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大学校园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随感
xxlin0108 2011-8-16 15:49
来京一个多月了,日子淡淡地过着。 第一次来京是研究生的复试,坐了一夜的火车。一路上,心很平静却也睡不着。对于即将到达自己一直向往的地方似乎没有了那么深的渴望,那样平静的心态都让自己有些失望。 当天慢慢亮起来,看着远处红红的朝霞,忽听到“终点站到了”,心总算是猛的跳动了一下。心里夹杂着一点兴奋和小小的紧张,希望向往的地方不会让我失望。出了火车站,四处望望,似乎没什么特别。心又恢复了平静,那么的平静。也许是自己早已妥协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不再抱着那样完美的想象不放。自己真的很平静,对于眼中的一切,只是淡淡地接受着。 去了清华北大,似乎更加喜欢清华。校园很别致,每一处都觉得精致,似乎那也树木花草也是那样精致优雅,最爱那一片荷花塘,美不胜收。虽说也只是草草的光了一圈,但是清华的校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对大学校园的想象。其实一直向往的是北大的未名湖,至今还记得初中里的那篇课文《十三岁的际遇》,作者记不清了,内容也模糊了,但是“未名湖畔”牢牢刻进了我的记忆。一直有种向往,也因此总觉得北大比清华更美些、更深厚一些。现实中,对未名湖有些失望,也许是自己给她注入了太多美好的元素,也许与她接触的时间太短,但她的确让我失望。有时失望又觉得还是好的,至少不是麻木。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对一切似乎越来越淡。是对现实的妥协,还是自己真的不再充满斗志?或者只是自己注意力的转移,慢慢长大,想的事情越来越多,无形的压力无处不在…… 只是还好,知道前方的路,知道自己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知道未来还很长,知道自己还有目标,知道还有很多美好……
16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写在考六级前
热度 1 hainadaxuezuowu 2011-7-11 14:55
忙碌着几天收水稻水稻的种子和稻茬,今天上午终于结束了。记得小时候的愿望是当科学家,想学医学,没有想到会选择学习生物。也许是高中生物学书上的一句话,害的我们选择生物。看来现在还是有些杯具!上了大学学习生物,可是当大学毕业的时候,自己选择考研,考农学。当时原因有两点,自己的英语差,选择考农学。想考好点学校。还有一点如果学理学生物,也是研究农业的那些东西。我当时选择考取南京农业大学的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想去南京有几点原因,看一看小时候的书上说的秦岭淮河,离家也很近,地里位置也不错,学术文化底蕴也不错,怎么也是个六朝古都。想看一看南京大屠杀的纪念馆,想看一看雨花台。想看一看夫子庙,还有其他的等。 结果事愿人为,名落孙山呀。我选择农学不是自甘堕落,不是自暴自弃,不知道阴差阳错来到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农学院。说实话这里真的就是一个村庄。没有都市喧哗,没有社会的尔虞我诈。这里就是一个大学校园,和大学校园外的实习基地。说是实习基地,实际上是一块块田地。我也有我的理想,我i也想出去走走! 刚考完六级,去考六级纯属打酱油,什么都不会,希望下次能过,可是有几个下次,马上就研二了,后面的事情更多,更麻烦。过不了六级,毕业之后找工作也很难。下次一定要过六级,下次一定不能因英语成为绊脚石,真的要过六级,虽然我学的农学,可是英语是相当重要。虽然我是一介草夫,学习英语放眼世界哈。 待在乡村里,夏天时不时停电,偶尔也会停水!说句实话,结了课,一定要做实验,自己的实验一定好好做! 明天就要考细胞遗传学了,这也许除了英语最后一场考试,我也想好好的考试。可是怎么没有紧张起来。也许是海南的原因。记得一个老乡说:“来海南,你就会变懒!”我也没有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我也不是一个君子,我只是很普普通通的学农学的研究生,我也许只是社会的一粒沙,也许若干年大家都不会记得我。谁还会记得谁?也许有这么一首歌,不论在天涯海角,我这粒沙会记得你们的! 经过东拼西凑,细胞遗传学试卷上留下我的笔迹。这个考试真的很纠结,主要从上研究生来就没有好好的复习过考试,记得第一次考英语时,那天上午还在海口冬交会现场,下午坐着校车慢慢得回来,傍晚到的学校.回来就是收集考完有关的资料,刚收集资料,学校停电了,很想休息,希望不能考试了,可是不久就来电了。考试如期进行!考试基本和开卷考试一样。抄抄就行! 可是这次细胞遗传学考试真的很纠结,很难呀。加上自己没有好好的学过。细胞遗传学是多么深奥的学科。考试前天还在收集资料。还在打听监场严不严?看来应该好好的对待了。可是昨天用一天时间找学习的感觉,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心还是依然平静!我也不知道怎么我会这么淡定!还好今天上午去寻找到学习的感觉! 学习回来到宿舍,依然没有学习的感觉,也许是自己打开电脑的原因。怎么也不想学习!中午小憩。醒来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找到学习的感觉!看了一会就去考试。说实话细胞遗传学试卷真的不好做!
4082 次阅读|1 个评论
工作已三年
热度 4 xmx81 2011-7-11 10:51
2008年的7月,也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离开了六朝古都南京,来到了渤海明珠——天津,从大学校园走向工作岗位。一晃三年过去了,回首走过的路,说不出是什么样的滋味。刚从大学出来工作的时候,一帮年轻的同事一起住,还有更大的一帮同事经常一起玩,一起疯。如今,再也回不到刚工作时的那种状态,也找不到那时的激情了。 三年的时光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是短暂的,可是对于一个人的青春来说却是漫长而宝贵的。如今青春已渐渐离我远去,而立之年的我,不能说自立于世,学有所成似乎也说不上。其实30岁是个很尴尬的年龄,青春年少不再,和成功男士的标准也相差甚远,所拥有的只是80后的无奈。没有赶上分配工作,没有赶上福利分房,面对的是高房价,面对的是冲在工作的最前线,或者说是做苦力的主体,买房、结婚往往需要啃老才行。不愿啃老的,面对上涨的物价和微薄的收入,结果往往指向“月光族”。 30岁,我依然一个人,离家千里,父母已不再年轻,他们说原来累了休息一晚第二天就没事了,现在累了要休息好几天才行。尽管如此,父母说,他们还能动,说什么都不愿给我增加负担。面对这些,我能说什么呢,我所拥有的只是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稳定的工作可以养活自己,对于父母我总觉得亏欠太多,当他们说不愿给我增添负担的同时,我在想我是他们20多年的负担。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的父母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对自己好,不把抚养自己的孩子当做是负担。 30岁,我依然在漂泊,依然是父母心头的牵挂,他们说工作稳定了,要成个家了。一个人在外,找个合适的结婚对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次他们问起我的个人问题,我往往说正在找,或者顾左右而言他,他们不再身边,我也就报喜不报忧了,让父母感觉稍许安慰足矣。 三年前,我满怀希望与激情而来。 三年后,我坦然面对周遭的一切。 别宁来津三年间, 背井离乡忆中原。 工作生活渐顺遂。 落地生根正当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95 次阅读|8 个评论
陈丹青出走意味着什么?
热度 4 泰山 2011-6-1 16:23
陈丹青出走意味着什么? 央视新闻调查曾经播出《陈丹青出走》,颇有感慨,其中陈教授反复提到“侮辱”一词,大学校园素有“龙,虎,狗”之称,教授无疑是属于龙,虎级别的,现在被一群“狗”欺负的没有办法,不得已出走,乃是没有办法的事,这也许就叫“龙遭虾戏,虎被狗欺”,实在让人忍无可忍。 《新闻调查》节目提到中国教育中普遍的批发式教育方式,真是一针见血,教育中有两类科目是绝对不能用批发式的方式培养人才的,一类是艺术类,一类是文学类,如果这两类都采用这种反教育的批发式,假如培养出来的画家画的画都像文革时期的宣传画,培养出来的文学家,作家都用一模一样语言写文章,小说,那天下还能出陈丹青吗? 陈教授提到“侮辱”一词,实在是中国现实教育体制的悲哀,这种僵化的教育体制,对于教书育人的教师来说,能保证你饿不死,但却能让你的生来具有的天资,聪慧,灵气统统消失。在这一套陈腐无聊的考试,教学体制中,随便你有多大的本事总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 等到你退休了,头发白了,开始退出这个体制了,你会发现自己一生可能什么事未作,一事无成。 在这种体制下活着,你会发现你费尽心机画的画,表面上五彩斑斓,实际什么思想都没有,甚至连幼儿园的小孩子的涂鸦都不如,原因是你的灵感早已被体制这把“杀人不见血”的钝剑磨的灵气皆无。你发表的自己以为能惊鬼神动天地的小说,原来大家都是这样写,照这个样子,你就是满腹才华,如曹雪芹般才学,到头来,由于你的政治考试,英语考试没有过关,你只能眼看着那些半路出家,但外语政治比你强的人进入艺术圣殿,你岂不是要活活气死。 这种僵化的体制培养或批发的一代代人思维方式,做事方式慢慢就会趋于雷同,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死水一坛,没有新思想,没有新创建,就是有了也会在众人的群殴和羞辱,或陈教授说的“侮辱”中消失,一个没有新思想,没有新创建的民族还有希望吗? 这或许就是人们哀叹我们这个时代不能出大师的原因。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38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世界上最美14所大学校园
xupeiyang 2011-5-17 17:05
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曾评出“全球最美大学校园”。入选的14个校园中,10个来自美国,3个来自欧洲,唯一上榜的亚洲院校是中国的清华大学。据《福布斯》网站消息,该杂志近日请建筑师和大学校园设计师组成评审团,选出他们心目中“最美的校园”。最终入选的校园,既有规模宏大的如牛津大学,也有结构精巧的如斯克利普斯学院。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5/17/c_121425473.htm
个人分类: 网络大学|142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外桃园
热度 2 陈龙珠 2011-4-13 07:42
世外桃园
迎着初阳,东行于校园上班的路上。在路与小河之间,看到由嫩绿柳枝衬托着的一排盛开的桃花树,不禁想起了唐伯虎的《 桃花庵歌 》: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4305 次阅读|3 个评论
《岁月》简评
zhixuan 2011-3-28 21:40
偶然间看到网友推荐的一部电视剧《岁月》,胡军梅婷等人主演,两天时间将之看完,颇多感触亟待抒发。 首先,我要说只是一部相当有张力,相当能打动每个人心灵的作品,也是近几年来所看过的电视剧中最让我铭记的一部。令我不由感慨的不仅是演员们精湛的演技,更是这发人深思的剧情以及揭示出来的耐人揣摩的人生哲理。 一.剧情 《岁月》,胡军、梅婷、王彤、于和伟领衔主演,根据小说《沧浪之水》改编。《岁月》是一部描写刚走出大学校园的研究生梁致远(胡军饰演)走入社会后的奋斗史。梁致远刚开始工作时斗志昂扬,怀着远大抱负走进分配的单位卫生局,锐气在平淡的工作中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一点点磨掉,梁致远为自己不会迂回的态度而放弃了上进的心态,慢慢消沉,甚至自暴自弃的混日子,每天一杯茶,一张报纸,或者是一盘棋,把美好的青春年华耗费掉。在工作和生活都不如意的双重压力下,梁致远终于发现自己不思进取所付出的代价,所幸他及时改进自己的工作和处事方式,最后凭着自己正直和渊博的知识而赢得了局长的信任,做了一名自己一直想做的好官。 从我的角度来评析这部剧。 第一,故事的真实感 在影视作品中,我十分抵触夸张浮华脱离现实的作品,尤其不喜修真玄幻之类的小说,科幻战争探险类除外。 岁月整个故事围绕这一个小人物奋斗史,将场景定义在江南市卫生局的大院内,历经8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这几二十年的时空跨度,现实中几代人对这个时空概念都很熟悉,甚至好多人都可以在剧中角色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剧中人物的命运都会有心灵上的触动与共鸣。故事没有娇柔造作之感,既褪掉了偶像剧过于戏剧性的情节和某些演员的夸张的令人反胃的表演,又不失如真实生活般的情趣与欢快。 第二,情节的筛选性 在短短23集时间内描述了一系列人物二十年的命运起伏,还穿插主角之间的情感纠葛。而且要将这些说清讲透,这需要极强的全局把握能力,那些剧情是重点要强调,那些可以一笔带过,这需要导演扎实的情节筛选能力。比如,电视以梁致远到卫生局报道为起点,这是有讲究的,一方面全剧故事就发生在江南卫生局,不用费劲的去扯上别的场景;另一方面,这不仅仅是剧情的起点,也是梁致远人生命运的新的起点。一开始主要人物几乎全部出场,而且该有的情感快速发酵,必要的矛盾瞬间激化,没有浪费笔墨去渲染,一切都那么的自然发生,合情合理合逻辑。此外简化的还有,两个家庭婚后的生活细节,特别是小曼的家庭生活根本没有提及,因为这对主题没必要;梁致远第一次被提拔的细节以及二次提拔后作为副局长的工作状况也被省略了,假若制片方为了拍多些剧集多卖点钱,再编排点剧情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作为一个优秀作品来说,在于精而不在于长。相对于这些,梁致远和徐小曼的初恋感情,梁致远与秦梅的婚后分歧,梁致远和老罗亦师亦友的相处时光,以及罗清水的后机关生活和去世,影片都给了相当的分量,因为这是作品想要表达的和引人深思的。 第三 阐述的哲理和价值
1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我为中心思维习惯的惨痛代价
陈龙珠 2010-10-22 08:01
据传媒报道 ,日前在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自习室内发生了伤亡悲剧。 看似在事发现场,几位大学生们面对一位管理员异常的唱歌,想到的是影响自己的自修,而对其精神是否正常未予觉察和采取合适的安全防范对策。他们要求其不要继续唱歌的行为,最终导致该管理员突然暴跳如雷,掏出一把水果刀,对着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便刺,一死一伤。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902 次阅读|5 个评论
以各行其道实现大学校园的平安
陈龙珠 2010-10-19 08:20
本博近来已经编、转发了几篇有关大学生话题的短文( 1 , 2 , 3 ),主要是想建议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们,重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大学校园交通安全状况,本人一直认为隐患较多。在私家车出入较为频繁的形势下,同学们更应注意避免到机动车道上走路、骑车、体育锻炼或娱乐活动,以防遭遇不测,并从小事起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日前在 河北大学校内发生的交通事故 ,司机涉嫌醉酒驾车,将两位路上穿着轮滑鞋的女生撞得一死一伤后,置之不理和逃逸,令人震惊和感叹。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6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一所名牌大学校长眼里的大学生
陈龙珠 2010-10-18 08:35
转如下这篇记者对上海一所大学校长关于教育问题看法的综合报道,其中所描述的问题可以说是我们在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一线教师已司空见惯的事。我更关心的是,不是这些正在充分享受中国改革开放成果之教育资源的大学书记和校长的愤青,而是他们已经和即将拿什么样的具体措施来力图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来源: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10/16/7252239.html 校长的忧虑:中国大学生正被培养成宅男宅女   国内大学生若是与发达国家一流大学的学生相比,日子简直是世上少有的好过――家庭、社会、大学,都给予了学生太多的溺护!   溺护的结果是什么?每天和学生打交道的钱旭红观察学生越仔细,越替他们的未来感到担心:过去,我们总担心大学培养出一批不谙世事的书呆子,而现在更担心的是,家长和学校正在合力培养一批不务正业的宅男宅女。   一所名牌大学最近要处理100名作弊的学生!根据违纪情况,这些学生都必须立即开除或者退学。但是学校开会讨论了一次又一次,最终决定,这100名学生要分10批悄悄处理,每批开除10个。   悄悄处理的原因很简单――每当学校要处理学生时,学生的七大姑八大姨常常会一起跑到学校,哭的哭,闹的闹,甚至还有躺在地上的、跪着求情的。而待处理的学生,反倒木木地站在一边,没有反应。闹腾上好几个月,通常会惊动教育主管部门。   同样作为一校之长,身为973首席科学家的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教授,对这样的悲壮场面太熟悉不过了。   对自己的生活都没有乐趣,宅男宅女怎会有努力追求和创造美好未来的动力。   刚刚过去的暑假,酷热难耐,沪上多所高校BBS上,学生们都在激烈地讨论学校是否该为学生宿舍装空调。伴随天气转凉,这场大争论无疾而终,但酷热恰是很多留校学生对这个暑假的印象。   就在暑假期间的一天,钱旭红跑到学生宿舍去窜门。让他吃惊的是,35度的大热天,有一个学生宿舍里,4个同学床位上,只有一位同学换了凉席,其他三个同学都还铺着棉絮战高温!   这一现象,在学生寝室里并不是个案。钱旭红问学生:大热天为啥不睡凉席?这三名学生既不是家庭贫困,也不是课业太忙,他们老实地回答校长:懒得换。还有一名学生振振有辞道:再过不久,天气就会凉下来,到时候又得换回棉絮,很麻烦,还不如现在坚持一下算了。   连生活都没有兴趣或者无法料理好的学生,你很难想象他们会有努力追求和创造美好未来的动力。钱旭红不免一声叹息。他不禁联想到了另一桩事情:就在今年开学前,学校组织军训,结果接到不少家长的投诉电话。这么热的天,为什么要让孩子军训,就不能挑个风和日丽、气温适中的好时间再军训吗?   老师们很不解:学校已经尽了最大努力避免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甚至还和军训教官私下沟通过,让他们对学生不要太狠,难道只是通过一种形式让学生感受一下艰苦的军训到底是怎么回事,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吗?一位老师不由地抛出一句气话:学生未来要是遇到什么突发情况,难道家长也要祈求突发情况挑个风和日丽、孩子心情好的时候才发生吗?   事实上,来自学生寝室的状况表明,孩子们的耐热能力远超过家长的预期,而家长们真正低估的,或许是这些孩子宅的水平:有的男生把所有能挤出的时间都用来打游戏,一些女生则抱着电脑通宵达旦,把计算机当成了影碟机;而更多的学生热衷于在网上提问、在网上交流、在网上找吃的喝的,遇到各种事情更要在网上找攻略   生活懈怠不过只是撕开了大学生懒散状态的一角,但学生们丝毫不认为这样的宅有问题。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同样表现出一种宅的思路。   但凡遇到一点困难,学生们习惯于求包办,而家长、学校、社会、政府部门竟都会一同附和。这样的孩子,要长点出息也难。   万事求包办,正是学生们在学习上求宅的一种表现。   在和学校教师座谈时,有位教授向钱旭红汇报来自教学一线的情况:按照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学生必须进行有创新性的研究,但真正到了研究生开题时,总有很多学生想不到要做什么。于是,有位老师就和一名在选题上有困难的学生讨论,帮助他确定一个研究方向。结果该生又问老师:方向确定了,接下来该怎么做?老师哭笑不得:如果我知道怎么做,做出结果了,还有什么创新的可能呢?还有什么必要让你做?不料,这位老师马上遭到了学生更雷人的反问:你都不知道,叫我怎么做?   每次和学生谈心,钱旭红发现,对大学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往往有一个共同点:这些孩子在进入大学前,一般都是由家长包办了一切的生活事务。从小到大,无论是家长还是中小学的老师,对他们的要求只是学习好。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功利化,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幸福没有了。他们不单单没有时间玩,无法感受到学习给人带来的幸福感,也体会不到自己的生存价值。钱旭红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也看到大学教育的危险之处:现在厌学的学生很多,很多人觉得自己就像学习工具。于是,一部分学生不得不奋起反抗,反抗的方式是什么?破坏作为工具的自己――很多学生由此沉迷于网络、沉迷于游戏!或许,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他们才能找到些许自我,感到自己的一些力量。   怎样才能让更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振作起来、燃起对未来的信心?每每想到这里,钱旭红总感到有一种看不见的阻力,在抵消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   他的学校里有一名学生,一个学期11门课都不及格。家长赶来学校,不是帮助老师在孩子身上查找原因,而是忙着为孩子掩饰。孩子平时很聪明,学习很用心,只不过一不小心没考好。   说起这件事,钱旭红有些激动。他直言不讳道:有时候我们会疑惑,到底是孩子自己天生缺乏上进心,还是他们让家长和社会给拖累了!   学校教育,也有被拖累的倾向:大学生考试违纪,家长要到学校来替学生求情;学生工作不好找,政府要求学校为学生广开就业门路;提倡大学生创业了,政府忙着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好的环境和条件   天塌了有家长顶着、出问题了有社会包容着,这已经成为不少大学生对生活的一种看法。一位名牌大学的教授也充满忧虑地说:在这样的暖箱里生活着的宅男宅女,要长点出息也难!   社会实践变成了走过场的作秀,读大学简化成了读paper我们的大学教育到底让学生变聪明了,还是起了使人变笨、变坏的反作用?   人人都在谈教育,教育问题备受关注,但结果呢?现在一说到教育的问题,好像就是一个死结:社会如此功利、浮躁,大学不可能保持一方净土。钱旭红毫不掩饰他对一些教师的不满:确实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上课漫不经心如留声机循环播放,死人教活人,结果只会把活人教成死人。   以其平庸,毁人不倦――每每遇到敷衍教学的老师,钱旭红总会毫不留情地训斥:如果你不能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请想一想,如果你的孩子是在笨蛋手中接受教育,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学校和老师对学生施教的影响,可谓润物细无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关于教育的定义中就已明确:教育可能产生两种力量,一种是使人变好、变聪明的力量;还有一种就是使人变坏、变愚笨的力量。钱旭红则认为,眼下最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大学给学生的教育,到底是好的教育,还是坏的教育。   去一些大学考察时,钱旭红看到了更多让他不寒而栗的现象:大学四年寒暑假的社会实践,不少都变成了走过场的作秀,甚至连课堂实践都快要消失了;在一些学校,课堂实验能简化就简化,读大学简化成了读paper   追溯现代大学精神的发源地,洪堡所阐释的大学精神内涵,依旧如灯塔一般:大学不是政府、社会的附庸,而是人类精神的家园。按照洪堡本人的看法,如果大学总是受到社会的影响,那么大学和社会就只能逆时针旋转着倒退;但只有当大学精神能够独立于社会,并且引领社会的发展时,大学才可能带动社会顺时针旋转,有所发展。   恢复大学的独立自主精神,让她继续成为一个能产出精神食粮的场所。钱旭红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告诫自己:切勿把大学校长当成军队长官来当。军队服从命令,讲求的是效率。但大学截然不同,教育是绝对不能追求效率的,这也是为什么教育不可能用命令式的方法就获得成功。   什么是教育?爱因斯坦曾说,就是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若以此反观当代校园里的很多宅男宅女们――剥离掉互联网抑或影视剧搭建的虚幻梦境,抛开具体学科教育给学生带去的专业知识,他们到底真正吸收了多少大学教育的精髓和养分?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29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将社会当成了校园 = 杯具?
陈龙珠 2010-10-8 17:17
国庆长假前,我在博客中贴了随手拍摄的2张高校学生们在校园里 任占机动车道的照片 。更有甚者,在我比较熟悉的校园里,上午头二节课结束散场时,经常会看到学校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在一些校内道路的端头拦截阻止机动车通行,以供满路的学生们骑车或步行。在教学楼内的上、下课时段,往往会遭遇大批单向上或下楼的学生占满着整个楼梯,而堵塞了想另向下或上楼师生的路。 而在校园外的真实社会里,这是不可想象的。 下班前浏览新浪新闻页面,一则标题 学生聚餐声音大遭砍杀 映入眼帘。打开页面阅读之后,深为在校外饭店聚餐发生争吵而严重受伤的那几位学生感到惋惜。但,这种偶然发生的事件,是否也包含有必然的因素呢?令人尤其是在大学校园颇感老子天下第一的同学们深思。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7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代高校学生的自由之路
陈龙珠 2010-9-29 21:32
昨天在上班的路上,想起有开车的老师抱怨学生在校园习惯占用机动车道的事。在图书馆和校长办公楼北侧一段不短的路上,我经过的那个时段,还真没看到有学生在自行车道上骑车的。这条路通往几个学院的办公楼和实验室,走的研究生一般似应比本科生更多的。 对视力欠佳的我来说,平时傍晚天暗时分,在骑车回家的路上,须提心吊胆的是,要随时谨防学生从对面逆行冲过来的自行车,经过那条高速公路下涵洞的上坡段上尤甚。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4339 次阅读|4 个评论
非正常死亡为何屡见于大学校园?
zxj368 2009-12-4 16:05
非正常死亡为何屡见于大学校园? 今天在《科学网》一周新闻排行中,看到前十条新闻感到很震惊,因为其中有三条是大学校园内的非正常死亡! 11月27日中午12时许,中山大学一名在读博士生抱着爱犬跳楼身亡。 前晚(11月26日)10点半左右,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北京市玉泉路校区内,一名20多岁的研一学生被发现死在一栋教学楼下。 11月26日上午,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内,该校民商经济法学院一位2009级男研究生被发现坠楼身亡。 再往远一点追: 11月14日3时许,吉林农业大学17号学生公寓发生一起杀人案。学生郭力维将赵研刺死,后被警方刑拘,两人均为信息技术学院大四学生。 再往前追: 2008年10月28日晚,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内一名男生将一名上课的教授砍成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2004年2月23日,在云南昆明云南大学北院鼎鑫学生生活区6幢317室男生宿舍内发现一起四人被杀案件,这就是著名的马加爵事件! 一次次的死亡,让我们触目惊心!而且今年也显得格外的让人心中疑惑:11月份,竟然有四起大学校园内的非正常死亡见诸于新闻之中。 非正常死亡为何屡见于大学校园? 为什么呢? 为什么呢? 为什么呢? 今天的生命不值得珍惜吗? 还是今天的青年不懂得死亡后不能再生?还是我们的大学教育出了问题?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呢? 今年11月,会是大学校园的黑色之日吗? 面对这些死亡,我们能说这是个别现象吗?难道不值得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深思吗? 中国的教育,真的是值得全国人民深思与反省呀!
个人分类: 杂谈|4054 次阅读|3 个评论
大学食堂就餐偶感
陈龙珠 2009-3-18 17:09
这些年,社会发展迅速,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逐渐增大着,大学办得越来越大了。学生多了,那些老牌大学在市区的老校园自然容纳不下了,郊外建新校区便也是很自然的选择。 在郊区的校园,学生们相对地隔离于喧嚣的城市而有益于安心读书,但这或许对理工科学生较为合适。于是,一些人文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便有幸留在市区原来的校园学习和生活。 按理说,市民的生活卫生习惯整体要比农民的相对地要高些的,至少不会倒置的。而这种校园周围社会环境的差别,会对我们的学生产生正相关的影响吗? 这些年来,由于科研、教学工作的关系,我频繁来往于市区老的和郊区新的校园,也经常到学校餐厅就餐。两校区食堂应该隶属于一个后勤部门主管,就餐主体都是学生,只是市区的会相对多一些教职工和附近校外人员。几个小时工作后,避开就餐高峰时段,到郊区校内食堂买好饭菜后,坐在那宽敞、明亮和整洁的餐厅里就餐,会有一种轻松、享受的感觉:这里万计就餐的同学抑或还有一些教职工,就餐后都能自觉地将餐具送到集中清理处,食堂工作人员则集中精力将餐桌及时地清理好。 (后记:闵行校区第3食堂,摄于2009-4-27) 可在市区老的校园内,我却是经常提醒自己早点去食堂吃饭,因为在那里稍一迟到,第一、二波就餐人群离去之后,那餐桌上便会一片狼藉、甚至令人作呕:那么多的就餐者是筷子一放、擦嘴的餐巾纸桌上一扔,便潇洒地走向了食堂的门口,留下自己用过的餐具任其由食堂工作人员来清理。如此这般,那食堂还能干净整洁得了吗? 同样是处于繁华的市区,还有那个几年前合并进来的y学院校区。这学期初,我第一次走进那个有专业排名全国第一的校园,还特意逗留到中午在那里的食堂就次餐,一则想了解菜价水准,二则也看看他们的就餐环境。初步的印象,这里就餐的学生不比上述市区老校园的少到哪里去,虽然菜价也比郊区校园的贵一些,但就餐秩序、环境却与郊区新校园的基本相当。 从上述亲眼所见三处食堂就餐过程中的情景,我们能关于学校周围的城市、农村环境对大学生们产生的影响得出啥明确的结论吗?疑惑之中,我似乎只是隐约地感觉到,经过10余年正规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大学生们,在有良好秩序的环境中,是可以得以健康的成长的!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4159 次阅读|1 个评论
[教育观察]同一校园同一理想
blueyye 2009-1-15 16:44
高校曾有同一校园同一理想之传统:师生同在一个校园,教学交流方便,好的学风就这样传带出来。如今多校区大学不仅造成师生分离把时间和精力消耗于路途交通,而且浪费社会经济资源,更不能带出好的学风。 高校曾有同一校园同一理想之美妙:漫步于自由舒适的林间小道,可以有天上人间无穷理想。如今大家匆匆奔忙,大学校园里也车流穿梭,哪里还有闲心思考? 在国内高校时兴合并和扩建新校园浪潮中,惟有中国科技大学坚守着同一校园同一理想,假如地理区位好些,或许中国科技大学将理想成真。 希望能回归同一校园同一理想
个人分类: 教育观察|29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让学生补考是很痛苦的选择
ywang69 2009-1-3 18:09
昨晚刚把专业英语的试卷改完,统计了一下分数。有五位学生分数实在惨不忍睹,只好让他们挂了。 虽然春节还得惦记赶回学校参加补考是一件很不爽的事情,但是平时记录和考试成绩实在没有办法让这几个学生过关。 其实,让学生补考对老师何尝不是件痛苦的事情?得准备补考试卷,得记住教务处安排的补考时间,得按时批卷和提交分数,一切还都是无偿劳动。 虽然学生们有许多理由,面对现在学风不良的情况,每位老师还是有自己的底线。 大学校园已经完全分化,极少数学生学习非常努力,各门功课度很优秀。与之对应的是也有少数学生完全荒废学业,个别学生居然一个学期下来只有体育课成绩及格。 学生刻苦求学的风气不复存在,已经有许多学生抱怨大学考试实在过于简单,临时抱佛脚就万事大吉。 考试很简单还是有学生不及格只有让我也不怕麻烦作出痛苦选择。
个人分类: 所谓精选|7115 次阅读|12 个评论
大学校园生态学
biozhang 2008-4-3 17:35
张星元:大学校园生态学 我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人,又是大学环境里的人。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其生存的环境,在大学里工作和生活的人同样离不开它们所处的大学环境。这里也冒出一个学科交叉的话题。 研究生物与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生态学,它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那末,大学校园里是否也有类似的生态学问题呢?我以为这是一种客观存在,暂且把它叫做大学校园生态学吧。 如果把大学里师生员工的个体或群体称为校园人,那末,大学校园就是校园人工作和生活的环境。顺理成章地,大学校园生态学也就成了研究校园人与其所处的大学环境,以及校园人个体或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问。 当然,从身体的结构和功能来讲,人应归属于动物;但从人的思想和行为来讲,人更多地受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因此,大学校园生态学也许应该叫做大学社会生态学或大学文化生态学,属于社会学的范畴。 大学校园的生态学至少是生物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生态学的一些成熟的原理和原则,可以作为借鉴,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大学校园这个特殊的人的生态系统中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运行规律,以及当今校园人的价值观、道德观、荣誉观、进化观、健康观、人才观、金钱观、地位观、婚姻观、是非观、朋友观。 生态学有四条成熟的基本原则:即自动调节的原则,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原则,物质的循环与再生的原则,以及交互作用的原则。这次先就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原则说上几句。 大学校园的生态学研究的主体是校园人,大学的活力在于校园人,而不是吞吐校园人的高楼大厦。校园人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具体表现在食物链、竞争、互利共生等三个方面。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鱼虫,就是食物链的序。这里鱼虫处于食物链的末端,生存的压力最大;但是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如果鱼虫死光光,那么不单小鱼要饿肚子,大鱼也就活不长了。当然大鱼可能被钓,祸福难测,又作别论。处于多种食物链中的校园人的个体或群体应当从整体利益出发考虑问题,顾全大局,忠于职守。不要与鱼、虫一般见识。 竞争和互利共生在生物学里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的原则。在大学里校园人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往往也存在竞争和互利共生两种关系。各个校园人因为相辅相成的相似而竞争,又因为相反相成的区别而共生。 恶性竞争,特别是在财力、物力有限和政策倾斜失度的情况下出现的,自身条件相似的、利用同一(或类似)资源的校园人之间争实验室、争仪器设备、争经费、争好学生、争岗位、争编制、争名争利,往往会助长学术变味、管理腐败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化。 互利共生在大学校园里表现为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校园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具体表现为在条件上互通有无,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在思想上坦诚沟通,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互相谅解;从而促进学术民主和教学相长,增强大学的凝聚力,实现和谐的发展。 恶性竞争的组合助长闭关和保守,阻碍大学的发展;而共生的组合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性,促进大学的发展。我们反对急功近利的竞争,提倡和衷共济的互利共生。
个人分类: 生命系统|3066 次阅读|1 个评论
先生劝学(注解四字经)
biozhang 2008-4-3 17:25
张星元:先生劝学 先生劝学之一 先生先 生 1 ,先 生 1 而已,学生 后 生 2 ,后生后 生 1 。 先 生 1 后 生 1 ,身不由己,学有先后,达者为师。 先生劝学之二 自我屏蔽, 水过鸭背 3 ;虚怀若谷,雨露滋润。 揠苗助长,事与愿违;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注解: 1.生:出生,降生。 2.后生:年轻人。 3.水过鸭背:南方方言,比喻滴水不进。因为鸭毛有油脂,天然防水。
个人分类: 返璞归真|435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9: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