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古代文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地獄的故事》
lcj2212916 2014-11-3 13:47
【內容簡介】:佛教做為世界古代文明的象徵,其佛教經典卷帙浩繁,內容博大精深,不僅系統完整地記載和介紹了有關佛教的全部知識,而且廣泛涉及到近三千年來世界文學藝術、哲學、天文、歷史、地理、醫藥科技等領域的發展,特別是,佛經中有許許多多生動活潑,寓意深遠的故事。 佛經中的故事常常是以現實生活中的人、物、事為基礎,情節生動且語言極富人情味,又以民間傳說的形式出現,以和平、慈愛、平等、無私、善良、誠信、禁戒殘暴、克制貪欲等為主,以揭示佛理佛法為其宗旨。其目的在於控探究世界形成的因素,考察心物現象的實質,分析有情命運的原理,建立幸福人生的方法。學佛的基本德行,三乘聖賢解脫的法門,盡在此書中。 佛經故事的內容繁雜,包羅萬象,其篇幅長短不一,其中有寓言、童話、笑話、傳說、滑稽故事、倫理故事、奇聞軼事、修身箴言等等,而且包括了天文地理、哲學、歷史、醫藥科技、文學藝術等各方面知識,書中所精選的故事大都來自漢文大藏經和藏文大藏經中,這些故事反映了人們美好的願望與需求,從文中反映出一種深刻的哲理,啟迪人們的智慧,並以知識性、趣味性並存。 【下載載點】: http://www.400gb.com/file/77532588
15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另类打招呼
热度 9 张三火 2012-6-4 20:49
今天出诊回来,走在大街上,听到一个男子粗声大气的说(其实是一种吆喝):“前面那个老太太,你给我站住!” 循声望去,见马路对面一个中年男子,冲着他前面的两个女子正在对话,其中之一被他称为“老太太”的回转头对着他笑,说着什么,我没听清。只知道:原来,他们是熟人,在街上遇到,正在打招呼。 这一幕,突然让我感到有些许的悲哀!曾几何时,我们这个以文明古国著称的国度,怎么现在连打招呼都变得如此另类了呢?粗鲁中带着强硬,匪气十足的!那种语气,实在是太可怕了! 对待那老妇人,怎么也应该有个称谓表示尊重吧,语气也应该是温和的、善意的,才正常啊!若是在宋代,人们会说:“老太君,您一向可好啊!”即使是在清代,也会讲个礼节、道声安吧!在国外的日子里,逢人不管认识不认识的,只要微笑着问好就行了。在国内,常常是我冲着别人微笑,人家都不看我一眼,还有可能被恶眼相向,吓得我心头一震哦,尤其是售票员、窗口职员什么的。 您也碰到过这种特色的招呼法吗?是否还有更不可思议而别具特色的呢?不知不觉中,一些东西习以为常了,一些东西悄然失去了……
个人分类: 生活观察|4768 次阅读|21 个评论
【石头会说话?】二傻请教嵇少丞和苏德辰教授
热度 51 隔壁家的二傻子 2012-4-7 13:46
【石头会说话?】二傻请教嵇少丞和苏德辰教授
【石头会说话 ? 】二傻请教嵇少丞和苏德辰教授 最近,科学网上两位重量级地质学教授,嵇少丞先生和苏德辰先生,一直在兢兢业业地对广大科学爱好者科普地质知识,特别是关于各种美轮美奂、鬼斧神工、千奇百怪岩石形态的形成机制,二傻实在是受益匪浅! 虽然二位教授在个别具体问题上意见相左,但在二傻眼里,他们都是大佬级专家! 特别是嵇先生说的:【 石头会说话! 】,让二傻茅塞顿开! 。 话说多年来,二傻对上古文明一直很感兴趣,在读了一些书、探访了一些地方之后,在脑海中一直游荡着一些关于岩石和石头的问题,如鬼影一般,招之即来、挥之不去,却又久思不得其解!实在是郁闷之极! 借用科学网这个平台,特向嵇先生和苏先生讨教一二,如有幸能得到二位专家慷慨解惑,二傻将不胜感激之至! 【问题 1 】 穿鞋脚印上的三叶虫化石? “1968 年六月初,在 Hercules Incorporated 公司 Baccus Works 工作的 Burton Tew 介绍我认识了 Meister 先生。他有一个非常令人惊异的化石标本,上面有一个人的脚印,还有两个十分清晰、很容易辨认的三叶虫和几个小一点的、不太清晰的三叶虫。这个标本放在石膏模子里,由两块一英寸厚的石板组成。一块上面有脚印和三叶虫,另一块是它的模子 (mold) 。脚印是人的右脚穿着便鞋的痕迹。印着脚印的这块石头显然是天然的,真的石头,有天然石料的特点。 在这个令人深思的发现之后,其他人在同一地区也发现了类似的标本,但没有那么惊人。他们给我看过其中的两块。 ” ( 《为什么不可能是神创造的世界?( Why Not Creation? )》 一书第六章的一篇文章:《考古学证据( Paleontological Evidence )》 , p.185 ) “Melvin Cook 博士在电话中说过,据 William J. Meister 说,有三叶虫的岩层在一座 2000 英尺的高山侧面一半的地方。岩层是水平方向的。 Meister 在山的侧面攀登的时候不得不多次停下。他得凿出落脚的地方才能向上攀,才能在那个地方工作,大概在半山腰的位置。在他工作的区域下方有一块突起的岩石。很显然这脚印不可能是刻上去的,因为在 Meister 发现它之前,它被上面的岩层覆盖着。 ” ( 《为什么不可能是神创造的世界?( Why Not Creation? )》 一书第六章的一篇文章:《考古学证据( Paleontological Evidence )》 , p.187 ) 二傻的问题是:【如何科学地理解这个不小心踩上三叶虫的“鞋印”?】 【问题 2 】 哥斯达黎加丛林中的巨大石球的起源? 20 世纪 30 年代末,美国人乔治 · 奇坦在哥斯达黎加人迹罕至的三角洲热带丛林以及山谷和山坡上,发现了约 200 个好似人工雕饰的石球。这些石球大小不等,大的直径有几十米,最小的直径也在两米以上,制作技艺精湛,堪称一绝。加拉卡有一处石球群多达 45 枚,另两处分别有 15 枚和 17 枚,有的排列成直线,有的略成弧线,无一定规则。 科学家对它们进行测量后发现,这些石球都是用坚固的花岗岩制成,而且石球表面各点的曲率几乎完全一样,直径误差小于 0.01 ,简直是一些非常理想的圆球。 二傻的问题是:【这些巨大的石球,是天然形成的还是人工雕琢的?】 【问题 3 】 古代的巨型方尖碑和巨石到底是如何运输和安装的? 古埃及的方尖碑(由一整块巨石雕刻而成) 古埃及未完工的方尖碑(因为此石头有天然裂缝而被抛弃) 埃塞俄比亚北部AXUM的方尖碑 (由一整块天然巨石雕刻而成,高70英尺,似乎是模仿摩天大楼的形象?) 埃塞俄比亚北部AXUM的倒塌的更大的一个方尖碑(高100英尺,重500吨) 黎巴嫩巴拉贝克神庙(注意神庙的底座) 黎巴嫩巴拉贝克神庙(注意底座的巨石,您会明白啥叫“一代不如一代”) 黎巴嫩巴拉贝克神庙附近丢弃的巨石(重达千吨) 这些用于建造方尖碑和神庙底座的巨石,有几百甚至上千吨重! 按照现在的工程技术手段,二傻估计要这么来吊装这些巨石: 二傻的问题是:【数千年前的古人到底是如何运输和安装这些巨石的?】 【问题 4 】 古代南美的石墙到底是如何建造的? 南美玻利维亚普玛彭古の史前建筑遗址(好像是混凝土预制件哦?) 南美玻利维亚普玛彭古の史前建筑遗址(注意其凹槽的精确直角) 南美玻利维亚普玛彭古の史前建筑遗址(请注意这是硬度极高的安山岩哦!) 秘鲁库斯科の史前石墙 这些在南美发现的古代文明遗迹,二傻看来看去,总觉得特像现代的混凝土预制件? 古代人如何在没有电动工具的条件下将坚硬的安山岩(硬度为 8 )雕琢成精细的直角凹型? 而那些具有柔和边界却又严密契合的多边形石头墙,却又象是岩石曾经处于一种“液化或半流体”状态(石头上的小凸起看起来很象是灌浆口的残留)? 二傻的问题是:【岩石是否确实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被人工“流质化”?】 【问题 5 】 这些史前巨石人头像是写实的吗? 墨西哥维拉卢克斯の史前非洲人头像 (二傻2012年摄于埃塞俄比亚,据说其刻画的就是埃塞人?) 复活节岛上の忧郁的守望者 。。。 。。 。 《后记》 在二傻的 《 傻帮讲座(8 ):论“ 马桶效应” 》 中,二傻曾经引用了那个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 卡尔- 萨根 】(昵称:【傻根】)的话如下: 科学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知识实体 , 这个概念,在科学界之外,甚至在科学界内部,并未受到广泛重视。 朝气蓬勃的批评,在科学中,比在人类活动的其它领域,更富有建设性。。。 这种批评的目的,不是压制,而是鼓励新思想的发展 --- 那些新思想经过怀疑和扎实可靠的追究而留存下来,这正是它们在斗争中证明自己正确,或至少有用的好机会。。。 我本人强烈地持有这样的观点: 无论推理过程是多么离经叛道,或者结论是多么令人生厌,压制新思想的任何行为都是不能原谅的 --- 至少对于自由交流新思想的科学家们是这样的。。。 。。。 。。 。 《后后记》 二傻纪念一下傻根 在过了一段短暂的定居生活后, 我们又在恢复古代的游牧生活方式。 我们遥远的后代们, 安全地布列在太阳系或更远的许多世界上…… 他们将抬头凝视, 在他们的天空中竭力寻找那个蓝色的光点 他们会感到惊奇, 这个贮藏我们全部潜力的地方 曾经是何等容易受伤害! 我们的婴儿时代 是多么危险! 我们要跨越多少条河流, 才能找到 我们要走的道路?
个人分类: 科学探索|18850 次阅读|250 个评论
[转载]气候冷暖与文明兴衰
杨学祥 2010-7-15 12:59
气候冷暖与文明兴衰 时间: 2010-07-15 10:56:15 来源: 太原日报    发表评论 关键词: 气候灾害 气候波动 气候变迁 文明发展 气候突变 内容摘要: 所有的灾害种类中,气候灾害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至于2009年底世界各国领导人会聚哥本哈根,专门研究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像干旱这样的气候灾害甚至能够使脆弱的古代文明社会毁灭,芮丝?卡朋特认为,公元前1200年的干旱毁灭了麦锡尼文明。   所有的灾害种类中,气候灾害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至于2009年底世界各国领导人会聚哥本哈根,专门研究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像干旱这样的气候灾害甚至能够使脆弱的古代文明社会毁灭,芮丝?卡朋特认为,公元前1200年的干旱毁灭了麦锡尼文明。这首先是因为气候灾害覆盖面非常广,有的气候灾害则波及整个亚欧大陆的,有的气候变迁甚至是全球性的,因此气候灾害的影响范围往往非常大,可以说是所有自然灾害中影响面最大的一种。第二,气候灾害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传递性。如历史上在中亚、甚至东亚发生的气候灾害造成的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的向西向南迁移,就强烈地影响了中东地区的文明发展历程,甚至改变了中东地区的文明版图。而印尼火山、甚至冰岛的火山爆发产生的尘埃,也常常随大气环流飘移到中东上空,造成气温下降甚至引发干旱,引发中东地区文明社会的剧烈变化。约公元前1600年桑托里尼火山爆发引发气候突变,造成伽南(今巴勒斯坦地区)等地发生大面积饥荒,犹太人被迫迁徙到埃及。第三,在人类五千年文明史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具体地说就是19世纪以前的文明社会,基本上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而气候灾害对于农业社会的经济基础破坏最为严重。毫无疑问,气候灾害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无论其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第四,气候灾害特别是干旱,一般持续时间比较长,有的甚至长达数年之久,这更加剧了其破坏性。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个观点。   俄罗斯莫斯科动力学院动力全球问题实验室的科学家,曾绘制出了气候波动和社会历史的比较年表。该实验室主任弗拉基米尔?克利缅科还对媒体谈了他们对气候推动历史发展说的初步看法。他们得出的结论如下:地区性的气候变坏,比如变冷或干旱无雨,往往总是伴随着一些伟大帝国的出现、智力型人物辈出、精神生活有新的建树与突破、天才发明层出不穷。可一旦气候变暖,帝国便土崩瓦解,人们也缺乏勇敢大胆的时代激情。他们的理由是:公元前3200-3000年,地球上在3个地方诞生了3个伟大的文明――― 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印度哈拉巴文明。历史学家认定为文明的有以下4个特点:出现了城市、有了劳动分工和中央集权、发明了文字。而在公元前第4个千年末之前,高度文明是不存在的。可这时一下子就冒出来3个,而且它们是完全孤立的。气候稍一改变,便诞生了3个文明。如果究其原因,那是因为当时自然条件突然变坏,不是干旱,便是气候变得奇寒,植物的生长期大大缩短,收成骤减,土地再也养不活原先的居民,于是这些居民被迫离开故土。这些游牧民族自己觉得是在漫无目的地流动,可只要从气候地图去查找他们的走向,便会发现他们实际上遵循的是湿度梯度。如果气候只是区域性变坏,而不是全球性的改变,就会是那些处在最恶劣环境的民族最终成为胜利者,因为他们再没退路。   中国学者也认为气候变迁与国家兴衰关系密切,不过,他们认为气候温暖更有利于文明发展。蓝勇认为:唐代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农牧业界线北移,农耕区扩大,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北线北移,复种指数提高,同时增加产出的多样性,农作物单产量提高,粮食总产量也提高,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由于国力强盛,使南方地区的开发有了保证。气候的温暖湿润为唐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8世纪中叶的气候转寒造成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压力增大,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入主中国北方建立区域性王朝,安史之乱是这个南下进程开始的标志性事件。经过南宋12世纪的再一次寒冷突变后,北方游牧民族则开始了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历史。王铮认为中唐以前青藏高原上气候相对温暖,吐蕃十分强盛,不断向外扩张,唐中叶形成一个地跨今藏、青、新、川、滇几省的大帝国。但中唐以后气候变寒,吐蕃从此一蹶不振。 (14)任德胜 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07/15/content_3235838.htm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27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荣格:西方从外部攻破了东方,东方正从内部把西方包围。
sheep021 2010-6-15 15:19
卡尔荣格名言  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在纯粹的自在的黑暗中点亮一盏灯。荣格   性格决定命运。 荣格   思想的动摇并非正确与错误之间左右不定,而是一种理智与非理智之间徘徊。 荣格   适用于一切的生活处方并不存在。--荣格   由于具有思考的能力,人便得以迈出了动物界。 荣格   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荣格 学贯东西,著述浩繁 卡尔荣格 (Carl Gustav Jung,)(1875-1961), 瑞士 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在世界心理学界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是 现代心理学 的鼻祖之一。著有《无意识过程心理学》、《心理类型》,《分析心理学与梦的释义》和《记忆、梦、思考》等。 他是佛洛伊德最具争议性的弟子,并将神话、宗教、哲学与灵魂等佛洛伊德忽略的问题,引入了分析心理学派中。 荣格毕生致力于人类心灵奥秘的探索。他的一生著述浩繁,他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的研究学贯中西。他所创立的分析心理学不仅在心理治疗中成为独树一帜的学派,而且对哲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文学、艺术、宗教、伦理学、教育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荣格对东方文化和宗教一直很感兴趣,并借用到了自己的理论当中。他的涉猎很广,藏传佛教,印度瑜伽,中国的道学和易经,日本的禅学和东方的冥想,都有过深入的思考。他还曾引用过中国炼金术的理论和佛教的曼陀罗图治疗过精神病。 对东西方文明的评价 荣格认为,西方古代科学和中国的易经在原则上是共通的。但西方现代科学的因果规律,由于过分受到统计学的局限,反而比不上古代人的主观智慧,成为西方文明很大的弊病。他说,中国人常说的物极必反就远远超越了西方科学的因果关系论。当如今的中国人好像看到只有赛先生(Science)和德先生(Democracy)能够挽救中国时,荣格却大胆的指出:唯有中国古代文明才是互解西方文明的榜样。荣格还表示, 每一次物质文明的重大进步,都为人类带来灾难甚至是浩劫。这样的结果,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文化的价值。现代西方人因此而陷入精神的空虚、迷惘,于是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 换句话说,对意识生活的不满,使西方人企求从心灵生活中求取补偿。然而西方的宗教,又不能在心灵方面为人们提供理性的满足,反而促使西方人倾向于享乐主义。他说: 西方的科技工业扰乱了东方的社会,东方则以非物质的成就扰乱了西方。西方从外部攻破了东方,东方正从内部把西方包围 。 见: http://cc.manaren.com/zhongguoshiguanli/200805/53_1.html 对《易经》的评价 中国的确有一种科学,其标准著作就是《易经》,只不过这种科学的原理就如许许多多中国的其他东西一样,与我们的科学原理完全不同。 见:《金华养生密旨与分析心理学》荣格著,东方出版社 1993 P143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91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西古代文明的相似之处
sheep021 2009-9-25 11:22
古代文明,虽然各不相同,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其中Ouroboros与中国的太极图无论含义和图形本身都有点相似,均有自我繁衍,生生不息之意。 1。Uroboros(或Ouroboros) ,神话中自咬尾巴的蛇。 吞食自己尾巴而形成环状的龙形生物被称为Ouroboros,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象征,代表循环。这一符号的产生被认为是受了银河运动的影响,一些古代文献将它称作“居住在天堂里的光之蛇”。柏拉图把宇宙里的第一个生命描述成自我吞食的、循环不朽的完美创造物。在某些陈述中,这条蛇是一半光明一半黑暗的,十分类似阴阳学里关于自然双重性的象征。通常Ouroboros代表永恒的往返。 “OUROBOROS”这个称谓,原自古希腊,在很多远古神话中,都流传着一条吞食自身而存活下去的蛇,实则比喻人从诞生之日起,不断蚕食着昨日的自己,死后转生,重新由婴儿开始重复新的一生。咬住自己的尾巴而首尾相连的蛇,就是生命轮回往复的象征。这样的符号,最早发现于三千多年前的古埃及,并在很多古老文明之中都有发现。大约超过四十多个古代文明中都出现过与此类似的蛇环。在不同的文明中,有着不同的象征。通常,蛇的形态还被表现为双环形,即“∞”形,作为太阳的符号,表现了其运行的轨迹,象征着永恒与无限。在心理学中,还比喻自我尚未形成前的一是混沌,象征着支配一切的“母亲”。有着众多的寓意的蛇环OUROBOROS,其共有的含义便是:轮回。 OUROBOROS 衔尾蛇的连结:上面和下面 亚历山大时期埃及的衔尾蛇声称:一即一切 亚历山大时期埃及的衔尾蛇声称:一即一切 见: http://www.sengoku.cn/bbs/read.php?tid=104466 2 。太极图与太极阴阳图 太极图 太极阴阳图 龙图 3.“玄”字的小篆体写法 4. 伏羲女娲图 人面蛇身的伏羲女娲图 伏羲女娲图   唐 佚名(公元618~907年)   绢本 设色   纵220厘米 横116.5厘米   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绢本设色。伏羲女娲上身相拥,以红彩勾勒或涂绘衣服,衣袖飞扬,伏羲手持规,女娲手持矩,代表天地方圆,下身蛇尾相交,交合七段,为同类绢画中交合最长的一幅,尾部粗长内勾,蛇尾以红、黑线勾边点线,内涂白彩。画幅上下以墨线勾绘日月星辰,象征整个天体在宇宙中不断运行。   此画表现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的形象。图中男女二人,均微侧身,面容相向,各一手抱对方腰部,另一手扬起,男手之矩而女执规;男女下半身均为蛇形,互相交绕,男女头之间上部绘日形,日中有三足鸟,蛇尾之下绘月形,月中有玉兔,桂树,蟾蜍。男女日月形象四周,有大小不一的圆点,当系星宿,情态生动,线条粗犷,色泽单纯,幅面缀以日月星宿之像,不仅有空间辽阔之感,更加显示了伏羲女娲作为人类始祖的崇高意味。 ----- 在人类发现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30年后,有一天,一个西方人面对着这张图突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这张图上蛇尾的交缠,不正是双螺旋线的结构方式,不正是生物的基本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结构吗?   对伏羲女娲图的重新解读让世界惊异不已,中国古老文明所蕴涵的内容,再一次引起西方社会的骚动。   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杂志《国际社会科学》,以“化生万物”为名,在首页插图上刊登了一幅伏羲女娲交尾图,这幅图是解放前被外国探险家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中盗走的,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考古学家的发现证实,最早的伏羲女娲图发现于湖南长沙马王堆的帛画。 中华第一龙:玉龙猪(红山文化) 这个与蛇环超像,但更优美。 基因双螺旋图,与伏羲女娲图的下身很像吧!
个人分类: 远古文明|5298 次阅读|2 个评论
走进庞贝古城
chqxiao 2009-3-24 19:21
意大利庞贝古城位于罗马西北 240 公里 、著名的维苏威火山脚下 10 公里 处,始建于公元前 6 世纪,依山傍海,地杰人灵,鼎盛时期人口超过 2.5 万,是古罗马帝国第二大城市,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美丽的大都市之一。 公元 79 年 8 月 24 日晚,维苏威火山突然大喷发,瞬息间厚厚的火山灰将庞贝全部埋没在深深的熔岩下,大自然毫不留情地将这座古城从地面上抹掉。突遭劫难,城中无人得以幸免。又过了 1600 多年之后,人们才偶然发现原来自己的脚底下还沉睡着这么一座古城。 1748 年意大利科学家们开始发掘其遗址,至今已展现了四分之一左右的城廓,约 1.8 平方公里面积,其间可见街道房屋保持基本完整,人们遗体化石千姿百态,遇难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如今的庞贝已成了解古罗马社会生活和科技文化艺术绝妙的真实标本,从中可以看到西方的古代文明。 小时候读史书,知道有庞贝古城这个名词,是世界人类文明悠久历史的佐证,但并未特别留意,那年头多强调中华古代文明。去岁偶然的机会走进古城考证一番,实地拍摄了一组照片,着实叹为观止。 古城门及城郊别墅群遗迹 昔日 通往城门的马车道 祭神广场及祭坛遗迹 神庙门柱遗迹 欧马齐娅楼前的柱廊 从民宅中挖出的陶罐 著名的赶骡人遇难时的尸体化石 当年的石雕 城内大街 公共澡堂里的洗浴池 富豪宅内庭院 城内的供水系统 面包房的烤炉 小酒肆遗迹 圆形大剧场内景 角斗士大本营 走进庞贝古城(2008)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612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1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