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术批评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鱼死网破?----有感于南京财大沈木珠夫妇与学术批评网的较量
JYH64J98Y99H 2013-10-8 19:53
由中国法学会评选的中国首届青年法学家、南京财经大学沈木珠教授夫妇,与学术批评网创办人、 中国政法大学 杨玉圣教授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名誉权官司。事情说简单,简直就是一目了然,说复杂,台前幕后、来龙去脉、起承转合,足够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我还两度到法庭旁听此案。但我一直希望能够有个有影响力的人物或机构从中斡旋,化解纠纷,平息事态。我最担心、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就是:两败俱伤,鱼死网破。 沈木珠夫妇坚持走诉讼道路,立案、撤案、再立案,从南京到天津,从一审到终审判决,2013年天津判例掷地有声:学术的归学术,法律的归法律,沈木珠夫妇彻底完败。赔钱,赔心血,全部诉讼请求均被驳回。还不知道曾经的沈木珠院长下野是否与此案有关。当然,他们不光在进行严肃的学术论争,有时还为几个法学家的名字读音较上了真,如沈木珠、周叶中、范健,等等。有的私下笑笑,有的则当成录音证据提交法庭。 可能与网络治理的大背景有关,可能与旷日持久的沈木珠夫妇案有关,也可能与方舟子之妻刘菊花案的签名呼吁行动有关有关,甚至可能与法治记者陈宝成案的签名呼吁行动有关,我们从学术批评网创办人笔下获悉了一个令人感到震惊的消息:学术批评网被工信部注销备案,中国万网“已暂停了”学术批评网的“域名服务”。这就意味着学术批评网目前既无合法的“居民身份证”,也无“域名服务”的暂住地。 仅仅从沈木珠夫妇案来看,双方经过整整六年的较量,相互折腾得不轻,案情已经尘埃落定。可谓“鱼” 死了。然而,一个以捍卫学术共同体的尊严为生存理念,以反对学术不端,倡导学术规范为己任的学术批评网,果真从此“网”破了? 笔墨官司笔墨打。希望鱼是鲜鲜活活的,网是结结实实的。学术是大海,总少不了打鱼人的身影。这个世界有很多争端,很多纠纷,希望有关部门处理问题就事论事,有的放矢,充分尊重历史与现实,让民间的思想财富与学人智慧充分涌动。小而言之,崇尚理性的学术探讨、学术批评,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情绪情感上的擦枪走火。大而言之,学术与政治理应分列,但又很难截然分开。一段时间,学者们提醒大家,要警惕西方文明包裹下的西方话语陷阱,过了一会,学者们又提醒大家,警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糟粕。向右有触礁的危险,向左有搁浅的危险,巨轮的航行真是举步维艰。 在当下政治与思想文化的话语体系里,或许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因,或许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代价,当然,也不排除有关部门矫枉过正的插曲与误会。《学术共同体》是一部大书,学术批评是一篇不断拓展的鸿篇巨制,无论如何,也许载体转换了,形式转变了,文风改变了,形散而神不散,——作为与中央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思想精髓如出一辙的学术批评载体,相信它也会在走、转、改中,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在主流意识形态熏陶中,焕然一新,重上征程。希冀玉圣教授审慎处置,温故知新,重整旗鼓,一如既往地出没在一望无际、烟波浩渺的学术大海里。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个人分类: 边看边说|62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关于《刘菊花硕士论文涉嫌抄袭事件公开信》的第三号公告
热度 3 fs007 2012-8-15 08:30
尊敬的 中国共产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委员会书记黄晓勇先生, 尊敬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 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刘迎秋先生: 《 关于〈海内外 240 位学人就刘菊花硕士论文涉嫌抄袭事件公开信〉公告第三号 》今天公布。特函寄给二位,望查收。 公告的附属文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刘菊花硕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资料大全 》(中英文版本),随信附上。 此函密送全球数百家新闻媒体和学术机构,并且将陆续扩大发送范围。勿谓言之不预。 之所以在台头中把那几个字用浓墨重彩予以标记,是在提醒您们,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和职责。 恭颂夏安! 葛莘(笔名亦明) 中国学术评价网刘菊花抄袭剽窃专辑主持人 http://www.2250s.com/list.php?26 关于《海内外 240 位学人就刘菊花硕士论文涉嫌抄袭事件公开信》公告第三号 26 天之前,厦门大学教授傅瑾学历造假案曝光,厦门大学在不到一周之内就宣布将其辞退。(见 2012 年 7 月 26 日《厦门日报》 )。 20 天之前,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陆骏履历造假案曝光,北京工业大学在不到两天的时间之内就宣布将其开除。(见 2012 年 7 月 29 日《京华时报》 )。 至今,刘菊花硕士学位论文抄袭案已经曝光 534 天,《海内外 240 位学人就刘菊花硕士论文涉嫌抄袭事件公开信》已经公布 153 天,但刘菊花仍旧安然无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仍旧无动于衷。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不是自称是 “ 我国 …… 一流研究生院 ” 吗?不是扬言要成为 “ 一个能够反映中国社科院 ‘ 三个定位 ’ (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党中央国务院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要求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 吗? 言犹在耳,墨迹未干;人师学子,情何以堪! 众所周知,学位证书和学术诚信关乎一所学府的声誉,而对于一所学府来说,没有任何一样东西会比其声誉更为重要。也就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所作所为——不外是自毁声誉,自砸招牌——感到万分不解。为了解惑, 我们特公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刘菊花硕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资料大全 》的中英文版, 并通过各种途径向全世界媒体和学术机构散 发 ,以便全球的学者都可以研究、探讨这个世界之谜。 特此公告! 2012 年 8 月 15 日 学术批评网( www.acriticism.com/ ) 学术诚信网( http://www.academeintegrity.com/ ) 中国学术评价网( http://www.2250s.com/ ) 亦明编辑详细分析报告.pdf
个人分类: 伪劣科普打假|5613 次阅读|5 个评论
庆贺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文章辑目录(学术批评网,2011年11月-12年3
黄安年 2012-3-21 09:11
庆贺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文章辑目录 ( 学术批评网 ,2011 年 11 月 -12 年 3 月 20 日 )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3 月 21 日 发布 今年为祝贺百岁学术老人 刘绪贻先生,据我观察 , 学界有三种形式 , 一是官方形式 , 即武汉大学校方在 5 月 13 日 刘先生迎来百岁寿辰之际,为先生举办祝寿活动;一是民间形式 , 即刘先生的弟子、同事、同行为先生出版祝贺文集, 5 月公开出版;一是学会形式,即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于 5 月下旬在上海举行年会暨国际学术会议期间 , 为先生举行祝贺活动。 迄今百岁学术老人,并以锐利笔峰活跃在忧国忧民学术战线上者,刘绪贻先生为数极少数学者之一。生命不息,为真理斗争不已 , 十分难能可贵。无论是人文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技术的学人 , 了解他的为人、为学、为国、为民 , 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的财富,为此笔者推荐一些庆贺文章,以表达我们对老人的敬意。 这里发布的是学术批评网上已经发表的祝贺文章 ( 截止 3 月 20 日 ) 目录和刘先生的部分文章目录 , 原来还发布的《庆祝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论文集》后记,目前无法打开。中国美国史网站和我的博客、学术交流网等网站上的一些文章是学术批评网上所没有的。 ******************* 本书编辑委员会:《庆祝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论文集》征稿启事 时间 :2011 年 11 月 25 日 作者:本书编辑委员会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125type=1013 本书编辑委员会:《庆祝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论文集》征稿启事 时间 :2011 年 12 月 26 日 作者:本书编辑委员会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238type=1002 本书编辑委员会:《野老丹心一放翁 —— 庆祝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文集》目录 时间 :2012 年 3 月 11 日 作者:本书编辑委员会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648type=1002 《野老丹心一放翁 —— 庆祝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文集》目录 时间 :2012 年 3 月 21 日 作者:本书编辑委员会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78type=1010 谢 泳:刘绪贻先生 时间 :2012 年 1 月 6 日 作者:谢泳(厦门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299type=1008 曹德谦:向刘绪贻老先生致敬 时间 :2012 年 1 月 10 日 作者:曹德谦 来源 : 《庆祝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论文集》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310type=1008 张绪山:热情的爱国者 时间 :2012 年 1 月 14 日 作者:张绪山(清华大学教授) 来源 : 《庆祝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论文集》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323type=1002 王 旭:令人景仰的学术标杆 时间 :2012 年 1 月 27 日 作者:王旭(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长)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353type=1002 杨令侠:两宝 ―― 记刘绪贻先生与家父杨生茂先生 时间 :2012 年 1 月 30 日 作者:杨令侠(南开大学教授) 来源 : 《庆祝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论文集》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363type=1004 沈登苗:愿把建议当献礼 时间 :2012 年 2 月 4 日 作者:沈登苗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06type=1002 李洪山:重沐当年在先生身边就教的温馨 时间 :2012 年 2 月 4 日 作者:李洪山(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教授) 来源 : 《庆祝刘绪贻先生百岁华诞论文集》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10type=1002 向 荣:我大学三年的学术导师 时间 :2012 年 2 月 7 日 作者:向荣(武汉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18type=1002 孙新强:追忆往事 感念师恩 —— 从一篇二十余年前的 “ 作业 ” 说起 时间 :2012 年 2 月 7 日 作者:孙新强(北航法学院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20type=1002 陈 勇:祝刘先生童心永在! 时间 :2012 年 2 月 8 日 作者:陈勇(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24type=1002 任东来:像刘绪贻先生那样生活 时间 :2012 年 2 月 8 日 作者:任东来(南京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27type=1008 王晓德:祝刘绪贻先生百岁之后再创辉煌 时间 :2012 年 2 月 8 日 作者:王晓德(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30type=1002 徐国琦:名副其实的智者仁者 —— 祝贺刘绪贻先生百岁华诞 时间 :2012 年 2 月 9 日 作者:徐国琦(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35type=1008 李世洞:德高望重 良师益友 —— 写在刘绪贻先生百岁华诞之际 时间 :2012 年 2 月 9 日 作者:李世洞(武汉大学教授)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36type=1013 黄安年:学界之幸 人间之福 —— 祝贺刘绪贻先生百岁华诞 时间 :2012 年 2 月 10 日 作者: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39type=1013 满运龙:祝福刘老 时间 :2012 年 2 月 10 日 作者:满运龙(英国奥睿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43type=1002 周祥森:超迈隐圣同凡的人生境界 —— 写在刘绪贻先生百岁华诞之际 时间 :2012 年 2 月 13 日 作者:周祥森(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编审)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52type=1013 李工真:刘绪贻先生为拙著写序 时间 :2012 年 2 月 14 日 作者:李工真(武汉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64type=1002 王 希:感念刘绪贻先生的学术贡献及其奉献精神 时间 :2012 年 2 月 20 日 作者:王希(北京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96type=1002 汪 熙:恭祝绪贻老学长身体健康 时间 :2012 年 2 月 25 日 作者:汪熙(复旦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509type=1002 王建辉:德高望重的刘绪贻教授 时间 :2012 年 3 月 16 日 作者:王建辉(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 来源 : 《野老丹心一放翁》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03type=1004 姜 弘:与时代共进 和五四同行 —— 贺刘绪贻先 生百岁华诞 时间 :2012 年 3 月 16 日 作者:姜弘(江汉大学教授) 来源 : 《野老丹心一放翁》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04type=1004 赵新那:祝贺刘绪贻教授百岁生日 时间 :2012 年 3 月 16 日 作者:赵新那(中南大学教授) 来源 : 野老丹心一放翁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05type=1004 黄仁伟:老骥伏枥志千里 龟蛇烟雨观五洲 —— 贺刘绪老百岁华诞 时间 :2012 年 3 月 16 日 作者:黄仁伟(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来源 : 野老丹心一放翁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06type=1002 张友伦:童颜鹤发胜当年 —— 恭祝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 时间 :2012 年 3 月 16 日 作者:张友伦(南开大学教授) 来源 : 野老丹心一放翁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07type=1002 梁茂信:美国史学坛不老松 —— 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贺 时间 :2012 年 3 月 16 日 作者:梁茂信(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 : 野老丹心一放翁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08type=1003 张椿年:我心目中的刘绪贻先生 时间 :2012 年 3 月 16 日 作者:张椿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来源 : 野老丹心一放翁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09type=1008 井建斌:忆刘绪贻先生在北师大的一次学术讲座 时间 :2012 年 3 月 17 日 作者:井建斌(天津市委党校副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25type=1008 刘 东:长女心目中的父亲 时间 :2012 年 3 月 18 日 作者:刘东(武汉大学教授) 来源 : 野老丹心一放翁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43type=1004 谭君久:若非前世修来 定是今生练成 —— 写在刘绪贻先生百岁寿辰 时间 :2012 年 3 月 18 日 作者:谭君久 ( 武汉大学教授 ) 来源 : 野老丹心一放翁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45type=1004 黄柯可: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 —— 庆贺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 时间 :2012 年 3 月 18 日 作者:黄柯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 来源 : 野老丹心一放翁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46type=1004 沈永兴:勇于开拓 勤于求索 磊落坦诚 —— 刘绪贻先生印象 时间 :2012 年 3 月 18 日 作者:沈永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编审) 来源 : 野老丹心一放翁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47type=1008 蜀生:志同道合的刘绪贻先生 时间 :2012 年 3 月 20 日 作者:邓蜀生(人民出版社编审) 来源 : 野老丹心一放翁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73type=1002 黄安年 任东来 杨玉圣:尊重学术 敬重学者 —— 《美国史研究与学术创新 —— 刘绪贻教授九十华诞祝贺集》编者前言、编后记(附:全书目录) 时间 :2012 年 2 月 10 日 作者:黄安年 任东来 杨玉圣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44type=1010 刘绪贻:我研究美国史的经历 时间 :2012 年 1 月 6 日 作者:刘绪贻(武汉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交流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297type=1004 刘绪贻:重新发现可爱的孙女刘元睿 时间 :2012 年 1 月 11 日 作者:刘绪贻(武汉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312type=1004 刘绪贻:深切怀念丁则民教授 时间 :2012 年 2 月 29 日 作者:刘绪贻 来源 : 中国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537type=1008 刘绪贻:从社会变迁到社会发展 —— 我的社会学研究历程 时间 :2012 年 3 月 16 日 作者:刘绪贻(武汉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11type=1008 刘绪贻:《中国的儒学统治》序 时间 :2012 年 3 月 18 日 作者:刘绪贻(武汉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44type=1010 刘绪贻:六卷本《美国通史》诞生记 时间 :2012 年 3 月 18 日 作者:刘绪贻(武汉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41type=1010 刘绪贻:《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美国史论丛》序 时间 :2012 年 3 月 18 日 作者:刘绪贻(武汉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40type=1010 刘绪贻:《黎明前的沉思与憧憬 ——1948 年文集》序 时间 :2012 年 3 月 18 日 作者:刘绪贻(武汉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39type=1010 刘绪贻:《当代美国总统与社会 —— 现代美国社会发展简史》序 时间 :2012 年 3 月 18 日 作者:刘绪贻(武汉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38type=1010 庆贺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文章辑目录 ( 学术批评网 ,2011 年 11 月 -12 年 3 月 20 日 )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3 月 21 日 发布 今年为祝贺百岁学术老人 刘绪贻先生,据我观察 , 学界有三种形式 , 一是官方形式 , 即武汉大学校方在 5 月 13 日 刘先生迎来百岁寿辰之际,为先生举办祝寿活动;一是民间形式 , 即刘先生的弟子、同事、同行为先生出版祝贺文集, 5 月公开出版;一是学会形式,即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于 5 月下旬在上海举行年会暨国际学术会议期间 , 为先生举行祝贺活动。 迄今百岁学术老人,并以锐利笔峰活跃在忧国忧民学术战线上者,刘绪贻先生为数极少数学者之一。生命不息,为真理斗争不已 , 十分难能可贵。无论是人文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技术的学人 , 了解他的为人、为学、为国、为民 , 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的财富,为此笔者推荐一些庆贺文章,以表达我们对老人的敬意。 这里发布的是学术批评网上已经发表的祝贺文章 ( 截止 3 月 20 日 ) 目录和刘先生的部分文章目录 , 原来还发布的《庆祝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论文集》后记,目前无法打开。中国美国史网站和我的博客、学术交流网等网站上的一些文章是学术批评网上所没有的。 ******************* 本书编辑委员会:《庆祝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论文集》征稿启事 时间 :2011 年 11 月 25 日 作者:本书编辑委员会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125type=1013 本书编辑委员会:《庆祝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论文集》征稿启事 时间 :2011 年 12 月 26 日 作者:本书编辑委员会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238type=1002 本书编辑委员会:《野老丹心一放翁 —— 庆祝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文集》目录 时间 :2012 年 3 月 11 日 作者:本书编辑委员会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648type=1002 《野老丹心一放翁 —— 庆祝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文集》目录 时间 :2012 年 3 月 21 日 作者:本书编辑委员会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78type=1010 谢 泳:刘绪贻先生 时间 :2012 年 1 月 6 日 作者:谢泳(厦门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299type=1008 曹德谦:向刘绪贻老先生致敬 时间 :2012 年 1 月 10 日 作者:曹德谦 来源 : 《庆祝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论文集》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310type=1008 张绪山:热情的爱国者 时间 :2012 年 1 月 14 日 作者:张绪山(清华大学教授) 来源 : 《庆祝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论文集》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323type=1002 王 旭:令人景仰的学术标杆 时间 :2012 年 1 月 27 日 作者:王旭(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长)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353type=1002 杨令侠:两宝 ―― 记刘绪贻先生与家父杨生茂先生 时间 :2012 年 1 月 30 日 作者:杨令侠(南开大学教授) 来源 : 《庆祝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论文集》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363type=1004 沈登苗:愿把建议当献礼 时间 :2012 年 2 月 4 日 作者:沈登苗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06type=1002 李洪山:重沐当年在先生身边就教的温馨 时间 :2012 年 2 月 4 日 作者:李洪山(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教授) 来源 : 《庆祝刘绪贻先生百岁华诞论文集》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10type=1002 向 荣:我大学三年的学术导师 时间 :2012 年 2 月 7 日 作者:向荣(武汉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18type=1002 孙新强:追忆往事 感念师恩 —— 从一篇二十余年前的 “ 作业 ” 说起 时间 :2012 年 2 月 7 日 作者:孙新强(北航法学院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20type=1002 陈 勇:祝刘先生童心永在! 时间 :2012 年 2 月 8 日 作者:陈勇(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24type=1002 任东来:像刘绪贻先生那样生活 时间 :2012 年 2 月 8 日 作者:任东来(南京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27type=1008 王晓德:祝刘绪贻先生百岁之后再创辉煌 时间 :2012 年 2 月 8 日 作者:王晓德(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30type=1002 徐国琦:名副其实的智者仁者 —— 祝贺刘绪贻先生百岁华诞 时间 :2012 年 2 月 9 日 作者:徐国琦(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35type=1008 李世洞:德高望重 良师益友 —— 写在刘绪贻先生百岁华诞之际 时间 :2012 年 2 月 9 日 作者:李世洞(武汉大学教授)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36type=1013 黄安年:学界之幸 人间之福 —— 祝贺刘绪贻先生百岁华诞 时间 :2012 年 2 月 10 日 作者: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39type=1013 满运龙:祝福刘老 时间 :2012 年 2 月 10 日 作者:满运龙(英国奥睿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43type=1002 周祥森:超迈隐圣同凡的人生境界 —— 写在刘绪贻先生百岁华诞之际 时间 :2012 年 2 月 13 日 作者:周祥森(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编审)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52type=1013 李工真:刘绪贻先生为拙著写序 时间 :2012 年 2 月 14 日 作者:李工真(武汉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64type=1002 王 希:感念刘绪贻先生的学术贡献及其奉献精神 时间 :2012 年 2 月 20 日 作者:王希(北京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96type=1002 汪 熙:恭祝绪贻老学长身体健康 时间 :2012 年 2 月 25 日 作者:汪熙(复旦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509type=1002 王建辉:德高望重的刘绪贻教授 时间 :2012 年 3 月 16 日 作者:王建辉(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 来源 : 《野老丹心一放翁》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03type=1004 姜 弘:与时代共进 和五四同行 —— 贺刘绪贻先 生百岁华诞 时间 :2012 年 3 月 16 日 作者:姜弘(江汉大学教授) 来源 : 《野老丹心一放翁》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04type=1004 赵新那:祝贺刘绪贻教授百岁生日 时间 :2012 年 3 月 16 日 作者:赵新那(中南大学教授) 来源 : 野老丹心一放翁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05type=1004 黄仁伟:老骥伏枥志千里 龟蛇烟雨观五洲 —— 贺刘绪老百岁华诞 时间 :2012 年 3 月 16 日 作者:黄仁伟(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来源 : 野老丹心一放翁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06type=1002 张友伦:童颜鹤发胜当年 —— 恭祝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 时间 :2012 年 3 月 16 日 作者:张友伦(南开大学教授) 来源 : 野老丹心一放翁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07type=1002 梁茂信:美国史学坛不老松 —— 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贺 时间 :2012 年 3 月 16 日 作者:梁茂信(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 : 野老丹心一放翁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08type=1003 张椿年:我心目中的刘绪贻先生 时间 :2012 年 3 月 16 日 作者:张椿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来源 : 野老丹心一放翁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09type=1008 井建斌:忆刘绪贻先生在北师大的一次学术讲座 时间 :2012 年 3 月 17 日 作者:井建斌(天津市委党校副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25type=1008 刘 东:长女心目中的父亲 时间 :2012 年 3 月 18 日 作者:刘东(武汉大学教授) 来源 : 野老丹心一放翁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43type=1004 谭君久:若非前世修来 定是今生练成 —— 写在刘绪贻先生百岁寿辰 时间 :2012 年 3 月 18 日 作者:谭君久 ( 武汉大学教授 ) 来源 : 野老丹心一放翁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45type=1004 黄柯可: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 —— 庆贺刘绪贻教授百岁华诞 时间 :2012 年 3 月 18 日 作者:黄柯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 来源 : 野老丹心一放翁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46type=1004 沈永兴:勇于开拓 勤于求索 磊落坦诚 —— 刘绪贻先生印象 时间 :2012 年 3 月 18 日 作者:沈永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编审) 来源 : 野老丹心一放翁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47type=1008 蜀生:志同道合的刘绪贻先生 时间 :2012 年 3 月 20 日 作者:邓蜀生(人民出版社编审) 来源 : 野老丹心一放翁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73type=1002 黄安年 任东来 杨玉圣:尊重学术 敬重学者 —— 《美国史研究与学术创新 —— 刘绪贻教授九十华诞祝贺集》编者前言、编后记(附:全书目录) 时间 :2012 年 2 月 10 日 作者:黄安年 任东来 杨玉圣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444type=1010 刘绪贻:我研究美国史的经历 时间 :2012 年 1 月 6 日 作者:刘绪贻(武汉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交流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297type=1004 刘绪贻:重新发现可爱的孙女刘元睿 时间 :2012 年 1 月 11 日 作者:刘绪贻(武汉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312type=1004 刘绪贻:深切怀念丁则民教授 时间 :2012 年 2 月 29 日 作者:刘绪贻 来源 : 中国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537type=1008 刘绪贻:从社会变迁到社会发展 —— 我的社会学研究历程 时间 :2012 年 3 月 16 日 作者:刘绪贻(武汉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11type=1008 刘绪贻:《中国的儒学统治》序 时间 :2012 年 3 月 18 日 作者:刘绪贻(武汉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44type=1010 刘绪贻:六卷本《美国通史》诞生记 时间 :2012 年 3 月 18 日 作者:刘绪贻(武汉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41type=1010 刘绪贻:《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美国史论丛》序 时间 :2012 年 3 月 18 日 作者:刘绪贻(武汉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40type=1010 刘绪贻:《黎明前的沉思与憧憬 ——1948 年文集》序 时间 :2012 年 3 月 18 日 作者:刘绪贻(武汉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39type=1010 刘绪贻:《当代美国总统与社会 —— 现代美国社会发展简史》序 时间 :2012 年 3 月 18 日 作者:刘绪贻(武汉大学教授)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738type=1010
个人分类: 博客专题目录(10-11)|29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写在首届学术共同体论坛胜利召开暨学术批评网创办十周年庆典之际
JYH64J98Y99H 2011-3-31 12:58
五年前,学术批评网伴随着对“沈案”斗争的阶段性胜利,迎来了她五周岁的美好生日。时光荏苒,一晃又一个五年过去了,但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伴随着“沈木珠夫妇案”,学术批评网悄然迎来了十周岁的生日庆典。尽管此“沈案”远非彼“沈案”,但依然让人感到似曾相识燕归来。在首届学术共同体论坛暨学术批评网创办十周年胜利召开的三月春风里,我们谨向当代著名学术批评家、向学术批评网创始人杨玉圣教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美好的祝福! 自2001年三月春风里学术批评网创办以来,玉圣教授和他创办的学术批评网为推进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为发展中国的学术批评事业与加强学科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经过岁月的严峻考验,人们更加相信:玉圣教授奋不顾身地奋斗在学术批评的第一线,他是学术批评事业的良心与正义之所在;学术批评网事实上就是集中展现当代学术批评最新成果的新型、高端平台,是电子化、网络化的高端学术媒体;学术批评网业已获得了非凡的学术辐射力、社会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为社会文化建设事业、为中国学术进步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风雨十年路,学术批评网能够发展到今天,在当代中国产生相当的影响力,实属不易。学术批评网像是岩石中顽强生长的松竹,顶风傲霜,无所畏惧,始终保持旺盛、向上的生命力。玉圣教授正像是在学术之海穿梭奔波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玉圣教授身体力行地为中国学术批评事业不知疲倦、无私奉献、忘我奋斗,他已经并且正在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当代中国的学术批评史。 回望学术批评网过去十年走过的风雨历程,深深感到:玉圣教授以一人之力完成了通常要由一个组织/团队才能够完成的事业,竭诚尽智,劳苦功高,居功至伟。事实证明:学术批评网的存在本身就是价值,它不但无情地针砭学术界的种种弊端,而且热忱地倡导、积极地引领学术规范。学术批评网字里行间体现了厚重的学术底蕴和浓重的学者情怀。它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非凡感召力,越来越多关注中国学术事业发展的人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到这面旗帜下面。 我们相信,正在法庭内外针锋相对进行着的“沈木珠夫妇案”的较量,一定会为越来越多的学界中人所了解,人们一定会逐步认识学术批评和学术批评网的价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国繁荣文学艺术与学术研究事业的正确方针,这一方针只能强化、必须强化而不应削弱。 法律只应该保护公开、公正、公平的学术批评,而不是相反。正如玉圣教授所说的那样,应当“让学术的归学术,法律的归法律”。从这个意义上讲,玉圣教授及其主持的学术批评网实在了不起,像是一面镜子、一面旗帜、一盏灯塔,学术批评网是学术界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良师益友。我们需要从学术的本来意义上开展学术批评与反批评,学术批评贵在返璞归真。让学术批评回归学术研究的原点、回归常识和理性、回归公平与正义。
个人分类: 博视坊间|29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杨玉圣和学术批评网(学术共同体版)
热度 4 黄安年 2011-3-17 16:24
杨玉圣和学术批评网(学术共同体版)
杨玉圣和学术批评网 ( 学术共同体版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3 月 17 日发布 *************** 杨玉圣和学术批评网 黄安年文 2007 年 3 月 15 日 (按:到 2007 年 3 月 15 日学术批评网已经创办整整六周年了。值此六周年之际,这里再次 2006 年 2 月 15 日《杨玉圣和学术批评网 》首发在学术批评网学问人生栏目中。本文收录在学术批评网编:《为了学术共同体的尊严》第 26-32 页,北京奥德文化传播中心, 2006 年版。) ***************************************8 我和杨玉圣结识,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论年龄,我比玉圣大 27 岁,但对他的为人、胆识和学识以及他对学术事业的忠诚和对不良学术倾向毫不妥协的精神,我一直是非常赞赏的。我在北师大做过四十多年的老师,但玉圣是在山东师大读的本科、在北大念的研究生,因此我并没有直接教过他,也从未向他摆过老师的资格。从 1988 年到 2003 年,玉圣和我在一个系 , 共事十五载,我们一老一少之间建立了的深厚情谊。除了美国史这一共同的专业追求外,我们也为了学术批评事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同甘共苦。 自 2001 年 3 月 15 日学术批评网创办以来,玉圣和他的网经历了五年的风风雨雨,为推进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加强学术批评与学科评论,不遗余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杨玉圣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批评事业的领军人物。或许美国史研究队伍中会因少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攻美国史的研究者而感到稍有遗憾,但学术批评事业不能没有杨玉圣。玉圣和他的学术批评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术批评事业发展的艰难历程。尽管依然充满艰难险阻,但学术批评的坚冰已经打破,道路已经指明,航线已经开通。当然,学术批评事业的发展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还会遇到重重阻力,学术批评事业依旧任重而道远。 五年,是十分短暂的。我们正在走着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需要在开拓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修正错误,使我们的队伍越来越扩大,也越来越和谐。 我们需要更多像杨玉圣这样的专家兼批评家,需要更多的像学术批评网这样的学术性网站,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学术批评事业、对杨玉圣和对学术批评网更多一份理解、支持和包容。 一 近二十年来,我和玉圣一直保持各种学术联系与友谊。还在 80 年代中期,我即应他的导师齐文颖教授之邀,主持了他的硕士毕业论文《代役租初探》的答辩会。 1991 年,我作为访问学者到纽约州立奥伯尼大学,从事为期一年的学术研究,其间拙著《美国的崛起》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清样校对等事宜,都是委托玉圣代劳的。从 1992 年 9 月起,我和德高望重的南开杨生茂教授、武大刘绪贻教授受聘为美国的《美国历史杂志》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 的中国特约编辑 , 负责每年向该杂志推荐经精选的中国学者论著目录,其推荐原则是三位中国特约编辑一致同意推荐,并由最后由美方正式公布。在最初几年,玉圣协助我做了不少初选工作。根据我们三人的共同推荐(玉圣并不知情),在 1993 年 9 月号 -1994 年 12 月号的《美国历史杂志》近期学术论著目录栏目 (Recent Scholarship) 中发表了杨玉圣的论著目录有 5 种 , 这在美国史青年学者中是相当突出的。 在杨玉圣申请晋升副教授职称时,我和好友刘宗绪教授是推荐人。我记得当时的推荐书是这样写的:“杨玉圣同志自 1990 年 9 月任讲师以来,深入钻研,刻苦攻读 , 辛勤耕耘,勇于开拓,并在美国史、美国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喜人成果。他先后在《世界历史》、《美国研究》、《中国图书评论》等多种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发表了一系列有重大价值、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评论。据我所知,杨玉圣是 1990 - 1995 年《世界历史》、《美国研究》这两种我国美国史核心刊物发表文章最多的青年学者(前者 5 篇、后者 9 篇)。他的文章有多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美国最权威的美国史刊物《美国历史杂志》 1993 年 9 月号- 1994 年 12 月号的最近学术论著目录专栏陆续发表了杨玉圣的论著目录5种(占中国学者总数的 11 %),这在中国美国史学界是相当突出的。杨玉圣的《代役租初探》、《大洋彼岸改革潮的东方效应》等论文及《美国史研究的中国特色刍议》、《沉重的思考》、《中国美国学史:一个新的研究课题》等评论,都堪称近年来我国美国史和美国研究界不可多得的学术精品,……在我国目前的青年世界史研究者中是出类拔萃的。他的《美国历史散论》 1994 年出版后即受到学术界前辈学者、专家的高度评价,这决不是偶然的。他所体现的追求真理、尊重学术、维护史学尊严的读书人风范和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也得到了美国史及美国研究界的广泛认同的。杨玉圣等编的综合反映 1979-1989 年我国美国问题研究论文、译文成果的《中国美国学论文综目》、全面反映 1979-1994 年中国作家、记者、学者等旅美游记的高品位文集《我说美利坚》,都对我国的美国研究、中外学术交流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其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杨玉圣现已被公认为是我国美国史和美国研究领域中个性突出、品学兼备、发展全面、既有学术成就又有学术影响力的一位青年学者。任现职以来,杨玉圣同志还积极承担校、系及教研室安排的各种教学任务,这包括本科生必修课(世界近代史)和选修课(美国近代史)、函授面授课(世界近代史专题)、跨系公共选修课(美国历史与文化、现代化研究)及研究生必修课(世界近代史理论与专题研究与刘宗绪教授等共同开设)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课程。他的备课、教课,一丝不苟,认真对待;他的教学基本功扎实,内容丰富,教书育人,受到同事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此外 , 杨玉圣自 1993 年以来被选为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副秘书长 ,1994 年以来受聘为《美国研究》的编委 , 在推动中国美国史学术研究和交往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总之,我认为,杨玉圣同志自任现职以来在教学、科研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成绩是十分突出的。按他的实际工作成绩、学术功力与水平已经完全具备了副教授的学术和教学水平。” 玉圣的专著《中国人的美国观——一个历史的考察》, 1998 年 4 月被推荐申报学校评奖,当时他不在学校。我受系里委托作了专家评议。我在书面评议中写道:“杨玉圣副教授多年来一直刻苦钻研 , 辛勤耕耘,勇于开拓,并在美国史、中国美国学史、世界近代史、书刊评论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喜人成果。”该书“是一部富有特色、有较高学术水平、推动立足国情了解球情、促进中美友好交往、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学术著作。它的明显特点是实事求是地清理和总结晚清迄今中国人的美国观的演变轨迹,从历史上中国人的美国观中,获得当前中国人正确认识美国的宝贵启示。它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本书旁征博引、史料翔实、立论有据,概述全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人在这个领域中研究之不足,他的研究课题和成果具有一定的开拓性。该书不仅为中国人过去怎样看美国提供了系统的研究成果,从而有利于从历史和现状的结合上树立正确的美国观,而且推动了中国的美国学研究。” 在这里,我之所以详细介绍他在八九十年代美国问题研究和学术批评上所做作出的成绩,是想以事实说明,绝不应不顾这些事实而低估或贬低杨玉圣在美国问题研究中的贡献。进入新世纪以来,他在美国问题领域继续开拓,开设了“美国早期史”、“美国宪政史”等新选修课,创办了中国政法大学美国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主编《美国政治与法律》集刊,并正在围绕私刑、《权利法案》等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还受人民出版社之邀,着手撰写《美利坚合众国史》一书。 二 还在学术批评网创办以前,杨玉圣就十分关注学术批评事业,并且作出了突出的成绩。有位不知深浅的海外年轻人污称杨玉圣,“从来没有见过他自己亲手打过什么假”。 其实, 1991 年发表的《沉重的思考——评 移民与近代美国 》,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国史学界最早揭露大规模抄袭、剽窃行为的长文。有意思的是,该书作者抄袭了南开大学某教授的论著 10 多处,居然还请这位教授作序,可见何等地肆无忌惮。杨玉圣不顾压力,公开批评说:“《移民与近代美国》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它大规模的抄袭、剽窃行为,骇人听闻。如果视作 40 多年来中国美国史学界的最大丑闻,恐非过甚其辞。这本书及其所反映的学术界泛起的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不能不引起严重关注的。对史学著作的评论,亟待加强,并应认真提高到严肃的学术水准。好书要评,坏书更应评。像《移民与近代美国》这种不道德的非法侵权行为,应通过正常的评论加以监督,并及时、有针对性地予以澄清。只有这样,才能扬是抑非;只有这样,弄虚作假者才能曝光;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本来已够艰难的史学研究健康开展。”难道凡是这位海外专事大陆“打假”的理科生当初“没有见过”、而且迄今也“没有见过”的事,就等于不存在了吗? 据我所知,杨玉圣在《中华读书报》 1996 年 11 月 20 日发表的《“博士论文”与“文抄公”——一种值得注意的非学术现象》,也曾第一次揭露、明确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的博士论文《论美国国际地位的历史趋向》(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山东大学毕业的博士论文《现代化的战略与模式选择》(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所存在的抄袭剽窃问题。 我曾在 2001 年第 1 期《史学月刊》发表过长篇评论,即《学术批评丛稿》和实话实说——兼谈学术书评的开展 。在我看来,无论是 1994 年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历史散论》,还是该社四年后出版了的《学术批评丛稿》,都贯穿了实话实说、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美国历史散论》中,玉圣通过《从 美国史纲 谈我国的美国史研究》,对一位享有盛誉的美国史权威的著作,心平气和地提出了商榷意见,言之有据,合情合理。未料该权威及其家人却指责杨玉圣是“‘以粗俗的语言’‘进行全面的非难、嘲讽、指责、歪曲’,‘向倡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作者‘进行挑衅’,‘是在直接抵制和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适合研究美国早期历史的自白,也是近几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在美国史研究领域的一种巧妙的具体反映。”并说杨“有‘媚外思想’,‘有在中国美国史学界内部制造人为的莫须有的矛盾之嫌’ ,等等,把学术问题政治化了 , 扣上了一些莫须有的“政治帽子”。事实上,学术问题只能通过平等、民主的学术讨论来解决,把学术问题政治化是于事无补的,学术问题更不能通过“告状”等高压方式,来以势压人,否则只能把学术问题复杂化。 “我们需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这种求索真理、实话实说的无畏精神。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积极投身于健康书评的洪流之中,在洗刷学术书评的污泥浊水过程中纯净我们的学术和学术书评事业。杨玉圣《丛稿》的可贵之处正在这里。”我在书评中指出:“在学术界像杨玉圣这样的评论者的坚韧不拔、不畏艰险、实事求是、求索真理、实话实说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尽管他的书评中的某些学术观点,笔者并不都认同,某些措辞也值得商榷,某些例证可能还会引起相悖的议论 , 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 因为他不是学术裁判员而是学术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在我们学术界要多一些像杨玉圣那样的求索真理、实话实说、纯洁学术空气的排头兵,也希望多一些这样的后来人。” 三 我一直是学术批评网的忠实读者,也是学术批评网的铁杆作者。我的不少文章首先是通过学术批评网发布的,学术批评网也经常转发学术交流网上的评论文章。围绕中学历史教材改革的争论文章,相当一部分发布在学术批评网上,在中学历史界引起了非同小可的反响。在学术交流网无端受北师大学校当局封杀之时,我借助学术批评网连续撰文,说明事实真相,揭露学校当局某些人假公济私,胡作非为。 在学术批评网恢复开通 50 天之际,我曾著文《弘扬学术为公、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精神——写在学术批评网恢复开通 50 天之际》 ,对其继续高举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的旗帜,秉持学术为公、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加以肯定,希望学者、网友把学术批评网当作自己的学术家园,耕耘它,呵护它,推动学术批评的健康发展。在学术交流网开通一周年之际,我撰写了《学术批评应当成为学界中人的共同事业》 ,“一年来,学术批评网在受到了广大学者、网友热情关注、积极支持的同时,也受到过个别人的无端批评甚至人身攻击。这个网还很年轻,刚刚一岁,需要网友们共同老护呵好这一来之不易的学术家园。网主杨玉圣不争名,不图利,自己贴钱办网站,‘赔本招挨骂’,用自己的言行实践了学术为公、实事求是的承诺,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在我看来,“有人突出强调了杨玉圣的‘学术打假’。其实,把学术批评简单地等同于‘学术打假’,并不合适。他本人多年从事美国史、世界近代史、史学评论的教学和研究,成绩斐然,他的许多书评以及关于学术规范、学风建设的文章,恐怕都不能归纳为‘学术打假’。学术批评网的不少栏目和许多学术争鸣文章,也同样不属于‘学术打假’。据我观察,学术批评网不是‘学术打假’网。不过,杨玉圣可以说是学术批评的先锋。从学术的本来意义上开展学术批评与反批评,返朴归真,回归常识和理性,这可以说是杨玉圣和他的学术批评网一直努力不懈的目标。” 2001 年夏,在杨玉圣开设的北师大创新课程“史学评论”的读书报告会上,我有一个评论发言和总结发言。 我当时谈到:善待学术批评是学术民主问题,是端正党风、学风、文风的重要方面,是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体现。这个问题可以说自五四以来还没有真正解决。在谈到“史学评论”课时,我说:对于大学历史系的本科生来说,初步培养会读书、会评书、会写文章是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史学评论”课在师大历史系甚至在师大文科各系开了先河,也为师大文科教学基地的创造性活动作出了贡献。这门课的显著特点是:第一,集中进行重视史学评论和学术规范的教育,将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学术评论能力列入了本科生基本功的高度。第二,将读书、评论和写作三者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学术评论能力的快速提高。第三,以当前学术界状况为依托,紧密联系学术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术评论,成为推动学术批评的新生力量。第四,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了教师主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和外请教师专题报告相结合的生动灵活的做法,值得肯定。第五,在考核成绩方面也有新的举措。当然,并不是什么人都能讲这门课程将好的。首先讲课教师对于史学评论要有很多的投入,有高度的热情和自觉,也就是情有独钟。其次,讲课教师本人在学术上要为人师表。再次,教师本人要有实践经验和掌握大量的学术信息。主讲教师杨玉圣老师,对史学评论情有独钟,特别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可贵求索精神。在当今史学批评领域,是最早对于学术界不正之风进行揭露和批评的学者之一。拥有像他这样的条件来主讲“史学评论”课,目前在历史系以至师大文科还找不到第二位。开出一门新课不容易,开好一门新课更不容易。可惜,随着杨玉圣被挤出北师大,这门新课也就夭折了。 现在,学术批评网眼看就要五周岁了。五年来,学术批评网不仅办得虎虎有生气,越来越有个性,而且影响也越来越大。尽管在一些个案上引发过一些争议,有人欢庆,有人咒骂,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有人想通过不光彩的手段来达到打击甚至搞垮学术批评网的目的,显然是徒劳的。学术批评网这面大旗,我相信是不会轻易倒下的。 四 有些无聊的人,居然在杨玉圣被排挤出北师大问题上,不顾事实,造谣中伤。这是十分可悲的现象。我看不过去,为杨玉圣讲了公道话,有关人士居然一度封杀了本人的学术交流网。 在这个问题上,杨玉圣完全是学校当局某些人以权谋私、排斥异己的牺牲品,某些人不去谴责学校当局的恶劣手段却反过来对杨玉圣说三道四,这难道不同样可悲吗? 2004 年 1 月,我在《一河之隔,缘何如此巨大反差——从杨玉圣离开北师大到政法大学谈起》中说过:像杨玉圣这样富有求实创新精神和个性特点的人才 , 在北师大和历史系 , 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但这样的人才居然在北师大和历史系却很难呆住,最后不得已离开,这实在是北师大和历史系的悲哀。“同样一个杨玉圣,在中国政法大学被尊为优秀人材,并且很快被评为教授。杨玉圣的学术创新和才能在政法大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样是高等院校,同样在北京市海淀区,只有一河之隔的北师大和中国政法大学之间反差为何这么大,教育部和市委研究过这样的问题吗?北师大的领导反省了吗? ? ” 值此学术批评网创办五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谨以此文献给学术批评网及其创办人和主持人杨玉圣教授。 写于 2006 年 2 月 14 日 10 时 美国康州丹伯里 注释: 杨玉圣等编:《中国美国学论文综目( 1979-1989 )》 ,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1 年 ,?643 页;杨玉圣:《代役租初探——美国殖民地时期封建残余研究之一》,《美国研究》 1990(3) ;杨玉圣 , 《从洋务热到抵约潮——晚清中国人美国观的一个侧面》,《美国研究》 1993(3 ;杨玉圣 , 《八十年代的中国美国学——回顾与思考》,《美国研究》 1990(4 );杨玉圣:《大洋彼岸改革的东方效应——三四十年代中国政论界与罗斯福新政》,《美国研究》 1991(2 )。 方舟子:《“中国学术打假第一人”的“学术规范”》( 2002 年 1 月 15 日)。 黄安年:《学术批评重在言而有据》,学术批评网 2002 年 1 月 16 日。 黄安年:《学术批评丛稿》和实话实说——兼谈学术书评的开展,《史学月刊》 2001 年第 1 期。 黄绍湘:《歪曲和指责,无益于开展正常的学术批评——评杨玉圣同志〈读美国史纲〉(三)》,《兰州学刊》 1990 年增刊。 黄安年:《学术评奖中的非学术因素》,载中华读书网编:《学术权力与民主——“长江〈读书〉奖”论争备忘》,鹭江出版社, 2000 年。 黄安年:《弘扬学术为公、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精神——写在学术批评网恢复开通 50 天之际》,学术批评网 2002 年 1 月 9 日。 黄安年:《学术批评应当成为学界中人的共同事业——写在学术批评网开通一周年之际》,学术批评网 2002 年 3 月 15 日。 黄安年:《在北师大史学评论读书报告会上的发言》,学术批评网 2001 年 12 月 3 日。 黄安年:《评北师大学术职称评定中的“唯文凭化倾向”—— 1955 年以来出生的教授必须有博士学位吗?》,学术交流网 2002 年 7 月 5 日;黄安年:《申报教授必须要在《历史研究》发表文章吗?——兼谈北京师范大学职称评审规定的非科学性》,学术批评网 2002 年 7 月 13 日;黄安年:《是科学设岗还是“因人设岗”?——评北京师范大学学术职务聘任中的不正常现象》,学术交流网 2002 年 7 月 15 日。并见黄安年:《“ 7 · 22 ”事件与学术交流网(学术交流网运行简报第 16 期)》,学术交流网 2002 年 9 月 22 日;黄安年:《立此存照:“ 7 · 22 ”事件与学术交流网(学术交流网运行简报第 26 期)》,学术交流网 2002 年 11 月 22 日。 黄安年:《一河之隔,缘何如此巨大反差——从杨玉圣离开北师大到政法大学谈起》,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1 月 10 日。 (感谢黄安年教授惠寄) 学术批评网( www.acriticism.com )首发 2006 年 2 月 15 日 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研究 /2006 年 2 月 15 日转发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640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3321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学术批评网创办五周年、八周年撰写的两篇短文
黄安年 2011-3-16 15:19
为学术批评网创办五周年、八周年撰写的两篇短文
为学术批评网创办五周年、八周年撰写的两篇短文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3 月 16 日发布 ****************** 祝贺与企盼——写给学术批评网创办五周年的贺信 黄安年(学术交流网创办人)文 学术交流网 /2006 年 3 月 14 日 学术批评网创办人 杨玉圣教授: 值此学术批评网创办五周年之际,请接受兄弟网站学术交流网的热烈祝贺! 2001-2006 年是 21 世纪的最初五年,也是我国学术事业蓬勃发展和学术弊端滋生的五年,学术事业面临如何健康发展的有利机遇和严峻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术批评网应运而生。五年来,学术批评网高举维护学术共同体共同尊严,保障学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大旗,成为推动我国学术批评事业的领军网站,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五年来,学术批评网历尽风雨,酸甜苦辣,艰难险阻,但在杨玉圣先生无私奉献、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在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学术批评的坚冰已经打破,道路已经指明,航线已经开通。 五年的时间,十分短暂,又极其宝贵。我们正在走着学人没有走过的路,需要在开拓的过程中随时总结经验,修正错误,使我们的学术批评队伍越来越扩大,也使整个学术事业越来越和谐。 我们需要更多像杨玉圣这样的专家兼批评家,需要更多的像学术批评网这样的学术性网站,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学术批评事业、对杨玉圣和对学术批评网更多一份理解、支持和包容。 学术批评网即将从“一个人的网站”转型为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高端平台与门户网站。由衷祝愿学术批评网顺利转型,为我国的学术批评和学术繁荣的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2006 年 3 月 13 日 21 时(美国东部时间) 于美国康涅狄克州丹伯里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发布 ?2006 年 3 月 14 日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7831 ********************************* 来之不易 任重道远——写在学术批评网创办八周年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3 月 17 日发布 杨玉圣教授个人主办的学术批评网,从 2001 年 3 月 15 日迄今,已经整整八年了。 八年来,在抨击学术不端恶行、呼唤学术规范、推进学术批评的风雨行程中,学术批评网作为领航员之一,始终坚持不懈,劈浪前进,实在来之不易。这八年 , 我对杨玉圣是了解较多的,本人的许多亲历还历历在目。正如他所说,“从那之后的日日夜夜,凭借着读书人的呆傻之气,面对着冷眼冷语、明枪暗剑,‘八年抗战’,义无返顾,酸甜苦辣,甘苦与共”。现在,学术批评网已成为我国人文社科界开展学术批评、向不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一面旗帜。我本人也从杨玉圣和学术批评网那里获益良多。 在学术界,像杨玉圣这样的学者和学术批评网这样的网站,不是多了,而是太少。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某些高校和某些人容不了他和他的网站。杨玉圣六年前之所以被迫离开他工作了十五年的北京师范大学,其真正原因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他在北师大最先开设的“史学评论”课程,迄今无人再开。我曾为他讲了公道话,结果校方居然在 2002 年 7 月也封杀了我的学术交流网(从 2008 年 8 月 8 日起我和校园网脱钩)。我们知道学术批评网上据实揭露的学术不端行为迄今得到回应的少之又少。更有甚者,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受理的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沈木珠夫妇系列案,居然恶人先告状,企图利用司法关系来维护学术不端。可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向是说的多行动少,甚至该说的不说,该做的不做。 有意思的是,在同一个“ 3 · 15 ”日,教育部终于高调召开高校学风建设座谈会。会上周济部长称:“高校学风建设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学术失范现象、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有的性质还非常恶劣。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周济部长说:“学风不正是科学的大敌,学术不端行为更是对科学的亵渎,危害十分巨大,必须坚决予以制止。”周济部长还旗帜鲜明地表示:“要认真受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并及时妥善处理。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无论涉及什么人、什么事,都要态度坚决、一查到底,做到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 (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9-03/16/content_11017677.htm ) 周济部长的这些话虽然讲得晚了些,但我更希望的是部长能否当真兑现他的承诺,我还期望部长能实事求是地调查处理学术批评网上披露的学术不端事件,从而证实他的讲话的可信度。 附文: ********************************** 杨玉圣:学术批评网八周岁了 时间 :2009 年 3 月 15 日 作者:杨玉圣(学术批评网创办人暨主持人)来源 : 学术批评网 今天, 2009 年 3 月 15 日,是学术批评网创办八周年的纪念日。也就是说,今天是学术批评网八周岁的生日。 光阴如梭,岁月如歌。回想起八年前, 2001 年 3 月 15 日,学术批评网悄然开通。从那之后的日日夜夜,凭借着读书人的呆傻之气,面对着冷眼冷语、明枪暗剑,“八年抗战”,义无返顾,酸甜苦辣,甘苦与共。终于,走到了今天。 如同党风败坏、世风日下一样,如今学术不端层出不穷,学术腐败愈演愈烈。单是此伏彼起的学术剽窃丑闻,就足以让学界士人蒙羞,令学术共同体无地自容。最值得学界内外深刻反思的现实问题是:我们究竟怎样才能“扯掉保护学阀抄袭的破伞?”(张思之先生语)这里不妨举两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有位武汉大学的宪法学教授与其女徒弟联手抄袭,不仅未受任何处罚,反倒逍遥自在,最近居然还当上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无独有偶,有位名声很大的四川大学的中国近代史教授,近年来以“反学术打假”相号召,发文多篇,谬种流传,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其实,我本人比谁都再清楚不过地意识到:学术批评网,作为“一个人的网站”,像漂浮在汹涌波涛中的一叶小舟,卑微而纤小,如履薄冰,战战兢兢。面对黑云压城,往往徒叹奈何,无能为力。甚至,在赔本招挨骂的同时,也惹下了莫名其妙的官司。其中,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受理的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沈木珠夫妇系列案,就是再典型不过的“从学术批评到恶意诉讼”的案例,匪夷所思。 说一千道一万,学术批评网是靠了学界师友、热心网友的关心、理解与支持而坚持下来的。倘若没有师友和网友的呵护,就不可能有学术批评网的过去与现在,也不可能有学术批评网的未来。尽管难免挂一漏万,但在学术批评网创办八周年之际,作为学术批评网的创办人暨主持人,我不能不特别感谢德高望重的学界前辈任继愈先生、王元化先生(已故)、来新夏先生、黄安年先生、李世洞先生、王宁先生以及中年名家满运龙博士、贺卫方教授、许章润教授、陈平原教授、马小泉社长、吴励生先生、赵虹主编、余三定主编、宋绍富主任、牛大勇教授、李存山教授、蒋寅教授、张绪山教授以及好友李万生博士、邢东田先生、孙国栋先生、赵法生博士、李传桐教授、吴量福博士、吕俊先生。 八年过去了,弹指一回间。从来就没有盲目乐观过,但也从未彻底绝望过。也许,惟一能做到的是,只要“活着”,学术批评网就拒绝投降。过去八年是如此,今后亦复如此。 学术批评网( www.acriticism.com )首发 2009 年 3 月 15 日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0376type=100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0799 )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76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首届学术共同体论坛暨学术批评网创办十周年研讨会总结发言
黄安年 2011-3-13 23:25
在首届学术共同体论坛暨学术批评网创办十周年研讨会总结发言
在首届学术共同体论坛暨学术批评网创办十周年研讨会总结发言 (2011-03-13)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3 月 13 日发布 ( 按 :2011 年 3 月 13 日 14:00-19 : 00 在北京金三环宾馆 , 举行了首届学术共同体论坛暨学术批评网创办十周年研讨会 , 会议主题是 : 学术批评网与学术共同体建设 , 学术批评、学科评论与学术发展 , 学术规范、学术诚信与学术尊严。下面是笔者在会议最后的总结发言内容。所附照片是大会的合影及会场照片。 ) 在今天举行的首届学术共同体论坛暨学术批评网创办十周年研讨会上 , 42 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 , 对以下共同关心的问题取得了如下共识 : 第一 , 学术批评、学科评论与学术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 没有健康的学术批评和学术评论 , 学术环境不能净化和优化,学术事业难以发展和繁荣。新世纪以来尽管我们的学术批评和学科评论有了长足进展,但是总体形势不容乐观,良性的健康学术批评和评论机制尚不完善、主动积极投身于学术批评、学科评论的学术队伍还很单薄,教育和学术主管部门的重视支持不力落后于需求。 第二 , 学术的发展有赖于健全学术规范、严格学术诚信的自律与他律。新世纪以来尽管已经有了《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 2009 )和《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 ( 试行 ) 》( 2004 )、《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 2009 )。但是总体来说,学术规范意识普遍薄弱 , 学术诚信问题形势严峻 , 涉及学术不断问题的界定有待细化,独立学术调查组织活动乏力,对于认定的学术不端事件处理迟缓。 第三,学术批评网自 2001 年成立十年来致力于学术共同体的建设、开展健康的说理的务实的学术批评和评论、推进学术规范、揭露学术不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战线学术网站的一面旗帜 , 也是坚持不渝地推进健康学术批评、抨击学术不端现象、呼吁健全学术规范的一面旗帜。值得提出的虽然是学术批评网是杨玉圣一个人主持、运行的非赢利性学术性网站,但在学术批评网他的身后有着越来越多的正直的致力于学术共同体专家学者的坚定支持。我们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有愈来愈多的专家学者积极投身于推进学术批评、宣扬学术规范、揭露学术不端、维护学术诚信的神圣事业中来。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39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来之不易 任重道远——写在学术批评网创办八周年
黄安年 2009-3-17 09:35
来之不易 任重道远写在学术批评网创办八周年 黄安年文 发表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3 月 17 日发布 杨玉圣教授个人主办的学术批评网,从 2001 年 3 月 15 日迄今,已经整整八年了。 八年来,在抨击学术不端恶行、呼唤学术规范、推进学术批评的风雨行程中,学术批评网作为领航员之一,始终坚持不懈,劈浪前进,实在来之不易。这八年 , 我对杨玉圣是了解较多的,本人的许多亲历还历历在目。正如他所说,从那之后的日日夜夜,凭借着读书人的呆傻之气,面对着冷眼冷语、明枪暗剑,八年抗战,义无返顾,酸甜苦辣,甘苦与共。现在,学术批评网已成为我国人文社科界开展学术批评、向不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一面旗帜。我本人也从杨玉圣和学术批评网那里获益良多。 在学术界,像杨玉圣这样的学者和学术批评网这样的网站,不是多了,而是太少。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某些高校和某些人容不了他和他的网站。杨玉圣六年前之所以被迫离开他工作了十五年的北京师范大学,其真正原因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他在北师大最先开设的史学评论课程,迄今无人再开。我曾为他讲了公道话,结果校方居然在 2002 年 7 月也封杀了我的学术交流网(从 2008 年 8 月 8 日起我和校园网脱钩)。我们知道学术批评网上据实揭露的学术不端行为迄今得到回应的少之又少。更有甚者,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受理的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沈木珠夫妇系列案,居然恶人先告状,企图利用司法关系来维护学术不端。可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向是说的多行动少,甚至该说的不说,该做的不做。 有意思的是,在同一个 3 15 日,教育部终于高调召开高校学风建设座谈会。会上周济部长称:高校学风建设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学术失范现象、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有的性质还非常恶劣。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周济部长说:学风不正是科学的大敌,学术不端行为更是对科学的亵渎,危害十分巨大,必须坚决予以制止。周济部长还旗帜鲜明地表示:要认真受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并及时妥善处理。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无论涉及什么人、什么事,都要态度坚决、一查到底,做到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 (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9-03/16/content_11017677.htm ) 周济部长的这些话虽然讲得晚了些,但我更希望的是部长能否当真兑现他的承诺,我还期望部长能实事求是地调查处理学术批评网上披露的学术不端事件,从而证实他的讲话的可信度。 附文: ********************************** 杨玉圣:学术批评网八周岁了 时间 :2009 年 3 月 15 日 作者:杨玉圣(学术批评网创办人暨主持人)来源 : 学术批评网 今天, 2009 年 3 月 15 日,是学术批评网创办八周年的纪念日。也就是说,今天是学术批评网八周岁的生日。 光阴如梭,岁月如歌。回想起八年前, 2001 年 3 月 15 日,学术批评网悄然开通。从那之后的日日夜夜,凭借着读书人的呆傻之气,面对着冷眼冷语、明枪暗剑,八年抗战,义无返顾,酸甜苦辣,甘苦与共。终于,走到了今天。 如同党风败坏、世风日下一样,如今学术不端层出不穷,学术腐败愈演愈烈。单是此伏彼起的学术剽窃丑闻,就足以让学界士人蒙羞,令学术共同体无地自容。最值得学界内外深刻反思的现实问题是:我们究竟怎样才能扯掉保护学阀抄袭的破伞?(张思之先生语)这里不妨举两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有位武汉大学的宪法学教授与其女徒弟联手抄袭,不仅未受任何处罚,反倒逍遥自在,最近居然还当上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无独有偶,有位名声很大的四川大学的中国近代史教授,近年来以反学术打假相号召,发文多篇,谬种流传,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其实,我本人比谁都再清楚不过地意识到:学术批评网,作为一个人的网站,像漂浮在汹涌波涛中的一叶小舟,卑微而纤小,如履薄冰,战战兢兢。面对黑云压城,往往徒叹奈何,无能为力。甚至,在赔本招挨骂的同时,也惹下了莫名其妙的官司。其中,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受理的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沈木珠夫妇系列案,就是再典型不过的从学术批评到恶意诉讼的案例,匪夷所思。 说一千道一万,学术批评网是靠了学界师友、热心网友的关心、理解与支持而坚持下来的。倘若没有师友和网友的呵护,就不可能有学术批评网的过去与现在,也不可能有学术批评网的未来。尽管难免挂一漏万,但在学术批评网创办八周年之际,作为学术批评网的创办人暨主持人,我不能不特别感谢德高望重的学界前辈任继愈先生、王元化先生(已故)、来新夏先生、黄安年先生、李世洞先生、王宁先生以及中年名家满运龙博士、贺卫方教授、许章润教授、陈平原教授、马小泉社长、吴励生先生、赵虹主编、余三定主编、宋绍富主任、牛大勇教授、李存山教授、蒋寅教授、张绪山教授以及好友李万生博士、邢东田先生、孙国栋先生、赵法生博士、李传桐教授、吴量福博士、吕俊先生。 八年过去了,弹指一回间。从来就没有盲目乐观过,但也从未彻底绝望过。也许,惟一能做到的是,只要活着,学术批评网就拒绝投降。过去八年是如此,今后亦复如此。 学术批评网( www.acriticism.com )首发 ?2009 年 3 月 15 日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0376type=1006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08A)|587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12: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