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术论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第二届中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通知(第一轮)
zhuchaodong 2017-10-9 06:45
第二届中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通知 (第一轮) 为了促进我国生物系统学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学科交叉,“第二届中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将于2017年12月8-11日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中国昆虫学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菌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承办。 1. 会议内容 会议主题:生命之树重建、物种形成、适应与进化、物种互作和应用生物系统学等。 学术交流:植物学、动物学、昆虫学、微生物学、病毒学、古生物学等学科在生物系统学方面研究进展和展望。 学术研讨:中国生物系统学发展战略、学术交流和青年人才培养策略。 2. 会议时间和日程安排 2017 年12月8日报到;9-11日学术交流和自由研讨;11日下午离会。 3. 会议地点 北京世纪金源香山商旅酒店。 为简化程序、减少支出,请自行安排交通和宾馆住宿事宜。大会按照规定提供工作餐。敬请理解。 4. 主办单位 中国植物学会、中国昆虫学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菌物学会、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5.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6. 会议注册费 普通代表¥1000;学生代表¥600。 学会开具会议发票。由于学会没有POS机,无法刷卡。请理解并缴纳现金。 7. 会议相关事宜 本年度会议报告人由论坛组委会邀请和推荐产生,并将通过网络公布日程和题目。 盖章版本的正式通知将后续发布,并以PDF的形式供大家下载。 8. 会议联系人 金效华博士:xiaohuajin@ibcas.ac.cn,13552335237 周青松博士: zhouqingsong@ioz.ac.cn ,13269366765 中国植物学会 中国昆虫学会 中国动物学会 中国微生物学会 中国菌物学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二零一七年十月八日 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回执(复印有效) 姓名 职称、职务 性别 民族 工作单位 从事专业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Email 地址 手机号码 QQ 号码 微信号 本会议回执请发给联系人。 注:(1)职称、职务一栏,博士、硕士研究生请分别填写“博士、硕士研究生”。 (2)会议规模:300-450人
个人分类: 会议通知|7699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二届“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学术研讨会”通知(二轮)
热度 1 zhuchaodong 2017-5-17 17:03
第二届“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学术研讨会” 通知(二轮) 第二届传粉昆虫学术研讨会通知(盖章版本).pdf 经中国昆虫学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第二届“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学术研讨会”将于 2017 年 5 月 26-30 日在北京举办。此次会议由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昆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北京生态学学会协办。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要内容 (一) 召开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议:讨论委员会组织和能力建设议题;讨论设立国际社会性昆虫学会中国分会; (二) 召开第二届 “ 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学术研讨会 ” ; (三) 组织传粉昆虫研究培训班。 二、会议时间及地点 时间: 2017 年 5 月 26 日报到; 27-28 日学术交流研讨; 29-30 日培训班; 31 日离会。 地点: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B105 会议室 三、会议日程 2017 年 5 月 26 日下午 12:00-17:00 到会代表报到、注册(动物研究所 B105 会议室 ) 2017 年 5 月 27 日 08:10-08:30 注册报到、会议签到(动物研究所 B105 会议室 ) 08:30-08:35 论坛开幕式 08:35-10:05 特邀学术报告 10:05-10:25 合影、茶歇 10:25-12:05 学术报告 12:10-13:35 午餐 13:35-15:05 特邀学术报告 15:05-15:25 茶歇 15:25-18:15 学术报告 18:15-19:30 晚餐 2017 年 5 月 28 日 08:35-10:05 特邀学术报告 10:05-10:25 茶歇 10:25-12:05 学术报告 12:15-13:30 午餐 13:30-15:20 学术报告 15:20-15:40 茶歇 15:50-17:45 学术报告 17:45-18:10 小结并闭幕 18:10-19:30 晚餐 2017 年 5 月 29 日 09:00-12:00 传粉昆虫专业委员会会议暨社会昆虫研讨 12:10-13:30 午餐 13:30-18:10 培训班 18:10-19:30 晚餐 2017 年 5 月 30 日 传粉昆虫相关课题组和到会国际专家个别交流 2017 年 5 月 31 日 离会 四、会议语言 鼓励英语报告;或者英文 PPT ,中文报告。 五、会议注册费 会议注册费为 800 元 / 人(学生 600 元 / 人),会议发票由中国昆虫学会开具。 银行汇款方式: 户 名: 中国昆虫学会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 帐 号: 0200004509089163471 汇款请注明“传粉昆虫学术研讨会”会务费 报到当日只收现金,如不能现金支付,请尽早转账,报到时领取发票。 六、食宿及交通 大会统一安排会议用餐;住宿及交通费敬请自理。 七、会务联系人 周青松: 13269366765 ( zhouqingsong@ioz.ac.cn )、杨雪美: 13552504452 、李逸: 18810983116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 1-5 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00101 ) 传真: 010-64807099 主办单位: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专业委员会 协办单位:中国昆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北京生态学学会 2017 年 5 月 18 日
321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第七届(2017年)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预告及征文通知
热度 1 duxingye 2017-3-5 06:21
“情报学新方法 新能力 新范式” 第七届( 2017 年)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预告及征文通知 第七届(2017年)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将于2017年7月22-23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怀柔雁栖湖校区)召开,论坛主题为“情报学新方法 新能力 新范式”。本次论坛将秉承前六届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优良传统,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以及全国情报学博士培养单位的学术优势,展现全国情报学博士研究生(包括港澳台情报学专业博士生)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为情报学专家学者与在读博士生搭建起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在情报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学习、思考与创新。 论坛官方网址:ndsis.las.ac.cn 一、论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支持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协办单位:《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中国科讯,……。 支持媒体:《图书情报工作》《情报学报》《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科学》《图书情报知识》《信息资源管理学报》《情报资料工作》《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智库理论与实践》《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科学观察》《电子政务》等。二、论坛官方网站(网站建设中) 三、论坛主要活动 1.论坛征文:论坛将面向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包括港澳台情报学专业博士生)征文,所征论文邀请专家进行严格评审,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三级奖项,并颁发奖品和证书。一、二等奖论文择优推荐到国内主要情报学专业期刊上发表。 2.专题报告:邀请国内外情报学领域知名学者和业界专家作情报学最新研究热点与前沿报告。 3.优秀论文作者发言及专家点评:邀请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论文作者到会并发言,并请专家做现场点评。 4.专业教育交流:召开情报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座谈会,与国内各主要图情院校院长、系主任探讨交流情报学教育模式创新。 四、论坛主题 本次论坛议题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主题,供投稿论文作者选题参考。 1. 情报学新理论、新方法、新范式研究 2. 大数据时代情报新能力及新型情报人才培养 3. 新一代用户行为特点与精准服务 4. 数据管理、数据服务与智能分析工具的应用 5. 关联数据、语义知识组织与智能检索 6. 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分析与竞争情报体系构建 7.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8. 情报学视角下的智库研究与智库研究方法 9. 信息社会、信息政策与信息生态 10.社会化媒体与信息传播 11.信息计量与学术评价模式的重构 12.情报学未来发展趋势 13.其他 五、征文要求 1.征文对象为全国(含港澳台地区)、留学海外在读情报学及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含7月份拟毕业博士生)。 2.论文针对重要的情报学前沿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具有原创性和创新性,数据准确,行文规范,正文在6000-10000字之间,有中、英文摘要。 3.论文需采用Word 2003以上版式,纸张格式为A4。含中英文标题、结构化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指导教师、作者单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作者贡献说明,联系方式(姓名、单位、手机号和Email地址)。参考《图书情报工作》投稿指南( www.lis.ac.cn)。 4.征文截止时间:2017年6月10日。入选论文将于2017年6月20日前发放通知。 5.提交论文邮件标题格式为:提交论文+博士生培养单位+博士生作者姓名+论文标题。 6.论坛产生的学术成果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已发表或已经被录用的论文不予接受和评审。 六、论坛报名 1.参加对象: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情报学博士生导师、博士生、期刊编辑及感兴趣的专业研究教学人员。 2.报名截止日期:2017年6月30日。 3.征文提交及报名方式,另行通知。 4. 联系人: 征文:杜杏叶(电话:18500613947,Email:duxy@mail.las.ac.cn) 会务:栾瑞英(电话:13810377668,Email:luanruiying@mail.las.ac.cn) 本次论坛不收会议费,为受邀作论文交流的博士生提供与会期间的食宿(交通费自理),其他参会人员交通食宿自理。 诚邀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导师和专业研究教学人员莅临,欢迎全国情报学博士生积极投稿并参会交流。期待我们相聚在美丽的雁栖湖畔!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2017年2月24日
2735 次阅读|3 个评论
首届“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
热度 2 zhuchaodong 2016-12-14 15:40
首届“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 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 朱朝东 2016年12月14日 生物系统学是探讨阶元内和阶元间的演化关系、研究物种分化与形成机制、明确不同阶元的分布格局及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学科,是生命科学及其分支科学的基础。生物系统学在学科发展的同时,为生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有害生物的防治、濒危生物的保护、人类健康的保障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基础科学依据。 中国生物学每个学科领域和重要类群都有专业学会、专业委员会及其例会,但是缺乏跨类群关注系统学或进化生物学的专业组织。现阶段,分类学人才队伍呈萎缩趋势,尤其系统学青年人才队伍相比其他学科仍比较薄弱。但生物系统学学科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大量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飞速发展,学科正逐步发展为以解决进化生物学领域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系统学已经从单基因、多基因跨入了组学数据为主的大数据时代。在老一辈科学家和全国同行的鼓励和支持下,中国昆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联合发起并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承办了首届“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 中国昆虫学会成立于1944年,现任理事长为康乐院士,下设5个工作委员会和14个专业委员会,是“中国生命科学联合体”主要推动者之一。中国昆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面向昆虫学的不同分支学科,开展学术活动,起到聚集青年智慧,活跃青年学术气氛的作用。中国科学院2011年正式成立青年创新促进会,旨在通过有效组织和支持,团结、凝聚全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拓宽大家的学术视野,促进相互交流和学科交叉,提升科研活动组织能力,培养造就新一代学术技术带头人。 本次论坛于2016年12月10-11日在北京胜利饭店召开,来自全国科研单位400余人参加了会议,31位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做了特邀报告,内容涵盖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群系统学基础理论、大数据分析方法和学科发展等方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朱江处长主持了开幕式;魏辅文副所长代表研究所致辞;乔格侠副所长代表中国昆虫学会和论坛组委会主任介绍了此次论坛召开的前期背景和推进工作情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主任陈宜瑜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洪德元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庄文颖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汪小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张德兴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姚一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陈毅峰研究员、南开大学卜文俊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杨定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彩万志教授、河北大学任国栋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任东教授等作为特邀专家参会并对青年科学家的学术报告进行了点评。 在紧张的学术报告之外,组委会特别安排了10日下午的专家研讨和点评。陈宜瑜院士主持了专家研讨,并和洪德元院士、庄文颖院士等特邀专家一起回顾、介绍了过去多年国家部委,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特殊学科点和人才培养基金对生物系统学领域人才队伍的支持和培育,并指出了建立特殊学科分类评价体系的重要性。11日下午学术报告结束后,中国昆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朱朝东研究员代表组委会,主持了由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为主的自由讨论和简短的闭幕式。会间各位参会代表,特别是青年学者和学生,也与老一代科学家和特邀专家进行了交流和沟通。 本次论坛通过两天紧张而精彩的学术报告和自由研讨,参会者充分交流了生物系统学领域的新进展、新方法和新技术、学科的融合与发展,探讨了我国生物系统学发展战略、学术交流和青年人才培养等问题,形成并通过了关于“推进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的倡议书,简述如下: 1) 建立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系列论坛,广聚各个生物类群学者、专家,定期交流、分享本领域优秀的研究成果,并向世界发出我国生物系统学者的声音。 2) 加强保护传统的弱势学科,如形态分类学等,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同时鼓励整合性和交叉性的生物系统学创新研究。 3) 加强生物系统学青年人才的培养,激活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生物系统学合作交流,并结合具体科研问题,邀请国内外专家举办培训班。 4) 针对大数据生物系统学加强生物系统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建立国家级的生物系统学信息中心。 5) 积极探索生物系统学的实践应用前景,力争通过生物系统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解决相关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而提升生物系统学的学科影响力,获得更多国家及政府层面的重视。 6) 加强生物系统学研究群体与国家相关部委机构的交流、沟通及合作,保障研究人员和国家行政机构共同利益。 7) 重视生物系统学的科学普及工作。同时,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博物馆,并尽可能建立国家层面的自然博物馆体系。 附件1: 关于推动“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倡议书-20161204.pdf 附件2: 首届“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日程安排-2016年12月9日.pdf 魏辅文研究员代表动物研究所致辞 乔格侠研究员代表中国昆虫学会致辞 陈宜瑜院士致辞并主持自由研讨 张润志研究员畅谈昆虫分类学 孔宏智研究员学术报告 陈宜瑜院士点评 院士交流、讨论 洪德元院士和汪小全研究员参与点评 汪小全研究员点评 张德兴研究员点评 我在这里主持“青椒”的自由研讨 会场 参加会务组工作的部分研究组成员
4037 次阅读|4 个评论
关于推动“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倡议书
热度 5 zhuchaodong 2016-12-12 15:06
关于推动“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倡议书 生物系统学是探讨阶元内和阶元间的演化关系、研究物种分化与形成机制、明确不同阶元的分布格局及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学科,是生命科学及其分支科学的基础。生物系统学在学科发展的同时,为生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有害生物的防治、濒危生物的保护、人类健康的保障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基础科学依据。 生物系统学发源于以形态数据为主的经典分类学。地球生命门类繁多,不同类群间研究背景和历史不尽相同,甚至具有明显差异。总的来说,植物、脊椎动物等类群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目前更多的研究集中于系统发育学、种群遗传学、谱系地理学等方面。然而,作为生物中物种数量最多的类群——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真菌、原生生物、原核生物以及病毒,目前对于它们最基本的认识,如物种数量、地理分布等还远远不足,大量物种的鉴定还存在困难。由于目前国内科研评价体系的局限性,使传统的形态分类研究受到严重冲击,分类学人才队伍加速萎缩。从长远来看,最终的后果将直接影响生物系统学的发展。 在近年来大量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该学科正逐步发展为以解决进化生物学领域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为目标,通过广泛获取标本信息(分子、 2D 和 3D 形态信息等),运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技术方法,综合应用化石、古生态、形态、分子和环境等方面的依据,依托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重建系统发育关系,探讨生物进化规律。尤其是系统学研究从种群思维向系统树或网络思维的转换,探讨宏观进化、微观进化和分子进化过程、机制和驱动力的统计假设检验研究范式已经形成。在此背景下,我国的系统学研究者应充分认识这一新趋势,有意识地突破类群的界限,掌握更多的技术方法并应用到特定类群的研究中去。 同时,分子系统学已经从单基因、多基因跨入了组学数据为主的大数据时代。国内学者在科学问题的发现、科学数据的积累、计算硬件资源等方面已经有了比较好的积累,并有大幅度提升的潜力,但是在理论、方法和软件开发等方面还非常薄弱。由于生物系统学涉及的生物学过程非常复杂,相关理论的研究、软件的开发有相当难度。对一些算法复杂的软件,正确的使用软件来分析数据也需要进行系统的训练。此外,生物大数据(包括组学及形态学等)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如:高噪音导致的有效系统发育信息判断困难、数据局部缺失或比对错误引入的人为错误、海量数据分析需要的超高运算能力及新分析软件的研发、组学数据与形态学数据的整合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学科发展中有相应的战略布局和人才培养。 青年人才关系到生物系统学发展的未来。目前我国系统学青年人才队伍相比其他学科仍比较薄弱。主要原因在于:缺少独立的生物系统学专业(短期内可能无法实现),缺少系统的理论课程教学(生物系统学、进化生物学等课程开设较少,专业教师队伍不足)。因此,可以邀请国际知名专家,特别是软件的开发者来讲课,一方面介绍软件所使用到的数学模型和使用软件需要具备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和参加者讨论具体的实际分析案例;同时推动国内科研院所和大学生物学教育基地的合作,通过培训班、科研实习等方式培育包括青年学者、博士后、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的新生后备力量;想方设法在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阶段,增加生物系统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激发学生钻研系统学的兴趣,使其掌握生物系统学的基础理论。对于刚刚开始从事生物系统学研究的青年工作者,老一辈专业人士应积极发挥引导帮助的作用,帮助其树立专业研究的信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保障其在生物系统学研究领域能够长期发展。 我国生物系统学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发展迅速,优秀成果层出不穷,但在重大创新性成果方面还和欧美等国家存在差距。为推动我国生物系统学良性发展,参会代表共同倡议如下: 1) 建立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系列论坛,广聚各个生物类群学者、专家,定期交流、分享本领域优秀的研究成果;推动全国生物系统学研究群体和国际学术团体,如“生物系统学联合会”等的交流、合作与接轨。同时通过组织专刊、国际会议专题等方式,向世界发出我国生物系统学者的声音。 2) 加强保护传统的弱势学科,如形态分类学等,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同时鼓励整合性和交叉性的生物系统学创新研究(如新仪器和新软件的研发),开创形态分类学新的发展方向(例如形态特征的数字化与快速获取仪器、物种自动鉴定系统的研发等)。当然,这一方面需要有合适的契合点,不能为了交叉而交叉;另一方面,在对待或评价相关合作研究成果时,要制订更有效的政策,保证合作双方能够平等共享合作成果。 3) 加强生物系统学青年人才的培养。激活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生物系统学合作交流,并结合具体科研问题,邀请国内外专家举办培训班。建议中国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增加对生物系统学培训班的资助,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就生物系统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软件工具进行系统培训。 4) 针对大数据生物系统学加强生物系统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建立国家级的生物系统学信息中心,整合已经建立但分散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为生物系统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建立类似于美国 CIPRES 的系统发育分析超算应用中心或云计算平台,面向全国系统学工作者提供系统发育分析计算服务。 5) 积极探索生物系统学的实践应用前景,力争通过生物系统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解决相关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如保障粮食安全与人类健康,解决重大农林有害生物防控问题,监测重要病原生物、重要文物生物病害监测和外来生物入侵动态等。从而提升生物系统学的学科影响力,获得更多国家及政府层面的重视。 6) 加强生物系统学研究群体与国家相关部委机构的交流、沟通及合作,如农业部、林业部、环保部、海关总署、检验检疫等部门,共同制定面向国际的、负责任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管理政策,保障研究人员和国家行政机构共同利益。如国内外标本的保存及检验检疫手续完善问题、快速联合鉴定有害生物、入侵生物等一系列共同话题。 7) 重视生物系统学的科学普及工作。生物系统学的研究成果不应束之高阁,有必要及时有效的将新成果新进展通过目前发达的媒体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该学科。同时,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博物馆,并尽可能建立国家层面的自然博物馆独立体系,全面展示我国生物系统学的优秀成果和重大成就。 首届“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组委会 2016 年 12 月 12 日
4041 次阅读|6 个评论
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通知-盖章版本和交通信息
zhuchaodong 2016-11-30 19:30
首届“全国生物系统学论坛”通知 首届“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正式通知(盖章).pdf 为了促进和探讨我国生物系统学发展战略、学术交流和青年人才培养,首届“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将于2016年12月9-11日在北京胜利饭店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昆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承办。 1. 会议内容 学术交流:古生物学、昆虫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病毒学等不同学科方向系统学研究进展。 学术研讨:中国生物系统学发展战略、学术交流和青年人才培养思路。 2. 会议时间 2016 年12月9日报到;10-11日学术交流、研讨;12日离会。 3. 会议日程: 2016 年 12 月 9 日 13:30-17:00 到会代表报到(动物研究所大厅) 2016 年 12 月 10 日 08:30-08:40 介绍参会来宾与论坛背景 08:40-09:00 中国昆虫学会等领导致辞; 09:00-09:10 合影、茶歇 09:10-12:10 学术报告 12:10-13:30 午餐时段 13:30-16:00 学术报告 16:00-18:00 茶歇;研讨会 18:00- 晚餐时段 2016 年 12 月 11 日 08:30-10:00 学术报告 10:00-10:15 茶歇 10:15-12:15 学术报告 12:15-13:30 午餐时段 13:30-15:30 学术报告 15:30-15:45 茶歇 15:45-17:45 学术报告 17:45-18:10 小结并闭幕 2016 年 12 月 12 日 论坛代表离会 4. 会议地点 北京胜利饭店,中国北京市朝阳区昌平路德胜门外北沙滩3号 为简化办会程序和支出,请自行就近安排交通和宾馆住宿事宜。敬请理解、支持。 5. 主办单位 中国昆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6.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 7. 会议注册费 ¥800(学生¥600)。 中国昆虫学会开具会议发票。由于学会没有POS机,无法刷卡。请理解并缴纳现金。 8. 会议联系人 白明博士: baim@ioz.ac.cn ,15699706125; 罗阿蓉博士: luoar@ioz.ac.cn ,13439494108 戴情燕: daiqy@ioz.ac.cn ,1521084196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5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00101) 传真:010-64807099 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昆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2016 年12月1日 北京胜利饭店交通信息 北京胜利饭店周边地铁、公交站: 地铁站:15号线北沙滩站。 公交站:北沙滩桥东,北沙滩桥北,双泉堡南,双泉堡东。 以下列出一些路线,供各位参会代表参考: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机场大巴:上地、奥运村线(6线),亚奥国际酒店站下车,步行880米到达。 地铁:机场线-地铁10号线-地铁5号线-地铁15号线 北沙滩站B2口出,步行800米到达。 北京西站: 公交:特13 北京西站-北沙滩桥东站下车,步行840米到达。 地铁:地铁9号线-地铁6号线-地铁8号线-地铁15号线 北沙滩站B2口出,步行800米到达。 北京南站 : 地铁14号线-地铁15号线 北沙滩站B2口出,步行800米到达。 地铁4号线 平安里C口出,换公交特13,北沙滩桥东站下车,步行840米到达。 北京站: 地铁:地铁2号线-地铁8号线-地铁15号线 北沙滩站B2口出,步行800米到达 。 如图为北沙滩地铁站到胜利饭店步行路线,供各位参会代表参考: (绿色圆圈为起点北沙滩站,红色圆圈为终点胜利饭店)
4091 次阅读|1 个评论
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通知
zhuchaodong 2016-11-16 15:56
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通知 为了促进和探讨我国生物系统学发展战略、学术交流和青年人才培养,“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将于2016年 12 月 9-12 日 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市)召开。此次会议由 中国昆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联合主办, 1. 会议内容 学术交流:古生物学、昆虫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病毒学等不同学科系统学研究进展。 学术研讨: 中国生物系统学发展战略、学术交流和青年人才培养思路 2. 会议时间和日程安排 2016 年 12 月 9 日报到; 10-11 日上午学术交流; 11 日下午自由研讨; 11 日晚上/ 12 日离会。 3. 会议地点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为简化办会程序和支出,请自行安排交通和宾馆住宿事宜 。大会按照规定提供工作餐。敬请理解。 4. 主办单位 中国昆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 5.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朱朝东研究组。 6. 会议注册费 ¥ 600 ; 学生代表 ¥ 400 。 中国昆虫学会开具会议发票。由于学会没有POS机,无法刷卡。请理解并缴纳现金。 7. 会议相关事宜 本年度会议报告人由推荐产生,并将尽快通过网络或生物进化与系统生物学QQ群(283300826)中公布日程和题目 。 盖章版本的正式通知将于近期以PDF的形式供大家下载。 12. 会议联系人 白明博士: baim@ioz.ac.cn , 15699706125 ; 罗阿蓉博士: luoar@ioz.ac.cn , 13439494108 戴情燕: daiqy@ioz.ac.cn , 15210841962 朱朝东博士: zhucd@ioz.ac.cn ; 13426118244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 1-5 号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00101 ) 传真: 010-64807099 中国昆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二零一六年十一月十六日 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回执(复印有效) 姓名 职称、职务 性别 民族 工作单位 从事专业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Email 地址 手机号码 QQ 号码 微信号 本会议回执请于 2016 年 11 月 30 日 前发往 联系人 。 注:( 1 )职称、职务一栏,博士、硕士研究生请分别填写“博士、硕士研究生”。 ( 2 )会议规模: 120-150 人
6892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6年长三角地区运筹学与控制论学术论坛程序
Fudanzhangzz 2016-6-9 11:52
2016 年长三角地区运筹学与控制论学术论坛将于 2016 年 6 月 17 至 19 日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以下为会务组发来的论坛具体日程安排,里面有复杂网络、图论两个分论坛,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届时参加。 2016年长三角地区运筹学与控制论学术论坛程序.pdf ------------------------------------------------------------------------------------------------- 2016 年长三角地区运筹学与控制论学术论坛程序 (2016年6月17日-19日,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会议注册 时间 地点 6 月17日14:00-20:00 乐泰精品花庭酒店(老沪闵路385号) 6 月18日8:00-9:00 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逸夫楼大厅( 梅陇路 130 号 ) 注:6月17日报到代表晚餐17:00-20:00在华东理工大学校内友谊餐厅 6 月 18 日会议程序 时间 会议议程 主持人 地点 9:00-9:30 开幕式 鲁习文 逸夫楼演讲厅 9:30-10:00 合影、茶歇 10:00-11:00 大会报告 Nonlinear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Some Observations 堵丁柱(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 ) 张国川 逸夫楼演讲厅 11:00-12:00 大会报告 Graph Edge-Coloring - A Structure Approach 陈冠涛(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 12:00-13:30 午餐 友谊餐厅 13:30-15:10 分论坛报告 见第 3 至 7 页 15:10-15:30 茶歇 15:30-17:10 分论坛报告 17:10-18:30 晚餐 友谊餐厅 6 月 19 日会议程序 时间 会议议程 主持人 地点 8:30-9:30 大会报告 Tensor Low-Rank Completion and Decomposition 张树中(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 白延琴 逸夫楼演讲厅 9:30-10:15 大会报告 专家门诊匹配预约的数学模型和算法 唐国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10:15-10:30 茶歇 10:30-11:30 分论坛报告 见第 3 至 7 页 11:30-13:15 午餐 友谊餐厅 13:15-14:00 大会报告 复杂网络上的偏好游走 章忠志(复旦大学) 张晓东 逸夫楼演讲厅 14:00-15:00 颁奖与闭幕式 刘朝晖 连续优化分论坛 地点:逸夫楼演讲厅 主持人:白延琴 时间 报告人 单位 题目 6 月 18 日 13:30-15:10 何洪津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 distributed Douglas-Rachford splitting method for multi-block convex minimization problems 马峰 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A class of customized proximal point algorithms for linearly constrained convex optimization 孙国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A New Complementarity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s in Stochastic Second-Order Cone Complementarity Problems 魏贺杰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A Riemannian subspace limited-memory SR1 trust region method 季昌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类混合矩阵优化问题的稀疏理论及应用 6 月 18 日 15:30-17:10 吴中明 南京师范大学 Linearized Block-wise 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 for Multiple-block Convex Programming 杨明歌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Local Metric Regularity and Lower Semicontinuity of Implicit Multifunctions in Banach Spaces 杨喜美 上海大学理学院 A Mizuno-Todd-Ye predictor-corrector infeasible-interior-point method for linear programming over symmetric cones 赵瑞雪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Global complexity bound of the Levenberg-Marquardt method 朱红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new quasi-Newton method based on a fractional model for un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6 月 19 日 10:30-11:30 钟舒雅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Fuzzy random programming models for location-allocation problem with applications 周安娃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The CP-matrix approximation problem 谢尚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数学系 基于同类测试样本组的 L 1 - 矩阵范数稀疏表示人脸识别 组合优化分论坛 地点: 实验二楼 115 室 主持人:刘朝晖 时间 报告人 单位 题目 6 月 18 日 13:30-15:10 姜忠义 复旦大学 Single-machine scheduling with times based and job dependent learning effect 李融奇 浙江大学 Pseudo Lower Bounds for Online Parallel Machine Scheduling 邱显 浙江大学 On the Factor Revealing LP Approach for Facility Location with Penalties 王超 华东理工大学 On some restricted cases of scheduling unrelated machines 吴用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Inefficiency of the Nash equilibrium for selfish machine covering on two hierarchical uniform machines 6 月 18 日 15:30-17:10 徐博 上海理工大学 Weighted Constrained Position Shift model for Aircraft Arrival Sequencing and Scheduling Problem 杨一宸 华东理工大学 Approximation Algorithms For Two Variations of Multi Hamiltonian Paths Problem 岳青 上海交通大学 Single machine SLK/DIF due window assignment problem with job-dependent linear deterioration effects 张安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Scheduling jobs with equal processing times and a single server on parallel identical machines 张惠珍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求解无容量设施选址问题的半拉格朗日松弛新方法 6 月 19 日 10:30-11:30 周建杰 上海大学 Two paths location of a tree with positive or negative weights 周声海 上海交通大学 Appointment Time Windows Allocation with Patient Preference and Walk-ins under Multinomial Logit Model 周维 浙江理工大学 Makespan minimization for MapReduce scheduling on Uniform Machines 图论分论坛 地点: 待定 主持人:康丽英 时间 报告人 单位 题目 6 月 18 日 13:30-15:10 陈琴 中国计量大学 Dominator Colorings of Certain Cartesian Products of Paths and Cycles 李姗 上海大学理学院数学系 5-Uniform linear intersecting hypergraphs with domination number four 林苡 上海大学理学院数学系 Asymptotic sharpness of bounds on hypertrees 齐豪 浙江师范大学 The fault-diameter and wide-diameter of Z-cube Hn 唐云芳 中国计量大学 Total weight choosability of graphs with bounded maximum average degree/Total weight choosability of cone graphs 6 月 18 日 15:30-17:10 叶飘飘 浙江师范大学 围长至少为 5 的平面图的 injective 染色 袁龙图 上海交通大学 The Turan number of disjoint copies of paths 张海良 台州学院 The largest matching roots of unicyclic graph with a fixed matching number 张闫博 南京大学 On star-critical and upper size Ramsey numbers 刘乐乐 上海大学理学院 Some results on the spectral radii of uniform hypergraphs 6 月 19 日 10:30-11:30 倪振羽 上海大学理学院数学系 Matching criticality in intersecting hypergraphs 朱洪国 浙江师范大学 子三次平面图的强边染色 金晶 南京师范大学 Edge coloring of 1-planar graphs without intersecting 运筹与管理应用 分论坛 地点: 待定 主持人:董明 时间 报告人 单位 题目 6 月 18 日 13:30-15:10 陈华友 安徽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基于一阶预测有效度的 IOWA 算子模糊组合预测方法 陈靖 上海交通大学 Available-to-promise-based flexible order allocation in ATO supply chains 耿娜 上海交通大学 Optimal Dynamic Outpatient Scheduling for a Diagnostic Facility With Two Waiting Time Targets 贾泽慧 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Traffic managements for Household Travels in Congested Morning Commute 李皓 上海大学 基于组合赋权和灰色关联投影法的区域能源供应系统评价研究 6 月 18 日 15:30-16:50 顾满占 上海财经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Single-machine scheduling problems with machine aging effect and an optional maintenance activity 李晶 上海交通大学 How Patient Compliance Impacts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牧云志 浙江工业大学 考虑生命周期的新产品需求分段预测 彭一杰 复旦大学 Dynamic Sampling Allocation and Design Selection 田永超 上海大学 TOPSIS-Based Nonlinear-Programming Methodology for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with Interval-Valued Intuitionistic Fuzzy Sets 6 月 19 日 10:30-11:30 张广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Component-wise proportional solutions for communication graph 张钦红 上海交通大学中美物流研究院 Returnable packaging management in automotive parts logistics: Dedicated mode and shared mode 周礼南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产量扰动下的果蔬农产品供应链均衡问题研究 复杂网络 分论坛 地点: 待定 主持人:张晓东 时间 报告人 单位 题目 6 月 18 日 13:30-15:10 董方 浙江工业大学 Sensorless Speed Control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System Based on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韩玉娟 上海海事大学 Consensus analysis of networks with time-varying topology and event-triggered diffusions 林苑 复旦大学 Eigenvalues for the transition matrix of a small-world scale-free network: explicit expressions and applications 王冰 上海大学 Enhancing synchronization stability in a multi-area power grid 谢品臣 复旦大学 The normalized Laplacian spectrum of subdivisions of a graph 6 月 18 日 15:30-16:50 杨锦宣 上海交通大学 An algorithm to detect community structure based on link strength of vertices 易宇豪 复旦大学 Robustness of First- and Second-Order Consensus Algorithms for a Noisy Scale-Free Small-World Koch Network 张明莉 山东师范大学 基于时间序列的专利合作网络演化分析 张屹綮 复旦大学 Epidemic thresholds of temporal networks 大会报告摘要 Nonlinear CombinatorialOptimization: Some Observations Ding-Zhu Du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 Recentdevelopments of computer technologies, such a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loudcomputing and data science, encourage a research directionon optimization problems, nonlinear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What iscurrent status in this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is talk, we try to give someobservation. Graphedge-coloring --- a structure approach Guantao Chen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Given agraph $G$ possibly with multiple edges but no loops, denote by $\Delta$ themaximum degree, $\mu$ the multiplicity, $\chi'$ the chromatic index and$\chi_f'$ the fractional chromatic index of $G$, respectively. It is known that$\Delta\le \chi_f' \le \chi' \le \Delta + \mu$, where the upper bound is aclassic result of Vizing. While deciding the exact value of $\chi'$ is aclassic NP-complete problem, the computing of $\chi_f'$ is in polynomial time.In fact, it is shown that if $\chi_f' \Delta$ then $\chi_f'= \max\frac{|E(H)|}{\lfloor|V(H)|/2\rfloor}$, where the maximality is over all induced subgraphs $H$ of$G$. Goldberg(1973), Andersen(1977), and Seymour(1979) conjectured that $\chi'=\lceil\chi_f'\rceil$ if $\chi'\ge\Delta+2$. Chen, Gao and Shan showed that if $\chi'\Delta+\sqrt {\Delta/2}$ then $\chi'=\lceil\chi_f'\rceil$. The previousbest known result was for graphs with $\chi' \Delta +\sqrt{\Delta/2}$obtained by Scheide and by Chen, Yu and Zang, independently. It has been shownthat Goldberg's Conjecture is equivalent to the following conjecture ofJakobsen: For any positive integer $m$with $m\ge 3$, every graph $G$ with$\chi'\frac{m}{m-1}\Delta+\frac{m-3}{m-1}$ satisfies$\chi'=\lceil\chi_f'\rceil$. Jakobsen's conjecture has been verified for $m$ upto 15 by various researchers in the last four decades. Chen, Gao and Shan showed that it is truefor $m\le 23$. Moreover, They showed that Goldberg's Conjecture holds forgraphs $G$ with $\Delta\leq 23$ or $|V(G)|\leq 23$. TensorLow-Rank Completion and Decomposition Shuzhong Zhang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Joint work with: Bo Jiang and Shiqian Ma) In thistalk we present some recent developments on tensor completion and decompositionmodels. A new matricization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approximate the tensorCP-rank. Lower and upper bounds of the new rank (to be called the M-rank) inrelation to the CP-rank will be presented. We then present new computationalmodels for tensor completion/decomposition based on low M-rank. Numericalresults will be presented as well. 专家门诊匹配预约的数学模型和算法 唐国春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中国大型医院专家门诊预约是患者选择专家、 “ 先选先得 ” ;专家不能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患者。由于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预约的结果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本文运用双边匹配和均衡匹配的理论,从患者和专家双方角度,提出专家门诊的匹配预约,设计匹配预约的流程和算法。算例和实证分析表明专家门诊匹配预约能有效提高医患双方的满意度。 复杂网络上偏好游走研究的最新进展 章 忠 志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随机游走是许多其它动力学的基本机制,过去的绝大多数研究工作关注的是无权网络上的非偏好随机游走,而针对加权网络上的随机游走与无权网络上偏好随机游走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我们首先提出了加权网络随机游走的一般性框架 , 利用谱图理论,给出了加权网络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平均首达时间;然后,将所提出的理论框架应用于解决两类具体加权网络上的随机游走问题:度不相关加权网络上的单个陷阱的随机游走与无权网络上最大熵游走,其中后者是将无权网络上的最大熵游走转化为加权网络上的一般随机游走;接着给出一种通过调节边权控制无向网络上随机游走行为的方法;最后揭示了非对称边权对加权有向网络上随机游走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分论坛评审专家 分组 姓名 单位 连续优化 白延琴 教授 上海大学 范金燕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韩德仁 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 朱德通 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 组合优化 谈之奕 教授 浙江大学 万国华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张国川 教授 浙江大学 刘朝晖 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 图论 康丽英 教授 上海大学 单而芳 教授 上海大学 郭继明 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 吕长虹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管理应用 董明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寿涌毅 教授 浙江大学 镇璐 教授 上海大学 复杂网络 马英红 教授 山东师范大学 章忠志 教授 复旦大学 张晓东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1345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4年上海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研究生学术论坛参会报告---马舒天
mashutian 2014-11-25 23:48
2014 年上海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研究生学术论坛报告 2014 年 11 月 22 日,上海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研究生学术论坛于在上海大学乐乎楼 2 号楼学海厅开幕,为期两天,我跟着导师章成志老师和教研小组里的学姐学长参加了本次论坛。参加此次开幕式的嘉宾有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教授、国际原子能机构档案馆馆长 Shadrack Katuu 教授、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黄世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张斌教授、吉林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李贺教授等多位专家和学者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培养单位的 160 余博士生和硕士生。 上海大学图情档系党总支书记丁华东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上海大学研究生院领导周明致辞,周老师详细地介绍了上海大学及上海大学研究生院的基本情况,并希望此次论坛能够增进图情档学科的交流和发展,提升研究生们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上海大学图情档系主任金波教授介绍了上海大学图情档系的发展情况并对该次论坛的主题“数字信息资源和智慧城市”进行了阐释,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够弘扬学术、增进友谊、加强交流,推动人才培养。 22 日上午专家报告的第一场是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吴建中老师做的题为“从去中介化到再中介化——关于图情档未来的思考”的报告。 他首先通过列举了身边的很多事例详细介绍了当今时代图书馆、情报工作者以及档案工作者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提出当今社会用于支撑学生交流循环的从图书转变为知识。 然后,他主要向大家展示说明了国外的一些调查报告,比如美国的 Ithaka S+R 调查,调查表明大学中的图书馆功能已经逐渐改变,随着新兴信息管理挑战,大学图书馆需要做出改变。随着开放获取活动的发展,机构库和信息共享空间很大程度地被人们普及,而且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如学习空间、创客空间、联合办公空间等。 接着,吴建中老师详细介绍了对图书馆发展有影响的两个技术预测报告分别是《地平线报告》和《高德纳报告》。这两个报告都提出了图书馆未来的技术发展,由此吴建中老师引出了网域级 IT ( web-scale IT )这一概念,通过 OCLC 的案例为大家描绘了网域级 IT 规模、速度、敏捷性等特点。最后,吴建中老师主要以 DOI (数字对象标示符)为例讲了从系统管理到数据管理的进展。对于大学里的图书馆维持新陈代谢的能量已经变为知识,图书馆需要在本地进行发展改进并同时与国际图书情报领域接轨,才能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第二场报告是由连志英老师主持,国际原子能机构文件部部长 Shadrack Katuu 先生作的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主题为“全球化环境下的档案与文件管理人员——机遇与挑战”。 Shadrack Katuu 先生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文件部部长,他首先划分了文件与档案管理阶段的职责,并以澳大利亚等国家为例介绍了国外的国家档案学科的发展情况。之后, Katuu 先生重点介绍了档案与文件管理国际标准,强调了标准的重要性。最后, Katuu 先生从岗位类型、应聘条件介绍了政府间组织的职业机遇,并列出了大量的实例给同学们作为参考。 午餐后,进行了下午的专家报告。第一个是由广西民族大学的黄世喆副校长汇报的,题目为“拨乱反正——论档案整理与鉴定”,首先辨析了档案的概念,提出是否判断为档案,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标准下,判别是不同的。比如归档前的鉴定以及到期后的鉴定是有区别的,然后他对整理档案的来源原则也进行了阐明。 第二个报告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张斌院长给出的一个题名为“档案知识管理与领导决策”的报告,他首先强调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重要性。人们从对档案信息的管理逐渐转移到对知识的管理,然后进行领导决策。他提出我们可以通过汲取经验和教训(事后回顾)、寻找专家等方法来进行领导决策,最后他还介绍了思想库这个概念以及各个国家的思想库方面的发展。 第三个报告是吉林大学的信息管理系主任李贺教授汇报的,汇报题目为“开放存取期刊学术影响力研究”。李贺教授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学术期刊的危机孕育了开放存取运动,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了新兴的出版模式同时学术交流价值催生了科研成果本质。并给出了研究的思路,最后主要介绍了对开放存取期刊的主要研究结果。 最后一个报告是由华师大商学院信息学系的范并思教授做的题目为“基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阅读推广”的汇报,范教授首先提出了他最早提出的一个图书馆服务宣言,图书馆是需要本着平等服务并且以人为本的原则。然后介绍了图书馆核心价值,比如平等服务、人性化服务等,然后主要对阅读推广的概念、以及有价值的阅读推广意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下午进行了论坛的第一场学术论坛,主题是“大数据与竞争情报”。一共有五个汇报人。第一个报告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王铮博士做的,题目是“数据文档——企业知识库系统的形态改造”。他首先介绍了开放知识环境的形成,然后对企业知识库的改造做了详细分析。第二个报告是由南京理工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吴小兰博士汇报的,题目是“结合用户关系网和标签共现网的微博用户标签推荐研究”。她主要讲了如何结合微博用户之间的关系网络以及用户自己的标签内容来进行对用户标签的推荐。第三个报告是南京大学的信息管理学院的博士徐孝娟。报告提出了开放式访谈问卷模型的设计架构,并以社交网站用户流失访谈问卷的设计为例,为开放式问卷的设计提供了一套规范的研究范式,同时为其他学者的使用提供方法借鉴。第四个报告是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的李宗富做的“大数据时代档案用户信息需求与服务创新探索”的报告,提出了大数据时代下的图书馆趋势。第五个报告的是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徐浩博士,题目是“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知识图谱分析”,他首先介绍了可视化工具 CiteSpaceIII 软件,然后详细讲述了他们研究团队所开发的期刊论文元数据自动抽取系统,并且展示了利用这个系统所做的中医学科交叉领域知识图谱分析结果。 最后作报告的博士生一同进行了答疑环节,并由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信息学系主任段宇峰教授进行了报告的点评。 23号的三场论坛主题分别为“信息化与数字档案馆”,“城市记忆与文化建设”和“信息行为与历史文献”。 此次研究生论坛采用专家报告、主题论坛、互动交流、专家点评等方式,让研究生们开拓学术视野,促进学术交流。
个人分类: 会议|35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我祝贺下:“中国环境规划40年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
热度 1 baocunkuan 2013-11-17 22:12
中国环境保护规划起步于1973年,近40年中国环境保护规划经历了起步、探索、发展、提高、创新5个阶段,“环境保护规划先行”的机制已经形成,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形成了“削减排放总量、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提高环境服务”的国家环境保护规划体系。 2013年11月15日,由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复旦大学、国家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承办的“中国环境规划40年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 。来自环保部环境规划院、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南政法财经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以及浙江、山西、广西、四川及福州等省市环境科学、环境规划院所 近 120名 知名学者 、 专家应邀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院长洪亚雄 研究员、 复旦大学 副校长 金力 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闭幕式由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副院长 兼总工程师 王金南 教授主持。 大会 共收到 27篇论文并安排了18个学术报告, 交流总结了中国过去40年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规划创新、规划发展等学术问题,加强了环境规划基础理论与模型方法的学术交流,为我国环境规划编制和环境政策制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此次 学术 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各位学者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更为未来 中国 如何 进行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规划编制和环境政策 出谋划策,具有深远的实践指导意义。
2519 次阅读|2 个评论
有感于力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热度 2 MinYi 2012-9-25 21:08
有感于力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有感于力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9月22日-23日在北大工学院举行了力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论坛由北京大学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空天技术系主办,参会人员基本上全国各高校的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规模100人左右。此次论坛不用交任何费用,北大工学院还对外地来京参加论坛的学生安排住宿。论坛分为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和力学系统与控制等四个分会场,因我博士专业是工程力学,故在工程力学分会场做了一个15分钟的报告,并听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报告,每场报告预留的3分钟内同学们都讨论的比较热烈。另外,论坛邀请了清华庄茁老师、北航陆启韶老师、北大佘振苏老师、余梦伦院士、中物院陈小伟老师、Rutgers大学林灏老师等6位老师在学术、专业、就业、国防、求学历程、力学发展等诸多个方面做了报告。整个论坛下来,获益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上的收获,还有关于做学术的心态和思想方面的熏陶。 论坛期间,有多位老师都提到了力学学科发展的问题。比如现已70多岁的陆启韶老师在60岁时涉足神经网络的研究,但现已做出了国际一流的成果,因陆老先生也是北航的,故和我有许多共同话题,他在报告期间就提出了他自己一直在强调的有关力学发展的观点,论坛休息期间同样跟我谈了一些关于北航力学发展的问题,还在学术研究方面给我指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观点。陆老先生主张把力学的研究范围和定义拓广,不一定要有“力”,只要有相互作用关系就行,主张从复杂性及系统观点来研究力学。在复杂性及系统观点上,佘振苏老师也有类似观点,他就是以这样的观点十年如一日的在研究湍流。此外,中物院陈小伟老师提到,力学作为一门与各行各业都紧密相关的学科,很难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仅就欧美现状来看,高校里面的力学专业多属于机械工程或航空(航天)工程。但是,力学作为一门经典学科,虽然不能像信息技术、计算机那些潮流学科一样,但也必须与时俱进,否则不免被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大浪给遗落,前段时间我在一篇介绍2012ICTAM的新闻稿后面的留言上就看到有“力学这种专业就不应该存在,就该合并到其他专业中去,全国设置力学专业的那些高校都是靠学校的名气招生的,力学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搞其他行业的人懂点力学就行了,不需要力学专业的学习(具体记不清了,大概是这样一些话)”之类的话。当时看到这些话,不以为然,这次论坛,果真发现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力学若不与时俱进,这个专业难免不遭淘汰,所以力学工作者有必要从力学长远发展来着想,居安思危。力学作为科学与工程之间架得最为完善的桥梁,若高校只是沉迷于在工程项目中挣钱或获取经费,落下了基础科学研究或对基础科学研究丝毫不敢兴趣,想必这样的发展定不能长久吧。 当然,论坛期间还汲取了一些其他养料。比如佘振苏老师那种对待学术问题的豁达与自信,虽然研究成果被人质疑,但仍坚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观点,并自信的说自己的研究成果可问鼎诺贝尔奖,这就是一种自信。不断反思,反思是金。一切都是磨练,与大牛“为伴”。我虽然没有这么高的境界,但自信、反思、磨练、多问、多学、多想那是必不可少的。 论坛期间还认识了一些其他高校的同学,交流了许多,了解了力学各个领域内的一些研究方向和具体问题,丰富了视野,学到了不少东西。最重要的是,对比自己现在的研究内容,在听论坛报告时,激起了一个新的idea。总而言之,这次论坛使我获益良多,对我博士阶段的学习、交流和科研提供了新的动力、方法和思路。 论坛部分人员合影
606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信息、智能与逻辑高级学术论坛》...中何华灿的部分文章选
热度 1 wenqinghui 2012-8-2 21:10
【 文清慧 2012.8.2. 注:这是何华灿教授向园地提供的资料,全文转载如下。 】 《信息、智能与逻辑高级学术论坛》 研究通讯 第四期(统一无穷理论专辑)中何华灿的部分文章选 注 :《信息、智能与逻辑高级学术论坛》不是个公开的网站,而是由西北工大基础研究基金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基础专委会于 2007 年 4 月开始创办的系列小型学术会议,具体由何华灿主持召开。一般每年开一次,专门探讨信息时代需要的核心基础理论问题,每次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和年轻学人 20-30 开会集中讨论,平时则通过 e-mail 讨论酝酿讨论话题,不定期地在内部编辑发行《研究通讯》交流讨论心得,大家认为讨论话题酝酿成熟后再正式编辑成书出版,向外公开论坛的讨论成果,但这不影响个人单独公开发表自己在论坛上的发言内容。论坛已经在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3 卷《信息、智能与逻辑》 5 册,由何华灿等人主编,大都是关于数理辩证逻辑的研究成果。最近 2 年主要讨论《统一无穷理论》话题,如果参与者认为某些讨论话题已经成熟,可能会公开出版新的论文集。目前网友们已经熟悉的张景中、沈卫国、吕陈君、殷业都是论坛中的主角之一,他们已单独发表了自己在论坛上的部分发言,这符合论坛惯例。其他论坛成员也可能会公开发表自己在论坛上的发言,但是作为集体讨论的论文专辑,则需要共同认为酝酿成熟后才能正式出版,目前论文集的初稿正在编辑和讨论修改之中,不益公开发表。且根据参与者自己的选择,他可匿名或实名地出现在论文集中。 现在我只能应网友的要求,公布部分何华灿自己的发言。 论文集的前言 从上个世纪开始,由于电报、电话和电子计算机等信息传输和处理工具的陆续出现,把人类带到了信息时代。为信息时代打开历史大门的金鈅匙是图灵机原理、递归函数论和电子学。近 60 多年来,信息处理的主要对象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从最初的确定信息处理、进入到现在的智能信息处理。开始 50 多年的主要任务是处理机械系统中的确定信息,使用的是传统的处理工具和方法,其理论基础是经典逻辑和 “ 老三论 ” ,属于初级信息化阶段;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复杂系统中的不确定信息需要处理,使用的处理工具和方法都必须是智能化的,其理论基础是非经典逻辑和 “ 新三论 ” ,属于中级信息化阶段。从能源工具出现之后 500 多年的近代史可以看出,工具的革命必然推动数学、科学理论和产品技术的革命。现在,人类将再次进入工具、产业、科学技术、科学理论和数学等各方面 “ 一条龙式 ” 的原始创新高峰期,可统称为信息革命。 我们应该在信息革命中做些什么?由图灵机原理可知,影响信息处理的两个最基本的科学概念是 “ 逻辑 ” 和 “ 无穷 ” ,处在智能化信息处理阶段的我们,必须针对处理复杂系统中不确定信息的需要,重新认识和界定 “ 逻辑 ” 和 “ 无穷 ” 这两个最基本的科学概念,为信息革命做点实事。为此,编者根据自己的毕生感悟提出了 “ 两个基本信念 ” 并提倡进行 “ 两场理论革命 ” : ① 智能信息处理需要柔性逻辑学,建立柔性逻辑学需要进行第二次数理逻辑革命,实现辩证逻辑的数学化; ② 无穷大和无穷小都是唯一存在的实数,建立统一无穷理论需要进行一场新的数学基础理论革命。根据这 “ 两个基本信念和两场理论革命 ” ,何华灿等人已写成两本专著《泛逻辑学原理》和《统一无穷理论》在科学出版社出版。 本论文集是过去一年半中在《论坛》内部讨论《统一无穷理论》的发言专辑,它包括作者自己对书的介绍、朋友们的肯定性评价、论坛上的各种质疑和讨论、佐证支持的文章等 4 大部分。从某种意义上看论文集是研究和应用数理辩证逻辑的珍贵材料,与前三期《研究通讯》一脉相承,特提供给有兴趣的朋友们研究参考。其中记录的都是在讨论中迸发出来的 “ 思想火花 ” ,这些 “ 思想火花 ” 来源于下列不同视角和观点的激烈碰撞:统一无穷理论的直接探索者及其同盟军、学校基础理论创新研究的倡导者和管理者、资深数学家和层次无穷理论的坚定维护者、其他科学工作者。他们中间有老、中、青三代人,有从事数学、逻辑、哲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学科的专家,有院士、教授、研究员、编辑、工程师和学生。所以,这些 “ 思想火花 ” 是在基础理论创新过程中形成的鲜活的科学思维结晶,具有典型性、草创性和启迪性。相比之下,那些已经发展完善了的基础理论体系,虽然在自己的领域里发育十分成熟,方方面面都能自圆其说,却失去了探索新领域的思想活力,显得闭关自守、循规蹈矩,老态龙钟。科学理论发展的不变规律是:所有已经成熟的理论体系必然排斥一切新思想的 “ 入侵 ” ,只能在老框框的范围内按照既定规矩 “ 增高加厚 ” 。编者认为,这些 “ 思想火花 ” 在探索新领域的过程中异常珍贵,千万不要把它们当成 “ 科学垃圾 ” 给扔掉了。历史上一个科学理论发展的重要转折常常开始于某个人头脑中一次偶然迸发的 “ 思想火花 ” ,后来所有人的全部努力不过是在给业已燃烧起来的火焰中 “ 添材送风 ” 而已, “ 思想火种 ” 是异常珍贵的精神财富,它不愧是各个科学理论体系中的 “ 人文始祖 ” ,是这些 “ 思想火种 ” 开创了一个学科! 通过阅读本专辑的各种材料,读者可以亲身感受到辩证逻辑对数学理论形成的奠基性作用,以及形式逻辑对数学理论大厦构建地基的封固性作用:从表面上看数学理论是一个形式演绎系统,与辩证逻辑 “ 毫无关系 ” ,甚至 “ 水火不容 ” 。而事实上,要构建一个数学理论 “ 大厦 ” ,必须事先通过辩证逻辑(建筑师 1 )在数学家头脑里形成一个完整的基本信念 X 作为 “ 地基 ” ,它以基本定义、基本规定和基本公理的形式(称为 “ 领域公理组 ” 假设)出现在数学理论体系中,作为所有推理的总前提条件。在数学理论体系建立之前,基本信念 X ( “ 领域公理组 ” 假设)是完全自由的,只要它内部不自相矛盾,什么内容都可以,它能够任意变化。一旦基本信念 X ( “ 领域公理组 ” 假设)被确定下来之后,数学家就可以在它的基础上组合派生出各种次生的定义、规定和公理,然后利用形式逻辑(建筑师 2 )提供的原理和方法推出各种引理,证明各种定理和性质,形成一个完备而无矛盾的形式系统大厦 X-S 。建成后的 X-S 反过来会凭借自己完备而无矛盾的整体属性,把 “ 地基 ”X 牢牢地封闭在 “ 大厦 ” 之内不允许再有任何修改,一切有悖于 “ 地基 ”X 的其它信念都不允许在 “ 大厦 ”X-S 中存在。所以, X-S 大厦是建立在 X 上的完全封闭的自洽系统,它本身不能向 X 外扩张,只能在 X 上按照既定的规矩 “ 增高加厚 ” 。如果要想突破 X 的局限性,包含更多的客观规律,他必须把原来的基本信念 X 扩大,这个过程只能在 X-S 大厦之外通过 “ 建筑师 1” 来完成。因为只有辩证逻辑才永远保持着开放的姿态,可以接纳各种新思想的出现,重新归纳出不同于 X 的基本信念 Y 。在新的地基 Y 上, “ 建筑师 2” 仍然可以通过形式逻辑来建立 Y-S 大厦。一般会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出现: ① 一是 X Y ,这时可以把 X-S 大厦作为子建筑包容在 Y-S 大厦中。 ② 二是 X 和 Y 不相交,这时 X-S 大厦和 Y-S 大厦彼此独立,它们将作为一个更大的建筑群的两个独立组成部分存在其中。不管是哪种情况,新的 Y-S 大厦将拥有自己的概念、规定、原理和方法,并可通过特殊的退化或者转换机制与 X-S 大厦中的概念、规定、原理和方法相对应。但是,试图用 X-S 大厦中的概念、规定、原理和方法去否定 Y-S 大厦中的各种原始根据和推理结论,那将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们的立论基础已经完全不同。不清楚这一点,把已经存在的数学理论当成 “ 绝对真理 ” ,那就会阻碍数学的 “ 创新性发展 ” ,结果是数学只能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按照既定规矩 “ 增高加厚 ” 。历史早已用事实否定了这种 “ 循规蹈矩 ” 的数学发展观。 数学发展史告诉我们,几千年来数学的发展过程一直是有两种模式在交替地进行: 正常模式 -- 在原有的 “ 天地 ” 内按照既定规矩 “ 增高加厚 ” ; 反常模式 -- 在新的 “ 天地 ” 内进行 “ 创新性发展 ” ,形成新的规矩,建立新的数学大厦。在数千年内整个数学的发展经历了从有穷数学到常量数学、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两次大的反常发展期,在数百年内变量数学的发展又经历了两次小的反常发展期:从经典微积分到标准分析,从标准分析到非标准分析。在除此之外的其它时间内,数学都处在正常发展期。不同正常发展期数学家们的集体 “ 基本信念 ” 是不同的。 建立有穷数学 F-S 的基本信念 F 主要是: ① 从 1 开始通过 +1 操作形成的自然数都是有穷整数; ② 从 1 开始通过分割操作形成的小数都是有穷小数。 建立常量数学 PI-S 的基本信念 PI 主要是: ① 有穷自然数可无限地延伸,没有最大元存在; ② 有穷小数可无限地延伸,没有最小元存在。 建立变量数学 AI-S 的过程比较曲折,其 “ 基本信念 ” 的归纳在编者提出统一实无穷观之前经历过两次变迁。 第一次是变量实无穷观 1AI ,其要点是: ① 实无穷大变量是比任何有穷自然数都大的变量,它要多大就能有多大,其极限是 ; ② 实无穷小变量是比任何有穷小数都小的变量,它要多小就能有多小,其极限是 0 。对应的数学理论 1AI-S 是经典微积分。 第二次是穷竭(极限)实无穷观 2AI ,其要点是: ① 有穷自然数的无限延伸形成了一个实无穷集合,其 “ 势 ” 是最小的实无穷大 w ; ② 为了包容无理数,单位区间实数应该是 1 通过实无穷大 w 次分割操作(二进制中是对分)形成的小数,它共有 2 w 个不同的编码,是另外一个实无穷集合。 ③ 实无穷小是 0 。对应的数学理论 2AI-S 是标准分析,层次实无穷理论是其理论基础。后来出现的非标准分析是对标准分析认识局限性的一种补充。 现在编者提出了统一无穷观 UAI ,其要点是: ① 根据无穷概念的双相性,潜无穷过程和实无穷过程应该同时并存,各司其职,不能相互排斥、相互代替或相互转换。 ② 根据完整的自然数谱和完整的单位区间实数谱,层次无穷理论的错误是把潜无穷大 w 当成了实无穷大 。实际上,通过 +1 操作形成的自然数集和通过对分操作形成的单位区间实数集都是 位编码,共有 2 个,差别仅仅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 ③ 根据无穷位编码仍是无穷个的 ICI 原理, 2 = 是实无穷大的基本性质,实无穷大的分层没有理论根据。 ④ 实无穷小 d =1/ 唯一存在。 UAI 是建立在完整数谱基础上的科学实无穷观,它能够包容 1AI 和 2AI 两种实无穷观中的合理部分,克服它们的局限性,更加科学合理。其对应的变量数学理论 UAI-S 能够把标准分析和非标准分析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理论中。 编者认为,变量数学系统 2AI-S 的内部虽然完备而无矛盾,一切可以自圆其说。但是,它的基本信念 2AI 具有明显的认识局限限,只有突破这些认识局限性(而不是逻辑演绎方面的错误),在 UAI 基础上才能建立完善的变量数学大厦 UAI-S 。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厘清实无穷的基本概念,发现层次无穷理论的 2AI 从那一个基本概念开始走偏了(认识错了),把它彻底纠正过来,为变量数学理论体系的最后建立清理出完整可靠的地基 UAI ,然后才有可能进入构建形式系统 UAI-S 的技术细节讨论。如果硬是要用 2AI-S 中的已有概念、规定、原理和方法来评价 UAI 中的各种基本主张,那是不恰当的,两者的基本信念已经有很多的不同。犹如我们不能根据欧氏几何学中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 180 度的结论,去排斥非欧几何学中三角形三内角之和大于或者小于 180 度的结论那样。有了牢固的地基,上层建筑中的技术细节才是有意义的。 我们论坛上一切争论和分歧,从本质上讲就是如何看待辩证逻辑(建筑师 1 )和形式逻辑(建筑师 2 )的关系问题,或者说就是如何看待地基(由基本信念决定的领域公理组)和大厦(公理化的形式演绎系统)的关系问题。编者相信,当数学家们验收通过了地基 UAI 后,建立公理化形式演绎系统大厦 UAI-S 的任务对他们来说是 “ 轻车熟路 ” 的事情,有许多标准件、模板和成功经验可以使用,没有原则性困难。现在的主要思想障碍是:要改变数学家头脑中业已存在的那些基本信念和数学常识异常艰难,它们已经和各种概念、规定和定理密切交织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有一次大规模的 “ 洗脑运动 ” 。 编者原有的学校重点基础研究基金项目(研究信息世界的逻辑规律)已于 2009 年底结题,没有了再申请资助的机会,继续研究下去已失去了科研经费的支撑,这犹如春暖花开后突然大旱无雨。编者的探索刚刚起步, “ 幼果 ” 虽已挂满枝头,但并不是业已成熟了的 “ 果实 ” ,获得应用验证和数学界的公认更是遥远的事情,必须有最基本的水分和营养保证,让它们一一 “ 成果 ” 。这就是说,编者的研究工作必须在新的条件下想办法继续进行到下去,不能半途而废,停止就等于前功尽弃,胎死腹中,那样我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因为我相信腹中的胎儿有可能是未来的 “ 王子 ” ,他将来有可能造福一方。于是编者选择了把自己原来主持的《信息、智能与逻辑研究所》变成网上的 “ 虚拟机构 ” ,视本《论坛》的参与者为研究所的 “ 特邀兼职研究员 ” ,他们可以来去自由。这是一个虚拟的科研共同体,它不需要场地,设备,经费和专职人员, “ 所长 ” 就是一个自封的召集人, “ 研究员 ” 没有功名利禄的诱惑和在职考核指标的约束,不要求发表论文的数量和级别,大家自愿集合在一起共同探讨信息时代的基本科学问题和核心基础理论(有成员戏称我们在一起 “ 好玩 ” )。在共同研究中所形成的各种见解既是本《研究所》共有的财富,也是参与者自己和他所在单位的理论成果。编者认为,只要能够真正做一点实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出一份力,不管是什么形式,都是值得欢迎和肯定的。如果有人硬要嘲笑编者这是 “ 自甘沦落为民科,在搞山寨版数学研究 ” ,那是他的权利和自由,编者并不感到脸红。因为人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己探索真理的目标和报效社会的方式,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不必千遍一律。编者以为,按照中国目前流行的 “ 民科标准 ” ,爱因斯坦应该是历史上最典型的 “ 民科和山寨版物理学家 ” ,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相对论的科学价值和爱因斯坦的历史贡献,我现在这样做丢什么人! 编者现年 75 岁,估计还有 5 年头脑清醒的时间,自会倍加珍惜。 “ 老牛自知夕阳晚,无需扬鞭自奋蹄 ” ! 何华灿 2012-07-15 《数域论》研究什么? 何华灿 现代观点认为,数学是研究数、形和量化模式的科学。而要研究好形和模式,必要条件是先要把它们量化,所以数学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研究数的学问。既然是研究数的学问,那就需要回答数是什么,各种数域有多大,其基本性质是什么?能够系统全面回答这些问题的是数的理想计数器模型,它是数学真理的试金石。因为,所有的数都是通过计数器数出来的(包括实数),数的理想计数器模型是各种数的生成器,只有通过数的理想计数器模型才能确定各种数域的大小及其基本性质,所有违背数的理想计数器工作原理的 “ 推理结论 ” 或者 “ 数学常识 ” 都是错误的。 近几百年来由于对理想完整的实无穷数域认识不够全面,出现了基本概念偏差,致使层次实无穷理论偏离客观现实已经很远而不能自知,积重难返,错误的实无穷概念已经让近现代数学家们伤透了脑筋。所以作者决心回到数的理想计数器模型上重新考察无穷概念,希望能够获得正本清源,返璞归真的效果。作者相信,计数器是数和数学形成的起点,是数之 “ 人文始祖 ” ,从他那里可以看清楚无穷概念是如何诞生的,它的真实面貌是什么。可是当作者根据这次考察结果指出层次无穷理论有认识偏差,建议用统一无穷理论来代替时它时,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普遍表示无法理解,拒绝接受。这个严酷的现实让作者深刻地体会到,现在人们的数域概念太模糊、太混乱了,说什么的都有,说什么似乎都有理。非常需要在数论和集合论之间,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基础理论 -- 数域论,专门论述各种数域的大小及其基本性质(特别是理想完整的实无穷数域),用以统一大家对数集和无穷概念的认识,指导各种数学理论的构造,这是现代数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1 统一无穷的新主张和科学意义 2011 年 12 月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何华灿,何智涛著的《统一无穷理论》,该书根据数的理想模型明确反对目前对实无穷大无限分层的错误做法,提出了统一实无穷的新主张。 1.1 统一无穷观新主张的内容 潜无穷过程和实无穷过程有本质的区别,它们应该同时并存,各司其职,不能相互代替或者转换。 只有一个实无穷大 和一个实无穷小 d , d =1/ 。 潜无穷大符号 w 和潜无穷小符号 D 也只需要一个,两个符号的关系是 D =1/ w 。 1.2 统一无穷观的科学意义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基本科学问题和核心基础理论。根据图灵机原理,逻辑和无穷是信息科学中的两个最基本概念,信息时代的智能信息处理需要两个理论支撑: ① 不确定信息处理需要柔性逻辑来规范,仅仅依靠二值逻辑是不够的。为此作者创立了泛逻辑学原理和连续值逻辑代数。 ② 实无穷大只有一个,不需要分层,信息科学的涵盖范围不是潜无穷的,而是实无穷。为此作者创立了统一无穷理论。 统一无穷理论可实现 “ 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 的科学无穷观,把潜无穷和实无穷严格区分开来,大大简化无穷理论和变量数学的论证过程,有利于复杂(演化)数学的建立,有益于信息科学的更快发展。 2 对《统一无穷理论》的评价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统一无穷理论》出版前后的近两年中(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已将书稿陆续寄 20 多位学界朋友提意见),引起读者广泛地热议,有数学、逻辑、哲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讨论,形成决然相反的两类评价。 2.1 正面评价 《统一无穷理论》是 “ 对集合论的重大突破, ······ 是纯化和精简, ······ 将成为一本经典著作 ” 。 “ 它既继承了康托尔的实无穷理论,又超越了他的理论。 ” “ 它标志着对无穷的认识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具有里程碑意义。 ” “ 这是一部真正求真的不可多得的心力之作,值得学界予以高度重视与深入研究。它可能为说了多年而未真正成气候的非康托尔型集合论,奠定最坚实的思想基础! ” “ 统一无穷理论的确立对数学是一大幸事,因为大小实无穷值都可以计算了!这对逻辑学也是一大幸事,因为连续统假设是一个曾经伤透了逻辑学家们和数学家们的脑筋而不得解的伪问题! ” “ 实无穷概念统一后定将给数学、逻辑和信息科学带来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 。 该书 “ 以智能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数理辩证逻辑为方法,研究信息、智能与逻辑的数学基础问题 —— 无穷集合问题,提出了统一实无穷观。它将开创信息、智能与逻辑研究的新局面。 ” 作者的 “ 探索性研究是我国科学家在现代科学这一前沿领域独树一帜的研究,它必将为科学技术现代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 “ 此书思想很新奇,说理令人信服并耐人寻味。 ······ 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术专著。 ” 读《统一无穷理论》 “ 真是经历了一次令人激动的创造之旅,一路风光绮丽,令人目不暇接!确实惊心动魄,受益无限啊。 ” 2.2 负面评价 《统一无穷理论》 “ 违反 ZFC 系统的概念、规定和公理,无视实无穷研究的许多现代成果,采用了容易出错的研究方法(数的理想计数器模型),其主要结论(实数可数,实无穷大唯一)都是错的。 ” 书中 通过 “ 完整的自然数集合 ” 来证明 “ 实数可数,实无穷大唯一 ” ,实际上是把 “ 实数集合 ” 直接改名为 “ 自然数集合 ” ,它们当然能够等势,但这样做没有什么数学价值。 作者的 “ 所谓超穷自然数只会存在于他自己的心中、书中。人家仍然会使用那些有穷自然数。 ” 书 中 “ 除了错误的 ( 例如数学归纳法用错了 ) 就是已有的,实质上没有发现新的正确的内容。有的只是改换一下名称就当成新的发现,这没有什么意义。 ” 书中 “ 把 2 = 作为实无穷大的基本性质,叫 ICI 原理,实际是用公理来规定实数可数。在现行系统中 2 是康托尔用对角线法证明出来的定理,作者直接将其反定理当公理使用的做法值得质疑。 ” “ 实无穷一旦进入数学,它就会逻辑地产生更大的无穷,以至分层,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无穷的分层不但不可怕,而且给我们提供了更丰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硬性统一它们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无穷的分层给我们带来的是更多的数学思维快乐。 ” “ 无穷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是人类智慧的创造。但是一旦创造出来,它的性质就由创造它的定义和逻辑所确定。无穷世界的丰富多彩是逻辑推理的结果。康托尔自己当初可能也想只要一个无穷,但他最后不得不接受层次无穷存在的现实。逻辑的现实! ” “ 作者的书,以及有关的正面评论,尽管其中的错误观点很多,却让数学家得到这样的信息:研究逻辑和数学哲学的学者们是多么地不了解近代数学! ” “ 作者对建立在 ZFC 基础上的现代数学缺乏基本的了解,我知道不少企图在数学基础领域做创新工作的学者,对目前的数学基础的看法常常有常识性的误解。我还是那个建议,先花几个月的时间把常识性的东西踏踏实实地了解一下,这样会少走许多弯路。 ” “ 作者一方面认为在 ZFC 系统内康托尔的对角线法证明在逻辑上没有错误,一方面又在自己的书中称康托尔的实数不可数定理为伪定理,这是在脚踩两只船,两头都想占,结果是自相矛盾。 ” 统一实无穷实质 是 “ 退回到潜无穷观去搞直觉主义的构造数学,这是历史的倒退行为。 ” 2.3 核心疑问 《统一无穷理论》主要是跨学科为数学界写的建议书,可是目前数学界的朋友还无法理解和接受。他们之所以无法理解和接受,主要是在思想上存在三个方面的疑问: 【 核心疑问 1-1 现代数学的实无穷成果不容忽视 】 康托尔提出集合论已有 130 多年,早已成为现代数学的理论基础,层次实无穷理论是集合论的核心内容。最初的朴素集合论虽然出现过逻辑漏洞,但已在公理集合论的基础上得到了完善,是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数学理论。近百年来,现代数学在公理集合论基础上得到了长足进步,取得丰硕的成果,能够解决数学中的许多困难问题。他们无法理解作者为什么要无视这些成就,推翻层次实无穷理论? 【 核心疑问 1-2 现代数学会出现大破坏的局面 】 统一实无穷理论与层次实无穷理论的基本主张完全相反,代替后会在现代数学中出现 “ 推倒重来 ” 的大破坏局面,近现代数学的许多研究成果将面临崩溃的危险,这不符合数学发展需要 “ 前后兼容、不断累进 ” 的一般原则。数学家有理由怀疑这样 “ 变更 ” 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甚至怀疑作者是包藏祸心,图谋不轨。 【 核心疑问 1-3 另搞一套会无法自圆其说 】 数学家无法相信现代数学已偏离客观规律很远,到了需要退回起点、重新思考、正本清源、返璞归真的时候。他们坚信作者背离公理集合论(如 ZFC 系统 )另搞一套是行不通的,不可能自圆其说。 从具体的技术细节上看,主要的问题有: 【 技术问题 1-1 穷竭(极限)实无穷观的合理性 】 通过对潜无穷过程取极限为什么就不能获得实无穷的结果,作者说是这个实无穷概念让数学家们伤透了脑筋,让人无法理解。 【 技术问题 1-2 潜无穷开集和实无穷闭集的差别 】 自然数本来就是有穷位的编码,为什么要扩大到无穷位的编码,这违反几千年来的数学常识。讨论自然数集合和完整的自然数集合之间的差别、单位区间实数集合和完整的单位区间实数集合之间的差别没有数学意义,好像没有这个必要。 【 技术问题 1-3 连续性概念和实数概念 】 连续统概念是变量数学中必然存在的,它不可能够避免。实数理论只能在连续统基础上建立,大家相信在这样的连续统中运动过程能够完成。 3 主要任务 3.1 研究内容 《数域论》将围绕上述三个核心疑问和三个技术问题展开讨论,利用数的理想计数器模型来说明层次无穷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统一无穷理论的立论依据。 主要研究的数域包括:工程实用的有穷数域,现实可能的潜无穷数域和理想完整的实无穷数域。最后要讨论什么是正确的连续概念,运动是如何连续进行的。 3.2 从物理模型到数学模型 现实中的计数器是物理的机器(模型),它能够计数,生成各种数的编码,但是由于时间、空间和能耗的限制,它只能生成有穷位的编码,只能用于研究工程实用的有穷数域。 如果忽略计数器中 时间、空间和能耗方面的限制,位数就可以从有穷位扩大到潜无穷位甚至实无穷位,由物理模型演变为数学模型,用于研究现实可能的潜无穷数域和理想完整的实无穷数域。 佐证:图灵机模型就是在计算机的物理模型基础上, 忽略计数的 时间、空间和能耗方面的限制,成了计算机的数学模型。这一点学术界早已公认,没有争议。 3.3 逻辑公理和领域公理都应正确 任何科学真理都必须从客观实践中抽象出来,且能回到实践中去经受检验,数学理论也不例外。所以,数学理论仅能在内部 “ 自圆其说 ” 是不够的,逻辑上的 “ 自恰性 ” 只是保证数学理论具有真理性的必要条件,它代表数学理论相对于自己的 “ 领域公理组 ” 假设在逻辑上是完备且无矛盾的,但这并不能代表 “ 领域公理组 ” 假设本身符合客观实际。要确保数学理论的真理性,还需要有一个充分条件: “ 领域公理组 ” 中所有的 “ 真命题 ” 都在客观世界中为真,且所有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性质都是 “ 领域公理组 ” 中的 “ 真命题 ” 。只有同时具有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才能既保证其 “ 领域公理组 ” 假设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又保证数学理论相对于它的 “ 领域公理组 ” 假设在逻辑上是充分且没有矛盾的。除了个别供数学内部研究欣赏的理论系统外,所有希望在现实世界中应用的数学(包括在构造数学体系自身的应用),都需要同时满足逻辑标准和现实标准。 3.4 立论背景 《数域论》不打算在现行公理集合论( ZFC 系统)基础上建立,因为它已经被极限实无穷观严重地污染。作者要根据自己建立的数的理想计数器模型,讨论各种数域的大小及其基本性质。离开现行公理集合论系统,退回到理想计数器模型上去思考问题,正本清源,返璞归真,是数学发展现状的需要,现代数学中的许多错误概念和公理,只能回到问题提出的起点才能看清楚。当然,公理化是有效组织形式演绎系统的好方法,在正确知道了现实可能的潜无穷数域和理想完整的实无穷数域的大小及其基本性质后,仍然可以重新建立正确的公理集合论系统,作为现代数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我不想成为数学家,更无意对现代数学发动 “ 恐怖袭击 ” ,制造新的 “ 理论危机 ” 。我仅仅是为了自己专业领域的发展需要,不得不想一些本该数学家想的问题,提点建议。多有冒犯,敬请原谅! 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2012-08-02 返回 文清慧:《统 … 论》评论园地首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55313-593018.html
个人分类: 评论园地|1343 次阅读|5 个评论
学术小孩的会议
热度 1 dawnshower 2011-11-19 22:26
“研究生学术论坛”这种事物很有趣,把学术大人支开,让学术小孩有自己的舞台。很像小时候妈妈说:“你们小伢就和小伢一起玩。”今天去参加了第2届北京科史哲研究生学生论坛,感受颇多。但是现在已经不想动脑,于是就微博体记一下。 老师篇: 1、吴彤老师在最后总结的时候说,老师们看学生,一般都分为四类,一类是聪明人又肯下笨功夫的;一类是笨人又肯下笨功夫的;一类是聪明人不肯下笨功夫的;最后一类是笨人又不肯下笨功夫的。(这话让人不寒而栗,因为我发现自己如果不再用功一点肯定会被阅人无数的老师们果断划入第四类。) 2、自从结识科学史,刘兵和江晓原两位老师的名字一直是“出镜率”最高的。不过今天才第一次见到刘兵老师真人。他今天点评的是一篇关于地方志里的造纸。作者自己说,这仅仅是某一门课程的作业,并没有报多大希望,但既然被选上了,那么还是宣读一下吧。……刘老师的点评非常得体,他在细节与整体上都提了些问题(比如提出清朝地方志中不大可能出现“当时多做迷信用纸”这样的原话,这一点评大大活跃了现场气氛),同时也考虑了作者的感受,并没有把话说得很重,“我觉得这种点评很尴尬,如果以会议论文的标准来衡量,确实有很多可以改的地方;但是如果以某一门课程的作业的标准来衡量,这篇也算是合格了。” 3、现在发现文科老师和理工科老师的一大区别是:理工科老师唱歌一般要看着歌词,而文科老师张嘴就来。晚上,一开始是吴彤老师唱了一首蒙古歌曲;随后吴国盛老师唱了《鸿雁》,曲终时一女生献花拥抱,被主持人起哄,于是女生与国盛老师合唱《夫妻双双把家还》;之后又是刘兵老师的一段戏曲。那么长的歌词,调子也是婉转变换的,他们都能毫不含糊地清唱。 其他篇: 1、哲学的内容挺多,大部分我听不懂。我喜欢“肉感的哲学”,就是说和现实生活相关的。比如有一篇《从大地伦理学看素食主义生态伦理依据的不足》,这一篇就是把实实在在的生活与史哲结合在一起,挺有趣。但是仅仅是角度比较有趣而已,观点还不能引起很强的共鸣。作者说“素食主义只考虑了动物个体,而忽视了动物之外的生物和生态系统整体,只是一种单纯的平等主义……”这点我不太认同,因为我看到的许多素食者吃素的动机并非“只考虑了动物个体”,而是有很复杂的心理动机。比如有些老妇人吃素是为了消灾(肉体上得到了太多享受,是会折福的,所以偶尔会故意寻找苦难);有些人吃素,是对于食品安全不放心的缘故;有些人吃素是性格使然(我曾经在某杂志社写过一篇《素食者的艺术革命激情》——但那个杂志社的规矩是,写文不能署真名——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KBT200911006.htm ),往往是性格偏执、极端的人容易吃素。)总之,我的意思是,不能因为号召大家吃素的主流理由是“对动物的怜悯、追求单纯的平等主义”,就认为选择吃素的人就真的是那些“对动物怜悯”的人。而如果这个前提站不住脚,那么后面的论证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不过,也许哲学原本是要与形而下的实际问题保持距离的。它的兴奋点就在于让论证的过程精致新奇。 2、科史哲论坛。主办者是一群学生,我看了会议手册最后一篇文章“关于网上论坛的进一步说明”,感觉他们对科史哲论坛抱很大希望。不知道人气如何,我觉得“普兰塔”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目前的专业学术论坛,我觉得普兰塔是一流的:分类详细,凡是生态学领域你所能想到或者想不到的内容,无论多么偏门冷门,几乎都有收录;有强势牛人介入,基本上我浏览过的几个版块都有很厉害的人撑着,他们自然会吸引来一些人。现在网上论坛超多,但是能够做到这两点的,非常少。
550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年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大召开
热度 3 wangfangnk 2011-10-25 07:56
2011年10月22日,金秋时节的北京,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大召开。来自全国8个情报学博士点的80多篇学术论文荟萃一堂,展示了中国情报学的多个研究领域。论文在选题、研究方法、国际接轨、关注中国情报事业与信息管理实践、PPT与报告展示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表明近10年来我国情报学博士生教育所取得的成绩。 此次论坛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赖茂生教授发起,他在会议闭幕式上对博士生们提出了殷切期望,指明在后危机时代与信息社会双重背景下我国情报学研究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工信部杨学山副部长做了大会主旨报告,就我国在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方面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对年轻学子们提出了深切期望。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武夷山教授致词时引用毛泽东主席的话勉励博士生,“年轻人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终将是你们的”。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王惠临教授、武汉大学邱均平教授、南开大学王知津教授和北京大学赖茂生教授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王知津教授提出了高层事物与低层事物一体化的情报学思想。霍忠文先生与包昌火先生皓首童心,全程参与大会,令人十分感动。还有许多著名的图书情报学者参加会议,如临盛宴,无法一一道来。当然,此次会议主角是博士生们,他们的朝气蓬勃、强烈的求知欲、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所取得的学术成果,令人十分欣慰。在会上还见到了科学网博主赵星,我对他所取得的成绩早有了解,他年轻的程度真是令我大吃一惊。 明年的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将在武汉大学召开。
个人分类: 图书情报|3720 次阅读|8 个评论
网海泛舟:博文短评一则
pww1380 2011-8-7 13:53
杨文祥 学术论坛是个性化深入探讨的科学论坛,而非群众运动的喧嚣之所,更不是市井泼皮打群架的地方。 《正体字,我们的文化乡愁》一文是一篇集文字学、文化学、历史学、政治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为一体的极为严肃的综合性学术研究和学术思想探讨。鉴于其专业深度和跨学科的广度之大,无论你对该文的观点与结论有多么无法容忍更无法接受,除非你对上述诸领域研究术有专攻并有所心得,否则既不要妄加评论,更不宜轻率断言结论。此类纷纷扬扬的非学术性激愤文字,既无益于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入,又徒贻笑大方。 参考文献: 1 .老愚.正体字,我们的文化乡愁.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2748635.html
个人分类: 各抒己见(Airing Our views)|23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搞科研最应知道的学术论坛网址
ciwei020621 2010-9-10 16:42
http://readfree.net/bbs/ 网上读书园地论坛 http://www.soudoc.com/bbs/ http://www.ifstar.net/bbs/ http://www.jxagriec.gov.cn/jxfood/bbs http://www.lwheart.com/bbs http://www.eimhe.com/bbs/ http://www.mushui.net/bbs/ http://www.emuch.net/bbs/ http://www.dxy.cn/bbs http://jueqi.net/index.php http://e2002.com/forum/index.php http://bbs.matwav.com/ http://www.labhome.net/bbs http://www.3322bbs.com http://www.agpr.net/ http://www.lwheart.com/ad/jistarpl.html http://www.microsoft.com/china/technet/member/events-1.mspx 微软TechNet IT专家实战论坛 http://www.ieee.org.cn/ http://wotan.liu.edu/docis/jcp.html 一个浏览论文目录的好地方(计算机方向) http://kkio.com/bbs/ 号称 中国 学术第一站 http://www.bylm.net/forum 博研联盟 http://www.lib.sjtu.edu.cn/chinese/virtual_reference_desk/ztfjj.htm 分类号查询, 毕业 的写论文可能有用 http://bbs.tranbbs.net/ 中国交通技术论坛 http://sourceforge.net/ 开源软件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85 次阅读|0 个评论
推荐几个优秀的学术论坛 网站
kwang02 2010-5-14 09:36
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 1. 小木虫论坛 http://emuch.net/bbs/ 2. 网上读书园地 http://www.readfree.net/bbs/index.php 3. 零点花园 http://www.soudoc.com/ 4. 中国病毒学自由学术论坛 http://bbs.virology.com.cn/ 5. 丁香园: http://www.dxy.cn/ 6. 谷歌学术搜索: http://scholar.google.com/ 7. 中国生命科学论坛: http://bbs.bioon.com/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1598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术论坛,让人欢喜让人忧
zhangxilin 2009-10-11 23:56
近日收到师兄发给我的一封邮件,告诉了我一个参加某国家级学术论坛的消息。本人一直以来都承蒙师兄的关照,想到可以借助于参加学术论坛跟师兄见面就很是激动。但看完学术论坛的邀请函后,冲动的喜悦像潮水般慢慢消退。会务费加住宿费加来回火车交通费花费在3000以上。想着自己工资卡上的数字,自己又没弄个一官半职可以报销,由不得自己啊,只好放弃了,心里觉得很对不起师兄的一片好意的。 学术论坛一直是我向往甚至神往的,因为可以见到一些学术大家了。但惭愧的很,直到现在参加过的不超过五次,都是在本地举行的,或者是不花自己一分钱的那种。不知何时开始,个人收到的各种乱七八糟学术论坛邀请函开始多了起来(估计是写了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乱七八糟的论文导致的,学术研究领域不集中害人啊),会务费从800开始,慢慢的好像随着CPI开始涨价了,1000多涨到3000多甚至个别加出国考察的要两三万的;会务时间从2天开始延长到三五天,考察的时间越来越多,开会的时间越来越少。组织机构除了某个专业学术学会以外,往往都增加了其他商业公司等协办单位。商业化操作嘛,自然要赚钱嘛,至少不能亏本不。咋还是能理解的。只是苦了我们这帮穷青年了。一不是大家泰斗,别人抬轿来请你去,还倒贴你经费,毕竟泰斗门撑门面啊;二来呢毕业脱离老板了,在江湖上顶多就是小pp一个,一没资源二没财源,只好遗憾地对论坛说声:宝贝对不起,不是不爱你,只是没有米,才让我伤心...
个人分类: 学术沙龙|5075 次阅读|4 个评论
简记:参加2009北京大学情报学与信息管理论坛
timy 2009-5-9 20:36
今天上午起了个早,乘所里班车赶到北大国关楼秋林报告厅,参加2009年度的情报学与信息管理论坛(以后每年都会有这个论坛,并且图书馆学也有另外专门的论坛)。参加论坛的基本上是在京的高校和研究所师生,论坛的主题发言人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代表。会上遇到很多老朋友和一些熟悉的面孔,能看出很多人是非常珍惜这次宝贵的交流和学习机会的。相比以前,现在我们这个学科的相关会议也越来越多了。希望以后每年都能有更大规模或更大范围的相关会议举行。 由于整个论坛只有一天(上午是5个主题报告,下午是4个分会论坛),安排时间很紧凑,以至于每个大会主题报告只有一个提问机会。相对来说,Baidu首席科学家William Chang博士的报告提问者较多,但也是只有一个提问机会。通常来说,除非讲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成果,一般公司基本上都无非介绍一些公司理念、新产品宣传性的演讲。但这次William Chang博士在最后还是补充了一些PPT以外的东西,但说的一笔带过。我很认同他的两个PPT以外的观点(以下是我个人理解,不是他本人原话,仅供参考): 1. 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面临“词语切分”问题,英文中,有时候真正有意义的单元是复合词。(博主注:不过,中文不分词造成的损失,显然比英文不进行复合词识别造成的损失要大的多,因此,同样一个任务,面临不同对象,机会成本也不一样。) 2. WWW时代很多应用需要的不是传统的分类体系,而是多个细分的维度。(博主注:从我们学科来看,可以理解为分面(facet),就比如对汽车的评价,不是通过传统的分类体系来做评价的,而是通过一些更细分的维度对汽车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评价。关于产品维度的自动生成,这个已有很多公司已经在研究了,MSRA,阿里巴巴以前都介绍过相关的工作。目前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如何高效的自动选择这些“分面”?)
个人分类: 研究方法|457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