也是写过python的人了呢? workshop,更偏向于参会的大佬们。而且每半天六场的安排让人有点吃不消,讲的东西没怎么听进去,唯一的收获就是知道了这些大佬们的存在,以及拍了几百张的ppt照片。 这一周每天七点起床,午睡不到半个小时,每到晚上都困得不行了,躺在床上手机都举不起来很快睡着了。想想之前在学校一直失眠,是不是因为白天太轻松了,晚上才那么的精神。。。 现在回到实验室,感觉过去的一周时间像场梦,不知道会不会 给以后的生活带来一些改变呢?
个人分类: 学术讲座|18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方科技大学 VS 上海科技大学
热度 36 mdzhao 2015-9-22 11:09
一早瞄了眼各种资讯,那条并不起眼的新闻“ 南科大迎第5个开学典礼 新校长强调体制内 ”吸引了我。新闻标题耐人寻味,这所以改革和自主招生而曾经非常瞩目的学校,究竟是应该为终于进入了体制内而高兴,还是为终于还是进入了体制内而悲哀呢?恐怕不同的人,立场和心情都会完全不同吧?不觉想到起几天前看到的一条新闻:“ 上海科技大学开学 校长江绵恒现场致辞 ”.此前并没特别关注过上海科技大学这个学校,好像这个学校从开办到招生也一直比较低调,不像当初南科大那样弄得轰轰烈烈的,但回头看看,它似乎与南科大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小规模办学,都由地方政府支持,都是走精品路线的,只不过上海科技大学从来没标榜要从体制上改变其办学的思路。 有意思的,上海科技大学校长江绵恒在开学典礼上做的题为《信息化时代的科教创新》的讲话,是各大媒体报道的重点,大多数都全文刊发了该演讲,而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在开学典礼上所作的题为《从创新的capital出发》的主题演讲,却只见各媒体报道的标题和从中摘选的几句话,没有看到全文,于是专门搜索了一下,在南科大的网上找到了该演讲的全文,把两个科技大学的演讲全文放一起对比一下倒是蛮有意思的一件事,全文太长,放两个链接: 江绵恒: 信息化时代的科教创新 陈十一: 从创新的capital出发 从演讲的信息中抓几个点,算是读后感吧。 首先两个校长都报告了学校的现状,南科大2011年开始招生,招收本科生,目前有本科生2000多人,研究生12人;上海科技大学则2013年招研究生,2014年开始找本科生,目前在校生规模有1600人,研究生人数大于本科生,具体数字没查,看报道今年所招的学生有研究生385人,本科生299人。是否意味着南科大将以教学为主,而上科大会更注重科研? 从演讲内容看,南科大校长的演讲属于比较规范典型的校长开学演讲,既有对学校的介绍,对学校将来发展的规划和展望,也有对新生的希望和嘱咐等,而上科大校长的讲话似乎更像一个科普演讲,从古到今,从中到外,最后强调了学校处于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位置,表明上科大恰逢加速发展的绝佳机遇。 两个校长都强调了学校的创新性,但对各自学校的描述有所差异。 南科大的表述是:南科大是一所新型大学。她带着新愿景、新思维,采用新体制、新机制,肩负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挥先导和示范作用、探索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使命,并致力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珠三角地区、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南科大是研究、创新、企业家精神三位一体的大学……南科大代表着未来深圳的源头创新,并且注定要创新引领,走向世界。 上科大的表述是:上海科技大学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全新建立的一所小规模、研究型大学……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其重要内容就是加快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海科技大学正处于这个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位置。“大科技”和“大学”的汇聚、融合,将形成一个新的科技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这是上海实现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上科大实现加速发展的绝佳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就在此时,就在此地,艰苦奋斗,只争朝夕,努力创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我的感觉是,南科大从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挥先导和示范开始,最后落脚于为地方建设和创新服务,走向世界。上科大则从地方支持开始,落脚于配合国家的科技创新创业,并走向世界。可见两个学校对今后的规划和期望都已经显现了不同。
个人分类: 其他|52138 次阅读|39 个评论
新皖中对
热度 1 qianyeqingfeng 2014-7-5 21:35
新皖中对 ——记“三分中科院” 今年的科教领域,毫无疑问会在历史上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自千禧以来,夫华夏已历一生肖轮回,其间随世界大势所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置万万人于纵浪大化中,大浪淘沙而天地变,海龟疾回,土鳖跃起,蛟龙弄潮,若为沙砾,子归何处,纵粉身碎骨,岂可浊汪洋? ”这是我在2012年发表在人人网日志的《皖中对》中的第一段,两年过去了,已然本科毕业即将进入中科大和智能所求学,但是,形势依然跟两年前预见的一样,到处都充满着变革,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逃不了不断前进的大环境。 中科院系统也不例外。 以前中科院系统只有一所大学,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即“中科大”,这所沉淀着深厚底蕴的大学,在滚滚车轮中一直与清华北大并驾齐驱,担负着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的使命。但是,关注一点时事的同仁都知道,从今年起,中科院系统将新增两所本科招生的大学,即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分别简称“国科大”和“上科大”。国科大主要依托中科院北京分院的科教资源,上科大主要依托中科院上海分院的科教资源,有人比喻国科大是二胎,以前的中科大是长子,而上科大则是养子。这样的比喻是有道理的,中科大自从去了合肥,就不再只是为了中科院培养后备研究生博士生,有点能够独立成家的感觉。而国科大的成立,就是处在北京的中科院领导层们,面对中科院改革的浪潮,特别是想自己亲自培养自己的后备力量而不得不走的探索性的一步。上科大则是中科院和上海市共建,上海分院院长江绵恒担任上科大校长,研究生教育与中科院上海分院共同实施。从今年国科大300人和上科大200人的本科生招生规模以及两所大学校区所拥有的科教资源来看,小而精,起点高。未来的国科大玉泉路校区也不过一届800人的本科生规模,上科大一届500人的本科生规模,以及高水平的平台,无疑将对清华北大以及上海交大复旦同济等学校的招生有所冲击,即便初期办学还有很多问题,但中科院绝对不会自己砸自己的脚,一定会大力支持。 实际上,最不能置身事外的,其实还是中科院的长子。在这次的中科院系统“分家”中,中科大仅仅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的研究生教育整合到了一起,然后中科院的领导层的意思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的资源和中科大优势互补相互结合。这次中科院系统大调整,甚至可以称之为“三分中科院”,国科大为“魏”,上科大为“吴”,中科大为“蜀”。从目前的阶段来说,已经过了内部资源争夺的阶段,三所中科院的大学由于定位不一样,各具特色,未来大一统几乎就是不现实的。所以科学网中有人提出大一统论,有失偏颇。 未来的上科大,后劲十足,且不论财大气粗的中科院上海分院和上海市,仅仅是加盟上科大的学者,就足以使上科大在国际产生极大反响,比如物质学院院长杨培东 (Yang Peidong) , 国际顶尖的 纳米材料 学家,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中科大应用化学系出身,哈佛大学博士,全世界“ 顶尖100名材料科学家”榜单的首位 ,以后上科大将发力本科教育,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开展合作交流,与国际接轨,然后放手让中科院上海分院的大牛们帮忙培养研究生。如果这样的发展态势能够持续十年,一所比肩上交复旦的中科院所属的大学屹立上海是很有可能的。而国科大,今年的招生就直接让院士与考生面对面,可谓让清华北大汗颜。虽然不可能会秒杀两所大学,但重现 1958年中国科技大学在玉泉路校区的科教氛围,是很有可能的,国科大的定位是从本科阶段为中科院培养后备人才,以造就一批有志于科研事业的青年才俊。每位本科生都能有一年的免费去世界名牌大学学习的机会,全免学费,学业导师都是院士杰青,两人间空调,这些就不是随便一所名校所能承诺的。 虽然现在中科院在全力支持国科大和上科大,但中科院彻底分家也是不会出现的,只是现在这种情形的出现,可以说,让中科大第一次感到心脏为之一颤。以前说好的“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如今实质上仅剩下“所系结合”了。虽然有了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的合作加盟,但无疑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行动,重新确定自身的定位了。中科院三所大学内斗自然是不会的,中科院应该继续支持中科大创建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并且让三所大学实施类似于联盟的协定,共享中科院资源,例如在教育部执掌的高等教育界出现所谓的“中科院三小龙”也是有可能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在某些领域做得一流,项目众多,而且最重要的是所在的科学岛并未得到较好开发,中科大在科学岛上与合肥物质院联合共建新的学院,其实也是有可能的。并且在国际交流合作以及所系结合,校地结合,人才交流等,中科大其实还有发展空间,应该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三分中科院”并不是真的三分中科院了,只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科大更应该有忧患意识,要能守得住大局,既能稳扎稳打,又能灵活应对。 一切让历史来明断! 何钦业 2014年6月27日
1212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7: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