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里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一段留学史:中法大学育英才
热度 1 gaoguanzhong 2019-6-9 17:30
0376 在中法大学雕像群留影,背景是中法大学校舍 0378 中法大学雕像群 0398 习主席在开幕时的亲笔题字 0397 ,1929年的 里昂中法大学合影。 0416 中法大学旧照片 0429 常书鸿, 戴望舒,虞炳烈 0430 常书鸿作品 0425 潘玉良,何然,郑大章 0422 潘玉良作品《男人女人》 。 0435 中法大学历届473人名单第一部分 0442 中法大学独立小馆,配备厨房和会客室 0444 罗马水道桥残迹 0448 西安参加2015 里昂灯光节 赠送的兵马俑复制品。 作者 高关中 ( 德国汉堡 )2019/6/5 5 月下旬欧华作协第13届双年会在法国里昂举行,麦胜梅会长在开幕词中提到,民国著名女作家苏雪林曾在里昂中法大学留学。这让我想起在中国留学史上颇有声誉的中法大学,勾起了寻访其旧址的愿望。 中法大学旧址在里昂城郊山丘 在里昂逗留的最后一天,预定晚上才乘车返德。何不利用白天的时间寻访该校旧址呢?可里昂像茫茫大海,到哪里去找?即使问当地人,也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历史遗址啊。说来也巧,顺手翻阅里昂旅游局的广告材料《富维耶山山径》时,其中一处景点,竟是“新中法学院”(英语:New Sino-French Institut)。材料说: “1921年成立的中法学院是里昂和中国友谊的象征。建立在里昂的这所学校,是中国近代在海外设立的唯一一所大学。1921年到1946年期间,一代杰出人才在这所学院接受教育。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里昂市长参议员热拉尔·科隆为新中法学院开幕。新中法学院是一个提升中国和里昂之间学术、经济、历史和文化交流水平的平台和中心。” 这里所说的中法学院正是我要寻找的中法大学啊,于是我根据文中所附地址2 rue Sœur-Bouvier在地图上寻找,原来富维耶山 (Fourvière)就是 里昂老城西边的那片山区,里昂圣母院和罗马露天剧场就在那一片。于是带着地图,多次询问,上上下下,曲曲折折,终于在里昂西南郊一片山丘上找到了新中法学院。主楼是一座百年前的灰色两层楼老建筑。位于一片大学宿舍区之中。所在地叫圣依雷内堡 ( Fort Saint-Irénée ) 背后有罗马水道桥遗迹。 接待人员告诉我,这里就是原中法大学的校址。现在称为新中法学院( Nouvel Institut Franco-Chinois ),但不再是学校,而是用作里昂-中国关系促进中心和里昂中法大学历史博物馆。这就为中法大学旧址赋予了新的生命,架起中法两国学术与文化交流的桥梁。展馆设在原中法大学主楼的一楼礼堂。2014年3月26日在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法国外长和里昂市长为新中法学院开幕。留言簿上留下了习主席的亲笔签字。 勤工俭学与中法大学 接待人员先为我播放了一部短片,接着我在馆内仔细参观,了解了中法大学的来龙去脉。 自1842年起,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中国国门被迫开放。西方先进、现代化的工业国和以农立国、不发达的中国之间的差距日益加深。中国的弱点在于传统教育的严重落后,以及无法随剧变的世界应变。在此情况下,到西方求学就成为一种必要。1872年,第一批30人的留学生在容闳的带领下抵达美国,随后又有人先后去了日本和欧洲,包括法国。 在法国留学的一大特点是勤工俭学。勤工俭学 宗旨是“勤以作工,俭以求学”,这一 运动使得一代中国学生,即使家境不富裕,也能够在法国学习。李石曾(1881-1973,河北高阳人)是勤工俭学运动的创始人。其父李鸿藻为同治、光绪两帝太傅。1902年李石曾随驻法公使孙宝琦来到法国,在蒙塔日( Montargis ,这也是后来邓小平等人工作过的地方 )学习农业三年,而后在巴黎大学和巴斯德学院先后学习化学和生物。1908年,他在巴黎西北郊加尔那哥伦比(La Garenne-Colombes,在上塞纳省)办了一家豆腐工厂。给中国来的30多位勤工俭学者提供工作。在晚间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们学习法文和科学知识。1911年李石曾回国参加辛亥革命,与蔡元培一起推动留法勤工俭学。后来建立了一些协会,安排勤工俭学者到法国工厂和学校,第一个组织是蔡元培发起的留法俭学会,1912年在北京成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的1920年,来法的勤工俭学者接近2000人。他们中间包括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李富春和聂荣臻。当时的想法是希望融入法国社会,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寻求“知识救国”的真理。但工厂的工作繁重、工资微薄,加上战后失业率高,使得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勤工俭学的道路难以为继。因此,一些留学生走上激进的道路。 一战结束后,中国代表提出停止向西方偿还“庚子赔款”的要求。并用退还的赔款作为中法合作的经费,在法国建一所专门培养中国学生的大学。这个设想得到里昂市长和大学校长的支持。1919年9月,李石曾和里昂大学校长会晤,为中法大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里昂素以欧洲丝都著称,被视为丝绸之路的西方终点。里昂工商会自19世纪便开始资助去中国的交流活动。1913年在里昂设置了大学中文教授职位,因此里昂各界对筹办中法大学非常支持,最后选定圣依雷内堡 作为校址。这里是古时的军事堡垒,旧式军营,1920年转让出来,安置 中法大学。这所大学由中法双方共同出资和管理, 大部分办学基金则由庚子赔款支付。 学校由“中法大学协会”管理,中方协会成员中就有“勤工俭学”运动的发起人蔡元培、李石曾,他们也正是里昂中法大学重要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中国国内则在北京利用庚款创办了中法大学(旧址在东皇城根北街甲20号)。1920年成立,校长蔡元培(1868-1940)。该校与里昂中法大学合作,选拔留法学员。蔡元培曾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了解并推崇法兰西文化及其教育体制,倡导留法勤工俭学。李石曾向法方提出建立中法大学的建议,就是蔡元培的原创。北京中法大学后来颇有发展,文理工医俱全,1950年奉命撤销,主体并入由解放区迁来的华北大学工学院,即今北京理工大学前身。这是后话,不提。 1921 年9月, 里昂中法大学迎接了首批学生。这些学生是在国内通过考试选拔的。中法大学有经费、有奖学金,当时吸引了众多在法的勤工俭学者, 他们中有很多人境况窘迫,渴望和从国内选拔的学生一样进入里昂中法大学学习。 但里大名额少,门槛高。 为争取平等入校的权利, 就在通过国内考试被录取的第一批学生即将抵达学校的时候,一批在法的勤工俭学人员涌入里昂,占领了中法大学校舍,要求入学,与警方发生冲突,结果104人被遣送回国,其中包括陈毅。这个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里大运动”。 圣依雷内堡具有大学校园的风貌:两栋男女生分开的宿舍,一个可以提供假日活动的大会议厅(礼堂),一间化学实验室,一座图书馆,一个俱乐部,一个餐厅,还有网球和篮球场。在学业上,某些补习课程,包括法语、历史、数学、化学等,就在圣依雷内城堡里传授,除了补习课程以外还有一些专题讲座。而本科的一些专业如医学、建筑学、文学等,需要到外面上课,分别在里昂或其他城市的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学院里进行。里昂人和中国学生融洽相处,一切进行顺利。校长为法国人,中国方面有褚民谊(副校长)、吴稚晖等具体参与学校管理。 中法大学为中国的现代化培养知识精英做出了贡献。二战后,法国面临重建难题,而中国处于国共内战,法中教育事业不再是被关注的中心,里昂中法大学最终于1946年停止招生。 培养栋梁材 在1921到1946年间,共有473位学生在中法大学注册居留,并在里昂的多所高等教育机构乃至外地高校进行学习。许多学子在归国之后,都成了中国科学界、知识界及文艺界的栋梁之材。馆中重点介绍了6位优秀学生。 常书鸿(1904-1994),油画大师。满族人,生于杭州,1928-1935年里大住宿生,在中法大学三年,也在里昂纺织工业学校学习纺织技术,在里昂美专学习绘画,1932年,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多次获奖。1936年重返中国,1942年接任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遗产——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五十年如一日,全力投入到敦煌佛教石窟壁画这份无价之宝的探讨、研究及保护工作中,为敦煌学奠基人之一。被誉为“敦煌保护神”。 戴望舒(1905-1950),诗人兼翻译家,杭州人,1933-1934年里大住宿生。选修文学专业。曾翻译许多西方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和诗歌。 虞炳烈(1895-1945),著名建筑师。1921-1930年里大住宿生,成为“第一位由法国政府颁发文凭的中国建筑师”,曾获法国国际建筑竞赛金牌。1933年回国,后担任中央大学建筑系主任。 潘玉良(1895-1977),美术大师。生于江苏,1913年嫁到安徽。她的童年极其不幸,1920年在丈夫潘赞化(曾留日)的支持下,决定赴法留学,并于1921年10月在里昂中法大学注册,成为首届学生之一。她在里昂国立美专上课,研究油画绘画技术,随后于1923年到巴黎,1925年前往意大利,开始投身于绘画及雕塑艺术,并于1926年在罗马荣获国际艺术展览金奖。1928年返回中国后,潘玉良任教于上海美专及南京中央大学。因为作品在中国不受到欣赏。失望之余,1938年潘玉良决定再度返回法国,直到逝世。潘玉良作为受教于西方的中国画家、雕塑家,受到法国艺术影响很深,其艺术风格介于两种文化之间。堪称双重文化的结晶,被誉为“一代画魂”。电视剧《画魂》演的就是潘玉良的传奇人生故事。她的4000余件作品,已运回中国,如今保存在安徽省博物馆。 何然(1902-1966,又名何乃民),汽车专家。在唐山工业技术学院交通专业取得优异学业成绩后,于1921年免考赴法留学,就读于里昂中法大学。他在里昂中央学院汽车机械系学习,并在里昂大学学习数学,在法留学期间,曾在众多著名的汽车厂实习。回国后,在南京全身心投入到技术培训的教学工作中。他在推动汽车工业真正国有化和全国范围的公路运输系统发展两方面不遗余力。由于文革冲击,不幸去世。 郑大章(1904-1941),化学家。安徽合肥人。1927-1934年里大住宿生。1920年秋,他从北京高师附中毕业,便赴法留学。1922年以第一名会考成绩进入巴黎大学理学院,并获学士学位。1927年成为中法大学奖学金生。1930年进入居里夫人主持的巴黎镭研究所居里实验室,在居里夫人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居里夫人的第一位中国研究生。1934年回国,建立了中国镭学研究所,成为中国放射化学的奠基人。可惜英年早逝。 博物馆门前竖立着中法大学代表人物雕像群,这是里昂的友好城市广州赠送的礼物。一排雕像共十人。中间两位是蔡元培和李石曾,即中法大学的创建者。其右为张若名,沈炼之,郑大章,戴望舒。左起依次为郭麟阁,常书鸿,林克明,姚碧澄。这8位是中法大学培养的中国知识界精英代表。对照中法大学代表人物雕像群,这里再介绍几位佼佼者。 张若名(1902-1958),女,著名法国文学专家,河北清苑人,1921年入里昂大学,1930年获博士学位。1931年回国,任北平中法大学教授。1948年起任云南大学教授。1957年被划为右派,次年自尽,后被平反。 沈炼之(1904-1992),著名历史学家,浙江温州人,1928年赴法留学,1933年获里昂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长期从事法国史教学、翻译工作。为中国法国史学会创建人之一。 郭麟阁(1904-1984),著名法国文学专家,河南西平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中法大学校,同年前往法国,在里昂大学学习比较文学,193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多家高校任教,为北大教授。 林克明(1901-1999),现代建筑界教育先驱,广东东莞人。1922-1926年在里昂建筑工程学院学习。1928年回广州,以主持中山纪念堂和广州市政府的建设工程而闻名。他设计创作的近百项作品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风格。 姚碧澄(1905-1966),著名医生。广东梅州人。1926年起在里昂大学医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1936年回国,在广州任教从医,1958年创办广州医学院。文革中受迫害致死。 博物馆内给出了全部留学生共473人(包括52名女生)的名单。其中,绝大多数都成为各界精英。涉及专业范围很广,包括理工类、医学、农业、商贸、文学、美术、音乐等。1/4的学生获得博士学位。 就拿苏雪林(曾用名苏梅)来说吧。她是祖籍安徽太平,1897年生于浙江瑞安。小时念私塾,博览群书。林琴南的翻译小说,如《茶花女遗事》,激发了她最早的创作欲望。17岁就以故乡一个童养媳的故事为题材,写下第一篇小说。1914年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后在附小任教。1918年报考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当旁听生,和她一起旁听的还有女作家黄庐隐,后来两人都改为正式生。那时系里常请胡适、周作人等人任课,因而深受新文化思潮的影响。1921年苏雪林考入中法大学,后又进入里昂国立艺术学院学西画,1925年因母病辍学回国。曾任教东吴、武汉大学,讲授“新文学”课程。她回国后写出第一部长篇小说《棘心》,描写一个饱受“五四”思潮影响,最后皈依天主教的女子杜醒秋的故事。这是她的成名作,有着自传的影子。除小说外,还出版了《唐诗概论》、《辽金元文学》、《南明英烈传》、《中国传统文化与天主教》等书。1950年苏雪林从香港到法国,专门研究神话。1952年到台湾,先后在台师大和台南成功大学任教。退休后写出《屈赋新探》。一生作品约三四十种。曾与冰心、丁玲、冯沅君、凌叔华并称上世纪30年代“中国五大女作家”。1999年苏雪林在台南去世。享年102岁。 几十年时光流水般逝去,里昂中法大学的红瓦黄墙的四层宿舍楼已成为本地大学生的住宿地,还有一栋米黄色两层楼房的花岗石拱形门楣上仍用两种文字刻着“中法大学”( Institut franco-chinois )几个金色大字,这是两国人民早期文化交流的见证。
个人分类: 百科杂谈|1297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丽的法国大都会——里昂(Lyon)
热度 3 gaoguanzhong 2019-5-27 12:53
0829 大广场的路易十四塑像 0831 圣母院和大教堂 0863 金碧辉煌圣母院 0836 高等法院 高关中(德国汉堡) 2019/5/26 欧华作协第 13 届年会在里昂举行,下面介绍一下这座大城市。 里昂坐落在首都巴黎东南 460 公里处,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索恩河与罗讷河在这里交汇。市内有许多多姿多彩的古代建筑及雄伟壮观的教堂,现代化的楼群也不断拔地而起。近年来,里昂在工商、交通和科教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包括郊区在内,人口已达 126 万,成为法国仅次于巴黎的第二大都市区和经济文化中心,在国际上也享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欧 洲 丝 都 就名气来讲,里昂似乎不如巴黎响亮。但是如果你问真正的里昂人,他可不一定赞同。这倒不是基于一种自负,了解法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里昂的资格比巴黎老得多。两千年前,巴黎还是城岛上的小村镇时,里昂已是罗马帝国治下的高卢首府。那时修建的半圆形露天剧场就能容纳了一万多人,城市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尤其是 16 世纪以来的里昂丝织业,更是让法国在整个欧洲市场上出足了风头。 中世纪时,中国的养蚕技术通过“丝绸之路”,辗转传入欧洲。早在 15 世纪,位居水陆要津的里昂就已开始转销来自他国的丝绸。 1536 年,里昂引进意大利织匠办起作坊,从此丝织业在里昂落地生根。喜爱丝绸的法王弗朗斯瓦一世下诏鼓励丝织,机户免交赋税,免服兵役。不几年,里昂便有上万具织机同时运转,那真是家家纺丝,户户织布了,城北的克鲁瓦鲁斯( Croix Rousse )山坡成为丝绸织工聚集的重镇。这些织工世代从事丝绸纺织,以自己的精湛技艺制造各种色彩艳丽的丝绸,妆点了无数的欧洲宫室和珍宝馆。在“丝绸织工之家”( Maison des Canuts )里,游客可以亲眼目睹人们用古老的木制织绸机,织造传统的绸缎。织机旁边,同往昔一样,依然有一人站着帮助理丝。 1804 年,里昂出生的发明家雅卡尔发明了能完成全部编织动作的提花织机,一下子使工效提高了 5 倍,从此,里昂丝织业迈入新的阶段,数量品质冠于全欧。里昂成为深获各地买家赞赏的“欧洲丝都”。 丝绸为里昂带来了财富和声誉,为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本地的丝织业发展史,里昂开设有丝绸博物馆( Mus é e des Tissus )。 今天,里昂依然是世界高级丝绸的重要产地。人造丝和化纤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带动了整个纺织业的发展。法国纺织研究院在这里设有分院,从事丝绸等方面的研究。传统丝织业同现代科技相结合,放出了新的异彩,一些纺织厂提高了丝绸的生产质量,为高级时装提供原料,另一些纺织厂则研究发展生产航天用的特制纤维材料。 纺织业需要印染技术,需要各种合成纤维,因而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里昂已成为法国化工中心之一,人造丝产量居全国首位。机械和冶金工业最初也是在纺织业推动下兴旺起来的,如今已成为里昂第一大工业部门。里昂在合理改造与发展传统工业的同时也大力发展新技术产业,如核能、合成材料、信息、电子、生物工程等。在里昂周围有好几座核电站,这里的核燃料加工与生产也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 4 月中旬,里昂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国际博览会( Faire internationale )。 里昂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适中的地理位置与四通八达的交通。这座城市扼巴黎到地中海沿岸的主要通路,并可东到瑞士、意大利,南下西班牙,拥有高速公路、电气化铁路和内河航道,因而是法国东南部运输网的中枢。 最方便的交通工具莫过于高速火车( TGV ),因为它班次多,速度快,能够直接到达市中心。自从 1981 年欧洲第一条高速铁路在巴黎和里昂之间通车后,航空公司的生意便遇到严重挑战。乘飞机的旅客除花掉飞行时间外,还要往返两端的机场。算起来便不如乘 2 个小时的高速火车。 市 区 漫 游 里昂市行政辖区面积为 49 平方公里,人口 42 万。宽阔清澈的罗讷河和索恩河缓缓流经市区,将里昂一分为三。其中两河之间长 5 公里,宽 0.6 公里的半岛( Presqu'le )是城市的核心,繁荣的商业区。索恩河右岸为老城,罗讷河左岸则是新城。市内建筑多红瓦屋顶,十分美丽。现在,让我们从半岛上的佩拉什火车站( Care de Perrache )开始里昂之旅吧! 走下高速火车,来到月台上方的新型车站,经过满是商店的长廊,再乘自动扶梯而下,便到了花香扑鼻、绿草如茵的站前广场。朝北步入辟为步行街的繁华雨果大街,前行 l 公里路,就到了市中心的贝拉克广场( Place Bellecour )。这个广场是欧洲有名的大广场,长 300 米,宽 200 米,中央竖立着路易十四的骑马雕像,非常威武。广场周围尽是 19 世纪初建造的四五层楼房,花店、咖啡座、餐馆林立,是市民的最佳休憩场所。广场东南面坐落着装饰艺术博物馆( Mus é e des Arts d é coratifs ),藏品种类繁多,相当精采。 从广场北去,沿着闹市区的共和国大街前行,一路上游人如织,商店林立,街的尽头便是市政厅( Htel de Ville ),它可以说是法国最美的建筑物之一,始建于 17 世纪中叶。围着中庭的是 3 层的拱门建筑和大约 50 米高的钟楼,形式非常优美,市政厅西临沃土广场( Place des Terreaux ),它由罗马时代的旧河道填土而成,因而得名。广场中央有一大喷水池,池中女神驾驭四匹烈马战车飞奔的塑像栩栩如生,是游客摄影的最佳题材。广场南侧的圣皮埃尔宫,原是修道院,现已辟为里昂美术馆( Mus é e des Beaux-Arts ),展品从古希腊的雕塑到近世的画作,洋洋大观,使人目不暇接,被誉为“小卢浮宫”。 沃土广场堪称里昂心脏,继续北上便是前面提到的丝织业中心克鲁瓦鲁斯。西去过索恩河,里昂老城( Vieux Lyon )则映入眼帘。这片旧街区保存着许多 15 到 17 世纪的古色苍然旧宅居,橙红色调鲜艳醒目。沿着狭窄的街巷信步走去,几百年前的建筑物和这一带凝重的空气混合起来,令人感受到浓厚的古老气氛,仿佛置身于中世纪。许多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及古典式的房屋彼此相连,使人感到时代变迁下,里昂久远的历史传统。 徘徊旧街区,在索恩河畔可以看到斑剥古老的圣让首席大教堂( Primatiale St-Jean ),这座教堂并不算特别宏伟,但却以资格老、地位高著称,它已有近千年历史,兼具罗曼和哥特式风格。据说,里昂大主教享有首席大主教的地位,因而他的座堂冠以首席大教堂的名称。这里曾目睹过教皇约翰二十二世加冕的典礼,也曾欢庆过法王亨利四世与王后玛丽·德·美第奇的盛大婚典。这些都是当地市民至今仍津津乐道的历史事件和荣耀。 抬头遥望大教堂西边的富尔维耶尔山丘,那里高耸着一座被视为里昂标志的圣母院( Basilique Notre-Dame ),可利用登山缆车抵达,或沿陡峭斜坡步行上山。这座教堂建于 19 世纪,外观由拜占庭和中世纪风格融合而成,以大理石装饰,玻璃窗闪耀着五彩斑斓的花纹,内有精美的镶嵌画和壁画。右边相连的圣母礼拜堂塔顶上,马利亚塑像亭亭玉立,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站在教堂左侧的平台上,可俯瞰里昂景色,那一望无际的红瓦屋顶,恰似一片红云,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圣母院南边不远,便是高卢一罗马文化博物馆( Mus é e de la Civilisation gallo-romaine ),它依山势而建,极富创造力,充满巧思的设计。入口处设在五楼,每经一朝代,便下一层楼。一路蜿蜒下来,便走过了历史的长河。镇馆之宝是 1528 年发现的克劳狄青铜板,上面铭刻着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公元 48 年在元老院的演说。还可以欣赏到许多艺术品,例如战车车轮或青铜海神塑像。从窗户望出去是两座罗马露天剧场,恰似中国园林的借景手法,使人恍如置身于罗马时代。两千年前的里昂即以这一大一小两座剧场为中心,周围有城墙围绕,是一座山丘上的都市。气吞山河的凯撒大帝就是以这里作为征服高卢的基地。现在附近街道已无当时的景况,只能在罗马剧场遗迹上缅怀过去的光荣。 罗讷河以东的新城则是另一番景象。高耸的摩天大楼,笔直的宽阔大道与老城旧市街形成强烈的对照。这一带为大学、公园、政府机关和高级住宅区。里昂的另一座高速火车站 Part-Dieu 就在新城的中央。 发 明 创 造 之 乡 里昂历史上出过许多发明家、科学家。除了前面提到的纺织机械发明家雅卡尔外,还有出生在里昂附近一个造纸业家庭的蒙哥尔费兄弟,他们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热空气气球。 1783 年,他们在南郊昂纳内镇广场上,表演了这一“浮空器”,轰动了法国。同年,他们在凡尔赛广场,当着路易十六和 3 万多观众的面,成功地用汽球把活的羊、鸭和鸡送上了天空。不久,热气球又载入升空,飘行 25 分钟,平安降落在距起飞地 8.9 公里的地方。弟兄俩后来都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并作为人类航空事业的先驱而被载入史册。 几乎与两兄弟同时,另一位里昂人茹弗鲁瓦潜心于轮船研究。 1783 年,他驾驶着 180 吨的自造“火船”( Pyrosc-aphe )逆水上行索恩河,首次使用了推进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机动船。 20 多年后,美国富尔顿才发明了蒸汽客轮。 里昂还是缝纫机发明家蒂莫尼耶的故乡。他于 1829 年发明的缝纫机是世界上最早成批制造的缝纫机。怕被砸掉饭碗的手缝工人多次冲击蒂莫尼耶的家,捣毁缝纫机,但他并屈服,继续改进。今天,缝纫机已走进千家万户,被誉为“继犁之后造福人类的工具”。为了表彰蒂莫尼耶的功绩,人们在里昂为他建立了纪念碑。 物理学家安培也是里昂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 12 岁已掌握了高等数学知识。他在电磁作用的研究中,发现不少重要原理,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还发明了电流计。为了纪念这位科学家在电学上的杰出贡献,人们把电流的单位定名为安培,这是每一个中学生都知道的。里昂人对这位物理学家倍感自豪,特意把雨果大街上的一个广场命名为安培广场,还竖起了他的铜像。 1870 年,卢米埃尔兄弟随父母从贝桑松迁到里昂,长大后便在其父开设的小工场制造照相用的干底板,就这样兄弟俩开始了他们的事业,孜孜不倦地发明创造,终于为我们这个世界增添了一门新的艺术——电影。 1895 年 3 月 19 日,他们在里昂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卢米埃尔的工厂大门》,此后《婴儿午餐》、《孩童争斗》、《水浇园丁》等影片相继问世。同年 12 月 28 日,他们在巴黎首次公映了这些影片,从此,电影成为观众的朋友,进人了亿万人们的生活。为了纪念这两位电影事业的开创者,人们把他们的里昂故居辟为纪念馆( lnstitut Lumi è re ),这条街也因此被命名为“第一部电影街”( Rue du ler Film )。 今天里昂是巴黎之外最重要的教育中心,培养人材的潜力更加雄厚。现有大学 3 所(里昂第一、二、三大学),学生 7 万人,还有十几所专科学院,负责培养各类专门人材。 说到大学,还应当提一下里昂中法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代表提出归还庚子赔款的要求。有人认为可以用这笔钱在法国建一所专门培养中国学生的大学。这个设想得到里昂市长和大学校长的支持,最后经多方募款,办起了中法大学, 1921 年开始招生。这个大学在艰苦的条件下生存了 20 多年,先后培养了 470 多名中国学生(包括很多留法勤工俭学者),其中涌现出一大批人材。几十年流水般逝去,里昂中法大学原址现在已成为本地大学生的住宿地,但其中一栋楼房的花岗石拱形门楣上仍用两种文字刻着“中法大学”几个白色大字,这是两国人民早期文化交流的见证。
个人分类: 世界各地|6543 次阅读|8 个评论
法国留学的那些事儿——学校行政服务篇
lhqspringlet 2018-10-18 15:51
法国大学行政服务给我最大的三点感受是:专业化、流程化和服务意识 。 首先是行政管理人员具有非常专业化的服务技能水平 。 GATE 有一个图书管理员叫 Nelly Wirth ,在第一次见面时她让我发邮件提供我所研究的三四个关键词,而在后面几乎每周我会收到至少三四封邮件跟我主题相关的最新研究论文!她可不是只服务我一人,而是为整个研究中心近一百来位老师和博士研究生提供这样的文献服务,让大家可以更集中精力把时间花在研究工作上而非文献搜索上。能够提供这么多的文献检索和文献服务,没有专业化的文献管理能力是很难想像和很难胜任的。 GATE 有一个助理工程师 Philippe Fortin ,负责研究中心的网络和电脑设备。他给我电脑安装设置可以连接上研究中心打印机服务的功能。我电脑完全是中文的,可人家操作起来竟然没有任何障碍。我很好奇问他是否是懂得中文,他说不懂中文。那他是怎样做到的呢?他说靠直觉猜,文字虽然不同但是很多功能操作是相通的。技术水平到了极致之后竟然可以完全突破或无视文字障碍!这让我肃然起敬!相比来看,感觉国内大学一部分行政服务人员,年龄越大反而显得越圆滑、越油腻或越官僚。 其次,行政服务已经形成明确和规范的流程化指引。 我报到的时候,是由中心秘书 Taï Dao 负责注册。他先打印出来两张表格,表格上面列示了整个注册过程需要见哪些人,哪些人交代什么事情,每个人见面交谈后在表格上签名并写上相应日期。然后由他带着我去客串各个科室,分别到各个行政服务科室见各个老师并简要介绍来访人员。整个流程下来差不多一小时左右时间,但是这一个小时左右时间内可以让我大体上知道哪几个老师负责哪些业务,有什么问题应该找哪个老师。后面来访学的人员也是这样一个操作流程。反观国内大学行政服务,很多工作基本上还没有实行流程化管理。华师让我觉得已经明确流程化的有两块,一个是职称评聘,另一个是出国访学。但是新进人员报到注册,这个本来可以流程化的环节是缺失的。在我印象当中,报到注册有这流程化操作的是汕头大学。缺乏流程化指引会容易出现一些遗漏事项,本可以节省不少时间结果却让老师费了好大劲甚至好长时间才弄明白。比如,我到华师已经过了三四个月之后,才从一个刚认识的博士后口中得知原来学院老师可以中午在学院免费定午餐。而我也听说,有个老师工作一两年了,才知道原来学校有一个签到功能,工作日可以签一下到领二十多块钱的交通和工作补贴。而只有四处打知之后,才知道原来采购设备应该找谁、如何办理采购手续。这些信息对于知道的行政人员来说,已经习以为常,所以也很容易遗忘,但是对于刚来的人来说,如果能够流程化的话无疑可以大大地节省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重复了多年都已经可以做成流程化指引的东西,为什么就一直没有人愿意花时间做出来呢? 最后,法国学校行政突显服务意识而非管理控制意识。 从弹性的学术会议报到注册时间、弹性的毕业时间和答辩安排,以及博士研究生中所享受的办公和行政服务等各方面来看,法国学校行政服务所突显的是服务意识,而非管理控制意识。以 seminar 为例,法国这边是你感兴趣的研讨会你可以去听,这是个人意志自由选择的结果。对于博士研究生没有签到规定,对于硕士研究生,我所了解到的是有些 seminar 会签到,不过若没签到会怎样呢?听说好像也没啥事。而在国内呢?学生听讲座是需要打卡的,规定每个研究生两年内必须听够十来次讲座,才能够修足一两个学分,才能毕业。这样的管理控制的结果是,会议场上人头挤挤,主讲人看起来很兴奋,邀请人看起来很有面子,可是你能够控制别人的身体却控制不了别人的心!会议上的人讲得天花乱坠,而会议下的人可能已经昏昏欲睡。更有甚者,我曾见过一些学生在下面看注会、做题、看小说或者刷手机,这些到会者的主要目的就为了盖个章。有一些学生还专门到会议结束时匆匆忙忙赶来混个章,确实让人哭笑不得。另外,以到访人员为例,法国主要是由中心秘书或主任带着你把你介绍给中心各位老师和博士生。而在国内呢?办公室主任忙得一塌糊涂,那有那么多闲功夫来做这种引荐工作。唯一可能让办公室主任做这事的,要么上面领导打招呼,要么是非常特殊的私人熟络关系。而若得到办公室主任引见加持,其它行政服务人员或一些老师很可能会刮目相看。按国内操作套路的话,引见新来人员很可能是这样一番场景:主任或院办先发个通知,要求哪些科室或者什么 XX 级别以上的人在哪个时间段到哪个会议室开会,然后同时借助这样一个会议机会,顺便介绍这个来访或者新报到人员,这从行政工作来看确实是方便了管理,可是却是以牺牲教学科研人员时间为代价,大量时间被无谓地耗费在本可节约的会议时间上。 :连洪泉,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经济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法国经济理论和分析中心 (CNRS-GATE) 访问学者。 本文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它是留学汇报的一部分,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借此机会向创造访学条件和提供访学工作便利的国家留学基金委、广州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华南师范大学和法国经济理论和分析中心( GATE Lyon Saint-Etienne , CNRS-University of Lyon )致敬!特别感谢法国经济理论和分析中心 Marie Claire Villeval 教授的邀请,也特别鸣谢五大机构相关老师和工作人员,他们分别是华南师范大学师资科的文媛媛老师、广留服的程老师、梁老师、黄老师和简老师、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的王春桥老师、法国经济理论和分析中心主任 Sonia Paty 教授、留学接待秘书 Yamina Mansouri 、中心秘书 Taï Dao 、助理工程师 Philippe Fortin 、图书管理员 Nelly Wirth ,也感谢在法国留学提供帮助的赵柘锦博士、刘惕若博士和尹相楠博士。在此向特别鸣谢为我提供访学申请帮助和建议的各位老师,他们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周业安教授、代志新博士、宋扬教授、郑新业教授,南京财经大学的黄珊珊博士,浙江大学的陈叶烽副教授,荷兰蒂尔堡大学的刘曼微博士,以及华南师范大学的梅虎教授、林勇教授、李萍副教授、董佺副教授和罗艺旸副研究员等。
个人分类: 留学心得|3664 次阅读|0 个评论
法国留学的那些事儿——研究生毕业管理篇
热度 5 lhqspringlet 2018-10-8 15:33
在这段时间里,我也有幸参加了一次博士生论文答辩。经过交流,发现法国博士毕业论文答辩与国内可能有三点明显不同: 第一,国内的论文答辩是刚性的 ,有固定的时间点和时间段; 法国博士论文答辩则是弹性的 ,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换句话说,国内博士论文答辩,要么固定在五六月份,要么是大约在冬季,一年能够有两个时间段给你选就应该知足了,有些还只有一个,错过了再等下一年下一批毕业吧。而法国呢,原则上一年的任意时间都可以成为答辩时间。刚性答辩,必须集中时间解决一大批学生答辩问题,每个老师都很忙,每个学生答辩时间都很有限。弹性答辩时间,每人答辩时间较长。这一次参加答辩的一个学生就花了两个小时。 第二,国内毕业有着很强的仪式感,而法国毕业没有仪式感。 国内往往会有大型的毕业典礼、穿学士服、戴学士帽、拔穗、拍照,领导讲话、教师代表讲话、学生代表讲话,领导亲切地握手、祝福并合影留念,整个过程十足的仪式感,领导很有存在感,学生很有幸福感,家长也有成就感,导师有欣慰感。在法国,答辩通过就已经宣告你可以毕业了,没有专门的毕业典礼仪式。因此在这场毕业礼当中,互动和可能的仪式感可能仅仅存在于那场答辩的答辩委员会和毕业学生之间,毕业学校和领导角色在这场毕业礼中是淡化的。 第三,法国全面落实导师负责制,学生能否毕业主要决定权在导师手里;而国内实行导师负责 + 委员会决定制度,学生能否毕业的最终决定权在委员会手里。 法国导师对于你所提交的毕业论文会把关,会提很多修改意见,最后认为你合格了,才会同意让你进入匿审阶段。由学生把论文邮递给导师指定的两位教授,由两位教授提供相应意见让你在答辩之前再进行修改。与国内的匿审不一样,这是明审了,更多是对学生论文的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会走相应的行政手续进入毕业答辩的一整套流程。确定了时间、地点和答辩委员会之后,学生就开始答辩吧。答辩地点由导师指定,学院协调安排,可以不在自己学院或学校。这次研究的一个博士生答辩,并不是在 GATE ,也不是在里昂二大,而是放在里昂高等师范学校里面( ENS de Lyon )。最终的这个答辩环节,更多是一种毕业典礼的仪式感,还没有听说在这个环节还被卡掉的。而国内呢,导师同意学生参加答辩只是其中一环,最终学生论文能否通过并顺利毕业,还要取决于五个专家的匿名评审意见,以及最终的答辩委员会甚至学术委员会,这就有点像玩游戏里面的打通关了。导师同意答辩只是第一关。人大博士毕业五个匿名评审意见至少三四个正面意见同意答辩;有些学校可能只送两个匿审专家,要求两个匿名评审意见均需要正面才同意答辩,这是第二关。答辩委员会是第三关,有时甚至还有学院和学校的学术委员会作为第四关。四个关卡当中,可能被卡掉或延迟毕业的在第二关和第三关,但最终决定权大多数是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构成一般是由导师推荐,五个教授或专家临时组成答辩委员会,在听了学生答辩之后投票决定,只要不是表现太差一般都应该能过,当然有些时候也取决于委员会构成里的不同教授风格。完全导师负责制会强化导师个人的学术声誉和成就感,而答辩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负责制呢?更多是强调和突显答辩委员会主席或者学术委员会主席的权威和话语权,在领导指引下的多人负责制有些时候也代表着出问题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规避责任。国内现在也越来越意识到这种制度安排的弊端,试图通过强化答辩会议记录的重要性和记录每个委员的投票意见来对钩和追责后面可能出现的学生论文问题。 看似层层把关严格无比,其制度安排背后潜在的悖论是:在不能完全信任亲自指导学生三四年和熟读该论文的博士导师的同时,却又把希望寄托在可能只花一两天时间或者一两个小时看学生论文的其他教授身上。 :连洪泉,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经济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法国经济理论和分析中心 (CNRS-GATE) 访问学者。 本文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它是留学汇报的一部分,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借此机会向创造访学条件和提供访学工作便利的国家留学基金委、广州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华南师范大学和法国经济理论和分析中心( GATE Lyon Saint-Etienne , CNRS-University of Lyon )致敬!特别感谢法国经济理论和分析中心 Marie Claire Villeval 教授的邀请,也特别鸣谢五大机构相关老师和工作人员,他们分别是华南师范大学师资科的文媛媛老师、广留服的程老师、梁老师、黄老师和简老师、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的王春桥老师、法国经济理论和分析中心主任 Sonia Paty 教授、留学接待秘书 Yamina Mansouri 、中心秘书 Taï Dao 、助理工程师 Philippe Fortin 、图书管理员 Nelly Wirth ,也感谢在法国留学提供帮助的赵柘锦博士、刘惕若博士和尹相楠博士。在此向特别鸣谢为我提供访学申请帮助和建议的各位老师,他们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周业安教授、代志新博士、宋扬教授、郑新业教授,南京财经大学的黄珊珊博士,浙江大学的陈叶烽副教授,荷兰蒂尔堡大学的刘曼微博士,以及华南师范大学的梅虎教授、林勇教授、李萍副教授、董佺副教授和罗艺旸副研究员等。
个人分类: 留学心得|11546 次阅读|13 个评论
法国发明创造之乡 欧洲丝都——里昂
热度 1 gaoguanzhong 2018-7-2 23:40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18/6/25 里昂(Lyon)坐落在首都巴黎东南460公里处,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索恩河与罗讷河在这里交汇。市内有许多多姿多彩的古代建筑及雄伟壮观的教堂,现代化的楼群也不断拔地而起。近年来,里昂在工商、交通和科教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包括郊区在内,人口已达126万,成为法国仅次于巴黎的第二大都市区和经济文化中心,在国际上也享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欧 洲 丝 都 就名气来讲,里昂似乎不如巴黎响亮。但是如果你问真正的里昂人,他可不一定赞同。这倒不是基于一种自负,了解法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里昂的资格比巴黎老得多。两千年前,巴黎还是城岛上的小村镇时,里昂已是罗马帝国治下的高卢首府。那时修建的半圆形露天剧场就能容纳了一万多人,城市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尤其是16世纪以来的里昂丝织业,更是让法国在整个欧洲市场上出足了风头。 中世纪时,中国的养蚕技术通过“丝绸之路”,辗转传入欧洲。早在15世纪,位居水陆要津的里昂就已开始转销来自他国的丝绸。1536年,里昂引进意大利织匠办起作坊,从此丝织业在里昂落地生根。喜爱丝绸的法王弗朗斯瓦一世下诏鼓励丝织,机户免交赋税,免服兵役。不几年,里昂便有上万具织机同时运转,那真是家家纺丝,户户织布了,城北的克鲁瓦鲁斯(Croix Rousse)山坡成为丝绸织工聚集的重镇。这些织工世代从事丝绸纺织,以自己的精湛技艺制造各种色彩艳丽的丝绸,妆点了无数的欧洲宫室和珍宝馆。在“丝绸织工之家”(Maison des Canuts)里,游客可以亲眼目睹人们用古老的木制织绸机,织造传统的绸缎。织机旁边,同往昔一样,依然有一人站着帮助理丝。 1804 年,里昂出生的发明家雅卡尔发明了能完成全部编织动作的提花织机,一下子使工效提高了5倍,从此,里昂丝织业迈入新的阶段,数量品质冠于全欧。里昂成为深获各地买家赞赏的“欧洲丝都”。 丝绸为里昂带来了财富和声誉,为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本地的丝织业发展史,里昂把昔日的市政府建筑辟为丝绸博物馆(Musée des Tissus),一进入馆内,一种属于丝的辉煌光泽立刻映入眼帘。这里有路易十六的王后用过的布帘,它是用116种色彩的丝线细织成的,还有拿破仑皇后所用的壁布,高雅精美之处,使你不得不同意,丝向来具有皇族的气息。不过馆内的另一边,同时也收藏了法国大革命前一般人的服饰,从鞋子、帽子到衣服,都说明人类对于丝织品的爱好,是不分贵族和平民的。馆内还有一些历史文物,生动地反映了1831和1834年里昂纺织工人两次反抗压迫的武装起义。 今天,里昂依然是世界高级丝绸的重要产地。人造丝和化纤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带动了整个纺织业的发展。法国纺织研究院在这里设有分院,从事丝绸等方面的研究。传统丝织业同现代科技相结合,放出了新的异彩,一些纺织厂提高了丝绸的生产质量,为高级时装提供原料,另一些纺织厂则研究发展生产航天用的特制纤维材料。 纺织业需要印染技术,需要各种合成纤维,因而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里昂已成为法国化工中心之一,人造丝产量居全国首位。南郊建有加工能力上千万吨的费赞炼油厂。法国最大的化工企业罗讷一普朗克拥有8万多职工,其总部现设在巴黎,但它是1801年在里昂起家的,最初为一家染色工厂。 机械和冶金工业最初也是在纺织业推动下兴旺起来的,如今已成为里昂第一大工业部门,雷诺公司在东南郊韦尼雪设有万人大厂,专门生产载重汽车。 里昂在合理改造与发展传统工业的同时也大力发展新技术产业,如核能、合成材料、信息、电子、生物工程等。在里昂周围有好几座核电站,这里的核燃料加工与生产也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4月中旬,里昂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国际博览会(Faire internationale),这个博览会的历史比里昂丝织业还要悠久。早在1420年,里昂就第一次摆开货摊,广招天下客商,进行交易。 现在,里昂仅次于巴黎,是法国第二大博览会中心,每年一度的国际博览会吸引三四十万人参观。 市 区 漫 游 里昂市行政辖区面积为49平方公里,人口42万。宽阔清澈的罗讷河和索恩河缓缓流经市区,将里昂一分为三。其中两河之间长5公里,宽0.6公里的半岛(Presqu'le)是城市的核心,繁荣的商业区。索恩河右岸为老城,罗讷河左岸则是新城。市内建筑多红瓦屋顶,十分美丽。现在,让我们从半岛上的佩拉什火车站(Care de Perrache)开始里昂之旅吧! 走下高速火车,来到月台上方的新型车站,经过满是商店的长廊,再乘自动扶梯而下,便到了花香扑鼻、绿草如茵的站前广场。朝北步入辟为步行街的繁华雨果大街,前行l公里路,就到了市中心的贝拉克广场(Place Bellecour)。这个广场是欧洲有名的大广场,长300米,宽200米,中央竖立着路易十四的骑马雕像,非常威武。广场周围尽是19世纪初建造的四五层楼房,花店、咖啡座、餐馆林立,是市民的最佳休憩场所。广场东南面坐落着装饰艺术博物馆(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藏品种类繁多,相当精采。 从广场北去,沿着闹市区的共和国大街前行,一路上游人如织,商店林立,街的尽头便是市政厅(Htel de Ville),它可以说是法国最美的建筑物之一,始建于17世纪中叶。围着中庭的是3层的拱门建筑和大约50米高的钟楼,形式非常优美,市政厅西临沃土广场(Place des Terreaux),它由罗马时代的旧河道填土而成,因而得名。广场中央有一大喷水池,池中女神驾驭四匹烈马战车飞奔的塑像栩栩如生,是游客摄影的最佳题材。广场南侧的圣皮埃尔宫,原是修道院,现已辟为里昂美术馆(Musée des Beaux-Arts),展品从古希腊的雕塑到近世的画作,洋洋大观,使人目不暇接,被誉为“小卢浮宫”。 沃土广场堪称里昂心脏,继续北上便是前面提到的丝织业中心克鲁瓦鲁斯。西去过索恩河,里昂老城(Vieux Lyon)则映入眼帘。这片旧街区保存着许多15到17世纪的古色苍然旧宅居,橙红色调鲜艳醒目。沿着狭窄的街巷信步走去,几百年前的建筑物和这一带凝重的空气混合起来,令人感受到浓厚的古老气氛,仿佛置身于中世纪。许多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及古典式的房屋彼此相连,使人感到时代变迁下,里昂久远的历史传统。 徘徊旧街区,在索恩河畔可以看到斑剥古老的圣让首席大教堂(Primatiale St-Jean),这座教堂并不算特别宏伟,但却以资格老、地位高著称,它已有近千年历史,兼具罗曼和哥特式风格。据说,里昂大主教享有首席大主教的地位,因而他的座堂冠以首席大教堂的名称。这里曾目睹过教皇约翰二十二世加冕的典礼,也曾欢庆过法王亨利四世与王后玛丽·德·美第奇的盛大婚典。这些都是当地市民至今仍津津乐道的历史事件和荣耀。 抬头遥望大教堂西边的富尔维耶尔山丘,那里高耸着一座被视为里昂标志的圣母院(Basilique Notre-Dame),可利用登山缆车抵达,或沿陡峭斜坡步行上山。这座教堂建于19世纪,外观由拜占庭和中世纪风格融合而成,以大理石装饰,玻璃窗闪耀着五彩斑斓的花纹,内有精美的镶嵌画和壁画。右边相连的圣母礼拜堂塔顶上,马利亚塑像亭亭玉立,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站在教堂左侧的平台上,可俯瞰里昂景色,那一望无际的红瓦屋顶,恰似一片红云,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圣母院南边不远,便是高卢一罗马文化博物馆(Musée de la Civilisation gallo-romaine),它依山势而建,极富创造力,充满巧思的设计。入口处设在五楼,每经一朝代,便下一层楼。一路蜿蜒下来,便走过了历史的长河。镇馆之宝是1528年发现的克劳狄青铜板,上面铭刻着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公元48年在元老院的演说。还可以欣赏到许多艺术品,例如战车车轮或青铜海神塑像。从窗户望出去是两座罗马露天剧场,恰似中国园林的借景手法,使人恍如置身于罗马时代。两千年前的里昂即以这一大一小两座剧场为中心,周围有城墙围绕,是一座山丘上的都市。气吞山河的凯撒大帝就是以这里作为征服高卢的基地。现在附近街道已无当时的景况,只能在罗马剧场遗迹上缅怀过去的光荣。 罗讷河以东的新城则是另一番景象。高耸的摩天大楼,笔直的宽阔大道与老城旧市街形成强烈的对照。这一带为大学、公园、政府机关和高级住宅区。里昂的另一座高速火车站Part-Dieu就在新城的中央。 发 明 创 造 之 乡 里昂历史上出过许多发明家、科学家。除了前面提到的纺织机械发明家雅卡尔外,还有出生在里昂附近一个造纸业家庭的蒙哥尔费兄弟,他们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热空气气球。1783年,他们在南郊昂纳内镇广场上,表演了这一“浮空器”,轰动了法国。同年,他们在凡尔赛广场,当着路易十六和3万多观众的面,成功地用汽球把活的羊、鸭和鸡送上了天空。不久,热气球又载入升空,飘行25分钟,平安降落在距起飞地8.9公里的地方。弟兄俩后来都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并作为人类航空事业的先驱而被载入史册。 几乎与两兄弟同时,另一位里昂人茹弗鲁瓦潜心于轮船研究。1783年,他驾驶着180吨的自造“火船”(Pyroscaphe)逆水上行索恩河,首次使用了推进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机动船。20多年后,美国富尔顿才发明了蒸汽客轮。 里昂还是缝纫机发明家蒂莫尼耶的故乡。他于1829年发明的缝纫机是世界上最早成批制造的缝纫机。怕被砸掉饭碗的手缝工人多次冲击蒂莫尼耶的家,捣毁缝纫机,但他并屈服,继续改进。今天,缝纫机已走进千家万户,被誉为“继犁之后造福人类的工具”。为了表彰蒂莫尼耶的功绩,人们在里昂为他建立了纪念碑。 物理学家安培也是里昂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12岁已掌握了高等数学知识。他在电磁作用的研究中,发现不少重要原理,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还发明了电流计。为了纪念这位科学家在电学上的杰出贡献,人们把电流的单位定名为安培,这是每一个中学生都知道的。里昂人对这位物理学家倍感自豪,特意把雨果大街上的一个广场命名为安培广场,还竖起了他的铜像。 1870 年,卢米埃尔兄弟随父母从贝桑松迁到里昂,长大后便在其父开设的小工场制造照相用的干底板,就这样兄弟俩开始了他们的事业,孜孜不倦地发明创造,终于为我们这个世界增添了一门新的艺术——电影。1895年3月19日,他们在里昂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卢米埃尔的工厂大门》,此后《婴儿午餐》、《孩童争斗》、《水浇园丁》等影片相继问世。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首次公映了这些影片,从此,电影成为观众的朋友,进人了亿万人们的生活。为了纪念这两位电影事业的开创者,人们把他们的里昂故居辟为纪念馆(lnstitut Lumière),这条街也因此被命名为“第一部电影街”(Rue du ler Film)。 今天里昂是巴黎之外最重要的教育中心,培养人材的潜力更加雄厚。现有大学3所(里昂第一、二、三大学),学生7万人,还有十几所专科学院,负责培养各类专门人材。 说到大学,还应当提一下里昂中法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代表提出归还庚子赔款的要求。有人认为可以用这笔钱在法国建一所专门培养中国学生的大学。这个设想得到里昂市长和大学校长的支持,最后经多方募款,办起了中法大学,1921年开始招生。这个大学在艰苦的条件下生存了20多年,先后培养了470多名中国学生(包括很多留法勤工俭学者),其中涌现出一大批人材。几十年流水般逝去,里昂中法大学原址现在已成为本地大学生的住宿地,但其中一栋楼房的花岗石拱形门楣上仍用两种文字刻着“中法大学”几个白色大字,这是两国人民早期文化交流的见证。 16 张照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65430e0102y99j.html
个人分类: 欧洲各地|3691 次阅读|2 个评论
法国里昂是如何应对短时污染天气的?--所有公共交通免费四天
wealthealth 2014-3-23 07:13
上周末出门去超市 ,一般进入 地铁需要刷票 , 结果发现入口大开 , 免票 。 后来进入地铁发现有通知 : 为了减轻短时污染天气 , 里昂 TCL ( 公共交通系统 ) 所有公共交通免费两天 , Alerte pollution 两个大字赫然在目 , 可是天仍然很蓝 , 空气依然新鲜 , 又加上春天到来 , 阳光明媚 , 紧张实验之余出来放风,更觉身心愉悦,彻底没感觉到pollution啊。 周末一过,我特意又去关注了一下TCL官网,通知继续在交通高峰时段(7h~9h,16h30~19h)延长免费两天。 想想我们国内目前的空气污染状况以及治理进展情况,心中不免唏嘘,里昂市在市民们还没有感到污染和任何不适的时候先行一步,公交系统免费,倡导绿色出行,而我们却是在全社会有了对污染的关注之后才有相关的报道、法规、措施……我们能不能也先行一步? 周一上班问法国同事,为什么网上写着pollution呢,晚上依然可以清楚的看星星啊,同事说其实一般大家都感觉不大到,我们家住在郊区山上(别墅),还是能看到有些区别的,远处天际会没有那么蓝,有点朦胧。汗……真希望我们能尽快达到这种标准,有这种意识。 其实,欧美发达国家也经历了我们现在这种情况,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经过了很长时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换来的蓝天,他们珍惜有加。但可惜的是,我们又重蹈覆辙,还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难道真如古话所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非得发展到那个阶段,才有能力再治理吗? 空气,生命最后的底线了。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里昂的自来水标准也很高,在法国首屈一指,水龙头出来的水都是直饮水,拧开就喝。就是有时候觉得洗菜洗衣服也用这高标准的水真有点浪费,可人家就这样,就这么让人放心。 周末出门时还特地拍了段视频,第一次在科学网写博客,就声情并茂一点吧,总之是希望更多人关注,看到差距,说的官方一点叫:增强意识、 群策群力,实现健康清新空气的中国梦!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g4ODU0MDQ0.html 译了一下 TCL网站上 第一天的通知内容: 污染高峰警报: TCL 公共交通网络于 3 月 15 日(周六)和 3 月 16 日(周日)全线免费 由于观测到里昂地区出现污染高峰, TCL 公共交通网络将于 2014 年 3 月 15 日(周六)和 3 月 16 日(周日)全线免费 包括:所有地铁线路、公交车巴士和有轨电车, 时间:周六 5:00 a.m. 到周日正常运营结束时间(一般是周一凌晨 00:19 最后一班) 24 个换乘站提供 7000 个机动车停车位,之后可免费换乘 TCL 公交系统交通工具进入市区。 TCL 加开车次安排: -加开 20% 的地铁和有轨电车 -加开 15% 的公交车巴士 同时将增加 100 位 TCL 工作人员进行交通疏导。
300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