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教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世界上有两大规则
liux831 2009-1-2 16:03
你要当教授吗?世界上存在两种规则。 规则一:国际标准 在美国,只要发表了Cell,Nature, Science论文,完全可以申请Assistant professor 位置。地球人都知道的Science并列第一作者一个在佛罗里达大学,一个在Ohio State University。现在这两个科学家都是美国教授。在美国,中国人有一个信念,如果ph.D申请不到位置,就做博士后,还是申请不到位置,就再做博士后...... 按照规则一,也就是按照国际标准,只要你达到国际标准,你就可以在美国当上教授。 规则二:国际标准加中国潜规则 在中国,也可以不按完全按国际标准,而实施规则二计划。 启发1:中国有多少贪官? 启发2:工程发包,鹿死谁手? 启发3:中国的县委书记权利有多大? 启发4:奥巴马可以任命奥巴马班子成员 启发5:为什么万般皆下品,只有读书高? 启发6:韩国驻中国大使金大中是从韩国考试选拔出来的。 启发7:法律是人定的,规则也是人定的。 启发8:为什么中国人崇拜毛泽东? 启发9:聪明有多重要? 启发10: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好于其它大学。 按照规则二,只要你聪明,你也能当上中国教授。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聪明也为大!
个人分类: 未分类|122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以处级干部为主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及其评选结果
panfq 2008-12-19 08:33
转载 自 光明网 以下是某校一位教师述说的高校轶事,记录在此,供研究高校事务的人员参考。 山东某高校专业技术聘任工作委员会成员 主任 *** 校长 副主任 *** (负责后勤)副校长、教授 委员 *** 校长,教授 *** (负责科研)副校长 *** (负责教学)副校长 ** (负责学科建设)副校长 *** (负责后勤)副校长 *** (负责学生工作)副校长 *** (负责治安保卫)副校长 *** 组织部部长 *** 人事处处长 *** 研究生处处长 *** 学科建设处处长 *** 科技处处长 *** 社科处处长 *** 教务处处长 *** 教务处副处长 *** 学生工作处处长 *** 经济学院院长 *** 图书馆馆长 *** 轻工与农业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 特聘教授,生物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 轻工学院教授 从上可看出,委员会中共有委员 21 名,无行政头衔的只有一位。上所施,下所效。各学院的所谓学术委员会也都由科级干部构成。 评审结果 :全校这次共评出 11 位教授,其中多为 理工科教授,文科有 3 位,一位是教务处副处长,另一位是人事处干部。看一看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被评为教授者的行政干部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文章并不被其他未评上的教师多、质量也不见得好。 该校的这次职称评审有点吊胃口的意思。 由 于学校 教授数额已接近省上的数额要求,今年严加控制。听说只有十个名额,而申报的却有 50 多个,除此以外,还有更多的到了正常晋升年限的副教授自觉无望而放弃申报的。虽然是一个省属院校,但竞争激烈。因为前几年评审权利下放后,教授评审不再送到省一级学科组,学校趁此机会了上了一大批教授,其中包括一些非专职教学科研人员。学校自从 2002 年改革以后,不再有研究员系列的职称,这也在客观上导致一部分处级以上干部挤占教授岗位。 省上有关部门也了解这种情况,要求此校进一步改革。这次改革的要求是,鉴 于 教授名额饱和,要求行政级 别和 教授岗位剥离,例如处级岗位 和 教授不能双肩挑,二者只能选一,这本来对于一般教师来说是个利好消息,但这一举措嚷嚷了近一年,无疾而终。结果就出现了本次评审的情况。 现在的学术评价有难度,同行评价费时费力,还是让行政干部评选来得公平。行政干部是学校工作的主力军。教师流失一个可以随处招聘,现在的博士俯拾皆是。而处级干部,少了一个学校的工作就无法运转。所以学校决不亏待处级干部。 对于校长来说,每年的考评皆有处级干部、教授打分,所以只要处理好和处级干部的关系,一般教师就不用考虑那么多了。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885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所认识的博士教授
liux831 2008-12-10 08:43
我认识一位博士教授(其实教授基本上都是博士,在美国教授都是博士,因为Assistant Professor也要招收postdoct!)。他毕业于Cornell 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发表了70篇论文(典型的教授)。他来中国多次,我接待他多次。他认为,中国博士研究生一定要善于提出问题,进行科学交流。他也是系主任,他说:我们系里的教授工资在评定了以后,没有哪个教授找我,更没有一个教授问我工资为什么这么多.他认为,我们的社会有国际标准。如果有分歧,有矛盾,那是个人标准与国际标准有矛盾。
个人分类: 未分类|1454 次阅读|0 个评论
纵使评不上教授,也懒得做商业交易
panfq 2008-12-7 08:05
今年职称评审有点吊胃口的意思。 由于学校教授数额已接近省上的数额要求,今年严加控制。听说只有十个名额,而申报的却有 50 多个,除此以外,还有更多的到了正常晋升年限的副教授自觉无望而放弃申报的。虽然是一个省属院校,但竞争激烈。因为前几年评审权利下放后,教授评审不再送到省一级学科组,学校趁此机会了上了一大批教授,包括一些非专职教学科研人员。学校自从2002年改革以后,不再有研究员系列的职称,这也在客观上导致一部分处级以上干部挤占教授岗位。 这次评审,其中一条就是要有10篇核心期刊,而且每篇必须是第一作者。 我正好就在核心期刊上出了点问题。有一家期刊,我在它上面先后发了两篇文章,可它03年不是核心,04年就成了核心。还有一篇文章发在另一期刊上,可它03 年是核心,04年发了文章却不是核心了。 至今手头还存有二三年前的几篇文章的用稿通知单,其中有核心期刊的,也有非核心的,但凡是收版面费的,我一概不发。我宁可把文章发表在不收费的一般期刊上,而且( 正如下文)还非议了一些期刊收费的做法。也算是种豆得豆吧,今天终于轮上我在这方面要得到报应了,首位核心差一篇(当然超过十篇也不一定评得上)!我虽然有五篇CSSCI期刊的文章,但学校评职称只看核心数量,也不会在核心期刊内再分高低,也没有职称评审中“代表作”制度。这样那些愿出钱买核心者,和只要交钱就给发文章的期刊,就能各取其利。由于近日来“核心”二字在心头徘徊良久,且在此打字时不小心打出“黑心”两字。 (核心——黑心?) 虽然从1997年就开始到这所学校任教教育心理学科,是11年前该校的第一个教育硕士,2005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又是该学科的第一个博士,所发论文数量和档次也是该学科居先的。如果教授按学科设岗,或许有点机会。但横向比较,就无缘了。无缘于SCI,EI,SSCI,只能与CSSCI有点缘分,至于职称评审中所列的科研经费的数量指标,就更不能提及,山东省几年来的教育类课题就没有经费,我到哪里去得到5万元的经费指标。我又不能托关系让某个企业老板给我打进一笔经费,等赚了学校的科研奖励再去回报老板,因而名利双收。学校的边缘学科与正宗的理工科无法横向比较。 说起来也是运气不好,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轮到自己评职称的时候总是要遇到“改革”政策。评副教授的时候,学校出台改革政策,那一年整个学校的评审没有进行。等五年后科研积分达到了要求,该到评教授的时候了,学校又要改革,又要评审推后、条件拔高、名额受限。 在此把几年前写的一点感受粘贴到这里: 学术期刊收费,各有说道 突然发现有人在我的博客后留言: 权威杂志论文刊登 职称论文代发机构 -- 快速发表职称论文。联 系:*编辑 投稿邮箱: *** @163.com 个工作日内回复)欢迎你咨询投稿! (2 这位编辑竟然知道我的心痛和需要。于是发邮件问问情况,回信如下: 亲爱的朋友: 您好!我是《科学决策》*编辑,我们刊物是国家级的核心刊物,在权威网站都是可以查到的,我们版面费是 3000 字内 900 ,您要是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可以加我工作 QQ**** 。 感谢这位坦诚的编辑,他至少能公开声明自己的收费。这样就免去了我向他投稿的功夫。 如今交费发文章,已成为家常便饭。有许多专业学术期刊、大学学报已开始公开收费。前几天去邮局寄稿,正好发现一位同事把一千多元寄往一家期刊,我真替他心疼。我有好几年不这样寄钱了,正是出于吝啬,这几年也未发几篇文章。有好几篇收费通知单都让我扔进了垃圾桶。 我为几年前写过的几句话惭愧。不过我当初的意思不是更多地抱怨收费,而是期望有一条途径,如何让投稿者及时知道哪 些杂志收费,免得我投稿浪费时间。收费期刊编辑部至少要在邮箱设一自动回执,“本刊收费,如不同意敬请他投!” 为此我在光明网上先以这样的题目发表类似的看法: 学术期刊如果收费,能否提前广而告之。 ( http://www.gmw.cn/content/2004-08/27/content_89025.htm ) 后来又结合教育部的文件换了一个题目: 学术规范:学术期刊的收费要不要规范 红网 2004-9-3 8:55 :12 转载 中国江苏新闻 史学评论网 最近,教育部发布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第一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这对明确学术要求、保证学术质量、维护学术尊严、纯化学术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我在此要强调的是学术环境的纯化,例如如何防止官、学混一体制下的权学交易、功利诱导下的学术,等等。在这里我要谈的一个问题是,学术规范要不要规范学术期刊的收费。  近几年一些学术期刊收费现象日益显著,名曰 “ 学会生存 ” 。如果说一些学术期刊编辑有苦衷,为了生存不得已而收取作者的 “ 编审费 ” 、 “ 版面费 ” 之类,可以谅解,但是有些期刊收取的收费已远远超过其成本,很明显有 “ 创收 ” 的味道。由于有些学者鄙视这股风气,不愿交钱,那么交钱者不管其文质量高低,编辑基本上都给以发表。编辑也算理解学者的处境,即 “ 不发表就消亡 ” ( publish or perish )的道理,于是一方为了创收、另一方为了评职称而发文章这样的 “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的情况就出现了。 但是,也请体谅一下某些作者的苦衷:一位初入学道的作者,他不愿进行那种商业交易,他辛辛苦苦写完一篇论文,恪守诚信等待三个月后,竟是一张近千元的催款单。也就是说,作者不知道哪些杂志要收费,收多少。收费的杂志中有些甚至是公认的有一定影响的核心期刊。如果知道收费,他是不愿意投向这家期刊去浪费时间和金钱的。 有些期刊看似负责,要求作者删减字数,等到修改完以后,答复仍然是 “ 请交费 ” 。如果不删减,超过字数另收费。你看这不是白忙活了吗?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只有自己判断,投稿前自己看看所投杂志的质量。那些印刷字体、行间距很小,一份杂志上密密麻麻挤满了近百篇文章的有可能是收费杂志。但这种判断不是绝对的,也往往令你失望。 而且,收费标准也不统一。如果说收的是出版成本,那有些杂志收取的何止是成本,简直是大发其财。文章短论篇收,文章长则按字数收。一家核心杂志 200 元一版面,另一家普通杂志可能成倍收取,可出版以后你发现它把按 5000 字收费的文章缩印到一个版面上。 有同事告诉我,有的杂志同一期出两份,一份公开发行,一份内部发行,等你跑到图书馆去查询,方知上当。有的杂志劫贫济富,令初入学道者寒心。 莫非学术 期刊收费现象也是一种目前一些西方学者颇有非议的 “ 学术资本主义 ” ( academic capitalism ) ?一旦这种现象泛滥,学术的质量堪忧。笔者认为,期刊一旦收费,即具有了企业行为,编辑和作者的关系已成为企业与顾客的关系,顾客有消费知情权,期刊应事先明码标价、广而告之,不必遮遮掩掩,且让作者知道最终印刷的结果式样。这样,投稿与否,发表与否,作者才能自己做出判断。 ————————————————————— 当然,作为编辑们也有自己的苦衷: 学术期刊 :我们也不想 收费 出版经费捉襟见肘 交钱发论文?再议 收费学术期刊 现状 曾经也有过另类感叹: 由教师受骗看教师的心理压力 ——《学术刊物副主编造假刊敛财教师警惕假刊陷阱〉读后 原载光明网 http://www.gmw.cn/content/2004-08/20/content_83280.htm 看到《学术刊物副主编造假刊敛财教师警惕假刊陷阱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4/Aug/636870.htm ), 我想起1999年初媒体报道的的一桩诈骗案,浙江绍兴几个无业游民以“素质教育征文”收取版面费为名,骗取中小学教师的钱财,上当受骗者波及全国二十几个省市。从无业游民行骗到刊物副主编,其行骗伎俩之所以能轻易得逞,看来是充分了解教师眼前的处境和心理,即部分教师为评职称要急于发表文章。 教师在评聘职称时要有教学科研成果。可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好像平凡的教学难以区分高低,于是公开发表的文章就成了教师竞争有限名额的硬性指标。许多中小学教师教育学生很有一套办法,也有自己的思考成果,但要在刊物上发表确实有许多困难,况且这些杂志一向是“版面极为紧张”。而职称对教师又那么重要,它标志着自己的工作水平和成就。正在为难之时,有人插起“征文”旗,于是便有了“上当”人。由此我们不得不正视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   心理压力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对它的研究和界定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说,压力开始于一些特别的需求,一项特殊的需求是否产生压力取决于个人对需求的理解。如果个人没有体力、精神或情感方面的资源去满足需要,需要就被认为是潜在的压力因素。我们知道,教师在其工作生活中要承担多种角色,诸如知识传授者、父母的形象、课堂纪律的管理员、榜样、心理治疗学家、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等,有时还要充当替罪羊。承担角色的多样性使得教师具有比别人更多的情感冲突,更多的心理压力。国内已有学者用SCL-90精神卫生量表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如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高峰、袁军,1995),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柳友荣,1998),结果都显示了教师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心理过于紧张,必然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满意和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到下一代的身心发展。   学校工作是一种规范性、重复性的工作,提倡教师进行科研可适当避免教师工作中的单调乏味,可促使教师发现隐藏在表层工作之后的深层工作的乐趣。与其他行业的劳动者相比,教师往往面临着这样的需求冲突,即他们大都具有较高的自我成就感,期望有较大的成就是教师的普遍心态。但现实是多数中小学教师被局限于职业实践者(professionalpractitioner)的工作范围内,他们日复一日地从事重复性劳动,缺少必要的科学研究条件、时间,即使有一些教育、教学体验,要总结、整理也甚艰难。因此,除极少数的教师完成了向科学家实践者(scientistpractitioner)的转化,实现自己为人类作更多贡献的理想外,大多数人多少有些“壮志未酬”的遗憾。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提倡教师要有科研意识,但对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说科研主要是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的教学改革,过分注重定期发表这一点,就可能给他们带来额外的压力,出现忽略教学、生拼硬凑等不良现象。比起中小学教师,大学教师具有较好的研究条件,但仍然不能排除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学术界某些人论文专著成堆,有价值的却很少。研究发表的压力使一些人走向浮躁,而个别从事难度较大的课题的研究者,可能会象198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威尔逊教授一样,因短期内没有发表的成果而面临被解聘的危险。国外一调查研究表明,许多大学教师认为工作是导致生活压力的最主要的原因,而搞研究又是工作压力的首要原因,其中讲师一组压力最大。能否有效的减轻压力又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满意(Abouserie,1996)。   生活工作中不能没有压力。压力是动力,但如果不适当适度,或不能有效解决,就有可能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问题不在于取消导致竞争的改革措施,而是希望教育管理部门和人员意识到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并寻求办法减轻工作压力,特别是理解青年教师的苦衷和处境,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环境。 (谢绝转载)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1676 次阅读|6 个评论
后勤治校——有特色的中国教育
newniu 2008-11-14 11:08
在学校里,关于后勤的笑话很多,最主要是关于后勤霸道的事件,比如说: 土匪习惯于夜间打劫,北大后勤却在校园全天候抢钱;    土匪风里来雨里去四处乱窜,北大后勤头头们冬暖夏凉舒适无比;    你把钱交给土匪是为了活命,你为了在燕园求学要把钱交给北大后勤;    土匪只能抢光你身上的银子,北大后勤却能逼光你父母一生的积蓄;    土匪只会用武力强迫你掏钱,北大后勤却能叫你每月乖乖地自动借债;    你遇到土匪打劫可以破财免灾,你碰上北大后勤抢钱却要倾家荡产;    土匪打劫时胆战心惊小心翼翼,北大后勤抢钱时理直气壮无所顾忌;    土匪打劫还怕你叫特种部队,北大后勤连特种部队的后代也照抢不误;    你被土匪抢了可以报警,你被北大后勤抢了只能认命;    土匪作案把自己扮成魔鬼,北大后勤抢钱时大肆宣扬一切为了同学!    土匪抢光你的钱他要逃命,北大后勤榨光你全家的血汗你得滚蛋!!    土匪钱抢多了叫数额巨大要判处死刑,北大后勤钱抢多了茶米油盐照样涨价!    你把土匪杀了叫正当防卫,你把北大后勤炸了就属于恐怖分子!    北大后勤也许永远不会被土匪抢,大多被逼进燕园的土匪肯定会被北大后勤抢;    北大后勤的上辈子肯定是土匪,土匪下辈子一定想进北大后勤集团!(北大未名)   甲:真离谱,关了灯电表还会走!(转载请注明天TY涯开心乐园)    乙:这算啥,我们宿舍点着蜡烛电表还拼命地跑,比刘翔还快!(郁金香) 我们还时常听到一些后勤人员乱来乱搞,比如说早关灯,像轰赶羊群一样对待学生和工作人员。为什么后勤如此牛比哄哄?相信许多人见了这样的笑话会付之一笑,不会当真,可是如果考虑里面的各种利益因素。我们会发现这十分的真实。 第一件事,后勤直接掌握了学校的所有资源。教授只能算出出主意,提提意见。真正做事的是后勤。各种建筑方面的油水,大家都是清楚的。 第二件事,后勤可以对教授的工作产生坏的影响。后勤既然掌握了资源,他们总有办法给你下小拌子。水管坏了不给你修,电力不够,给你拖几天。总之他们是有办法的。教授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只能向上层领导哭诉。在中国,没有人喜欢找麻烦的下属。教授们遇到这种情况也只能忍了,有什么办法。 第三件事,后勤是服务部门。而且是垄断性的服务部门。大家都知道服务部门是什么意思。他们运营着整个学校,收入有保证,虽然不能说大富大贵。可教授们只能卖他们的能力,从外面拉项目,使用学校的资源还要向后勤交钱。有的人资历浅,很难拉来项目,然而后勤却不用担心什么。 因此、有一些人宁愿干后勤的小官,也不想去做什么教授。这样太痛苦了。
个人分类: 一日三省|2896 次阅读|0 个评论
震撼百年的演讲:王财贵教授北师大讲座 (转)
entropy 2008-10-31 15:06
震撼百年的演讲:王财贵教授北师大讲座 ——录音校对稿 网上有更好的版本. 主讲人:台中师大 王财贵教授 时 间 :公元2001年7月24日 地 点 :北京师范大学 今天,我之所以来这里就是要说明一件事情,请各位老师这一辈子务必要记住一件事: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所谓的老师要有爱心、恒心、耐心,这些三心两意是不需要这么强调的,我们只要了解教 育的本质。 本来,一个孩子他就是那样的纯真纯洁,他的品德我们只要不破坏他就很好了。本来一个孩子生下来潜能无穷,我们只要不障碍他就不错了。所以,有许多老师,有许多家长一直在残害,一直在障碍我们的孩子,所以使我们国家没有人才。从今以后不要再那么努力了,不要努力去障碍我们的孩子,千万千万,拜托拜托。 要知道怎么样做到这么样的愉快轻松,跟小朋友一起成长,我们今天有大概两个小时的讲座。在这两个小时之前我请大家先看一段录影带,这是六年前的带子。(录像片) “前几个礼拜我们播送一代新儒学大师牟宗三专题,对牟先生一生为中国文化的贡献深感佩服。牟先生有感于中国文化对现在社会转向该是一贴良方,但是如何落实呢?现在他的嫡传弟子王财贵就正在推动一项文化运动,从根救起我们未来的主人翁,这个方法不但可以使小朋友成绩进步,还可以开发增进儿童的智慧,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请看记者胡春玉和肖瑞华的报道。这里是台北市中正国小四年级二班的小朋友,他们每天在早自习也都是在读诵四书。而这里是复兴街的一个社区妈妈家里,小朋友下课后聚在一起也是在读老子、庄子、论语、唐诗,这些一般人认为深奥难懂的中国经典,小朋友不但朗朗上口,有的甚至能背整本老子,半本论语了。全省目前初步估计大概有五千个小朋友正在接受读经训练,这些小朋友经过一年半到两年的读经教育,不但国语能长期进步,有的竟然也从经典中学到做人处事的道理,令许多家长及老师又惊又喜……” 依照国际礼节看完了要鼓掌。这个片子是六年前拍的,所以刚才说现在全台湾省有五千个小朋友读经。那是我推广读经以后的两年。 从多少人开始推广读经呢?就是从一个开始的。一个到十个,十个到一百个,到一千个,到五千个。两年就到五千个。后来三年就到五万个,四年五年以后就是五十万个,现在已经推广了七年多了。现在只有台湾一个这么撮儿小岛,就有一百多万个小朋友在接受这种教育。东南亚,从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乃至于越南、泰国、缅甸,凡是有华侨的地方就有人在读经,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墨西哥、澳洲、纽西兰,乃至于英国、卢森堡等等或许我没有听过的地方,只要有中国人都有人开始在接受这种教育。 我们大陆祖国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是我们的文化根本所在,我们这里不做谁来做呢?我们这里不做得更好,谁来观瞻谁来效彷呢?所以在大陆也有超过三百万个小朋友分散在各个地方在读经。 如果现在还不知道这种教育的人,你一定要开始知道。各位来自四面八方,我也希望从今天以后,大家能够回到各位的家乡,回到各位的省份,去告诉大家有这样子的教育,而让大家接受这种教育。 刚才说过,不是要老师更辛苦,不是要小朋友更多的功课负担,不是要家长更加认真指导孩子,不是的。我前两年,要到大陆来,经过香港,去见南怀瑾先生,南怀瑾先生就说了那样一句话,他说:“现在天下父母以及所有老师都在做一件事”,我想:“到底做什么事呢?”他说:“都在残害我们的幼苗!” 当然这一句话,在一个作为老师的人听起来是不很愉快的,其实大家不要不愉快,因为我也是老师。我教过小学,我教过初中,我教过高中,现在在教大学,我也是老师,我也要对这句话作痛切的反省,乃至于我们每个人,自己这一辈子就是这样子而让我们没有更好的成就,在大陆这个地方我不知道,至少在台湾是如此。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台湾的教育是学美国,而且完全学美国,几十年来的学美国,我们中国的东西统统忘记了,忘记中国东西并不见得、并不直接的就是不对的。我不是一个民族感情主义者,所以我不是说,我是中国人,所以我要复兴中国文化。我们复兴中国文化不只因为我是中国人,乃是因为我们这个文化是有意义的。 我重新再检讨我们中国的教育的理论,并不是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非把中国教育理论再拿出来不可,不是的,而是因为这种教育理论它是有真理在其中的,所以如果我们的文化是有意义的,纵使我是美国人我也要来复兴中国文化,纵使我是外星人,我也要尊重中国文化。我们是一个读书人,是一个知识分子,我们凭知识分子的诚意,我们凭知识分子的良知来说这一件事情,所以今天所讲的话超出任何的宗教,超出任何的民族意识,超出任何的政治立场,所以我们今天大家都是学这一行的,我们好好来检讨一下,我们一辈子费了这么多心血,我们家长是这么样的期待孩子,我们老师是这么样的热心用心来教孩子,尤其各位能够到这来参加这个研习会,都是一时之选,我们付出这么大,难道孩子是这么难教吗?难道人才是这么难培养吗?我们为什么不停下脚步想一想? 我今天要贡献给各位的,就是重新来检讨一下我们的教育的理论。 我刚才说过,大陆的情况我不很了解,所以以下所说,都是我在台湾的经验,如果有批评到我们教育界的地方,我是在批评台湾教育界,不干大陆的事,但是如果大陆也类似有这样的情况,我们也可以反省反省,反正我们是以一个真诚的心来讨论这件事情。 我们有哪些地方要反省呢?首先从最大最深的最高远的一方面来讲,就是有关于文化的心态。 我且讲一个故事,讲一件事情来做比喻。你看过侏儒吗?侏儒是长不大的孩子,长不大的这个人大部分都是天生的,就是天生侏儒症,有了天生侏儒症的这个孩子,不管生在皇宫贵族之家,给他多少营养他总是长不大,本来一个人按照正常的营养的供应,一个人都有长大的潜能,所以只要好好的养他,很轻松的养他,这个孩子就自然会长高,但是患了天生侏儒症就养不大了,所以这种天生的侏儒症,我们看到我们会觉得很同情,他的父母亲也是很可怜的。不过我后来看到一个报道说,这个侏儒不一定是天生的,所以有人造的侏儒。为什么要人造侏儒呢,因为有些像沿街卖艺的这些人,他需要有一些比较特别的东西,譬如说有带猴子的,有带大莽蛇的,有人说这些大家都看过了,我来带侏儒来给大家看,而人呢,就会围观过来,然后没有这么多侏儒怎么办呢?他们有个办法,造侏儒。怎么造?去偷一个婴儿,然后把他装在罐子里面,只露出他的头养他,本来这个孩子是正常的,只要稍微地好好照顾,他就能够长大,现在故意不让他长大,但是你知道包小脚的女人就很痛苦了,现在全身都包着当然痛苦更加几倍,所以这个孩子天天就啊啊叫,因为他要长大不让他长大,啊啊叫,不管他,让他哀叫了十六年,再把罐子打开,他就比天生侏儒还要矮,这叫做人造侏儒。我们如果看到这种侏儒,我们不是只有同情而已,我们简直觉得他们,养他的人是可恨可恶。 我讲这个做什么呢?就是我们人除了身体的长大之外,我们还有内在的精神的心灵的文化层次的成长。 但是有些人不幸,他就患了文化的天生侏儒症,比如说他生长在丛林民族,在一个非常偏僻野蛮的地方,那么他所面对的他的环境,没有文化没有精神的陶冶,那么他一辈子就跟野人差不多,跟动物差不多,他的心灵得不到成长,长得身体很好,心灵没有成长,这种人叫天生的文化侏儒症,这种人也值得我们同情。 但是如果生长在像中国这样一个有五千年高度文化的地方,而居然我们的国民或是我们的孩子居然没有文化的成长,请问这是不是叫作人造的文化侏儒症?!近一百年来中国就患了普遍的文化侏儒症,至少在台湾我的感觉是如此。 现在的中国人已经忘了中国文化了,在台湾已经是全盘西化了,中国人连中国书都不能读了! 什么叫中国人中国书都不能读?打开经史子集而不能读,还要靠翻译,就代表这个人不可能了解深度的中国文化。 一个没有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而想要去吸收别人的文化,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眼光短浅,心胸狭隘。 所以现在的台湾学的西方,他学美国不是学美国的冒险开发的精神,不是学美国的那种大气魄民族的精神,乃是学美国的什么呢?学美国的好莱坞,学美国的迈克杰克逊、麦当娜;学日本我们不是学到日本的企业家精神,乃至于连他们的樱花那种悲剧精神都没有学到,我们学到日本的卡通,日本的漫画。 为什么别人有好东西你学不到呢?你丧失了自己的文化的信仰,一个丧失中国文化的中国人不仅对自己没有好处,而西方的人假如要跟你中国人学一些所谓的中国文化,我们也不可能有贡献。 所以忘了自己文化的民族不只是自己的损失,乃是一种对其他民族的罪过。 为什么西方文化可以传到我们中国来,为什么我们中国文化不能传到西方去? 现在假如派你或是我,有西方人,他的西方的教养很高,他希望他也学学中国的高度的文化,请问我能吗?你能吗? 我们的留学生不是都是社会的佼佼者吗?我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因为我去美国也讲这样的演讲,有个留学生他给我说,你讲得对,因为我刚到美国的时候也受到很大的困扰,一辈子都很遗憾。因为我刚到美国的时候,美国的同学非常的好学,他看到中国人就很高兴:“啊,你从中国来,我听说中国有一本书叫《易经》,《易经》是很有名,《易经》讲些什么?你是中国人,最好是告诉我了!”我们这个留学生说些什么? “I am sorry,我没有读过……”。“那你们中国有一本《老子》……?” “I am sorry,我也没有读过……”,“你们是礼仪之帮,你们《礼记》讲些什么?”“I am sorry,我没有读过……”,“你们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美在哪里?”, “I am sorry, 我不知道……”,“你们是历史的民族,你们第一本书叫《春秋》,有《左传》,再有《史记》也很有名,什么叫《春秋》、《左传》,关公为什么要看《春秋》?”“我不知道。”“《离骚》文学价值很高,那个作者还去跳河,请问他为什么去跳河?”“我不知道……”,“《世说新语》?”“不知道”“宋明礼学家为什么要辨论?”“不知道……”“那么你们有一本书叫作《唐诗三百首》……”“噢,我读过两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样子的留学生,他自己是感觉到惭愧的,这叫作文化的侏儒,没有长大的心灵。 你只学别人,够吗?现在整个世界兴起了所谓的中国热,大家也都知道,不仅是中国人知道,外国人也知道,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假如中国人只是政治经济军事强大,那就应了西方人的一种看法,就是中国的可怕,中国将是又是一个可怕的民族,我们以后要想一想了,我们除了各方面强大之外,我们的心灵也要成长,我们的文化也要再度地放光芒,我们除了让人畏惧之外,我们要让人尊敬,我们要让人喜爱,我们的下一代要有宽阔的心胸,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从哪里做起?从文化的教养做起。 那我们的教育不是从上到下大家都非常的努力吗?难道我们没有考虑到所谓的文化教养吗?其实不是没有考虑,我们上从教育部下到所有的老师家长,大家都是非常尽心尽力的,只是如果这个尽心尽力没有对准焦点,那就非常可惜,费力多而收功少啊。 我们且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对于教育的本质了解不够透彻,我们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认识不够清楚,那么我们所做的教育可能不仅没有效果,还有反效果。近几十年来台湾的教育思想我刚才说过从美国来,是美国的二十世纪初年的教育思想,是所谓的实用主义,所谓的边需教学,所谓的行为科学主义,所谓的儿童中心本位,这些术语其实合起来用一句很简单的白话说就是,“懂了才教”的教育。什么叫“懂了才教”?就是我们要考虑一个儿童他的心智学习智能的发展,我们要考虑他到底能不能吸收我们所教他的东西,什么叫吸收?就是我要讲得很清楚,他要听得很明白,听完以后我要做测验,他居然能够回答我的问题,甚至最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来,我才知道我达到教育效果了。各位你是不是这样想的,你现在在做教育是不是用这一种的方法来实施。这叫做儿童中心本位,它的背后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不要讲术语那么多,就是“懂了才教”。 我们要知道这个认知心理学只不过是认知的心理学。西方的心理学家他都知道,他所研究的是人类认知的心理发展,认知的心理发展所应用到的科目应该是认知的科目,认知的科目在我们这边,大概是放在所谓的数学自然和物理化学,这些是认知的科目,凡是认知的科目最好按照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来安排。什么意思?就是懂了才教,而且教的时候要教得很清楚,而且让他自己学得非常地明白,这一步懂了才可以教下一步,这叫边需教学按步就班。我们要这样教的时候,必须要了解一个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到底它的程序是什么呢?有认知心理学的书可以看。那么像美国他就是一个科学的国度,他对于科学教育正应该按照认知心理学来教,所以他们科学的教育是安排得比较合理的,如果我们没有照这样的合理的安排,恐怕我们的科学教育不一定能够教得成功,在台湾科学教育是失败的,为什么?因为明明显显地违反儿童心理,所以台湾的孩子害怕数学,恐惧数学,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面对数学的压力,一二三年级考试考得不错,假如我们各位是如此,你教的孩子或你的学生,小学一二三年级数学考得不错,你不要高兴太早,四年级再说,四五六年级有许多的学生就有压力了,那么到了初中有二分之一的人数学考不及格,到了高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数学物理化学统统考不及格。在台湾,大学联考数学总平均只有30分,一个国家办教育办得让青少年数学只有30分,请问你的科学教育在哪里?但是,难道不认真吗?不是。 所以我刚才说,事情不是认真就可以的,假如你要去哈尔滨,你往南边走,你走得越快,可能离目标越远。所以先要确立目标,先要有智慧,然后才加上努力,要不然努力是白费的。 如果我们小朋友学习数学有压力,我们应该学学美国人。 我们的孩子是那么样的聪明,那么样的认真,这一点点数学为什么学得那么痛苦,我们看我们怎么让我们小孩子学数学学得简单,所以各位老师你如果有教数学教得很辛苦的经验,以后你可以就解决这个问题了。 我这有一份美国的数学教育的内容,它是初中一二年级的数学教材,他们学什么呢?第一:让我们孩子学会四舍五入的技巧;第二:让我们孩子会约分二十分之十约成二分之一;第三:让我们孩子知道二又三分之一等于三分之七,让我们小孩子学会分数加减乘除,小数加减乘除,让我们小孩子会算正方形、长方形跟三角形的面积。 初中一二年级,我们什么时候学的?小学三年级四年级就会了,所以半开玩笑地说,假如我们的孩子三四年级,不要说三四年级了,太浅了。五六年级数学算不好,你怎么样来引导他,一旦算不好了,就没兴趣了,就害怕了。 我们怎么引导一个人,让他喜欢数学?喜欢数学其实不只是数学,就是喜欢思考,他会思考他敢思考,遇到问题一个问题他想出三种办法来解决,这才是科学教育最主要的目的。 我们科学教育最主要目的,是让一般的国民都能够思考,能够面对问题,其次才培养一些科技工作者,最高一层才培养科学家。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民众,都是学这个数学不是要做科学工作,但是我们的数学教育让我们的国民不会思想,不敢思考,面对问题不知道怎么办,因为从小学四年级就害怕思考,因为他认为思考是那么困难。所以四五六年级数学不好,你就应该安慰我们的孩子,千万不要骂孩子笨哪,因为他不是故意笨的,那是他的父母亲生给他那么笨,所以骂孩子笨的等于骂到了人家父母亲。 我们应该安慰孩子说,孩子啊!没关系你这样算不会对不对,我们初中再来算你就会了。到了初中他自己看这个题目,啊呀,我以前怎么会那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我居然不会。现在他就会了,所以我大胆的说一句话数学科学是不用教的,谁教数学谁教科学谁就是笨老师。人类心灵当中本来就有逻辑,本来就有数学,我们只要稍微的引导他,怎么引导?按照他心灵发展的秩序,他心灵怎么发展?老天爷生我们人自然就给我们人从小到大,每一年他都有所增长,每一年他的理解能力就更高一点,所以初中生当然比小学生理解能力高一点,在小学不能理解的数学物理化学,到初中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那么初中怎么办呢?他初中只算小学的数学,他初中的数学怎么办呢?很简单,孩子啊,高中再来学就会了,老师不是就轻松了嘛,我们孩子不就愉快了嘛!好,那你说这个不行,这个是降低我们的程度,这不可靠这不行,降低我们的程度,我们怎么可以科学程度降低呢? 请问,我们费了那么多的努力你科学程度有提升吗?现在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了,我们去市场上买菜用sin,cos买菜吗?我们初中高中学了六年的数学那么认真,那么辛苦,请问你的数学在哪里,你的物理化学在哪里?而这个数学物理化学,这些正面的这些知识,这些方法技巧,还不用说,我们有没有因为学数学物理化学,而培养到我们内心的一种面对问题的兴趣跟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让初中生高中生学了那么多东西,天天非常痛苦,结果发誓一辈子不再算数学,对科学没有兴趣,像这样的国民是不能培养出科学的气氛的。台湾就如此,还好大陆可能不是如此。 但是谁能够,谁敢这样做呢?大家不敢的。其实一个人如果这样,初中学算初中所应该了解的东西,高中去学高中所应该了解的东西,到了高中毕业十八岁,他自己认为数学这么简单,物理化学这么简单,我要学数学、我要学物理、化学,于是他考大学就考这些科系,到了大学十八岁人的头脑成熟了,这是老天爷给我们的成熟,我们不费吹灰之力他就成熟了,我们只要稍微的引导他,按照他的程序稍微的教导他,到了大学他只有现在我们初中的数学程度,但是他考上数学系,这时候数学教授就可以训练他,因为你成熟了,而且以前没有补习,所以身体长得很好,也可以去训练,在一二年之内,就可以把以前辛辛苦苦的五六年的学习全部学回来,所以台湾的学生跟美国的学生,同样是大学数学物理化学系,台湾的学生在高中毕业的时候,老早就把人家大学一二年级的东西学完了,所以美国的学生一二年级的程度是很差的,但是经过两年他就平起平坐乃至于超越而上,而他是自愿要学的,所以他到了研究所更加深入地学习,所以我们赢他六年,他赢我们一辈子!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不是初中高中六年的事,更不是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事,我们要为孩子一辈子着想,所以一个科学工作者,大学训练四年,从初中程度开始训练到大学毕业,跟我们大学毕业一样高,甚至更高,因为他自己会思考,科学要养成自己喜欢思考,自己愿意思考,而不是让他逼迫他算很多我们的题目,算很深很难的题目,这是没有意义的。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凡是属于认知的科目都要认知得非常清楚,假如他一知半解,你就要教下一个科目,下一个单元,那你就在残害我们的孩子了。怎样办?告诉各位目前没有办法。不过我等一下可以提供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就是我们如果能够提升他的学习的能力,能够增进他学习的智慧,那么虽然只在国小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他照常算我们现在这么深、学我们现在这么深的数学,自然他都能够轻而易举。所以我们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降低我们的科学教材程度,适合儿童,让他学得很高兴,以至于培养思考的兴趣;第二个办法是,从小就是提升他学习的能力,让他也能够应付高度的数学教材。 我们只有这两个办法,如果不采取这两个办法之中的任一个办法,像现在我们的教育,那是残害儿童的。 好了,我今天不再讲科学教育了。我要讲的问题,是要比对另外一边,另外一边才是我们的主题。 一句话说,科学教育,应该按照科学办法来教,就是科学教育既然要学得懂,所以我们要懂了才教,教懂了才有用。 而人生有很多的学习我们有很多科目不属于科学,凡是科学之外的统统不属于科学,所以科学的科目其实只占我们所有科目的十分之一,或是不到十分之一,其它十分之八九,统统不是科学。 我们人生不只是科学,所以西方人他们科学先进国家,对于他们孩子的科学学不好并不紧张,没事,为什么?人生的大部分不属于科学;那么这些大部分的学科既然不属于科学,要不要按照科学办法,要不要懂了才教?要不要教懂了才有用?我们不是要想一想吗? 所以科学办法,科学按照科学办法教,非科学就不一定要按照科学办法了,你若把非科学的科目都按照科学办法,你就在残害我们的孩子了,因为我们弄错了方向了,我们犯了错误,固执。 我们举一个例子,什么叫非科学,什么叫非科学的办法。 譬如说音乐,音乐总不是科学吧,离科学很远对不对?美感教育,音乐美术,这种教育不是科学,我们大家都知道。 但是现在我们的教育,这种的科目也按照科学办法,什么意思?认为懂了才能教,因此,在台湾就没有音乐教育,没有美术教育,有课程,老师家长认真教,但是没有成果。 什么叫作音乐没有成果?就是家家户户都在听流行歌,都在迷香港四大天王,就知道我们国民没有音乐程度。 学过音乐的人,他当然也可以听,但是他不是只听这类东西。那我们为什么会如此呢?就是我们的音乐教育完全失败。 为什么音乐教育会失败?因为不按照音乐的办法来教。 什么叫按照音乐的办法来教?有一句话说:维也纳的孩子没有不懂音乐的,为什么?因为音乐是属于耳濡目染,而不是属于一点一滴的传授,不是属于思考分析,它乃是一种环境的陶冶。 怎么陶冶?不是用流行歌来陶冶,不是用靡靡之音来陶冶,用靡靡之音来让他一直听的话,将来他的心性就败坏了,什么时候开始败坏?非常早的时期开始败坏,只要他有耳朵,就开始在败坏,所以好的东西耳濡目染,不好的东西也耳濡目染。 一个人从胎儿当中三个月到五个月就有听觉,那个时候就可以有音乐教育,用什么音乐来教育呢?用具有音乐内涵的音乐,真正的音乐。 假如我们不知道什么叫真正音乐,很简单,古典音乐,中国有古典音乐,西方有古典音乐,为什么它叫作古典呢?因为它是经典之作,所以流传千古,叫作古典,并不是因为它时代很古,时代很古只有古董,而不是古典。所以不会选音乐的人就选古典音乐,父母亲帮这个胎儿听音乐。 假如你来不及,零岁到三岁人的听觉神经发展百分之六十到八十,所以三岁之内要听尽世界有名的音乐,只要听一遍两遍终生不忘,深入到他心灵的深处。 所以幼儿所学的东西,都影响他一辈子,好像深入到骨髓一样,一辈子洗刷不掉,好的东西,就有好的背景,你如果让他去学这些靡靡之音暴力之气,到十八岁就发作给你看。 所以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让他充满爱心,要让我们的国民悲天悯人,温柔敦厚,教育的时期就在三岁之内。 你不要花钱,不要花时间,不要花精神,你不要把孩子,硬跟小孩说,你乖乖给我坐在这里听贝多芬,不需要,他在跑在跳在哭在闹在吃饭在睡觉,统统可以听。 因为儿童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越小的时候,越是全盘吸收,像海绵一样的吸收,全部堆存在他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地发酵,就好像种子种下去一样,将来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现在你当然看不到,种子我们怎么能看得到它的成效呢?但是你不播下这个好种子,他就播下坏种子。 “三岁定一生” 中国人的老话,西方人现在也这样讲。 那一个丹尼尔高曼,写作EQ的人,他为什么要写EQ这本书?因为他看到美国青少年的这个人欲横流是不可挽回,所以他就考虑怎么来教育,让一个青少年有这种优雅的性情,他终于用脑神经的发展发现要在三岁之内教育。 音乐是最简单的。我们中国的老话,中国的老书《孝经》就说“移风易俗莫良于乐”,如果我们国家要让我们将来的社会有礼貌、有秩序、有教养、有爱心,三岁就要教完他。 放古典音乐不要花你时间,任何时刻都可以,这个古典音乐可以小小声,不要妨碍大人的工作,因为大人听这些音乐,他听不习惯,因为大人已经没救了。 但是一个婴儿,他的耳朵是非常灵敏的,而且世界上有多少种声音,他的心灵他的脑神经就产生多少种应对的方法,所以越丰富的声音刺激他的头脑的发展,这叫作耳聪,耳朵是聪的,如果你孩子超过三岁,我们头脑神经还有百分之二十的机会,所以幼儿园三岁到六岁是一个阶段,幼儿园的老师一定要天天在校园里面放优美的音乐,不要每次都放“哥哥爸爸真伟大,妈妈姐姐多欢喜”,放了三年就完了,他的心灵就受到永远的污染,所以六岁之内很重要。 如果你的孩子超过了六岁,六岁到十三岁剩下百分之十的机会,小学阶段务必务必,你下课时间就可以放好的音乐,放古筝、古琴,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要放流行歌呢? 我们建议在这七年之内,我们让所有的北京城的计程车上面的音乐都放古典音乐,将来外国人来大陆就有不同的观感。 孩子十三岁之内很重要。 你的孩子如果超过十三岁的呢?我看就算了。 依照人类心理学的发展,依照人类脑神经的发展,十三岁之后,我们那种直觉的能力就消失了。 我们那种深度的学习的这样子的习惯就没有了,老天爷所给我们那样子的强大的摄取的力量,摄取的这个功能就收回去了。 除非你自己再打开心门,再接受这样伟大的心灵的呼唤,你还跟它起共鸣,但是这种人是很少的。 我们为什么不在任何一个人统统是天才的时候,给他天才的教育,你为什么要把我们孩子放在垃圾堆里面?教育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另外,美术教育也是这样,让一个孩子三岁之内看尽世界名画,世界有名的风景,世界有名的建筑,只要图片就可以了,只要一幅名画看过三次终生不忘,这叫作眼睛明亮,耳聪加上目明就叫作聪明。 这个孩子一辈子的学习就比别人轻松愉快,不费吹灰之力。 我们人才的基础就奠定了,三岁。这不关我们老师的事,但是老师要去宣导,这是关乎家庭教育,我们的家庭几乎没有教育啊!我们的家庭就认为,小孩子懂什么! 小孩当然不懂,但是人生只有懂才行吗?你现在不学将来一辈子不懂啊,现在学了每一年都有他的懂乃至于懂一辈子啊,千万不要再迷失了,不要再问他懂不懂。 数学要懂不懂,音乐不要懂不懂,美术不要懂不懂。 那你说,我如果一边教他音乐,一边告诉他音乐的知识不是很好嘛,我告诉诸位,他有鉴赏音乐的能力,他听过几百首世界的名曲了,他要知道音乐的这些理论,等到他十八岁,二个礼拜统统学完,你怕什么? 知识是最简单的事,心灵是很难的事。 你怕什么?为什么现在就要告诉他这个人叫作贝多芬,这个人是十八世纪的人,他的写作的技巧是什么,它分几个乐章,第一个乐章代表什么,第二个乐章代表什么,这不是音乐,是音乐的扼杀! 我也不是来讲艺术教育,我要说的是更重要的一种教育。 因为人类的文化成就,人类的智慧都靠语文传下来,所以以下要讲语文的教育,而且语文的学习是比其他的学习还要更加的困难更加的深刻的。 但是语文的学习老天爷老早就安排好了,语文是几乎不要教就会的,谁那么认真教语文谁就是笨老师,谁就在害人。 我们把语文拆开来分语跟文两面。语就是说话,文就是读文章写文章。 北京的孩子都学会一口北京腔,台湾孩子都学会一口标准的台湾普通话。北京的人学不到的,要不相信你去看看,我们台湾有标准的台湾北京话,你知道吗?这是何等的耳朵的力量、何等的听力,你知道吗?这是何等的学习力量,你知道吗?是你父母亲教的吗?不要往自己脸上贴金了,你根本不要教,只要这个地方有这样的语言,三个月学完,乃至于有两种、三种、四种、五种语言,三岁之内全部学完。 你要知道,一种语言是多么的复杂,电脑学不会的,电脑学起来还是没有像我们这么灵活呀,我们讲话是不要思考的。 一种语言就这么复杂,发音复杂,词语复杂,文法复杂,两种语言两倍复杂,有两倍复杂的学习就造成了两倍的聪明程度,所以让你的孩子多学几种语言,是造就他一辈子反应非常的灵活的最好的教育,而且是不费吹灰之力,根本不要教。 但是你要懂!不懂就浪费他的天才了。 学英语太简单了,还要教吗?还要教得那么辛苦吗? 你去看美国婴儿好了,他三岁就学完了。说个半开玩笑的话,我在台湾劝导那些来听演讲的人,因为他们都有孩子,我就跟他们说,假如你有孩子的时候你要注意了,父亲讲家乡话,母亲讲北京普通话,再请他的阿姨来讲英语,请他的爷爷来讲日语,请一个德国的司机,再请一个西班牙女佣。三岁之后这个孩子会讲五种语言,但是他不会跟你讲英语,因为他知道你不懂英语,他只跟他的小阿姨讲英语。 语言是不要教的,但是假如我们不了解人性,不了解人类发展的历程,我们就白白浪费掉了。 等到错过时机,你就要用九牛二虎之力,焦头烂额,还是学不好,假如用九牛二虎之力可以学好,我也甘愿,但是时机一去不复返,叫作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呢?没有百年身,连百年身都没有了,下辈子再说!错过时机永不再来。 各位,你是老师,你是家长,要好好注意这件事情! 不是你认真教学就好了,你要教得时机恰当。 要教得时机恰当非常简单,要懂得人性。要懂人性很简单,每一个人都懂。 今天我来这里没有讲一句新的道理,是你自己老早就懂的事,你自己就知道要这样做,你为什么不做?而且当一个老师,你还用相反的方式来做。 可怜可怜我们的孩子! 我们被牺牲了,不要再牺牲我们下一代! 要痛哭流涕的啊! 现在我所说的不是圣语,你不要教的,大家都知道。所以在学校里面教语文的时候,如果所教的是白话文,就等于浪费你的老师的青春,浪费儿童的生命。 为什么?白话文是不要教的。为什么不用教?只要认得字,就会读白话文,只要认得字,就会写白话文,因为按照胡适之先生的说法,白话文叫作我手写我口,我口就是讲话,我的手会写字,我就会写白话文,白话文是不需要学的。 不过我们语文教员,还是有工作做,学什么呢?学作文,什么叫作文?记载我们语言的工具,而这种记载,从古以来,他为了要记载我们的语言,要记载语言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我们讲话比较不慎重,随便说说,随便算了。 但是我既然有思想,我要记载下来,要传诸久远,我就要慎重,怎么样慎重呢? 第一点;我们的思想都要精确,不是随便说说,要精确化,要考量、要整理、整理才能精确; 第二点;你不要太哆嗦,要很简明来表达;第三点;你既然要让很多人来看,你要非常的优美地表达。所以,这种表达是把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语言经过整理后精确化、简捷化、优美化,而才把它记载下来。这样的语言不是普通语言,这样的语言叫作文章的语言,写文章的时候特别用的语言,是人造的语言,是升华的语言、是高度的语言,这种语言不在日常生活中,但是它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这种文章的语言简称文言,所以人类之伟大,一个文化可以传下去,我们可以欣赏到非常优美的文学,就是靠文言文。 自然环境可以学语言,自然环境不能学文言,学文言是使我们人类这个学习的角度更加的开放,使我们人类能够进入到历史当中。如果只学会讲话,他就进不到历史,进不到文化里面去。 因此,要传承所谓的人类智慧,你要能够继承所谓的传统,你要站在巨人肩膀之上,你必定要学会读你自己民族的文言文,包括西洋人也是这样,不能读文言文,就代表他们不能了解自己的祖先。不能了解自己的祖先,只好当作一个从零未开发的原始民族来看。他们如果接受到外在的文化,他只有全盘的吸收,所以台湾就变成叫作全盘西化。 可怜的台湾人!希望我们大陆赶快去拯救,水深火热。(掌声)但是,你能拯救吗?(众笑)我看兄弟之邦,差不多。我来这里,大家说我是台湾来的。其实我所读的书,孔子山东人、孟子山东人、老子河南人。我到四川去,游杜甫的草堂,无限的这个思古之悠情就产生了。所以这里没有任何的瓜葛,只有一种东西就是人性,就是你跟我的诚恳。 我们要注意了,我们怎么把这个已经断了的这个断层,我们怎么把它接起来?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努力,但是,我们已经来不及了。虽然来不及,大家也不要太伤心,因为中国有一句老话,说“死马当活马医”,我们自己也可以稍微努力。但是你不要太努力,因为你的努力不会有大成就了,补救补救可以,不要想要成为大人才了。 我们的大人才在我们的下一代那边,不要浪费了他,因为这种高度的文化教养,必定要在十三岁之前完全的完成。 怎么做?你首先这个工具上要养成他能够读经史子集的能力,就是要文言文的教育。 你说它里面有糟粕,中国的传统有糟粕。有糟粕是一回事,如果你说有糟粕,也要一个有功力的人才知道哪里有糟粕,不可以随便乱讲。 所以你要发扬它,你要有能力;你要批判它,你也要有能力;你要咒骂他,你也要有能力。 所以,首先我们培养这种能力,然后我们从阅读当中,我们渐渐的融入其中,也可以说古人的智慧渐渐开发我们的智慧。 尤其是我们现在所推广的这种教育,他所读的内容都是永垂不朽的智慧之作,叫作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著作让他耳濡目染之后,他不会变成一个三家村的小里小气的一个顽固分子。这些经典著作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一个高远的理想,一个开阔的胸怀。 你要涵养你的性情,你要增长你的智慧,你要提升你的眼界,你要增进你的道德勇气,都必须靠这些永恒的著作来启发你。 我们不是跟着孔子走,乃是我们读孔子的书来启发我自己内在的心灵。 如果孔子讲的话不是我内在心灵要的东西,我可以不要孔子。 我们是凭这样的精神来读书的。 但是孔子讲的话如果是千秋不朽呢?他还是新的,所以未曾老去;他还是有活力的,未曾死去。只要有人类,你就必须这样做! 不是孔子教我们这样做,而是你自己本身就希望这么做。只是这些书再来唤醒你。 所以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不是来压迫你,不是来宰制你,不是来奴役你,千万千万要认识这一点,要不然我们就不能读那些书了。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一个巧言令色的人,他的心灵一定是不干净的,一定是不诚恳的,这种人你一定要小心啦! 当孔子讲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二千五百年前他是在山东讲的。 但是二千五百年之后,我们在北京的人就可以巧言令色吗?你巧言令色就是有仁德的吗?你就可以去交巧言令色的朋友吗?不是的,我们还是鲜矣仁。 如果一个美国人,他巧言令色就好吗?不是的,他巧言令色照常鲜矣仁。 这叫做“经典”。这种话为什么我们不去读? 杜甫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假如你真的是在一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这种环境之中,一个人如果不会感时花溅泪,不会恨别鸟惊心,这种人没良心。所以杜甫不是他自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乃是普遍的人性都是如此,这样子叫作“千古之作”,这样子叫作“永垂不朽”。没有任何的政治势力,没有任何的经济势力,可以使那些东西永垂不朽。只有人性,人性不在杜甫那里,不在孔子那里,在我们自己这里,这叫作“经典”;而“经典”不只是有了这样的性情的涵养,不只是对我们人性的光辉的启发,它又是最好的文学著作。 所有文学家只不过学到经典的一个面向,他就足以成家了,唐宋八大家是不需要读的,因为他们是中等层次。他们从哪里学来这些文学技巧?经典之作。 所以你要有好的文学的素养,你直接读经典可以节省你很多时间。 有人曾经说读经这样一种教育,就是教育的经济学。因为它太经济了,只要学一点点,它就有很大的收获。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每个老师,希望你记住一句话:我们所要教给学生的一定要教他有用的东西,而且这个有用一定是高度有用,而这个高度有用是一辈子有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只要教五分钟就影响他一辈子,你只要教几句话就让他一辈子受用。假如不是这种教材你不要教。因为什么?因为学的刚才说的那种教材,自己就会了,你教他做什么? 台湾的语文教育失败了,严重地失败了!我们费了那么多的时间来学国语国文,但是语文程度一年不如一年。为什么?专门在浪费孩子。我们举几个例子。我们的小学,他认为小学生懂什么,小学生懂什么呢?小学生只懂得他身边的生活,于是我们要生活寓教育,教育寓生活,所以我们要教他身边的语言。所以他懂得什么呢?小猫小狗,所以我们教材里“小猫叫小狗跳,老师早小朋友早,我的书包里,有书又有笔;天这么黑,风这么大,爸爸不回去。” 小华、小明、小英的故事讲了六年,这三个人在六年之内阴魂不散。学了这三个人的故事之后,一个人到了十三岁升上初中了,他的心灵里面除了认识两千多个中国字以外,他的心灵当中有四个字可以形容:“一无所有”,完全浪费! 现在我举一个另外的例子,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唐德刚先生,他反省胡适之,他的所谓白话文运动。 胡适之先生是鼎鼎有名的名人,他自己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邀请,在他晚年的时候,用英文讲自己的一生的经历,叫作自传,不是口述自传。 因为是英文,但是这个很有历史价值。所以,他就叫他的学生唐德刚,现在在美国纽约大学当教授,唐德刚,他把它翻译成中文。在翻译的时候,唐德刚一面翻译一面就下注解,就对胡适之先生的功业,有一些评论。 在讨论到民国八年“五四运动”,民国九年“白话文运动”的时候,唐德刚先生这样说,我来念给大家听,书上说:“这一场的白话文运动,尤其是以白话文作为中小学教育工具这一点,其建设性还是破坏性究竟孰轻孰重,最好还是让在这个运动影响最重的时期,受中小学教育的过来人来现身说法。因为民国九年的时候胡适之建议国民政府,把我们小学的国文教育完全改成国语就是完全改成白话文,小孩子只学白话文就好了,不要再学那些极其拗牙的古文了,这叫白话文运动。” 唐德刚先生就是那时候正好是小学生要入学的人,于是他亲身经历到了这种变化。他说,要由我来说才能够知道这种教育到底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是对国家有利的,还是在残害国家的。 “笔者本人就是胡先生所称许的,当年新学制所受教育的小学生之一。不幸,我是个乡下孩子,距离我家最近的国民小学叫作‘公立小学’,‘公立小学’一概都照政府的办法教白话文,这个小学也在十里之外。我们上不了公立小学,只好在家里祖父开一个私塾来教我们几个亲戚的孩子。我祖父是革命党,他的头脑是很新的,所以他有许多的改良,不是按照一般的私塾教育。但是,在国文这一课他却规定我们要背诵古文,作文也要用文言文,不许用白话文。我在这个私塾之内读了七八年之久,我的国文就‘从床前明月光’一直背诵到‘若稽古帝尧’。” “若稽古帝尧”是尚书,尚书号称极其拗牙,所以把尚书都背完了,大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都背完了。 “所以最后连《左传选萃》和《史记精华录》也能整本的背。 在我们这些同学当中,除了二三个实在念不下去之外,大多数的孩子都不以为是辛苦,最后在家长的鼓励之下,竟然也主动去读《资治通鉴》和《昭明文选》这些大部头书。那时候才几岁?十一岁。 在我们十二岁那年春天,家长送我们上初中,必须有一张小学文凭,所以就把我们插班到公立小学去。我还很清楚记得,我们在公立小学所上的第一堂国语课,就是有关早晨那个公鸡的白话诗,他的诗是这样子的: 喔喔喔,白月照黑屋; 喔喔喔,只听富人笑,哪闻穷人哭; 喔喔喔,喔喔喔。 那时,表兄和我三个人都已经会背诵全篇‘项羽本纪’”就是《史记》的一篇文章“项羽本纪”,项羽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我去数一数总共九千二百个字,他们全都会背。“但是上国语课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和其他六年级同学一起大喔而特喔。在我们楼下就是小学一年级,他们国语课我记得几句:‘叮当叮,上午八点钟,我们上学去。叮当叮,下午三点钟,我们放学回’。那时小学生们念国语还有朗读的习惯,所以早上早自习,晚上晚自习,只听得全校的孩子一边喔喔喔一边叮当叮,好不热闹。” 各位,有教就有,没有教就没有。同样上学,同样教书,他同样做功课,你教他什么他就是什么。 胡适之的例子,可以让我们做一个警惕。胡适之四岁就开始读古诗,六岁上私塾就开始背古文;到了九岁的时候,读了三年古文,他自己就能自己看古典小说了。所以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嘛,能够看古典小说,这个语文程度已经很高了。两年之内,他偷偷地看完三四十本古典小说,一辈子的作文,基础就奠定了,九岁!十一岁的时候,他的老师就正式教他读古书,因为已经读了四年古书了,以前读书是背,现在是自己读,已经有能力自己读了。老师教给他第一本书叫作《资治通鉴》,十一岁就读完了。到十三岁就把《左传》读完了,把《左传》读完了,大概这辈子中国书都读过了,以后就是复习、综合、创造。 任何以前中国读书人,都在十三岁之前把所应该读的书全部读完。一些重要的书都放在肚子里面,假如没有这样子的教育,这一辈子不要想要成为一个所谓的大人才。就没有了,大人才就跟这个人分家了。 胡适之接受这种教育,他也没有变成书呆子,以后他的记忆也很好,学英语学得很快,所以十九岁考公费留学,二十岁出国去,到了二十七岁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哲学博士。他凭什么拿博士,他写了一篇文章,叫作”先秦名家研究“。诸子百家已经很困难了,名家更困难,没有高度的文言文基础,能够研究先秦名家吗?所以胡适之非常容易就写出来了,因为十三岁前就读完了,而且他写出来以后美国教授看不懂,所以糊里糊涂地让他通过毕业了。二十八岁回来北京当北大教授。他凭什么当教授,十三岁之前的功力。他后来写了一本书叫作《中国哲学史》。他凭什么写《中国哲学史》,你能吗?不到三十岁全国闻名,凭什么?十三岁之前受的教育基础。他去演讲引经据典不要带书的,从来不会错误。因为他至少会背一千首诗词,至少。其他的书不用说了。 在他成名之后,建议我们的教育部,不要再让儿童读古文! 从此以后中国人没有胡适之。出不来了,出不来了!可怜的中国! 胡适之读古书长大的。你不是要写白话文,白话文不是写得很好吗?胡适之读古书长大的。徐志摩、朱自清、白话文不是写得很好吗?读古书长大的。钱钟书、沈从文,读古书长大的。鲁迅、老舍,读古书长大的。林语堂、梁实秋,读古书长大的。 什么叫白话文?不好好思考这点,万世不得超生! 他为什么能,我们不能?我的孩子比他笨,全国的孩子比他笨吗?!思想的问题,教育思想的问题! 一个孩子,你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一个孩子的基本学习能力,是吸收的能力。是海绵式的吸收,整体的吸收。你教他什么,放在肚子里面。 懂不懂?不懂!但是不懂就没有用吗?你看看胡适之就好啦!长大就有用,一个人是会长大的,学的这些不懂的东西,他有七十年去懂,你怕什么! 但是现在不学,一辈子就来不及了! 什么叫作“生涯规划”,这叫作读书教育的“生涯规划”! 你要知道现在所学的不是现在要懂,但是一辈子有用,而现在不懂的学习是不是很痛苦?我们来检讨这件事情。假如学得很痛苦,不要学了,我们的孩子太痛苦了。假如不是呢?你怎么说呢?所以,以下介绍这样子的教育。 我们不要再讲理论了。我们就很实在的,你应当怎么做,这样教育在台湾称为“读经教育”,就很简单,就是去读经典著作,其中教材是“经典”,教法是“读”。在我们大陆,一般人对“经”这个字有忌讳。其实你不要忌讳,我说就是:经常之道嘛!永垂不朽的著作嘛!你任何时代都可以有嘛!现在也可以有呀,但是现在如果没有这种经典人物出现,就没有啊! 所以不是古代才叫“经典”,不是这样讲的,我们完全是开放的心胸。只要你是够格,你是够高、够深、够远,你可以感动千秋万世,你就是经,就这样。 所以不拘经,还是史,还是子,还是集。杜甫的我们当作经来读,李白我们把他当作经来读。但是,《红楼梦》,就不大够,对不对。但是它在小说是经典之作,不过它比起杜甫、李白还差一点。我们就这样来选,这样来选经典著作,所以要选择教材是很简单的。 我介绍大家选择的方法,我们没有固定的,一定要规定什么教材。 我们又不是教育部,所以不规定,但是你自己可以选一选。 与其教语文课本,不如教三字经。三字经读会了,语文课本就会了。教语文课本是没有用的,语文课本它是幼儿园他就学会了。 所以,各位老师!你的孩子你的学生如果有以下的情况,你要小心。什么情况?就是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发下语文课本,他当天就看完,而且看完三遍,他能够跟他的母亲讲语文课本里面的故事。我告诉各位,你这本课本就不要教了。怎么办?明天再发一本新的语文课本,要不然你在浪费孩子。 我们下课的时候,听小孩子在他的朋友之间讲话,他所讲的话这么流利,所用的词语这么丰富,如果它比我们的语文课本还要更高深,我们语文课本是在浪费他,他如果在家里看电视,他看自己的课外读物,如果那些的知识更加丰富词语更加的优美,我们还在教语文课本,我告诉各位你在浪费我们的孩子,你是有罪过的。 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学了高度的表达,低度的表达自己就会,不要学。 你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所以教三字经。当然还有百家姓、千字文,这些所谓的童蒙书啦。 但是要学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千家诗不如读唐诗,唐诗读好了,那些都不要学就会了,而且可以提升他的语文程度。但是与其教唐诗,不如教古文,古文会了,唐诗自己就会,所以学唐诗浪费时间。你若要学古文不如学诸子百家。因为古文作家都是学诸子百家来的,学古文作家是浪费时间,古文作家你跟他平起平坐就好了,你拿来欣赏一下就好了,不要那么努力去学了,因为他不值得你努力。你要学诸子百家,不如学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学会了,诸子百家没有不会的。 四书五经里边以四书为标准,四书又以《论语》为开头,所以中国人要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论语》。 这一本书不读,枉废你是中国人! 第二本书是《老子》;第三本书随便选,经、史、子、集随便选。 我们在台湾,我介绍第一本书读《论语》,第二本读《老子》,第三本书读《唐诗》。 《唐诗》不是非常重要,但是给他好玩,所以附带读《唐诗》,千万不要那么认真教《唐诗》,那太小儿科了。 好,教材就这么选。 你说那怎么办,我怎么教? 假如今天我只讲到这里,吊味口,那简直是空中楼阁。我又不是专科出身,我又不是读中文系,我自己以前也没有很深的素养,我怎么可以教呢? 所以现在,各位,今天我们来这里最主要的是学到教学法。 这个教学法呢,只要两分钟就可以学完,而且保证每个人都会。 所以,等一下我们这个演讲结束以后我们这个大门关起来,我们要测验,谁不会教就不准谁回家。我们要保证每个人都会教,要不然我们何必来这里坐两个小时呢。但是大家不要担心,只要你听两分钟,我保证你会,不会算我的,不会算我不会教。所谓名师出高徒! 为什么这样子困难的书,这样子高明的书,而教法会那么简单呢?我刚才不是讲过了吗?凡事合乎人性,凡事顺乎自然,天地之间本来就是很简单的。 所以我们教学法,就是顺应着儿童的心理,然后依照教育的本质,应该这样教,所以我们这样教。并不是说,因为我们的老师都很差,所以我们这样做。不是,是本来就要这样教,你的程度很好,也要这样教,何况你程度不好,所以这种教育本来就如此,本来如此。 好,我现在讲我们怎么样去教学生呢?我们只要会讲一句话,就可以当读经的老师了,就可以指导他文化的进度,不管你是老师还是家长。你可以把这句话教给你的同事,教给你们的家长们。同样,讲这句话就可以教读经,而且教一辈子都这样教,效果深远,儿童一辈子都会记得你,都会感激你。 这句话只有六个字,这六个字很简单。 请各位注意,就是:“小朋友,跟我念”,我称为读经教学六字真言。 大家可能都觉得听这个老师演讲很“愉快”,这种“愉快”有一种嘲笑的味道。“哼!这样子还让你讲,哼,我们老早就这样子教了”。但是我现在要分析一下,我们大部分的人,对这六个字并不了解。首先,你为什么说“小朋友”这三个字?很简单,不要说“小朋友”,可以说声“喂”,也可以,引起注意。引起注意才能学习。而一个老师、一个家长是很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的,而且愈注意的学生,注意力越集中的学生,他学得就愈好。所以我们要时常引起他注意,所以常叫“小朋友”,“小朋友”这样叫他,一个善于教导的老师一定时常呼唤,叫作“耳提面命”,所以要常这样叫“小朋友”,隔一段时间他们已经不注意了。再叫“小朋友”,一定要掌握尺度。 一个新的老师去到一个新的班级,他不知道哪一个人可以当班长。我告诉你,很简单,站上讲台忽然喊一声“小朋友”,那个抬头最快的、眼睛最亮的孩子可以当班长。老师讲了“小朋友”,还在那里东摸西摸,还在流口水的那种不要当班长。因为他一定学不好,所以“小朋友”只是提醒他,而一个小朋友是善于集中精神的,虽然他集中精神的时间不能维持很久,但是他善于被引导。我们大人就不一定了,像我在这里讲的口味横飞,我说:“各位老师”,大家还是这样(做昏睡状)。为什么呢?没救了。你不再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兴趣了。儿童不是这样,所以你一叫“小朋友”,他就转过头来,一定的,这叫“合乎人情”。第二句话“跟我念”,更是正中下怀。因为儿童就是这样学习的,就是跟着学的。儿童的天性很像猴子。每一种动物一生下来都要跟他的父母亲、他的长辈学习。越低等的动物它跟的时间越短,它的幼儿期越短;越高等的动物,因为它要学到非常丰富的生活的内容,所以它要有一段很长的时间都是幼儿期,都是跟着父母的。人类的幼儿期最长,基本上是十三年,而人类不只是跟父母学习,人类还安排了很多的办法,让他跟老师学习,所以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老天爷就给你十三年的幼儿期。如果老天只给你三年的幼儿期,一个三岁的孩子就说:我翅膀长硬了,我要飞走了,我告诉你人类就灭亡了。千万不要随便引发儿童的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小时了了,是大未必佳。我们要让一个儿童十三岁之前,完全在我们的老师家长优良的带领之下,但你一定要优良,你不要带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你如果带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你不会教,他老早离开,老早翅膀长硬最好,但是现在我们有好的东西要给他,他必须用十三年的时间来学到这些五千年的文化,乃至于西方重要的文化都在十三岁之前,要灌注在他的肚子里边,肚子里面要满腹的经论。 除此之外,我们不能培养人才。而要做这个事情是这么简单,就是“小朋友,跟我念”。他一定跟你念,如果一个小朋友居然不跟你念了,我告诉你,你这个老师已经失败了,这个小朋友已经不再长进了。我们叫他跟我们念,并不是叫作控制他,并不是叫作不民主,不是的。民主,或者说我们要让他活泼,让他自由,不在这里说。如果你带你的孩子上街要买冰淇淋,你一定要问他你要吃什么口味。因为他自己有自己的口味,这是他自己可以决定的。现在你要教育他,你不该问他你要不要读经。你是与虎谋皮呀!而且你等于放弃你老师的责任了。他哪里知道他要不要读经?这是他不能知道的,是你要负责的。家长跟老师要负起他一辈子的责任。这叫作真的民主,这叫作真的多元化。观念不一样,场合不同就要用不同的观点来面对,心灵不可以太狭隘。 好了。教他读经就是“小朋友,跟我念”,现在很多老师都说,我们天天都在“小朋友,跟我念”啊,所以这句话有没有学问呢?“小朋友,跟我念”这六个字没有学问,但是说了这句话以后你念什么给他听就有学问了。 现在我们的老师尤其台湾的老师,怎么说呢?他也是上讲台小朋友跟我念:“小老鼠上灯台”,小朋友念什么?当然念“小老鼠上灯台”,念了六年,四个字可以形容,你们都知道,一无所有。他跟你念这个做什么?他在三岁的时候老早就念完了。他跟你念这个做什么?我们要提升一个人的心灵的程度啊,我们要加深他心灵的分量啊!你还要教他学小老鼠做什么?这是他在日常生活中他跟小朋友在一起就学完的事情。为什么要放在课堂上来教,小华、小明、小英的故事?他自己看课外书就已经看得比我们多了,为什么要到学校里面教?你不是在浪费吗?我们只教高度的,那些低度的自己就会。 所以从今以后不要再浪费孩子。 “小朋友,跟我念”,念什么呢?你说,小朋友跟我念,你就开始念“学而时习之”,他一定跟你念“学而时习之”,他不会跟你念成“少小离家老大回”,不可能。所以,请各位老师今天回去就开始实验。假如你实验失败,不要听我的话。假如你实验成功,你要好好的反省了。而且要告诉其他人我们不要再浪费孩子了。 你今天回去找到一个小孩子就说,小朋友跟我念“道可道非常道”,他忽然念成“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孩子不能教,没有前途。 但是你要说小朋友跟我念“道可道非常道”,不管这是什么只要他是你教的,保证跟你念“道可道非常道”。他不会来问你,“道可道非常道”是什么,只要他这样念,他就天天学。 好!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起见,现在我们来实习,教学要实习。实习了,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往前走。 现在每一个人来实习,太耽误时间。我做老师,大家做小朋友,你不要跟我做对。你要当小朋友,学小朋友这样做。 小朋友,跟我念:“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众念)。 念得没有精神,怎么会,再来一次。 对小朋友说他,再来一次,他也无所谓。你说他没有精神,他也无所谓,我们大人心里面就有反应了。你怎么说我没有精神,我跟你念一下就不错了,告诉你就给你面子了。这个大人当然很难教,所以我不喜欢教大人。没救了! 小朋友不会这个样子的,保证不会这样。 好!重新来。我们再一次。小朋友跟我念:“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众念)好,念得很好,老师很高兴,再来一遍“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众念)好,大家看着书。一年级以上都可以看书,大家看着书一起念,念错了也没关系。“子曰:诗三百”,预备起!“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男生念一遍“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女生念一遍“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女生念得比较好,男生比较差,我们男生再来一遍。“预备起,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好,男生念得很有进步,大家应该鼓掌(鼓掌)。好,大家再一起念一遍“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第一排念一遍……;第二排念一遍……;第三排念一遍……;第五排念一遍……;第六排念一遍……;大家在一起念一遍……;张三念一遍……;李四念一遍……;站起来念一遍……;坐下来念一遍……。 会背的举手。 只要一分钟到二分钟,他就会背了。 经过两三天的复习,终身不忘,成为一辈子文学以及文化教养的基础。 我们全国的国民只要大家思无邪,天下太平!鼓掌啊(众鼓掌)! 你烦恼什么呢?这种书读一章不够,二章、三章、五章、十章、二十章、一百章乃至于五百章一千章,你还要教我们的国语吗?你还要教白话文吗?尤其是幼儿园的小孩子,乃至于二三岁的小孩子,你要教他认字,用这种方法最快。那些小孩子什么字也不认识,拼音也不认识。但是最好他有书,他书拿颠倒了没关系。因为我们人类认字,不是认那个意义。不是用意义来认字,乃是用图案来认字。汉字具备有非常的明显的图案的性格。这一种的图案的认识,可以增进他脑力的发展。这是日本人说的。日本人,日本有个教授用汉字来训练儿童的聪明,因为汉字就是每一个方块,每一个方块不同的变化。你看这有多少的变化。所以让小朋友常看这类图案他就会认字,会背书以后更会认字,你想像一个孩子如果让我们教他《论语》,教他一个礼拜他至少认两个字:“子曰”,至少认这两个字。后来一个字一个字会认,所以,不需要教认字,只要教他背书。而一个儿童的记忆力是人生一辈子当中最好的时候,黄金时代。从出生开始就成长他的记忆力,这个时候如果训练他的记忆力,可以成长五倍到十倍以上,乃至于有的人能够过目不忘。现在我所看到的读经孩子,具备有过目不忘,读二遍三遍就把一篇文章背起来的人越来越多。凭什么?凭有训练。十三岁之后就不能训练了。所以我们利用他强大的记忆力,他还不能理解的时候,我们就自然地教他,只是记忆不必了解。怎么记忆?就是反复练习。反复几遍呢?要看孩子的资质,但是我建议反复一百遍。聪明的孩子反复到十遍,他就会背了,反复到一百遍,终生不忘;一般的孩子五十遍会背,反复到一百遍,终生不忘;资质比较差的孩子,反复到一百遍,他会背,但是他还是会忘记,没有关系,乃至于他一个字都不记得,没有关系,他至少比一般的人程度还要高。所以我们的最好的要求是他会背诵,但是要求背诵是不大合理的,因为我们有个别差异,有些孩子很快就背完,有些孩子背得比较慢,所以我们就不要求背诵,只要求他反复的读,最好读一百遍。假如能够读到五十遍也不错。 你这样教了以后,他的注意力渐渐地能够集中,他的记忆力渐渐地能够提升,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提升,他的语文程度渐渐地增长,语文程度一增长,理解力就跟着增长。所以刚才说我们有另外一种让数学、科学学得更快更好的方法,就是增长他的内在的学习能力,要增长内在学习能力,必须按照人类自然发展,人类首先发展的是语文,然后才发展思考,所以不要在这么小的时候,训练他的思考,是没有用的,违背天理。现在你训练他的语文,正是他的时期,大好时期。语文的训练,刚才说过,记忆力提升对他一辈子的学习都有莫大的好处。考上北大北师大的人不只是他理解力好,记忆力他是高人一等,要不然考不上这种大学。记忆力什么时候培养?十三岁之前,用什么培养,用语文来培养,不是叫他背数学公式,叫他背这些经典著作。语文能力好了,理解力好了,阅读能力也好了,他就喜欢读书,所以到时候老师只供给他课外读物看就好了。我们一个学期只教一本语文课本是不够的,我们除这本语文课本之外,我们要让他一个学期最少能够看三百本到五百本的课外读物,所以如果开始教读经的老师,你会渐渐发现孩子的程度,比你越来越好,你是不够资格指导他的。我们不可以以为我们在指导孩子,我们不可以让孩子都在我们脚下。我讲给你听,我们不可以只准备一桶水然后舀一杯给他,我们不可以这样。我们自己只有一桶水,我们要指点给孩子一条河!老师是不够资格的,老师的作用在哪里?那么老师是不是没作用?不是,老师的作用最大,在指点他的迷津,指出一条他的方向,所以叫作仙人指路。一个人迷路了,遇到一个,遇到一个人问路,这个人是神仙,他当然知道路在哪里,他用手一指,他就救了你的一命,不费吹灰之力。 时间有限,听说到十一点要结束,对不对?还有几分钟,我就讲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印证一下,这个各位回去做也能如此。 首先我讲的是我家里的孩子,因为这个大家比较亲切,因为刚刚看过电视了,而我不是来这里宣扬,这里也没有什么值得宣扬的,就是因为是亲身的体验,所以比较深刻。我有四个孩子,在大陆是犯法的,有的孩子比较聪明,有的孩子比较不聪明。我大女儿比较聪明。我开始教这些功课的时候又太慢了,千万不要太慢,越早越好,所以五六年级才教她,她就有许多自己的想法,太聪明了,“我们学校又不教,我们老师又不考试,我们同学又不读,我干吗要读?”啊!没办法,所以她只学了一点点,但是学这一点点到了初中高中啊,就不得了了,她的作文不必指导,下笔千言,就只学那么几句哦。 我的第二个孩子是男孩,是比较笨,所谓比较笨,大家都知道,就是在学校里都可以表现,一二三年级都是二三十名,都是后边的,老师以为他有自闭症,或老师以为他怎么样,反正到了六岁还不大会讲话,到了七八岁还流口水这种人,我第二个孩子。第二个是男孩子,我唯一的这个男孩啊,所望者终生呀!所仰望者终生,结果这个男孩是这样,但是我不紧张,因为我知道,我懂心理,所以我不紧张。到了他三年级的时候,他姐姐是五年级,差两岁。我教他姐姐的时候也教他,我怎么教他呢?我就拿一本书给他说:“孩子啊,你这么大了,你应该读读这本书了。”拿去给他翻,第一页读给我听。他就翻开了,第一页,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把第一章五十几个字都读了,都没有读错,我翻第二页,第二页就读了:“第二章,天下皆知……”又是六十个几个字,总共一百十几个字,统统没有读错,一个三年级,成绩这么差,而且是小子,一个小子就在读《老子》这本书,是小子读《老子》,而居然没有读错,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有注音,所以他没有读错啦,所以太简单了嘛!老师何必那么浪费精神呢?就像我一样就好了,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但是你要知道,等一下你就知道我是一个最负责任的父亲,我就这样教他。好了,说:“你会读了嘛!现在你去读,你们三年级小朋友下午没有上课,他整个下午都可以,功课也做完了,我说你去读,把它多读几遍读不完别来找我”。他读了一个小时才来找我,还是不会,还是结结巴巴的,我说:“不行”,待会晚上还来背。所以,晚上我就要给他读,给他问,而他就很流利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都背完了。于是,我说了一句这辈子最重要的话,这句话你要知道,我说这句话,引为这辈子最重要的话,我说:“孩子呀!从今以后每天背两章。” 《老子》八十一章,多少天背完?四十天。刚才不是美国的学生在问我们留学生吗,你们的《老子》讲些什么吗?四十天就全部会背了。我们的孩子有多少四十天浪费掉了!四十天背完!我从来没有指导过一次,只有说了那一句话。另外呢?背完了就算了吗?不是。我知道人类会遗忘,咱们学教育的知道有遗忘率,越早复习越好,所以赶快复习,一天复习十章,十章大概五六百字,他以前都会背,现在把十章连起来背,轻松自在,所以每天都背十章,八天复习一次,总共四十八天。还要再复习,复习第二次,二十章连起来背,大概一千个字连起来背。你要知道一个孩子能够在头脑里面存放一千个字,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他的整个生命力就开拓出来了,一辈子的聪明就奠定了,一千个字就好了。现在我们教小朋友们背书,只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没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没了。我告诉你,浪费生命啊! 一天到晚连起来背,四天背完总共五十二天。第三次复习,四十章连起来背两千五百字,连起来背,两天背完,五十四天。最后一天,从第一章背到八十一章,《老子》五千言一口气背完。从那一天开始,《老子》跟着他一辈子(鼓掌)。读完《老子》我马上后悔了,我弄错了,要先读《论语》。赶快开始读《论语》。《论语》不是八十一章,《论语》四百九十八章,号称《五百章》。三年级读《老子》,然后四年级读《论语》,然后他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叫作脱胎换骨。他的聪明是父母亲生给他的,他的天生的秉赋啊,但是他这种是秉赋很差的孩子啊,只是读了不过半年,他就整个变了,连气质都变,里面变,气质变,他的头脑变。老师都非常惊讶说:“这个孩子怎么现在变聪明起来了”,五六年级名列前茅,初中全班第一名。初二老师叫他去跳级考高中,他到高中全校第一名。高中本来读两年要去考大学,我们教育部不准他考大学,所以第三年就浪费掉了,考上台大。考上台大以后读了三年大学,考研究所。台北两家最有名的研究所,政大,政治大学研究所,他考第一名,台湾大学研究所他又考第一名,考两个第一名。大家都说:“你的孩子是天才。”我说:“最笨的。”大家问我的孩子怎么这么会读书,你从哪里学到读书的方法?没有,我是很笨的,我唯一知道我为什么会聪明起来的,就是三年级的时候我读过《老子》,会背《老子》,大家可能都会想,我也要去背《老子》。来不及了!这是第一个故事。下面的人说,我这个孩子将来成就比我高十倍,凭什么你知道吗?凭我那一句话:“孩子呀!从今以后你每天背两章”。他就可以高我十倍。教育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啦,我有什么力量啊?没有,我又没有给他讲《老子》,我若讲一句《老子》给他听天打雷劈。但是他不了解《老子》吗?从初中开始,这个智慧渐渐产生。高中的时候能够引用,到大学的时候,他就能够用《老子》的思想去比对世界上的哲学家。凭什么?三年级的时候,九岁的时候,五十五天的教育。有没有让他在家专门读《老子》?没有,课余时间,就这么简单。有教就有,没有教就没有,这个没有是一辈子都没有,这才是我们最大的痛心所在! 所以,我为什么要讲得口沫横飞,为什么要讲得这么激昂慷慨,我们要救你的孩子啊,我们要救我们的国家啊(鼓掌)。 那我这个孩子是不是了不起呢?不是,我这个孩子都说:“现在读经的孩子啊,他比我强一百倍。”为什么?因为现在有人在推广读经嘛!以前没有人推广的时候只有我家在教嘛,现在我这样推广了五六年,现在全台湾有一百万的孩子,一百万的孩子一万人如果有一个认真就好了嘛!其实一万人,哪有是一万个人才有一个呢?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很认真的。 他们只要读二三年、四五年,就不得了。 我再举一个例子,让大家更加的捶胸顿足,回家好好反省,好好把握。 有一个人,在八年前我刚推广的时候就听我演讲。这个人是学西洋东西,学牙医,一辈子都只读西洋的东西。但他听了之后,他自己觉得,哦,小孩子要读我也要读,我要有一套大人读书的方法,大人也可以读经。凭什么大人可以读经?把你的心理年龄降低跟儿童一样,就是当你要读这些书的时候,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你就这样念,这样念,千万不要想要了解,一想要了解,你心烦气燥,你就读不下去了,所以你就一遍一遍的读,再一遍一遍的读。 所以他从那时就开始读《论语》。后来他结婚了,他叫他太太也来听我演讲,他们两个夫妻每天早晨起来先做功课,读半个小时《论语》,你一句我一句,感情好得很。 然后他们这样读,他的太太,就是爱人哪,爱人同志,他的爱人同志怀孕了照常这样读,这个胎儿就在肚子里面听十个月的《论语》,出生以后相貌不凡!(众笑)而且非常好带,几乎不费父母的任何的烦恼,晚上从来不会哭,不是笨到不会哭,聪明到不需要哭。十个月的《论语》嘛,教育嘛! 出生以后父母亲照常读《论语》,这个婴儿就在旁边,我刚才讲过,醒着可以,睡着也没关系,反正在听《论语》,等到这个孩子一岁的时候,一周岁会讲话的时候,他就会背《论语》了。一岁半就认得很多字,二岁就开始读书,读自己的课外书,读那些幼儿园的书。 我都不知道这件事情,因为我反正这样讲,我这样讲过了以后,我什么时候跟你见面呢?你什么时候告诉我呢?所以那个人也是一样,我都不知道。 等到经过七年多,这个小孩子五岁半了,他又见到我了,他说:“我的小孩子现在,我很烦恼,因为他读书,太喜欢读书了,读太多了。”他现在读什么呢?读世界名著!五岁半。世界名著字太小,父亲不让他读,他就偷偷读书,所以这个孩子读书的时候很紧张,听到父亲的脚步声就把书藏在床下。“我在这里玩”,他爸爸说:“玩,好,你赶快玩,好,不要读书。” 各位,如果天下的家庭都是如此,我告诉你呀,天下太平了! 现在我们台湾的教育部长曾志朗先生,他在烦恼我们的国民不喜欢读书,烦恼我们的孩子不读书,烦恼我们的青少年只喜欢玩,他知道阅读习惯要从小学开始,所以他拼命地在提倡儿童的阅读教育。我就告诉人,看谁能够去传话,你不要再提倡了,你用我的方法,你连禁止都禁止不了。有很多老师教了读经以后,小朋友的语文能力一提升,接着他们看书,越看越喜欢看,理解能力越来越高,他的这个知识量超过老师,他还是喜欢看。下课的时候老师看到全班怎么都不动,老师非常生气,因为他们都在看书,下课都在看书,老师很生气,就说:“我数到三,不出去的我就处罚。”“一!二!三!”大家往外面跑,拿书去外面读。这一种孩子,老师不窝心吗?老师在烦恼什么?这种孩子还要教他数学吗?还要教他自然吗?还要教他社会吗?还要教他语文吗?老师根本不要教书了!那你老师做什么?老师只说孩子啊,往前走,孩子啊,你的前途比我好,孩子啊,你赶快读经,所以,老师只做一件事:读经。然后再做一件事,鼓励他多读课外书。老师不费吹灰之力,人才从此培养成功。不要再写生字,跟我写:一笔、一划、一钩,你给我造词,你给我造句,你给我作文。教造句跟作文是最笨的老师,造句不用教,作文不用教,只要他看一千本书,他就作文给你看。假如他没有看过一千本书,你作文是白费力气的。要把握教育的重点,不要再浪费老师的青春了。尤其是老师教读经,老师进步最多。以前你没有读过《论语》,乘机会读《论语》,以前你没有读过唐诗,乘机会背唐诗,所以老师进步最快。现在我们老师天天到晚,只教儿童的东西,老师大学毕业的时候本来很有学问,教了三年,跟他不懂差不多(众笑)。可怜的老师!你为什么不陪他长大。你教他读《论语》,他读《论语》,你也读了《论语》。他会背一本,你会背半本,因为你的记忆力比较差了。这种孩子一辈子感激老师,一辈子啊!他越长大,越感激老师,这个《论语》哪里读来的,我小学老师,某某老师教的。各位呀,这叫作千秋万世之业呀。你教他国语做什么,他自己读就好了。然后你教他看书,越看越多,一年看一千本书,这是正常的。六年之内看完六千本书。什么叫六千本书?中国没有书给他读了,这叫六千本书啊。 现在我们台湾有读经的孩子,让家长烦恼的是,不知道到哪里拿书给他读,因为没有书了,图书馆的书统统读完了,小学还没毕业呀,你知道吗?为什么不做这种教育?!你还讲给他听,我来分析给你听,这叫什么文法、段意、大意,你分析做什么?他都比你厉害了,你教他作文做什么?有学问就会作文,没有学问,教他什么看、听、感、想、做起、承、转,没有意义的,不要做没有意义的事了! 各位老师!英文也很重要,我们读英文怎么读,你知道吗?从第一天读英文开始,就读美国大学所读的书。他们幼儿园怎么读大学的书?现在台湾幼儿园的孩子读什么呢?莎士比亚。怎么读?我告诉各位,不要老师,只有六个字的教学法,只要你知道六个字,你就可以做最好的英文老师,每个人都可以哦。这六个字就是:“小朋友……”(下面接话“跟我念”)跟你念就完了! “小朋友,跟它念” 录音机(鼓掌)。 听一遍,鸭子听雷公,不懂。二遍不懂,三遍不懂,十遍有印象,二十遍跟着念,三十遍,五十遍很熟,一百遍会背。 让他这一课或者这一段,这五句好了,让他听两百遍,一辈子都忘不了,终身受用! 只要这种句子背上一千句,你就不用烦恼他一辈子的英文了。 然后,我们还有英文的经典著作。几千年来,用英文写的最好的、最有思想内容的著作,像林肯的演说,美国的独立宣言,刚才说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像这些东西,只要十篇二十篇放在肚子里面,我告诉各位,将来要了解西方文化的人是中国人。 我们既了解自己的祖先的文化,我们又可以深入到西方文化的核心。 你假如只是读那些非常简单的所谓儿童英语啊,你这一辈子就浪费掉了,你将来遇到外国人只会跟他谈天气啊,你跟他做生意的时候,只会想要钱哪。你就不会说出一句很伟大的话,你说,你就不会这样讲,你说,读经的孩子才会这样讲,讲什么,“你们耶稣说,你要跟我做生意”,他就会“对对对对”,他就会跟你做生意了嘛! 就是你要引用他们深度的有意义的,你要跟他们讲有道理的东西,你才能做大生意。 民族文化的融合,要有高度的心灵来融合。高度的心灵是开放的,是对所有的文化传统都能够吸收的。 但是,一定要在十三岁之前打定基础,打基础的方法就是:不管懂不懂,把重要的东西放到肚子里面;不重要的东西不要教,他自己会。 相信呢?就做。不相信,十年以后你再后悔来不及了,来不及了! 我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 不为任何的,不为任何的目的,知识分子的良心! (鼓掌)。 阿波罗网友留言: 王教授当是解时下做父母者于倒悬之一人。 朱子曾言,读书为求道,至于学业乃身外之物。三千年来,只有圣贤之书长在,余者不见其踪,何敢不读也。 其实只是按三字经所言的老规距学下去,知行并举,即立有善果,并不计年龄大小。人若诚心一片,无谓早晚,俱有就道之途。共勉。 打印版 阿波罗新闻网2008-09-01讯,我从这里转引的,请大家自己看那里的图.
481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政法大学男生课堂上砍死教授(图)[转贴]
cupjsj313 2008-10-30 20:58
转自: http://news.sina.com.cn/c/2008-10-29/024014644204s.shtml 昨晚10点30分,事发现场201教室门外有两名保安看守。本报记者王磊摄   本报讯(记者彭科峰实习生王远志)昨天晚上6点37分,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内,一名男生将一名上课的教授砍成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嫌疑人随后向警方自首。 男生课堂上砍死教授   学生小刘称,当时她正在端升楼201教室附近的一所教室上自习,突然听到201教室内传来一声惨叫,并有人喊杀人了。小刘跑过去看到,一名男生手持菜刀站在教室里,地上躺着一名30多岁的男性教师。据事发时在现场的一名学生称,被砍教师为该校法学院比较法学副教授程春明(音),曾在法国留学多年,后进入政法大学任教,任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事发时,一名男学生从口袋中掏出一把菜刀,朝正在上课的程教授的脖子砍去,当场将其砍倒。随后,该男子掏出手机拨打110报警。事发后,昌平公安分局民警赶到现场,将持刀男子控制并带走。随后,程教授被999送往昌平中医院。当晚7点,程教授经抢救无效死亡。   该校保卫处治安科科长杨先生确认,死者为该校教师,嫌疑人为该校学生。因为警方已经介入调查,校方暂不方便透露具体情况。   当晚11点,市公安局新闻办发布消息称,当晚6点37分,昌平警方接到一名男子报警电话,称在昌平区中国政法大学校园内砍倒一名大学老师。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将该男子控制并带走。经调查确认,死者确为该大学教授,犯罪嫌疑人付某,今年22岁,为该校学生。警方正在对付某的犯罪动机进行调查。
个人分类: 未分类|2951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谢恩师于连生教授
姜文来 2008-10-28 11:49
2008年10 月 18 日 ,是我的硕士生导师于连生教授的生日。在这个特别的生日,总想送给他一个特别的礼物,表达我对恩师的崇敬和挚爱,写下此文,算是送给于老师特别的生日礼物吧。 于 老师 1936 年生于辽宁大连。 1959 年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长期任教于吉林大学,曾任吉林大学环境科学系副系主任,吉林省环境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日环境学会环境质量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学会副理事长,是吉林大学环境科学学科带头人之一。 于 老师长期从事环境科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对模糊集合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研究造诣较深。 于 老师的学术贡献主要表现在:( 1 )首次提出模糊聚类最大矩阵元原理和环境模糊系统理论;( 2 )首次提出模糊系统分析方法和中长期环境战略模糊决策方法;( 3 )提出环境中模糊性具有普遍性,解决环境问题除了运用现代三大科学理论外,还应当运用模糊论,实现四论合一的学术思想;( 4 )提出自然资源功能价值理论,以自然资源的补偿价值完善自然资源的价值形态,从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 于 老师成果丰富,先后取得获奖成果 10 余项,省部级以上鉴定和评审的成果 10 余项,出版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 60 余篇。 于 老师不仅仅是我的硕士导师,是他引导我走入科学的殿堂,是他改变了我的生活命运!可以说,没有他对我的关爱,就没有我的今天! 我与 于 老师的交往从报考他的研究生开始。 1989 年,我在辽宁阜新矿务局艾友中学工作,我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我到阜新海州露天煤矿煤矸石山上玩耍,也到阜新市内逛街,汽车掀起的灰尘让我窒息,我敏感地感觉到环境问题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人类要想很好地生存,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于是我想继续进行深造,专业就是环境学。我本科学的专业是化学,我查遍了研究生招生简章,经过再三比较,我选择了吉林大学研究生院。那时我对吉林大学怀有敬畏的心情,当时建有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屈指可数的。 研究生入学考试结束后,我给 于 老师写了一封信,介绍我的学习、工作和理想,也谈到了社会厌学的看法。没有想到的是, 于 老师很快给我回了信,鼓励我努力工作,刻苦钻研。我的研究生入学也充满了曲折。当 时于 老师的研究生招生名额只有一个,而且论成绩我只能排在第二。非常幸运的是, 于 老师通过努力破例收我为徒,从此我的生活轨道发生了变化,由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变成环境学方面的研究生,进而走入科学的殿堂。 最令人感动的是 于 老师对我生活上的关爱,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由于原单位阻止我去上学,扣留了我的组织关系、工资关系,我毅然走进了吉林大学校园攻读学位,因没有工资关系学校也无法发我助学金,生活陷入了困境。 于 老师了解我的情况后,急我所急,想方设法办理了我的关系,让我走上了无忧无虑的学术生涯。也许你都不相信,我的爱人都是在 于 老师帮助下认识的。 于 老师彻底地改变了我的生活,令我终生难忘! 在学术上, 于 老师对我的培养可以说是精心的。压担子是 于 老师对我的厚爱。研究生一年级, 于 老师就安排我给函授生上课,主要讲模糊数学在环境方面的应用。我为了将好这门课,恶补了好多的相关的知识,函授课上的我比较满意,学生也比较满意,我获得了在课本上难以获得的知识,真是难得的机遇。 我的论文是著名环境经济学 家李金昌 教授主持的《资源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的子课题,题目是《水资源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研究》,该课题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在 1989 年,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我国具有开创性。面对这样的难题,在 于 老师的鼓励下,我没有犹豫和傍徨,我一头扎进去进行研究,查文献,看资料,默默地思考。 于 老师对我的要求也很严格,几乎每周都要去汇报一次进展,我丝毫不敢松懈。最 终在于 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资源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的硕士论文,其运用的思想就是 于 老师所倡导的模糊数学的思想,后来,我在此论文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未竟的研究,撰写了《水资源价值研究》博士论文,并在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下,出版了《水资源价值论》。 我衷心地感 谢于 老师对我辛勤培养, 于 老师对我的恩情终身难忘。我更钦佩 于 老师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上文提到 于 老师的丰富的学术成果,都是他努力钻研的结果。我清楚地记得, 于 老师在病榻上修改书稿的情景,让我感动。 于 老师在退休后也没有停止学术思考,还出版了《自然资源价值论及其应用》专著。他时常写博客,来发表他的学术见解,让我受益匪浅! 回忆自己所走过的路,如果没有 于 老师将我带进学术殿堂,我的生活将是另一番天地,我所取得的学术成就,与 于 老师关心、爱护分不开。我只有用更努力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才能报答 于 老师对我的厚爱。 于 老师,祝你生日快乐,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个人分类: 科技评论|4849 次阅读|2 个评论
慈禧为人体艺术献了身
ningxinfei 2008-10-28 10:53
文/宁鑫斐 清华大学教授雕刻出全裸慈禧像引争议   在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上,一尊私处遮着白方巾的半裸慈禧雕塑,引起不少观众注意。雕塑作者李象群称,该雕塑本无此遮羞布,是主办方称有观众举报,才将雕塑私处遮盖。   这件名为堆云堆雪的等人大小半裸雕塑作品,为清宫女子形象,其坐在椅子上,裸露着胸部和大腿。私处遮盖着一条白色方巾,与原有材质并不协调。在中国美术馆一层展厅,不少观众注意到这一细节。   展厅工作人员回忆,该雕塑布展时并没有遮盖方巾,开展后不久才被遮上。   雕塑作者李象群称,该雕塑以慈禧太后为原型创作,半裸的创作方式只为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理解。(来源:网络)   慈禧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能有今天,她没有为中华民族献身,却为人体艺术献了身。   我原来以为只有活人可以为某人或某事业献身,今天终于长了见识,原来死人依然可以献身,而且这样献身毫无痛苦。   我原先不懂艺术,以为艺术很神秘,今天终于发现艺术有时候很简单,脱了裸了就很艺术;让艺术神秘的不是艺术本身,而是被遮羞布挡住的东西。   我原先以为出名很难,要迅速出名就得自己裸,今天终于明白出名有时候也不难,而出名不一定得让自己裸,让别人裸有时候出名更快。   假如我是李象群教授的学生,我一定会效仿我的老师, 为武则天搞个裸体雕塑。这样,我就会成为历史上最勇敢的男人,因为我敢脱中国唯一女皇的衣服;我也将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因为我可以不费口水地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为艺术献身!   假如不敢再想象了,万一我成了历史名人,有一天也得无声无息地为艺术献身。
个人分类: 麻辣评论|489 次阅读|1 个评论
教授也是民工?
moxj 2008-10-19 20:40
(图片来源 http://www.qjnc.edu.cn/ReadNews.asp?NewsID=936 ) 下课后大家从教学楼里蜂拥而出,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总少不了新鲜的话题.不过今天几个同学既没有争辩他们科目里的前沿,也没有议论课上哪个同学的表现.而是在大加议论老师上课的言论. 我也凑上去听了听热闹.原来是一位老师在课上发了如下感慨: 从为了生活而工作这个角度来讲,教授和民工没有什么区别,充其量就是个高级一点的民工而已. 听到这样的言论之后不知道老师和学生们都在想些什么.但无疑最能联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学习,更或自己的科研. 也许你已经是一名导师,那你对自己的工作还有多少兴趣呢?你是不是专业以外的社会更感兴趣呢?你是不是已经觉得大学和研究所里的专题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了.那大家组织去九寨沟还是云南的丽江开个讨论会会有不一样的突破吗? 大概你是安于在枯燥的实验室一直坚持的人.那当你的实验数据和别人的结果有很大差别时是什么感觉呢?你的努力的方向是不是就是为了做和别人一样的东西来证明一个结论是正确的呢?或者用了几台最近才出来的最新最贵的仪器做了你的数据就和用发明犁来耕种一样有意义呢? 也许做一名研究生能更快乐一点.你现在和导师做的很可能是你没有接触过的.而且能让具体的事情联系你以前基础知识的机会确实不少.你有一种欣慰的感觉吗?还是你很不走运,发现自己更本不喜欢这个领域呢?如果你也是为了生计走到了这条路上来,那你的心情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即使是你和专业内极有建树的导师在一起工作,难道你对别人所给的赞扬就只有自豪的感觉吗?你可千万不要因为感觉到是在你老师的光环下工作而失落啊. 的确,放眼望去我们的大学和研究院所已经遍布了国土的绝大部分.那为什么我们还在一直为创新而发愁呢?难道大家在实验室里做了和别的兄弟在建筑工地一样的工作吗?是不是科技创新一定要制度创新才行呢?如果说做导弹的不如卖鸡蛋的这样的话还很流行的话,那无疑改革我们的激励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对那些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项目的人我们又怎么办呢?如果你是一个科技人员,很可能问题讨论到这里已经很上火了.无疑有很多人会拿美国的基础科研经费来和我们的自然基金做比较.为什么不在国内先纵向比较一下呢?如果你承认今天的经费比昨天乐观多了,那今天的模仿和引进无疑也多了,这样我们知识产权的比例还会更多吗?如果钱包有点鼓了的你现在担心被殖民的程度会变高难免有点幼稚,会不会过分愤青了呢? 无奈的教授们都变成民工了.研究生的导师有多少变成老板了呢?现在看来学生称呼老师为老板成主流了.如果我们渴望国家的制度有点新意来激励我们的创新的话.那我们不是先要有一颗创新的心来接受它吗?如果我们还在烦恼和疑惑,回头看看过去,我们曾经的那颗好奇心不就是让我们一直保持创新状态的美丽童心吗?不管我们是民工,是老板,还是老板的打工仔,保持我们的好奇心,我们一直是一名在不断创新的科技工作者.
个人分类: 观察思考|3016 次阅读|1 个评论
易中天教授:茶是从哪个国家传入中国的?(图)
sxzx 2008-10-14 16:21
易中天教授:茶是从哪个国家传入中国的?(图) 作者:三峡在线 今 天,三峡在线看到很多网站同时曝出消息:易中天央视谈茶说茶叶是从外国传入中国的,于是又遭网友炮轰。整个事件大致如下: 2008年4月4日晚,央视《艺术人生》的清明节特别节目《清明》在全国播出。易中天在节目中说,茶叶从外国传入,中国从汉代才开始喝茶,而外国人一般在茶里放糖,传到中国后国人不喜欢放糖,朱军则在一旁点头附和。就在节目播出之后,各地观众纷纷在网上留言,很多网友对易中天教授如此发言深感疑惑。茶叶真的是从外国传入中国的吗? 说句实话,易中天与于丹是三峡在线一直都很尊敬的从百家讲坛走到我们面前的两位教授,也是最近深受大众青睐和媒体关注的两位知名教授。尤其是易中天教授在讲坛上的那种侃侃而谈,在访谈与对话节目中的那种机智幽默,易中天留给三峡在线的是一种学术超人睿智与达观,而且很深刻。 易中天教授说:茶叶是从外国传入中国的。 今天,因为在央视谈茶说茶叶是从外国传入中国而遭遇网友炮轰对易老来说也不是第一次经历了。三峡在线注意到2007年易中天教授连续遭遇炮轰,如梁晓声说他的火是阅读的悲哀,还是一个自称黄守愚的自由撰稿人说易中天先生涉嫌剽窃等等。可以说在此之前一直到今天,三峡在线一直都是一个坚定的乙醚(网络中把易中天的粉丝叫易粉或乙醚)。但今天面对易老如此言论,三峡在线也不禁想问易中天教授:如果真的像您说的那样,那么茶叶到底是从哪个国家传入中国的? 以三峡在线的了解,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近代调查研究材料证明,茶叶应该是原产于中国的呀。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相关的文字记载: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而且,在相关茶文化的研究资料中表明: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据考证:三国以前是茶文化启蒙,晋代、南北朝是茶文化的萌芽,唐代是茶文化的形成,宋代茶是文化的兴盛,明、清茶是文化的普及,现代是茶文化的发展。 就在这次争议出现之后,三峡在线还看到网络中报道有记者采访了重庆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陈朝正,他当即表示易中天是在打胡乱说,权威著作《中国茶经》开篇就说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也将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唐代陆羽《茶经》是世界公认的第一部茶书。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神农本草》:茶茗久服,令人悦志。 再次遭遇炮轰,易老一定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那么究竟易老是基于一种什么研究之后得出的如此结论呢?看来,面对如此争议,易老必将再一次卷入了风口浪尖之中,毕竟,在央视谈茶,面对亿万观众,话语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今天面对如此炮轰,三峡在线觉得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同时,三峡在线也相信,以易老的性格,过不了多久,一定会给公众一个回答的,究竟是一个口误?还是一个有理有据的考证后的结论?
个人分类: 社会时评|2521 次阅读|0 个评论
省级名师:报考我的研究生先要会做饭
ningxinfei 2008-10-13 10:48
曾庆孝教授 文/宁鑫斐 曾 老师很正直,教学也很严谨,有一次亲自跑到码头去买实验用的海鱼,他对待学生就像父亲般关心,经常提醒我们天凉了要加衣服。曾庆孝的学生在得知老师获得第三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很欣喜。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表彰了 33 名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华南理工大学 曾庆孝 教授获此殊荣。 国家精品课程教材写了 20 年 当了教授就要当好,干一件事就一定要干好,干不好就要分析原因。 曾庆孝 教授在从教的 39 年中,一直追求着不断进步,在谈到获得名师称号的心得时, 曾 教授说:要能抓住各种学习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学识和技术水平。 从教一开始,曾庆孝就利用下厂调查、合作科研、出国进修等机会,学习积累专业实际经验和学识。 曾 教授说: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在刚开始做助教和讲师的时候,曾庆孝除了在教学第一线从事课堂教学和实验外,大部分时间都在食品工厂,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出国培训和外出调查中度过。这些经历太多了,比如 1976 年,我辅导 73 级本科生在广西梧州淀粉厂进行了 10 个月的真刀真枪毕业设计。每年带学生下厂参观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工作,让我深入了解了生产实际,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在谈到自己主讲的课程为什么会吸引学生听讲时, 曾 教授笑着说:我讲课会联系实际啊,会教学生怎么应用。我有很多亲身经历和第一手的实践资料,这样讲课很生动。 曾 教授的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经常主动发问,他也常常提问学生,这种互动无形中增强了教学的乐趣和效果。 曾庆孝讲授过 7 门本科课程, 6 门研究生课程。研究生课程中食品物性流变学是他从国外进修回来后开设的课程,是国内高校食品学科最早开设的前言课程。现在国内很多高校也开设了这门课,但华工已经走在了这门学科的最前言。本科生课程中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 2005 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他主编的教材《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成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但很少有人知道编写这本教材曾庆孝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从 83 年开始,我就开始准备和搜集资料,那时候还没电脑,用的是方格纸,我必须得用手写。虽然条件不好,但 曾 教授一直没有放弃编写这本教材,教材里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我总结的第一手资料。 2002 年这本教材终于出版了,但 曾 教授仍关注着这门学科的最前言。 2007 年这本教材的第二版出版了,新版里增加了许多最新的前言的知识。曾庆孝说他会争取在退休前出版教材的第三版。 不会做饭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曾庆孝除了日常教学科研外,他还积极参加校外教育与培训,受邀在校外授课和做报告。这可以扩大学校的影响,也可密切与政府食品监控部门的关系。这位食品学科领域的专家,也是媒体记者追逐的对象。最近,关于有毒奶粉事件,很多媒体记者还要我发表看法呢!有毒奶粉事件发生后,曾庆孝立即召集他的学生开展讨论。但这样的讨论不只是在这个时候有, 曾 教授的学生说:我们每两周就要开一个学术报告会,大家轮流汇报。但轮流的不只是学术汇报,实验室管理也要轮流来做,实验室财务每个学生都要轮流来管理。这样做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谈到学生的素质问题时,曾庆孝说:我要求我的学生一定要学会待人接物,一个人的品质是最重要的。在每年的招收研究生面试过程中,他喜欢问这样的问题:你会做饭吗?, 曾 教授笑着告诉记者,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娇生惯养的,从会不会做饭可以看出他 / 她是否勤快,另外,以后来了实验室,做实验,要会配料,会切肉片,会清洗试管,这是基本功啊!在 曾 教授眼里,不会做饭的学生不是他喜欢的好学生。 在他的学生眼里,曾庆孝既是一位严谨的老师又是一个细心的父亲。每年新生来校后,曾庆孝总会了解一下学生经济是否困难,生活有没有问题。对于有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交给学生课题,然后给予补贴。曾教授的学生说:过节时,曾老师会请我们吃饭,中秋节了会送月饼,每周会在体育官包羽毛球场子让我们去打球。但学生请他吃饭,他从来不去,学生现在又不挣钱,他们请吃饭我肯定不会去。 曾庆孝说,教书育人,重在育人,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指导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要当好教师,先要当好学生,学会从生产实际、学术交流等社会活动中吸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经验;只有努力地不断学习,才不会迷失方向,找回自己的人生价值。 注:本文已被《广州日报》采用。
个人分类: 风云人物|542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授裸奔与游戏规则
immuneweb 2008-8-14 02:05
看了方舟子先生和王鸿飞等教授的关于施一公教授回国相关的文章,发表一下自己对该事情的看法。我觉得双方的观点都没有什么问题,是游戏规则制定的不规范和可操作性差,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对于施一公教授回国,我个人认为不应该追究他是否马上完成一切手续就回国,因为很多事情不是马上了结的,我觉得是否全职回国应该看他是否全职在国内工作,如果他全职在国内工作,即使美国大学保留他的职位也不应该追究,但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现行规定,方舟子的质疑不是没有道理。 我认为目前之所以对于招聘海外人员回国任职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就在于有关部门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制定过于详细,反而不容易操作,我们很多规定对于入门及过程制定的过于严厉,但对于结果却不了了之,有些虎头蛇尾的感觉。例如对于长江学者和特聘教授之类,要求在国内任职至少多长时间,结果很多大学都是和任职者一起欺骗教育部,因为他们在国外全职的情况下不可能有如此长的时间待在国内,既然这种规定根本行不通,要么来一次全国大检查,把没有按规定执行的单位进行严厉处罚,要么修改游戏规则,结果没有人管,规定在那里,没有人执行,即使方舟子先生揭出来几个也没有人管。主管部门要制定一项游戏规则,要想一想我们的目的是干什么的,如果你真的想招聘一批死心塌地为国家效力的海外优秀人才回国,那就应该真正高薪聘请几位或者十几位像饶毅和施一公这样的科学家(甚至可以招洋人为我们效力),不要太多但要有水平,让他们的待遇和在国外没有差异,但条件必须是全职回国,没有商量。如果仅仅是想通过招一些人把国内一些大学的学术水平带起来,那就可以像现在招特聘教授一样,但不要求全职(因为目前特聘教授的待遇很难吸引回真正优秀的海外人才,靠感情和觉悟是另一回事),只要结果,就是要为单位培养多少研究生,为单位发多少文章,但要限制他们拿国家的重大课题,避免拿走国内有限的科研资源。 我感到为什么国人的法制观念淡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制定的东西往往是闭门造车,不可操作,久而久之人们都不把法规当回事,其危害是深远的。例如,教学水平评估对教学的过程要求的过于苛刻,而不切合实际,没有一所大学是平时是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的,因此当教学水平评估的时候,出现学校组织学生造假的现象,教育部再三要求不能造假,他就不知道问题出现他们闭门造出的所谓指标体系。我们现行的大学管理模式是非常注重老师讲课的效果,学生不能迟到旷课,其实大学的学习更应该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学校应该给学生很好的图书馆和上网条件,只要学生能通过考试,没有必要非让学生去听老师授课,但前提条件就是每门学科要有严格的考试制度,考试要有难度。反过来,我们在检测学生学习的环节 考试上,却是有点走过场。例如在考试以后,老师要做试卷分析,如果学生考试不好,说明老师出卷有问题,这就是很可笑的事情,只要老师是按照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考试的学生考不好,说明他们没有学好。现在倒好,老师出试卷不是按照学生应该掌握的水平,而是根据学生实际程度来出,如果这一届学生都不好好学,那么就把卷子出的容易些,我们现在大学之所以没有水平衡量,就在于我们出口没有把关,您说教学水平评估的所谓指标体系是不是有问题? 前一段我所在的城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在国家来检查前两周里,在政府的要求下很多临街的铺面都停业了,这样的检查是不是太扰民了,其结果也不可信。导致很多市民早餐都没有地方吃,菜没有地方买,我去洗车人家也关门了两周,据说国家来检查时,有专家专门把下水道的盖子打开,看看里面。我不知道国家检查卫生城市的具体指标,但无论如何不应该扰民,很多下岗的市民就靠每天早上卖点早餐或者卖点菜度日,这些检查使他们蒙受很大损失,有没有必要去看看下水道卫生不卫生,这些指标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除了应付检查,平时没有人去管的。 写了这些文字,其实就是一个意思,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任何法规的时候,都要想到是否可操作、是否合理,制定再严格、再详细没有办法执行或者只有造假才能执行,那干脆不要制定。所以大家争论教授是否应该立即裸奔回国的问题的症结在于制定的政策有问题。
个人分类: 教育|11610 次阅读|13 个评论
评《影子教授》中的沈临贴
jlpemail 2008-4-9 08:29
沈临贴是邱华栋在《十月》上发表的《影子教授》这部长篇小说中的一个次要脚色。(主要脚色经济学教授赵亮夫妇,都不属于正面形象。他们分 别为 教授和律师的形象抹了黑,是呕像,令人作呕的形象)(小说的大结局的确是丑恶人物、势力失败了;但是,主要篇幅是对于丑恶人物、势力的层层揭示或者展览,那些图像令人厌恶). 沈临贴是一个被迫自杀的检举者。因为发现了师兄的全文抄袭行为,在网络上进行了揭发,结果处于尴尬的境地。同宿舍的同学们躲避瘟神一样躲避他。 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疑惑:是不是自己错了。自杀前,和导师进行了探讨。 30 多个徒弟的导师以为学生仅限于理论探讨呢,没有想到他实施了。这和反面人物赵亮类似,也是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了,后者的扶贫理论很奇特,也比较荒谬。 沈临贴不过是个小脚色,不过是平民的儿子。他以自己的毁灭唤醒了部分人的良知和正义感。 他的自杀,假如说合理的话,那就是引起了若干学校对于论文抄袭现象的检查和清理。 抄袭者虽然也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但不是生命。他们比沈临贴还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难能可贵耶!他们是强者。
个人分类: 小说场|3749 次阅读|1 个评论
费元春:中国妇女五百杰代表
suqing1961 2007-8-27 13:34
旧作:发表于 《中国兵工》 1995 年第 9 期 1994 年 3 月 3 日 ,钓鱼台国宾馆。费元春教授作为中国妇女 500 杰代表,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道,出席了大型书籍《中国妇女 500 杰》首发式,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将这一新闻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费教授也成为记者们追逐的对象。 潜心于微波与雷达技术研究 50 岁出头的费元春教授,现为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生导师。自 1960 年大学毕业至今,她一直潜心于微波和雷达技术研究,顽强拼搏,不断创新,硕果累累:出版专著两部,发表论文 20 余篇,完成 30 余项研究课题,共获国家发明奖三项、部级科技进步奖 8 项、发明专利 2 项 。她的研究成果有的已经装备部队,更多地被广泛应用于科研机构和生产单位,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0 年代,我国第一台相控阵雷达研制工作正值关键时刻,此时,参与这项研究工作的费元春,正受文革的冲击,在那动乱的年代里,别人忙着抓革命,她则冒着走白专道路的风险促生产。在这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她终于出色地完成了这种雷达的天馈系统及接收机的研制工作,满足了国防预警的需要。 70 年代,她攻下了舰载全相参、捷变频雷达研制中的微波频标难题。她承担了设计、研制 S 波段微波晶体管压控振荡器和高稳定本振源的任务。当时,该波段的晶体管国内正处于起步研制阶段,发达国家也把它列为向我国禁运的行列,无论是仪器设备、测试手段,还是工艺手段,都不具备条件,研制工作可谓困难重重。费元春率领课题组全体同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几经艰辛,终于圆满地完成了研制任务,并使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解决我国雷达抗干扰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长期以来,在科研工作中费教授带头不拿加班费,不要研制酬金,并用近几年时间里用节余下的 50 多万元人民币购置了一批新仪器和新设备,改善了研制条件,建立和发展了微波电路实验室。 90 年代,她继续追踪微波与雷达技术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先后承担了 5 个大型研究课题,科研总经费达到 100 多万元人民币,并在 X 波段高稳定本振源、 X 波段低相位噪声压控振荡器及其 CAD 等研究项目中,又取得了许多创造性的新成果。为表彰她在科研工作中做出的突出成就,国家有关部门先后授予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北京市三八劳动能手等荣誉称号。 在谈及她科研工作的动力时, 费 教授的表达十分朴素:我们从事国防科技研究工作,就是要打破外国的封锁,缩短我国在这一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为我国的科研工作者争一口气,为建立起祖国强大的国防而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事业和家庭的天平上 作为女性,在事业、母亲、妻子多副担子重压下,费元春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比别人加倍的艰辛。在她主持的每个重大科研课题后面,几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和辛酸的插曲。 第一个孩子出生,正是 1966 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此时,费元春虽然也受到冲击,但为使她负责的相控阵雷达天馈系统的设计和加工不拖整个研究工作的后腿,她给两个月的孩子断奶,孩子不到 6 个月就送到四川老家托人照管,自己整天埋在实验室里计算、设计,泡在车间里和工人师傅一道加工。 1969 年,当相控阵 16 单元线阵调试工作进入紧张阶段,正值她怀上第二个孩子,为了保证科研进度,她每天挺着大肚子爬上 5 层楼顶,进行天线的调整测试,临产的前一天她还坚持工作在楼顶的平台上。雷达天线辐射出的大功率电磁波,直接伤害了母体中的孩子,孩子刚满 10 个月就不幸夭折。作为母亲,费元春第一次经历了人生的悲痛。 多少年来,在事业和家庭的天平上,费元春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怎样保持天平的平衡。丈夫是一名军人,和她一样也是一名国防战线上的教学、科研人员,紧张的科研工作使他们无法精心照料两个儿子。无论是在托儿所,还是在幼儿园,阿姨们都有这样的感受:费元春的孩子总是最后一个被接走的。稍长大后,儿子一旦做错了事受到母亲的责怪,就会委屈地数落母亲对他们小时候照料不周的一个个事例。此时,费元春的心像被针扎了一般,紧紧抱住儿子,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费元春每天的生活可以说是非常单调,住宅实验室总是重复着一条简单的直线。 30 多年来,为了攀登一个又一个科学高峰,她在这条直线上往来奔波,把生命的法码重重地投在了醉心的事业那一端实验室。星期天和节假日对她已成为陌生的名词。 1992 年,她从住了十几年的房子里搬进新居时,前来帮忙的研究生从衣柜里翻出了一摞童装。原来,这还是儿子小时候穿过的衣裳,由于工作繁忙,费元春夫妇竟然十几年没有整理过这个衣柜,十几年前存放的衣服现在仍然保持当年的摆放位置。研究生见后,感叹不已,敬佩不已。 研究生的严师慈母 电子工程系是北京理工大学最热门的系,每年报考的研究生非常多,可并非每位导师的门下都会有许多学生来报考。每一个研究生心里都有着自己选择导师的标准,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不仅希望导师学术造诣精深,更希望导师有着高尚的品德,在各个方面得到导师的培养和熏陶。 做 费 教授的研究生,我们感到非常荣幸。研究生这句肺腑之言,表明了 费元春 教授就是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导师。确实,每年报考她的研究生数量在系里几乎总是名列前茅。 费 教授也用实际行动一次次向她的研究生们表明:你们的选择是对的! 费 教授对她的研究生要求是严格的。她要求研究生认真记录每一个枯燥的实验数据,爱惜和维护实验室的一切设备,每次实验做完后都必须清扫现场,从一点一滴开始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细致的科学作风。审查毕业论文,每一个错误的数据都难以躲过她那双锐利的眼睛,字迹潦草她也会一个个订正。在她的严格要求下,研究生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也正是在这样严格的指导下,她的研究生们很快就都取得了喜人的研究成果,还有 4 位研究生获得了部级科技进步奖。 作为女性, 费 教授对研究生又时常扮演着母亲的角色,她把十几年来欠儿子们的那份情和爱,全部又灌注到了她的研究生身上。研究生病了,她问寒问暖,解囊相助;毕业分配时,她为那些朋友在外地的研究生出谋划策,四处奔波,为避免研究生新的两地分居操心费力。 费 教授的胸怀是博大的,她甘愿做研究生的人梯,在发表研究成果时,她总是把研究生的名字放在第一位置上,充分肯定研究生的劳动成果,为他们的成材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一位外系的研究生在做毕业论文时遇到困难,希望 费 教授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她毫不迟疑,像对待自己的研究生一样,精心辅导,耐心指点,使得这位研究生很快攻克了难题,圆满地完成了学业。目前,在读 费 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有 10 名,全校的最高奖学金徐特立奖学金的系里获得者,已经连续好几年被 费 教授的研究生承包了,研究生们为有这样好的导师而感到无比自豪。 在人生的道路上已经跋涉了半个世纪, 费元春 教授深深地感到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宝贵。如今,这位在事业上永不满足的微波与雷达技术专家,又瞄准了这一领域的前沿课题新型微波、毫米波器件 HEMT 、 HBT 在雷达中的应用研究、高稳定、高精度频率源研究、低噪声接收模块系列化研究,开始了新的科研攀登。
个人分类: 学者风采|55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连铜淑:站在祖国宝岛的学术讲台上
suqing1961 2007-8-24 16:53
旧作:发表于《中国工程师》 1995 年第1期 在座的各位都拜读过这样两部著作:《反射棱镜共轭理论》的中文版和英文版。今天给我们讲学的教授用不着我多介绍,他就是这两本书的作者来自大陆的 连铜淑 教授。他将给我们讲授具有世界水平的光学课程。 台湾中央大学光电科学研究中心主 任张明文 博士,向参加第三届光学机械设计讲习会的 40 多位台湾光学界专家、学者这样介绍 连铜淑 教授。 掌声骤起,一束束敬佩的目光在一个身材高大的学者身上聚集, 连 教授从容走上讲台。 这是 1994 年 5 月 19 日 讲习会第一天的一个镜头。应担任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台湾分会主 席张明文 博士的邀请,北京理工大学工程光学系博士生导 师连铜淑 教授偕夫人许惠英高级工程师,将在台湾中央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反射棱镜共轭理论与光学仪器调整讲学。前两届讲 习会张 博士邀请的都是美国工程光学界的权威人士主讲, 连 教授作为本届讲习会的主讲人,实际上也成为大陆光学界第一位赴祖国宝岛台湾讲学的学者。继他敲开大陆光学界赴台湾进行学术交流的大门后,我国光学界的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长春精密光学机械研究所名誉所长 王大珩 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母 国光 教授等国际光学界权威人士,将陆续赴台访问、讲学。 长期致力于光学仪器与应用光学的教学和科研,连铜淑在发展反射棱镜共轭理论的研究中,创建了崭新的刚体运动学学派体系,并根据这一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定理、推理、公式,以及新型的棱镜组,使我国的反射棱镜共轭理论成为一个相当系统和完整的体系,其总体水平居世界同行之首。 连 教授由此先后被美国传记学院研究协会和英国剑桥世界传记中心授予 20 世纪成就奖和世界终身成就奖。 5 月的台湾已进入炎热的中夏。连教授精彩的讲课赢得了同行们一阵阵热烈的赞语。为了使台湾光学界更多的学者和学生了解连教授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中央大学还专门为连教授的讲学录像,并制作成历时 14小 时的教学片。这期间,连教授还访问了台湾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和精密机械发展中心,并应邀为该中心研究人员作了学术报告。一位在光学机械设计方面已取得成就的助理研究员,还多次驾车到连教授住所请教,并表示希望报考他的博士生。 科学是没有地域界限的,有成就的科学家在同行中是用不着持名片做自我介绍的。 连 教授最好的名片就是他在图像稳定技术和反射棱镜共轭理论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记录着他的研究成果的《反射棱镜共轭理论》中、英文版专著。这本专著的中文版获得了首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英文版由英国 Pergamon 出版 公司在世界各国发行后,使 连 教授赢得了反射棱镜共轭理论方面世界一流权威、光学界国际知名人士等评价。国际工程光学界权威 Kingslake 教授认为:该书今后将长久作为研究这一复杂课题详尽的权威性论著。 同为同胞、同仁,台湾中央大学的师生们给 连 教授夫妇以热烈的欢迎和盛情款待。讲学期间, 连 教授夫妇被安排在中央大学宾馆最好的房间里;抵台次日,中央大学刘兆汉校长接见了他们夫妇;在台观光时, 连 教授夫妇被安排下榻在五星级的圆山大饭店。 连 教授这次讲授的内容是国际 Top (顶尖)级的。我 和连 教授都在美国光学科学中心呆过,我还是在该中心获得博士学位的,两人可谓校友。这次讲学更使我为有这样杰出的校友而感到荣幸和自豪。 讲习会结束时, 张明文 博士在致谢词中这样评价 连 教授的这次讲学。
个人分类: 学者风采|51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被称为“先生”的女教授
suqing1961 2007-8-22 13:32
旧作: 发表于 1993年 4 月20日《光明日报》第6版 先生,一般表示有学问的人或特指男士。但在北京理工大学,上至校长下至研究生,却对身为女性的陈福梅教授不约而同地称为陈先生。这其中除了间接表达出陈教授不让须眉的个性外,更多地则是透出了人们对这位女学者的深深敬意。 作为我国爆炸与安全技术专业的主要创始人,陈先生的一生与她所从事的专业一样轰轰烈烈、光彩耀目。整日与雷管、炸药打交道,这样的工作本该由胆子大的先生们来干。陈福梅却凭着她的学识和胆识,闯进了这个充满危险的领域,并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50 余篇,出版了《火工品设计》、《火工品工艺学》、《雷管性能》等学术著作,以及多种译著。 五十年代初,这位浙江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自荐来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筹建起了我国第一个火工品专业及其实验室。在她的带领下,教师们艰苦创业,专业规模不断发展,成为我国该领域第一个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该专业实验室继而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丰硕的成果、坚忍不拔的品格,不仅奠定了陈福梅在学术界的地位,也赢得了同行们赠予她的先生这一敬称。 自古以来,先生的职责无外乎传道、授业、解惑。年逾古稀的陈先生,在四十余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教书育人,治学严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专门人才。 1978 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来,她先后招收培养了 8 名博士生、 10 名硕士生。著名的青年学者冯长根教授,大学期间得到过陈先生的精心指导,他曾激动地说:我永远也忘不了陈先生对我说过的一句话。那是在我考上研究生刚取得一点进步的时候,陈先生语重心长地说:小冯,你可千万不能骄傲啊!尽管和班上其他同学相比你是优秀的,但不见得是全校最优秀的;即使成为全校最优秀的,你也应该和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优秀的比;哪怕有一天你成了我们这一领域最优秀的学者,那也只能代表你这个领域、这个时代。我们永远也没有理由骄傲啊! 陈 先生是学校仅有的两位女博士生导师之一。她认为,学生超过先生是理所当然的,研究生如果不能在某个方向上突破导师的成果,就不能算是合格的研究生。在她的鼓励下,博士生们都选择了难度大、国内尚属起步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的还获得了部级科技进步奖,并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 对学生,陈先生既是严师又是慈母。研究生大都结婚成家,生活比较清苦,陈先生除了教育学生要胸怀大志,不要计较眼前利益外,还尽量在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研究生的家属孩子来京,她就请他们到自己家里拉家常,问寒问暖。一次,有位博士生患病卧床,陈先生天天让人把营养品送到他的床头。平时严厉的陈教授,此时已由先生变成慈爱的母亲。
个人分类: 学者风采|5750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所结识的四位研究生导师(2)
suqing1961 2007-7-6 08:03
旧作 : 发表于 1992 年 12 期《大学生》杂志,接昨日内容。 国画家 刘文西 教授: 我有一个心愿,退休以后,创作一幅反映陕北高原风土人情的百米长卷。 1989 年 10 月下旬,我应邀参加在陕西三原县空军导弹学院举行的陕西省高校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十年回顾研讨会,有幸认识了著名的画家刘文西教授。在此之前,我虽然从没和刘教授见过面,但他的名字和他那洋溢着陕北高原风土人情的国画一样,早就刻在了我的心中。在我的想象中,刘教授应该像书中通常描写的艺术家形象一样,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才扬气傲。不料,当别人介绍我认识他时,我却被站在面前真实的画家形象惊呆了。 矮矮胖胖的他,穿一身无论是样式还是衣料都早已陈旧了的蓝色卡叽布中山装,头上戴着一顶土里土气的蓝单帽,在衣冠楚楚的人群中显得那样不协调,完全是一副十年前农村公社干部的打扮。唯一透出艺术家气质的是那双睿智的眼睛,以及压在帽子下的长长黑发。 刘 教授不仅第一印象让人感到惊讶,他在大会上的发言,又一次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惊奇,说出来的话如同一连串的炮弹,把台下昏昏欲睡的代表一个个都轰醒了。 我们陕西省历来有保护古代优秀文物的好传统,临潼的兵马俑有一流的博物馆展厅,全省各地有众多的保护完好的文化古迹。陕西省的党政领导在这方面是舍得花钱的,这是我们的骄傲。但是,我们一些优秀的当代文物却得不到和古代文物同样待遇的保护,这又是我们的遗憾。陕西有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文化名人,这是和兵马俑同样宝贵的文物,他们的作品、他们的思想都是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理应得到很好的保护。可是,整个陕西省却没有几所像样的艺术博物馆和文化展览厅。艺术家的作品没有像样的地方展览,没有很好的措施保护,艺术家本人的待遇也不高,整天还得为柴米油盐所累。我们研究生的培养经费同样不足,研究生创作大的绘画作品也常常由于缺乏经费不能尽善尽美。这些难道不应该值得我们的领导深思吗? 刘 教授是全国人大代表。我想,这样的代表出席人民代表大会,一定会在最高决策会议上反映出人民的心声。 一天,大会组织代表参观三原县城。县城北面有一条已经干涸了的河流,河上架起了一座颇具现代化的吊索铁桥,铁桥下面还保留了几百年前建造的一座磨盘石桥。由于组织者规定代表们在桥边逗留的时间很短,大家都不愿意沿着陡峭的河床下到石桥上去,只是站在高处听听当地人讲讲有关石桥的传奇而已。 刘 教授听说石桥上刻有很多浮雕,就不顾大家的劝阻,拖着笨重的身体连滚带爬地下到了石桥上。我和另外一个年轻人怕画家出意外,赶紧也跟了上去。 刘 教授一面在速写本上勾勒浮雕的形象,一面给我们讲解这些雕塑的艺术特点。当他看到有些雕塑被后人好心地重新雕琢加工而失去原有的质朴、灵气后,气愤地对我们说:保护文物最怕有人好心干蠢事,好端端的艺术品就断送在这些一点文物知识也不懂却偏偏又自以为是的人手里。 和刘 教授搞熟了,谈话的内容也更广泛。 刘 教授告诉我,他除了担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负责全院的研究生工作,并亲自指导研究生外,还兼任延安市副市长等社会职务。他曾 40 多次到延安,去陕北,跑遍了黄土高原的沟沟坎坎,和许许多多的陕北人交上了朋友。正是这片黄土地和黄土地上的人民,给了他不尽的艺术营养,使他画出了表现毛主席在延安和老百姓一起观看秧歌的年画《同欢共乐》,以及《山姑娘》、《老来乐》等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他认为,是陕北的山山水水,使他这位出身江南的画家造就了熔西画造型手法和传统国画笔墨于一炉的浑厚庄肃的画风。 刘 教授还结合自己的绘画实践,谈了他对培养研究生的看法,他说:在长年的创作苦乐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创作离不开生活,离不开人民。艺术学院培养研究生也一样,在狠抓研究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还应该鼓励他们走向社会,深入生活,反映生活。 刘 教授憧憬着他的艺术前景:等我脱离繁琐的行政工作后,我要扎根在延安,创作出一幅反映陕北高原风土人情的百米长卷,这是我后半辈子的最大夙愿。 我衷心地祝愿他这一美好的心愿早日实现。 可靠性专 家杨为民 教授: 我能对复杂工程系统的可靠性做出判断,但对自己身体每个部位的可靠性却毫无把握。 结识 杨为民 教授是在同病相怜的病房里。 1991 年 7 月,我因胃出血住进了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的消化科病房,由于闲得无聊,整个病区的病人相互走动很快就打得火热了。不久,我们发现有一个病床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预定好后,病人却一直没来住院。据护士小姐介绍,准备住院的是一所高校的一位患有严重肠胃炎的老教授,老先生工作太忙,号称没时间住院。 大约过了五六天,一位长得高高瘦瘦、满头白发,一副仙风道骨模样的学者,被许多人押送来到了病房,这就是那位我们天天议论、总不肯来住院的病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系统工程系主任、航空航天辅机可靠性研究所所长 杨为民 教授。 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 杨 教授系里的总支书记陈翠娣同志告诉我。 1977 年, 杨 教授在通县机场搞科研,一位同事不小心把手摇吊车打在了他的脸上,脸上顿时翻出一大块肉,鲜血直流。由于机场医疗条件太差,简单的伤口处理也无法进行, 杨 教授只好捂上一块纱布乘车赶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在那里, 杨 教授的伤口缝了 40 多针,住院的第一天他就嚷着要出院,医生被他缠得没办法,只好在第七天伤口拆线后,马上放他出了院,并嘱咐他在家好好休息。可他从医院出来就直奔通县机场,不但没休息,反而加班加点工作,抢回了住院损失的时间。 这一回, 杨 教授显然又是很不情愿地住进医院的,做完了初步的病情检查,当天下午他就溜回了学校。第二天,我们看到他躺在病床上,鼻子里插着胃液分析管,手里已经捧着一本厚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认真地看起来了。这真是一个要工作不要命的倔老头! 杨老 先生没有一点架子。以后,当我知道他是老革命家杨秀峰同志的独子,并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党员、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更是对他充满了敬佩之情。没几天, 杨 教授就和我们这些病人以及医生护士们混得烂熟。我注意到,尽管他也和我们聊天,但时间总是很短,过一会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床边,或是审看论文、翻阅资料,或是长长地思考,这时候我们怎么劝他休息都无济于事。 病房规定病人不准随便离开医院,尤其是回家。 杨 教授却不守规矩,三天两头就溜回单位一次:开会、听汇报、取材料 开始医生护士还批评批评他,次数一多不好意思再责怪且慢慢也习惯了。这下他老先生更来劲了,探视时间研究生来汇报工作、接受指导,研究所的同事也来商量问题,病房倒成了他的办公室。 杨 教授是搞可靠性研究的,他负责组织的对国产运七飞机、强五飞机的可靠性研究,使得飞机的飞行寿命得以大大延长,为国家节约了上亿元的财富。他的这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杨 教授常常自嘲道:我能对某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系统做出可靠性判断,但对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的可靠性却毫无把握。 言谈中,当我得知满头白发的他才五十出头,充满敬意的心里直感到阵阵难过。可他却乐呵呵开玩笑说:长得老相不是更让人敬重吗? 杨 教授,您不应该那么拚命地工作,您实在是应该好好爱惜一下自己的身体。您把身体养好了,不就能干更多的事情吗? 各种各样的检查表明, 杨 教授不仅肠胃有问题,心脏、肝、肩周等部位也都有毛病。这下 杨 教授在医院呆不下去了,他心里还装着研究生的毕业答辩、明年澳星发射的可靠性问题、研究所的建设工作 他对我们说: 我得出院,否则毛病越查越多,到头来什么也干不成。 在他的软磨硬泡下,医生实在是犟不过他,只好放行。 出院的那天,我们为他送行。望着他那渐渐远去的消瘦背影,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杨 教授,您可一定要多多保重啊! 补记: 杨为民同志 1992 年和 1997 年两次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93 年入选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十杰; 1997 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0 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2002 年 1 月 30 日 ,杨为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同年 5 月 23 日 ,国防科工委党组作出向杨为民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国防工业系统内开展向杨为民同志学习的活动。 2003 年 7 月 24 日 ,由人民艺术话剧院排演的话剧《杨为民》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首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 杜玉波 教授亲自送演出票邀请我全家观看。凝视舞台上 杨 老师的形象,我不禁感慨万千,热泪盈眶。
个人分类: 学者风采|409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