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开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开学第一天
whitesun 2011-8-29 01:22
29号算是我校开学第一天,这学期对我来说挺特别,坚持下去或许挺好。 努力做事,但愿机会尚存,仅此私愿。 凌晨1.19
个人分类: 教学实践|38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共产主义——这个可以有
热度 3 xuyingxiao 2011-8-27 03:36
以前只知道图书实现共产主义了,图书馆大家随便进、书随便借、免费上网、免费借CD/DVD,可以各取所需,按需分配,还提供各种免费食品给小孩。 以前只知道孕妇和小孩实现共产主义了,穷人生孩子完全免费,生个小孩产前产后一万五千美元全部报销,中间还可以领各种补助,小孩5岁前也有各种补助。配给的牛奶、鸡蛋、水果、麦片、果汁、花生酱等。 以前只知道教育实现共产主义了,免费上学,学校还提供免费吃喝和图书。文具要自己买,但也有不少组织为大家提供免费文具和书包。 如今知道,穷人吃的东西原来也可以按需分配。 收获的季节,有很多人捐赠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去年Mid-Ohio foodbank分发了一千万磅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一家三口家庭年收入小于3万7千美元左右(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不过即使记错了也错不了多少,这个收入拿到国内的话应该属于被共产的一群了)就可以领了。收获的季节每个月领一次,据说每次东西各不相同,但质量都不错,和超市里的一样。这个月是一个西瓜、一个哈密瓜、20个桃子、30个李子,12个玉米、2袋马铃薯。这是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吧,定量分配。后面共产主义来了,黄瓜、西红柿、胡萝卜、青椒,你需要多少就领多少,只要你家里放得下。穷人们一个个开着车来了,东西太多,所以分发的人为大家提供超市里的大手推车、还帮着大家往车上运。 难怪有人说,美国没有真正的穷人。路上碰到有人乞讨的时候,熟人都叫我们别给。因为据说政府已经为他们提供了居住场所以及食物,只是这些人要吸毒,而政府会要给他们戒毒,所以他们才不住政府提供的地方。你给他们的钱他们马上就会拿去买毒品了。 没有照片,就贴一个去年9月份新生入学吧: 新生的共产主义 9月份是最热闹的时节,前几周的球赛过后,本周是迎新的时节,路上的学生不断增加。周一图书馆周围忽然尖叫声不断,并且传来啦啦队有节奏的口号声,原来是新生列队经过啦啦队,很是热闹。 图书馆门口草坪上,是各个学生组织、教堂和企业宣传自己的场地,各出奇招。除了各色服装、乐队以外,最有吸引力的是各种免费糖果、巧克力、饮料、T 恤、水杯、温度计等。领了一大堆。还去参加了攀岩。国内只攀岩过一次,20块钱买了张票,却只攀到一半就掉下来了。这次有免费攀岩当然不能错过,特意挑了 最容易的地方攀,结果还是掉下来两次。好在攀的人不多,一直等我攀顶成功才算结束。为我做保护的那个老外竟然有个什么人在上海做生意。 周二在图书馆和体育场之间继续有各种活动。乐队助兴,这次全部是各个企业,所以送东西更加豪爽,而且不像周一时大部分要留个名字和Email,这次 让人感觉共产主义真正来临了。一开始还有长队,但当物质极大丰富时,有些东西反而就视而不见了。好多摊位四五个人举着T恤鼓动大家来拿却没几个人过来,女 儿在我鼓动下也走过去拿了件T恤。巧克力、洗涤用品、拖鞋……和前一天相比,多了很多吃的,冰激凌、各色披萨、热狗、汉堡、炸鸡、罐装瓶装饮料……,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 路口,一个由人装扮的雕塑缓缓地变换着各种姿势,并邀请行人拍照,做出各种搞怪的姿势。 晚上,Wexner Center for the Arts继续有披萨、冰激凌和其他食品饮料,并可参观里面的艺术品和看露天电影。参观其中的作品时,一个高高的黑人弯腰和我们打招呼,本以为他是保安,谁 知他就是艺术家Mark Bradford本人,在他和我们以及女儿短暂交谈时,边上还有人对着他和女儿拍照片。
个人分类: 生活|1925 次阅读|6 个评论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
热度 3 yuliping 2011-3-6 22:03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最早出自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90 年左右侯德健的一首歌也是这个名字,听了非常享受,属于我会唱两句左右的差不多100首歌中的一首。用这句话形容我目前的博客比较恰当。 一个寒假过去,在扬州待了近 20 天,回到宁波,一下子就没有过年的感觉了,因为快开学了。开学两周,是最忙的时候,备课,熟悉环境,上课,还有科研上的事情,不亦乐乎。博客最近写得较少了,非常佩服博客一两天就更新的朋友。 我对博客的态度是:第一,有闲暇就写,以不耽误正事为主,当然这里正事不包括博客。第二,如果很长时间没有写,那即使再忙,也得抽空贴点东西上去,以保证博客的连续性。第三,除非自己非常感兴趣或者震撼的内容转帖外,尽量原创。 因为这两周忙,所以也有非常有趣的事情。第一周周末,系里组织活动,到达蓬山去了一趟。晚上在宾馆房间准备洗澡的时候,发现没有热水,挨冻了 5 分钟以上,在排除低级错误后,断定淋浴间热水阀门坏了,遂穿上衣服,电话总台,请水电师傅修理。师傅上来后,短时间无法修好,因为螺丝毛掉了,于是我跟师傅借老虎钳一把,作为开水龙头工具。经过这么一折腾,发现有热水的感觉真爽。等沐浴完毕,才发现另外还有一个大浴缸闲置在那儿,完全没有必要折腾,可以用浴缸啊!卫生间既有浴缸也有淋浴,是分开的,可我只看到淋浴间,根本就没有看见浴缸。刚才眼睛长哪儿去了?笨死了! 当然,忙也有收获,两周完成论文两篇,质量应该是不错的,至少自己看着喜欢。一篇实证发现了信息化初期中国出现的“生产率悖论”,国内外学者以前从来没有实证发现过。另外一篇论文发现科技金融效率较低,感觉也非常有意义。这两周收到稿件录用通知三个,当然是以前投稿的功劳,一篇是《科研管理》,一篇是《情报学报》,一篇是《情报杂志》。付出总有回报,这已经很好了。其实,在很多时候,付出是没有回报的。 有事做是好事,有能力做更好,如果愿意做那更是难得了,现在差不多是这么一种状况。当然,不可能全部事情都这样。 2011.3.6俞立平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3981 次阅读|3 个评论
北京一周
shuike 2010-9-6 22:29
到北京报到一周的时间了,其中的杂事不少,但基本上都一一应付过去了。 新奇的感觉还有,昨天就去清华感受了一下,最大的感觉是CAS系统的环境条件和人文气氛要加油了;当然也不仅如此,优势也有的。回来的路上就想着怎样做好学业的事,作为老大不小的老学生,除了当初不能当分母的想法之外,又总结了三心,即心态要平,心思要敛,心情要好,谨记~ 新奇的感觉会慢慢消褪,对课题的理解和把握即将逐渐加强。当然老板最感兴趣的是创新能力强又能发高档次文章的学生,但愿随课题研究的深入新奇的感觉能渐渐复苏,激发出创新的能力,如期达到博士水平的彼岸。
个人分类: 未分类|4994 次阅读|1 个评论
开学第一天
等离子体科学 2010-9-6 14:24
长廊无人伞自撑
个人分类: 燕园夜话|319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初见90后——兼新生开学典礼小记
jlxt33 2010-9-4 16:14
理学院的新生是9月2日报到,现场好像嘉年华一样。 昨天冒着大雨开了新生开学典礼。 共有567名新生来到了理学院,一边听着院领导介绍学院的情况,一边看着这些孩子们,那一张张稍显稚嫩的脸,带着我回到了20多年前,自己大概也是这样用这样稚嫩的脸和充满希望的眼望着自己的老师吧。 教师代表讲话,激昂的话语中带着热切而真诚的期望;老生代表讲话也表达了欢迎和希望;最令人难忘的还是新生代表讲话,不仅因为那难得的字正腔圆的标准的普通话,更是因为那颗感恩的心和年轻的冲劲。 我希望理学院因为我们变得更好!华农因为我们变得更好!中国因为我们变得更好! 这样的激情和愿望,这样的呐喊和冲动,我们已经有多久没有过了?我们似乎一天比一天觉得自己更卑微,我们好像再也不相信我们能改变什么或者什么会因为我们而改变。我被这种激情深深地感动了,也衷心地期盼他们的愿望能实现。 之后是各系进行专业教育。一成不变地进行了似乎很新鲜的程序,介绍了应用化学系的基本情况、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情况以及优秀学生培养项目;介绍了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各专业的性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等。看着这些充满希望的孩子,最后又给他们啰啰嗦嗦地嘱咐了几句,让他们知道我们都是从那么年轻时走过来的,希望他们吸取我们走过的弯路的教训。 会后,跟几个孩子说话,问他们都是90后的吗?答曰:是的。基本是90、91年生人。或许是看着我比较亲和,也或许是现在的孩子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个孩子跟我说:老师,我们不叛逆,其实挺乖的。 我说:谁说你们叛逆了? 他们说:很多人都说90后叛逆啊。 我说:每个时代都有叛逆的,你们这个时代的个别人或者一些人有了叛逆的行为,就会与众不同,被人看到,而觉得叛逆;更多的像你们一样的不叛逆的,并没有被人注意到,所以会有人觉得90后叛逆。 他们说:哦,也是啊,我们不叛逆吧? 我说:那得等上完这学期课才能说吧? 之后,就散去了,我很想再问问他们,到底叛逆好不好呢?其实他们似乎觉得被认为叛逆并不怎么好。后来我一直在想,叛逆到底好不好呢?似乎一直有两个声音在对话,还是没有结论。 这次是真的要大面积的面对90后了,到底对他们有多少了解呢?怎样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科学网上的专家多,究竟该如何看待90后,如何跟他们做朋友,请多些交流吧。
个人分类: 学之有本|4446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的博客终于开张了
lk315050870 2010-9-1 19:24
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很多事情都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博士生活已经正式开始,今天去清华参加了开学典礼,好久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了,心中暗暗提醒自己,以后的科研生活会越来越紧张,越来越有挑战性。加入清华,希望给自己能增添更多的灵感,学得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成果。 平也开始上班实习了,公司很小,工作也不易,希望她能真正地从中学到有用的东西。昨天她第一天上班就不小心让她的脚受伤了,真让我心里难受,但愿能快快好起来。 以后有什么想法应该多多的写出来,多多的回味总结,不断进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47 次阅读|1 个评论
女儿的心愿-人生起航
BaoHaifei 2010-9-1 12:12
女儿的心愿-人生起航 鲍海飞  2010-9-1 今天是九月一日,女儿上小学了,第一天,人生启航!孔子十五治学,看看我们今天,七岁甚至更早! 昨天晚上,我和女儿一起收拾书包,其实,也没有什么东西,十支削好的铅笔,水杯,饭盆,小手绢,一个大大的书包。收拾东西的时候,心里面总有一丝丝说不出的感觉。早晨的时候,女儿居然说还有橡皮没有带。 晚上又下了雨,看电视的时候,我居然没有看清电视屏幕下方的字幕。台风!可是,早晨确是晴朗的天,只有几个雨滴。出门的时候,好多人,告诉我,不上学了。可我还是不得已,带着女儿到校看一看,询问了一下学生中午吃饭的情况,其间,还有一些其他的家长带着孩子来。然后我们只能去办公室啦。 路上,想起了以前女儿的一些琐事。 半年前的一个晚上,把女儿从幼儿园接回来到家了。女儿对我说,要给妈妈买个机器人,帮助妈妈做功课;帮爸爸买个机器人,帮爸爸烧饭做菜;要给自己买个机器人,陪自己玩娃娃。也许,以后科技发达了,这些愿望都能实现。 以前,我从幼儿园接女儿回家,在路上,女儿看着我总说:不要总皱眉头,你要笑咪咪!你皱眉头,我好害怕,你要笑眯眯。我几次努力使你高兴! 是啊!我无意的眉头紧皱,竟然她都知道。难道我没事的时候也是那个样子? 离开幼儿园的前一天,我说还有最后一天了就再也不用去幼儿园了,然后就上小学了。女儿居然说了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这是最后的开始!是啊!那么,下一个开始又是什么时候? 往事依然历历在目,女儿的话依然在耳旁! 台风,台风,何时休? 今天就当模拟开学了,明天再启航!
个人分类: 伊人视线|4647 次阅读|8 个评论
开学第一天
bohong 2010-8-26 08:16
今天是东华大学开学的第一天。 虽然说是开学了,也只是教师来学校提前整理一下办公室,校园里学生还不多。只有到下周一(8月30日)正式上课时,校园里才充满学生的青春活力。 每年开学总是这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走了一届又一届,教师基本上还是原班人马。我也是一个老教师了,学生也教过十几届,每年开学的情形是再熟悉不过了。 下周的下半周,就要迎来一批新生,新生的到来永远是校园靓丽的风景线。8月21~24日在父母亲家里,听到周边村庄的好多大学生毕业后仍然待在家里没有工作,甚至同村一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工作也是不理想,心里就为我们的高等教育纠结。毕竟一位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毕业,一个家庭付出甚多,父母亲的操劳、学生自己的艰辛、周边亲戚朋友的期待,到最后往往是一声叹息。大学只是在学生临毕业时统计一下毕业生的就业率,可以向上级汇报,要的是数字,要的是数字背后的显摆和政绩,而不是最求象普通商品一样的售后服务(抱歉,用了这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大学都能确实讲究一下售后服务,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在开学时和毕业时对学生说一些豪言壮语。我们的大学领导们,真的不是合格的厂长或车间主任。与乡镇企业那种追求商品的销售率和利润率的精神相比,我们大学在这个方面真的不如乡镇企业。 开学是父母亲对孩子最充满希望的时刻,我自己今天也刚送女儿去市西中学参加新生的军训。想到农村的孩子们,上大学要凑够学费汇到学校指定的账号,千里迢迢乘车报到,我们大学真的要好好承担起教育的重任,而不是把教育当成产业。有时想起学校一些教师对学生教育的敷衍了事,想起学校行政人员对前来办事学生的粗暴态度,更想起学校后勤对学生的生活和餐饮质量的漠不关心,真的心痛。我不知道我们的大学能否对得起学生父母亲那充满期望的眼神!罪过,高校! 陈至立讲过高校首要任务是培养创新人才。其实不要培养创新人才,把学生招进来,能尽心尽力地、中规中矩地培养好,为学生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就是功德无量了。 开学的相聚是兴奋的,毕业的离别是感伤的,但更希望毕业后的生活是幸福充实的! 祝福同学们!新学期愉快!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159 次阅读|1 个评论
Students, Welcome to College; Parents, Go Home
pikeliu 2010-8-25 09:04
Students, Welcome to College; Parents, Go Home Brian C. Frank for The New York Times Tim Marsho watches his son Chris move in at Grinnell College. if($('div.articleSpanImage') != null) { var articleSpanImage = $('div.articleSpanImage') .getElementsByTagName("img") ; var articleSpanImageSrc = articleSpanImage.getAttribute('src'); articleSpanImage.setAttribute('src',"http://graphics8.nytimes.com/images/global/backgrounds/transparentBG.gif"); var filter = "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c='"+articleSpanImageSrc+"', sizingMethod='scale' )"; articleSpanImage.style.filter = filter; } By TRIP GABRIEL Published: August 22, 2010 var articleToolsShareData = {"url":"http:\/\/www.nytimes.com\/2010\/08\/23\/education\/23college.html","headline":"Students, Welcome to College; Parents, Go Home","description":"Faced with parents who have a hard time saying goodbye to their freshmen, colleges formalize the split.","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arenting","section":"education","sub_section":null,"section_display":"Education","sub_section_display":null,"byline":"By TRIP GABRIEL ","pubdate":"August 22, 2010","passkey":null}; function getShareURL() { return encodeURIComponent(articleToolsShareData.url); } function getShareHeadline() { return encodeURIComponent(articleToolsShareData.headline); } function getShareDescription() { return encodeURIComponent(articleToolsShareData.description); } function getShareKeywords() { return encodeURIComponent(articleToolsShareData.keywords); } function getShareSection() { return encodeURIComponent(articleToolsShareData.section); } function getShareSubSection() { return encodeURIComponent(articleToolsShareData.sub_section); } function getShareSectionDisplay() { return encodeURIComponent(articleToolsShareData.section_display); } function getShareSubSectionDisplay() { return encodeURIComponent(articleToolsShareData.sub_section_display); } function getShareByline() { return encodeURIComponent(articleToolsShareData.byline); } function getSharePubdate() { return encodeURIComponent(articleToolsShareData.pubdate); } function getSharePasskey() { return encodeURIComponent(articleToolsShareData.passkey); } GRINNELL, Iowa In order to separate doting parents from their freshman sons, Morehouse College in Atlanta has instituted a formal Parting Ceremony. Enlarge This Image Brian C. Frank for The New York Times Boyd Monson, 19, and his father, Roland Monson, at Grinnell College in Iowa, which holds a ceremony to formalize separation. Enlarge This Image Brian C. Frank for The New York Times Alex Bazis, 18, and his father, Tim, at the mailboxes at Grinnell. The college urges parents to leave on moving-in day. It began on a recent evening, with speeches in the Martin Luther King Jr. International Chapel. Then the incoming freshmen marched through the gates of the campus which swung shut, literally leaving the parents outside. Whe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freshmen move in at the end of this month, parental separation will be a little sneakier: mothers and fathers will be invited to a reception elsewhere so students can meet their roommates and negotiate dorm room space without adult meddling. As the latest wave of superinvolved parents delivers its children to college, institutions are building into the day, normally one of high emotion, activities meant to punctuate and speed the separation. It is part of an increasingly complex process, in the age of Skype and twice-daily texts home, in which colleges are urging Velcro parents to back off so students can develop independence. Grinnell College here, like others, has found it necessary to be explicit about when parents really, truly must say goodbye. Move-in day for the 415 freshmen was Saturday. After computer printers and duffle bags had been carried to dorm rooms, everyone gathered in the gymnasium, students on one side of the bleachers, parents on the other. The president welcoming the class of 2014 had his back to the parents a symbolic staging meant to inspire an aha! moment, said Houston Dougharty, vice president of student affairs, an epiphany where parents realize, My student is feeling more comfortable sitting with 400 people they just met. Shortly after, mothers and fathers were urged to leave campus. Moving their students in usually takes a few hours. Moving on? Most deans can tell stories of parents who lingered around campus for days. At Colgate University in Hamilton, N.Y., a mother and father once went to their daughters classes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semester and trouped to the registrars office to change her schedule, recalled Beverly Low, the dean of first-year students. We recognize its a huge day for families, she said. Still, during various parent meetings on Colgates move-in day, which is Thursday, Ms. Low and other officials plan to drop not-so-subtle hints that activities for the class of 2014 begin promptly at 4, she said. Formal hit the road departure ceremonies are unusual but growing in popularity, said Joyce Holl, head of the National Orientation Directors Association . A more common approach is for colleges to introduce blunt language into drop-off schedules specifying the hour for last hugs. As of 5:30 p.m. on Sept. 11, for example, the parents of Princeton freshmen learn from the move-in schedule, subsequent orientation events are intended for students only. The language was added in recent years to draw a clear line, said Thomas Dunne, the associate dean of undergraduates. Its easy for students to point to this notation and say, Hey, Mom, I think youre supposed to be gone now, he said. Its obviously a hard conversation for students to have with parents. For evidence, consider a chat-board thread by new Princeton parents on the Web site College Confidential . Do parents hang around for a day or two after orientation in case their kids need something? one poster, mrscollege, asked. I say no, but we have a friend who is planning to hang around for a while in Princeton for her son just in case. Some undergraduate officials see in parents separation anxieties evidence of the excesses of modern child-rearing. A good deal of it has to do with the evolution of overinvolvement in our students lives, said Mr. Dougharty of Grinnell. These are the baby-on-board parents, highly invested in their students success. They do a lot of living vicariously, and this is one manifestation of that. He and other student-life officials encourage parents to detach not just at drop-off but throughout the freshman year, including limiting phone calls and text messages. Parents, of course, know that in their head. But they still struggle to let go. After lunch on Saturday at Grinnell, before the hail and farewell ceremony, Gary and Glorialynn Calderon easily welled up while visiting the campus mailroom with their daughter. Its hard, were overprotective, Mr. Calderon admitted. His wife, a kindergarten teacher, said Grinnells message that at 4 p.m. college was starting and parents must go reminded her of what she tells the mothers and fathers of her pupils on the first day of school: Say goodbye and just leave, because the kids calm down. Their daughter, Aileen, a softball player, said that she had initially been fearful about starting college, but now Im excited and ready to go. That seemed altogether typical of the freshmen, who were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loor bonding exercises with dorm mates and were failing to share parental nostalgia. The pressure to let go had really begun a year earlier while touring colleges, said Leslie Nelson, who with his wife, Jill Hayman, had spent three days driving their son, Micah, from New York City. Ms. Hayman corrected her husband: I think the pressure starts when the umbilical cord falls off, she said. Im not the only mom here whos been dreading this since that day. As a comfort, she had read books about the stages of grief. You have to just allow yourself to experience the loss and grieve over whats gone, she said. But Micah was eager to get on with it. I havent been thinking about anything theyve been saying, he said, as his parents looked on. As for Mr. Dougharty of Grinnell College,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 academic career he missed his own campuss move-in day. He and his wife were busy Saturday, dropping off their only child, Allie, at Earlham College in Richmond, Ind., to begin her freshman year. Mr. Dougharty had made reservations at a bed-and-breakfast near the campus for Saturday night, but then his wife, Kimberly, questioned why they should stay around after dropping Allie off. I had to look at myself in the mirror, Mr. Dougharty said. I had thought, On Sunday morning we can swing by and take Allie to breakfast. Kimberly was good and sane We have to get down the r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revised to reflect the following correction: Correction: August 23, 2010 In an earlier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a photo caption misspelled the name of Boyd Monson's father. His name is Roland, not Ronald. A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appeared in print on August 23, 2010, on page
个人分类: 爱的教育|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宁静的校园
武继磊 2010-7-24 17:47
转眼来ANU已经近两周了,今天中午接到房东电话,明日就要搬离暂居的学生宿舍,到正式租住的地方了。新的住所距离ANU较远,但不知道今天购置的自行车装备和已经购买了多天的自行车是否能够应用的上,但无论如何,也要发挥自行车的优势,在这里多转一下。呵呵 两周的时间,虽说不上长,但对原来国内朋友提到的安静这个说法基本认同了,早晨去学校,远处的电视塔在矗立在清澈的空气中,傍晚返住宿处,路边河流也在默默的流淌,除了个别匆匆行人,路边总少不了悠闲的鸟儿在享受着这份安宁,只是似乎对我这远方来的客人的关注,感到惊奇!
个人分类: 闻道悟行|4023 次阅读|1 个评论
开学了
陈龙珠 2010-2-25 08:44
昨日寒假结束。 昨夜春雷阵阵。 今早骑车上班,无须再穿大衣,校园里迎面扑来的是清新、温暖的春风。 路边地上已有了更多点点滴滴的绿色。是啊,又到采摘野葱的时节了。 3km不到的路,骑车到办公楼的时候,额头、脊梁竟有渗出汗水的感觉。 春归冬去,万物生机,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和力量。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319 次阅读|1 个评论
天通苑小学开学了
黄安年 2010-2-23 11:25
天通苑小学开学了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2 月 23 日发布 自去年北京那场大雪覆盖天通苑小学操场以来,该小学操场再也没有学生露面 , 今天小学操场第一次有学生的课间操活动 , 新学期开学了。 下面是即时拍摄的 6 幅照片。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376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大学---开学了
eduman 2009-9-27 20:09
1985年的那个夏天,真是难熬.同学的录取通知书陆续着都接到了.到了8月31日了,我还是没有收到,有人说让人顶替了,有人.....不知道大家都说些什么了,只记得听了不好过.忍不住,9月1号一早借了俩自行车赶往40里外的县城,教育局的大门我是认识的,碾转找到县局招办主任,是位王姓主任,胖胖的,不高,说:没收到呀,我们这里好象没有."就麻烦您给找找吧".他进屋(当时县局是几排红砖瓦房),在一堆文件里翻了一阵,我看到一个折着的卡样的本本,顺手拿过来,啊......果然是我的名字,山东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是我的.".通知书早来了,从上面日期上可以看出.他问了我的名字,哪个学校,记在一个本本上,就让我拿走了.(几年后想起这事,发现有几个问题:之一,通知书他们应交转我所在中学转发给我;9月2号开学,1号还没发出去;之二,领通知书竟然不要证件证明之类.怀疑是不是真想扣住顶替了我,这事发生过的.王主任,我操你亲娘!看来我的到局里查,是命中定了的,这也可能是我第一次把握了命运!)    考上了,山东大学!我是一手拿着通知书,骑着车,一路唱着,疯骑到家的."我考上了,娘啊!"到家的第一句话,后来每次想起来,眼泪哗哗的.    我是我们村第二个大学生,第一个是我堂哥,66年的清华.村里很快就传开了,父老乡亲的目光很别样,当天急着准备了铺盖,用个单子一包.有两身衣服,虽然破旧,但比我德哥上清华时好多了(他那年大学,听说是冬天,只有一棉袄棉裤,空穿着,里面裤头衬衣都没有,用个布带把腰一束,就进京了).晚上大队里正好演电影,好像是为我送行.当时只是激动了,后来想起,没少流了泪.    娘借了三十元钱,三十斤粮票.第二天一早摸着黑两个哥哥骑车送我,去车站.车票是3块三(现在是30元).一路景色好美丽呀,到了平阴大桥,就看到了山,"山,山....",我第一次见.三个多小时的路一会就到了.    山东大学当时有三个校区:老校、新校和威海分校。我们物理系在老校。校门很简朴,白底红字的山东大学校牌是毛泽东手书,进校门是一林荫大道,苍苍郁郁的大树显出学校的古朴和学问。物理系接待站就在小清河旁道侧,接待的人是林佩丽老师(电子学专家),她安排了我的宿舍,几个老生用三轮车把我的行李带到了校外的青砖宿舍(据说山东省长常来这里和学生一块打"够级",大概四五排,全是物理系学生).   宿舍,共六人,我在上铺.早有同学到了,当时有大炜(现国家安全局官员)、国兴(现东方电子集团干部),眼里虽然怯生生的,谁知道后来我们成了铁杆的弟兄.简单的问候,和哥哥一块吃饭去了.   吃过饭,哥哥要走了,有些舍不得.第一次出远门呢,心里有些空.   送走兄长,回到宿舍,又认识了几个人,孙浩(现定居美国),建军(现金钢石生产),振功(现石油大学副处长).   我们宿舍编号106,今天大学生活算是从这里开始了.
个人分类: 年华|18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又是一年开学时
xioaheilong 2009-9-17 20:42
老生开学新感 因为是保送本校的 研究生 ,这次研究生入学竟然感觉不像新生开学那么新奇与激动。还是在以前本科的 学校 ,亲切的 杨凌 小镇,只不过从北校搬到南校来 生活 学习 。班里不少同学都保了本校,常看到熟悉的面孔。 因为是基地班,还保留着本科学籍,顺带参加了2009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和两个大三的学生组了队,一个是水建学院,一个是机电学院,合作的很愉快,和以前参加比赛相比,这次压力小了不少,这大约是我最后一次集中学习使用数学知识了,导师研究方向是干细胞和动物转基因,估计用到数学模型的地方很少,会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就足够。 开学那几天,杨凌气温很低,天阴沉沉的,有时飘着零星小雨,很不方便! 楼管阿姨们及时安排宿舍让我们入住,发放凳子。刚来南校区时,感觉什么都不熟悉,可能是在北校生活了四年,习惯了那边,感觉那边什么都比较方便。而南校没有像西超那样的大超市,那么多小店,面包店,报刊亭,修表打气等什么便利店。幸好我有自行车,还算方便一点。南校食堂的饭还行,并不像以前同学传的那么难吃。但校门口的店面太少,没有大市场。学校里面交话费什么也很远,都到校门口那边了。同学们总少不了抱怨。有一个生活在南校的同学告诉我,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南校的好的。我想应该会的。 马上培养计划就会制定,明确学习目标,坚定信念,研究生的生活就要紧张有序地开始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天
sheep021 2009-9-1 20:05
今天是女儿亭亭上小学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天。送入校园之前,有很多担心:除了一顿午餐外,课间没有点心了,不知道她能否坚持下来,装了10几本16开大书、一个装满凉白开的小水壶、一个餐垫、两个小毛巾和一个文具盒的沉重的书包能否背得起来,从幼儿园的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到正规的课堂教育方式,不知道能否一下子适应过来。所以头天晚上就不断教育孩子遇到什么该怎么怎么做。考虑到从早上8点吃完早饭知道中午12点才开始吃中午饭,时间间隔较长,今天早饭就专门增加了肉食,希望能顶的时间长点,免得半中间就饿的受不了。早饭后,我们两人一起把她送进学校大门,看着瘦小的她背着沉重的大书包,头也不回,毫不犹豫地大步走进教室的背影,我们只好很不放心地、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学门口,各自忙各自的了。 一天没事。 下午4点去接亭亭时发现校门口早已经被家长们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过了许久,才有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拍着队伍,举着牌子从大门口走了出来,一队队地走进了家长们之中。亭亭的班级是最后一个出来的,,每个孩子都背着一个大书包,手拿一个大塑料袋,里面应该装的是刚刚发的新校服。出来后,老师让家长站在自己的孩子身边,说是要认识一下,并当场交代了几件事情。家长们见到孩子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帮孩子拿上大书包和刚刚发的新校服。可是亭亭坚持不让我帮忙,说:“我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回家的路上,急切地问追问:“今天过得开心吧?” 说:“开心” 问:“中午吃饭前饿不饿?” 说:“很饿,但我想,我已经是小学生了,就忍着吧” 问:“有同学说饿了吗?” 说:“只有一个同学跟老师说他饿了,老师说你早上吃饭了吗,他说没有,老师说为什么,他说他妈没有给他买,老师问平常也是这样子吗,他说就今天没吃” 问:“午饭好吃吗?” 说:“好吃,我几乎吃完了,只是剩了几个虾?” 问:“为啥没吃虾?” 说:“因为我不会剥” 问:“剩饭老师批评没?” 说:“没有,有些同学还剩了很多没吃完呢。” 问:“今天的英语课老师是难得女的?” 说:“是个男的,上课我们做了自我介绍,我好跟大家讲了一个故事,讲完故事我本老还想再出两个问题,可老师说,就这样吧,就没提出问题” 问:“今天上课开心吗” 说:“开心” 然后又说了语文、体育、美术、常识和数学等课上的学习情况(每天共有7节课,其中语文两节)。感觉她还是能从容应付的,只是抱怨她举了很多次手,老师没看到,没有叫她起来回答问题。 看来,亭亭今天过得还是很开心的,一切担心都是多余。刚刚过完6岁生日的她,俨然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了。 ------------ 又说上体育课就是到外面站着,估计是学习队列。 老师让把书包放到椅子上,结果她的屁股只稍微挂了一点点椅子。 也不知道一天怎么坐下来了,估计差不多站了一天
个人分类: 家有千金|2561 次阅读|1 个评论
给高一新同学的寄语
agostic01 2009-9-1 12:23
这个暑假来,陆续收到母校安溪一中高一几个新生的来信,问及如何学习,并要给予指导,趁在开学之际,写了篇开学寄语: 首先,恭喜你考入了安一中!无论是自己考进去的,还是交钱进去的,这只是一个方面,是父母经济负担的问题;更重要的方面,你是竞争参与者,你跟全省其他高一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 各就各位,指令枪已经举起。嘣!一声枪响出发! 今天,是你开学上课的第一天,也是你高中三年这个如万里长征路的第一步。在充满压力和挑战下,三年的时间转眼即到,每天你会觉得时间不够用。三年后的今天,是你人生的另一个起点,是上大学,还是被淘汰。虽然后者,也就是被淘汰,并不是意味着无路可走,而是意味着你在这三年激烈的竞争中,你失败了一次。今后,还有第二次,第三次,更多次的竞争,如何去面对? 回首初中三年,也许你会觉得时间过得异常缓慢。从小学而来的你,最明显的变化是,你渐渐懂事了,身体在发育,从童年进入了青少年。随着你的成长,所面对的问题和事情越来越多,所学的功课和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深。 你不再仅仅是父母怀抱里的小孩,而是要开始面对学校和社会对你的教育和影响,甚至是不良的侵袭。你不再是温室里的一朵小花,受到百般呵护,而是要面对这个快速发展,思潮变化万千的社会,一起发展,跌宕起伏。你是时代弄潮儿的初来者,带着时代的印记前行。 这个阶段,也许你会叛逆,不再听父母的话。这个阶段,也许你会厌学,不再听老师的谆谆教诲。这个阶段,也许你经不起诱惑,去玩游戏,甚至初恋。 你的人生说到人生,也许对你太抽象也就是你的前途,命悬于你的一念之间和你的所作所为。这个后果是你所无法臆测的,也是按你的阅历所看不到的。 在漫长和迷糊的初中三年中,你成长了,你经受了考验,你走了出来。 考入安一中,这是你人生的第一次突破。你是胜利者! 可是,你身边也有很多人误入歧途,不求上进,以为读够了。还有的人,大意失荆州,多做错了一道题,多理解错了一个概念,或者写错了一个答案,他们与一中失之交臂。很替他们可惜,他们没有你这么幸运,与一中无缘。 然而,无论他们是去铭选,还是八中,或者其他高中,跟你都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同一个时刻出发了。 你有高的起点,你有更好的读书环境,这是你的初始条件。在这三年的长征路上,路漫漫,充满荆棘和和诱惑,困难重重,请别掉队,粗心大意,更别骄傲瞧不起。时间在你的手里把握,如何管理好你的时间是你学习好坏的关键一环。 说到时间管理,这是你必需要有自己的时间观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到最佳的状态。这个时间管理大体上是应该这样的:你要有每学期的学习进步目标,每个月的大体学习任务规划,每周的读书安排,每天的各个科目时间分配。每天从早晨起来的晨跑(5~10分钟,不需要多,以不感到累为准),晨读(起床不晚于5点半到6点),早餐(大概10~15分钟),早读,上午四节课,午餐,午休(半小时到一小时),下午三节课,放学后的休息(一天的疲劳,需要在饭前稍微休息)和晚饭,晚自习和晚锻炼(晚自习课间5~10分钟),到入睡(11点左右)。 高中所面对的知识不再是初中般简单。初中所学的知识只是为高中打基础,是一架梯子,是进入高中的桥梁。从高中的第一天起,请抛弃你初中懒散的读书方式,如果你有的话。请不要再自以为聪明,觉得可以象初中一样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背,去复习,去做题,去思考,去总结。你初中的那一套习惯,好的方面,请在那基础上,继续改进和优化;不良的方面,请确底放弃,因为那是过去式。都过去了,过去的因缘巧合,让你获得一次成功,很难再在高中得到复制。 面对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诱惑力,在高中,郑重地劝你:请不要去玩游戏!你完全可以是在玩游戏上什么都不会的白痴,也不要成为让人背后指指点点的在读书上的白痴,成绩差得没脸见人。游戏人生,玩游戏就是在拿你的前途当游戏,在玩掉你自己。这样的教训,相信你身边就有例子。那些学生缺乏自制力,受人引诱,或者教唆,或者攀比,或者好奇,迷上了游戏,也迷失了自己,前途变得渺茫,看不到路在何方。这是在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这是对自己命运的自暴自弃,更不用说老师的谆谆教诲,父母的殷切期望,都随风飘去,未曾引起他们的注意。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咎由自取。自己的行为,后果自己承担。伤心也好,痛苦也好,玩掉了自己的青春,你后悔去吧。没用了! 青春期发育,情感的萌动,暗恋或者早恋,蠢蠢欲动。这是你长征路上的温柔乡,是考验你的意志和自制力,是检验你做人处事能力。请小心青春期的诱惑,万一处理不好,精神心理无法承受波动,后果不仅仅是痛苦,更可能的是成绩的下滑,和连带的命运前景。青春期的早恋,会分散你的心思,会让你无法专注到学习。喜欢一个人没有错,欣赏即止,不要伸手折花,小心带刺。这是你在做选择,学业前途和恋情,二者孰大孰小,孰轻孰重。轻重缓急,都在你的一念之差,后果也会差之千里。 这里,面对青春期的困惑,送你一个字:忍!小不忍,则乱大谋! 高中阶段三年所面对的压力和竞争态势是别的人生阶段所无法比拟的。如果说高考是一次龙门跳,则跃过去是一条龙,跃不过去是一条虫,虽然是有点极端,但不失为一次人生的检阅。你不仅仅是跟身边的同学竞争,更是跟全省的同一年和补习生在竞争。你的同学是你的团队,你在一中是一个群体。你作为个体,你要优秀突出,你在这个群体里,更要懂得要一起互相促进,而不是嫉妒!嫉妒会堵住你的心眼,嫉妒会让你没有了人缘。 你的同学是你今后一生中的真诚的朋友,没有利益的玷污。无论你是什么性格,是孤僻,增强好胜,脾气古怪,腼腆内向,还是其他特点,请注意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去妨碍其他同学的学习,更不要因为小事而引起事端,吵嘴干仗。同学的友谊地久天长!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成绩,虽然成绩好是第一要务,但读书也是修心养性,学会做人做事。吸取的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也是用来武装自己,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扩大自己的胸怀。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死与活的结合,才能体现出知识的活力,为自己和社会创造价值。 今天,你带着诚惶诚恐的心情和对未来的期盼,来到了高中校园。中考的喜悦已经落幕,新的篇章正式打开。空白的起点,开始了你的脚步,你的足迹指向三年后的终点...... 请一路走好! agostic 2009年9月1日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95 次阅读|0 个评论
疯狂的九月下旬
xiegming 2009-9-1 00:07
目前统计了一下九月下旬一些出差安排: 19-20济南 20-21南京 22-24首尔 25-27重庆 27-29南京 10月4-5 京都 其中首尔,重庆必须去,其他的只是想去。 如果都去成的话,不知后果如何。 更重要的问题是,这个时间段是招生的关键时期。目前已经陆陆续续有不少学生开始联系明年的研究生保送或者考试了,和一些学生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了交流,感觉都很有特点,希望今年的招生能够圆满顺利。一定要妥善处理好这些事情。
个人分类: 活动记录|35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要开学了
aimeiya 2009-8-26 19:19
真是难熬的八月!天气热得什么都不想做,虽然知道有很多事情要做。 马上就要开学了,开学就有课,心里很着急,尽管我已经完成了一部分课件。我要求自己每次上课都要尽量更新或完善课件,更何况换了单位、调整了学时,变化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工作量很大。这学期有两门课,其中一门还是新课,牵扯的精力就更多了。压力大呀!手头其他的活儿还有一点,就等着开学加班了。 这个月的精力几乎都放在了装修上,真的很累人。不仅仅是身体劳累,更是心累,要操心的事儿太多了,大到格局的设计,小到买一根钉子。还常常和老公争吵,经常被老公轻视老公的观点是真正有身份的女人是不会到装修现场的,她们只需要等男人们把房子装修好后优雅地入住即可伤心啊,真是费力不讨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35 次阅读|6 个评论
阳光洒满广场——记开学伊始
dongkell 2009-3-21 11:36
阳光洒满广场记开学伊始 天空蔚蓝文 李良的博客 2月10日晚上,夜色笼罩广场,狮山仍在沉睡。当我走过广场的那一刻,我知道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新的征程等待跋涉,新的业绩需要开创。 想想以后在家陪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去年暑假只在家待了5天,毕业后工作地点若在外地,春节在家的时间也不会超过10天的。导师假前没有要求,所以今年我过了十五元宵节才返校。不过,我还是我们寝室回来最早的,尽管其他的同学都早过来了。农历十六中午的车,晚点半小时,到武昌站晚上20:30,紧往小东门赶,20:50到小东门赶上576最末一班车21:30到校。就这样结束了一个假期。 这两天天气是如此的好,气温是如此的高,微风又是如此的柔和,一种初夏将至的感觉。几个人在广场上晒太阳,是那般的惬意;不过这掩盖不了广场的空旷,樱花还未开放,野草已经返青,而张之洞塑像前那含苞待放的玉兰是校园春天的第一幅花开美景图。而广场路上逐渐增多的行人背影表明同学们已陆续返校。这从近两天食堂就餐人数激增上窥见一斑。尽管校园的道路上依旧有点冷清。 不过,冷清的背后遮盖不住另一股暗潮涌动的热情。此时的南湖论坛的狮山广场版块是如此热火朝天地激烈争论着关于考研占座与图书馆的冲突问题。情况是这样的:图书馆新规不准占座,要收回自修室;而考研人拼死拼活要找个座位,争个地方。2月10日正式开馆,从头天晚上人们就过来排队等候了。不过这真倒是赏月的绝佳时间。为占座考研族与图书馆发生了尖锐的对立,晚上清场时,人们就是不走。结果,第二天被迫关闭。辩论仍在继续,而狮山广场作为晴雨表,时时记载着一切。 刚回校,学习工作的压力还未显现,难得的闲情雅致,还有这般好的天气。该好好享受一下啦!不能天天窝在实验室,僵直在电脑前!所以又一次背起书包,走进图书馆,遨游在书海中。那种远逝的感觉又一次重逢了,真的难得啊!不过,我想说的是,要将这种感觉持续下去。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应有新的规划,新的开始。我已着手改革以前的恶习,重新规划时间分配,以全新的姿态来体验全新的一年。在学校的日子不会太多,要好好珍惜学校的资源,充实自己,为下一步的起飞以致腾飞做好准备。 广场依旧是广场,尽管新广场的树木挡不住部分人对老广场的追忆。广场随学校的发展而变迁,广场见证者学子们的足迹,广场同样见证者我在狮山脚下的成长! dongkell(写于090212)
个人分类: 记忆点滴|276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