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治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专项资金”展现科学治霾决心
热度 2 姜文来 2017-3-19 11:39
“专项资金”展现科学治霾决心 姜文来 3月17日下午,李克强总理为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工作加入一项新任务:设立专项资金,组织相关学科优秀科学家,集中攻关雾霾形成机理与治理。李克强说,“无论是研究大气的,还是研究土壤的,各相关学科力量都组织起来,进行跨学科集中攻关,真正打一场‘蓝天保卫战’,让大家都看到更多蓝天!”(3月18日中国政府网) 近年来,雾霾问题突出,时常来袭的雾霾困扰中国,凸显了中国环境问题严峻,也成为全民的 “呼吸之痛”,如何尽快地消灭雾霾,全民瞩目,世界也在高度关注。治霾不仅仅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已经成为重要的政治问题,雾霾一日不除,人民一日不得安心,政府的“心病”也会日益加重,尽快消灭雾霾成为政府与民众的共识,除之而后快! 雾霾频繁来袭,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雾霾治理工作,已经采取了多项重大措施进行治理,虽然从监测数据上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民众对其感受却是无感,感觉治理效果不佳,甚至越来越严重,每次雾霾都是靠风“吹”走。治理雾霾是一项科学和实践相结合的工作,只有科学治霾,雾霾治理才有长效,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少走弯路。总理专项基金的设立,从政府层面既打响了科学治霾的“第一枪”,其科研成果必将推进我国治霾工作向前迈进,同时也展示了政府科学治霾的决心,推进治霾走科学之路。 科学治霾是非常必要重要的。霾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我国历史上就曾有多次霾的记录,只不过现代霾和历史上霾产生机理、霾的组成成分、影响范围都大不相同,这需要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去界定弄明白,霾的产生哪些是“天灾”,哪些是“人祸”, “天灾”不受我们人的控制,我们只有去预防,去适应,而 “人祸”则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的,是可以调控的,需要重点治理的。在霾形成过程中将“人祸”影响降低到最低是我们治霾最理想的目标,究竟采取什么措施投资最少、效果最大,需要科学地回答,对雾霾的形成机理清楚掌握,对治霾有个科学的认识,用科学的手段治理雾霾,是战胜雾霾的核心,也是集中攻关打雾霾“歼灭战”的关键。 治理雾霾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卫战,也是我们生存保卫战,需要有有毅力和决心。李克强总理代表政府下了这个决心:“今天我们就定下来,国务院设立专项资金,集中攻克这个课题”,“两弹一星我们都研究出来了,这一事关人民群众重大期盼的难题必须拿下来!我们不计成本,再多钱也要拿。只有研究透了才能‘对症下药’!”李总理的铿锵之言,为科学工作者吹响了向雾霾决战的号角,期待科学工作者 “撸起袖子加油干”,拿出最好的科研成果回报政府的期待,为科学治霾做出卓越的贡献。
100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治霾”大家谈:让清洁生产不再是梦
热度 1 redtree 2017-2-13 22:50
“治霾”大家谈:让清洁生产不再是梦 作者:王佳雯 王超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2/13 14:51:44 2016年入冬至今,全国范围内的灰霾来势迅猛,并引发社会舆论的持续关注。如今,灰霾已超出单纯的科学问题,成为一个公共话题。暂时抛开科学与非科学的概念纠缠,仍有一些问题能够通过辨析、澄清并给出可行性建议,从而为解决当下治理与监管等紧要问题提供启发。 “现在去河北都进不到货了。”近日,一位经营化工贸易生意的企业主王先生向记者坦言,以前河北抓环保不严,同样的产品环保成本最低、价格也便宜,但由于近期河北的化工企业停产限产,让很多“物美价廉”的商品都变得稀缺起来。昔日的货源地已不再风光。 “雾霾又双叒叕来了”——今年元旦,包括京津冀在内的我国很多地区都收到了这份“新年大礼”。“霾伏重重”让多地拉响应急响应的警报,王先生进货所遭遇的不顺自然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只是,那些污染企业减产限产了多少,用于减排以及环境治理的投入还会给他带来多大的影响,对于他而言依然是一个谜。 惩治无力,难敌“偷排效益” 河北省近日公布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十三五期间全省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的“天花板”设定在2亿吨、2亿吨和2亿重量箱左右。这些指标让身处灰霾“灾区”的百姓依然感到“难以承受”。 更重要的是,在年初京津冀重污染天气持续不断的情况下,环保督查仍在该省多家企业发现了偷偷复工的行为。记者也注意到,在河北省“蓝天行动”灰霾治理措施中,亦有灰霾治理要“白天黑夜严管”的说法,背后所指耐人寻味。 事实上,在中国循环经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曲睿晶看来,随着国家对企业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工业企业治污装置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总体上,治污装置的普及率在75%左右。大型企业的普及率在95%左右,中小企业治污装置的普及率较低,约60%左右。开动率在85%左右。”他说。 曲睿晶根据自己掌握的一份数据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分析,一个年生产800万吨钢的中等钢厂的大气环保投入为整个企业的10%~15%,约为8亿元人民币,而每生产1吨钢的大气环保装置运行费用为120元/吨,其年运行费用则为9.6亿元人民币。一台200MW火电厂的脱硫、脱硝、除尘的大气环保设施投资分别为2500万元、2000万元、2000万元,合计为6500万元,运行费用为5000万元/年。由此可见,环保设施投入和运行费用颇为高昂。 那么,如果企业排放不达标,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惩罚呢? 曲睿晶接着给记者算了一笔“违规排放”的成本账。“前段时间,山西一家供热企业排放不达标,政府罚款10万元,而如果运行排污设施的话,运行费用最少要70万元。” 在大型环保NGO精力有限,环保公益诉讼还不普遍的情况下,如此惩治力度,与偷排效益一比,不免让有些企业动起了“罚款更合适”的歪脑筋。 “目前,肯定有企业在偷排。”曲睿晶分析说,企业有的会在晚上关闭部分装置主动偷排,也有的在应该收集的废气、粉尘等敞开式作业的地方,以装置故障、检修等为借口进行被动偷排。 设施有限,“清洁生产”仍是梦 采访中,河北省某焦化厂职工王贺轩(化名)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重污染企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已比以前“好得多”。他介绍,2010年以前,环境没有这么差的时候,环保装置都没用,厂子放在第一位的就是生产。“现在厂子要求第一是环保,第二是安全。” 随着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环保部门对这类重污染企业的检查监督力度也越来越大。“现在环保装置出问题不许过夜,当天必须修好,如果是重要的环保设施,就必须停产检修。”王贺轩说,现在厂子里所有的环保设施都在用,而且不允许出现故障。 事实上,对于王贺轩所在的大厂而言,环保检查力度的增强,反而让他们得了好处。“因为环保检查日趋严格,许多小厂都经营不下去,我们这样的大厂产品利润空间更大了。”他坦言,自己所在单位去年10月份时就完成了全年的利润目标。所以,在他看来,“现在大厂都可劲儿上环保装置”。 不过,即便这类重污染企业在环保方面不断下功夫,达到“零排放”“零污染”似乎仍是一件很遥远的事。 “那叫一个脏!”王贺轩在谈到自己的工作环境时称。他告诉记者,从厂区附近经过的车都会落一层灰,而自己在厂子里上班,经常“天上掉焦粉、煤粉,有时候稍微起风就迷了眼”,即使在室内工作一天下来“鼻子里全是黑的”,如果外出作业甚至“吐痰都是黑的”。“这些环保设施有用是有用,但肯定还得加强。”他说。 除了监管,还有建设源头的“环保权重” 王贺轩对企业污染情况不乐观的担忧不无道理,但在专家眼里,打造清洁大企业并非天方夜谭。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化工系教授金涌近日曾在中国科学报社主办的 “2016绿色中国发展论坛”上,以硫化镍铜矿为例解释了打造清洁大企业的可能性。 金涌介绍,硫化镍铜矿过程中会形成二氧化硫污染物,但通过技术革新,可以把收集所产生的硫变成硫酸,再通过引入钾肥厂、磷肥厂等成功变废为宝,“把产生的物质全部用起来”。 由于产业链的链接、耦合,“整个企业发展资源和能源没有增加,可是产值大幅度增加。”金涌称,化工行业多产业、多原料,可以通过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横向偶联,打造一个非常清洁的大企业。 由此可见,企业的清洁生产问题,除了监管、惩治环节,在设计建设源头对环保要素的考量也是重要一环。这就需要企业以长远眼光看待自身发展,建立以环保、绿色、节能为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企业转型升级尤其离不开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外力的推动。曲睿晶建议,督促企业加大减排设施的投入及运行力度,既要强化政府监管,还应不断扶持发展环保NGO组织,同时把环境教育作为治理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让公众、特别是“两高”(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员工参与进来,用保障健康及适当奖励的方式鼓励全社会参与环保和环境监督。 链接·治霾大家谈 雾霾是怎么产生的?消失时去哪里了?雾霾是平着转移,还是上下移动?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我觉得研究清楚这些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限行、限产等措施的作用有多大。——北京某科技领域国企员工韩丞 虽然政府确实采取了煤改气、控制煤电厂等措施,但大家都想着短时间内解决雾霾问题,采取的措施和大家的期待不对等。而且现在信息不透明,让我觉得对雾霾产生、治理可能出现的后果都不太清楚。——北京某外企员工王琳琳 都说北京的霾厉害,但是如果常坐高铁往西南走的话你就会发现,离京越远、雾霾越重,特别是保定、石家庄的雾霾更是让人有种“置身仙境”的感觉。然而,河北的人民更和谐,不会整天因为雾霾就刷爆“朋友圈”,甚至有人仍然在重度雾霾天锻炼且不戴口罩,自我保护意识实在堪忧。——河北科技大学赵老师 为什么现在治理个雾霾就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呢?为什么最严的环保政策总是不能执行到位呢?有没有利益勾结,是不是怕掉GDP而不利于政绩考量,我想大家各有想法吧。 ——北京东城区街道办事处张女士
个人分类: 环境新闻|1801 次阅读|1 个评论
要治霾,请“业内专家”如实讨论!
热度 13 Talky 2017-2-4 22:18
今天看到科学网关于“ 业内专家谈治霾 ”的新闻,感觉不舒服。难道“雾霾之所以久攻不下,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只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和能源结构存在缺陷,即发展方式的问题”吗? 新闻说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包括“倚重高污染、高排放的模式, ... 重化工与煤炭在产业、能源的占比仍然很高”,“散煤” /“ 机动车” / “小散乱企业”三块硬骨头等等。但是,为什么只字不提污染产业不能认认真真地脱硫除尘中存在的事实、问题和困难?例如,山西临汾的二氧化硫排放严重,只是农村散煤排放的问题吗? 已经有不少研究成果说明,中国的雾霾污染主要组成是“二次细颗粒物”:硫酸盐、硝酸盐和可溶性有机碳。它们的来源主要是不能好好脱硫脱硝的燃煤过程,电厂和工业是大头。汽车尾气是次要位置。为什么不讲大型污染企业燃煤的脱硫除尘问题?脱硫可能有技术和经济方面的问题,请如实讨论!
个人分类: 灰霾|7828 次阅读|27 个评论
听说石家庄市治霾升级,药厂停产
热度 4 Talky 2016-11-23 11:42
昨晚 “ 新闻 1+1” 报道, “ 石家庄治霾升级:近千家企业最大限度关停限产 ” 。说是 该市自本月 17 日起,相关钢铁、火电、化工、制药、水泥、玻璃、陶瓷和钙镁行业,决战 45 天,近千家企业最大限度关停限产;全市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限行期间公交车免费乘坐。 今天用百度搜索“石家庄治霾”得到: 看来今天主要相关新闻是“ 石家庄治霾令所有药厂停产,药业称都达标就会破产 ” 。 但看石家庄市政府通知的“实施方案”: 可见,该市治霾升级的措施针对 多个行业。其中火电是“‘以热定电’,最大限度减少火电企业发电量”;钢铁、水泥、焦化、铸造、玻璃、陶瓷和钙镁行业全部停产;制药、化工、包装印刷、家具等行业,则是要求挥发性有机物生产工序全部停产。特殊情况要申请限产减排。 但是药厂说收到了石家庄市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办公室下发的《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调度令》,是“停产通知”,例如: 药厂停产不仅有企业问题,还有职工安置问题,更有向各地供药等问题。。。。希望这次石家庄市强化治霾不至于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但是有疑惑: 雾霾的主凶是燃煤企业和燃油企业和机动车。其中燃煤问题不是碳排放,是脱硫脱硝问题,而且主要是脱硫。石家庄 热电、钢铁、水泥等燃煤大户多 ,关停显然有利于大大降低 PM2.5 污染,但没有看到通知和“新闻 1+1 ”中讨论石家庄市 2016 年燃煤企业的脱硫脱硝的整顿工作。与其要停产,为什么不要求严格脱硫脱硝?特别是,“通知”说对火电企业“以热定电”,也是限产。为什么不强调脱硫脱硝? 药厂对于雾霾而言,主要是可能排放易挥发性有机物( VOC ),导向雾霾中 PM2.5 的主要组分之一:可溶性有机碳。但是 VOC 的污染源众多,药厂占了多少份额?另外,市政府通知是停产涉及 VOC 排放的工序,为什么对药厂, 市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办公室下发的《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调度令》,是“停产通知”?
个人分类: 灰霾|4315 次阅读|14 个评论
对治霾战报的疑问和思考
dsm9393 2016-1-9 19:54
· 对治霾战报的疑问和思考 · 都世民 媒体关注下的 霧霾 以下是从“中国评论网”下载的近期有关“雾霾”的新闻及评论文章题目及发表时间: 美媒:保定能引領中國綠色能源革命嗎? (2015-12-02 10:28:15) 環保部曝光北京重污染天氣應對存在突出問題 (2015-12-01 14:01:48) 北京污染濃度躍升 地標建築“被消失” (2015-12-01 10:04:05) 北京市教委:霧霾天學生可在家自學 (2015-12-01 09:28:12) 中國霧霾面積接近法國 北京一夜飈升7倍 (2015-11-30 22:49:49) 北京今年首發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 (2015-11-30 10:42:18) 霧霾下的生命賬和經濟賬該怎麼算 (2015-11-20 08:22:20) 中國人不願再活在霧霾下 (2015-03-07 11:23:55) 正確站坐姿勢能改善腰背痛還減肚子 (2015-03-06 11:40:03) 刺破霧霾“穹頂” 關鍵在於打破利益格局 (2015-03-05 06:38:04) 能源體制霧霾不除大氣霧霾難消 (2015-03-04 09:23:37) 柴靜的霧霾科普為什麼引起共鳴? (2015-03-03 10:40:15) 柴靜《穹頂之下》散布的不能都是恐懼 (2015-03-03 10:38:01) 復旦教授:打破能源壟斷可能帶來更嚴重霧霾 (2015-03-03 09:37:23) 環保部長:已約談臨沂和承德政府負責人 (2015-03-02 08:58:33) 柴靜霧霾紀錄片:這是我和霧霾的私人恩怨 (2015-03-01 10:06:02) 北京今年首發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 (2015-11-30 10:42:18) 東北霧霾與渺茫的中日環保合作 (2015-11-26 17:52:38) 灑水灑水灑水 治霾不是任性的事 (2015-11-12 17:50:35) 沈陽遇重度霧霾 環保局官網癱瘓近2小時 (2015-11-09 09:46:14) 環保部:全國161市九成空氣質量不達標 (2015-06-05 09:33:07) 中國15城人口超千萬 城市化速度令人吃驚 (2015-04-22 10:00:02) 李克強:環保法的執行是殺手鐧非棉花棒 (2015-03-15 11:44:27) 中方新導彈試射細節公開 駁中美同日反導說 (2015-12-01 14:12:04) 環保部曝光北京重污染天氣應對存在突出問題 (2015-12-01 14:01:48) 普通人正在改變中國經濟 (2015-12-01 13:06:09) 專家:世界能源格局新變化 中國如何應對? (2015-12-01 11:27:51) 新華網:中國體育黃金五年 助推小康社會 (2015-12-01 10:04:43) 北京污染濃度躍升 地標建築“被消失” (2015-12-01 10:04:05) 環保部曝光北京重污染天氣應對存在突出問題 (2015-12-01 14:01:48) 北京市教委:霧霾天學生可在家自學 (2015-12-01 09:28:12) 中國霧霾面積接近法國 北京一夜飈升7倍 (2015-11-30 22:49:49) 北京今年首發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 (2015-11-30 10:42:18) 霧霾下的生命賬和經濟賬該怎麼算 (2015-11-20 08:22:20) 北京污染濃度躍升 地標建築“被消失” (2015-12-01 10:04:05) 北京市教委:霧霾天學生可在家自學 (2015-12-01 09:28:12) 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設將帶動40萬人疏解至通州 (2015-12-01 09:18:12) 中國霧霾面積接近法國 北京一夜飈升7倍 (2015-11-30 22:49:49) 北京今年首發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 (2015-11-30 10:42:18) 中國15城人口超千萬 城市化速度令人吃驚 (2015-04-22 10:00:02) 中國疾控中心:霧霾損害健康研究已啟動兩年 (2015-03 中國環保部出動“秘密武器”無人機查污染 (2015-05-18 15:43:32) 北京開出392萬元環保罰單 為史上最高 (2015-04-29 18:03:15) 發改委公開古雷PX批覆 環保部曾讓撤回 (2015-04-23 10:06:26) 中國15城人口超千萬 城市化速度令人吃驚 (2015-04-22 10:00:02) 振興環保產業需優化投資結構 (2015-03-18 07:45:11) 李克強:環保法的執行是殺手鐧非棉花棒 (2015-03-15 11:44:27) 環保成美台推動關係新著力點 (2015-03-14 09:52:14) 中國疾控中心:霧霾損害健康研究已啟動兩年 (2015-03-13 10:56:45) 中國人不願再活在霧霾下 (2015-03-07 11:23: 預防室內PM2.5污染 從除菌抑菌開始 (2015-04-24 15:44:07) 發改委公開古雷PX批覆 環保部曾讓撤回 (2015-04-23 10:06:26) 中國癌症病人湧向大城市 催生"癌症旅館" (2015-04-14 09:03:26) 漳州PX酸臭彌漫兩年 漁民稱鮑魚常死亡 (2015-04-13 09:51:45) 環保部:京杭廣深大氣首要污染源是機動車 (2015-04-02 09:46:14) 廣東東江源頭污染成死河 百姓叫苦不迭 (2015-03-24 09:54:25) 振興環保產業需優化投資結構 (2015-03-18 07:45:11) 環保成美台推動關係新著力點 (2015-03-14 09:52:14) 曲格平:治霾關鍵在於改革利益集團 (2015-03-06 08:42:4 霧霾,該怎麼治理 (2015-01-24 08:39:23) 科學家欲通過大氣污染找到外星人 (2014-08-05 14:58:05) 新標準下中國僅4.1%的城市空氣品質達標  (2014-06-04 15:54:30) 山西建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調度通報制度 (2014-06-03 16:30:54) 上海新規定:機動車排放黑煙最高罰500 (2013-11-20 16:12:49) 北京聽證代表全贊成“停車3分鐘熄火” (2013-10-24 17:35:56) 官方啟動大氣污染防治檢查:保持高壓態勢 (2013-10-24 15:18:25) 世衛癌症研究機構首次認定“大氣污染致癌” (2013-10-18 11:59:07) 中央投50億 “以獎代補”治理六省市空氣 (2013-10-15 09:37:08) 中央50億元支持京津冀及周邊治理大氣污染 (2013-10-14 15:26:12) 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 去年治霾任務沒完成 (2015-01-24 00:10:39) 河北廊坊環保局副局長出版小說《霾來了》 (2015-01-21 09:02:39) 河北因霧霾限行 兩個機動車尾號同時限行惹議 (2015-01-12 17:11:06) 這個冬天浙江霧霾去哪兒了? (2015-01-06 11:37:06) 重拳“破霾”:環保罰款擬取消50萬元封頂 (2014-12-23 10:10:42) 2025年我國或成世界第一肺癌大國 (2014-12-12 17:58:00) 專家否認“地鐵霧霾超地上16倍” (2014-12-04 09:49:20) 清華教授解析霧霾影響:躲在屋裡有用麼? (2014-12-01 10:46:01) 內蒙古風電致北京霧霾?專家反駁 (2014-11-24 17:20:27) 中國部分地區將再現重度霾 (2014-11-24 11:14:07) 專家否認“地鐵霧霾超地上16倍” (2014-12-04 09:49:20) 清華教授解析霧霾影響:躲在屋裡有用麼? (2014-12-01 10:46:01) 內蒙古風電致北京霧霾?專家反駁 (2014-11-24 17:20:27) 中國部分地區將再現重度霾 (2014-11-24 11:14:07) 京津冀今起霧霾將持續五天 或現嚴重污染 (2014-11-22 09:48:15) 治標不治本 北京研究6條城市風道吹霧霾 (2014-11-21 10:11:50) 北京研究6條城市通風廊道吹霧霾 (2014-11-21 09:01:00) 貪官服刑時獲11項發明專利 含防霧霾鼻內套 (2014-11-20 10:48:02) 北京啟動重污染藍色預警 今明需戴口罩 (2014-11-19 16:17:37) 中國部分地區將降溫降雪 霧霾籠罩華北黃淮 (2014-11-19 11:22:12) “APEC藍”之反思 (2014-11-14 08:56:18) 治理霧霾要有一本明白賬 (2014-11-05 08:38:24) 哈爾濱連日遭受嚴重霧霾 (2014-10-30 16:19:40) 組圖:霧霾散去後的北京金秋 (2014-10-28 09:45:16) “任務式”治霾造就北京間歇性藍天 (2014-10-28 07:58:07) 航班為等霧霾散場 空中盤旋1個半小時 (2014-10-26 14:31:56) 環保部:京津冀空氣重污染受秸秆焚燒影響明顯 (2014-10-26 10:04:58) 中國定“硬指標”在京津冀推新能源公交 (2014-10-23 15:48:46) 北京本周四起再遇空氣重污染 26日空氣轉好 (2014-10-21 16:10:15) 驅霧霾 (2014-10-21 11:11:23) 中國定“硬指標”在京津冀推新能源公交 (2014-10-23 15:48:46) 北京本周四起再遇空氣重污染 26日空氣轉好 (2014-10-21 16:10:15) 馬拉松撞上霧霾,快樂摻上麻煩 (2014-10-20 11:49:52) 今明兩天 霧霾再襲北京 (2014-10-19 11:02:09) 佑安醫院:霧霾天保護好咽喉 多吃潤肺食物 (2014-10-14 11:25:26) 霧霾籠罩中國:自然的警示 (2014-10-13 07:51:54) 北京霧霾75小時重污染預警解除 (2014-10-12 09:58:21) 英媒:霧霾籠罩北京 巴西球星被困酒店 (2014-10-11 17:56:17) 北京:今夜北風至 霧霾漸消散 (2014-10-11 15:43:53) 今明兩天 霧霾再襲北京 (2014-10-19 11:02:09) 佑安醫院:霧霾天保護好咽喉 多吃潤肺食物 (2014-10-14 11:25:26) 北京霧霾75小時重污染預警解除 (2014-10-12 09:58:21) 組圖:北京霧霾下那些消失的建築 (2014-10-11 10:11:36) 北風今夜入京救場 霧霾模式有望結束 (2014-10-11 09:51:41) 盤點各地霧霾奇觀 別有一番滋味 (2014-10-10 15: 北風今夜入京救場 霧霾模式有望結束 (2014-10-11 09:51:41) 盤點各地霧霾奇觀 別有一番滋味 (2014-10-10 15:40:24) 一“霾”相承:廊坊稱限行並非為北京 (2014-10-09 11:17:56) 發改委副主任答中評:中國非常重視氣候問題 (2014-07-09 17:04:49) 北京再度迎來霧霾天(組圖) (2014-07-03 14:44:54) 環保還是靠風 京研究借風吹散霧霾 (2014-07-02 15:24:40) 格非:霧霾這麼重 人不可能有什麼尊嚴 (2014-06- 周國平:中國人對尊嚴很陌生 (2014-06-11 11:33:48) 2013年全國僅3城達標 霧霾天平均35天 (2014-06-05 16:35:13) 廣東中山空氣變差 市長向市民道歉 (2014-06-04 09:23:51) “降霧霾”納入幹部政績考核 (2014-05-30 10:05:26) 西安治霾“神器”霧炮上街 噴水120米遠 (2014-05-10 17:00:39) 北京五一假期將出現霧霾雷雨 (2014-04-30 15:22:39) 尋找治霾的“二維碼” (2014-04-27 08:11:21) 中學體育教師自編室內霧霾操(圖) (2014-04-15 17:09:36) 德國外長訪問河北談霧霾:眼睛灼燒 喉嚨痛 (2014-04-15 12:12:14) 博士爸爸為讓女兒防霧霾自造兒童口罩 (2014-03-31 15:34:04) 張高麗視察保定、廊坊兩市 (2014-04-02 09:50:35) 警惕春江水暖“樓”先知 (2014-04-01 08:47:50) 治霾需要國家意志 (2014-03-31 07:27:03) 河北為生存奮鬥 在京津間艱難尋定位 (2014-03-31 07:04:48) 北京霧霾顆粒 千倍放大後觸目驚心(圖) (2014-03-28 10:58:47) 河北謀劃建十餘環首都衛星城 擔疏解重任 (2014-03-28 10:09:07) 京津冀等多省市遭霧霾襲擊 部分重度污染 (2014-03-27 15:32:35) 京津冀霧霾預計持續3天 (2014-03-25 11:12:35) 从上述目录可以看出国内外媒体关注雾霾的程度、关注的原因、关注的背景和今后的趋势。虽然这些文章不是全部,但是足以说明与雾霾相关的问题 很 多。 · 为什么近两年媒体如此关注 霧霾 ? 1.是天灾还是人祸? 2.是生命帐还是经济帐? 3.雾霾的成因与消散的机制是什么? 4.雾霾的化学成份是什么? 主要污染物 SO2 、 NO2 、 PM10 、 PM2.5 、臭氧。 4.雾霾的致病、致癌、致死的原因、根据、数据来自哪里?我国专家做了什么研究? 5. 2025年我國或成世界第一肺癌大國 的预测是什么机构做的?根据什么? 6. 治理霧霾 的 明白賬 应包括哪些内容? 7.2015 治理霧霾 的战报为何让人看不明白? 8. 空气质量标准是什么?是臭氧和 PM2.5 ,还是 蓝天 、 能见度 ?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联是什么? 9. . 治霾的科学性、规律性 是什么? 10. 为什么 2020 年 是 一个逆转的拐点 ? 到 2030 年,北京的空气标准可望达到国家标准 ? 北京霧霾顆粒 千倍放大後觸目驚心(圖) ; 格非:霧霾這麼重 人不可能有什麼尊嚴 ; 英媒:霧霾籠罩北京 巴西球星被困酒店 ; 科學家欲通過大氣污染找到外星人 ; “地鐵霧霾超地上16倍” ; 發展方式無“誤”,空氣才能去“霾” ; 霧霾“鎖城” 鍛煉請謹慎 ; 台媒 : 北京雾霾太毒 通缉犯肺炎复发急回老家自首 。不难看出媒体关注有理性分析,也有借机炒作,放大雾霾效应。 雾霾 成因 1 ) 霾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 ( 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 100% 就可能出现 饱和 ) 。霾是由 汽车尾气 等污染物造成的。 相对湿度 介于 80-90% 之间时 , 大气混浊视野模糊 , 导致的能见度恶化 , 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 2 ) 雾出现时空气潮湿;霾出现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 60% 以下。其形成原因是 : 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 ( 水平 ) 能见度小于 10K m 的空气混蚀的现象。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 10 天以上。由于雾霾、 轻雾 、 沙尘暴 、 扬沙 、 浮尘 等天气现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 , 致使有效 ( 水平 ) 能见度小于 10K m 。有时气象专业人员都难区分。必须结合天气背景、天空状况、空气湿度、颜色气味及 卫星监测 等因素来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而且雾和霾的天气现象有时可以相互转换的。霾在吸入人的 呼吸道 后对人体有害,如长期吸入,严重者 可能 导致死亡。 (见百度词条) 3 ) 气象专家 认为 ,造成雾霾天气偏多、偏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 元 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较 常年 偏弱,风速小,中东部大部地区稳定类大气条件出现频率明显偏多,尤其是华北地区高达 64.5% ,为近 10 年最高,易造成污染物在近地面层积聚,从而导致雾霾天气多发; 二是我国冬季气溶胶背景浓度高,有利于催生雾霾形成; 三是雾霾天气会使近地层大气更加稳定,会加剧雾霾发展、加重大气污染。雾霾天气 的 形成 , 既受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有关 。 4 ) 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各地区的雾霾天气中,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 5 ) 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能源迅猛消耗、人口高度聚集、生态环境破坏, 都为雾霾天气的形成埋下伏笔。 6 ) 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 第一:是 汽车尾气 。 北京雾霾颗粒中机动车尾气占 22.2% ,燃煤占 16.7% ,扬尘占 16.3% ,工业占 15.7% 。 第二:北方到了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 第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比如冶金、窑炉与锅炉、机电制造业,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 第四: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第五:可生长颗粒,细菌和病毒的粒径相当于 PM0.1-PM2.5 ,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适宜时,微生物会附着在颗粒物上,特别是油烟的颗粒物上 。 第 六 家 庭装修中也会产生粉尘 “ 雾霾 ” ,室内粉尘弥漫,不仅有害于工人与用户健康,增添清洁负担,粉尘严重时,还给装修工程带来诸多隐患。 第 七 在水平方向 , 静风现象增多。大楼越建越高 , 阻挡和摩擦作用 , 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 第 八 逆温层 好比一个锅盖 , 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 ,称作 逆温现象 , 第 九 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 数量 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 以上各种说法真的搞清楚了雾霾成因了吗?美国和欧盟搞清楚了吗?美国加州十个城市的臭氧超标天数达到 117 天,意大利、日本九州空气污染也超标,是天灾还是人祸,尚无定论。 对 2015 官方公布的 治霾战报 的疑问 1. 为什么 2015 年年底出现三次重污染? 2016-01-08 , 环保部通报了 2015 年的大气治理成效。京津冀及周边的 PM2.5 平均浓度同比下降了 10.4% 。 并指出: 2015 年入冬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了三次大范围重污染天气,使得 2015 年 11 月 15 日到 12 月 31 日北京市 PM2.5 浓度比 2014 年同期上升高达 75.9% ,造成 PM2.5 全年改善比例损失 15.5 个百分点。 其原因是 受污染排放和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全国出现了几次重污染天气。 阶段性治理成效具体体现是: 监测数据显示, 2015 年,全国 338 个城市可吸入颗粒物 (PM10) 年均浓度同比下降 7.4%; 细颗粒物 (PM2.5) 平均浓度为 50 微克 / 立方米,其中 161 个可比城市同比下降 11.3% 。 2015 年 12 月 30 日港媒报道 : 26 日短暂好转后, 27 日晚上北京及内地北方大部分城市雾霾再起,本周大部分时间,包括元旦在内都将是中到重度霾天气,气象局警告居民做好应对工作。截至 12 月 24 日,全国共有 15 个城市先后启动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预警级别和范围均超以往。 26 日,北京一些地方的居民因室内温度过低而被冻醒,因为雾霾影响了天然气的输送,被迫对供暖实施临时限制。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在其微博上说,自 12 月 26 日起,将对市区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超市、写字楼、文体娱乐场所等公共建筑 , 采暖实行燃气供热“限量保供”措施。声明说,供热将“尽快恢复正常”,但没有说明具体时间。北京发布两次雾霾最高级别预警 。 私家车实行单双号限行。报道称,来自南方的风在北京北部山区遇阻,北京以南一些城市烧煤及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物积聚,并在该地区扩散。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去年年底三次重污染天气是因取暖用煤造成。那么问题找到了就好解决些。就不知港媒说法是否可靠? 2.环保部发布的PM2.5的数据应该怎样理解? 细颗粒物 (PM2.5) 平均浓度为 50 微克 / 立方米 。这“平均”二字可以有多种理解:一是每日实测值取平均; 二是按月或按年取平均; 三是按全国各城市当日实测值取平均; 四是平均有算术平均或几何平均,甚至加权平均; 五是按统计方法,计算概率大小,给出实测数值的分布曲线。 不同的方法会有不同结果。带来的问题是对实测数值的取舍,很大或很小值按算术平均不合理。 3. PM2.5 的测试方法有无规范、标准和计量? 央视曾在“消费主张”栏目报道 PM2.5 的测试方法,笔者仔细观看全过程,其结论是:测试方法不规范,无标准,请的专家也未说明所在单位,不具权威性。 1 )按测试惯例,测试仪器应先计量,给出仪器误差范围。 2) 说明 测 试规范:仪器架设位置,包括架高、离净化器距离等。手持法测空气污染不合适,会干扰测试结果。 3) 测试误差分析。 4) 有一户买了四台净化器放在套间内,价格分别是:3336元;4260元;2229元;669元.合计10494元. 测试人是央视记者,测试方法:净化器放在室内地面,测试仪是手持,有进口产品和国产,没有说明测试规范和仪器误差。 先开窗户,手持测试仪伸出窗外,测试 PM2.5 的值为 227 微克 / 立方米 . 开电扇想让室内空气均匀, 10 分钟后关净化器,测 PM2.5 的值为( 微克 / 立方米 ) 3336 4260 2229 669 92/76 24 50 23 结论是价廉不一定效果差,价贵不一定效果好。这是不考虑仪器误差、测试方法误差得出的结论。 找专家比对,想确认净化器优劣。 先用一支香烟通过一装置向室内散发污染粒子,然后用四台净化器分别测试其效果: ( 微克 / 立方米 ) 3336 4260 2229 669 65 24 69 12 净化器并排放在地面上。结果是进口净化器产品不一定比国产的好。 问题是手持测试仪与官方机构测试设备是不同的,测试数据也不会相同。但是测试设备都有误差,怎么计量定标?能否实现1%至3%的误差? 另外测试仪离地面高度不同时,实测值是不会相同的,这误差是多少?笔者是想说明百分之几的变化可能是测试误差。 PM2.5的测试和雾霾成因紧密相关,应该在不同层面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卫星遥感、机载相控阵雷达扫描成像,测定PM2.5的分布、成份,形成规律,这是全球性的难题。 4. 空气净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如何寻找平衡点? 1) 大家都要蓝天,但如果让一些人少用电,少取暖 , 少用空调,谁会愿意? 2) 大家都要蓝天, 开车人每月少开车多少次?谁愿意? 3 )有些排污企业,如钢厂、造纸厂、水泥厂、石油加工厂等大规模停产、转型,会导致大批人员下岗、转岗,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现在钢材、石油、煤炭价格都便宜,停厂影响小。 水泥、钢铁、能源和建材的消耗急剧增加,而这些都是主要的污染源。煤炭、电力和石油行业受到的影响最大,这些行业提供2000万个就业机会。石油公司的利润暴跌,可是却被迫继续生产,因为这个行业有将近1000万名工人。是否以牺牲经济发展来实现清理环境,还是顾及就业和经济增长而继续允许工业污染。 空气污染 与就业的矛盾,影响 中国的社会稳定。 4 )建新城市;改变现有城市布局会带来大规模搬迁、折迁,涉及很多方面:土地利用、资金、供电、供水、供气……。带来的新矛盾不可小视。 5 )经济要发展,要增加就业岗位,要淘汰落后产能应逐步实施。 6 ) 政府鼓励使用太阳能和核能,努力改变能源结构 。新能源实施是必要的,但会带来很多新问题,不能急于求成。 7 ) 限行 ,拆迁、烧烤和放烟花活动 若 都被禁止 ,是不是就没有雾霾,谁能担保? 8 )如果住建部将施工图纸全部修改为安装净化器,就能解决雾霾问题吗?就不会患病吗? 总之,雾霾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项持久战。希望媒体以平常心对待,不要放大雾霾效应。 参考资料 【 1 】 港媒:冷空气太弱吹不走雾霾 内地将迎 灰色元旦 , 来源: 参考消息网 , 2015-12-30 。 【 2 】 台媒 : 北京雾霾太毒 通缉犯肺炎复发急回老家自首 , 来源: 参考消息网 , 2015-12-24 。 【 3 】 加湿器 + 自来水 = 雾霾制造机?不当使用可能会引起肺炎 , 来源: 天府早报 , 2015 年 12 月 24 日 。 【 4 】 美媒 : 南方公司从北京雾霾找机遇 吸引人才南移创业 , 来源: 参考消息网 , 2015-12-24 【 5 】 美媒称中国治理雾霾陷两难:平衡减排与就业影响 , 来源: 参考消息网 , 2015-12-26 。 【 6 】 北京两节“避霾游”升温 旺季团费翻倍 , 来源: 北京青年报 , 2015 年 12 月 30 日 【7】 北京霧霾引發網民熱議 專家釋疑 , http://www.CRNTT.com , 2015-12-26 【8】 中国科学家发表雾霾致病机理研究成果, 来源:新华网 , 2015/12/16 。 【9】 雾霾预警为何总和公众感知“不合拍”?, 来源:新华社 , 2015/12/26 。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2/334864.shtm 【10】 科技日报:直面雾霾下的“肺腑之忧” , 来源: 科技日报 , 2015-12-22 。
个人分类: 博客|1176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以气为命,救救这个世界,救救我们自己——刍议当前治霾的紧迫
热度 2 pww1380 2014-11-27 10:31
人以气为命,救救这个世界,救救我们自己 ——刍议当前治霾的紧迫 杨文祥 古人有名言,“民以食为天”。 不过在大灾之年,虽几日不得食,尚有苟延残喘的机会。而今我们面临的生存考验并非饥肠辘辘的煎熬,而是“ 人以气为命 ”的紧迫,若一息不得入,一呼不得出,立时便有气绝身亡之虞。显然,“ 人以气为命 ”这一命题,对于今日中国和世界而言,要比古人的“民以食为天”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也更具有其刻不容缓的紧迫性 。由此可见, 说环境治理是当今世界国际社会的首要任务,治霾更是今日中国国家治理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头等大事亦不为过 。 大气污染即使尚不至于令今日中国和世界的人们惶惶然不可终日,常怀气绝身亡之虞,然其“温水煮青蛙”之效, 由空气污染而致人的鼻腔污染、气管污染以至整个呼吸道污染、肺泡污染,渐由污染而感染病变,由病变而阻塞,这样,气绝身亡必然是最后的结局 。 不过,即便后果是如此地恐怖,我们还是要感谢大气污染的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效应。因为,惟其如此,当今世界的数十亿人口才得以分批逐步地走向死亡,而不至于在一瞬之间造成整个人类社会整体灭绝的惨剧。也正是借助于这一“温水煮青蛙”的效应,我们这些暂时的幸存者尚有“忍气吞声”苟活几日的可能,在大限到来之前,有机会领悟“ 人以气为命 ”这一并不深奥,更不玄妙的朴素真知与真理,终能发出“ 救救我们这个世界,救救我们自己 !”的警世之呼。 环境治理 是当今世界国际社会的首要任务, 治霾 是今日中国国家治理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 头等大事。 忽视了这一点,无疑就选择了慢性自杀,选择了走向死亡的末世之路 。
个人分类: 盛世危言|2721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北京拟花7600亿治霾:4大领域成为严控重点
redtree 2014-3-17 21:12
北京拟花7600亿治霾:4大领域成为严控重点 作者:李静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发布时间:2014-3-17 17:39:01 编者按 2014年全国两会上,关于环保的议案提案和建议,占比位居第一,其中有关雾霾的最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团发问:珠三角现在PM2.5是多少? 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向污染宣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他就任后的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宣示决心。 2月末长达一周、波及15%国土面积的重度雾霾,让连片的城市群面目模糊,却让一句句追问如警报般清晰入耳:是否一定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发展?牺牲了环境的经济发展,又能给民众带来多少幸福感? 雾霾,让环境治理问题,一下子近在眼前。当雾霾让人们的呼吸变得迟疑沉重,它已不仅仅是个环保问题、技术问题、科学问题,而是当下中国最大的政治。 本刊曾采访过多年来主持中科院的全国性大气霾污染监测工程的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这位学者审慎地预言,空气污染问题会变成常态,三五年之内,污染面积越来越大;未来5年、10年,每年必定还会出现大范围的雾霾污染。 可能需要不止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为其治理而投入的雾霾,正在改变中国的执政生态: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包括关停多少淘汰锅炉、改造多少燃煤电厂在内的明确目标,到不少地方开始尝试的“绿色GDP”,再到空气质量指标成为执政者的考核依据和问责因由,乃至呼吁机制创新的区域联动---一场由雾霾而进一步推动的发展方式、执政思路之变,已经展开。 北京治霾:7600亿元花在哪 环保部正在拟定涉及19个省份的考核办法,包括大气污染治理项目投运率、机动车黄标车淘汰率和尾气检测率等多个指标,并争取对空气质量实施一票否决制,其中“规划年度考核”与“终期评估结果”将向国务院报告,作为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 2014年3月1日,零时起,北京市环保局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北京宏翔鸿热力有限公司因燃煤锅炉房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均超标,收到一张8万至10万元的罚单。 这是《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后的第一张罚单,它意味着北京治霾从此违法必究。 “此条例的出台,确实为北京治霾奠定了基础。如何有效改善北京空气治理,当务之急是政府能形成一套有效的空气质量管理机制。”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秘书处主任解洪兴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鉴于雾霾的严峻形势以及从中央到北京市的决心,北京的治霾路线图在政策层面已经清晰。 7600亿元花在哪 2014年1月18日上午,《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提交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降低PM2.5首次纳入立法。 会议期间最大的动静是,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当众表示治霾决心。2013年9月,国务院专门出台治理大气污染的条例,王安顺代表北京市与中央签订责任状,立下壮士断腕的决心。 “也是生死状,因为中央领导说,2017年实现不了空气治理就‘提头来见’。既是玩笑话,也说明了这句话的分量很重。”王安顺说,北京市实施垃圾、污水三年行动计划,要投入848亿元。治理PM2.5投入将高达7600亿元。 7600亿元资金将投向何处?舆论纷纷揣测。近日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接受本刊专访时,首度概述了治霾资金的流向。 北京市环保局规划财务处工作人员郑定伟介绍说,北京治理大气污染的资金主要围绕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实施投放,重点是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四个领域。从环保专项资金投入情况来看,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等燃煤污染防治,以及老旧机动车提前淘汰更新等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投入力度最大。 压减燃煤使用量,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无疑是北京市治霾路线图中首要的基本战略。北京市环保局大气环境管理处工作人员伊博向本刊记者透露,北京市将通过燃煤电厂关停、建设四大燃气热电中心、核心区“煤改电”、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等重要工程,进一步压减燃煤使用量。 这些以“压煤”为目标的工程实施已久,被政府部门认为效果显著。 2001年,北京市核心区平房居民开始实施“煤改电”工程。截至2013年底,北京城市核心区4.4万户居民“煤改电”外电源工程总体完工,全市累计有26.4万户居民采用清洁的电采暖过冬,被认为可大大降低中心城区冬季采暖煤烟型污染。 2009年,北京市7万多户二环内文化保护区居民实现“煤改电”。时任北京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杜少中透露,2009年“煤改电”工程预计投入资金约70亿元。该工程投入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从外围来看,为了加强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供应力度,一些新的工程投入正在不断加码。眼下,北京正在开工建设陕京四线、大唐煤制气(密云—李桥段)工程,增加北部供气通道。在2015年底前,北京不仅要基本实现区域内无燃煤锅炉,还要让远郊区县具备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应条件的地区,燃煤锅炉逐步改用清洁能源。 机动车污染防治仍是北京治霾的另一重要基本战略。2014年,北京限购政策进一步升级,小客车摇号指标将从每年24万辆缩减至15万辆,与此同时,拖延许久的新能源车私人购买试点终于启动,北京诸多新建小区纷纷承诺,为保证新能源车的发展,将建一定数量的充电桩。 这些新政直接指向一个清晰的目标:到2017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要控制在600万辆以内,实现淘汰老旧机动车100万辆。 “联防联控”难在利益统筹 经研究发现,北京市24.5%的大气污染并非来自本地“贡献”。北京的“空气保卫战”从单兵作战,演变为整个京津冀地区的“联合作战”---监测预警、信息共享、环评会商、联合执法、重污染应急,都涵盖其中 这种“联合作战”被官方称为“联防联控”。2013年9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成立,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以及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为成员单位。2013年10月协调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建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作为大气质量的利益攸关方,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可谓利益共同体。从2013年开始,在北京治霾的路线图中,“区域联防联控的协调机制”成为不二选择。 北京市环保局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协调处副处长李立新向《瞭望东方周刊》表示,目前联防联控正在有序推进,2013年区域内六省区市已经出台了环保电价、车用油品质量升级价格、鼓励新能源车推广应用等经济政策。在此基础上,2014年还将出台包括强化煤炭质量管理、提高排污收费标准、调整成品油消费税等配套政策。区域内信息共享、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及应急联动等工作机制也将不断完善。 国家层面对联防联控亦抱有很大期待。习近平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时提到,将把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作为优先发展领域。 “在区域联防联控方面,我国有一定技术储备。”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远航告诉本刊记者,在过去五到十年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都作了一系列科研项目的部署,特别是在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的建立等支持空气质量管理和污染防治的关键技术上,取得了具有原创性的技术研发成果。 在技术储备之外,联防联控机制自去年运行以来,却面临难以回避的现实难题。 在联防联控过程中,国家环保部给出的对策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重点行业区域布局,对环境敏感区重污染企业实施搬迁改造;推进能源清洁利用,优化煤炭利用方式,增加天然气供应。 对此,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庄志东表态:“压煤、控车、调整工业结构、治理扬尘。” 对于首当其冲的“压煤”,到2015年,北京市煤炭消费总量将削减到1500万吨。20蒸吨以上的大锅炉,到2015年就可全部改造完成。 事实上,压力最大的不是北京---截至2013年6月,北京市燃煤总量为2500万吨,天津市约为5000万吨,河北省则高达3亿吨。由于历史原因,河北的建材、石化、电力等行业比重较大,其中粗钢产量超过全国总量的1/4,能源消费量居全国第二位。 相比之下,北京市在上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已将钢铁、水泥等重工业迁出,眼下服务业比重已接近80%。 治霾联防联控,最终难在区域间的利益统筹。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就有一次联防联控预演。当时,京津冀晋蒙的部分污染企业都曾停工,以确保北京的空气质量。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殷广平曾坦言,该省先后关停了3批使用燃煤的企业。当年,河北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62万亿元,增速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 对于北京来说,相对落后的产业已经转移,联防联控中,是否需要为联合治污支付成本?对于河北而言,是否会以需要加快发展为由,不愿在治污上“动真格”?这些问题,在联防联控所引发的结构调整压力下,仍有待回答。 绿色考核成政府“必修课” 2013年年初,北京在内的全国31个省(区、市)与环保部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其中要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内的10个省及重庆市,重点考核PM2.5年均浓度下降,其中北京、天津、河北确定了下降25%的目标。 早在“全国版”的责任目标公布之前,北京2011年先于其他城市,提出了“十二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具体计划。然而,这一目标实施以来,被质疑流于空谈。原因在于,始终没有建立有效的考核标准。 “真正治理雾霾,要让绿色考核成为政府必修课,通过考核这个指挥棒来引导地方政府往绿色发展的方向上转型。一方面应将PM2.5指标与污染物减排考核挂钩;另一方面,要将污染物减排考核与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挂钩。”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向本刊记者指出。 北京治霾的政绩考核已是势在必行。伊博表示,北京市已将大气污染防治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每年初对各区县、市有关部门上年度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同时,建立了相应的督察检查机制,对违法行为及时曝光查处,对工作不力、履职缺位者严格考核问责。 考核体系如何建立?国外的一条重要经验成为备受推崇的参考方案,即“空气限期达标管理制度”。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环保部原总工程师杨朝飞透露,在2000年《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法时,就曾提出这项制度,当时仅局限于北京这样的重点城市实施,要求重点城市制定“空气限期达标规划”,结果基本没有落实。 杨朝飞认为,该制度落空的原因主要是,修法时没有写清楚“达标治理规划”应当由谁来组织制定?由谁来审批、评估、考核和处罚?由谁来监督? “限期达标管理制度的核心是要落实政府的责任,而不是专门要求企业达标。”他说,这并不意味着企业达标不重要,而是强调政府的责任---政府对大气污染防治负有主要责任,政府对达到空气质量标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要建立这个制度,必须在立法中,写清达标治理规划有关制订、实施、审批、评估、考核、处罚和监督的几个环节。“2000年的‘大气法’中只是笼统的一句话,地方政府不落实,也没办法去追究。”杨朝飞说。 据了解,环保部正在拟定涉及19个省份的考核办法,包括大气污染治理项目投运率、机动车黄标车淘汰率和尾气检测率等多个指标,并争取对空气质量实施一票否决制,其中“规划年度考核”与“终期评估结果”将向国务院报告,作为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 一个更加乐观的信号是,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3月9日透露,受国务院委托,环保部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订大气治污目标责任书后,考核办法正提请国务院审议,预计上半年发布。届时,北京的治霾将与更具操作性的考核办法挂钩。(原标题:《中国霾改变执政生态》)
个人分类: 环境新闻|1009 次阅读|0 个评论
治霾与迁都
热度 2 fqng1008 2014-3-6 09:30
看到《科学网》的博文“ 治霾,中科院在行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773242.html ,联想到早几天看到北京的雾霾(见博文“ 雾北京 ”),忽然想到 迁都或许是北京治霾的强有力措施之一。进一步搜索,迁都已经有很多文章,于是拿来读了,并与博友分享。是真是假?我一时也辨别不了,相信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 如果真会迁都,北京的博友是高兴还是反对?不过,我相信北京的雾霾肯定会明显减轻,但是全国的雾霾还得再觅高招。    中科院生态中心研究员贺泓(右一)与科研人员做实验 。 附孙爱民: 治霾,中科院在行动 刚刚过去的2月,雾霾再次牵动国人的神经。在国家层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雾霾的治理工作,将其提升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措施的战略高度。 面对国家需求与国人期望,作为科技国家队的中国科学院已经开始了行动。 “大气污染既是科学前沿也是国家重大需求,与百姓的健康息息相关,中科院要进一步提高责任感、增强紧迫感,切实承担起国家战略科研力量的历史责任。”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在多个场合反复向科研人员如此强调。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则表示,目前讨论某个污染源头占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实际上意义不大。我们应该抓紧行动,在煤炭使用中尽快做到脱硫、脱硝、除尘,机动车的减排也要马上行动。 在院领导的组织派遣下,多个研究团队相继投入到与雾霾相关的研究课题中。治理雾霾的科技之战已经打响,“知己知彼”的科学探索与“建言献策”的政策咨询正在路上。 追根溯源 锁定两大污染“元凶” 致使雾霾发生的“元凶”是什么?这不仅是公众主要的疑惑点,也是科学家们试图通过多种手段来解答的科学问题。 中科院的科学家给出了问题的答案。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跃思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中科院在全国布设了由40个站(点)组成的大气质量联合观测网,覆盖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为我国大气质量开展长期、定位和联网观测提供精确的科学数据。 “中科院是最早做PM2.5全国浓度分布图的机构,我们从2011年、2012年就开始做相关的工作。”王跃思表示。 针对雾霾污染最为严重的京津冀地区,王跃思的研究团队进行了重点观测、分析。十几年的连续观测数据在科学家面前汇成了该区域的雾霾污染源比例变化图。 “我们通过对2009年以后三年京津冀多城市的PM2.5来源空间进行解析,发现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和唐山四个城市的PM2.5主要来源均为燃煤、机动车、工业和餐饮。”王跃思表示。 在科学观测数据面前,雾霾污染元凶们不仅“原形毕露”,各个污染物所占的比例也一目了然。其中,河北城市燃煤、机动车、工业和餐饮所占份额分别约为44%、14%、9%和8%,天津分别约为25%、21%、18%和6%,北京的则为30%、22%、12%和13%。 为了重点研究北京雾霾发生的原因与过程,王跃思团队还将2013年1月与2014年2月两次重度雾霾事件拿出来,仔细分析每个时段的污染物成分。 “经过进一步研究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北京地区的霾污染主要形成于周边区域的工业燃煤污染输送,而加强于本地机动车排放的叠加。”王跃思表示。 详细的观测数据可以说明一切,燃煤和机动车排放这两大污染源被“揪”了出来——二者在重污染时段所发生的作用占到70%以上。 这一结论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主流媒体的关注,也得到科学家同行的普遍认可。专家指出,尽管雾霾治理尚未取得较大的成效,人们心理上的阴霾与疑虑或许在中科院研究成果公布的同时有所减退。 抽丝剥茧 探索二次颗粒物形成过程 气态前体污染物如何在大气中快速转化形成二次细颗粒物是我国大气雾霾研究的前沿和挑战性科学问题。 “在成霾污染过程中,二次生成细颗粒物可占PM2.5的60%~70%以上。”中科院生态中心研究员、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首席科学家贺泓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解析大气中二次颗粒物的转化过程可以为未来治理雾霾提供科学支撑。 据贺泓介绍,作为PM2.5重要二次组分的硫酸盐与雾霾的成因密切相关,它有很强的光散射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空气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的机制成为国际大气化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贺泓带领科研团队向这一科学难题发起了攻关。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发现,单独的二氧化硫转化成硫酸盐是比较慢的过程,氮氧化物可以很快被氧化成硝酸盐,但当这两种污染物同时存在时,氮氧化物会极大促进二氧化硫向硫酸盐的转化。 现实的观测数据也验证了科学家们的发现:北京市区与郊区的二氧化硫的浓度基本相当,而在大气中差异最大的便是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浓度。 “通过反复实验室模拟研究和外场观测,我们发现:在大气复合污染条件下,大气氧化性增强,气态污染物向颗粒态污染物转化呈现暴发性增长,污染物的大气环境容量下降,造成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频发。”贺泓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北京雾霾污染与伦敦烟雾事件常常被相提并论,然而前者的二氧化硫浓度仅仅是后者的十分之一。专项研究团队的成果解释了为什么北京在二氧化硫不高的情形下,仍然频现雾霾天这一令人困扰的现象。 “我国的大气复合污染导致的环境容量下降,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我们长期以来的大气污染控制,尤其是脱硫技术应用取得的成绩,这对我国大气灰霾治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贺泓表示。 建言献策 凸显科技咨询力量 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科学研究固然重要,可是要促成问题的解决以及科学发现、科学成果的转化还要诉诸于政策的力量。 对于处于舆论焦点的北京雾霾,王跃思通过科学观测与科学分析推导出了政策建议。 王跃思告诉记者,北京及周边在近期污染过程中采取的应急措施和为空气质量达标所采取的长效环保措施已经显示出效果,“污染物浓度比去年1月份总体下降20%~30%,但大气能见度没有明显下降,因此,公众直观感觉严重程度与去年1月相同”。 “要让公众感觉有明显好转,更要大力削减污染物排放,使大气PM2.5浓度下降到100微克/立方米以下,才会显示出明显的效果。”王跃思表示,鉴于此次雾霾事件PM2.5中硫酸盐浓度下降、硝酸盐浓度上升的特点,“我们常常提到的脱硫、脱硝和除尘三措施中的脱硝亟须加强”。 基于研究成果,专项研究团队形成共识:我国的能源消耗强度决定了中东部的污染已经大大超越了环境容量,“我国有必要实行比发达国家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我们提出要优先控制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的策略,它们都是增加大气氧化性的前体物;大型模拟舱的建设也非常必要,可以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研究提供更完整的、更大的平台。”贺泓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对于雾霾的研究,在科学上是无止境的。” 灰霾不休,有关雾霾与治理之道的研究和探索就不止。 正如白春礼所言,灰霾的预测和治理已成为“人不分贵贱、地不分南北”的社会焦点。中科院正在集中院内外优势力量,围绕重点地区、重点季节、重点天气、重点问题集中攻关,像“抗震救灾”时那样集中精力全面应对。 《中国科学报》 (2014-03-05 第2版 两会特刊)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773242.html 附网文:惊人消息——北京成废城最后确定2016年迁都信阳 香港有媒体为此还特别访问了《中国迁都论》的作者汤爱民,不过没有一个地方说迁都要比信阳殷切,文章特别介绍了2011年《上海经济》杂志首席经济学家沈晗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迁都信阳的建议。文章同时又透露2012年7月28日,由国家发改委,国家城市规划局,国家环保局等二十几个部门,160多人来到河南信阳就首都迁都进行第28次来信阳考查研究,最后确定中国于2016年迁都于信阳。 北京连续受到毒雾笼罩,网上再掀迁都热议,学者汤爱民去年年初出版的《中国迁都论》、上海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展望计划办公室执行总干事邵律合撰的一篇文章《迁都:引领中国发展的战略转型》,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 由于沈晗耀和邵律在文章中倡议迁都河南信阳,信阳的「农村综合改革研究中心」网日前更刊文声称,当局早已决定「2016年迁都信阳」。 北京迁都并非是个新说法。每逢遇到大堵车、沙尘暴、干旱缺水,迁都之说就见诸舆论和网上,香港有媒体为此还特别访问了《中国迁都论》的作者汤爱民,不过没有一个地方说迁都要比信阳殷切,因为沈晗耀和邵律建议迁都的首选之一,就是这个有豫南小江南之称的信阳市。 信阳的「农村综合改革研究中心」网日前更刊文问:「中国迁都信阳的工作是否已经启动?」。文章指出,随着近年来首都北京诸多问题如水资源短缺、人口膨胀、交通堵塞、环境污染、沙尘暴等不断趋于恶化,对迁都问题的讨论迅速升温。 文章特别介绍了2011年《上海经济》杂志首席经济学家沈晗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迁都信阳的建议。 文章同时又透露2012年7月28日,由国家发改委,国家城市规划局,国家环保局等二十几个部门,160多人来到河南信阳就首都迁都进行第28次来信阳考查研究,最后确定中国于2016年迁都于信阳。 文章引述沈晗耀和邵律合作撰写的论文指出,迁都地点应在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连接处的中部枢纽地区建设新首都,确立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有政治权威的“抓手”,以此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生产力分布失衡的状况。具体选址应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生态容量,资源充足、环境优美、气候适宜。 文章引用两位学者的论文结论指出:「武汉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武汉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城市,迁都于此势必对其造成更大的压力。所以距离武汉两百公里左右的河南信阳和湖南岳阳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新首都建成后可与武汉形成“姐妹城”的双城格局。」 而《中国迁都论》的作者汤爱民表示,迁都是趋势,南移西迁,在长江与黄河间最合适。汤指出,目前湖北西部、河南南部、陕西西南部附近的区域比较合适,“经过我多年的考察研究,认为这些地方具备建设新都的区位优势、自然地理优势、文化优势和社会资源等优势。我也提了一些备选之地,如荆门、襄阳、南阳等”。 附两会消息(2012):2020年中国即将迁都南阳盆地,我们的新首都南阳 曾在全国“两会”引起关注的“迁都”话题,最近再掀议论。北大教授***的一封致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的《关于修改宪法、实行迁都与分都战略的建议书》中这样提到 :    “将政治首都从北京迁到中原或南方中部一带;加强北京的文化首都的功能;确立上海的经济首都的地位;尽快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的条款,为未来中国实行迁都与分都战略扫除法制的障碍。”在他的文中,更是强烈呼吁道,“我国尽及早迁都南阳。”,迁都一事一时间成了举国上下争论的热点,就连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小丫的私人博客中,也大篇幅地论述并支持迁都应首选南阳 。    一、有丰厚的历史渊源。南阳襄樊盆地及河南湖北是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楚文化的发源地,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南阳历史上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境内有四五十万年前的“南召猿人”和新石器遗址;有全国最大的汉代石刻陈列馆;有张仲景、张衡、诸葛亮等历史文化名人的纪念地;1993年,南阳盆地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南阳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也再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验收评定为“世界地质公园” 。      二、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她既是中国的地理中心,几乎处于中国南北分界线、东西中间线、长江黄河分水岭的位置,具有地利优势,同时它又是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南阳地处黄河与长江这两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间,东望大别山、西靠神农架,北连伏牛山脉、南通武当山。西安—南京铁路在南阳与焦枝铁路交汇,国道312线、207线、209线在境内通过。南阳飞机场可起降波音737等大型客机。迁都南阳可以使二十多个省区,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与首都的距离大大缩短。从这儿到中国的任何一处边界,至少要穿越3个省区,既便于对全国的管理,又有利于新首都的安全。而北京距边境特别是东北亚政治敏感区太近,潜藏着较大的风险 。     三、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首都的生态环境。南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季风的进退与四季的替换较为明显,空气质量优良。春季回暖快,降雨逐渐增多;秋季凉爽,降雨逐渐减少。年日照时数在1897-2120小时之间,年无霜期220-245天。南阳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素有“中州粮仓”之称。南阳山川秀丽,可供观赏游览的风光名胜达40余处,有宝天墁、太白顶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阳境内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将为新首都提供充足优质的水源临近的三峡电站将为新首都提供丰富而洁净的能源 。      四、有利于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部能否崛起对建设和谐社会至关重要。河南作为全国人口最多、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大省,在中部地区有突出的代表性。河南省情况复杂,管理难度较大,自身对资金、技术和人才都缺乏吸引力。南阳是河南省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全市辖两区和13个县,有1000万人。如果把首都迁往南阳,建成中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将极大地促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向新首都及周边地区的流动。我预计,在迁都南阳的最初几年内,将有数千亿资金流入新首都及周边地区。这将有力带动河南省及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大批就业机会,使很多社会问题迎刃而解 。    五、有利于降低中央机关运行成本。目前,中央国家机关分散在北京中心地带,与商业区、居民区和旅游区互相交错,办事极不方便,运行成本极高。迁都南阳以后,便于对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场所进行整体规划,可以使各大部委机关的距离不超过两公里,可以极大地方便中央机关之间的联络,大大减少公务车辆和交通费用。南阳冬季最低气温在0摄氏度以上,夏季最高气温在30度左右,仅取暖与降温一项就能为中央机关节省一大笔开支,非常符合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另外,中央机关迁都南阳后,可以克服长期以来机关后勤部门过于庞大,浪费严重的问题,真正实现机关后勤工作的市场化。长期困扰中央机关的公务员住房难问题,也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加以解决 。   六、有利于建立廉洁高效的中央政府。北京经济已相当发达,中外企业众多,各方面利益交织,中央政府设在这样一个大都市里,容易导致官商不分或商业贿赂蔓延,为政府官员的腐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由于中央部委在北京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各自都形成了庞大的后勤部门及经济实体,不仅隶属的人员众多,利益关系也盘根错节,给廉政建设埋下了隐患。如果明确只将中央政治机关迁到新首都,就可以隔断中央机关公务员与利益主体的直接联系,必将从客观上大大减少政府官员的腐败现象。此外,新首都办公区相对集中,来往方便,可以大大提高中央机关办事效率 。      七、有利于缓解北京市环境资源的压力。北京受地理、气候等因素制约,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目前人均占有量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8,是世界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的1/32,导致北京地区多次出现供水危机。由于北京地区地下水连年超量开采,造成名泉枯竭、地面下沉、地下水质恶化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严重制约北京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北京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建设仍在高速增长,虽然国家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但成本太高,水质难以保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北京缺水的问题。迁都可以使北京的人口增长变缓、甚至减少,各方面对北京的投资热势必迅速降温,建设规模大大缩小,北京对资源的需求量也就能保持稳定甚至降低 。    八、有利于保护北京的古都风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北京因为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城故宫,以及长城、天坛、颐和园和中南海等名胜古迹,成为一座享誉世界的古都,吸引着全世界的眼光。就连老北京的四合院、寺庙和戏楼等古建筑也常常令八方游客流连忘返。建国以来,北京为了城市建设,使许多文物古迹遭到了毁灭。据悉,北京现在的建设工地比整个欧洲还要多,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是一对难以两全的矛盾,如今北京幸存的文化遗产已不到三分之一了。一旦国家决定迁都,就可以为北京腾出许多发展空间,而不用再大规模拆除文物古迹。迁都以后,对北京发展旅游业极为有利:原中央机关办公场所,有的可直接成为游览胜地(如中南海),有的可以改建成旅游饭店、购物中心或高档写字楼,游客的出行也将方便得多 。      九、有利于将北京建设成为宜居城市。从环境来看,北京本来就不是优良的居住地,冬天过于寒冷而夏天有太炎热,临近沙漠,缺水而气候干燥,不能承载太多人口。由于我国长期定都北京,导致其人口、汽车数量快速增加,加剧了居住环境的恶化,导致其在宜居城市的排名中大幅度下降。北京市现有人口数量实际上已经超出了环境可以承载的极限。首都人口过多,特别是大量的流动人口和无业人口的出现,极易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发生,不仅有损国家形象,而且有可能触动首都政治中心的敏感神经,引起一些严重后果,这在历史上有过深刻的教训。另据专家调查分析,目前北京交通拥堵的压力主要来自于50万辆办公用车,其中中央机关占相当大部分。这些公用车加上外地进京办理公务的车辆频繁行驶在北京市中心区域,造成市区交通拥堵的状况日益严重,大量尾气加重了空气污染迁都无疑会极大地降低各方面对北京的投资,随着建设规模下降,就业机会也将相应减少,外来人口自然会下降,同时避免频繁的国务活动与市民生活以及大量游客之间的相互影响。办公用车减少不仅能缓解北京市区交通压力,还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此外,迁都还可以使北京的房价实现理性的回归,从而惠及普通百姓 。      十、有利于保持北京在文化教育、金融、交通等领域的中心地位。北京是我国大型博物馆、重点高校和金融机构聚集地,有一流的机场与铁路、高速公路网,即使]迁都以后,在可预见的将来,北京作为全国文化教育、金融、交通等领域的中心地位不仅不会改变,迁都后北京环境、交通等方面的改善还有利于其继续发挥全国中心城市的作用 。  结束语:迁都无疑是一项很重大的工程,必须经过缜密的分析和论证。我认为,迁都最大的难题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来自中央机关内部人员的阻力,出于感情上和利益上的考虑,可能会有相当多的公务员不赞成将首都迁出北京,这需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因为从长远来看,迁都是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是顺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和历史发展的潮流的。对于那些执意不愿离开北京的人,可以制定相应政策,以便其从中央机关分流,最后让真正愿意当人民公仆的人来管理我们的国家。其次是迁都耗资会十分巨大,新首都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我想有以下几方面的资金来源可以利用:一是出售中央机关现在的办公楼。这些办公楼多数处在北京的黄金地段,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每平米建筑面积多数在1万元以上,而在南阳建设同样面积的办公楼造价只不过是其四分之一左右;二是新首都周边百万亩农田的增值收益,当地现在一亩地只有几万元,将来会有十几倍以上的升值机会,估计总收入不会少于一千亿元;三是中央财政投资,所需投入的资金量将低于前两项;四是开发商及其他民间投资。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中央机关还可以在若干年内分批迁移,如先政府机关,后党群机关等。       伟大的中华民族曾经创造出“深圳速度”、又用不到10年时间使上海浦东令人耳目一新。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勇敢而理智地作出抉择,不用多久,一个独具魅力的新首都南阳就会矗立在祖国的心脏地带,展现在世人面前 。 附中国迁都最终方案:迁往湖北十堰更名汉京 “迁都”之议由来已久    国内学界议论“迁都”问题始于1986年。其后,陆续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在全国“两会”提过类似建议 。    目前,有关迁都的主张大致分四种方案:一是维持不变,只是对北京城市结构和职能作调整。对于北京发展中遇到的障碍,拟采用控制人口增长、建设卫星城市等办法加以解决。这种观点目前占主导地位 。    二是建设“副都”,地点可在北京近郊,或河北的涿州、廊坊等地。副都规模100万人口为宜 。    三是借鉴荷兰、南非等国的制度,实行“双都”,一个为政治首都,另一个是经济首都,即北京为政治首都,上海为经济首都。另外也有人主张可在西安、武汉、成都、兰州等城市中选择一到两个作为“陪都”,以解决国家东西和南北的不平衡问题 。 不少专家反对“迁都”    “迁都”建议也遭到许多专家反对。目前比较集中的理由是:“迁都”是一项重大决策,应该慎之又慎,否则影响国家的政治基础,也影响社会稳定 。    从国家发展和军事战略看,北京背依大山,前控平原、海洋,符合定都的规律,虽然北京现在遇到一些发展难题,但这些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对于目前北京承载过重的职能,对策应是分散北京的城市功能,而不是简单“迁都”。“迁都”并非当务之急 。 迁都最好迁到十堰,居然排除了西安、汉中    对时下中国而言,迁都,是必须的选择 。    北京,中国王气汇聚的所在,我们不否认它曾经无可比拟的优越地理和悠久历史,但是这些都不足以支撑它作为国都继续存在下去 。    当漫天的沙尘弥漫在北京的上空,当水源深入地下数百米仍然不知所踪的时候,我们还能相信北京作为王气所在的卓越风水地理吗?当厚重的北京城墙被完全拆除,当那些青墙灰瓦的四合院、胡同老宅成片被拆除的时候,我们还能感受到北京悠久文化的承载吗?北京不只是皇家贵族的北京,北京更是市井的北京。也许1951年北京从城墙被拆除的那时起,就注定了被迁都的命运 。    一切的种种的政策累加让北京不堪重负,今天的北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的困境:沙尘暴、空气污染、缺水、交通拥堵、房价奇高……所有的困境之外还有一个:险象环生。一旦发生战争,北京将面临的是灭顶之灾——现代战争,不论是导弹和飞机,其突袭性能,早已超出了几乎处于前沿阵地的北京的承受能力 。    迁都,不仅迁出北京绝大部分的行政人口,还将大大减少外地人员进京的频率,同时带走一部分商业金融服务人员;后续的中央对北京的政策资金的削弱,也必将引发北京的产业结构性转移,其经济中心的职能的削弱,也必将带动大量产业人员“逃离北京”。    于是,就让这个老迈的北京,带着他老迈的面容,专心致志地扮演其“文化古都”的角色吧。这样的北京,想必是一个如释重负、涅盘重生、别具魅力的新北京 。    那么新的都城应该迁往哪里呢 ?    首先排除上海、武汉、广州、西安等等这些省会以上的中心城市。理由很简单,这些城市自身就面临着很多“城市病”,如果首都迁入,只会加重加深“病情”的恶化,从而重演北京的悲剧和迁都的结局。这些对国家的稳定和当地人的生活,都不是什么好事 。    其次排除几个热门候选城市:信阳、岳阳、宝鸡。首先排除宝鸡,主要是气候干旱,地理位置偏西了些,离东南发达地区稍远了些,难以发挥对东南发达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其次,信阳和岳阳的条件确实相当不错,但是有三个因素却制约了它们成为国都的实现 。    第一,战备、三防能力有限。美国早就放言,如果中美开战,中国要做好西安以东所有城市沦为废墟的准备;连台湾都放言有能力炸毁三峡大坝。信阳岳阳都地处京广线,都在美军等其他潜在敌国的打击范围之内,它们都不是最安全的城市 。    信阳还好点,有大别山作为战时的屏障,岳阳的山很低,而且土壤潮湿,非常不适合战备。第二,交通的硬伤。虽然信阳、岳阳地处京广线,交通十分便利,但是作为国都,它必须成为新的交通枢纽。而在这两个城市的附近,已经形成了郑州、武汉、长沙三个交通枢纽,特别是武汉,作为特大型交通枢纽的地位十分突出 。    如果再在武汉附近建交通枢纽显然是劳民伤财,如果不建,将极大地提高各地的行政成本,显然也不符合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三,人口和土地问题。信阳、岳阳都位于中部平原地带,人烟密集,耕地辽阔,在人烟密集地区迁入上百万人口必将占用大量耕地,这完全不符合科学发展观。我国耕地资源十分有限,中央多次下文要严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占用大量耕地,建一座新国都,势必对我国现有土地政策形成严峻挑战 。 那么究竟哪里是中国新国都的最佳候选地呢?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中国唯一以本民族主干民族——汉族命名的河流——汉江流域的其中一段,从陕西汉中到湖北十堰,地理学称之为汉水谷地 。    这里是中国的绝对正中心所在地,从任一边境起飞的潜在敌国导弹和飞机都需要飞越最远的距离才能到达这里。这里的安全和战备性能十分优越 。    这里被秦岭和大巴山所夹峙,汉江穿流其间,串起两岸的宽谷和平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汉江更是国内大江大河中少有的保留了澄碧水色的河流,作为汉江上的最大水利枢纽,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的源头。毫无疑问,这里的自然条件也是十分优越的 。    这里也是先祖炎帝繁衍子民的所在,许多地方流传着炎帝,也就是神农氏建功立业的传说;先有张陵张鲁传教,后有北修故宫南修武当,道教信仰在这里根深蒂固。所以这里的历史文化也别具特色 。    汉江两岸低谷地带人烟相对密集,但是山区地带人烟却非常稀少。所以大量人口的涌入和土地的供应都不是问题。对当下的中国而言,用推土机将低山整理成数十万亩甚至上百万亩平地的工程难度和费用远远低于南水北调 。    这一地区的地级城市有三个:陕西汉中、陕西安康、湖北十堰。选择这三个城市的某一个,在附近的郊区进行大规模的开山、整理平地工程,建立新国都,我认为是最佳的选择。一旦选择确定,整个汉水谷地,就是天然的首都特区 。    三个之中,有没有最佳候选城市呢?有!那就是湖北十堰 。    汉中,安康更靠近川西地震带,2008年汶川大地震,隶属于汉中的宁强县就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仅这一点,汉中和安康的竞争力就不如十堰 。    再来说说湖北十堰相对其他两个城市的优势吧。第一,十堰的地理位置更优越,十堰更靠近东部,目前坐动车,仅需三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武汉,从而融入以武汉为中心的高铁网络;第二,十堰紧邻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库和道教圣地武当山,自然条件和人文底蕴更胜其他二者一筹 。    第三,作为一个1969年成立的新城市,也是东风汽车公司(原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所在地,十堰本身就是一个战备城市,其战备功能完善,各方面条件早就已经通过了论证。第四,十堰具备成为新交通枢纽的有利条件,十堰正好位于武汉、郑州、西安、重庆、成都五大城市连线的交汇点 。    已有的高速公路、武康铁路和襄渝铁路已经将十堰与西安、武汉、重庆紧密联系成3——5小时的生活圈,而正在规划的郑渝铁路、十宜铁路、运十铁路建成以后,十堰又将通过郑州、宜昌、三门峡等地更快捷地融入全国铁路网——十堰的交通枢纽地位呼之欲出。如果将这里确立为新首都,政府要做的,只是将这些规划中的铁路、机场提高等级而已 。    如果定都十堰,请改名为“中京”或“中都”;如果定都十堰,整个中部西部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也必将迎来比翼齐飞、均衡发展的良性局面 。    一个任一敌国都很难攻击得手的新国都,必将平添对手对中国更多的敬畏;一个先祖繁衍生息所在的新国都,必将平添炎黄子孙对祖国更多的敬仰 。    请支持汉水谷地成为新国都,请支持湖北十堰成为新首都 !    北京在过去60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是中国的首都。自从1949年开始,中国人一直受到了某种引导,把北京尊为中国国力和光辉历史的象征。对很多人来说,迁都这种提议简直就是异端。然而最近几年,终于有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2000年,中国当时的总理朱镕基指出,沙漠化问题若不能控制,迟早要迁都 。 目前主流观点是“维持不变”,但调整北京城市职能。    本报今天综合消息曾在全国“两会”引起关注的“迁都”话题,最近再掀议论。国家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日前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文,认为中国应认真考虑迁都,建议将首都迁往华中某中小城市(十堰) 。   梅新育认为,一个大国选择首都,应当考虑国家发展和应对挑战的需求,当初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的理由现已不复存在。   他说,元明清选择北京,主要基于大一统政权奉行“塞北本位”的利益需要。尤其是明成祖迁都北京,“天子守边”巩固江山。1949年新中国定都北京,有接近当时的友好邻国前苏联之意。时至今日,依靠现代通讯和交通工具,中国已无须“天子守边”。自鸦片战争以来,东方逐步取代北方成为对华最大军事威胁的方向。    调整后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梅新育指出,近年北京的发展,碰到水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空气污染等难题,还受到北方荒漠化的威胁。北京地处缺水地区,一座近2000万人口的巨型城市,水资源已“超负荷”。南水北调、搬迁首钢都难以根本解决问题,反而可能给南方及周边省份带来压力。    另外,不断膨胀的人口和产业,对北京的生活品质带来挑战。环境污染、房价居高不下也随之而来。梅新育认为,从长远来看,迁都有助于化解上述问题。就中短期而言,国内外对奥运之后仍然看好中国经济前景,迁都还有助于提供新的经济题材。   至于新的首都建在何处?梅新育主张应当在长江中下游之交处选择一个周边空地比较广阔的中小城市。新首都市中心能够提供其他现成大城市所无法提供的地皮建设中央政府各个部委。新首都还应满足一个条件:本地人口不宜太多,容易全部使用普通话交流。   从那时起,对这些简直能使肺部堵塞的灾害的治理开始初见成效。但与此同时,其他的问题也在滋长。受够了交通大堵塞的北京人有时在说“首都”时,会故意换个调子说成“首堵”,讽刺北京是堵塞最严重的城市。   一年里多数时候,北京城都为一层满是污染物的灰色烟雾所笼罩。报纸和网上已经有好几位学者提议,要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很多其他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迁都。   然而,除了朱总理,大部分的人在此问题上都保持缄默。北京理工大学的胡星斗教授说他在2006年给中国政府写了一封公开信,至今还未收到官方回复。在这封信里,他建议中国应该在中部地区择地另建新都。   一些被学者们提名为候选新都地址的城市已经开始为自己做起了广告。但北京仍然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中国迁都最佳方案   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中国革命战争决定性阶段的胜利都是在北方取得的,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从国际安全上看,俄罗斯、蒙古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成为可靠的邻居;北京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特色也适宜于担当一个草创时期的大国都城角色。“北京”在国际上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之一。   最近几年,在高等院校有关中国地理教学中,已经提及了关于首都南迁的内容,既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出现了许多不相适应的弊端:人口和工业过多,污染严重;偏离全国经济文化人口重心;过于临近北部边界和沿海,军事防御不利;水资源匮乏;沙尘暴、地震等自然灾害严重;甚至还有人说北京作为清王朝都城太久,八旗官僚风气,守旧风气浓重等等。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人提出北京面临迁都的威胁,一度引起很大的震动。在开发西部的热潮中,也有人提出迁都西安,以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真正转型。在新的世纪,北京面临诸多挑战,应早做筹划。目前,有4种设想可供北京选择:   一是维持北京的首都地位不变,只是对城市结构和职能稍作一点调整。这种设想认为北京的首都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各民族的“心脏”城市,文化底蕴丰厚,城建基础好,人口素质高,又集中了大量中央级的机构、人才,是一个最能代表中国的城市。至于北京发展中遇到的障碍,不妨采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建设卫星城、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改变部份土地使用功能等办法加以解决。这是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说法。   二是建设“副都”。主要是分担目前城市中心区过于庞杂的部份功能,在中心区和周围地区的分中心区之间起桥梁作用。可以较快见到成效。总规模以80~100万人口为宜,地点可在北京近郊的顺义、昌平一线,或河北的涿州、廊坊等地。   三是实行“双都”或“陪都”制度。“双都”一般是指一个政治都,一个经济都。世界上有几个国家实行这种制度,如荷兰、南非等。两个首都的职能分开既能避免城市的过度膨胀,也能使政治中心免受利益集团的控制和影响,从而保持政治的某种独立性。   具体策略上,有人提出以北京为政治都,上海为经济都;有人提出可考虑在西安、武汉、成都、兰州等城市中选择一到两个作为“陪都”,以解决中国实际存在的东西和南北巨大的不平衡问题。   四是“迁都”论。认为中国应另择一佳地建立新都,一是为北京“减压”,让这座古城成为真正代表中国的“文化之都”,而将其它功能分解出去。二是改变目前区域发展严重失衡的局面,树立21世纪中国的新形象。   第一种设想更多注重了北京的现有优势,没有充份估计到北京在新世纪长时间内面临的人口、资源危机。仅从人口控制上看,北京的户籍控制可谓极其严格,但从1980年以来还是净增了300万人口(还不包括数目更大的流动人口)。   到时仅水危机就可能令北京无法承受。而在北京的强大拉力作用下,建“副都”难以达到预想效果。今天北京周围众多卫星城就未能充份发挥“卫星”作用,且缺水难题还是解决不了。“双都”制也只是在中国现有的城市系统内打转转。不能将视野扩展到整个中国和民族的发展大方向上,何况现在每个大城市都有自己难念的经。 南襄盆地及汉水流域——中国建都的最佳位置   水是生命源泉,水荒问题最严峻。有人提出汉水北调工程。与其汉水北调解决首都水荒,还不如北京迁汉(汉水:南阳襄阳盆地)。豫鄂两省交界处的南阳襄阳盆地——南襄盆地是一处建立首都的最理想位置。   为什么如此呢?首都选址是个很重要、很特殊的问题,要考虑到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化,自然等等很多因素。北京的缺点前已说明,而徐州不但正处黄河故道,极易受淹,其临海的位置和平原地形亦极易受到攻击,自然最不合适;武汉地处三峡大坝下游,也有同样危险。   至于郑州,如果定此为都还不如邻近的着名古都洛阳,这样更具历史意义,但其二者之共同不足,既是位置偏北,而且东面平原毫无屏障极易受攻击,这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早已证明。   在阐明定都南襄盆地的理由之前,先勾画一下这个首都的轮廓。我们可将其命名为中京,亦称汉京(广州为南京,现北京名称不变,乌鲁木齐可为西京),整个首都行政区实际包括东、西两部分:东部为主要都市区,既以南襄盆地为主体的襄阳、南阳二市,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地形平坦。   西部为秦巴山区及汉水谷地,包括陕南的汉中、安康、商洛三地和湖北的十堰,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总共13万平方千米,地跨鄂、豫、陕三省六地市,基本都在汉水流域,重整设立中京特区。   下面说明一下这处首都的优越之处:   一、政治上有利于全国团结统一。   这是一个国家的首都位置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迁都的位置大致在国内几大民族的结合部。中国虽然汉族占了绝大多数人口,但也有些因素不利于国家的巩固统一:台湾至今未归,自马关条约签订至今108年中只有四年曾与大陆统一,离心倾向日趋增长。   西藏、新疆分裂势力始终未曾停歇活动;还有,以广东为代表的各方言区普通话推广工作一直不好,甚至总以自身的“独特文化”为骄傲,虽然不能否定地方文化,但如果有外势力干涉,显然潜伏着分裂危险。   汉京正处于全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两条分界线的结合点,同时也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以及北方普通话区和南方各方言区的大致分界线。以此为中心,可将全国分成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大区域,包括新疆、西藏、云贵、两广、闽台等边远地区都更直接地处于中央的辐射影响之下。   这样的位置能使全国各地区产生最大的向心凝聚力,从思想上就使最多数人民增强了归属感、同一感,并且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唯一比现在远离首都的是东北地区,但总体来说还是利远大于弊。   二、经济上有利于全国总体发展   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经济重心南移,而政治中心却向北迁移,这似乎是个怪现象。回顾历史,除去一些小的王朝,北京正式作为首都始于金朝历经元、明、清直至现在。   但最后一个汉族王朝明朝的首都起初是在应天(南京,1368—1403年间),后来朱棣(明成祖)兵变夺位才迁都顺天(北京),因为他的势力基础在那里,同时也是为了抵御蒙古入侵。而另三个少数民族王朝建都北京都是面向中原,背靠本族后方“基地”。不管那种情况,对巩固北方疆土确实起到很大作用。   但应当说,北京已经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时至今日,思维却要转变一下,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已成为国家力量的最重要内容。虽然当今各国有将首都职能单一化的趋势,但首都对经济的带动促进作用决不能忽视,而且更要重视。巴西、阿根廷、哈萨克斯坦迁都的重要目的之一即在于此。   建都于南襄盆地的经济意义如下:(一)由于盆地面积达3万平方千米,加之首都的吸引力作用,容纳人口可达到4000万以上,形成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产业部门主要为高新技术产业、飞机、汽车、出版、印刷、电子及服务业、旅游业等,成为世界最大的高技术产业中心。   这正顺应了以“硅谷”、慕尼黑为代表的世界经济发展方向。(二)因经济核心的幅散作用,鄂、豫、川、陕、渝地区经济得到带动,可称之为京畿地带;进而向外,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恰似首都的两翼,都与首都紧密联系,都面积广大、潜力无限。   相比之下,北京的经济幅散作用和潜力差得多:北面、西面是干旱的高原山地和沙漠,南面的平原也因缺水等原因一直发展迟缓。也可以反过来说,两者所依托的经济腹地不同。(三)由于首都居中,对各个方向的政治军事控制已经足够,所以在经济上可以给予充分的自由,像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可以有更大的发展,使全国各地全面发展。毕竟,百花齐放才是春。   三、军事上有利于首都自身防御和形成全国总体防御格局。   (一)盆地东侧的伏牛山、桐柏山、大洪山、大别山构成了首都的屏障,避免了北京、南京、郑州那样直接面向开阔平原的缺点(当年八国联军轻易攻陷北京,日军攻破南京不能不说与首都的位置地形有很大关系),而其间的几个缺口如方城、泌阳、随阳、宜城等恰好是对外联系的通道,既便于军事防守,又有利于发展经济。   (二)西面的汉水谷地及秦巴山区是与都市区紧密联为一体的纵深地带,尤其汉中、安康等面积较大的盆地也可以建成都市区,以险峻的秦岭、大巴山为依托,成为“攻不破的战略堡垒”。在此高山深谷中,即使核武器的杀伤力也会被大大削弱,能保证在战争中国家的中枢不被破坏。   (三)首都区背靠四川盆地这个“攻不破的战略仓库”,会使任何外敌都望而兴叹。这种条件在世界上都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再找不出第二个像这样面积很大、气候良好且被高山峻岭完全封闭的盆地)。   实际上,从更大范围说,与此相连的整个西南地区、西北的青海、甘肃和东南的丘陵山区都地形崎岖,是易守难攻的战略堡垒。而北方大部分地区如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都比较平坦,易攻难守。汉京恰好位于这两类地区的结合部。   (四)中央军事力量便可控制四周的全国一半地区,可称为内聚外散,九通八达的战略中心要地。   四、与历史传统的关系上,既有继承延续,又有开拓发展。   国都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情感,意大利人总是为“永恒之城”罗马而自豪,德国迁都柏林也包含着这份情感。记载着中华民族最辉煌历程的古都应首推长安,之后依次是洛阳、北京、南京、开封等。但西安位置仍较闭塞,如作首都不利于带动东部发展,而且军事防御上,北面无有效屏障(西周亡于犬戎,唐初突厥曾兵临谓水皆为实例),自然条件也不很理想。   而南襄盆地及汉水谷地北接中华发祥地,甚至可以看作是古都长安、洛阳的扩大,另一方面又带着崭新的气息面向东南,面向世界,形成一座迅速崛起的现代化大都市。   在这方面,日本人已经做出了辉煌的范例:虽然京都是千年古都,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无需多说,大和族相当珍视他们的文化传统;但他们又是特别地实用主义,明治维新后迁都东京,这里条件优越,仅百余年便已成为世界超级都市。这倒与德国、意大利形成了对照,尤其柏林,明显偏居国土一隅——难道德国人要恢复过去的版图?   我们的做法介乎他们两种之间:从汉京向北不远是中华文明(也可说是世界文明)最厚重沉淀之处,而此处本身,却要成为世界上最年轻、发展最迅速、规模最宏伟的大都市。   五、自然条件优越。   缺水、地震、沙尘暴、台风、酷热、洪涝等自然灾害或缺陷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北京、西安、南京、郑州、武汉等城市,影响人们工作,破坏城市建筑设施,制约城市的发展。   而在这里这些问题则少得多,各种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一)面积与地形方面:东部盆地面积大小恰当,适于形成一个规模较大、自成一体的分散型城市群组成的大都市(类似于鲁尔区),其中的大量中小城镇功能各异,国家行政中心只是其中一个。   这是首都职能单一化的另一种形式。西部的汉中、安康两盆地地形较平坦,面积各在1000-2000平方千米左右,也可建成相当规模的城区,作为科研、军事、旅游等中心,通过汉水谷地与东部相连。而秦巴山区树枝一样的沟谷则是最好的军事堡垒。   (二)气候方面:处于暖温带、亚热带分界线上,一月最低气温在0摄氏度以上,七月最高气温南襄盆地在30度左右,比南京、武汉等“火炉”低许多,西部山区谷地更低。年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之间,水源充沛。   这种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最利于人们工作生活。(三)地质上:结构稳定,虽然处于山前和山区,却不在地震带上,不像北京和西安那样多地震。从现有掌握资料(中国综合地图集)看,自公元前780年至今该区大于6级的地震只有公元788年安康(6.5级)和公元46年南阳(6.5级)两次,频率很小,震级也不大。   这能保证建筑物,尤其高层建筑的长期安全稳定。(四)水文方面:属于独立的汉水流域,年径流量约550亿立方米,相当于一条黄河或海河、渭河各自的6倍,不用从外界调水就能够满足至少400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水需要。   另外,水系独立便于治理,减少污染,从而建设一个山清水秀的首都,同时也适应高技术产业的需要。相比之下,在南京、武汉和郑州都得接受上游来水,水质不能与此相比。或许有人认为,首都不临大江大河是个缺点,实际不然,在首都,不发展钢铁、煤炭、化工、有色冶金、普通机械、石油等运输量和耗水量巨大的工业,不需要那样的水运条件和供水条件。那些工业布局在上海、广州、武汉、天津等地才合理。   六、旅游资源丰富。   这也可以单列为一方面,众多的历史古迹、人文景观和瑰丽多样的自然景色能够大大增加这个首都的魅力。该区本身和周边地区是中国历史的发源地,也是自上古至唐宋历史的核心舞台,长期历史的积累使这里几乎每一块土地都与某些故事相联系,也留下了无数古迹,如古隆中、三国古战场、少林寺、秦岭兵马俑、华清池等。   自然风景更是多姿多彩:神农架神秘莫测,秦岭诸峰陡峭险峻,汉水峡谷幽深宁静,丹江口水库烟波浩淼,三峡奇伟壮观。紧邻都市区的武当山,更是将人文的古朴与自然的秀美融于一体。如此丰富多样而又集中、着名的人文自然景观,在北京是无法寻的。   以上总结列举了汉京的诸多优势,可以说非常突出,是其它地方无法相比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里也有一些不足,并且可以通过一定措施进行弥补。 (一)迁都后,东北地区较现在远离中央,回复到元朝以前的形势。 为加强东北于内地的联系交流,一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将冀东、辽西、赤峰地区重新划为热河省;二是多建“鸡颈”地带的交通线,以及建筑渤海海峡大堤。 (二)如果把中国历史上丢失的土地外兴安岭以南地区、外蒙古、西天山地区算上,汉京的位置就明显偏南了。 也许有一天这些土地会回到中国,但即便如此,汉京仍然是全国人口和经济的重心。 (三)最实际的一个问题就是,迁都的耗资会十分巨大。这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化不利为有利:先将国家机关和军队分批地迁移,之后是科教部门、一些企业等,既可缓解资金,又能同步带动新首都经济发展。   最后,我们可以憧憬一下这个首都的未来:在首都东区,四千万人口分布于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城镇,组成一个世界最大的都市;首都西区人口约500万,包含汉中、安康两大城市。中京将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交通、军事、文化、科技、旅游中心。   她将集中许多世界名城的优点特色于一身:墨西哥城的规模,鲁尔的格局,巴西利亚的速度,硅谷的科技,巴黎的艺术,纽约的繁荣,堪培拉的洁净,伊斯兰堡的防卫,日内瓦的开放,西安的历史,还有迁都之举本身有着柏林一般的气魄。   随着中国的一步步崛起,这里也必将成为全世界的中心,拥有世界上第一流的大学城、最先进的科技、最大的高技术工业园,拥有最繁华的商业街、最繁忙的机场、最高的大厦,还有最美丽的景色、最清新的空气、最浓郁的艺术氛围……,真正成为万都之都。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936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03: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