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游记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游记

相关日志

走遍Houston的大学校园之二:Texas Southern University(TSU)
fengrusen 2020-7-19 06:34
前言 南德州大学(Texas Southern University, TSU)是一所典型的、地方公立大学。 TSU在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240-300位,大致相当于国内的一本下游或二本上游水平。 TSU是一所教学研究型大学,偏重人文学科。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知名度都不高。 目前,在校学生接近一万人,不分种族进行招生。但是,它的历史背景极具特色,值得好好聊一聊。 德克萨斯州立黑人大学(Texas State University for Negroes) 在TSU的校史中,最牛的地方在于,它在历史上一度是作为 University of Texas (UT)的黑人分部而建立的。 也可以说,TSU曾经是美国顶级名校UT系统的一部分。 大家都知道,德州是美国老牌的蓄奴州,南北战争以后也一直实行坚决的种族隔离政策。 1946年,休斯顿的一位黑人申请到UT法学院读书,被拒;遂起诉。 法院判决:在休斯顿专门建一所黑人法学院;在此基础上,合并休斯顿本地原有的两所黑人高等教育学校,成立 德克萨斯州立黑人大学(Texas State University for Negroes) 。 1961年,经学生请愿,删掉了校名中的for Negroes一词,改名为 南德州大学(Texas Southern University,TSU) 。 从 For Negroes 到 Black Lives Matter 2020年,美国。 “黑命贵”(Black Lives Matter)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再来回头看看,TSU这段近80年的校史演化进程,别是一番滋味。 大众思想观念的颠覆和美国基层治理方式的嬗变,都在其中了。 二战结束后。 黑人觉得:既然大家可以一起上战场,当然也可以一起上大学。 我想,这是黑人敢于申请读UT的原因。 在这个阶段,黑人的潜台词是:只要获得平等的机会,我也行! 德州政府的潜台词是:只要别影响我们白人原有的秩序,给一个机会让黑人自己玩。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 Negro 是黑人的正式叫法,写在校名中都没有争议。 现在么,如果谁敢在黑人面前提这个词,嗯,你懂的,基本会有流血事件发生。 20世纪,60年代。 经过十几年的“专用试验田”模式,黑人觉得,不仅应该要求实际受教育机会的平等,还要争取外在形式的全面平等。 于是,“For Negroes”就成了种族歧视的标志了,必须去掉。 德州政府呢,估计也认为这个For Negroes的专门大学其实达不到UT系统的要求,干脆另外给个校名,只要相安无事就好。 此时, Black People 或者 African-American ,都是对黑人的正式称谓,不会有任何歧义。 到了魔幻的2020年。 所有人都只能说黑命贵(Black Lives Matter),如果在黑人面前说 All lives matter,也得挨揍。 更滑稽的是,对黑人的称谓已经成立一个问题。英语课上,美国白人教师甚至告诉我们,前面那些词都不能用了,都有歧视色彩,那么该怎么描述或称呼黑人呢?没人知道,也许需要发明新的词汇了。 这个阶段,在潜意识中,黑人已经从追求平等进化到追求 “Black First” 了。 与川普总统在国际上追求 “America First” 还真是殊途同归,相应成趣。 政府的态度嘛,很分裂。 在表面上,多数政府官员宣称认同黑命贵。 面 对游行示威,从市长到警察局长,随时可以“跪”。 但是,不要误会,这不是给黑人跪,而是向上帝祈祷。 因为作为 “人” ,已经没有解决方案了,只能祈求 “神” 来解决问题。 内心真实的想法嘛,且看大选结果吧。 个人觉得,美国黑人在自我认知上,已经失去了 “我也行” 的精气神,变成了 “我很惨,都赖你” 的怨天尤人,作为一个种族,前途暗淡。 当然,我们只是吃瓜群众,怎么看根本不重要,就继续看戏吧。 TSU校园漫游 TSU校区的面积为150英亩,位于休斯顿市中心南侧的黑人聚居区。 与休大(UH)相比,TSU校区面积虽然不到前者的四分之一,但是校园的整体规划远远胜出。 TSU只有一条校园主干道,所有功能区都分布在主路两侧,错落有致,又独具特色。 作为一所功能完备的大学,各类运动场馆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美式足球场: 还有体育馆: 只是规模小的多了。如橄榄球场,与UH的4万人大球场相比,TSU的只能容纳7千人。 最好玩的…… 我对TSU校园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点,一是TSU的球迷LOGO是老虎。二是校园的黑人文化特色。 TSU校园内,老虎雕像有好几座,都是小巧玲珑型的,既不威武也不霸气,全无山中之王的神韵。 据我所知,美洲和非洲都没有老虎。不知道TSU为何选中老虎做吉祥物? 嗯,看起来倒是和美国黑人今日之现状很搭,空有一幅唬人的皮囊,精气神和力量都在走下坡路了。 另一个有趣的地方,校园中心区域的大树及周围, 都被装饰成了不同色彩的图案 或造型。 我想这些图案应该有某种意义,也许代表某个毕业班级?或者特定专业?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些设计。 与其他学校在树上挂牌子的做法相比较,更加生动活泼;与一般黑人社区常见的花哨涂鸦艺术相比较,也更有校园文化范儿。 总的 来说,TSU的校园,紧凑而别致,值得一看。 TSU Performance Theater
个人分类: Meet Houston 2019|5298 次阅读|0 个评论
青岛四日游略记
热度 3 libseeker 2020-1-23 11:29
小孩1月17日开始放寒假,妻子提议一家出去青岛玩几天。我觉得很好,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有必要利用假期稍微放松一下,调适心情。青岛距离连云港较近,且青岛的海洋气息更为浓厚,有利于走近海洋,进一步了解海洋相关知识。2020年1月19-22日进行了青岛四日游,稍事梳理。 19日晚上6:30到青岛高铁站,入住如家精选酒店(银河大厦附近),晚上到五四广场想看灯光秀未看成(周五晚8:00-8:30,我们去的时间是周一)。 20日参观海昌极地海洋世界(极地海洋馆+欢乐剧场),上午游极地海洋馆,下午在极地海洋馆前海滨近距离喂西伯利亚海鸥,下午四点观看欢乐剧场(海狮、海象、小丑表演,半小时)。这一天的行程,小孩最开心。之前看过不同城市的海底世界,但年龄偏小估计记忆不深。此次参观估计会有前所未有的收获。喂海鸥环节,遇到两位拍摄海鸥的老年人,其中一位带着孙子(与我家小孩年龄相仿),还专门带了准备喂海鸥的大小不一的海鱼,以利捕捉最佳拍摄镜头。其中一位老年人较为健谈,他确实有经验且了解海鸥的机敏及习性,热情讲解如何喂海鸥并“示范”,有趣有味。我们是提前准备了两个馒头,粗略体验了喂海鸥的乐趣。 21日上午原打算参观海军博物馆(闭馆装修改造),游鲁迅公园及小青岛、下午参观青岛市美术馆及青岛市图书馆。海军博物馆距离小青岛公园很近,一上午粗略体验了青岛海滨风景。青岛市美术馆的建筑始建于1934年至1940年,原为“万字会”旧址,黄瓦红墙,三进布局,将罗马柱廊式、中国宫殿式、阿拉伯式三种不同风格的建筑集中于此,美术馆的藏品较为抽象,欣赏不了,但建筑令人赏心悦目。青岛市图书馆主要是我提出要去参观体验的,我想领略一下作为副省级地级市公共图书馆的风采,办了一个读者证以便远程利用该馆数字资源。 22日上午参观青岛市消防博物馆、下午游奥帆中心,晚上7:30到家。青岛市消防博物馆是全国首家“消防”主题专业博物馆,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图片和消防器材事物展现了青岛市消防百年的发展过程。因为青岛有较为特殊的历史,确实有特色。游奥帆中心听到有导游介绍青岛市生活用水入海处没有闻到异味或“海的味道”,那是因为水处理做得非常好。在青岛数日,确实是没有感受到“海的味道”,且海水是那么清澈,与我之前看过的海不一样。 1月21日开始感受到疫情与舆情带来的压力。妻子找了数家药店买口罩未能买到,均告知已售完。1月21日下午原打算参观八大关,考虑到游客可能会比较多,调整了行程。1月22日上午去吃早餐的路上,发现一个小商店提示有口罩销售,妻子进去买了几个,给小孩买了一个“高级的”(30元一个1次性的),大人用普通的。下午去青岛北站乘车,发现大多数人戴口罩了。 此次游青岛属于休闲,之前去过数次,均是来去匆匆,留下的印象较为模糊,此行印象较为清晰:青岛的确是一个美丽的滨海城市。
个人分类: 圕人堂|3887 次阅读|6 个评论
汉阳古琴台记游(1984)
Mech 2019-10-21 22:47
久慕琴台千古名 远路迢递谒知音 俯视月湖浊浊水 遥望龟山黯黯云 流水遗曲无处觅 高山余韵更难寻 伯牙子期今何在 迹在人非惊客心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22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次登黄山……
xdx333 2019-5-23 09:33
2019 年5月17—21日,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赴安徽黄山疗休养活动,这是我有生以来参加的第三次疗休养活动了(第一次是去广西巴马,第二次是去内蒙古鄂尔多斯),单位或自己所在部门组织的外出休养活动则不知参加过多少回了。总体而言,本次活动既有收获,也有意外。 黄山名扬天下,是我渴慕已久、一直想去却又不想这么早就去的地方,因为古语有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之中,迄今为止我还只去了泰山呢!这样早早就将最好的黄山走掉了,以后再怎么去看其他四个山头呀!不过既然遇上了,那就是缘分,去就去吧,这次就当是去探探路了,黄山离上海很近,以后还可再来的,另外,参加活动的人老中青都有,应该不会整个山头都爬完的。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预料是正确的,我们果然只爬了一天的山,仅游览了后山的部分,且上下好一段还都是乘坐了索道的,我今后再来黄山细细游览还是有活动空间的。 这次登黄山,总体上觉得山景平淡,给我印象最深刻、觉得最美的地方,只有始信峰、西海大峡谷两处。这两处汇集了黄山特有的怪石、奇松和云海,绝对能让游览者大开眼界、一饱眼福。正是这三者的有机组合,才构成了独特的水墨画式的远近浓淡之美,山之峻峭、松之挺拔、云之流飘,三者缺一不可!上山是累人的,但到了这里,窃以为登山者都会觉得值了,因为能身临其境、看到这样的美,登山这点累,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况下山之路,还是较为轻松的。其实景点根本就不需要多,能看到这样一两处精品,能让你如何都难忘,那就是有真收获了。还有什么比美这种收获更能令人难忘的呢?!美是独特,美是和谐,美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价值感和趣味性,美是我们内心情感的自动共鸣。黄山之美,就是祖国壮丽河山之美!看到这样的美,还有谁会不热爱自己的国家呢! 这次登黄山,我脑际时常闪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山这个地方,一路过来,草木丰茂、绿意盎然,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之景象,特别养眼怡心;而活泼泼的仙灵之气,则更是充溢满山,呼吸之间,洗心涤肺,提神醒脑。绿水青山滋养万物,人为天地之精灵,自然不是金银财宝所滋养出来的了。归根到底,我们还是得靠绿水青山的。绿水青山保护好了,就是人赖以生存立足的根基打好了,我们也才有打造金山银山的本钱。反之则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竭泽而渔、得不偿失的了。 这次登黄山,天气倒是不冷不热的,就是有点闷,也不知是不是山林之地都比较闷湿的原因,因为梅雨季节是还没到的。所以还是出了不少汗的。在山上的时候,也偶尔会冒出阳光来一会儿。本以为这样子没什么,结果回来了脱衣服一看,两前臂居然晒得红红的,后脖子也是如此,毛巾根本就碰不得,擦上去会火辣辣的疼。这着实令我吃惊和纳闷。也曾去日照紫外线强的云南游玩过好多天,并没遭过这样的罪呀,这是咋的了?莫非是黄山山头高、离太阳更近的缘故?以后再来登黄山,看来得把长袖高领衫给穿严实了,可马虎不得。晒伤虽是小事,总还是挠心事了。 哦,对了,这次登黄山,是自费项目,看官千万莫以为我们是花公款出去吃喝玩乐的,哈哈! 2019 年5月23日
个人分类: 思虑捕捉|21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己亥杂咏第五·洋口游记二曲
sstone2009 2019-5-4 07:54
五一假期游如东洋口,看海、尝鲜。三月廿八午抵达,次日晨起,驱车至海堤大道,泊新光卡口,等潮。满目风车,延伸到天际。小港人声渐散,舰船马达响起,出海维修风车。忽见潮水隐隐漫卷而来。小记。 一 风车立满潮间滩, 肃穆守望, 潮平漫卷。 万里黄海追风来, 咫尺远。 小港马达声声乱, 航道蜿蜒, 没入苍茫。 舰船渐少逆潮前, 护电安。 二 航道隐入漫卷潮, 翘头小船, 满载归港。 一队海鸟翩然飞, 北去远。 风车肃立满潮间, 无垠滩涂, 微风吹来。 黄海万里疆场闲, 接连天。
个人分类: 诗词欣赏|2142 次阅读|0 个评论
满城皆是圣人家
热度 6 zhengyongjun 2019-4-22 10:44
一座城,是一个世界,更是一部历史。 曲阜本来是一座很小的城,只是因为有了孔子,有了世界文化遗产“三孔”建筑群,这座小城才显得与众不同。每年数以万计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地慕名来这里观光游览。看见熙熙攘攘的游人蜂拥而至,或登堂入室拜谒先师圣人,各自解读着五花八门的《论语》心得,或徜徉在古城的大街小巷,细心感受小城角落里丝丝缕缕的古意,曲阜人总油然生出一些文化自豪感。 历史上,曲阜明故城是以孔氏家族集中的城市。众多的府第建造布置在古城内,是曲阜明故城的一大特色。孔子直系后裔受封世袭衍圣公以后,明代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五十六代衍圣公孔希学,奉在孔庙东侧修建府第,称为“大成至圣世袭衍圣公府”,也就是今天的孔府。孔氏正统直系身居孔府,掌管孔氏家族及曲阜县事,而各代衍圣公的胞弟则另选地建宅,离孔府而分居,当时并没有明确各府第的称号。康熙末年,六十七代衍圣公孔毓伒生有四个儿子,长子孔传铎继承公爵,住在孔府内。其二子孔传志,住南府,三子孔传钲,在五马祠和东门大街分别建立了府邸。五马祠街中段路北后来称为二府。在东门大街中段路北建的府邸,称为老五府(慎修堂)。在雍正年间就有二府、七府、南府和慎修堂。乾隆初年,有大府、三府、四府、十府和十二府。乾隆末年有五府、八府和一贯堂。 一座小小的县城建造这十多处贵族府第,形成广厦深深,一片片套四合院式的古典建筑群。这些府邸的主人虽然没有受到皇帝的封爵加官,但却拥有庞大的家产。这些府邸内奴婢众多,生活优越,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属于上流社会。他们之中名人官宦倍出,官职显赫,事业有成,对当时的社会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再加上孔氏嫡裔,富贵尊荣,亦得享祖先的余荫。他们个人才学出众,功成名就,成为经学家、书法家、金石家,有多种著作刊印留传后世。在老百姓眼里他们是真正的贵族。 这些众多府第中,除了孔府保持还算完好,其他一些府第都随着历史的变迁,从这座小城里渐渐消失了。这些贵族府第多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除了个别府第早期败落,大多数府第的建筑规模犹存,直到“文革”这些府第的古建筑才被拆除、改建,现在已经很难找到这些古建筑的影子了。 在现在的曲阜实验小学院内,我们还可以寻找到孔氏老五府残存的几间房子。老五府是孔子第六十八代衍圣公孔传铎的弟弟孔传钲的府第,堂号“慎修堂”,始建于雍正初年。孔传铎与孔传钲兄弟两人感情甚好,形影难离,分支时哥哥想给弟弟建座好府第。当时正好济宁运河码头上停着几大船上等南方木料,如金丝楠木、红木、花梨等上等南方木料。这些南方木料原是朝廷里的一个王爷采购的,准备运往北京盖王爷府的,不料大船运到济宁运河码头上,王爷犯罪被杀,这几大船的上等南方木料便窝在济宁运河码头上。这等上好的建筑材料,一般人家是用不起的,几经周折,这几大船的上等南方木料被孔府买下,用于修建“慎修堂”。 老五府建筑群庞大,结构严谨,厅堂壮丽,修建得非常壮观。特别是老五府的后花园设计精巧,其中假山巨石状如灵芝,下有幽深山洞。园中林木茂盛,上有藤萝缠绕,下有四季花草,北部遍栽幽篁竹篱,并建有船型小亭、水榭。幽雅无比,堪与孔府花园比美。水榭名叫“微波榭”,水榭的匾额为清代著名书法家翁方纲所书。后来家道败落,房舍园林尽毁,到了民国时期,偌大的府第仅残存破旧大门,一个家祠院子,院内有一棵高大苍劲的虎皮松。 站在东门大街十二号的破院子里(原部队营房),很难想象50多年前这里原是一处古建筑群,是老曲阜人津津乐道的孔氏十二府。十二府建筑群是孔子第六十八代衍圣公孔传铎的第五子孔继涑的府邸。 孔继涑,生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卒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终年66岁。孔继涑自幼聪敏好学,才华超群。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乡试中举,而后屡试不第,仅纳资为候补内阁中书,从未任职。孔继涑毕生精研书法,造诣很深。他花费多年时间搜集摹拟刻制了玉虹楼法帖刻石584块,将其拓片分册装裱,计101册,称“百一贴”,这些刻石,原陈列玉虹楼内,后移曲阜孔庙东庑,著作有《谷园论书》等。 十二府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初年,占地46亩,共有楼、堂、房舍420余间。它座北朝南,规模宏大,气势轩昂,营造特殊。府内院落层层、布局严谨,按奇门七星八卦设计营建,外人进入院内,犹如进入迷宫一般。十二府有大门三间,门内建有影壁。院内西路为住宅院五所。前院有大厅三间。穿过道进屏风门进入二院,内有过厅五间,东西配房各三间,周遭建有通廊。穿过道进屏风门进入三院,内有上房五间,前有西配房三间,东配二层小楼,周遭建有通廊。第四进院落有厅房五间,东西配房各三间。第五进院落有厅房五间,旁边有耳门。府第的东南部并列的两院分别是祠堂和玉虹楼。西院有大厅五间,配房各三间。东院有上房五间,西配房三间,且与西院的东配房连接内通。上房后又有上房三间,外以群廊、角门相连接。在府院的中心有伙房五间,后面有方亭长廊连接各院。由于历史原因,十二府地面建筑群已荡然无存,遗址被列为曲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二府建筑群的复原工程虽然已被列入曲阜市城市建设规划,但因资金等原因至今无法启动。 站在修葺一新的明故城墙上,眺望城内红墙黄瓦的宫殿庙宇,洁净的青石板路,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柏,以及盘旋在红墙绿树之间的白色鹭鸟,内心涌动起历史变迁的沧桑之感。很多人只知道曲阜古城的“三孔”建筑群,可能并不知道在100多年间的时间里,有十多处与孔府一样富丽堂皇的贵族府邸,被历史的巨手摧毁抹平,从这座古城内消失了。在这座小城里,有太多的实体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已随风吹雨打而去,湮灭在茫茫历史长河之中。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3973 次阅读|12 个评论
棋盘街,一条街浓缩的旧时光
热度 2 zhengyongjun 2019-4-21 10:04
春节后一个春寒料峭的雨天,我回到阔别已久的小城曲阜。那天刮着北风,天上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没有一丝江南雨巷的诗意。曲阜城虽然很小,但由于是孔夫子的老家,外地人到此游览多怀崇敬之情,并不敢小觑。在中国北方地区,曲阜或许是保留着古意较多的一座小城吧,当地人自诩为“东方圣城”,仔细想想倒还贴切。 当我无意间走进这条叫棋盘街的老街时,勾起我无边回忆的是尘封了 30 多年前的一段求学生活。那几年我正在曲阜这座小城读书,闲暇时间或独自一人,或约三五同学,经常在这条小街上转悠。当时正是改革开放之初,同我们国家一样,这座古城刚刚经历过一场历史风雨的洗礼。对于 18 岁的我,记忆深刻的还是当年的口腹之乐。心心念想的是小街北头的一家小酒馆。小酒馆是两间旧门脸房,后面有一个小院子,经营着一些时令菜肴和水饺。老板姓张, 60 多岁年纪,曲阜城里东关人,祖辈人在孔府的厨房里当过厨子,对曲阜的掌故非常熟悉。由于我常去那里吃饭,时间久了便熟稔起来。碰上酒馆生意松闲时,老板便与我聊上几句,听他说说曲阜城的陈年旧事。听老人讲,清代末年及民国时期,曲阜的商业经营方式大多是前门市后作坊,自产自销,少数规模较大的也雇佣几个伙计。当时城内的手工业 20 多个行业, 70 多家,主要分布在棋盘街、鼓楼大街、东门大街和西关大街,在陋巷街、纸坊街也有少量分布,其中最繁华的就数眼前的这条棋盘街。 棋盘街原属于城东北角的秉礼乡,今属龙虎居委会所管辖。棋盘街北口起自东门大街,南口原至道东之石头庙(庙内供奉关公神像,因全系石头建成,故名,解放后被拆除,现此街往南已扩展五马祠街和钟鼓楼之间的交叉路口)。棋盘街南北长 100 余米,宽约六米。街道两侧店铺鳞次皆彼,星罗棋布。人们将街道比作棋盘,东西相对的商店比作棋子,南北纵贯的街道作为“楚河、汉界”,因此得名棋盘街。在百米左右的小街上,竟有 20 多个店铺。其中中药栈 2 个,茶叶店 2 个,鞋店 2 个,布店 2 个,百货店 3 个,是曲阜古城名副其实的商业荟萃中心。 听老人说,民国年间,此街东面的商号由北向南依次为:福兴罗店,主要经营蒸笼和铜丝罗,店主叫朱康平。顺兴成布店,经营布匹,店主叫孔广坤。协玉茶庄,经营茶叶。该店铺的货架极具特色,一个个漆得油光发亮的大抽屉,抽屉前面刻着“大方”、“雨前”、“龙井”、“毛尖”等鲜艳夺目的金色大字,美观大方。包茶叶的包装纸也十分别致,洁白的一张方形纸上印着“协玉茶庄”四个红色大字,红白相映,茶叶飘香,给人一种气韵高雅之感。协玉酱园,经营济宁玉堂的各色酱菜。德玉药栈,经营中药,并请老中医在店内诊病开方,以上三个店铺都是曲阜孙家开的,老板叫孙野农。协泰丝线店,经营各色丝线、妇女扎腿用的丝带及头上戴的发绸等。西鼎泰茶叶店分店,正店在东门大街,店主叫蒋东楷。同泰昌鞋店,经营布鞋,店主叫马佑臣。华中兴百货店,经营日用百货,店主为徐振荣。街道西从北起排列顺序为:裕和成估衣铺,经营寿衣,店主叫魏协五。育德药栈,该店经营中药材,也配制膏丹丸散。该店门前有一座门楼式的木牌坊,上书“育德药栈”,样式别致。柜台一侧放着戳子、包药纸、笔、墨、砚台、算盘等,非常整洁。柜台前摆放着几只油漆方凳,供取药顾客休息坐等。店员将每味药称好各包一包,写上药名,将药包叠成金字塔形,用绳捆扎好,最后将药价写在药单背面。店里还送给每个取药人一小块绸子,以备煎药时过滤之用,服务周到,世人赞许,药店掌柜的叫姚公英。沈义成杂货店,经营糕点、红白糖等。该店制作的春联专用纸——广丹纸远近有名。纸上洒有点点金星,显得高贵典雅,风吹日晒不腿色,远销到泗水、邹县、宁阳等周边县区,店主叫沈少斋。义成赁社,租赁婚丧嫁娶所用仪仗及招待宾客用的碗、碾等用具,店主姓蔡。聚祥百货店,店主叫张连藻。高永盛布店,店主叫高东水。荣华昌百货店,是当时曲阜县城最大的百货店。该店经营的线袜、香皂、暖瓶等货物,都是从济南、天津、上海等地进货,货物齐全,店员对顾客热情周到,顾客即便进店闲逛,也烟茶招待,毫不厌烦,连同经营金银首饰的荣华楼,业主都是金铸锡。除此以外,还有宋殿奎经营的济生鞋店。 由于这条街上的店铺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店主愿意出资兴办公益活动。每年夏天,育德药栈、协玉茶庄等店铺,会出资在街上用苇席扎起高高的过街凉棚遮阳,门前洒水以消暑气,让过往行人过此倍感凉爽。每年秋天,沈义成杂货店,在柜台上摆上数盆盛开的桂花。协玉茶庄,在柜台上摆上盛开的菊花。整条棋盘街清香扑鼻,花香四溢。春节期间,街两头摆着木制灯坊,彩灯高悬,上写着灯谜,整夜点燃着。元宵节这天,玩龙灯的队伍经过此街,锣鼓喧阗,焰火齐放,铁梨花火星四射,炮仗震耳欲聋,热闹非凡。 如今,老人讲述的棋盘街上那些林立的店铺和有趣的人和事,都随历史烟消云散了。棋盘街上当年听故事的酒馆和讲述故事的那位老人也都难觅踪影。观察棋盘街这个文化单元百年的三维变化图形,老人讲述的那个时代(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期)棋盘街曾经出现过经济繁荣时期。随后因国家局势动荡,棋盘街的商业逐渐衰败,大部分商号停业,店主易人,进入变化周期的波谷。解放后,曲阜市对棋盘街的南半部分进行过改造,商业曾经一度活跃, 60 、 70 年代的动乱时期,棋盘街的商业活动也受到影响,但 80 年代又很快恢复了繁荣景象。近年来,随着曲阜老城区城市功能的变化,曲阜的商业中心逐渐转移到老城的外围,棋盘街又渐渐衰落下来了。 因写《跟孔子学养生》,查阅了大量和曲阜相关的历史文化书籍,让我在游览这座小城时,读出了小城的厚重。从大汶口时期海岱文明开始,神农、少昊等带领先民曾在曲阜繁衍生息。一直到夏商周三代,曲阜都是东方的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现在的曲阜小城为明代所建,虽然面积仅为春秋时期鲁国都城的十分之一,但却浓缩了曲阜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曲阜小城这个半开放的物理空间里,建筑物是附着在大地上的物理载体,小街是市井民俗文化的载体单元,人是载体中流动不熄的活性元素,时光是历史变化的驱动力。空间中的物理变迁,和活性元素的凋亡与新生,生生不息演义出一种叫做“文化”的东西,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 如此看来,文化运动的机理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即便是一条小街,这样很小的文化单元,它的变迁也是非常微妙的。我们观察一条小街,实际上是在切开城市这个庞然大物的一个剖面,看到的是样本复杂的结构和鲜活的组织。当我们顺着一条脉络梳理,我们又会感受到文化单元的历史周期性变化和沧桑之感。感觉到一双名字叫“历史”的巨手,正轻轻拨弄着小城里的这个棋盘。
个人分类: 舞文弄墨|1201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