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海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流浪猫(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破坏者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4-11-29 22:58
不是为我的母校辩护。 由于已经习惯了与人类相处,流浪猫(狗)已经适应了城市环境,相对于物种相对贫乏的城市生态系统,猫狗就是一种强大的猎食者,每年会捕杀大量鸟兽。 人类引入的猫狗已经造成了南大洋很多岛屿的生物灭绝。 当然,每次毛皮景气破灭,家乡的田野里就会增加一些野生动物。今年夏天我兄弟就拿网捕到了一只水貂,但是被淹死了。
个人分类: 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5354 次阅读|2 个评论
如果20年前在南海填海造陆:海洋已成为资源瓜分的新目标
热度 3 杨学祥 2014-7-20 06:20
如果20年前在南海填海造陆:海洋已成为资源瓜分的新目标 杨学祥 学者魏剑宏最近指出,在南海填海造陆,建设不沉的“航空母舰”,利于维护中国在南海的国家利益,虽然国家层面现在做,是晚了点,也是值得点赞的。当然,现在再做,可能面对周边诸国的阻力,毕竟30年以来,中国忽视了南海,很多国家已经涉足南海,已经实际上占据了大多数岛礁。但做总比不做强。 南海填海造陆,技术上难点应该不是很大,关键在地质构造上看看有没有大的地质灾害问题。经济上主要受制于运费,但目前看海运成本还是比铁路低很多的,散装泥沙货物运价也不贵,每平方公里人工岛成本不超过20亿元是可能的。那么这个地价,每亩土地价格不超过150万,与一、二线城市相比,要低了很多,因此经济上仅以房地产开发来讲也应是可行的。 当然,如果从国家战略来讲,即使经济指标上低一些,也是要做的。 如果20年前在南海填海造陆,或许就没有这么多阻力。但那个时候没有网络,国内缺乏一些沟通的平台。大家很难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研究,较为容易的提交出来给大家沟通和交流。 因此,感觉科学网是个好东西,方便大家的沟通和交流,方便您很容易地传播你的思想。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81954-813076.html 我在十年前指出,中国不仅是陆地大国,而且是海洋大国。现在世界陆地基本瓜分完毕,海洋已成为资源瓜分的新目标。一个小岛的价值有限,一片领海的资源无限。亚洲群雄在大国的支持下对西太平洋虎视眈眈,北从钓鱼岛,南到南沙群岛,我国领海面临被瓜分的危险。一旦发生领海纠纷,沿海地区必然成为被打击的目标。经济实力集中在沿海城市,会使我国的战略防御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目前我国省市一级领导人是和平时期成长起来的经济新秀,缺乏军人的战略眼光。政绩和业绩使短期行为受到青睐,战略布局尚未在其计划和职权范围之内。这将危及中国的国防安全。狡兔尚有三窟,何况人乎?沿海经济是中国柔软的腹部,有头脑的商人和政治家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会有自己明智的选择。 http://guancha.gmw.cn/2004-2/10/878001.ht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c3d95b01007nho.html 我在2007年指出,当政治庸人煞费苦心地计划减排二氧化碳气体用以减缓全球变暖的时候,政治强人却在利用全球变暖的机遇筹划抢夺北极的领海和资源。打出气候政治招牌的始作俑者,掩人耳目的两手更胜人一筹:一只手挥舞减排温室气体的政治号令,压制对手的经济发展;另一只手伸进北冰洋底,意在攫取尚无归属的资源和能源。英国仅仅把气候变化作为外交战略是最大的失误,现在英国国内也遭遇气候变化所造成的罕见洪水灾难。事实证明,英国关心气候是假,攫取资源是真 。 气候变暖使归属未定的北极成为一块任人争抢的肥肉,俄罗斯广阔的北极边缘与其目前的军事实力极不相称。我在7月15日指出,未来的主战场在北极,俄罗斯可能惨遭瓜分。这就是地域政治。当然,中国也不能置身事外,东海和南海的资源也会成为亚洲争端的根源。蚕食中国,瓜分俄国,控制中东,这是美国的战略意图。对中国而言,美国支持亚洲群雄蚕食中国沿海岛屿,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一旦亚洲战火燃起,美国将坐收渔翁之利。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多则十几年,少则三五年,我们的耳畔将重新响起隆隆的炮声 。近日俄国军事专家的分析为我的论断提供了权威证明。2007年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员在北极点下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打响了争夺北极资源的前哨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0752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124 次阅读|2 个评论
海岛旅行随笔
xiaotianguo 2014-5-2 16:05
五一小长假,干了两件事。旅行;重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遂写旅行随笔。为学习马尔克斯,我试图把这篇旅行笔记写得魔幻一点。 我们来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开启陌生的旅行。身后响起一串清脆的车铃,是一对父子,父子二人欢快地追逐着,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在草丰茂的水滩中骑行。父子疾驰而过,海中骑单车,竟没留下丝毫车辙。 海底石头很硬,溜光水滑,布满了海藻青荇,把海染绿了,光脚踩上去却软绵绵的。 单车一路向海中行驶,他们要回家了,他们是世代而居的岛民。父子二人的车铃声是说这水里很安全,可以涉水过去,最好能跟上我们。 这是什么地方?我有点不敢相信,水至清,何以给我安慰。莫非来到了阿凡达的潘多拉星球。 硬质海滩,我想不到更好的名字,我随口而出。有人拿出手机查找这地方,但无果而终,这是最后一次用这手机。 突然水越来越深,末过膝盖,卷起裤管继续前行,一时间就要齐腰深。是的,我们都好傻,掩耳盗铃,选择了关机,手机全部作废。还好有一部手机发出最后一条微博:硬质海滩,……只此一地。 登岛,岛上的建筑记载着时光流转,老房子几乎还在,街心是石板铺的小路。有的门户上了锁,是用铁簪子就能打开的铜锁。海风把家家户户朱漆的大门风干出深深的裂痕,像一道道马里亚纳,早已斑驳不堪。左右台阶上是黛青石鼓,磨得溜光水滑,摸上去凉津津的。青砖绿瓦在水汽笼罩下,映出溜光水滑的烟雨世界。 这注定是充满魔幻的旅行。我到的时候,正好赶上房梁上燕子一家出门了。正屋房梁贴着“吉祥八徽”图案,还刻着诡异的紫微星。歪头辨认几行字,废了很大力气,却看不出究竟。 岛内是花的海洋,蔷薇爬满了墙头,葡萄架也不甘落后;小蜜蜂飞进米黄色枣花,像小猪一样撅着腚使劲往花蕊里供,我与蜜蜂抢食,舔掉那点香甜的花蜜;野生的爬山虎、大碗花、野草莓、累累绿色珠子的藤椒……一池塘的鱼戏莲叶,连畦的红薯。我采了几张肥厚墨绿的莲叶,回家煲荷叶粥。都是绿色食品,据说为了让红薯块大甘甜,不施化肥,而特别喂煮熟的黄豆。这环境、这待遇,没理由不回报瓜农了吧。 我们一行走散了,其实最浪漫的是完成一次单人旅行,像派一样漂流。 我迷路了,在山坡后面上了个小号,出来就彻底迷路了。“鬼打墙”一样原地打转,却转到了深山老林。高树遮住了日头,山中日头短,星河渐灿烂,四周的树林仿佛更加幽静。我特别像少年派,孤立无助,一心想杀死理查德 · 帕克。一头像猛犸象一样的野兽,抬头看出了我。我与它对峙,害怕极了,想要转身逃走,可是我却像踩在了烂泥了,四肢无力。一次次尝试,一次次绝望地想哭。但是“猛犸象”并无敌意,它从泥土中拔出长长的鼻子,抖动着向天嚎叫。嚎叫声立刻引起了阵阵犬吠。我听到了狗的叫声,我意识到周围可能有人了。脚步开始有力量了,我一路绝尘奔向狗叫声。不远处有一家破旧的木材厂,狗叫声是从木材厂里传出来的。阳光照射下,木板有点晃眼。 在一个转弯的地方,我撞到了两棵大树之间的大网,我根本看不见这张比鱼线还要细的网。我不知道这是掉进了哪里,像马航失去了联络踪影。派,你刚刚与帕克和平共处,却误闯食人岛。我也是“方出虎口,又入魔爪。”一只像鹦鹉一样的鸟,一头戗进网眼,漂亮而凌乱的羽毛挂在粘网上,快要断了气息。我的扰动,“鹦鹉鸟”有了知觉,扑扇了几下翅膀,很快就挂以待毙。好在轻易就挣脱了,这时我看到一个六十多岁的汉子,捕鸟汉子摇晃着走过来,冲着我笑。他对我说:“以前可没捕到这种鸟……那就再见吧。”我说:“再见。”我无意与他寒暄,其实是各说各话。 穿行在木材厂堆积如山的圆木之间,像是在树木的年轮里一圈圈打转,越转越是出不来。焦急的汗水混着胶合板的水胶味道,狗疯了似得冲我狂叫,狗叫混着刺耳的电锯,好像在上演《电锯惊魂》,弄得我再次晕头转向。我索性停下来深呼吸,听到了说话的声音,一个弯就转出来了,却发现大家就在眼前。此时,我就像是一个遇事矿工大难不死顺利出井的时刻。 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做,就停下来看看,停下来想想;当你太急,太累时,不妨让自己停下来,会有一种力量感召你。这招我屡试不爽。 2014 年 5 月 2 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比:日本南海海沟若地震恐死13万人与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杨学祥 2013-10-31 08:54
日本地方政府预测南海海沟若地震恐死13万人 2013年10月31日 08:06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李珍】日本大阪政府10月30日发布了自己的南海海沟大地震预测。预测称大阪死亡人数将会高达13万。   日本《读卖新闻》30日报道称,日本大阪政府发布自己的灾情预测。预测称,假如这条南海海沟特大地震假如发生9级引起海啸的话,大阪的死亡人数最高将达到13.3万人。这个数据是去年8月日本政府预测的9800人的13.7倍,其中9成受害者将会是大阪市内的人。南海海沟是日本静冈县骏河湾至九州以东海面约700平方公里、深约4000米的海槽。目前大阪府正急于修改地区防灾计划,以及避难方法、加固堤坝等。 (责任编辑:刘潇潇) http://intl.ce.cn/qqss/201310/31/t20131031_1690170.shtml 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已有 1410 次阅读 2011-3-22 06:2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特大地震 地震活跃期 拉马德雷 统计特征 推荐到群组 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杨学祥,杨冬红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年2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07年已发生5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1952年、1957年(国外数据低于9级)、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见表1)。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2022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12次,平均每年0.55次(见第六章6.3节)。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2012年又发生一次)。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俄罗斯报》网站3月18 日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地震问题科学委员会主席根纳季•索博列夫认为,日本沿岸再次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这次在发生强震时,欧亚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对位移很大——估计有1 米左右,而震中边缘仍有未破坏的地段。这意味着,应该会再次发生地震。经验表明,它的烈度越大越好。如果说第一次地震的震级达到里氏9级,那么下一次最好不低于8.5-8.6级。而现在是此后的地震还没有超过7 级,由此可见,地壳应力仍然很大。所以,很可能再次发生强震,尽管烈度不会有第一次那么大,且位置将在第一次的偏北或偏南方。至于时间,应该是在今后一周到2-3个月之内。总而言之,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ribendizhen/content-0/detail_2011_03/19/5249523_0.shtml 日本再次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大:不低于8.5级。2011-3-19 15:04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4156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安刚,沈柏竹。连续18年“暖冬”终结的原因。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35(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137-140 2.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5007.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82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气象厅称不排除日还会发生8级地震: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杨学祥 2013-10-27 19:41
日本气象厅称不排除日还会发生8级地震 2013年10月27日15:27 中国日报网站 我有话说(259人参与)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气象厅26日举行记者会,就今晨发生在福岛县近海的7级地震问题发表意见称,这是2011年3月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诱发的一次余震,属于海沟外缘型的地震。   气象厅称,海沟外缘型地震由于发生在远离陆地的海地,因此对陆地的影响较小,但是很容易诱发大型海啸。今晨的地震引发的海啸最高高度为40厘米。   气象厅地震预知情报课长土井惠治在记者会上表示,这一次地震是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以来,海沟外缘型地震规模最大的一次,不排除今后还会发生8级规模的地震。   到日本新闻网发稿止,这一次地震没有给日本造成人员和建筑物的损失。 (原标题:专家称日本还有可能发生8级海底地震 - 中文国际) (编辑:SN064) http://news.sina.com.cn/w/2013-10-27/152728544242.shtml 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大地震概率大增: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已有 802 次阅读 2012-12-22 02:4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地震 统计规律 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大地震概率大增: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点评: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发生3次8.5级以上地震,印尼苏门答腊岛在2004、2005、2007、2012年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进一步证实这一统计规律:海岛强震连续发生的判断。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发生后,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大地震概率大增是大势所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5162.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0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原生态荷包岛
热度 1 ssglwu 2013-9-22 07:37
吴国林 原生态荷包岛 今年( 2013 )中秋去哪里?几经寻求,到珠海荷包岛! 从广州到荷包岛,先有 200 公里 的车程,然后是经过 20 多分钟的渡船和岛上 10 分钟的车程就到了住地和海湾。 荷包岛在珠海,山海相接,白浪滔天。沙滩很大,白净透亮,夜晚色泽柔和,大南湾沙滩有“银沙滩”之称。大南湾沙滩沙质细腻,颗粒均匀。 荷包岛住宿一般,但可以体验原生态。人们可以睡在沙滩上,直接感受大自然。白天阳光太足,无法直接在小木屋入睡,何处可睡,拿一竹席,直接睡在树荫下面,感觉甚好! 这次去荷包岛,休整了三天,天网可上,只能去大海感受大浪的冲击,只能去蝴蝶谷感受原始森林,只能拿着相机等待日出日落…… 感觉甚好,照片还过得去,也有抓拍…… 想起了一首, 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 月光、涛声、小小木屋…… 日出 日出 日落 日落 整个海湾 中秋之夜 在蝴蝶谷中 探险路中的沙丘 小小木屋 可自带帐蓬 日出
个人分类: 旅游与摄影作品|3110 次阅读|2 个评论
日本若发生南海沟地震损失将超国家预算2倍: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热度 1 杨学祥 2013-3-19 02:00
预测称日本若发生南海沟地震损失将超国家预算2倍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   时间: 2013-03-18   发表评论 南海沟大地震发生后受灾范围与遇难人数预测   中新网3月18日电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内阁府的一个专家委员会18日发表一份预测报告称,如果日本发生南海沟大地震的话,将会遭受220万亿日元的经济损失,避难人数最多将会达到950万人。   这份预测报告说,专家委员会经过测算,如果从东海附近至九州附近的“南海沟”发生9级大地震的话,日本列岛关东以西的40个都府县都将蒙受重大损失。其中经济损失要远远超过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的10万亿和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的17万亿日元,将会达到220万亿日元,这一数据将超过日本国家预算的2倍多,对于日本经济将会是一个致命打击。同时,也将会有950万人在地震发生后沦为“地震难民”。   根据去年的日本政府地震专家委员会的预测,南海沟大地震发生后,将会引发最大34米高的海啸,摧毁日本列岛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至少将造成32万人死亡。   日本政府将在本月内,根据内阁府专家委员会的这一份预测报告,决定今后的地震对策基本方针。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3-03/18/content_19121397.htm 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大地震概率大增: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2012-12-22 02:4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地震 统计规律 推荐到群组 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大地震概率大增: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点评: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发生3次8.5级以上地震,印尼苏门答腊岛在2004、2005、2007、2012年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进一步证实这一统计规律:海岛强震连续发生的判断。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发生后,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大地震概率大增是大势所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5162.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5808 次阅读|1 个评论
日本政府预测近海海沟地震将致32万人丧生: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热度 3 杨学祥 2012-8-30 10:19
日本政府预测近海海沟地震将致32万人丧生 2012年08月29日23:39 人民网 微博   人民网东京8月29日电 (记者 刘军国)据共同报道,日本内阁府29日公布的预测结果显示,如果横亘东海地区近海和四国近海的南海海沟发生大地震,最多可能造成关东以西30都府县32.3万人丧生。   据悉,上述预测以冬季深夜发生最大级地震并引发骏河湾至纪伊半岛海域的大海啸为假想,遇难者中约7成死于海啸。2003年的预测结果为2.47万人遇难。与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造成的遇难及失踪人数约为1.9万相比,此次预测结果显得尤为惊人。   为应对最严重情况的发生,政府正在加紧研究制定特别法案。防灾担当相中川正春在记者会上表示:“虽然发生概率极低,但政府将尽全力防止出现遇难者。”   汲取东日本大地震的经验,此次预测将震源区域扩大了1倍,地震规模升至里氏9级。根据预测,静冈县的遇难者数量将高达10.9万,居各都府县之首。此外,全国还将有62.3万人受伤。地震发生后10分钟内仅有2成居民得以疏散是预测的前提。如果全部居民在20分钟内开始疏散,海啸遇难者数量将会减半。 http://news.sina.com.cn/w/2012-08-29/233925064438.shtml 数据统计表明,全球强震和中国强震都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有三个周期的冷位相时期满足这一规律,特大地震集中在前17年。2004-2018年全球强震进入高潮。 特大地震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先从北半球开始,中国7级以上强震在前十年达到高潮;特大地震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先从南半球开始,中国7级以上强震将在中间十年和后十年达到高潮。 中国7级以上强震目前尚未达到高潮。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双向挤压是中国强震频发的原因。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 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2004年以来共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 ); 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也发生了3次强震 (见表1)。 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415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829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6812 次阅读|4 个评论
海岛之夜
热度 5 赫英 2012-7-21 10:03
波涛, 在睡梦里, 迂回飘荡。 海岛, 在朦胧中, 望着故乡。 尽管你, 和《孤独者》, 有些不一样。 却爱把, 那本《彷徨》, 放在心上。 一道道旧痕, 一排排新浪。 这山这水这一草一木, 那风那云那动荡的海洋! 月光如奶水般地流淌, 你依偎在母亲的胸膛。 望着妈妈的眼睛, 沉默地臥待天亮......
个人分类: 诗词|3028 次阅读|8 个评论
日本列5城市应急替代东京 应对首都遭地震袭击: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杨学祥 2012-7-15 03:03
日本列5城市应急替代东京 应对首都遭地震袭击 2012年07月15日02:14来源:北京日报   据新华社电 日本中央防灾委员会14日提议,一旦首都东京遭到大地震袭击,可考虑将政府机构临时迁往5个城市中的任何一个。   中央防灾委员会下属一个专家小组在报告中列出的5个城市分别为:大阪、名古屋、札幌、仙台和福冈。   根据专家组的说法,如果日本核心政治、经济机构在地震中遭重创,可能危及日本国家安全。上述5城市设有中央政府分支以及日本央行分部,适合临时改造为国家应急指挥中心。   另外,专家小组建议日本政府做好重要资料文件备份,以备发生大地震时使用。   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2月说,包括东京在内的关东南部地区发生7级直下型地震的概率为:今后10年内30%,30年内70%。 (责任编辑:UN620) http://news.sohu.com/20120715/n348174588.shtml 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2011-3-22 06:26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论文交流 | 关键词:特大地震 地震活跃期 拉马德雷 统计特征 推荐到群组 全球 8.5 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杨学祥,杨冬红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发生 6 次(国外资料 1900-1924 年 2 次),在 1925-1945 年发生 1 次( 1 次),在 1946-1977 年发生 11 次( 7 次),在 1978-2003 年发生 0 次( 0 次),在 2004-2007 年已发生 5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52 年、 1957 年(国外数据低于 9 级)、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见表 1 )。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2022 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 50 次,平均每年 1.73 次,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 12 次,平均每年 0.55 次(见第六章 6.3 节)。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 3 倍以上。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 2001 年昆仑山口 8 级地震和 2008 年四川汶川 8 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 表 1 全球 1890-2011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 1960-03-22 智利 9.5 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5 2011-03-11 日本 8.9-9.0 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7 2010-02-27 智利 8.8 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2 1922-11-11 智利 8.5 1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5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6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补充: 17. 2012-4-11印尼苏门答腊 8.6 除了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 9 级地震发生后, 8.5 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 2004 、 2005 、 2007 年的连续 4 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 (到2012年为4次)。 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俄罗斯报》网站 3 月 18 日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地震问题科学委员会主席根纳季•索博列夫认为,日本沿岸再次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这次在发生强震时,欧亚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对位移很大——估计有 1 米 左右,而震中边缘仍有未破坏的地段。这意味着,应该会再次发生地震。经验表明,它的烈度越大越好。如果说第一次地震的震级达到里氏 9 级,那么下一次最好不低于 8.5-8.6 级。而现在是此后的地震还没有超过 7 级,由此可见,地壳应力仍然很大。所以,很可能再次发生强震,尽管烈度不会有第一次那么大,且位置将在第一次的偏北或偏南方。至于时间,应该是在今后一周到 2-3 个月之内。总而言之,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ribendizhen/content-0/detail_2011_03/19/5249523_0.shtml 日本再次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大:不低于 8.5 级。 2011-3-19 15:04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4156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安刚,沈柏竹。连续 18 年“暖冬”终结的原因。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 35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 137-140 2.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3 ): 1-8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500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500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109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富士山附近断层有可能引发8级地震: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热度 1 杨学祥 2012-4-21 04:41
日本富士山附近断层有可能引发8级地震: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杨学祥 日本静冈大学的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位于富士山西侧呈南北走向的“富士川河口断层带”比预想的要长10公里以上,达到约40公里,一旦出现活动,有可能引发8级地震。 印尼苏门答腊岛在2004、2005、2007、2012年连续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已经打破百年来的历史记录;其次是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3次连续发生8.5级以上地震、2次9级以上地震;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值得关注,日本特大地震也有连续发生的可能。 苏门答腊岛(4次)、阿拉斯加半岛(3次)、勘察加半岛(2次)、日本列岛(1次)、库页岛(1次)的连续强震可能值得关注。 相关新闻: 日本富士山附近断层有可能引发8级地震 2012-04-20 16:46:41 来源: 新华网   日本静冈大学的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位于富士山西侧呈南北走向的“富士川河口断层带”比预想的要长10公里以上,达到约40公里,一旦出现活动,有可能引发8级地震。   日本政府的地震调查委员会此前认为该断层带从静冈市清水区延伸到静冈县富士宫市,长约26公里,而且认为该断层带只有和东海地震联动,震级才会达到8级。   该断层是纵向断裂,西侧的地势较高。研究小组调查了因为地震而拱起的断层带上的断崖,发现断崖的最北端在山梨县富士河口湖町境内,较此前确定的地点更加靠北。根据对地形的分析和钻探调查,在过去1000年里,断层带至少发生了2至3米的上下错位。   研究小组带头人、静冈大学教授林爱明说:“按照这个长度,即使该断层带单独活动,也有可能引发8级地震。”研究小组认为,一旦发生8级地震,从静冈县一直到山梨县都有可能出现强烈晃动,并会对富士山等火山活动产生影响。   东海道新干线和东名(东京至名古屋)高速公路等日本交通大动脉都从富士川河口断层带上方通过,如果地震导致交通中断,最大将带来约6万亿日元(约合736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记者蓝建中) 编辑: 杨昉. 扬子晚报网 http://www.yangtse.com/system/2012/04/20/013185565.shtml 东京都将直下型地震预估死亡人数上调至9600人: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2012-4-19 05:09 东京都将直下型地震预估死亡人数上调至9600人: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杨学祥 人民网东京4月18日电(记者于青)据共同社报道,东京都防灾会议的地震分组会18日公布报告,把首都直下型地震预估死亡人数上调至约9600人,比6年前的预估值多出3000人。 印尼苏门答腊岛在2004、2005、2007、2012年连续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已经打破百年来的历史记录;其次是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3次连续发生8.5级以上地震、2次9级以上地震;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值得关注,日本特大地震也有连续发生的可能。 苏门答腊岛(4次)、阿拉斯加半岛(3次)、勘察加半岛(2次)、日本列岛(1次)、库页岛(1次)的连续强震可能值得关注。 印尼和日本9级地震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亚洲东部和南部双向交叉挤压形势已完成,北半球和中国地震将进入高潮。2012年4月11日苏门答腊附近海域8.6级地震敲响了亚洲强震的警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61009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32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国家海洋局公布实施《全国海岛保护规划》(全文)
whyhoo 2012-4-19 22:34
中新网4月19日电 据国家海洋局网站消息,经国务院批准,《全国海岛保护规划》19日由国家海洋局正式公布实施。全文如下:    全国海岛保护规划    前 言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岛众多。海岛是壮大海洋经济、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依托,是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平台,是捍卫国家权益、保障国防安全的战略前沿。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保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结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制定《全国海岛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海岛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海岛资源的纲领性文件,是从事海岛保护、利用活动的依据。   《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展望到2030年。《规划》的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属海岛。    一、现状与形势   (一)海岛保护与利用现状   我国拥有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7300多个(《规划》所列海岛数量,除特殊说明外,均指500平方米以上海岛的统计数),海岛陆域总面积近8万平方千米,海岛岸线总长14000多千米。按海区分布统计,渤海区内海岛数量占总数的4%,黄海区占5%,东海区占66%,南海区占25%。按离岸距离统计,距大陆岸线10千米之内的海岛数量占总数的70%,10-100千米的占27%,100千米之外的占3%。我国海岛广布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域,生物种类繁多,不同区域海岛的岛体、海岸线、沙滩、植被、淡水和周边海域的各种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相对独立的海岛生态系统,一些海岛还具有红树林、珊瑚礁等特殊生境;海岛及其周边海域自然资源丰富,有港口、渔业、旅游、油气、生物、海水、海洋能等优势资源和潜在资源。   我国海岛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经建立涉及海岛的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共57个,含805个海岛,其中海洋自然保护区48个,含524个海岛;海洋特别保护区9个,含281个海岛。针对生态破坏严重的海岛,开展了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封岛育林”、“封岛护养”工程已取得一定成效。   我国海岛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明显。一是人口总量少,分布集中。全国现有2个海岛市,14个海岛县(市、区),191个海岛乡(镇),2007年全国海岛人口约547万人(不包括港、澳、台和海南岛),其中98.5%居住在上述市县乡中心岛上。二是经济总量小,结构单一。2007年海岛地区生产总值2238亿元,占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4%,海洋渔业产值占海岛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普遍较大。三是无居民海岛使用类型多样。全国已经利用的无居民海岛1900多个,其中,特殊用途海岛1020个,公共服务用岛365个,旅游娱乐用岛73个,农林牧渔业用岛340个,工业、仓储、交通运输用岛49个,可再生能源、城乡建设等其它用岛80多个。   (二)机遇与挑战   海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特殊的区域,在国家权益、安全、资源、生态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是海岛保护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准确把握国际国内海岛工作发展形势,充分认识我国海岛保护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海岛生态破坏严重。炸岛炸礁、填海连岛、采石挖砂、乱围乱垦等活动大规模改变海岛地形、地貌,甚至造成部分海岛灭失;在海岛上倾倒垃圾和有害废物,采挖珊瑚礁,砍伐红树林,滥捕、滥采海岛珍稀生物资源等活动,致使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环境恶化。   2.海岛开发秩序混乱。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导致开发利用活动无序无度;一些单位和个人随意占有、使用、买卖和出让无居民海岛,造成国有资源性资产流失;在一些地方,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登岛受到阻挠,影响国家正常的科学调查、研究、监测和执法管理活动。   3.海岛保护力度不足。一些海岛具有很高的权益、国防、资源和生态价值,这些特殊用途海岛需要严格保护,但由于缺乏有力的保护与管理,有些海岛已经遭受破坏,存在严重的国家安全隐患。   4.海岛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海岛经济基础薄弱,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府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足,防灾减灾能力缺乏,居民生活与生产条件艰苦,边远海岛的困难尤其突出。   同时,海岛保护事业也面临着非常有利的发展形势。从国际背景看,自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世界沿海国家越来越关注海岛,通过立法、规划和管理加强海岛的保护和建设,形成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海岛保护工作经验。从国内情况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岛的保护与发展,对建设海洋强国、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产业、保护海洋资源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海岛保护与管理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未来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海岛保护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必须本着对国家、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立足保障科学发展,增强海岛保护的国家意识、战略意识、危机意识,统筹海岛保护和开发利用,积极探索海岛发展新模式,改善海岛人居环境,促进海岛权益、安全、资源、生态以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统筹海岛保护、开发与建设。以保护和改善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促进海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强化海岛分类分区管理,实施海岛保护重点工程,保障国家海洋权益、国防安全和生态安全,实现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保护和海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充分认识海岛保护的重要性,尊重海岛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对维持海岛存在的岛体、海岸线、沙滩、植被、淡水和周边海域等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实行科学规划和严格保护。在海岛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强调因岛、因地制宜,根据各个海岛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科学选择开发利用模式,合理利用海岛资源。   ——坚持统筹兼顾,分类管理。统筹海岛的自然、经济、社会属性,综合运用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等手段,协调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活动。根据海岛的区位、资源与环境、保护和利用现状、基础设施条件等特征,兼顾保护与发展的实际,对海岛保护实施分类、分区指导与管理。   ——坚持维护权益,保障安全。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为核心,加强特殊用途海岛的监管和保护;严格保护海岛上的军事设施和科学观测、助航导航、测绘等公益性设施,保障海上通道和交通安全;强化边远海岛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保护管理和实际利用,体现主权和管辖权,确保国家安全。 ——坚持科技支撑,创新发展。开展海岛保护技术研究,大力发展海岛保护关键技术,引导和支持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在海岛保护与建设工作中的应用,倡导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理念,探索海岛生态型发展模式,通过示范和推广,以技术创新促进海岛保护工作健康发展。   ——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既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国防和领海基点保护范围内等不可开发利用海岛的保护和管理,也要加强对可利用无居民海岛的保护和管理,充分发挥我国海岛资源优势,全面推进海岛规划、保护、开发和建设,大力实施海岛保护重点工程,带动全国海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目标   1.规划期目标(2011-2020年)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的基础上,力争在规划期内,实现以下目标:   (1)海岛生态保护显著加强。在现有保护区的基础上,新建10个自然保护区、30个海洋特别保护区,对10%的海岛实施严格保护;重要的生态栖息地纳入保护范围,基本遏制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局面;选择10-20个典型生态受损的海岛进行生态修复试点,逐步推广海岛生态修复经验,至规划期末,基本修复重要生态受损海岛;渔业资源和濒危物种保护管理能力得到加强,海岛周边海域的重要渔业水域、海洋生物资源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得到有效保护。   (2)海岛开发秩序逐步规范。建立海岛监视监测体系,实施定期或不定期海岛保护巡查制度;清理非法用岛活动,加强登记发证管理,逐步规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秩序;无居民海岛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固体废物100%按规定处理和排放;海岛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以海岛生态旅游、生态养殖、休闲渔业、港口仓储等特色产业为主的海岛经济协调发展。   (3)海岛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海岛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海岛居民生活稳定;有居民海岛应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80%的有居民海岛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得到有效处置;建设一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海水淡化、生态建设等实验基地;海岛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   (4)特殊用途海岛保护力度增强。加强领海基点海岛保护工作,对领海基点海岛的保护状况进行评估,对部分严重受损的领海基点海岛进行修复;开展领海基点、自然保护区、国防等特殊用途海岛的标志设置工作;海岛上的助航导航、测量、气象观测、海洋监测和地震监测等公益性设施保护措施加强。   2.远期目标(2021-2030年)   在实现规划期目标(2011-2020年)的基础上,全面增强海岛保护能力,扩大生态修复范围,海岛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状态;有效控制海岛污染,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无居民海岛开发活动规范有序,海岛产业结构趋向合理,海岛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殊用途海岛保护制度有效实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海岛分类保护   (一)严格保护特殊用途海岛   特殊用途海岛是指具有特殊用途或者重要保护价值的海岛,主要包括领海基点所在海岛、国防用途海岛、海洋自然保护区内的海岛和有居民海岛的特殊用途区域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发利用特殊用途海岛。   严格保护领海基点海岛。领海基点所在的海岛,应当由海岛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保护范围,报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备案。领海基点及其保护范围周边应当设置明显标志。禁止在领海基点保护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以及其他可能改变该区域地形、地貌的活动。确需进行以保护领海基点为目的的工程建设的,应当经过科学论证,报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同意后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禁止损毁或者擅自移动领海基点标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领海基点所在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实施监视、监测。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海岛领海基点的义务。发现领海基点以及领海基点保护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受到破坏的,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海洋主管部门报告。   推进海岛的保护区建设。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天然集中分布区、高度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区域、重要自然遗迹分布区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岛及其周边海域,依法设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对具有特殊地理条件、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资源及海洋开发利用特殊需要的海岛及其周边海域,依法设立海洋特别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海岛,禁止开发利用,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进入。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海岛宣传教育基地,加强对海洋自然保护区内海岛的科学研究,选划并确定科学研究和考察的线路与通道。   积极保护国防用途海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登临、占用、破坏国防用途海岛;不得以国防用途名义从事非国防目的的活动,不得将国防用途海岛以任何方式交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维持国防用途海岛的自然地形、地貌;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和有关规定,划定“两区两范围”,设定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   加强保护有居民海岛特殊用途区域。对设置在有居民海岛上的领海基点、国防设施、自然保护区,应当划定特殊用途区域,在周边设置明显标志,明确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进入特殊用途区域,因不可抗拒原因或紧急避险进入该区域的,应经管理部门同意并遵守区内各项规定,险情消失后必须立即退出特殊用途区域。禁止破坏有居民海岛特殊用途区域及周边地形、地貌;未经批准禁止在特殊用途区域内进行摄影、摄像、录音、勘察、测量、描绘和记述等活动。安排有居民海岛建设项目或开辟旅游景点,应避开特殊用途区域。加强教育,引导海岛地区居民积极支持和配合特殊用途区域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对有居民海岛特殊用途区域的保护,要兼顾经济建设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因设立特殊用途区域或在特殊用途区域内开展相关活动而影响海岛居民生产生活的,应当采取适当方式消除影响,对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合理补偿。   (二)加强有居民海岛生态保护   有居民海岛应当保护海岛沙滩、植被、淡水、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优化开发利用方式,改善海岛人居环境。   加强生态保护。保护海岛生态系统、生物物种、沙滩、植被、淡水、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等,维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平衡;积极开展海岛生态资源调查,实施海岛生态修复工程,建立海岛生态保护评价体系,严格执行海岛保护规划,凡是不符合海岛保护规划的工程项目不得审批和建设;保护海岛周边海域渔业资源,实施伏季休渔、增殖放流、人工鱼礁等措施;适度控制海岛居住人口规模;广泛宣传和普及海岛生态保护知识,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生态保护。   防治海岛污染。制定海岛主要水污染物减排规划和固体废弃物(包括船舶垃圾)污染防治规划,选取部分人口较为集中的海岛建设分散型污水处理工程和固体废弃物处置工程,开展海洋垃圾清理工作,对污水全部采取集中处理,防止污染海岛淡水和海水资源,增强海岛居民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合理开发利用。在海岛及其周边海域划定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开发建设活动应当在科学评估后进行;海岛的开发建设应当合理控制规模,不得超出海岛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海岛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用地、防治水土流失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已有建设项目应当推进清洁生产,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和用水总量超标的,必须限期整改;严格限制在海岛沙滩建造建筑物和设施以及采挖海砂;严格限制填海、围海等改变海岛岸线的行为,严格限制填海连岛工程建设,禁止实体坝连岛;工程建设应当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生态保护设施优先建设或者与工程项目同步建设的原则,并符合相关行业规划。 改善人居环境。支持海岛淡水储存、海水淡化和岛外淡水引入工程设施的建设;采取防止台风、风暴潮、海冰和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侵袭的措施,保障居住安全;开发建设优先采用风能、海洋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雨水集蓄、海水淡化、污水再生利用等技术;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服务等社会事业发展,满足海岛居民不断提高的生活需要。   (三)适度利用无居民海岛   无居民海岛应当优先保护、适度利用。按照无居民海岛的主导用途,分别提出海岛保护的总体要求。   旅游娱乐用岛。倡导生态旅游模式,突出资源的不同特色,注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各景区景观与整体景观相协调,旅游设施的设计、色彩、建设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合理确定海岛旅游容量,落实生态和环境保护要求;严格保护海岛地形、地貌,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提高植被覆盖率;鼓励采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   交通运输用岛。科学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用岛规模,制定不同的控制指标,集约、节约用岛,最大程度降低对海岛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措施同步进行,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严格限制炸岛、炸礁、开山取石、填海连岛等开发利用活动。   工业用岛。工业用岛的规划与建设应当与自然景观和谐一致;实施清洁生产,建设污水处理场或设施,实现中水循环利用;工业废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危险废弃物应当集中外运;工业废气应当按规定净化后达标排放;在工业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对海岛生态造成破坏的,应当进行修复。   仓储用岛。根据建设规模、建筑形式和仓储内容合理确定仓储区的建设用岛面积;合理利用周边海域空间资源,尽量减少对海岛地形、地貌和原生植被等自然风貌的破坏,减少对海岛岸线的占用;建设造成岛体裸露及生态破坏的,应当予以修复;仓库以多层为主,限制敞开式仓储模式。   渔业用岛。根据环境与资源的承载量,科学合理的安排渔业设施建设规模,适当控制围海用岛养殖方式;倡导生态增养殖技术,减小水产养殖对海岛周边海域水体的污染;鼓励发展休闲渔业;集中处理和外运海岛上的废弃渔业生产设施;加强对海岛周边海域水质的监视监测。   农林牧业用岛。调控管理农牧业规模总量和发展方向;农林牧业生产应当节约用水,保护海岛植被,促进水源涵养;引入外来物种应当经过科学论证,防止引进有害物种造成生态灾害;严格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严格限制建筑物和设施建设。   可再生能源用岛。统筹安排和综合利用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工程设施的建设应当科学论证、合理选址,保持与海岛景观相协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城乡建设用岛。严格限制填海连岛活动,确需实施的,应当经过科学论证;科学发展、统筹规划,综合平衡和控制区域开发强度;保护海岛植被、淡水、沙滩、自然岸线、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及周边海域的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等。   公共服务用岛。支持利用海岛开展科研、教育、监测等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公共服务活动的正常开展,禁止损毁或者擅自移动公益设施;开展公共服务活动应当控制建筑规模,不得造成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破坏。   保留类海岛。保留类海岛应当保持其自然生态原始状态,防止海岛资源遭到破坏;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在保留类海岛采集生物和非生物样本,或者进行采石、挖海砂、采伐林木以及进行生产、建设、旅游等活动。    四、海岛分区保护   依据海岛分布的紧密性、生态功能的相关性、属地管理的便捷性,结合国家及地方发展的区划与规划,立足海岛保护工作的需要,注重区内的统一性和区间的差异性,将我国海岛分为黄渤海区、东海区、南海区和港澳台区等4个一级区进行保护。   (一)黄渤海区   黄渤海区共有海岛700多个,是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等省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是北方内陆地区由海与外界联系的窗口,对于北方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意义和区位意义。按照海岛分布特征将黄渤海区划分为长山群岛及辽东沿岸区、渤海区、庙岛群岛区、环山东半岛区、江苏沿岸及辐射沙洲区五个区。   1.长山群岛及辽东沿岸区   规划范围包括丹东市鸭绿江口至大连市老铁山角的毗邻海域内的所有海岛。该区域共有海岛194个,其中有居民海岛28个,无居民海岛166个。该区域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   规划重点保护外长山列岛附近的边远海岛,开展海洋岛、南坨子、大门顶等边远海岛生态养护工作;加强石城岛黑脸琶鹭保护区、长海海洋珍稀生物、海王九岛等保护区建设和生态海岛建设,选划并建成一批有特色的海岛保护区;发展海岛生态旅游及周边海域放流、增养殖,逐步建成以獐子岛为龙头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和以大长山岛、小长山岛、广鹿岛为中心的旅游度假胜地;与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相衔接,加强长山群岛及辽东沿岸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海洋岛补给中转基地建设。   2.渤海区   规划范围从大连市老铁山角起,沿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分布,至烟台蓬莱角。该区域共有海岛271个,其中有居民海岛8个,无居民海岛263个。该区域具有渔业资源、旅游资源、港址资源和卤水资源等多种重要资源。   规划重点保护沙泥岛及其周围海域生态环境,加强大连斑海豹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积极应对海平面上升、河流径流量变化对沙泥岛的影响,实施海岸防护、岛陆生态建设、海岛修复等工程;积极防控海上油污染对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的破坏;发挥唐山湾三岛、菊花岛、滦河口诸岛和大连沿岸海岛等的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逐步建成环渤海海岛生态旅游圈;与辽宁沿海经济带、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相协调,促进以长兴岛、曹妃甸为中心的临港工业区和滨州、东营、潍北、莱州临港产业区海岛循环经济的发展。   3.庙岛群岛区   规划范围包括渤海、黄海交汇处的渤海海峡内的海岛,由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庙岛、砣矶岛等32个海岛组成,其中有居民海岛10个,无居民海岛22个。该区域是渤海潮汐通道和鸟类迁徙通道,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潮汐发电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   规划重点加强特殊用途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保护,加强山东长岛、庙岛群岛斑海豹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选划并建设一批有特色的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生态型海岛,推进大竹山岛、螳螂岛等无居民海岛生态养护;严格控制航道周边海岛岸线开发活动,保护设置在海岛上的助航导航设施,保障渤海门户航道安全;逐步建成以砣矶岛、大钦岛、小钦岛、南隍城岛、北隍城岛为中心的多元、立体现代化生态渔业基地;支持以南、北长山岛为中心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建设。   4.环山东半岛区   规划范围包括从烟台市蓬莱角起延伸到鲁苏交界的绣针河口山东省管辖海域范围内的海岛。该区域共有海岛210个,其中有居民海岛20个,无居民海岛190个。该区域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   规划重点加强镆铘岛、苏山岛、潮连岛等领海基点海岛的保护,推进海岛保护区建设;促进养马岛、田横岛、灵山岛等海岛生态旅游业发展,开展生态受损海岛的修复工作;加强对绿潮(浒苔)的防范治理;加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立远洋捕捞和科考补给中转基地,为进行远洋捕捞、大洋科考和海上运输等活动的船舶提供能源、淡水和食物等补给服务。   5.江苏沿岸及辐射沙洲区   规划范围包括分布于江苏沿海区域的海岛及辐射沙洲群。该区域共有海岛15个,其中有居民海岛4个,无居民海岛11个。辐射沙洲群南北长200千米,东西宽140千米,面积约22470平方千米,包括太阳沙、冷家沙、腰沙、外磕脚、麻菜珩等沙洲。该区域拥有丰富的海涂资源、水产资源、港口资源和旅游资源等。 规划重点实施麻菜珩、外磕脚等领海基点海岛保护工程;有效保护基岩海岛地形、地貌、动植物资源及人文景观资源;选划建设秦山岛生态保护区、鸽岛海蚀地貌保护区、东西连岛沙生植物保护区、竹岛蝮蛇保护区;与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相协调,强化辐射沙洲区的保护性开发,充分利用海岛岸线资源,挖掘建设深水港口,有效拓展港口作业空间,支持徐圩港区、西太阳沙人工岛及港口建设。   (二)东海区   东海区共有海岛4200多个,海岛数量最多,分布跨度广。东海区地理位置开阔,是我国对外经济开放的门户,对于中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意义和区位意义,一些边远海岛区位重要,具有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战略意义。按照海岛分布特征将东海区划分为长江口-杭州湾区、舟山群岛区、浙中南区和福建沿岸区四个区。   6.长江口-杭州湾区   规划范围为长江口区域上海辖区内海岛以及上海芦潮港灯标至浙江甬江口东侧长跳嘴一线以西海域内诸岛。该区域共有海岛74个,其中有居民海岛4个,无居民海岛70个。该区域具有港口航道和生态旅游等特色资源。   规划重点保护佘山岛等领海基点海岛;加强九段沙、金山三岛等保护区建设;维护大巫子山、下盘山、七里峙等海岛上的航标、灯塔等公益设施的正常使用;发展以崇明岛和杭州湾内海岛为代表的现代海岛生态旅游业;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支持发展港口航运业、临港工业以及以长兴岛为代表的海洋装备制造业。   7.舟山群岛区   规划范围包括上海芦潮港灯标至浙江甬江口东侧长跳嘴一线以东的舟山市管辖区域内海岛。该区域共有海岛1258个,其中有居民海岛139个,无居民海岛1119个。该区域具有丰富的深水岸线、旅游和渔业资源。   规划重点保护两兄弟屿、海礁、东南礁等领海基点海岛;加强五峙山、马鞍列岛、中街山列岛等保护区的建设管理;修复受损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发展海岛特色生态旅游业和生态渔业;完善舟山岛定海西码头、沈家门等中心渔港的配套设施建设;支持港口航运、物流及临港工业发展;支持舟山群岛新区建设。   8.浙中南区   规划范围包括浙江甬江口东侧长跳嘴以南区域内海岛。该区域共有海岛1559个,其中有居民海岛99个,无居民海岛1460个。该区域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规划重点保护渔山列岛、台州列岛、稻挑山等领海基点海岛及其周边海域;加强韭山列岛、南麂列岛、渔山列岛和西门岛等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支持以港口航运、物流及临港工业、海产品精深加工业、海洋渔业、旅游业为重点的海洋产业带建设;建设象山港湾海岛旅游娱乐区,支持洞头、南麂等海岛生态旅游发展。   9.福建沿岸区   规划范围包括福建辖区内的所有海岛。该区域共有海岛1374个,其中有居民海岛101个,无居民海岛1273个。该区域主要有渔业资源、旅游资源、港口资源和海洋能资源等。   规划重点保护东引岛、东沙岛、牛山岛等领海基点海岛;保护红树林、珊瑚礁等典型海岛生态系统;加强日屿岛、台山列岛等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积极推进厦门岛、湄洲岛、海坛岛、东山岛及大嵛山岛等海岛旅游景观建设,发展海岛旅游业;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政策相衔接,促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支持临港与临海工业、港口航运业、海洋渔业、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以平潭、东山、湄洲、琅岐、三都、江阴、大嶝、紫泥等建制乡以上海岛保护开发为重点,拓展海峡两岸交流合作。   (三)南海区   南海区共有岛礁1800多个,分布范围广阔,区位优势明显,具有丰富的生物、油气、矿产等资源,是连接东北亚-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中东地区的交通枢纽,具有重要的权益、安全价值。根据海岛区位分布特征将南海区划分为粤东区、珠江口区、粤西区、广西北部湾区、海南岛区、西沙群岛区、中、南沙群岛区等七个海区。   10.粤东区   规划范围包括自闽粤交界的大埕湾至大鹏湾东部海区内的海岛。该区域共有海岛322个,其中有居民海岛12个,无居民海岛310个。该区域具有丰富的珍稀物种、渔业、旅游和深水岸线等资源。   规划重点保护南澎列岛、针头岩等领海基点海岛;保护大亚湾内海岛珊瑚礁、南澎列岛生物多样性;加强海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成以大、小三门和南澳岛为中心的生态旅游度假基地;促进南澳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推动生态经济区发展;合理利用纯洲、芒洲、马鞭洲等海岛深水岸线资源,发展海岛交通运输及物流仓储业。   11.珠江口区   规划范围包括从高栏列岛至大鹏湾海域内的海岛。该区域共有海岛185个,其中有居民海岛14个,无居民海岛171个。该区域港口资源和航道资源丰富。   规划重点保护佳蓬列岛等领海基点海岛;加大内伶仃岛、淇澳岛、大襟岛等海岛珍稀动植物资源及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相协调,加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龙穴岛、高栏岛等大型深水港口及临海工业建设;推动淇澳岛、野狸岛、九洲列岛等海岛旅游区建设;发展万山列岛、蜘洲列岛等海水增养殖业;促进横琴岛生态经济建设。   12.粤西区   规划范围包括从黄茅海以西至粤桂交界处海域内的海岛。该区域位于珠江口西侧,共有海岛252个,其中有居民海岛18个,无居民海岛234个。该区域海岛植被覆盖良好,自然资源丰富,拥有较好的港口及旅游资源。   规划重点保护围夹岛、大帆石等领海基点海岛;加强阳西大树岛、新寮岛、南鹏列岛等典型海岸地貌景观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在上川岛、下川岛、海陵岛等发展生态旅游、海上运动、度假疗养、休闲渔业、邮轮旅游等多元化旅游产业;促进新寮岛风力发电、海水淡化等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建设粤西沿海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和东海岛海洋综合开发示范区。   13.广西北部湾区   规划范围包括广西辖区内的所有海岛。该区域共有海岛651个,其中有居民海岛11个,无居民海岛640个。该区域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旅游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   规划重点加强涠洲岛、北仑河口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开展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特殊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修复;开发海岛生态旅游,支持涠洲、斜阳两岛的休闲度假旅游岛建设,发展以“七十二泾”为主的海岛生态旅游;合理利用海岛深水岸线资源,发展海岛交通运输及物流仓储业。   14.海南岛区   规划范围包括海南岛及周边海域内海岛。该区域共有海岛181个,其中有居民海岛12个,无居民海岛169个。该区域资源丰富,拥有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热带季雨林等多种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优势明显。   规划重点保护莺歌嘴、感恩角、四更沙角等领海基点海岛;加强大洲岛、三亚珊瑚礁等自然保护区内海岛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相衔接,加快开发海岛旅游资源,完善海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西瑁洲岛、蜈支洲岛等海岛的开发利用模式,科学发展琼南和琼东海岛生态旅游。   15.西沙群岛区   规划范围包括宣德、永乐群岛等30多个岛礁,位于南海中部、海南岛的东南方。该区域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生物资源和油气资源。 规划重点保护领海基点海岛;推进甘泉岛、东岛、西沙州、金银岛的保护区建设,保护海岛植被和海龟、海鸟、珊瑚礁等生物物种资源;实施中建岛、永兴岛、北礁、浪花礁、华光礁、盘石屿、玉琢礁等珊瑚礁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海岛补给中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稳妥开放开发西沙群岛旅游产业;开展养殖和远洋捕捞等渔业生产活动;积极稳妥推进海洋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开展海水淡化、可再生能源发电、垃圾污水处理及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16.中、南沙群岛区(略)   (四)港澳台区(略)    五、重点工程   为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解决海岛开发、建设、保护中的重大问题,在规划期内,组织实施十项重点工程。   (一)海岛资源和生态调查评估   工作目标:摸清海岛现状,分析和评价海岛情况,为保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海岛资源、加强海岛管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工作任务:每10年开展一次“全国海岛资源和生态调查与评估”,结合全国土地调查,清查我国海岛的数量、位置、面积、资源生态保护与利用的基本情况和变化情况;适时开展“海岛地名普查”、“领海基点海岛保护情况调查”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情况普查”等专项调查,获取重点工程和专项工作需要的数据和资料;发布海岛统计调查公报,公布有居民海岛名录和海岛对外开放名录。   (二)海岛典型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保护   工作目标:加强海岛典型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保护,维护海岛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重点保护具有典型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生物物种资源的海岛。   工作任务:加强海岛保护区管理,完善保护区管理机构设置,强化保护区基本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开展保护区管理评估,建立培训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强化保护区巡航监督、跟踪监测等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新建10个自然保护区、30个海洋特别保护区,保护具有典型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生物物种资源的海岛;建立10-20个海岛生态建设实验基地,倡导和引导生态型开发模式;开展海岛物种登记,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加强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普及海岛典型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知识。   (三)领海基点海岛保护   工作目标:严格保护领海基点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的生态系统,保持领海基点海岛地形、地貌的稳定。   工作任务:制定领海基点海岛保护技术标准和规范,划定领海基点海岛的保护范围,开展领海基点保护范围的标志设置工作;建立并实施领海基点保护范围标志定期维护制度;在麻菜珩、外磕脚、中建岛等开展领海基点海岛地形、地貌及其演变规律的长期连续性观测与监测工作,保持领海基点海岛及其周边区域地形、地貌的稳定;对生态受损的领海基点海岛实施修复;将领海基点海岛的监视监测系统纳入国家海岛监视监测体系的优先建设范围。   (四)海岛生态修复   工作目标:通过试点推广方式,完成50个较为典型的生态受损海岛的生态修复工作。   工作任务:编制海岛生态修复技术规程;选取辽宁大王家岛、山东崆峒岛、浙江桥梁山、北渔山和南韭山、广东罗斗沙、三角岛和小蜘洲等,实施海岛陆域生态系统受损修复试点工程;选取辽宁广鹿岛、山东麻姑岛、福建东山岛和海坛岛、广西沙井岛、海南赵述岛等作为试点,实施岛体周围沙滩生态修复工程;选取福建湄洲岛、海南永兴岛、西瑁洲岛和小洲岛等作为试点,实施海岛周边红树林、珊瑚礁生态修复工程;根据试点经验,沿海各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海岛生态修复工作。   (五)海岛淡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工作目标:保护海岛淡水资源,保障有居民海岛居民生活用水,逐步解决生产用水需求。   工作任务: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保护海岛水源地,实施海岛绿化和水源涵养工程;海岛开发利用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和承载能力,严格管理和合理利用海岛淡水资源,严格控制地下水开发;因地制宜建设海岛水库、大陆引水等工程;在严重缺水的边远海岛支持建设家庭水窖、蓄水池等雨水收集设施;推广节水和水资源二次利用技术;加大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在辽宁海洋岛和长兴岛、山东灵山岛、大管岛、养马岛、田横岛、刘公岛和坨矶岛、浙江舟山岛、六横岛、衢山岛、大门岛、鹿西岛、洞头岛和虾峙岛、福建海坛岛、南日岛和浯屿岛、广东担杆列岛、南澎岛和北尖岛、广西涠洲岛、海南东锣岛、西鼓岛、东瑁洲、西瑁洲、分界洲、大洲岛、蜈支洲岛、甘蔗岛、七洲列岛和西沙群岛等建设海水淡化工程和雨水收集示范工程;对其他海岛海水淡化、水库建设和维修、大陆引水、雨水收集、水资源二次利用等工程给予补助。   (六)海岛可再生能源建设   工作目标:充分利用海岛可再生能源,保障边远海岛用电需求,改善人居环境。   工作任务:开展海岛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及多能互补技术研究,在辽宁大王家岛、塞里岛、褡连岛、猪岛和三山岛、山东大管岛、庙岛、灵山岛、北长山岛、南长山岛、大黑山岛和小黑山岛、浙江屏风山、海山、上大陈岛、下大陈岛和舟山群岛、福建海坛岛、东山岛、六屿岛、福屿、南日群岛和台山群岛、广东漭洲岛、南澎岛、北尖岛、大万山岛和担杆列岛、广西麻蓝岛、海南大洲岛、东瑁洲和西沙群岛等建设海岛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系统示范基地;加强对其它边远海岛可再生能源建设工程的扶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近岸海岛建设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海岛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   (七)边远海岛开发利用   工作目标:加快边远海岛(边远海岛名录见附录)渔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工作任务:建立边远海岛名录制度,定期更新和发布边远海岛名录;探索边远海岛开发利用方式,编制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重点扶持并建成5-10个边远海岛开发利用示范性工程;加强边远海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山东北隍城岛、浙江大长涂山岛、福建南日岛、大嵛山岛、广东担杆岛、广西涠洲岛、斜阳岛、海南西沙群岛等,建设交通码头和岛上公路的示范工程;开展补给中转基地建设,在辽宁海洋岛、山东灵山岛、西沙群岛等,建设适当规模的补给中转基地示范工程,鼓励和扶持其他中小型补给中转基地建设;鼓励远洋捕捞、海水养殖、生态旅游、交通运输、中转贸易等海岛特色产业发展,对符合国家鼓励政策的海岛开发项目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国家优先研究和安排边远海岛对外开放,选择区位条件特殊、资源状况较好的边远海岛,建立海岛对外开放试验区;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大对边远海岛县、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边远海岛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增强基层人民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扶持边远海岛社会事业发展,加快边远有居民海岛中小学校、县(乡、村)医疗机构、广播电视和通讯设施等建设步伐;将边远海岛地区纳入国家艰苦边远地区范围,逐步提高海岛地区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   (八)海岛防灾减灾   工作目标:海岛地区的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减灾、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防灾减灾知识的公众普及程度明显提高。   工作任务:实施海岛防风、防浪、防潮工程,重点加强避风港、渔港、防波堤、海堤、护岸等设施建设,加强海岛城镇排涝设施建设,防治海岛山洪和地质灾害;提高河口海岛防洪安全意识;完善海岛与陆地联网的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加强海岛灾害风险评估、信息管理能力、海上救援体系建设;提高海岛防灾抗灾科技能力,推动减灾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开展海岛防灾减灾规划体系与技术标准规范建设工作;在长山群岛、庙岛群岛、舟山群岛、东山岛、海坛岛、万山群岛、涠洲岛、西沙群岛等建设海岛防灾减灾综合示范区;扶持在台风、风暴潮、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高风险区建设社区避难场所;开展多层次专业化教育,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强化防灾减灾管理人员责任意识。   (九)海岛名称标志设置   工作目标:完成6000个海岛的名称标志设置工作。   工作任务:确定立碑的海岛名录和立碑时序;编制海岛名称标志设置工作方案;进行现场踏勘选址;完成海岛名称标志制作和设置,完善放置海岛名称标志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建立海岛名称标志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十)海岛监视监测系统建设   工作目标:动态监控我国海岛保护与利用情况,面向海洋管理部门、涉海单位、社会公众等提供多种形式的海岛信息服务及海岛信息产品,实现海岛监视监测系统业务化运行,为国家制定海岛保护和开发政策提供翔实的海岛综合数据。   工作任务:建设海岛监视监测业务体系;建设海岛数据平台、海岛管理平台、海岛监视监测网络和信息安全体系;设计海岛监视监测产品范例;实现卫星遥感监测、航空遥感监测、登岛实地监测、船舶巡航监测、海岛统计调查、无人机航拍监测、视频监测等多种方式的海岛监视监测,建立海岛生态评估和预警系统。军队设防海岛监视监测系统工程建设由军地双方共同组织实施,所获资料严格保密。    六、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协调机制   沿海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海岛保护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力支持和精心组织海岛保护规划的实施,把海岛保护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科学制定省级海岛保护规划,并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建立海岛保护与管理的高层次协调机制,强化涉岛部门之间、涉岛行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各司其职,精心组织好规划重点工程的实施,及时解决海岛保护与利用决策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促进海岛保护事业发展的合力。   (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海岛开发秩序   加强海岛保护规章制度建设,完善国家和地方海岛保护规划体系,建立健全海岛统计调查制度、海岛名称管理制度、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审查批准制度、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制度等;建立海岛监视监测管理体系,规范无居民海岛使用项目论证秩序,加强无居民海岛建筑物和设施管理,开展海岛保护规划实施评估,强化海岛执法监督检查及巡查,依法查处海岛保护、开发、建设以及相关管理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制止破坏海岛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规范海岛开发利用秩序,保证规划实施效果。   (三)重视人才培养,加强海岛管理与科研队伍建设   实施和推进人才战略,加强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执法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必要的工作机构和人员编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海岛管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重视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培养海岛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海岛科技人才,建立一支“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海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一批有特色的海岛科技服务机构,加强重大问题与关键技术研发力度,为全面加强海岛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充实和加强海洋执法力量,用现代化的船舶和飞机及先进的仪器设备装备海上执法队伍,提高应对违法、违规事件及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强化执法人员监督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专业的海岛执法队伍。   (四)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宣传海岛保护规划,特别是宣传海岛保护规划在依法加强海岛生态保护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管理、规范海岛开发秩序、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公众的海岛保护意识,为规划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增强规划编制和修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听取公众意见,实行民主决策;严格执行海岛保护法规定的规划公示制度,及时将已批准的海岛保护规划依法向社会公布,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力量,拓宽和畅通群众举报投诉渠道,接受公众监督;建立和完善规划编制的专家咨询制度,加强规划的协调、咨询和论证等工作,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五)落实规划任务,强化重点工程管理   国家和地方各有关部门应当对《规划》确定的重点工程的立项、审批、实施给予支持。各项重点工程应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按规划选项,按项目管理,按工程建设进度安排建设资金,按效益考核。重点工程建设所在地区的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力量对工程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广泛吸收各方面意见,特别是海岛地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工程的实施单位。建立质量管理和技术监督体系,按照国家施工标准,实行工程监理制,定期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估,切实加强工程资金管理,确保工程质量。逐步推行重点工程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充分考虑工程建设国防需求,促进海岛开发利用经济效益与军事效益的最优化。   (六)设立专项资金,建立稳定投入机制   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海岛保护工作的投入力度,保障落实《规划》重点工程和工作任务的资金需求。国家依法安排海岛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海岛的保护、生态修复和科学研究活动。国家在海岛收取的各类生态补偿资金要专项用于海岛生态保护与恢复。积极发挥政府财政性投资导向作用,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鼓励和引导单位、个人投资海岛。特别要加大对边远海岛的资金投入力度,创新融资模式,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吸引资金,促进边远海岛的开发、建设和保护。   二〇一二年四月 原文见 http://politics.gmw.cn/2012-04/19/content_4002331.htm
个人分类: 社会|126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京都将直下型地震预估死亡人数上调至9600人: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热度 3 杨学祥 2012-4-19 05:09
东京都将直下型地震预估死亡人数上调至9600人: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杨学祥 人民网东京4月18日电(记者于青)据共同社报道,东京都防灾会议的地震分组会18日公布报告,把首都直下型地震预估死亡人数上调至约9600人,比6年前的预估值多出3000人。 印尼苏门答腊岛在2004、2005、2007、2012年连续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已经打破百年来的历史记录;其次是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3次连续发生8.5级以上地震、2次9级以上地震;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值得关注,日本特大地震也有连续发生的可能。 苏门答腊岛(4次)、阿拉斯加半岛(3次)、勘察加半岛(2次)、日本列岛(1次)、库页岛(1次)的连续强震可能值得关注。 印尼和日本9级地震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亚洲东部和南部双向交叉挤压形势已完成,北半球和中国地震将进入高潮。2012年4月11日苏门答腊附近海域8.6级地震敲响了亚洲强震的警钟。 表1 全球1900-2011年8.5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2 1922-11-11 智利 8.5 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4 1938-02-01 印尼班达海 8.5 5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6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7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8 1960-03-22 智利 9.5 9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0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11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12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13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4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15 2010-02-27 智利 8.8 16 2011-03-11 日本 8.9-9.0 17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后补)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490 相关新闻: 东京都将直下型地震预估死亡人数上调至9600人 2012年04月18日20:39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东京4月18日电(记者于青)据共同社报道,东京都防灾会议的地震分组会18日公布报告,把首都直下型地震预估死亡人数上调至约9600人,比6年前的预估值多出3000人。   与今月日本文部科学省项目组汇总的报告一样,东京都的报告书中也把地震规模预想首次提高到了震度7(日本标准),首都职能届时可能瘫痪。东京都政府将根据这份报告于9月汇总地区防灾计划修正案。   根据预想,东京湾北部发生里氏7.3级地震时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最大。东京23区约70%地区的震度将达6强以上。如果地震发生在冬季下午6点且风速为每秒8米,东京的遇难者数量将达9641人。 联系本文记者 于青 (责任编辑:吕峥(实习)、苏楠) http://world.people.com.cn/GB/17690723.html 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 2012-4-11 19:39 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 杨学祥 我在2012年3-4月一再指出,2012年3月-7月,2012年10-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2年4月是上半年第2个强潮汐月,3-7月为超长强潮汐时期和地震活跃期,潮汐强度相对变大,地震活动增强,5月进入地震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6479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676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700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704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7048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746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7857 据外电报道,印尼和美国地质部门称,当地时间11日下午,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8.9级地震,当局已经发布海啸预警。 中国地震网报道为8.6级。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9.1级地震和海啸,2005年3月28日和2007年9月12日又接连发生8.6级和8.5级两次以上地震。后两次的潮汐位相与第一次相反,这表明第一次地震的能量已释放完毕,后续两次地震是反方向的调整。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3778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9.1级地震:2004年12月26日为日月大潮,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7.90587度。 2005年3月28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8.6级地震: 2005年3月26日为日月大潮,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50度。 2007年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8.5级地震:2007年9月11日为日月大潮,9月1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0.00021度。 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8.6级地震:4月13日为日月小潮(下弦),1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1.81396度。 前三次都发生在日月大潮附近,但是月亮赤纬角的极值大小相反,对应赤道圈的膨胀收缩相反。 最后一次与第一次的月亮赤纬角都处于极大值,潮汐强度相反,日月大潮为强,日月小潮为弱。 印尼苏门答腊岛在2004、2005、2007、2012年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已经打破百年来的历史记录;其次是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3次发生8.5级以上地震、2次9级以上地震;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值得关注,日本特大地震也有连续发生的可能。 2004、2005、2007年苏门答腊发生3次8.5级以上地震后,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2011年日本9级地震和2012年苏门答腊8.6级地震后,中国的地震形势严峻。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2000-2035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 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 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沿海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 因为考虑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超过历史的记录。由此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也可能超过历史的规模。这是比温室效应更危险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后果。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10914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0-2010年中国7级以上强震共发生7次,远远低于1947-199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十年的水平。相比之下,中国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前十年尚未进入强震高潮。 数据统计表明,全球强震和中国强震都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有三个周期的冷位相时期满足这一规律,特大地震集中在前17年。2004-2018年全球强震进入高潮。 特大地震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先从北半球开始,中国7级以上强震在前十年达到高潮;特大地震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先从南半球开始,中国7级以上强震将在中间十年和后十年达到高潮。 中国7级以上强震目前尚未达到高潮。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双向挤压是中国强震频发的原因。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也发生了3次强震(见表1)。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415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829 2004年、2005年、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岛连续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强震,2010年智利发生了8.8级强震,2011年日本发生了9级强震。美国和日本不仅具有强震的构造基础,而且频现地震的相关前兆,表明全球强震正在向北半球转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1116 日本地震表明,伴随特大地震向北半球的转移,中国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中间十年和后十年将进入地震高潮,东部地震和中西部地震都值得关注。 中国7级以上强震目前尚未达到高潮。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双向挤压是中国强震频发的原因。印尼和日本9级地震后,双向挤压形势已完成,北半球和中国地震将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1219 2012年4月11日苏门答腊附近海域8.6级地震敲响了亚洲强震的警钟。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818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138 次阅读|9 个评论
坚决制止:菲律宾妄图借助美国,武力霸占我南海海岛海域
热度 2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4-12 14:16
坚决制止:菲律宾妄图借助美国,武力霸占我南海海岛海域 我海监船制止菲军舰骚扰我渔船 敦促菲莫再制造事端 4 月 10 日 中午,国家海洋局获悉在我国黄岩岛海域作业的数艘渔船被菲律宾军舰非法堵在黄岩岛环礁湖内,菲方欲抓扣我被困渔船渔民。国家海洋局迅速派出正在附近执行南海定期维权巡航执法任务的中国海监 84 、 75 船编队赶赴该海域,对我渔船和渔民实施现场保护。   经核实,我被困黄岩岛环礁湖内的十余艘渔船均来自海南省。目前,中国海监编队仍在黄岩岛海域监视,环礁湖内中国渔民情况安全,情绪稳定。 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 11 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 中国对黄岩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指责菲律宾方面试图在黄岩岛海域进行所谓“执法”的行为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敦促菲方不要再制造事端。 中方就菲律宾军舰和巡逻艇在黄岩岛海域袭扰中国渔船向菲方提出了严正交涉。菲方试图在黄岩岛海域进行所谓“执法”的行为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也违背了两国关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不使事态复杂化和扩大化的共识。 中国有关部门已派出政府公务船前往黄岩岛海域。目前中方渔船和渔民安全。   中方重申,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黄岩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们敦促菲方从中菲友好和南海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不要制造新的事端,并与中方共同努力,为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 11 日发表声明称,中国驻菲大使馆 10 日接到报告,有 12 艘中国渔船在南海黄岩岛的环礁湖躲避恶劣的海上天气状况,但一艘菲律宾军舰挡在了环礁湖的进口处,菲舰派出 12 名菲律宾士兵进入环礁湖,骚扰中国渔船。这 12 名菲律宾士兵中有 6 人配有武器装备。两艘中国海监船在该区域行使了维护中国国家海洋权益的责任。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发言人张华声明中说,中国驻菲大使馆一接到报告,就迅速派出代表前往菲律宾外交部交涉,再次重申中国对黄岩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并要求菲律宾方面立即停止非法行为,并从该区域撤离。   中方的声明还说,黄岩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黄岩岛附近海域是中国渔民传统的捕鱼场所,对此,中国有大量的历史和法律依据支撑。早在古代,中国很多历史档案都清楚地写着:黄岩岛属于中国的领土。中国对黄岩岛拥有主权和依法拥有司法权,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将继续与菲律宾外交部交涉和磋商,寻求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   另据菲律宾 ABS — CBN 新闻网 11 日报道,菲律宾外交部 11 日发布声明称,有 8 艘中国渔船在菲律宾海域从事非法捕捞,菲军舰试图扣留这 8 艘中国渔船,而 2 艘中国海监船挡在了菲军舰和 8 艘中国渔船之间,阻止了菲军舰的行动。菲律宾外交部发言人劳尔·赫尔南德斯表示,菲军舰和两艘中国海监船已“陷入对峙”。   菲律宾近段时间以来在南海问题上频频动作,先是不顾中国反对,于 3 月宣布我中业岛为菲律宾领土并表示将继续在中业岛修建码头。此后,菲律宾媒体又报道称菲律宾已经与越南达成协议,计划未来在南海进行联合军演并在两国的海上边界共同进行巡逻。不久前在金边举行的东盟峰会期间,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再次试图将南海问题“搅”进议程,但并没有得到多数东盟成员国的支持。柬埔寨《柬华时报》 6 日的评论批评菲律宾此举是试图“劫持”峰会。   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11 日报道称,菲律宾与越南将在南沙群岛的争议岛屿进行“足球友谊赛”以“建立双边互信,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该报道引述菲律宾海军司令帕玛的话说,菲律宾已建议向越南占据的岛屿派出部分船员和军队,而越南军队也可以访问菲律宾占据的岛屿。该报道还引述一位不愿具名的菲律宾军官的话称,“我们如今能够更有力地抗衡中国”。   分析认为,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不断提高声调,似有多重考虑,一是阿基诺政府为了迎合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二是军方希望借此增加军备开支;三是抢占舆论优势,为菲律宾下一步的南海开发赢得同情和支持;四是借此紧紧拉住美国。   菲律宾《世界日报》的分析称,虽然美国重返菲律宾遭到一部分人士的反对,但是就一年来菲律宾政府的态度来看,这已是既定政策,阿基诺在其任期内或不会改变。菲中本来是友好邻邦,两国关系曾经有过“黄金时期”,现在菲律宾倒向了美国一方。   菲律宾外长德尔罗萨里奥 3 月 29 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公开表示,希望美国为菲律宾提供更多武器,并呼吁两国加强联合军演的频率和范围。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提塔南·蓬苏迪拉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菲律宾近来不惜损害与中国的关系,在南海问题上态度越来越强硬,显然与美国向亚洲倾斜的新军事战略有关。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伊恩·斯多瑞表示,菲律宾如今依靠美国构建军力建设,希望美国为菲提供更多武器和军事训练,使得菲律宾可以增强其在南海的监控能力并在领土诉求方面获得支持。美国亦积极地回应了菲律宾的诉求。菲律宾 ABS — CBN 新闻网 11 日的评论称,美国加强在菲律宾的军事存在,主要是为了阻挡中国在东南亚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和防止中国对具有战略意义的南海航道的控制。
个人分类: 其它|2922 次阅读|5 个评论
东京将遇7级强震:全球8.5级以上大震在海岛连续发生
杨学祥 2012-2-21 12:39
日本首都圈如发生直下型地震 东京将遇7级强震 2012-02-21 09:41:51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中新网2月21日电 据日本新闻网21日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实施的首都圈地下构造调查结果显示,如果首都圈发生直下型地震的话,东京市中心将会遭遇7级强震,而在这之前的预计是6级。日本政府将从本年度开始,全面修改东京市中心的防灾和抗灾对策预案。 由日本大学和研究机构参加的文部科学省的首都圈地下构造调查小组从2007年至2011年间,在首都圈约300个地点设置了地震监测仪,对地震波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东京湾北部的大陆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交叠的境界处,其深度不是原来想想的30-40公里,最浅处其实只有10公里。这意味着,东京湾北部一旦发生地震的话,震源的深度只有10公里,东京市中心引发的地震,将会达到7.3级,而不是2004年想定的6级。 东京湾北部地震是日本政府中央防灾会议想定的18个将会发生直下型大地震的区域之一。如果发生7级直下型地震的话,东京市中心所遭受的打击将会是十分巨大。日本政府将根据文部科学省的这一研究报告,将在今年内全面修改东京都防灾抗灾预案。 编辑: 张超 http://www.yangtse.com/system/2012/02/21/012758645.shtml 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已有 731 次阅读 2011-3-22 06:26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论文交流 | 关键词:特大地震 地震活跃期 拉马德雷 统计特征 推荐到群组 全球 8.5 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杨学祥,杨冬红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发生 6 次(国外资料 1900-1924 年 2 次),在 1925-1945 年发生 1 次( 1 次),在 1946-1977 年发生 11 次( 7 次),在 1978-2003 年发生 0 次( 0 次),在 2004-2007 年已发生 5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52 年、 1957 年(国外数据低于 9 级)、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见表 1 )。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2022 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 50 次,平均每年 1.73 次,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 12 次,平均每年 0.55 次(见第六章 6.3 节)。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 3 倍以上。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 2001 年昆仑山口 8 级地震和 2008 年四川汶川 8 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 表 1 全球 1890-2011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 1960-03-22 智利 9.5 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5 2011-03-11 日本 8.9-9.0 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7 2010-02-27 智利 8.8 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2 1922-11-11 智利 8.5 1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5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6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除了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 9 级地震发生后, 8.5 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 2004 、 2005 、 2007 年的连续 4 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俄罗斯报》网站 3 月 18 日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地震问题科学委员会主席根纳季•索博列夫认为,日本沿岸再次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这次在发生强震时,欧亚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对位移很大——估计有 1 米 左右,而震中边缘仍有未破坏的地段。这意味着,应该会再次发生地震。经验表明,它的烈度越大越好。如果说第一次地震的震级达到里氏 9 级,那么下一次最好不低于 8.5-8.6 级。而现在是此后的地震还没有超过 7 级,由此可见,地壳应力仍然很大。所以,很可能再次发生强震,尽管烈度不会有第一次那么大,且位置将在第一次的偏北或偏南方。至于时间,应该是在今后一周到 2-3 个月之内。总而言之,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ribendizhen/content-0/detail_2011_03/19/5249523_0.shtml 日本再次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大:不低于 8.5 级。 2011-3-19 15:04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4156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安刚,沈柏竹。连续 18 年“暖冬”终结的原因。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 35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 137-140 2.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3 ): 1-8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5007 function errorhandle_clickhandle(message, values) { if(values ) { showCreditPrompt(); show_click(values , values , values ); }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64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日本地区未来或发生超强地震:特大地震在海岛连续发生
热度 2 杨学祥 2011-10-13 13:11
日研究机构称西日本地区未来或发生超强地震 2011-10-12 16:21 环球网 我要评论 字号:T|T 摘要: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近日发布报告说,1707年在西日本地区爆发的“宝永地震”震级可能达到了里氏9.0级以上,高于3•11日本大地震里氏9.0级的规模。而之前日本政府推测的宝永地震的震级为里氏8.6级。   环球网记者赵文杰报道 据日本Record Japan网站10月12日报道,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近日发布报告说,1707年在西日本地区爆发的“宝永地震”震级可能达到了里氏9.0级以上,高于3•11日本大地震里氏9.0级的规模。而之前日本政府推测的宝永地震的震级为里氏8.6级。该研究所还预测,日本以东海域至四国地区今后很有可能发生里氏9.0级以上的毁灭性地震。   报道称,该研究所研究员根据宝永地震的相关残留文件资料进行了调查,并对宝永地震造成的建筑损害程度进行了分析。根据数据推测,宝永地震范围覆盖了日本静冈市至四国西部地区,且震度达到里氏6.0级以上区域的直线距离为590公里,高于3•11日本大地震的445公里,根据距离程度换算后的宝永地震规模应该为里氏9.2级。   此外,该研究所还根据地震后的余震区域面积进行了计算,宝永地震余震区域大约长830公里,宽240公里,面积比3•11大地震多出四成左右,根据面积计算宝永地震为里氏9.1级。而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曾推测宝永地震规模为里氏8.6级。   报道说,虽然有研究称日本东北海域发生里氏9.0级以上地震的周期为400至600年,但是还没有人对西日本地区进行过仔细地研究。   有分析称,宝永地震很有可能是由日本四国海域的“南海地震”、纪伊半岛海域的“东南海地震”以及骏河湾的“东海地震”的连锁效应引起的大地震。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预测,日本东部海域至四国地区今后很有可能发生里氏9.0级以上的毁灭性地震,因此呼吁日本政府应当加强西日本地区的地震、海啸预防措施,各地方政府也应及时更正之前测算的地震灾害发生概率。 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1-10/2077262.html 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2011-3-22 06:26 全球 8.5 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杨学祥,杨冬红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发生 6 次(国外资料 1900-1924 年 2 次),在 1925-1945 年发生 1 次( 1 次),在 1946-1977 年发生 11 次( 7 次),在 1978-2003 年发生 0 次( 0 次),在 2004-2007 年已发生 5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52 年、 1957 年(国外数据低于 9 级)、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见表 1 )。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2022 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 50 次,平均每年 1.73 次,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 12 次,平均每年 0.55 次(见第六章 6.3 节)。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 3 倍以上。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 2001 年昆仑山口 8 级地震和 2008 年四川汶川 8 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 表 1 全球 1890-2011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 1960-03-22 智利 9.5 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5 2011-03-11 日本 8.9-9.0 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7 2010-02-27 智利 8.8 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2 1922-11-11 智利 8.5 1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5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6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除了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 9 级地震发生后, 8.5 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 2004 、 2005 、 2007 年的连续 4 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俄罗斯报》网站 3 月 18 日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地震问题科学委员会主席根纳季•索博列夫认为,日本沿岸再次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这次在发生强震时,欧亚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对位移很大——估计有 1 米 左右,而震中边缘仍有未破坏的地段。这意味着,应该会再次发生地震。经验表明,它的烈度越大越好。如果说第一次地震的震级达到里氏 9 级,那么下一次最好不低于 8.5-8.6 级。而现在是此后的地震还没有超过 7 级,由此可见,地壳应力仍然很大。所以,很可能再次发生强震,尽管烈度不会有第一次那么大,且位置将在第一次的偏北或偏南方。至于时间,应该是在今后一周到 2-3 个月之内。总而言之,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ribendizhen/content-0/detail_2011_03/19/5249523_0.shtml 日本再次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大:不低于 8.5 级。 2011-3-19 15:04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4156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安刚,沈柏竹。连续 18 年“暖冬”终结的原因。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 35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 137-140 2.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3 ): 1-8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500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357 次阅读|1 个评论
海岛的后花园
热度 4 dreamgirl 2011-10-6 16:18
海岛的后花园
曹妃甸位于 唐山市 南部70公里,原系 滦南县 南部海域一带状小岛,距离产油城市唐海县大约半小时车程。海岛上的原住民很少,大多是来自东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的经商或者建筑、油田工人。据说原岛很小,现成的岛基本上是填海扩大的;岛上的农民大多养殖螃蟹、虾类等水产品。 岛上的土壤多为盐碱土,现在岛屿的绿化基本上是从外地运来‘好土’,将其覆盖在原盐渍土上种植树木、花卉。以下这些花卉都是在好土上养成的。 ~~~~~~~~~~~~~~~~~~~~~~~~~~~~ ~~~~~~~~~~~~~~~~~~~~~~~~~~~~ ~~~~~~~~~~~~~~~~~~~~~~~~~~~~ ~~~~~~~~~~~~~~~~~~~~~~~~~~~~ ~~~~~~~~~~~~~~~~~~~~~~~~~~~~ ~~~~~~~~~~~~~~~~~~~~~~~~~~~~
3699 次阅读|12 个评论
大陆与岛屿植物遗传多样性进化
Bearjazz 2011-2-24 09:26
大陆与岛屿植物遗传多样性进化 熊荣川 译 岛屿在植物进化生物学方面被赋予了极大的研究兴趣,因为它们面积有限以及和邻近大陆不同程度的隔离。大陆岛分布在大陆架上,其与大陆的隔离主要是海平面的抬升或是板块构造运动。因为海平面的变动,这些岛屿可能最近还和大陆通过大陆桥相连。相反,海岛则是由于火山喷发而从海底升起的岛屿,因此海岛上没有大陆生命的起源。因为海岛和大陆显著的时间和空间隔离,使得它们成为研究进化的较仿真实验室,成为研究植物历史迁移扩散及进化模式的理想系统。海岛上的物种形成及其具有不同的进化模式已有深入的研究,而很有少有研究关注同时在大陆和海岛分布的同一物种的种群分布,而这样的研究却能为理解决定物种早期分化和最近扩散的种内进化提供重要的线索。通常的观点认为岛屿上的种群遗传多样性低于大陆种群,因为其有限的基因流以及历史上可能存在的瓶颈效应。岛屿种群遗传多样性的衰退可能会损害其进化潜能甚至会导致其最终灭绝。进来对比大陆和岛屿种群的研究多选择大陆岛。这些研究案例的结果多支持大陆种群的遗传多样更高的观点。而发现大陆岛种群遗传多样性更高的研究结果可能是因为大陆岛多次从大陆引进种群;可能是因为大陆自己的遗传瓶颈效应;还有可能是物种最初发源地在大陆岛上,而后向大陆方向扩散。 ( Fernández-Mazuecos et al., 2011 ) 关键词:大陆岛 大陆 海岛 种群 遗传多样性 瓶颈效应 扩散 原文: Islands constitute a focus of research interest in plant evolutionary biology, given their limited area and varying degrees of isolation from nearby continents. Continental islands are located on continental shelves, and were isolated from the continent by means of rising sea level or/and by tectonic processes. These islands may have been recurrently connected to the continent by land bridges due to fluctuating sea levels. On the contrary, oceanic islands arise from the ocean floor, are usually of volcanic origin and have virtually no terrestrial life in origin , . Because they furnish clear-cut spatial and temporal limits, oceanic islands are considered to be living laboratories for evolution. That is why oceanic islands provide ideal systems to investigate historical colonization and evolutionary patterns in plants . Speciation processes giving rise to endemic species and lineages on oceanic islands have been widely discussed, leading to alternative models of evolution , , , , , .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populations of species distributed both on continents and oceanic islands. Nonetheless, populations of the same species distributed in insular and mainland areas can provide key insights into microevolutionary processes underlying recent colonization and early stages of differentiation. As a general pattern, lower levels of genetic variation are expected in island populations as compared to mainland populations due to founder effects and restricted gene flow . This depauperation may bring about an increased propensity for extinction and compromised evolutionary potential in island populations. Early studies of genetic variation in mainland and island populations included only one study of oceanic islands , . More recent examples of island-mainland comparisons have been reported, most of which also focused on continental islands , , , , . These examples generally agree with the expectation of higher genetic variation in mainland populations. The finding of higher variation in continental islands has been attributed to multiple continent-to-island introductions, genetic bottlenecks in the continent, or island-to-continent colonization , , . To our knowledge, higher genetic variation has not been reported for oceanic islands, where particularly strong genetic bottlenecks are expected due to isolation and the prevalence of single introduction events . 参考文献 Genetically Depauperate in the Continent but Rich in Oceanic Islands--Cistus mon.pdf Fernández-Mazuecos Mario,Vargas Pablo (2011). "Genetically Depauperate in the Continent but Rich in Oceanic Islands: Cistus monspeliensis (Cistaceae) in the Canary Islands." PloS one 6 (2): e17172.
个人分类: 翻译作品|4240 次阅读|0 个评论
以美的名义存在:中国五大海岛辽阔之美
热度 1 westcotthc 2009-3-25 21:38
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象朵朵睡莲,珍珠般浮在绿波万顷的南中国海上。它位于海南岛东南约180海里处,与东沙、中沙、南沙群岛组成中国最南端的疆土。西沙群岛,从东北向西南方向伸展。在长250公里、宽约150公里的海域里,由45座岛、洲、礁、沙滩组成。西沙群岛岛屿,东面为宜德群岛,由北岛、石岛和永兴岛等7个岛屿组成;西面是永乐群岛,由金银、中建、珊瑚等8个岛屿组成。西沙群岛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雨量充沛,岛屿附近海域的水温年变化小。 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西沙群岛奇特的景观。登上西沙群岛的第一大岛永兴岛,就如走进了一座热带植物园。那里热带植物丛生,四季繁茂。环岛沙堤以内的地区生长着以白避霜花组成的乔木林,越靠岛的中心地带植株越高,越靠近海岸,植株越矮。在岛的外围沙堤上,生长的是海岸桐和草海桐等热带乔木和灌木。海岸桐主要分布在环岛50-100米宽的沙堤上,好象沿岛的防风林一样。它的材质较好,分枝多而低矮,抗风力强。草海桐是珊瑚岛上热带常绿灌木,分布广,面积大,除了潮水可以淹没的地域外,岛屿其它地方都有生长。除了天然林,岛上还有历代我国军民种植的椰子树等,有些地方形成小片椰子林。 西沙群岛上栖息着鸟类40多种,常见的有鲣鸟、乌燕鸥、黑枕燕鸥、大凤头燕鸥和暗缘乡眼等,素称鸟的天堂。在整个树林的上层及其上空,海鸟成千上万终日盘旋飞翔,千鸣万啭,自成奇观。更有趣的是鲣鸟,它会在大海中给渔船导航,白天渔民根据鲣鸟集结和寻食方向,驾船扬帆前去撒网捕鱼,傍晚跟随它们飞回的路线,把渔船从茫茫大海驶往附近的海岛停泊。渔民们称鲣鸟为导航鸟。西沙群岛是我国主要热带渔场,有珊瑚鱼类和大洋性鱼类400余种,是捕捞金枪鱼、马鲛鱼、红鱼、鲣鱼、飞鱼、鲨鱼、石斑鱼的重要渔场。海产品主要有海龟、海参、珍珠、贝类、鲍鱼、渔藻等几十种,比较名贵的有海龟之王的棱皮龟、海参之王的梅花参,世界最著名的珍珠--南珠、宝贝、麒麟等十几种。随着海、陆、空交通的不断发展,人们游览南海诸岛风光的愿望不久将会得到实现。 涠洲岛 涠洲岛位于北海市正南面21海里的海面上,总面积24.74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也是广西最大的海岛。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3℃,雨量1863毫米。四周烟波浩淼,全岛绿树茂密,气候宜人,风光旖旎,堪称人间天堂,蓬莱宝岛良港天成。 涠洲岛地势南高北低,其南面的南湾港是由古代火山口形成的天然良港。港口呈圆椅形,东、北、西三面环山,东拱手与西拱手环抱成娥眉月状,像世大无比的螃蟹横卧海中。码头背靠高10-30米的悬崖峭壁,崖顶青松挺拨,巨型仙人掌攀壁垂下,各式船艇进进出出,人来货往;飞鸟水禽,时隐时现;浪涌波兴,空阔无边;水天一色;气象恢弘。地貌奇妙胜迹壮观在波浪、海流、潮汐的侵蚀下,涠洲岛海岸基岩出现海蚀洞、海蚀沟、海蚀龛、海蚀崖、海蚀柱、海蚀台、海蚀窗、海蚀蘑菇等奇妙地貌。 从整体山岩上分离出的巨型石块,在海水旋流冲刷剥蚀下,形成头大腰细的海蚀蘑菇。岛上西港码头有高3米、宽6米的巨型海蚀蘑菇。当几个海蚀洞受侵蚀而连成一体时,就成为凹进陆地的槽形穴,它被称为海蚀龛。近岸沙滩的海蚀石,其形似鳌鱼、海豹、海牛、大鲸、海豚、海参、海龟、海马、鱿鱼、鲍鱼、石斑鱼、青蟹、对虾、海星、海螺、海蜇、海蛇、海狗等,堪称天然水族园。在东北岸和西北岸的橄榄玄武岩沙滩上,可捡到大似蚕豆、小如菜籽的碧绿透明宝石。在港口东拱手与西拱手下,有几处景点:有个山洞传说是反清武士的驻地,叫贼佬洞;有个状似卧龟的石穴,叫海龟窿;一个形像伏猪的小岛,叫猪仔岭;一个酷似一张长着宽额、高鼻、翘下腭的人脸的岩石,叫洋人头像。 19世纪60年代,法国传教士到涠洲传教,1870年始建涠洲岛教堂,1880年建成盛塘村的涠洲天主教堂,1882年建成城仔村的法国天主圣母教堂。港口北岸建三婆庙。 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或在中国以外被称为斯普拉特利群岛,是南中国海中南海诸岛的四大群岛中分布最广,位置最南的群岛,地理上位于北纬4度到11度30分和东经109度30分到117度50分之间,有230多个岛屿、礁滩和沙洲,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总面积24.47万平方海里。岛屿陆地总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主要岛屿有太平岛、南威岛、中业岛、郑和群礁、万安滩和曾母暗沙等。 南沙群岛主权长期存在争议,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均声称本国对南沙享有主权(如今这些国家也已取得了大部分南沙群岛的实际控制权),中国方面大陆与台湾则从历史上加以反驳。历史上围绕南沙群岛,各国曾多次爆发流血冲突。可以预料到的是,南沙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谈判所能够解决。南沙群岛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油气资源尤为丰富,据估计地质储量约为350亿吨,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扼守石油运输要道,这也是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原因。 目前在南沙群岛中,中国实际控制的岛屿有:台湾实际控制一个即太平岛,面积最大的岛屿,为0.43平方公里;大陆控制六个。 澎湖列岛 澎湖县位于台湾本岛西部的台湾海峡中,东与云林、嘉义两县相望,西与福建厦门相对,是台湾地区唯一的岛县。澎湖之名系以澎湖最大的本岛与中屯、白沙、西屿三岛相衔似湖,外侧海水汹涌澎湃,湖内波平浪静,澄清如潮,故而得名。全县由澎湖本岛及周围其他63个岛屿组成,面积126.86平方公里,人口9.5万,辖马公市和5个乡,县治设在马公市。 澎湖列岛雄居台湾海峡的中枢,就象大大小小的珍珠、玉石镶嵌在万顷碧波之上。澎湖列岛的开发比台湾本岛早380年,历史上曾是大陆移民去台湾岛的踏脚石,故有台湾海峡之键、海上桥墩之称。澎湖列岛本是一片火山喷出的熔岩玄武岩台地,因受海水侵蚀而分裂成许多小岛,岛上表土瘠薄,由大量珊瑚礁和砂砾堆积,虽气候温和,但风强雨少,不宜农作物生长。而附近海域鱼类特别多,再加上各岛的海岸线曲折,到处可以开辟渔场,所以岛上居民多是以海为田,以船为家,兼采珊瑚、珍珠。群岛海滨帆墙林立,微波漾碧,白云扫空,海天如画,每当夕阳沉海,暮色苍茫,烟雾迷朦之时,渔火渐升。每逢月夜,皓魄中天,万千渔船灯火布满海上,恍如一座不夜城。于海滨眺望,一望无际的海上,环岛流动闪烁的万点渔人,明灭变幻,与空中星斗、月光交相影映,蔚为壮观,澎湖渔火清时即被列为台湾八景之一。  南麂岛 位于浙江省平阳县东南海域,面积19600公顷,1989年经平阳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海洋贝藻类及生态环境。1998年成为我国第一个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网络的海洋类生物保护区。 本区地处台湾暖流与江浙沿岸流交汇和交替消涨的海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内海洋生物物种繁多,区系成分复杂,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良好。本区已鉴定的海洋贝类有403种,其中19种为国内首次记录,海洋底栖藻类有174种,其中黑叶马尾藻为世界海洋藻类的新种,贝藻类种数约占全国的29%以上。本区的贝藻类不仅种类丰富,而且还具有温、热带两种区系特征和地域上的断裂分布现象,堪称我国近海贝藻类的一个重要基因库。 特色:大沙岙沙滩(国内惟一的贝壳沙);沙蛤(人称天下第一鲜);龙船礁(黑叶马尾藻的核心保护区) 西沙最大的岛屿-永兴岛(其上建有军用机场) 西沙群岛鸟瞰 涠洲岛 南沙群岛岛礁 南麂岛 澎湖列岛
个人分类: 生活娱乐|556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6: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