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重力均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广东揭阳通报菜地突起约3米高事件:重力均衡的两个实例
杨学祥 2018-3-13 03:07
广东揭阳通报菜地突起约3米高事件:重力均衡的两个实例 杨学祥 关键提示:广东揭阳通报菜地突起约3米高事件和 上海在建楼房整体倾覆:两个事件同一原因。城市建筑的兴建导致地表面不断沉降,这是重力均衡作用的结果。就像水中的大船,卸载时上升,加载时下降一样。不同的是,水的流动性强,均衡时间较短,泥土流动性较差,均衡时间较长。 两个事件的共同特征是,其一、堆积物重量超过地表承受能力,形成明显的压力差,其二、过多的水源增大了泥土的流动性。 相关报道 广东揭阳通报菜地突起约3米高事件:物理力学现象,排除地震 2018-3-13 01:22:53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陈绪厚 实习生 韩羽柔 选稿:王珂然 原标题:广东揭阳通报菜地突起约3米高事件:物理力学现象,排除地震   针对“广东揭阳市揭东区一约2亩菜地突起”一事,3月12日,揭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方微信公众号“揭阳发布”对外通报称,经调查,突起原因是由于附近空地近期堆积大量石粉,对地面形成比较大的压力,挤压园地下方淤泥,从而造成园地表土突起,“是正常的物理力学现象,基本排除地震的可能”。   一段网络流传的视频显示,在一处菜地上,地表大面积突起,并可见明显裂缝;根据目测,突起高度近3米,周围聚集众多人员围观。   揭阳当地网友告诉澎湃新闻,上述突起的菜地位于揭阳市揭东区新亨镇仙美村。   据《广州日报》3月12日报道,突起的菜地位于新亨镇仙美中学北侧,宛如一个隆起的小山丘,隆起高度约3米,可见斜坡和断层,地表上还可见多条大裂缝。菜地的西侧和北侧则被沙土堆包围,沙土堆紧挨涉事菜地,面积约3亩,最高点可达四五米。   上述报道称,涉事菜地的主人蔡伯说,他在此耕种已有十多年时间,事发时他正在摘菜,一抬头便看到菜地不断突起,吓得立即骑上自行车逃离现场,“吓到当天都吃不下饭”。   对于上述事件,“揭阳发布”对外通报称,3月10日,新亨镇仙美村后洋坑园地出现突起现象。市地震局、区国土局等部门和新亨镇政府派人到现场调查。据初步调查,突起园地面积约2亩,解放前是个大水池,在开荒造田年代填复。园地突起原因是由于附近空地近期堆积大量石粉,对地面形成比较大的压力,挤压园地下方淤泥,从而造成园地表土突起,是正常的物理力学现象,基本排除地震的可能。 http://news.eastday.com/s/20180313/u1a13743077.html 上海在建楼房整体倾覆:两个事故同一原因 已有 4859 次阅读 2009-6-29 11:53 上海在建楼房整体倾覆:两个事故同一原因 杨学祥 学者陈龙珠认为,这次上海在建高层建筑倾覆事故,估计与邻近河道关系不大,而问题可能主要出在建筑北侧超高填土驱动和建筑南侧相对于基底标高而言的超深基坑开挖卸载两个方面的综合作用上了—坑边楼下地基失稳 ( 后注:楼下地基失稳模式可能有二种:一是临坑侧的局部滑动,二是北及超高填土、南及基坑底面的深层滑动。在基坑和楼之间的坑壁围护体系若不能有效限制楼下地基土侧移时,则“一”先于“二”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 。尽管现场施工组织和监管存在诸多不规嫌疑,但这次重大工程事故或许为岩土工程师们进行复杂边界条件下的基坑围护、管桩可能受拔和水平推力设计提供了一次深刻的警示 。 学者侯振宇在文献 评论中指出,基本上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地基失稳。本次事故应该是平原地区极其罕见的滑坡; 6 月 26 日 发生一次滑坡,导致防汛墙向外推出约 4 米 ; 6 月 27 日 不稳定的土体再发生一次滑坡,导致 13 层住宅楼倾覆! 博主陈龙珠两次回复:小区东部的河岸被推走,而倒塌的楼房在小区的西部,河岸基本完好。倒塌建筑所在河岸段并未失稳。期望不再传误。 小区东部的河岸被推走,小区的西部的楼房倒塌,这都源于超高填土的驱动。滑坡的条件是存在高差。在小区的东部,河道和超高填土形成高差(要考虑河水的平衡作用), 6 月 26 日 发生一次滑坡,滑坡导致 长约 83 米 的防汛墙严重损毁,整个防汛墙向外推出约 4 米 ,河床被抬起约 5 米 ,路面出现裂缝。在小区西部,楼房 建筑南侧相对于基底标高而言的超深基坑低于河道(见图 1 ,引自文献 ),形成更大的高差,因此,滑坡首先导致 楼房 建筑向南侧倾覆。能量释放后,减轻了对河道的压力,小区的西部河岸基本完好。 所以,楼房的倾覆与北部的超高填土以及南部的超深基坑造成的高差相关,与河道无关。河道的存在甚至减轻了超高填土对楼房的水平推力。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建筑南侧相对于基底标高而言的超深基坑,源于超高填土的驱动,小区西部的河岸也会被推走,而楼房就不会倾覆。正如有的学者所说, 楼房 建筑南侧相对于基底标高而言的超深基坑是楼房倾覆的主要原因。从图 1 中可以看到,超深基坑低于河道,与超高填土形成更大的高差。 从重力均衡的角度而言,楼房南部的超深基坑和北部的超高填土形成两个反向力,破坏了楼房的均衡沉降,导致楼房的倾覆 。如果楼房南北两边都有超高填土或都有超深基坑,力的平衡也不会导致楼房的倾覆。河道的存在可能对沿岸楼房的缓慢沉降产生不利的影响,不知是否在设计的考虑之内。 参考文献 1. 陈龙珠 . 对上海在建建筑整体倾覆原因的看法 . 发表于 2009-6-28 10:36:14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0753 2. 杨学祥 . 重力均衡造成的灾害:上海在建 13 层大楼轰然倒塌 . 发表于 2009-6-28 17:36:39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81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0919.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820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上海在建13层大楼轰然倒塌到深圳滑坡事件:流动的土地
热度 2 杨学祥 2015-12-27 16:07
从上海在建13层大楼轰然倒塌到深圳滑坡事件:流动的土地 杨学祥 文克玲 2015-12-27 10:56 原文中有如下一段话:   言归正传,老专家的话通俗来讲,就是土并非可以精确预测的材料。大体积的土既不是有稳定形状的固体,也不是四处流动的液体。世上有矗立几十米,在攻城武器反复破坏下不倒的夯土城墙,有可以挖大跨度窑洞的黄土坡;也有咆哮奔腾的泥石流和暗藏杀机的流沙。在两个极端之间,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的土——但我们很难确定眼前的土处于什么状态,也不知道它会变到什么状态,甚至不知道土的这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是不是处于同一状态。   这就给土木工程出了难题。因为土壤无所不在,就算没有丘陵山地,建筑也必须把地基扎入土层。在土力学研究者眼中,我们根本不是住在坚实的地面上,而是住在一块大果冻的表面。如果我们无视土的变形和移动,整个城市必然会一场大雨后变成废墟;如果我们不利用土的稳定性,把所有地基都打到基岩,把身边所有的土丘都挖平,建筑成本恐怕会上升到今天的十倍不止。总之,在住不起房子和住不稳房子之间,我们必须取一个妥协的平衡点。   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当然是精心测算各处土的性质,然后为不同稳定性的土配上不同的安全措施。但是——正如老工程师毕生经验的总结——我们对土的性质知之甚少,千万别以为我们有一套精确的理论去应付不同的土方。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常用土力学公式的基础还是经验。不仅学生会困惑,就连专业的大学教授也会为此纠结: (一页教科书的截图) 所以,一般情况下,工程师的目标并不是搞清楚“这个山坡下发生了什么”,而是根据各种经验,找出一堆土最可能出现变形的地方,然后对最危险的破坏面进行处理,至少也要积极监测这个破坏面。一旦出现问题,能补救则补救,不能的话……提醒大家赶紧逃吧。 ------------------------------------------------- 所以,需要监测。 深圳有40多个渣土场。我怀疑,它们的运营者中有多少具有足够的科学知识,或者愿意遵守规范。 博主回复(2015-12-27 15:34):土不是稳定的固体,也不是短期的流体,它随含水量多少而变化,稳定性需要随时监测。地方官员可能看不懂这一不稳定现象,以固定的观点来看待随时可能发生的风险。监测风险不可一日忽视。其实,上海就发生过堆土压塌新建楼房事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613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0813.html 从上海在建13层大楼轰然倒塌到深圳滑坡事件,时间间隔不超过7年,灾害的性质几乎是同一模式重演:堆土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导致的灾害。大城市的管理者并没有从中汲取教训,而是故伎重演。他们不想了解科学,只注意眼前的利益。 相关博文 重力均衡造成的灾害:上海在建13层大楼轰然倒塌 已有 6344 次阅读 2009-6-28 17:36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上海在建高层建筑,重力均衡,在建大楼倒塌,预警 推荐到群组 图 1 楼房倒塌示意图  赵佳峰 制图 重力均衡造成的灾害:上海在建 13 层大楼轰然倒塌 杨学祥 我们在 2004 年就指出,海平面上升直接影响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剧了风暴潮灾害,增大了洪涝威胁,减弱了港口功能,并且引发了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和海岸侵蚀等问题,导致了沿海湿地的损失和动物的迁徙,使按原设计标准建设的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的排污能力降低,对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直接威胁,严重影响了沿海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辽东湾、莱州湾和海州湾等岸段就因为海平面的升高而加重了其沿海低洼地区的土地盐渍化和洪涝灾害。沿海灾害加剧带来生产成本的提高和经济投资的风险 。 中国巨灾是由多种效应叠加而成,是局部地壳均衡累加为整体地壳均衡的产物。剥蚀沉积、冰雪消长、地热梯度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气压变化、海平面变化、潮汐振荡、旱涝交替、水库蓄水量变化和大城市建设等微力累加作用不可忽视。沿海城市无限制的扩大,将带来地面沉降、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淡水危机等环境风险 。 我们的预测不幸得到证实: 13 层大楼如同被抽走底部的积木轰然倒塌, 2009 年 6 月 27 日 5 时 30 分 许,上海市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在建楼盘莲花河畔景苑工地发生楼体倒塌事故,造成 1 名工人死亡 。 在楼房倒塌之前,由在建楼群引发的重力均衡作用已经发生,倒塌楼房附近的 83 米 防汛墙严重损毁。据了解,倒塌的楼盘附近近期已出现了异常情况。就在倒塌事故发生前一天,即 6 月 26 日 ,莲花南路、罗秀路路口的淀浦河河道南侧防汛墙严重损坏。长约 83 米 的防汛墙严重损毁,整个防汛墙向外推出约 4 米 ,河床被抬起约 5 米 ,路面出现裂缝。水务部门对此表示,这与莲花河畔景苑工地的堆积泥土过多有关 。也就是说,莲花河畔景苑工地的堆积泥土过多,重力下沉作用推动附近地层向四周扩张,使整个防汛墙向外推出约 4 米 ,河床被抬起约 5 米 ,路面出现裂缝。这就像水中的货船一样,加载后吃水线上升,卸载后吃水线下降。这一现象表明,由楼群和堆积泥土引发的地壳均衡作用已经快速发生(一般情况下,均衡沉降是缓慢发生的),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不幸的是,施工管理层没有这方面的管理经验,只忙于防汛墙的抢修,忽视了楼群的安全,酿成了历史上少见的在建楼房倒塌事故。从 26 日起,这个水景楼盘便开始陷入了麻烦。河岸附近堆积了成山的渣土,前一天,邻近的淀浦河防汛墙出现了 70 余米塌方险情,可能溃坝,多台挖掘机正在连夜赶工,打算将小山一样的土方运走。 27 日清晨,闵行区淀浦河畔的莲花河畔景苑的工地上,工人还在忙着抢修前一天溃坝的防汛墙。 5 时 30 分左右,梅雨连绵,在巨响声中,一幢 13 层高的商品房轰然倒塌,瞬间埋葬了一名工人生命,也砸碎了百余名购房者在这里安家的梦想 。 楼房的重力下沉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受力均匀,楼房整体均匀下称,倾斜和倒塌事故就不会发生。此次倒塌事故的原因有三个:其一,楼盘靠近河流,含水高的泥土有较高的流动性。其二,在雨季,增大了地表泥土的含水量。其三,地下车库被挖空,属于卸载类型,受力后上升;堆积成山的渣土属于加载类型,受力后下降。堆积成山的渣土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挤压下层塑性泥土向四周扩张,首先导致整个防汛墙向外推出约 4 米 ,河床被抬起约 5 米 ,路面出现裂缝。次日导致大楼由北向南不均匀上升,由向南倾斜到向南倒塌。附近三栋大楼没有不均衡升沉作用,因而没有倒塌(见图 1 )。当然,这并不能排除地基有质量问题的可能性,但是不均衡升沉作用是主要原因。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忽视了塑性地层楼房建筑的重力均衡问题。   幸运逃生的施师傅告诉记者,当时他刚到 24 号、 25 号楼工地的地下车库,正准备开工,忽然看见地下的土直往上“冒”。 施师傅说,来自江苏的他,在这个工地做打钢筋工作已近一个月。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施师傅认为,这是房子要倒塌的迹象。“整幢楼房慢慢地向南侧倾斜,玻璃窗一扇都没有碎。”于是他和其他工人迅速往西边撤离 。这一现象证明了“地下车库被挖空,属于卸载类型,受力后上升”的推理。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 直面沿海投资过度的经济风险 (2004-2-10) .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2/10/878001.htm 2. 杨学祥 . 直面沿海投资过度的环境安全 (2004-2-17) .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2/17/926001.htm 3. 13 层大楼如同被抽走底部的积木轰然倒塌。 2009-6-28 4:18:41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146/userobject1ai176000.shtml 4. 异常: 83 米 防汛墙严重损毁 http://gz.house.sina.com.cn 2009 年 06 月 28 日 09:10 新快报。 http://gz.house.sina.com.cn/news/2009-06-28/0910385371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081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607 次阅读|1 个评论
台地层下陷高铁桥墩倾斜逾警戒:重力均衡造成的灾难
杨学祥 2014-4-6 11:46
点评:中国巨灾是由多种效应叠加而成,是局部地壳均衡累加为整体地壳均衡的产物。剥蚀沉积、冰雪消长、地热梯度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气压变化、海平面变化、潮汐振荡、旱涝交替、水库蓄水量变化和大城市建设等微力累加作用不可忽视。沿海城市无限制的扩大,将带来地面沉降、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淡水危机等环境风险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4-4-5 18:00:24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台湾地层下陷相当十个台北 高铁桥墩倾斜逾警戒 台78线快速道路土堤路基对跨交的高铁墩柱负荷沉重,恶化墩柱倾斜,“公路总局”正挖除路基改建高架钢桥为高铁减重。 台湾联合报图 中新网4月5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水利部门统计,台湾累积的地层下陷面积相当十个台北市,西南沿海彰化、云林、嘉义、台南及屏东等县市最严重,其中又以云林和屏东两县是“重灾区”;近半世纪以来,这场无声的土地浩劫未曾停歇。 台湾媒体记者巡回下陷区,目睹这场“温水煮青蛙”的土地危机,真实呈现台湾沦为“沉没之岛”、当局抢救沉陷土地效率牛步化的真实面貌。 受地层下陷影响,高铁与云林台七十八线快速道路跨交处的桥墩倾斜度已逾警戒值,为抢救高铁,台湾公路总局正施工重建土库段快速道路,全数移除路基土方,减缓高铁桥墩下陷速度。 台七十八线为云林东西向联络的重要干道,早在高铁营运前3年就已通车,如今为抢救高铁下陷危机被迫重建“瘦身”,是高铁通车后首例。 快速道路土库段已封闭近1个月,怪手、砂石车来回穿梭,已挖除近1公尺深的路基,当地农民多不知情,以为当局要把快速道路变成一般公路,还在田中插旗抗议,其实施工告示牌清楚写着“减缓高铁桥墩之差异沉陷”。 “公路总局”嘉太工务所主任赖世宝表示,瘦身挖除的路面长250公尺,改采钢架桥梁替代土堤路面,移除土方11.2万吨,可为高铁桥墩所在地层“减重”9.2万吨,让桥墩沉陷速度每年减少1公分,总经费4.2亿万,明年5月完工。 台前“内政部长”李鸿源早在三年前就提出警告,指高铁行经虎尾、土库沿线属于“差异沉陷”,造成高铁轨道的坡度差异,一旦差异过大,高速行驶的高铁就有脱轨风险。 高铁也长期监测虎尾与土库段地层下陷情况,发现原本趋缓的下陷速度,在2010至2011年加快;其中高铁与台七十八线跨交处墩柱,4年前曾在1年内下陷7.3公分,是高铁沿线跨交公路下陷最严重处。 因下陷速率过大,高铁墩柱倾斜度已逾警戒值的一千五百分之一,达一千五百分之一点一九,但仍在一千五百分之四点五的容许值内。 “高铁没办法再承受每年7公分的下陷”,云林县府工务处副处长许宏博指出,高铁3年前展开墩柱支承垫调整工程,近年来政府也管制深水井,但不能只靠封井解决问题,增加支承垫也有极限。 许宏博表示,工程部门为此召开跨部门的“彰云地区地层下陷防治策进”项目会议,怀疑台七十八线快速道土库段的路基土堤也是下陷元凶之一,指示进行研究。赖世宝表示,实验发现路堤载重确实影响高铁下陷,幅度约一到二成;为减缓墩柱“差异沉陷”,决议移除路堤,改建较轻的高架钢桥梁。(原标题:《台地层下陷似“土地浩劫” 高铁桥墩倾斜逾警戒》)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4/291453.shtm 重力均衡造成的灾害:上海在建13层大楼轰然倒塌 已有 5130 次阅读 2009-6-28 17:3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上海在建高层建筑,重力均衡,在建大楼倒塌,预警 推荐到群组 图1 楼房倒塌示意图  赵佳峰 制图 重力均衡造成的灾害:上海在建13层大楼轰然倒塌 杨学祥 我们在2004年就指出,海平面上升直接影响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剧了风暴潮灾害,增大了洪涝威胁,减弱了港口功能,并且引发了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和海岸侵蚀等问题,导致了沿海湿地的损失和动物的迁徙,使按原设计标准建设的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的排污能力降低,对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直接威胁,严重影响了沿海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辽东湾、莱州湾和海州湾等岸段就因为海平面的升高而加重了其沿海低洼地区的土地盐渍化和洪涝灾害。沿海灾害加剧带来生产成本的提高和经济投资的风险 。 中国巨灾是由多种效应叠加而成,是局部地壳均衡累加为整体地壳均衡的产物。剥蚀沉积、冰雪消长、地热梯度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气压变化、海平面变化、潮汐振荡、旱涝交替、水库蓄水量变化和大城市建设等微力累加作用不可忽视。沿海城市无限制的扩大,将带来地面沉降、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淡水危机等环境风险 。 我们的预测不幸得到证实:13层大楼如同被抽走底部的积木轰然倒塌,2009年6月27日5时30分许,上海市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在建楼盘莲花河畔景苑工地发生楼体倒塌事故,造成1名工人死亡 。 在楼房倒塌之前,由在建楼群引发的重力均衡作用已经发生,倒塌楼房附近的83米防汛墙严重损毁。据了解,倒塌的楼盘附近近期已出现了异常情况。就在倒塌事故发生前一天,即6月26日,莲花南路、罗秀路路口的淀浦河河道南侧防汛墙严重损坏。长约83米的防汛墙严重损毁,整个防汛墙向外推出约4米,河床被抬起约5米,路面出现裂缝。水务部门对此表示,这与莲花河畔景苑工地的堆积泥土过多有关 。也就是说,莲花河畔景苑工地的堆积泥土过多,重力下沉作用推动附近地层向四周扩张,使整个防汛墙向外推出约4米,河床被抬起约5米,路面出现裂缝。这就像水中的货船一样,加载后吃水线上升,卸载后吃水线下降。这一现象表明,由楼群和堆积泥土引发的地壳均衡作用已经快速发生(一般情况下,均衡沉降是缓慢发生的),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不幸的是,施工管理层没有这方面的管理经验,只忙于防汛墙的抢修,忽视了楼群的安全,酿成了历史上少见的在建楼房倒塌事故。从26日起,这个水景楼盘便开始陷入了麻烦。河岸附近堆积了成山的渣土,前一天,邻近的淀浦河防汛墙出现了70 余米塌方险情,可能溃坝,多台挖掘机正在连夜赶工,打算将小山一样的土方运走。27日清晨,闵行区淀浦河畔的莲花河畔景苑的工地上,工人还在忙着抢修前一天溃坝的防汛墙。5时30分左右,梅雨连绵,在巨响声中,一幢13层高的商品房轰然倒塌,瞬间埋葬了一名工人生命,也砸碎了百余名购房者在这里安家的梦想 。 楼房的重力下沉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受力均匀,楼房整体均匀下称,倾斜和倒塌事故就不会发生。此次倒塌事故的原因有三个:其一,楼盘靠近河流,含水高的泥土有较高的流动性。其二,在雨季,增大了地表泥土的含水量。其三,地下车库被挖空,属于卸载类型,受力后上升;堆积成山的渣土属于加载类型,受力后下降。堆积成山的渣土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挤压下层塑性泥土向四周扩张,首先导致整个防汛墙向外推出约4米,河床被抬起约5米,路面出现裂缝。次日导致大楼由北向南不均匀上升,由向南倾斜到向南倒塌。附近三栋大楼没有不均衡升沉作用,因而没有倒塌(见图1)。当然,这并不能排除地基有质量问题的可能性,但是不均衡升沉作用是主要原因。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忽视了塑性地层楼房建筑的重力均衡问题。   幸运逃生的施师傅告诉记者,当时他刚到24号、25号楼工地的地下车库,正准备开工,忽然看见地下的土直往上“冒”。 施师傅说,来自江苏的他,在这个工地做打钢筋工作已近一个月。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施师傅认为,这是房子要倒塌的迹象。“整幢楼房慢慢地向南侧倾斜,玻璃窗一扇都没有碎。”于是他和其他工人迅速往西边撤离 。这一现象证明了“地下车库被挖空,属于卸载类型,受力后上升”的推理。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直面沿海投资过度的经济风险 (2004-2-10) .光明网.光明观察.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2/10/878001.htm 2. 杨学祥.直面沿海投资过度的环境安全 (2004-2-17) .光明网.光明观察.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2/17/926001.htm 3. 13层大楼如同被抽走底部的积木轰然倒塌。2009-6-28 4:18:41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146/userobject1ai176000.shtml 4. 异常:83米防汛墙严重损毁http://gz.house.sina.com.cn 2009年06月28日09:10 新快报。http://gz.house.sina.com.cn/news/2009-06-28/0910385371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081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3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浙江玉环“楼歪歪”建成就拆创纪录:警告为什么被忽视?
热度 3 杨学祥 2011-12-7 10:47
浙江玉环“楼歪歪”建成就拆创纪录:警告为什么被忽视? 杨学祥 我们在2004年就指出,海平面上升直接影响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剧了风暴潮灾害,增大了洪涝威胁,减弱了港口功能,并且引发了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和海岸侵蚀等问题,导致了沿海湿地的损失和动物的迁徙,使按原设计标准建设的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的排污能力降低,对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直接威胁,严重影响了沿海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辽东湾、莱州湾和海州湾等岸段就因为海平面的升高而加重了其沿海低洼地区的土地盐渍化和洪涝灾害。沿海灾害加剧带来生产成本的提高和经济投资的风险 。 中国巨灾是由多种效应叠加而成,是局部地壳均衡累加为整体地壳均衡的产物。剥蚀沉积、冰雪消长、地热梯度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气压变化、海平面变化、潮汐振荡、旱涝交替、水库蓄水量变化和大城市建设等微力累加作用不可忽视。沿海城市无限制的扩大,将带来地面沉降、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淡水危机等环境风险 。 我们的预测不幸得到证实: 13层大楼如同被抽走底部的积木轰然倒塌,2009年6月27日5时30分许,上海市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在建楼盘莲花河畔景苑工地发生楼体倒塌事故,造成1名工人死亡 。 2011年7月23日下午,广州市海珠区一建筑工地突发“地陷”,近20米长的工地围墙和基坑下陷,旁边两栋居民楼里百余户居民紧急疏散。 2011年11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浙江)玉环渝汇小区17号楼因严重不均匀沉降导致倾斜的问题。目前,这幢有明显质量问题的楼还在拆除中,监测单位最新监测发现,新的楼房质量问题又出现了:17号楼不远附近的21号楼承重墙和横梁,有严重开裂情况! 我们的警告和事故频发,为什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相关新闻: 浙江玉环“楼歪歪”拆迁未了 附近楼栋又现开裂 2011年12月06日09:55 吴中平 17号楼、21号楼相继出现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用来开拆的机械已进驻小区。   今年11月3日,本报报道了(浙江)玉环渝汇小区17号楼因严重不均匀沉降导致倾斜的问题。   目前,这幢有明显质量问题的楼还在拆除中,监测单位最新监测发现,新的楼房质量问题又出现了:17号楼不远附近的21号楼承重墙和横梁,有严重开裂情况!   17号楼还未拆完,21号楼再现“危机”   昨天上午,当记者赶到玉环县渝汇小区时,原先倾斜的17号楼的拆除工作仍在继续中。   自上个月7日开始拆除以来,到目前,整幢楼还剩下7层没有拆除。   而这次出现问题的21号楼,就在17号楼附近。   在众多业主的指路下,记者在25层高的21号楼架空层的西南角看到,被敲开涂料层的承重剪刀墙上,有一条条长长的裂缝,而与之相连的横梁上,也有好几条裂缝。   地下室里,承重的剪刀墙开裂,顶板也有不少的裂缝,有些还能看到斑斑的渗水痕迹。   一位业主焦虑地说:开裂的那根是承重柱子,整个楼层桩基,当初直接打到海底的。如果主柱子开裂的话,就会出现严重问题。“它这个柱子裂了以后,造成这个梁也已经开裂掉了。”   渝汇小区21号楼,跟17号楼一样,也是渝汇小区二期的楼盘,去年12月份交房。   21号楼总共有25层、75户居民,目前已经入住和正在装修的有45户。   几乎每层楼西南角飘窗都有裂缝   记者在21号楼看到,几乎每层西南角的飘窗都有裂缝,西面阳台的门窗因为房屋沉降出现变形,大部分没办法关闭,层数越高情况越严重,有些门和门框间的空隙,有两根手指的宽度。   业主刘先生担忧地说,他家也是飘窗开裂了,他怀疑是下面的地基不结实引起的。“房子往外面倒出去了,这里是飘窗,以前可以关的,现在关不上了。”   业主胡女士说,她家用了所有的积蓄100多万元,好不容易买了这套170多平方米的房子,前段时间,有关部门还明确表示17号楼周边不会出现类似问题。现在不到一个月,21号楼也出现了开裂,太让人震惊。   大部分业主都对房子的质量和安全性产出了怀疑。“房子肯定有沉降,出现砖墙开裂问题还不是很大,但是柱子跟梁是绝对不能裂的,出现开裂的话,肯定是很严重的问题。”业主潘先生说。   而不少业主认为,房子出现这样的状况,跟开发商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有关。   业主胡先生指着一根立柱告诉记者,立柱外面有层比较厚的水泥,应该是后来涂上去的,而不是当初施工时整根浇筑起来的。   “承重墙开裂,横梁开裂,这些现象表明,建筑绝对有问题,但开发商到现在一直没跟我们见面。检测出现这样的问题,怎么可以不跟我们业主见面的?”胡先生显得很气愤。   检测人员称部分桩基出现了问题   在17号楼出现严重不均匀沉降后,玉环县政府就委托浙江瑞帮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对渝汇小区二期的14幢房屋,一一进行安全质量鉴定。   记者从几名检测人员那里了解到,虽然现在检测数据并没有全部出来,但21号楼的问题,确实比较集中。   检测人员称,相对来说,21号楼问题比较集中一点。该楼西南角有裂缝,可能会出现一些相关的问题。“但是我现在只能说有缺陷,至于说你这个房子危不危险,危险的程度有多大,我现在还下不了结论。到时候,我们会出一份报告的。”   这名检测人员还说,现在他们已检测完三分之二房子的室内,但有些数据还没有测出来,大概在一个月内,能将相关检测报告交给玉环县政府。   而据他判断,21号楼出现这样的问题跟17号楼类似,问题应该也是出在房屋的桩基上。   “据我个人判断,就是大楼下面的桩出现了问题,可能只是一根桩或两根桩出现问题。不像17幢,它是有几根桩出了问题。”检测人员称,可能是一个角上面出现了一些“病灶”。   “因为这个基础是填海填出来的,地质可能会复杂一点。出现这种情况,有时不可避免。”检测人员说。(记者 吴中平) (来源:中国新闻网)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36657/16510984.html 重力均衡造成的灾害:上海在建13层大楼轰然倒塌 2009-6-28 17:36 关键词:上海在建高层建筑,重力均衡,在建大楼倒塌,预警 重力均衡造成的灾害:上海在建13层大楼轰然倒塌 杨学祥 我们在2004年就指出,海平面上升直接影响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剧了风暴潮灾害,增大了洪涝威胁,减弱了港口功能,并且引发了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和海岸侵蚀等问题,导致了沿海湿地的损失和动物的迁徙,使按原设计标准建设的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的排污能力降低,对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直接威胁,严重影响了沿海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辽东湾、莱州湾和海州湾等岸段就因为海平面的升高而加重了其沿海低洼地区的土地盐渍化和洪涝灾害。沿海灾害加剧带来生产成本的提高和经济投资的风险 。 中国巨灾是由多种效应叠加而成,是局部地壳均衡累加为整体地壳均衡的产物。剥蚀沉积、冰雪消长、地热梯度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气压变化、海平面变化、潮汐振荡、旱涝交替、水库蓄水量变化和大城市建设等微力累加作用不可忽视。沿海城市无限制的扩大,将带来地面沉降、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淡水危机等环境风险 。 我们的预测不幸得到证实:13层大楼如同被抽走底部的积木轰然倒塌,2009年6月27日5时30分许,上海市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在建楼盘莲花河畔景苑工地发生楼体倒塌事故,造成1名工人死亡 。 在楼房倒塌之前,由在建楼群引发的重力均衡作用已经发生,倒塌楼房附近的83米防汛墙严重损毁。据了解,倒塌的楼盘附近近期已出现了异常情况。就在倒塌事故发生前一天,即6月26日,莲花南路、罗秀路路口的淀浦河河道南侧防汛墙严重损坏。长约83米的防汛墙严重损毁,整个防汛墙向外推出约4米,河床被抬起约5米,路面出现裂缝。水务部门对此表示,这与莲花河畔景苑工地的堆积泥土过多有关 。也就是说,莲花河畔景苑工地的堆积泥土过多,重力下沉作用推动附近地层向四周扩张,使整个防汛墙向外推出约4米,河床被抬起约5米,路面出现裂缝。这就像水中的货船一样,加载后吃水线上升,卸载后吃水线下降。这一现象表明,由楼群和堆积泥土引发的地壳均衡作用已经快速发生(一般情况下,均衡沉降是缓慢发生的),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不幸的是,施工管理层没有这方面的管理经验,只忙于防汛墙的抢修,忽视了楼群的安全,酿成了历史上少见的在建楼房倒塌事故。从26日起,这个水景楼盘便开始陷入了麻烦。河岸附近堆积了成山的渣土,前一天,邻近的淀浦河防汛墙出现了70 余米塌方险情,可能溃坝,多台挖掘机正在连夜赶工,打算将小山一样的土方运走。27日清晨,闵行区淀浦河畔的莲花河畔景苑的工地上,工人还在忙着抢修前一天溃坝的防汛墙。5时30分左右,梅雨连绵,在巨响声中,一幢13层高的商品房轰然倒塌,瞬间埋葬了一名工人生命,也砸碎了百余名购房者在这里安家的梦想 。 楼房的重力下沉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受力均匀,楼房整体均匀下称,倾斜和倒塌事故就不会发生。此次倒塌事故的原因有三个:其一,楼盘靠近河流,含水高的泥土有较高的流动性。其二,在雨季,增大了地表泥土的含水量。其三,地下车库被挖空,属于卸载类型,受力后上升;堆积成山的渣土属于加载类型,受力后下降。堆积成山的渣土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挤压下层塑性泥土向四周扩张,首先导致整个防汛墙向外推出约4米,河床被抬起约5米,路面出现裂缝。次日导致大楼由北向南不均匀上升,由向南倾斜到向南倒塌。附近三栋大楼没有不均衡升沉作用,因而没有倒塌(见图1)。当然,这并不能排除地基有质量问题的可能性,但是不均衡升沉作用是主要原因。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忽视了塑性地层楼房建筑的重力均衡问题。   幸运逃生的施师傅告诉记者,当时他刚到24号、25号楼工地的地下车库,正准备开工,忽然看见地下的土直往上“冒”。 施师傅说,来自江苏的他,在这个工地做打钢筋工作已近一个月。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施师傅认为,这是房子要倒塌的迹象。“整幢楼房慢慢地向南侧倾斜,玻璃窗一扇都没有碎。”于是他和其他工人迅速往西边撤离 。这一现象证明了“地下车库被挖空,属于卸载类型,受力后上升”的推理。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直面沿海投资过度的经济风险 (2004-2-10) .光明网.光明观察.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2/10/878001.htm 2. 杨学祥.直面沿海投资过度的环境安全 (2004-2-17) .光明网.光明观察.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2/17/926001.htm 3. 13层大楼如同被抽走底部的积木轰然倒塌。2009-6-28 4:18:41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146/userobject1ai176000.shtml 4. 异常:83米防汛墙严重损毁 http://gz.house.sina.com.cn 2009年06月28日09:10 新快报。 http://gz.house.sina.com.cn/news/2009-06-28/0910385371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40813 从楼歪歪到地陷陷——城市现代化如何摆脱地陷危机 来源:新华网 作者:黄玫 欧甸丘 2011年07月25日09:57 23日下午,广州市海珠区一建筑工地突发“地陷”,近20米长的工地围墙和基坑下陷,旁边两栋居民楼里百余户居民紧急疏散。从“楼歪歪”到“地陷陷”,全国多个城市先后发生令人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现代化城市为何频现“地陷”危机? 7月24日,发生地陷事故的广州市江南西路紫金大街一处在建楼盘工地正在进行土方回填。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从“楼歪歪”到“地陷陷”   ——城市现代化进程如何摆脱“地陷危机”?【名称解释:地陷】   新华网广州电(记者黄玫 欧甸丘)23日下午,广州市海珠区一建筑工地突发“地陷”,近20米长的工地围墙和基坑下陷,旁边两栋居民楼里百余户居民紧急疏散。   仅仅就在几天前,哈尔滨市南岗区一住宅楼一侧发生垮塌,楼内居民被迫撤离。   从“楼歪歪”到“地陷陷”,全国多个城市先后发生令人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现代化城市为何频现“地陷”危机?城市在向地下要资源的同时如何建筑“安全长城”?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建筑工地“地陷”百户居民转移   记者24日在广州地陷事故的工地现场看到,工地西南角围墙已经垮塌,两辆挖掘机正在用泥土填埋泥坑,附近居民楼的入口处拉着警戒线,保安在来回巡逻。   根据海珠区政府通报,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的江南四期十区基坑,深度5.9m,该工程位于海珠区江南大道以西地段。23日16:55分左右,因西南角围墙外埋深约1m、管径约200mm的自来水管突然爆裂,基坑出现局部塌方,现场无人员伤亡。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钟上仑告诉记者,塌方以后,施工方马上采取了用泥土填埋的方式将塌陷的地方填埋,同时密切监测旁边房屋的安全状况,附近居民则被安置到附近的宾馆暂时居住。   被安置在宾馆居住的邓永意告诉记者,“昨日下午四点多出门遛弯,下午六点多回家的时候警察就守在门口不让进去,说是楼房安全可能受到旁边施工的影响。于是从昨晚开始被安置到了宾馆,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带出来。”   海珠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说,由于大楼安全监测需要一天左右时间,街道督促施工方已制订两套安置方案。一是对愿意接受住宿安排的30户居民,街道协助施工方在附近的7天、科尔等4家宾馆预订了54间房安排其住宿,并向每户派发200元生活慰问金。街道还分别向4家宾馆派驻了工作组,接受居民咨询,听取居民意见,协助解决困难。二是对投靠亲友等自行安排住宿的其他居民,由施工方按照每户2天1千元的标准予以补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4日9时前,已有112户居民领取到补偿金。还没有领取补偿金的住户,可以到施工方设置在紫金居委会的办公点办理有关手续。   “地陷事故”多发危机为何接连出现?   “地陷”事故为何发生?   附近居民刘洋的疑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突然‘地陷’,到底为什么?施工单位应该给我们一个明确的说法,否则我们再住回去也没有安全感。上百户居民的安全可不是儿戏。”   钟上仑告诉记者:“该项目已经取得了合法施工的证件,开工前也就施工安全进行过评估,并获得了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准,但是安全事故还是发生了。”   根据海珠区政府通报,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因西南角围墙外埋深约1米、管径约200毫米的自来水管突然爆裂,基坑出现局部塌方。”至于水管为什么破裂,施工方该承担多少责任?截至记者发稿时止,具体事故原因仍在调查确定之中。   当地市民告诉记者,就在事故现场附近,几年前曾发生过严重的地陷事故。据媒体报道,一排民工宿舍、一堵围墙、一条马路掉入20多米深的工地大坑中,工地有5人被埋进坑里,附近数千名居民被紧急疏散。 周永章   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说,国内不少城市发生“地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先天条件不足,不少城市处于沿海的三角洲地带,属于软土地基;二是城市规划有缺陷,除了总体规划外,要注意特殊地质灾害危险点的处理,尽可能绕过去,或者提高建设安全系数;三是工程建设把关不够严,建设过程当中要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四是城市管理有误区,现在城市的大型活动或者基建项目很多,存在赶工期而忽略工程安全的现象。 魏清泉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魏清泉则认为,“全国多处建筑工地发生‘地陷’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是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对建筑项目下的地质条件了解不够。我们的建筑规划是以城市为单位划分适宜建筑住房的区域、不适宜建筑住房的区域,不会细化到每个楼盘。而地方在开工时,可能没有监测到地下是否有漏斗、溶洞等复杂地质状况,也可能由于下雨、地下水水位发生变化,最终引起塌陷。”   百姓呼吁:远离“地陷”幸福生活   24日上午,在安置了近30户人家的宾馆里,记者看到经历一夜“折腾”的居民们略显疲惫。   居民们普遍认为,地陷事故不仅打乱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秩序,也会让政府花费很大成本去处理,应当“未雨绸缪”,避免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 现代化城市频现安全事故 地点 时间 事件 北京 2011.7.10 丰台区国际花园别墅区在建围墙倒塌致5人伤 海南2011.7.11 海南澄迈民房倒塌 6工人被压2人获救4人死亡 深圳 2011.7.16 中海康城二期围墙倒塌 致三人死亡四人伤 上海 2011.4.25 上海一3层楼房房顶发生坍塌 警方临时交通管制 乌鲁木齐 2011.4.22 乌鲁木齐市中医院在建高层建筑工地发生火灾 沈阳 2011.2.3 沈阳地标建筑皇朝万鑫毁于烟花 B座剩主框架 北京 2011.4.12 北京居民楼燃气管爆炸 两层被炸塌致6人死亡 上海 2010.11.15 上海静安区教师公寓起火 住数十名退休教师 上海 2011.4.12 上海在建宝山万达广场发生塌陷 北京 2011.4.25 北京大兴区旧宫镇发生火灾 17人遇难24人受伤 (责任编辑:JN042)延伸阅读·哈尔滨现“楼歪歪” 后广州又出“地陷陷” ·广州一在建楼盘突发地陷 居民得到安置(图) ·睡到半夜楼房塌了 哈尔滨某小区居民命悬一线 http://house.focus.cn/news/2011-07-25/1400279.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399 次阅读|8 个评论
漫话内波(五)地球上最大的内波系统-莫霍面内波
热度 1 池顺良 2011-10-21 22:36
地球是个具有明显圈层结构的星球,从外到里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各层的密度由外层地壳约 2.9 向里逐渐增大到内核的 12.5 。三个圈层间形成两个全球性界面:地壳、地幔间的莫霍界面和地幔、地核间的 古登堡界面。 地球的圈层结构 (引自 马宗晋,地球的非对称性, 2007 ) 地球分层结构的知识主要是地震观测数据提供的,地震波在这些圈层界面上的折射和反射勾画出了这些界面的位置。 由均衡原理决定,地形起伏与莫霍面起伏是镜像对称的。两者的起伏幅度间有一定相关关系。 重力均衡使地形起伏与莫霍面起伏呈镜像对称 下图是根据莫霍面深度和地面高程得到的全球地壳厚度图。由地壳厚度减地面标高,就是莫霍面深度。全球莫霍面的高低起伏可达到 50 公里,莫霍面内波无疑是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内波系统了! 全球地壳厚度图,单位 km 。由地壳厚度减地面标高,可得莫霍面埋深。 在高低起伏的莫霍面内波系统中蕴藏了巨大的重力位能,据计算达到 8.5 × 10 25 J 之多,约与全球地震活动 100 万年释放的能量值相当。 我们根据大地构造运动在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上具有的波动运动特征,指出:全球大地构造运动正是壳-幔界面内波发生和演化过程的表现。内波的短波分量支配着区域性的造山运动(地槽活动);长波分量则形成全球尺度的大地构造现象(海陆分布及全球洋中脊体系的形成)。全球大地构造运动现象可以用壳-幔分层界面发生的内波波动运动统一加以解释。 以下仅举一例说明: 构成大山脉的地层都是在原先不断沉降的槽地中沉积的地层回返抬升形成的。这一先沉积后回返抬升隆起成山脉的规律对所有山脉都不例外。 以世界最高峰为例。喜山珠峰海拔 8848.13 米,是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峰顶为水平产状浅海相沉积的奥陶纪早期结晶灰岩。珠峰地区由奥陶系至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 … 直到第三系,这些年代浅海沉积地层的总厚度为 1.2 万米。也就是说,山脉隆起前珠峰顶海相石灰岩地层位于古地中海下 1.2 万米深处。这 1.2 万米厚沉积地层形成经历了 5 亿年时间,到 5 千万年前开始隆升至现在高度。 喜山珠峰峰顶地层浅海沉积的奥陶纪早期结晶灰岩,巨大的 山体均由海底沉积地层构成。 喜山的形成经过这样一个下降接收沉积,之后又隆升回返的过程。这实质上就是构成珠峰地层物质的一种驻波状波动运动。 地槽造山带中 沉降带-隆起带空间上交替分布的格局,时间上沉降带与隆起带的相互转化,表明地槽造山带活动是构造区域物质的二维驻波运动。应当由具有 “ 波动 ” 属性的物质运动实体机制控制和实现。 地槽造山带活动、大山脉的形成,正是位于地壳下方、地球上最大的内波系统-莫霍面内波的生长和演化的结果。 莫霍面内波的生长和演化又是如何导致大山脉形成的呢?有兴趣者请参阅本人“重新认识我们的地球”系列博文: 全球构造运动潮汐动力说的根据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1667do=blogid=297232 地球自转在全球构造运动中的主导作用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1667do=blogid=299645 地槽(造山带)活动及其旋回性的潮汐动力机制(上、中、下)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1667do=blogid=301064
个人分类: 大地构造|14491 次阅读|2 个评论
谁动了我的摆锤【漫谈地球物理】之三
dongping2009 2009-8-12 23:50
一般情况下,我们老百姓是不太计较重量与质量的区别的,所以你去自由市场买菜的时候,也并不太关心那些卖菜的人,他们所用的衡器,是属于天平式的,还是悬挂型弹簧秤式的。 但在专家的眼中,两者是有差别的,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如果卖菜者用弹簧秤卖与你东西的话,那么在不同的地方,很显然其称重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因而其收入所得,理论上也应该是不一样的。这种情况其实我们古人知道的一清二楚,所谓衡不同于轻重是也。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老百姓与专家是有很大区别的,后者在生活中表现为书呆子的形象,喜欢在那些不起眼的地方较真,而且呆头呆脑,完全不可理喻。关于地球重力场的测量方面,便是一个比较生动的例子。 我们绝大多数人现在都知道, 地球上任意一地的重力 是该地所受到的地心万有引力与地球由于自转而产生的离心力合成的结果。进一步的话,关于地球的形状,依据不同的精度要求,可以依次描述为球体、椭球体、三轴椭球体、鸭梨体及怪状奇形体等等。例如,如果我们认为地球是一个椭球体的话,地球的赤道半径应该比两极半径大那么一点点,于是,按照地球重力加速度与地球的质量成正比,而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的道理,随着纬度值的增大,其地表重力值也随之增加。 实际的测量结果表明,在两极海平面上的重力加速度,比在赤道地区海平面上的测量值,确实增加了一些,具体也可以按照一个理论公式进行计算(图一)。同样地,重力加速度还随着地表之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高程每升高 1 公里 ,重力加速度值便减少约 30.8cm /s 2 。 我们在进行重力方面的相关研究时,可以将地球看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里面的质量分布可以是均匀或是分层均匀的,这样计算得到的重力值,我们便称作重力理论值。一般而言,该重力理论值仅与地理纬度有关。不过,实际的地球表面起伏不平,并且地球内部的物质密度分布也很不均匀,因而使得重力实测值与其理论值之间,存在有比较明显的一个偏差。 统括起来,通过对某地的重力实测值,通过高程及地形校正后,得到一个与重力理论值的差值,我们将之称作为重力异常值。如果该差值为正,称为重力正异常;如负,则为负异常。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勘探各地的局部重力异常,分析确定该区地下的物质密度大小分布,并与特征矿体的密度进行对比,进行找矿和勘查地下地质构造,构成了应用地球物理学中的重力勘探方法。 以上是为引子。 现在我们都知道,如果在一个摆锤的上下左右之不同位置,放上一个含有一定质量的物体,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摆锤的垂线会有不同程度的偏离,亦即与铅直线形成不同程度的微小角度。 当然,即使在十九世纪的前半叶,科学家们也已经知道了这一现象。在一次由英国殖民者组织的横穿北印度的大地测量中,科学家们发现,由于背靠喜马拉雅高山,引起的实际观测到的垂线偏差,比科学家们依据以往的关于地球既有知识的理论,所计算得到的理论垂线偏差系统地都要小一些(图二)。当时,科学家们需要去做的事情便是,估算一下背靠的这个喜马拉雅高山的高度与形状大小,以及构成整个山体的密度分布,剩下的便是按照微积分,计算喜马拉雅山体对摆锤的万有引力大小,进而估算出这个摆锤偏离铅直的角度大小。 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偏小,肯定不是观测本身的偶然误差引起,科学家们为此困惑不已,不理解是谁动了他们的这个摆锤? 就象现在,一有世界上的某个科学家小组,声称发现了一组铁基性超导材料,于是全世界的相关科学家们,立马紧追的状态一样,自从被发现喜马拉雅山侧的摆锤被某个人动了以后,当时便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方方面面的探索,因而形成了迄今仍然在重力学领域中,很有影响力的重力均衡理论。 有两个英国人: 普拉特( Pratt , 1854 )和埃里( Airy , 1855 )几乎是同时,分别独立提出了当初好像是两种截然不同,但现在看来原理上并无本质区别的模式,我们现在分别称之为普拉特模式与埃里模式。 普拉特模式与埃里模式都引出同样一个概念:从地下某一深度起,相同截面所承载的质量趋于相等.这个概念便叫重力均衡。地面上大面积的地形起伏,必然在地下有所补偿。即在 单位截面上,任一个垂直柱体中,以一个特殊的补偿面为基底,基底之上的岩石总质量是一个常数。 普拉特认为, 由于地形起伏所增减的质量,可以均匀地补偿于海面与补偿深度之间,所以地形高低不同的柱体,其密度相应地各不相同 (图三)。亦即出露地表而形成高山的 部分,是由于它们整体具有较低密度受到抬升的结果,或者说,补偿面之上,山高不等的话,其岩石密度也不相同,因而普拉特模式又称为密度补偿模型。 几乎与此同时,艾利认为: 由于地形起伏所增减的质量,则可以用所谓的山根与反山根来补偿,因而均衡面不是位于同一个深度,而是具有一定起伏的曲面 (图四)。也就是 ,构成地球表面的物质组成不以地形不同而不同,如同木块浮在水面的情景类似,如果地表出露的山高越高,其埋于地下的所谓山根便越深。这种补偿模式因此又称作山根补偿模式。 经过普拉特与埃里两位这么一捣鼓,科学家们经过再一次计算,很容易就发现,那个系统性地偏小的摆锤,终于可以按照科学家们预先的估计那样,正常地并且规规矩矩地,向着喜马拉雅山脉一侧,稍稍地倾斜了(图五)。 只不过,喜马拉雅群峰之所在,真的如同普拉特预言的那样,补偿面之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密度,比起平原地区的要小一些吗?或者如同埃里预测的那样,喜马拉雅高山之下,下插了一个比起其它地区,远远深得多的反喜马拉雅山根吗? 标题:以弹簧秤之类的变形元件买回的是重量 发表评论人: youmingqing 删除 回复 我觉得以天平和杆秤买回的都是质量,应该没有区别。 以弹簧秤之类的变形元件买回的是重量。 不知是不是这样。 博主回复:1、以弹簧秤之类的变形元件买回的是重量。--- 同意。 2、以天平和杆秤买回的都是质量,应该没有区别 ---〉谢谢指教。我将放到正文中,并对原文进行修改。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8823 次阅读|7 个评论
沪在建楼倒覆调查结果公布:两侧压力差是主因(转载及点评)
杨学祥 2009-7-3 12:09
沪在建楼倒覆调查结果公布:两侧压力差是主因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3日11:25 中国新闻网 var sinaBokePlayerConfig_o = { container: "p_player", //Div容器的id playerWidth:482, //宽 playerHeight:388, //高 autoLoad: 0, //自动加载 autoPlay: 0, //自动播放 as: 0, //广告 tj:1 //推荐 };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Load = 0;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Play =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id", 22221943); SinaBokePlayer_o.addVars("as", 1); SinaBokePlayer_o.addVars("logo",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pid", 1); SinaBokePlayer_o.addVars("he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 1);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blog", 2); SinaBokePlayer_o.addVars("singleRss", "http://video.sina.com.cn/iframe/fourlists/news/c/v/2009-06-30/185840077.xml"); SinaBokePlayer_o.showFlashPlayer(); 视频:专家认为上海整体倒塌楼房桩基不牢 来源:东方卫视《东方新闻》   资料图片:7月1日上午,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房倒覆事故现场堆土卸载、基坑回填及多余土方外运工作正有序进行。中新社发潘索菲 摄   中新网上海7月3日电 (记者 李佳佳) 6月27日5时30分左右,上海市莲花南路莲花河畔小区一幢在建的13层楼房倒塌。上海市政府今天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倒楼事件调查结果。   根据上海市政府公布的调查结果,房屋倾倒的主要原因是紧贴7号楼北侧在短期内堆土过高,最高处达10米左右。与此同时,紧临大楼南侧的地下车库基坑正在开挖,开挖深度达4.6米。大楼两侧的压力差使土体产生水平位移,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导致房屋倾倒。   调查结果称,原勘测报告经现场补充勘测和复核,符合规范要求;原结构设计经复核符合规范要求。大楼所用PHC管柱经检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专家认为上海整体倒塌楼房桩基不牢 播放视频 点评: 楼房的倾覆与北部的超高填土以及南部的超深基坑造成的高差相关,与河道无关。河道的存在甚至减轻了超高填土对楼房的水平推力。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建筑南侧相对于基底标高而言的超深基坑,源于超高填土的驱动,小区西部的河岸也会被推走,而楼房就不会倾覆。正如有的学者所说, 楼房 建筑南侧相对于基底标高而言的超深基坑是楼房倾覆的主要原因。从图 1 中可以看到,超深基坑低于河道,与超高填土形成更大的高差。 从重力均衡的角度而言,楼房南部的超深基坑和北部的超高填土形成两个反向力,破坏了楼房的均衡沉降,导致楼房的倾覆 。如果楼房南北两边都有超高填土或都有超深基坑,力的平衡也不会导致楼房的倾覆。河道的存在可能对沿岸楼房的缓慢沉降产生不利的影响,不知是否在设计的考虑之内。 参考文献 1. 陈龙珠 . 对上海在建建筑整体倾覆原因的看法 . 发表于 2009-6-28 10:36:14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0753 2. 杨学祥 . 重力均衡造成的灾害:上海在建 13 层大楼轰然倒塌 . 发表于 2009-6-28 17:36:39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813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919 本文关键词: 上海在建高层建筑 重力均衡 在建楼房整体倾覆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6330 次阅读|1 个评论
上海倒塌在建住宅楼曾获表彰(转载及点评)
杨学祥 2009-7-1 13:23
摘要:莲花河畔景苑的监理方上海光启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启公司)负责人表示,莲花河畔景苑在2007年曾获上海建设部门颁发的文明工地称号,随后又通过了上海市安监部门的质量检测而获得预售资格,这说明在工程质量方面有一定的保证。如果直接说这是一个豆腐渣工程有些不负责任。他认为,大楼的倒塌是各种偶然因素形成的必然,不是每一个堆土的大楼都会发生倒塌,离河岸的距离、本身地下有暗浜、再加上防汛墙前一天垮塌导致河水倒灌很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最后的结果。 上海倒塌在建住宅楼曾获表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1日06:47 中国青年报 var sinaBokePlayerConfig_o = { container: "p_player", //Div容器的id playerWidth:482, //宽 playerHeight:388, //高 autoLoad: 0, //自动加载 autoPlay: 0, //自动播放 as: 0, //广告 tj:1 //推荐 };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Load = 0;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Play =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id", 22221943); SinaBokePlayer_o.addVars("as",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logo",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pid", 1); SinaBokePlayer_o.addVars("he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 1);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blog", 2); SinaBokePlayer_o.addVars("singleRss", "http://video.sina.com.cn/iframe/fourlists/news/c/v/2009-06-30/185840077.xml"); SinaBokePlayer_o.showFlashPlayer(); 视频:专家认为上海整体倒塌楼房桩基不牢 来源:东方卫视《东方新闻》 上海一栋13层在建住宅楼倒塌   实习生 刘昌荣 夏天怡 本报记者 周凯   6月30日, 上海倒塌在建住宅楼所在楼盘 莲花河畔景苑的监理方上海光启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启公司)负责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去年年底开始,他们曾多次向开发商提出堆土存在隐患,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直至大楼倒塌。   而根据6月29日部分媒体的报道,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莲花河畔景苑在建13层住宅楼倒塌的主要原因为一侧高堆的渣土与另一侧深挖的基坑动摇了楼房的地基。据了解,事故发生时,倒覆的7号楼北侧至淀浦河之间,曾堆积起9米多高的土方。   光启公司负责人表示,莲花河畔景苑开发商从去年年底开始开挖车库基坑,有一幢大楼的开挖已经完成,并未出现问题,倒塌大楼是开挖的第二幢。期间,光启公司三番五次向开发商提出大量堆土存在隐患,应将堆土运出工地,妥善安置,但开发商始终没有听取他们的建议。   开发商之所以不愿意运走这些堆土,可能是出于压缩成本的考虑。光启公司负责人介绍,如果工程正常进行,开发商准备将这些堆土作为小区绿化基土回填。曾经有绿化局的人来过,他们从绿化的角度表示,挖出来的土绿化都要用。也就是说,从用土量上来说,大致相当。据该负责人估算,如果开发商将堆土运出,再从他处运回绿化基土回填,工程将增加600万至700万元成本。   该负责人表示,堆土回填并不罕见,是开发商常见的一种降低成本的方法,而对于工地堆土,国家并没有相关规定与强制性要求。这是第二幢,开挖的第一幢大楼没有出现问题,作为监理方,我们也没有强有力的依据向他们提出书面报告或者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该负责人表示,光启公司派出了现场项目监理机构常驻工地,对莲花河畔景苑的工程质量进行全程跟踪。他表示,直到事发前各在建大楼并未出现质量问题。他同时认为,倒塌大楼的照片也能部分印证他们的监测结果。首先是大楼倒下后上部建筑结构很完整,其次从现场的照片来看,有些玻璃窗还没碎,这不是因为玻璃窗有多牢固,而是大楼的整体结构较为完整,没有使玻璃窗受到挤压。   该负责人表示,莲花河畔景苑在2007年曾获上海建设部门颁发的文明工地称号,随后又通过了上海市安监部门的质量检测而获得预售资格,这说明在工程质量方面有一定的保证。如果直接说这是一个豆腐渣工程有些不负责任。他认为,大楼的倒塌是各种偶然因素形成的必然,不是每一个堆土的大楼都会发生倒塌,离河岸的距离、本身地下有暗浜、再加上防汛墙前一天垮塌导致河水倒灌很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最后的结果。   中国青年报记者随后查询到一份沪建安质监[2007]第139号的文件,这份文件即关于表彰建设部2007年全国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参建单位的通知。文件决定对接受检查的10个工程项目及相关方给予全市通报表扬,记入上海市建设工程质量诚信档案优良记录,并直接入围市优质结构、市文明工地和节约型工地工作小组推荐,而在受表彰名单中就有上海梅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的梅陇镇26号地块商品住宅,即莲花河畔景苑楼盘。   姚建国律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楼房倒塌是既定事实,专家组成员也已表示施工不当,并且这一事件也已经造成了人员伤亡的后果,有关部门应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这一事件应该说构成了重大安全事故罪。   而根据相关解释,所谓重大安全事故是指因工程质量导致建筑工程坍塌,致人重伤、死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情况。记者注意到,倒楼事发至今,有关方面尚未称此事件为重大安全事故。   6月30日晚,闵行区新闻办在最新通报中称,莲花河畔景苑房屋的检测和事故调查及防汛墙的修复正加紧进行。截至今晚18时,全天监测结果表明,其余房屋基本稳定,下一步对周边房屋的监测将继续进行。预计明晚土方卸载工作将全部完成,明天地质勘测工作也将基本完成。为了加快事故调查的进度,负责检测的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今晚将通宵作业,进行钻孔取芯、检测桩基的质量。预计全部野外调查工作明天完成,后天完成数据分析结果。   此外,今天,相关部门继续接待购房者咨询。截至下午17时,现场接待点共接待购房者31户,4天共计766人382户。根据购房者主要诉求,政府将维护购房者合法权益,并加强同购房者的沟通交流。   本报上海6月30日电 http://news.sina.com.cn/c/2009-07-01/064718128623.shtml 专家认为上海整体倒塌楼房桩基不牢 播放视频 评论:楼房的重力下沉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受力均匀,楼房整体均匀下称,倾斜和倒塌事故就不会发生。此次倒塌事故的原因有三个:其一,楼盘靠近河流,含水高的泥土有较高的流动性。其二,在雨季,增大了地表泥土的含水量。其三,地下车库被挖空,属于卸载类型,受力后上升;堆积成山的渣土属于加载类型,受力后下降。堆积成山的渣土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挤压下层塑性泥土向四周扩张,首先导致整个防汛墙向外推出约 4 米 ,河床被抬起约 5 米 ,路面出现裂缝。次日导致大楼由北向南不均匀上升,由向南倾斜到向南倒塌。附近三栋大楼没有不均衡升沉作用,因而没有倒塌(见图 1 )。当然,这并不能排除地基有质量问题的可能性,但是不均衡升沉作用是主要原因。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忽视了塑性地层楼房建筑的重力均衡问题。   幸运逃生的施师傅告诉记者,当时他刚到 24 号、 25 号楼工地的地下车库,正准备开工,忽然看见地下的土直往上冒。 施师傅说,来自江苏的他,在这个工地做打钢筋工作已近一个月。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施师傅认为,这是房子要倒塌的迹象。整幢楼房慢慢地向南侧倾斜,玻璃窗一扇都没有碎。于是他和其他工人迅速往西边撤离 。这一现象证明了地下车库被挖空,属于卸载类型,受力后上升的推理。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 直面沿海投资过度的经济风险 ( 2004-2-10 ) .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2/10/878001.htm 2. 杨学祥 . 直面沿海投资过度的环境安全 ( 2004-2-17 ) .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2/17/926001.htm 3. 13 层大楼如同被抽走底部的积木轰然倒塌。 2009-6-28 4:18:41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146/userobject1ai176000.shtml 4. 异常: 83 米 防汛墙严重损毁 http://gz.house.sina.com.cn 2009 年 06 月 28 日 09:10 新快报。 http://gz.house.sina.com.cn/news/2009-06-28/09103853715.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813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977 次阅读|4 个评论
调查组称上海楼房倒塌系施工不当(转载及点评)
杨学祥 2009-6-30 14:51
目前专家组已经给出了一份初步意见报告,其中指出导致楼盘倒覆的主要因素是施工不当,在一侧堆土过高与另一侧开挖基坑的共同作用下,致使高楼在顷刻间倒覆。 就我们对事故现场的整体评估情况看,目前采取的现场抢救措施是有效的。专家组成员表示:在事故发生后,由于抢险队伍连夜紧急清理堆土,并对开挖基坑做了及时回填,目前现场的情况是稳定的。 针对市民普遍关心的事故原因,在专家组的这份报告中也有详细的分析说明。据专家组成员透露,倒覆楼盘的一侧有近10米高的土方堆起,对楼盘地基形成压迫力,再加上大楼的另一侧在开挖基坑(地下车库),由于基坑围护措施不到位,在双重作用力的作用下导致大楼倒塌。 与我的评论意见基本相同: 从重力均衡的角度而言,楼房南部的超深基坑和北部的超高填土形成两个反向力,破坏了楼房的均衡沉降,导致楼房的倾覆 。如果楼房南北两边都有超高填土或都有超深基坑,力的平衡也不会导致楼房的倾覆。河道的存在可能对沿岸楼房的缓慢沉降产生不利的影响,不知是否在设计的考虑之内。 参考文献 1. 陈龙珠. 对上海在建建筑整体倾覆原因的看法. 发表于2009-6-28 10:36:14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0753 2. 杨学祥. 重力均衡造成的灾害:上海在建13层大楼轰然倒塌. 发表于 2009-6-28 17:36:39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813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919 本文关键词: 上海在建高层建筑 重力均衡 在建楼房整体倾覆 调查组称上海楼房倒塌系施工不当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30日08:03 东方网 var sinaBokePlayerConfig_o = { container: "p_player", //Div容器的id playerWidth:482, //宽 playerHeight:388, //高 autoLoad: 0, //自动加载 autoPlay: 0, //自动播放 as: 0, //广告 tj:1 //推荐 };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Load = 0;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Play =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id", 22202949); SinaBokePlayer_o.addVars("as",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logo",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pid", 1); SinaBokePlayer_o.addVars("he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 1);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blog", 2); SinaBokePlayer_o.addVars("singleRss", "http://video.sina.com.cn/iframe/fourlists/news/c/v/2009-06-30/080540004.xml"); SinaBokePlayer_o.showFlashPlayer(); 视频:上海倒塌楼盘开发商每平方米赚取1万元 来源:东方卫视《东方夜新闻》   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房倒覆事故抢险工作昨天进入第三天。记者从闵行区了解到,目前各项抢险排险及社会稳定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小区内其余房屋目前仍处安全状态,退房业主情绪稳定。   探头开始掘进倒覆楼桩基   昨天上午10点左右,伴随着突突突的柴油机声,莲花河畔景苑7号房桩基部分的地下勘察工作正式开始。   在紧挨着倒覆的7号房桩基位置,记者看到,工人们将探头安装在电缆上,然后将长长的电缆线顺着铁管笔直插入地下。承担此项工作任务的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检测探头将深入地下25米左右,到位后可以清楚地掌握倒覆房屋的地下情况。   我们是应急而来,要尽最大努力采集到完整的数据。这位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的勘察工作还存在不小的难度,比如暴雨天气等,尤其是7号楼北部堆积的大量土方。为此,他们已经在监测点附近划出了明显的白线,建工集团抢险施工队的土方施工机械正加紧作业,清理土方,配合他们的工作。直到记者离开时,这项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中。   【楼房】   小区其他房屋处安全状态   根据连续监测的数据显示,小区内其余房屋均安全。为确保安全,对小区内楼房、防汛墙、道路管线等监测工作将继续进行,平均每半小时监测一次。   到昨天为止,堆土卸载和基坑回填抢险作业基本完成。下一阶段,将重点开展房屋检测和事故调查工作。同时,为了保障莲花河畔公寓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闵行区相关部门加强同排险施工单位沟通协调,尽量减少施工对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业主】   小区退房业主情绪稳定   与此同时,最受关注的莲花河畔公寓小区业主退房的事宜也正在有序进行中,截至昨天下午5时,现场接待点接待购房者96户,三天共计接待351户。   每一户前来咨询的购房者都填写了意见表,同时闵行区也承诺会尽力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确保购房者的利益。而小区开发商等相关人员和资金也已经被有效控制,目前,小区购房者的情绪都较为稳定。   目前坊间流传小区业主将按照12500元/平方米进行退房补偿的消息,但这一说法并未获得相关部门的证实,而记者从闵行区政府了解到,目前具体的赔偿方案还未制定出来。   【防汛墙】   今天开始进行水上围堰施工   记者从闵行区政府了解到,目前,抢险指挥部正在积极做好抢险、监测和防汛墙抢修工作。截至昨天晚上6时,堆土卸载、基坑回填和土方外运等工作进展顺利。基坑已全部填平,堆土已下降到2.5米左右,填坑12000余方、卸载土体13000余方。从前天下午1时至昨天下午6时,29个小时共外运土方计510车8900余方。   同时,淀浦河防汛墙抢修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目前共清理卸载塌陷防汛墙土方12000余方,拆除出险段防汛墙75米,修筑临时防汛墙170米。今天开始将开展水上围堰施工。为了加快抢险进度,赶在汛期之前修复防汛墙,指挥部决定从昨天起至7月12日进行昼夜连续施工,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专家组给出初步意见   导致大楼倒覆主要因施工不当   本报讯 记者顾卓敏一个有常识的施工单位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的。昨天记者联系负责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倒覆事件调查的专家组成员了解到,目前专家组已经给出了一份初步意见报告,其中指出导致楼盘倒覆的主要因素是施工不当,在一侧堆土过高与另一侧开挖基坑的共同作用下,致使高楼在顷刻间倒覆。   据悉,专家调查组已经调阅工程勘察报告、设计图纸等相关资料,并对倒覆建筑的水泥和钢筋等关键材料作了取样,进行实验性分析。昨天,记者从专家组了解到,一份关于莲花河畔景苑事件的初步意见报告已经出炉。这份报告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分别是:对现状的整体评估、事故的原因分析以及进一步要深入开展的工作。   就我们对事故现场的整体评估情况看,目前采取的现场抢救措施是有效的。专家组成员表示:在事故发生后,由于抢险队伍连夜紧急清理堆土,并对开挖基坑做了及时回填,目前现场的情况是稳定的。   针对市民普遍关心的事故原因,在专家组的这份报告中也有详细的分析说明。据专家组成员透露,倒覆楼盘的一侧有近10米高的土方堆起,对楼盘地基形成压迫力,再加上大楼的另一侧在开挖基坑(地下车库),由于基坑围护措施不到位,在双重作用力的作用下导致大楼倒塌。   对于记者提出防汛墙开裂或是河畔地质特殊等情况是不是事故的诱发因素问题,专家明确表示:这些客观原因都不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一个有常识的施工单位是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的。   关于下一步的工作,专家强调: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总结经验教训、防患于未然是很重要的。毕竟一栋13层的高楼突然倒覆是闻所未闻的事情,违规堆土、不当开挖基坑,这些事故隐患以前大家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今,通过这次的惨痛教训,希望各建筑单位引以为戒,也希望行业协会能发挥积极作用。    现场回访   罗阳七村居民恢复娱乐   本报讯钱先峰实习生陶思佳昨天,记者再次来到莲花河畔景苑出事工地,发现数台大型挖掘机仍在现场进行填坑、卸土工作,而相关部门也对楼盘的住房结构、基桩进行了检测。此外,遭受惊吓的罗阳七村居民在重新回到小区后,生活、工作正有条不紊开展,晚上7点多,记者还看到在小区老年活动室内,老年人正愉快地开展娱乐活动。   今天来了好几拨人,都是区里和市里相关部门的专家,大概是来对房屋进行检测的,手上还拿着各种仪器。莲花河畔景苑外围依旧拦着警戒线,工地的大门也一直紧锁,工地负责看门的工友告诉记者,挖掘机一直不停地在工作,并不断有土方往外运出。。   而前天晚上回家的罗阳七村居民们也逐渐恢复了平静,原本设置在小区北门的两道警戒线已被撤离,沿马路的店铺在关闭两天后又重新开张。楼下的老年活动室内,老年人还跳起了扇子舞,娱兴正浓。   市建交委主任网聊   倒覆楼次生灾害可能性开始消除   昨天,市建设交通委员会主任黄融通过东方网与市民网聊时透露,通过多个部门的配合处理,闵行倒覆楼事故造成周边房屋次生灾害的可能性现在开始消除,已经开始调查取证。他表示,对于事故原因的分析必须是老百姓能够接受的,也要能够给老百姓一个安抚。   在昨天1个小时的访谈中,不少市民都表示了对闵行倒覆楼事故的关注。黄融表示,对这一事件的处理,尽可能在现场进行,因为除了倒塌的房子以外,事件还关系到对周边房屋的影响,会不会产生一些危害等。有关部门成立了一个专家组,对原因进行分析,这个专家组在现场首要任务就是对排解(险情)提供一些技术的方案以及技术支撑。同时对现场进行取证调查,为后面分析事故原因寻找依据。这些工作,应该说都是在事故处理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在各个有关部门配合下,通过两天来的努力,现在造成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在减少,正在开始消除。闵行区周边的居民前天晚上也陆续回到家。   针对倒覆楼事故引发的市民对于地下开挖工程的担忧,黄融表示,市民不必过于担心,对于近期在上海大规模建设轨道交通,特别是地下结构和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开挖过程中,建交委专门制定了一项严格的规定,也就是说,对于深基础开挖,建交委、科技委要求各方面专家进行评审,同时,加强对开挖过程中的监管和检测,确保周边房屋的安全。不少市民对这次楼房倒塌事件心里感受颇多,上海有那么多大楼,究竟怎样保障安全?黄融表示,作为主管部门,会就此次事件举一反三,吸取教训。   强化管理   短斤缺两钢筋绝对不得使用   本报讯何楣受市场多种因素影响,本市建设工程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简称钢筋)质量存在严重的短斤缺两现象,为确保建设工程结构质量,落实建设参与各方的质量保障责任,昨天,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下发通知,将强化现场钢筋质量检测管理。   据悉,钢筋质量存在严重的短斤缺两,主要表现为钢筋的尺寸和重量偏差不符合产品标准以及抗震性能不合格,虽经多次专项整治有所好转,但仍未得到根本遏制。通知要求,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筋,施工单位在抽样送有关检测单位进行钢筋原材力学性能复试基础上,还需同时进行钢筋原材重量偏差复试,复试指标和产品质量验收应符合相关要求。进场钢筋不经质量验收不得使用,质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使用。(来源:青年报) 上海倒塌楼盘开发商每平方米赚取1万元 播放视频 已有 3646 条评论 我要评论 上海在建13层住宅楼整体倒塌 上海在建楼房倒覆事故有关负责人被控制 6月27日5时30分许,上海市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一在建楼盘工地发生楼体倒塌事故,造成1名工人死亡,无人受伤。目前,事故原因目前正在调查之中,莲花河畔景苑楼房倒覆事故的开发商、建筑商、施工方、监理方等方面负责人已被采取适当控制措施。 最新进展: 调查组称上海楼房倒塌系施工不当 上海在建楼房倒覆事故有关负责人被控制 上海倒塌住宅所涉楼盘停售 开发商资质过有效期 各方反应 上海倒塌楼房所在小区已停售 购房业主质疑质量现场喊退房 上海市长韩正要求彻查楼房倒塌事故原因 倒塌楼房附近学校紧急疏散 原因猜测 上海楼房倒塌疑与附近防汛墙断裂有关 网友质疑上海倒塌大楼工程质量 目击者称上海倒塌楼房昨晚已开始倾斜 上海倒塌楼房附近昨日曾出现防汛墙塌方 上海倒楼案思考:什么情况下可解除购房合同 现场图片 13层在建楼倒塌 事故发生现场 调查组称上海楼房倒塌系施工不当 http://news.sina.com.cn/c/2009-06-30/080318121392.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766 次阅读|2 个评论
上海在建楼房整体倾覆:两个事故同一原因
杨学祥 2009-6-29 11:53
上海在建楼房整体倾覆:两个事故同一原因 杨学祥 学者陈龙珠认为,这次上海在建高层建筑倾覆事故,估计与邻近河道关系不大,而问题可能主要出在建筑北侧超高填土驱动和建筑南侧相对于基底标高而言的超深基坑开挖卸载两个方面的综合作用上了坑边楼下地基失稳 ( 后注:楼下地基失稳模式可能有二种:一是临坑侧的局部滑动,二是北及超高填土、南及基坑底面的深层滑动。在基坑和楼之间的坑壁围护体系若不能有效限制楼下地基土侧移时,则一先于二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 。尽管现场施工组织和监管存在诸多不规嫌疑,但这次重大工程事故或许为岩土工程师们进行复杂边界条件下的基坑围护、管桩可能受拔和水平推力设计提供了一次深刻的警示 。 学者侯振宇在文献 评论中指出,基本上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地基失稳。本次事故应该是平原地区极其罕见的滑坡; 6 月 26 日 发生一次滑坡,导致防汛墙向外推出约 4 米 ; 6 月 27 日 不稳定的土体再发生一次滑坡,导致 13 层住宅楼倾覆! 博主陈龙珠两次回复:小区东部的河岸被推走,而倒塌的楼房在小区的西部,河岸基本完好。倒塌建筑所在河岸段并未失稳。期望不再传误。 小区东部的河岸被推走,小区的西部的楼房倒塌,这都源于超高填土的驱动。滑坡的条件是存在高差。在小区的东部,河道和超高填土形成高差(要考虑河水的平衡作用), 6 月 26 日 发生一次滑坡,滑坡导致 长约 83 米 的防汛墙严重损毁,整个防汛墙向外推出约 4 米 ,河床被抬起约 5 米 ,路面出现裂缝。在小区西部,楼房 建筑南侧相对于基底标高而言的超深基坑低于河道(见图 1 ,引自文献 ),形成更大的高差,因此,滑坡首先导致 楼房 建筑向南侧倾覆。能量释放后,减轻了对河道的压力,小区的西部河岸基本完好。 所以,楼房的倾覆与北部的超高填土以及南部的超深基坑造成的高差相关,与河道无关。河道的存在甚至减轻了超高填土对楼房的水平推力。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建筑南侧相对于基底标高而言的超深基坑,源于超高填土的驱动,小区西部的河岸也会被推走,而楼房就不会倾覆。正如有的学者所说, 楼房 建筑南侧相对于基底标高而言的超深基坑是楼房倾覆的主要原因。从图 1 中可以看到,超深基坑低于河道,与超高填土形成更大的高差。 从重力均衡的角度而言,楼房南部的超深基坑和北部的超高填土形成两个反向力,破坏了楼房的均衡沉降,导致楼房的倾覆 。如果楼房南北两边都有超高填土或都有超深基坑,力的平衡也不会导致楼房的倾覆。河道的存在可能对沿岸楼房的缓慢沉降产生不利的影响,不知是否在设计的考虑之内。 参考文献 1. 陈龙珠 . 对上海在建建筑整体倾覆原因的看法 . 发表于 2009-6-28 10:36:14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0753 2. 杨学祥 . 重力均衡造成的灾害:上海在建 13 层大楼轰然倒塌 . 发表于 2009-6-28 17:36:39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813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7040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力均衡造成的灾害:上海在建13层大楼轰然倒塌
杨学祥 2009-6-28 17:36
图 1 楼房倒塌示意图  赵佳峰 制图 重力均衡造成的灾害:上海在建 13 层大楼轰然倒塌 杨学祥 我们在 2004 年就指出,海平面上升直接影响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剧了风暴潮灾害,增大了洪涝威胁,减弱了港口功能,并且引发了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和海岸侵蚀等问题,导致了沿海湿地的损失和动物的迁徙,使按原设计标准建设的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的排污能力降低,对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直接威胁,严重影响了沿海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辽东湾、莱州湾和海州湾等岸段就因为海平面的升高而加重了其沿海低洼地区的土地盐渍化和洪涝灾害。沿海灾害加剧带来生产成本的提高和经济投资的风险 。 中国巨灾是由多种效应叠加而成,是局部地壳均衡累加为整体地壳均衡的产物。剥蚀沉积、冰雪消长、地热梯度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气压变化、海平面变化、潮汐振荡、旱涝交替、水库蓄水量变化和大城市建设等微力累加作用不可忽视。沿海城市无限制的扩大,将带来地面沉降、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淡水危机等环境风险 。 我们的预测不幸得到证实: 13 层大楼如同被抽走底部的积木轰然倒塌, 2009 年 6 月 27 日 5 时 30 分 许,上海市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在建楼盘莲花河畔景苑工地发生楼体倒塌事故,造成 1 名工人死亡 。 在楼房倒塌之前,由在建楼群引发的重力均衡作用已经发生,倒塌楼房附近的 83 米 防汛墙严重损毁。据了解,倒塌的楼盘附近近期已出现了异常情况。就在倒塌事故发生前一天,即 6 月 26 日 ,莲花南路、罗秀路路口的淀浦河河道南侧防汛墙严重损坏。长约 83 米 的防汛墙严重损毁,整个防汛墙向外推出约 4 米 ,河床被抬起约 5 米 ,路面出现裂缝。水务部门对此表示,这与莲花河畔景苑工地的堆积泥土过多有关 。也就是说,莲花河畔景苑工地的堆积泥土过多,重力下沉作用推动附近地层向四周扩张,使整个防汛墙向外推出约 4 米 ,河床被抬起约 5 米 ,路面出现裂缝。这就像水中的货船一样,加载后吃水线上升,卸载后吃水线下降。这一现象表明,由楼群和堆积泥土引发的地壳均衡作用已经快速发生(一般情况下,均衡沉降是缓慢发生的),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不幸的是,施工管理层没有这方面的管理经验,只忙于防汛墙的抢修,忽视了楼群的安全,酿成了历史上少见的在建楼房倒塌事故。从 26 日起,这个水景楼盘便开始陷入了麻烦。河岸附近堆积了成山的渣土,前一天,邻近的淀浦河防汛墙出现了 70 余米塌方险情,可能溃坝,多台挖掘机正在连夜赶工,打算将小山一样的土方运走。 27 日清晨,闵行区淀浦河畔的莲花河畔景苑的工地上,工人还在忙着抢修前一天溃坝的防汛墙。 5 时 30 分左右,梅雨连绵,在巨响声中,一幢 13 层高的商品房轰然倒塌,瞬间埋葬了一名工人生命,也砸碎了百余名购房者在这里安家的梦想 。 楼房的重力下沉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受力均匀,楼房整体均匀下称,倾斜和倒塌事故就不会发生。此次倒塌事故的原因有三个:其一,楼盘靠近河流,含水高的泥土有较高的流动性。其二,在雨季,增大了地表泥土的含水量。其三,地下车库被挖空,属于卸载类型,受力后上升;堆积成山的渣土属于加载类型,受力后下降。堆积成山的渣土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挤压下层塑性泥土向四周扩张,首先导致整个防汛墙向外推出约 4 米 ,河床被抬起约 5 米 ,路面出现裂缝。次日导致大楼由北向南不均匀上升,由向南倾斜到向南倒塌。附近三栋大楼没有不均衡升沉作用,因而没有倒塌(见图 1 )。当然,这并不能排除地基有质量问题的可能性,但是不均衡升沉作用是主要原因。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忽视了塑性地层楼房建筑的重力均衡问题。   幸运逃生的施师傅告诉记者,当时他刚到 24 号、 25 号楼工地的地下车库,正准备开工,忽然看见地下的土直往上冒。 施师傅说,来自江苏的他,在这个工地做打钢筋工作已近一个月。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施师傅认为,这是房子要倒塌的迹象。整幢楼房慢慢地向南侧倾斜,玻璃窗一扇都没有碎。于是他和其他工人迅速往西边撤离 。这一现象证明了地下车库被挖空,属于卸载类型,受力后上升的推理。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 直面沿海投资过度的经济风险 ( 2004-2-10 ) .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2/10/878001.htm 2. 杨学祥 . 直面沿海投资过度的环境安全 ( 2004-2-17 ) .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2/17/926001.htm 3. 13 层大楼如同被抽走底部的积木轰然倒塌。 2009-6-28 4:18:41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146/userobject1ai176000.shtml 4. 异常: 83 米 防汛墙严重损毁 http://gz.house.sina.com.cn 2009 年 06 月 28 日 09:10 新快报。 http://gz.house.sina.com.cn/news/2009-06-28/09103853715.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2116 次阅读|5 个评论
地球科学原理之11 地幔浮力面理论
rock6783 2009-3-16 17:57
广东海洋大学 廖永岩 (电子信箱: rock6783@126.com ) 为了说明冰川的形成和消融为什么会造成地球的均衡调整,我们先来做一个木块浸水小实验。将一些不同形状、大小及比重的木块,放入一盆水中(见图 1 )。因为木块的比重比水小,木块将浮在水中。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定理),由于水对浸入水中部分的木块产生的浮力与木块的重量相等,不管木块的体积大小(只要不大于盆的水体),不管木块的比重大小(只要小于水的比重),不管木块的形状,也不管木块位于盆中水的什么高度,只要没有外力作用,最后,木块都会因为浮力作用,而停留在水面上。我们将这时的盆内水面,叫做浮力面(见图 1 , a, e )。 图 1. 木块浸水平衡实验 . A ,大比重木块; B ,普通比重木块; C ,小比重木块; D ,木块; E ,加在上面的小木块; F ,加在下面的小木块 . 不管木块是什么形状和大小,比重较大时,木块浸入水中的部分较多,比重较小时,木块浸入水中的部分较少 ( 见图 1 , a) 。 不管是什么形状、大小及比重的木块,若在水面下木块上增加一小块木块(浸入水中)(见图 1 , f ),由于增加的浮力大于增加的重力,则整个木块要相对浮力面上升,后又在浮力面处重新形成平衡(见图 1 , g );若我们在水面上木块上增加一小块木块 ( 见图 1 , c) ,由于浮力不变,而重力增加,木块将要相对浮力面下降,后又在浮力面处重新形成平衡(见图 1 , d )。我们将这种浮力面两侧的浮力和重力改变后又重新形成平衡的现象,叫做浮力面平衡(见图 1 )。 地球从外到内由地核、地幔和岩石圈构成 ( 见图 2) 。海洋岩石圈外是水和大气,大陆岩石圈外是大气。地幔部分可当成一种流体(见图 2 , B , C , D )。若把岩石圈看成是由很多个小块(岩石壳小块,将级成岩石圈的一部分称为岩石壳)组成,每个岩石壳小块都浮在比重较大的地幔流体上。不管岩石壳小块原来位于什么高度(距地心的距离),由于岩石壳小块的重力(包括岩石圈上的水和大气的重力)和地幔对浸入地幔中岩石壳部分产生的浮力相等,岩石壳小块和地幔最后会在上面的木块浸水实验中的浮力面处达到一种流体静力学平衡。我们将这个地幔和岩石壳形成的浮力面称作地幔浮力面(图 2 , F )。地幔浮力面是一个想象平面。因为,在实际的地球中,地幔外全部被岩石圈包围,是看不到这个地幔浮力面的。 假设不考虑月球及其它星球对地球的影响及自转因素的话,地球的地幔浮力面是一个圆球面。若考虑到地球的自转,过两极作一个切面,地球的地幔浮力面是以赤道为长轴,两极为短轴的椭圆。所以,地幔浮力面和大地水准面的形状相似,只是比大地水准面稍小,且位于地壳下方。 假设没有外力的影响,地幔处于流体静力学平衡状态。不管是大陆岩石壳或海洋岩石壳,岩石圈、水和大气的重量和地幔对其的浮力相等,都在地幔浮力面处保持平衡。根据上面的木块浮力实验可知:若在地幔浮力面下加一岩石壳(比地幔比重小)物质,整个岩石壳将上升;后又在地幔浮力面处重新形成平衡;若在地幔浮力面上加一岩石壳物质,岩石壳将下降,后又在地幔浮力面处重新形成平衡。我们将这种地幔浮力面两侧的浮力和重力改变后又重新形成平衡叫做地幔浮力面平衡。 图 2. 地球的内部结构 . A ,岩石圈; B ,软流圈; C ,部分上地幔; D ,下地幔; E ,地核; F ,地幔浮力面 . 根据地幔浮力面平衡原理,若某一处的岩石壳地幔浮力面下生出了多余的根,那它必须相对于地幔浮力面上升,也就是它必须长出相应的枝来。反过来,或某一岩石壳在地上长出了一定重量的多余 枝,由于它的重量增加,那它必须相对地幔浮力面下降,也就是说,它必须相应地长出根来。 从以上我们知道了冰川的形成和消融能造成地球均衡调整,那么,冰川形成为什么会有造海作用?什么叫做诱发地震?且听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下回预告 : 地球科学原理之 12 诱发地震及冰川形成时的造海作用 (注: 本地球科学原理系列,是根据廖永岩著,海洋出版社( 2007 年 5 月)出版的《地球科学原理》一书改编而来,转载者请署明出处,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 )
个人分类: 地球科学|5251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2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