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卜算子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卜算子

相关日志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mimu 2019-3-29 12:36
刘克庄的卜算子咏海棠,别具特色。
2098 次阅读|0 个评论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热度 1 mimu 2019-2-18 23:09
在植物园游玩时,偶见一处小景,意境颇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一词中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相符合,故记录之。
3007 次阅读|2 个评论
卜算子•哥德巴赫猜想
热度 4 yfang2000 2018-5-18 09:17
卜算子·哥德巴赫猜想 偶数若拆开, 两素和相映。 奇数三分已证明, 均等几乎定。 密率助筛圆, 堆垒寻蹊径。 陈氏加权式最佳, 不过单双并。 (作于2017年11月5日,原载于《中国科学报》2018年1月12日) 注释: 偶数:不小于6的偶数。 两素和:两个奇素数之和。 奇数:不小于9的奇数。 奇数三分:三素数定理,即每一个充分大的奇数都是三个奇素数之和。 均等几乎:每一个充分大的奇数可表为三个几乎相等的奇素数之和。 筛圆:筛:筛法,圆:圆法。筛法、圆法、密率是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理论方法。 堆垒:堆垒数论,研究加性问题的数论分支。哥德巴赫猜想属于堆垒数论的研究领域。 陈氏:中国数学家陈景润。 加权:陈景润提出的加权筛法。 式最佳:陈景润证明的(1,2)。 不过:不超过。 单双并: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可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每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这称为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已经得到证明,即每一个充分大的奇数都是三个奇素数之和。这三个奇素数可以几乎相等。 堆垒数论提出了筛法、圆法、密率等理论与方法,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取得了突破。中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可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这是迄今为止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最好结果。 ———————————————————— 数论是研究整数性质的数学分支。德国数学家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1777-1855)曾说:“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数论是数学的皇后。”数论中有很多著名的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就是其中的一个。苏联数学家辛钦(А.Я. Хинчин,1894-1959)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为“皇冠上的明珠”。 哥德巴赫猜想的由来 1742 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Christian Goldbach,1690-1764)给瑞士数学家欧拉(Léonhard Euler,1707-1783)写信道:“我也想同样冒险提出一个假说:每一由两个素数组成的数都等于许多数的和,这些数的多少随我们的意愿(包括1),直到所有的数都是1的情况为止……我发现这一假定如果在n的情况下成立且n+1可被分做两个素数的和,则n+1的情况可以很严格地证明。证明是非常简单的。看来无论如何,任何大于2的数都是三个素数的和。” 1742 年6月30日,欧拉回信道:“至于每个可分为两个素数之和的数可分拆为尽可能多的素数之和这一论断,可由你先前写信向我提到的你的观察,即‘每一偶数是两个素数的和’来说明和证实。事实上,设给定的n为偶数,则它是两个素数之和,又因为n-2也是两素数的和,所以n一定是三个素数之和,同理也是四个素数之和,如此继续。但如果n是一奇数,则它一定是三个素数的和,因为n-1是两个素数之和,于是它可分拆为尽可能多的素数之和。无论如何‘每个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这一定理我认为是相当正确的,虽然我并不能证明这一点。” 欧拉是当时欧洲首屈一指的数学家,哥德巴赫的问题表述如此简单,欧拉却不能证明,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人们纷纷尝试,也都不能证明,这一问题于是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 1770 年,英国数学家华林(Edward Waring,1734-1798)在他的《代数沉思录》一书中,首先给出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如下形式:每个偶数是两个素数之和,每个奇数是三个素数之和。 用现在的数学语言来说,就是:(A)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B)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素数之和。通常称(A)为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B)为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因为2n+1=2(n-1)+3,n为正整数,所以如果(A)成立,则可立即推出(B)成立。 1900 年,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1862-1943)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了题为《数学问题》的著名演讲。他提出了23个重要的尚未解决的数学问题,作为以后数学研究的方向,其中哥德巴赫猜想是第8问题的一部分 。 1912 年,德国数学家兰道(Edmund Landau,1877-1938)在英国剑桥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指出:不用说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证明“存在一个正整数C,使得每一个正整数都可以表示为不超过C个素数的和”这个较弱的命题,也是现代数学家力所不能及的。 1921 年,英国数学家哈代(Godfrey Harold Hardy,1877-1947)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宣称:哥德巴赫猜想的困难程度“是可以与数学中任何未解决的问题相比拟的”。哥德巴赫猜想不仅是数论,也是整个数学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主要进展 当国际数学界对哥德巴赫猜想感到无能为力并做出悲观预言的时候,1920年前后,英国数学家哈代、李特尔伍德(John Edensor Littlewood,1885-1977)和印度数学家拉马努金(Srinivasa Aaiyangar Ramanujan,1887-1920)提出了“圆法”,挪威数学家布伦(Viggo Brun)提出了“筛法”,1930年前后苏联数学家施尼尔曼(Л.Г.Щнирельман,1905-1938)提出“密率”的概念。此后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沿着这几个方向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取得了惊人的丰硕成果。 为了表述方便,以下用“(a,b)”表示: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是一个不超过a个素数的乘积与一个不超过b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证明(1,1)。 1920 年,挪威数学家布伦对古老的埃拉托斯特尼(Eratosthenes,约公元前276-约前195)筛法进行了重要改进,证明了(9,9),开辟了应用筛法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及其他数论问题的新途径。利用布伦筛法,数学家们后来证明了(7,7)、(6,6)、(5,5)、(4,4)等。 1923 年,英国数学家哈代、李特尔伍德证明了:如果广义黎曼猜想成立,则充分大的奇数可以表为三个奇素数之和,几乎所有的偶数都能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 1933 年,苏联数学家施尼尔曼利用他的密率理论和布伦的筛法,证明了:存在一个正整数k,使得每一个≥2的正整数都可以表示为不超过k个素数的和,解决了兰道在1912年提出的问题。 1937 年,苏联数学家维诺格拉多夫(Иван Матвеевич Виноградов,1891-1983)利用圆法,并以其独创的三角和估计方法证明了:每一个充分大的奇数都是三个奇素数之和,基本解决了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这一结果通常被称为三素数定理。 1941 年,苏联数学家林尼克(Юри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Линник,1915-1972)提出了大筛法,库恩(P.Kuhn)提出了加权筛法。 1948 年,匈牙利数学家瑞尼(Alfréd Rényi)改进了林尼克的大筛法,证明了(1,b),第一次把(a,b)中的a定为1。b没有定出具体数值,但按照他的算法,b将是很大的数字。 1950 年前后,挪威数学家塞尔伯格(Atle Selberg)利用求二次型极值的方法对埃拉托斯特尼筛法做了另一重要改进,可得到筛函数的上界估计,这种筛法称为塞尔伯格筛法。利用塞尔伯格筛法,数学家们证明了(3,4)、(3,3)、(2,3)等。 1966 年,中国数学家陈景润提出了一种新的加权筛法,宣布证明了(1,2),详细证明于1973年发表,这是迄今为止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最好的结果。 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各国数学家们你追我赶,不断地刷新着研究结果的世界纪录,下表是主要成果及其完成者的一览表。 表1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成果一览表 研究成果 年代 数学家 国籍 说明 (9,9) 1920 布伦(V.Brun) 挪威 (7,7) 1924 雷特马赫(H.Rademacher) 德国 (6,6) 1932 埃斯特曼(T.Estermann) 英国 (5,7),(4,9), (3,15),(2,366) 1937 里奇(G.Ricci) 意大利 (5,5) 1938 布赫夕塔布(А.А.Бухштаб) 苏联 (4,4) 1939 塔尔塔科夫斯基(В.А.Тартаковский) 苏联 (4,4) 1940 布赫夕塔布(А.А.Бухштаб) 苏联 (1,b),b为常数 1948 瑞尼(A.Rényi) 匈牙利 b 数值很大 (a,b)(a+b £ 6 ) 1954 库恩(P.Kuhn) (3,4) 1956 王元 中国 (3,3),(a,b)(a+b £ 5 ),(2,3) 1957 王元 中国 (1,5) 1961 巴尔班(М.Б.Барбан) 苏联 被指出证明有错,于1970年改正 1962 潘承洞 中国 (1,4) 1962 王元 中国 1962 潘承洞 中国 1963 巴尔班(М.Б.Барбан) 苏联 被指出证明有错,于1970年改正 (1,3) 1965 布赫夕塔布(А.А.Бухштаб) 苏联 1965 维诺格拉多夫(А.И.Виноградов) 苏联 1965 朋比尼(E.Bombieri) 德国 (1,2) 1966 陈景润 中国 宣布证明 1973 陈景润 中国 发表详细证明 中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 华罗庚是中国最早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人。 华罗庚(1910-1985),1910年12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24年初中毕业,在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后,因家贫辍学,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发表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得到数学家熊庆来(1893-1969)的赏识,被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 1948 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于1950年春回到祖国。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大学讲学时,因突发心脏病逝世。 1938 年华罗庚证明了几乎所有的偶数都可以表为二个奇素数之和,他还证明了:对任意给定的正整数k,几乎所有的偶数都可以表为p 1 +p 2 k , p 1 、p 2 为奇素数。同年,华罗庚证明了:对任意给定的整数k,每一个充分大的奇数都可表为p 1 +p 2 +p 3 k ,p 1 、p 2 、p 3 为奇素数。 1940 年华罗庚完成了著作《堆垒素数论》 的写作,发展了圆法,论述了三角和的估计及其在华林-哥德巴赫问题上的应用,该书被誉为“优秀的专著”,成为了几代数论学家征引的经典文献。 1952 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成立,华罗庚出任所长。华罗庚组建了数论研究组,并亲任组长,组织和领导了“哥德巴赫猜想讨论班”,一直坚持到1958年。讨论班极大地推动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数论研究专家,王元、潘承洞、陈景润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王元(1930- ),1930年4月15日生,江苏镇江人。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被推荐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等职。 王元是中国首位把筛法用于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的人。1956年王元证明了(3,4),即一个大偶数可以表为一个不超过三个素数的乘积与一个不超过四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同年,王元证明了:在广义黎曼猜想成立的前提下,大偶数可以表为一个素数与一个不超过四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1957年,王元证明了(3,3),(a,b)(a+b £ 5 )与(2,3)。 1962年,王元证明了(1,4)。 王元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时,一次听说科学院图书馆进口了一批俄文杂志,当即跑到图书馆去借。因这批杂志刚到,还未编目,堆满一地,不得出借。在征得图书馆管理员同意后,王元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把有用的文章抄了下来。王元取得一系列成果后,华罗庚很高兴,他对王元说:“真想不到你在哥德巴赫猜想本身就做出了成果。” 潘承洞(1934-1997),1934年5月26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57年考取北京大学教授闵嗣鹤(1913-1973)的研究生,主攻数论研究。1961年研究生毕业到山东大学任教。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山东大学数学系主任、数学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副校长、校长等职。1997年12月27日在山东济南病逝。 1962 年, 潘承洞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他先是证明了(1,5) ,把匈牙利数学家瑞尼1947年的结果(1,b)中的天文数字b减小为5,是第一次定量地而且是低记录地引向了接近(1,1)的境界 。接着他又证明了(1,4),即大偶数可以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四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潘承洞在证明(1,5)时十分着迷,他给王元写了很多信,把自己的结果不断地告诉王元,王元不相信潘承洞的结果,每每予以反驳,潘承洞再加以辩解,最后王元承认潘承洞的结果是对的。那段时间,潘承洞给王元一共写了六十多封信,且彼此的信都写得很长,而同时潘承洞只给自己的未婚妻写了两封信。 陈景润(1933-1996),1933年5月22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胪雷村,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被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回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期间因改进了华罗庚《堆垒素数论》中的结果,1957年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被确诊患帕金森综合症,此后一直与疾病斗争,坚持科研。1996年3月19日在北京逝世。 1966 年,陈景润宣布证明了(1,2),但没有给出详细证明,只是简略地概述了他的方法。 1973年,陈景润发表了(1,2)的全部证明。 这一结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陈氏定理”,并称之为“从筛法的任何方面来说,它都是光辉的顶点”。对陈景润取得的成果,华罗庚曾单独对王元说:“我的学生的工作中,最使我感动的是(1,2)。”当王元提起他学生的一些其他纯粹数学结果时,华罗庚仍然重复一遍:“最使我感动的是(1,2)。” 陈景润证明(1,2)时正是“文革”时期,那时他住在由厕所改成的不到6平方米的楼道小房间里。在“文革”中陈景润受到批判,他曾从中关村88楼的三楼窗口跳下来,幸好二楼的窗前有一块突出的平台,陈景润落在平台上面,保住了性命,但腿部跌青了一大块。 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陈景润坚持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并最终取得卓越成就,为中华民族在世界科学前沿争得了一席之地。 1978 年1月,作家徐迟(1914-1996)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在《人民文学》当年第1期刊出,之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各大报刊和电台争相转载转播。陈景润一夜之间闻名全国,他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科学传奇英雄。成名后,陈景润谦虚地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一个小山包。真正的高峰还没有攀上去,我还要继续努力。” 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1929- )在《陈景润传》的序中写道:“陈景润视事业如生命的献身精神,他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勤于探索、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他甘于寂寞、安贫乐道、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他的科学道德、严谨学风以及谦虚谨慎的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纪念陈景润,1999年,国际编号为素数“7681”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陈景润星”。 1982 年,陈景润、王元、潘承洞的“哥德巴赫猜想研究”获得了第二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谁是哥德巴赫猜想的终结者? 哥德巴赫猜想提出已经近300年了,至今仍未解决。人们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过程中,提出了新的理论与方法,丰富了数学的内容,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几代数学家们前仆后继,刻苦攻关,为科学进步做出了贡献。 另一方面,由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内容表述很简单,所以也吸引了很多业余数学爱好者。他们宣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他们把自己的“证明”,有的寄到专业数学机构,有的在报刊上发表,有的甚至出版了,但是均得不到数学界的认可。 对此,王元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内确有相当多的人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由于他们的研究不得法,主要是他们的数学基础太差,不了解这个问题研究的历史与成就,他们仅仅从整数的定义出发来研究这个猜想,所以浪费了很多宝贵的光阴,并无收效。” 数学家杨乐(1939- )也撰文劝业余数学爱好者不要盲目去尝试解决各种经典数学难题,他说:“在现代数学的研究领域,即使是做出很普通的成果,也需要:(1)长期的努力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大学数学系毕业的同等学力;(2)对所研究的领域已有成果、方法和最新文献有较好的掌握;(3)在所研究的课题上下一番工夫。” 陈景润之所以能证明(1,2),除了他具备刻苦钻研的精神外,他在数论研究领域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陈景润曾把华罗庚的著作《堆垒素数论》拆开,一张张放在身上,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学到哪里。 他后来说:“《堆垒素数论》我一共读了二十多遍,重要的章节甚至阅读过四十遍以上,华先生著作中的每一个定理我都记在脑子里了。” 中国数学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取得过令世界瞩目的非凡成绩,并保持着这项研究最佳成果的世界纪录。哥德巴赫猜想的最终解决,是否也能由中国学者来最终完成呢?让我们期待中国年轻一代数学家,能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的终结者。 也有学者怀疑“许多至今尚未解决的数论难题”可能“既不能证明也不能否证”,要想证明它们“可能是白费力气”,认为这“开辟了证明论一个完全新的方向”。 哥德巴赫猜想是否是“既不能证明也不能否证”的问题,尚无法判定,值得人们去探索。 “对于研究一个问题来说,迈出开创性的第一步和走上彻底解决它的最后一步都同样是最困难的”,表面上看(1,2)和(1,1)仅“1”之差,但是“完成这最后的一步所要克服的困难可能并不比我们已经走过的道路要来得容易”。 要最终彻底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沿用已有的方法可能不行,“必须有一个全新的思想” 。 注释与参考文献 李文林.数学珍宝:历史文献精选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68-370. E.Waring. Meditationes algebraica .Cambridge,1770:217. 见:李文林.数学珍宝:历史文献精选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69注. 潘承洞,潘承彪.哥德巴赫猜想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版:1. 希尔伯特第8问题是素数问题,除了哥德巴赫猜想,还包括黎曼猜想和孪生素数猜想等。 梁宗巨.世界数学史简编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0:496. 王元.哥德巴赫猜想研究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7:2. 潘承洞,潘承彪.哥德巴赫猜想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版:2-13. 陈景润,邵品琮.哥德巴赫猜想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118-119;潘承洞,潘承彪.哥德巴赫猜想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版:10-11. 王元.哥德巴赫猜想研究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7:序. 潘承洞,潘承彪.哥德巴赫猜想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版:6-7. 《堆垒素数论》写成后,未能在国内出版,最早于1947年出版了俄文版。中文修订版于195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王元.华罗庚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00-108. 王元.表大偶数为一个不超过三个素数的乘积及一个不超过四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数学学报,1956,6:500-513. 王元.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四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数学学报,1956,6:565-582. 王元.论筛法及其有关的若干问题 .科学记录,1957,1:9-11;表大偶数为二个殆素数之和 .科学记录,1957,5:267-270. 王元.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large integer as a sum of a prime and an almost prime .Sci. Sin.,1962,11:1033-1054. 王元.华罗庚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98-199. 潘承洞.表偶数为素数及殆素数之和 .数学学报,1962,12:95-106. 陈景润,邵品琮.哥德巴赫猜想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120. 潘承洞.表大偶数为素数及一个不超过四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山东大学学报,1962,4:40-62. 王元.华罗庚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325. 陈景润.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科学通报,1966,17:385-386. 陈景润.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中国科学,1973,16:111-128. 该论文也可见于:王元.哥德巴赫猜想研究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7:306-347;刘培杰.从哥德巴赫到陈景润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475-496.1975年,潘承洞、丁夏畦、王元对陈景润的证明进行了简化,他们的论文转载于《从哥德巴赫到陈景润》一书的第551-561页。 王元.华罗庚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328-329. 王元.华罗庚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327. 宋力.铸梦:追忆舅舅陈景润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107. 王丽丽,李小凝.陈景润传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序. 宋力.铸梦:追忆舅舅陈景润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197. 王元.哥德巴赫猜想研究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7:序. 转引自:刘培杰.从哥德巴赫到陈景润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841. 王元.华罗庚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216. 宋力.铸梦:追忆舅舅陈景润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37. 胡作玄.第三次数学危机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132. 潘承洞,潘承彪.哥德巴赫猜想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版:13. 王元.哥德巴赫猜想研究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7:21.
9938 次阅读|8 个评论
卜算子.春来鱼瘦多籽
caoyuanzhiye1 2018-4-8 20:46
卜算子.春来鱼瘦多籽 (张伟) 衢水迅来迟, 水浅连沙砾。 一意青苔美味滋, 鱼见滩流戏。 腹有子千千, 来日同吾戚。 岸上衰翁下饵肥, 荤素何决疑?
个人分类: 传统智慧|22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卜算子.立春78级同学聚聚祝酒词
caoyuanzhiye1 2018-2-9 08:04
卜算子.立春同窗聚会祝酒词 2018-02-04 张伟 大海起云霞, 春暖东风恰。 凄草芬芳几树梅? 雨露春晖洒。 佳酿贵尤陈, 帘卷情非亚。 白发阳斜意愈纯, 饮者情无价。
个人分类: 传统智慧|33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卜算子—叹梅
hdmutong 2018-1-22 01:05
卜算子 — 叹梅 2018 年1月22日 娇妍盛开时,正是严寒日。 玉树冰枝琼花馨,谁解梅花质。 雪吻羞遮芯,风抚怀矜饬。 留取冰魂醉墨客,梦里星眸掷。 注:星眸掷-- 清 · 许田 《解语花》:多情过客,空费汝、星眸小掷。
个人分类: 娱乐休闲|20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卜算子•世界急救日
hucs 2017-9-10 20:27
卜算子 世界急救日.pdf 卜算子·世界急救日 胡春松 最怕健康丢,守护生神谬。 溺水频发触电休,自救加急救。 心肺复苏求,夺秒争分溜。 绿色通行速度牛,生命常青秀。 注 :作于南昌大学,2017年9月9日。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将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世界急救日”,又被称为“世界120”。希望通过这个纪念日,呼吁世界各国重视急救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掌握急救技能和技巧,在事发现场挽救生命和降低伤害程度。2017年9月9日是第18个世界急救日,主题是:“急救与家庭意外伤害”。第一时间拨打“120”和现场急救非常重要。 意外伤害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头号杀手,而家庭意外是意外伤害的“重灾区”。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的创伤病人,20%因创伤后没有得到及时的现场救治而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病例中,有40%—60%在发病最初几小时内死亡,其中70%因来不及送医院急诊而死于家中或现场。因此,掌握一些家庭急救常识,对自己、对家人、对他人、对社会都是非常有益的。 今天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同志逝世41周年。 -- Dr. Chun-Song Hu, M.D. Associate Professor of Medicine (Since Dec, 2002)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Nanchang University Hospital Nanchang University No. 461 Bayi Ave, Nanchang 330006 Jiangxi Province, P. R. China Tel Wec: (+86) 189 7081 6800 Email: cnhucs@163.com -- 胡春松,南昌大学在职博士(生),医生,诗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有《博客中国》个人专栏,入驻中国诗歌网,是 “ 春韵 ”(2013 年 ) 、 “ 岭峰体 ”(2011 年 ) 、 “ 五美 ” 标准 (2013 年初 ) 诗歌命名者、提出者和建立者。著有医学专业著作和诗集《青春诗语》,诗集《美丽中国 • 梦》、《地震 N 章》和《佳节诗语》均待出版;参加 第三届 “ 诗词中国 ” 大赛,初选 “ 种子作品 ”43 首; 作品已入选《诗歌赣军》和《 2016 江西诗歌年选》等,以及在人民网( 2013 年)发表; 科学网博客访问量已逾 200 万次。诗观:诗歌如药( 2011 年)。
个人分类: 博士研究|12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卜算子.下高原会新朋
热度 1 caoyuanzhiye1 2017-8-13 21:53
卜算子.下高原会新朋 晨别北江源, 夜入芙蓉里。 铁路蜿蜒下莽原, 驰骋三千里。 昨日饮茶时, 思虑流心底。 今夕新朋满座喧, 一醉南街市。 8月12日从云贵高原城市曲靖(珠江源头及与长江的分水岭),乘车下成都。
个人分类: 传统智慧|2654 次阅读|1 个评论
卜算子.严滩论对
热度 1 caoyuanzhiye1 2017-5-5 20:05
卜算子.严滩论对 有心皆是实, 无心皆是幻。 立志践行致良知, 平生功德满。 无心皆是实, 有心皆是幻。 格致诚意正心时, 天明妖雾散。 阳明先生的心学,心即理,良知本有,知行合一,致良知构成了心学的 基本理论框架,集中体现在天泉论道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绍兴城里与弟子讲道,论道自如,不想被启用出征广西, 先生刚离开越城,弟子对四句教的理解就陷入分歧。不得不快马沿富春江追赶先生,至严子陵钓鱼台与先生会和。 请教下,先生有严滩论对的新四句,换了一个角度表达心学的实际应用和效果追求,强调了有心立志的重要性,强调了用心致良知得光明的作用,心的作用无处不在。
个人分类: 传统智慧|2222 次阅读|2 个评论
卜算子.咏黄河
caoyuanzhiye1 2017-5-4 13:02
卜算子.咏黄河 张伟 昆仑溢仙池, 九曲成黄河。 黄土茂源泾渭合, 尧舜千年歌。 闯中流砥柱, 飞壶口瀑布。 解华夏万年饥渴, 汤汤母亲河 。
个人分类: 传统智慧|2788 次阅读|0 个评论
敬贺娄华君兄荣休
jiasf 2016-12-25 15:34
俺研究室的娄华君先生最近荣休。 娄兄祖籍山东,1956年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清朝为黑水厅、龙江府,因有著名的丹顶鹤故乡扎龙湿地,别称鹤城),在嫩江(因下游水黑,曾名黑龙江)边长大,曾下乡为副业队长。1978年考上长春地院修水文地质。毕业后回山东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门工作,先后在德州、淄博、济南工作14年,先后任钻井地质员、工程师、总工、站长。1996年师从宋振琦院士攻读博士,1999年来北京,先到中国矿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参与中国地调局的研究项目,2001年进入中科院地理所工作。 娄兄做事认真,思路开阔,尤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擅长解决实际问题,曾获多项专利,地矿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还有多份建议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娄兄为人热情,豪爽坦荡,旷达幽默,深得水之道,极富感染力! 在娄兄荣休之极,特填词一首表达敬意。虽不甚合韵律,但以不害意为慰藉。 卜算子 贺华君兄荣休 黑水育英才,丹鹤陪年少。地院长春续水缘,善水德之道。 实务数十年,再拜高师造。四海纵横屡建功,廉颇刀未老。 丙申冬月
个人分类: 学诗|38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卜算子 阳小十周年庆
liuqg 2016-11-1 09:48
题记:10月29日,适逢我女儿的学校杨浦区民办阳浦小学十周年庆,填词一首,以作纪念。 十月秋正浓 千人济一堂 欢歌劲舞庆佳日 阳光下飞翔 十年育才路 园丁献爱忙 阳光教育树新风 麦田共守望 注:庆典活动在同济大学同济会堂举办,“阳光下飞翔”为学校校歌,活动主题是“麦田守望”。
1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卜算子.咏心学
热度 1 caoyuanzhiye1 2016-7-5 09:48
卜算子.咏心学 张伟 余姚诞赤子, 五岁不言说, 一朝开口话山月, 心学起络索。 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功夫, 知行合一致良知, 天地大写吾。 王守仁,浙江余姚人,明中期大儒,为补正理学,创发了心学,从明天地万物之理的学究,一变而成做好万事的实践者,不用心不行,没有心学不行.心学预示一个新时代.传说阳明先生五岁前不说话,12岁有诗讨论山大还是月亮大的哲学问题,从那时候,心学就有萌芽.诗曰:《蔽月山房》,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王船山有《相宗络索》一书,专讲法相宗脉络与线索,提到佛教认识论中,心有51种功用,也是心学的一个来源。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功夫,知行合一致良知.都是阳明先生原话,原意。
个人分类: 传统智慧|2250 次阅读|4 个评论
泼墨:(当代)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youngplant 2015-7-2 09:58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个人分类: 书法|15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卜算子 正月初四晚游奥森公园
热度 2 jiasf 2015-2-23 03:07
新月挂蓝天,残雪照林苑。林畔湖冰半已消,波泛绿水暖。山影半水湖,船锁湖冰半。水绕小径过虹桥,如在画里见。 为更合格律,初五修改如下: 新月挂蓝天,残雪辉林苑。林畔湖冰半已消,波泛清漪暖。山影半水湖,船锁湖冰半。水绕小径过小桥,如在屏中见。
个人分类: 学诗|3258 次阅读|6 个评论
卜算子·咏梅
热度 1 youngplant 2014-11-26 16:41
一夜寒风苦,百花不归路。 千里冰雪红艳处,却是一梅树。 春来花千树,无意争风流。 众里寻她千百度,一枝丛中秀。
个人分类: 诗词|1790 次阅读|2 个评论
卜算子——现代人的微信生活
sheep021 2014-5-2 09:30
卜算子 我住木床头,君住 木 床尾; 日日见君不思君,有事发微信。 此信几时休?此情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游戏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卜算子@咏梅
热度 3 王震洪 2014-2-3 00:08
卜算子@咏梅 (王震洪,2014年2月2日) 马年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节日,梅花似乎也知会这一狂欢的假期,竞相开放,把寒冷当作自己艳丽的陪衬,让大地风景这边独好。 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是一种能保持顽强生命力,在寒冷冬天开花,使一片枯黄的萧瑟增添喜气的植物,是 传统文化 中顽强不屈,蓬勃向上,乐善好施高尚人格的象征。 最近,许多诗友在赏梅中过节,在过节中兴致盎然地 地留下了不少咏梅词,很是喜欢这些新作。在庆华等兄的邀请下,在此也和上三 阕,为大家助兴 。第一 阕是古体形式,第二阕是现代形式,第 三 阕是英文,看看能表达出什么不同。 (一) 无意战群芳,浪漫她是主。绣眼含霜偷偷近,多谢风和雨。 似唇随风飞,惹燕凭空妒。染尽田园楼榭间,香艳年年故。 (二) 一点都不在意 百花盛开的时候, 自己不去争宠斗艳; 但是, 最会浪漫 最有生活情调的是 她。 在寒冬中找不到食物 嘴角里还有霜的 绣眼鸟, 想啄食她的花, 偷偷地向她靠近。 谢谢来了一阵风雨, 把花儿吹上了天, 没有成为绣眼鸟的盘中餐。 有如红唇的花瓣 在空中随风飞舞, 惹得临空飞过的 小燕子, 对天女散花般的美景 因自己只是黑色和白色 而羡慕嫉妒恨。 可爱的花儿, 撒在了田园里, 散在溪流河湖边, 留在了亭台楼阁上, 有如给大地上颜色, 香艳无比。 每年到这个季节 都是如此。 (三) Plum blossom Never mind no blossoming together For her beauty, As all flowers blossom But, The most romantic, And the most elegant person With living sentiments is her . A white-eye With the frost particles in its beak, That does not find any food In nippy chilly winter Be anxious to eat her petals . So creep to approach her . Fortunately, It begins with a wind and rain, The petals are blown to the sky . The like-red lip petals , Be dancing with the wind in the sky. They invite swallows that are flying So envious with a jealous hate. Because those swallows Hate their appearances only black and grey That can not build up the scene As the heavenly maids scatter blossoms These lovely petals, Be spread on the fields, Drop down in the streams and lakes. They are also left on the pavilion . Like as the ground is colored . The ground is so flowery. Every year , It is so. (英文斜黑为某种程度的压韵) 下面是各位诗友的大作: 卜算子 • 也来咏梅 ( 王庆礼,2014年元月20日) 雪底万花枯,独有寒梅主。 破蕾迎春傲严霜,不顾西边雨。 娇艳秀鹅黄,二友焉无妒。 醉染枯冬飨寂寥,岁岁播香故。 卜算子 • 岁末咏梅 (蔡庆华.2014年1月20日) 月半雾霾天,陋室踱顽主。 小院朦胧树影稀,长望风和雨。 一夜劲风吹,皓月无须妒。 细数湖中点点星,林下香如故。 卜算子·和卫军英咏腊梅词步韵陆务观(柏舟,2010-01-31) 窗外几枝梅,未得东风主。 历尽冰霜不自悲,笑对风吹雨。 玉骨缀琼英,孤放无人妒。 唯有清芬入梦来,怡我情如故。 卫军英( 今夜初见腊梅归来赋卜算子) 杂树叶扶疏,僻径无人主。 雪晚霜晨露断时,一样沐风雨。 清瘦委屈身,也不教人妒。 偶有幽香馥郁来,始信衔霜故。 卜算子(韩玫2014-01-21) 皎皎落澄天,寂寂深山主。 玉魄冰魂傲雪霜,又领摧花雨。 惯看蕊樱飞,长惧夭桃妒。 醉卧红尘百事空,总为凋零故。 卜算子·岁末幽思并和蔡庆华老师岁末咏梅词(周金元 2014-01-21) 众皆回家,我一人尚在实验室苦思冥想。坐等实验之时,欣赏了一下诸位老师的卜算子词,无聊之时填词一首以表心迹…… 漏室透风凉,独坐思无主。 云淡天高冷日西,惯看黄昏雨。 不是广寒人,不作无端妒。 醉里千觞好入眠,幽梦人如故。 卜算子(庄世宇 2014-1-21 ) 也学着咏一下梅: 冷艳百花魁,寂寞寒冬主。 月下玲珑玉美人,曾记霜和雨。 风恨暗香浮,雪起三分妒。 一世情缘转瞬空,惟有心如故。
个人分类: 作品|3455 次阅读|6 个评论
卜算子•岁末咏梅
热度 15 syseco 2014-1-20 23:29
今天大寒,是新年前最后一个节气。寒冬不冷,却终于盼到了久违的北风,一时荡尽连日雾霾。早有习作卜算子之意,日前收到柏舟兄惠寄之两部大作,品读之下,他和军英兄的唱和隐隐牵出一丝冲动,遂成此曲。 蜡梅不是梅,哈哈。且不管他科学上的定义吧,不是都有一个梅字么,就算是梅又何妨~故此曲亦算是步放翁咏梅韵。 马上新年,杂事甚多,兴许没有太多时间与诸君联络,谨以此戏作小曲,遥祝科网上诸多好友及同仁,新春愉快,诸事胜意! 月半雾霾天,陋室踱顽主。 小院朦胧树影稀,长望风和雨。 一夜劲风吹,皓月无须妒。 细数湖中点点星,林下香如故。 附:卜算子 · 和卫军英咏腊梅词步韵陆务观(柏舟, 2010-01-31 ) 窗外几枝梅,未得东风主。 历尽冰霜不自悲,笑对风吹雨。 玉骨缀琼英,孤放无人妒。 唯有清芬入梦来,怡我情如故。 --------- 附卫军英原玉: 今夜初见腊梅归来赋卜算子。 杂树叶扶疏,僻径无人主。 雪晚霜晨露断时,一样沐风雨。 清瘦委屈身,也不教人妒。 偶有幽香馥郁来,始信衔霜故。 原作链接: http://bbs.sciencenet.cn/blog-320333-291712.html
8977 次阅读|60 个评论
卜算子 水墨青城
热度 6 yonglie 2013-10-21 09:23
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青城萬物深知此理,在爛漫錦繡的秋天依舊是水墨雲天。 雲自太虛生,雨落三清境。不學千山爛漫多,萬樹婆娑影。 水墨淡如空,空谷聞鐘磬。化盡煙波一色秋,人在蒼茫頂。
个人分类: 诗歌|3541 次阅读|8 个评论
卜算子·咏梅
alick1 2013-4-1 21:54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个人分类: 轻松一刻|37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卜算子 元旦 祝朋友们、同学们新年快乐!
热度 13 wangfangnk 2012-12-31 23:20
卜算子 元旦 王芳 飞雪入平湖,云乱空山静。 几度星河夜朦胧,暗了华灯影。 红梅笑寒枝,琼玉披香醒。 万丈霞光旭日新,蓄势千帆竞。
个人分类: 古典诗词|4680 次阅读|29 个评论
读了一些毛泽东的书和诗词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
热度 3 xupeiyang 2012-12-25 15:13
因为文革,我们读书少,那时候我们每天要读毛主席的书和语录。现在想起来,也好。读了一些毛泽东的书和诗词也算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大冬天,再读一读毛泽东的《咏梅》,想起了高中时语文楼老师的精彩讲解。我们还算运气,读了四年中学(1967-1971年),当地有名的同文中学里有名的老师给我们上课,我经常怀念我们的中学老师。 卜算子·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作品赏析:   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契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的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作者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作者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那时正值中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那时政治环境的象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丽的“花枝”。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无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作者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祥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该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   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
个人分类: 文革研究|1890 次阅读|3 个评论
卜算子 ● 寒夜思父
Elephantd 2012-8-27 21:19
卜算子 ● 寒夜思父 小时候,家很穷。寒冬腊月,也只能穿着单衣单裤,脚趾常突出鞋底,与冰雪亲吻。父母的穿戴比我的更单薄、更破烂。我发誓要好好读书,成家立业孝敬父母。还没上大学,母亲就去世了;家境宽裕了,父亲与我们生活几年后,不喜欢城市的喧嚣,回到了农村。 2010 年 8 月,我刚刚从瑞典回来,妻子就说父亲病重了。在他最后的五十多个昼夜里,虽有我们夫妇的陪伴,父亲特别挂念的却总是大洋彼岸的孙女。 就要赴美探望女儿了,心情复杂。在此重温小词一首,告诉父亲,我会把您的爱意带给您的孙女。 2010 年 11 月 30 日 ,深夜降温,携寒入眠。噩梦惊醒,泪流满面。赋为记。 朔风吹冰厚, 腊原树折梢。 翁至田野未归屋, 墙角儿心焦。 泪流颊面凉, 才觉未拂晓。 人鬼两界难相见, 摸黑把香烧。 2010 年 12 月 1 日 中午 注:滇东罗平的喀斯特山地,最高的叫白腊山,比山麓盆地高出近 800 米 。进入冬季,冰封雪积,寒气逼人。
个人分类: 铭记|33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卜算子
热度 1 pingcn 2012-5-19 10:28
卜算子 春折一枝梅,秋临一江水,春去冬来君不见,年年岁月催。 花似昨日花,水非昔日水。直记今人是故人,料此生终相会。 临江仙 忆昔论坛同灌水,畅谈文字如醉。几片红叶香山来,一笺小词谢,随信向北飞。 数年不做昔日梦,冬夜忽忆谁谁。却邀故人来何如?岭南此时节,游园暖风随。 刚才整理移动硬盘,发现了上面这两首词。 是一位故友写的。 未曾相见的故友。 我们是八、九年前,在论坛里认识的。从未见过,都是文字交流,却成为了朋友。 看到这首词,突然有点想念八、九年前的那个自己,想念那时候的时光。
47 次阅读|1 个评论
《卜算子.雾里看花》(和李学宽和柏舟的《雾中寻梅》博文和诗)
热度 4 lixia1962 2012-2-25 15:03
雾里觅梅花, 唯有心无漏。 大地苍茫藏更深, 尘境随心走。 云少露缺月, 寒褪千枝瘦。 忽见红颜又重来, 更显它花陋。 黎夏 2012年2月25日作于香港中文大学开会途中。中文大学位于山上,期间云雾绕山。 ⊙仄仄平平(句)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句) ⊙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句)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句) ⊙仄平平仄(韵) 李学宽原帖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40705 附: 柏舟的《雾中寻梅》原诗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20333do=blogid=540970 五律·题李学宽《雾中寻梅》帖 江南梅讯早, 巡访太湖滨。 雾重魂初醒, 枝寒色未匀。 临风无媚态, 含露有凝颦。 待到阳春日, 清芬洗客尘。
3291 次阅读|8 个评论
《卜算子.自古英雄孤零来》再和苏轼
lixia1962 2012-2-18 19:05
梦断起床边, 推窗迎明月。 不见花开难释怀, 盼雪飞南岳。 似醒却忧愁, 树动惊山雀。 自古英雄孤零来, 遥响冲天乐。 黎夏 2012年2月18日作于广州家 ⊙仄仄平平(句)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句) ⊙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句)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句) ⊙仄平平仄(韵) 苏轼原词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30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和陆俊茜《卜算子——和黎老师小草》
热度 2 lixia1962 2012-2-11 16:26
有身也非真,生来不动根。 红尘路上过客多,唯它绿悠悠。 虽是草根生,能化风雨尘。 放眼望去新土处,又送故人走。 黎夏 2012年2月11日作于广州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44420do=blogid=536384 《卜算子——和黎老师小草》 陆俊茜 无身何来腰,风吹自然倒。 身在何处非自愿,落哪就长哪。 出生本草根,何惧风雨尘。 放眼望去有土处,都是俺的家。 黎夏老师原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43049do=blogid=536365 《小草》再和苏轼《卜算子》 小草本无身,生来惹风尘。更近路边受尽劫,生来为那般。 狂风岂折腰,只要出处深。半叶春色已招蝶,悠然独自欢。
2881 次阅读|8 个评论
《卜算子——和黎老师小草》
热度 1 cissyludai 2012-2-11 15:41
《卜算子——和黎老师小草》 陆俊茜 无身何来腰,风吹自然倒。 身在何处非自愿,落哪就长哪。 出生本草根,何惧风雨尘。 放眼望去有土处,都是俺的家。 黎夏老师原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43049do=blogid=536365 《小草》再和苏轼《卜算子》 小草本无身,生来惹风尘。更近路边受尽劫,生来为那般。 狂风岂折腰,只要出处深。半叶春色已招蝶,悠然独自欢。 《卜算子》词牌格律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上去通押。也有一体单押入声韵。 词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2877 次阅读|3 个评论
《小草》再和苏轼《卜算子》
lixia1962 2012-2-11 14:25
小草本无身,生来惹风尘。更近路边受尽劫,问君为那般。 狂风岂折腰,只要出处深。半叶春色已招蝶,悠然独自欢。 黎夏 2012年2月11日作于广州黄花岗 苏轼《卜算子》原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8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卜算子.昨夜良宵》和苏轼老人家
热度 1 lixia1962 2012-2-7 14:44
巷深抽身难,树高攀枝少。 已是深冬燕子绝,问君在何方。 忽见云开月,昨夜是良宵。 孤身随走到天涯,路遥好睹芳。 黎夏 2012年2月7日作于广州黄花岗 苏轼《卜算子》原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190 次阅读|2 个评论
《卜算子·河殇》- 元宵节答林珲
热度 1 lixia1962 2012-2-6 15:14
林珲希望我这个月参加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珠三角论坛》,在维多利亚港畔再“禅”诗一首。我那里懂禅,只不过有的人带着禅意看东西,一切都有禅了。 林珲让我作这个诗有两大难。其一,在香港这人群嚷嚷的地方作“禅”诗,要何等的功力才行,故只能提前作好。其二,为这个论坛作所谓“禅”诗,更是难上加难,除非这个“禅”就在万物万事之中。故只能蒙两下: 我住珠江头,君住珠江尾。 时时念君不见君,共饮珠江水。    此浊几时休,此尘何时已。 但愿君心思我心,竹筏传我意。 黎夏 2012年2月6日作于广州黄花岗 ps. 最近的龙江镉污染肯定会流过珠江的。香港虽然也喝珠江水,但喝的不是那水,是东江水。故不到禅的境界,还是有你我的分别,逃不过这一小尘劫。
2008 次阅读|2 个评论
《卜算子·咏竹》 - 庆祝元宵节
lixia1962 2012-2-6 08:29
昨天与shi xun交流,十分同意他的观点,做研究是要去除一切浪漫,只揭示冰冷的事实。但论文写时间长了,难免会烦闷。最近开始胡 写诗歌调剂一下,想“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论文,右诗歌。斜帽盖头,千里追墨客 ”。 现以《卜算子·咏竹》来独自庆祝元宵节:    屋外池塘边,伸指够青天。 已是春秋几度更,唯有绿如故。 生来已有节,未出暗冒尖。 来到世间伊人等,风狂也不屈。 黎夏 2012年2月6日作于广州黄花岗
29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卜算子•离别如首歌
冯用军 2012-2-1 00:05
卜算子•离别如首歌
小雪封山路艰险, 灞桥折柳送晦庵。 李白赋诗蜀道难, 君华分离在眼前。 杜鹃滴血思旧恩, 白蛇犹念借伞情。 人生若只如初见, 奈何天涯成故人。
个人分类: 《最文学》杂志|1842 次阅读|0 个评论
父亲手书毛泽东诗词之三十二:卜算子·咏梅
byk0104 2012-1-25 10:28
父亲手书毛泽东诗词之三十二: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个人分类: 家族文化|12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卜算子·和张成功》
zhoujy 2011-11-6 02:55
花怨水长流, 水叹花常谢。 流水回回逐落花, 花自年年发。 离别几时休, 相思何时歇。 离别相思自古多 幽梦皋兰下。 ① ① 皋兰 : 即 皋兰山,其位于兰州市区南侧,海拔2170 米。站在山顶,可将市区全景尽收眼底,这在全国城市中是少见的景观,皋兰山因而赢得了“中国城市景色一绝”的美誉。 卜算子-秋日感怀 已有 37 次阅读 2011-11-4 09:28 | 个人分类: 文学 | 系统分类: 诗词雅集 | 关键词:卜算子 落花有意落, 流水无情流, 我心难离相思痛, 只道离别愁。 眼前尽苍然, 杯中独影酒, 萧萧西山悬落日, 泪洒一江秋。
个人分类: 诗词歌赋|22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卜算子-秋日感怀
热度 1 lancyguy 2011-11-4 09:28
落花有意落, 流水无情流, 我心难离相思痛, 只道离别愁。 眼前尽苍然, 杯中独影酒, 萧萧西山悬落日, 泪洒一江秋。
个人分类: 文学|2334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姜昆书法的“相声”效果
lzxun123 2011-5-6 10:27
资料来自《咬文嚼字》2011年第5期 姜昆,大名鼎鼎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每次听他的相声,都笑得前仰后合。2010年12月11日,《美术报》几乎以整版的篇幅,刊登姜昆先生的书法作品。想不到的是,我在灯下欣赏时,竟像听相声一样,差点笑出声来。 这幅作品,姜昆先生没有题款,但稍有文学知识的人都知道,书写的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陆游的这首词,本不是宏篇巨制,没有大的影响,可自从毛泽东“反其意而用之”,写下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的名句以后,顿时名声大振。 我之差点笑出声来,并不是说姜昆先生的书法水平不高,说句实话,本人于书法缺乏常识,不敢妄加评判;只是在这短短8句44字中,接连发现文字差错,姜昆先生就像表演相声一样,抖出了一个接一个包袱,你不笑还不行。 “开”在何处? 陆游词开始的两句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这个“开”字耐人寻味。荒郊野外,人烟稀少,梅花在默默地绽放。它既得不到护理,更得不到喝彩,但仍然鲜艳地开着,顽强地开着。“开”的灿烂和“花”的无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正是这个“开”字,渲染了花的寂寞。可是,在姜昆先生的笔下,“开”却不见踪影,动态的“开无主”变成了静态的“花无主”,诗味大减。 陆游词的第七句是:“零落成泥碾作尘”。这—句姜昆先生倒是每个字都写对了,可足顺序给弄颠倒了。本是“零落成泥”,现在成了“零落成尘”。梅花遭到风吹雨打,凋零落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风干后,又被车轮碾压,化作尘土扬起。这是符合逻辑的,是符合常识的。姜昆先生别出心裁地写成“零落成尘”,可是,有谁见过梅花一凋零就变成灰尘的呢?说不通啊,姜老师! 此“己”非“已” “炉”字大谬 “依有”逊色
个人分类: 天南地北|18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卜算子•女生
王震洪 2011-3-5 12:23
2011 年 3 月 8 日即将到来,赋诗一首祝妇女节日快乐。 古有花木兰 , 近代赵一曼 , 中华女子多奇志 , 玫瑰亦铿锵。 芳草碧连天, 松柏均伟岸, 祖国山河多美好, 巾帼驰疆场。
23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卜算子--咏梅(送梁进君)
热度 5 gfcao 2011-2-17 12:32
梁进君发了几幅梅花的图片,我说最后一幅颇有诗意,这位梁兄又要考我,让我赋诗一首,我说:“怎敢在方家面前卖弄?”可人家说:“ 我写了句‘圆舞淹坡已起翩。’所以最多是圆家,不是方家,你可以对着圆家卖弄。 ”我一想也对,就算是方家又如何?要不是在李学宽与吴飞鹏两个方家面前卖弄,我的摄影怎能进步? 知道梁进兄身体有恙,看到那些冰雪压不垮的梅花,我灵机一动,就算你陆游、毛泽东写尽了梅花的意境,也断不会想到这个角度。梁进是我的数学同行,自然是有神机妙算的,身体有恙,有如冰雪压身,权当唐朝时候官员每月三次的洗礼(浣),沐浴之后自然是旖旎娇柔无限。梁进兄为科学网奉献了众多美文,宛如给科学网送来一缕缕暖风,填词一首对其为科学网所作的重大贡献歌功颂德一回理所应当:)。 下面这首咏梅不如说是咏梁进君,祝愿梁兄早日康复! 卜算子 咏梅 同济一枝花, 清气乾坤满。 莫道红颜让须眉, 自有神机算。 冰雪压枝头, 且作唐宫浣。 旖旎娇柔独暄妍, 总把人间暖。
个人分类: 诗词|4138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中国最唯美的古老情诗
fameszhang 2011-2-15 20:48
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二、《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三、《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四、《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五、《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六、《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七、《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八、《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九、《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偶感《卜算子-拜年》一曲
frost 2011-1-27 11:13
卜算子-拜年 鞭炮辞旧岁,锣鼓新春到。 风从虎去固根基,玉兔这厢闹。 闹祈福愿到,伟锋拜年了, 人好家好身体好,百尺又新高! 博主按: 新年将至,回首虎年,险惊皆有,幸稳过渡,翘望兔岁,希望满怀。 偶感卜算子一曲,为众拜年兼自勉。
2696 次阅读|0 个评论
Ising乱语(19)--卜算子·再悟多铁
Ising 2010-5-2 11:20
100501 ( 最近读了一摞新文献,又开始狂妄起来 ) (不同的电子自旋方向导致单个钴原子态密度具有不同的形状,来自网络) 自 旋 (spin) 量子锁云踪,经典皈经向。世纪伊辛浪系舟,一任百年漾。 娇媚曳螺旋,冷酷沉跌宕。待到寒冬饮雪冰,沥沥长程项。 极 化 (polarization) 铁性指弹间,极化千年事。万物维新我自封,唯像横声子。 算尽软模虚,都是从头计。纵有多铁委婉托,切 莫与 君觅。 失 措 (frustration) 相对两佳辞,相若三方数。手绘一蝶茉莉香,难冉双甘露。 姑且冽风沏,姑且登高处。简并群山起落间,失措出旋度。 对 称 (symmetry) 无怨系灵魂,无悔灵山后。魅影平移对仗间,谁主沉浮咒? 怨也莫相违,悔未时空授。朗道风流不了情,从此无他右。 耦 合 (coupling) 两濉破缺流,辗转拓扑外。相问恩仇对称知,何妨相青睐? 且映日西升,反演摹元代。聊复青春究往昔,已是音容改。 激 发 (excitation) 诗溢覆寒心,格冷零温落。微扰沉吟步步析,天地重来索。 索也衍生花,寂静无时若。咎取低能款款思,一抹风姿绰。 湘雅君赐 德拜苦相思,居里穷求索。只见伊辛卜算吟,但许千秋诺。 磁电两悠悠,多铁前程漠。不尽江河日夜流,谈笑舟帆过。 郑融君赐 又有新章耐共吟,别开生面数伊辛。 谁云琢句非关学?物理诗词味自深。 柏舟君赐 谁言文理两相离?别有伊辛乱语诗。 科网如今多妙象,频将物理入清词。 李泳君赐 物理本难寻,更向功夫外。混沌无边涨落忙,只有铁心在。 虚拟好风光,平淡还奇怪。一句新诗生妙笔,漫写千重态。
个人分类: 诗歌|7231 次阅读|9 个评论
卜算子---李之仪
zjzhang 2009-9-8 12:55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注:我问王文博同志哪句最好,那当然是最后这句了。
个人分类: 文学|26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卜算子--与诸友别
furaibo 2009-2-4 14:04
今日立春,没能应绥阳君和Lisong兄之邀以立春为题写点什么,却要与诸友暂别。春节期间,诸位诗友满庭芳,鹧鸪天,佳作连连,甚是羡慕,甚是高兴。今凑成卜算子一首,与诸位朋友暂别。 阡陌起宫弦 新曲和风奏 唤醒青苗百万棵 雪野新纹镂 科网韵犹香 一阕难挥手 修得神交若比邻 遥寄知心酒
个人分类: 遥握风雅|4211 次阅读|4 个评论
卜算子
hep 2008-11-2 15:00
孤树立荒丘,枯水天边绕。 落寞深秋独自愁,不觉残阳照。 ?? 雁去几时归,人往何时到? 叶满山冈泪满襟,别后何曾笑?
个人分类: 所谓文学|2515 次阅读|1 个评论
卜算子·题野百合[附:参赛博文链接]
刘玉平 2008-10-10 17:29
昨日,无意间听到罗大佑的《野百合也有春天》,习作卜算子以赞: 卜算子题野百合 ( 2008 年 10 月 10 日) 霞染艳容舒,露润幽馨爽。 绰约风姿秀雅颜,逸彩春光漾。 韵傲笑群芳,志远凌崇嶂。 曼舞白云绿水间,犹自含香放。 在博客大赛上,将展示关于野百合的科普性博文,带有歌曲+视频。欢迎届时光临指正! 远山隐秀野百合 http://blog.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1550 图片来自网络 ***《野百合也有春天》(词、曲、演唱:罗大佑) URL: http://www.easelq.cn/wode/2/yy/ybhyycht.mp3
个人分类: 诗词书画音|4933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00: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