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尼泊尔地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预测与实践:尼泊尔大地震预警
热度 1 杨学祥 2016-3-30 20:21
预测与实践:尼泊尔大地震预警 尼泊尔启示:老天的脾气我们能摸准几分? 日期:2015/4/29 作者: 陈冰 阅读 ( 13720 )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提示:现阶段,人类仍然不具备地震短期预报的能力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这并不说明地震是不可预测的。 记者|陈 冰 2014 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这是本世纪发生在陆地上的、第五次8级以上的大地震。加德满都古迹瞬间夷为平地,死亡人数也在不断攀升。在社会各界强力支援受灾地区的时候,尼泊尔地震早已预测到的说法又开始流传。地震是否真的可以预测?                 早有预料   今年2月25日,国际顶级科学期刊《科学》撰文称,此前认为在西藏地区1505年的地震将压力释放,减少了喜马拉雅山中心地震带的地震风险,但新研究认为,压力并没有被释放,喜马拉雅山中心地震带几个世纪以来的平静,只是一种错觉,可能会爆发大规模的地震,给加德满都或新德里这样的城市带来巨大的破坏。文章说:当地政府必须准备一场可能随时发生的大地震。   在3月4日出版的《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大地》上,一篇由印度科研团队发表的论文预言,喜马拉雅山中部地区有可能发生“大地震”。3位科学家表示, “这一断裂带与1255年和1344年的两次破坏性地震紧密相关。目前的研究表明,过去700年时间里,喜马拉雅山中部地区的逆冲断层地质活动不是很活跃。考虑到已过去很长时间,这一地区很可能将发生大地震。”   环境学家则认为,逐渐增长的人口压力以及环境的恶化可能将增加大地震发生的风险。   事实上,过去十年中,有不少论文和科研都显示,尼泊尔当地喜马拉雅断裂带的压力在积聚,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在增加。   尼泊尔专家曾在2006年估计,尼泊尔如果再发生一次1934年那样的大地震,将会有4万人死亡,9.5万人受伤、600万人无家可归。   5年 前,地质学家说,尼泊尔人口密集的首都加德满都发生大地震只是迟早问题。加德满都人口高达250万,大部分住在随便搭盖的狭窄房屋,多数民众对危险了解不多,甚至毫无所悉。 尼泊尔正位于数百万年两大板块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的边界上。地质学家相信尼泊尔可能会出现规模高达8级的强烈地震。   英国德伦大学危机与风险学教授佩特莱说,加德满都西部已经出现形成地震的进程,但是这个断层已经有好几百年没有地震过了。 而地震之间的时间拉得越长,地震强度越大。“从地质观点看来,的确非常危险。”    2012年,在国际顶级科学期刊《自然-地球科学》上,尼泊尔官方的矿业与地理部的国家地震中心与法国和新加坡科研人员合作的论文提出,尼泊尔曾经在1255年时发生过巨大的地震,当时的地震令加德满都谷底三分之一的人口,包括当时的尼泊尔国王遇难。而近600年后,在1934年,尼泊尔再次发生地表断裂,其与1255年的8.2级地震有关系。   该研究称,这意味着1934年地震撕破了地表,板块之下在过去几个世纪里积聚的大量压力和能量可能会突然释放出来,可能会再次出现大规模的地表断裂。不过,以上这两次地震都是发生在加德满都的东部,而这次地震发生在西部,相同点就是可能都发生在主前断裂上。    无独有偶,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学祥教授2014年12月15日发表文章,作者观察近年来青藏高原周边地震发生情况,并通过地壳分析,对喜马拉雅山脉发生特大地震提出了预警。   科学家们心里非常清楚,一次预知会发生、但却不知道具体发生在何时的强震终会来袭。不过他们无能为力,只能和时间赛跑,尽力让这个国家在即将到来的强震中将损失降到最低。日前,一个有关地震的国际研讨会在加德满都召开。会议本意是研讨尼泊尔如何应对地震的威胁,然而,50位科学家还没开出“药方”,就地震了。   正如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地震学家詹姆斯·杰克森所说:“就像等待一场噩梦的降临,但无法给出具体时间,从物理和地质上分析,这场噩梦注定发生。”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灾难来得如此之快!   著名的科技网站果壳网上也有网友撰文指出,“……可以说,加德满都的这次地震是在预料之中的,而且,一些尼泊尔官员也对此忧心忡忡。”   加德满都位于一个峡谷内,平坦的地方方圆不到10公里。更为糟糕的是,这座城市所在的地方原来是一个湖泊,下面是一些砾石、泥、砂质的沉积物,非常松散。当地震波从这里经过的时候,在松散的地方会变慢,造成翻倍的破坏。 地球从“静音”到“振动”   2014年,《科学大众》杂志刊登过一篇采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滕吉文的报道,在报道中指出——   21世纪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强烈地震频频发生,特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南亚地震带,7级以上强震频繁发生:2010年1月13日, 海地7.3级地震; 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9.0级特大地震……特别是2004年苏门答腊9.3级特大地震的发生,打破了全球范围内近50年来未发生过8.5级大地震的异常平静。2000年以来,全球大地震更加频繁了,共发生6次8.0级以上地震——这标志着全球范围内已进入强烈地震活跃期。    从目前的规律看,全球每年发生大概5万次左右的大小地震。平均起来,7级以上10~20次、8级以上1~2次。地球似乎由之前的“静音”状态调成了“振动”状态。面对频发的地震,人类似乎总是束手无策,很难预测到地震的发生。不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也曾经有那么一两次,摸准了“老天”的脾气,成功预测过地震的发生。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辽宁海城发生7.3级地震。这次地震发生之前,地震台记录到几个很小的地震,过了几天记录到了几十个小地震,又过了几天,记录到了几百个小地震,又过了一段时间,在地震分布图上已经数不清到底发生了多少次地震。在此情况下,辽宁省地震局向省委报告,由省委发出警报——海城即将发生地震。据估计,这次成功的预报至少减少了10万人的伤亡。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做出的具有减灾实效的成功预报,也是全球预报强地震最成功的一次,更是第一次,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美国帕克菲尔德地震也是历史上预测成功的一次地震。帕克菲尔德处于美国西海岸圣安德列斯断层附近,这个小镇很小,只有37个人,在有仪器记录以前,也发生过3次6级以上的地震,即1857年、1881年和1901年帕克菲尔德地震。而有仪器记录以来,也发生过3次6级以上的地震,即1922年、1934年和1966年帕克菲尔德地震,平均每22年便有规律地发生一次帕克菲尔德地震。美国地质调查局在此建立了地震预测试验场,汇集了大量的专家,并在靠近所预测的帕克菲尔德地震未来震中的地方,使用大地测量方法、应变仪、倾斜仪等前兆仪器,做长期、连续、精确的地壳应变测量,希望能记录下任何可能的前兆性滑移的应变资料以验证理论。   多方观测之后,他们预报:即日起(1985年4月5日)至1993年之间,在帕克菲尔德地区,有超过90%的可能性,发生一次5.5~6级的地震!   1990年过去了,地震没来。   1991年,没来。   1992年,没来。   1993年,时间窗口只剩最后一年了。但是,地震还是没有来。   直到2004年9月28日。下午5点28分,地震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来了,6级。没有记录到任何可识别的前兆信息。不过科学家们考虑到预报地震的位置是对的,与之前发生的6次地震相比,地点一致,破裂也发生在同一断层上,震级也是对的,所以这次预报也算成功。   My god,晚了这么多年的地震预报还算是成功,地震预报实在是太难了!   帕克菲尔德实验充分展示了地震的复杂性,现阶段,人类仍然不具备地震短期预报的能力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这并不说明地震是不可预测的。越过地平线,不停息地去“抚摸”强烈地震发生与发展的“脉搏”,我们应该坚信人类终将有能力把握“老天”的脾气。 http://www.xinminweekly.com.cn/News/Content/5556 尼泊尔地震值得关注:喜马拉雅山脉将发生特大地震? 已有 3869 次阅读 2014-12-19 04:5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特大地震活跃期 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 地壳均衡 推荐到群组 尼泊尔地震值得关注:喜马拉雅山脉将发生特大地震? 杨学祥 中新社加德满都2014年12月18日电 (记者符永康)据尼泊尔国家地震中心数据,当地时间18日夜间21时17分,该国东北部发生里氏5.9级地震,震中位于苏卢克胡木布(Solukhumbu)县,临近尼泊尔与中国边境。 2001年08月24日 15:49 中国日报网站以《印度次大陆板块正向亚洲板块下方运动》为题,对住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居民们提出警告。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住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居民们也许并不知道,一场毁灭性的大灾难正在向他们逼近。美国《科学》周刊8月24日警告说,喜马拉雅山脉将发生一次、甚至数次特大地震,震级将超过里氏8级,而附近5000万人的生命将面临无法预测的威胁。 http://tech.sina.com.cn/o/2001-08-24/81863.shtml 北京2014年12月13日电(记者吴晶晶)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13日在京发布《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研究显示,中国西部冰川总体呈现萎缩态势,面积缩小了18%左右。 http://news.sina.com.cn/c/2014-12-13/192731282019.shtml 气候变化和构造运动有很好的相关性,物理机制也很明显:从大间冰期到大冰期,100-200米的海水层的海水变为两极的2000米巨厚冰盖,破坏了原有的地壳重力均衡,海水和地壳的密度比大约为1:3 ,所以,赤道海洋地壳要上升33-66米,两极冰盖要下降660米,才能达到新的地壳重力均衡,陆海地壳的相对升降导致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从大冰期到大间冰期情况正好相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末次冰期中形成2000米的冰盖,在1万年前的间冰期冰盖融化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均衡上升了500米,还将上升200米,才能达到新的地壳均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57471.html 全球变暖导致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原有的地壳均衡,导致海洋地壳均衡沉降,引发环太平洋地震带频发的地震活动。深海巨震的降温作用使全球气候变冷,形成自然的冷暖自调节作用,其能源来自太阳辐射变化造成的冰水转换 。2002年郭增建提出,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会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从而使地球降温20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3712.html 我在2008年6月1日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2010年发生智利8.8级地震,2011年发生日本9级地震,2012年发生印尼苏门答腊8.6级地震,特大地震路线图基本得到证实。 如果查看历史纪录,你会发现地震的发生呈现不均匀分布状态,但喜马拉雅山脉这个本应为地震多发区的地方在过去300年中竟然没有发生过大地震。比尔汗认为,这个现象只能解释为风暴前的寂静,今年印度古吉拉特邦爆发的强烈地震则是风暴即将抵达的信号——喜马拉雅大祸临头了。但破坏之神会在何时降临,人们无法回答,只知道它会给我们一个突然袭击。 地震是人类力量无法阻止的自然灾害,如果喜马拉雅山脉发生特大地震,印度、孟加拉、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包括中国西藏的人民将面临的危险可能是无法想像的。大约5000万人生活在地震辐射区,即使是轻微一些的地震也会对1000万人造成影响。 http://tech.sina.com.cn/o/2001-08-24/81863.shtml 5000米高的青藏高原和8000米高的喜马拉雅山脉被巨厚的冰雪覆盖,冰雪融化将导致地壳因载荷减少而均衡上升,这将有利于印度次大陆的巨型推土机对亚洲板块进行的“进攻”,增强它向喜马拉雅山底部深入,加快特大地震的形成进程。 2001年1月26日早晨8点46分,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和巴基斯坦交界处发生里氏7.9级的强烈地震。据印度官方统计,这次50年来印度的最大地震共造成2万多人死亡,财产损失高达45亿美元。 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造成87149人死亡(其中69,226人找见尸体,17,923人失踪,即尸体尚埋在废墟、塌方或泥石流之中),374,643人受伤,4,500多万人失去家园,导致上万亿元的财产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597-822273.html 8.5级以上特大地震正在酝酿之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5975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38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27.html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威胁,不仅在于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而且在于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所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 中国中强地震伴随气温上升迅速增加,敲响了世界特大灾害的警钟:2004-2018年是全球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我们在2008年就提出了这一警告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2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0917.html 2014年12月18日发生的尼泊尔里氏5.9级地震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林一杕。中国历史上地震记载。来源:羊城晚报 2013-04-24 14:25:26 http://news.21cn.com/caiji/roll1/a/2013/0424/14/21252451.shtml 2. 马德。气候颠覆历史:罗贯中定律与竺可桢曲线。2010-3-28 12:04 科学网。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5071-306828.html 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4.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8-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2178.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41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阿富汗地震与尼泊尔地震无直接联系 无迹象表明会出现系列大震
杨学祥 2015-10-28 13:47
专家:阿富汗地震与尼泊尔地震无直接联系 无迹象表明会出现系列大震 2015-10-27 15:57:00 来源: 中国广播网 (北京) 分享到: 0 央广网北京10月27日消息 据BBC报道, 阿富汗 26日下午发生里氏7.5级 地震 ,已造成近300人死亡,巴基斯坦及印度均有震感。如此高等级的地震,不免让人回想到今年4月发生在尼泊尔的7.9级大地震,近9000人在那次大地震中死亡。相近的地理位置,时间间隔不长,难道尼泊尔大地震真的是一系列大地震的前兆和信号? 昨日下午在阿富汗发生的地震,虽然与4月发生的尼泊尔地震同样是由于印度大陆碰撞欧亚板块引起的,但这两场地震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来自英国开放大学的地学科学家大卫·罗瑟里说:“尼泊尔地震与阿富汗地震没有直接关系,不能判断是尼泊尔地震诱导了此次地震的发生,而且这也并不意味着之后会出现系列大地震。” 美国地质勘测局已将阿富汗地震震级由7.8级更正为7.5级,虽然这仍是级别较高震级,但是远达213千米的震源深度,意味着这次地震的毁坏能力远不及震源深度为20千米的尼泊尔大地震。 据沙特阿拉伯地震物理学家马丁·麦解释:“虽然断裂规模相似,但是震源深度较深的地震,比震源较浅的地震,破坏能力要轻许多。” 对于此次地震发生的原因,马丁·麦教授说:“这里的板块构造本就错综复杂,数百万年来,几个大陆板块交接碰撞,导致如今极其复杂的变形断层形成。” 剑桥大学的矿物物理学教授西蒙·雷德芬说:“地震发生在地下200千米,表示此次变形过程产生于地壳以下的深处。这次阿富汗地震就印证了该解释的成立。” 他还说:“许多断层线已经在地图上绘制出,而且并非所有断层仍处于活跃状态,但是其中任何一个断层都有可能在某个时刻恢复活跃状态,这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地震的发生。这里的地震主要发生在震源100-200千米,但也不排除偶尔会有浅源地震的发生。” (原标题:专家:阿富汗地震与尼泊尔地震无直接联系 无迹象表明会出现系列 大震 ) 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 http://money.163.com/15/1027/16/B6USHA4600254TI5.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1706 次阅读|1 个评论
阿富汗超7级地震:尼泊尔大地震是更大地震的前兆和信号
热度 1 杨学祥 2015-10-27 04:55
阿富汗超7级地震:尼泊尔大地震是更大地震的前兆和信号 杨学祥 阿富汗东北部26日下午发生7.8级强烈地震,巴基斯坦、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等邻国均有强烈震感。目前地震已造成阿富汗境内至少34人死亡,巴基斯坦境内至少125人死亡。 我在2015年5月9日指出,尼泊尔大地震是更大地震的前兆和信号: 印度次大陆与亚洲构造板块之间的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隆升,这一理论模式并未在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中得到体现。 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破坏性地震。外媒报道,科学家确认地震后世界最高峰高度下降1英寸约合2.5厘米。其证据来自欧洲航天局Sentinel-1A卫星4月29日在珠穆朗玛峰上采集到的数据。 http://news.163.com/15/0508/14/AP3N46TO00014AED.html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青藏高原冰盖融化将导致地壳均衡上升,这与尼泊尔大地震导致喜马拉雅山脉下降相矛盾,除非尼泊尔地区的冰川不是融化,而是增加。 事实上,尼泊尔地区的冰川确实在稳定的增加,从而导致地壳的均衡下降。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4月15日报道,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与全球变暖引发的全球冰川消融趋势相反,1999年到2008年期间,喜马拉雅山脉的部分冰川不但没有减小,反而有所增长。   全球变暖正导致冰川、冰帽、冰盖消融,造成海平面上升,威胁低地和岛屿上的居民安全。然而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的研究发现,与这种全球趋势完全不同的是,1999年到2008年间,喜马拉雅山脉上的喀喇昆仑山脉(Karakoram)冰川却在以每年11厘米到22厘米的速度增长。   喀喇昆仑山位于中国、印度、以及巴基斯坦等国边境上,冰川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喜马拉雅山脉是除两极外世界上最大的冰体所在地,是恒河与雅鲁藏布江等著名大河的源头。 http://gb.cri.cn/27824/2012/04/16/5105s3644102.htm 腾讯科学讯(悠悠/编译)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当前喜马拉雅山脉整体气候处于改变之中,但是气候如何变化对某些特殊地区的影响“仍然不清楚”。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冰川类似于地球其它地区,正处于加速消退状态;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http://tech.qq.com/a/20120915/000031.htm 尼泊尔大地震导致的珠峰下降证实了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尼泊尔大地震是更大地震的前兆和信号,喜马拉雅山脉冰川融化区域的大地震可能性在全球变暖中持续增大。 尼泊尔大地震不能用板块碰撞来解释,因为印度大陆碰撞下插到欧亚板块也会导致青藏高原的上升。冰川消长导致的地壳均衡是主要动力。 一个严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冰川增加幅度小的尼泊尔地区发生了8.1级地震,冰川减少幅度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何时会发生更大的地震? 如果考虑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冰川减少幅度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将会发生更大的地震。 尼泊尔大地震只是喜马拉雅山脉更大地震的前兆和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627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8753.html 南亚是地震高发区,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面对贫穷、城市过度拥挤和贪污腐败问题,任何一场大地震都将导致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专家警告,南亚国家的政府不能对尼泊尔大地震视而不见,并希望它们采取措施改善弱点,加强灾害应对能力。 地震专家希望,尼泊尔大地震给南亚各国敲响警钟,因为快速城市化导致的低劣建筑和灾害应变能力不足,可在未来的大地震中造成更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专家警告,南亚国家的政府不能对尼泊尔大地震视而不见,并希望它们采取措施改善弱点,加强灾害应对能力。但专家认为,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至今没有从地震灾害中得到教训。 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507/13688932_0.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8825.html 阿富汗7.8级强烈地震再次敲响了警钟! 相关报道 阿富汗超7级地震 多国有震感已致超过150人遇难 2015年10月27日01:20 新文化报 0   阿富汗首都建筑物强烈晃动,持续时间至少1分钟来源:新文化报 - 新文化网   10月26日,在巴基斯坦白沙瓦,人们在强震后聚集在室外进行祈祷 新华社发   受损建筑  A06版   阿富汗东北部26日下午发生7.8级强烈地震,巴基斯坦、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等邻国均有强烈震感。目前地震已造成阿富汗境内至少34人死亡,巴基斯坦境内至少125人死亡。   据悉,强震还造成阿富汗境内200多人受伤,多个省份上千民房倒塌。塔哈尔省政府官员告诉新华社记者,该省一所学校的12名女学生在地震引发的踩踏事件中不幸遇难,另外还有数十人受伤。   地震发生时,首都喀布尔有强烈震感,建筑物强烈晃动,持续时间至少有1分钟,电力和手机信号一度中断,许多民众跑到室外躲避,部分建筑墙体出现裂痕。   喀布尔居民萨达瓦·奥马里说:“这是我第一次经历这么强烈的地震,以前阿富汗也发生过几次小地震,但这次持续的时间长,震感很强烈,让人非常紧张。”   据巴基斯坦媒体报道,目前地震已造成巴全国至少125人死亡,千余人受伤,大批房屋和建筑被毁。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明显震感。 http://news.sina.com.cn/c/2015-10-27/doc-ifxizetf8189093.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131 次阅读|2 个评论
板块运动和地壳均衡:尼泊尔地震使珠峰反方向移动3厘米 板块运动
热度 2 杨学祥 2015-6-19 04:46
板块运动和地壳均衡:尼泊尔地震使珠峰反方向移动3厘米 杨学祥,杨冬红 中国网6月18日讯 据法国媒体6月16日报道,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移动4厘米,而之前发生的尼泊尔地震使其一下向反方向移动了3厘米。从这一现象可以很好地解释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的运动情况。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7.8级地震。据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称,这次地震导致珠穆朗玛峰向西南方向移动了3厘米。而此前的十年以来,珠峰都以每年4厘米的速度向东北移动,并总体上升了3厘米。 国家测绘地信局15日称,尼泊尔地震导致珠峰地区向西南方向移动3厘米,高程方向基本没变化。同时,2005年至2015年10年间,珠峰地区以每年约4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以每年约0.3厘米的速度上升,10年位移40厘米、上升3厘米。 这两个结果很难否定尼泊尔地震后世界最高峰高度下降2.5厘米的卫星测量结果,原因有二: 其一是时间差。尼泊尔2015年4月25日8.1级地震后,发生了一系列余震,包括4月26日7.1级地震,5月12日7.5级地震。余震可能导致下降的珠峰调整上升,恢复原态。 其二是地区空间差距。卫星测量的是珠峰高度,国家测绘地信局测量的是珠峰地区高度,两者的范围有很大差距。 腾讯科学讯(悠悠/编译)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当前喜马拉雅山脉整体气候处于改变之中,但是气候如何变化对某些特殊地区的影响“仍然不清楚”。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冰川类似于地球其它地区,正处于加速消退状态;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http://tech.qq.com/a/20120915/000031.htm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与尼泊尔王国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纬27°59′15.85″,东经86°55′39.51″,北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的定日县境内,南坡在尼泊尔王国境内。 尼泊尔大地震导致的珠峰下降证实了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2005年至2015年10年间,珠峰地区以每年约4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以每年约0.3厘米的速度上升,10年位移40厘米、上升3厘米。这表明,珠峰仍然以冰川融化和均衡上升为主。 珠峰处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和东段的分界线——中段,分别受到东西两端构造变化的影响。 尼泊尔大地震不能用板块碰撞来解释,冰川融化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在全球快速变暖后将有显著的表现。 一个严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冰川增加幅度小的尼泊尔地区发生了8.1级地震,冰川减少幅度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何时会发生更大的地震? 如果考虑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冰川减少幅度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将会发生更大的地震。 尼泊尔大地震只是喜马拉雅山脉更大地震的前兆和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8753.html 地震风暴:每次地震后的压力转移是产生地震风暴的原因。一次地震可能引起同一板块边界上的一系列地震,余震可能发生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该理论在土耳其北安纳托利亚断层的一系列地震中得到了验证。1939~1999年间,该地区发生13次地震,其中7次在同一断层,且每次都发生在前一次地震区域的西部。 http://news.qq.com/a/20150615/028164.htm?tu_biz=1.114.2.1 喜马拉雅山脉的跷跷板式地震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8407.html 珠穆朗玛峰的“官方”高度是8848米,这是在1954年由一名印度学者定下的高度。然而,由于定义的标准不同,珠峰的“官方”高度也存在分歧。中国定义的珠峰高度并不包含山顶积雪和冰块的高度,故测量结果为8844米。而美国在1999年通过GPS测得的结果是8850米。 冰川消融后地壳均衡上升,这符合冰川地壳均衡理论。伴随冰川融化的加剧,珠峰地区的强震会更加频繁。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移动4厘米,而之前发生的尼泊尔地震使其一下向反方向移动了3厘米。从这一现象可以很好地解释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的运动情况:印度大陆北移和冰川地壳均衡运动交替发生的结果。 相关报道 板块运动:尼泊尔地震使珠峰反方向移动3厘米 2015-06-18 10:54:27 来源: 中国网(北京) 中国网6月18日讯 据法国媒体6月16日报道,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移动4厘米,而之前发生的尼泊尔地震使其一下向反方向移动了3厘米。从这一现象可以很好地解释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的运动情况。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7.8级地震。据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称,这次地震导致珠穆朗玛峰向西南方向移动了3厘米。而此前的十年以来,珠峰都以每年4厘米的速度向东北移动,并总体上升了3厘米。 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一名负责人说,“珠穆朗玛峰近数年一直向着东北方向移动,而这次地震使其朝反方向移动。珠峰位于尼泊尔和西藏边界,是观察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运动的重要窗口,这一带也常常发生地震。” “珠穆朗玛峰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交会处,二者的运动导致珠峰移动了数厘米。在这样的一个区域里,常常发生缓慢的以年计算的变形,而这一次,因为地震,只在几秒钟内就发生了变形。”法国地理学家、Joseph Fourier大学教授Michel Campillo这样说道。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位于震源东南80公里外的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也因地震南移了约2米。尼泊尔地理学家Madhu Sudan Adhikari表示,加德满都南移了1.5米以上,并增高了将近1米。Madhu Sudan Adhikari及其团队在研究受地震影响的中心地区时发现,南移的情况时有发生。 珠穆朗玛峰的“官方”高度是8848米,这是在1954年由一名印度学者定下的高度。然而,由于定义的标准不同,珠峰的“官方”高度也存在分歧。中国定义的珠峰高度并不包含山顶积雪和冰块的高度,故测量结果为8844米。而美国在1999年通过GPS测得的结果是8850米。此外,人类首次测量珠峰是在1856年,首次登上珠峰是在1953年。 (陈怡) (原标题:板块运动:尼泊尔地震使珠峰反方向移动3厘米) netease 本文来源:中国网 http://news.163.com/15/0618/11/ASCUCA8T00014JB6.html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3713 次阅读|3 个评论
尼泊尔地震致珠峰移动3厘米:测量数据也出口转内销?
热度 1 杨学祥 2015-6-17 14:46
尼泊尔地震致珠峰移动3厘米:测量数据也出口转内销? 杨学祥 这是谁的测量结果?报道需要说明来源。 尼泊尔地震致珠峰高程变化:下降还是上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8407.html 比较: 尼泊尔强震后遗症:珠峰向西南位移3厘米 http://sports.sina.com.cn 2015年06月17日11:47 环球网 微博 收藏本文 尼泊尔强震后遗症:珠峰向西南位移3厘米。 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7.8级大地震,造成8700人死亡,伤亡惨重。 4月25日, 尼泊尔 发生了7.8级大地震,造成8700人死亡,伤亡惨重。不仅如此,位于尼泊尔和 中国 边境的珠穆朗玛峰也因此受到了影响。据 英国 《每日邮报》6月16日报道,此次地震之后,珠穆朗玛峰已经朝着西南方向移动了1.2英寸(3厘米)。 在过去的十年中,珠穆朗玛峰以每年1.6英寸(4厘米)的速度朝着东北方向移动,总共移动了16英尺(40厘米)。与此同时,它的高度也增长了1.2英尺(3厘米)。 剑桥大学地质学家Jsmes Jackson表示,当地震不再强烈的时候,由它引发的雪崩依然很可怕。此次山体雪崩共造成18人死亡,中国和尼泊尔的登山营地也被埋在雪中,无法投入使用。 剑桥大学地质学家Jsmes Jackson表示,当地震不再强烈的时候,由它引发的雪崩依然很可怕。 我们知道,喜马拉雅山是 印度 和尼泊尔的天然边界。在这次地震发生之前,印度的国土面积随着喜马拉雅山的不断移动也逐渐变大,尼泊尔不仅国土面积被明显压缩,处在该国的山脉也受到了挤压,积攒了很多能量。地震一爆发,尼泊尔竟然回弹了7英尺(2米)之多,打破了之前的平衡。 Jackson说这种现象很常见,2011年 日本 大地震时也曾发生过,地质学上称为“弹性回跃”,此次珠穆朗玛峰的移动也在预料之中。 4月29日, 欧盟 Sentinel-1A雷达卫星收集的资料初步显示,地震过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下降了1英寸(2.5厘米),但同时它离加德满都也更近了。 此次地震之后,珠穆朗玛峰已经朝着西南方向移动了1.2英寸(3厘米)。 http://sports.sina.com.cn/outdoor/2015-06-17/114715904.shtml 尼泊尔地震致珠峰移动3厘米 2015年06月15日12:10 新华社   【尼泊尔地震致珠峰移动3厘米】国家测绘地信局15日称,尼泊尔地震导致珠峰地区向西南方向移动3厘米,高程方向基本没变化。同时,2005年至2015年10年间,珠峰地区以每年约4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以每年约0.3厘米的速度上升,10年位移40厘米、上升3厘米。(吴晶晶、张京品) 编辑:SN146 http://news.sina.com.cn/c/2015-06-15/121031951989.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752 次阅读|2 个评论
尼泊尔地震致珠峰高程变化:下降还是上升?
热度 1 杨学祥 2015-6-16 14:08
尼泊尔地震致珠峰高程变化:下降还是上升? 杨学祥,杨冬红 新华网 2015-06-15 12:09 报道,国家测绘地信局 15 日称,尼泊尔地震导致珠峰地区向西南方向移动 3 厘米 ,高程方向基本没变化。同时, 2005 年至 2015 年 10 年间,珠峰地区以每年约 4 厘米 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以每年约 0 . 3 厘米 的速度上升, 10 年位移 40 厘米 、上升 3 厘米 。 http://news.qq.com/a/20150615/028164.htm?tu_biz=1.114.2.1 这一结果符合喜马拉雅山脉冰融后的地壳均衡规律。 一、尼泊尔地震后世界最高峰高度下降 2.5 厘米 2015 年 4 月 25 日 尼泊尔发生 8.1 级破坏性地震。外媒报道,科学家确认地震后世界最高峰高度下降 1 英寸约合 2.5 厘米。其证据来自欧洲航天局 Sentinel-1A 卫星 4 月 29 日 在珠穆朗玛峰上采集到的数据。 http://news.163.com/15/0508/14/AP3N46TO00014AED.html 依据上述结果,我们在 2015 年 5 月 9 日 指出,印度次大陆与亚洲构造板块之间的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隆升,这一理论模式并未在尼泊尔大地震中得到体现。 远古地质运动中,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了世界屋脊,而这种碰撞至今没有停止。有数据表明,每年两个板块的挤压速度大约在 30 毫米 — 45 毫米 左右。 喜马拉雅山大地震与全球变暖有关,历史上的大地震都发生在全球变暖的中后期,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印度洋海平面上升加剧了印度大陆向北推移的速度和强度。 我在 2008 年 6 月 1 日 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 2010 年发生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发生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发生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特大地震路线图基本得到证实。 近一千年来人类经历了两个显著的气候温暖期,即公元 1000 年左右的中世纪暖期和今天的 20 世纪暖期。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目前的温度并不比中世纪暖期的温度高,中世纪暖期的高温期并不是公元 1000 年左右,而是公元 1200 年左右(图)。中世纪暖期导致的喜马拉雅山冰盖融化和世界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原有的地壳均衡,形成陆壳上升和洋壳下降的地壳均衡运动,发生了 1255 年 7 月 7 日 袭击尼泊尔首都导致加德满都谷地三分之一人口丧生的大地震。同样,在 20 世纪暖期的喜马拉雅山冰盖融化和世界海平面上升,同样也会导致相同级别的喜马拉雅山大地震的发生。 1934 年发生在这里的里氏 8.2 级地震恰好是 20 世纪 30-40 年代的温暖期。经过 60-70 年代低温后, 80 年代又迅速变暖。 2014 年成为有历史记录以来最暖年, 2015 年 4 月 25 日 ,尼泊尔发生 8.1 级地震,表明一个新的循环正在开始。 关注冰盖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喜马拉雅山可能会发生更大地震。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正在酝酿之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5975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38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2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7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6276.html 青藏高原冰盖融化将导致地壳均衡上升,这与尼泊尔大地震导致喜马拉雅山脉下降相矛盾,除非尼泊尔地区的冰川不是融化,而是增加。 事实上,尼泊尔地区的冰川确实在稳定的增加,从而导致地壳的均衡下降。 国际在线专稿: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4 月 15 日 报道,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与全球变暖引发的全球冰川消融趋势相反, 1999 年到 2008 年期间,喜马拉雅山脉的部分冰川不但没有减小,反而有所增长。 全球变暖正导致冰川、冰帽、冰盖消融,造成海平面上升,威胁低地和岛屿上的居民安全。然而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的研究发现,与这种全球趋势完全不同的是, 1999 年到 2008 年间,喜马拉雅山脉上的喀喇昆仑山脉( Karakoram )冰川却在以每年 11 厘米 到 22 厘米 的速度增长。 喀喇昆仑山位于中国、印度、以及巴基斯坦等国边境上,冰川面积近 2 万平方公里。喜马拉雅山脉是除两极外世界上最大的冰体所在地,是恒河与雅鲁藏布江等著名大河的源头。 研究人员称,这项最新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脉冰川消融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并不像以往估计的那样大。 http://gb.cri.cn/27824/2012/04/16/5105s3644102.htm 腾讯科学讯(悠悠 / 编译)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当前喜马拉雅山脉整体气候处于改变之中,但是气候如何变化对某些特殊地区的影响“仍然不清楚”。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冰川类似于地球其它地区,正处于加速消退状态;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http://tech.qq.com/a/20120915/000031.htm 尼泊尔大地震导致的珠峰下降证实了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二、尼泊尔地震导致珠峰地区向西南方向移动 3 厘米 ,高程方向基本没变化 国家测绘地信局 15 日称,尼泊尔地震导致珠峰地区向西南方向移动 3 厘米 ,高程方向基本没变化。同时, 2005 年至 2015 年 10 年间,珠峰地区以每年约 4 厘米 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以每年约 0 . 3 厘米 的速度上升, 10 年位移 40 厘米 、上升 3 厘米 。 这一结果很难否定尼泊尔地震后世界最高峰高度下降 2.5 厘米 的卫星测量结果,原因有二: 其一是时间差。尼泊尔 2015 年 4 月 25 日 8.1 级地震后,发生了一系列余震,包括 4 月 26 日 7.1 级地震, 5 月 12 日 7.5 级地震。余震可能导致下降的珠峰调整上升,恢复原态。 其二是地区空间差距。卫星测量的是珠峰高度,国家测绘地信局测量的是珠峰地区高度,两者的范围有很大差距。 腾讯科学讯(悠悠 / 编译)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当前喜马拉雅山脉整体气候处于改变之中,但是气候如何变化对某些特殊地区的影响“仍然不清楚”。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冰川类似于地球其它地区,正处于加速消退状态;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http://tech.qq.com/a/20120915/000031.htm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与尼泊尔王国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纬 27 ° 59 ′ 15.85 ″ , 东经 86 ° 55 ′ 39.51 ″,北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的定日县境内,南坡在尼泊尔王国境内。 尼泊尔大地震导致的珠峰下降证实了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2005 年至 2015 年 10 年间,珠峰地区以每年约 4 厘米 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以每年约 0 . 3 厘米 的速度上升, 10 年位移 40 厘米 、上升 3 厘米。这表明,珠峰仍然以冰川融化和均衡上升为主。 珠峰处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和东段的分界线——中段,分别受到东西两端构造变化的影响。 三、喜马拉雅山脉冰川融化区域的大地震可能性 尼泊尔大地震不能用板块碰撞来解释,冰川融化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在全球快速变暖后将有显著的表现。 一个严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冰川增加幅度小的尼泊尔地区发生了 8.1 级地震,冰川减少幅度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何时会发生更大的地震? 如果考虑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冰川减少幅度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将会发生更大的地震。 尼泊尔大地震只是喜马拉雅山脉更大地震的前兆和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8753.html 地震风暴:每次地震后的压力转移是产生地震风暴的原因。一次地震可能引起同一板块边界上的一系列地震,余震可能发生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该理论在土耳其北安纳托利亚断层的一系列地震中得到了验证。 1939~1999 年间,该地区发生 13 次地震,其中 7 次在同一断层,且每次都发生在前一次地震区域的西部。 http://news.qq.com/a/20150615/028164.htm?tu_biz=1.114.2.1 喜马拉雅山脉的跷跷板式地震值得关注。 相关报道: 尼泊尔地震致珠峰移动 3 厘米 高程方向基本没变化 国际时事新华网 2015-06-1512:09 我要分享 891 【尼泊尔地震致珠峰移动 3 厘米】国家测绘地信局 15 日称,尼泊尔地震导致珠峰地区向西南方向移动 3 厘米 ,高程方向基本没变化。同时, 2005 年至 2015 年 10 年间,珠峰地区以每年约 4 厘米 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以每年约 0 . 3 厘米 的速度上升, 10 年位移 40 厘米 、上升 3 厘米 。(吴晶晶、张京品) 事实 + 那些地震带来的“副产品” 地震风暴:每次地震后的压力转移是产生地震风暴的原因。一次地震可能引起同一板块边界上的一系列地震,余震可能发生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该理论在土耳其北安纳托利亚断层的一系列地震中得到了验证。 1939~1999 年间,该地区发生 13 次地震,其中 7 次在同一断层,且每次都发生在前一次地震区域的西部。 移动城市: 2010 年,智利发生了被科学界视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特殊地震,它将整个康塞普西翁市向西推移了 3 米 。 康塞普西翁不是因地震而移动的唯一城市,其他受影响的城市还包括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移动了 28 厘米 ),以及布宜诺斯艾利斯(移动了 4 厘米 )。土壤液化:除了海啸和山体滑坡,土壤液化是地震带来的另一种不利影响。当松散、水分饱和的土壤被卷入强力地震,土壤便会失去支撑和硬度,随之发生液化。依靠这些土壤支持的任何事物——例如房物、道路和车辆——都有可能坍塌陷落。 1964 年,松散的土壤遭遇地震引发液化后,日本长野的 16534 座房屋轰然坍塌。 影响地球自转: NASA 的科学家们观测分析了 2011 年东日本 8.9 级大地震后认为,破坏力强大的地震加速了地球旋转速度,将每天的时间缩短了 1.8 微秒。这种转变是由地球质量分布的改变造成的。这并非史无前例。 2004 年,苏门答腊岛屿发生地震后,一天的长度减少了 6.8 微秒。尽管这些改变都相当微小,但积少成多,历史上每次类似规模的地震累积起来,其影响就变得显著了。(腾讯新闻综合报道) http://news.qq.com/a/20150615/028164.htm?tu_biz=1.114.2.1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327 次阅读|7 个评论
地震致西藏两地南移约0.6米:关注喜马拉雅山跷跷板运动
杨学祥 2015-5-20 09:06
地震致西藏两地南移约0.6米:关注喜马拉雅山跷跷板运动 杨学祥 据新华社2015年5月20日电 一项最新观测研究发现,受尼泊尔强震影响,我国西藏日喀则市的吉隆镇、聂拉木县向南水平移动了60厘米左右。地震还造成聂拉木县垂直下降约10厘米。 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冰川类似于地球其它地区,正处于加速消退状态;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综合分析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冰川正处于加速消退状态,冰川每年变薄大于42厘米;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以每年11厘米到22厘米的速度增长。按照冰川地壳均衡原理,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地壳每年将均衡上升14厘米;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地壳,将以每年4厘米到7厘米的速度下降。 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破坏性地震。科学家确认地震后世界最高峰高度下降2.5厘米。证实了这一理论变化趋势。 这一理论预测也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地壳每年将均衡上升14厘米;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地壳,将以每年4厘米到7厘米的速度下降。这是典型的西降东升的跷跷板运动。它预示: 地震能量还远远没有释放完毕; 西降是东升的预兆; 东升的规模比西降大两倍以上; 伴随全球变暖和冰川融化,该地区的特大地震能量继续积累。 相关报道: 地震致西藏两地南移约0.6米 近日将公布珠峰高度变化 2015-05-20 08:31:46 来源: 新华报业网(南京) 据新华社电 一项最新观测研究发现,受尼泊尔强震影响,我国西藏日喀则市的吉隆镇、聂拉木县向南水平移动了60厘米左右。地震还造成聂拉木县垂直下降约10厘米。 由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组成的联合野外观测小组于5月6日起开始对西藏震区的国家2000GPS网点开展了应急观测,在获取大量观测数据并分析后,得出了上述结论。 长期从事地壳变形监测与地震研究的王琪教授说,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珠穆朗玛峰高度下降了2.5厘米,这一结果有待进一步核准。目前,观测小组已经获取了珠峰区域的地壳变动资料,经过精准对比分析后,将于近日公布珠峰的高度变化。 (原标题:地震致西藏两地南移约0.6米 近日将公布珠峰高度变化) http://news.163.com/15/0520/08/AQ20GI2800014SEH.html 尼泊尔再发7.5级地震:关注喜马拉雅山跷跷板运动 已有 264 次阅读 2015-5-13 05:43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尼泊尔地震 潮汐组合 地壳均衡 冰川消长 推荐到群组 尼泊尔再发7.5级地震:关注喜马拉雅山跷跷板运动 杨学祥 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冰川类似于地球其它地区,正处于加速消退状态;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如果按喜马拉雅山脉冰川以平均每年21厘米的速度变薄和喜马拉雅山脉上的喀喇昆仑山脉(Karakoram)冰川却在以每年11厘米到22厘米的速度增长来计算,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冰川类似于地球其它地区,正处于加速消退状态,冰川每年变薄大于42厘米,接近在印度西北部冰川每年变薄约66厘米的速度;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以每年11厘米到22厘米的速度增长。 综合分析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冰川正处于加速消退状态,冰川每年变薄大于42厘米;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以每年11厘米到22厘米的速度增长。按照冰川地壳均衡原理,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地壳每年将均衡上升14厘米;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地壳,将以每年4厘米到7厘米的速度下降。 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破坏性地震。科学家确认地震后世界最高峰高度下降2.5厘米。证实了这一理论变化趋势。 这一理论预测也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地壳每年将均衡上升14厘米;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地壳,将以每年4厘米到7厘米的速度下降。这是典型的西降东升的跷跷板运动。它预示: 地震能量还远远没有释放完毕; 西降是东升的预兆; 东升的规模比西降大两倍以上; 伴随全球变暖和冰川融化,该地区的特大地震能量继续积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94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975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6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尼泊尔再发7.5级地震:关注喜马拉雅山跷跷板运动
热度 2 杨学祥 2015-5-13 05:43
尼泊尔再发7.5级地震:关注喜马拉雅山跷跷板运动 杨学祥 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冰川类似于地球其它地区,正处于加速消退状态;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如果按喜马拉雅山脉冰川以平均每年21厘米的速度变薄和喜马拉雅山脉上的喀喇昆仑山脉(Karakoram)冰川却在以每年11厘米到22厘米的速度增长来计算,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冰川类似于地球其它地区,正处于加速消退状态,冰川每年变薄大于42厘米,接近在印度西北部冰川每年变薄约66厘米的速度;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以每年11厘米到22厘米的速度增长。 综合分析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冰川正处于加速消退状态,冰川每年变薄大于42厘米;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以每年11厘米到22厘米的速度增长。按照冰川地壳均衡原理,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地壳每年将均衡上升14厘米;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地壳,将以每年4厘米到7厘米的速度下降。 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破坏性地震。科学家确认地震后世界最高峰高度下降2.5厘米。证实了这一理论变化趋势。 这一理论预测也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地壳每年将均衡上升14厘米;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地壳,将以每年4厘米到7厘米的速度下降。这是典型的西降东升的跷跷板运动。它预示: 地震能量还远远没有释放完毕; 西降是东升的预兆; 东升的规模比西降大两倍以上; 伴随全球变暖和冰川融化,该地区的特大地震能量继续积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9485.html 5月11-15日潮汐组合激发了这次地震: 潮汐组合B:5月11日为日月小潮,5月14日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05度,15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相关报道: 尼泊尔再发7.5级地震 造成数十人遇难 2015-05-13 05:00:00北京日报 2500 分享 参与 原标题:尼泊尔再发7.5级地震 据新华社电 尼泊尔12日再次发生强烈地震,截至北京时间12日21时已造成36人死亡、逾千人受伤。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本次地震震级为里氏7.5级。 强震发生于中午时分,随后又发生至少5次较强余震。本次地震震中位于尼泊尔北部山区辛杜帕尔乔克,而印度北部、中国西藏等地震感强烈。 伤员已超过千人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政务参赞程霁12日表示,目前暂未收到有关此次地震中方在尼人员伤亡的报告。 根据尼泊尔内政部公布的数字,当天在尼北部山区辛杜帕尔乔克发生的强震已造成36人死亡、1117人受伤。当地媒体报道的死亡人数已达47人。 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5-05/6419454.html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3.1 2015-05-13 03:37:44 27.6 86.1 8 尼泊尔 3.4 2015-05-13 01:28:40 27.3 86.2 7 尼泊尔 3.3 2015-05-12 23:28:23 27.6 86.2 7 尼泊尔 3.1 2015-05-12 21:43:16 27.6 85.7 7 尼泊尔 3.4 2015-05-12 20:28:24 27.4 85.9 7 尼泊尔 3.7 2015-05-12 19:58:13 27.4 85.9 7 尼泊尔 3.5 2015-05-12 19:21:32 27.8 86.1 11 尼泊尔 3.5 2015-05-12 19:06:37 27.9 86.1 7 尼泊尔 3.8 2015-05-12 18:35:47 27.9 85.9 7 尼泊尔 3.1 2015-05-12 18:15:20 28.5 85.8 8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 3.7 2015-05-12 16:59:44 27.7 86.1 6 尼泊尔 4.5 2015-05-12 16:21:13 27.5 86.0 6 尼泊尔 4.7 2015-05-12 16:13:55 27.4 85.8 6 尼泊尔 6.22015-05-12 15:36:5327.586.110尼泊尔 7.52015-05-12 15:05:1827.886.110尼泊尔 4.3 2015-05-12 07:43:15 24.0 121.5 8 台湾花莲县 4.5 2015-05-12 02:25:50 39.5 89.5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 4.1 2015-05-11 16:53:57 24.5 120.4 10 台湾台中县附近海域 5.0 2015-05-11 16:38:20 24.5 120.6 10 台湾苗栗县附近海域 3.2 2015-05-08 23:43:32 46.1 90.8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青河县 3.1 2015-05-08 15:47:53 27.7 85.9 4 尼泊尔 4.1 2015-05-08 08:32:24 27.2 85.4 7 尼泊尔 7.12015-05-07 15:10:22-7.3154.520巴布亚新几内亚 3.2 2015-05-07 13:09:57 36.8 77.0 9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 4.0 2015-05-07 00:10:54 41.2 84.5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 3.1 2015-05-06 23:13:23 27.6 85.5 7 尼泊尔 3.0 2015-05-06 20:35:32 28.7 86.5 7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 7.22015-05-05 09:44:04-5.5151.930新不列颠地区 3.8 2015-05-04 09:15:08 28.1 85.3 6 尼泊尔 4.4 2015-05-03 21:09:07 24.1 122.4 7 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 3.5 2015-05-03 19:35:16 27.9 85.1 5 尼泊尔 4.0 2015-05-03 13:43:11 35.4 87.7 7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双湖县 3.1 2015-05-03 05:44:11 27.7 85.9 7 尼泊尔 4.1 2015-05-02 13:47:01 39.6 73.9 7 吉尔吉斯斯坦 3.6 2015-05-02 13:35:48 28.2 84.7 7 尼泊尔 3.2 2015-05-02 10:28:18 42.0 84.8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 4.0 2015-05-01 22:44:56 37.5 92.7 9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 3.6 2015-05-01 20:54:43 24.5 120.6 6 台湾台中县附近海域 3.1 2015-05-01 18:13:58 28.1 103.5 10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 6.82015-05-01 16:06:05-5.2151.850新不列颠地区 6.72015-04-30 18:45:06-5.4151.860新不列颠地区 3.3 2015-04-30 17:00:19 28.5 96.3 7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察隅县 3.1 2015-04-30 13:45:58 28.1 104.8 15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 3.9 2015-04-30 08:37:14 28.0 84.8 8 尼泊尔 3.9 2015-04-30 06:10:52 28.5 87.3 8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日县 2.8 2015-04-30 03:58:35 35.2 104.0 6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 3.8 2015-04-30 01:16:14 28.1 84.4 8 尼泊尔 3.6 2015-04-29 19:27:48 28.0 85.5 6 尼泊尔 3.1 2015-04-29 13:39:31 36.0 78.3 9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 3.2 2015-04-29 03:34:59 27.3 85.7 7 尼泊尔 6.22015-04-29 00:39:38-20.9-178.6580斐济群岛地区 http://www.ceic.ac.cn/ 潮汐组合E:4月29日为月亮远地潮,30日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南纬0.00025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3666.html 2015年5月潮汐组合:潮汐弱雾霾强 杨学祥 2015年1-4月为强潮汐时期,2014年11-12月,2015年5-6月为弱潮汐时期。2015年5月是本时段弱潮汐时期的第1个月,潮汐弱雾霾强,有利于高温干旱。 潮汐组合A:5月4日为日月大潮,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18.34222度,两者弱叠加,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B:5月11日为日月小潮,5月14日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05度,15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C:5月18日为日月大潮,5月20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38867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D:5月28日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北纬0.00012度,5月26日为日月小潮,27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地球扁率变大较弱,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8425.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015 次阅读|2 个评论
尼泊尔地震能量或未完全释放:关注喜马拉雅山跷跷板运动
杨学祥 2015-5-12 10:28
尼泊尔地震能量或未完全释放:关注喜马拉雅山跷跷板运动 杨学祥,杨冬红 “尼泊尔地震的实际错动偏低,能量完全释放可能还有个过程。” 5 月 7 日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副教授葛林林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尼泊尔地震的断层错动和余震情况,他担心未来可能还会发生更多余震。 中国科学院院士石耀霖告诉记者,一个大地震会造成周围地区应力场发生变化,对周围有些地区来说,这种变化可能减少了地震危险性;但对另一些地区,则可能增加了地震危险性。 “这对我国青藏高原有相当大的影响,特别是西藏南部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在增大。应该密切关注拉萨、日喀则区域被诱发地震的可能性。”石耀霖说。   同时,此次强震的余震数量也没达到科学家的预期。 对于这种观点,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表示认同。“余震的多少和大小取决于尼泊尔主震滑动面上破裂和滑动的状态。如果滑动量有很大的不均匀性,则在主震滑动量较小的部位会发生较大的余震。”徐锡伟说。 http://www.cas.cn/zkyzs/2015/05/01/cmsm/201505/t20150511_4353194.shtml 我们在 5 月 9 日 指出,印度次大陆与亚洲构造板块之间的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隆升,这一理论模式并未在 2015 年尼泊尔大地震中得到体现。 4 月 25 日 尼泊尔发生 8.1 级破坏性地震。外媒报道,科学家确认地震后世界最高峰高度下降 1 英寸约合 2.5 厘米。其证据来自欧洲航天局 Sentinel-1A 卫星 4 月 29 日 在珠穆朗玛峰上采集到的数据。 http://news.163.com/15/0508/14/AP3N46TO00014AED.html 青藏高原冰盖融化将导致地壳均衡上升,这与尼泊尔大地震导致喜马拉雅山脉下降相矛盾,除非尼泊尔地区的冰川不是融化,而是增加。 事实上,尼泊尔地区的冰川确实在稳定的增加,从而导致地壳的均衡下降。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4 月 15 日 报道,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与全球变暖引发的全球冰川消融趋势相反, 1999 年到 2008 年期间,喜马拉雅山脉的部分冰川不但没有减小,反而有所增长。   全球变暖正导致冰川、冰帽、冰盖消融,造成海平面上升,威胁低地和岛屿上的居民安全。然而 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的研究发现,与这种全球趋势完全不同的是, 1999 年到 2008 年间,喜马拉雅山脉上的喀喇昆仑山脉( Karakoram )冰川却在以每年 11 厘米 到 22 厘米 的速度增长。 喀喇昆仑山位于中国、印度、以及巴基斯坦等国边境上,冰川面积近 2 万平方公里。喜马拉雅山脉是除两极外世界上最大的冰体所在地,是恒河与雅鲁藏布江等著名大河的源头。 http://gb.cri.cn/27824/2012/04/16/5105s3644102.htm 腾讯科学讯(悠悠 / 编译)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当前喜马拉雅山脉整体气候处于改变之中,但是气候如何变化对某些特殊地区的影响“仍然不清楚”。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冰川类似于地球其它地区,正处于加速消退状态;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http://tech.qq.com/a/20120915/000031.htm 尼泊尔大地震导致的珠峰下降证实了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尼泊尔大地震是更大地震的前兆和信号,喜马拉雅山脉冰川融化区域的大地震可能性在全球变暖中持续增大。 尼泊尔大地震不能用板块碰撞来解释,冰川消长导致的地壳均衡是主要动力。 一个严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冰川增加幅度小的尼泊尔地区发生了 8.1 级地震,冰川减少幅度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何时会发生更大的地震? 如果考虑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冰川减少幅度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将会发生更大的地震。 尼泊尔大地震只是喜马拉雅山脉更大地震的前兆和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627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8753.html 一项研究表明,在 2003 年至 2008 年之间,喜马拉雅山脉冰川以平均每年 21 厘米 的速度变薄,显然低于全球平均冰川和冰帽的流失速度。 平均冰层变化有可能产生误导,因为它掩盖了喜马拉雅山脉某些部分的大冰川流失,这种消融正被其他较小的变化甚至增加所抵消。例如,在印度西北部,冰川每年变薄约 66 厘米 ,而在喀喇昆仑山脉,整个的变化却很小。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2/0824/c1007-18821522.html 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冰川类似于地球其它地区,正处于加速消退状态;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如果按喜马拉雅山脉冰川以平均每年 21 厘米 的速度变薄和 喜马拉雅山脉上的喀喇昆仑山脉( Karakoram )冰川却在以每年 11 厘米 到 22 厘米 的速度增长来计算, 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冰川类似于地球其它地区,正处于加速消退状态,冰川每年变薄大于 42 厘米 ,接近在印度西北部冰川每年变薄约 66 厘米 的速度;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以每年 11 厘米 到 22 厘米 的速度增长 。 综合分析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冰川正处于加速消退状态,冰川每年变薄大于 42 厘米 ;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以每年 11 厘米 到 22 厘米 的速度增长 。按照冰川地壳均衡原理,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地壳每年将均衡上升 14 厘米 ;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地壳,将 以每年 4 厘米 到 7 厘米 的速度下降 。 4 月 25 日 尼泊尔发生 8.1 级破坏性地震。科学家确认地震后世界最高峰高度下降 2.5 厘米。证实了这一理论变化趋势。 这一理论预测也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地壳每年将均衡上升 14 厘米 ;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地壳,将 以每年 4 厘米 到 7 厘米 的速度下降 。这是典型的西降东升的跷跷板运动。 它预示: 地震能量还远远没有释放完毕; 西降是东升的预兆; 东升的规模比西降大两倍以上; 伴随全球变暖和冰川融化,该地区的特大地震能量继续积累。 相关报道: 【中国科学报】尼泊尔地震能量或未完全释放 文章来源: 中国科学报 倪思洁 发布时间: 2015-05-11   “尼泊尔地震的实际错动偏低,能量完全释放可能还有个过程。” 5 月 7 日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副教授葛林林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尼泊尔地震的断层错动和余震情况,他担心未来可能还会发生更多余震。 4 月 25 日 ,尼泊尔发生 8.1 级地震,地震震中位于尼泊尔博克拉市,震源深度 15 公里 。   “地震孕育过程就好比把弹簧压紧,将两端用绳子连起来。地震发生就好比用剪刀将绳子剪断,如果弹簧回弹时被其他物体阻挡,能量就只能部分释放。震区错动就好比弹簧回弹,位移越大,能量释放就越彻底,否则就得靠余震继续释放。”葛林林说。   不过,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按震级模拟的估计,尼泊尔地震的断层错动应该为 3 米 ,而葛林林等研究人员发现,断层错动仅为 1.37 米 。   这一数据是葛林林通过分析日本 ALOS-2 和欧空局 Sentinel 1A 卫星实测数据,并比较了由 ALOS-2 卫星在 2 月 21 日 和 5 月 2 日 飞过尼泊尔的地球表面图像后得出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石耀霖告诉记者,一个大地震会造成周围地区应力场发生变化,对周围有些地区来说,这种变化可能减少了地震危险性;但对另一些地区,则可能增加了地震危险性。   “这与区域相对于大地震的距离和位置,以及该区域内活动断层的几何形态和力学性质有关。”石耀霖表示,从目前的三维球形模型的并行计算来看,尼泊尔地震断层活动,造成藏南地区广泛分布的南北走向的正断层更加容易发震。   “这对我国青藏高原有相当大的影响,特别是西藏南部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在增大。应该密切关注拉萨、日喀则区域被诱发地震的可能性。”石耀霖说。   同时,此次强震的余震数量也没达到科学家的预期。   葛林林通过将尼泊尔地震和汶川地震的测震数据比较后发现,“两次地震同属主震—余震型,余震数量不应该有太大差别。但汶川地震余震有 700 多次,而尼泊尔地震余震才 100 多次。这也表明地震能量尚未完全释放出来。”葛林林说。   葛林林表示,如果沿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边界有更多余震的话,该地区会更安全。   对于这种观点,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表示认同。“余震的多少和大小取决于尼泊尔主震滑动面上破裂和滑动的状态。如果滑动量有很大的不均匀性,则在主震滑动量较小的部位会发生较大的余震。”徐锡伟说。   不过,对于未来余震的强度,科学家表示无法预测。“什么时候发生,很难说。只能确定余震发生的地点,预测时间和震级仍是难题。”徐锡伟说。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5-05-11 第 1 版 要闻 ) http://www.cas.cn/zkyzs/2015/05/01/cmsm/201505/t20150511_4353194.shtml 尼泊尔大地震是更大地震的前兆和信号 尼泊尔大地震是更大地震的前兆和信号 杨学祥 印度次大陆与亚洲构造板块之间的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隆升,这一理论模式并未在 2015 年尼泊尔大地震中得到体现。 4 月 25 日 尼泊尔发生 8.1 级破坏性地震。外媒报道,科学家确认地震后世界最高峰高度下降 1 英寸约合 2.5 厘米。其证据来自欧洲航天局 Sentinel-1A 卫星 4 月 29 日 在珠穆朗玛峰上采集到的数据。 http://news.163.com/15/0508/14/AP3N46TO00014AED.html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青藏高原冰盖融化将导致地壳均衡上升,这与尼泊尔大地震导致喜马拉雅山脉下降相矛盾,除非尼泊尔地区的冰川不是融化,而是增加。 事实上,尼泊尔地区的冰川确实在稳定的增加,从而导致地壳的均衡下降。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4 月 15 日 报道,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与全球变暖引发的全球冰川消融趋势相反, 1999 年到 2008 年期间,喜马拉雅山脉的部分冰川不但没有减小,反而有所增长。   全球变暖正导致冰川、冰帽、冰盖消融,造成海平面上升,威胁低地和岛屿上的居民安全。然而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的研究发现,与这种全球趋势完全不同的是, 1999 年到 2008 年间,喜马拉雅山脉上的喀喇昆仑山脉( Karakoram )冰川却在以每年 11 厘米 到 22 厘米 的速度增长。 喀喇昆仑山位于中国、印度、以及巴基斯坦等国边境上,冰川面积近 2 万平方公里。喜马拉雅山脉是除两极外世界上最大的冰体所在地,是恒河与雅鲁藏布江等著名大河的源头。 http://gb.cri.cn/27824/2012/04/16/5105s3644102.htm 腾讯科学讯(悠悠 / 编译)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当前喜马拉雅山脉整体气候处于改变之中,但是气候如何变化对某些特殊地区的影响“仍然不清楚”。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冰川类似于地球其它地区,正处于加速消退状态;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http://tech.qq.com/a/20120915/000031.htm 尼泊尔大地震导致的珠峰下降证实了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尼泊尔大地震是更大地震的前兆和信号,喜马拉雅山脉冰川融化区域的大地震可能性在全球变暖中持续增大。 尼泊尔大地震不能用板块碰撞来解释,冰川消长导致的地壳均衡是主要动力。 一个严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冰川增加幅度小的尼泊尔地区发生了 8.1 级地震,冰川减少幅度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何时会发生更大的地震? 如果考虑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冰川减少幅度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将会发生更大的地震。 尼泊尔大地震只是喜马拉雅山脉更大地震的前兆和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627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8753.html 南亚是地震高发区,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面对贫穷、城市过度拥挤和贪污腐败问题,任何一场大地震都将导致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专家警告,南亚国家的政府不能对尼泊尔大地震视而不见,并希望它们采取措施改善弱点,加强灾害应对能力。 地震专家希望,尼泊尔大地震给南亚各国敲响警钟,因为快速城市化导致的低劣建筑和灾害应变能力不足,可在未来的大地震中造成更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专家警告,南亚国家的政府不能对尼泊尔大地震视而不见,并希望它们采取措施改善弱点,加强灾害应对能力。但专家认为,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至今没有从地震灾害中得到教训。 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507/13688932_0.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8825.html 三研究三结果 喜马拉雅冰川萎缩速度难评估 赵路 2012 年 08 月 24 日 08:47 手机看新闻   现在已经证明很难确定整个喜马拉雅山脉冰川的萎缩到底有多快。   图片来源: EtienneBerthier   本报讯(记者赵路)卫星是绘制发生在难以到达地区的复杂变化的强有力工具,但前提是研究人员要能够正确阐释其测量结果的含义。 2010 年的一项研究在分析了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 GRACE )卫星所获取的测量结果后,认为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冰川大约正以每年 500 亿吨的速度消融。然而这一结果被两年后由另一研究团队利用相同数据集进行的一项分析所否定——该研究显示,冰川的流失速度仅为前者的 1/10 。   如今,利用名为 ICESat 的另一颗卫星对喜马拉雅山脉冰川进行的第三项研究指出,从 2003 年至 2008 年,这些冰川平均以每年 120 亿吨的速度消融。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 8 月 23 日 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在随后的“新闻与观点”文章中,加拿大安大略省彼得伯勒市特伦特大学的遥感专家 Graham Cogley 表示,新的评估结果对高山冰川的卫星与实地测量提出了更多的问题,这无异于“引狼入室”。尽管 ICESat 的结果显示流逝的冰量是 GRACE 数据二次评估结果的两倍,但这一数字依然仅仅是基于野外调查的区域损失评估结果的 1/3 。 ICESat 由美国宇航局( NASA )于 2003 年发射升空,旨在利用一部激光高度计测量极地冰原的表面海拔高度,从而达到追踪其变化的目的。主持最新一项研究的挪威奥斯陆大学的遥感专家 Andreas K? 覿 ? 覿 b 表示:“它是专为极地区域平整的地形所设计,不能轻易用于绘制恶劣的地形,例如喜马拉雅山脉。”   为了绕开这一问题,研究小组利用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一个为生成高分辨率地球数字地形数据库而进行的国际研究合作项目——提供的海拔测量结果,系统地纠正了 ICESat 数据。 K? 覿 ? 覿 b 和同事还检验了邻近地形的海拔——它们应该不会在短期内发生变化,从而确保 ICESat 在冰川表面探测到的任何海拔变化都是真实的。   在这些更正和检查都到位后,研究人员利用 ICESat 数据,以 70 米 的分辨率对该区域进行了绘图。这项研究表明,在 2003 年至 2008 年之间,喜马拉雅山脉冰川以平均每年 21 厘米 的速度变薄,显然低于全球平均冰川和冰帽的流失速度。   但是 K? 覿 ? 覿 b 警告说,平均冰层变化有可能产生误导,因为它掩盖了喜马拉雅山脉某些部分的大冰川流失,这种消融正被其他较小的变化甚至增加所抵消。例如,在印度西北部,冰川每年变薄约 66 厘米 ,而在喀喇昆仑山脉,整个的变化却很小。 K? 覿 ? 覿 b 表示,这种区域差异“关系到数以百万的生活在由冰川供给的河流盆地的人们”。 Cogley 指出:“这项研究是与单独实地测量相一致的首个针对喜马拉雅山脉冰川的地区性完整测量结果。”但 Cogley 表示,它与其他的卫星研究和区域尺度的实地评估之间的差异依然存在。他说,我们需要对不同的卫星方法以及喜马拉雅山脉冰川的命运“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 K? 覿 ? 覿 b 强调,与 GRACE 的观测类似,这项研究并没有指明气候趋势或喜马拉雅山脉冰川的命运,这需要采集几十年的数据。他说:“我们仅仅是给出了使用 ICESat 的一条新途径,而其结果则能够作为底线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使用。”   对于美国哥伦布市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冰川学家 Lonnie Thompson 来说,现在需要迫切了解的是这些卫星研究为什么会彼此不同,并且与一些野外测量结果不同,它们错误的来源是什么,如何能够更好地加以校正。 Thompson 说:“这是跟踪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约 4.6 万条冰川变化的唯一途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责任编辑:赵竹青、马丽 )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2/0824/c1007-18821522.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50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尼泊尔大地震是更大地震的前兆和信号
热度 2 杨学祥 2015-5-9 19:22
尼泊尔大地震是更大地震的前兆和信号 杨学祥 印度次大陆与亚洲构造板块之间的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隆升,这一理论模式并未在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中得到体现。 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破坏性地震。外媒报道,科学家确认地震后世界最高峰高度下降1英寸约合2.5厘米。其证据来自欧洲航天局Sentinel-1A卫星4月29日在珠穆朗玛峰上采集到的数据。 http://news.163.com/15/0508/14/AP3N46TO00014AED.html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青藏高原冰盖融化将导致地壳均衡上升,这与尼泊尔大地震导致喜马拉雅山脉下降相矛盾,除非尼泊尔地区的冰川不是融化,而是增加。 事实上,尼泊尔地区的冰川确实在稳定的增加,从而导致地壳的均衡下降。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4月15日报道,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与全球变暖引发的全球冰川消融趋势相反,1999年到2008年期间,喜马拉雅山脉的部分冰川不但没有减小,反而有所增长。   全球变暖正导致冰川、冰帽、冰盖消融,造成海平面上升,威胁低地和岛屿上的居民安全。然而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的研究发现,与这种全球趋势完全不同的是,1999年到2008年间,喜马拉雅山脉上的喀喇昆仑山脉(Karakoram)冰川却在以每年11厘米到22厘米的速度增长。   喀喇昆仑山位于中国、印度、以及巴基斯坦等国边境上,冰川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喜马拉雅山脉是除两极外世界上最大的冰体所在地,是恒河与雅鲁藏布江等著名大河的源头。 http://gb.cri.cn/27824/2012/04/16/5105s3644102.htm 腾讯科学讯(悠悠/编译)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当前喜马拉雅山脉整体气候处于改变之中,但是气候如何变化对某些特殊地区的影响“仍然不清楚”。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冰川类似于地球其它地区,正处于加速消退状态;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http://tech.qq.com/a/20120915/000031.htm 尼泊尔大地震导致的珠峰下降证实了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尼泊尔大地震是更大地震的前兆和信号,喜马拉雅山脉冰川融化区域的大地震可能性在全球变暖中持续增大。 尼泊尔大地震不能用板块碰撞来解释,冰川消长导致的地壳均衡是主要动力。 一个严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冰川增加幅度小的尼泊尔地区发生了8.1级地震,冰川减少幅度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何时会发生更大的地震? 如果考虑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冰川减少幅度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将会发生更大的地震。 尼泊尔大地震只是喜马拉雅山脉更大地震的前兆和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627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8753.html 南亚是地震高发区,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面对贫穷、城市过度拥挤和贪污腐败问题,任何一场大地震都将导致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专家警告,南亚国家的政府不能对尼泊尔大地震视而不见,并希望它们采取措施改善弱点,加强灾害应对能力。 地震专家希望,尼泊尔大地震给南亚各国敲响警钟,因为快速城市化导致的低劣建筑和灾害应变能力不足,可在未来的大地震中造成更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专家警告,南亚国家的政府不能对尼泊尔大地震视而不见,并希望它们采取措施改善弱点,加强灾害应对能力。但专家认为,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至今没有从地震灾害中得到教训。 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507/13688932_0.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86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移动数厘米?美科学家称珠峰高度或因大地震发生改变
热度 2 杨学祥 2015-5-5 05:01
移动数厘米?美科学家称珠峰高度或因大地震发生改变 2015-05-05 03:50:58 来源: 成都商报(成都) 分享到: 0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4月25日发生的尼泊尔大地震或许已经改变了珠穆朗玛峰的标准高度。虽然已有报道称,珠峰的标高因为这次大地震降低了2.5厘米,但美国地质调查所的地质专家正试图在9日前拿到最准确的数据。 美国地球物理学家科内斯·哈德纳德警告说,其原因是,5月9日之后电子观测点将自动上传新的数据,之前关于这次大地震的详细资料将被全部更新掉。他表示,根据目前的暂定模型模拟出的结果显示,珠峰以及周边区域因为这次地震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发生了数厘米的移动。 为了把握最详细的情况,哈德纳德等人将前往离珠峰顶点约30公里远的GPS观测点。受到大地震的影响,该观测点无法对外传输信号,必须要有人冒着风险直接去下载数据。哈德纳德表示:“这不仅仅是为了简单地判断珠峰的标高究竟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这是为了研究地球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进一步用科学的手段来剖析地震发生的背景。”(综合环球时报)(来源:成都商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http://news.163.com/15/0505/03/AOQS31FF00014Q4P.html 科学家:尼泊尔地震后珠峰高度降低2.5厘米 人民网 2015年05月04日13:23分享 根据来自欧空局的卫星数据,尼泊尔地震引起地壳运动,导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略有降低。 科学家:尼泊尔地震后珠峰高度降低2.5厘米 资料图:珠穆朗玛峰 人民网5月4日讯 外媒报道,UNAVCO科学家确认,尼泊尔地震后,世界最高峰高度下降1英寸(2.5厘米)。其证据来自欧洲航天局Sentinel-1A卫星4月29日在珠穆朗玛峰上放采集到的数据。 美国《赫芬顿邮报》援引UNAVCO科学家的话称:地震引起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移动后造成了地壳松动。这导致珠峰高度稍稍下降。 4月25日清晨尼泊尔发生7.9级破坏性地震。震中位于首都加德满都西北方向82公里处,震源处于地下15公里深处。据尼泊尔政府消息,死亡人数已上升至7200多人。 http://tech.qq.com/a/20150504/034431.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654 次阅读|4 个评论
尼泊尔地震已造成6659人死:关注5月潮汐组合
杨学祥 2015-5-3 04:34
尼泊尔地震已造成6659人死:关注5月潮汐组合 尼泊尔地震已造成6659人死亡 14062人受伤 2015-05-02 15:16:04来源:新华社 手机看新闻 保存到博客   新华社快讯:尼泊尔内政部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国“4·25”地震迄今已造成6659人死亡、14062人受伤。 (责任编辑:UN654) http://news.sohu.com/20150502/n412266393.shtml 2015年5月潮汐组合:潮汐弱雾霾强 已有 350 次阅读 2015-3-30 13:40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潮汐预警 潮汐组合 推荐到群组 2015年5月潮汐组合:潮汐弱雾霾强 杨学祥 2015年1-4月为强潮汐时期,2014年11-12月,2015年5-6月为弱潮汐时期。2015年5月是本时段弱潮汐时期的第1个月,潮汐弱雾霾强,有利于高温干旱。 潮汐组合A:5月4日为日月大潮,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18.34222度,两者弱叠加,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B:5月11日为日月小潮,5月14日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05度,15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C:5月18日为日月大潮,5月20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38867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D:5月28日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北纬0.00012度,5月26日为日月小潮,27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地球扁率变大较弱,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8425.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8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尼泊尔大地震与全球变暖:喜马拉雅山冰盖融化和世界海平面上升
热度 1 杨学祥 2015-4-30 05:28
尼泊尔大地震与全球变暖:喜马拉雅山冰盖融化和世界海平面上升 杨学祥,杨冬红 远古地质运动中,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了世界屋脊,而这种碰撞至今没有停止。有数据表明,每年两个板块的挤压速度大约在30毫米—45毫米左右。 喜马拉雅山大地震与全球变暖有关,历史上的大地震都发生在全球变暖的中后期,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印度洋海平面上升加剧了印度大陆向北推移的速度和强度。 尼泊尔大地震两周前,科学家提醒该区域可能有强震;研究者称地震级别没预料的大。 2008年以来,多国科学家预测喜马拉雅山可能发生大地震。2015年4月7日-9日,尼泊尔地理学会在加德满都举行第七届尼泊尔地理学大会。会上,一份最新的研究向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做了陈述:在尼泊尔全境中,加德满都往西与博克拉之间地区是该国发生地震风险最高的地方。这份研究目前已提交给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正在审核之中。“如果要发生地震,就会是在这个地方。” 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就在预料的地方。 我在2008年6月1日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2010年发生智利8.8级地震,2011年发生日本9级地震,2012年发生印尼苏门答腊8.6级地震,特大地震路线图基本得到证实。 近一千年来人类经历了两个显著的气候温暖期,即公元1000年左右的中世纪暖期和今天的20世纪暖期。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目前的温度并不比中世纪暖期的温度高,中世纪暖期的高温期并不是公元1000年左右,而是公元1200年左右(图)。中世纪暖期导致的喜马拉雅山冰盖融化和世界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原有的地壳均衡,形成陆壳上升和洋壳下降的地壳均衡运动,发生了1255年7月7日袭击尼泊尔首都导致加德满都谷地三分之一人口丧生的大地震。同样,在20世纪暖期的喜马拉雅山冰盖融化和世界海平面上升,同样也会导致相同级别的喜马拉雅山大地震的发生。 1934年发生在这里的里氏8.2级地震恰好是20世纪30-40年代的温暖期。经过60-70年代低温后,80年代又迅速变暖。2014年成为有历史记录以来最暖年,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表明一个新的循环正在开始。 关注冰盖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喜马拉雅山可能会发生更大地震。 8.5级以上特大地震正在酝酿之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5975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38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2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747.html 图1 印度洋地壳的跷跷板运动 图2 海平面升降导致的地壳水平运动 相关报道: 一次“并不意外”的地震, 我们依然无法预测 2015年04月30日01:29 来源: 科技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原标题:一次“并不意外”的地震, 我们依然无法预测   4月26日,在尼泊尔帕坦,杜巴广场一片狼藉。当地时间25日12时许,尼泊尔中部地区突发7.9级(中国地震台网测定为8.1级)强烈地震,截至目前已经造成尼境内4352人死亡,受伤人数近8000人。新华社发(塔帕摄)   远古地质运动中,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了世界屋脊,而这种碰撞至今没有停止。有数据表明,每年两个板块的挤压速度大约在30毫米—45毫米左右。   “处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尼泊尔发生这样一场大地震并不意外”。   28日,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刘静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过仍然没有任何人能够准确预测地震什么时候发生”。   事实上,已有多项科学研究表明,位于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的尼泊尔已积累了大量能量,“根据历史数据,科学家推算这里将发生大地震,而且预测的最大地震级别甚至比8.1级还要高。”刘静说,“从这一地区累积的‘能量’来计算,该地区‘缺少’一次高震级的地震来释放已累积的‘能量’。”   令地质学家担忧的“能量”最终爆发——4月25日14时11分,在北纬28.2度,东经84.7度的尼泊尔旅游胜地博克拉发生里氏8.1级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截至28日20时,地震已经导致尼泊尔境内至少4352人死亡,受伤人数近8000人;许多古建筑被震得粉碎,城市因此满目疮痍。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尼泊尔,也包括我国西藏和印度北部,此次地震成为喜马拉雅山脉数十年间遭受的最大自然灾害。   为什么这是一场“并不意外”的地震?面对可能发生的此类灾害,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两大板块之间的“恩怨”    逆断层“超期服役”   远古地质运动中,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了世界屋脊,而这种碰撞至今没有停止。   “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曾经是两个完全分离的板块,在碰到一起之前,已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刘静告诉记者,“随着板块的漂移,6千万年前这两个板块碰撞在一起。在这之前两个板块间的大洋消失在俯冲带上。”   有数据表明,每年两个板块的挤压速度大约在30毫米—45毫米左右。“印度板块不断向亚欧板块挤压,在尼泊尔附近产生了一个绵延数千公里的巨大逆断层带。”   对尼泊尔所面临的地震威胁,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地震研究者嵇少丞也一直忧心重重。2010年,他在美国探索发现频道的一档科普片《大陆苦旅:地质与生命的内在联系》中担任解说嘉宾时称,“尼泊尔将有发生巨大地震的危险性,因为那里的逆断层已经超期服役很久了”。    汶川、庐山地震都与板块挤压有关   对于此次地震的性质,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计算得出的震源机制,表现为低角度逆冲断层(冲断层一般总是将老地层推覆到较年轻的地层之上,造成地层在垂向上的重复叠置)推覆方向由北到南,当地东西向山脉(属于喜马拉雅山脉)一下子长高了几米, 引发一系列地表破裂过程及喜马拉雅山南坡的雪崩。   资料显示,在中国西藏和尼泊尔交界处,即喜马拉雅山南麓,发育着三条主要的断裂,分别是从南向北依次是主中央断裂(MCT,Main Central Thrust)、主边界断裂(MBT,Main Boundary Thrust)和主前断裂(MFT,Main Frontal Thrust)。   据嵇少丞介绍:“尼泊尔东部1934年1月15日发生过大地震,造成10600人死亡,这次地震断裂发生在上次的西边,估计是主边界断裂带上。”   事实上,印度板块对亚洲板块不断的挤压,其作用不仅表现在中尼交界地带,“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以及云南持续的地震,都和印度板块对亚洲板块的挤压有关系。”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陈会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事实上,在近15年的时间,尼泊尔不断被世界各地的地质学者警告。   美国《科学》周刊在2001年8月24日曾刊文警告说,喜马拉雅山脉将发生一次、甚至数次特大地震,震级将超过里氏8级。   在尼泊尔地震发生后,美国媒体的分析文章指出,尼泊尔和周边地区一直是地震雪崩多发地区,每75年即可能有大震。   由于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持续挤压,所产生的压力会不断集聚。“当板块断裂带无法承受压力时,便会出现一次大规模的释放,而地震便是这种压力释放的最主要表象。”刘静说,“这里曾发生过数次大地震,像此次这样的地震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地震后的思考    断裂带地震规律我们需要了解更多   “从浅表来看,这一次的地震是个大地震,但大地震的破裂区往下延伸的地方却是稳滑的,也是地应力的加载部位。”刘静说。   在构造地质学中,稳滑是指沿剪切面不间断地相对缓慢地稳定滑动,在位移滑动过程中差应力保持不变,应变能得以连续释放而不积累。   在破裂区与稳滑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到底有多深,在地表上对应的是哪一个位置,是不是和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相对应?未来我们还需要继续研究。“刘静说,”这样才能加深我们对断裂带地震规律的了解。   “另外,我们还会根据此次大地震产生的位移,来比对它是否与我们震前已积累的数据相符合,观察其横向的不均匀性能不能看出来。”刘静说,“一些地震,断裂可能没有在地表产生,却在地底下产生了,未来,我们还要去了解这样的地震在造山和地形成长中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都是此次地震之后科学家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不能不说的地震预测    数据匮乏难住了地震预测   此前,来自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罗杰·宾汉(Roger Bilham)和加州理工学院的飞利浦·阿沃克(Philippe Avouac)两位地震学家早就警告过尼泊尔地下的板块张力正在累积。而就在本次地震发生的一周前,加德满都就曾召开过一次地质灾害的研讨会,这是一个由非政府组织的研讨会,目的正是为了提高当地的防震减灾意识。然而,尽管地质学家已多次预言了大地震的到来,这里仍然遭受了一场无法避免的灾难。   “我们只能根据历史的趋势来判断地震的可能性,但是地震具体什么时间会发生,发生的震级是多大,就目前的认知水平,这些都无法预知。”刘静说。   据她介绍,事实上我国同样存在一些处于断裂带的地区,尽管科学家可以预言一些地区是否会发生地震,甚至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判断地震大致的等级,但地震是在3、5年内爆发,还是30、5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后爆发,“目前还是一项科学难题”。   之所以是世界难题,刘静表示是因为缺少相关的科学数据。“因为在地底下发生的变化,通过地表观测很难了解深部的过程。就像我们去预报天气,那就必须有云图、风向等数据,但是地震的震源有可能在底下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数据很难获得,因此不容易预测。”    地震高发区的建筑要更“坚强”   “人们只好去‘赌’地震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会发生。”刘静说。对此,国际地质灾难协会的总裁兼创始人布莱恩·塔克(Brian Tucker)同样这样认为。上世纪90年代,布莱恩所在的组织曾预测,倘若尼泊尔1934年的地震再次发生,就会造成4万人死亡。“这是因为人口在向这座城市迁移,高大而脆弱的建筑物将会坍塌。”   “人们已经开始采取一些措施让灾难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刘静说,“从前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受限,如今,如果有条件,人们已经开始在地震高发地带建造抗震水平较高的建筑,或者通过抗震设计加固已有的建筑,用来应对可能发生的地震。” (来源: 科技日报 )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5/0430/c1057-26927939.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75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黄金72小时”内抢救生命 打通道路严防堰塞湖形成
热度 1 杨学祥 2015-4-28 10:47
“黄金72小时”内抢救生命 打通道路严防堰塞湖形成 2015年04月28日05:50 南方都市报 0 分享 添加喜爱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4月27日,武警救援官兵徒步向重灾区聂拉木县樟木镇行进。 新华社   医疗救援队在吉隆县灾区救治伤病员。新华社   尼泊尔强震发生之后,波及到了我国西藏日喀则地区,主要包括聂拉木县、吉隆县、定日县。其中,聂拉木县樟木镇是受灾最为严重地区之一。   地震发生后,国家减灾委、民政部迅速启动国家IV级救灾应急响应,并于27日将救灾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向西藏增调救灾物资。   正在抗震救援前线的西藏地震局副局长王志秋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救灾工作正在按部就班进行,但最大的问题是滑坡造成道路堵塞,致使交通中断。另外,要提防堰塞湖的形成。   最大难点是滑坡、塌方造成道路阻塞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认为,日喀则地区5.9级地震属于中等强度地震。   他对南都记者解释说,这一地震与汶川地震、鲁甸地震灾害类型类似,都发生在地质运动比较活跃的地方,从灾害特征上看,都产生大量滑坡、崩塌,山上滚石下来堵塞道路,致使车辆难以进入震区,机械化的救援设备难以及时救援。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培训部主任贾群林参与了地震救援的开展,他对南都记者说,日喀则5.9级地震发生以后,国家对西藏震区高度重视,启动了联动机制,迅速调动周边各省区救援力量赶往灾区,抢通道路,实施救援,包括调动新疆地区的武警部队,在救援“黄金72小时”内抢救生命。   贾群林认为,西藏地震比较严重。尼泊尔强震后,日喀则地区又发生5.9级地震,两次地震叠加在一起,致使灾情更为严重。   具体而言,叠加地震产生山体滑坡,阻断了交通,并形成了堰塞湖,次生灾害风险增大。同时,震后短时间内当地又有降雪,增加了救援工作的难度。   其次,地震破坏造成一些震区通讯中断,由于当地老百姓分散在山区居住,增大了挨家挨户排查的难度,据了解,为了加速排查力度,有关部门将派直升飞机赶往灾区。   另一方面,日喀则震区是在高海拔的高原地区,外部调集来的救援人员还存在高原反应的可能性。按照国家部署,及时启动了区域联动机制,从周边省区调集救援力量。超过4000米的高海拔,也使日喀则震区救援难度大于尼泊尔震区。   贾群林进一步解释说,在日喀则地震救援过程中,还要注意次生灾害。尼泊尔地震还有不少余震,会对日喀则地区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在抢救过程中要逐一排查,防止发生新的滑坡、塌方,对新形成的堰塞湖要重点排查。   西藏地震局副局长王志秋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正在吉隆县抗震救援前线,他说目前救灾工作正在按部就班进行,但最大的问题是滑坡造成道路堵塞,致使交通中断。救援力量难以及时到达一些偏远山区,里面的人也很难出来。   不过,王志秋称,震区的群众都进行了很好的自救互救,人员伤亡不大。同时他也提到,要特别注意堰塞湖问题。   震区第一时间更多依靠灾民自救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应急处处长李亦纲认为,日喀则震区居民较少,震级强度不大,不会产生大量人员埋压,更多工作还是灾民后续安置、基础设施建设恢复等方面。   他对南都记者解释说,国家级专业救援队伍并没有去西藏震区,营救主要靠西藏当地的专业救援队和当地居民自救,同时还调集了一些四川、云南等地的救援力量。   他说,地震发生后,要对地震危害做出评估,看是否需要调集国家级救援力量,而外部进入的专业救援力量,主要关注震区的受灾严重部位。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培训部主任贾群林认为,日喀则震区人员居住比较稀疏,死亡人数不会增加太多,更多的是一些群众受伤,比如滑坡、房屋倒塌造成的砸伤。   对于西藏地区的抗震救灾体系,贾群林介绍,全国每个省区都设有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发生启动应急预案后,相关的地震局、财政部门、民政部门、医疗卫生部门、发改委等部门都会到达指挥现场,根据实际需要,服从抢险救灾的调度。   对于西藏地区的抗震救灾体系,西藏地震局副局长王志秋称,对队伍建设非常重视,自治区设有抗震救灾指挥部,并有应急预案。   具体而言,西藏有两支专业救援队伍,一支在公安消防系统,一支在武警部队,都配有较为完备的救援装备。西藏面积大,人烟稀少,但地震带分布广,所以,要注意做好防震宣传工作。在王志秋看来,这方面比以前提升很多。   另外,西藏牧区经常发生小地震,老百姓对地震更为熟悉,也掌握了一些自救技能。   对于人们比较关心的西藏震区建筑抗震能力问题,王志秋解释说,那里都是按照国家标准建设的,比如学校、医院等一些抗震设防重大基础建设都按抗震设防标准建设,只是在一些边远的牧区,牧民自建的房子还不能达到很好的抗震效果。   南都记者 吴铭 发自北京   伤亡数字   截至27日21时,尼泊尔强震已造成西藏境内2 5人遇难,4人失踪,117人受伤,转移安置24803人,上千房屋倒塌。   救援力量   成都军区第十三集团军某陆航旅27日派出9架直升机兵分两路飞赴西藏日喀则地震灾区,执行震情勘察、救援及空投物资等任务。一同进藏的,还有近80名陆航旅官兵。同时,进藏直升机还携带了一批灾区急需的绞盘、牵引绳等设施设备。   地震发生至今,西藏自治区区、地、县三级迅速紧急调运发放2 .1万顶帐篷、2 .3万套棉衣裤以及食品、药品、饮用水等救灾物资;日喀则市组织三支医疗队赶往灾区,自治区卫生厅启动卫生应急预案,组成了7支医疗队、5个防疫队千里驰援奔赴灾区。震区地方政府积极展开自救,各项救灾工作紧张有序。   分析   吉隆、聂拉木到底受哪场地震波及?   25日下午,尼泊尔与我国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先后发生两场地震。救援情况显示,震中定日县受损情况远不如吉隆县和聂拉木县严重,到底吉隆、聂拉木是受同处一市的定日地震影响,还是受尼泊尔的强震波及?   两场地震在同一个下午发生后,国内大部分地震专家认为,日喀则定日县地震不是尼泊尔强震的余震。二者性质不同,方向不同,也不在一个构造上。   为什么吉隆县仅在25日下午,发生了一次3.3级地震,却发生数百所房屋倒塌、道路不通的灾情?而发生5 .9级地震的定日县却只是房屋开裂?   防震减灾专家、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高孟潭分析说,吉隆有四个乡镇受灾比较重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乡镇靠近中尼边境,离尼泊尔8.1级大地震的震源比较近。   而定日县在此次地震灾害中受到破坏比较小,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定日所处位置离主震及强余震地区都比较远,二是定日本身发生的5.9级地震破坏能力有限,加上离村镇有一段距离,并不在人口稠密的地方,所以破坏力不强。   高孟潭副所长解释说,地震对于一个具体地点的破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地震的大小,就是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另一个是距震中的距离,离得越近,地震波衰减的少,所以破坏力强。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陈会忠研究员介绍,不同震级地震的能量差别是很大的。8级地震能量是5级地震的约100倍,也就是说,一次8级地震,相当于发生了约100次5级地震。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介绍说,5至5.9级算中强地震,它对设计不是太好的建筑物有少量损害,而极强8至8.9级地震,可以摧毁数百英里区域内的建筑物。   “从距离上看,吉隆县离尼泊尔地震震中近,吉隆县和聂拉木县一样,灾害均受尼泊尔地震波及”,陈会忠研究员分析说。   南都记者 陈显玲 实习生 徐楚函   应对   灾区救援面临4大挑战   ———余震频发,造成震区山体滑坡严重,抢通工程量大,加上山上滚石飞落,增加了抢险难度。截至26日西藏日喀则境内发生3级以上地震10次、最大震级达到7级。26日15时,记者在聂拉木震区采访时,现场发生了一次震感强烈的余震。距离聂拉木县5公里执行318国道疏通任务的两位民警,险些被震落的滚石击中。   ———道路抢通难。据武警交通二支队十中队指导员王法昌介绍,樟木镇受灾地区多处道路中断,并且山势险要,作业面狭窄,机械无法在同一地点同时作业,抢通速度慢,效率低,难度大。地震发生后,这个中队连续作战15小时仅抢通了3公里道路。截至目前,通往樟木镇的生命通道还有12公里没有打通。   ———雨雪天气不利救援。气象部门预测,未来几天内,聂拉木县多雨雪天气,给抢险救灾和受灾群众自救生产带来诸多困难,急需防寒衣物1.4万套、棉被2.8万套。   ———物资短缺。目前,聂拉木县灾区急需帐篷2000顶,库存和市场可供应的粮油、方便食品、饮用水等仅可维持2-3天,急需方便食品4吨、饮用水50吨、食用油10吨、粮食50吨,还急需调运各类药品50箱,消毒药品100箱。 新华社   链接   西藏开通抗震救灾捐赠通道   据新华社电 为确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有力开展,西藏自治区开通抗震救灾专用捐赠通道,接受社会各界对灾区的捐赠。   据了解,西藏自治区开通的抗震救灾专用捐赠通道,将接受社会各界对灾区的捐赠,受捐赠资金和物资将统一调拨使用,并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公布收支明细,主动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监督。   公布的受捐赠信息如下:   一、自治区民政厅接受捐赠办公室(民政厅103办公室):联系人杨晓蓉,电话0891—6836009,13989012505。账户名称:西藏自治区民政厅正常捐赠户,开户行:中国银行拉萨北京中路支行,账号:138801704508。   二、自治区红十字会联系人及电话:益西次仁,13989912799,0891—6860096;次央,13989992573,0891—6862530。账户名称:西藏自治区红十字会,开户行:西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账号:830000001018010723183。   民间组织在藏接收社会物资捐赠   南都讯 记者李春花 实习生林睿 昨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在西藏日喀则地区设立了“4·25尼泊尔西藏人道救援一线大本营”,大本营设有物资中心用来接收社会捐赠物资以及车辆,设有后勤办公室,可供30人同时办公并有W IFI,大本营有旅店可以供应200人的住宿。   昨日12时,中国扶贫基金会接收到由西藏滴水公益组织才吉送达的物资,主要包含有毛毯2000条、棉大衣20件,帐篷5套,这是“4·25尼泊尔西藏人道救援一线大本营”接收到的第一批国内物资,同时这也是日喀则接收到的第一批国内物资。   基金会人道救援总队介绍,目前大本营接收社会物资捐赠,如有物资捐赠,可提前与中国扶贫基金会人道救援总队联系,如大批物资运送需提前电话联系。   ●收货地址: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林路民政局救助站   ●联系人:中国扶贫基金会人道救援总队外联张复星,电话18960990700   (原标题:“黄金72小时”内抢救生命 打通道路严防堰塞湖形成) http://news.sina.com.cn/o/2015-04-28/055031768912.s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2193 次阅读|2 个评论
尼泊尔8.1级强震的启示:以地下建筑为主预防地震
杨学祥 2015-4-27 09:42
尼泊尔8.1级强震的启示:以地下建筑为主预防地震 杨学祥 据南都记者陈显玲,实习生徐楚函和彭奕菲报道,自媒体网友“悟空”和同事制作的地震受损重要古建筑名单显示,截至昨日傍晚六时,尼泊尔8.1级强震中,共计损毁了14座重点古建筑,其中12座为世界文化遗产,大部分为完全坍塌,重建时间预计长达5至10年。   在遭受强震重创前,加德满都谷地的古建筑早已濒危,震后被损毁建筑修复难度极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管波克娃(IrinaBokova)近日在声明中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准备协助尼泊尔从“巨大的灾损中重建,包括历史遗迹及加德满都谷地的建筑”。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张鹏介绍,现在新建筑设计寿命一般是50年或100年,而文物建筑可能已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地震对建筑来说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但是尼泊尔建筑常用的砖石墙体,适应于承受压力,但不适合承受弯矩,在地震水平力作用下就非常脆弱。张鹏在新闻里看到加德满都地标建筑比姆森塔坍塌,他分析说,对高耸建筑来说,由于重心高,当地震作用下有微小的倾斜产生后,自重作用的力臂会很大,再加上地基不稳,从而导致进一步倾斜,形成恶性循环直至倾覆。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则认为,“一旦地震发生以后,古建筑是首先容易遭到破坏的,它不像现代建筑,现代建筑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但古建筑往往不堪一击”。他说,古建筑抗不过强震,一方面因为古代建筑时间长,抗震能力越来越差了。另一方面也因为地震往往对地表的建筑损坏是相当严重的。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横波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调查资料分析表明,在同一地震烈度条件下,地下结构的破坏程度远远小于地面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所以,在地震频发地区,以地下建筑为主预防地震是简单实用的有效方法,地面可用于道路交通、绿地公园、果园农场。 相关报道: 尼泊尔14座古建筑遭强震损毁 12座为世界遗产 正文 我来说两句 ( 41 人参与) 扫描到手机 2015-04-27 06:09:16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陈显玲 徐楚函 彭奕菲 手机看新闻 保存到博客 尼泊尔强震损毁多处古迹 百年高塔成废墟 2 1 1 1 1   自媒体网友“悟空”和同事制作的地震受损重要古建筑名单显示,截至昨日傍晚六时,尼泊尔8.1级强震中,共计损毁了14座重点古建筑,其中12座为世界文化遗产,大部分为完全坍塌,重建时间预计长达5至10年。   在遭受强震重创前,加德满都谷地的古建筑早已濒危,震后被损毁建筑修复难度极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管波克娃(IrinaBokova)近日在声明中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准备协助尼泊尔从“巨大的灾损中重建,包括历史遗迹及加德满都谷地的建筑”。   坍塌的为何都是砖木结构古建筑   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曾晓泉副教授2013年春节去尼泊尔,考察了加德满都杜巴广场、老皇宫、杜利凯尔建筑群等很多地方,这两天看着网上震后损毁的古建筑照片,她觉得“非常心痛”。   “震后坍塌的都是砖木结构古建筑”,曾晓泉介绍说,和中国传统建筑类似,尼泊尔古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纯木结构抗震性能会好一些,因为砖的受力形式不是太好,抗震性就比较弱。在尼泊尔的寺庙,大部分是由砖砌到三到五层楼那么高。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张鹏介绍,现在新建筑设计寿命一般是50年或100年,而文物建筑可能已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地震对建筑来说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但是尼泊尔建筑常用的砖石墙体,适应于承受压力,但不适合承受弯矩,在地震水平力作用下就非常脆弱。张鹏在新闻里看到加德满都地标建筑比姆森塔坍塌,他分析说,对高耸建筑来说,由于重心高,当地震作用下有微小的倾斜产生后,自重作用的力臂会很大,再加上地基不稳,从而导致进一步倾斜,形成恶性循环直至倾覆。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则认为,“一旦地震发生以后,古建筑是首先容易遭到破坏的,它不像现代建筑,现代建筑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但古建筑往往不堪一击”。他说,古建筑抗不过强震,一方面因为古代建筑时间长,抗震能力越来越差了。另一方面也因为地震往往对地表的建筑损坏是相当严重的。   加德满都谷地震前已被列入濒危遗产   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是著名旅游胜地,主要包括加德满都和帕坦、巴德岗三座城市,距震中不足百公里的加德满都谷地在此次地震和多次强余震中饱受蹂躏。   1979年,加德满都谷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保护状况令人担忧。由于城市化发展,谷地内一些重要的建筑和纪念物不是被拆除,就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维护而倒塌,一些历史遗迹里毫无节制地建造了许多新的建筑和道路,特别是由干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一些古建筑在修复的过程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用了整整十年,说服尼泊尔政府同意,将其列入濒危世界遗产。   国际援助组织一直在帮助尼泊尔。曾晓泉教授在尼泊尔不同的宫殿群外面,经常会看到美国某基金会提供保护或者中国某基金会提供保护的标牌,得知尼泊尔很多建筑群其实已经有国外的文物保护机构参与保护。   古建筑可以事先进行抗震保护吗   卡凯喜瓦寺庙是一座经历两次强震洗礼的古建筑,在19世纪,寺庙曾在地震中遭受重创,重建保留了传统的红砖基座。这次地震中,卡凯喜瓦寺庙主体开裂,部分墙体脱落。   张鹏介绍说,今天有了一些新的结构加固技术来减小地震危害,如为建筑增加阻尼器、隔震垫等,但他也指出,必须考虑到文物建筑,有要保护的价值或者特征要素。在很多情况下这两个方面是存在冲突的。   “对古建筑事先进行抗震保护简直是太难了,我认为是根本不可能实现”,杨学祥介绍,首先受制于资金不足,一些文物单位在维修上的资金来源很成问题,而给文物做抗震处理目前来讲耗费是非常大的,比再建一个建筑的耗费都要大。   南都记者 陈显玲 实习生 徐楚函 彭奕菲 (责任编辑:un659 http://news.sohu.com/20150427/n411929375.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7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尼泊尔地震,习近平向亚达夫,李克强向柯伊拉腊,致电慰问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5-4-26 22:09
尼泊尔地震,习近平向亚达夫,李克强向柯伊拉腊,致电慰问 2015 年 04 月 25 日 22:54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 4 月 25 日电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 2015 年 4 月 25 日, 习近平主席就尼泊尔当日发生强烈地震向尼泊尔总统亚达夫致慰问电。慰问电全文如下: 惊悉贵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不幸遇难者表示沉痛的哀悼,对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表示诚挚的慰问。 我相信,在总统先生和尼泊尔政府领导下,尼泊尔人民一定能够共克时艰、战胜灾害。在此危急时刻,中国人民坚定同尼泊尔人民站在一起,中方愿向尼方提供一切必要的救灾援助。 李克强总理就尼泊尔地震向尼泊尔总理柯伊拉腊致慰问电。慰问电全文如下: 痛悉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不幸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对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表示诚挚慰问。 尼泊尔是中国的亲密友好邻邦。我们对尼泊尔人民的遭遇感同身受,愿根据尼方救灾需求提供紧急援助。我相信,在总理阁下的领导下,尼泊尔政府和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灾害,早日重建家园。 人民网北京 4 月 26 日从中国红十字会获悉: 4 月 25 日,尼泊尔发生 8.1 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代表中国红十字会向尼泊尔红十字会发出慰问电。中国红十字会决定在紧急救援阶段向尼泊尔地震灾区提供 500 万元人民币和 50 万元 港币的人道援助(其中包括 2000 顶帐篷),中国红十字医疗救援队也已做好准备,随时赴尼泊尔地震灾区提供医疗支持。中国红十字会将密切关注尼泊尔地震灾区后续救援工作进展,并将提供力所能及的人道主义援助。 以下转自在尼泊尔旅游的朋友半夜发的原话: 我们所乘坐的港龙航空取消了航班,而计划今天到达加都机场的东航,南航,国航全部空着座位来加都带回今天及明天后天的乘客,虽然我没能走,但此时此刻特别想说,作为祖国的一分子,作为中国的子民,特别特别的幸福,此生第一次如此深刻的感受到国家对我们的关照和一丝不苟,整个机场只看到很多其他国家人的滞留,却看不到他们国家的使馆人员有出现在他们身边,跟几个外国人聊天,都只是无奈的摇头,不知道何时会有航班出现!   而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武官刘小光大校从我们下午两点逃到机场开始就一直留在机场陪伴我们,不但给我们打气,还时刻在协调所有国内飞过来的航空公司伤病员及乘客登记问题,刚刚得到消息,只要持中国护照,不分有无机票,明天将有十部飞机过来接国人回家,晚上已经有五架东航,南航,国航把紧急伤员和部分乘客接走了,机场里的所有中国人都特别感动,终于可以回国了!!! 凤凰网资讯 国际 尼泊尔 26 日午后再次发生强烈余震 摇晃近两分钟 2015 年 04 月 26 日 15:21 来源:新华社 . 新国际【新华社快讯】尼泊尔 26 日午后再次发生强烈余震,首都加德满都的新华社记者感到持续近两分钟的强烈摇晃。 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群众纷纷跑出医院 另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 04 月 26 日 15 时 09 分在尼泊尔(北纬 27.8 度,东经 85.9 度)发生 7.1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
个人分类: 其它|1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美关于尼泊尔地震震级的差异需要另类解读吗?
bjglacier 2015-4-26 17:06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中国地震局报道的震级是面波震级,而美国地质调查局用的矩震级。 对地震大小的表述存在多种方式,如里氏震级、面波震级、体波震级和矩震级等。由于不同计算方法所依据的数据和前提假设是不同的,存在差异也就是不可避免的。另外,即便是同一种方法,由于不同机构所能获取的台站分布情况差异和数据质量的不同,结果也会存在差别。 科学网的网友理应是以从事科学研究或者对科学有兴趣的人员为主,虽然不一定都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基本的专业习惯和思路应该都是相似的。但是,还是有那么多人喜欢另类解读。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一些网友的思维方式需要调整。关注这个问题的朋友可以继续看看相关的专业文献再发言。
35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尼泊尔地震-全球变暖还是板块运动
热度 5 gaoshannankai 2015-4-25 21:03
尼泊尔地震了 如果不出意外,地学专家要谈板块运动,给你从喜马拉雅山形成开始讲起。 气象专家就给你讲全球变暖导致的雪崩,然后就是 整个地球未来海平面要上升,未来20年一些城市要低于海平面。 各种妖魔鬼怪都跑出来,无非就是骗经费, 实在吃不到肉的,就会归因于地球磁极变换,等等。 全球到底是变暖还是变冷,争论了多少年? 远的咱不提,现在有这么多卫星,能不能把这次情况搞清楚, 到底是板块运动,还是雪崩导致的。
1313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