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高考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春歌”:寄语中高考(二)
hucs 2014-6-2 11:12
习近平向各族少年儿童致节日问候:要时刻准备着 将来接班 (转载) (转载) 寄语中高考 (二) 胡春松 庆六一,贺端午; 迎大考,争上游; 题金榜,贺习酒; 感恩师,谢父母; 圆心梦,展宏图。 注: 作于南昌大学, 2014 年 6 月 2 日端午节。 祝各位网友节日快乐,盛夏安康! 《中国•梦》 — “春韵”岭峰体诗歌(简称:“春歌”)一百首 (胡春松 著)(待出版) ---- 作者简介: 胡春松,男, 1968 年 2 月生,江西进贤人,中共党员,医生,诗人,南昌大学在职博士(生)。著有医学专业著作以及诗书《青春诗语》(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青春论语》(见网络版,纸质版待出版)、诗书《美丽中国》(待出版)、诗书《中国·梦》(创作中)、《青春私语》(创作中)。作者是“岭峰体”诗歌提出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提出并建立了现(当)代诗歌评价的“五美”标准(结构美、意境美、思维美、语言美、韵律美);作品充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交织的多重色彩;尤以“纯韵”(亦称“春韵”—作者命名)诗歌见长;提出并建立慢病(包括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防治通用公式,即健康长寿方程式(健康长寿=RT-ABCDEF + E(e)SEED-BasED + 210),它是每个人管理自己健康的金钥匙。另有:科学网博客(2009.10-),人民微博(“颂子”,2013.3-),雅虎博客(2007.6-2009.9). .. 工作描述:左手医学,右手诗学。 ---- 胡春松 副主任医师 / 副教授 在职博士(生) 南昌市八一大道 461 号 南昌大学医院心血管科 南昌 330006 Tel: 189 7081 6800 Email: cnhucs@163.com
个人分类: 博士研究|964 次阅读|0 个评论
“春歌”:寄语中高考
hucs 2014-5-22 11:17
【高清图集】彭丽媛欧洲之旅掠影 ( 转载 ) 【高清图集】程虹非洲之旅掠影 (转载) 寄语中高考 胡春松 莘莘学子寒窗熬, 面壁十年中高考; 临阵冲刺心气豪, 望子成龙父母焦; 数语外生入心脑? 理化史地政学巧? 青出于蓝恩师笑, 金榜题名喜讯飘。 注: 作于南昌大学,2014年5月22日。 《中国•梦》 — “春韵”岭峰体诗歌(简称:“春歌”)一百首 (胡春松 著)(待出版) ---- 作者简介: 胡春松,男, 1968 年 2 月生,江西进贤人,中共党员,医生,诗人,南昌大学在职博士(生)。著有医学专业著作以及诗书《青春诗语》(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青春论语》(见网络版,纸质版待出版)、诗书《美丽中国》(待出版)、诗书《中国·梦》(创作中)、《青春私语》(创作中)。作者是“岭峰体”诗歌提出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提出并建立了现(当)代诗歌评价的“五美”标准(结构美、意境美、思维美、语言美、韵律美);作品充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交织的多重色彩;尤以“纯韵”(亦称“春韵”—作者命名)诗歌见长;提出并建立慢病(包括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防治通用公式,即健康长寿方程式(健康长寿=RT-ABCDEF + E(e)SEED-BasED + 210),它是每个人管理自己健康的金钥匙。另有:科学网博客(2009.10-),人民微博(“颂子”,2013.3-),雅虎博客(2007.6-2009.9). .. 工作描述:左手医学,右手诗学。 ---- 胡春松 副主任医师 / 副教授 在职博士(生) 南昌市八一大道 461 号 南昌大学医院心血管科 南昌 330006
个人分类: 博士研究|1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高考改革:不能“非黑即白”
张显峰 2014-5-12 15:46
最近网上热传的一条帖子说:“中高考改革方案落地:英语正式退出。”9日晚间,北京市教委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帖子消息不实,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尚未正式出台。(5月10日《京华时报》) 其实从字面上深究,北京市教委的回应也算不上彻底的辟谣。所谓的“不实”,是“落地”一说不实;“尚未正式出台”,也并不能证明“英语正式退出”毫无可能。 只是从这个帖子在网络上“喜大普奔”的待遇来看,人们对当下中高考的改革确实有点“盼星望月”的急切,对现有的英语教育大概也有几分“洋奴之恨”。改革已无悬念,但民众不应陷入“非黑即白”的偏执期待,改革者也不可以“非黑即白”来证明改革的果断和诚意。 的确,教育领域尤其是中高考制度,近些年积攒了不少民怨,人们期盼改革,期盼科学的制度设计能够革除既有的弊病,告别“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单一通道,打破“高分低能”的应试教育魔咒。但改革最难的不是举刀的时刻,而是刀往哪里扎。现有的中高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是最需要花气力研究的,只有研究透了,才能找到改革的真正方向。 比如,人们为什么总拿英语说事。在世界如此扁平的时代,作为“地球村”的“村民”,学一门通用的国际语言有什么问题吗?不但没问题,而且是必须。这个简单的道理,恐怕山中翁妪也懂。但为什么中国人全民苦学英语成了“国际新闻”,为什么老老少少多有怨言?问题出在投入与产出极不成比。学校里,孩子们把学习语文、数学的时间偷来苦攻英语;学校外,形形色色的英语培训机构、考试机构铺天盖地,巨大的时间和金钱投入为的多是试卷上令人较为满意的分数,试卷之外却难有张口的从容。这是英语本身的问题吗?显然不是。当教育背离育人的初衷,而沦为功利的工具,没有任何一门课程会是科学的存在。 我曾极力主张取消英语四六级考试,但对“中高考取消英语”是反对的。中考高取消英语的弊端显而易见。中高考仍是绝大多数中国家庭和学子的命运通道,“应试”毫无疑问仍是当下中学教育的指挥棒,这根指挥棒在越偏远、教育越不发达的地方越灵。英语如果不作为必考科目,那么很快就会在教育欠发达地区沦为鸡肋,最终吃亏的将是这些地方的孩子,他们只会离这个世界越来越远,离公平的起跳点越来越远。 人们期盼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改革和中高考制度,但“非黑即白”的改革期许,除了迎合部分激进者的情绪,只会让改革陷入另一个“历史的错误”。在改革吁求和压力空前的语境下,不搞“非黑即白”的颠倒式改革,考验改革者的智慧和定力。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405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3: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