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陶渊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陶渊明落榜
热度 4 yonglie 2012-10-14 08:40
—— 旧札新钞 ( 121 ) @ 钟嵘《诗品》将陶渊明列在“中品”,极受后人诟病。近人古直作《诗品笺》,引《太平御览》为钟嵘辩护,说原本确是列在上品的。宋本《太平御览》是这样说的:“钟嵘《诗评》曰:古诗,李陵、班婕妤、曹植、刘桢、王粲、阮籍、陆机、潘岳、张协、左思、谢灵运等十二人,诗皆上品。”并没有渊明的名字。有趣的是,这儿只列了十一人,算古诗才十二个,却不是“人”了。《御览》的疏忽留下一点小问题。 @ 《考工记》与《墨经》同为先秦著作,一个代表工程技术,一个代表演绎思辨。中国科学技术的走了《考工记》的路,而没走《墨经》的路——倘若相反,则也许能与古希腊科学遥相呼应。(也许将《考工记》列入《周礼》,就代表了古人的选择。) @ “对应原理”( Principle of Correspondence )是玻尔在关于氢原子谱线的经典论文里提出的,“老”量子论几乎就是这个原理的实践。意思是量子现象总有对应的经典现象,量子论在极限情形下将回到经典。这个原理在相对论也适用——它似乎是大自然为了尊重前辈的功绩而表现的大度:后来的理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回到从前的理论。
个人分类: 札记|3429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有效管理时间的十八种方法
zhongpanpan 2012-7-30 16:26
陶渊明有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时间,怎么珍惜都不过分,推荐有效管理时间的十八种方法。 浪费时间的十大原因: 1 、缺乏明确的目标; 2 、办事拖延; 3 、缺乏优先顺序抓不住重点; 4 、注重过程不重结果; 5 、做事有头无尾; 6 、缺乏条理与整洁; 7 、不懂得授权; 8 、不会拒绝别人的请求; 9 、盲目行动; 10 、简单事情复杂化。 结合以上浪费时间的原因,提出了十八种时间管理的方法: 1 、策略第一。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时间管理策略总是第一位的。 2 、分清轻重缓急,抓住重点。 若干项工作,总有重点工作和非重点工作,我们就要在重点工作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反之我们就会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而工作却没有成效。如信息管理中心目前的工作重心就是信息化建设。 3 、马上行动,杜绝拖延。 现在该做的事如果一拖再拖,则到完成工作的最后时限必定会手忙脚乱,要么胡乱应付要么就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加班。 4 、确定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 没有明确的目标,做事就会走很多弯路。确定了目标还要有行动计划,不管是心中的行动想法或是书面的行动计划总需要一个,要不这个目标的实现就是一句空话。 5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价值的。 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时间组成的,生命是有价值的、故时间也是有价值的,所以才有鲁迅所说有的“浪费时间等于谋财害命”名句。 6 、今日事,今日毕。 有了良好的完成工作习惯,时间自然是充分利用,就不存在浪费了。 7 、第一次做好,追求零缺点工作。 工作如果不第一次做好,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到最后又要返工从头做起而且不知道这次能不能符合要求,时间不是就在一遍遍的重复中浪费掉了吗。 8 、在要求工作时,必须要求时限。 这样就既不浪费别人的时间,也不浪费自己的时间。 9 、善于授权。 善于授权,是有领导艺术的人专利,不懂得授权的人会事必躬亲,必然是忙得不可开交。 10 、要有条理与整洁的方法。 文件和物品存放有条理,就不会在找东西上浪费时间。 11 、养成快速的节奏感。 这样时间的利用率就自然提高,甚至带动别人提高效率。 12 、结果导向,掌控过程。 完成任何工作,都有一个结果。我们要做的就是以这个结果为导向,在工作过程中不断调整方向,最终完成这项工作。 13 、猴子管理。 就是把每一项工作都看成是一只猴子,我们要照顾好自己的猴子,且要注意不让别人的猴子成为自己的猴子,要不猴子太多怎么办? 14 、不要让人浪费你的时间。 要懂得拒绝,不要在无谓的交往中浪费自己的时间。 15 、善于利用零碎的时间。 这一条很重要,不要试图认为有整块的大量时间供你支配,要善于利用零碎的时间。比如我们在制定部门的制度流程的时候,需要全部门人员参于讨论,各人有各自的工作,不可能有整块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就要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分开讨论。 16 、“第一”胜过更好。 “第一”才是最好的。短跑冠军比亚军领先的就是零点零几秒。 17 、记录每天所做的每一件事。 个人感觉这是个好习惯,当你坚持一段时间后,你对时间的支配情况就有据可依,改进不良的时间支配方式,从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 18 、业余时间管理。 不要忽视业余时间的管理,工作时间管理和业余时间管理是辩证统一的。 本文摘自风逸含笑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0acd67010174kt.html
个人分类: 生活|1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住偏安陶翁馆
yangyongtian 2012-6-27 21:19
小住偏安陶翁馆
仰慕当年陶渊明 , 偏居群山隐务农。 国家锁定生态地, 京郊顺义安利隆。 小住偏安陶翁馆, 万绿丛中一点红。 后世纪念前代事, 斗胆效颦摹诗翁。 1 2 3 4 5 6 7 8 9
个人分类: 诗配画|2879 次阅读|0 个评论
《澄明之境》再版后记
jydai 2012-6-14 00:25
《澄明之境》再版后记 诗人卡里玛卡说,一部厚书就是一个社会灾难——不是浪费读者的时间,就是浪费社会的资源;我个人觉得,一本册子就是作者的一份遗憾——或者尚存知识性错误,或者论证不够严谨,或者议论失之浮泛。 正是为了弥补或减轻这种遗憾,我才将十几年前出版的《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进行修订。拙著 1998 年作为我校学术出版基金丛书出版,第二年稍作修改后出版社又进行了重印。《文艺研究》很快发表了刘明华教授为拙著写的几千字书评,著名陶渊明研究专家、也是我的学界前辈吴云先生,在其专著《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里,在《文学遗产》的《陶学百年》长文中,在几次学术研讨会上,先生对拙著都不吝齿牙谬加称赞。此后我又陆续看到和听到学者或朋友对拙著的批评。称许增强了我的自信,批评更促使我不断反省。 研究者对陶渊明理解的深度,自然昭示了研究者自身存在的深度。 不管是识力还是学问,不管是阅历还是心境,那时我对陶渊明难有很深的理解,更不可能成为陶渊明的知音。 八九十年代西方各种学术思潮和方法,像破闸的洪峰一样涌进中国,我就是在这种方法热的文化氛围中走上教学和治学道路的。虽然在这些新方法面前有点目迷五色,但由于念大学时旁听过刘纲纪先生的美学课,由于那时是李泽厚先生的学术粉丝,我的主要兴趣还是集中于德国古典美学,后来又迷上了海德格尔,海氏《存在与时间》中对此在抽丝剥茧的分析让人叹为观止。我那时也很喜欢《老子》、《庄子》,并就老庄写了一些专著和论文,同时又开始阅读宋明理学的代表作,以及新儒家唐君毅的《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冯友兰的《贞元六书》等书。《澄明之境》就是 从存在论的角度阐释陶渊明的生命境界,以及这一生命境界与其诗歌境界的内在联系。 现在看来,有些地方求之过深,有些地方又识有未逮。陶渊明生命境界的特征,陶渊明对死的超越,陶渊明对生的安顿,近年来我对此有一些新的体悟,原想通过修订以便将新知融进旧作,好让拙著既有年轻人的锐气又中老年人的“成熟”。花了不少力气改完第一章后,这才发现一个新的观点不可能随意“稼接”在旧作上,把“两好合一好”的想法十分可笑。第一章的修改稿酷似一件旧外套上打了很多新补丁,那样子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 于是,我放弃了那篇四不像的修改稿,也放弃了对旧作大动干戈的打算,只是改正了一些知识和文字错误,少数地方进行了一点补充,并以 龚斌教授《陶渊明集校笺》为底本,重新校订了拙著中陶渊明的引文。 这个修订本只是对旧作做了点小小的美容,比第一版减少了一些知识和文字错误,但愿它在读者眼中不至于“惨不忍睹”。 十几年前我曾在拙著的《导论》中说:“我当然希望自己的阐释能切近历史上真实的陶渊明,但同时我也明白自己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接受陶渊明的,对他的理解因而有着自身的历史性,这包括不可避免的作为前理解的先见,和可以而且应该避免的属于个人个性及知识的局限。”这段话既适合拙著初版也适合拙著的再版,它既是作者诚恳的自白也是作者无能的自辩。 谢谢上海古籍出版社李鸣先生,感谢他为拙著的出版热心张罗,感谢他为拙著所作的细心审校。谢谢五编室田松青主任。谢谢总编赵昌平先生多年来对我关心和帮助。正是由于该社出版了许多学术精品,正是由于该社有这些热心的师友,我对上海古籍出版社一直心存感激,对该社一直有一种学术上的亲近感。 戴建业 2012 年 6 月于华中 师大南门剑桥名邸
个人分类: 杂谈|22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参观沱牌舍得酒业公司
wmy9039 2012-4-20 18:37
3月12日,在导师带领下,我们一行20余人到 位于“观音故里,诗酒之乡”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沱牌镇 沱牌舍得酒业公司参观,该公司在全国首开“生态酿酒”先河,建有全国首座生态酿酒工业园,以“生态循环、绿色环保”著称于中国白酒行业。其舍得酒文化也颇有哲理,(舍得多,得的多,舍得少,得的少,不舍不得,有舍才有得)。 附: 舍得三字经 说舍得 道舍得 真舍得 有几何   酒一杯 歌一阕 此中意 谁会得   叹人世 苦良多 曰功名 曰利禄   熙攘攘 天下往 百年后 谁思量   君不见 古圣贤 舍得间 美名传   陶渊明 耕田园 舍繁华 心悠闲   孟夫子 气浩然 舍生死 仁义担   范仲淹 天下先 舍安乐 思悠远   汨罗畔 楚屈原 舍身躯 离骚传   数风流 难计算 百代下 日月光   观天地 道至简 有盈亏 有增减   天茫茫 意渺渺 舍得道 谁能诠   曰易经 曰论语 曰老子 曰孙子   易为首 变阴阳 舍与得 此渊源   次论语 仁者始 舍小我 入世间   又老子 无为治 舍争斗 出尘凡   又孙子 计中计 舍下肆 得胜利   此四书 称上乘 传精髓 足经典   饮舍得 歌舍得 杯中物 禅理多   感悟之 持守之 天下事 若等闲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38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好诗分享——陶渊明
zllzll 2011-9-27 20:50
杂诗八首 其一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个人分类: 美学与艺术|20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堂之美——德国农村(续二)——世外桃源
热度 11 rczeng 2011-6-22 08:38
天堂之美——德国农村(续二)——世外桃源
2006年5月1日,独自一人骑自行车来到离研究所几公里外的乡间,借此美景来消蚀自己的乡愁。 晴朗的蓝天下,白云悠悠地飘过头顶;一望无涯的田野里,绿油油的庄稼伸展着懒腰;间间 农舍 在片片树林中时隐时现。周围是如此静谧和安详,耳边只有风的低吟。 先人陶渊明所说的世外桃源是不是这样的?
4475 次阅读|25 个评论
[转载]哲学家周敦颐之《爱莲说》
热度 1 antiscience 2011-3-3 11:13
青草鲜花,各有所爱,周老讲了他的倾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80 次阅读|1 个评论
陶渊明梦游老鼠国
热度 3 SoSoliton 2011-3-2 20:16
陶渊明家里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闹过老鼠了。最近,夜深人静时,陶渊明卧在床上总是听到卧室的柜子后面或里面有老鼠在施工。老陶敲敲,施工停停;老陶呼呼,施工继续。敲敲,停停;呼呼,继续。如此反复,非得老陶亲自爬起来,打开柜门,猛敲柜子,那鼠才撤! 陶渊明气愤,卧在床上睡不着。岂有此理,真是鼠胆包天!人定胜天,虽是海口,但人定胜鼠,岂不是瓮中捉鳖!想当年,一场除“四害”,搞得你家破鼠亡;一场爱国卫生运动,搞得你哪敢出门! 陶渊明继续睡不着。对呀,不是说胆小如鼠吗?老鼠不是已被俺人类整得差不多了吗?现在怎么又胆大包天,敢于在我人海中恣意妄为了呢?是不是又该发动除“四害”和爱国卫生运动了呢?为何不搞呀? 想着想着,陶渊明睡着了,进入了梦乡,梦见自己来到了老鼠王国。 渊明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渊明 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 鼠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渊明诧异,世道变矣!世外桃园乃耗子之天堂乎? 那里的 鼠们 看见了陶渊明,却并不害怕,只是感到非常惊讶,问老陶是从哪里来的。老陶详细回答了 鼠们 。 鼠们 便摆酒杀鸡做饭, 鼠王亲自出席, 宴请老陶。老陶胆颤心惊,因为以前捉过老 鼠,打 过老 鼠,打死 过老 鼠,现落入 老 鼠王国,恐小命难保了! 鼠王 看出了陶渊明的顾虑,端起酒杯,仰天长笑:“来,渊明同志,喝酒!干杯!” 鼠王 和老陶一饮而尽各自杯中之酒。 鼠王豪气、霸气、大气:“鼠国和人国历来是死敌,有恩怨,这很正常嘛!现在两国关系已经正常化,我们要忘记过去,开创未来嘛!” 老陶纳闷,便问 鼠王:“鼠王陛下, 渊明孤陋寡闻,敢问汝 鼠国何时跟我人国和好的?我人类向来视汝鼠类为天敌,汝鼠国是如何搞掂我人国领导的?”鼠王摇头晃脑,滔滔不绝地给陶渊明尾尾道来: “夫天地万物,由人主宰。夫天地万物,数我老鼠最倒霉,因为被主宰天地万物的人类列为天敌。人类这位自然界最高贵的领导,不仅亲自收拾我老鼠,下毒药,设暗器,无所不使,还指使猫们专职抓老鼠,安排狗们兼职拿老鼠。我鼠民哪敢出门,溜个街都是人人喊打。” “作为鼠国国王,保护我鼠民生命财产安全乃我义不容辞之天职。自盘古开天辟地,我鼠类求生存就像汝人类求不死一样,投入了不知多少鼠力、物力和财力,最终也没有寻找到如何让汝人类不追杀我鼠类之根本性解决方案。几年前,本鼠王将我鼠国堪称四大发明之一的鼠标呈送给汝人类,总算换来了一阵安宁。” 陶渊明隐居深山老林数十载,虽在人间,但已不知人间变化之翻天覆地,对鼠王的摇头晃脑、滔滔不绝很是不解。鼠王于是继续摇头晃脑,滔滔不绝:“自从人类得到本鼠王送的宝贝鼠标后,复制了成千上万只,确保人手一只甚至两只,他们天天摸着,时时摸着,可以说人类有史以来从没得到过一件如此爱不释手的宝贝。” 陶渊明还是疑惑:“人类有了宝贝就不捉鼠了?”鼠王得意洋洋:“唉!老陶呀,你真是人间的老土呀!你居然不知汝人类的工作方式已趋于一致,业余爱好已趋于一致,所有活动均已趋于一致。” “那都趋于什么啦?”老陶问。“上网。”鼠王答,“老陶你回人间后到处走走看看,你会发现汝人类不在上网,就在去上网的路上。全民在炒股,炒股在网上;全民在聊天,聊天在网上;全民在交友,交友在网上;全民在游戏,游戏在网上;全民在赌博,赌博在网上;工作时上网,下班后仍上网;男的在上网,女的也在上网,老的在上网,少的也在上网。” 陶渊明终算是明白了,原来我人类时时刻刻在上网,时时刻刻在摸着老鼠发明的鼠标,不仅无心捉老鼠,反而还被老鼠腐蚀,与老鼠化敌为友了。老陶叹息,看来捉鼠的重任只能落在猫和狗身上了。 陶渊明还没叹息完,鼠王又继续得意洋洋了:“干工作就要干净利落,不留后患。人类的猫腿子狗腿子不除,我鼠国照样不得安宁。于是本鼠王命令我鼠国一批美女鼠潜伏人类网吧,趁人类陶醉于点击鼠标之际,断其网,死其机,再跃其腿上,噜噜嘴,撒撒娇:‘嗡,该死的阿猫阿狗,好讨厌哟,不仅经常捣我的蛋,还乱你的好事!’人类于是当即决定:猫的本职工作由专捉老鼠改为专管网进网出的工作,岗位名称叫‘ Modem ’;狗不得兼职拿耗子,要继续发挥看门的本领,专做安全保卫工作,定位‘加密狗’。” 听完鼠王的滔滔不绝,得意洋洋,陶渊明的梦也醒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陶渊明就迫不及待地走出深山老林,来到外面的世界,他老人家终于见识了那鼠标的神奇,当即也买了一只。回到深山老林,陶渊明通过网络向网友夸耀,摸着鼠标的感觉真是好!过了几天,一群老鼠来到老陶家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个人分类: 无所事事|149 次阅读|2 个评论
陶诗因性情而自然
热度 1 卫军英 2011-3-2 16:05
三 一般论及陶渊明及其诗作时,总不外乎从田园、平淡天然等方面着眼。但大多数都流于对诗歌表层的罗列和说明,因而我们要进一步着手的就是对这一系列表象特征加以本体论探讨,也就是寻绎出自然关于性情追求对诗的规定性,从而为陶诗做出更为合理的说明。 陶渊明之所以被称之为田园诗人,是因为田园是他的最终归宿,而他的诗也主要是以田园为对象。钟嵘称其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事实上也是就其隐居田园而言的。这一点后来引起许多误解,以为田园便是不涉世事,一味的只顾自己飘逸。从陶渊明的本性和诗的表现性上来看,这是很片面的。事实上田园只是陶渊明人生过程中的一次主动选择,这种选择首先是其性情的要求。就自然观来讲,田园作为外在的对象,最能够体现出自然真实质朴的本质,与陶渊明“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的性情相契合,提供了全然交流的可能;同时田园作为陶诗的总体特征,它的自然意蕴中本身就有与世俗的对抗性。陶渊明的自然观中含有对魏晋以来崇尚自然而非名教的继承,这样他一方面以田园表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又一方面其自然的发展,又不至于使之与名教实质上就是现存社会秩序势不两立,表现出一种无端而又难以自拔的痛苦。所以他的田园乃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最能体现其性情与田园关系的当推其《归园田居》诗第一首: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讲归田园的原因说得很明白。前两句既为自己生性不喜欢世俗的虚伪,性情所寄乃在于自然山水。实际上陶渊明即使归田后也没有真正脱离社会,讲不适俗只是表明性情上与现实不协调。所以“性本爱丘山”既是对自己禀性的反省与肯定,又是一种新的觉悟。陶诗中常提及自己的少年时代:“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拟古》)、“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而这首诗却写自己自少便“性本爱丘山”,似乎是与前有矛盾。实际上这正是陶渊明在人生磨练之后对自我的又一次体认,是一种深刻的觉悟。四十而不惑,陶写此诗时四十二岁,又方归田园,所以将是一种反省和觉悟。既然是反省和觉悟,那么就可以说明陶渊明对性情的追求就不仅是一种原生本能的认识,更是一种自觉的理性判断。这样看这两句贯于全诗前面,就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故而以下所写便是一种对本性压抑的鄙弃和对自由情怀的渴望。尤其是写到农村景象,林林总总,离离缕缕,本来都是极普通极平常的,既无奇特突兀之处,又无清绮秀丽之景,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显得生动真切,极富趣味极有新鲜感,一草一木都关乎情。我们从其间所渗透的情感意识中,不难体会到作者所写对象本身就是性情的展示。对象是自然的,也是自我的。这中间既有主体与田园由于性情沟通所形成的交流,又有主体与田园作为一个自然整体所构成的性情象征,它以自己的本质与世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惟其如此,这平朴司空见惯的田园乡景才会那么专注一往情深,充满了精神因素,其间流动着人生自由的生命情调。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田园,在陶渊明那里是作为一种生命化了的对象而存在的,它既是自然实体,又是自然本质的直接体现。因而选择田园无疑就是选择自然,也就是选择生命。 同样,真在陶渊明那里也是诗与人生统一的必然体现。“真”的含义本来就密切关联着性情与自然。庄子云:“真者,精诚之至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①庄子强调了真的特性及其价值,并认为按照自然法则就必然体现出真,真当然就是性情。陶渊明诗中多次提到所谓“真意”“真想”,于中可见其对真的追求。真具体反映在陶渊明作品中,具有两重意义:其一属于伦理学意义,其一属于美学意义。前者是其性情中对世俗的鄙视和对自然人性的追求,是相对于“伪”而存在的,如《感士不遇赋》中慨叹:“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后者乃是这种性情追求在与对象和艺术中达到的统一,应该说是陶诗美学价值的集中体现。对于“真”前人已作过许多评价。钟嵘的“笃意真古”、“世叹其质直”,萧统的“论怀抱旷而且真” ② 等等,都是对真的深刻认识,只是所偏重的是伦理学意义。送人叶梦得从创作角度认识:“诗本触物寓兴,吟咏性情,但能输写心中所欲言,无有不佳。而世但役于组织雕镂,故语言虽工而淡然无味。陶渊明直是倾倒所有,借书于手,初不自知为语言文字也,此其所以不可及。” ③这段话已涉及到陶诗的美学意义。陶诗但使得性情毕至直接流泻,便是实现了真;但是与对象融汇契合,性情流贯,便是得到了真。因为这种诗是自然的,所以就形成了美;因为这种对象是感情的,所以也就创造力了美。其《饮酒》第五就是这一特征的具体体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显然带有玄学意味,得意忘言是庄子所提倡至魏晋玄学而大加发挥的一个哲学命题。陶诗以此二句作归结,可见其通篇之主旨乃在于领略真意,那么何谓真意,作者认为无法言传。其实真意就体现在作者与外在的交流,亦即诗所表现的意象上。诗前四句注重交代自己的思想心性,所以注重的是哲理性说明。既表明自己鄙弃世俗虚伪而趋于真的追求,又袒露了自己的心性以及借这种心性而实现真的价值。后面四句就是讲自己性情与对象的融合。“采菊”二句是千古名句,于中可见渊明之感受。正是脱离了世俗,摈弃了虚伪,全然从感情出发,所以作者从采菊到见南山,就成了一种低头抬头俯仰之间的感受,悠然自得,这种感感受乃在于有意无意之间,在采菊时不是故意不看山,也不是有意寻找山,全凭自然,这才看见了南山的真面目。这样便消除了一般过程所形成的阻隔,达到一种冥合和领悟,“真意”自在其间。故而下面二句讲山气讲飞鸟,就可看作性情与自然对象同一之后的象征,其间意象不只是外在的,亦是作者本身。陶渊明在混迹仕途时感叹:“望云惭高鸟,俯渊愧游鱼”,讲自己是失去自由的“羁鸟”“误落尘网中”,鸟已不但是他的寄托,简直就是他自身的外化。正因为这样,写山气写鸟,实在是讲自己性情与外在性情相一致,流泻畅然,自由飞翔。这种自然的抒写,不但体现了性情的真,而且也达到了表现方式的真纯而不虚饰。所以后来王国维在论及诗人创作隔与不隔以及无我之境时,认为陶诗属于不隔,且如“采菊”二句则是典范的无我至境,并进而声称“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④其实绝对的静是不存在的,陶诗正是由于性情融于对象达到了真,所以从真的自然特制出发,我亦自然,自然亦性情,故不存在一个由此及彼的转化,不需要许多人为的中转媒介,就形成了“由静中得之”,也就没有任何矫饰。 此外,还需特别提出的是由此而产生的陶诗的语言风格与白描手法。陶诗这一特征当时曾被视为“田家语”,这中间或有讥诮之意,殊不知这正是性情显示。性情率真,又寄心田园,所以必然会“田家语”而不假雕饰。明人谢榛批评那种认为陶诗“不文”的观点:“皇甫湜曰:陶诗切于事情,但不文尔。湜非知陶渊明者。渊明最有性情,使加藻饰,无异鲍谢,何以发真趣于偶尔,寄至味于淡然?”⑤此说甚有见地,指出陶诗用于平淡乃出于性情表达要求,因为自然实是万物之质性,又是人的自然而然的感情,诗的表达作为性情运动,也就不必倚仗任何奇异的矫饰。这样自陆机以来“诗缘情以绮靡”的绮靡也就被摆脱了。陶诗中即便被认为“风华清靡”之作,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之类,也都是清风朗月,若清流直泻,在平淡天然的语言与简远萧散的白描中,透出自己的甘醇和真挚。 正因为陶渊明注重性情追求,其诗作亦是性情的艺术体现,因而读其诗作自不免会感受其人,并且通过诗的艺术美感,更加完善和丰满这种性情,由中体会到诗的无限与人格的无限。或许可以说,陶诗性情的真正价值乃在于其真醇,在其自然无限。我们一般人的通病在于往往囿于一个狭小的天地,驰竞于世俗的功利,所以永远不能解脱,性情也就得不到充分的挥洒,而一旦跳出这种困境,如陶渊明一般,在广阔的视野中静观这一切,寄身于自然的造化与宇宙的情怀,那么就会真正的超越。也许在这一点上陶渊明及陶诗是永恒的,永远净化着我们。 【注释】 ①《庄子 · 渔父》。 ②萧统《陶渊明集序》。 ③叶梦得《玉涧杂书》。 ④王国维《人间词话》。 ⑤谢榛《四溟诗话》。
个人分类: 诗词歌赋|3255 次阅读|2 个评论
陶渊明的个性
热度 2 卫军英 2011-2-27 12:57
【题记】这篇文章是20多年前的1990年发表在《浙江学刊》的,写陶渊明自然称情之追求。看来喜欢这种感觉至少从那时候就开始了,难怪如今老是喜欢浪迹山水之间的那种散漫无拘。这会把它贴出来也算是一种自我追寻吧,文章太长所以三节就三次贴完。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时候毕竟30不到人还年轻,文字青涩一些文章也写得年轻缺少历练。而且以今天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论文检查的要求,至少在注释的格式上也是不合格的。还好俺们是内容重于形式者,也就不管它啦。 陶诗重性情论 一 陶渊明并没有专门的文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文学没有什么确定的主张。相反,如果参照其人生及创作,我们会发现陶渊明的艺术追求其实是相当明显的。他曾作过一篇著名的《五柳先生传》,“时人谓之实录” ① ,后来人 往往从中窥测陶渊明的个性风范 , 盛赞其高趣。其实在这篇实录小传中 , 作者不仅描述了一种个性与人生向往 ,还透露出作者的文学观念与创作追求。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尝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以今天的眼光看,实际上包含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态度,他所注重的是个人性请与文学作品的契合,借读书以抒怀;同时在创作中也以“自娱”为目的,而“自娱”的途径又在于“颇示己志”,充分表现自己的性情。这一点很重要,它说明了陶渊明的文学观念中性情的重要地位。这对我们研究陶诗,从创作主体上深化认识不无意义。 事实上,陶渊明的这种文学认识并不是空泛或者偶然地表达。如果究其整个人生来看,更可以说这种认识乃是作者始终如一的追求。作者在《感士不遇赋》中曾自谓人生“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人生可以有不同选择,而进退存亡的根本却在于“称情”。在这里作者把“称情”置诸于人生的最高层次上,“称情”便是取舍的原由。“称情”实际上就意味着任性。这可以说是对魏晋以来名士风流追求放荡形骸的一种继承。关于这一点史书记载颇多。《宋书.隐逸传》载: 潜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 欲 眠 ,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这简直是一种不可企及的风范,由中可见陶渊明其人之性情。蓄无弦琴,已不在于形式,但能寄意,也就是抒发了性情便是目的。所以每有酒适,也就是最富于性情之时,便慨然抚琴。至于酒醉麾客自去,则更是一种脱洒任意性情真率的表现。陶渊明不仅日常生活中如此,在他的仕隐过程中也体现了这种尊崇个性,不愿委屈累己的特征。他想当官,便去当官,毫不掩饰自己的内心:“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② 为为官之后,又因督邮至县,不愿曲己矫情,“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解绶去职。” ③ 他对这种行为的解释是“性本爱丘山”,④“质性自然,非雕励所得。”⑤这恰好证明了性情是其人生追求的最高层次。由此看来,重视性情,乃至于从性情出发来规定其生活行为,在陶渊明来说实属于一种确定的必然性追求。陶渊明创作中设计性情的地方就很多。 他自己也明确地肯定过文学对表现性情的作用:“夫导达意气,其惟文乎。”⑥意气乃性情之本原。文学本身就是“情动于衷而形于言”,那么以文学来抒发心怀一畅性情就再自然不过了。所以重性情的个性与人生追求一旦贯彻到诗中,就形成了一种诗与人生的统一,一切全然在于心迹的流露,无所矫饰,无需遮掩。但若就人生的社会意义来讲,性情乃是自然的原生物,与在现实中真正的实现畅情任性是不可能的。尽管陶渊明的生活中性情是作为最高追求而存在的,“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已累己”,但在“固穷”与“济意”之间也还是存在一种不平衡的矛盾。陶渊明的取舍只不过是希图从严峻的现实之中寻找到一条最大可能畅其性情之路而已。如果从诗人的角度去看的话,是作为作者的一种“自娱”方式,亦即表现性情的手段,实际上是拓宽并延伸了这条道路。正是把性情作为出发点,诗在他那里就是一种性情的附属,同时又是性情得以完善丰满的补充。也就是说,诗作为一种主体创造,作者用以寄寓或者驱遣性情;另外,是作为一种沟通主体与对象的媒介,又反过来使得性情这一主观因素得以真实的展示和扩充完整。在陶渊明集中诗作多有自序,《停云》序云:“愿言不从,叹息弥襟。”可见是在内心情怀无法达到之时的一种感慨,由“叹息弥襟”而为诗,是自然就成了叹息的一种延伸形式,亦即性情的附属与展示了。《时运》序云:“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独游,欣慨交心。”性情是多层面的,诗除了派遣内心叹息外,也风扬内心怡悦。这正是性情所之,诗自然而然的一种表现。最能说明诗与性情关系的莫过于《饮酒》诗二十首了。《饮酒》诗的写作时间是在陶渊明辞官“复得返自然”之后。从本意上来说,回到自然之中原本是自己的愿望,可是真处在了自然之中也并不是完全实现了本意,一切俱称心了。其小序所提供的创作背景即可说明这一点:其时寂寞寡欢,虽处田园,然内心仍不平静。既有闲逸自然的一面,又有愤然感慨的一面。万般无奈,寄心于酒。所以《饮酒》这个题目的更深一层意义便是如魏晋时期名士们惯常采用的方法一样,以酒为发泄,以酒为遮掩而已。这里饮酒既是畅其性情的方式,又成了纵情文字的挡箭牌。有了酒的掩护,那么性情便可以在诗中一泄无余了。“既醉之后,辄题数句以自娱”,“以为欢笑尔”,这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既醉之后”自然是开怀畅饮之故,自然也是性情宏放之际,当斯时能够“题数句以自娱”,自然也只有充分表达性情而莫属了。关于这一点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早已讲得很清楚:“有疑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这种寄酒为迹正如今人所说的“酒后吐真言”,是借酒驰其性情。 由此看来,陶渊明重性情,把性情作为人生与创作的最高追求,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正如我们所说的,性情的驰纵要受到现实的制约,陶渊明还必须从现实中找到一条能够真实地并且最大可能地表达性情的路,这才能够完成其对性情的追求。对于陶渊明来说,这条路最贴切的莫过于自然。自然,在魏晋时期作为一种哲学本体论,其间包含着性情的因素,对它的确认既符合魏晋以来的社会思潮,又吻合陶渊明本人的个性思想,所以从性情追求转向对自然的确认,在陶渊明是一种必然性的结果。 【注释】 ①《宋书.隐逸传》。 ②⑤《归去来兮辞》。 ③萧统《陶渊明传》。 ④《归园田居》其七。 ⑥《感士不遇赋》。
5966 次阅读|3 个评论
咖啡屋设计
热度 7 siccashq 2011-1-24 20:31
咖啡屋设计
回头等材料所二期建好了,整一个好点的咖啡屋,至少有吧台,有专职的服务生,有点背景音乐啥的,边上就是小会议室,一点半喝完咖啡就开始学术研讨会。墙上要挂老祖的分形画,俊明湘明陶渊明的诗,书法缺一位大家。研讨会一定要听不懂,二傻先来天狼星级别的,亚辉信息的东西可以排上,凡是搞材料的新能源的先进制造的生物的都当做火锅底料,苹果的大波小波随时准备出场。 我觉得这样很好,咖啡一元一杯,年费200,可以畅饮,但是不能吐。科学网实名博主免费,单子挂我账号上,材料所内部返还可以发绩效。 还得再加上一个小餐厅,湘菜一定要,空运点腊肉过来,最近食堂菜越来越难吃,快过年了人心涣散队伍不好带,研究生同志们,我们和你们品尝是在一个层次上的。 http://www.seriouseats.com/2008/04/less-laminated-paper-menus-more-periodic-tables.html
3133 次阅读|14 个评论
陶渊明的年谱很简洁
jinzhili 2011-1-11 23:04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太多传奇! 看他的年谱除了公元前371、372年薄宦,380不堪吏任自解归,398-401在桓玄幕以外, 竟然全部在家里闲居隐居,可谓稀世宅男子。而且他也不太会种田,喜欢休闲,喜欢发 牢骚。多么好的一个社会呀,搁现在,怎么活呀,要么担心买不起房在哪里住,要么担 心自己的 草房被强拆,在哪里住。他还会有心思看花么?鲁迅给他算了一笔账,要想 活下去在100 年前的上海要写许多许多字,没有恒河沙那么多,也要比得上现代全国官 员一年酒 席的数量了。可是他的文集也不厚。诗么,被东坡一悲愤之下,一口气和完 了。东坡成就了他,他也成就了东坡一些。 怪不得后人那么欣赏五柳,一是惜其才,二是慕其时吧。 臆测一下:怪不得东坡老仙喜欢元亮。因为他的是可以和完,可以很容易踩在巨人肩膀 上。而李杜的诗,嘿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陶渊明《桃花源记》原型地找到了 (图)
xupeiyang 2011-1-4 12:54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4日02:27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初夏的黄桑坪一派生机。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桃花源记》原型地找到了?   记者 范亚湘 通讯员 苏铁生   1600多年前,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当渔人回到郡下,将新的发现报告给太守、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后南阳高尚士刘子骥闻之,欣然前往。未果,寻病终。东晋陶渊明所撰的《桃花源记》以一句后遂无问津者结束了不足400字的全文。   不尽其然。在长沙工作的安化人张贻明却声称,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寻找,他找到了真正的桃花源。与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相比,益阳市安化县奎溪镇达坳村黄桑坪有20多个特征符合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昨日,记者在张贻明的陪同下对黄桑坪进行了一番踏访,发现这里的确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有几分神似。    《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场景几乎处处可见   从怀化市溆浦县水隘乡炉厂坪村出发,一行人从一条山路攀爬而上。快到山坳时,今年已是68岁的张贻明连忙将走在前面的记者叫住,指着狭窄的山坳口说:《桃花源记》里说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你看,这不是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吗?循着张贻明手指的方向看过去,记者看到一束光从山坳的那一边射了过来。   此前,张贻明曾指着流经水隘乡炉厂坪村的那条小溪告诉记者,他曾经考察了溆水上游多条小溪,只有那条小溪具备行舟的条件。所以,他认定武陵渔人就是从那条小溪舍舟上岸后,沿记者所爬的山路而进入桃花源的。   最先进入桃花源的武陵渔人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记者翻过山坳口,眼前立即豁然开朗。只见就在万山丛中,有一片村落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山坳口上,有一清朝康熙年间所立的茶亭。据考证,记者所攀爬的这条山路自古就是江浙一带通往云贵的驿道。同时,山坳也是武陵郡与长沙郡的分界点。按照张贻明的说法,桃花源当属长沙郡,由于渔人是武陵人士,桃花源才被误传在武陵郡内。   下到黄桑坪,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俨然一个安然恬静、质朴和谐的桃花源即使在深冬,《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场景在黄桑坪几乎处处可见。   藏在叠翠山峦中的黄桑坪有200多亩田地,38户人家、280多人。记者注意到,这里的房屋除了有几栋外贴白色瓷砖的小楼外,其余全是木头青瓦,清代风格依然。我们这些村民都是500年前从溆浦迁移过来的张轼的后裔。以前,我们这里就被称为秦汉桃源。还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武陵渔人的故事。今年50岁的村民张忠良告诉记者,村里保存得最久的房子有300多年历史了。   前几年,村里有户人家打井,当打到六七米深的时候,居然打出了类似灶屋的泥土和树木烧过后的灰尘。张忠良认为,黄桑坪很早就有人住居,周围山上的泥沙经雨水长年累月的冲击都集中到了坪里,使得我们现在住的地方地势抬升了。   张忠良说,黄桑坪的村民现在都还保持着秦汉农家的生活方式,民风古朴,生活与世无争。虽然记者一行进村后,村民不曾设酒杀鸡作食,但连忙端上热茶并拿出瓜子花生招待。而且,令记者称奇的是,坪里的狗见到记者一行不但不叫,反而还一股劲地摇着尾巴以示亲热。同时,这几天湘西北下了一场中雪,就在记者进入黄桑坪的那条山路上,还残存着尚未融化的雪迹,可黄桑坪的村民却说我们这里根本没落雪。    用证明数学命题的方式寻找《桃花源记》原型地   196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的张贻明一直在长沙从事计算机的开发和应用工作。他发明的电脑雕刻机曾一度风靡全国,并获得了国家专利。2002年,溆浦县有关方面请我用雕刻的方式将屈原在溆浦的行程标记出来。我在溆浦的山山水水中穿行了整整大半年,终于搞清楚了屈原在溆浦的行程,并立碑为记。   就在这一年,由于常德市桃源县将在其桃花源景区举办桃花节而将岑寂多年的桃花源归属地的争论再度挑起。我在溆浦的山水间穿行时,隐隐约约地感到《桃花源记》的原型地应该在地处雪峰山东北一带的梅山地区。   我是学数学的,我想用证明数学命题的方式寻找《桃花源记》原型地。张贻明找来《桃花源记》,逐字逐句将原文进行逻辑分析,得出20多个特征信息。张贻明将这20多个特征信息设为命题的边界条件,在结合了社会背景这一充分必要条件后,他采用数学命题证明上的逐步逼近法将《桃花源记》原型地锁定在古武陵郡和长沙郡的交界线上。而这个交界线,正与现在的溆浦县和安化县的交界线相吻合。   翌年,张贻明开始了桃花源的寻访工作。经过上千公里行程,在走访了近100个村庄后, 2007年9月2日,张贻明终于从溆浦县水隘乡炉厂坪村的一条山路走进了安化县奎溪镇达坳村黄桑坪。那一刻我真的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这里不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吗?   为慎重起见,张贻明抑制住内心的喜悦,又花了近一年时间,走访了邵阳市新化县、隆回县与溆浦县交界的村庄及安化县与桃源县交界处,最终认定黄桑坪就是真正的桃花源。我在排除了其他疑似地后,才敢向外界宣布黄桑坪是《桃花源记》惟一原型地这一说法。经过与《桃花源记》原文相对照,惟有黄桑坪的情况与《桃花源记》里的描写相吻合。    雪峰山东北梅山地区曾经存在一个大桃花源   关于历史上的桃花源究竟在何处,一直争论不休,而且,似乎地点越争越多,包括云南省广南县坝美村、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等30多处,甚至不长桃树的北方某地也声称找到了桃花源。但《桃花源记》原型地也并无最后定论。同时,也有观点认为,《桃花源记》只是作者的一种梦幻追求,现实中并不存在桃花源。   张贻明的说法虽然再次引来争论,但并不影响社会各界对秦汉桃源的关注。在2009年1月召开的湖南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省政协常委、长沙市政协副主席、民进长沙市委主委周秋光教授专门交了一份《关于挖掘湖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以安化为核心的梅山文化旅游圈的建议》的提案。周秋光所指的梅山文化旅游圈就包含了张贻明所说的秦汉桃源等景点。   周秋光在提案中说,梅山文化是一种大文化概念。的确,据史料记载,地处雪峰山东北的梅山地区曾经存在一个大桃花源。   公元前202年,百越军事领袖梅鋗因攻秦助汉有功,而被刘邦封于梅山一带,并给予其后代不服徭役、不纳赋税等特权。梅鋗对内实行人人平等、亦民亦兵、自给自足的政策,对外依赖梅山天险实行武装割据,从而确保了梅山地区旧不与中国通的独立王国,在封建王朝的包围中延续了1200多年。1072年,宋神宗派大将章惇开梅山,该地区才重新受朝廷的管辖。因梅山地区这一段独特的历史,许多学者将不服徭役、不纳赋税的梅山地区称之为封建王朝时代的桃花源。   而张贻明在证明黄桑坪就是《桃花源记》原型地中所说的社会背景这一充分必要条件也正是指的梅山地区这一段独特的历史。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的故事发生在376年至396年的东晋太元年间,那个时候,梅山地区正处在没有赋税、没有徭役、没有王法的时代本来就过着躬耕自资生活的陶渊明在听到武陵渔人的故事后,将之写成《桃花源记》一文就不足为怪了。   桃花源里人对误入的武陵渔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依据梅山地区的那段独特的历史,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里人对武陵渔人的自云似乎得到了开解。但方圆1200多平方公里的梅山地区是否还存在第二个类似于黄桑坪一样的村子?张贻明用证明数学命题的方式寻找《桃花源记》原型地的方法是否正确?这些问题都需要等待有识之士来开解。
个人分类: 历史事件|21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耕耘者陶渊明: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大毛忽洞 2010-12-27 08:24
耕耘着陶渊明: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归园田居》 陶渊明种豆, 不使用化肥, 也不使用激素, 也不使用农药, 就像陶渊明做学问一样, 没有现在时代的化肥气息(这工程,那计划), 没有现在时代的激素气息(这称号,那荣誉), 没有现在时代的农药气息(这,那)。 陶渊明说:衣服脏点不要紧,不要把思想弄脏了! (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思想一旦像剩饭那样生长了白毛,无论使用多少化肥、激素和农药,都无济于事了。 参考阅读: 丘成桐:做大学问要能忍受生命中的苦痛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91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赵孟頫书写的五柳先生传
kd652 2010-5-11 19:08
五柳先生传是陶潜(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之名表达自己志趣的短文,文风浪漫,曾被选入中学课本: 人教版2008年7月第3版八年级下册 22课《五柳先生传》 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语文下册 22课 《五柳先生传》 山东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上册 20课 《五柳先生传》 赵孟頫是元代书法家,他书写的五柳先生传一度被当成大楷字帖,偶得一册,影印如下: 文章赏析可参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d4dc8d0100bnno.html 或: http://baike.baidu.com/view/529739.htm?func=retitle google_protectAndRun("ads_core.google_render_ad", google_handleError, google_render_ad); 资料:赵孟頫 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 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他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他的父亲赵与告官至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善诗文,富收藏,给赵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赵孟頫十一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境每况愈下,度日维艰。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恃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赵孟頫等十余人,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赵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见,元世祖赞赏其才貌,惊呼为神仙中人,给予种种礼遇,被任命为从五品官阶的兵部郎中,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 (1292)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在济南路总管任上,元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为此,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顺便借病乞归,夏秋之交终于得准返回阔别多年的故乡吴兴。赵孟頫在江南闲居四年,无官一身轻,闲情逸致与鲜于枢、仇远、戴表元、邓文原等四方才土聚于西子湖畔,谈艺论道,挥毫遣兴,过着与世无争的宁静生活。大德三年 (1299),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士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官位虽无升迁,但此职不需离开江南,与文化界联系密切,相对儒雅而闲适,比较适合赵孟頫的旨趣,他一直干了十一年。至大三年(1310),赵孟頫的命运发生了变化。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对他发生了兴趣,拜赵孟頫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次年五月,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是为仁宗。他登基后不久,立即将赵孟頫升为从二品的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延祜三年(1316),元仁宗又将赵孟頫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至此,赵氏政治地位达到了一生中的顶峰。由于仁宗的青睐和赵氏艺术的出类拔萃,赵孟頫晚年名声显赫,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个人分类: 字画欣赏|109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诸葛亮的幸福
热度 1 sstone2009 2009-12-4 21:45
在中博上读以前写的一段短文,有意转到此地 在去无锡的路上,我突然想,诸葛亮的幸福是什么? 回到家,我决定到去遥远的三国探寻诸葛亮的幸福。诸葛亮智慧超群,天文地理,军事政治,古今中外,无不通晓;对于持家,也有独到的见解,要不然不会娶个外貌奇丑的夫人。诸葛亮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幸福应该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躬耕生涯和军师生涯。 躬耕的简单和平静,毋庸置疑是幸福的,是许多人向往的理想境界,有一个名人叫陶渊明就美丽地实践了一把;李叔同则用出家的方式,获得了这样的简单和平静,到达了人生的第三层楼。陶和李是刻骨铭心地追求着这样的理想,无论他们前段人生如何,最后,则是以此终生的,并且都留下了美好的寄托。诸葛亮在躬耕的幸福里,却思考着别的问题,那就是天下大事。 诸葛亮躬耕着,同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着天下形势,其实他在等待着机会,有一位可以辅助的明主,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那里才有他真正追求的幸福,当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他毅然放弃了躬耕的快乐和幸福,投身于战火纷飞。在智谋的实践下,胜利和荣誉,给与了诸葛亮内心丰实的快乐和幸福,他坐在轮椅上或者站立在一个高处,轻摇着智慧的羽扇,目光看着远处的战场,享受着人生的极致幸福体验。就是那次在一座空城的城楼上,诸葛亮对着敌人的千军万马,悠然地弹奏着古曲,琴声飘飘扬扬,宛若空灵的幻觉,虚无而又强大,他的灵魂在那时刻,格外地宁静,全然没有了敌军、硝烟、血肉他是那样地陶醉在理想的幸福里,仿佛连敌人也被感动了。 诸葛亮生命短暂,他的幸福军师生涯,过多地消耗了他的生命,但他无怨无悔,毫不留恋躬耕陇中的幸福,他的真幸福就在于此阿! 至于陶李二人,其实,只是在万千失意、万千无奈之下,才选择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他们的骨子里原本也是需要另外的幸福的,只是没有诸葛亮的三顾茅庐的福气罢,他们的平静里也始终充满着失意的矛盾,陶先生也便只能常常借酒取乐了。 那么,在我看来,陶李的幸福能算什么呢?倒是诸葛亮的幸福,我十分喜欢,那种洒脱,那种智慧,那种胸怀,是如此宁静,甚至可以置生死于不顾! (2007.09.24 14:25:00 http://sstone2006.blogcn.com/diary,10727599.shtml )
个人分类: 随笔|3686 次阅读|1 个评论
赠长沙公-陶渊明
hjsu 2009-3-18 11:01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 ??慨然寤叹,念兹厥初。 ??礼服遂悠,岁月眇徂, ??感彼行路,眷然踌躇。 这是陶渊明的《赠长沙公》其一。是我朋友一年前发给我的,至今重读,仍有几分感触。人世的变幻也许就如此所描述吧,或许有好多事情都不是个人所能控制的吧。
个人分类: 古典文学|460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9: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