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完美医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人类先祖与疾病的斗争
sstone2009 2011-2-13 16:38
我们尝试这样描述人类对疾病由未知到掌握的整个过程:人类对某种疾病认识前,该种疾病实际上已经存在相当长的时间了,由于认识水平、探知疾病手段有限,或者疾病本身的隐匿性、危害程度不大等原因,导致人类并不认识此疾病;从某个时间开始,人类开始认识这种疾病,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种疾病的认识逐渐深入,最终发展到对这种疾病完全认识、掌握,这时候,这种疾病对人类而言,即达到了疾病的完美状态。( 陆志方 , 刘大成 . 完美医疗 : 医疗卫生的理想与疾病控制论 . 第 1 版 .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10, 9: 93- 95. 以下简称完美医疗 P93- 95 ) 在农业出现之前的漫长年代里,人类并不认识疾病为何物,直到在某个时期,或者在农耕时代到来后,疾病威胁了部落首领的生命、威胁到部落的力量,一些部落开始意识到“疾病”的存在,开始注意疾病这个无形而已经困扰他们很久的敌人。人 们观察到,疾病可以使人痛苦、可以使人消瘦、可以使人过早地死去、也有的恢复了……人类在对疾病的观察中,也开始有了与之斗争的想法和实践。 2001 年 3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康信在整理鉴定广饶县傅家大汶口文化遗址人骨标本时,发现在编号为 M392 墓的墓主颅骨右侧顶骨的靠后部有一直径为 31 毫米 ×25 毫米的近圆形颅骨缺损,推测墓主生前曾施行过开颅手术。专家鉴定委员会检查分析认定, 392 号墓墓主颅骨的近圆形缺损系人工开颅手术所致。此缺损边缘的断面呈光滑均匀的圆形弧状, 显示手术后还存活了相当长的时间。( “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 评选 . http://news.artxun.com/huashi-1581-7902289.shtml )我 们可以想象,先有人提出了设想,经过剧烈的讨论,甚至争论,然后开始准备器具……( 完美医疗 P11. )类似的颅骨在世界许多地区都有考古发现,起源可以划分为欧洲、南美洲和太平洋几个中心,欧洲的开颅术可以早到 8000 年前。从数量上看,南美洲最多,其次是欧洲,主要集中在中欧地区,非洲、北美洲和亚洲发现较少。 图 1-3 山东大汶口遗址 编号为 M392 墓的墓主颅骨。 (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F%BC%B9%C5%2C%BF%AA%C2%AD%2C%CD%BC%C6%AC%2C%C9%BD%B6%AB%B2%A9%CE%EF%B9%DDin=11233cl=2lm=-1pn=87rn=1di=3453514560ln=951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87-1 ) 开颅手术并非远古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常规手段,占卜术、祈天(神)、巫术、宗教活动等曾经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重要手段。 占卜术 是 人类在自然界和社会的诸种压力下,感到软弱无力,对自身的遭遇或某一行为的后果难以把握,心中迷惘不安,希冀求得某种启示,以达到决疑断惑,消灾趋福心理作用下的产物。西周专门设立占卜的官员,掌管三兆、三易、三梦等占卜方法,认为事物可以预测吉凶、征兆先见,并通过时日、祈天(神)、赠梦等,避凶趋吉。( 吕思勉 . 先秦史 . 第 1 版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2, 9: 456- 467. ) 图 1-4 西周占卜用龟背,西安出土( http://www.ha.xinhuanet.com/fuwu/kaogu/2007-02/17/content_6366657.htm ) 根据对甲骨文的研究发现,甲骨文有关疾病的记载已有数十种之多,如“疒首”、“疒役”、“疒目”、“疾身”、“疾心”等,殷墟卜辞中共记载了内、外、妇、儿、眼、五官、传染病等各科疾病 46 种,有关的卜辞达 200 多条,在治疗上,则主要以求神问卜,或求祖先,或求上帝保佑,以求病愈。( 陈可冀 , 李春生 . 中国宫廷医学 . 第 1 版 . 北京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2009, 1: 1- 9. )商代求神庇护以求病愈的做法很常用,周朝初年尚有遗孑,《史记》记载:“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惧。穆卜,周公乃祓斎,自为质,欲代武王。武王有 瘳 ,后而崩。”( 司马迁 . 史记 . 第 1 版 . 上海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1988, 1: 76- 77. ) 祈天(神) 是通过向天(神)祭祀、祈祷,祈望得到天(神)的庇佑,消去灾病。祈天(神)以求治病,可能是占卜术的发展。在人类先祖发明占卜术与疾病斗争的早期,并没有天与神的概念,靠龟壳裂隙方向、龟焦程度等( 吕思勉 . 先秦史 . 第 1 版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2, 9: 456- 467. )常常不能达到祛病的目的,也是人们想象着还有更加神秘的生灵左右着人类的痛苦,这就有了后来的天(神)。占卜术和祈天(神),在相当时间里并存着。可能由于祈天(神)形式的方便、适于各种人的运用,既可以做成宏大的场面,又可以由普通百姓居家祷念,渐渐地祈天(神)又占据了主导。 《论语》记载了一则孔子病重后,有关祈神的事例:“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而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孔子弟子 . 论语述而篇第七 . 第 1 版 . 哈尔滨 : 哈尔滨出版社 , 2008, 6: 70- 83. )我们可以从孔子和弟子间的对话中看出,在春秋战国时期,祈天(神)仍是人们与疾病抗争的重要手段。 祈天(神)与其他诸种形式,如祭奠祖先、各种图腾等,逐渐发展、成熟,具有了一定系统 的思想观念及感情体验、膜拜对象(教主)或创始人、教职制度及社会组织(教团),便形成了 宗教 。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史中,宗教起着重要的作用,即使是在现代医学科学的传播的早期,宗教依然起了突出的作用。( 宗教 . http://baike.baidu.com/view/9438.htm#2 ) 巫术 是一种准 宗教 现象。原始人认为巫术可控制自然,原因不外乎是接触律或相似律,即认为取得某东西的一部分作法可影响该物之全部,又或认为对该物之相似物作法可影响该物,但当人类不相信这种虚拟力量时,则转移为对超自然存在物的抚慰和慈悲。巫术来自于舜帝部落,卜筮巫术是商周时最常用于诊疗活动的巫术。《易经》中关于“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都是对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 ( 宗教 . http://baike.baidu.com/view/9438.htm#2 . 巫术 . http://baike.baidu.com/view/22158.htm#8 ) 在古代的许多部落都活跃着巫师这种职业(女为巫,男为觋)。在人们看来,巫师是神灵的代言人,因为他们告诉大家发生在人体或者人群的某些异常或痛苦现象(即疾病)是因为神灵的作用,是神灵对人的惩罚。高明的巫师往往会结合一些自然现象加以解释,使人们信服,据卜辞记载,对妊娠和产期的推断就十分准确。但是,人类的认识能力随着社会实践的积累在不断提高,当巫师的把戏常人也十分清楚或者巫师也常常失灵的时候,就会有人提出质疑,并且开始新的探索。 ( 完美医疗 P11. ) 上述简短的阐述,让我们又一次清晰了人类先祖在认识疾病和与疾病斗争的道路上早已跨出了坚实的步伐。追求完美医疗并不是我们今天才有的冲动,我们的先祖在生存和繁衍的艰苦历程中,一直在经受着疾病的击打,并且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无论是在今天看来很愚昧的占卜、祈天(神)、巫术之法,他们砥砺苦痛血泪、竭尽智慧才华,目标其实和我们一样!人类先祖追求完美医疗,并没有我们今天的宽广、博大、科学,可以集成人类智慧,但是,谁能否认,我们今天的成就,可以脱离先祖的探索?
个人分类: 疾病控制论|2529 次阅读|0 个评论
疾病的产生
sstone2009 2011-2-12 20:25
在公元前 1000 年前后的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 750 年前后的古印度、公元前 6 世纪的古希腊( 罗伊 . 波特 . 剑桥插图医学史 . 第 1 版 . 济南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2007, 7: 7- 13. )以及约公元前 470 年的中国( 孔子弟子 . 论语述而篇第七 . 第 1 版 . 哈尔滨 : 哈尔滨出版社 , 2008, 6: 70- 83. ),都有过关于人类与疾病斗争的文字或图画描述。事实上,我们从原始人类留下的有关骨骼和考古遗迹中推测,疾病的存在、人类和疾病的斗争,要远远早于文字或图画描述。 1984 年,考古学家在肯尼亚图尔卡纳湖附近发现了骨化石“图尔卡纳男孩”(考古学编号为: KNM-WT15000 , 11-12 岁男童,身高约 160cm ),据研究,这个男孩生活在约 160 万年前,他的骨化石上发现了患有螺旋体引起的雅司病的病理学特征。( 罗伊 . 波特 . 剑桥插图医学史 . 第 1 版 . 济南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2007, 7: 7- 13. KNM-WT 15000 (Turkana Boy). http://www.talkorigins.org/faqs/homs/15000.html . ) 图 1-1 、 1-2 :图尔卡纳男孩的骨骼和头盖骨(考古学编号为: KNM-WT15000 , 11-12 岁男童,身高约 160cm )。 http://www.talkorigins.org/faqs/homs/15000.html 。 在农业出现之前 ,人类祖先作为狩猎者和采集者至少有 450 万年的历史。远古的先人过着群居的生活,一般以 50 至 100 人的群体分散生活,人口的低数量和低密度减少了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机会,他们面临的疾病比现代人要少得多,但依然要时时面对疾病的威胁、侵犯。这些疾病主要包括两类( 罗伊 . 波特 . 剑桥插图医学史 . 第 1 版 . 济南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2007, 7: 7- 13. ):一是通过接触或食用野生动物,被动物传染病所感染;二是与前人祖先(类人灵长类)共存,并与人类一同连续进化的一类生物体,如肠道寄生虫、体虱、细菌类等。我们可以想象出,人类祖先与现代人具有类似的免疫能力,对疾病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只有当饥饿、疲劳、被动物咬伤、狩猎时受伤、与其他族群斗争受伤等情况下,机体抵抗力下降到一定程度,便发生了疾病,肠道疾病或者创口化脓,甚至夺取了许多人的生命。疾病对于人类祖先,大概是一桩神秘的事情,人们除了听天由命,似乎没有什么可行的办法。那个时候,疾病已经存在,但此时人类也许尚不知道疾病为何物? 大约 4 万年前,人类祖先开始制造和应用工具,导致狩猎和食品制备效率提高,依据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理论( 马尔萨斯 . 人口原理 . 第 1 版 . 兰州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2007, 2. ),食物的增多无疑促进了人口的大量增加,诸种人口遏制因素继续起着作用,除此之外,成倍增长的人口迁移到了古代世界的每个角落,这种迁移活动一直持续到 1.2 万年至 1 万年前,这时候,冰盖融化、海水升高到封锁了人类的类似迁移活动,人类先祖也不得不“定居下来,并开始自已生产食品”。( 罗伊 . 波特 . 剑桥插图医学史 . 第 1 版 . 济南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2007, 7: 7- 13. ) 农耕时代 的到来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迅速发展,野生的禾本科植物被人工栽种和培育,直到逐渐被驯化成各种小麦、黑麦、大麦、稻米;狗、牛、绵羊、山羊、猪、马、家禽接连不断地被驯化,人们开始安排他们生存、活动区域内的生态系统。这样的农业革命引发了生态下滑,并波及寄生物的许多领域。由于发明了农业,人类也播种了疾病。( 罗伊 . 波特 . 剑桥插图医学史 . 第 1 版 . 济南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2007, 7: 7- 13. )被驯化动物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并适应人人体,这些动物与人类的排泄物一道污染了饮用水,排泄物撒在耕种的土地上,扩大了寄生虫的传播机会,麻疹可能是由牛瘟或犬瘟热引起的,天花可能是牛瘟对人类长期演化适应的产物。永久性定居吸引了其他归化动物,如鼠类,经过几千年的共同演化,成为与人类同食共生的动物,也帮助传播疾病。永久性定居村落吸引了蚊虫和其他吸血类昆虫,也增加了许多疾病的传播。 农耕本身也促进了疾病的发展。在一位 3000 多岁的古埃及木乃伊的肾脏里发现了血吸虫病的证据。可以推测,在早期河谷地带的灌溉农业,例如在中国的黄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特别是在水稻栽培的洪泛区,在温暖的季节里,水稻田的浅水里潜藏着能够钻入涉水劳作的稻农皮肤并进入血流的寄生虫,血吸虫便是其中的一种最重要的寄生虫。( 罗伊 . 波特 . 剑桥插图医学史 . 第 1 版 . 济南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2007, 7: 7- 13. )人类通过刀耕火种将地面植被砍伐清除并晒干,然后在播种之前烧荒,这种办法创造了一个使相对少量的寄生虫能够大量繁殖的小环境。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的南部,这种耕作方式导致冈比亚按蚊属接蚊的增殖,增加了镰状疟原虫疟疾的传播。( 罗伊 . 波特 . 剑桥插图医学史 . 第 1 版 . 济南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2007, 7: 7- 13. ) 人们已经很少怀疑,进入农耕时代,疾病已经变得十分普遍,疾病也渐渐成了人类所要面对的严重威胁。在《论语》里,就记载着这样一句话:“子之所慎:齐,战,疾。”( 孔子弟子 . 论语述而篇第七 . 第 1 版 . 哈尔滨 : 哈尔滨出版社 , 2008, 6: 70- 83. ),我们可以想见, 2500 年前,疾病与斋戒、战争一同,成为孔子(前 551 年 9 月 28 日 - 前 479 年 4 月 11 日)要小心谨慎对待的三件事。
个人分类: 疾病控制论|11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师友的鼓励——关于《完美医疗:医疗卫生的理想与疾病控制论》
sstone2009 2011-1-2 00:16
拙著《完美医疗:医疗卫生的理想与疾病控制论》给师友们寄出后,陆续有些评论、回复,录其中几位备忘。 徐达传老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主编)、严院长(南京市红十字医院):电话给予比较好的评价,鼓励有加。 叶乔生(解放军456医院副院长):视角独特,内涵丰富,文字凝练,装帧精美,标新立异,发人深思,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马院长(解放军23医院)、吕副院长(武警呼和浩特总医院)、汤院长助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面谈予以肯定。 平杰(石家庄和平医院医务处主任):(待补)。 师友的鼓励给予我新的启迪和动力。
个人分类: 疾病控制论|3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国医改”改什么?
sstone2009 2010-12-25 21:37
我在母校(大学)的校史中看到过她曾经在齐齐哈尔驻留过,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这是一个冬天会如何寒冷的城市。昨天一早,我离开齐市,十点多到哈尔滨,也是很冷,据说在零下三十度多。北国的沁骨寒冷,就在我走出宾馆、走出车站、走出巴士的几分钟里,刻骨铭心。 在候机楼里,我终于从寒冷里恢复过来。两天里,我把读书第12期翻过了,去书店逛了一会,买了本朱幼棣的《大国医改》。读着读着,我又起了寒意,这是不同意气候的寒冷,却似乎可以把我冻僵。 作为医生,我已经习惯于各色人等对医疗的看法了,无论客观与否、公正与否、正确与否,我只是叮嘱着自己和同事们,尽心尽职,坚信医生职业的崇高,坚信有一天,我们的工作环境终将好起来。其实,我现在的病人们,就很认可我们。 大国医改里罗列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事件、质疑这些都又一次强烈地敲击着我的心灵,又一次让我苦闷医疗到底怎么了?但当我渐渐恢复平静,我不禁疑惑,大国医改到底要说什么? 我曾在《完美医疗》的导言中说,在面对医疗问题,不同群体差别很大,卫生经济学家、政府部门官员、医院管理者(有代表政府的和代表资方的)、社会学家、媒体、医务工作者、富裕的患者和贫苦的患者等,由于所持的观点、所站的角度不同,常常理解不同、看法不同,甚至更添了额外的矛盾。《大国医改》书中批判了一些人,有卫生经学家、有政府官员、有医生、有医院管理者、有媒体而作者是谁呢?社会学家吗?患者吗?群众吗? 朱幼棣是谁,其实不重要。我很欣赏他那么收集、罗列了如此众多的资料,并义正词严地一一加以认真评论。我想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依据什么? 大国医改,到底改什么?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3223 次阅读|0 个评论
护理费增长思考
热度 1 sstone2009 2010-12-12 10:45
前阶段,有的地区开始实行新的护理费收费标准,大约要比之前涨价10倍,据说目的是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或者还有其他目的,我一时算计不出来。 关于护理费增长,到底是好是坏,是优是劣,我实在无法对此进行预测,或者可以简洁的理解:用好了就是好,用坏了就是坏。有几点倒是让我有所顾虑的: 1 增加的护理费,到底能否真正改善护理人员的收入? 2 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是否只能通过提高护理收费解决?提高了收费就一定能提高质量? 3 谁来承担提高的护理费?医保,还是个人、社会? 4 在筹资一定的情况下,护理费的提高会不会影响其他服务质量? 按照疾病控制论的理解,不管是提高或降低护理费还是其他收费项目的改变,必定有一个正确的目标,这个目标不单单是护理质量一项,而是各个方面的综合效果,这个最优的综合效果在现有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下,即是我们称之的完美医疗。 为了实现完美医疗,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完美医疗状态下的若干指标,这些指标简单归纳起来可以反映: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医疗服务满足各种层次需求、资源配置合理、管理简约高效、医务工作者安定、发病率稳定、民众医疗常识普及、社会健康意识良好,且各项指标处于最优。 一旦实现了这样的目标,护理人员的收入问题、患者的护理质量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且必定充分解决了其他诸多问题。如果单单变动护理收费,即使解决了护理问题,肯定解决不了其他问题,这也并非是我们医疗改革的真正目标。正如,药品的n次降价,并未达到药品价格的真正下降;护理费的涨价却是护理费真的涨了,但护理人员收入和护理质量是否真的有了必要的改善,还是个迷。 在我看来,单单护理费的涨价,要解决预期的问题,几乎是天方夜谭;即使解决了相应的问题,必然由此产生影响深远的其他问题。 政策制定者倘若不能把局部医疗问题置于整个医疗卫生系统进行考察、制定策略,必定会事倍功半。 但愿我只是杞人忧天!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4133 次阅读|1 个评论
常规检查的必要和HIV检测的谎言
sstone2009 2010-12-5 21:53
1.常规检查的必要性 对住院患者进行一些常规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是正当的、正确的,也是可以很容易让人理解。 目前比较公认的常规检查包括血压、脉搏、血常规、粪常规、尿常规、胸部 X 线透视和心电图,这些检查涵盖了人体的五个重要系统或器官,可以对血液、消化道、泌尿系、心肺的状况进行初步的确认,在没有明确相关症状和体征的情况下,检查结果正常,可以让我们对相应的系统和器官多一份放心,这份放心是必要的,因为在疾病的最早期,并不一定首先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果检查中有不正常的情况,无疑对我们的诊疗工作十分有价值。 在我们的实际临床工作中,疾病初步诊断相关以外的常规检查常常是正常的,有部分的不正常也并不一定有助于我们发现某种潜在的疾病。但我们确实通过这些常规检查发现了许多。我在十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患者大多数因为骨科疾病要进行手术治疗,有一些因为血压高发现了高血压病、有一些因为尿糖高发现了糖尿病。从这个角度讲,这些常规检查的必要性是可以支持的。 2.常规检查受到社会经济水平或支付者经济能力的制约 通常,这些检查十分廉价。以我们现在普遍的社会经济水平,这些成本是可以承受的。但,在我国和世界上一些贫困的民众,倘若全部或部分医疗费需要他们自己承担,那么,即使一项心电图检查,也会成为他们的重要经济负担。所以,每一项再廉价的检查,只要存在成本和支付(不管是谁支付),都要对检查的必要性和成本控制问题进行权衡。 我们要实现完美医疗,医疗费用的控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完美医疗认为,在制定诊疗计划时,需要考虑检查成本的问题,检查的选择和医疗费用的控制之间的最佳点,应该可以达到一个当前社会经济状况允许、或者基本医疗允许的水平。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不允许对上述提及的常规检查进行全部检查,可以给予一定条件进行限制,比如:脉搏不正常或有胸闷、心慌症状的患者,才给予心电图检查,这样就可以节约大量的心电图检查费用。相反,如果那个国家或地区足够发达,不仅可以给予她的民众全部的检查,还可以增加血液生化、重要脏器的 B 超检查等。 常规检查项目的确定,或者制约条件,完全可以通过政策制定加以规范,甚至可以通过在民众中进行普及宣传,群众的监督是最可以达到普遍严格执行的手段之一。所以,有关规则的执行并非不可行。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常规检查的必要性是因为疾病诊疗的需要,但是受到社会经济水平,特别是支付者经济能力的制约;常规检查可以通过设定条件予以限制,这样可以节约医疗费用。 3. HIV 检查的谎言 在有的医院,把一些很特殊的检查也作为住院患者的常规检查,比如艾滋病病毒抗体( HIV )的检测。进行这种检查的理由主要包括如下两种: 1 .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 2 .避免今后患者罹患 HIV 引起的纠纷。 这两种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 一个需要急诊进行手术的患者,迅速抽取的血样,送出去进行检测,初步检测结果回报到医护人员处,需要 1~3 天时间,此时手术早已经结束。无论检测出 HIV 抗体阳性还是阴性,对于医护人员防护都没有实际意义,何况,检测结果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测才能最终找出真相。显然,为保障医护人员免受患者携带病毒、细菌感染的唯一办法就是严格执行必须的无菌制度、隔离制度等相应的操作规程。 有人认为,住院期间检测 HIV 抗体,可以避免今后患者的纠纷。我们假设,检测结果是阴性的,出院以后若干时间,患者检测阳性,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住院期间感染的可能性?当然不能。如果住院期间由于输血等原因感染,因为潜伏期等原因,并不能立即检测出,也是十分正常;而且,时下的检查常常是在入院初期就检查了,关键的治疗还没有给予,出院的时候也不会复查。避免这样的纠纷,关键是血源的规范与医院消毒的规范( 这其它章节详述) 。 如果住院期间,检测结果是阳性的,有人认为可以警示保护医务人员。这个说法看似很有道理,其实也只是借口而已。医护人员的职业保护,需要在平时工作的规范上下功夫,而不是检测出阳性就严格规范,未检测阳性,就可以放松而不严格规范。 HIV 的检测如果作为普查、筛查,应该由科研机构或公益资金承担,并且也要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如果患者有诉求,即是按照规范要开展的诊疗行为;如果没有相应的诉求,则不应该以避免纠纷、保护医务人员等借口给患者检测,并要其承担费用。 医院常规检测 HIV 只是一个谎言。
个人分类: 疾病控制论|45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寻医
sstone2009 2010-11-20 10:53
一位朋友的母亲下肢静脉曲张多年,一个月前出现了深静脉栓塞,在距离乌鲁木齐上千公里的一个城市医院里治疗,进行药物溶栓治疗,病情略有好转,但仍有疼痛。显然,血管栓塞的问题仍然存在。问我怎么办? 这是普外科、血管外科方面的疾病,我不是这个专业领域,但凭着常识应该可以考虑应用介入技术解决栓塞问题。朋友让我帮忙联系能够做这项治疗的医院。 我立即托另外的朋友打听。傍晚,消息传来,自治区中医院可以开展这项技术。朋友起初很不放心,因为有人跟他反应这家医院的口碑不好。第二天,朋友的母亲还是去了,经过初步的诊察,医院的意见和我的考虑一致,也与我的一位血管外科擅长的同学的意见相吻合,便安心地住了下来。 介入取拴、溶栓手术已经做过多日,朋友的母亲也恢复得很好了,腿也不疼了。我很高心,并祝福朋友的母亲早日完全康复。 朋友就在乌鲁木齐工作过多年,有很多熟人在那里,却要我来打听到这个消息。因为没有信息渠道,一个多月来,病人多受了许多苦、多花了许多钱。我在想,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样一个信息流畅问题呢? 我在《完美医疗:医疗卫生的理想和疾病控制论》一书中曾经提出过可能首诊医生的概念(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9:57-67),这个概念的适用应该不仅仅对结核病的防控有意义,对其他疾病的诊疗、防控也具有积极意义。倘若对于朋友母亲这样的疾病的可能首诊医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明确最佳诊疗方案,并且向朋友母亲推荐相应的能够开展此项治疗技术的医院,那么,问题会变得简单,不仅患者可以少受痛苦,也可以节约许多医疗费用高。 可能首诊医生的成熟是一个系统的工作,我考虑大致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1 制度的保证。无论医疗机构管理部门、医疗机构本身,都应该形成遵循疾病规律来设置转诊、经费使用、培训、宣传制度。 2 可能首诊医生要对相关疾病的诊疗进展和信息要十分了解,并能及时与他所在的团队一起作出准确的诊疗方案。 3 患者和医生、医院之间要形成良好的信任关系。 可能首诊医生是一个有趣的命题,其相关的概念还应该包括首诊医院。我在近10来年的医疗工作中,一直在进行着相关的实践,如果能够得以在全社会实施,可能对误诊误治、延误治疗等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个人分类: 医疗实践|2888 次阅读|1 个评论
完美医疗:医疗卫生的理想与疾病控制论
sstone2009 2010-10-30 11:53
10月27日,我如期办理好出站手续,在清华的两年短期工作,正式结束了。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完美医疗:医疗卫生的理想与疾病控制论》也如期得以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从医疗实践出发,结合控制论和系统论的观点、方法,提出了完美医疗的设想和疾病控制论的概念,并以此为中心,阐述了一系列的观点、方法,包括主动性医疗、以疾病为中心、可能首诊医生、结核病控制系统流程、疾病防治区域设置、疾病防治预警机制、三层次防控体系、疾病的完美状态等。 本书可供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务人员、研究者、政府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以及医学、卫生经济学等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完美医疗:医疗卫生的理想与疾病控制论/陆志方,刘大成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9 ISBN 978-7-302-23631-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159941号 【资助】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904600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0871067) 汉德公司卫生科研项目特别资助(T 2009001) 【序】 钟南山院士 【目录】 导言1 第1章 概述 11 第2章 以疾病为中心的完美医疗 24 第3章 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总费用的特征 35 第4章 医疗经营实践中的成本控制 43 第5章 结核病的系统控制 57 第6章 急性传染病的多层次防控体系 68 第7章 隐形有时限疾病的防治 80 第8章 疑难病症康复的流程控制 90 第9章 主动性医疗体系构建 98 附录1 公立医院向社会融资是正确之道吗? 105 附录2 新生儿状况(暨新生儿臂丛损伤)监控工程实施办法(草案) 107 附录3 新编医药卫生体制简稿 110 参考文献 116 后记 123 开本153*235 印张8.5 字数143千字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3585 次阅读|1 个评论
被枪毙项目的专家评阅意见
sstone2009 2010-8-29 09:29
上半年的时候,我也凑热闹递交了一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本本。这是第一次,学习为主。近日,评审意见发回,五位专家一致拒绝,心里不爽过一阵之后,却异常坦荡了。我确信,这些意见是可以永远勉励我的。 我把专家们的评审意见全文摘录于此,并附一些阅评,以给自己以永久的警示!谢谢每位专家,谢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供自勉! 同行评议意见 1 选题探讨卫生总费用的评估和控制问题,有一定理论和实践基础。虽然具有学科交叉、 完美医疗状态 的视角独特优势,但总体上看,该课题明显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医疗卫生是一个非常复杂领域,可以说 完美医疗状态 不但现在,而且将来,甚至永远也只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理想状态【 共产主义也是很理想的,呵呵。 】,再说啦,达此状态卫生总费用就不存在非合理增长?其二目标既然是为控制其非合理增长,那么方案的内容中必须要区分和识别现实或 完美医疗状态 下哪些是不合理增长部分【 这就是要认真研究的内容之一 】。其三公共卫生费用需要与需求是有质的差异的,方案中未开展公共卫生消费实地调查显然是不足的。其四是所谓样本选择中, 3-5 个代表性国家、 4-6 个代表性的省或地区、 5-10 个代表性的县市、若干代表性的医疗机构等,究竟是什么样的 代表性 【 对研究范围内的目标进行分类,针对同类目标抽样 】 ,并不清楚?随意性太强,缺少科学性。其五是研究队伍 8 人中的 5 个是学生【 这些学生都是清华大学的研究生,还是可以的。 】,研究经历比较有限,似难支持项目需求。有鉴如此,不宜资助。 5 卫生费用持续上涨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们的难题,研究通过建立完美状态下卫生总费用标准,探讨控制费用上涨的措施和内部结构优化的策略,研究选题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从项目申请书看,研究前期建立了 完美状态 下公共卫生费用和基本医疗总费用的特征,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但项目组成员对卫生费用的相关研究经验不足,工作基础稍显欠缺。总体而言,尚缺乏充足的资助理由。 4 该项目尝试通过国家、地区、县市、医疗机构四个层面的卫生总费用评估数学模型,提出卫生总费用控制与优化策略。围绕研究目标的研究方法不明确,研究实施方案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 无语! !! 】,前期相关的研究工作基础不充分。 3 卫生总费用的科学评估和合理控制是世界性难题,申请者选择该题目进行深入研究,选题有重要且有意义,申请者有前期研究基础,方法学比较合理。但是,申请书存在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完美医疗状态?文中有定性描述,但没有定量标准【 研究目标之一,此路异常繁复 】。( 2 )完美医疗状态与中国当前的状态距离有多远?当今世界上有无完美的医疗状态【 无!!! 】?如果按照完美状态进行的研究结果,对当前远未达到完美的状态有多大指导意义,申请者没有充分说明。 2 本研究试图探索卫生总费用的测算方法并期望对费用进行控制,其立题是正确的。但是,没有完整描述该项研究的科学脉络【 标书写得太失败了 !!! 】,也就不能充分回答该项研究对科学和实践的价值【 这应该是研究的目标之一 】。其次,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模糊,如分层测量费用与总费用关系、完美医疗状态的具体内容、现场调研如何进行等关键问题不清,也就不能判断该研究的合理和可行。同时,该研究基础较弱【 目前仅有1篇论文和1本专著,近期发表,未发现其他团队研究完美 医疗,比起那些热门话题,实在可以忽略。 】。不同意资助。
个人分类: 疾病控制论|5891 次阅读|4 个评论
从中医古籍想到中医的未来
sstone2009 2010-7-25 23:57
前些天,在当当网定了一批中医古籍和有关的书籍,其中有《皇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十大经典中医古籍,还有《洗冤录》、《医籍叙录集》等。利用双休日,翻阅了《伤寒论》和《医籍叙录集》,体会到几点:一是医古文实在是难读,即使能读读古文,那些术语,也不是可以很便当地理解;二是中医古籍文献著述极称浩博,致病经验日臻繁富(见李茂如.医籍叙录集.第1版.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5:232.)。 据说,中医药管理局有个培养名中医的计划,要培养200名,更多名以达到弘扬中医的宏伟大业。我也是坚信,中医得到几千年传承至今,必有许多精华可以继续传承、为人类健康服务。问题还是如何传承?如何弘扬?从那么浩博的中医古籍来看,要达到传承的目的,一方面要将这些古籍翻译达到今人可以容易阅读,且不失真;一方面如何使得中医古籍中众多术语,能与西方医学达到一定的互通,这样众多的西医医师,可以很快获得中医古籍的真谛。 说到底,中医的弘扬,靠几百名名中医,是远远不够的。西医曾经靠一些传教士艰难地传入中国,然后迅速普及开来;中医在中国,本来有极好的基础,在于西医的竞争中,在众多领域已经黯然失色,未来的趋势,实在有些不敢乐观。几百名名中医,在这样的趋势里,做做申遗的文章还可以,要弘扬,好像有些困难。 为了弘扬中医,是不是可以换个思路来理解? 人类要实现完美医疗,必将选择各种医学及相关科学的最高成就,就医学而言,将不会以流派、渊源、民族、国别来选择,而是以其中是否成就最高、最易应用等为标准。是否可以如此设想,完美医疗的医疗理论体系将是所有医学经过拆解,然后以最优组合而成。那么,中医之于未来的完美医疗,并不在于是否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而是在于其中可以拆解的精华部分,有多少可以融入。 中医和中医古籍中,到底有哪些、有多少可以经得起考验,最后能被完美医疗所吸取?如果,那么浩博的医籍,不能被广泛读懂;那么繁富的经验,不能被广泛应用,中医的传承会变得很窄小。倒不如,拆解了中医,把其中的精华融入到主流医学当中来。
个人分类: 疾病控制论|3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过度医疗”到底谁之过
sstone2009 2010-7-14 10:08
最近,先是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谁是过度医疗的推手》( http://news.sohu.com/20100713/n273456164.shtml , 2010.7.14:8:44);又在电台上,听主持人愤慨地评论同一件事。几天过去了,忍不住还要对当前的过度医疗问题发点牢骚。 过度医疗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违背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不能为患者真正提高诊治价值,只是徒增医疗资源耗费的诊治行为。( http://baike.baidu.com/view/2558954.htm 。2010.7.14:8:54) 从定义上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实施过度医疗主体。这是无可争议的,但,又显得无可奈何,特别是医生们,在当前的环境里,他们实施过度医疗,已经成为很难避免的事件,不管出于有意还是无意,几乎所有医生都发生过过度医疗。医生实施过度医疗,主要有以下情形: 1. 医疗机构或本人经济目的,做不必要的检查、一味使用昂贵药品、刻意放宽治疗适应症等。在施行的过程中,常常要寻找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 做不必要的检查,主要谓之自我保护,这也是有道理的,特别是所谓的举证倒置出台后,加上医疗环境的问题,解决这个根源,要从政策、法律法规着手。实质的原因,恐怕还是医院管理者的引导、要求。当然,医院管理者也是有苦衷的,公立医院有不良的政绩观在作祟,民营医院有趋利的目的 使用昂贵药品,主要谓之疗效好,这是很没有道理的,药品的疗效与价格昂贵与否,实在不是一个概念。比如,一些传统的药物,如青霉素、磺胺嘧啶、阿司匹林、Vc银翘片等,实在是价廉物美的好药,历史已经确立了它们应有的地位。疗效的关键还是在于合理使用,假如,商业利益绑架了医生,合理使用就会变成一个什么概念,肯定会扑朔迷离。 刻意放宽治疗适应症,这是不需要借口的,甚至可以做得了无痕迹。 2. 医疗机构或医生不具备水平,勉强治疗。这是十分具有隐蔽性的行为,其危害性远远大于用点昂贵药品。因为,误诊误治、延误治疗、错误引导,甚至可以致命。这个问题的解决,恐怕特别需要行业自律发挥作用。问题是:我们的医疗行业自律在哪里?如何发挥作用? 3. 违法医疗、虚假医疗、假冒中医等,这些本不该存在,有的甚至应该归入其他管理范畴。但是,中国的医疗监管和执法,实在难以恭维,比如,前阶段沸沸扬扬的张氏事件,好像卫生执法部门至今搞不清楚怎么回事。 以上几类情形,用本博一开始提到的文章中的观点,推手是:某些不完善的管理、医患紧张、医生的逆向淘汰。我不知道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但如果正要从管理的层面来解决问题的话,似乎从绩效管理机制入手比较合适,当然,医疗的绩效必须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的。社会效益在未来会体现在经济效益上,但如果没有充足的竞争力量和医疗常识普及,社会效益也会被扭曲、淡化。医患紧张的消解,除了要医务人员的工作作用,说到底是要民众的意识和法律的严肃来改变的,过度医疗是防范不了医患紧张,更是无法解决的。 过度医疗是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个悲剧,也许这个悲剧自古有之。过度医疗有时候很复杂,甚至即是专业人员也难以确定,因为医疗本身就存在未知和探索,个体的差异也实在无法进行彻底标准化的统一。但是,我们不可以、也不可能对过度医疗束手无策。 我相信,过度医疗是可以剖析清楚的。这不是基于我的乐观,而是基于我的认识。我敢断言, 过度医疗肯定无法消灭,但一定可以控制到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3451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医的未来在哪里
sstone2009 2010-7-4 11:00
近日读丁福保的《西洋医学史》(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5.第1版.),目的是为了写作《完美医疗原理》积累素材,初读得很粗,按照丁氏的理解,西洋医学始于希腊医学,始于纪元前一千年,第一期为信仰神魔时代,第二期纪元前六世纪医学蒙自然哲学之影响,第三期为希波克拉底时代(经验医学伊始),第四期为教义学派勃兴时代,第五期为亚历山大黎亚勃兴(解剖学研究,始于此时),第六期为纪元前二世纪至二世纪,经验学派盛行,强调解剖学是非医学上必要之学科,医学上所最紧要者,为病床之治疗的观察。 从古希腊医学的发展中,依稀可见中医发展的诸多端倪。譬如解剖学,中医曾经也有涉及,但未有良好的发展,而西医中发展了解剖学,解剖学也成就了西医的今天。 中医、西医,本来都是人类谋求生存的智慧结晶,起点类似,过程不同,归途是否应该相同? 现在我们对中医发展的理解,是不是该有个明确的构建?是不是应该有个明确的未来?(也许已经有了,但建好一批所谓的中医院显然是不够的。)
个人分类: 疾病控制论|3014 次阅读|3 个评论
几条信息
sstone2009 2010-5-26 21:06
手机上还留着几条信息,是与老蔡的对话。好多天前,他建议我看看美国学者加尔布雷思的《美好社会》。昨天上午,我在图书馆看了这本书,回宿舍后,与老蔡谈及美好社会和完美医疗,手机信息来去的。今天清理手机,有几条信息还在,记录于此,以留念 前天晚上我一个人散了会步,当时想到你了,可能在目前所从事的研究中有一种你自己都未必自觉的意愿补偿,你看呢,老三论、马尔萨斯、老蔡我,还有你的导言,这些信息都分明指向了我们高中的那个时代。胡思乱想到阿,呵呵。(老蔡) 可能我感觉到的正是你内心仍然坚持的这一点,也许我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敬重你的初服之态。(老蔡) 你这么说,我能理解了。希望将来能与你这样值得我仰慕的老同学携手一程。(越远越好!)呵呵!(陆)
个人分类: 师友往来|2606 次阅读|0 个评论
难忘5月10日
sstone2009 2010-5-19 18:44
《完美医疗:医疗卫生的理想与疾病控制论》最初成书稿不久,我就考虑请位知名的医疗界前辈作序的事。自然,内心里有些借助名人抬高自己的那种不健康心理;但更主要的是,我希望得到一位可靠的前辈的指导和鼓励!这项研究刚刚开了一个头,我们实在太希望多些肯定和鼓励的力量。 很快我就想到了钟南山院士。一方面,2003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钟院士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他在医疗界,甚至社会各界的巨大知名度,完全符合我们期望;另一方面,书稿中涉及的一些内容、资料,是钟院士所熟悉的,一些论及的问题,一定也是他所关注的。 春节过后不久,我用毛笔写了一封信,并同资料一起寄给在广州的同学,托他交给钟院士。四月初,我去了趟广州,正好我的一位硕士师兄在广医一院工作,和钟院士的孙助理认识。他答应帮我托孙助理再转交一份资料。四月底,师兄告诉我说,孙助理已经安排,好像钟院士会在五一期间看书稿。我便约了5月10日去见一面孙助理。 5月10日上午,在呼研所见到了孙助理,她说正好上午钟院士在,你可以等,或者有机会见到钟院士。我就在办公室外的接待室等候,边看着孙助理拿给我看的《钟南山传》。非典时期的惊心动魄跃然眼前 9点40分左右,钟院士拿着我的书稿,就在接待室给我说起来,尽管他说没细看,可是从他的言谈中,他一定很认真地看过了,他提出了如下几点看法: 1 关于书名。完美医疗,医疗不足以涵盖书中所涉及的整个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建议可以考虑一下。(注:钟院士看的是第三稿,书名为:《完美医疗:疾病控制论初探》)。 2 每章的结语部分,与正文结合不够,建议对正文阐述进行必要的总结。 3 关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本,钟院士很细致了讲了他的一些理解,提出了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 4 疾病为中心应该是着眼范围更广,甚至包括了预防疾病等;以病人为中心,则是着眼于对待病人。 5 对政府主导或市场主导、消费医疗等问题的阐述,表示赞同。 6 建议下一步能够集中一两个点深入研究下去。 钟院士跟我说了30多分钟,认真、不乏亲切,所谈及内容一一切中了要点,对书稿的完善十分有益。除此,在我的人生经历里,这短暂的时光,也成了格外值得纪念的一刻!
个人分类: 师友往来|2815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口原理
sstone2009 2010-3-10 21:25
随着春节、元宵的远去,2009年渐行渐远。昨天从苏州赶往南京,车站已经显得清静多了,春运那种喧闹和拥挤,已经了无踪迹。坐在和谐号列车舒适的位置里,我读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敦煌文艺出版社2007,2.第1版)。据生活在18和19世纪的作者描述,在文化落后地区,瘟疫和疾病与战争、饥荒、土地等等一样,成为诸种人口抑制的方式。而在今天,这些方式似乎仍在某些地方起着抑制人口的作用。 对于人口问题,我知之甚少,也无心无力去深入探究,倒是有关涉及的疾病问题,使我很感兴趣。读《人口原理》,起初的动机我只是想了解一点书的结构、写作形式等,好在构思完美医疗的时候有个参考。现在,读了不足百页,似乎有了一些有趣的体会。 人口原理第一卷关于文化落后地区人口的抑制和第二卷近代欧洲各国的人口抑制,都是介绍、分析以往的人口抑制方式,以此反复论证人口增长有超过生活资料许可范围这一恒常的趋势,但又不能超过生活资料许可的范围这样的原理。其中的第一章,阐述了人口增加与土地产出量增长的比率,似乎是总论。 第三卷就人口原理产生的弊害对社会的提案以及各种可行的制度与手段,则应该是分析人口增长的自然规律作用的弊害,故要采取可行的办法消除之。 第四卷关于消除或缓和人口所产生的灾害前景。 马尔萨斯一定是一个博学而专研的人,读他的纪念碑碑文,也很有启发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以其政治经济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尤其在人口原理上的论断,使他在知识界久负盛名。他是任何时代或任何国家中最优秀的人物及真正的思想家之一。 他以其聪明的头脑影响着世界。 他在坚定自己的工作是有益于人类这一信念之下,蔑视已知的歪曲,度过了极大的克制,过着献身于寻求和宣传真理的宁静而又幸福的生活。 他的著作是不朽的、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他的思维严谨周密; 他的为人公道正直; 他的性格温文尔雅。 他的慈善和虔诚永远是其家人和朋友的珍贵回忆。 生于1766年2月13日,卒于1834年12月29日。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33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完美医疗:疾病控制论初探》导言
热度 1 sstone2009 2010-1-5 18:57
一 2009 年 10 月 20 日,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组织了几位博士后的中期汇报,我将一年来的具体工作以《完美医疗:疾病控制论初探》为题做了汇报。答辩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问题:称为疾病控制论是否欠妥? 不久,我们的研究小组就此问题提出几点想法: 1. 如果需要把小组的有关研究工作,集中到一个理论概念上来,这个理论是不是可以叫疾病控制论? 2. 如果不能叫疾病控制论,那么应该叫什么? 3. 对于一个首次提出的名称,应该具备什么约束条件?疾病控制论,应该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 4. 如果可以叫做疾病控制论,小组的系列研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如广度和深度应该达到什么程度? 5. 鉴于我们目前开展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叫初探可不可以?或者导论,概论等。 我和我的合作导师刘大成博士做了一些补充探讨,最后决定加写一章导言,希望可以把本研究工作的来龙去脉交代一番。如果这部分文字可以解释清楚使用疾病控制论的由来,则幸甚!如果无法解释清楚,那就姑且当做今后评说的一些轶事吧。 二 我出生于一个十分贫困的农村家庭,据我的父亲讲述,我的爷爷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灾荒中与村子里其他许多青壮年和老人、儿童一样离开了人世。饥馑、疾病折磨着一个个活生生的生灵,直至他们的精神和肉体一起湮灭。几年以后,我的奶奶不堪家庭重负,也疫病而去。那时候,我的父亲大约十七、八岁。那些传述的记忆,在我的脑海里似乎异常久远,也许是我没有历经那个年代的缘故,那些往事并未真正触动我的心弦。 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亲抽着老旧的烟斗,里面实实地填满了劣质的烟叶。我常常在一边认真地看着父亲把烟斗在门槛上嘟嘟嘟地敲,把烟斗里的烟灰敲干净,然后装上新的烟丝,然后点火、陶醉着吸着烟管,吐出满口烟圈,异常呛人。后来父亲把烟斗改成了劣质的纸烟。那时候,我已经懂得了吸烟的害处,时常劝告父亲戒烟。 父亲也确实戒过几次烟,其中一次大约在我初中的时候,原因却不是因为我的劝告。有一次从学校回家,家里人显得很悲伤,我在沉闷的空气里闻到了不祥之兆,我隐隐听到了父亲的胃病,而且很重,要做手术。那天,我没有见到父亲抽烟。此后一个多月里,我也没有见到父亲抽烟。但,当有一天大家又有了轻松的言谈和表情后,父亲又开始抽烟了。 2004 年初秋,习惯于找村子里赤脚医生看病的父亲找到了我,他说咳血丝痰半年多了,一直在医务室打止血针。我惊愕之余,赶紧给父亲做了相关的检查,结果十分不好:肺癌晚期,纵膈淋巴结肿大。作为在临床工作了近十年的医生,我已经很清楚这样的诊断意味着什么?所有的努力,没有把父亲从癌病的手中挽救过来,不到一年,父亲便离开了我们。最后的近一年时间里,父亲却真的把烟给戒了。可惜,对父亲而言,一切都晚了。 1991 年春天,我已经成为一名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半年多了,这也本是温暖艳丽的季节,我大姐多次癫痫发作,检查出患了脑胶质瘤。大姐做手术的时候,我没有回家陪伴,听我母亲讲,大姐十分乐观,她还把期望寄予了我,相信我会成为有本事的医生,为她治好病。手术以后,大姐一直坚持着服用药物,偶尔有癫痫发作。此后,疾病一直折磨着大姐。疾病之外,村里的乡亲大多用另外的眼光看待着大姐,这恰是最让大姐感到痛苦的。大姐曾经对我说过这样的意思。这些都让我很苦闷,因为面对所有一切,我束手无策。 1999 年底, 大姐癫痫发作频繁起来,检查显示,脑内胶质瘤已经复发。在医生的建议下,又做了一次手术。手术后,大姐头部的创口没有愈合,医生也没有丝毫办法。因为经济原因,大姐不久便回家住了。在家里的那些日子,我每天给大姐换药,每次跟她说,比以前好些了;收拾换药器皿的时候,我常常泪流满面。次年春天,大姐走了。大姐临走前,给了我一个微笑,大姐已经无力再给我儿时记忆中灿烂或者威严的微笑了,大姐依恋着生活,她的苦涩的微笑中依然饱含着对我的无限期待。 我在这里回忆我的亲人,并非要表示我对文学的喜好,恰是物质匮乏、生活陋习、经济窘困、医疗技术等等制约因素逐渐纠缠在我对疾病、医疗、健康的认识过程中的深刻反映。生命之重或生命之轻,在疾病面前的无奈、彷徨、因果,是那样强烈地刺激着我,因为我的亲人,因为我的思考。 三 大学毕业后,我到坐落于兰州五泉山脚下的解放军第一医院工作。我现在一直很庆幸,参加工作的头三年时间里,有两位优秀的医生带着我,一位是张金山主任,一位是张伟主治医师。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崇高的职业操守,一开始就使我坚信医生职业的伟大,即使在今天这样的背景里,不时有人将医疗中的个别孤立事件狂热地炒作,甚至诋毁着医生,我也坚信着医生职业的伟大所在。 那时候,我有一位病友,从偏远的农村来做手术,他们卖了几头羊,凑了一千多元钱,他和他的家人每天就着开水,吃着干结的馍,张伟医生见到后悄悄地给了他们一些钱,出院的时候又给了路费。病人回来复查的时候,告诉了这件事,让我禁不住热泪盈眶。现在,张伟医生已经是新一任的科主任了,去年在婴幼儿三鹿奶粉事件中,他不仅以其卓越的医疗技术和崇高的职业操守挽救了几十位重症婴儿的生命,也为揭示劣质奶粉和婴幼儿结石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的许多老师,包括在解放军三零四医院实习时候带过我、给我过教诲或者共事过的那些医生和护士们,都给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这也是让我不敢放弃对医学追求的理由。 离开兰州后,我回到了苏州的一所乡镇医院工作。从三级甲等医院到一级医院,我一开始抱着美好的期望,相信一样可以发挥、发展自己,不枉所学。但现实没有那么简单,由于种种原因,半年后,我不得不辞职。 后来我去了广州,在那里看到了一种与以往所见不同的医疗模式,那就是一些勇于创新和负责任的医生,正在探索救治那些被遗弃或者忽略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工的手外伤。后来,我也有幸参与了这样的探索。这种探索,十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但是我庆幸,我所参与的团队,正在做着十分有益的事情:药品比例降低到了 15% ;医疗费用降低了 1/3~1/2 ;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管理水平大大改善;实现了让许多得不到合理治疗的病人花比较少的钱获得了优质的服务。 在我最近十年来的医疗工作过程中,我有机会去了全国内地除西藏、福建、广西、海南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大小不等的城市、发展水平差异巨大的乡镇、风土人情迥异的农村,使得我多少了解了各式各样的医疗机构和医疗卫生现状;我也有机会结识了许多医疗界和非医疗界关心医疗的朋友,包括病友,在和他们共事或交往过程中,耳濡目染,感触颇多。基于本文主旨,我不便在此一一表述我的所斯所想。 然而,在探索和实践中,我不停地思考一些新的问题,比如: 我们的医疗管理,是不是可以更加高效? 药品比例居高不下,是不是可以改善? 医患矛盾产生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许多问题,对我这样的年轻医生来说,就像是杞人忧天一样。好在,我没有放弃已经有的念头,希望能够更客观、全面地理解当前存在于医疗界的许多现象。为此,我开始做着一些新的努力。 四 2005 年底,我与我的导师夏春林博士商量我的博士课题,我提出了新生儿臂丛损伤的防治系统研究。导师起初并不理解我的选题,这实在是与当今解剖学科的研究热点相去甚远的题目。那时候,我对医疗服务流程理解很肤浅,更没有关于控制论和系统论的认识,我无法向导师解释得很清楚。在我的意识里,新生儿臂丛损伤的防治问题,远远不应该只是治疗技术的改进问题,揭示其发生机制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因为获得一个认识进展。很庆幸,导师十分支持我,并把江苏省卫生厅的一个相关的重大课题交给了我。 在接下来的研究工作中,我渐渐地把新生儿臂丛损伤的各个流程梳理清楚,包括:新生儿臂丛损伤发生的各个过程和各种影响因素、防治系统的设计和构建等等。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我的思路更加清晰,并隐约感觉有更好的表述方法、途径,可以把我所想的表达出来。 我的博士课题研究得到了方仁杰、宋占锋、刘海昌等几位师弟的帮助,许多资料的收集耗费了他们的很多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得到了软件工程师吉连兵的鼎力相助。在和大家探讨的过程中,我常常得到启发,这些启发推动了我的思考的深入。在 2008 年年初的一段时间里,我的博士论文初稿已经大致完成,在几次讨论后,我突然有了疾病控制论的概念。但,那时候我自己都无法说清楚。 博士毕业前,我曾经一直希望能够留在苏州大学解剖教研室协助我的导师工作,遗憾的是,我没有能力留下来。在我寻找下一步出路的时候,我想到去北京的著名高校继续深造。 2008 年 9 月上旬,我有幸见到了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 刘大成 博士,在与他近一个小时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了流程再造、流程改进等,对我来说全新的概念,并且敏感地感觉到我以前说不清的许多问题,也许可以换个这样的角度得以阐明。 就这样, 2008 年 11 月,我进入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开始进行医疗服务流程研究。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导师给了我六个月的时间补充知识结构的不足。在前三个月里,我阅读了有关控制论、系统论、业务流程、卫生经济学、社会医学、工业工程等方面的著作和文献,思路豁然开朗。在随后给导师提供的一份名为《医疗服务流程的构建和改进策略》的研究提纲中,我把疾病控制论作为第四部分写了进去,从这个意义上说,疾病控制论研究是需要建立在对医疗服务流程洞彻的基础上开展。 导师对研究提纲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并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肯定,这使我有信心往前行走。鉴 于 博士后两年研究时间的短暂和研究提纲所规定研究内容的繁复,我必须选择某一侧重点,很自然地,我选择了疾病控制论入手。在我们看来,也可以这么说,疾病控制论应该是构建和改进医疗服务流程的理论依据。 经过研究小组的多次讨论并确定,此后,我们把研究提纲撂在一边,开始专注于疾病控制论。 疾病成因于人类和人群所处的环境及致病物所处机体的状况,单一或多种病因作用于机体,导致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个体或群体失健康,对抗疾病的策略需要从可能起始的源头出发,明确参照,对环境因素及机体状况进行有利调节,移除病因,恢复个体或群体的健康或相对健康并长期维持。 我们即称之为疾病控制论。我们所定义的疾病控制论( disease cybernetics )是关于疾病的控制论,区别于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P )关于疾病控制的概念。 有一点我们想在此补充说明。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状况总体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仍然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如 看病难、看病贵等,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则是由于 医疗卫生现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在面对医疗问题上,各个领域的差别很大,卫生经济学家、政府部门官员、医院管理者(有代表政府的和代表资方的)、社会学家、媒体、医务工作者、富裕的患者和贫苦的患者等等,由于所持的观点、所站的角度不同,常常理解不同、看法不同,甚至更添了额外的矛盾。产生种种分歧的原因诸多,其中之一便是缺乏统一的理论依据。我们开展疾病控制论研究,另有个良好的心愿,希望这是为各方提供一个共同的理论依据所进行的一次探索。 五 我们从导弹飞行轨迹的控制问题,得到启示:疾病控制论所研究的每一个具体的系统,应该具有一个未来希望达到的理想目标。这个理想目标就如同导弹所要击中的靶子,这是我们改进医疗服务系统和其所属的所有子系统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经过时间以及反复的输入、输出、反馈控制等,我们希望把今天的系统变成未来的系统,而未来的系统是一个理想的系统,也是一个理想目标,这个理想目标既是我们研究的参照,也是我们研究和实践期望的目标。 我们开始的第一项研究是关于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总费用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为了简化国家卫生服务系统(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system , NHSS )中那些异常复杂的因素(人为的、认识的、系统外因素的等等),我们假设存在一种理想的国家卫生服务系统,我们称之为 完美医疗 ( perfect health service system , PHSS )。我们并没有对完美医疗给出足够清晰的阐述,但至少提出了针对于 NHSS 的理想状态,并设想了这种理想状态的一些特征。事实证明,把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总费用的研究置于这样一种特殊的状态中,研究变得十分简单。 完美医疗的提出,给我们的研究提供的方便远远不至于此。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也常常把一些复杂的、争议的问题,置于这样的系统里。有一点我们必须说明,我们并不是为了躲避诸多复杂的现实问题,我们坚信,疾病问题就是现实的问题,解决疾病有关的问题绝对不能脱离现实问题,我们只是希望避开一些很难在现有条件下纠缠清楚的问题,然后在很纯净的背景底下,理清楚思路、找到相应的比较理想或完美的结果。 基于这样的研究策略,我们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总费用的研究中发现: PHSS 时, PH BHC 总费用 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而增加,但增长率 低于 GDP 增长率 ,并符合一个关系式。 就这个研究结果,在正文部分第三章我们会详细阐述。有一点我们想在这里借此问题进行补充说明。我们有关疾病控制论的研究,不管是针对整个理论体系的研究,还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的研究,都是初步的研究,我们称之为疾病控制论初探,一方面表达了我们对这个全新理论的敬畏之情,我们不敢妄想仅凭一个研究小组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便可以做出多么深入的研究,也不敢断定这就是一个多么优秀的理论;另一方面我们对自己的研究工作很自信,这是基于我们内心深处的真挚感情,也是基于我们对让现实变得美好的期望。 我们是这样怀着敬意、真情,开始疾病控制论的研究。 六 在我开始写导言的时候,疾病控制论的初步研究计划已经完成,《完美医疗:疾病控制论初探》的初稿也已经完成。我们大致把研究归结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概述。 这部分主要是对疾病控制论中几个重要概念进行阐释,这些概念包括疾病之黑箱、信息、系统和控制。坦率地说,这些概念在控制论和系统科学中,是再基础不过的概念了,我们的阐释根本不可能给这些概念带来任何新意,但,正是这些概念,构成了疾病控制论的骨架。疾病控制论研究的基本对象是疾病,疾病存在于特定的系统,从不同角度、宽度、深度看,疾病所处的系统是不同的,这些系统可以是人体的某个器官、组织、系统或整个机体,也可以是人所处的人群、社区、城市、区域对疾病认识过程即是揭示疾病之黑箱的过程,而人类认识疾病的根本目的是对疾病达到控制,使人类处于最健康状态,这也是疾病控制论研究的根本目标,我们也把这样的目标所处的状态成为 完美医疗 。实现完美医疗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切相关信息是获得进展的基本依据。我们认为:分类工作是信息标准化的一个重要手段,疾病信息标准化是疾病控制论的重要基础条件。从未来的疾病控制论研究预计看,这项工作远不能达到使用要求。 第二部分是卫生经济方面的研究。 卫生经济学已经是一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研究深入的比较成熟的学科,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做大量研究,结合我们自身的工作实践和研究思考,我们选择了有关医疗总费用和医疗成本控制两个点,前者通过建立在完美医疗状态下的数学模型,来推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总费用的特征;后者结合我们在医疗实践中的经验,对医疗过程中的成本进行初步探讨。在这部分中,我们收入了一个关于公立医院向社会融资问题的附录,我们认为:从长远来看,我国医疗机构的多元化是有益和必然的趋势,但是,这一个过程并不是十分简单,其间必然充满磨砺。 第三部分是疾病的控制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中记载的疾病名称达到一万多种,我国《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疾病分类编码表》把疾病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内分泌疾病(营养和代谢疾病及免疫疾病)、精神病、神经系病、 眼及附器疾病 、 耳和乳突疾病 、 循 环 系 统 疾病 、 呼吸系 统 疾病 、 消化系 统 疾病 、 泌尿生殖系 统 疾病 、 妊娠 和 分娩病及 产 褥期 并发 症 、 皮 肤 和皮下 组织 疾病 、 肌肉 和 骨骼系 统及结缔组织 疾病 、损伤 和中毒 等十七类疾病。我们选择了其中的几种疾病进行研究,这几种疾病具有各自的特点。 结核病 是一个古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人们一度认为,征服结核病指日可待,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实表明:结核病的控制仍然任重道远。 新生儿臂丛损伤是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对象,在疾病控制论的初步研究中,我们再次选择它作为研究对象,并不只是因为我们对这种疾病比较了解,更重要的是也许可以用它来部分代表那些散在发生的慢性疾病的存在模式,并以此研究预防和控制思路。 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它往往来势凶猛,传播广泛,危害巨大,这些急性传染病甚至影响了一定时期的历史进程。 2003 年, SARS 发生以来,人们似乎空前关注起这类疾病来。 中枢神经损伤( CNS )是人类正在面对的另一种棘手的疾病。科学家们围绕着 CNS 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个个突破性的成果;医生们在实践中,却仍然显得力不从心。未来, CNS 能否达到完美状态? 我们对上述四种疾病从不同侧重点进行了初步阐述,可能首诊医生、 结核病控制整体流程、区域设置、防治系统、预警机制、防控策略、三层次防控体系、疾病的完美状态我们提出一些设想、观点、思路,这些并不能构成疾病控制论对疾病阐述的全部,但我们期望至少是一部分,并且可以为后来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投石问路的作用。 第四部分是哲学层面的考虑。 在这部分中,我们讨论了以疾病为中心的观点和变被动为主动两个问题。我们认为,疾病控制论应该是必须立足于以疾病为中心,才能够通达完美医疗的未来。 2009 年 6 月 10 日,在与刘大成老师的惯常讨论中,他给了我一个命题:当前我们的医疗改革是否存在主动性不足的问题?为此,我们在研究计划中额外加入了必要的一部分:《变被动为主动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医疗改革》。在漫漫的征程中,我们必须剥去一切不科学外衣,做到 不回避、不敷衍、不呆滞、不盲从、不短视、不折腾,从此变被动为主动推动人类征服疾病的进程。 七 行文至此,我们实际上依然无法回答疾病控制论是否合适的问题,但这似乎已经无关紧要了。名称只是一个称谓而已,就像父母为新生的孩子起名一样,并非一定要个究竟的。疾病控制论,这只是我们姑且起的一个名字,不一定最合适,在找到最合适的名称之后,再更改也不迟。 恰在我们准备第一阶段研究工作的收尾之际,我们十分荣幸获悉本研究得到了中 国 博士后基金委员会面上资助(一等资助 20090460023 )。一直以来,作为一项全新的研究,甚至疾病控制论的名称尚在争论中,我们始终怀着忐忑不安,无论我们多么自信,我们仍然害怕失败,担心我们的研究结果毫无意义,不被同行认可。我们在孤寂中默默地耕耘着。这项如期而来的资助,仿佛雪中送炭,也仿佛突然在我们前方亮起的灯塔,给予我们新的希望和信心。在此,我们诚挚地感 谢中国 博士后基金委员会和评审专家们。 我们的研究倾注了许多朋友、同事、前辈的关注和帮助,除了在上文提到的外,特别包括解放军总医院国家喜副主任医师和李诚博士、济南军区联勤部卫生处叶乔生副处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秋霖博士、南通大学严美娟博士、清华大学材料系谭新玉博士、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许长军博士、周雷博士以及郑鑫、李宁、伍锐豪、刘子园、黄思冲、丰志华等同学,还有其他,我们并未一一罗列,我们一样投以无限敬意和感激。 最后,我要感谢苏州工业园区汉德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朋友们,在与他们曾经共事的过程中,我不仅得到了他们的帮助,他们的智慧和勤奋,一样感染了我,给我以工作和研究的勇气。我还要感谢汉德公司,给予了我汉德公司卫生科研项目资助( T2009001 ),这是我来到清华大学的第一份研究经费资助,使得我的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启动。 2009 年 12 月 16 日初稿毕 2010 年 1 月 5 日二稿于清华园
个人分类: 疾病控制论|4343 次阅读|2 个评论
是不是可以叫“疾病控制论”?
sstone2009 2009-10-20 19:26
下午做博士后工作中期汇报,我的报告主题叫完美医疗:疾病控制论初探。 答辩组有两位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认为疾病控制论说得太大了。这个提问不太好回答,作为一个理论体系,自然不可能通过一个小组的一年的工作得到完善,更不可能就此得到一个可以被公认的理论,其大小问题实在无从谈起。我想,是不是可以把两位教授的问题分开来问?比如,分成如下问题 1. 如果需要把小组的有关研究工作,集中到一个理论概念上来,这个理论是不是可以叫疾病控制论? 2. 如果不能叫疾病控制论,那么应该叫什么? 3. 对于一个首次提出的名称,应该具备什么约束条件?疾病控制论,应该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 4. 如果可以叫做疾病控制论,小组的系列研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如广度和深度? 5. 鉴于我们目前开展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叫初探可不可以?或者导论,概论等。 关于疾病控制论,这是一个充满野心的叫法,说得好听一点叫抱负,说得不好听叫痴心幻想。我们其实并没有什么野心,只是希望有个称谓而已。但,问题是这个称谓得被大家接受。两位教授的问题提得很好,至少可以让我们思考,这个称谓到底可否被人普遍接收?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个人分类: 疾病控制论|2948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简稿*
sstone2009 2009-9-16 15:44
新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简稿* ——并解读《发改委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开征求意见》稿 在关注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的热切期盼中,《发改委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开征求意见》(以下称《医改意见稿》)不久前出现于多种媒体、网络,作为医务工作者,我同样深切地关注着《医改意见稿》,以下为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初步解读并阐述一点个人理解,并题为《新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简稿》。 一、政府对医药卫生事业高度重视 《医改意见稿》明确提出,“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恰恰真实地对有关社会现实进行了高度概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缺医少药,无力治疗等情况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残酷存在,尤其是相对落后地区更加明显。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医改意见稿》指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 《医改意见稿》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医药卫生事业高度重视 二、医改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医改意见稿》确立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医改意见稿》确定了医改的基本目标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同时提出了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医改目标的确立,为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科学、明确的依据和判断标准,也是医改方案制定的更本依据。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医改意见稿》指出,贯彻医改的指导思想和努力实现医改目标,必须遵循四点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权益放在第一位。人民群众的权益是什么?更本地说就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这一原则进一步阐释了鲜明的医改目标。 (2)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严格认真遵循这一原则,必须清楚认识我们的国情是什么?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卫生常识缺乏、医疗资源不足和不均衡等等,如何认识国情、立足国情,才能真正建立行之有效的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 (3)坚持公平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公平体现在人民群众获得完善的基本医疗服务;效率体现在政府职能健康和市场机制作用充分。政府主导基本医疗和监督职能,市场机制在于充分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健康的医药体系建立,包括资源配置、药品流通、完善医院管理、服务基本医疗、补充政府投入等,尤其在消费医疗服务方面,为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4)坚持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完善制度体系是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重要保障,完善制度体系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和迫切步骤。完善制度体系要坚持统筹兼顾,需要着眼于医改目标,着眼于节约和效率,着眼于立足国情。 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医改意见稿》提出,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并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从目前实际出发,特别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科学治疗关乎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长期持续运转,持续和全面的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另一方面可以为基本医疗体系建设节约巨大资金,用以进一步改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的基本保障,应该特别加以重视。 五、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医改意见稿》提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是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同时提出发挥城市医院在危急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 这种体系格局是我国几十年医疗改革的重要成果,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里,应该着力改革公立医疗机构的效率、普遍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扩大社会办医的广度和深度等。 高效规范的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应该体现在服务到位、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十分重要,鉴于我国公益医疗机构十分庞大且分布不均,对于部分地区过剩部分,可以兼顾满足基本医疗以外的其他医疗需求;社会办医疗机构在公立公益医疗机构不足的地区,亦可承担基本医疗服务。在医疗规律的约束之下,公立医疗机构和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竞争是实现高效的根本途径;按照医疗规律,严格监管,是规范的根本保障。 六、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 《医改意见稿》提出,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医疗保障体系。前者应该着眼于“人人看得起病”,后者应该着眼于“满足各种医疗需求”。 基本医疗保障主要保障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括机构建设、设备投入、医务人员收入、服务消耗。《医改意见稿》指出,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面合理分担。根据人群特点,政府应该为着力于保障人人享受基本医疗做出特别努力。基本医疗保障投入成本并不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而无限增加,在保障体系完善后,投入成本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和人口素质提高而增加,但不会超过GDP的增长率,甚至可能到达一定水平后保持稳定**。 补充保障主要保障基本医疗以外的多层次医疗需求,应该充分发挥保险机构、社会资本的高效率,以及社会慈善医疗救助的作用。基本医疗以外的多层次医疗需求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多层次医疗需求的提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多层次医疗需求的收益良好,可以促进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在内的各种医疗服务。 七、健全药品和医疗耗材的供应保障体系 药品和医疗耗材是目前我国医疗费用开支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健康的供应保障体系是我国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医改目标的根本保障之一。 药品和医疗耗材的科学定价、合理流通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医疗成本,同时也可以促进药品和耗材生产行业健康发展,激励新药研发和高品质耗材开发。 政府应该充分监督药品和耗材的品质,确保出厂产品符合相应标准;政府应该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使用药品和耗材的定价进行严格把握;商业流通利润应该控制在一个不可高于生产成本的比例内;政府不再对医疗机构的采购形式进行干预;政府免费提供使用的药品和耗材可以进行委托专业机构统一采购和配送,以降低流通成本。 政府对重要药品和耗材的生产要予以适度控制,以确保市场供应体系健康、稳定。 《医改意见稿》提出,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合理调整政府定价范围,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对新药和专利药品实行上市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新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关键要确保药品流通的健康有序,以把大量在药品流通领域的医疗人才转移到医疗服务岗位上来。 八、医疗服务价格管理 政府应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部分价格进行严格、科学管理,体现低成本、好服务、可持续的良性发展,不能只看眼前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要着眼于长期的社会和谐。要确保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充分保证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达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成本在一定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不随经济发展影响;在可能情况下,达到随着人口素质增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成本成降低趋势。 对基本医疗以外的医疗服务,医疗服务价格可以由市场调节为主、客观反映市场供求情况和生产服务成本变化。 九、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 《医改意见稿》指出,强化医疗卫生监管,完善医疗保障监管,加强药品监管。同时还应对医疗耗材、公立医疗机构建设、公立医疗机构管理者廉洁行政等进行严格监管。 必须明确各项监管任务的明确目标,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对新生医药卫生领域的新生事物要客观看待、科学评价,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 《医改意见稿》要求,立足卫生事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健康,逐步建立层次完整、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可持续的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 人才保障机制应该充分体现医务人员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普遍保障劳动所得。注册医师,尤其是优秀医师多点执业一方面可以弥补我国医师总体数量不足,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各级、各种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的普遍提高。鼓励具有资质的医师自行开业、参与家庭医生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医师的收入,更可以为社会健康意识提高和健康知识普及起到积极作用。 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良好风气,努力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健全人才保障机制的重要保障。 十一、几个重要概念 营利性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作为一个实体单位,承担着医疗服务这一特殊的职能,医疗服务本身的公益特点并不能改变其所具有的企业特质,如产品(医疗服务)、成本控制、收益(提供医疗服务后的收入,公共卫生机构的收益主要来自政府投入)、管理制度等。以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来划分医疗机构可能束缚医疗机构效率最大化和误导社会对医疗机构的认识。建议以产权形式分类医疗机构,如公立医疗机构、社会办医疗机构、合资医疗机构等。 政府确定的基本医疗项目和公共卫生部分项目,可以作为非营利性项目,可由不同的医疗机构竞争承担,由监管机构严格监督。 消费医疗。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以外的医疗服务,可以统称为消费医疗。各种产权形式的医疗机构(基层基本医疗服务机构除外)均可提供消费医疗,消费医疗的费用由个人承担,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等途径实现。消费医疗和基本医疗必须严格区分,避免对基本医疗投入的消耗,造成政府投入浪费。 公益性质不等同于公立医院,社会办医院也可以具有公益性质,任何医疗机构,只要承担了基本医疗或/和公共卫生服务,均具有公益性质。消费医疗部分虽不具有公益性,但就其医疗行业实质而言,同样属于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公益性质,并必须严格遵从医学规律的前提下开展服务。 2008年12月2日晚,初稿完成于清华园 2009年9月16日,二稿于清华园 是时,“医改方案”已经正式发表五月余 *本文观点有与“医改方案”不同之处,纯属个人观点。 **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总费用的特征》。
个人分类: 疾病控制论|22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完美医疗——国家卫生服务系统的共产主义
sstone2009 2009-9-14 09:28
国家卫生服务系统(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system , NHSS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提供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和健康教育等服务的组织和机构在提供卫生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联的一个系统。NHSS属于疾病控制论中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对疾病在机体、人群和社会各个层面的控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HSS也可以作为疾病控制论中的一个独立系统考察。设: NHSS={H 0 ,H 1 ,H 2 ,,H n-1 ,H n }, (1) H n 表示NHSS的一种状态,n 为自然数,随着n 的增大, NHSS 状态由优变差,n 值所确定的是该种 NHSS 状态在可能性空间中的排序,每个间隔是均等的,根据研究要求及技术所能达到的程度,间隔可以无限缩小,这个间隔我们定义为 NHSS 状态指数 。 我们设定H 0 为 NHSS 的最优状态,这种状态具有如下特征: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医疗服务满足各种层次需求、资源配置合理、管理简约高效、医务工作者安定、发病率稳定、民众医疗常识普及、社会健康意识良好等,并且各项指标处于最优,我们称之为完美医疗( perfect health service system , PHSS )。 完美医疗是人类的一个伟大的理想,是人类对健康孜孜所求的最高境界,是理论上的最好状态,现实中也许是我们并不能达到,但我们可以经过长期和科学的控制,无限趋近。
个人分类: 疾病控制论|284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8: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