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游记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游记

相关日志

香山游记(2010年3月6日,晴)
sanshiphy 2010-3-7 14:05
虽说是周末,这春寒料峭的天气,也打消了许多人登山的兴致,包括我们家那位大棚蔬菜。于是,只好一个人收拾行囊,只身上山了。从住地出发,乘上10号线,再换乘4号线,颐和园北宫门下,再换乘公交,终点站就是目的地。虽说换乘次数较多,但这趟行程只花了一个小时,比预计的要短一个小时。这自然归因于地铁的开通,想当年没地铁的日子,跑老远去坐331路车,加上等车的时间,一般要花两个小时。弄不好,人多位少,一路还要挤着过来。还没开始爬山,心情和力气已然消耗殆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游人较少,公交竟然一路开来,连红灯都很少碰到,人的心情也像这交通一样,变得格外顺畅。 今天爬香山的目的,一是为了放松,锻炼锻炼身体,二来是再去看看昭庙和香山寺遗址。 这两个地方,每次来香山,我都是要细细踏访的。大棚蔬菜不是很喜欢看这些破破乱乱的废墟,因此她来了,自然不会细细踏访的。今天没有她的陪同,我就可以临时客串一回考古家,对这些废墟做一些自以为是而又自得其乐的考据和观赏了。 昭庙是乾隆年间由政府主持修建的藏传佛教建,随后经历了西方列强焚掠,再加上世事的沧桑,时间的消磨,现已破败不堪。为了恢复古庙,公园方面现已加紧修缮,预计到2012年完成修复工程。一座佛寺因为政治的原因而修建,几百年后又由于同样的政治原因而受到格外的保护。佛家力求超然物外,脱离尘世,这样的乌托邦理想,看来,还真不容易实现。由于正在施工,庙门已封闭,只好在外面遛了几圈,拿相机拍了庙前的琉璃牌坊、幡杆石座,以及正在修缮之中的庙门部分。记得四年前第一次逛昭庙的时候,里面是可以进去的,好像钻过了一个黑乎乎的门洞,里面有一个天井,还有一统高大的古碑,立于天井之中,可惜当时没有相机。如今带相机去了,又进不去,两年之后若重新开放,不知自己还在不在北京,看来与昭庙缘分太浅了。 香山寺的历史比昭庙悠久,其保存现状也比昭庙要惨。除了三统石碑(包括一座石屏)、一座石桥和一些台阶及房屋基址外,几乎没有什么了。虽如此,寺庙的布局还是保存的比较完整。特别是当你沿着寺庙中轴线上层层台阶往上爬的时候,还是可以感受到昔日古寺的威严和雄伟。寺庙仅存的三统石碑之中,现在保护设施建的最好,关注度也最大的当属婆罗树御制碑。记得几年前来的时候,这统碑只是在外面围了个铁栅栏,碑体任由风吹雨打和好事者的涂画。现在好了,又在碑体外加了一个玻璃框。婆罗树御制碑上刻有满、汉、蒙、藏诸文,这种特殊的碑文样式,是不是就是一种天然的政治保护符,使得它格外受到青睐呢?其它两统碑,不知道是不是没有这道保护符,还在任由风吹雨打和好事者的涂画?!事情是不是这样,我不敢妄言。但事实是,香山寺为数不多的碑刻都亟需受到合理的保护,特别是那统关注度最低,但承载历史信息最为丰富的香山永安禅寺报恩碑。这统碑立于圆灵应现殿遗址平台背向大殿的右下方,一个孤零零角落。碑高约五到六米,传统的龟趺底座造型(参看图一),碑额用篆书勅赐香山永安禅寺报恩碑,碑纹为阴刻,但有明显人为破坏的痕迹,这莫非又是那个动荡年代的产物?透过道道划痕,我辨认出这是大明正统年间的碑,还有中官,范弘等字样*,但时间实在是看不清,只依稀有十二年的样子,也许是十三或十五年*。此外,碑体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四方形的建筑基址,碑前后各有四个础基,看来这是一个三间殿宇式的建筑,而非碑亭。景点介绍中的香山布局图上可以看出,香山寺原来有两个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的八角碑亭(参看图二和图三),其中一个就在现今报恩碑所在的位置附近,但我没有找到碑亭的础基。这说明,报恩碑原来不是立在此处,很可能是被后人移了地方。写这篇游记时,我上网查了资料,据说报恩碑是1992年清理出土的,这说明碑很可能被后人移了位。当然,报恩碑也可有能没立在碑亭过,碑亭另有他碑,可是,谁又有空闲去关心这个呢?只有期待以后有哪位考古系学生,实在找不出具有远瞻性、战略性和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时,不妨试试考古考古这些碑,好歹论文有了着落。此外,碑亭有两个,碑也应该有两块,可惜在对称的位置上,我们现在已看不到任何碑的痕迹,甚至连四方的建筑础基遗址也看不到了。这块碑哪儿去了?写的什么东西?也许,这些历史遗留给我们的问题也都只有再遗留给历史去解决了。 出了香山寺,就是双清别墅,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就匆匆下山去找我家那位大棚蔬菜了。(写于2010年3月7日,于次日第一次修改) * 范弘,宣德中,累官司礼太监。正统一朝,极受英宗宠幸。《帝京景物略》卷六香山寺记:我明正统中,太监范弘拓之,费钜七十余万。今寺有弘墓,墓中衣冠尔,盖弘从幸土木,未归矣。范弘殁于土木之变,尸骨无存,香山寺原有其衣冠冢,今不存,不知是否和香山寺一起毁于英法联军之手。若如此,范弘此人却是历史的有缘人,在土木堡见证异族对天朝凌辱之后的400多年,又一次在香山见证了另一异族对另一天朝的凌辱。 * 据查,正统只有14年,15年的说法不准确。 2010年5月17日添加 图一:香山寺报恩碑 图二: 景区介绍中的香山寺原貌,6和7钟鼓楼后面的八角亭应为碑亭 图三:清人《静宜园二十八景图卷》中的香山寺
个人分类: 立此存照|5709 次阅读|0 个评论
通往天堂的路(4)
jlxt33 2010-2-12 14:18
黄龙古寺 庙宇建筑基本保存完好。相传黄龙助禹治水有功,后人为祭祀而修庙立碑。另一说是黄龙在此修道成仙而修黄龙寺。现寺内正殿塑身有披玄色道袍、神态安详的黄龙真人座像。 原有前、中、后三寺庙,前寺现仅存遗址;中寺共五殿,属佛教寺庙,原有五殿,现仅存观音殿及十八罗汉塑像;后寺亦为马朝觐所建,随山就势,宏伟壮观,飞格斗拱,雕梁画栋,独具风格。 后寺背面不到100米,有一龙王庙,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为黄龙寺庙会,藏、羌、回、汉各民族群众登山饱尝大自然美景祈祷吉祥和丰收。 这就是通往天堂的路、也正是首篇中李小文老师和陈湘明老师说的黄龙。顺便介绍一下黄龙的自然概况( http://baike.baidu.com/view/246539.htm )。 黄龙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北部松潘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岷山山脉南段,贡嘎岭的东侧。南北长31.5公里,东西宽28.4公里,总面积5.5万多公顷。以自然景观和珍稀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    黄龙自然保护区以其规模大、类型多、造型奇、景观美、生态完整、科学和美学价值高等重要保护价值,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0年末又被正式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在黄龙保护区内,集聚了雪山、原始森林、峡谷、彩池等众多奇妙的景观。黄龙的钙华地貌举世罕见:从海拔3578米直下2200米,一条长7.5公里的古冰川U型坳谷中,布满了由乳黄、褐黄色碳酸钙质淀积而成的钙华体,犹如一条黄色巨龙从雪山上腾飞而下。这条黄龙的顶头、中腰和尾部各建有三座寺庙,统称黄龙寺,保护区以其得名。   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高大的乔木与灌丛、藤本、草本、苔藓植物构成立体空间,花木野果相间成趣。在原始森林中保存着红杉、连香树、麦吊云杉等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在高山草甸中,生长着许多名贵中药材,如松贝、虫草、五甲皮等,享有寒温带植物王国之美誉。茂密的森林和草地,为各种野生动物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区内常见大熊猫、牛羚、云豹、金丝猴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30 余种。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271 次阅读|4 个评论
通往天堂的路(3)
jlxt33 2010-2-12 13:49
五彩池 这里,青山吐翠,岷山主峰雪宝顶巍然屹立在眼前,漫步池边,汪汪池水漫溢,宛如片片碧色玉盘,蔚为奇观。 形状各异的彩池宛如盛满了各色五彩颜料的水彩板,艳丽奇绝。阳光照射下浓淡各异,色彩缤纷,仿佛撒落在群山之中的翡翠。 五彩池是钙华彩池群 ,大小不等, 以秀美多彩,纯洁透明闻名于天下。寒冬地冻三尺,而池水依然清波荡漾;四季雨旱交替,而池水似无增减。皆因池水由位于高处的长海经地下补给,地下四季常温不冻,补给水量全年大体稳定之故。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243 次阅读|2 个评论
通往天堂的路(2)
jlxt33 2010-2-11 20:36
迎宾-飞瀑-洗身-金沙 撩开松苍柏翠的帷帐,一组大小不一、精巧别致、错落有致、水质明丽的迎宾池以其绰约的风姿撩拨着人心。 四周黛山环峙,林木葱茏;山间石径,曲折盘旋; 远山近树,尽纳池中。行云静水,遥相呼应。 曲折的栈道蜿蜒而上,千层碧水,冲破密林,飞泻而来,起伏跌宕,形成数十道梯形瀑布。 似珍珠断线,银光闪烁;似水帘高挂,云蒸霞蔚;似丝绢流泻,熠熠生辉;似珠帘闪动,影影绰绰。 瀑后陡崖,钙华沉积,透出金黄色彩,富丽壮观;飞瀑处处,涛声隆隆,气势不凡,此乃飞瀑流辉。 永不休止地舒畅弹拔,在这风鸣和水流的撞击中,内心默默地感受大自然的恬静与和谐。 世界最大的钙华塌陷壁--洗身洞。 传说是仙人净身的地方,入洞后方可修仙行道;不育妇女入洞洗身可喜得贵子。 洞口水雾弥漫,飞瀑似幕,像轻纱随风飘拂,水珠扑面,身影朦胧,不愧为圣地仙境,人间瑶池。 此洞系40米宽的钙华挂壁下部的一个溶洞。洞高约1米、宽1.5米,进洞1米处,布满了浅黄色、乳白色钟乳石。据考察,该洞系古代冰川的一个出水口。 巍巍雪山流下的富含碳酸钙的清澈泉水,在这块神奇之地营造出世界壮观的钙华滩流-金沙铺地; 长约1500米,宽70-120米的钙华流。 以金黄色为主间或镶嵌着乳白色、灰色、暗绿色等色块,流淌着薄薄的水波,犹如金河泻珏,银水溢流,人在此地,飘飘欲仙。 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同类形态中最壮观、最长、色彩最丰富的全能冠军。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471 次阅读|7 个评论
通往天堂的路(1)
jlxt33 2010-2-10 23:18
雪山-草原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先是漫天云朵和雪山。 脚踏实地后,是无际的草原和裸露的山石。 当看到茂密的松林后,知道我们已经走到天堂的边上了。 您先看看,这是哪里? 这里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巨型的地表钙华坡谷,婉蜒于天然林海和石山冰峰之间,宛若金色巨龙腾游天地。自然景观犷中有精,静中有动,雄中有秀,野中有文,构成奇、峻、雄、野的景观特点,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之誊。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613 次阅读|7 个评论
华清情
jlxt33 2010-2-4 16:12
在寒冷潮湿的冬天,广东人喜欢去泡汤,就是去泡温泉,桑拿和SPA似乎也不错,在各式的汤里泡上半天,然后让技师帮你按按摩、松松筋骨,浑身爽歪歪。 在舒舒服服享受水疗的时候,常常会想古时候的浴场是个什么样子?古人又在里面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 最著名的私家浴场当属华清池了。 在那个不算炎热的夏天来到了西安的骊山风景区。这里是西安事变的发生地,有蒋介石跳窗的五间厅,有墙上的弹孔,自然还有那数次改名的兵谏亭。这些好像都是昨天的事,只是作为一道风景走过了。 走进那个建于千年前的盛世的浴池时,真是感慨万千啊。 这就是贵妃和玄宗的汤池,当然还有其他人员的汤池,只是形式不同,即使现在看来也是很享受的。好像没听说贵妃的下场和唐朝的历史与这浴池有何关系,但是罗马帝国的盛与衰却与浴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 两千年前,罗马帝国的铁蹄踏遍欧亚大陆。征程上尘土飞扬,长年金戈铁马的征战,使罗马人对沐浴产生了强烈的需求。于是,体量巨大,恢宏壮丽,用大理石建造的豪华奢侈的大型公共浴场伴随着罗马铁蹄被大批兴建起来。在历史上书写了奢华、淫靡, 缔造了全民同浴的罗马奇观,但这也是这个强大帝国覆灭的一条导火索。更酿就了无情的千年无浴。 在莲花汤走廊的四壁上悬挂的就是著名的长恨歌。唐玄宗在四万粉黛中专宠杨贵妃,赢得了千古第一痴情汉的美名,成就了一段传奇的惊世之爱,自会有白居易们写出的不朽的长恨之歌。 在这里还听到了那比纸还薄的誓言,那个天一般威严的男人说了爱,说了会天长地久。可最终依旧将她毁弃了,眼睁睁地让她一个人死在那孤寂的马嵬坡,做了他的江山社稷的祭品。自私的心告诉我,贵妃值了,因为先走的是她,枯萎的是他。她给予了那么多,失落的必定是他。只因他誓言如纸,在那瞬间,大唐盛世亦衰竭。 当然成就这长恨歌的还有那四万寂寞无依的怨女,一女情成万女寂。正如 元稹的五绝所言: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076 次阅读|3 个评论
秦俑情
jlxt33 2010-2-3 22:31
在时空变换中,我们走过了兵马俑坑,时间太短暂,想要知道和记忆体会的太多 秦始皇的庞 大地下军团, 仿佛穿越了2000年风尘,列阵飘到世人面前。他们带来的只有:震撼、深深的震撼。 恍惚间,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旌旗飘展、风云涌动的遥远的秦。 这曾经是一支最为强悍的军队呀!慢慢地靠近这些陶俑,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不再是陵寝中的陪葬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逼真的神态、各自不同的面孔,暗示着这些面具的背后都曾是一个鲜活的灵魂,都曾拥有一段独特的人生。然而,这些普通的士兵不会出现在任何史书中,流逝的岁月抹掉了他们的所有的痕迹 秦纵横南北,改革创新,战无不胜,统一了中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却是秦灭亡的起点。秦帝国仅仅维持了15年。那支曾经战无不胜的军队随着帝国大厦的倒塌而灰飞烟灭。 我们再来凝视这些不曾被记住的军人吧,是他们造就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也造就了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字来自于秦人,我们广袤的国土是秦帝国的延续,统一的中华民族在秦帝国时期开始形成。那个地下的复活的军团和帝国,仍然和我们血脉相连。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4274 次阅读|7 个评论
青铜情
jlxt33 2010-2-3 21:54
【前言】在今天陕西省的咸阳市附近,曾经有秦帝国的心脏:咸阳宫。就在这个地方,秦王嬴政发号施令、指挥秦军一统天下。2000多年过去了,咸阳宫变成了黄土堆, 秦军,这支曾经最强大的军队,包藏着太多令人费解的谜团,千百年来,它只是在人们的想象中存在。直到1974年,几个打井的陕西农民的意外发现震惊了整个世界!20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就此拉开了序幕。我们也来看看这世界第八大奇迹,也来瞧瞧当年的发现人杨志发,为参观者在所购的《复活的兵团》画册上签名,还想看下那副对联: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全靠秦始皇, 横批:感谢老杨。 闲言少叙,走进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 这是陈列厅中最显著位置的宝贝。这里类似的宝贝还有很多 兵马俑是战士,是战场,怎会少了武器,这里有形形色色的各类兵器,我感叹的是材料和标准: 秦剑比对手的剑长了30厘米,刺杀威力自然更高,但如何能够剑长又不折呢? 在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是冶炼时,铜中锡的加入量。锡少剑软;锡多剑硬易折。秦剑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秦剑更让人着迷的是它奇特的外形,这种设计既加强了剑的受力部分,又保持了一定的弹性,同时还不会过于沉重。在青铜剑上有三条90多厘米长的棱线,将细长的剑身分成八个面,手工要完成这样的表面加工有很大的难度,究竟如何实现的呢?秦剑是青铜剑铸造工艺的顶峰,其长度、硬度和韧性、工艺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攻击性能也大大增加。才有秦始皇一击就使荆轲倒地不起,燕国随之而亡。 兵马俑坑中发现了4万多支三棱箭头,它们制作极其规整,箭头底边宽度的平均误差只有正负0.83毫米,箭头上三个流线型的表面也完全对称,这种精致是如何实现的?它们的金属配比基本相同,数以万计的箭头是按照相同的技术标准铸造出来的。能够按照某个固定的技术标准生产兵器表明,秦人远远地超越了自己的时代。 标准化,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标准化生产使不同的供应商生产的零部件可以组装在一起,也使大规模的生产成为可能。在两千年前农业文明刚刚开始成熟的时代,秦军使用的弩机,制作的十分标准,部件可以互换。秦军的其他兵器也可以互换。 尽管这些兵器的标准化比较粗糙和初步,但是,秦人执著于统一标准,保证了所有秦军战士使用的都是当时最优秀的兵器。 有了统一的标准,加工的十分规整的戈的圆弧部分如何制作呢?天才的工匠有可能制造出几件这样的兵器,但兵马俑坑中几万件兵器几乎都是同样的质量。据猜测 秦军可能使用了砂轮来对青铜兵器进行表面加工,尽管当时是否有砂轮还有待考古证据,但是,退一步讲,即便有砂轮,但靠手的感觉来完成这些弧形表面的加工,并且使成千上万的兵器达到同一个标准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还有这战车的材料和工艺,无他,只有感叹先人的智慧了!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412 次阅读|2 个评论
布鲁塞尔的虚惊 (下)
SmileyCat 2010-2-1 06:22
第二天,我们的计划是先把行李存在火车站,并买好晚上回荷兰的车票,然后坐旅游巴士环城观光。 我们住在老城的市中心。昨晚研究了一下布鲁塞尔的地图和有关的旅游书,加上实践,知道这里的街区相对比较小,不少旅游点儿均在步行范围之内。早饭前我们散步便找到了那个著名的尿尿小孩儿的雕塑Manneken Pis, 在两条小街的交叉口上,很是不显眼儿。倒是Manneken小孩儿今天穿的一身紫白的球衣让我们注意到了他,同时让人忍俊不禁的是,它旁边的巧克力店的橱窗里,站着一排跟他一模一样,连个头儿都差不多的巧克力做的光着身子的尿尿小孩儿!这时候,再看这位黑黝黝的套着球衣的Manneken, 忽然觉得他真是要穿上衣裳才好--以证明它才是原装的那位。 在散步途中,我们还去看了曾经是布鲁塞尔的中心广场,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Grand Place(照片在上一篇)。这个在几百年前曾经是布鲁塞尔政治和贸易中心的大广场,用今天的眼光看,显得几分狭小。加上清晨行人稀少,广场周围的商店也几乎都还没有开门,给人几分清静的感觉。 吃了早餐,我们便按计划赶到火车站。让人吃惊的是车站显得非常拥挤,也许正是上班高峰期吧?可不知为什么售票窗口就开了两个,排了挺长的队。每个轮到买票的人都站在窗口跟售票员说很长时间的话,用法语,德语,或荷兰语--总之,一种我不懂的语言,然后神色凝重地离开。好不容易到我了,我刚一张口,那女售票员就不耐烦地说:外国人到旁边的房间买票!我挺不爽,因为在荷兰,德国,卢森堡的火车站还从来没有被区别对待过。没办法,只好顺着她指的方向,到主售票厅旁边一间专售外宾的售票间。这儿的队更长!弯弯曲曲的队有二三十人在等。慢慢地观察和打听,才知道车站的员工今天罢工了,售票处已经停止卖票,排队的人们多是要了解更多的消息。等我排到售票口,我注意到连卖票的计算机都已经关机了!只有两个工作人员还算耐心的回答人们的问题。我了解到罢工不光是这个车站,布鲁塞尔的其他车站也是一样。且因为是无限期的罢工,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正常运行,所以现在暂不售票。 看来,今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不是旅游观光,而是该怎么回家。我暗中庆幸自己多少还在精简了又精简的行李中留了几本旅游指南类的书。现在该是从中找帮助的时候了。同时,父母也帮我在车站的广告栏处抓了一把花花绿绿了各类广告,希望能从里面找到有关长途汽车的信息。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车站的广播用我不懂的语言宣布了什么,我赶紧又去排队问进展。还好,罢工结束,恢复售票。不过,不能保障列车按照时刻表上的时间运行。好在这里两城间的车次有很多,买的票并不限制非得坐几点的列车。虽然耽误了一上午,还算有惊无险。我们买好票,存了行李,继续按照原计划去坐环城巴士,只是因为时间有限,只在著名的铁原子球前下车转了转。 欧洲议会大楼 知道玻璃上的字母是什 么意思吗? 铁原子球 换个角度,到此一游. 抓拍街景: 看来布鲁塞尔人有喜欢 亮晶晶的球形物体的嗜 好。
个人分类: 行万里路|3902 次阅读|2 个评论
布鲁塞尔的虚惊 (上)
SmileyCat 2010-1-21 15:26
我们从卢森堡城坐火车到布鲁塞尔时已经是下午六七点了。原本打算出了站就步行到大约一公里外的预定的旅馆,并查好了详细的街名和地图。可谁想布鲁塞尔火车站外正在施工,出站的旅客被一条临时修的由纤维板隔开的弯弯曲曲的过道引导到街上。等来到街上,才发现这座老城的街道非常不规整,七八条或宽或窄的街在路口呈放射状发散出去,拥挤的楼房沿着街道的走势迎面扑来,加上忙碌的车和行人,已经让人找不到北了。 我们打了一辆出租到旅馆地址。下了车才发现,这儿并不是我原以为的24小时都有人值班的宾馆,倒像是单元式的居民楼,或是季节性的度假村。我要找的也许是它的管理办公室。而这时候显然过了下班的时间,大门已经上锁。需要补充说一下的是,这个旅馆是我两天前在网上预定的。因为带着父母旅行,特别找的是带套房的单元。这一天玩得高兴,竟然忘记了应该先打个电话打声招呼。现在天眼看着要黑了,僻静的街上连个行人都难看到。人生地不熟,没有地图,领着两位老人,饿着肚子,拉着行李,该怎么办啊? 我打定旅馆的电子邮件上给的电话号码。电话接通了,嘟嘟地响了好多声没有人接听,然后是留言机的录音。再仔细听,发现声音就是从那大门紧锁的办公室里出来的! 绝望之下,我再一次扒着办公室的透明玻璃门往里面张望。哈!天无绝人之路啊!我注意到门把手附近贴有一张不显眼的卡片,上面用英文写着紧急情况请打号码xxxxxxx. 我马上打了那个号码。接电话的是个声音爽脆,说话有点儿冲的女孩。你怎么不早点儿打电话? 对不起,我以为。。。 还没等我解释完,她就说 没关系。我在九条街区以外,不过20分钟内会到。 您开车吗? 走路。 说着她就挂了,留着我在这头儿,用硅谷IT民工习惯了的尺度想着,如何走路能在20分钟内走过九条街区,能这样走完的是不是得有点儿马拉松健将的身子骨儿。 不到20分钟,就看到一个身材瘦小精干的女孩儿在暮色中向我们匆匆走过来。她看上去只有二十出头,动作麻利地打招呼,开门,办理住宿手续,几乎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没有一句废话。看来他们的服务对象是那种拖家带口的家庭旅游度假者,出租的是设施齐备,可以自己做饭的单元房。也许是经济不好,像我们这样只住一晚的他们也接待了。 看来这个女孩是个极讲效率的人。知道我们还没有吃晚饭,等我刚签完字,她就说,你们的单元在两个街区之外,说着她在一张地图上比划着,你父母走得慢,你可以带他们先走。我走得快,等办完我会追上你们。 于是我们就按她指的方向先拉着行李走了。果然,不到五分钟,那小姑娘就抱着床单和浴巾等风风火火地赶了上来。转过一个街角,就开始看到繁华的饭馆儿夜市等。到了街口的一幢楼房前,她打开锁着的单元大门,引我们上楼。这楼房就像在许多古老的欧洲城市,如阿姆斯特丹看到的那种,一幢幢沿着街道紧紧地挤在一起。在水平面上的空间有限,就只能向上发展。估计这房子的年头不短了,只有窄窄的木头楼梯。不过,内部显然是经过了翻修。楼梯,墙都看上去像是新的。 我们住的单元在1.5楼,实际上应该是我们一般概念中的3楼。佩服布鲁塞尔人创造出半楼的概念,也许是让人爬楼梯时不觉得太高?它是一个临街的一居室单元,卫生间是二十一世纪的标准;厨房里炉灶,冰箱,微波炉,甚至锅碗瓢盆菜刀切菜板儿等一应俱全;客厅里平板电视Wi-Fi Internet连同基本的家具样样都有。整个单元从墙面地板到家具设施看上去都像是新的,只有临街的落地窗加阳台让人想起十九世纪的风格。 放下行李,我们到街对面的麦当劳填饱了肚子,回来已快半夜了。我一边上网,一边看着从落地窗外透进来的霓虹灯光,忽然觉得这个开始时吓了我一小跳的城市其实蛮可爱的。 那著名的救了全城的一 泡尿。有好事之人每天 捐赠衣服给这小英雄, 从不重样儿。 王宫 街上的小花园 我身后是天鹅饭馆儿, 据说是当年马恩相聚, 一块儿写共产党宣言 的地方。如今哪儿成 了一个极贵的高级餐厅 . 看见工人们正在广场上 摆鲜花。据说每年五月 的最后一个周末,人们 要在这个广场上用鲜花 摆成各种图案。
个人分类: 行万里路|3278 次阅读|2 个评论
九华山游记
rchw555 2010-1-20 11:10
九华山游记 九峰环峙一弓开, 云表天街紫气来。 闵公父子佛缘厚, 地藏挥裟施大爱。 凤鸟翩翩舞竹海, 佛面仰天向天台。 真身无暇铸宏愿, 天人才隔千层阶。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07 次阅读|0 个评论
武夷山写真集(1)
jlxt33 2010-1-9 23:36
武夷山就像一个害羞的姑娘 轻轻的薄雾就像她的纱裙 美丽的身躯在清风中时隐时现 站在她的身边,我不由地感慨:武夷山,你太美了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卢森堡三小时
SmileyCat 2010-1-6 13:52
我们第三天的计划是乘火车途经卢森堡城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其实,如果走最方便的途径,是从德国境内途经科隆。这样绕道是专门想看一看卢森堡。火车沿着曲折的莫塞尔河驶向西南,经过卡尔.马克思的家乡--安静的小城特立尔,大约两个半小时到达卢森堡城。我们计划在这儿待三小时,把行李寄存在火车站,吃午饭,并坐环城大巴走马观花。 卢森堡城是卢森堡大公国的首都,只有大约九万人口。在古罗马时代,这儿真的是由于城堡而发达起来。那时候,这里是两条罗马交通要道的交汇处,有一座守护的堡垒。公元963年,Ardennes的Siegfried一世在这儿盖了他的城堡,起名为小城堡(Lucilinburhuc)。987年后,在两条大道交汇处的教堂附近开始出现了集市,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卢森堡城。 现在的卢森堡城聚集了很多大银行和金融管理机构。它也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 这天天气骤冷,跟在科布伦茨的闷热成强烈反差。刮着大风,阴沉的天空时刻要飘下雨点儿,坐在观光大巴的露天顶层让人觉得像是冬天。在如此坏天气下还兴冲冲地观光的人真是不多,这旅游大巴几乎快变成了我们的专车。 这该算是卢森堡城的地标吧! 这天很冷,还刮着大风 。。。只有摄影师老爸 还在露天顶棚上坚守岗 位。 卢森堡的胜利女神像 街景。 阴沉的云层下居然有一 架飞机! 据说是某位雕塑家的杰 作:用垃圾的乱之 美,来衬托背景楼房的 整齐。不知道这堆垃圾换了多少银子。 桥下不是流水,倒是一 个幽静的公园,好像还 在两百年前。 还是街景。 卢森堡火车站
个人分类: 行万里路|4402 次阅读|4 个评论
南昆山——南粤大氧吧
jlxt33 2009-12-18 13:07
这是南昆山的最后一篇了,先简介南昆山。 南昆山位于惠州市龙门县西南部,距惠州市区129公里,距离广州90公里,北回归线穿山而过,因此得名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总面积12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多米,主峰天堂顶海拔1228米(还未开发,不能上去游览)。1993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国家森林公园,2007年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未被破坏的原始森林中空气非常清新,是名副其实的南粤大氧吧。南昆山的空气清新而没有污染,大部分地方每立方米的细菌含量为0个,最高也只有200个。 丰富的植物资源释放出大量对人体有益的植物精气,因此,到南昆山来,你可以尽情地洗肺,长期居住更可以强健身体、减少疾病、年年益寿。南昆山常年气温23℃,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故又有南国避暑天堂之美誉。 山虽不算高,但视野开阔,物象恢宏。俯览山下,绿树苍茫,一片连着一片;极目远眺,群山奔涌,一层接着一层;由远而近,气势万千。 这里不仅是养气培灵的好所在,而且蕴涵着争魁折桂的好兆头,真是难得的风水宝地! 游行于其间,自觉心怀开豁,神志飞扬,必养就浩然之气,顿觉才情横溢,信笔所至,必一泻千行。 白天以山水陶情,尽吸天地灵气;夜晚以琴书寄兴,博采古今精华。 茂林修竹,鸟语花香,气景清新,风光艳丽,处处洋溢着生命的律动。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4416 次阅读|3 个评论
南昆山——古代桃源今代存
jlxt33 2009-12-16 22:55
南昆山生态系统完整,林海苍茫绿接天,云山浮涌动苍烟。境内重岩叠嶂、古树参天、青竹遍野,24万亩原始森林,6万亩连绵竹海,森林覆盖率达98.2%。原始森林中还繁衍着无数珍稀的动植物,人称动物的天府、植物的宝库,没有人工的痕迹,因此有古代桃源今代存的说法。 看着这满眼的昆竹,遥想那为了拯救南粤大地的青年拼命在66座山上栽种竹子的情景,怎能不为这些绿色所感动呢。 茂密的竹林,一丛丛地生机盎然。 瀑布边的竹,格外的绿! 这些挺拔的竹,让人想起北方那挺拔傲立的白杨树。 这些摇曳生姿的竹,仿佛是脑海中的竹。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158 次阅读|2 个评论
莱茵河赏城堡和葡萄园
SmileyCat 2009-12-12 08:35
Bacharach位于莱茵河的中游,河水流到这儿已经变得十分平缓。自然景观只能说是中等,吸引游人的是河两岸的城堡和葡萄园。顺流从Bacharach到科布伦茨要三个半小时。游人们一般选择乘最早班的游船顺流而下,途中经过几个旅游小镇或城堡下来游玩,再坐同一航运公司的晚班的游船继续航行。 船是那种可乘一两百人的两层的邮轮,顶层的甲板上有很多咖啡桌和藤椅,游客可以自由选择座位,一边聊天儿喝咖啡或吃冷饮,一边欣赏两岸的风景。每到一个风景点儿,游船上的广播还用包括中文的几种语言作简单的介绍。 如果是一个人的话,我大概会先调查好沿途的古堡,中间下去一两次,看看那些古堡里面是否仍然像从外面看得那么富有童话色彩。不过老爸老妈似乎就满足于远远观赏就行了。我们乘的是早班的船,刚开始人还挺多,每到一个码头就下去一批人。过了St.Goar后甲板上就剩下一些银发族了。天近中午,开始热起来。也许看出我有几分失望,老爸提议吃冰激凌,他请客。嘿,老爸出钱我跑腿儿,这等好事儿,已久违了n年了!让我立马忘了失望,找回N年前手里攥着老爸给的五分硬币,等着卖冰棍的老大妈从盖着厚厚棉絮的冰棍箱里掏出冰棍儿时的心情。 游船上的航路图。我们 只坐了从Bachar ach到 Koblenz一段, 大约3.5小时,是 Rick Steve's Germany 书中介绍的莱茵河上最 好看的一段。(图中靠近中线的三点) Gutenfel 和 Pfalz 城堡, 经典的莱茵河风景。 河两岸有很多形态各异 的城堡,我已经搞不清 它们的名字了。 现代小镇 船上的一对悠闲的老夫 妇。 据说是保存最完好的一 个城堡。 除了城堡,还有大片的 葡萄园。
个人分类: 行万里路|47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昆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3)
jlxt33 2009-12-9 22:29
(三)川龙瀑布 南昆山的竹林树林深处,有一个峡谷。峡谷尽头,峭壁矗立,据说壁上刻有著名书法家秦萼生写的川龙峡。  山上有一形似龙头的石洞,山泉从中穿出,飞流直下,蔚为壮观。    站在峡旁的亭上观瀑飞落,撞击岩石,粉身碎骨,凉风飒飒。 川龙峡,原名石峡山。传说,这里曾大旱,太阳猛烈,烤焦了石头,枯黄了竹木。为解救山民危难,川水龙化作飞瀑,长留山间,甘霖吉雨倾盆而降。从此,石峡山树木葱茏,青竹滴翠。此地被命名为川水龙,石峡山亦叫作川龙峡。 瀑布虽言,也成溪,潺潺流水伴着红叶,柔情似水。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4025 次阅读|4 个评论
南昆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2)
jlxt33 2009-12-8 23:16
(二)观音潭 南昆山最著名的名胜当属观音赏水,又叫观音潭。 南昆山有66座山峰,美景无数,但是每次都会来观音潭,记得至少来过三回了,每次都被吸引。 这个潭其实是处于山溪之中的三级瀑布相接而成,每一级的落差不大,形成平静的浅潭。 之所以被称为观音潭,是因为瀑布的水纱之后有一尊白石,好似端坐莲台的观音,在安详地欣赏潭中碧水。 游人透过水纱,可以隐约看见,窃以为,是否能看得见关键在于心中是否有观音端坐。 从油篓洞这里看去,溪水三跌而成三级瀑布,后注入深潭,情趣盎然。   当年观音娘娘要阅尽南山色,慕名来到南昆山。在这里坐在水纱之后赏水,被美景吸引,久久不愿离去。 后来用分身术,留下偶象常年赏美景,后来凡人也可常常见到观音进入凡间了,故称此处为观音潭。 观音同时还留下一尊神通广大的金杯,调节溪水流量,使山间溪水长流不息,不盈不枯,使这里美景无限。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519 次阅读|5 个评论
南昆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1)
jlxt33 2009-12-7 23:05
南昆山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西南部,据广州90km,恰在北回归线上,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南昆山的得名有着一个关于造福岭南的美好传说,使这里带着人性美好的光环。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南昆山的奇峰秀石,主峰天堂顶海拔1228m,是惠州最高的山峰之一;独特的石河奇观、壮观的川龙瀑布、清幽的观音潭、秀丽的七仙湖等各显风姿;还有那参天古树、蔽日绿荫、连绵竹海更是美不胜收。 (一)石河奇观 距南昆山旅游中心半公里处,有一段小河,河中怪石嶙峋,河面平静如镜,色彩斑斓 命名为石河奇观,也称奇石河。 这是可以看到的源头,由此向下分为7个小潭。 小潭是由形状、颜色各异的石头分割成连续的7个梳妆池 这些梳妆池中讲述着关于七仙女的美丽传说,不过没有留下织女。 这五彩的水,纯净的让人流连忘返,可惜无法用镜头表现其美丽的一成。 那就再看看这多彩的石头吧,在这美丽的河水中等待下凡的仙女们。 返回的路上,想到一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还有说法是:人至清则无途。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666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